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二十年发生大明1644全面战争争的可能性大吗

受天涯第一高楼《中美断背山……》的启发,对未来二三十年中国走向超级大国的帝国之路作一些粗浅的设想。总体思路:在21世纪40年代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以中美竞争合作关系为基干,适当顾及俄罗斯、欧盟、印度的地区利益,构建新的两极格局。基本目标:一、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彻底解决领土争端;二、 在国土之外,形成包括全天候影响区、主导影响区、参与影响区、正常交往区在内的国家利益边疆。三、 参与建立并与美国共同主导符合中国利益、体现中美博弈平衡点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 确立帝国权威,保障中国公民、华人族群在世界各国享有大国国民应有的荣耀与地位。具体设想一、中国的势力范围  1、大体范围:海上的郑和区域(明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所涉及区域);陆上的清代区域(清代极盛时期的疆土和势力范围);  2、全天候影响区  (1)界定:21世纪的霸权不同于旧式殖民主义,也不同于冷战时期或现今美国所有的傀儡政权方式。全天候影响区指,不管该国政局发生如何的变化,都极力维护中国利益,中国具备在关键时刻操纵该国政局的能力,但一般不使用,该国的主要外交、外贸对象为中国。  (2)范围:朝鲜、蒙古、东盟(除菲律宾外)各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尼泊尔、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安哥拉。  3、主导影响区  (1)界定:中国对该国影响力显著超过其他列强,该国国内主要政治势力对华友好,并保障中国利益,中国不反对其他列强在该国的传统权益。  (2)范围: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阿富汗、伊朗、非洲东部沿海各国、纳米比亚、刚果(金、布)喀麦隆、赞比亚、津巴布韦。  4、参与影响区  (1)界定:中国对该国国内事务有一定影响,该国主导政治势力对华友好。其他列强在该国有更多权益,但不反对中国在该国合理权益。  (2)范围:中东产油国、非洲其他国家、南美洲各国。  5、正常交往区:世界其他各国。    (未完待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国观有个苏什么的 的帖子 是说地缘关系的    他说得很透彻了    不知道你会提出怎样的?
  二、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发展关系到未来世界的秩序。历史上霸主与挑战者的关系大体上有两类,一类以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典型,最终以一场全面战争决一胜负,另一类以冷战时的美苏关系为典型,在核恐怖之下以代理人战争挑战对方。但中美关系与以上两者均有不同。一是中美处于核时代,不可能发生全面战争,这会危及人类生存;二是与美苏不同,中美经济上融合性、互补性强,利益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政治上相互之间了解很深,不存在铁幕阻隔。    中美两国今后二三十年发展所具备的优劣势。中国的优势:人民勤劳聪慧,政策稳定连续,国家意志强劲,已具备进一步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中国的劣势:权力滥用和腐败,人口红利消失与老龄化,科学领域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周边局势不稳定。美国的优势:稳定的民主法治,对各国人才的吸引,科技创造的制高点,军备力量先进强大,优越的地理位置,文化软实力。美国的劣势:世界警察的开支巨大,制造业的空心化,素质低下的少数族裔比重增加,恐怖主义的威胁。    二三十年之后,中美经济上很可能处于总量持平的状况。中美经济联系仍十分紧密。中国制造业规模远超过美国,并在若干高技术产业方面赶上美国水平。但美国仍可能占据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并在军事装备方面有限领先中国。美元仍是世界货币之一,但在中国势力范围,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往来中,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占据优势地位。    核恐怖、经济互补、相互了解使得中美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冲突。但中国要从美国势力范围中争夺自己的利益边疆,一是必须具备在非核条件下对美国本土一定程度的军事反制能力。也就是说,在不打核战争的情况下,PLA能对美国本土关键区域构成现实威胁。二是必要时对美国势力范围中激进反华势力敢于进行军事惩罚。也就是说,中国周边出现类同格鲁吉亚的国家,要敢于痛下杀手,并让美国无可奈何。    但是,中国必须明白,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近的,中国可能在美国尚未完全衰落时,也会踏上帝国不可避免的保守、衰落步伐。因此,未来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中国只可能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在与美国进行竞争、博弈的同时,与美国的合作、照顾美国的应有利益是必不可少的。  
  看见楼主的这种帖子就恶心。。。。。。。。。。      这贴能值十块钱不
  很好很强大
  三、中俄关系    如果中美G2合作式霸权得以实现,中俄关系前景不容乐观。一是在中国蚕食美国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势力范围时,俄罗斯能给与的直接支持不大;二是中俄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纠葛,如蒙古、中亚、俄远东地区;三是俄制武器在未来对中国的吸引力可能完全丧失。    中国可以在美国未明确应允中美G2霸权之前,借助俄罗斯对美国呈共同遏制态势,但在美国接受G2霸权之后,中美可联手遏制俄罗斯的发展,压缩其势力范围。可接受的俄罗斯势力范围:北部哈萨克,东部乌克兰,白俄罗斯。    但中国不可过分明示对俄罗斯的敌意,俄罗斯应继续成为中国和欧洲的能源供应地,而且明白这只是自己的经济命脉,并不是威胁和控制邻国的手段。    四、中日关系    中日之间再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日本会持续衰落,但仍保持富裕状态。历史上,中国没有征服过日本,今后也没机会。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日本被孤立在中国主导的东亚秩序之外,如同历史上日本孤零零地处在东亚朝贡体系圈外。美国继续对日本保持较大的影响力,但这并不是美国刻意利用日本压制中国,而是日本主动要求美国保护以避免完全沦为中国势力范围以及抗衡俄国的结果。    钓鱼岛争端和东海争端以有利于中国的方式解决。美国军事力量撤出琉球群岛,该群岛成为中美博弈平衡区。  
  我是说中国经济总量和美国持平。在若干(不是全面)高技术领域接近美国。    人均仍然比美国低许多。    我没有说中国人均和美国接近,这在二三十年内是不可能的事情。
  五、台湾问题    随着两岸力量对比进一步完全失衡,如国民党能长期执政,以谈判方式统一。如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再次恶化,以武力威胁和小规模冲突方式统一。当然,关键在于美国认可中国对其在除日本外的东亚势力范围的替代。台湾以特别行政区的形式正式回归,但保留少量地方武装力量维持岛内治安。解放军海空力量进驻岛内主要军事基地。    六、朝鲜半岛    如果不能臣服朝鲜半岛和越南,就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华帝国。对于朝鲜,应在正日去世后,抓住机遇,寻找可靠代理人,架空或取代正恩。帮助朝鲜实施可控的革新开放政策,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发展主要面向中国、能养活自己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但政治上避免崩溃,中国保障朝鲜的国家安全。    对于韩国,并不愿意支付统一的代价,且惧怕朝鲜军事威胁,因此应以中国有效控制朝鲜,消除韩国国家安全噩梦为代价,换取美国势力退出朝鲜半岛。美国退出后,中国保障韩国安全,韩国被纳入中国主导的东亚秩序。    七、蒙古国    中国人对蒙古国有特殊情结,除了历史因素和内蒙因素外,蒙古国广袤土地之下蕴藏的巨量资源,是中国今后二三十年发展必须获取的。但蒙古俄化很深,并一直寻找第三邻国,蒙古也存在排华情绪。作为中华帝国,必须终结这一切,使蒙古成为事实上的特别行政区。为了臣服蒙古,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威胁,不惜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中俄关系,大不了两国事实上瓜分蒙古好了。当然得选好时机,最好在俄罗斯的战略利用价值严重下降之后。  
  九、东南亚    东南亚是中国建立西至非洲、北达中亚、南抵澳洲的庞大势力范围的枢纽。中国在东南亚已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中国与越、马、菲的南海诸岛争端,二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华人地位问题。随着中国航母编队的建立和形成战斗力,中国深海石油开采能力的具备,南海问题的解决可能以一种名义上各方互让并相互合作,但实质上由中国主导、中国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解决。      对于东盟十一国,较为特殊的是越南、印尼和菲律宾。中国应认可美国在菲律宾的特殊权益,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中国势力范围。越南和印尼对中国有很深戒心。应继续加强对东盟内部的分化,适度孤立越南和印尼;形成控制两国经济的能力,特别是以此威胁越共政权;必要时,以南沙争端对越南、以护侨对印尼动武,在东盟内形成威慑。      中国完全控制东南亚,除了越南和印尼两个硬骨头需花费心思慢慢啃之外,更主要的外部因素当然是美国势力的退出。    我不太赞成很多人主张的所谓打破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直接挑战美国的想法。中国的生命线、利益边疆主要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至多为了西北安全还包括中亚中南部。中国没有必要花费主要国力军力用于在广袤的、却无法直接开发利用的太平洋上与美国以海军航母舰队的形势争霸。未来二三十年,中国没有这个实力,更没有必胜的希望。      对于东南亚之南的资源圣地澳大利亚,其主要资源出口国为中国,仍然以贸易和投资为主,控制该国经济。而且在收服印尼之后,军事威慑力已可覆盖。    十、印度洋沿岸和中亚    郑和航线所到之处是中国海外资源供给的生命线。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已有基本布局,包括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还有护航编队。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随着中国海军进一步远洋化,在印度洋的实力应当全面压制印度海军。    对于印度,不可能成为中国势力范围,应压缩其实力局限于本土,适度支持其国内的分离主义和毛主义势力,但应维持印度的基本稳定和议会民主的延续,避免印度大乱,印度的国内市场也是中国今后开拓的重要领域。    中印边界,不可能收回全部争议地区,以谈判压力为主,辅之必要的小规模军事突击,收回便于防守的局部地区,如达旺。我认为,核国家之间不会发生大战,但小规模军事冲突不至于让印度对中国施放核武器。    中东地区,是石油资源宝地,也是宗教冲突、极端势力盛行的是非之地。而且美国和欧洲的影响力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能大幅度消退。因此,中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仍可能处于外围,且控制力较弱,如伊朗。对于核心国家如沙特等,应抓住其脚踏两只船的愿望,加强支持和渗透,但应充分顾及美国利益,而且避免自身成为中东宗教极端主义的主要敌人之一。      中亚地区,事关西北安宁,也富有资源。应在实力进一步壮大时,加强影响力。除经济上的援助与开发外,可利用这些专制国家今后必然发生的骚乱等,扶植亲华势力。抓住机会,以反恐、护侨等名义进行军事介入。为此,应根据时势和力量对比,对俄罗斯展开有利有节的争夺。    不过,对于帝国坟墓阿富汗,应以巴基斯坦及中亚国家的间接介入为主,绝不能重蹈英苏美覆辙,身陷该地。  
  作者:kb 回复日期: 00:07:43 
      作者:安心油条 回复日期: 23:54:25            我是说中国经济总量和美国持平。在若干(不是全面)高技术领域接近美国。            人均仍然比美国低许多。            我没有说中国人均和美国接近,这在二三十年内是不可能的事情。    -----------------------------------    你说的是在二三十年后,虽说中国二三十年后人均GDP不一定赶上美国,但总量应该比美国高得多才对(只要不发生重大意外)。    估计最晚也能在2025年以前总量超过美国。并且那时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提升空间还很大,发展速度依然很快。    并且,我估计那时由于中国的影响力赶上美国,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会出现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离现在只有十五年时间,中国目前离美国的40%还不到,中国今后经济增长会逐步放缓,进入中速增长。而美国只要保持科技领先,在克服这次经济危机后,仍会有增长势头。    所以,我觉得中国这么快总量赶上美国,难度极大。
  作者:kb 回复日期: 00:03:13 
      。美国继续对日本保持较大的影响力,但这并不是美国刻意利用日本压制中国,而是日本主动要求美国保护以避免完全沦为中国势力范围以及抗衡俄国的结果。    -------------------------------------------    当中国那么强大时,会允许美帝染指东亚?    小日本能够继续依靠干爹?    当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时,美国应该会减少军事开支,因为那时候美国就算继续保持高昂的军费也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为所欲为,那时的美国在保持高昂军费显然不划算。    更别提美军继续保持的在日本的军事基地。    ————————————————————————————    只要日本不过分刺激中国,中国不可能仅仅为了雪耻报仇去攻打日本。    而且,中国越强大,日本对美国的军事保护依赖越强。即使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后,以中国的海空军实力,并没有迫使日美联盟解散(即消灭日本自卫队和驻日美军,而美国无可奈何)的可能性。    日本的民族心理,经济发达程度,地理位置,使其具备孤立于中国主导的东亚秩序之外不受中国节制的实力。
  不就是G2模式吗,用得着长篇大论的吗?G2模式不符合中国利益,少跟美国搅和到一块,美国是我们永远的敌人。
  G2模式是中国比较现实的选择。
  作者:zapata2009 回复日期: 01:00:25 
      不就是G2模式吗,用得着长篇大论的吗?G2模式不符合中国利益,少跟美国搅和到一块,美国是我们永远的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你去《中美断背山……》这个帖子好好看看。
  你说怎样就怎样?美国是楼主在主宰?
  别在意淫了……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就算GDP超过米帝又怎么样?我们不是民主国家,以后的路还充满不确定性,未来还很长很长……
  只能笑笑。
  让大家见笑了。可能我的思考太粗浅了。
  不过中美两极格局是未来中国崛起最现实的选择了。     就像有位天涯同学在《外交十论》的帖子中说的,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没有一个真正的“盟友”。相反,欧洲和美国,种族、文化、制度以及共同利益,使得他们在应对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可能更加抱团。    随着中国力量更加强大,中俄美三角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中国需要中亚、蒙古等地的资源,而俄国对中国在这些地区以及俄远东地区的渗透更为警惕。即使没出现美俄联手遏制中国的现象,中俄貌合神离、局部暗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印度、日本,以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虽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但两国的民族性格、历史传统、经济独立性,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以及核时代中国不可能诉诸大规模的武力,加上美国的支持因素,使得印、日不可能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中的盟友。最可能的只能是孤立于中国主导的东亚-印度洋体系之外。
  伪中华是撑不起华夏的天的,小心被夷狄篡权了!
  作者:安心油条 回复日期: 20:10:16        作者:fangdejin 回复日期: 19:54:36            伪中华是撑不起华夏的天的,小心被夷狄篡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伪中华”何解?  ===================================================  利益出发点不是汉本位!
  作者:fangdejin 回复日期: 19:54:36 
      伪中华是撑不起华夏的天的,小心被夷狄篡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伪中华”何解?
  个人感觉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放缓。看看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就知道。比如成都地铁要达到北京现有规模至少需要拼命建设15年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作者:goodbear520 回复日期: 20:40:09 
      个人感觉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放缓。看看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就知道。比如成都地铁要达到北京现有规模至少需要拼命建设15年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    放缓到中速增长是必然的。    天涯国观有个2010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帖子。很多产品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50%-70%的地步了。  国外市场已经饱和,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拓展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因贫富分化,虽有巨大拓展潜力,但既得利益格局需要大力调整。    十二五规划已将“保八”下调到“保七”,假定目标能够实现,以年均7%的增长速度,美国保持2%的增长速度,中国现在只有美国40%的总量,能在二十多年后和美国达成总量持平,是比较合理的前景。
  中美G2两极格局。    中国主导东亚-印度洋体系。    美国联合欧盟,主导两洋(大西洋-太平洋)体系。    中美合作主导中东。    日本、印度、俄罗斯作为两极格局中的孤岛。
  作者:goodbear520 回复日期: 20:40:09            个人感觉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放缓。看看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就知道。比如成都地铁要达到北京现有规模至少需要拼命建设15年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        放缓到中速增长是必然的。        天涯国观有个2010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帖子。很多产品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50%-70%的地步了。    国外市场已经饱和,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拓展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因贫富分化,虽有巨大拓展潜力,但既得利益格局需要大力调整。        十二五规划已将“保八”下调到“保七”,假定目标能够实现,以年均7%的增长速度,美国保持2%的增长速度,中国现在只有美国40%的总量,能在二十多年后和美国达成总量持平,是比较合理的前景。  ==================================================================  楼主说的是实际增长率还是名义增长率,按名义GDP的话,可以提前5到8年。
    作者:穿个马甲2011 回复日期: 21:56:58 ==================================================================    楼主说的是实际增长率还是名义增长率,按名义GDP的话,可以提前5到8年。  ————————————————————————————————    你说的名义增长率提前,是建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基础上的。    人民币相对美元当然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不过国内的通货膨胀肯定会阶段性地持续,等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人民币的慢性贬值来聚敛财富,肯定是霸权时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就像当今美国所做的那样。    所以,我觉得这个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长期来看,相对美元来说可能差距没有今天想象的那么大。
  未来二三十年后,中国支撑霸权的主要境外海军基地设想:    1、朝鲜东海岸的金策或元山。    2、越南金兰湾。    3、新加坡。    4、巽他海峡附近,西爪哇或南苏门答腊。    5、东帝汶。    6、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    7、缅甸西海岸若开邦或孟加拉的吉大港。    8、斯里兰卡的汉班托特。    9、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    10、苏丹的苏丹港。    11、索马里兰的柏培拉。    12、肯尼亚的蒙巴萨或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    13、安哥拉沿海。    14、刚果的黑角或喀麦隆的杜阿拉。    15、可能的,伊朗沿海、也门沿海、阿曼沿海。
    都TM假的    那么多人去参加国考 说明什么?  说明现在创造财富的能力和环境太差了    私有资本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有那么大的空白  却有那么多过剩资本注入房产 说明什么?  说明人心不稳,投机心理大于发展预期    就这情况还崛起?我看诸位还是去考个CPA CFO啥的  要么混个工程师,学个JAVA啥的,别整天下棋啦    
  中国实际上早已开始布局了。    珠链战略:    是指中国在印度洋周边国家援建的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缅甸的实兑港及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地图上连起这几个港口,宛如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项链,因而被称为中国的“珍珠链”战略。
  mark一下,期望中国崛起
      经体改革了,但政体不改革,绝对没有崛起希望,不信看着好了,国内腐败和专制会拖垮一切
  楼主:先不谈地源政治什么的。先说说经济,大家可能习惯了GDP快速平稳发展。但 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源材料价格高伸。周边政治不稳。(美国还将加大力度)。国内通胀严峻。产业伸级创新能力不够 人才不到位。出口因人民币伸值而暂时放大。长期看出口必然下降。您看过因为中国中小企业倒闭,美国的小单没人接就只好找美国企业的报道么。别谈内需了。CCAV都不说了。通胀啊!中国人消费起来 地球都吃不消。当前我们就是个坎。别谈什么20-30年后了。5%了啊 !!!!!
      作者:kb 回复日期: 00:53:21   ----------------------------------------------------    你这是胡说,十二五规划 计划增长率是7%,但实际增长率至少在8%,并且人民会逐渐升值,所以用美元来计算的话肯能要上10%。    并且中国现在产业技术含量都很低,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产业升级。    中国总体技术要能达到台湾水平,GDP都能翻一翻。    并且还伴随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工业生产中。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中国的工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哪里可能放缓增速?    ————————————————————————————————    我觉得你太乐观了。中国未来崛起的最大挑战,还不是美国,还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1、产业升级喊了多少年了,虽然也在进行,但阻力极大。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体系中的地位已经形成,具有强大的路径依赖性,这种改变可能比拓展海外势力范围难度还要大,因为这直接威胁了美欧领先于世界的核心利益。而且我们对全球化的规则缺乏话语权。    如果贸然淘汰低端,只可能拔苗助长。比如广东官员曾经对低端服装业、电子组装业倒闭表示乐见其成,不问不管,准备腾笼换鸟,搞升级,但很快导致了严重的失业现象,而且所谓的升级也未见成效。    
  2、城市化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0%。如果把长住城市但没有户籍或正规工作的算上,还要更高。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    而且城市化的支柱房地产业,其发展超过城市化的实际水平。今年两会已有市委书记坦言,前任已将土地指标卖光。很多二三线城市大规模扩张,在目前的人口布局下,还能有一定的扩张容量。但中国人口拐点已到,即使放开计生,也无法实现明显的复苏性增长。总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步伐最多十来年将告终。尽管一线城市的扩张还会持续更久一点,但不能代表全局。    
  3、工业化问题。    纠正你一下,中国不是工业化初期,而是在本世纪就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特点的工业化中期。    由于人口增长的拐点,以及工业化自身导致追加投资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限制,当前加入到工业制造业中的人口数量已接近极限。    从2003年开始断断续续的民工荒、技工荒,就说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多的和产业升级缓慢、以及第三产业发展受限制有关。
    作者:subzerooooo 回复日期: 01:03:19 
              经体改革了,但政体不改革,绝对没有崛起希望,不信看着好了,国内腐败和专制会拖垮一切    ------------------------------------  你谈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    1、腐败和专制问题。    我个人觉得倒不是最大的国内问题。腐败在今后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当然和大家的期望值仍有很大落差。原因,除了一些修修补补的规则完善外,还有就是西南某诸侯上位,意识形态左倾后,当局必然会加大反腐力度,以收揽民心。    专制,其实与以前比,是越来越不专制了。有点像股份公司和寡头政治,相互间的制衡很明显,坏处是不能出现大家期望的小蒋式的变革,好处是不会犯大的错误,政策延续性强,对崛起是有利的。        
  作者:huangminnei 回复日期: 01:33:00 
      楼主:先不谈地源政治什么的。先说说经济,大家可能习惯了GDP快速平稳发展。但 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源材料价格高伸。周边政治不稳。(美国还将加大力度)。国内通胀严峻。产业伸级创新能力不够 人才不到位。出口因人民币伸值而暂时放大。长期看出口必然下降。您看过因为中国中小企业倒闭,美国的小单没人接就只好找美国企业的报道么。别谈内需了。CCAV都不说了。通胀啊!中国人消费起来 地球都吃不消。当前我们就是个坎。别谈什么20-30年后了。5%了啊 !!!!!    ——————————————————————————————————    你说的这些都对,其实我觉得中国内需不振的关键因素,一是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导致的盘剥,二是国内的贫富分化格局。    贫富分化应该是中国最难解决,也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贫富分化格局的定型,阻遏了社会下层青年人的上升渠道,容易导致社会结构的断裂,和社会情绪的两极化、非理性。也就是说,产生颜色革命的土壤。    2、贫富分化,使得穷人缺乏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常消费的能力,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难以拓展。    3、贫富分化,使得穷人的收入绝大多数集中于物质消费,而对于服务业、文化业等的消费很少,使得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市场。这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硬的程度,更加依赖制造业。而第三产业受限,使其吸收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乱源。    4、贫富分化,财富集中于富人之手,而这些财富多数不会用于个人消费,而是用来增殖,也就是投资,但由于市场越来越受限制,竞争更加激烈,使得利润微薄,投资者必然会走向“炒作之路”,所以炒房、炒股、炒大蒜、甚至炒盐就层出不穷了,但这并不真正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贫富分化,富人用于个人消费的相对于自身财富比例不大,但绝对额很大,所以中国又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国度,不仅浪费严重,而且会进一步激化社会情绪。    6、贫富分化,仇富情绪,投资回报率低,使得富人没有安全感,又会导致大量投资移民和资产转移。
  不过适度的国内矛盾,倒是刺激对外扩张的重要动力
  不过适度的国内矛盾,倒是刺激对外扩张的重要动力
  好帖子。。。。。。        顶楼主
  谢谢你,本帖中难得的鼓励之声
  顶一下
  作者:开若霖 回复日期: 23:34:25  回复
      看见楼主的这种帖子就恶心。。。。。。。。。。            这贴能值十块钱不  -----------------------------  这种人渴望所谓的明珠都已经病态了,连祖国强大在他看来都恶心的不得了。
  各种惊讶
  此贴纯属意淫贴,一点也不理性。不看也罢。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全面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