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雪豹突击队电视剧的密迷

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台湾的霹雳小组,美国的SWAT(我知道这两都叫一个名字)和我们的雪豹突击队。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台湾的霹雳小组,美国的SWAT(我知道这两都叫一个名字)和我们的雪豹突击队。
从人员、装备和训练上来看你个更厉害
我有更好的答案
雳小组主要是负责城市范围的反恐,处突,人质解救,排爆等任务,武警部队还有个特警队。我感觉还是雪豹突击队更厉害些。雪豹突击队那个反恐的范围相对霹雳小组要大一些,雪豹突击队是武警部队组建
采纳率:28%
! 比美国人强多拉台湾的霹雳小组,美国的SWAT 都是反恐的,擅长城市渗透作战 雪豹突击队是由专业的军人 组成的 特种部队 !!! 雪豹突击队的人在美国雇佣兵界 个个身价都不小於200万!! 秘密跨国镜打击也是有他们完成的
肯定是美国的SWAT要更专业.
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简称S.W.A.T.,意为“特殊武器与战术”。拥有先进技术战术手段的反暴力、反恐怖特别执法单位。呵呵,我也觉得中国军人最强
前两个是警察部队,雪豹是军队
不是一个性质,没法比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雪豹突击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中国雪豹突击队国际比武获团体总分第一(图)
  队员们正在进行突入训练
  队员刘军正在进行射击比赛
  图片由&雪豹&突击队提供
  &&武警&雪豹&突击队参加国际特种兵比武纪实
  3月25日至28日,武警&雪豹&突击队7名队员参加在举行的第五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与来自、、等18个国家32支代表队的231名反恐精英同场竞技,官兵团结协作,稳定发挥,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单项成绩5个第一、两个第二、1个第三的优异成绩。
  两周的适应性训练一波三折,队员们没有训练场地就打草窝、打石头,背着电台去报靶
  约旦时间,3月6日10时,航空公司812航班徐徐降落在机场,&雪豹&突击队的队员们提着行李走出机舱。他们是代表中国来参加第五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的。
  队员们被安置在阿曼市郊区的卡芙林学校。这是一座专门用于培养后备军官的军校。队员们将在这里度过两周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
  住下的第二天,队员们就投入了紧张的适应性训练。
  校枪是训练前的必修课。这次是参赛队副队长屈可的手枪需要校正。领队徐波接过枪,眯上眼睛,打一发子弹,检查一下弹着点,心中就有了数。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纸片贴在缺口上,就解决了问题。再瞄时,就打出了10环的成绩;再击,竟然与上一发弹着点重合。半晌功夫,所有步枪、手枪校枪完毕。
  接下来进行射击训练,空旷的靶场上,射击位置向前,依次是100米、200米和300米靶位。官兵们把靶纸贴在300米靶牌上。他们设想,练习100米精度射击时,只需站在200米靶牌位置向300米靶牌射击;练习200米精度射击时,再后退100米射击。这样,沾一次靶纸就能实现不同距离射击练习,能够节省繁琐的沾靶纸时间。
  然而,队员们这个小小的创新,对于靶场管理人员而言却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觉得,射手必须站在设定好的射击位置,而不是投机取巧。
  由于队员们的操作方法不符合他们的规定,被取消了训练资格。没有靶场,大家只好自己想办法开展训练。
  在这里,大山是唯一用之不竭的资源。山里没有就便器材,地势也不平坦,想要找一块像样的空地都不容易。进行300米精度射击,弯曲短促的山谷显然不够用,只能立于山顶,向对面山巅瞄准,有时中间还需要跃过几座山峰。
  没有目标靶,队员们就将靶纸铺在石头上,在上面压上石头。或者是找一处巴掌大的干枯草窝。打中草窝,瞄准镜中就能看到腾起的轻微烟尘。如果没打中,草窝后面的山梁上会溅起浓重的烟雾。有的队员则以石头为目标进行练习。
  明明山巅就在前面,翻越起来却费力费时,常常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为此,队员们训练时人人带电台,一人射击;一人隐蔽,负责报靶。
  那段时间大家又热、又累,许多队员的训练效果都不明显。队员谭鹤情绪浮躁,精力不集中。
  队长刘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狙击手最怕的不是环境的艰苦和险恶,而是情绪的不稳定。他找谭鹤聊天:&你要是不想打就别打了,别把自信心打没了,先冷静一下,找找原因。&
  队员王超有那么几天也打不起精神来,心不在焉。清晨,副大队长徐波带着他到后山跑步,冲山坡高声喊叫,尽情释放压力。
  如是训练数日,队员们不死心,多次找校方交涉,终于说服管理员,重新进驻学校靶场进行更为密集的训练。
  约方两名教练分别负责中方队员步枪、手枪和狙击训练。队员们每完成一个射击科目,教练总会说&Very good&。为了考验队员,教练让队员在原地进行50米折返跑。然后继续射击。通常,人体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身体不稳定,射击精度差。然而,中方队员同样打出不俗的成绩。教练不由自主地又是&Very good&。
  两周的适应性训练阶段,官兵共进行了手枪步枪转换射击、大俯角射击、远距离狙击和体能训练等科目。
  第一天5个课目全部第一的消息被&封锁&,因为必须让队员保持平静心情
  21日,队员们搬到阿卜杜拉国王特种训练中心,迎接正式比赛。
  3月23日,第一天的比赛课目终于通知下来。5个课目分别是300米精度射击、100米快速射击、高塔接力射击、突入方法和门到门快速射击。此外,还有一项让人琢磨不透的&未知课目&。
  领队徐波数十次参加各种国际、国内赛事,他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功&。针对每个课目,他组织队员召开&诸葛亮会&,充分预想方案,让队员在深思熟虑的研究中理思路。
  譬如,&100米快速射击&课目,5名队员每人分发10发子弹,在100米内的数种距离上,对临机出现的50个目标速射。这个科目不仅考验队员射击精度、射击速度,而且考验队员间的协调能力和临机反应。其难点在于目标乱难调整,数量不一难分配。一旦出现相互干扰、重叠打靶,就会全盘皆输。为此,队员们先后设计了3套方案。
  &突入方法&是历年保留课目。去年,刘洋就曾参加过这一课目。他建议,爬墙过程中有两道红线不能触碰。多数参赛单位都是由一人&打底&,逐个将队友送上墙顶,如果两人&打底&,攀墙的速度会快得多,但红线间距两米,容易触碰犯规。大家反复演示,终于找到窍门:两名&打底&队员双腿交叉,缩小宽度,既减小犯规机率,又方便队员相互搀扶。
  25日正式比武。清晨,王超和范兴斌早早地起了床,上午他们不担负比赛课目,就自觉承担起做饭任务。早晨大家吃的是泡面。因为有一个&未知课目&,大家不敢多吃,担心吃饱了影响发挥。
  上午7时比赛开始。首先进行的&未知课目&,其实是山地武装越野,队员们毫无悬念地轻松通过。
  第二个课目是MOE,即英文&突入方法&的缩写。官兵们需要撬开一道门,撞开一道门,翻越一道墙,攀上四楼楼顶,每人10发子弹,对50个目标进行射击。
  这个实战性很强的课目让不少外国队员吃尽苦头。有的撬第一道门时就遇到了困难。队员将撬门器插入缝门,用铁锤拼命向里砸,由于没有着力点,根本吃不住劲;有的用力过猛,把门推得严丝合缝,撬门器无法插入。
  这些,台下参赛队员看得一清二楚。
  第二道门同样不能等闲视之。有的撞击60余下都打不开。沉闷的&咣咣&声不绝于耳,真可谓&振聋发聩&。
  为什么两道门都这么难开?王超是队员中的大力士,撬门、撞门是他的拿手好戏。现在,他的两道眉毛拧成了疙瘩。
  队员现场商议:一个人拉门,两个人撬门,一定要给撬门器预留。
  这时,轮到中国队员上场。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没想到,看别人操作时心惊肉跳,自己上场一切顺利。不足10秒钟,官兵们就将第一道门撬开。
  队员们冲上二楼。冲在最前面的王超手持撞门器,顺着楼梯向上冲,接近门时,略一滑步,沉重的撞门器加速向前悠动,连人带撞门器,重重地砸向铁门。在&雪豹&突击队,王超每天都要重复练习这个动作成百上千次。大队800公斤重、3厘米厚的钢门已经被他撞得变了形。然而,以他的千钧之力,竟然没有把眼前这道门撞开。他清楚,从楼梯冲上来,惯性要比平地小得多。
  一看不妙,紧随而来的范兴斌急忙冲上去,准备助力。这也是事先约定的,如果王超完不成任务,由范兴斌协助。
  就在大家纷纷不安时,只见王超略向后滑步,撞门器借助反弹力,再次悠起。&呯&的一声,铁门被撞开。
  &这道门如果撞不开,队友们都上不去,团队士气会迅速下降。&对于这个千锤百炼的课目,王超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觉得单靠臂力和撞门器是行不通的,要用上全身的惯性,如果肩部用力太猛,也会造成脱臼。此外,滑步、悠起撞门器都有恰到好处的巧劲,甚至连撞击点也有讲究。
  随后,队员势如破竹,直上4楼,用步枪对100米远的20个目标快速射击。队员范兴斌连射4枪,几乎是一气呵成,当他卸下弹匣时,赫然发现第4个靶牌仍然好端端地立在原地。心想:&糟了,第4枪脱靶了!&正在他担心之际,&当&的一声,靶牌倒地。
  上楼时,范兴斌排在倒数第二名。下楼冲到集结地域时,他排在第二名位置。副大队长徐波满脸惊讶:&这么快?&外国队员纷纷用直勾勾的眼神望着他们,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往年,这个课目最快的速度都在3分钟以上,这一次,中国队员仅用2分18秒。即便是常人步行走上4楼,再下楼,也要2分钟时间。何况队员们身背数十斤的步枪、撬门器和撞门器。
  第一天,&雪豹&官兵打了个满堂彩,5个课目全部第一。
  当然,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只有副大队长徐波知道,队员们都被蒙在鼓里。他深知,没有什么比让队员保持平静心情参赛更重要。
  &以前训练一直用测距仪和测风仪,这次比赛让我认识到平时的训练还不够&
  竞赛在持续,考验如影随形。
  第二天夜间有一个反恐作战课目,队员们要攀上高两米、宽15厘米的围墙。围墙的前方是一个90度拐角,队员经过时都会谨慎地跨过拐角。艺高胆大的谭鹤为了节省时间,跳出两米远,直接跃过拐角。由于惯性太大,来不及控制身体的他,连人带枪直直地坠向地面。
  &啊!&灯光下,尚未登场的外国队员高声惊呼。
  就在大家惊魂未定时,只见谭鹤在半空中一个拧身,左臂、右肘迅速挂上墙顶,&蹭&地一下翻身上墙。站到墙顶时,他的右手还结结实实地握着步枪。
  中国队员的出色表现令外国选手刮目相看。随后的比赛中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一些选手比赛时往往要看看中国队员是怎么操作的,然后再下决定。
  对于队员刘军来说,第三天的比赛令他终生难忘。因为他独自一人担负了一项&未知距离狙击&课目,6发子弹消灭6个目标,要求射手不得携带测风仪和测距仪。
  32支参赛队伍都在山坡下集结,刘军排第19号。在他等候时,有完成比赛的队员从山坡上下来,神情沮丧地摇头摆手。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连5组队员都是同样的失落表情。
  &他们的装备那么好都打不上,这个狙击课目到底有多难,距离有多远?山风是怎么吹的?&刘军心怀忐忑,一连串的问号让他倍感压抑。
  终于轮到刘军上场了。那一刻的紧张不言而喻。
  提上步枪,拿起沙袋,爬上山坡,刘军站到自己的射击位置。这是一块胶合板搭建的两米见方的射击平台,站在上面还微微发颤。刘军的左侧,有一张桌子,裁判员、记分员和发弹员依次排列。在他的右后方,刘洋手持望远镜帮他观察目标。
  刘军边压子弹,边搜寻射击目标。前方,一根红杆醒目地矗立着,红杆的左边就是目标靶。刘军极力回忆此前训练中不同距离上目标靶的大小,希望在比对中判断出眼前目标距离。他估摸,目标距离自己约450米远。更远的前方,刘军还发现了另外两个目标。再远的目标,单凭肉眼根本看不见。
  刘军调整好姿势,屏住呼吸,轻抠扳机。只听&呯&的一声,山坡上腾起一阵清烟。
  &偏左30厘米,偏高20厘米。&刘洋及时告知刘军射击方位。
  刘军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测算有误,目标实际距离应该在420米至430米之间。他快速调整上下手轮和左右分划。
  &呯&的一声,目标终于被击中。刘军来不及喘口气,继续瞄准下一个目标。
  然而,受风速影响,第二个目标消耗掉了4发子弹。虽然只打中了两个靶,但为全队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忆比赛情景,刘军说:&以前训练一直用测距仪和测风仪,这次比赛让我认识到平时的训练还不够。&
  其实,熟悉刘军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他的护腕上时刻贴着一张射表。长10厘米,宽7厘米的射表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0余个数据。
  &每周我都要对比更换一次数据。&刘军告诉笔者,狙击手不能凭主观臆断任由发挥,而要依托精确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都是结合当地海拔、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和风向等因素,一枪一枪的实弹射击得来的。&海拔如果相差500米,射击误差就会达到10公分。各种因素中,风的影响最大。&
  &就算你走到终点我都不会怪你,我知道你尽力了&
  对于全体参赛队员而言,最后的&国王挑战赛&课目无疑是他们永远铭记的重大考验。这个课目是以国王的名义命名的,10公里武装越野,沿途山路起伏,5名队员分别有特殊的竞技内容。
  比赛一开始就来了一个&下马威&,先是400米跑,而后是一个300米的上坡路。大家清楚,必须撒开腿,不停顿,一旦停下来就没有力量和毅力冲上山坡。
  当官兵到达山顶时,美国、等几支队伍已经被他们抛在身后。
  下坡是一个弯道,也是范兴斌的狙击位置。只见范兴斌跑到射击位置,举枪就射,枪枪命中。此前,大家研究认为,如果目标没打中,队员需要罚跑40米,耽误的时间不过10秒钟,而射击时慢瞄精打,则需要更多时间。所以,大家决定快瞄快射。
  随后,队员们先后经历了多次上坡下坡,完成了300米狙击、陌生手枪射击等,也不知跑了多久,眼前出现一个大山坡,长约600米,目测坡度足有60度。跑到半山腰,大家实在跑不动了。
  &雪豹突击队必胜!&&范兴斌加油!&&刘军加油!&精疲力竭的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挽扶。姜关强甚至感到喉咙堵住了,喊不出声音了,嘴里也有了明显的异味。
  刘军戴着护目镜,里面淌满汗水加泪水,眼前视线模糊一片,耳朵也不听使唤,好像隔着一层膜,夹杂着&嗡嗡&声响。经过谭鹤时,他艰难地说:&我顶不住了!&
  &就算你走到终点我都不会怪你,我知道你尽力了!&
  谭鹤耐力好,身体轻,擅于奔袭,因而被安排为这一组的小组长。谭鹤发自肺腑的安慰,无疑给了刘军极大地鼓舞。他决心咬牙坚持到底。
  越过一道山梁,终点就在前方。终点也是最初出发的起点。
  队员们在意识混沌中挣扎着,内心狂跳不止。此时,跑道两边零零散散地站着已经完成竞赛和等待竞赛的各国选手,大家自发地集合到跑道两侧,用官兵听不懂的语言高声呐喊着,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拼命地鼓掌。
  队员们奋力冲向终点。身边,热烈的掌声淹没了他们已经模糊的意识。
  然而,跑到终点的官兵没有像其他队员那样横七竖八地躺倒在地,而是有序地站到路边。姜关强和范兴斌感到五脏六腑就像是翻江倒海,&哇&地一声,在路边狂呕起来。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坚守着最初的约定:决不倒下,时刻维护形象!
  4天的比赛中,官兵共完成精准射击、越障射击、特种营救、战术转移等14个高强度、高难度竞赛项目。
  29日,在阿曼的四季酒店举行的颁奖仪式上,&雪豹&突击队的官兵们先后9次上台,每人轮流接奖杯,每人还收到一柄国王赠送的特制军刀。下台后,外国队员纷纷要求与中国队员合影。
责编:刘昆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探秘雪豹突击队:枪声从凌晨响起不尽力就淘汰_高清图集_新浪网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显示更多文字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揭秘中国雪豹突击队的选拔标准
◆ ◆ ◆ ◆ ◆
维权爆料,就找辽宁法制报!
维权热线:024-QQ:922938
解决之道靠法理,维权路径走正途
雪豹突击队,前身为“雪狼突击队”,曾隶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特勤支队(13支队)特勤大队(3大队),建于2002年12月。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时更名为雪豹突击队。2003年,雪豹突击队从十三支队中划出,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雪豹突击队。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警学院特战大队一起组成了北京市的反恐力量。
中国武警“雪豹突击队”,是一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国字号”特种部队。先后圆满完成处置突发事件和各种重大临时任务90余次,参加各类重大军事演习、演练和对外表演10余次,连续4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基础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两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团体总分第一。
雪豹突击队历史虽然不长,却是当之无愧的反恐“国家队”之一,不仅多次承担重大活动安保、反恐等任务,还曾经参加过我国驻伊拉克和阿富汗大使馆的武装警卫任务。
要成为“雪豹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实属不易,一名入伍1至2年的优秀武警士兵必须自愿报名,然后通过专门审查组的政治审查、体格检查、文化考试、心理测试等一道道关卡,经检验合格才能入队。就算各项指标合格有幸进入突击队,也要经受炼狱般的体能、意志、品质等的各种训练考验,就是这样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在艰苦的训练中不断淘汰,不断补充。
他们坚持每天的体能训练,每个人都要做完规定的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千克的10公里越野。要说武装特警们的训练有多艰苦,说一个他们的训练服能“立”起来的故事就足以证明了。穿过的衣服还能够立起来?那年夏天北京的气温很高,在操场训练的武装特警们个个汗流浃背,浸透了训练服,有人说这训练服脱下来能立着放在地上,在场的记者为了验证虚实,请一名武装特警当场脱下上衣,不一会儿,变干的衣服像是“冻”上似的,“立”在了地上。上前用手一摸,竟是硬邦邦的。原来,由于他们训练强度大,再加上天气炎热,训练服几乎没有干过。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盐碱渗透到训练服的纤维中,衣服就变硬了,经过风干就能“立”在地上。
“雪豹突击队”的一名武装特警为练就一对“铁拳”,4年里打坏了8个沙袋,指头脱了好几层皮并严重变形;为了练就一双“飞毛腿”,他每年都要穿烂三十多双训练鞋,4年里他负重越野跑的距离相当于跑了两个“二万五千里”;为了练出“飞檐走壁”的攀登功夫,他每年都要磨破五十多双训练手套,入伍至今他们攀登的高度相当于10座珠穆朗玛峰。
除了体能和基本功训练,在这里,突击队员们还要学会在复杂条件下的汽车、摩托车驾驶、各种轻武器射击、排爆、侦察、越障、格斗等特种技能,进行仿真训练和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训练,而且还要按照基础训练,生存耐力训练,特殊条件下的行动训练,模拟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等五个步骤,接受近乎苛刻的考核,不合格者即被淘汰。因此,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突击队员的基本要求。在训练中,他们必须完成自己的战术动作。即使出现了动作失误和受了轻伤,也不能轻易中止训练。另外,在训练中,突击队员往往被要求自己设计情况,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单独完成任务。
“穿越火障”是武装特警用来锻炼心理素质的必训科目。“火障”就是用铁板盖着一条40厘米高、60厘米宽、10米长的壕沟,上面再铺上浇透汽油的松枝,点上火,待铁板烧红后,武装特警要通过两个障碍物后再从壕沟内低姿匍匐快速通过。刚开始训练,他们爬到火障面前时,脸部就感受到烈火的炽烧,皮肤一阵灼痛,但他们全无畏惧,都很快完成“穿越火障”的训练科目。
直升机绳降
直升机滑降是各国反恐特种、特警部队训练科目之一,“雪豹突击队”的武装特警在离地18米高的直升机上,不设任何防护措施,单凭一根绳索,仅以2秒的时间就速滑着陆,这就是他们独创的“高空垂直降落法”。这令人赞叹的技能是武装特警们长期艰苦训练的结果。高空“垂直降落”就是在整个滑降过程中,仅靠垂降者两只手抓住绳索来控制下滑的速度、方向和身体的平衡。18米的高空,就一根绳索保命,稍有不慎就等于是在跳楼,所以一些他们戏称为“自杀式下垂法”。
“雪豹突击队”武装特警的右臂上都缀着一枚威武的“雪豹”臂章,臂章不仅是军、警的饰物,也是特种、特警部队体制、实力的体现。“雪豹突击队”臂章色彩鲜明,对比性强,构图充分体现了突击队反恐防暴的职能和特色,比武警部队统一制作绣有利剑和橄榄枝的特警臂章更具个性化。许多收藏军,警服饰、臂章的军迷都特别钟爱“雪豹突击队”这枚新颖、独特的臂章。“雪豹”盾形臂章为蓝底黄边,上下绣有“雪豹突击队”的汉字和英文,中间绣着一个张嘴怒吼的雪豹侧面头像,雪豹头下面绣有两支交叉的95式自动步枪,雪豹头两边为橄榄枝。臂章上的图形使人联想到,要想获得社会的和平,必须依靠像“雪豹突击队”这样的精锐反恐特警队打击、震慑恐怖分子。臂章中央沾满雪花的狼头实为罕见,它的寓意引起读者的猜想。
来源:特种装备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律咨询,维权投诉,微信投稿
速来“法丝儿”互动1群报道!!
业务联络QQ:
点赞是美德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豹突击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