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混沌十大顶级法则,罪恶,生存,猎杀,生命法则,厮杀,互相伤害才是正确的选择,

修真四万年最新章节列表_修真四万年TXT下载_修真四万年_卧牛真人
当前位置: &
修真四万年
作者:卧牛真人
修真四万年最新章节:
小说介绍:
“这是一艘‘鸿钧’级晶石战舰,重三亿九千万吨,由一千五百二十三名炼气期修真者操纵,主控晶脑每秒运算九千万道神念,‘计算力’堪比元婴老怪,可以瞬息镇压一个星球!”&&&&李耀卓立于无尽星海之上,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心中默默计算:&&&&“把这艘战舰拆成废铁,我需要——7秒钟!”&&&&……&&&&修真40000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边境少年,咆哮星辰,主宰银河的热血传奇!
修真四万年章节列表: 目录 |人生定律 (收藏)
我的图书馆
人生定律 (收藏)
&&&&&&&&&&&&&&&&&&&&&&&&&&&&&&
&&& 所谓的人生定律,就是告诉你,人生那些必然之事,如何面对,就看你个人的选择了。下面收集来的30个定律,大家看看吧。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苹果定律: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快乐定律:遇事只要你往好处想你就会快乐,就象你如果掉进沟里,你都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你的口袋。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幸福定律:如果你不是总是在想自己是否是幸福的时候,你就幸福了。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只有在重复这些过失的时候,你才犯了错误。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沉默定律:在争辩的时候,最难辩倒的观点就是沉默。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动力定律:动力往往来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绝望。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它,如果能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数是在手脚或嘴比大脑行动还快的时候产生的。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价值定律:当你拥有某一种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并不象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有价值。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化妆定律:在化妆上所花的时间有多少,就表示你自认为要掩饰的缺点有多少。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省时定律:如果你一开始就想节省时间,结果是反而要多花数倍的时间。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承诺定律:承诺未必可以保证一定做到,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出承诺,就算你做到了也没有价值。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脚下,而有人站在山顶上,虽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两人的眼里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混乱定律:如果你在遇上麻烦时,还是那样谨小慎微,那麻烦就会变成混乱。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失败定律: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而往往意味着你有可能更好的拥有时间和生命。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一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另一种是从来不想停下来。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误解定律:被某一个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了,麻烦就很大了。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没有任何结局要好。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升迁定律:仕入官场,每升一级,人情味就减一份。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升值定律:出口转内销,就可以升值,连舆论都是这样。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游戏定律:无论你保龄球打得多“菜”,每次前往都可能有一两次全中,令你满意,高兴的下次再来。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人生定律:拼命想得到的东西,都不是真正最需要的。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旅游定律: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不要故地重游。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金钱定律:它不是万能,但是没有它万万不能。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财务定律:支票总是姗姗来迟,而帐单总是提前来到。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备份定律:学会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因为右手不是永远都管用。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会议定律:所有重要的决策都是在会议结束或午餐前最后五分钟完成。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危难定律:总是问题越复杂,期限就越短。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合作定律:一个人花一个小时可以做好的事情,两个人就要两个小时。
<FONT style="LINE-HEIGHT: 27px" color=#:结合定律:不管干什么,总是有你希望的人和与你对立的人同你在一起。
个人感悟:这些定律有些很有道理,但有些有点偏激。不过按“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思维观来讲,人的身、心其实很小,但人的思维还有灵魂是很广袤的,请不要让自己的思维仅仅局限在各种别人统计的定律中。
久别的人谁不盼重逢
重逢就怕日匆匆
忙不完的旧情
续不完的梦
快刀难断藕丝情
你可记得那个霜冷日
你可记得那阵木鱼声
情侣走尽天涯路
双眸痴痴伴孤灯
噜噜噜噜噜...
久别的人盼重逢
重逢就怕日匆匆
情丝正像藕丝织缆绳
拴住日光和月影
久别的人盼重逢
重逢就怕日匆匆
情丝正像藕丝织缆绳
拴住日光和月影
怎能忘记夏夜听蝉鸣
怎能忘记冬晨踏雪行
雪一样的童心
虹一样的梦
怎知情海浪难平
你可知那岁月摧人老
熬了多少日昏月朦胧
寻情不认林荫路
叙旧难找鸳鸯亭
噜噜噜噜噜...
久别的人盼重逢
重逢就怕日匆匆
一次次离别
一次次重逢
路也漫漫雾也朦朦
久别的人盼重逢
重逢就怕日匆匆
一次次离别
一次次重逢
雾也朦朦泪也朦朦
雾也朦朦泪也朦朦
  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俏皮“百姓的定律”
&&& 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中包含了許多俏皮的定律,說出來讓你忍俊不禁,我們姑且稱之為:俏皮的“百姓定律”。
&&&&觀看定律——男人看女人愛回頭,女人看男人愛低頭。
&&&&征服定律——男人靠花言巧語征服女人,女人靠花容月貌征服男人。
&&&&談論定律——男人愛談別人的太太,女人愛談自己的先生。
&&&&尋偶定律——男人找他愛的女人,女人找愛她的男人。
&&&&變化定律——男人在女人面前會變得勇敢,女人在男人面前會變得嬌媚。
&&&&關心定律——男人普遍關心自己的身高,女人普遍關心自己的體重。
&&&&能幹定律——男人能不能幹看他的老婆,女人能不能幹看她的孩子。
&&&&缺點定律——男人最可愛的缺點是怕老婆,女人最可愛的缺點是眼淚。
  失眠定律:就是開了電視睡得著,關了電視反而睡不著。
  單相思定律:就是我把她放在心裏,她把我放在心兒外。
  挑選軍人做丈夫定律:少尉太小,上尉太老,中尉正好。
  記性定律:男人能記住戀人的生日,卻說不出母親的歲數。
&&&“怕三角”定律:男人的弱點是怕老婆,老婆的弱點是怕兒子,兒子的弱點只怕老子。
&&&&做飯定律:因為怕做飯,男人下了班也不忙著回家;因為要做飯,女人沒下班就忙著溜回家。
&&&&女人定律:對男人一知半解的女人,最後做了男人的妻子;對男人什麼都瞭解的女人,最後做了老處女。
&&&&架腳定律:女人架腳不雅,男人架腳瀟灑。
&&&&表現定律——男人在戀愛時表現得最勤快,女人在戀愛時表現得最溫柔。
&&&&寫字定律:從某種意義上說,醫院裏的大夫完全可以和耍筆頭的書法家媲美;書法家的狂草和門診大夫開的藥方一樣讓人難以辨認。
&&&&騎自行車定律:騎自行車帶人,孩子坐前老婆坐後,那叫傳統;老婆坐前,孩子坐後,那叫新潮。
&&&&樂觀與悲觀定律:樂觀者發明了遊艇,悲觀者發明了救生圈;樂觀者建造了高樓住房,悲觀者生產了救火栓;樂觀者都去做了玩命的賽車手,悲觀者卻穿起白大褂當了醫生;最後樂觀者發射了太空船,悲觀者則開辦了保險公司。
&&&&歲數定律:歲數比過去大了,脾氣比過去小了。
&&&&婆媳定律:做媳婦時,和婆婆拌口角,覺得婆婆沒道理;做婆婆時,和媳婦拌口角,覺得媳婦沒道理。
&&&&能力定律:在兩種情況下,人們特別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一是戀愛中的男人,他們發誓要為女朋友做的事總是超過自己的能力;一是當了科長想當處長,當了處長想當局長的人。
&&&&口袋定律:兩個口袋的衣服叫學生服;三個口袋的衣服叫西裝;四個口袋的衣服叫中山裝;衣服上到處是口袋,如果不是時髦,肯定是討飯的叫化子。
&&&&花錢定律:越有錢的人花起錢來越小氣。男人的錢花在嘴上:吸煙、喝酒;女人的錢花在穿著上。所以因為貪嘴拿公家錢去大吃大喝犯錯誤的都是些男人,而在晚場舞會上穿得一個比一個漂亮的是女人。
凡是你所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他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事实上,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怀疑别人的品德;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一个不正直的、不正经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使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是错的,而是你会投射,你会把隐藏在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你会谴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你有太多的怒气,所以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样,别人对你说什么,也反映了他们是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批评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批评的“那种人”。
当你内心走向良善时,你将停止批评别人和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反弹。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一个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良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
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
教双方和谐相处,不如教他们让自己内心和谐,那样双方自然会和谐;教他们如何增进彼此感情,还不如教他们增进自我成长,那样彼此关系自然会成长。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你如果无法信任自己,就很难信任别人;你如果无法尊重自己,就很难尊重别人;你如果无法肯定自己,就很难肯定别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你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你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如果你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你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法则四:你约束别人,自己也会被约束。你越恨就越束缚,你越爱就越自由。
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同时也被掌控;如果你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你想想看,当你控制别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那如果他们不照你说的话去做呢?你会怎么样?你就会不高兴,对吗?你的喜怒哀乐是由别人来决定,你认为他们是被你掌控的吗?不,其实你才是被掌控的。
如果你不断在记忆中反刍旧伤痛,你就是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事一再伤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为什么说,当你怨恨别人时,表示某种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样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变成你的朋友!你会发现,那些最难得到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最难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法则五: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须学习的课题。如果你很欣赏,它就可以蜕变成爱。
无论是你的老板、同事、部署、朋友、配偶或小孩皆然,这些人所拥有的你所不喜欢的个性、想法和行为,往往都是你需要学习的部分。他们会显露你的阴影,会一再地重复你所厌恶的言行来让你学习。
当别人指责你的时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样,立刻去攻击或反击,你要开始反问自己,因为他们说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么“当真”,对吗?
去爱一个喜欢你的人,没什么了不起。去爱一个爱你的人,你什么分数也得不到。去爱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一定会在生命中学到一些东西。去爱一个无缘无故责备你的人,你就学到了生命的艺术。——印度大师古儒吉
爱是什么?爱就是欣赏你不喜欢和不爱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讨厌或不爱的人事物,那是因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们才会一再出现,你必须学会生活的艺术——将它们蜕变成爱。
人生80%和20%黄金法则
&一、20%的人是富人  80%的人是穷人
&二、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  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三、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  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四、20%的人正面思考着  80%的人负面思考着
&五、20%的人做事业  80%的人做事情
&六、20%的人买时间  80%的人卖时间
&七、20%的人重视经验  80%的人重视学历
&八、20%的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  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九、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  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十、20%的人有目标  80%的人爱瞎想
&十一、20%的人爱投资  80%的人爱购物
&十二、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  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十三、20%的人放眼长远  80%的人在乎眼前
&十四、20%的人把握机会  80%的人错失机会
&十五、20%的人计划未来  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十六、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  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十七、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  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十八、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  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十九、20%的人如何能办到  80%的人不可能办到
&二十、20%的人记笔记  80%的人忘性好
&二一、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  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二二、20%的人状态很好  80%的人状态不好
&二三、20%的人整理资料  80%的人不整理资料
&二四、20%的人相信以后会成功  80%的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
&二五、20%的人与成功人为伍  80%的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二六、20%的人改变自己  80%的人改变别人
&二七、20%的人爱争气  80%的人爱生气
&二八、20%的人鼓励和赞美  80%的人批评和漫骂
&二九、20%的人会坚持  80%的人爱放弃
命运修造的几大秘诀
----主宰命运的不是别的,正是人自己。
术数命理只能解释命运,而不是命运本身。人生的命运本质是人的业力牵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种力量不断互动影响而显现出来的。主宰命运的不是别的,正是人自己。
命运调整的几大定律与原则
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自己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自己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自己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自己就总会碰到跟自己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自己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自己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自己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自己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自己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自己对结果越焦躁,自己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自己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自己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自己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自己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自己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自己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自己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自己总是担心将来,自己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当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自己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自己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自己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自己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自己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自己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自己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自己身上。例如:自己布施金钱或物质,自己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自己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自己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自己的欢喜;自己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自己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自己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自己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自己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自己越不望回报,自己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自己有没有碰到过:一天自己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自己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自己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自己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自己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自己继续上路。当自己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自己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自己签了协议。自己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自己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自己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自己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自己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自己的人,记住自己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自己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自己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自己!不管自己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自己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自己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十三、 负责原则:自己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自己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自己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自己负责的也只能是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十四、 不对抗原则:切忌有与命运对抗的想法和心态,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自己想和命运对抗,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这样越对抗越难摆脱。最好的心态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来一日功,这样坏者变好,好者更好。所以“改变命运”应称为“修造命运”。
十五、 除草原则:人的杂念妄念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杂草不需要专门的照料和养分,它自己就能长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园就会“杂草丛生”。所以一个好的花园,必须时常进行除草。所谓“时时勤拂拭”。相反正见善念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必须细心种植栽培,才能生长得好。所有善知识和有用的有利的资讯,都必须时时接触和复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把性格修造这种脑力劳动彻底变成体力劳动。
十六、 行动原则:有行动才有吉凶,无行动则无吉凶。例如自己有了病,却不配合治疗,不进行体育锻炼,病会好吗?做了善事种了善因,就会產生一股力量,把自己的行动向吉处推,但是没有行动,这股力量如何显现呢?所以学道学佛行善所带来的吉祥,也必须在行动中才显现出来。
&请你仔细看完下面的视频——《吸引力法则》
你从现在起将与众不同!
谨记—做人之大忌!【心灵悟语】
&&&&&人生是一个过程,一生中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待各种各样的物,做千差万别种事,遇大大小小的机会,遭意想不到难。为了尽量使自己一生完满,应学会克服人生种种大忌,学会识人,学会待物,学会做事,学会把握机会,学会渡过苦难,不枉过一生。
做人之大忌——贬人
子女之大忌——啃老
夫妻之大忌——轻视
家庭之大忌——缺规
父母之大忌——溺爱
教师之大忌——敷衍
学生之大忌——网瘾
官吏之大忌——弄权
法官之大忌——偏袒
警察之大忌——凶狠
商人之大忌——售假
艺人之大忌——色情
演戏之大忌——低俗
股民之大忌——硬拼
医生之大忌——贪财
司机之大忌——斗气
朋友之大忌——猜疑
事业之大忌——放弃
做事之大忌——轻浮
错误之大忌——固执
学习之大忌——粗心
待人之大忌——傲慢
吃饭之大忌——暴食
说话之大忌——吹牛
远游之大忌——忘亲
做人之大忌综合(1)学习忌一曝十寒,工作忌马马虎虎,处事忌我行我素,生活忌骄奢淫逸,为人忌言而无信,言谈忌言过其实,待客忌怠慢无礼,娱乐忌乐极生悲,做客忌喧宾夺主,花钱忌大手大脚,交友忌毫无诚意,持家忌铺张浪费。
做人之大忌综合(2)1: 做人别太装,分清铁和钢。时代变迁快,早晚要受伤。2: 做人别太急,惟有百年计。若想宏图展,尽在生活里。3: 做人别怕苦,终会得幸福。你若怕受累,穷非你莫属。4: 做人别怕累,总得遭点罪。你要想轻松,那就做残废。5: 做人别怕脏,能弱亦能强。今天是脏点,明日好儿郎。6: 做人别怕挫,看看他和我。想有如意日,你就别上火。7: 做人别贪财,你的总会来。现在占便宜,钞票把你埋。8: 做人别揭短,打人不打脸。今日得罪人,明天有风险。9: 做人别太奸,都有一片天。你若想玩人,山外有座山。10:做人别气愤,气大伤肝肾。和睦交朋友,天涯有人问。11:做人别太滑,自己像乱麻。天天算计人,迟早要挨砸。12:做人别太傻,人专骑善马。办事太老套,早晚得被耍。13:做人别太坏,没人把你爱。如此这样过,迟早要挨踹。14:做人别太懒,经常把漏捡。没事多勤奋,何必去走险。15:做人别幼稚,幼稚不成事。成熟看世界,大鹏能展翅。16:做人别滥情,爱一个就行。遇人就想爱,伤心会很疼。
知一味而足& 获一趣而得&&求一雅乃高
【心灵悟语】
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如果有境界:掌握尺度,恰到好处。如果有追求:身心自由,心灵快乐。如果有智慧:忘记时间,活在当下。“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雨入花心自成甘苦,笔韵墨章聊以从容从于造化,归于造化。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心如花园,思想为种。曲中求全,屈枉达直。“曲”里有“全”的道理;“枉”中有“直”的哲思。倘若不自弃,倘若不蛮干,倘若知退让,倘若明静动,那么不但完全可以“苟免于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欲谓之善, 有诸已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人生可以逃避很多事情,无法逃避的是生死;人生可以推卸很多事情,难以推卸的是责任。知一味而足 获一趣而得 求一雅乃高人间有爱,爱心无价。人生的乐趣,隐藏在工作中!工作着,才能快乐着!知一味而足 获一趣而得 求一雅乃高读书“三味”:平知、获趣、致雅成长于习性,成功于命运!
人必须与自己的命运和解,以一种平和的态度享受生活以思想悦己!萍聚,伤逝!不求知己,但求知心;不求知音,但求知味!人生是幅作品。红尘看破不过是沉浮,生命看破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不过是聚散。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就是说,天赋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一切顺着本性行事便是“道”。活着好难!
生活多滋味,咸淡两由之。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闲步秋风中……“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中者,正也;庸者,用也。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也。禅者,悟境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情不关风月事,与君梦里醉清茶。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是简单而又基本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知道和做到,中间隔着千山万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今日看到钱钟书先生说:他以自己羞缩的性格,养成了落落自赏的态度,戚戚焉!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的东西,其实都是瞬间。在过去那一瞬间,它是真实的。
扔掉一盆垂死的花,借以扔掉一种心情。君子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要足何时足,知足便足。求闲不得闲,偷闲即闲。梦里飞花思不休 西窗听雨遣轻愁苦雪烹茶温禅心 静水流深蕴从容。在时间的碎片里,创造悠闲!
内在快乐比名声更重要的是,需要回归到你自己。你必须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有保持这样一种内在状态,你才能真正品尝到精神的快乐。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不渝的精神密友。
生存之道在于平衡
&&&&&&&&&&&&&&&&&&&&天枰的平衡,在于有相对的付出&&&&&&&&&&&&&&&&&&&&&人生经常会有不平之感&&&&&&&&&&&&&&&&&&&&&总在于自己决得付出很多&&&&&&&&&&&&&&&&&&&&&而忘了问" Is it right ?"&&&&&&&&&&&&&&&&&&&&&Right time , right &people and right way ?&
&&我们在跟人的互动当中,常常是用我们这个主体,或是用我们这个「本」,去想办法跟人互动,再回过头来完成自己想要的。这并不代表自私,它甚至于是人一生的任务,你生存的目的就是这个样子。你碰到什么样的人,你经历什么样的事物,这就是生存的过程,然后让你活出自己来。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和环境融合,协调的过程,并且在这之中把自我提炼出来。当然,由环境的角度来看,也在环境中产生了创造的过程。&&&但在这样的历程当中,常常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时我们会思考,我们的沟通为什么会不灵光?我们的互动为什么会不顺畅?为什么EQ竟突然变得更重要了?我们会去想,什么地方卡住了?人在生存当中,为了要完成自己,可是也要把环境的因素摆平时,就要常常在自己跟别人之间取得平衡,平衡最好的时候,就是能拥有自己,也在能够完成自己的同时,又能完成环境对自我的期待。当这两者都摆平,我们就会觉得,活着是一件满快乐的事情。&&&可是,往往这两个东西摆不平,烦恼就跟着来了。有的时候,我会听到某些朋友说:「哎呀!我最近心理不太平衡!」或是说:「哎呀,我最近觉得心情不好!」再不然就是:「哎呀,我最近觉得日子很难过!」这些都只是现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内在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平衡出了状况。他可能是没有把自己摆平,也可能是没有把环境中的关系摆平,于是这两个翘翘板就出现了不平衡。&&&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例子是这样子的:有一些人非常会照顾别人,为别人着想,在人群中博得美名,很容易把环境摆平,可是,时间久了之后,他自己这个部分不平衡了。为什么?因为他很久以来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所以他自己的部分便开始枯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做主管的会有类似的心情:他总想做个好主管,所以就像妈妈一样,费力气去照顾他的部属像照顾他的小孩一样。可是这个照顾过程中,可能方法不对,可能对方的期待不是这样,可能受种种的因素影响,于是这个给与取之间不太平衡,主管和部属之间,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说,做妈妈的照顾孩子,孩子非常领情,把功课念得很好,光耀门楣,做妈妈的觉得,她的付出有代价。同样的道理,今天做主管的,把部属都照顾得很好,然后他的部属也都领情,而且也很卖力地工作,绩效非常好,那这是给跟取之间,正好配合起来。&&&可是如果妈妈想给,孩子不要;主管要给,部属却觉得太啰唆,这个主体就会回过头来看,我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但是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会再想一套办法,怎么样再在环境里把这个对象摆平。所以这个做妈妈的,就有更多的高招会出现,怎么样控制孩子;做主管的也会有更多的策略出来,怎么样可以让自己跟部属打成一片,让今后这个给跟取之间的管道,可以取得一个协调。就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通常注意力都放在摆平环境里面。&&&时常,我们会考虑怎么样把环境给摆平,让自己过太平日子,这是一个很吊诡的现象︰我怎么样借着环境来摆平我自己。环境如果平,我就平;如果环境不平,我就不平。因此,我们会发现人的五官长得很有趣,例如:眼睛一定往外看,耳朵一定往外听,很少自己看自己、听自己的,有的人在镜子前面搔首弄姿,他不是在看自己,他是在看别人看到的他是什么样子。所以他是以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漂不漂亮、整不整齐,很少真正在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当少看自己、少听自己的时候,就会一直把注意力摆在环境里面,想要摆平它。所以今天如果长官、主管跟我不合,就会想办法把长官摆平。每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很多的生存之道,而这些生存之道都是历练得来的。&&&你也会发现,在不平衡时,即使部属摆的是哀兵姿态,但是他不会让主管好过。同样的道理,今天主管摆不平部属时,他也会有很多的方法,让部属没什么好日子过。可是当部属没什么好日子过的时候,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好过。因为当这个情境摆不平时,他其实也摆不平他自己。人常常要在这两者之间,想办法让自己取得一个平衡。&&&于是,我们就要思考,当你把这两者摆平时,这个取得的平衡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的人会想办法去适应,「适应」这件事我们如果用「摆平」这两个字来讲,好像也已足够,彷佛我只要平安无事,就可以了。可是人之所以为人,不是有「平」就够了,他还要更好,他不单要「平」,还希望有所长进。因此,就有所谓的「成长」、「创新」出现,种种表现也就是在说,我们不但要平,还要好。这是一个驱力,人在求好过程中的一个动力。&&&求好这一个心情,它会促进人跟人之间经过一个平衡之后,又进入到另外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于是他又去开创,再找下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个情形就很像男女朋友,两个人刚开始时,可能不是那种并驾齐驱的状况,而是逐渐走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地步。关系稳定了之后,你却会发现,这个状态看起来是平了,可是绝对不会让人满意,因为关系是变动的。&&&关系里面很少有全然满意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天天都在变,所以那个关系绝对不会到此为止。而且两个人的互动是持续的,某些时候可能男孩子跨了一步,于是他可能就觉得女孩子的付出少了一点,就会去想各式各样的方法,让女孩子也付出,使两个人找到平衡点。&&&然后到快结婚了,女孩子总是爱漂亮,所以她想尽办法在婚礼上出点花样,于是她又多努力了一点。男孩子觉得,婚礼又不是一个人的事,老觉得新郎好像配角一样,顿时觉得意兴阑珊。但女孩子也会想出各式各样的办法让男孩子多付出一点,再加一点,于是又得到一个平衡。&&&人就是一直在这样的状态下循环,那关系也就一直不停地走。当你的生存找到一个平衡点时,绝不是到此告一个段落的。人在平衡状态下,常常只是一个短暂的安适。如果你可以将不平的状态也当做一种常态、一种学习的话,我相信我们就可以在关系里面有更多的成长。也就是说,不管平与不平,它都是一个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中,我们永远也脱不掉那个求生存的基本点。然后它不停地变化,人也光在这个不停变化的关系里,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逐渐地完成自己。但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自己呢?没有人知道,因为它永无止境。所以,学习也是永不停止的。
比例和平衡
作者:&&&&&& 出版社:
&&&&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最好的注脚和最重要的原则,朱熹就把“中庸”二字的含义界定为“无过不及”,就是既没有过,也没有不及。过和不及,都达不到中庸的要求。其实,中庸思想的全部要义,都可以用过犹不及四个字来概括。&&&&有一个愚者,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请他吃饭。饭菜端上桌来,愚者品尝后感觉淡而无味,难以下咽。于是,主人便命仆人在饭菜中加入少许的盐。愚者再吃,顿觉满口溢香。愚者大喜,心想:“一点点的盐就可以让原本那么难吃的东西变得如此味美,那么多放些岂不更加好吃?”于是便向主人要来整罐的盐,尽数放入菜中。愚者再吃,味道如何已不言自明了。&&&&盐虽好,却需要控制在恰当的比例之内,超出了这个比例,美味就变成了负担。这个合适的比例,就是“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就像凡事都有两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得照顾到。&&&&往大的方面讲,国家大政、社会事务必须注意避免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安全气囊是汽车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当它在美国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一片欢呼,认为这一发明将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减少事故的伤亡。政府也因此鼓励汽车制造商在生产中应用这项新技术。&&&&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吃惊的发现,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竟然呈增加的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汽车安装上安全气囊以后,驾驶员对自己的安全保障条件信心大增,总觉得即使出了事故问题也不大,结果导致违章和超速驾驶的现象大幅上升,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了。&&&&的确,司机由于有气囊的保护,伤亡率降低了,可是行人的危险却加大了,那些增加的丧生者,绝大部分都是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行人。&&&&过分强调了开车人的安全,就给行人造成了损失,两两相抵,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安全气囊的发明是一项赔本买卖。&&&&往小的方面说,个人生活、待人接物也应当把握好事物的度。&&&&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为了学习和工作牺牲照顾家庭的时间,否则家里的事情处理不好,学习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交朋友热情诚恳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热情得好像不分彼此,对待别人就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随便,否则自己可能吃亏不说,最终也会失去朋友。
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近来可以看到,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痛苦。
从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选出九条,姑且称之为“定律”,也谈一点看法。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冯梦龙)&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为什么事态会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发展下去?&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了普希金的伟大,因为我们都很喜欢他的那个《渔夫与金鱼的故事》。那个丑陋的老太婆,最初只不过想要一个新木盆。第一个愿望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愿望接踵而来。一个接一个,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仍旧只有一只旧木盆。&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 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里所说的商鉴,究竟要我们鉴什么?&其一,一定不能有“第一次”。&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双筷子或一只木盆。只是大坝一旦决了口,洪水便会一泻而下。 看一看那些贪官,只要收了第一笔贿金,以后的事便不由他了。 只是,人的意志力是多么薄弱。一旦坐上权力的交椅,有几个人能拒绝这第一次?&其二,整个过程是“进行性”的。“进行性”一词是我从医学书中借用来的。像癌症,就是进行性的。不断地发展,不会中止,也不会逆转,一直进行下去。 殷纣王身边,虽有比干和萁子这样的贤臣,却无法劝阻他。依靠臣下的劝阻来制约至高的皇权,其有效性显然不足。所以,事态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其三,“其亡也忽焉”。&《左传,荘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里的“忽”字,意为迅速,突然。 洪水溃堤,转瞬之间,一泻千里。&李自成打进北京,一生事业达到巅峰。由巅峰而至于落荒而走,大起大落,也在转瞬之间。 殷纣王之后,两千多年,有周幽王、秦二世、陈胜、王莽、陈后主、隋炀帝、黄巢、朱温、李煜、李自成、洪秀全、蒋介石等,“其亡也忽焉”,何其多。&殷纣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两个字,“殷鉴”。&无法节制的权力 无限膨胀的贪欲=殷鉴不远。 黄炎培先生曾在延安的窑洞中向毛泽东提起“其亡也忽焉”这样的历史规律,因此,有人将这个定律称为“黄炎培窑洞定律”。&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勾践的毒手。&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能够吟诵《大风歌》的汉高祖,也是小鸡肚肠。依赖韩信的军事天才,夺得天下。原说是与韩信“共天下”的,后来非但不“共”,还要了韩信的命。倒是张良聪明绝顶,托言辟谷,躲到深山里去。刘邦一死,张良的辟谷秀也就谢了幕,照旧吃饭。说到杀功臣,狠毒莫过于朱元璋。当年帮他打天下,战将如林。后来朱棣南下,朝廷居然派不出得力将领去带兵。幸好不是北边的蒙古人打过来,否则朱姓的江山,传到第二代也就败了。 赵匡胤说,“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得了天下,却又睡不着觉,夜夜失眠,竟为何事?天下汹汹,想要南面为王的野心家何其多。就是咱自家,当年“黄袍加身,”不也是个野心家?如此说来,野心家就睡在我们的身边。老是疑神疑鬼,睡不好觉,搞得神经衰弱,以为真是狼来了,于是起了杀心。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世人无论是谁,只要坐(抢)到这个位置上,总会不由自已这样去想。原本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个抢去。所以,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文革时期,我是一个逍遥派,一个观棋不语的看客。看来看去,看得多了,心里就非常佩服范蠡这个人。 那些造反派,开始时受压,可怜兮兮的。后来得势,内部就分为许多派别,彼此争斗不休。 几乎没有例外,一旦外部的压力消除,内部立刻就分化。&人为什么会是这样,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现在这些做生意的人,若是几个人合伙共同创业。开始的时候,兢兢业业,在艰苦环境中共同拚搏,尚能齐心协力。一旦家大业大,有了丰厚的利润,就会生出异心。彼此猜忌、龃龉,终至于分道扬镳。 难道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后人把范蠡的这个定律表述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第三定律——包围定律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但小人却更善于“包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臣和小人,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皇朝的灭亡,国家的劫难,往往与他们有关。《史记》中有《佞辛传》,《汉书》中有《 佞传》,《新唐书》及其以后的《宋史》、《元史》《辽史》、《明史》等正史中都有《 臣传》。 臣在历史中的地位,史家不敢忽略。 “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两面三刀的严嵩,无法一一列举。若能把他们聚集拢来,可以排列成大军,浩浩荡荡。只不过,这只大军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包围”。&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 这就是包围定律。包围者不仅有 臣小人,还有女人,像妲己、褒姒、以及文*中的白骨精。虽说“女色亡国”论是不对的,但坏女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将一块磁铁投入沙堆中,磁铁表面便会粘上些许铁屑,磁铁吸引铁屑,是因为存在磁场。围绕着权力,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权“场”。各种意有所图的人都会在“权场”中向着权力中心作定向移动。于是就有了“包围”。包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中国,有权力就一定有包围。&权力越大,包围就越厚。&一个皇帝周围,有三宫六院,无数的宫女(唐朝后宫宫女最多时可达数万人),无数的太监,无数的虎贲勇士,还有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千军万马,铜墙铁壁,把一个“寡人”包围在当中。寡人心里高兴,就要走出去巡视。但即便他真的走到了田间地头,也得不到真实。因为“下面”的人熟谙蒙骗之术。一切场景都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滴水不漏,皆大欢喜。&鲁迅先生认为,“猛人倘能脱离包围,中国就有五成得救。”先生因此想作一篇《包围新论》,讲述“包围脱离法”。“然而终于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我那时就很悲观,鲁迅也如范蠡一样,是中国最聪明的人,居然想不出好方法。后来听说瑞典首相出门不带警卫,上班乘公交车。心想,答案就在这里了,包围是可以打破的呀。&第四定律——敌戒定律&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其思维逻辑与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含哲理,是一篇奇文,转录如下:&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唯独柳公认为,有敌人是好事。 毛泽东对这篇短文推崇备至。&毛泽东一生,空前绝后,以他的眼光,审视历史,何以对这篇短文情有独钟?&古人治国,由大乱到大治。毛泽东治国则反其道而行之。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一个接一个的运动,把整个中国搞得如火如荼,水深火热。毛泽东的斗争哲学是否与《敌戒》中宣示的哲理有某种契合?&千年大树,其里皆空。我们这个老大帝国,历经几千年,早已完全腐朽了。&比较中国的历史与西方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大陆,自罗马帝国以后,列国争雄,就像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总有打不完的战争。一个国家,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励精图治。所以,西方文化中的主旋律是竞争。西方的政治、哲学,市场经济,都强调竞争。在他们的电影、游戏中,充斥着激烈的争斗场面。&我国的历史与欧洲完全不同,自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年,几乎一直是一国独大的局面,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实力可以与这个中央帝国“度长絜大,比权量力”。&没有强大的敌人,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内部自然就腐化。未闻边塞号角,但见歌舞升平。自秦以后,皇朝的历史,一代不如一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处于退化之中。&正是这种历史环境长期地作用,使中国人鸩於安乐,不思进取,怯懦畏葸,麻木不仁。&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把他造成鞭炮,用于喜庆娱乐之中。西方人却把他造成武器,使人类的战争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当今世界,美国人横行天下。是三次大战(两次热战一次冷战)造就了美国人之“横”。 中国人讲究“中庸”,讲究“和为贵”,这是我们的哲学,我们的传统。热爱和平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条件是不会有别个打进来,亡了国。&我不是法西斯式的好战分子,对于阶级斗争那一套更是深恶痛绝。但我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中华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要克服我们千年之惰性,振奋民族精神,从容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竞争。&梁启超鼓吹《少年中国说》,“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霹雳之声,撼人心魄。&第五定律——朋党定律&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党(派)争”持续不断。&西汉有外戚、宦官作祟,东汉有清议党锢,魏晋南北朝有士族门阀,唐有刘李党争,宋有“元祐党人碑”,明有东林党、宣党、崑党,清有帝党、后党,国民党内有黄埔系、cc系、政学系等。 各朝各代,都有朋党、帮派,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朋党现象,有其社会根源。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他是一个宗法社会。&一部《红楼梦》,其隐含的意义,不是什么反封建。《红楼梦》用一个凄绝动人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宗法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特点。荣宁二府,是一个大的(宗族)家族。像一棵大树,有主干和旁枝。“亲不间疏,后不僭先。”有规有矩。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互相倚持,结为势力。更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彼此回护。构成一个复杂的体系,盘根错节。只有明晰了其中的脉络,才算真正读懂了《红楼梦》。&中国宗法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盘根错节。&一个人立于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在他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戚关系、乡党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徒)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帮会关系、同志(道)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资源。聪明的人,运作得好,前途无量。无论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能见到中国人在忙着拉帮结派。像一个个勤奋的蜘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网络。 网络越大、越结实,捕获就越多。&现在说打贪官,须先搞清楚,贪官后面的保护伞有多大,前后左右铁杆关系有多硬。否则贪官打不到,反倒捅了个马蜂窝。&对于中国的朋党现象,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褒贬不一。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结党营私”。宋朝欧阳修却认为,“小人无朋(党),惟君子则有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常常结为宗派,十分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许多人对此十分忌讳,刻意回避,讳莫如深。其实大可不必。 像毛泽东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公开承认,“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倒是日本人比我们痛快,他们的政党内部就分为不同的派别,公开活动,堂而皇之。这是日本国内政治的一大特点。&第六定律——黄宗羲定律&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内容是关于“帝国千年以来”通过“并税式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依常理来看,是有些奇怪。像王安石这样的改革家,诗文写得极好,富有智慧,怎么也会犯一些不断被重复的简单的错误?中国的农民对此有他们自己的解释。在农村普遍流传着一种说法,“上面的经是真经,都是下面这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歪嘴和尚何以要把经念歪?考其原因有二。一是和尚水平太差,不会念经;二是和尚故意要把经念歪。我以为后一种情形居多。吴思先生在其《血酬定律》一书中提到明朝官员的薪俸太低,其各项必要的支出加在一起高过俸禄的收入。吴先生认为,与其他各个朝代相比,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最低的。明朝官员俸禄虽低,尚有俸可领,而在王莽时期,官员们从朝廷中领不到钱,俸禄为零。&读史读到这里,觉得十分有趣。不给官员发薪,难道让他们去喝西北风?自古有喝西北风的老百姓,未见有喝西北风的官员。结果是王莽时期的官员却因零俸禄政策而大发其财。既然朝廷不给发薪,他们只好自行解决,正好有了借口,可以理直气壮,大肆搜刮。在我们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时,经常碰到的一种情形是,“两头热,中间凉。”中间热不起来,自有其道理。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每个人都努力要保持自己的生命。这种“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力。&Selfpreservation,一个很好的词,每个人都会Selfpreservation。我以为,既然每个人都会elfpreservation,官员们的Selfpreservation也是自然的,无可非议。 为甚麽和尚要把经念歪?为甚麽中间热不起来?皆因为中间的官员们认为改革不利于他们的Selfpreservation。要Selfpreservation的官员去为供养他们的农民减轻负担,这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悖论。在这个悖论中,最关键的是农民和官员之间的供养关系,假如去掉这种关系,悖论就不能成立。或者,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由中央财政给官员们以补偿,两方都不吃亏,“中间”也就没有道理再凉下去。&王安石的变法,十分缜密,像“青苗法”之类,仔细阅读其内容,确实为农民考虑得十分周全。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殚精竭虑,最后却惹得民怨沸腾。是各级官员和胥吏在其中做了手脚,捣了鬼,把一件好事搅成一塌糊涂。吴思先生所说的“潜规则”,正是官员胥吏们的捣鬼之术。官员们捣鬼有术,他们不仅有“潜规则”,有时更是肆无忌惮,毫无规则,随心所欲。如老百姓所说,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这里说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和尚要吃饭,一个是和尚会打伞,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尚要吃饭是正常的,也是正当的,不给他们吃饭,或吃不到好饭,他们就会去“打伞”。&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次变法,成功的不多。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执行难”。好的法律,好的政策,到了中下层官员手里,常常会走了样。批评者常常把矛头指向中下层官员。我以为虽然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根源却在上面。表面上是一个“执行难”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设计问题。设计一个好的政策(比如说“青苗法”),同时也应配备一个好的“路线图”。在这个“路线图”中,必须把“和尚要吃饭问题”与“和尚会打伞问题”列入日程。不考虑并重视“和尚”问题,好的政策就只是空中楼阁。或者我们说,一个好的设计师,要想把他设计的好政策付诸实施,顺利推行,必须首先把“和尚” 安顿好,否则,“黄宗羲定律”就会不断重演。&第七定律——五世而斩定律&年,太平军两次打破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取得大捷。 有人说,虽然打了胜仗,但客观上却帮了清廷的忙。何以这样说?驻守江南、江北大营的是清廷“精锐”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绿营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八旗兵则更为腐败无能。两营溃败,湘军成为清廷主力,形势急转直下。&当年八旗兵入关,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只凶猛的老虎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如此熊样?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是中国历史的规律。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他们说,“富不过三代”。五世也好,三代也好,贫与富,是在不断地转换。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自然的公正。为什么富者不能恒富?富贵人家之所以会出败家子,我以为原因有四:&一曰 “骄”。 八旗兵入关,满人成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八旗子弟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对汉人有强烈的优越感。 由“骄” 而“横”,一些贵胄子弟仗恃父兄的特权,在社会上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红楼梦中的薛蟠,打死人命,抢了丫头,扬长而去。古代法律,不仅“刑不上大夫”,亦且“刑不上大夫之子”。&二曰“奢”。 八旗兵入关,大肆掳掠。许多人在战争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西方人拥有了财富,会把他变为资本,不断增值。我们中国的富人比较缺少这种进取心,尤其是一些新贵,有一种暴发户心态,喜欢彼此攀比,讲排场,一掷千金。像“石崇与王恺争豪”这样的事,是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 生于锦绣丛中的富家子弟,耳濡目染,他们的攀比和挥霍,更是青出于蓝。惟其如此,才有了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三曰“淫”。古人告诫我们,“富贵不能淫。”此处“淫”字之义,乃是迷惑与放纵。之所以有这样的告诫,是因为富贵能迷惑人,使人放纵。通常我们说,饱暖思淫欲。或者像现在人们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学坏。有钱会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欲望。外部世界又充满了各种诱惑。内部的欲望碰到外部的诱惑,两者一拍就合。 已经成熟的男人尚且无法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小孩子的自制力如何比得上男人?&四曰“逸”。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流传很广。好爸爸是很有用的,他可以帮我们进入好大学,帮我们安排好工作,帮我们步入上流社会,过安逸生活。但好爸爸也有副作用,他使我们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失去了好爸爸,美丽的象牙塔便会轰然倒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富人,富人子弟如何承继父业,已成为一个问题。解决富家子弟问题,我们的学者开出药方来是四个字,“加强教育”。像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尊精神。据说他们那边百万富翁的孩子也会利用假期去打工挣钱。一些富家子弟,骄奢淫逸,根本不是什麽教育问题,他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正是那样的社会,那样的传统,生出那样的孽障。富家子弟,骄奢淫逸,根本是一个社会问题。 有晋人撰文说,某晋商家业兴盛达两百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家业延续两百年,确实了不起。但两百年后又如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八定律——权大欺主定律&这个题目是我从一本题为《蒋党 》的书中看来的。书中说,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黄埔系、 cc系、政学系)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云云。(早年读过的书,印象十分模糊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司马昭擅权;隋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宋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内,却会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君臣一日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 如何防止“权大欺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最大的课题之一。&我的专业是《园艺学》。我们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於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我想人群之中心生羡慕的应当不止是这两人。人们常说,“打江山,坐江山。”何谓“坐”? “坐”就是享用。把一个大饼送给一个饥肠辘辘的穷汉,穷汉会“享用”赐给他的美食。一个皇帝,他所“享用”的并非一个大饼,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个国家。无数美女,多少美丽与温柔,还有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这样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羡慕?&现时的人把权力叫做“公共权力”,认为“主权在民”,古代人的观念则完全不同,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群驯顺的绵羊,皇帝和官吏执长鞭鞭笞天下,他们是牧羊人。一切权力归于统治者,是统治者的私有物。正是这种权力私有的特性,导致了无休止的争夺。象是一个金苹果,被众人抢来抢去。“高才捷足”者从血泊中抢到它,然后“坐天下”,享用整个国家。&西方资本主义也有争夺,他们争夺的是金钱,物欲横流,我们称之为“拜金主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更看重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我将其称为“拜权主义”。&人们常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人之欲望,难道仅仅只有食欲和性欲?**时期,我感受到人世间还有一种欲望,超越食欲和性欲。那样的饥渴,那样的迫不及待,那样的不顾一切,那样的不知羞耻,那样的不择手段,那样的心毒手狠,心心所念,只是为了权力,这就是“权欲”。人世间居然会有这种东西,如此强烈,令我惊奇, 古代权力私有的特性,更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拜权主义”,两者叠加,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血腥的连续剧。&还有一种原因导致“权大欺主”,有人将其称为“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 《左传》云“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一级压一级”,形成一种压力—稳定结构。整个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压力的梯度,越往上去,压力越大,权越重。根据韩非子的学说,处于这种压力结构最上端的君王,必须具有一种强大的“势”(以势压人),君王一旦失去其“势”,整个压力系统就会崩溃。一般开国的君王,熟谙权术,具有铁腕,拥有某种强“势”,下面的人摄于其“势”而不敢有非分之想。这种铁腕和强“势”,在其后人那里却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像晋惠王这样昏聩的白痴,或像溥仪这样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强“势”荡然无存,于是出现“强枝弱干”,“权大欺主”,“取而代之”。&“权大欺主”是封建社会始终没有解开的一道难题。&第九定律——皮毛定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毛”是个什么东西,有一股腥膻之味。堂堂乎文人雅士,怎么会是“毛”?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天马行空,十分浪漫。那时的人,他们“笈”中装着的那份精彩只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他们背负着它,走遍世界。他们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全世界。他们的思想像凌空而过的天马,高远而神奇。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清泉汇集之处,是大海,激荡澎湃。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文人们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于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文革时期,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正在思索和撰写一篇真正具有“独立见解”,与别人观点完全不同的大块头文章。我问他,“林彪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所有人的思想,都要统一,最后只能有一个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你现在不讲统一,反倒要独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如果说你写文章是要阐释某人的思想,那叫什么独立见解?”朋友甚感迷惑,终于没有写完他的“大块头”文章。&秦始皇时代,确实有过一些活的不耐烦的文人,他们执着于“自成一家”,不肯统一,后来都被秦始皇送到“坑”里去了。自那以后,文人们都学了乖,知道 “坑”的厉害,自觉地维护“统一”,不再闹独立性了。林彪的话,含有某种哲理。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固执己见,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百人百性,众说纷纭,岂不是乱了套?千人敲锣,一锤定音。没有这一锤定音,千面锣只会敲出杂沓之音。&我以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不过,这件事的难度相当大。“车同轨,书同文,”做起来并不难。而要把这些十分固执的文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难奏其效。但秦始皇的做法过于血腥,后人诟病甚多,称其为“霸道”。到隋唐时代,使用的方法就先进得多,不再用“霸道”而改用“王道”。如果说秦始皇采用的是“大棒”政策,唐代以后则更多采用“胡萝卜”政策。应用科举的方式,使那些出身于豪门或是寒门的士子们都有了进身之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说的就是这种“胡萝卜”政策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无论“大棒”还是“胡萝卜”,都只是外因。使知识分子变为“毛”的还有其内因。 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至少在我们中国不可以这样说。如果要用社会的良心去定义知识分子,中国文人的大多数都会被排除在外。许多人不喜欢“文人”这个词,甚至以为他是一个贬义词。把“文人”的“文”去掉,他和普通的人就没有甚麽大区别。一样的有七情六欲,一样的要食人间烟火。治国者为他摆下了盛宴,有“颜如玉”、“黄金屋”、“千盅粟”,他们怎可拒绝?自然就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忠心。这是顺理成章的。当然,文人与普通人还是有一点区别,他们的功利心比普通人更为强烈。这些都是文人变“毛”的内因。&在“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这种变化缘於一种不可抗的力,所以成为一种规律。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千年不改,万人一律,没有哪个可以逃脱。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於“皮”之上,当然很好。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克、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决无可能。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生活的定律生活的定律(一)
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时,你才犯了错误。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料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还快的时候产生的。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不需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以为着浪费时间与生命,却往往意味着你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与生命了。
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从来不停下来想想;或者,从来也不想停下来。
误解定律:被某个人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那麻烦就大了。
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不上没有任何结局可怕。
&&&生活的定律(二)&
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一到菜市场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
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
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得越多,分手时所得到的伤害越大。
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出门定律:最着急出门的是妻子,最后一个出门的也是妻子。
洗碗定律:妻子洗碗易净,丈夫洗碗易碎。
唠嗑定律:越唠越有精神的多是妻子,越唠话越少的多是丈夫。
回家定律:妻子一出门就想回家,丈夫一出门就不爱回家;妻子一旦不愿回家,丈夫就得匆匆回家;丈夫一旦不愿回家,妻子迟早也得离家。
吵架定律:夫妻越是毫无原因的吵架越是吵得凶。
讥笑定律:在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种幽默,在不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场战争。
距离定律: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情感距离越近。
危机定律: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之时,丈夫的想法总是希望妻子帮自己一把,而妻子的想法是能否换一个丈夫。
脾气定律:夫妻之间,挣钱多少决定脾气大小,不挣钱的人没脾气。
平等定律: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家长,可重大的事情又一个人说了不算。
劝说定律:夫妻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出面劝说的人越多,矛盾越是不容易解决。
&&&&生活定律(三)
  守恒定律:总量不变,得到同时失去,失去同时得到。
  赚钱定律:昧心就行。
  涨价定律:有机会就搭车,变个说法就涨价,越听证越涨,越垄断涨得越邪乎。
  抉择定律:左思右想,日比夜看,都没用;关键时刻灵机发挥作用。
  身体定律一:上半身决定下半身,下半身改变上半身。
  影视定律:翻弄所有的陈谷子,为现代人充饥。
  子弹定律:所有能穿越历史的子,都是弹,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列子,鬼谷子,包括精子、卵子。
  空间定律:因为它发生的战争。
  时机定律:不刻度,也没有定海针,稍一耽搁,价格就发生变化。
  边缘定律:随时有出局的危险,又绝对是好球。
  流变定律:喝进去的是水,流出来的都叫液。
  关键定律:能说出来的都不重要了。
  破解定律:张果老倒骑驴,反面找原因,这么说的那么想。
  先天基因定律:不是你的,永远不会成你。
  后天形成定律:最不变的是思维,最难改的是胃口。
  发展定律一:炮打隔一子,车走一溜烟,步步为营的小卒子上不了位。
  发展定律二:所有的狼吞虎咽,都会导致消化不良。
  成功定律:关键在一步,那一步你上去了,一步上了天,那一步你没上去,从此在地上。
  瘟疫定律:一处买官,处处买官;一方庆典,方方庆典;一个地方盖政府楼,个个地方盖政府楼;一个行业搞国际讲坛办会,行行业业搞国际讲坛办会。
  臭豆腐定律:因为腐了不败,所以越吃越香。
  章证定律:权力做手脚,把决定人一生的东西放在纸上。
  权威定律:学问狗屁,绝对掌握话语权。
  泼皮定律: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也得吃。
  位置定律:生你的是老子,你生的是孩子,你在中间父又子子又父,永远这样。
&&&&&&生活定律(四)
一、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
二、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三、不要以为自已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开宗明义
莫非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莫非哲学;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莫非准则;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
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你最後硬著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早到与晚到
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
你准时到,却还要等。
迟到,就是迟了。
●品质保证
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故障,等於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
东西一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沌十大顶级法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