三国时代周刊百大人物名单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名

三国以前中国人名为何多用单名_丁丁_新浪博客
三国以前中国人名为何多用单名
三国时期绝大多数人都使用单名
阅读《三国志》,丁丁突然发现,三国时期的人名绝大多数都是单名,如曹操、刘备、孙权,如荀彧、诸葛亮、周瑜等,很少有用双名的,当然也有极个别,如庞德公,如黄承彦等,但庞德公这个名字到底是否真实,丁丁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公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尊称,是不是为了区分曹魏大将庞德,而将民间的庞德加上一个公字呢?一方面民间的庞德年龄偏大,另一方面是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但无论如何,三国时期人名绝大多数用单名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而且中国历史的三国以前,丁丁同样发现,那人名绝大多数也是单名,直到三国以后,人名用双名的才开始逐渐增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国以前尤其是三国时期中国人名绝大多数都用单名呢?丁丁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想从历史上找到依据,无奈依据寥寥,但丁丁还是从个人的理解结合历史上的依据,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三国以前字汇量并不丰富。中国的汉字即使到了现在,虽然总数有3万个左右的字汇量,但实际上常用的也才3千多个,而这些字汇量的发展,是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在三国以前,字汇量虽然相对丰富,但还没有发展到丰富的程度,和现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由字组词的量更少,许多字的意义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三国以前,人名多用单字也就不难理解,更何况,在远古时代,人名就一个字的现在也比较多,如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尧、舜、禹就是典型的代表,随着字汇量的增加,才开始了有名有姓,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一个过程。
二是书写不方便。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汉字的印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是将字写在沙石上,后来,雕刻在甲骨上,再后来雕刻到竹简上,后来有钱的人家写在绸缎上,但无论用什么方式,雕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很昂贵,不是一般人家能够做到的,直到东汉,由蔡伦发明了纸,书写字也就逐渐开始变得容易,但印刷仍然不容易,直到北宋,由毕升发明了泥字印刷术,印刷、传播才开始简便。所以,人名用单字,那也是在书写、传播方面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是当时的人数相对较少。现在,中国有13亿多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数量,但是,在古代,尤其在三国以前,中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当时,刘备占据荆益两州,拥有百万人口,那都是一个庞大的人口数量,可见,中国的人口数量发展到现在,那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尤其在古代,那人口数量更少,所以,用单名,重名的也不会很多,不会有什么不方便。
四是当时人口的流动性并不强。限于当时的交通并不方便,最快的那也只能用马,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在出生地,所以,即使用单名,那也不会混淆,不用担心有太多的重名。所以,在整个三国以前的历史,虽然我们知道的人也很多,但这些都是当时的成功人物,相对于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按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划分),他们也只是极少数,所以,我们也没有看到多少有重名的现象,更何况那些普通老百姓,不会引起混乱。
五是叫起来方便。单名最大的好处就是叫起来方便,这不需要丁丁多说明,一个单名与一个双名,无论是使用还是叫起来都要方便许多。
六是为了避皇帝讳。中国古代,皇帝的大名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谁都不敢与其重名,取双名,其实是为了避讳的需要,先秦的《礼记·曲礼》规定“二名不偏讳”,意思是说:如果两字为名,只讳言其一字,另一字可不讳。但是,随着避讳制度的越来越严密,取双名,即使有一字与皇帝的名有关联,那也是犯忌,于是,为了避讳,干脆就取单名,这样一目了然,不用担心与皇帝的名字有什么关联了,如果发现关联,马上改名,皇帝也就没有理由追究了。
七是因为王莽复古改制。其实,在汉朝,人名用双名开始增多,但是,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大搞新政,这其中就包括一系列的复古,尤其在姓名方面还下达了法令,禁止使用二字命名,原因源于其长孙王会宗。王莽的长孙王宗本名叫王会宗,此人觊觎祖父大位,改名王宗,事败自杀,王莽在宣布对他的处理时还不忘名字的事,指定恢复他的原名,用双名表示惩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虽然王莽的这些法令最终废除,但人们对取姓名已成习俗,成为风气,所以东汉直到三国时期,绝大多数人的名都用单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随着汉字字汇量的增多,随着词汇量的日益丰富,随着中国交通的日益发达,随着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更随着汉字简化,书写、印刷日益平民化,中国人的人名用双名的现象就日益增多,自晋开始,中国人习惯于取单名的现象开始减少,双名开始增多,其实,在三国,就有许多人在姓方面琢磨,如诸葛亮,本是单姓葛,后来改成复姓诸葛,虽是单名,但其姓名也是三个字,可以减少重名现象,至少可以区分家族,诸葛一姓的根源其实就是为了区分其他葛姓。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2,753,52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为什么三国时代的出名的武将的名字多数都是两个字的?复姓,异族,野史武将除外。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三国时代的出名的武将的名字多数都是两个字的?复姓,异族,野史武将除外。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人少,取单名也不易和别人造成重名,还容易记忆。再说古代人除了名外,还有“字”,有好些文人还有“号”汉以前尤其是秦朝统一文字前,中国汉字的字数远不如现在这么多,因此上古的古文中,很多都用“通假字”即用音或形相似的字来代表这个字本意以外的另一个意思。反映在取名上,因此取单名比较容易。还有一点就是古代人口少,远不如今天动辄十几亿人口,就是汉代最高记录我记得也只有六千多万,就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字数可供选择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好像大多数人名也是两字的吧
那时起名字随便啊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复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975被浏览400106分享邀请回答3.6K2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03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三国人物的名字为什么都是单字?原来都是姓王的搞的鬼。
我的图书馆
三国人物的名字为什么都是单字?原来都是姓王的搞的鬼。
古时候的人名字是由姓、名和字组成。例如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但是我们细看三国不难发现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曹操、刘备、孙权、荀彧、赵云、张飞、关羽、曹洪,周瑜等等都是单字。像诸葛亮、司马懿、公孙瓒等人的姓都是复姓,名字还是单字,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孙尚香和蔡文姬都是双名,这都是误解,孙尚香是后人给取的名字,真实名字正史中没有记载,连这个人的真实性在历史上都有争议。而蔡文姬的真名叫蔡琰,文姬不是她的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
我们按照时间往前看发现整个东汉都是以单字名为主,连皇帝都是,难道单字名是当时的流行时髦?继续往前看发现这一现象一直到王莽篡政为止,之前是有很多双字名的。当时王莽的长孙叫王会宗,后来改成了王宗,改成了单字名。为什么要改名字呢?原来王莽篡政后以自己的单字名为贵,并颁布法令不准使用二字名,要求所有人改名,后来其长孙王宗与人合谋,意图夺取王莽的政权,事情泄露被王莽发现,王宗遂自杀。人虽然死了,但王莽连死人都不放过,并下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也就是说又恢复了原本会宗的双字名,以示惩罚。以后在王莽当政期间只要是犯了法的人,都要改成双字的名,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上只要是二个字的名,别人就知道你犯过法,受过处罚,这就等于给人打上了永久的恶名标签,王莽此举是维护自己所颁布新政的一种手段。
《汉书·王莽传》载:“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由此可见“去二名”对当时社会影响之大,匈奴单于都知道中国讥笑有二名的人。王莽当政后以复古为名进行改制,很多作法其实都很超前对社会影响深刻而沉重,而且操之过急,但凡遇到阻力便以暴力手段清除障碍,结果得罪了很多人,落得一个暴君的称号。王莽改制主要内容:(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黎民百姓都分得了土地。(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3)实行“五均六管”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4)改革币制。(5)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6)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这些改制内容富有远见,但违背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得罪了士大夫贵族阶层,且没有好的实施方法,都是靠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这种在当时思想超前但无具体实施方案的做法像是一个现代人在古代建设社会主义,所以在网上很多人都说王莽是一个穿越者。史家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社会改革家。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馆藏&3099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代周刊2017年度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