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癖不可与交爱好不可交金圣叹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超越金圣叹的“学人之笔”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超越金圣叹的“学人之笔”
  “经师可得,人师难求”,这块牌匾,是由黄天骥、吴国钦等学生于日献给王季思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季思从教从事七十余年,弟子遍布海内外。在学术追求和教书育人之间高峰突起的王季思,道德文章、戏曲研究都有哪些卓越之处?记者专访了王季思的学生、中山大学教授董上德,请他为我们一一道来。
  谈《西厢记》
  破除了人们对金圣叹批评本的迷信
  南方日报:《西厢记五剧注》是王季思学术的起点,也可以称得上他的学术奠基之作。王季思在西厢记研究上有哪些成就?
  董上德:王老师研究《西厢记》,成就之一是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金圣叹批评本的迷信。“金西厢”不是一个完整的本子,它剔除了该剧的第五本;而王老师的《西厢五剧注》强调的是“五剧”,即认为第一本至第五本构成一个整体,不可或缺,从而认定了五本连成一体的“凌鞒醣尽痹凇段飨峒恰钒姹臼飞系亩捞氐匚弧
  成就之二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校注详备、释义贴切、结构清晰、便于阅读的本子。这个本子可以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善本”,在众多《西厢记》校注本中享有颇高的权威性。
  成就之三是做出了戏曲小说文本整理、校注工作的良好范本,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兼备,为后人提供了成功而珍贵的校理古代通俗文学读本的经验。
  南方日报:王季思的西厢研究对他一生的学术走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董上德:王老师在自己的实践中探索到一条如何“进入”文学文本的路子:文学研究要讲基本功,既要做到“一字不放过”,又不能拘泥于一字一句,应该对文本做整体理解,领悟字句背后的神髓。
  换言之,要做出真正的学问,却不要做迂腐的学究:据我观察,王老师在给朋友的书信里颇以自己没有“学究气”而自喜。
  基本功与文学悟性的结合是王老师的治学特色,也是他分析文本、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看家本领”。这不仅体现在对《西厢记》的研究上,也体现在王老师的一系列古典文学论文里。王老师同样以这一做法来培养研究生,可以称之为“王门心法”。
  谈戏曲
  提高了“非经学文本”研究的学术品位
  南方日报:从《西厢记》到《牡丹亭》、《桃花扇》,王季思花了大量的精力关注爱情戏曲,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学术思想或者说学术追求?
  董上德:《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剧本,都是古代戏曲史上第一流的作品,王老师对它们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不一定只是关注其中的“爱情”问题。
  依我的理解,王老师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更多考虑的是作品自身的独特文学价值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比如,他也倾注了很大的心力去研究关汉卿,研究《元曲选》里的所有作品(我们这些弟子都看过王老师认真批校过的一整套《元曲选》,书页上面,工整的蝇头小楷内含着不少可贵的见解),研究《录鬼簿》,研究元明之间无名氏杂剧的辨析问题,等等。这些都说明,王老师有一种戏曲史家的意识,这或许才是他的学术追求。
  当然,“爱情”是文学永远离不开的话题,文学名著往往涉及爱情描写,作为文学研究者,自然也躲不开这一话题。
  南方日报:王季思自称是以治史、治经的方法研究戏曲,能否详细谈谈这种治学路径的特点?
  董上德:王老师的《西厢记》研究,在一开始就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就是要超越金圣叹的“才人之笔”,而代之以“学人之笔”。
  他认为,金圣叹批评《西厢记》,很有才气,可是也过于随意。他对这种“才人之笔”并非全盘否定,但在选择治学路径时有意跟金圣叹拉开距离,标举“学人之笔”,即讲究学术规范,有本有源,有根有据,不发空论,借助对文学文本的校注,借助对特殊语词的分析,借助对民俗风情的阐释,等等,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以多种手段来细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精神特质。
  从这一点来说,王老师的研究改变了金圣叹的“空疏”做法,使得戏曲文本研究回归传统学术的路数,颇有乾嘉遗风。不过,这不是对乾嘉学术“有样学样”的简单模仿,观念上与乾嘉学人有明显的区别,试想,乾嘉学人会用那么大的气力去校注一部被贴上“诲淫”标签的《西厢记》吗?做这样的工作,需要胆识,需要毅力,也需要功底,缺一不可。
  可以说,《西厢记》研究只是个案,王老师在此个案中借用“经学”手段去做“非经学文本”的研究,使“非经学文本”进入学术语境,提高了“非经学文本”研究的学术品位。
  南方日报:王季思在戏曲、文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董上德:王老师最重大的成果要数他晚年主编的《全元戏曲》(12卷)。在已有的《元曲选》及《元曲选外编》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并且重新辨析《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里一批为数不小的元明之间的无名氏作品,联系创作史与演出史的实际情况,从这批作品中剔除了显然是明代的部分,对疑似的元杂剧一一考辨,提出收录的理由,部分尚难确定的,以“暂收”的方式处理,给后人留下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这样一来,传世的元杂剧作品的面貌大为改观。
  同时,以同样的做法,辨析宋元时代流传下来的南戏作品。于是,《全元戏曲》兼收杂剧与南戏,成为一代戏曲文献的总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书或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可是,其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还是不可忽视的。
  有一点特别要强调,王老师的主编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大事、小事均不放过,我手上还珍藏着当年他在校改《全元戏曲》时用颤抖的笔写给我的一些便条,指点我在写作校记时如何修订、“补漏”,非常细致。
  谈人生
  知识分子难免受到政治生态的左右
  南方日报:从王季思的一些文章来看,他似乎对教师身份的看重过于学者身份,你认为王季思对于学生和后辈学人的关心、照顾、提携,动力是什么?
  董上德:我可以先介绍一件小事,是王老师在一次上课时说的。在其学生时代,有一位语文老师很不负责,学生交了作文,他放在一角,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猛然记得,结果,学生的作文全被老鼠咬破,当时,王老师拿着发还的作文,看着老鼠留下的斑斑点点,深有感触,暗自发誓:如果日后自己有机会在学校执教,绝不做这样不负责任的老师。责任感,是王老师关心、提携学生的最为内在的动力。
  南方日报:王季思的教育成就,给当今的大学教育有什么样的启示?
  董上德:其实,还是一句老话:言传身教。课内课外,都是教学的场所。我们得益于老师的授课,更是得益于老师平时似不经意的言谈。这些言谈,有历练,有学养,有见识,时而风趣,时而深沉,学生沐浴在春风里,这是最令人感怀的。这也算是大师的“范儿”吧。
  南方日报:请简单评介一下王季思的诗文创作。
  董上德:王老师有诗人气质,关怀民生,关爱家国,他的诗文创作也以此为主线。他受过旧学训练,也接受新学影响,二者结合,其诗文自有面貌,大体有明晰、晓畅的风格。他佩服朱光潜、朱自清的文风,深入浅出,而颇有余味,他是自觉地去追求这一境界的。
  南方日报:请谈谈对解放后王季思的人生经历。
  董上德:不必讳言,人无完人。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活在具体的政治生态中,自不免受到政治生态的左右。王老师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过认真的反思,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有时只能左右摇摆,跌跌撞撞地前进”。这与他当时在“高压”的政治环境里做一些行政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关系。王老师哲嗣王兆凯先生在《王季思全集编后记》里也说:“他有他的时代和社会局限”。然而,王老师在晚年是真诚反思过的,较能表达他的人生历练的文章是改定于1990年的《王季思自传》,以及写于1993年的《祸福交乘,冤亲平等》。
  本版撰文:
  特约记者 吴自力
电话:010-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
金圣叹为什么被杀
我以为,明是汉人政权,清是满人政权,本身底气不足,更容易疑神疑鬼...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等到金圣叹被杀、妻子流放到宁古塔后,才发现屋边有一个断碑,碑上只存一“牛”字。人们此时说金圣叹被杀是命中注定的。又讲金圣叹有一次梦到有人对他说:“诸诗皆可说,惟《古诗十九首》不可说。”金圣叹引以为戒,有一次大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没有多久,就出事了。又言文章的妙秘就是天地的妙秘,一旦发泄无...
关于金圣叹的死,也有唯心的传说:金圣叹当初生了一个儿子,请乩仙题号,仙判曰“断相关信息”,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等到金圣叹被杀、妻子流放到宁古塔后,才发现屋边有一个断碑,碑上只存一“牛”字。人们此时说金圣叹被杀是命中注定的。又讲金圣叹有一次梦到有人对他说:“诸诗皆可说,惟《古诗十九首》不可说。”金圣叹引以为戒,有一次大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没有多久,就出事了。又言文章的妙秘就是天地的妙秘,一旦发泄无余,就冒犯了鬼神。金圣叹说出了文章的妙秘,冒犯了鬼神,触犯了鬼神的忌讳,才会被杀的。其实,金圣叹是清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滥杀无辜造成的,金圣叹只是死于清朝统治者屠刀下的无数无辜者之一。
哭庙案,发生于顺治十八年的“抗粮哭庙”事件,金圣叹与焉,并死于这次事件。
顺治十八年,顺治驾崩,哀诏于二月一日下达吴县,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此时苏州发生...
主要的原因出在统治者身上,嘉靖几十年不上朝,让太监来带皇帝批红,这还得了?加上用人太专一,导致到后期嘉靖想除掉严嵩都要从他儿子身上找毛病!你想想,一个国家连领导...
如果要论述战斗力,那也很复杂,我只捡知道的说。
一个王朝在军制完整,政治清明的时候,其军队战斗力就强。唐朝不用说了。唐朝的步兵是骑兵的克星,是唐军的中流砥柱。安...
不是的,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上书,本来气的要死,把奏疏仍到地上,想把海瑞杀了,但是后来听说海瑞把棺材都备好了,就等着治罪了,沉默了好久,又把奏疏给拿起来,一天内反...
答: 关于“水蓝印”年份的争论一直很火热。普洱茶大师邓时海先生曾经提出过“水蓝印”有35年陈期之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了又一场关于水蓝印的争论。有人推测说水蓝印...
答: 素质教育是指发展人的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素质原指人天生的生理和心理品质,这里指人经过教育培养获得的思想、文化、技能等素养和体力、智力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依据《中...
答: 《教科文组织信使》、《教育展望》、《自然与资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哪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出版的月刊?
截至200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
答: 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www..com
金圣叹先生传
&&&&&&&&&&&&&&&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 ① 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 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 ② ,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 ③ 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 ④ 。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 ⑤ ,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源:]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两“喟然叹曰”,一见于《论语??子罕》,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一见于《论语??先进》,孔子赞叹诸弟子独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⑤金针:比喻作诗文秘法。度,授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语斫山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子则为君助灯火&&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C.因为诗吊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遂以为戒&&&&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圣叹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一组是&&&&
①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④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⑤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www..com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没当回事。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C.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的著述多到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D.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1】两句中“以”均为介词,把 A.乃: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居然 B.为:介词,替;介词,对,向 C. 因: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小题2】②说非常珍视自己的评书稿本;⑤说听课的人对他的崇拜。
【小题3】原文说“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原文说“尤喜讲《易》……多至十万馀言”;原文说“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而不是说只有这几种有价值。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
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算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最出名,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象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者至苏州,吊金圣叹,并为之作传。传中叙金圣叹生平甚简,于其“哭庙案”遭杀身之祸,闪烁其词,有所避忌,然亦可见其性情;主要内容是称赞其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之奥秘,开后世读书人之眼界,道出金圣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基本贡献。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圣叹面对死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