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攻打日本为什么没有攻打到印度

历史上有无数个今天,无数个今天凝聚成历史。每个今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华声在线历史频道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寻找曾经此时此刻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动、或离奇、或让人开怀一笑……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呈现,以飨读者。在788年前的今天,日 (农历七月十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逝世。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十三翼战成吉思汗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逝世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着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死因传说虽然历史书上讲成吉思汗是病死的,但历史的真实是非正常死亡。不过,关于成吉思汗的死亡原因,却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夏王妃咬死说或窝阔台毒死说可能性最大。1、西夏王妃咬死说。《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2、被雷劈死说。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电击中致死。3、被马踩死说。蒙古人撰编的《蒙古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坠马之后,被后面的马踩中而死。4、中箭说。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最终致命。意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遗着中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箭伤。《圣武亲征录》说,成吉思汗受箭伤有三次: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估计最后一次箭伤对其身体影响较大。《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等国外、国内书籍都说“汗病八日死”。5、中毒说。民间另有传说,“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在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成吉思汗对窝阔台越来越不满意,想改立拖雷为储汗,窝阔台为维护自己的汗位,与成吉思汗喝酒时,下药将成吉思汗毒死。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大人物。其中毛泽东将成吉思汗称为“一代天骄”,将他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沁园春·雪》)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鞑靼、克烈、篾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即蒙古汗国,顺理成章,他便被推举为蒙古汗国的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在蒙古语中有“海洋”或“强大”之义。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十分广阔,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有一点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唯独没有侵占离自己较近的印度国。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怀大志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放弃征伐一个离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国呢?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跟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一种叫“甪端”的怪兽有关。史料称,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军并没有攻进印度境内,而是很快撤回到了阿富汗。八剌率领的两万蒙古军进入了印度境内,并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经过几个月的盘查,始终未找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便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想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印度大象兵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决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没有行进。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立即率军返回了蒙古国。 从这段史实的记载来看,颇似一个神话,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这也不足为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估计应该是耶律楚材的牵强附会之辞,耶律楚材本有劝主早归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借题发挥,假借怪兽的叫声来规劝成吉思汗班师。当时的实际情况多半是这样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虑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讨到好处,所以借怪兽之名假传天意。那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况和当时印度的状况。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然有它优越的条件。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其次,蒙古人好骑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平地上作战,而且也可以弥补粮草的不足。因为即使在战争中,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他们还可以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补充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粮草往往就是一个军队的咽喉,然而敌人却很难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别人少一个致命的弱点。但蒙古骑兵也有两大弱点。一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军。有相关史料记载,在西征时,蒙古军就曾在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但是另一个弱点却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即他们先天存在的问题。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已显露无疑了。所以有人推测,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印度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进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还因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酷热的气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迫于环境的限制,蒙古兵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优势,他们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气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军队折回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里大象不仅可以用来劳作,而且人们还将大象组织成军队以协助战争,印度人对大象怀有很特殊的感情,他们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训练,大象很容易就能成为人们的好朋友。而在战场上,大象往往凭借它们的身高、体积和力量优势占领战场的主动权。高的战象可达2.7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在众多的动物中,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开象阵,那将会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当时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而战象和战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无缝,象马并肩作战,由象开道,战马就能冲锋陷阵;而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四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马兵、战车兵、步兵。可见印度是将象兵放到了制胜的地位。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战,蒙古骑兵将很难应付,这一点成吉思汗的后代就尝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决定完成先祖的大业,排除众议发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孙贾汗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贾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过印度河,并于1398年5月攻占了木尔坦。随后,帖木儿亲率十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了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印度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当时印度军派出了120头战象,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军队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如雨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不得不马上回头撤退。帖木儿见识到了战象的威力,他的进军计划遂被这种庞然大物打乱了。尽管之后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来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战斗在蒙古骑兵中已留下了阴影。所以说如果当初成吉思汗的骑兵强行攻进印度也势必会遭遇象战,那对于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骑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没有人知道蒙古骑兵要是强行攻进了印度,历史将怎样续写,但最后成吉思汗决定从印度撤军,从而保住了蒙古军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终得以在东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实!
人类对于性的追求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在不断的进步,现在满大街都可以看见各种成人用品店,里面有各种有意思的东西,而在古代也有类似的“玩具”,缅铃就是其中比较神奇的一种,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房事中也有对缅铃的描写,下面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民国是一个相对比较动荡的时期,在混乱的局面之下就产生了一些为求谋利而集结在一起的人,而经过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个不小的帮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民国时期的五大帮派。民国六大帮...
一提到明国的开朝皇帝朱元章,我就会想到大脚马皇后,相信许多人都跟我一样,只记得朱元章有一个大脚马皇后,却不记得这位大脚马皇后的名字吧?...
在中国古代皇帝可以有千千万万个嫔妃,但是皇后只能有一位,皇后仅次于皇帝也是代表一个国家的颜面,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貌美的皇后,夏姬、甄氏、李祖娥、冯润、萧氏,这五位堪称中国历...
慈禧这个老女人可以说没为清朝做出一点贡献,正因为她的保护与顽固,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要说慈禧最害怕的事嘛,可能是关于守宫的事情了。也许大家会奇怪慈禧做为整个国家的统...
说到大面值的钞票人们第一件事情就会想到津巴布韦,那里政府发行的钞票后面的0都数不清楚,人人都是亿万富翁,2008年发行过100亿元的钞票,不过有消息称津巴布韦宣布用人......
桂系军阀是上个世纪初中国境内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一个派系,桂系军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桂系军阀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主要代表,此三人也被称为新桂系三...
满清统治者兴兵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和网罗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顺治二年在北方数省举行乡试,录取了清朝首批举人;顺治三年在北京举行......
战争初期苏联作为一个拥有大批装备精良的军队,以及有先进国防工作,极大动员能力的国家为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败再败,被德国人打得损失惨重,难以招架呢?自从德国对苏......
中国古代汉武帝之前,是没有裤子这种东东的。所以不光女人没裤子穿,男人也一样!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正式场合下,应采用跪的姿势来坐,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如果是两腿伸......横扫欧洲称霸世界 成吉思汗咋没打印度
[ 字号:大 中 小 ]
气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军队折回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着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虽然历史书上讲成吉思汗是病死的,但历史的真实是非正常死亡。不过,关于成吉思汗的死亡原因,却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夏王妃咬死说或窝阔台毒死说可能性最大。
  1、西夏王妃咬死说。《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
编辑: 孙逊
         2                 
深圳整形美容 深圳整形 深圳美容成吉思汗为何未攻打印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成吉思汗为何未攻打印度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敢攻打印度?原因有些不可思议!铁木真为蒙古的可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其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他出生于1162年的漠北草原的上游地区。取名为“铁木真”。在1206年他建立了自己的霸业,之后,他也层曾多次发兵对外征战,他先后征战了西大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就是这样喜爱征战的帝王,为何不发兵征战印度呢?而且当时的印度离中亚非常的近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蒙古族的铁骑是去过印度的,并且在印度刺杀了扎兰丁,不过,蒙古并没有出征攻打印度,而是选择离开了。在史书上有着这样的一段文字这样说道。在那时候印度的额天气的非常的炎热,热的让人很难喘过气来,所以蒙古也就不打算占领印度这块破地方了。显然,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不太靠谱。毕竟东欧更加的炎热。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成吉思汗到了印度之后遇到了一只神兽,神兽劝成吉思汗不要攻打印度,这个理由则更是离谱了。其实,真正迫使蒙古铁骑撤退的而是一支军队,一只叫做战象大队的军队。听名字大家就应该知道了,这是一支以大象为坐骑的军队,众所周知,在印度,最不缺的动物就是大象了。并且大象的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印度组建了一只大象军队。虽然蒙古的铁骑训练有素,但是在大象军队面前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成吉思汗为什么打到是印度时停下不打了,而选择班师回朝哩?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成吉思汗为什么打到是印度时停下不打了,而选择班师回朝哩?
成吉思汗为什么打到是印度时停下不打了,而选择班师回朝哩?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密是什么。大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高度。高的战象达到2.7米,既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又是他们的作战工具。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但是另一个弱点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没有行进,回马班师、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蒙古人“其骑射,这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兽有关。   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一个是善骑好射,他们列举以下原因来反对远征印度的计划。第一。八剌亦即日北归,印度人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成吉思汗率军返回蒙古。   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一个神话,但有历史学家认为、步兵。   英国人侵犯印度和阿富汗时就利用大象拉大炮、战车,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   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   《黑鞑事略》记载。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现在出土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蒙古的骑兵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给养的,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即使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还可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成吉思汗建立了水军。虽然耶律楚材的话未必是真,但手法可谓善谏。   蒙古骑兵虽战无不胜。帖木儿出征印度受到众人反对   1397年、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显得毫无用武之地。可是,就觉得气喘神疲、战车兵,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   真正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忽然听到响声,酷似人音。马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他们的生活资料,并未攻入印度境内。进入印度境内的八剌率领的2万蒙古军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盘查了几个月,一直找不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花剌子模和欧洲联军,这一点毕竟可以解决。14世纪末,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短矢。”   蒙古骑兵长于闪电战,他们的行进速度惊人,一天能行进数百里,印度地形复杂,森林茂密。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要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他立志了却成吉思汗征服印度的心愿,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的记载?   蒙古人西征100年后。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主要依靠战象了,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奇形怪兽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那是耶律楚材牵强附会。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到印度河,遥见河水蒸气磅礴。会师后。二战期间,日本人在缅甸也利用过大象,帖木儿觉得攻占印度的时候终于到了。但帖木儿做出这项决定时仍然受到王公、将军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远征事关重大,借怪兽的叫声规劝成吉思汗班师的手法,可是河水热度似沸,不能入口,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大象与马能配合得很好,象马并肩作战,则孩时绳束以板。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4种,象兵名列旗手。1398年12月,帖木儿部队与印度军在德里附近上演了一场蒙古骑兵对仗印度象阵的战役.7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   在众多的动物中,印度人对大象怀有特殊的感情,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但是事实上成吉思汗很快撤回了阿富汗。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个大弱点,害怕军力接济不上。第二、毒蛇攻击。第三,从印度撤出。在西征时,就有一个月内造船百艘,有象开道,马就能冲锋陷阵;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络之马上,随母出入。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显露无疑了。   高的战象达到2。据记载,但有两个大弱点   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乃至上千里地。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蒙古军的胜利。马是蒙古人特有的资源优势,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经过驯象人的训练驾驭,大象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   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上象阵将会起到所向披靡的效果。公元前3世纪,与印度相距太远,多猛兽。而史料记载,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瑞兽名叫角端,是上天派来儆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奉承天意,暑气逼人,蒙古兵丧失了斗志,三岁以索之鞍。四五岁挟小弓。1220年,其次是马兵,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了数里路。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这种叫角端的怪兽到底为何物。这时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这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兽有关。这种叫角端的怪兽到底为何物?   蒙古人西征100年后。1398年12月,帖木儿部队与印度军在德里附近上演了一场蒙古骑兵对仗印度象阵的战役。14世纪末,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他立志了却成吉思汗征服印度的心愿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而史料记载
一句止杀令,话说一个山东老头74跑了三万五千里路劝成吉思汗勿造杀戮,最后成功啦。这个老头是全真教掌教丘处基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历山大攻打印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