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漫画#“爱的不彻底和不爱有区别吗.”“

进击的巨人新手入门技巧攻略_乐游网
进击的巨人新手入门技巧攻略
日期: 17:50:28
作者:乐游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精品单机攻略
手游网游攻略
周热门新闻
最新一期的歌手排名已经于昨天正式的放了出来《进击的巨人》第三季剧情介绍 第三季要等到什么时候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当时继承始祖巨人力量的艾尔迪亚皇帝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竟然任由马莱帝国灭亡艾尔迪亚帝国,之后艾伦的父亲把进击的巨人和始祖巨人传给了艾伦,艾尔迪亚帝国的皇帝尤弥尔因为得到了巨人之力所以灭了马莱帝国。
进击的巨人第二季完结了,季终,在生死一线之际艾伦意外使出了“坐标”之力,指挥身边的无脑巨人加入到了己方战斗,并且保护队伍在回城路上全员安然无恙。
尤弥尔为了弥补当年对莱纳二人的愧疚,离开了希斯特利亚去救被无脑巨人围困的两人。但是艾伦如今已经不能控制变身为巨人的力量了,而且“坐标”之力尚未完美的掌握,今后的战斗风险大大增加。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国搜小威
点击加载更多
头条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二、前置阅读(佛教基础知识)
三、众生相(探讨进击的巨人的大主题:自由)
四、世界观和隐喻(巨人吃人,和为了正义不得不放弃人性有什么关系:以仁义道德之名吃人)
五、可能的结局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
有位作者分析了《进击的巨人》中罪孽的产生竟然是来自双方的民族(人类)大义,我不禁想起《天龙八部》。有人评价《天龙八部》体现了「众生皆苦」「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人文主义思想。先前也有人提到过,《进击的巨人》里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世界是荒谬的,他人即是地狱。
本人恰好最近研究佛教和存在主义,对佛教中透露的「苦谛」「慈悲」思想,以及存在主义的「荒诞」思想颇有兴趣,认为和《进击的巨人》里的世界观、众生相、作者的态度吻合,因此在这里卖弄一下墨水。如果有写得不好,请多多包涵。
二、前置阅读
佛教四圣谛,称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教教义的总纲。
苦谛,就是认为人生充满痛苦,其中更强调内心主观的痛苦。
集谛,是佛教认为产生内心主观痛苦的原因。根源在于「执」,包括「我执」和「法执」,把「我」和「法相」认为是恒常不变的。对「我」和「法相」的执着,把无常的东西执着为恒常的,就会产生痛苦。
灭谛,是佛教认为修行的最高境界为涅槃:贪嗔痴烦恼永尽。也叫「寂灭为乐」,指的是内心的妄念永灭,净念不断,是故为乐。
道谛,是佛教认为导向解脱的方法,分为三十七道品。其中一品为「正念」,即以中道观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即得自在。
佛教讲的苦,并不单纯是身体的痛苦,更强调的是内心主观痛苦,而这种痛苦也不是简单的直接痛苦。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指直接引起的痛苦。如人类被巨人吃掉的痛苦,也包括汉尼斯叔叔面对吃妈巨时的恐惧,汉娜面对丈夫死掉时的悲痛欲绝等等。苦苦在《进击的巨人》中最常见。
坏苦:指快乐的感受失去时,对快乐的留恋而产生的痛苦。《进击的巨人》虽然充满生离死别,但小小短暂的快乐也是有的。当这种快乐的感受失去时,产生的痛苦更绝望。
行苦:指人类永远无法满足的虚无、欲望,即使得到快乐感受也不能得到究竟满足的痛苦。这是佛教认为最深层的痛苦,如果不仔细观察则很难发现。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看漫画,行苦体现在很多角色的身上。
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
这些并不是指这八种现象是苦的,而是因为有了「执」,把无常的东西执着为恒常的,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现象发生时产生主观痛苦,甚至带给他人痛苦。
为了对治这些主观痛苦,佛教提出了修行的总纲「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慈,意谓对一切众生保持亲切,犹如自己亲人。
悲,又称拔苦,希望能帮助众生解脱痛苦。
喜,又称禅悦,是一种平静而且快乐的心态。
舍,则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断我见、我所、我执。
(引自维基百科)
四无量心并不是「圣母心泛滥」,而是在确证「无我」的道理,「我」只是暂时取相时,推己及人地明白众生也是「无我」的,并无所谓善恶本性,只是被执念所困住了,自然会对众生产生慈悲心、平等心。
从作者谏山创角度,他的确对笔下的角色产生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在他笔下的角色,无不是既为自己的执念奋力向前,又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谏山创一视同仁,并没有加以拔高,也没有加以贬低。
《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谏山创如同圣人,在巨人世界的高处如实地描绘了这一场「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众生相。如果说金庸40岁才能写出《天龙八部》,而谏山创二十多岁就写出了如此悲悯人天的作品,实在是深不可测。
三、众生相
1.自由是什么:艾伦·耶格尔、马尔洛、基斯·加迪斯
2.越正义,越非正义的荒诞人物:埃尔文·斯密斯、枭、乌利·雷伊斯、罗德·雷伊斯
3.有力量的人该怎么做:格里沙·耶格尔、利威尔·阿克曼、阿明·阿诺德、韩吉·佐耶、莱纳·布朗
4.没有力量的人该怎么做:尤弥尔、希斯特利亚·雷伊斯、卡尔拉·耶格尔
5.作者称赞的品质:让、康尼、萨沙·布劳斯
6.无所适从的小人物:贝尔托特特·胡佛、阿尼·莱恩哈特
7.被小小执念所困的「强大」人物:三笠·阿克曼、凯尼·阿克曼
1、艾伦·耶格尔
艾伦在漫画90话以前是一个充满好强、斗志的角色,不仅是对巨人,哪怕是与身边人也时时发生思想上的冲突。
第1话,艾伦便和汉尼斯争论战争与和平、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束缚的大问题。
这里引申出了《进击的巨人》一直在探讨的大主题「什么是自由?如何得到自由?得到自由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什么导致了不自由?」
艾伦主张当下的和平是虚伪的,受到束缚的,而士兵也是毫无作为的。
汉尼斯主张哪怕是围困在墙壁内,哪怕无所事事,也是最和平的生活。
此处艾伦和汉尼斯争论这三个话题,便可得知作品两种日后将要展示的、互相冲突的思想:进击的巨人的自由观→←145代王的和平观。艾伦哪怕在得到巨人之力以前,已经透露出了某种粗糙而充满斗志的自由观;汉尼斯作为王政体系下的体制内人物,自然而然地接受了145代王的和平思想:为了和平可以不惜牺牲本族一切代价。
这里乍一看,艾伦和汉尼斯两人的观点似乎有玄妙的辩证关系。然而站在佛学的角度,乃至透过谏山创的笔下,可以得知这里应了惠能的那句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巨人世界观充满了束缚和痛苦乃至荒诞,根源上皆在众人的执念当中;有情皆孽,无人不冤。艾伦和汉尼斯就是这种执着于某个理念的缩影。
艾伦因为他人对调查兵团的贬低而与人发生冲突。
可以看到,艾伦此时是因为羡慕调查兵团为人类的自由而战而想加入调查兵团的。在妈妈被吃以前,他对巨人尚没有恨意;他不满的是「受束缚的状态」而不是憎恨「人被巨人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看到布朗的残肢时,是震惊而不是愤怒。这反映了艾伦的自由观的第一阶段:自由是积极进取的;打破显性、有形的外在强迫力量,才可以使人可以在世界上自由生活。
艾伦最开始认为自由在于亡者意义的传承,与埃尔文最后的冲锋时的发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他尚未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如此荒诞。而埃尔文阵亡前已经认识到人的出生是毫无意义的了,但可以人为赋予生存的意义,颇有存在主义的色彩。但是他却没想到,正是所谓人类与自由的大义加剧了荒诞剧的演出,岂不是更大的荒诞?
然而卡尔拉早已看穿这一切,她可能是剧中第一个得大自在的人。人活着的意义并不需要什么宏大叙事去赋予。毕竟这孩子降生到了这个世界,所以他已经很伟大了。这句话闪耀着谏山创所展示的人道主义光辉,正符合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说法。
超大型巨人打破了百年的和平。
在艾伦的日常生活中,「巨人」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名相)。艾伦从来没看过巨人的形态,听过巨人的脚步声,更没有近距离接触巨人的身体,只是听说过调查兵团消灭巨人的英雄故事。是故在他心中,「巨人」不过是某种被击败的、弱小的对象,如同童话故事的大魔王一样外强中干,现在人类受困只是墙内不愿意出兵而已。
此刻他亲眼看到了巨人,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超大型巨人出现在他眼前,而且听到了震天撼地的脚步声。这三种现象(色尘、声尘、触尘)被他取相,与脑海中本有的巨人的名相结合,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原本以为弱小的巨人,此时竟以最高大的形态出现在他面前;与旁人的恐惧感相比,艾伦明显是因为印象(法相)冲突而产生了震惊感。
《进击的巨人》的名句。虽然现在看来,这句话并不是巨人最重要的主题。
拆解这句话,艾伦有恐惧吗?有屈辱吗?其实他无所畏惧,但一直为人类被巨人所支配、困在墙内、失去自由而感到屈辱。此称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2话已经表明,艾伦缺乏的是力量而不是勇气。他只是被巨人的真实形态震惊了一下,但内心无所畏惧。
真正打破艾伦的梦想竟然是这件事情。艾伦拥有了力量,却失去了勇气,看到这里不得不会心一笑。如果他此时知道145代王的和平思想以及父亲的目的,还想不想自寻死路呢?
从此刻开始,艾伦的自由观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自由是冲动的,为了打破外在、显性的压迫,所以自愿被嗔恨心所支配,要杀光敌人。当然,他还是无所畏惧。此处暗合了「为了胜利,不得不放弃人性」,艾伦是自愿被嗔恨心所支配的,他的执念更深了,而且带有盲目性。
想起昨天读《大智度论》,提到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瞋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过失,名不净观;若瞋恚人观过失者,则增益瞋恚火故。艾伦被激发了嗔恨心,恐怕也是这个原理吧?
前一刻还自信满满,这一刹那便被愤怒所支配。当然,这种愤怒是基于自信的藐视。
艾伦回想起五年前的那一天。此刻恐怕艾伦已经有了一点善良——不忍心人民受到巨人的压迫。但比起日后大彻大悟的慈悲心,还是差远了。
前一刻还自信满满,这一刹那便被愤怒所支配+1。这直接导致了团灭。
《大般若经》云:五度如盲,般若为导。被正义感所支配,是达不到正义的。
此处插入阿明的自由观,甚是影响了艾伦最初的自由观。印象曲《倘若墙内是一个家》恐怕让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谏山创所主张的自由观了,但直到90话我们才知道,谏山创再一次打了我们的脸
再一次探讨艾伦的价值观。此处可以得知,阿明的自由观才是艾伦最原始的动力。而愤怒,是对自由的一种压迫。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诞生了!和毕竟这孩子降生到了这个世界,所以他已经很伟大了。交相辉映,成为谏山创推崇存在主义哲学的有力证据。
此处则是利威尔「无悔的抉择」让艾伦的自由观进入了第三阶段:人是自由的,不需要服从任何人,但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再一次明确透露了谏山创推崇存在主义哲学。
艾伦情商爆表的剧情。作者借艾伦之口说:毕竟我们已经活着这世上了。现在的你我倒觉得很好呀,你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啊。向希斯特利亚教导了存在主义的生存方式。
艾伦在希斯特利亚心中种下自由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至此,希斯特利亚一跃成为我最欣赏的角色之一。
艾伦说出肺腑之言甘愿牺牲,希斯特利亚却说自己乐于让世界毁灭。难道艾伦是大善,希斯特利亚是大恶吗?错了。看起来他们两个人的思想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任何以冠冕堂皇的名义剥夺人的自由意志是不可能的。艾伦的自由观进入第四阶段:自由意志超越了善恶二元对立。
什么是神不神的!不过是自私自利为自己留出后路,煽动人民罢了。我!绝对不能被你们再杀一次了。此句有机会成为巨人作品的名句。一旦领导人被神化,领导人也就失去了自由。而领导人失去自由,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失去自由的体现,是墙内百年历史的缩影。
说实话,我看到这里我是感动到哭的。开创属于你自己的故事,为了自由而战,这就是进击的巨人。成为进击的巨人并不需要什么强大的力量。为了自己的故事而前行,为了自由而奋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进击的巨人。谏山创把存在主义哲学发挥到最高峰。
尤弥尔:枭说的对!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艾伦恍然大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艾伦此刻领悟了行苦。他已经明白了,自由不是打败显性、有形的敌人就能获得的。艾伦的自由观进入了第五阶段:自由的最根本敌人是我们心中的执念。放下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此所谓仁者无敌。这大概是谏山创对存在主义的超越,进入佛学阶段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艾伦经历了普通人——哲学家——大彻大悟的过程。回想起谏山创说自己小时候备受欺凌,很多人怀疑他画巨人是为了出一口恶气。现在看来,创哥已经成佛了才不跟你们计较。我没有敌人——谏山创最后的陈述。
为什么我会第二个提马尔洛呢?因为很多人拿马尔洛跟艾伦对比。
实际上和艾伦不同,马尔洛的定位不是战士,而是政治家。
最开始马尔洛持的是艾伦第五阶段的观点:人的执念是可以放下的(恢复善良的本性)。是不是很意外?马尔洛上来就有艾伦第五阶段的觉悟?
错了,马洛和艾伦的思路根本不同。当阿尼提到艾伦时,她说的是马尔洛的想法也属于「改变现状」;「改变现状」的行为是逆流而上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可以说是这种人是笨蛋。
那艾伦想改变什么现状呢?他想改变人类被巨人支配的屈辱的现状。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力量和勇气(见汉尼斯语),其作战对象是巨人。显然当时艾伦认为,消灭所有巨人,人类就自由了。
而马尔洛想改变的是宪兵团充满腐败的现状。改变这种现状,马尔洛认为需要一个正直的领导者。显然马尔洛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只要上位者坐得端正,施行正确的政治主张,底下的人就可以恢复善良的本性。所以马尔洛作战的对象不是有形的官僚,而是无形的人性。
战胜巨人和战胜人性哪个更难?恐怕在阿尼看来,根据她在墙外的经验,战胜人性比起战胜巨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马莱国已经战胜了拥有巨人之力的艾尔迪亚国,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也逐渐超过马莱所夺取的巨人之力了,显然巨人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但是马莱反过来统治艾尔迪亚人后,照样搞集中营、民族歧视,充满了腐败和暴政。难道有没有巨人之力,人性会有根本上的不同吗?所以阿尼提到了制度。也许在她眼中,就像马莱国一样,掌握了巨人之力之后,没有制度的保障,一样会重复艾尔迪亚人的历史。
那艾伦的第五阶段是不是跟马尔洛是一样不可能实现的呢?错了。艾伦的思路是「执念是人失去自由(苦)的根源,为了获得自由(不苦),必须放下执念」。而马尔洛的思路是「人性本善,只要领导者施行正确的主张,底下人就能恢复善良的本性」。
看到区别了吗?艾伦想要解决的是失去自由(苦),而马尔洛想要解决的是腐败(人变坏)。对于官僚而言,腐败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不如说正是腐败了,自己才能获得利益。如果领导者想要彻底解决腐败,那让官僚恢复善良的本性对官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官僚要欢迎这样的领导者?
但是艾伦的思路是直接从根源下手:执取上位、获得利益,是永远无法得到快乐的满足的。升了一级,还想再升;升到顶了,更想大权独揽。在这个过程中,哪怕短暂地获得了快乐,又马上会陷入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中,痛苦的时间总比快乐的时间长,痛苦的感受总比快乐的感受多,永远不得安宁;人心已经被权力欲绑架了,成为欲望的奴隶,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可言呢?这正体现了佛教所说的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如果官僚领悟这一点,他们就未必愿意再费尽心思往上爬了:就算当了总统,还是被几个贵族碍手碍脚,不得心满意足,那还有什么好处可言呢?
所以艾伦的第五阶段的思想觉悟是远远超过马尔洛甚至阿尼的。艾伦从战士成为洞悉人性的哲学家(宗教家),而马尔洛还停留在古典政治学阶段。
听了阿尼的话以后,马尔洛想到要改变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那是否认为马尔洛还是不如艾伦呢?也不对。艾伦是从人类个体出发,推导出这个世界战乱不堪是因为人的执念。而马尔洛的定位是政治家,他关注的是政治体制而不是作为个体的官僚。显然马尔洛没有可能一个一个地教育官僚,这种事情只能交给艾伦那样的人来做。放到今天的军队来说,马尔洛是国防部长,而艾伦是政治部主任。
既然马尔洛最开始的目标是改变腐败的宪兵团,为何又说自己进错兵团了呢?为何他想要改投调查兵团门下呢?
这里反映了马尔洛思想的不成熟。他一早给自己定位的是政治家而不是战士;他要消灭的是宪兵团腐败的现象,而不是消灭宪兵团。既然如此,他应该留在宪兵团内与调查兵团合作,而不是直接加入调查兵团。现在他加入调查兵团了,以后就要外出和巨人作战,而不是参与政治活动了。
马尔洛一直想改变这扭曲的世界,这恐怕就是马尔洛的执念吧,虽然看起来非常正义。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卫宫士郎。他希望这个世界是道德的善的,同时希望自己直接投身于道德的善中。
但马尔洛是缺乏政治智慧的,他要当政治家就应该走政治家路线,而不是军人路线;他理想中的目标应该是皮克西斯司令,而不是埃尔文。改造这个世界不必亲自上阵,如同皮克西斯司令,一句话都不说,轻松摘了革命的桃子,这才是坠吼的。
马尔洛执意加入调查兵团。希琪劝阻马尔洛:这个不适合你,明明没有本事就不要硬出头。希琪真的是胆小怕事吗?其实她正看出了马尔洛的志向和缺陷:他希望这个世界是道德的善的,同时希望自己直接投身于道德的善中。马尔洛的目标明显是要当政治家的,但是他被这种直面战场的正义感所困,转行当军人去了。
马尔洛死前终于醒悟,自己是陶醉在自我牺牲精神中了。这种牺牲是否有意义呢?他是否后悔自己改行当军人了呢?如果专心走政治家路线,会不会让这世界更好呢?
相对于死前还陶醉在人类大义中的其他人,马尔洛是痛苦的,意识到这一切毫无意义。我想谏山创真是太残忍了,为了展示正义感充沛的英雄的末路,必须给他一个无可挽回的结局。
弗洛克残忍地揭示了马尔洛最后的想法。很多人讨厌弗洛克,但我却看到,弗洛克是最洞悉人性的人物,并且毫不留情地说出了小人物的心声:就算是这样的小喽啰,应该还是有评估自我价值的权利吧?如果阿明因为主角光环就能活下来,那像弗洛克这样千千万万的小人物的死活谁管?像马尔洛这样壮志未酬的结局谁负责?作者借弗洛克的肺腑之言打了利威尔所说的调查兵团的人命有先后价值的脸。从这里我看到了谏山创的慈悲,如同《道德经》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谏山创借此表达一种自由观:自由意味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必强求自己。
3.基斯·加迪斯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基斯教官。基斯和马尔洛是一体两面,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形象。
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基斯对艾伦(第五阶段)的预估相当准确:既有父亲的自由进取,又有母亲的得大自在;力量、勇气、觉悟俱全的进击的巨人。
和马尔洛一样,基斯是一个心存善念,对腐败体制不满的人。
反感虚伪之和平,家畜之安宁;向往广阔的世界。这怎么看起来就是艾伦+阿明的结合体呢?基斯有这么伟光正的出发点,又是如何走上歪路的呢?
格里沙说调查兵团是人类的骄傲,只有天选之人才能加入调查兵团,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必须从佛教教义上去理解。「人类的骄傲」描述的是「调查兵团的行为所反映的精神」,「天选之人」指的是为了人类的自由而勇于奋斗的人。就是说,格里沙的称赞是基于为了人类的自由,向巨人进击的基础上的,是描述一种行为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
但是基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以为格里沙说怀有自由精神的人是天选之人,比起墙内浑浑噩噩的人要高人一等。本来彰显人类行为的美好品格,变成了某种鄙视链上的一环;基斯并不是被激发起自由进击的动力,反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在他眼中,只有同样怀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人才算得上是伟大的人;而随遇而安(如卡尔拉),甚至是以退为进、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人(如埃尔文)都为他所不齿,故而任意干涉他们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这种执念,正是佛教所说的我慢(胜慢)。
基斯回想起艾伦刚出生时卡拉尔所说的话,决定放弃。结果基斯的理解又出现了偏差
韩吉一语点破:哪怕基斯退到了训练兵团,也不是为了赎罪,而是因为自卑。因为自己被自卑的执念所困,任意干涉艾伦的人生。这也还是佛教所说的我慢(卑劣慢)。然而当他看到艾伦坚定的眼神时,终于大彻大悟。
基斯终于破除了我慢,以平等心看待这世界各色人等的人生起伏,包括他自己。相对于马尔洛的追悔莫及的英雄末路,基斯以平常心承认自己不是当战斗英雄的料,终于获得了解脱。谏山创对基斯真是太慈悲了。
谏山创借此表达一种自由观:自由不是干涉他人的资本;各人因缘,各有人生道路,不必强求他人。马尔洛和基斯是一体两面。
4.埃尔文·斯密斯
埃尔文是颇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富有才智和人格魅力。但是谏山创是怎么看待埃尔文的呢?从对以上三个人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谏山创对埃尔文的评价大概是:反抗荒诞人生的枭雄(不是英雄),幸运地在荒诞世界观揭晓的前一刻安心地死去。
埃尔文在宣传会上直接透露了地下室的秘密,让阿明怀疑。实际上这里可以猜猜,埃尔文用地下室鼓动兵团的时候,有几分心机,有几分真诚?毕竟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世界的真相。
大神( ?? ﹏ ?? )
不是什么大神最近有别的事情要忙,暂时不更了
(僕と契約して魔法少女になってよ!)
“人是自由的,不需要服从任何人,但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就是“万事皆允”(everything is permitted)么
真的写得挺好的,求楼主继续更
正在搞论文
坐等更新。大大有去知乎回答吗?给你点个赞
知乎相同id
Roreuqnoc 说: 知乎相同id好诶XD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 ...)
最近没空更新。不过97话艾伦和法尔科的对话,再次证明创哥受佛教影响。
楼主强无敌
读过此文后,再回头读漫画,体感升级max
没时我很沉默5674被浏览1365122分享邀请回答/jingjidejuren/23379.shtml距离第一次投稿已经过去了八年。2013年4月,在《别刊少年magazine》连载了四年之久的《进击的巨人》动画化,同时漫画销量已经上升到奇迹般的位置,在10卷单行本的情况下,每卷平均销量已经达到195万本(2013年5月数据),马上就迈入卷均200万的殿堂俱乐部。卷均200万是什么水平呢?日本历史上共有15部漫画达到卷均200万的水平,巨人是马上到来的第16部,和龙珠,海贼王,灌篮高手,touch这些大头排在了同一条线上,而且——他只用了10卷就完成了这个成绩;在动画方面,截至上周,巨人的碟片第一卷已累计销售7万枚,第二卷初动4.3万枚,只要目前壁外调查章保持良好作画,超越日本动画销量“神作之壁”《化物语》(卷均10万枚)——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巨人的动画销量就成为一人之下(《EVA》卷均17万)万人之上的作品,而且这个位置是一部少年漫画来担当,确实是前无古人的,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明星作品。虽然动画化给宣传帮了很大的忙,但这样的成绩绝不是一两个月就能轻易获得的。到底日本的读者和观众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为这么一本画风草稿,人物辨识度极低的漫画去前仆后继地埋单?毫无疑问是它的设定和故事。《进击的巨人》的设定有两个与生俱来的优点——“巨人”和”立体机动“。庞然大物更容易传递力量的差距,同样是被一个无脑生物杀掉,被巨人用手掰成两截带来的恐惧感就远远比丧尸咬死要强,漫画渲染出来的绝望感多半要归功于这些弱智巨人——因为他们每一只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捏成肉酱;而空中飞翔的装置使作者更容易将战斗场面画得流畅而爽快,在巨树森林里的各种马匹奔跑和空中飞翔的分镜真是让人记忆难忘。无论后面漫画的剧情变得怎么样,只要这两个设定仍然大行其道,那么作品天生的优势就会依然存在。然后是剧情。巨人的漫画少有的是完成度高得出奇的作品。所谓的完成度,就是谏山创在画第一话第一笔的时候,就已经把整个故事框架想得非常完整了,哪里放伏笔,谁是内奸,巨人之谜,甚至我等会要说到的一个高次元的谜,通通都已经包含在我们看过的剧情当中。而且整个大故事起承转合相当明显(日本人说的话就是序、破、急了),每个篇章有其自有的气氛,看起来就像一场话剧的不同幕:【王道、残酷、牺牲与战争】特洛斯特防御战之章 漫画1-18话+番外1 (共19话)= 1-4卷 = 动画 1- 13集 【谍战、悬疑、猜疑与斗智】壁外调查章 漫画 19- 34话 + 番外2 (共17话) = 5-8卷 = 动画 14 集至今【冲突、矛盾、迷惘与冲破】“破壁”之章 35话 - 48话 (连载中目前有14话),大概也会是 20话不到的样子,估计=9-12卷估计再来个最终幕大约30-40话,巨人就会在100话内完结。全剧看起来一气呵成,连着看的话无比爽快,优秀的漫画就应该是这样——让人按耐不住想马上翻到下一页——巨人做得甚至比主打悬疑的推理漫画还好。在这个网络时代,连载作品的人气来源于讨论热度。进击的巨人有着无数的可以讨论的伏笔和线索:为什么”高铠女“三名巨人没有皮肤、肌肉外露,而艾伦和普通巨人一样有皮肤?为什么明明艾伦的爸爸已经失踪,但艾伦老家的钥匙却在他的脖子上?动画第二集艾伦接过三笠给他吃的面包,此时手上有个特写,上面诡异的伤痕意味着什么?在堵洞作战中马可因为不明原因死掉,尸体的身上为什么没有立体机动装置?为什么三笠一共在数次次奇怪的场合出现头痛现象,而动画又为什么把这些剧情都删掉?谏山创努力营造出一种气氛——这些伏笔我都有意地放给你们看,意味着这些谜题的谜底最后会全部连起来,因为我一早就想好了为什么。正是这种放包袱和抖包袱的技术,令漫画虽然是月刊,但却一直在粉丝中留下热烈的讨论。对于已经看过漫画的读者来看,动画是可以从头观看而不觉得乏味的,那是因为有大量的细节的和剧情必须要第二次看才恍然大悟,和初次观看感觉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赞叹谏山创放包袱的技巧吧。作者在安排故事的叙述方式上也是花过心思的。看过漫画的同学应该会知道,第一章“特洛斯特防御战之章”的叙述顺序和动画版的叙述顺序是不同的。原著的顺序是“①845年超大型第一次踢门,玛利亚之墙被毁→②850年超大型第二次踢门,特洛斯特攻防战→③847年主角们加入104期训练兵团”,而动画的顺序是“①→③→②”,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来叙述。为什么原著要采用回忆插叙的方法来叙述军营训练的内容,那就要从进击的巨人漫画的连载状况开始说起。《别刊少年magazine》是一本月刊,那就意味着连载在上面的漫画是一个月才一话,一年才12话。就算一话大约有50页,加起来一个月的内容还是比周刊漫画四个星期的要少。月刊的好处是对于作家的赶稿要求、助手数量要求会降低,但劣势就是——相邻两话相隔太远了。回到巨人剧情的编排上,假如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那么意味着在漫画刚开始连载的几个月内,观众们都要长期忍受沉闷的“练级戏”。但是通过改变顺序,从艾伦踌躇满志昂首挺胸到第一卷末尾艾伦小队全体被吃这段剧情就让人掉足下巴,把绝望的气氛推到最高点。同样的剧情编排也发生在壁外调查篇。在巨树之森内,女巨人紧追利威尔班不放,这时艾伦萌生变身巨人与其战斗的念头。剧情突然闪回到回忆当中,详细描述了艾伦和利威尔班建立信任的一场戏。加上最后佩特拉的一个蒙太奇镜头,配上激昂的音乐,人类的希望仿佛就在眼前——偏偏翻到下一话,正是艾伦对队员们的信任,让他们全部惨死。走投无路的绝望感再次扑面而来。但是,假如仅仅是上述这样子,《进击的巨人》还不至于像它现在这么火,他的剧情看起来说到头不过是一个用残酷包装过的王道少年漫画。无数的人有一个故事的好点子,但只有很少的人能把这个点子说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作为一部带有悬疑成分的少年漫画,埋好一个伏笔对提高阅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想通过详细描述作者为一个伏笔所花的心思来好好地向大家传递这一点。从这里开始帖子将会涉及漫画后期内容,请动画观众谨慎观看。虽然如此,我仍然会尽量去探讨作者的伏笔而不把精力放在已有的漫画内容上。=====================剧透注意====================关于本作品最大谜题的放出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动画的第一集片头曲播放完之后的那一分钟剧情(也就是漫画第一话的第15-20页),我们从这里开始说起。首先是题目:《致两千年后的你》。相信我,就算你把漫画追到了最新话,你也完全不知道这个第一集题目说的究竟是什么,和作品的剧情完全没有关系。假如你觉得困惑,那么接下来的镜头会马上给你一点提示,这些镜头是关于少年艾伦的一个梦。这些......都是些什么鬼镜头啊!假如你把漫画追到最新话再回来看这一段梦,你也会依然满头大汗莫名其妙。特别是那一堆娃娃和那一件军服让人相当在意,最重要的是,为啥艾伦会梦到他妈妈被吃的一幕啊。这段诡异的梦其实是动画原创的,漫画原著并没有。漫画对梦的描写只有一个镜头:三笠对艾伦告别,并说一路小心。但与之相反,漫画却在这个位置有一个突兀的描写,而这个描写被动画删掉了——艾伦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三笠你的头发怎么长了。无独有偶,在第四卷中间,就是让对三笠第一次表示爱意的时候,又再次出现了一次很突兀的对于三笠头发长度的描写(这一段动画并没有删)。重新回到第一集的开头部分。完全在梦中醒来的艾伦,开始莫名其妙地哭起来。到此为止,在往后的剧情中(包括到漫画最新话),都再也没有出现好像第一集开头几分钟这样诡异的剧情了。再回头看这里的时候,这一分钟暗含的信息量仿佛直接指向这部作品的最核心之谜。这段剧情的奇怪之处在于,它仿佛充满很突兀的伏笔暗示,而且这些伏笔指向的谜底看起来并不是漫画的主要谜题巨人之谜——巨人其实是一部轮回系作品啊!曾经有人说,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把谜题的答案写在第一句话出乎意料地有效果——因为通常读者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并没有进入状态,你获得的信息量是这么的少,根本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开始就意识到问题所在。巨人的开篇有非常浓烈的轮回系作品味道(即使原著漫画并没有艾伦妈妈被吃的镜头),他和《魔法少女小圆》的开头基本上长得一模一样。那么究竟轮回者是谁呢?“给两千年后的你”这句话的主语和“你”又指的分别是谁呢?当你带着这个问题再去看一次剧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角色,她的人物设定和古手梨花、我妻由乃、晓美焰极其相似——强烈的感情表现,不顾一切的抛弃现世感,和执着的行动力。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三笠阿克曼。假如让三笠作为轮回者作为前提重看漫画的话,感觉就有很多细节多多少少带点味道了:奇特的东洋人血统(害死了自己父母)、莫名其妙的头痛、特洛斯特攻防战中艾伦第二次变巨人时为什么首先给了三笠一拳等。-----------------------------------------------------------------------9月6日插入一个大家很喜欢提到的细节。就是艾伦妈妈刚被吃掉,汉尼斯叔叔哭着说“我没有对抗巨人是因为没有勇气啊”的时候,三笠有个貌似头痛捂着头的动作,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又是这样么...”,这一段台词穿越者的感觉很浓。-----------------------------------------------------------------------然后是谜题放出的第二部分。这是一个大大方方摆在很显眼的位置的无法让人不在意的描写点,那就是漫画单行本的封面。这些封面上有大量正篇没有的剧情,描述的是另外一个世界(或者应该说是上一个世界)的故事。我们来看看:最初的分歧出在第六卷。正篇中阿尔敏是在所在班成员全体丧生下独自面对女巨人的,女巨人踩地导致阿尔敏翻马,弄伤前额。这里不仅马不在,而且让和莱纳都在,而且看起来受伤的不像前额。第七卷封面。巨人化后的艾伦和利威尔班一起与女巨人战斗。看过动画最新集的同学可以知道,正正是因为艾伦相信同伴没有参与战斗才导致利威尔班全体牺牲。封面所画的场景不可能出现在剧情当中。第八卷封面,巨人化的艾伦在城中和女巨人战斗。本应出现在这里的阿尔敏并没有出现在镜头中。我猜想阿尔敏在第六卷封面处已死亡。第九卷封面。看过漫画的就知道,艾伦、三笠并没有遇见过猿之巨人,更别提艾伦巨人化和其战斗了,而且这里阿尔敏也没有在场。这里的剧情和正篇分岔相当严重。第十卷封面。第二次艾伦夺取战的主要人物们。应该在场的阿尔敏依然没有出现在封面当中。斗胆作出猜想,按照轮回系故事发展的尿性,单行本封面里的世界最后多半是走进了bad end,而且bad end结局最重要的分歧点就是阿尔敏究竟有没有死。在正篇故事中,阿尔敏没死是因为女巨人的真身对其手软,而手软的原因是因为104班训练兵的时候培养出来的感情。所以本质上,世界线重要的分歧点应该在训练兵时期的生活,有没有好好和别人打好关系(这真的不是在打galgame吗!)--------------------------------------9月5日插入楼下评论 所说,虽然思路很天马行空,但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分歧点可以继续细化到“艾伦的立体机动训练装置有没有发生故障”这里。因为正是艾伦第一次训练出丑,才导致后面的受打击、四处求助、和大家打成一片这样的剧情,并获得“那个急着送死的混蛋”这样的花名,不然的话很可能他就会一直只和三笠和阿尔敏在一起了。装置毫无疑问是三笠破坏的,原著和动画均有提到“训练装置一直都有维护没理由坏的啊”这样的疑点。虽然我觉得三笠想得没这么远,她只是不想艾伦加入调查兵团而已。---------------------------------------谜题放出的第三个部分,是动画的第二首主题曲《自由之翼》的片头动画,动画里有三个情节让人相当在意:1、某个地方正在喷血和沐浴在血海中的阿尔敏。这段场景让人想起了单行本第六卷中的“阿尔敏之死”。2、眼镜中弹的韩吉分队长。众所周知巨人的世界里主要战斗武器是剑刃,貌似只有宪兵团和王族会有枪?证明韩吉中弹的地方是城内?3、歌曲高潮时,在巨树之森一同使用立体机动的利威尔兵长和利威尔班成员,还有歌曲高潮过后韩吉分队长满嘴是血的一个咬手镜头。这里就不截图了,和第七卷封面的分歧一样,在正篇当中,利威尔兵长并没有和他的成员一起使用立体机动的剧情,韩吉的剧情就更不用说了。巨人的动画制作虽然有时候会掉链子,但我相信这些细节都是经过谏山创同意才放上去的。事实上关于第二集艾伦接过面包的手上的特殊伤痕、特洛斯特攻防战中马可死前的一段剧情、还有新片尾曲中墙上画的战争涂鸦,这些都是漫画没有的,而且是对剧情之谜至关重要的细节。=============================================================其实为了谏山创一个伏笔就写了这么多,也只是想对巨人隐含剧情量和谏山创沉得住气的埋伏笔胸襟出尽全力地赞一个而已。其实总的来说不管上面写的这么多,起码在中国大陆范围内,这部漫画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死的人多啊!就凭这个残酷的亮点就足以给那些被jump系小强作品宠惯的读者的心脏狠狠送上一拳。5.9K5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5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击的巨人爱尔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