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问,冯小刚还有谁谁,OMG最爽一次爆发

OMG赛后采访 沟通交流比以前进步很多
[摘要]淘宝权:打得差本来就是要被质疑的,打得好就行了。问:先问一下淘宝权,你在S5的时候受到过质疑,你觉得通过今天的比赛能够证明自己吗?你想对曾经质疑你的人说些什么?Quan:没什么好说的,打得差本来就是要被质疑的,打得好就行了。问:你觉得你们今天表现怎么样?Quan:我觉得我们运营还不够好,表现什么的也是一般。问:你们现在的团队指挥是谁负责?Quan:大部分由我来讲吧,因为(队友)他们有一些还是新人。问:那前面几场比赛输了,当时的指挥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吗?Quan:因为没有沟通好。问:想问一下新中单icon,第一次参加LPL比赛的心情如何?(记者请权哥把麦克风递给icon,另一个麦克风被小北和司马老贼搁在一边,坐旁边的five看不下去了,伸手拿过麦克风:“你们两个混子能不能把麦拿起来啊。”其他人都笑了。)icon:赢下比赛还是非常激动的(主播腔)。问:上一场对阵RNG的时候ban了两局你的狐狸,你当时有什么想法。icon:没有想法。(其他队员都默默地笑了。)问:你今天跟Rookie对线的时候发挥也非常好,觉得Rookie今天的表现如何?icon:我觉得Rookie是非常强的,(今天)可能是大意了吧。我自己的话,更自信的话应该可以打得过他。问:你今天选英雄的时候都是选一些刚正面的英雄,在事先选英雄的时候有没有想跟Rookie正面较量一下?icon:有想过。问:所以这次这一次选英雄主要是因为你个人想要在线上压制对方,还是团队有去做商量?icon:因为我玩刺客类英雄玩得比较好。问:Rookie基本上是LPL中单的一个标准,今天你跟他对线以后觉得自己在LPL中单选手中处于什么位置呢?icon:肯定还是,最后。(笑)问:问一下淘宝权,能评价一下kid转到打野位以后的表现吗?Quan:我觉得他今天对野区的掌控力太弱了,如果是个资深打野的话可能会入侵性更强一点吧。我感觉他打得挺好的,因为他毕竟刚刚转打野。问:能评价一下自己第二局瞎子的表现吗?Quan:7分吧,10分给7分吧。问:问一下小五five,评价一下自己今天锤石的表现?five:主要是打好了,就跟着团队混了一下。(Quan:这个逼给你装了。)出勾的时候,就因为对面已经溃败了,所以就随便勾了一下。问:能评价一下整支队伍这两局的表现吗?five:我们今天整体的发挥还不错吧,沟通跟交流比以前进步了很多。问:问一下司马老贼对飞机这个英雄的理解,感觉你的飞机打得比别人更凶一些。(全场都笑了)(Quan:国产飞行员)司马老贼:我想一下怎么回答……(思考了很久)就我平常排位的时候飞机用的比较多,效果也还可以,自己优势的时候,加上有两个召唤师技能的话,捡了个炸药包就可以往人群里飞,就这样。问:那你觉得飞机这个英雄在中单和ADC这两个位置上,在哪一个位置会更好一些?司马老贼:我觉得两个都差不多吧,看情况。好用一点就是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samphirex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OMG,腾讯的OMG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OMG,腾讯的OMG》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OMG,腾讯的OMG》 精选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江湖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有一家公司叫OMG,有一家公司叫腾讯。OMG是OMG,腾讯是腾讯。把腾讯的一个事业群(OMG全称是online media group)看成独立的一家公司,这个梗不在圈子里的人,是很难接到的。但在圈子里的人,都会发出会心一笑。OMG和腾讯的游离,自成体系封闭运作是表象,是结果。最关键的是,OMG一直以来奉行的理念,其实与腾讯“产品主导”并不契合。OMG奉行的是:标准传媒业的内容主导。这两者,有何本质的区别?二我的父母都是近乎一生奉献给传媒事业的。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客厅里有一幅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倒不是说这十个字有什么不对的,我想说的是,它暗含了一个倾向,我称之为“传者本位主义”。传媒业的人,很讲究这点:我们编发你们应该看的内容。请注意“应该”这两个字。这和百年以降的“启蒙”有关。即便是立场倾向态度有着极大裂痕的环球时报与老南方,他们只是观念不同,但“我们编发你们应该看的内容”这一点上,并无二致。这就叫内容导向。这就叫传者本位主义。这其实是数百年来传媒(无论是左中右)奉行的一个传统。传媒业文人扎堆,文人通常有精英的情结,引领潮流的思维,俯瞰芸芸众生的姿势,一点都不奇怪。三腾讯是一家产品导向的公司。什么叫产品导向?其实就是:消费者本位主义。套用到内容业态里,应该是:受者本位主义。受者本位主义的理念并不是“我们编发你们应该看的内容”,而是“我们编发你们喜欢看的内容”。应该,喜欢。就这两个字的差别,但天壤之别。四我一直认为,在移动端接过百度李彦宏衣钵的,是头条的张一鸣。而百度,在06-07年,便已经颠覆了新浪陈彤为代表的。门户依然是有传者本位倾向的,哪一条东西可以放首页,哪一条东西放头条,有着编辑或编辑部的价值观在里头。但百度并没有。有一阵子,IT评论圈喜欢批评百度没有价值观。但从搜索的角度讲,它的确不需要什么价值观。或者说,它唯一的价值观就是:用户用最快的速度得到了ta需要的内容——注意,不是ta应该得到的内容。头条亦然。在一次财经杂志对张一鸣的专访中,后者亲口说:头条没有价值观。或者说,用户喜欢看什么,就是头条的价值观。这是一个相当标准的产品导向、受者本位的思维。五腾讯这一次对OMG的大折腾,其实是蛮耐人寻味的。如果是OMG自己折腾,倒是容易理解。毕竟,对头条不服,拉开阵势要怼一下,是很自然的事。但这次大折腾,并不是OMG自发的,而是来自腾讯总部。这里的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事实上,腾讯的微信平台上已经聚集了中国可能最好的内容生产者群体,为什么还要让OMG拼命去冲锋,构建一个新的内容生态?难道只是要怼一下今日头条么?六阴谋论倒是不缺。我自己也有。比如这一个,毕竟腾讯是干过把成立了杀猫打狗指挥部的易讯,最后和京东换股了事的事。但或许我更倾向于这样理解:OMG,必须是腾讯的OMG,要将这个偏离产品导向的事业群,纳入到腾讯整体的产品导向思维上来。这是铁了心要干传播渠道的节奏。传播渠道的核心,就是两个字。分发。七我和腾讯的一位朋友交流时,他提到,头条这种挖掘用户喜欢看什么然后推送的算法分发,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持同样看法的人,不是只有他一个。但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如果头条真能完成信息茧房,它的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试举一例。张三关心美国大选问题——这个叫兴趣属性。头条今天的技术可以做到,如果张三用了一阵子头条,它完全可以命中到这个兴趣点,推送美国大选的文章给到张三。但有趣的事是这样的,张三其实骨子里是支持希拉里的,他特别讨厌站在特朗普那一头的内容——这个叫观念属性,以我的观察,头条今天的技术,并不能有效命中张三的观念。结果是:张了蛮多与他观念不符的内容。他恨恨地想:一点都不准嘛!这哪里构得成什么信息茧房!八对于一个产品的用户,有三个维度可以挖掘。社会属性、兴趣属性、观念属性。前两者今天几个巨头的技术都已经基本完善,即便是到了17年才打算重注入场的百度,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并非乏善可陈。但观念属性,从目前来看,大概也就是搞社交分发的微信微博,或许能挖掘一二:用户会转发,转发时如果强烈反对,通常会在转发语中写出来:什么狗屁东西。但内容客户端就缺乏这个数据。用户会转发头条的东西,并写出ta的观念,但可惜,ta转发到的场域是:微信,或者微博。一旦能有效命中用户的观念属性,这才叫“我们编发/推送了您喜欢的内容”。这里,依然有足够的空间,让后来者施为。九只是我们离信息茧房,还有多远呢?【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号ItTalks】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OMG,腾讯的OMG》 精选二一网易是一家蛮奇葩的公司。从辈分上讲,属于互联网行业里的古董级公司,97年便已成立,2000年登陆纳斯达克。与它同一时段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有:中华网,也是当年的门户概念,今天大概也就是这个域名还算值钱了。几易其手后,现在应该算是在国资控制之下。新浪,当下市值72亿美元,孵化出来的微博,比较厉害,171亿。按照新浪对微博的股份持有,有一种说法是,新浪一钱不值。搜狐,当下市值18亿,真的是属于没落型公司,关联的畅游,也不过20亿。网易是多少呢?376亿美元。这家古董级的公司,丝毫没有显出颓态,反而势头很猛。4月份,英国时报,编发了一篇题为“中国IT四巨头BANT挑战美国FANG”的文章(FT中文网上有中译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是把网易放在世界一线互联网公司位置上的节奏。二这家N,和BAT在商业套路上,是非常不同的。B,百度,一直是一个三方模型的公司:搜索用户、搜索引擎、营销客户。它具有平台型公司的特点。A,阿里,标准的平台型公司,从阿里巴巴的B2B到淘宝天猫的B2C,都是平台的玩法。T,腾讯,以前它不是一个平台型公司,自从微信横空出世后,腾讯已经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平台特征。仅所谓内容创业领域,腾讯扮演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平台角色。BAT不仅有平台特点,而且还以“平台”为导向,全力构建基于平台的生态系统。但网易,不是平台公司。它的确有分支业务有平台特点,但它的主要业务,并不是平台型的,是很中规中矩的两方交易:网易,和消费者(或者叫,用户)。我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是一家中国公开市场上最大的非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在平台二字炙手可热的当下,却并不醉心于此,就像当年宣布要去养猪一样,网易怎么不是一个奇葩?三平台型公司当然也要关注用户,但由于平台型公司一般都需要海量端点,它对于用户的态度是:8到80岁,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都尽可能要成为我的用户。平台型公司更关注平台内的基础建设,以及,平台所建立的规则。因为平台另外一头,连接着同样海量、参差不齐、又极度关心自身利益的小B。非平台类的公司,比如网易这样的,它对用户的关心,远远超过平台类的。平台上自有各种小B,拼命去琢磨用户,平台只需要把基础服务和规则建好。但对于网易来说,不琢磨透用户,那就什么都没了。经过蛮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有如下结论:在琢磨用户的观念这个维度上,网易恐怕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里最强的选手。观念。四网易不是一家特别喜欢赶时髦的公司。比如在2006年,丁磊专门说过网易游戏有三不:不免费、不代理、不出口。这三不,针对的是如下的背景:比如陈天桥搞免费游戏的时候,丁磊认为道具营销网易不会干。比如九城代理魔兽的时候,丁磊说要埋头自己搞研发,不代理外国游戏。比如池宇峰说应该多多出口中国游戏到国外市场时,丁磊认为中国市场大得很,能吃掉这个市场已经很不错了。(摘自我多年以前一个系列大佬与大话中的一篇)当然,丁磊后来统统打脸。但游戏三不上的态度,在彼时,的确能反映出,网易不怎么喜欢赶时髦。不过这不妨碍今天网易已经成了中国游戏业的第二把交椅,它的游戏收入增幅,甚至还超过了第一的腾讯。反倒是它想起来要赶时髦的时候,就变得不是那么好结果了。比如说网易微博,比如说网易易信。——其实,现下网易还有些赶时髦的东西,我是真心不太看好。由于网易对“时髦”二字的不够敏感,或者说就算去赶了,其实已经后手很多,使得网易自从第一波赶上互联网上市潮之后,就一直很难吃到所谓的“”。当它醒悟过来之时,再要去争夺,只有一件武器。这就是它熟知某种特定的“观念”。而“观念”这种武器,在微博、易信这类产品上,是很难发挥出其优势的,但在有些领域中,熟谙观念,不能说无往而不利,但至少能旗开得胜,势头良好。五在我过去的有些文章里,我过去的某些讲演场合里,我反复提到caoz的那篇“知识分享,还有多久”。文章中“最近几年,互联网最大红利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差异!”这句话对于我启发极大。最近在追《白鹿原》这个电视剧,演到现在十七八集,其实观念冲突,已经呼之欲出。不过,我慢慢也意识到,观念二字,可能与年龄关系有相关,但没那么强。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也可以有二三十岁的人的观念,反之亦然。观念是可以横跨年龄、性别、教育、民族之类的社会属性的。其实,观念也是一种时髦,但有可能的是,它是一种隐性的时髦和潮流,需要你去挖掘。网易抓住了一波观念红利。六早在门户时代,网易新闻的跟帖,就相当有名。这是四大门户也好五大门户也罢中的独一份:网易造楼团。网易跟帖其实是一种亚文化,我们至今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社会属性意义上的人群喜欢跟帖,但无论是什么人,网易造楼团代表是一种解构文化:对已经结构好的文本有着一种再创造甚至是与之反动的欲望。网易自己也很得意于这个现象,甚至创造了这样六个字:无跟帖,不新闻。这大概是网易最早一个聚焦于某种观念或文化的现象级产品。我不知道网易是否意识到,聚焦观念,是可以支撑起一栋商业大厦的,但随之而来的更大现象级的产品,都出现了观念的影子。观念有很多种,但我觉得这样一种观念:可伪不可劣,是非常有趣的。七阴阳师。我不得不又提到这个网易一度现象级今天有些没落的手游。不过,一直到四月份,根据prioridata的监控,它在iOS上的月收入仍然有2450万美元——月入过亿的主。当然,它的全盛期是一个月两亿刀(苹果区)。这个游戏的制作,相当精良,上百个式神,画风绝无同。配乐及配音,也相当出彩。讲起来卡牌游戏、养成游戏,都不是什么新鲜事。阴阳师,也是日本古已有之的故事。一个中国公司生产的游戏,从头到尾的配音,全是日语,还大受好评。如同当年日本光荣大做三国文章一般,网易这款游戏,把阴阳师这个形象倒是蔓延到整个中国。所以,这很难说是“原创类”游戏,但这不妨碍它在去年,受到广泛的好评,引无数人入坑,然后,氪金。用户从大规模追捧到大规模弃坑,并不是这个游戏有没有开什么风气之先。一开始的狂潮,诞生于颜值的精良,今天的退潮,则在于平衡性和玩法,都出了问题。你可伪,但不可劣。八最能反映出可伪不可劣的,是网易的电商:严选。网易严选,和平台式淘宝、自营式京东都不相同,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新路。一般人们喜欢冠之以“ODM”的称呼。我戏称为淘宝A货洗白。比如说,在严选上兜售菜刀,网易的这把菜刀是双立人生产的(它并不如OEM那种讳莫如深,反而是明文告知),但并不是双立人牌,而是网易严选牌。淘宝上所谓的A货,超A货,大致也是这么个说法:生产商没变。只不过A货或超A货依然举着原来的牌子,而网易则换成了自己的品牌。网易在零售这件事上,比淘宝和京东,都走得更深。它所迎合的,同样是那种“讲究品质但可以不在乎名号”的观念。网易严选牌菜刀?没听说过。就像若干年前网易牌猪肉一样,没听说过。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网易给出了品质的保证。这在很多领域中,就足矣。九今天的中间阶层——我并不愿意用中产阶级来称呼,因为前者相对于后者,来得松散得多,也没有什么代言人和一致的意识形态——无论男女老少还是东南西北,消费观念和过去并不相同。你说他们价格不敏感吧,其实挺敏感的。房价就是一座大山,不可能在其它地方毫不在乎。但你要说他们锱铢必较吧,也未必其然。在品质有所保证的情况下,他们乐意多出一点点钱。他们见过世面,知道品质是怎么回事。如果非要找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形象,大概就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他们的确需要一些东西彰显自己的身份,但更多的东西,在乎的是内在,而不见得愿意为所谓的品牌买单。他们更不在乎你到底是不是原创,是不是正宗。两个例子能说明这一点:内容领域里的拼稿现象(从若干个地方各扒一段,拼出一篇文章)大行其道,被侵权的作者大光其火,但是实诚话是:读者压根不在乎。时装领域里的头牌,是Zara,这是一个出了名的山寨大牌设计的厂商,但这重要吗?做工过得去就行。这就是我以为今天的消费观念中的一种。十网易可能也意识到,今天势头很好,该发发声了。我得声明一件事,本篇文章没拿到网易的银子。倒是我给网易砸进去不少银子。就在昨天,还买了四千勾玉。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关于这个奇葩,就此打住,不扯了。十一还是要补充一句,琢磨观念,和琢磨人性,不是一回事。讲一句不好听的,琢磨人性,最终的结果,大多都是唤起人性中恶的一面。【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合伙人,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号ItTalks】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OMG,腾讯的OMG》 精选三昨日(8月29日),微博上传出一张知乎大V“恶魔奶爸”的朋友圈截图。该条朋友圈称,“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并提供比普通白领更高的年收入,但签完后所有内容不可再发知乎。”钛媒体在知乎检索“恶魔奶爸”发现,恶魔奶爸是知乎上的一位作者(知乎ID为恶膜的奶爸),主要提供英语和职场攻略。该用户是典型的知乎“超级大V”,目前拥有45万粉丝,一共获得了66.5万次赞同。消息传出,迅速掀起热议。除了“恶魔奶爸”,目前还流传出其他知乎大V的类似朋友圈内容截图。不过,“恶魔奶爸”并没有透露今日头条签约的具体价格。部分钛媒体用户向钛媒体记者爆料,普遍传言的价格是“一个月3万左右”。还有消息显示,今日头条签走这些大V的价格是“一年20万”;也有说法是今日头条开出的价码是每月3万元——这两种说法,无论哪种——至少可以确定的是都比普通白领工资要高。这不是今日头条第一次“挖大V”,这也不是知乎大V被第一次“挖墙脚”。对今日头条而言,从挖角“百度百家号”做起“头条号”;到挖角微博大V,做起“微头条”;再到挖角MC天佑,做起火山小视频对标起了快手;还有斥资推动抖音国际化对欧美音乐潮流社区Musical.ly在国内的围剿......难以尽数今日头条最近一年多来的激进“砸钱”。它也在扮演移动信息流产品的创新和行业领先者,包抄腾讯、百度等巨头后路的同时,也扮演起了“追随”、“抄袭”知乎、快手、musical.ly等垂直领域创新者的新巨头角色。当然,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知乎不会因300大V被挖失血而死,却暴露了自己“大V化”后在“知识变现”上的无所作为;而头条一口气签约300个知乎大V,舆论造势与局势转换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今日头条,已经因过去一年的砸钱四处开火行为,成为了行业“新公敌”。它今天的四处树敌,与当年的腾讯并无二致。也许有一天,信息和社区类产品创业者们都会被问一句话是:如果头条做了,你怎么办?能用钱解决的,坚决用钱早在2015年11月,当头条推出“千人万元”计划时,头条的PR曾希望张一鸣说说对内容创作者支持的情怀,张一鸣说,“我们还是谈谈。”这成了业界广泛流传的一个段子,却显示出了头条极强的战术取向:能用钱解决的,坚决用钱。事实上在今年初,“悟空问答”就开始大力进行补贴。除了签知乎大v外,还对邀请所有头条号的知名作者参与到“悟空问答”中,甚至标注“发表一篇原创问答内容将可获得100~500元不等的奖励”。钛媒体作为优质内容提供方,也被邀请入驻悟空问答——这和新浪微博早期挖脚大V、明星入驻平台采取了同样的路径,但显然补贴力度明显超过上一个微博时代。日,今日头条成立2亿人民币规模的内容,同时启动“头条号创作空间”,第一期项目包括知识分子、新世相、住范儿、娱乐资本论等;日,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再次提出,投入10亿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更是集结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多条视频产品线,疯狂押宝短视频。所以,这次挖走300多知乎大v,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知乎为何被挖脚:“大V化”的必然结果对知乎而言,这次被挖大V墙角虽然不是第一次,但之所以全网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挖角者不同于去年的分答,而是手握重金与数亿用户的今日头条,独家买断式“挖角”对于知乎无异于釜底抽薪。而头条的“慷慨”报价,更映衬出知乎这一“免费知识生产平台”的清贫处境,也映衬出知乎在“知识变现”这一年多以来的无所作为。这个事件虽然不会让知乎“失血而死”,却被很多人视为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多人之所以坚信知乎并不会因为300 大V的出走而伤筋动骨,乃是相信知乎的“造血机制“会源源不断培养出新的大V,而脱离了知乎社区的大V们到了其他平台无异于无本之木,不仅水土不服,价值也会骤减。问题在于,从知乎开始做值乎、知乎Live的那一天起,知乎自己对“造血机制”的信心已经发生动摇。正如我在知乎live上线伊始就在钛媒体上发布了预言的那样:知乎出于商业化的考量“力捧”大V,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变现的种种举措正在破坏整个社区的生态,正在动摇那些它赖以成功的基本理念。之后,当外界一次次为知乎“知识变现”的努力鼓与呼时,我则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依赖认知盈余起家的问答社区,当从“社交激励”转向“金钱激励”时对知识生产氛围的破坏——大V的付费内容生产将会在知乎“免费分享”的根基上豁开一个缺口,针对大V和普通用户的两种激励方式将使二八效应变本加厉,将阻断新人替旧人的生态循环,而使社区的权力结构固化。而“知识变现”,在知乎生态内也显得阻碍重重。一年多之后,得到这个只有20多个大V开专栏的知识付费App估值已经超过了有2000位Live主讲人的知乎,知识变现效率由此高下立现。当知乎从一个开放的问答社区转型成为一个知识电商平台,就注定落入了不同平台间的“大V争夺战”,在“以钱留人”方面,知乎注定不是今日头条的对手。而互联网的知识生产从知乎时代的“认知盈余+社交激励”,演进到如今的“知识社群+知识变现”,正是这样的大势所趋,逼迫着知乎采取跟随策略、应时而变。这个趋势是如何发生的?从生产端来看,乃是这一波夺取了受众和话语权的免费生产者,到了兑现权力的时候。钛媒体曾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知识的免费化只是‘在野者’夺取权力的一条必由之路。而从消费端来看,则是人们正在从众声喧哗的舆论广场退回到“安全”的咖啡馆。知乎的舆论市场虽然足够百花齐放,然而真假互现、靠谱不靠谱齐飞,让用户的筛选成本日趋高昂。而付费则是一种“信息源过滤机制”——先筛选出值得信赖的信息源,再从这些人那里接收信息,并且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问询。这也是为什么“得到”上区区 20 几个专栏作者,商业价值要高于知乎live的“人海战术”,也是为什么订阅制要优于单场付费制的原因。因为得到做的是“筛选信源”的事情,而知乎live虽然走付费路线,但并未降低用户的筛选成本,反而因为门槛过低导致live水平参差不齐,徒增用户分辨负担。而当头条、腾讯等纷纷将知乎的“问答模式”照搬过去,问答这种“模式红利”就不再由知乎独享了。我在钛媒体的一篇文章《万能的知乎:为何在行没有出自知乎》,曾引发热议,其中曾经条分缕析赞美过“问答”这种形式的“万能性”:知乎的鼻祖Quora发明了社交问答这一种机制,把个人化的知识、经验、见解激发出来。问答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一个问题可以发起一个话题、一场讨论、一项调查;一个问题可以凿出一个树洞,聚集一次同题故事会;一个问题可以开辟一块新闻评论区、专业讨论区、集体爆料区……披着“问答网站”的外衣,知乎把自己打造成了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讨论社区。以往知乎模式的copy者之所以没有成功者,是因为人们不再需要第二个知乎。头条、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把问答模式拿来,从而成为激发用户参与(相比于低活跃度的新闻评论区,“你怎看”这种调查类问题的参与度显然更高),提高用户粘性与使用时长(单篇新闻一扫而过,一个问题下面的几十个回答不知不觉能看半小时),提高信息整合与分发效率进而提高流量的“一招妙棋”。更会让提问者和回答者在此相遇,从而建立社交连接,弥补新闻客户端的社交短板。嫁接于海量的生产者与数亿用户之上,问答的威力得以尽显。头条、腾讯等的入局,必然会分流类似于《马云说了30年后孩子们都将失去工作,你怎么看》、《重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如何评价电影战狼?》等大众化议题的流量,乃至于情感、教育、育儿、医疗等这些大众知识领域,知乎“独家问答平台”的地位也会受到冲击。走内容免费、广告模式的头条,与高昂订阅年费的得到,正在从上下两个方向分化知乎的用户。一方面,“学习型”的用户会用付费来筛选信源,从而不再在互联网上漫无目的地遨游探索;另一方面,追求娱乐消遣的用户会在头条问答上面刷之不尽,并不在意《有哪些比砒霜还毒的食物?》、《宋小宝为什么不上春晚?》这种问题的回答者是谁,回答好玩就够了。对于前一种用户,知乎是一个鱼龙混杂、良莠难辨之地,对于后一种用户,知乎又是一个不好好说话、人人百万年薪的装逼圣地。而知乎引以为傲的“话题+人”的双重关注体系,优势已然不再。由知乎站方和用户携力培育的“话题树”虽然对于知识溯源探索者大有帮助,但浏览效率与推荐准确性正在被算法分发所超越。而知乎的关注体系又没有微博那样强的分发效率与用户粘性(这也是为什么微博CEO王高飞自信满满地说:俺们算了一下,把头部用户都按这个价,可以卖最少一年1500亿)。虽然知乎刚刚推出了类Twitter的轻量级内容频道“想法”,然而尽管知乎别有想法,但为时已晚。头条的软肋:没有自造“大V”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今日头条推悟空问答,百度搞百度问答,腾讯在做企鹅问答......和所有互联网产品一样,都是在围绕两个维度——一个是流量、另一个是“用户粘性”。流量很好解释,知乎大V入驻悟空问答不仅能够吸引人气,关键是背靠今日头条数亿用户,能够为悟空问答带来海量流量。头条今天在各个平台挖大V,和当年微博大战,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等重金签约新浪微博,也无两样。至于头条一口气签约300个知乎大V,舆论造势与局势转换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何况这笔钱和签约一个MC天佑也差不多。至于一些评论所担心的这些大V生产的内容能否比得上“做号工厂”中的实习生,头条心中自然有数。在钛媒体上一篇评论《算法为王,正让媒体沦为内容“工人”?》中,我曾描述过如今内容领域面临的局面:大量的媒体变成了今日头条内容工厂的一名“工人”,流量生杀大权、广告收入都握在了今日头条手中。这也就是今日头条为什么要给自媒体发工资的原因(让至少1000个头条号作者,每月有至少1万元的收入)。头条的金色橄榄枝吸引的只是那些甘愿做“内容工人”的内容生产者。至于野心在于粉丝运营、内容电商、知识付费的知识大V,自然不会轻易咬饵上钩。头条的“算法工厂”属性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头条心心念念的社交体系也不会由问答而建立。在此之前,头条已经悄无声息地大规模“挖角”微博大V了。然而,我在钛媒体文章《“挖角”微博的今日头条能补上社交短板吗?》中做过分析:想知道微头条是不是能复制微博的成功,要看除了拉拢业已成名的明星、大V之外,它能不能培养出自己的网红。然而,微头条这种依靠算法推荐而不是自发传播的用户内容分发机制,只会强化“名人围观效应”,而无法让那些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收获自己的粉丝。头条如此大张旗鼓地网罗各平台大V,却也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头条之所以手握重金四处“挖角”,恰恰反映了它只想走“抄别家大V”的捷径,而没有能力培育出自己的大V。头条如果想到这一点,应该会有所收敛吧。不过,它又何必在意“工人”们的感受呢?(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张远,钛媒体编辑王糈对本文亦有贡献)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OMG,腾讯的OMG》 精选四点击【阅读原文】,跟随让你一次收割多个优质!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召开的2017学校毕业典礼上,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受邀致辞,他说:“有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让我们从远处、大处着眼,要看未来,看全局。我常常给创业者建议,要学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个战略在创业中有效,也同样适用于你我的生活。” 他表示,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的世界里,懂得“滞后满足”( 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胜一筹。我把这称为选择延期享受成功。 而“做时间的朋友”这一点一直在高瓴资本的哲学中践行。 2017年4月,据上市公司公司公告透露,目前高瓴资本管理250亿美元。 除了近2年所成立的国字头的巨无霸基金之外,高瓴资本所管理的基金规模目前在国内乃至亚洲,仍可排列前茅。 高瓴资本于2005年由张磊创立。自创立之初,高瓴资本走的就是全阶段策略,覆盖从天使/VC/PE到。 近几年高瓴又增加了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投资。除此之外,高瓴资本的另一个特点是,数量有限,看准就下重注,持有时间长。 根据研究中心统计整理,在过往的12年中,高瓴所,包括国内外的、各个阶段的项目在80家左右。 然而,凡是看上的项目,高瓴都会投以巨注。例如,当年投资京东,对方只要7500万美元,但张磊却给出了“要不不投,要投就要投3亿美元”的经典回答。
在2005年成立之后,高瓴资本初期主要为。从注册成立时间来看的话,从2013年起,高瓴就开始成立人民币,并在后面的时间里陆续发起成立16支人民币的/公司制的,累计基金规模为50.2亿元人民币。高瓴资本过往的中,股权类项目61个,二级市场投资的项目13个,新三板的项目2个,海外项目5个。 高瓴资本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于做具有独立投资视角的长期,张磊认为,长期结构性的特性能激发创新,增强可持续性,应对新动能成长过程中对传统产业和行业可能造成的冲击,真正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长期”即关注企业长期的价值,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在超长期持有的过程中把公司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从2005年投资腾讯以来便长期持有,以及还有其他一批像格力、美的等长期持有的公司,便可清晰看出张磊的投资哲学。 “结构性”的核心是反套利,换言之,高瓴的结构性投资就是反零和、反套利、反和反博弈型投资。于高瓴资本来说,进行长期结构性的价值投资,也意味着它所投资的公司的创始人、企业家也要具备长期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形成与企业家之间的高度默契。张磊认为,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精神是整个产业和经济发展中最为稀缺的精神,它可以带领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本质,从而建立结构性竞争优势,修筑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投资军规1、追溯高瓴资本过往的,经营稳健、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是我权衡是否伴随其共同成长,并成为长期合伙人的重要评判标准。2、我们采用的是研究型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哪个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我们再寻找跟这个商业模式契合的最佳创业者。如果我们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的公司实现,我们就长期持有;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们就寻找私人市场;如果再没有发现合适的,我们就自己孵化。3、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变化催生创新,所以我们投资变化,而不投资于垄断所赚取的超额利润。垄断从基因角度来看并不能形成创新,只有不断拥抱创新,才能形成一种善意的价值创造,最终形成让蛋糕更大、开放共赢的局面。4、价值投资是广义上的价值投资,既包括一级市场的,也包括二级市场。当然不做价值投资成功的也有很多,价值投资并不是唯一的赚钱方式。我谈的价值投资是我的信念,是我工作与生活的方式,它能使我心灵安静、让我能非常舒服地。5、价值投资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发现价值,一个叫创造价值。发现价值是从经济规律中找到好的商业方式,创造价值是在过程中不断地创造价值。6、对我们来讲最好的投资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好公司,是值得陪伴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种复合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赶紧卖完赶紧再找下一个,「骑驴找驴」的不是我们的式。所以对我们来讲,我们更在乎这个企业有没有长期持续的增长力。7、我的第一个投资哲学:「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在中国大家都在抢项目,这当中有不少投资人早已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重构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就是自己要先守正,当你做人、做事都正的时候,你才能抵抗诱惑,你才能有出奇的机会。8、我的第二个投资哲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目前在中国不是机会太少而是太多。在中国做投资,知道自己碗里能装多少东西非常重要。你每天的功夫就是要把你的这一瓢做得更大更结实更深,而不是整天想着把所有东西都往里面塞。9、我的第三个投资哲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不用天天在外面讲你做了多少个项目,产生了多高的回报。只有当你低调的时候才能专心致志地把自己的东西做好,好项目才会逐渐找到你。如果你在初期就非常高调,就很容易lose your mind,拿上帝的话说就是「欲先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10、创业者最大的风险是不变,他不去冒风险实际上就在冒最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做的所有事就是让创业者去冒他应该冒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让创始人去设计对公司的控制权。因为不管创业者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会支持他,这是我们的理念。投资心得11、我很警惕招各方面都No.1的人,这种人可能并不是真的很喜欢所做的事情,而只是因为想要取得成功的惯性推动着他在做事情。12、我把投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零和游戏,一类是把蛋糕做大的游戏。我是不喜欢零和游戏的,我喜欢玩把蛋糕做大的游戏。13、我最看重的「护城河」是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去挖造的护城河,这些人能不断地根据变化作出反应。那些赚的人逐渐会发现他的路越走越窄,只有坚持做长期价值的人,他的路才会越走越宽。14、我们公司的文化可以归纳为三点:好奇、诚实、独立。15、我们是创业者,碰巧还是投资人。16、我认为有价值的投资是和高质量的人花足够的时间,做高质量的事情。17、做基础研究,投资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这会使你的生活和生意变得简单。18、风险投资很多是需要退出的,但人才永远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给创业者的建议19、创业者最好能真实地表现出来,我是烧钱的模式就说是烧钱的,真实地表达自己,总有适合你的投资人。你相信什么事儿,我相信什么事儿,如果大家能够碰得上就在一起合作,碰不上就不合作。20、建议创业者以史为鉴,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在创业中很受用。你没必要还在A轮的时候就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有多牛,或者告诉外界未来要做成什么样。21、我所看到的伟大企业家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有非常开放的精神,面对竞争对手和消费者也有极强的同理心,还有极大的格局观。大格局观的企业家愿景不同于简单地赚取短期利润,一个卖商品的企业家不能光想卖商品,应该想我的生意是创造幸福。22、我不太相信一个非创业者的公司能走得很远,当公司的创始人失去创业者心态而变成打工者时,这个企业离被颠覆已经不远了。23、早期创业选择的方向不能选太复杂的,要重点突破,在重点突破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再不断去扩展方向。24、公司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基本面,自己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先不要问资本市场给你什么价值,要反问自己能创造出什么价值。25、你需要不断地去想,公司的护城河在哪里。你每天早上起来多做一天的工作,是不是在增加公司的护城河,还是在消耗公司的护城河,这是你每天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26、创业最危险的事情就是被钱驱动着走。要么你很快就挣到了很多钱,但你不知道干什么;要么你一直没挣到钱很着急,你也不知道要干什么。27、与其分析成功,不如花10倍的时间分析错误。个人心得28、这些年来我一直奉行两点:第一点是活在当下,虽然你有很大的目标,非常有野心,但你还是要活在当下,并且享受当下;第二点就是多做运动,养好身体。29、我这个人就喜欢打仗,而且一定要打到最后一滴血。30、我喜欢找基于长期信任的、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我身边的核心同事,要么是当年人民大学的同学,要么就是以前的同事。我的事业最早就是这么一小撮朋友一起做起来的。31、我最佩服的两个人David Warren与David Swensen,前者让我十分佩服的是他有着强烈的同理心,这使得他能更好地去了解年轻人。所以如今我经常和我的同事说投资需要有同理心,这点我是从他身上学习的;后者让我非常佩服的是他有着非常强烈的道德感、责任感,他是我看到的能将道德感与责任感结合的最好的一位。32、我们一生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失望、甚至有时会觉得自己非常愚蠢,这些情况几乎总是发生,所以你必须要有能够自嘲的能力,如果你太在乎自己,这只会使自己深陷失败当中,偶尔对自己开个玩笑,让自己放松下来,或许能助你走出低谷。33、我很高兴自己的时间不用受其他人的商业计划左右,我能按照自己的商业计划从一个行业看到一个行业,按我的节奏去做事。最后,当我做好这些后,发现有好项目找上门了。未来展望34、整个消费互联网以BAT为代表可以说达到顶峰了,而真正的新经济大幕才刚刚拉开。当我们通过新的组织方式、互联网精神去重整各个产业链,我觉得这就是新经济,而如今新经济才刚刚拉开序幕。35、未来5年,第一我还是看好创新,创新带来的机会还有很多;第二我看好中产阶级带来的巨大消费机会;第三我看好金融和,这个行业很大,很多中国的人需求都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尤其是,我觉得会有很多好的商业模式出来。36、如果给你一块硬币,要赌的话永远要选人类的智慧和企业家精神。37、我对中国充满信心,我认为很多人都大幅度地低估中国产业发展的纵深和内需消费市场。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能在这里面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者。我相信有很多企业家都能看到新的机遇,只不过不要固守于自己的成功,不要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著名投资案例京东2010年,据说刘强东当时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这是当时国内的早期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中单笔投资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但张磊很清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适合京东的,因为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他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历史机遇。这恐怕就是为什么高瓴愿意出资帮助京东自建物流平台。去哪儿2013年3月,高瓴资本领投去哪儿网F轮融资,对于上市前夕引入新的资本方,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表示,融资时去哪儿网资金并未吃紧,引入高瓴资本主要是看中其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为了引入人才,与其在董事会的指导意见。哪儿后,高瓴也投资了海外在线旅游公司traveloka,并且“撮合”两家公司达成跨国战略合作。腾讯张磊的第一个赌注押在腾讯身上,2005年购。当时腾讯最著名的产品是QQ,公司估值还不到20亿美元。而今天,腾讯已经成为价值近18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张磊说:“现在回想过去,我惊讶地发现如此便宜。”现在,高瓴资本依然持有腾讯的股份。蓝月亮2008年,宝洁和联合利华占领了家用洗涤市场。高瓴资本研究中发现本土企业更有机会抓住消费品升级这一趋势,于是,张磊找到了当时做洗涤剂的罗秋平,鼓励他做洗衣液,成就了今天的蓝月亮。 2010年,蓝月亮与高瓴资本正式合作。高瓴资本对蓝月亮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包括鼓励蓝月亮进行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支持其进行大力度的市场投入,给予资金支持;经常性地分享行业信息,积极促成跨行业交流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高瓴资本入股京东,张磊牵线搭桥,让蓝月亮高管接洽京东。利用京东的平台效应,实现品牌宣传和销售提升的双重效果。时至今日,蓝月亮在洗衣液、洗手液、洁厕液三大品类上的市场份额已经稳居国内第一。 摩拜2016年9月,高瓴资本与华平共同领投了摩拜单车的;在日公布的摩拜单车D-1轮融资中,高瓴跟投,并在2017年年初再次追加投资。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表示,做企业超长期合伙人是高瓴核心的投资理念,“摩拜单车能够深刻把握行业发展规律与目标用户需求,努力创新产品与服务,我们看好摩拜长期在全球的发展。高瓴深谙企业发展与其国际化战略执行密不可分,愿意利用其全球网络和经验,协助摩拜走出国门,输出中国创新模式。”>> THE END <<提示: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小金(微信:jinfuzi-wx)删除,谢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斧子立场,仅供读者参考,不要盲目投资哦。点击阅读原文,跟随母基金将独角兽一网打尽↓ ↓《OMG,腾讯的OMG》 精选五BAT真正竞争对手不是希望成为它们的企业,更不是延续早期BAT战略的头条、美大和滴滴,而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塑造新竞争的跨界巨头。遥望2016的背影,中国互联网薄雾不去。不仅诸多铩羽而归,似乎巨头们的火药味也日渐消退。刚刚过去的六月份,缺少布道和对决的互联网圈似乎有了一点涟漪。新美团大众点评(以下简称美大)CEO王兴接受访谈重提插曲,饿了吗创始人对王兴的观点颇有异议,携程创始人梁建章重燃了对美大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争论。所有的焦灼和争论的背后似乎有一种追问使然:谁是BAT的接班人?谁有资格,谁有想法,谁有能力。天下跪拜BAT久矣,人心思变。大家都在期盼着爆炸性的新闻出来,谁不行了,谁又行了,虽然这些对于企业家来说都不是一天可以发生的。但这对于观察者来讲,任何的蛛丝马迹都显得充满乐趣。就像王兴对BAT中“AT”和“B”做了区分,言外之意认为百度已经不能成为美大的路标。关于BAT的故事,就是这样充满着荣耀与挑战,这个没那么性感的逻辑问题由于掺杂了个人色彩变得性感起来。本文将从战略思想的角度和大家客观分析新生代TMD(头条、美大、滴滴首字母缩写)和BAT的战略差异,我们通过对六家公司业务的模型化抽象,试图回答关于BAT接班人的问题。1“塑造竞争”和“参与竞争”抽象到BAT的共性特征,我们只发现一个——他们有能力“塑造竞争”。从发展阶段上看,BAT所有的战略都是基于存量用户和自身能力的运营开发,而TMD们的所有战略都是基于用户获取。简单来看,BAT已经消化了,并且由此推动在向更深刻的战略进化,而TMD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依然追求重新获得BAT早期的竞争优势。显然,TMD的热度在于参与竞争,而BAT的平静在于已然成为竞争的塑造者。就像一位智能汽车行业的高管这样评价腾讯:马化腾在特斯拉上有布局,是之一,在蔚来汽车也是股东,所以腾讯虽然在这个领域没有激动人心的发布,但是已经是世界级的巨头。腾讯从很多维度都超越了竞争。财务上看,总体,除了百度业绩稍微逊色之外,BAT在过去的一年里业务规模高位基础上仍保持强劲增长。2017财年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56%,盈利578.71亿;而腾讯公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收入增长48%,盈利561.17亿;百度2016年全年营收增长11.9%,利润116亿。对比美大数字:美大在2016年全年的交易额是2400亿人民币,2017年将达到3600亿。用交易额呈现业绩增长,也就是默认了:美大还处于商业模式验证阶段并没有规模化盈利。据说美大的毛在5%左右,而业内人士认为BAT的平均毛利应该在20%以上。整个TMD阵营似乎并没有意愿转变前期互联网的生存思维,依然希望通过获取新用户、提高工具粘性、拉高GMV降低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收益。成长阶段的差异是很显然的,这背后也推导出战略思维的差异性。王兴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企业家,带领公司一路拼杀,具有非常鲜明的竞争惯性,他们习惯于不断强化自己对成功经验的认知。访谈中,王兴认为“让大家吃的更好,活得更好”已经清晰的定义了美大的战略,不过一位同行对此评价道:美大总体上给直接客户的中小商家的服务增值部分并不清晰。比如一个小店用了美大的外卖系统,一家会所用了点评的获客系统,这两个系统给美团带来了交易,但是并没有为美团带来全新的用户,甚至经常发生用户在店里临时买优惠券打折的情况。这和天猫和淘宝的交叉式获客模式不太相同,美大天生的弊端就在于对有限用户的分发,以及对特定指向服务的推荐。而美大的“中央集权”对比阿里式的流量批发的能力并不强。另一个事实是,在美大的平台上,并没有一家外卖店像“淘品牌”一样靠天猫、淘宝放大成功,美大没有对增长性的赋能输入,实际上美大的商业模式在和广大商家的信息化、社交传播能力增长在赛跑。也就是说,如果美大不能比中小商家效率高,很容易被替代和抛弃。说白了,以TMD的美大为例,它的生态系统相对初级,无法通过商家社群竞争的塑造获取平台型超额收益,类似阿里系的聚划算。美大赚的都是服务的辛苦钱,而不是阿里系高额的广告费。从战略的高度看,美大低毛利的疯狂扩张是想追求规模之后的定价权,也是对新增流量入口的路径依赖,其高层很清楚:没有新增流量的增量,一旦陷入了增长停滞,管理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将浮出水面,进而面临多方面风险。所以,短期内无暇顾及盈利和提升服务。所以,本质上梁建章和王兴PK的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并非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是:美大应该什么时候结束并且超越“互联网上半场”的用户数量至上和GMV至上的战略思想。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都是在业务层面的考虑。战略层面美大面临两个重大挑战:第一,美大如何兼顾用户扩张和应对消费升级的服务升级?第二,美大是否有足够的造血能力支撑面向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以上分析并非不看好美大的未来,只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美大为代表的TMD一个根本性的战略劣势——他们“参与竞争”的外部环境会越来越残酷,而“塑造竞争”的方法并没有足够的战略性。“参与竞争”的姿态虽然看起来霸气外露,但长期面临巨大的零和博弈风险。王兴认为:“一个公司的价值归根到底取决于你服务了多少人,你给这些人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其他都是虚的。你做的越多,你的敌人就越多。”这些背后反映的都是美大作为一家巨头依然“参与竞争”的焦灼感。行业的角度看,正在消退,互联网运营平台正在成为基础设施,向前是生态型平台的竞争塑造者,向后则是业务型平台对决的无底深渊。TMD在未来5年之内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内解决平台的“用户全生态粘性”问题,不能将前期巨额投资耗散成长期的用户低成本获取和留存,在进入新的竞争时代将非常危险。平台如果不能塑造竞争,只是参与竞争,管理成本将持续放大。BAT卡在咽喉,TMD表面凶悍,其实处于BAT创造的互联网红利之下,既是BAT流量生态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强竞争的承担者。所以王兴们不仅要感谢腾讯,也要感谢阿里,感谢百度。新生代的战略已经无法成为颠覆者,最好的选择是通过合作共享BAT的成功。2BAT是TMD的老师其实对比TMD和BAT,作为“吃瓜群众”也是会有所收获的。简单说TMD正处于BAT的早期,但BAT的早期成功逻辑似乎并不可复制。我们也由此放大了四点BAT的战略优势:战略层面:BAT都在各自生态系统里“创造竞争”,从财务报表中各自的盈利水平看,这三家巨头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竞争。业务层面:TMD的核心战略还是规模化,但是规模化最大的挑战是“规模老化”,其实TMD的商业模式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创新老化的问题。比如滴滴出行被很多用户吐槽垄断价格但缺少增值服务,今日头条被很多广告商吐槽内容质量在下降等等。而BAT用生态化反而避免了老化。组织层面:BAT的专业化团队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创业者的光彩,但是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组织文化,虽然牺牲了快速发展时期的效率,但是组织的基因正在强化,TMD在专业人才的组织建设层面与BAT至少有5-10年的差距。领导力层面: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经历了完整的互联网生长周期,他们经过长期的决策和数据验证,对战略方向的判断实际上不可能比新生代差,而且更善于超大型组织的决策。这种领导力传承于生态化的组织,其实下一代BAT的继承者很可能更加凶悍,而时代机遇给TMD的王兴、程维和张一鸣提升领导力的时间窗口不会太长。背后的逻辑是:TMD的战略盲点在于如何快速的复制BAT成功之后,超越BAT的逻辑,跳出BAT塑造的互联网竞争关系,这实际上非常难。这个逻辑有点像本届的长跑冠军一定要和已经参与五项全能的上届冠军比长跑,其实对于新的全能型竞争中超越的概率不是很大。下面我们用战略建模的方式详细分析一下TMD与BAT的战略能力差异:阿里巴巴如图1:阿里上市的招股说明书里公布的早期战略是基于流量共享生态的,很多人称之为流量批发。基于这样一个半广告接地气的商业模式,阿里开始将流量壁垒转化为金融壁垒。图2是阿里针对商家金融布局的逻辑,可圈可点的是,在经历一系列挑战之后,特别是公关危机。马云带领阿里完成了三个进化:第一个是商业生态的基础设施化,这样避免了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第二个是阿里“超越竞争”形成了共享生态的全新盈利模型;第三个正在进行的就是以美国市场为主打的国际化。6月20日马云在美国底特律的中小企业上的讲话表明,阿里正在追求的是依中国制造形成“全球制造”的基础设施,这也将是未来5-10年阿里巴巴的强劲增长点。于是,如图3,现在的阿里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充满掠夺型的巨无霸。阿里以“云智能战略”为未来核心,这一点与亚马逊比肩且应用层面进展更快,金融战略完成了对全产业链的渗透,通过投资获得了无数超级APP的流量入口,并且交易服务的根基进一步夯实,这已经清晰的构建了三维的立体“智能金字塔”,如此庞大的系统保持高毛利的增长,不得不说华丽的完成了“掠夺者”到“共享者”的转身,而且,市场的增量随着国际化也同时放大。腾 讯而腾讯的变化更加深刻。腾讯在QQ时代的流量贩卖形态也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但是微信时代腾讯也开始逐渐通过开放下沉为基础设施,如图4中腾讯的智能金字塔,信息通讯、应用赋能、内容赋能、社交平台四个维度,都有清晰的战略制高点和战略底线。在“智能连接”服务上,微信的“实验室”、“”和“搜索”都非常具有进攻性,“内容应用基础设施”、“通讯应用基础设施”、“娱乐应用基础设施”和“用户应用基础设施”四个大的战略布局和板块,已经把腾讯的“竞争塑造”机制做牢。现在已经很难说哪一个公司是腾讯的敌人,因为腾讯几乎为所有公司和行业赋能,正在努力追求立于不败之地。在6月21日腾讯组办的“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谈到:将“电”所带来的电气化革命与“云”带来的数字化升级相提并论。“云”将承载腾讯的社交、游戏、直播、资讯等全业务。百 度而在BAT里受到抨击最多的百度,如图5其早期的流量共享生态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当然远没有达到精耕细作的水准,这也是遭到广泛批评的原因。不过李彦宏和陆奇“新政”并没有纠结于盈利和公司的市值水平,而是让公司聚焦核心能力创新研发,围绕全新展开布局。这个魄力实际上在上市公司体系中非常之大。而从效果上看,如图6,百度如果在未来3年完成了从“信息数据服务”和“按需媒体服务”到“决策智能计算服务”的升级,不仅可以“塑造竞争”和“超越竞争”,很有可能成为BAT里技术驱动能力最强的公司。从战略思想的角度看,过去的百度对搜索给生产力提供的智力支持认识并没有升级,没有坚定的围绕这个战略思想提供升级式产品,而被流量KPI牵引放弃了战略制高点。但从陆奇后的百度战略来看,强化了百度在信息时代“决策智能”的引领,应该说不仅不可小觑,甚至市值引爆的概率非常之大。百度的竞争力也不能仅仅从业绩导向的市值来看,用所谓的“市梦率”来看百度,都会比现在的低估百度准确很多。总体来看,BAT真正的敌人是具备高附加值服务能力并且拥有品牌引领的智能科技的生态级创新。在笔者2016年4月份发表的专栏文章《生态型企业何以挑战BAT?》中,曾经对“以人为核心的社群生态”寄予厚望,因为带有个性化属性的社群很难被BAT垄断布局掌控,所以在那个时间点的小米的用户生态、乐视的用户生态具有一定的战略差异性和进攻性,但是小米的用户高速发展被缠绕的产品质量问题打破,乐视过于发散的生态布局也没有围绕用户增长和用户运营做踏实的精耕细作。生态型企业对BAT的冲击由此告一段落。而这一年多里,BAT却完成了全新的战略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京东对阿里的进攻我们更多可以看做腾讯生态与阿里生态的竞争,腾讯把流量交易化变现的能力赋予了京东,但京东的战略纬度也没有超越BAT,反而由于地位也可能永久性失去比肩BAT战略格局的可能性。并且京东复制阿里早期对商家的压迫和挤压战略,长期看只能与阿里打消耗战和持久战。且不排除未来5年有针对消费升级的精品渠道创新出现。所以,挑战BAT的巨头短期内是无法出现的。或许,这个经典的伪问题实际上是对BAT智能化和云化更大的期待,也是开始“互联网下半场”之后对平台级创新匮乏的期待,但“下半场”已经不需要BAT了,而需要的是像特斯拉和华为手机这样的“高势能品牌”将竞争从“消费级互联网”转移到“工业级互联网”。3成功者的敌人是成功惯性谈到“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TMD中滴滴本来最有可能迅速进入智能汽车,但是由于政策问题影响了进程,今日头条用算法原理填补了百度创新乏力带来的广告投放机遇,但是对于工业互联网级技术创新乏善可陈,而美大一直延续早期BAT的竞争惯性,无暇战略升级。三者或多或少停留在成功惯性之中,但其挑战也都比较明显。如图7,今日头条战略挑战非常明显。今日头条核心战略是商业信息与资讯在用户端的匹配,核心挑战在于长期与内容生产群体商业效率零和式竞争,共生性缺乏。头条目前缺少引导高质量内容生产者机制。举一个例子就是:今日头条的内生态还不能让高质量内容生产者做大做强并加大投入,还处于广泛掠夺内容生产者的阶段。如图8,滴滴出行战略挑战是,滴滴在产业链的位置是规则制定者,这与政府监管能力重叠。滴滴生态对个人生产者自主创新性激励不够导致活力无法反哺平台创新,或者说滴滴平台一直与司机这样的生态伙伴保持着零和博弈的利润分配关系。并且滴滴目前没有解决C端粘性问题,进而生态型会员缺失。如图9,而美大战略挑战是:如何让中小商家内外部IT系统智能化效率的提高,进而通过高粘性服务由交易服务过渡到金融服务形成新的战略支点。TMD和BAT总体战略层面的对比,用战略图的角度看是非常清晰的,可以概括为三维商业模型和二维商业模型的对比。概括起来,打破BAT“垄断”确实是一个伪问题:首先是BAT基本都是开放生态,而且“云化+智能化”,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竞争;其次,BAT代表“互联网上半场”流量红利,这是一个时代的沉淀且不可逆;再次,BAT塑造的竞争生态正在升级,没有明显衰老迹象,无论是生态参与者还是组织者,最后,我们目前关注比较多的美大、滴滴出行、今日头条基本都属于业务服务型的二维生态,还无法对BAT的智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发出根本性挑战。此刻,BAT的真正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希望成为BAT”的企业,更不是延续早期BAT战略思想的TMD,最有可能的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塑造新竞争”的跨界巨头。他们不一定直接蚕食BAT的现有生意,但可能凶悍的夺取BAT手中的“商业权力制高点”。没有了“商业权力制高点”,BAT衰落只是时间的问题。悲观的说,人类对于消费级互联网的创新基本上接近了尾声,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进程里,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名字不仅载入中国互联网的史册,也将深刻影响全世界的商业和生活。在崭新的“工业互联网”时代,马斯克们正在走到互联网巨头们的队伍中,他们正在自信的塑造世界并和背后更多默默无闻的产业巨子说:改变世界的荣誉不仅属于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精英,也属于每个科技引领者和创造者。有这样一个评论不失公允:互联网的边界已经被打破,未来属于基础工业的互联网全球化再造!王兴、程维、张一鸣们,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承载公众太多的期待,但他们在历史性的产业升级面前,或许应该看淡媒体制高点的辉煌,也不应该以生态构建早期在竞争中的掠夺性为荣,等待他们的领导者时间里,世界正在倾听他们的使命与创造。王兴们本来不应该有敌人,BAT的前辈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正在把领导者的接力棒递到年轻人的眼前。无数只眼睛在注视着他们:这不应该是一群新大佬,而是中国用互联网塑造全球商业的改革者。END来源:周掌柜(ID:zhouzhanggui000)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OMG,腾讯的OMG》 精选六二次元最近热就跟天气一样热,仅仅一周之内,百度办了“次元力MAX ”的2017贴吧封神盛典;腾讯的漫展QQ JOY现身成都;BiliBili的线下演唱会BML在上海连唱了三晚,B-World、BML和BML-SP加起来,卖出了 10万多张票。90后被贴上个性、自由、非主流也才不久的事,现在的00后们也已经长大,他们用他们新的兴趣、新的世界观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流行,叫做“二次元”。你要是还以为“二次元”就是动画片,我真的只能说,你完全暴露你的年龄了。二次元虽然字面意思是二维的世界,纸片人,但现在其涵盖的内容已经完全不止这些了。目前所说的二次元主要包括动画、动漫、游戏、小说四个方面,也就是ACGN。据数据显示,2016年二次元用户规模达7008万人,而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2亿,二次元市场规模达150亿。虽然国内的二次元目前还处在成长期,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社群。但是不容质疑的,未来核心二次元用户将会稳定增长。所以,“祖国的花朵们”创造了一个这么大的市场盘子,资本们还能冷静的下来吗?业界大佬巨资卡位、“大招”频出,资本如暗流涌动,百度、腾讯、阿里都已入局。谁拿下了二次元群体,谁就拿下了今后5-10年的核心用户。这是巨头们的未来战场。1BAT的新战场国漫崛起喊了很多年,如今终于迹象比较明确了。按照Acfun的声明来看,二次元未来的方向基本就是国风化和去岛国化,情绪导向上要正能量。比较黄暴的内容,以后大概就看不到了。在阿里和腾讯分别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投了AB站后,BAT事实上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争夺二次元群体。2腾讯的主要载体是QQ腾讯做二次元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做社交的好处了,后台数据是最好的趋势风向标,群的数量和活跃度基本就体现了热度和规模容量。一向被嘲讽山寨的腾讯,在动漫方面倒是很早就开了版权的窍。2012年腾讯动漫成立,主打原创国漫,如今和快看漫画、有妖气等都属于国内的动漫第一梯队。2015年腾讯动漫和手Q合作上线QQ动漫,开始从核心动漫用户向泛二次元用户转移。每年2次的线下活动QQ joy也办到第三届了。和B站的B-World一样,腾讯办QQ joy的目的,也是要在线下聚合二次元群体,形成作者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网友奔现,总是能将情感纽带勒得比之前更紧些。BAT中腾讯大概是最有优势的了。一方面,阅文+腾讯动漫+腾讯视频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另一方面,二次元群体不仅与QQ的用户群高度重合,与腾讯游戏的用户群的重合度也很高。不过,向来擅长做产品的腾讯,能否处理好二次元这种重度情感社群的运营,倒是一个问题。3百度以二次元带动贴吧复兴尽管被反复看衰,百度贴吧在数据上的表现依然不错。根据猎豹智库发布的《2017上半年社交类App排行榜》,百度贴吧的周活跃渗透率为0.853%,位居微信、QQ、微博和QQ空间之后。百度的官方数据则显示,百度贴吧目前仍有超3亿的月活。在来自移动端的80%流量中,90后用户占比超过80%。在粉丝数量TOP 20的大吧里,ACGN主题的贴吧占据了将近一半。这个让前百度太子李明远崭露头角的产品,似乎并没有走到衰亡期。不过,如果把目光再往后放几年呢?当95后和00后成为互联网主流时,贴吧又是怎样的光景?他们带动了18岁的QQ重新崛起,还能带动14岁的贴吧复兴吗?这个问题的核心是,95后和00后是否仍对论坛形式的产品感兴趣,以及贴吧是不是他们心中的好论坛。另外,很多人大概不知道,百度曾经还做过一个叫“百度动漫”的产品,听起来和腾讯动漫很像,但做得是另一个生意:日韩动漫的推广和版权交易中介平台,靠手续费盈利。这个2014年底上线的产品已经悄然黄了,域名无法打开。4阿里的主战场是优土和阿里文学2016年最大的电影IP《你的名字》网络版权正是被优土拿下了。在动画自制的路上,优土也有相对不错的表现。颇受好评的《少年锦衣卫》之后,即将上线的漫改剧《镇魂街》也是来自有妖气上的超级IP。优土此前曾发布过一项“创计划”,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日本动画团队,将原创IP转变为二次元用户认可的动画产品。另外,阿里还通过优酷间接持有A站33.87%的股份,是A站目前的。尽管当初优酷在对A站进行版权诉讼后又火速入股的方式算不上磊落,但稳妥占据了猴山的有力位置。阿里文学也在进行二次元方面的尝试。2017年年初,阿里文发起的二次元小说征集现在还在进行中,其中一个要求是,主角年龄在18岁以下。这直接体现了阿里文学对二次元用户的是00后。和AB站不同的是,他们对二次元的定位显然更加宽泛,要求“将网文特点和漫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土生土长的小说模式”,并且人物特点鲜明,适合漫改和影视化。5二次元里的互联网未来二次元的生意并不好做。一方面,动漫产业的门槛依然是内容创业领域最高的。一位做早期投资的朋友介绍,他们基金近期看了不少动漫项目,但没有下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相比项目的实际产出能力,估值已经虚高了。以漫画市场为例,日本的电子漫画每年大概是70亿人民币的规模,中国在近几年内也会保持在这个水平,但相关的项目A轮估值就到几亿了,即使活到最后并且顺利退出,给VC的回报空间最多也就五六倍。就连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改行做了动画后都感叹,做动画比做土豆网难多了。另一方面,二次元的社群运营又是极为复杂的。相比其他的群体标签,二次元意味着较低的年龄层和强烈的情感属性,需要运营方善于疏导和管理。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使是最擅长做社交的腾讯,也未必能轻易hold住,毕竟这和腾讯此前做的熟人关系链截然不同。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刺激,次元文化要维系持续的影响力也并不容易。不少在学生时代痴迷ACG的人,一旦开始工作变得忙碌之后,就很可能松了这根筋。一些老漫迷中,工作后几乎没去过漫展、甚至漫画书都积了一层灰的例子不在少数。即使是这样,BAT仍在想办法争夺这块阵地。二次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未来的主流用户和付费来源。从圈层文化上打动用户,是最高级和防御性最强的策略。首先,95后和00后还没有成型的代际文化。相比较之下,二次元加上应援文化,已经算是在这个年龄层覆盖范围最广的潮流文化了。对他们来说,亚文化就是主流。70后和80后还是青少年时,他们流行港台文化,男生爱看金庸和古惑仔,女生爱看流星花园,大家都爱周星驰。少男少女的穿衣打扮也受到港台影响,形成了他们最初的时尚观。到了85后和90后这一代,日韩文化开始进入内地,女生为韩剧和偶像团体疯狂,当时还诞生了“哈韩哈日”这样的词。其次,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播的扁平化,使得代际文化不再具有地域性。对BAT来说,这是深耕二三线城市的机会和抓手。至于二三线城市到底有多重要,一度被蓝绿大厂打得头晕眼花的小米大概是最好的例证。文化被拉平之后,空间就产生了。相比演出资源集中的北上广深,二线城市需求满足比是偏低的。这时候,线下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呈现增强状态。企业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腾讯的三次QQ joy选址分别是海南、上海和成都,并没有拘泥于北上广深。B站也在考虑更换明年BML的举办城市,不再固定于大本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在考虑范围之内。消费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和教育环境相比80后、90后的成长家庭00后的成长家庭整体都变得更为富有不少90后直到高中才被允许使用父母的旧手机很多00后则从初中起就拥有了第一部iphone因此他们也成为了新生代消费大军中的一员平台中国互联网汽车7天—180天8.8%-14.4%年化收益APP(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钱内助︱与未来更近!点击“阅读原文”,邀请好友一起来赚钱!《OMG,腾讯的OMG》 精选七题图:大观资本创始合伙人 韦海军先生注:几天前,今日头条宣布收购了美国最红的音乐短视频社交产品Musical.ly(妈妈咪呀),金额接近10亿美金。「最初我以为Musical.ly会被Facebook收购,当时扎克伯格经常在上面和阳陆育互动」,韦海军说,「Facebook的劲敌是Snapchat,后者把年轻用户都收割了。但今日头条并购了Musical.ly,非常漂亮。」时间回到2014年,当时的韦海军是猎豹移动投资总经理,阳陆育则代表刚成立不久的Musical.ly参加了傅盛战队,这个创业平台旨在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虽然Musical.ly没有入围傅盛战队的五强,但却获得了猎豹的A轮500万投资。现在的韦海军是大观资本创始人,专注于投资出海各个领域的早期公司,钛媒体作者捕手志借这次并购,与他一起聊了聊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投资逻辑捕手志:当时您是怎么发现Musical.ly的?韦海军:严格意义上这是猎豹的战略投资项目,虽然由我力推,但是和不一样,很多人问我有没有股份,其实并没有。2014年在朋友的一次聚会上我听说了Musical.ly,当时它注册用户才7万,我当天回去就下载了。然后就像被打了一拳一样,因为我一个从来没出过国门的人,突然发现外国年轻人是这么生活的,原来他们这样跳舞和搞怪。12月份,我就加了阳陆育微信,建议猎豹管理层见见,没有受到重视之后,我就找阳陆育参加傅盛战队,就是有机会秀一下。后来我就安排同事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下来,「你做不下来就离职」,这是我的原话。其实比赛结果不重要。因为优秀的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让结果发生」这个核心目标,对事情负责。我也是这样,坚持强调Muscial.ly,之后就有了变化,傅盛说咱们投吧,于是2015年4月正式投资。当时欧美地区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这也是后来猎豹投资Musical.ly的潜在逻辑。最关键的是,Musical.ly降低了用户内容生产的门槛,而且随着用户结构变化,一定有新的来代替旧的社交软件,我是把它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来看的。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它发展很快,在我离开猎豹的时候,傅盛说,感谢你投了Musical.ly。捕手志:最初傅盛先生并没有明确表态投Musical.ly?韦海军:忽略这个项目太正常了,但最后没有他同意我在猎豹是投不了这个项目的。当时大家觉得用15秒英文歌配合视频这种方式没有技术门槛,但后来你才会发现,自下而上的用户需求是很奇妙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后来张泉灵刚来紫牛基金,她问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投的Musical.ly,其实这个很难解释,有运气的成分。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他们也是有道理的,就像我当时在公司推荐快手,很多人都看不懂。我曾经给阳陆育发了一条微信里面有一句话,如果猎豹的钱明天没到账,我个人出钱支持这个项目。因为当时公司内部的付款流程有些复杂,但我想好了要支持这个项目,我就是要帮创业者成功,成了,是他们了不起,败了,只能说九死一生,这也是创业和投资的魅力所在。捕手志:除了运气之外呢?韦海军:为什么是猎豹?为什么是我?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被全球出海这个大趋势选择了。没有猎豹出海,Musical.ly不会被投,没有国际化,我不会去猎豹。所以在一带一路和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一直认为全球化是中国企业家的成年礼,我们早就有能力来服务好全球用户。很多人说现在出海发展路径中,工具市场已经结束了,我不这么认为。互联网一定要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但是这个理论是循环的,就像PC时代的QQ和现在的微信,核心没有变。我们在印尼投了一个消费分期的项目,创造消费场景很受欢迎,互联网出海项目就是做基础工作,第一步是获取用户,第二步是创造消费场景,第三步才是重复今天中国各行业被互联网渗透的逻辑。二、竞争与出海捕手志:怎么看这次今日头条收购Musical.ly?韦海军:当时公布收购消息时,很多人来给我道贺,我转发了36氪的文章,因为这事真正要恭喜的就是阳陆育、猎豹和今日头条,我只是尽职做一个投资人该去做的事情。在Musilcal.ly项目中死磕了,所以不后悔,也没有遗憾。在它还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对的事情。这个一揽子并购计划很漂亮,包括今日头条收购了新闻聚合平台 News Republic,投资了直播平台Live.me。这个价格也很划算,行业里面给Musical.ly开过15亿美金以上的价格,但是对当下的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太少见了,大家不会觉得行业被冻住了,而是期待这样的竞争格局。我觉得因为头条有很好的变现体系,未来很多创业者在潜在的路径上,会优先选择今日头条。捕手志:您怎么看待今日头条在海外布局?韦海军:我从来没见过张一鸣,但是看过他讲话和做事风格,感觉他是中国互联网第四代创业者中的佼佼者。头条在海外的布局很敏锐,我们从Flipagram挖了一个人,刚给了Offer,结果头条宣布海外并购了Flipagram,这哥们就被原来的老板摁住了,说要做新的事情,而且给了一个不能拒绝的Offer。这是可喜的,对我们来说虽然这个人没进来,但无伤大雅,我们是创业公司,但对整个中国的创业者来说,今日头条的势力遍布了海外,是一件利好的事情。相比快手在海外是统一品牌,但是我更看好今日头条与众不同的海外策略,没有强制用今日头条的品牌,海外版就是叫TopBuzz,靠用户时长来变现,所以别的品牌在这个空间下能活下来,这个策略很厉害。最近我们办了一个出海论坛活动,主题就是:中国一定强,这是传统文化大家叶曼曾经在北大讲座的主题。因此我认为作为中国符号的载体,我们中国企业一定会跑出来。如果让我定义张一鸣,他就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捕手志:如何看待未来短视频竞争格局?韦海军:我这个月的手机上网流量已经15G了,每天刷抖音,我女儿和老婆一家人都刷。为什么吸引人?因为他们是以人的姿态出现的,表达的是自己,而不是演员。抖音对我来说纯粹是娱乐,我在上面不跟任何人交流,就是不停地看。我看抖音的时候没有去认识这个人的冲动,但是看快手的时候会想和这个人互动,点个心或是上去骂一句,这很微妙。这场仗迟早要打,我为什么天天看抖音,就想离战场厮杀的地方越近越好。不是看谁输谁赢,而是在厮杀的状态中,总有曙光露出来,我要找到这个曙光,这是我作为投资人的逻辑。中国企业迟早要和海外企业掰手腕,中国人的理解可能是你死我活,但是全球市场上不是这样,而是全球市场一定会有中国声音,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曾经寄希望在腾讯,但微信很保守,也可能是担子太重,没有去考虑外国人的使用场景。我们很多时候太强调专注,但国际化事业和这个无关,还是应该「让结果发生」,这也是张一鸣Open的地方。捕手志:您目前专注移动互联网出海项目的投资,在您看来出海还有哪些机会?韦海军:出海是大趋势,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出海市场有横向拓展的传统机会,也有在既定领域纵向深挖的新机会。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机会,从流量机会到细分领域机会,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1)以社交平台为代表的应用。随着用户年龄的成长,互联网的主体用户正在不断演化中,为新一代的社交平台带来了极大机会。我们投资的Holla、Justalk就是冲着这些机会去的;2)以贴近消费场景为核心的、支付和数据等核心应用;3)创新的内容制作和分发平台。内容有强烈的本地属性,但是优秀的头部内容具有全球通行的影响力。这一点从早期的鸟叔、Ihave a apple 等,到今天起点中文版权下,大量中国内容海外收入增加,都可以看到趋势;4)跨境电商。中国得天独厚的制造生产能力,以及企业升级换代的品牌露出等需求旺盛,这一块有巨大机会,实业出海势在必行;5)基于出海开发企业服务的SaaS服务平台;6)游戏。事实上,许多出海的游戏公司在海外做得非常好。(本文首发钛媒体)【钛媒体作者:李曌,微信ID:ibushouzhi】《OMG,腾讯的OMG》 精选八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金融世家,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后从事金融行业二十三年,先后任职于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他是谁?其实在昨天的推送中,财君已经给大家提供了不少“蛛丝马迹”了,他就是董事长兼总裁李彬先生。10月11日,李彬先生接受了财独家冠名栏目今日头条“零一时间”栏目专访,用零的心态,讲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彬先生的财富人生。享受运动,保持最佳精神状态零一(主持人):李总,我看你整个肤色和状态都非常的健康,是不是平常在运动或者有这方面的爱好?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我向来都比较注重自己的精神状态,一直都比较喜欢运动,在美国长大的时候就经常打网球,现在也在尽量保持,网球能够帮助我确保我的机灵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打高尔夫,高尔夫可以使我的内心平静下来。然后就是健身,我也一直在坚持,尤其现在这个行业比较年轻,公司的80、90后居多,要和他们一直坚持,和他们一起奋斗,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所以一直都在坚持健身。长辈如导师,师长如朋友,职场有伯乐零一(主持人):坚持运动可以让您保持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好的体魄,刚才我们聊到您的履历,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根正苗红,金融世家出身,名校名师毕业,在您成长的这样一段经历当中,您觉得哪一段时期,或者哪件事情对您是最有启发的?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对我成长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小的时候,受到我爷爷的影响。我爷爷在1950年就被国家派到香港去建立香港的十三姐妹银行这个体系。现在还存在的南洋商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是他创办的,所以他年轻时候给我的形象就是谨慎负责,对我人生成长有帮助。第二阶段是我在伯克利大学的时候,我在大学的时候正好有一位美国第一位华裔作为名校的校长叫田长霖教授,他对我的影响就是,华人在美国也是能够逐步崛起的。第一,他作为一个校长已经是德高望重,但是他还是喜欢教书,我平时也会旁听他的课,我觉得和他交流除了技术上的,更加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尤其在其他国家。他的成长经历对我来说,作为一个美籍华人,在当时种族歧视的环境下,给了我很多信心。第三阶段是我刚参加工作,93年的时候,我在香港一家银行,小西德银行,我的老板当时是一位英国人。虽然当时我很年轻,但他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去接触当时非常陌生的市场——中国市场,并派我去中国市场做首席代表,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有点冒险的,但我也没有令他失望。现在他已经退休了,但每年的圣诞我还会给他送去问候感激他对我职业生涯的帮助。李彬:创办华夏信财我有足够的准备和信心零一(主持人):长辈如导师,师长如朋友,职场有伯乐。非常有意义的一段成长经历。您93年开始参加工作,一直在大型的金融机构任职,后来怎么会想到创办华夏信财呢?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我的前二十年都是在大型机构任职,第一我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准备,对市场的判断了解,二十多年在国内的工作也培养了跟着我多年奋斗的团队和人才,所有我觉得,第一正好是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第二,我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去做这样的一件事,同时能够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一点点相应的贡献。零一(主持人):那么华夏信财这样一个企业在其他同类型的产品和企业当中,它有什么突出的亮点?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这个亮点是非常明确的,其实就是两个字:专业。因为金融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风险是滞后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从事金融的时候你要负的责任是远远超过你自己的的,因为牵连到老百姓的资金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所有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老牌注资,华夏信财2018年力争美国上市零一(主持人):其实说到华夏信财和其他同类型企业的不同,我得知到一个很关键的信息点,那就是在基因当中,在血液里的不同。两年前华夏信财就获得了美元老牌基金的注资,这和其他企业就非常不同,当时李总是怎么考虑的?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这个词在中国叫的比较多,但普惠金融在国外已经有很长远的历史。美元基金他们有很多过去在美国方面的经验,包括客户的信用行为等,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多的参考值。第二,也为我们公司将来在美国发展上市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通道。零一(主持人):能否给我们透露下,上市的契机点是在什么时候?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按照我们的规划应该是今年10月份美国四大审计师其中之一会进场做相应工作,希望我们能够在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完成成功上市。成功上线,金融监管我们时刻准备着零一(主持人):最近华夏信财也迎来了一个大事件,已经开启了,这个点对用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公信力和安全度的建设,李总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做这个事情的?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我觉得银行存管或者将来会出台的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对金融机构对我而言是非常标准的,是应该做的事情,监管的成本和必要性是我们从第一天布局就有准备,资金存管业务的上线也给市场提供了很多的信心。家庭:孩子是自然式成长零一(主持人):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家的这一个篇章,我们知道李总现在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有几个可爱的孩子,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会有什么样的要求?会不会希望他们也从事金融相关行业?华夏信财董事长兼总裁李彬:我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已经大学了, 我对孩子的教育向来就是让他们自然成长,给他们很多机会让他们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我从来不会去引导他们进入某一个行业。后记:优秀的领导人带着团队不断的进步,而卓越的团队缔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信用为本,财富一生,华夏信财的明天我们期待越来越好。【你可能还想看】●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好朋友@华夏信财● 华夏信财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助力腾讯公益“孤残儿童康复”项目● 华夏信财再度携手上海交大,开展MTP中层管理者管理技能训练《OMG,腾讯的OMG》 精选九“作为快手及秒拍的第一位投资人,张斐先生拥有逾18年风险,专注通讯、互联网及媒体领域,他同时也是PPS、迅雷、雪球和脉脉等公司的早期投资人。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还原张斐先生投资快手的全过程与快手的成长经历,来给与你启发。”晨兴资本张斐1投资快手的逻辑2011年我们就下定决心只做与Feeds相关的事情,开始系统地看所有移动的社交和视频相关的项目,快手正是在这样一个大逻辑下被我们发现的。其实每一代互联网的演进都是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每一次生态系统的变化都会产生许多机会,在其中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如果你关注最本源的东西,就会发现网络结构和内容两个因素主导着整个互联网的大生态系统。主导因素一: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在PC网页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基本网络拓扑结构在PC网页时代,网页是基础节点,它是静态的,不能私有,所以搜索引擎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势的结构,它是一个典型的树状Index。用户从谷歌或百度进来,搜索引擎会根据网站的内容相关度、链接权重,给用户做推荐。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通过手机成为基础节点,网络结构以APP(半封闭)为主导,节点链接更加复杂,网络程度非常高,所以搜索引擎在移动时代失去了核心的位置。主导因素二:内容如果内容是不能流动的,那它的价值是非常低的,就如同放在一个静寂山谷中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商业价值。PC互联网时代下的内容分发和获取成本很高,如果你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就需要输入准确的关键字,通过搜索引擎,打开许多不同的网页才能获取。而2004年RSSFeeds这个新的基因出现后,给内容的分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内容由过去你主动抓取(Pull)转变为你被动接受(Push),可以根据你的特点与需求及时精准地推送给你,用户的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水的价值体现在流动带来的生态系统,就如同水一样,内容也需要流转,而Feeds有力地加速了内容的流动,所以Feeds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中非常核心的东西。同时,社交网络可以和Feeds结合得非常好,Facebook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从校园里开始帮助学生增加人与人的链接,并帮助他们分发内容,到帮助全世界的人增加链接和分发内容,如今Facebook的月活用户接近20亿,日活用户达13亿,已经演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结构。最终,你会发现做社交的都是在构建一个网络结构。无论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的链接,都是为了分发内容,网络结构决定了内容分发的路径和效率。而在社交网络中,内容本身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是分发的基本单位。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将来可能是VR。而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比文字的表达更直观,加之视频生产门槛及成本不断降低、与Feeds结合所带来的更高效分发,必然会使得视频内容迎来大爆发。图片来源:艾瑞咨询我一直对视频非常感兴趣,也投了很多相关的企业,比如早期的PPS、迅雷,在2004年我还投资了一个在手机里做直播的公司,团队的技术很强,但最后却没有成功。经历过那个时代,你会发现当时的应用可以做得很好,但大环境还没有成熟。而到了2011年,我们就觉察到Everythingisready。当时的Facebook与微博发展得已经不错了;Feeds也成为了一个相对主流的形态,与移动手机紧密结合,能够实现非常好的传播。总结下来,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只有改变网络结构及内容,你才可能在一个领域里成为巨无霸。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在寻找这样的机会,与Feeds紧密相关的移动社交与视频便成为了我们瞄准的方向。快手、秒拍,包括我的那些被投公司都希望在特定领域里捕捉到生态系统中结构和内容变化所产生的机会。2初见快手其实我是先投资的秒拍,当时韩坤还在酷6,我把韩坤拉出来创业,又拉了PPS的雷亮、张洪禹和我一起做韩坤的个人天使。后来,我的同事Elwin向我推荐了快手,当时快手还是一个GIF工具,叫做GIF快手,直到2014年11月,才更名为快手。那个时候,在手机里做一个GIF动图,难度挺大的,既要尽可能少占用内存、操作又要能够简单易上手。而一笑(程一笑)把GIF这个工具做得非常简单,你只要有一点创意就可以用,这样,有趣的动图很容易就在微博上传播起来。所以快手最早的那批用户非常贴切地说是一批有创意的动图爱好者。虽然,快手早期是一个GIF的形态,但它和视频一脉相承,一张一张图片就如视频的一帧一帧,不过它和秒拍却是两个不同的切入点。其实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知道大方向是什么,但具体选什么点切入,我们是根本无法判定的。当初看快手觉得做GIF切入挺好的,事后你再看会觉得那个时候直接做视频会更好。但那时候做视频的人都很“傻”,当初韩坤做一下视频是很痛苦的,因为根本没有人用,用户也不知道拍什么。我见一笑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当时快手还是一个个人软件,后来我们帮他成立公司,在公司里放了200万人民币,占20%的股份。我是比较喜欢个人软件的,因为做个人软件的人大多数都是天生型的产品经理,他们愿意去折腾是源于自己内心非常热爱所做的事情。当初我们去美国交流,发现美国的投资人也讲同样的逻辑,喜欢投具有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周晓琳一样的还有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