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飞镖机冠军难吗?

    
> 正文
5岁飞镖神童完胜世界冠军 4岁签商业合同(图)
15:46:27 东方体育日报
    
飞镖神童布拉德利
纳森·布拉德利的迷你世界,趴在桌沿上他刚好能瞧见桌上的物件,但小手却很难够着东西,窝在父母的大床上,左右倒是宽敞,不过想下床就得挪三四次身子才行。布拉德利只是个5岁的孩子,正是上幼儿园的年纪,但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被他奇佳的心算能力和一手好镖功给震住了。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在国外的视频网站上有一段获得超高点击率的布拉德利投掷飞镖的片段,那是由BBC录制而成的。
小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看了飞镖世锦赛。而就在现场的选手休息区里,这位特邀小嘉宾和英格兰前职业选手、BBC飞镖节目评论员博比·乔治有了一番较量。
一镖定胜负。在许多职业选手的围观下,布拉德利命中牛眼,而博比·乔治却有失准头。虽然他们使用的镖盘是布拉德利随身带着的那个,而且小家伙投掷时镖盘被降低到了高度,但他的风光劲儿可是丝毫不差。“太不可思议了,所有选手都围过来看比赛,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布拉德利的父亲詹姆斯回忆道。
从3岁到5岁
用过的镖盘超过100个
谁将成为未来的飞镖世界冠军?布拉德利的呼声奇高。这个小男孩的飞镖经历从3岁时就开始了,“启蒙老师”则是在转播镜头前凝神比赛的飞镖高手们。“他是无师自通”,布拉德利的母亲安博尔向人们自豪地介绍,尽管她也说不清,为什么儿子会在连数字都还认不全的时候就迷上了看飞镖比赛,以及和飞镖相关的各类节目。天知道,想明白飞镖的乐趣,没有一点心算能力可是不行的。
因为出了个小神童,英格兰的莱切斯特顿立即热闹了起来。最早将布拉德利介绍给英国民众的是《卫报》,在人们惊叹之余,媒体、赞助商、飞镖爱好者等开始频繁出没在莱切斯特顿。
在3岁半的时候,布拉德利已能对世界上比较著名的那些飞镖选手如数家珍,并且有九成把握能把飞镖投掷到镖盘上的预定位置。虽因为他还是“小豆丁”身材,镖盘不可能按国际标准般安装,但他父母还是尽可能替他布置着同比例的微缩环境。
从3岁到5岁的短短两年间,布拉德利用过的镖盘就已经超过了100个。最初的那套是仅适合孩子们把玩的,很像玩具。当布拉德利对电视飞镖节目所表现出的兴趣压倒性地超过儿童节目时,他的父母开始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并最终把儿子带进了莱切斯特顿一家销售专业飞镖的商店。那次,他们买了一套硬式飞镖和一套软式飞镖(即电子靶飞镖)。
“家里装了四五个镖盘,分散在屋子的各个地方,他走到哪儿都能练习。而且他还把一套磁性飞镖盘带去了幼儿园。”母亲安博尔说,练习飞镖是儿子每天做得最投入的一件事,把零散的时间集中算一下的话,每天都不少于4小时。
只有5岁的布拉德利还太小,他可以参加少儿组的飞镖比赛,和那些比自己大三四岁乃至四五岁的孩子较量。但显然,想试试标准镖盘的高度和投掷距离(镖盘的中心离地1.73米,投掷线离飞镖盘在地面上的投影线2.37米),他可得努力地长个儿。
比赛时的布拉德利眼神冷峻
赞助、名气胜过职业选手
布拉德利已经“废”掉了100多个镖盘,而且他每天四五个小时的训练量似乎也不会减下来,长此以往,这笔投入绝对会让英国的普通家庭有点头痛。不过,小家伙的父母有先见之明,在他4岁时就签了商业代言合同,所以现在这些都不成其为问题。
不过,一些问题免除了,但一些忧虑却滋生了出来。天才儿童布拉德利会不会因摇钱树布拉德利的出现而暴殄了天赋?
“你好,我是未来的飞镖世界冠军,现在我已经用上了XX飞镖。”这句话被印在一个镖盘大小的圆盘上,白底蓝字,而站在它前面出镜的就是穿着该品牌LOGOT恤的布拉德利。同时,这个圆盘上还出现了某电视台和某博彩网站的LOGO。布拉德利小小年纪,但在吸引商业赞助这一点上,他已经胜过了不少了职业飞镖选手。有些人也许在职业赛场上摸爬滚打了20年,但因成绩平平或缺乏特色等原因,照旧乏人问津。
对布拉德利大献橄榄枝的还有一家专业的飞镖培训学校,一年多前他们想请小男孩免费入学,并开出了一些诱人待遇。不过这个邀请最终被布拉德利的父母婉拒了。他们表示,无论接受还是拒绝,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和器材厂商签约是因为)我们需要专业支持和指导,以协助我们解决纳森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做商业代言绝对不是剥削,我们做父母的不会那么干!让孩子感觉安全、愉快,这些总是第一位的。”是的,训练经费以及出国观赛等费用绝对属于成长中的问题。
现在,5岁的布拉德利还是把训练基地定在家里,而不是去到什么陌生的寄宿培训学校。父母依旧是他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同时,飞镖也依旧是他的最爱。
飞镖第一人——
他的天赋令人吃惊
在泰格·伍兹名声扫地前,人们把菲尔·泰勒誉为“飞镖界的伍兹”。这个英格兰人已经获得了15个世界冠军头衔,并且在2010新赛季里,他依旧一骑绝尘,已揽进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奖金。那么在他的眼里,小布拉德利又是个怎样的存在呢?
“他只有5岁,但他的心算能力却像是个十四五的大孩子。”同是生活在英格兰,泰勒和小家伙倒是接触过好几次。最早的那回是电视台工作人员带着布拉德利去泰勒开设的飞镖专卖店里录制节目,而后这年龄差了44岁的两人就算是认识了。老镖王对天才儿童的心算能力颇感吃惊,其实这也是一种肯定。比如在打501分制飞镖比赛的时候,胜负并不是看你一上来有多勇,一个漂亮的收盘才是最重要的。通过算分把每一步都计划清楚了,这才能赢下比赛。所以说在飞镖圈里,精确的计算能力是成功的一大必备条件。
今年,泰勒49岁,布拉德利5岁。如果小家伙能如人们期望般步入职业飞镖圈,那这两人同场竞技也未必是不可能的。有趣的是,若剧情真能如此进行,那一段早年间的故事也就有了被重温的可能。
史上最伟大的飞镖冠军,泰勒是最接近这个称号的人,不过他的飞镖故事却是从25岁那年才刚刚起步。泰勒从小住在一个陶瓷厂的后巷,成为一名厉害的拳手是父亲对他的期望——不过落空了。16岁离开学校后,泰勒进了一家销售公司上班,不过没干太久,他就从这个不合心意的岗位上离开了。后来,他遇上了人生旅途中的贵人、当时鼎鼎大名的飞镖选手艾瑞克·布里斯托,后者看出了他的天赋,借出一万英镑以作为他的训练、参赛经费。如果没有这笔钱,泰勒可能永远也没机会站上大赛舞台。而更巧合的是,在泰勒斩获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时,他战胜的决赛对手正是艾瑞克·布里斯托。
用户名:  密码:
上一篇:下一篇:08:08-体育
飞镖世界杯上的感人一幕
没有双腿的冠军
& 08:08-体育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作者:姚勤毅
双腿残疾的潘益东参加比赛。邵剑平 摄
  本报记者&&姚勤毅&&&&2013年国际飞镖联合会世界杯赛昨天落幕,最终菲律宾队7比5险胜美国队,夺得分量最重的团体冠军。赛后,国际飞镖联合会主席亚历山大对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的“上海世界杯”大加赞赏:“比赛氛围年年升温,参与者越来越多,中国飞镖是越飞越好!上海的世界杯已在世界飞镖圈出名。上海徐汇也有望成为亚洲地区飞镖运动的热土。”&&&&本次大赛,中国队在团体项目中闯入前八,还摘得了男子业余组和新人组两个冠军。“中国飞镖起步晚,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镖手,可谓后继有人。”中国飞镖“元老”卢伟康说。&&&&被国内飞镖界称为“飞镖少侠”的14岁少年曲显光是中国年轻镖手的代表人物。他5岁时因药物过敏导致几乎全聋,母亲刘爽放弃工作,回到家中做起了儿子的语言老师,并用飞镖开启了小曲的人生新篇章。去年的飞镖世界杯,曲显光获得青少年组两个单项冠军,昨天他拿下青少年组个人冠军和双人亚军。“儿子告诉我,接下来希望参加成年组的职业赛,目标就是世界冠军,他想为国争光!”刘爽说。&&&&前天的“新手组”决赛赛场,一位接触飞镖才几个月的中国选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叫潘益东,是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为了能瞄准1.73米高的靶心,潘益东叫人特制了两个板凳,叠加起来就成了他的“腿”和“脚”。打完一轮,为了把赛道让给对手,他就用手左一下、右一下缓缓地挪动凳子。看到这一幕,不少观众眼眶湿润。&&&&随着最后一镖中靶,全场爆发出惊雷般的掌声,潘益东的家人、教练冲上台去与他拥抱,几个人哭成了一团。潘益东下场时,美国队的几位世界冠军蹲下与他握手,给予了最高尊重。“我是农村出来的,能参加这样的世界大赛,做梦都没想过,更没有奢望过冠军。感谢这次比赛给我机会去证明: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行。”潘益东说。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飞镖CEO:我的老师是世界冠军_网易财经
飞镖CEO:我的老师是世界冠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昨天把沈建华赢了!”说这句话时,马幼良(北京万马新科贸有限公司)正坐在自己位于CBD中心的咖啡吧内,窗外,就是国贸二期和央视新大楼。
熟悉飞镖运动的人知道,沈建华是国内飞镖好手,有十多年飞镖运动经验,曾获过全国冠军,成绩长期稳定在全国前列。而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的马幼良,又是如何赢了沈建华的呢?
“不仅赢了沈建华,世界冠军保罗•林还算是我的师父呢!”看着记者的疑问,马幼良笑着聊起了自己的飞镖生涯。
生意中发现的娱乐
北京人马幼良的飞镖生涯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那时,年轻的马幼良正在上中学。“农业学大寨”中他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到郊区去支农。支农间隙,小伙子们就会找来一块木板,然后用脸盆在上面画上粗粗的圆圈,这就是镖靶了。镖是什么呢?老乡纳鞋底的大针成了镖头,绑在筷子上,后面再插两三根鸡毛,这就是土法制造的飞镖。玩着这样的自制飞镖,马幼良和同学们竟然玩得很开心,打中靶心的人,吃饭时可以多吃半个馒头以示奖励,飞镖带来最初的乐趣就是这样令人难忘。
接触真正的飞镖要从去日本工作开始。1995年,当时马幼良在日本一家娱乐器材公司工作。当时日本的飞镖运动也还没有风靡,马幼良在工作之余自己也搞了一个进出口公司搞贸易。有一天,他的一位正在美国留学的同行中岛找到他,表示自己看中了飞镖机的生意,希望马幼良能和他一起去美国考察一下市场。正是这次美国之行使马幼良对飞镖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此,飞镖开始进入了他生意的“势力范围”。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马幼良了解到,飞镖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英格兰,据说,最初是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为了打发无聊枯燥的海上生活,便用麻绳一圈圈缠起来做成镖靶,然后用水手常用的刀子向靶上投掷来娱乐,后来这种方式逐渐传开并演化成一项室内运动。飞镖机生产厂家的老板告诉马幼良,在飞镖运动的发源地英国有7000多个注册的飞镖俱乐部,拥有超过800万的飞镖爱好者,在美国有15万个飞镖站,热衷飞镖的人已达到2000万,在德国也有20万台飞镖机,每天供飞镖爱好者使用着。看着“赌城”数百台飞镖机前壮观的比赛场面,马幼良感受到了商机,他心中暗暗考虑着亚洲市场的潜力。
美国归来,中岛决定在日本推广飞镖机,马幼良成了他的支持者和合作者。面对着亚洲飞镖机的处女地,两个人开始了最初的开拓市场。日本人有下班泡洒吧的文化,于是他们就开始从一家家酒吧挨个推广。起初没有人愿意接受在酒吧中摆一台飞镖机的建议,后来,有不大景气的酒吧就愿意放一台。慢慢地,有人觉得这项花费不多的游戏也可以用来打发时间,还可以搞一点小小的竞赛。当时,日本的飞镖比赛报名资格要以参加过10次酒吧比赛为前提,于是酒吧的生意好起了,飞镖运动就渐渐推广开来。如今,日本已经有上千万人参与飞镖运动,日本的MJSPORT公司也发展成了著名的飞镖器材公司。
推广飞镖机的过程中,因为常有美国公司派来的顶尖高手指导酒吧的比赛,于是,马幼良不自觉中喜欢上了飞镖运动。
从游戏到爱好者
2000年,马幼良回国创业,继续着他的娱乐器材产业。尽管2001年开始日本的飞镖运动火起来了,但马幼良对中国的飞镖市场仍然不是很看好。他认为当时虽有不少业余爱好者在玩,但国内的市场还是比较局限。一年后,一的机会,他得知一支要参加全国飞镖比赛的队伍还没有赞助,于是就出资支持,这就是后来的万马飞镖队,沈建华是飞镖队的队长。
2003年的“非典”对马幼良的飞镖可以称得上是催化剂,如果说之前的飞镖爱好还多停留在精神层面,“非典”让马幼良难得在家休息。于是,就跟上高中的孩子在家天天打飞镖玩,输了还要罚做俯卧撑。这段时间大约两个多月,马幼良的飞镖水平不仅大大提升了,而且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月时间,家里的飞镖有一半消耗了,从飞镖杆、镖叶到飞镖包。马幼良在游戏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加工飞镖配件。从了解到爱好再到决定生产飞镖配件,马幼良此时觉得自己的飞镖水平应该上一个台阶了,要不整天守着这么多好手有点白浪费了。有一次,在元大都一酒吧中玩飞镖,沈建华陪着马幼良玩,人家就剩最后一个双倍分了,为了留面子,老是爆掉。但就这样,马幼良还是没有追上来。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叫沈建华,只听他说“马先生,我先走了”,然后随手一挥,只见飞镖像长眼一样,直飞到双倍区,最后剩的分全收了。人家玩儿一样的潇洒刺激了马幼良的学习欲望。于是,他开始偷偷练习并把向高手请教当成了秘密武器。
英国有个世界职业飞镖联盟 Professional Darts Corporation(PDC),其举办的世界职业飞镖锦标赛是职业飞镖最高水平的赛事,相当于篮球界的N,参赛选手包括在全年度积分赛中排名前64的选手,另外还有从全世界选拔出的8名地区代表。马幼良在经营过程中认识了世界冠军保罗•林。出生在新加坡的保罗林厨师出身,后加入世界职业飞镖联盟,曾在PDC举办的电视直播比赛中,打出完美的9镖501分。保罗•林指导马幼良,没事就空挥挥臂,让肌肉记住这个动作。
“就像我昨天赢全国冠军沈建华一样,我的胜利来源于新的比赛方式。”马幼良告诉记者,飞镖分为硬式和软式比赛。软式比赛中又设计了不少新的比赛方式,譬如其中设置了让分制,这样使得业余爱好者也可以与高手过招。正是在这种让分制下,七级的马幼良从301分开始,十三级的沈建华从501分开始,马幼良创造了自己的个人“历史最好”成绩。每天练两小时才坚持了一年多就“胜”过了10多年镖龄的全国高手,马幼良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
在马幼良眼中,飞镖是最好的运动之一,一点也不比高尔夫球和台球差。他告诉记者,玩飞镖的没有光膀子的,全是高雅的穿着。作为国家体育总局1999年认定的第95个正式体育项目,飞镖会让玩的人很快进入一种专注的投入状态,忘掉工作中的烦恼。每当他工作繁忙时,一拿起飞镖,眼中就全是靶心了,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打镖多了,马幼良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没事就练挥臂动作,走路、坐地铁全是这样,以至于有一天,有个邻居问她爱人:“你们那个人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啊?”
众人听罢大笑。
跟世界冠军贴身学习
跟着冠军们常在一起,难免耳濡目染受影响,于是飞镖渐渐成了马幼良最主要的运动爱好。当马幼良第一次看到保罗•林三镖全扎到靶心黑心(软式飞镖)时,心中充满了兴奋。有机会与世界飞镖冠军Eric Bristow先生和飞镖大师Phil Taylor等人接触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保罗•林的多次接触让他觉得无论从实战还是理论上都收获了很多。为了练成玩家,日晚,马幼良特意在北京凯莱酒店组织了“Paul Lim(保罗林)之夜飞镖赛”。北京的飞镖爱好者们在比赛中目睹了保罗•林参与的双打和单打表演赛,比赛一直持续到午夜时分,很多镖友在赛后还围在保罗•林和马幼良身边热情地交流地玩镖经验。
北京有个叫鹅和鸭的饭店,其老板很喜欢玩飞镖,五道口一家餐厅的韩国经理更是常常找马幼良玩飞镖,每次都玩到凌晨三四点。飞镖在北京的日渐受欢迎让马幼良强化了投入这项既古老又时尚运动的决心,也使他加大了飞镖配件生产的投入。近两年,马幼良生产的飞镖配件70%都出口国外。在他的M-one飞镖咖啡吧中,各式各样的镖杆、镖羽五彩缤纷,让人好像步入了专业的飞镖殿堂。
在马幼良的眼中,飞镖运动是相当好的“散步”运动。在屋里转十圈,一个人可能很难做到,但是打飞镖,就可以做到,打飞镖离镖盘2.7米,三镖就是16米的距离——简直是标准的室内散步。打飞镖也拥有看起来很帅的动作,世界冠军投飞镖时,其下垂的衬衫甚至都纹丝不动。马幼良认为,飞镖是一项易上手、不受环境制约的运动,现在之所以还有些冷门,只不过是没有出过像丁俊辉这样属于中国的世界冠军而已。“我的目标是在全国建起飞镖运动的网络,目前的行动是先占领北京和上海两大引领时尚的市场。”为了推广飞镖,马幼良还专门把孩子派到了上海。
入夜,华灯初上,马幼良打开飞镖机,拿出自己的专属飞镖定定神,投出了又一镖。
在看似轻松的轮回游戏中,马幼良既收获了爱好又赢得了生意。
本文来源:中国商人
作者:李兴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镖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