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概念股”最近很火,什么是可燃冰概念股

可燃冰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能源-知道-全球采购网
&&&可燃冰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已解决问题
可燃冰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浏览次数:799
提问时间: 09:39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能源,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最近有被大家提出来反复研究。那么,可燃冰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问题补充:
可燃冰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最满意答案
(<span id="v_)& | &
(<span id="v_)
&  可燃冰是什么?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目前,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最近两年开采试验取得较大进展。我国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将有力推动中国&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进程。
  可燃冰的特点:
  1、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2、可燃冰这种宝贝可是来之不易,它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
  (2)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海底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
  (3)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所以,可燃冰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中国东海、南海都有相当数量分布。
  3、沉淀物生成的甲烷水合物含量可能还包含了2至10倍的已知的传统天然气量。这代表它是未来很有潜力的重要矿物燃料来源。然而,在大多数的矿床地点很可能都过于分散而不利于经济开采。另外面临经济开采的问题还有:侦测可采行的储藏区、以及从水合物矿床开采甲烷气体的技术开发。在日本,已进行一项研发计划,预计要在2016年进行商业规模的开采。
该类目最受欢迎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您现在的位置:
一张图看懂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一张图看懂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据国土资源部介绍,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
  其次,据人民网消息,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超过7天的稳定产气。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48小时排行什么是可燃冰?
我的图书馆
什么是可燃冰?
与天然气的化学成分类似,可燃冰的“可燃”部分主要是甲烷,“不可燃”部分则是水。那么,可燃冰长什么样?将部分可燃冰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下,顺带发挥科研人员丰富的想象力,便可知晓其庐山真面目。  根据下图可知,在微观世界里,可燃冰实则由一个又一个紧挨着的“笼子”组成,我们称之为晶胞,每个“笼子”由20个水分子通过氢键注1相互连接构成,而“囚徒”则是1个甲烷分子,因此可燃冰狭义上也成为甲烷水合物,化学式是CH4g20H2O,而广义上的可燃冰,“囚徒”可能是氮气、氧气、乙烷、丙烷等分子。  远古时期,大量有机动植物掩埋在地下,经过数亿个春秋,方才重见天日,然后它们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与天然气类似的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却十分“亲民”,只需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气源(甲烷),第二,温度介于10~-10摄氏度之间,第三,压力适中,例如在0摄氏度的条件下,需要30个标准大气压。因此,可燃冰在地球上分布甚广,遍布90%的海域以及27%的陆地,尤其在远洋深海以及陆地的永冻层,储存量更是十分惊人,据估计,可燃冰的含量约为全球所有化石能源的2倍。  目前,成熟的开采方案有5种,其中热解法、降压法操作十分简单,只要有火源便能加热(通常采取电磁加热、核辐射加热),将可燃冰暴露于空气中便能降压。置换法可谓一箭双雕,由于二氧化碳的相平衡条件注2低于甲烷的流体,可置换出并代替“笼子”里的甲烷分子,此法不但可以开发甲烷,还能固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学试剂注入法则是给可燃冰注入大量的水合物抑制剂(甲醇、丙醇等),提高其相平衡条件,从而造成“笼子”破裂,释放出甲烷,此法成本极高,抑制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综合法,顾名思义,灵活混用以上4种方法进行开采。  可燃冰大有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趋势,为何至今仍未商业化?开采容易收集难。平均每1立方米的“冰”可分解成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由于气相膨胀,在开采过程中,目前无法避免部分甲烷逃逸,进入海水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海水的含氧量,对海洋生态带来危害。  若逃逸到大气中,在等体积的情况下,甲烷的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5倍,已探明的可燃冰甲烷含量约为大气甲烷含量的3000倍,假设约有1%的甲烷逃逸,理论上,大气的甲烷含量将增加30倍,其带来的温室效应将是灭顶之灾。可幸的是,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为12年,此后便分解,因此目前适量开采可燃冰未尝不可。更可怕的是,大陆架的可燃冰一旦被开采,其岩层结构发生改变,重则导致大陆架坍塌、海啸等自然灾害。  纵使前方荆棘遍布,科学家们也会义无反顾,一旦开采技术成熟,可燃冰将会彻底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注解:1.&氢键之间的力较弱,因此“笼子”不稳定,一遇到高温低压,氢键便会断裂,“笼子”破裂,甲烷逸出;2.&相平衡条件:本文指的是温度、压力平衡,二氧化碳熔点(凝固点)高于甲烷.&参考文献:张旭辉、鲁晓兵、刘乐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研究进展》.
馆藏&3634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可燃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