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执业药师中药学题库

11被浏览143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收藏了绝不后悔!2017执业药师备考经验——中药上篇
我的图书馆
收藏了绝不后悔!2017执业药师备考经验——中药上篇
执业药师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中旬左右,很多执业药师考生大都有工作、有家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而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的知识点繁多,学习起来其实也并不容易,盲目的学习当然不是最有效的办法,环球网校整理了一套实用的学习策略供大家参考!菟丝子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一、熟悉考试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满分120分,每题1分。具体分布如下:A题型40道题,每题1分;B题型60道题,每题1分;C题型10道题,每题1分;X题型10道题,每题1分。2015年、2016年考试具体分值分布情况对比如下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情分析章节名称2016分值2015年分值第1章中药与方剂55第2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37第3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827第4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1315第5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21第6章中药制剂与剂型3029第7章中药药理与毒理75第8章常用中药的鉴别3231总分120120可以看出,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三个章节占的比例比较大,每年分值保持在每章30分左右。所以我们在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的备考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二、高效率的复习方法成功贵在坚持。掌握高效率的复习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能通过的关键。 1、听课+熟悉教材边听课边熟悉一遍教材或辅导讲义,把握教材的整体布局和框架结构,对教材有多少章节,大致讲述哪些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配合老师授课的内容,将重点标记出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择一个好的老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不仅可以将教材简化,帮助考生迅速把握考点,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自信心大大提升。 2、重点章节重点复习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内容很多,但无非考察三方面内容:(1)重要化合物的类别归属。第一种比如苦参碱属于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京尼平苷属于环烯醚萜苷等;第二种比如厚朴主要含有木脂素类成分、丹参主要含有菲醌类成分。(2)理化性质。比如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铋钾,香豆素的荧光性,异羟肟酸铁反应等。(3)中药的有效成分、指标成分、重要毒性成分。所以学习这一章的时候,如果没有化学基础也不要过度的紧张,只需要重点去记忆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及典型化合物以及中药实例的主要成分、指标成分、生物活性等,理化性质可以选择重点掌握重要的化学成分,例如:生物碱、醌类、黄酮、皂苷等。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考点较为分散,注意要理解后再记忆。高频考点主要分布在:(1)剂型概述:剂型的特点,原理等等。(2)基质与附加剂:掌握重要剂型的基质与附加剂。(3)质量要求:水分、崩解时限,溶散时限等等。中药制剂与剂型部分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注意要把每个剂型做好区分,尤其是附加剂部分,种类多,不容易记忆。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中药鉴定大部分题考点集中在性状鉴别上,包括文字叙述和图片识别。图片一般较简单,但是文字就相对困难。这部分学习一定要注意图文对照,对一些特征描述要重点记忆。 3、做题题一定要做,但是不能搞题海战术,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没有时间消化。那么怎么做题才能高效呢?首先,找一本适合自己的习题册,按章节来做题,这样每个章节的考点都能包含,方便自己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点。另外,尽量找几本真题来做,熟悉考题,了解出题的点和难易程度。除此之外,就是做模拟题,这样能了解对整本教材的掌握程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考试内容及题型,接着去了解考试规则和政策,最后学习备考策略。一、考试内容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常用单味中药,另一部分是常用中成药。这两部分重点考查单味药的功效、主治和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还有某些中药的特殊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以及中成药的君药、配伍意义、使用禁忌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中药学学科最基本的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二、考试题型本科目的考试题目总数为120题,每题1分,满分120分。 题型包括A型题(最佳选择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C型题(综合分析题)和X型题(多选题)。其中,A型题40个,B型题60个,C型题10个,X型题10个。三、备考策略重点章节,重点突破;中药二中,重点章节是,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先易后难,我们先搞定小的章节,最后再搞定难的知识。同时要注意的是,今年中药的功效主治依旧是考试的热点,希望大家重点注意。第一阶段:1月份到4月份,基础复习阶段,配合教材应试指南,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的章节,扎实基础,找出疑难知识点,以便于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5月份至8月份,巩固强化阶段,有重点、有选择的复习章节内的弱点及重点,同时进行阶段测试,多做练习题,知识点和题相结合,重复记忆。第三阶段:9月份,冲刺阶段,归纳总结。模拟试题练习,查漏补缺,提高做题质量。每周两套模拟试题,先做题,总结错题,查教材,总结遗漏知识点,或理解、或背会,确定掌握。第四阶段:10月份,这段时间依然主要是做模拟试题,主要是在保证做题质量的同时提高做题速度。复习策略(一)勤记忆1、强记知识点中药的功效、主治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必须强记。2、巧记知识点 (1)把难记知识点转化为好记忆的内容。例如:“十八反,十九畏”,用药禁忌。在总论部分就把歌诀背熟,比放在药材里一个一个记忆要好得多。(2)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使功效落到实处,加深对主治病证的记忆。例如:黄连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胃、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橘皮(3)比较记忆。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加深功效记忆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例如:行气药与补气药治脾胃病:行气药辛温,通畅气机,治脾胃气滞证,如:橘皮既理气运脾而调中,又燥湿理气而化除痰浊,凡气滞、湿阻、痰壅之证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补气药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如:补虚药白术主以温补扶正,治疗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4)区别记忆共性和特性。例如:麻黄、桂枝同为辛温解表药,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而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他们还有各自的不同,麻黄善宣肺平喘;还能利水消肿。桂枝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二)会贯通 1、归纳分析、明辨异同。中药药物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复习时前后贯通,将有可比性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其异同点。例如:柴胡、升麻:均为解表升阳之品,能升清阳举陷。但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又善疏肝解郁。升麻辛甘寒,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解表;又能透疹,善清热解毒。2、将主治病证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全面理解功效。例如:黄连、干姜、党参均能治泄泻,但其功效有异,主治有别,黄连清热燥湿,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泄泻、黄疸;干姜温中回阳,治疗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的腹痛、呕吐、泄泻;党参补中益气,治疗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3、同一药物炮制不同及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主治也有差别,通过比较可加以记忆。例如:生地与熟地、生首乌与制首乌、附子与乌头。最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何首乌
馆藏&20070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2016年中药执业药师详细学习计划和方法
我的图书馆
2016年中药执业药师详细学习计划和方法
注: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供参考!报考4科,零基础,对各门课包括的内容没有任何了解,计划今年一次性通过【学习进度】中药1,中药2,中药综合同时进行,目前进行第一遍学习【200天学习计划】计划学习3遍:(这是初步计划,后续根据执行情况,进行修改)第1遍:看视频,对各科有大概认识,理解为主,掌握知识结构,认清重难点。4月底之前完毕。第2遍:有选择性的看视频,重难点突破,总结,记忆,做题。8月底之前完毕。第3遍:巩固,查漏补缺。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目前我正在进行的第1遍学习情况。我的学习计划和我的零基础直接相关,因此,在学习的顺序上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能够给同样零基础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各个科目的特点和联系】: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前3章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第1章)和中医诊断(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是学习中药2的基础。因此,建议先学习中药综合前3章。后面章节的内容跟中药1和中药2的联系很少,可以在中药1和中药2第一遍学习完之后进行。中药专业知识二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味药,第二部分是中成药。由于单味药是中成药的基础,而中药2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们丝毫没有概念的中药,因此这块的内容需要放在前面进行学习。每个药的学习中,包括功效和主治,这就和中药综合联系起来,也是为什么需要先吃透综合前3章的原因。在学习中成药之前,建议先把常用中药的功能和主治掌握,不然中成药的学习事倍功半。当然了,中药2的基础还包括中药1,不过出于时间上面考虑,建议中药2能够在中药1之前进行学习或者两者同时进行。中药专业知识一内容非常庞杂。大部分分值分布在以下3个部分: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和中药制剂。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中药鉴定完全是陌生的,因此,这部分成为第1个攻克目标。第2个是中药化学,也没有认识,需要花大力气学习。第3目标是中药制剂。总体来说,中药1的各个章节,彼此之间以及与中药2的联系都是比较紧密的。比如第8章的鉴定中,就和第5章的质量研究有很大关系。另外,中药1的第一章,是中药2单味药的总论。因此建议在中药1的学习中,抓住重点进行突破;对于那些需要临时进行补充的内容,及时补充就好。药事管理与法规法规的大纲是今年执业中药师考试中,唯一对教材和大纲进行调整的科目。鉴于目前还没有定论,以及相对简单。在第一遍学习中,不予考虑。【我当前第一轮学习计划】第一轮没有包括对法规的学习。先学习中药综合前三章,再同时交叉进行中药2和中药1的学习。每天视频时间2小时左右,再加一些时间复习。中药2和中药1学习完之后,再看中药综合的后续章节。预计第一轮复习在4月30日完成。预期目标:形成整体脉络,对考试重点和难点有所了解,并掌握一部分内容。【学习内容记录及当前进程】综合:我的学习计划开始于2015年12月。首先学习的是中药综合的前3章,进行了3遍学习——第一章3遍,然后第二章3遍,再第三章3遍。,主要目的是明白中医的基础理论,对疾病诊断和基本用药有一个大体了解,对中医的各种专业术语有了不少认识。这对于中药2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前3章已经基本结束。中药2:计划进行2遍复习之后,再进入中成药的学习。中药1:目前已经学完了第一块:中药鉴定学;正在进行第二块:中药化学,;后续会进行中药制剂的学习;最后进行其他剩余章节的学习。【关于教材和大纲】没有明显改变,只是在进行小部分的修订。具体使用哪一年的教材对复习没有影响。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教材的最后,新增了中药鉴定的图片,而且2015年对这部分进行了大幅度的考察,建议复习这块的时候,多关注一下图片。中药博大精深,内容繁复,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说,是一项很大挑战。所幸我们现在还有时间。赶紧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下去,胜利是我们的。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会计小霸王)
(木有水瓶)
(landiaoa9)
(landiaoa9)
(游学夏令营)
第三方登录:执业药师考试技巧——如何学好中药学
来源:-新东方在线
摘要:整理执业药师考试备考相关辅导资料,供考生学习与参考,祝考试顺利。大家可随时关注初级新东方在线医学考试频道,我们将第一时间公布相关考试信息。
& &在线为了帮助即将参加的考生顺利复习,搜集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参加考试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  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  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面,含义狭。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  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  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般可用30克左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是毒只可用0.3—1.5克。槟榔的一般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用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  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下列举了一些有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一般了解,对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法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方剂的组成和运用上,因为这不是本课程重点,应与有所区别。  总之,学习时应区别内容是属于普遍性还是特殊性的,而予以分别对待。对普遍性的内容可予总的掌握,对特殊的内容则须重点记忆。因此,既不要毫无区别地逐条硬记,也不要把特殊内容作一般普遍性对特轻易滑过。而特别要注意掌握其特殊性。  三、归纳分析、明辨异同  中药为数众多,而一味药常有数种功效,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其实药物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学习时可以将有可比性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其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中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等内容。  将功效相近的药物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点,如麻黄与桂枝,石膏与知母,半夏与南星等。通过分析对比加深印象,便于理解掌握。将主治证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有利于全面理解功效,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如黄连、干姜、党参均能治泄泻,但其功效有异,主治有别。同样的如均治咳喘的麻黄、黄芩、北沙参、五味子;均治呕吐的生姜、半夏、竹茹、藿香等。  同一药物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同及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效主治也有差别,通过比较可加以区别,避免混淆,如川贝母与浙贝母,生地与熟地,生大黄与制大黄,附子与乌头等。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应用以上学习方法,可以综观教材全貌,从纵横两方面掌握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中药学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学好中药学。& &以上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资料,祝大家考试顺利 !
责任编辑:daijiangming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执业药师网络课堂
执业药师考试时间表
2打印准考证
10月15-16日
次年3月左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好中药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