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我想写个关于史上最强弟子兼一漫画里面的武术的帖子,会有人看吗

  最近看了一个有关功夫的帖子,大家都说这个不真实,那个不实际。我就有了一个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国术的一个想法。帖子里都是找来的文献资料和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对国术能有一个了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讨。行家也轻喷,因为我不是行家,只是一个希望让大家多了解。毕竟这些年我们失传的瑰宝太多了。现在开始吧,从基础一点点开始。。  首先武功不是神话,它就在生活之中,只要注意了,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多次刺杀满清高官,甚至亲王。其中多倚仗武林中人出力,后来民国建立,日寇侵华,为了强国强种,孙中山,冯玉祥等人大力提倡武术,由政府成立中央国术馆,把各门各派的武功,如形意,太极,八卦,通背,螳螂,八极,戳脚,洪拳,铁线,劈挂,弹腿,摔跤等许许多多的武功,统一称呼,都叫做国术。 功夫的基础是马步。那么什么是马步?  马步,是先贤从骑马中领悟到的拳术根基,人纵马奔腾,身体随着马一起一伏。所以站马步的时候,也要站得一起一伏,凭空站出匹马来。身体轻微的一起一伏,就好像微风吹水波翻浪一样。纵马奔腾的时候,那个起伏的劲儿是借助马的,所以出不了功夫,但是在平地上就不同了,你的起伏劲儿,等于是把马融入了身体。 所以站马步应该一起一蹲才能出功夫,我说的功夫是可以打人的功夫,不是表演的功夫。两码事,以后会介绍到。蹲的时候一定要劲先到脚掌,起的时候,脚底五指要学鸡爪一样死死抠在地上,五个脚指一抠,就牵动了小腿的骨头和肌肉,膝盖自然挺起来,膝盖一挺,大腿一绷紧,提腰,收腹。这是起劲 。伏下的劲,你脚掌要学鸭和鹅,脚蹼,五指都要松开。这样膝盖一松,大腿松,腰坐,腹鼓 ,就在这轻微的起伏之间,不停的转换全身的重心,这样才能不使重心老落在一个地方造成身体损伤。起伏的幅度不要大,就是脚指一寸的距离。你一起一伏,始终要把这一寸距离的劲蹲精确了。越精确越好!站的时候对头也是有要求的,站的时候要头凌空虚顶
这是八卦形意门拳经中的术语。登高望远,视野一开阔,心情就轻松,疲劳也就缓解了,这就是凌空虚顶 。 不然很疲劳。比如纵马奔腾的时候,人视野特别开阔,这样骑马也就不觉得累。同样的道理,人晕船的时候,站在甲板上,吹吹风,向远处望一望,也就不晕了
所以,站马步的时候,不但一起一伏,劲要到位,同样眼光也要放开阔出去,有登高望远的意境在里面 这样的马步,才算站正确了。这些都是生活中就有的道理,只是人们平时忽略了,是先贤们把它们总结起来,融进了武功之中。  国术中练法和打法的区别。当年八卦名家程庭华说,八卦掌练时如推山,打人如抡鞭。形意大师尚云祥说,练的用劲不用力,打的时候用力少用劲,都是说打法和练法的区别
力是惯性,骤然间的爆发。用力的时候要快,猛,疾 。劲是肌肉绷紧,慢慢的移动,用劲的时候要慢,沉,稳。  关于太极的推手。太极拳推手中的上层功夫,一搭手,就能摸清楚你每一节的骨头,瞬间破掉你的重心,让你失去平衡。人的骨节一节节连着的,好像是许多杠杆,按这头,那头就会翘起来。功夫高了,按你一下手,你的脚就会牵引起来,自动跳出去,不是用我自己的力,而是用你自己的力弹你自己。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另外太极拳也是天下至刚至猛的拳术。这个刚猛的劲,要从‘捶’字上去找,你看,太极的架子,搬拦捶,撇身捶,进步栽捶。古代大将,使锤的都是猛人,你看隋唐演义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两把大锤打遍天下。太极前辈创拳的时候,借了小说的威风,自然要把最刚猛的劲命名为捶。民国第一高手孙禄堂的孙门太极最重捶法。讲究刚圆震荡之力。捶在你身上任何部位都可以让你内脏出血,这同在池塘中心扔进一个石子,波纹呈圆散开是一个道理。不过孙门重实战,建国后体委重表演。国内又没有实战的平台,导致孙门的太极现在只剩表演的花架子了。
楼主发言:18次 发图:0张 | 更多
  @通神入化 沙发到手
  看来是要单机版了,天涯上不是行家很多吗?怎么没人来讨论讨论?或者喜欢功夫的朋友们发表点意见啊。  
  楼主讲的挺好的!请继续!  
  讲的这些是从龙蛇演义这小说中来的吧,所有的拳术都是从冷兵器时代演化来的,最早都是练器械,后来才演化成拳,马步一般指四平马,是骑兵时代练的,步战用不上。目的不是什么站出一匹马来,而是锻炼人更好的适应骑马,夸张点可以说成站出降伏一匹马的素质。四平马是双重(就是重心在双脚之间,双腿的受力是一样的),这点为內家所忌。形意拳的多本拳经指出站桩双重出不了功夫,必须单重才有虚实变化。形意来长枪兵种,太极很可能是刀盾兵,八卦的鸳鸯子母樾的原型是镰刀。  
  其实大家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太极拳像电影里拍的那么厉害,所以很多人在现实中想学太极拳防身。觉得又帅又厉害。近代的太极拳起源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兄弟所创(也有说法是王岳宗),前身是长拳和炮捶的结合。后来由杨露禅学走,去京城创出了适合权贵们练的杨氏太极。现在社会流传的套路大多数都是杨氏太极。杨氏太极适合养生,锻炼身体。就算老架陈氏太极刚猛,但是极其难学。我文章说的刚圆震荡之力那是孙禄堂武学的精髓,孙禄堂号称民国第一高手。百年难得一出的高人,所以大家了解下太极就好了,真想学就闹个锻炼身体吧。武术的成才率太低了,功夫真不是那么好练的,功夫的这也是那么多功夫失传的一个原因。后面我会谈谈衣钵传人的概念来阐述功夫的传承多么困难  
  一个师傅,能收很多徒弟,但是真正撑门面的徒弟,却只有一个,那就叫衣钵传人。什么是衣钵传人,就在徒弟练功夫地时候,不光是在一旁看着,细心指点。还要在徒弟最初练功的时候,每天花力气,给徒弟调养身体,按摩穴位,疏通血脉。什么事情,武学原理,自己的比武心得,都要讲得清清楚楚。
????衣钵传人,比自己的儿子还要重要!还要对待得好。
????由此可见,要培养一个真正的弟子,那得花多大的力气。真正的师徒,不是父子,胜似父子.武林之中传承衣钵徒弟,可不是像现代地武校那样,一下收千百个人,在操场中打得哈哈鬼叫。
????那样的武校,是学不到东西,练不出真功夫来的。
????衣钵徒弟这东西,能有一个就不错了。这就是过去收弟子为什么对品行那么看重了。因为倾其一生教出来的徒弟要是不成才,那么自己也没精力教第二个了,意味着功夫要失传了。至于一般的徒弟,师傅就教个姿势,最多讲解一下原理,其余就自己去练。练不练得出来,就不关我的事情了。
????在旁边看徒弟练拳,指点纠正姿势的,那就是好师傅了。衣钵传人不能量产。  
  沙发!不错!楼主快更新!  
  顶帖!  
  最近很忙,更新很慢,希望大家谅解,我查阅资料就是让大家多了解了解国术的瑰宝,谢谢大家捧场。  
  下面来讨论一下内家三大拳种的形意拳。形意拳奉岳飞为祖师,所谓脱枪为拳。分为劈崩钻炮横,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另有十二形身法,分别是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  
  下面转一个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对武学的划分。很有意义。  郭云深论形意拳  ? ? 一则  ? ?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 ? 一、三层道理  ? ? 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 ? 二、三步功夫  ? ? 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 ?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 ? 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 ? 三、三种练法  ? ? 1、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 ? 2、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 ? 3、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帖子好像沉了很久了吧。呵呵也没工夫写了。昨天看了央视一个节目《黄金100秒》有两个自称内家功传人。表演豆腐上劈大理石。当时给我震到了。那得是什么高手啊。等我看到他们表演时就呵呵了。原来是长条大理石放在豆腐上,靠速度力量生劈的。原来也是两个江湖骗子。功夫会点,可是冒充内家高手就有点无耻了。  
  国术里有一个非常高段的打法。形容为把明劲打出暗劲的效果来。清朝武举人曹继武是丹法大成的高人,功夫达到了踏斗布罡的境界。传闻他就可以打出那种效果,在水磨石上放一盘豆腐,一掌下去,豆腐完好无损,下边水磨石四分五裂。这就是明劲打出暗劲的效果来。所以电视上两个人豆腐上劈大理石条把我吓坏了,真以为高人出世了呢。可以啊。也是外家的野路子。失望。  
  不过一看他们也是下过苦功夫的,也不容易。内家功夫最难入门。抖骨节,闭毛孔。有些人几十年都不能入门。不如外家出功夫快。  
  我很好奇为什么对付泰拳会输这么惨?因为去的人不是真材实料吗?  
  回复楼上的朋友。国术的传承真的不是很乐观。电影里说的没错,功夫是杀人技。一门功夫要想真正打出威力,必须有实战。过去的武术家年轻的时候哪个身上没有几天人命。上了擂台生死各安天命。现在中国的环境哪里有实战的土壤,泰拳就不同。泰国还保持生死格斗的传统,咱们拳师和泰拳武师交手时候,没开打气势已经输一头了。即使功夫比对方精纯也没用,气势输了,实力根本发挥不出来。何况国内会真功夫的有几个呢。  
  其实中国大多数功夫从最一开始创造都是为了养生的。大多数功夫都有打法和练法两种。练法是用来养生改善体质机能的。身体强壮了,再加上狠毒的招式,威力自然倍增。如果不养生,纯靠外家拼硬功夫,中国人体质是输外国人一大块的。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中国在国际上成绩不好的原因了。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哎呀,帖子太乱了。思绪也乱。不知道从哪写起来了。改天还是在开一个吧。这个就当做吐槽贴吧。随便写点啥吧。  
  国术确实太冷门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像楼主这样还带介绍的,希望楼主继续
  怎么不跟新了  
  非常感兴趣
快点更新吧。  
  徐浩峰的意思,该断绝的让他断绝。
  楼主帖子还继续不啊??93年的现在22了还能练得出功夫不啊?
  请问楼主,八极是内家还是外家
  从小就特别喜欢武术,以后我要有小孩了要让他学武术  
  @小小砼 古人说:善于养气者为内。能不能养住气,是区别内家外家的根本区别。当然,这是民国时候根据国术划分出来的。在往远了说,功夫是不分内外的。  练到最后都是内外接引,殊途同归的。  举个例子《笑傲江湖》大家都看过吧,华山派当初内斗分成了剑宗和气宗两派。剑宗重招式,轻内功。气宗重内力修为,轻功夫招式。按照我的理解,剑宗就算是外家,气宗就算是内家修炼。但是练家子有句谚语叫“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怎么解释,练功不练拳,你的内功修为再好,总不能用手隔空一推对方就飞了吧。总得用招式打到对方身上,才能把内家的透劲打进去。没有招式的指引,你就是再深的内功修为也没用。同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你招式厉害,仗着年轻,体力好。确实能打几年,可是打的越多,元炁透支越多。到老了,可能寿命就会很短。所以,能打,还得会养。而且,光凭拳脚之力加身打人,是没有多大威力的。想要拿出那种降龙伏虎的本事,没有内家修为,光凭拳脚功夫,是不可能达到传说中孙禄堂,李书文那样的境界的。  八极拳看起来像是外家拳法,刚猛无双。但是同样有八极小架总来养生的。甚至到高深处有“哼哈”二音用来伐毛洗髓。任何拳法没有内家外家之分,只看你能不能入门罢了。
  顶一个  
  @你奈我何Xs
19:27:00  顶一个  -----------------------------  看来中国武术不可以防身了,学武是为了健身,我准备健身和广场大妈练广场舞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25被浏览7374分享邀请回答t.cn/RANgvWd中松江名老师的访谈内容,其实本作决定完结时还有两年连载份的剧情,然而由于各种意义上的不景气就此结束了。读到500多话你会发现剧情开始暴走,很多伏线都被简单地掐断,就这样还是原定60卷完结,作者多争取了一卷导致根本没工夫休息就开始新连载的结果。我仍尊重作者的选择和这个其实已经不错的结局,不过终归有点小遗憾呐。另外有件事必须要提一下,你不能像盼鸣人成为火影一样盼兼一成为史上最强,事实上你会发现主角白滨兼一的终极奋斗目标根本不是这种画风——可说他是被迫为之吧。我想你大概看出来了,我们的主角是个性格挺被动的人。故事初期他基本就在因为人生中第一次正面接受挑战而引起的各路不良少年找茬中挣扎,完全是为了自保而习练武术,少有主动出击的时候(这个慢热的情节设计和过长的标题算是导致本作人气不旺的两大原因吧,笑)。虽然这之后性格获得成长而变得更加勇敢果决,仍然得说他是个更适合读书种花的人。这是角色设定层面上代入感的来源之一——不适合格斗,不喜欢打架,和大多数漫画读者一样。答主自己也有进行创作的尝试和对一些商业长篇剧情作品的肤浅研究,一直坚信主角的性格就是作品的性格。你在夸奖兼一这个角色的时候可以说他“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少年漫画主角努力笨蛋的特质”,但也可是说他“并不像一般少年漫画主角一样单细胞”,评价本作时同理。你可以说这是一部很好贯彻了友情、努力、胜利三原则(然而那是JUMP的口号……)的王道漫画,又能发现它不同于其它热血作品的相对“温和”的特质。就算是看似胡来的标题,仔细瞧也是谦逊到不行:就算是史上最强,终归还是个弟子。作者在官方设定集后的访谈中说,他创作本作的最大动机是“想画一些帅气的大人”。当时(2000年左右)描绘青少年打倒邪恶的大人的漫画非常多,“我想要画一个精神面懦弱的少年,在接触一些帅气大人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茁壮的模样,希望能让读者看了之后开始以‘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帅气的大人!’为目标。”我初中(2009年左右)就看这部作品到了漫画180话,因为学业的缘故扔下了。直到去年10月偶然捡起才又深陷其中。 前些日子买了官方设定集,看到了上面那段话。分明是第一次读,我却强烈地感觉到,我会喜欢这部作品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好,我评价完了。希望诸君看完也有点想法啦。一点小小的更新:重看了自己的回答,也看了看别人的,从回答问题到现在也还在反复看这部漫画几乎是没停下。现在sunday官网在限时公开原版漫画,一天一话,算是多了个精读的机会,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注意的细节,这样一看其实作者的编排比我想得还要用心,希望有机会可以整理出来……作为一个脑残粉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我觉得我可以开辟一门兼学了(玩笑)。不过再讲下去就有点脱离“如何评价”系列的范畴了,科科。也许可以再行补充的地方主要是关于这漫画的缺点,包括不善于宏大叙事,导致明明可以很深刻很震撼的地方被耍宝冲淡,但是漫画本身的搞笑风格也很独特,与角色塑造结合,独特到不可或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两难之境,作者找到的平衡点也难以抓住这年头少年漫读者的心。另一个是少年漫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问题,故事的格局展开到了世界危机,但根本矛盾却扎根于人际冲突的层面(基本就是风林寺家族家暴史),还不能丢了兼一同学个人成长的真正主题,这个,实话说我也很好奇没有腰斩的正常收尾会是怎样的……在矛盾解决上本作经常寄望于反派角色的良心发现,其实前中期都处理得很好,至少作为一部少年漫向对应年龄层的读者展现了很多可贵的东西,也塑造了不少讨喜的角色,但最终决战拉武器组进来当大坏蛋、暗的空手组集体反水的部分,虽然也不是没有铺垫,明明可以处理得更好的……我决定甩锅给编辑。有缘再见_(:зゝ∠)_47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windrhx的贴吧
该用户已隐藏个人动态有人因为看了兼一之后想学武术的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有人因为看了兼一之后想学武术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热血上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白滨兼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