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不下去了,我要演技派征服世界界,有谁愿意跟随朕,讨伐中、日、韩三国。

当前位置: >>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18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 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 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 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 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 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 63 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 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9 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 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 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 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 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 “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 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 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 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 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 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 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 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 (战国)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 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汉)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 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明)朱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明、清)顾炎武: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 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 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 (现)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二、素材运用 话题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材料加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 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 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 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 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 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 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 “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 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 话题 2:挫折 材料加工: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 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 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s 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 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话题 3:理解 材料加工: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 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 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 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 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 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 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 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 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 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 70 年代批林批 孔的方式和 80 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 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话题 4:选择 材料加工: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 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 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 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 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 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 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 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 格魁力》节选) 话题 5: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 496 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 “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 夏禹差三寸, 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 孔子笑着说: “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 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 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 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 6: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 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 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 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 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 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 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 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 子墓前》节选) 话题 7: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 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 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 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 食最多不过死亡, 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 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 政府就站不起来。 ( 《论 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 8: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 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 “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 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 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 千, 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 当年的苏武可以唱 “执瓢从之, 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三、成品展示 至圣 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 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 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 孔子作为儒士之首, 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 孔子一生行迹依 《礼》 , 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口:“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 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 乱世,他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 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 或而谓之游,可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 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己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 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 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孕含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 有三个人感其教化。 孔子身体力行于教学, 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 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 有的潜心学问,有的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 《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 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 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 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 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 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 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人,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 步人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 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中。 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2、庄子 (约公元前 369―前 286),名周,蒙城(今安徽蒙城)人。曾为 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 《庄子》 (又 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 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涸辙之鲋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他就辞了,从此再未做过官。 有一次,庄周家里没有了吃的,就去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 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说: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日:'我东海之波臣 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 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 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濮水之钓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愿 以境内累矣(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 不回地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己经死了 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 宁愿为了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而死去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 位大臣说: “宁生而曳尾涂中(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愠鲇未尤荩 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的话, 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 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 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 他,对他说: “南方有鸟,其名为g雏,子知之乎?夫g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g雏过之,仰而视之口: ‘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g雏,你知道 吗?g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 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 进食, 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 g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g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 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 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 “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 “此 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 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 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 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 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 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 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 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 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 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 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 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 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 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 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 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 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 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 乐不能入”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 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二、庄子思想 “出世”思想------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养生主》 (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这两段话概括起来,就是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评论:庄子在这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 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 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他拒绝和好战的政权合作,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 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庄子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他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 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 条求生的出路。 (3)一个解牛的厨师,用一把刃薄如纸的厨刀,解了数千头牛而不伤其刃。 《庄 子.庖丁解牛》 评论: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结构而游刃其间。一个人如何在 充满危险和灾难的乱世中保身全生 , 不受伤害?关键在见识!在智慧!要使宝贵的生 命远离威胁免除伤害,就要认清形势,看透社会本质?运用智慧,千方百计,使 生命周旋于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4)庄子说:&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庙。当是 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勿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 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往矣,吾将曳 尾于涂中。” (6)楚王派人带着厚礼,请庄子出任楚国宰相,说是想把楚国的事儿麻烦他, 他推掉了。虽然庄子抱才德而无为,但庄子的达官贵人朋友还是防范他,生怕他 一出现,国王看上了,挤掉了自己的位置。一次庄子去梁国拜访老朋友惠施,惠 施急了,害怕自己的宰相位置不稳,先下手为强,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庄周。庄 子后来嘲弄惠施说:老鹰抓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喜得不得了,看见凤凰飞过, 赶紧捂起来。难道凤凰也稀罕这臭老鼠吗! &不被统治者所利用,终身不做官!& 这是庄子特立独行的高洁志向。 三、名家点评 (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也。 (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 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宋)王安石: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 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 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 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清)金圣叹:认定《庄子》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 眼看穿。(《庄子独见》) 四、适用话题 话题 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 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 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 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 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 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 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 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 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 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 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 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 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 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 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 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橐允噱σ阅钡募栊梁螅奈灿慊鼓芄灰∫⊥罚 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 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 飘忽的意境, 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 “相濡以沫” 却是一个过程, 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 中愈嚼愈美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话题 3:魅力 材料加工: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 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 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 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 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 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 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 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 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 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 (《忙里偷闲读庄子》 节选) 话题 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 一切亲情、友情、爱情?? 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 尘的牵绊, 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 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 能穿透世间有 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 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 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 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 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 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2003 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 话题 5:买镜 材料加工: (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 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 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 灵的明镜, 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 心。(2004 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 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 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 年湖北高考 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话题 6: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 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 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2004 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 五、成品展示庄子的世界 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 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 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 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 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庄子,这个槁项黄须、 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 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 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 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 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 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 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 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 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 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然而――― 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吴文英所说“庄子眼极 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而终 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的那样,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 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话 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 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 的框约,用它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 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 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 3、韩信(?―前 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前 2 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一、名人事略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 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 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命运多舛 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 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 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离楚归汉 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 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 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 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 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 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 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 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 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 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 “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 “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 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 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 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 204 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 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 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 扒开沙袋, 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 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 (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 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 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 灵璧南) 展开决战。 刘邦以韩信为主将, 统一指挥各路大军。 项羽指挥十万楚军, 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 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迅速完成合围。 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 眼见大势己去, 自剔于乌江边。 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二、名家点评 (唐)刘禹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 寻思怕立功。(《韩信庙》) (宋)钱若水: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己深。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 应有五湖心。(《题韩信庙》) (宋)张耒: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 自愧萧公。(《韩》信》) (明)袁祟焕:一饭君知报,高风振俗耳。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丈夫 亦何为,功成身可死。陵谷有变易,遑问赤松子。所贵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 听蒯通言,身名己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韩淮阴侯庙》) (清)周永年:一市人皆笑,三军众尽惊。始知真国士,元不论群情。楚汉 关轻重,英雄出战争。何能避菹醢,垂钓足平生?《吊淮阴侯》 (清)袁保恒: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同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 无嫌到考终。(《过韩侯岭题壁》) (清)包彬: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 臣负汉王。(《淮阴侯庙》) 三、适用话题 话题 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同一样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评价。在我的记忆里,“能屈能 伸”这个词好像就是因为韩信才创造出来的。似乎,韩信就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 对能屈能伸的最有力的说解: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看看人家韩信,当年 能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还不是当上了刘邦的大将,比追随汉王多年, 身经百战的樊唉和周勃还厉害! 事实上,在强权面前不做任何的抵抗而采取韩信的办法,双膝跪地从别人的 裤档下爬过去, 只能说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耻辱, 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情。 试想, 如果韩信后来毫无“成就”,只是一个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小混子,那么,人们会 不会转而评价说:“那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不知廉耻的东西。”但是,我们却把韩 信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的行为夸奖成多么了不起的举动, 是不是因为韩信后 来有权得势了?生活中常常有豆腐渣“变成”一朵花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感 情惹的祸。(2003 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可耻的韩信》节选) 话题 2:转折 材料加工: 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 “运百万之军, 战必胜,攻必取。”随便几个战役都是经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木婴 渡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遗憾 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发生转折的时候改变自己,最终成了悲剧英雄。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 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 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 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 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 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 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 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 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2003 年北京市高 考优秀作文《转折》节选) 话题 3:双赢的智慧 材料加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的 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 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2 005 年山东卷优秀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话题 4:圆形与星形 材料加工: 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然而过于张扬就成了张狂。张狂是幼 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 漫不经心地回答。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 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我们要懂得在张扬 中学会内敛。(2005 年福建卷《张扬与内敛》) 话题 5:说“安” 材料加工: 幼苗长成参天古木, 是因为它安于土壤,不求凌云之高;石砾被冲刷成卵石, 是因为它安于河底,不求跨洋之远;沙石被浸成珍珠,是因为它安于蚌壳,不求 骄阳之暖。人又岂非如此,只有安于现有的,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过多地追求享 受,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这个道理其实谁都懂, 可人偏偏是不安份的生物, 总喜欢不断追求所有东西, 到头来往往是一无所获。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当年战功赫赫,封为齐王。而他 却毫不满足,拥兵自傲,索地觅封侯,终被降为淮阴侯,又因谋反罪被杀,三族 诛灭。若他也能像张良那样,拒绝刘邦的封赏,而甘居小小的留地,又怎会莽送 了一世英名?身居高位,已属不易,为何不好好珍惜,非要更上一层楼呢?自古 圣贤,都是懂得安于现状而谋大计的,晋文公重耳身受迫害,亡走诸候,饱尝颠 沛流离之苦才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二十年卧薪尝胆。才有了一字千金的《吕氏春 秋》,试想这些人当初如果都不肯安于现状,岂非是重耳伏剑自刎,勾践以卵击 石,不韦愤愤而终?安于现状,并非是让人不求进取,而是在一种不断磨炼中, 完善自己,厚积薄发。正如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 惊人”。(2005 年北京卷《说“安”》) 话题 6:人格 材料加工: 人常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将才之过,是忍辱负重,是大才不拘小过,我却怀 疑其中有谬误之处。 韩信受胯下之辱时正值少年,当时他并不知道将来有子牙之谋,管仲之才, 将来韩信成不成大事谁也不知道,如何便说他是大才不拘小过呢 7 所以,韩信受 胯下之辱,与他后来的纵横沙场毫无关系。倒是后人通透了韩信的一生后,才牵 强附会说韩信能忍辱以成大才。 韩信受胯下之辱实则是韩信厚颜无耻之举,缺乏气节之过。中国文化重视人 格自尊,讲求骨气,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早为国人所提倡。韩信 丧失人格,正是体现于胯下之辱,即使是后来韩信成就了将才功名,建立了赫赫 功勋,仍然有很多的人骂他&无耻胯夫&,何也?这难道不与他的人格丧失有关 吗? 故我今日读史感叹:世人误传韩信受“胯下之辱乃忍小谋大,误导久矣!” 我不提倡世人学习韩信此举,是为倡导人格之贵重也。 (《评论韩信》节选) 话题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材料加 1: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尺虽比寸长,但也 有不够长的时候: 寸虽比尺短, 但也有用得上场的时候。 “金无足赤, 玉有微暇”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都说明了这一道理。《史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有 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爱卿与朕孰能耶?”韩曰:“若论带兵,上不如 我,信将兵多多益善。”刘又问:“卿何故为我所御?”韩曰:“上善将将,信 不及。”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皇帝老儿的面子,又说出了人各有所 长的道理,难怪刘邦听后得意得“嘿嘿”直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节选) 话题 8:利益 材料加工: 韩信与钟离昧“素善”,他为了改变自已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竟然拿了朋 友的头去取悦刘邦,把朋友对他的信任出卖了,叫卖得一干二净。钟离昧的头却 没有为他换来安宁,到了最后,还被当初最赏识他的萧何与吕后共同谋害了,连 同他的九族, 当时身为丞相的萧何, 原是韩信的保荐人, 应该说和韩信关系不错, 这时候为了保全白己,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结果,萧何就因诛韩 信有功,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古往今来,在利益面前,有为了大义不动心的吗?(《韩信被诛的真正原 因》节选) 话题 9:用人之道 材料加工: 太史公用如椽大笔活现了淮阴侯韩信一生沉雄悲壮的历史。 在楚汉相争 的历史大决战中,能够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决定鹿死谁手者,非淮阴侯韩信莫 属。然而正是这位赫赫大将军,曾几何时命运多舛,历经坎坷,险些为历史大潮 淹没、吞噬。且不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遭受“胯下之辱,人多厌之”:即使事楚之际,归汉之初,依然未能运交华盖。 名位低浅,碌碌无为乃至始而亡楚归汉,继之归而复亡。 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淮阴侯韩信亡楚归汉,不正是一面历史明镜吗?他自己也照过镜 子,被重用后也重用贤人、智者,哪怕被用者原是降将。广武君即是其人。韩信 问计于他,说:“――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 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道明了用人的症结与真谛。所以,揭去亡、归二字头 上的神秘面纱,不难看到,无论亡者、归者均系于一个”用“字,不“用”则亡, “用”则归也。(《韩信亡楚归汉浅议》节选) 四、成品展示 陷阱 (2003 河南高考优秀作文) 他紧缩着眉头,背着手,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走到这头,又折回去,走到 那头,又折回来。堂前的那炷香缓缓地燃烧着,烟气缭绕。在堂外,吕后派来的 使者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 韩信迟疑了。这位曾在战场上吐阵风云处事果断头脑冷静的人迟疑了。吕后 派人请他参加庆祝汉王打胜仗的宴会。隐约地,他感到有一丝危险,凭着他多年 驰骋沙场的经验他感觉到了。 他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却没想到这厄运来得这么 早。这么说,汉王已经决意要除掉他了?尽管他早已被剥去了王权,只保留了一 个大将军的虚名。 他的手心渗出了汗,如果不去,该怎么向吕后交代呢?他抬头望了一眼那使 者,恰好和那使者的目光交遇。使者并没有躲避,而是轻轻地说了句:“萧丞相 也将出席。” 这句事先由吕后交代好的话似乎洞穿了韩信的心,他的眼睛豁然一亮: “萧丞相!”是的,萧丞相是他的挚友,良师。韩信望着那缭绕的烟气,陷 人了沉思。 同邑的人嘻嘻哈哈地笑着,要他从他们的胯下爬过,韩信缓缓地弯下了腰。 漂母每天给他拿来食物,尽管她自己也穷得靠洗衣为生。 他缓缓走出刘邦的帐下,对着皓皓明月长叹一声,心里充满着迷惘,痛苦。 他随着逃亡的士兵漫无目的地走着。身后一阵马蹄响,萧何那清晰的声音如 同那清冷的月色一起穿入他的心中: “韩信留步!”尔后是月下对酌,畅叙心曲。 那晚,他会心地笑了,如那轮满月一样清纯。 “是的,萧丞相是我相交多年的知己,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日。”韩信 的眉头舒展开来,重重地吁了口气,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走吧。”使者露出了 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 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 向末央宫驶去。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4、一、孙膑简介 孙膑,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 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一)人物事略 师从鬼谷子 孙膑, 自幼聪慧。 不幸幼年丧父, 二哥孙虎因兵乱走失。孙膑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 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 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 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庞涓是其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 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 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 盖骨(古代称为膑摈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 孙腔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 使者到了魏国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 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 国。 赛马显才 孙膑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 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 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 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 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谈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围魏救赵 公元前 354 年,赵国出兵攻占了卫国的漆和富丘,卫国原来就依附于魏国,当受到赵国 的军事压力后, 卫国屈服了。魏惠王为了夺回属国, 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 邯郸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赵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 师,率军救赵。孙膑向田忌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战略。田忌依计而行, 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 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 魏惠王见齐 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泪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 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 马陵之战 公元前 342 年,魏国发动对韩国的战争。韩国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 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 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 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十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 军进行一场战咯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他命令军队进人魏境 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 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 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 特别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人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 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 晚可以赶到马陵。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一万名 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 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 看见白木上写着字, 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 上边的字还没读完, 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白刎, 临死说:遂成竖子之名!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 也因此名扬天下。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 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孙膑知道后,即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孙膑回到自己的老 家,在这里写成了《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这是一部享誉 世间的兵家宝书。 (二)名家点评 (唐)周昙: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孙摈》) 毛泽东: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韦辛夷:化友为敌,欺人人欺,妒嫉是这场战争(马陵之战)极具戏剧化的内涵所在。 二、历史故事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 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 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 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音 bì n),本领 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 魏国共事。 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 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十分恼怒, 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 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 354 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音 hándān,今河北邯 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 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 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 空虚。 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 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 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 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 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 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 341 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 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 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 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 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 人用的了。 第三天, 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 仔细数了数炉灶, 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 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 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 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 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 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 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 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 趁着火光一瞧, 那树瓤上面写的是: “宠 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 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 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 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三、素材运用 话题 1:磨难 材料加工: 中国兵法是在天下倾覆、 生灵涂炭中概括出来的学问, 掌握中国兵法思想有两个必由途 径:一是胸怀天下安危,躬身实践,在实践中舍得拿身家性命去拼赌,在腥风血雨中闯荡, 获得胜利者自然成为兵法大家:一是潜心兵法研究,身罹磨难,在磨难中体悟兵法思想,在 书本上钻研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皮毛, 磨难才出真功夫, 身罹磨难才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精髓, 在钻研过程中身受磨难, 在身受磨难中反复钻研者自然成为兵法通家。 舍此两个途径不能掌 握中同兵法的精髓,从书本到书本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言辞,夸夸其谈,无济于事。孙膑就 是在研究中国兵法的过程惟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 这不能不让曾经躺 在担架上谋划中国革命战略的毛泽东感慨赞叹。(《攻魏救赵千古高手》节选) 话题 2:理智与良知 材料加工: 鲁迅先生说: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的或当作革命 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 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 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 反革命的。(《而己集?小杂感》)暴力在夺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取消了人的终极价值。 在权力的平台上, 人只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物件。 无论屠杀者寻找如何完美和貌似合理的借口, 都难以直面无辜的生命。比寒光闪闪的屠刀更无情的,是可怕的恶的循环。 孙膑虽然没有膑骨, 但仇恨使他冲上战场, 两块膑骨, 像两颗种子, 生出两柄复仇利剑。 一剑刺出桂陵之战,歼敌两万,俘敌七万。围魏救赵,声震天下。一剑刺出马陵之战,射死 庞涓,歼敌三万,俘敌五万。减灶之计,千古流传。可是,他把庞涓射死了,膑骨之痛就没 了?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只是魔鬼逻辑,在你死我活的生存态势中,人类的理智与良知化为 乌有。身体的劫难并没有换来心灵的白由,生命变成了复仇的工具。(《刺痛千年的麻木》 节选) 话题 3:转化 材料加工: 鞋的历史,己相当久远。大约在 5000 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 原始的鞋。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 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 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 脚而做的。后来人们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高跟鞋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 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 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这 些发明怪鞋的人, 发明之时, 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本来为掩盖缺陷的作品会转化为时髦的装 束。(《鞋的由来》节选) 话题 4:妒忌 材料加工: 寓言诗《鸟的评说》讲的是: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 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总之,众鸟都只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是优点,也 被认作了缺点。这则寓言诗想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应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魏将庞捐,曾与孙膑同学兵法, 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 亡。三国时的周瑜,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但气量狭小,不是虚心学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 如神的优点,而是心生嫉妒,发出了“既生喻,何生亮”的哀叹,最后忧愤而死。 庞涓、周瑜二人本来都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 挤掉对方, 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 还断送了前程, 赔上了性命。 这危害可谓大矣! ( 《写 作中样例教学法的运用》节选) 话题 5:变通 材料加工: 孙膑归齐以后, 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 在一次赛马游戏中, 他用“以盈去虚” 的战术, 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 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 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 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我们多面向、多角度认 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善于“变通”的孙膑》节选) 话题 6:低头 材料加工: “该低头时就低头!”为什么暴风雨过后碗口粗的大树会折断,但纤细的竹子却仍完好 无损呢?因为风来则竹弯,风大则竹更弯,风有多大,竹有多弯。而风雨后,竹子仍旧那么 直。是啊!竹子一弯风雨过,那人一低头不必要的麻烦不也就过了吗?孙膑一低头,成为一 代军事家,否则他也只是黄泉路上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之,做人要忠要义,但不要迂:要善要信,但不要任人欺:要有骨气,但不可太固执: 要会变通,但不可太圆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天空之外,你还可有一 番作为!(《也说屈原》节选) 四、成品展示 从泪走到血 ――孙膑访谈手记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部。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 两千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烈,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 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来没 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 ―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 是我最信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相信,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 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如何下此狠 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 记者:是否??是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两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 方谋士,还是一个怀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 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讲?? 记者: 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 感情的疏远让 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 5、一、荆轲简介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 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 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一) 人物事略 结识高渐离 荆轲到燕国之后, 跟那里一屠狗者和一位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很投合。荆轲喜 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 离击筑,荆轲随着筑曲在街市上唱歌,以此相乐。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 遂与高渐离成为知己。 田光识才 荆轲到了燕后,与田光相识,田光知他并非一个平庸的人,非常欣赏他。恰 逢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寻求报复秦王的人。鞠武推荐田光,田光 推荐了荆卿。 可是太子丹对田光并不信任, 田光认为长者办事, 应该不让人怀疑; 一个人办事却让人怀疑,就算不上是有节操的侠义之人了,于是自杀。 相遇燕丹 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委托荆轲以大任,并且恳请荆轲不要谦让推辞,于 是把荆卿尊为上卿, 请他住上等宾馆。 太子每天都上门问候, 准备最丰盛的酒席, 隔不多久就献上珍异物品, 车骑之类, 荆轲有感于太子丹的诚意, 于是与之相谋。 谋计樊於期 樊於期本为秦将, 因事得罪于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 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 秦王才会乐于接见荆轲, 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 荆轲知道太子于心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 自刎而死。 易水萧萧 太子以及知道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这件事的宾客,部一身素装来送别荆轲。至 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 曰:&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填目,发尽上 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谋计于蒙嘉 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 在秦王面前说: “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 王的将士, 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 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 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智解危机 秦王布置九宾的礼仪,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有樊将军头颅的 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阶下面。秦舞阳内心害怕,脸色 突然变了,秦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荆轲回头对秦舞阳笑了笑,上前对秦王 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 图穷匕见 在秦殿上, 荆轲取出地图捧着它献给秦王, 地图展完了, 匕首忽然露了出来。 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没 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吓得连连后退,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 逼着。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 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 秦王拨出了剑, 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 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却没有击中。武士们这时冲上来,把荆轲 杀死了。 (二)名家点评 (汉)太史公:立意皎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晋)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 死知己,提剑出燕;素骤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 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 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己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 (唐)贾岛:荆轲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 水桥,凉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泯。(《易水怀古》) (明)何景明:吁嗟乎,燕丹寡谋当灭身,田光自刎何足云,惜哉枉杀樊将 军。(《易水行》) (清)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人虎狼。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 忍见田光?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 阳。(《荆卿里》) 二、素材运用 话题 1: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人却认为他应该登到 山顶。 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 的。 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 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 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 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 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 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轲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 请”,荆轲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 瓷器活。”他荆轲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 “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2004 年重庆 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节选) 话题 2: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 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 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 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 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 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 “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 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 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 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可见,在感情的推动下,使人在认识上可达到不惜牺牲的境界。(2003 高 考满分作文《感情与认知》节选) 话题 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我常常怀念远古, 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 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 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 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 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 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 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 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 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2001 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守 住心灵的契约》节选) 话题 4:明智 材料加工: 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 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 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 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 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 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不过,荆轲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 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 羞成怒, 下令立刻攻打燕, 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 荆轲实在太失算。 所以, 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评荆轲》节选) 话题 5:同情心 材料加工: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用今人的眼光去看, 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 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 “恐 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 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东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 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 败不无关系。但是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 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似乎又很难界定其身份: 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 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 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白己的目 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 (《“荆轲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 节选) 话题 6:性格 材料加工: 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王固然该刺,但荆轲的人品行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 个称职的刺客或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写诗责备荆轲“愚蠢”,与东晋诗人陶 渊明对荆轲的盛赞形成鲜明对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对荆轲也有不同看法,甚至 同一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 有人认为: 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 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轲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 的不学无术, 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两千年弹指而逝,荆轲到底是侠士还是刺客其实已不重要。客观地说,他既 是崇尚节义的侠士, 也是冷血无情的刺客。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细分析起来都 具有两面性??(《议成败》节选) 话题 7:面对强权 材料加工: 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嘱咐荆轲:“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 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赢 政,胁迫他退还己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赢 政的性命,倘若赢政不肯,他们才准备杀掉他。荆轲刺秦体现了一种阻挡秦国继 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企图。无论是退兵之计也好,或仅仅是缓兵之计也罢,这应尚 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史为今鉴,至少我们今人可以从中感受到几千年来普通民众对强权的反抗。 (《荆轲刺秦的真象》节选) 话题 8:命运与时代 材料加工: 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 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 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 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 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 歌风起云涌的时代, 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 代, 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 同时, 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 无论哪个时代, 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 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 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 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 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 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 代的必然, 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 著中。(《感受荆轲 ―― 浅析荆轲悲剧结局的无奈》节选) 三、成品展示 刺 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 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 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 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 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 吴越水的温;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 赢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心来告慰樊将 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赢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 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 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 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 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 离秦国越来越近, 我的心越抽越紧, 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 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 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 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 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赢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 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 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 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 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 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 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 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 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壮士,让我送你一程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当西风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黄沙,柔美的 丝绸也已带不走那悠扬的驼铃, 当曾经的辉煌已成为淡淡的往事,经典的传说就 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鸣。此刻,站在绵长的历史河畔,岁月如同滔滔不绝的一江春 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惨淡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壮士踏 着最后一抹斜阳,缓缓走来。 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名字,你――荆轲映入了我的视线,站在易水河畔,你 那为国分忧的爱国之心让我震撼不已。为了报效太子,更为了让我们这些燕国的 子民继续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你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刺 秦。此刻“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壮士,让我送你一程吧!当你“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时,我们早已“垂泪涕泣”,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你凯旋 的身影。 报国路,险象环生,你以如燕国大地般宽厚的脊背,负起了太子及百姓的重 托,“士为知己者死”,国家多事之秋,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一切都让我万 分激赏,“回首河山空荡响,只留风雨响青萍”不会是你的叹息,“白刃临头惟 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才是你无畏的精神,而这一切怎能不让我热泪盈眶,你 此去也许会“壮志难酬”,也许会“英雄气短”,但你毫不畏惧,就为这,壮士, 让我送你一程! 路上,是那沙沙的树叶声;河边,是那缓缓的浪涛声;高空,是那嗷嗷的孤 雁声, 它们是在为壮士你奔赴前路而叹息么?秦国是虎狼之地,此去必是凶多吉 少,壮士,珍重啊! 壮士,请留步 为什么你执意要走, 连头也不回?我用模糊的双眼凝视着马车远去的背影和 那两道压得深深的伸向远方的车辙?? 你也许早就预料到此行必是有去无回,所以,易水河畔你高歌“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既然不能凯旋而归,又何必作那无畏的牺牲呢?但 你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只是让我不明的是,你是为了燕国,还是为了自己? 壮士,请留步!国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春秋战国列国纷争,土地荒芜,民不聊生。黑暗的世道,混乱的时代,这样的惨 况怎能不让七国统一变成大势所趋,秦国此刻便有这个能力,灭掉六国,平息连 年的战火,统一天下,秦国责无旁贷。而你,你去刺杀秦王嬴政,不是以 ruan 击石么?即使刺杀成功, 又能怎样?杀了一个秦王, 还有第二个, 甚至第三个?? 他们灭亡六国的步伐也会像嬴政一样坚定,而你无论成功与否,都逃脱不了秦庭 的利剑和刺刀,你最终也不过是个黄土下哀鸣的冤魂,是的,刺秦成功,燕国也 许能苟延残喘几年,但历史的趋势又岂是一个小国所能阻挡的! 壮士,请留步!如果说你是为了自己,也只是图得虚名,也许你会认为,选 择了退缩,你便会像金子一般埋没在世俗的沙砾里,就好像漫长的历史隧道中, 诸葛亮没有出茅庐,艾青没能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任贤齐没有唱《心 太软》,你也就默默无闻了,当然更不会有后人的崇拜了,更或许当历史的大潮 奔涌过后, 连你的子孙都会怀疑你是否存在过。你的刺秦举动正如老鼠与狮子决 斗,你利用这场力量悬殊的决斗贬低了秦王的身份,提高了自己的名气,但名气 二字也终是虚幻,赞赏你的人站成了一列,眼里饱含感动的泪水,但轻视你的人 不也耻笑你剑术低下。 世人的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会让你所追求的名气虚幻不 已。 壮士,是啊,你有坚毅的眼神,铿锵的步伐,是该叫你一声壮士,但请你留 步! 壮士,我想拉住你的手 远远地,远远地传来击鼓的声音,这一阵阵鼓声不断敲击着我自责的心,我 正扬鞭策马追赶着你,此刻,我多么想紧紧地拉住你的手。 易水即在眼前,我的心像一支离弦的箭向往着立刻飞到你的面前,可是,当 我到达这哀风轻拂的易水时, 你早已离去,那穿白衣戴白帽的士人仍站在易水边 久久不忍离去,鼓声渐停,凋零的树叶飘荡在空中,我的眼前不断延伸的是你车 轮碾过的深深车辙,那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犹在林间回 响,衬着阵阵暮鸦的悲鸣显得如此的哀伤?? 壮士,为何你不多等片刻,让我拉住你的手,与你携手同行。你可知道,如 果你的死讯传来,我会多么自责,世人都会骂我贪生怕死,我也会为没能助你一 臂之力陷入痛苦的漩涡,而我不愿,真的不愿! 壮士, 稍等片刻吧! 也许仅凭你我之力也无法成功刺秦, 但只要拉住你的手, 和你一起深入虎穴,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即使是死,我也死而无憾! 壮士, 我不想再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你的壮举和你不屈的精神,你的爱国之心 天地可鉴, 我真想拉住你的手与你共唱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让我们用共同的悲壮成就共同的梦想!6、与日月同辉的诗人------屈原一、生平经历 1 、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 mǐ )姓,该姓出自 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 , 当传到熊绎时, 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 “公族 ” 或 “ 公室 ” ,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 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 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 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 曾说道: “ 忽忘身之贱贫 ” 。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2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 七年(前 342 年)到三十年(前 339 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 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 中国历法的老话是 “ 人生于寅 ”,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 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 “ 人 ” 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 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 [4] 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 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 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 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 343 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 用周历推算定为前 343 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 340 年。 3 、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 “ 皇览揆 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这 4 句是说: 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 给我起了个好名字, 名字叫做 “ 平 ”, 字名叫做 “ 原 ” 。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 “正,平也; 则法也 ” ,“ 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 神于地。 ” 所以名 “ 平以法天 ”,字 “原以法地 ”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 上讲, “平 ” 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 “原 ” 是又宽又平的地形 [7] , 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 “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 [8] 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 为是一个好兆头。 4 、初任左徒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 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 “博闻强志 ” , “娴于 辞令 ” 。20 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 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 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足见屈原曾是楚国兼 管内政外交的重要官员。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 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 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 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 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5 、以诗歌抒发心情 从顷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握,俯首听命,不敢动 弹。屈原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国势日弱,民生多艰,只 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6 、经历时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 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 王。 ”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 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 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 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人的诬陷和楚 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 304 ),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 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 “ 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 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 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 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 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 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 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 的政治理想。 7、时局 春秋以来,许多小国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被大国吞并。到前 403 年 左右,形成了七个大国〈燕、赵、魏、韩、齐、楚、秦〉并立争雄的局面。 这以后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前 221 年),历史上把这 180 多年叫做战国时 代。这个时代,各国间斗争激烈,攻伐连年,政局动荡。诗人屈原就生活 在这个社会大变动的战国后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并不平衡,而且随着各国 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实力不断消长。战国初期,赵、魏、韩三国实 行了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曾一度强盛过。魏国经李悝变法,还曾成为 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可惜他们的改革不彻底,又加上所处地势不利,很快又衰落了。燕国 处在偏僻的北方一角,努力开拓东北的疆域。经过燕王哙的禅让,也算对 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读不下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