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魔兽世界战士拿弓箭箭的这么难寻

查看: 18830|回复: 45
神秘箭板——寻找张献忠宝藏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学员, 积分 3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箭板谜团引子:在全国所有的古镇中,沐川的箭板古镇镇,估计要算最神秘的古镇。三宫十一庙,双龙火墙,如南树,六株排列整齐的老榕树,奇怪的户对,隐秘的巨型无字壁画,巨型石柱,穿明代官服的神龛,水下地宫,上万平方的大型精美明代建筑群,等等,都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也没有功德碑之类的信息载体。箭板镇概况——箭板镇位于乐山与宜宾交界的界河箭板河河边,距离岷江主流约7公里,四周都是高山,可以说是一个盲肠形状,绝大多数乐山人和宜宾人,都不知道箭板镇。一 神秘的三宫十一庙。箭板。是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古镇。主要建筑为 “三宫十一庙”(名称当地人的叫法都不统一),处处是迷。宫,是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或道教专用建筑物,箭板没有历史,却有“禹王宫”、“万寿宫”、“玉皇宫”三宫(据当地老人讲,三宫地下用地道相连),其中“万寿宫”的每一块青砖上都“万寿宫”三字。三个宫中供的是明朝官服装饰的“菩萨”,而不是皇帝或道教角色。三宫的规模宏大,以刚解放时箭板镇的财力估计,箭板镇100年的总产值,还不足建设费用,即使以今天的沐川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很难满足建设费用。箭板仅仅是箭板河“盲肠”终点的一个偏远的贫困小镇,又不是名川大山,修建如此多的宫、庙,究竟是为什么?(解放初,箭板约有46户150多口)。在修建如此都得宫、庙的时期,谁有如此大的财力,养活如此多建造人员,在宫、庙建成后,谁又有如此巨大财力养护宫、庙中的人员。在同一时期修建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又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实在是罕见的现象。就整个岷江流域的古建筑群(祭祀类建筑)做比较,也只有犍为文庙、眉山东波祠、彭山彭祖庙等极少数的建筑规模可以相提并论,但是这些建筑群都有详细记载,唯独箭板的建筑群,不但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功德碑都没有一块。二 神秘的巨型壁画。&&在禹王宫东、西墙上各有一幅巨型壁画,长度各约24尺,高度各约6尺的;壁画大约是2003年(或2004年,记不很清楚),东西墙的夹壁被雨水冲倒以后发现的,壁画为什么要用夹壁掩盖?从河势与岸边的地貌判断,画的对象是箭板镇本身,两幅“巨型”壁画,其中东墙壁画上除了箭板的街道之外,在箭板河边停泊了很多空船,船上既无货物也无人员,只有和中间的小船上有二个人物(在船头上)。如此大的壁画,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约300平方尺的壁画上,只有二个站在船上的人(约占0.1平方尺),全镇其他人呢?西墙壁画上空无一人,只有箭板的建筑群和十一个庙子(壁画剥落后只能看见七个庙子)。
从用笔的角度和画的质量看,作画的人没有作画的基本功,用笔力度强硬、力道单一,费如此大的功夫,作如此大的壁画,不可能没有目的,目的是什么?三神秘的巨型石柱。在禹王宫正殿上有四根巨型石柱:石料用的是灰白色石英质细沙岩,并非箭板本地青灰色砂岩。每根柱高大概18尺,三根是整体石柱,其中西南角(按坐北朝南制式)一根是有接头的,是因为没有石料了吗?不是,从大量长条石阶存在的事实分析,接头是故意人为的,为什么如此?如果改用木材,造价至少十倍以上,为什么要用整体巨石柱?只能说:修建禹王宫的人钱多了找不到地方用!在巨型石柱前面居然修建有“小桥流水”,但是水池排水没有找到地漏。水池四周有大量精美石刻(可惜被当地人毁坏得太厉害了)。四 神秘的户对。就目前乐山范围,本人只见过两对户对,一对户对在雷畅故居的大门上,另一对就在箭板场的一户不起眼的大门上。雷畅是名人,户对有清楚的来历,而箭板这一对户对,是谁的,箭板并没有出过这样的大员。况且雷畅故居,建筑规模档次都比较高,而箭板这处有户对的建筑,只是一般普通民居。五 神秘的双龙火墙。万寿宫真正的神秘还不仅仅是每一块青砖上都有万寿宫三个字,而是万寿宫东墙的“包间”。“包间”房屋门楣上有“璇玑”二字,字体并非“馆阁体”,而是“江湖体”,写字之人力道强硬,力度排山,绝非一般文人可为。更为奇怪的是这间“包间”的两道防火墙是做的双龙形状,这恐怕是全国仅有。在封建社会时代,非皇家关系,造龙这样的建筑使用,是要杀头的,箭板镇并没有任何皇家关系的传说。……箭板镇的诸多谜团,至今无从考证。和当地百姓聊聊家常,连他们都无法说清楚自己祖祖辈辈的渊源。众多民间传言到今天,凝成一个历史故事,貌似最为接近:或许当年张献忠看大势已去,就从成都坐船顺江而下,然后拐入与世几乎隔绝的箭板,在此建造了三宫十一庙等建筑群,用以驻扎卫兵队伍。十六年转战7省抢夺的金银珠宝,藏在了箭板某地下洞穴,由于箭板镇通水路运输,日后已好取用。而3宫建成后不得不杀人灭口(无人的大量空船也许就是这样的提示),张献忠在生命结束前,将宝藏的信息的一部分绘入图中,藏在2层墙体之间,欲将历史真相传递后来人。
张献忠谜团
张献忠和清军凤凰山决战的疑点。《蜀难纪略》记载,1646年11月,张献忠带出成都的兵马,《当时随行者“尚有一百三十余营”,《续编绥寇纪略》说“尚有五六十万”。而以实地考察,凤凰山能够屯兵容量,人数不会超过二万,因为西充县的凤凰山一带,11月已经没有充足水源,人畜饮水无法解决。《清史稿》记载豪格帅60万人的军队和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决战,更玄,也就是说双方共有约120万人在凤凰山决战,凤凰山一带的水源根本没有解决用120万人饮用水的能力。
& & 张献忠之死的疑点。 各种书上记载也矛盾百出,一般的书上说是鳌拜手下镶黄旗章京雅布兰射杀的。但作为正史的《清史稿》,也记载着张献忠三种不同的死法,卷二一九、列传第六、太宗诸子中却记载为“豪格亲射献忠”。但同样在《清史稿》卷二四九、列传第三六中,又成了“(鳌拜)进征四川,斩张献忠于阵”。另外的书上记载,又说是鳌拜手下镶黄旗章京雅布兰射杀的。 野史记载,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写这种野史的人真是太天真了,要是真的张献忠在战场上被杀了,他的手下能抢回尸体吗?。况且清军发的“广告”:“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不管何种记载和传说,至少《清史稿》中对张献忠死后尸首去向毫无记载,看来这一问题将成为历史上永久的迷。
张献忠没有死在凤凰山的佐证。李自成的大顺政权1644年1月——3月,年号永昌。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1644年8月15——1646年11月16日,年号大顺(亏张献忠想得出来,用李自成的国号作自己的年号)。
& &李自成主要部属档案:
刘宗敏:1645年武昌被俘(被杀)。
牛金星:1644年失踪。1652(?)年病逝。
李岩、李牟:1644年被李自成杀害。
李过:1649年湖南失踪。
高一功:1649湖南战死。
罗汝才:1642年为李自成所杀。
张献忠主要部属档案:
孙可望:张献忠“死后”,领军驻贵州,1657年降清。
李定国:张献忠“死后”,领军驻云南,1663年病忘。
艾能奇:张献忠“死后”,领军进发云南,1647在云南会泽中箭身亡。
刘文秀:张献忠“死后”,领军游击于重庆、贵州、云南、四川,1658年病亡昆明。只要认真对比李自成大顺国灭亡之后大顺军队的结局,和张献中大西国灭亡之后大西军队的结局,很容易就判断出,大西国灭亡后,张献中并没有死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垮台后,兵败、乱如山崩,绝大多数军队在不到一年就很快消失了,仅李过、高一功的少量军队坚持到1649年,也就是说李自成“死亡”后一年他的数倍于张献忠的军队基本消失。而张献中的大西政权垮台后,军队是有组织有计划撤退,坚持抗清到1663年李定国病死。也就是说,在张献忠“死亡”后,大西军有组织的抗清17年。其中特别是刘文秀在重庆和清军对抗了13年,清军才收复了重庆。如果做为大西国皇帝的张献忠真的在西充凤凰山战死,而他的军队在没有多少前途的情况下,成建制和对手战斗17年,哪可能算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张献忠人格。据曾与张朝夕相处的西方传教士在《圣教入川记》中记载,张为人“智识宏深,决断过人”,令两位传教士“亦暗暗称奇”, 他作战非常勇敢,“战辄先登”,每次战斗都身冒矢石,亲临前线指挥。他颇能吃苦耐劳,“夜尝不寐,裹甲微行,携刀巡视”,当时在大西军的外国传教士这样描写,“张献忠人甚聪明,与士卒同甘苦,自由谈话,表现坦白,温情大量,慷慨态度,且尝与属下饮食”。归结起来大概就是“智勇双全,诙谐幽默”。说张献忠智勇双全,是因为张献忠转战七个省,最后在四川建国,而和张献忠作战的明军将领,全部没有善终;说张献忠诙谐幽默,是指张献忠作战没有规矩,基本如儿童游戏一样,例如张张献忠自己编的军歌:“前有邵巡抚,常来团传(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张献忠宝藏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根据张建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的结论:“他(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如果加上其他非金银类的珠宝,财富数据肯定还要大得多。”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谢元鲁:“甚至于我个人认为(张献忠的白银)可能达到这个上千万两之多。那么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当时张献忠打下武昌之后很高兴,就是赏赐了他的部下,当然据说还有一些什么百姓。据说大概是六百万白银。那赏赐都一下大手笔的花掉六百万两,那肯定他拿到的这么一个叫做是财富的远远不止六百万两。短短几年,明朝皇室几个有钱的王府,都被张献忠抢掠一空。所以,他能拥有巨额的金银,其实并不奇怪。”比较有权威的,是《世界年鉴》于2002年3月公布的一个清单:拿破仑的莫斯科宝藏,印加帝国黄金宝藏,法国路易十六黄金,南美玛雅“圣井”宝藏,欧洲“圣殿骑士团”宝藏,日本赤城黄金山宝藏,菲律宾山下奉文藏金,亚历山大宝藏,所罗门王宝藏,埃及法老王宝藏。。。。。。其中,中国的宝藏独占五席,分别是西夏王陵藏宝,楼兰王宝藏,大顺皇帝李自成宝藏,大西皇帝张献忠宝藏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藏宝。这里面藏宝最丰、寻找人数最多、耗费人类最大的就是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宝藏,据《世界年鉴》估算,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为了得到这笔宝藏,外国传教士、袁世凯、二战时美国的梅乐斯上将、日本侵略者都曾兴师动众,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前来寻宝。但是,若论花费时间和毅力,他们都算不上张献忠宝藏最忠诚的粉丝。那么最忠诚的粉丝是谁呢?答案是清朝皇帝。自打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开始,一直到光绪,清朝政府从没有放弃过对宝藏的追求,坚持不懈260年,真可谓虔诚至极。清朝的历任川陕总督怀里都装着皇帝的一道密旨:务期寻获张贼献忠所遗巨宝,以充国用!历任川陕总督衙门里都有一个专设机构:勘验局。年费银十余万两,里面汇聚了蜀中耆老、文人侠客、外国传教士等等,任务只有一个:明察暗访,寻获伪大西国皇帝宝藏!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曾派员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确切地点而中。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说亲眼看到被彭山眉山居民捞到的银,“其色黑暗”。这时正是太平天国弄得凶的时候,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库里空得还没山西的土财主们富裕。于是咸丰帝命成都将军裕瑞“按所呈情形的悉心查访,博采舆论,若知其处,设法捞掘。”但是,张献忠虽然当皇帝不怎么有水平,但是藏宝却是高手,过了上百年之后依然没让清朝政府得手。民国初期,袁世凯想着如何当皇帝,也派了大批的特种团在四川等地区挖了七十余个大坑,淘干了几十条小河,也没有找到。此后,四川军阀杨森、刘文辉、蒋介石都曾动过这笔宝藏的脑筋,奈何没有张献忠本人指引,只能望天空叹。张献忠宝藏在箭板的可能性藏宝条件。根据世界上目前已经发掘的宝藏的共同埋藏特点,大致有三个条件:地点隐秘,有天然洞穴,运输方便,这三个条件箭板镇都有。首先,箭板在乐山和宜宾的地方志上都没有记载(一直到同治年间编修的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不可谓不隐秘;箭板有冰臼地貌,当然就存在天然洞穴;箭板距岷江主流只有7公里的水路运输,而且水流相当平缓,在岷江上游没有修建电站大坝的时候,岷江主流的河床比现在高很多,箭板的7公里航道,相当于潮汐航道,航行条件相当好。上世纪六十年代,箭板航运很繁荣。宝藏在箭板的可能性。首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是在李自成的大顺国灭忘5个月后的事情,而且还用大顺国的国号作为自己的年号,显然是很有深意的。但是,可能张献忠没有想到的是,清兵入关仅仅两年多就占领了明朝大半个江山,并且把势力远大于自己的李自成灭亡了,是谁站在当时张献忠的位置上,都要考虑撤退的问题。撤往何处?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由于张献忠深受《三国志》影响,不管是作战的战术,还是选择四川建立大西国,都照搬了三国时蜀国的全套做法。因此,如果张献忠选择孔明墓的埋葬方法埋藏宝藏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要做到孔明墓的埋葬方法,势必就需要先放“烟雾弹”,例如:石牛对石鼓啊,掘断锦江埋宝藏啊,江口沉青杠木装银锭啊,等等,然后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也只能使用水运,如果张献忠的所有宝藏装箱后按照500吨计算(其中一千万两白银算300吨,黄金和珠宝算100吨,包装物算100吨),用载重20吨的木船,25艘就装完了,间杂一倍其他商船,也才50艘,每天运2——3船走,很不起眼就运走了。如果用马车,至少需要1000辆,而且速度慢,显然不可能。船舶到达箭板河入口处附近的岷江主流水域一带,就可以停泊休息,天黑以后驶入箭板河,哪当然是神不知鬼不觉的。箭板的信息。如果把箭板镇现在可以找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箭板曾经居住过皇帝。例如:三宫(个人猜测这是暗示三宫六院,那六棵排成一排的榕树有可能暗示六院),双龙火墙,万寿宫的专用青砖,一对来历不明的户对,植物志上都没有的树名——如南树等等。宝藏信息。歌谣:“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其中“石牛对石鼓”显然说不通,石牛和石鼓没有必然关系,如果把“石牛”改一字成“石门”, 歌谣就成了:“石门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张献忠是陕西定边县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人,那些地方的人居住的都是寨子,每个寨子一般只有一个石头的寨门(防火防盗防抢)供进出,寨子的门楼上,一般都有一面大鼓用来传递信息。箭板禹王宫的四根巨型石柱如果是代表“石门”,哪么禹王宫哪两幅巨型的隐秘的壁画就很好解释了,也就是说宝藏的部分信息在壁画之中。余下就是“石鼓”问题。箭板镇古老的“三宫十一庙”的传说(壁画上残存的七个庙子证明不是传说),也是说不通的,不符合“常理”,原来也许应该是“三宫十二庙”,壁画上已经有十一庙,那么没有绘入壁画的第十二庙,也许就应该是石鼓的埋藏之地,在石鼓上应该有宝藏的确切信息。辨伪。锦江藏宝之伪。关中平原、河北平原上的坚固的皇帝陵都难逃盗掘,张献忠把宝藏埋在成都平原,简直就是弱智,前脚撤走后脚就被人挖走了,何况还不利于日后自己取用。江口的青杠木夹银锭之伪。青杠木自身都是沉水木,不装银锭扔到水里都要沉下去,装上银锭沉得更踏实,因此用青杠木夹起银锭运输,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更何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数的公的和私的物探公司,已经无数遍在成都平原的可疑区域进行过探测,并没有半点信息。青城山藏宝之伪。成都到青城山,只有到灌县这几十公里可以用马车,上山全靠人力背或挑,运走500吨宝藏,怕不是少数人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长时间和大队伍运输不走漏消息才怪。编外箭板冰臼。
箭板的老码头上,有许都冰臼,从地质成因估计,箭板的地下,有可能有巨大裂隙,也就有可能象当地老百姓说的:箭板的玉皇宫、万寿宫、禹王宫,地底下是“地道”连在一起的。地宫入口。箭板本地人都知道,河中间有一地宫入口,进去以后,里面有石阶。图中,红圈,即地宫入口。在箭板电站未建之前,此地宫入口经常有人进去摸娃娃鱼;电站建成后,水流速度降低,入口已经淤塞。踏勘。从“江口青杠木”案,由谣传变成事实,我就怀疑“石牛石鼓”案,也许不是谣传,也许也是事实。为了寻找“石牛石鼓”答案,我也在成都到宜宾之间可能通航的,几乎所有的所谓的古镇去看过,例如黄龙溪、上里、柳江、罗城、清水溪、龙华、罗目等;其他可能的古镇也去过,例如青神的罗平、汉阳,乐山的关庙、罗汉,井研的三江、研城,犍为的孝姑、新民,宜宾的泥溪、轸溪、蕨溪、高场,等地。结论是:其中任何一处的古建筑,其造价、规模、艺术成就,都不及箭板十之一、二。例如罗城古镇,整个船型街的造价,还不足箭板任何一宫的造价。可见,当初在箭板“投资”的老板,是何其的富有。我寻找“石牛石鼓”案的答案,目的不是要去研究藏在石门和石鼓中的答案,只想以此安慰那些300多年前,冤枉死的成都港出发的船工,同时也安慰那枉死的箭板土著居民(从箭板现在的居民的族部看,全是湖广移民),也许他们中间还有许都是小孩子。
。。。。。。。。。&
張獻忠哪有李井泉狠&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学员, 积分 3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箭板古镇 悬疑传说待你破译三江都市报 &&25版 &&
&&在乐山市犍为县、沐川县与宜宾市宜宾县交界处,有一座镇,它背靠陡峭的鱼箭山,蜿蜒的龙溪河从身旁奔腾而过。从空中俯瞰,如一条蛟龙。镇上有百年老建筑,有吊脚楼,有青石板路,有残破的历史遗迹,有充满悬疑的传说,这里是箭板,是百年老镇。撩开它古朴纯净、不食人间烟火的面纱,皆因镇上的古街在今年被评为“四川最美街道”之一。
&&最美街道很古朴
&&箭板镇,因河边有三根形似“箭杆”、长约百米的石梁和紧挨着百米宽的大石板而得名。冲着“四川最美街道”的名号,小记踏上了去往箭板古镇的路,出发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箭板镇上应该也被雨水浸润得差不多了吧?黑瓦一定被洗得亮堂堂,泛着油光,街道也被雨水冲刷,露出它被岁月打磨出的光亮痕迹。
&&一路上高速,转国道,再上普通公路,三个多小时车程。路上的风景很让人流连忘返,越接近箭板,风景愈加秀美。出沐川县城,几乎看不到一辆车,公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竹林,裸露出来的山体都是红砂岩。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蛇行,也许是降温的关系,也许是植被茂盛浓密,一路呼吸着清爽的空气,甚至还带着淡淡的青草香。
&&箭板镇背靠陡峭的鱼箭山,蜿蜒的龙溪河从身旁奔腾而过,从空中俯瞰,如卧在山间的一条龙。风起时,这里的风像峡谷里的风,柔中带骨,吹得竹浪翻涌,卷起地上的树叶,扬起黑黄的烟尘,这景象,犹如“黑山老怪”出没,而当地人却早已习以为常。
&&走过架在龙溪河上的石桥,沿着一条石梯行走至河畔的顺河街,这里就是“四川最美街道”了。当地老乡告诉记者,箭板镇只有三五百年的历史,但在明清时期,因为靠着岷江的水路优势,又是犍为、沐川与宜宾的交界处,这里自然形成了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数万百姓的油盐场。
&&被评为“四川最美街道”的,是老镇上的顺河街,在沐川至宜宾的公路还未贯通时,这短短的1200米街道,要走足足一个小时,集镇上人挨人,人挤人,甚至有时候脚都挨不着地,完全是被人流推着走,当时的箭板,是川南商贸的重镇。
&&而今这条街道,或许因为隐匿在偏僻的乡间而未被快速的城市发展而淹没,古朴的原貌依然保存得完好。
&&让你在想象中完成“穿越”
&&老乡告诉记者,在这条街道上,曾经存在过许多规模庞大的建筑,比如禹王宫、万寿宫和南华宫,而今都只剩下残破的遗迹。
&&要到禹王宫,得从一户人家的堂屋中穿至厨房,厨房后有一大片空旷的院子,在上到院子的石梯旁,各有一个石头刻的 屃(传说中龙的儿子之一,触摸可得福),尽管已经严重风化,但仍能猜想出它当初被细致打磨后的模样。
&&记者目测,整个院子有一百平方米左右,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四根浑然一体的石柱,见到过许多古建筑,都是木头砌成,而这经历了风吹雨打的石柱,却是由整石打磨而成。柱头下方的石头柱础,雕刻出精美的花纹,宛如绽放的莲花,柱头和柱础连起来,有四五米高。可以让人想象出,当年它曾如何庄严肃穆和高大辉煌过?
&&两边的院墙,是高阔的风火墙,两边的墙中央是一块被刷得粉白,而今已经残破却依稀能看得见墨迹的壁画,当地人有人猜测说,这应该是以前箭板古镇的风貌图,有的人则说,这是一幅规划图,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张献忠留下的藏宝图。
&&沿路而下,一个正在重建中的建筑叫万寿宫,这里唯一的遗迹,是进园后右手边的风火墙,墙壁由青砖砌成,每块砖头上都有“万寿宫”的字样,走近了一摸,居然都是浮凸的!
&&走出万寿宫,再向下游方向走出几十米,就到了码头遗址,也就是这条石板路的尽头。码头分为三层台阶,每一层都有两个铁环用于固定停泊的船只,现在这条河上修建了三个水电站,水位再不如当年,加之上游有工程修建,龙溪河变得浑浊,水路早已不通,曾经的繁华已落幕。
&&张献忠留下藏宝图
&&在箭板镇上有不少光怪陆离的传说,而最有名气,当地老乡也愿意口耳相传的,则与清朝时期的张献忠有关。
&&有一宜宾籍打渔郎,善水性,一头扎进水里摸鱼虾,可以好几分钟都不上岸。有一日,他从岷江溯洄至龙溪河水,在水中玩得甚欢,一个猛子扎下去,半天也不见上岸,待到再上岸时,居然变得痴傻,眼中满是恐惧。待到他半清醒时告诉人们,他在龙溪河中潜水时,一不小心潜进了一个水中洞穴,洞穴中横竖躺着许多骷髅白骨。
&&箭板镇上的人心里暗自猜测,莫非这位打渔郎找到的洞穴,就是当年为张献忠埋下宝藏的工匠们?因为自从张献忠屠川后,箭板镇上的人就世代相传说,当年张献忠曾在这里埋下了巨额宝藏,于是,镇上的人相信,这堆白骨,是埋葬宝藏的工匠的尸骨。
&&然后,这一传说终究只是传说,尽管有人说,这个洞穴应该就在镇上的禹王宫下,洞穴中肯定有藏宝图之类,但到现在为止,谁也不知道这个洞穴在哪里。
&&1、箭板镇逢二、五、八日赶场。
&&2、箭板有不少小吃,麻花、泡粑、叶儿耙等;河中还有不少河鲜,当地特产的鱼,因为长得粗短肥腻,被称之为“老母猪鱼”,这里也产娃娃鱼和黄鳝哦!箭板还盛产竹子,这个季节自然不乏笋蛆、笋子虫了。
&&3、从乐山至箭板,可在乐山市城北车站乘坐至沐川的班车,30元/人,在沐川县城车站乘坐至箭板的班车,11元/人。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少尉, 积分 4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写的好多!配点图我还有兴趣看下去!无图就不看了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二级士官, 积分 3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结果是一广告贴、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学员, 积分 3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22.jpg (113.38 KB, 下载次数: 8)
17:14 上传
13fc4d0d7c6f7da21.jpg (215.5 KB, 下载次数: 9)
17:14 上传
9eb04a34d849dc.jpg (195.81 KB, 下载次数: 11)
17:14 上传
8ab35bc5jw1dqa4qzdqf8j.jpg (125.4 KB, 下载次数: 11)
17:14 上传
7cbf26b6jw1drp3df5966j.jpg (141.46 KB, 下载次数: 10)
17:14 上传
6a63fa9ccf07f1a4c510fd8f9a1cb.jpg (149.78 KB, 下载次数: 8)
17:14 上传
6_22684_bd6ac12df8546a5.jpg (129.8 KB, 下载次数: 9)
17:14 上传
4_P_6.jpg (134.11 KB, 下载次数: 8)
17:13 上传
1ad5ad6eddc451dad0c3be5eb6fd.jpg (146.64 KB, 下载次数: 16)
17:13 上传
1.jpg (200.67 KB, 下载次数: 12)
17:13 上传
54fbb2fbdb52d276.jpg (133.92 KB, 下载次数: 9)
17:13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学员, 积分 3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何时清白——张献忠,满清诬蔑栽赃的英雄 前几日,在成都的某施工现场挖出了成百上千的人骨.据考证是明末清初大屠杀的遇难者.于是就有人又在批判张献忠屠蜀论.然而实施果真如此么?记得早年已经有定论,满清是屠蜀的真凶.然而近年来翻案风盛行,连尚可喜都成了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楷模,还得了一座纪念馆.所以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种种目的又翻出了张献忠屠蜀论,实在是令人愤怒! 明末清初,在四川发生了大屠杀,人口急剧减少。清朝期间所编撰的“史料”以及一些“记录”等都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由于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两百七十多年,以至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连鲁迅先生也曾批判过张献忠是“专在‘为杀人而杀人’”。 影响最大的是一本过了近百年后才出的名叫《蜀碧》的书。因该书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鲁迅说“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张献忠怎样屠杀蜀人的《蜀碧》,痛恨着这‘流贼’的凶残”。只不过鲁迅“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见了一本不全的《立斋闲录》,还是明抄本,我就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病后杂谈之余》) 《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可说是满清政府的官员,是一个御用文人,所以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 明末清初时期的张献忠没有像李自成那样善待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反倒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所以清军侵入四川时支持张献忠的人不多因此引起张献忠愤怒的可能不是没有。而且张献忠在看到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清兵又乘机入关,并很快占了大半个中国之后,明白了天下已属满清再也轮不到他自己,因此而自暴自弃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但如果把造成四川“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大屠杀都归于张献忠,则实难苟同。因为这并非张献忠所为,而是清兵自己所干的好事。最后还赖到早已死亡的张献忠头上。 其实,只要仔细查看一下清兵侵入四川的那段历史,真相不难知晓。 1646年,也即满清入关后第三个年头,满清即宣布张献忠已被战死,并宣称“破一白三十余营。平四川”,即宣布四川平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清攻陷渝城(重庆),是在★十三年后★的1659年。 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是1649年满清贴出的公告!!!!!! 这种残忍的镇压方式,在四川竟然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隐瞒真相、欺骗中国人,满清居然把他们自己干的这些大屠杀全部栽赃给张献忠! 试想,假如张献忠真如满清鞑虏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疯狂的杀人魔王。四川交通可达的人烟稠密之处,差不多被他杀绝”,那麽,几乎没有人烟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 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何需“劳驾”鞑虏们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 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嘛。 四川人民的反清活动被残忍地镇压后,的确是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清廷不得不迁移湖广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广填四川)。造成这种惨状的不正是鞑虏们吗?可见当时的鞑虏们不仅穷凶极恶、而且栽赃的手法也卑鄙至极。 当然越是夸张和宣传张献忠的“屠杀”,就越能证明真正的刽子手们的行为是“正义”的。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满清统治了两百多年,战败一方的记录早就被毁灭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于自己的“记录”和当时的宣传,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两百年后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不过,如上面的例子,还是可以从满清自己的记录里找到矛盾的地方,从而还回历史的真面目。也有后来的出土文物戳穿了当时满清所制造的、流传两百多年的谎言。 例如,有一个栽赃的著名例子:满清的“七杀碑”传说。满清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 『天生万物以养人 人无一善以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 但后来,在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出土了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上却是: 『天生万物与人 人无一物与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即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杀气。 满清的御用文人们,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后一句改成了七个“杀”字以宣传张献忠的“残暴”和满清的“正义”! 当然,张献忠在四川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坏事,但绝对没有像自满清征服全中国后所流传的那样,四川人都是被他杀光的。制造“弥望千里,绝无人烟”惨剧的决不是张献忠,而是当时的满清军队。 四川大屠杀究竟是谁干的 - 南乡子 - 关于我对张献忠是否真如自满清开始统治起流传至今的那些“史料”所声称的,在四川进行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以至于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的疑问,有些网友以一些史料为依据进行了反论。但总觉得这些反论还是没有直接解开拙文中的那些疑问,而且所列举的这些史料也有不少让人疑惑之处。 例如,如果四川人被张献忠杀的所剩无几的话,何以能在张死后抵抗清兵那麽长时间?兵源来自何方? 倘若张献忠果真如此滥杀无辜,又如何能召集军队来反叛明朝?一般来说,除非反乱军得人心,否则老百姓不会舍下性命去跟着反叛政府。张献忠在觉得大势已去之前,如果其军纪不严,如果不受老百姓支持,如何能长期与明朝政府大军对抗? 张献忠是在1644年,即清兵入关的那一年入四川建立“大西国”。而清廷派兵入四川则是在1646年。既然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然是想经营四川,可一“建国”就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开始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话,又如何经营他自己的“国家”?建国的意义又何在? 所以张献忠的部队守纪律、善待百姓的确不难想象。而且如果张献忠真是为“杀人而杀人”在清兵到来之前就把四川百姓杀的所剩无几的话,那麽谁来缴纳税金养活张献忠本人及其军队?难道要这些军队自己去开荒种地? 所以倘若真有大屠杀,那麽唯一可能的是他已判明清兵基本上控制住了全国的局势,因此感得自己无法与清兵抗衡才会自暴自弃而大开杀戒。这只有在李自成军队被消灭,且清兵渡过了长江并消灭了南明军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可是,清军攻陷南京是在1645年,李自成自杀也在这一年的六月。而且清兵仍然要对付南明的残余抵抗力量,例如清兵到了1646年还在绍兴与鲁王的部队作战。作为带兵打仗,且建立了“大西国”、又尚未和清军进行过大规模战斗的张献忠应该有侥幸之心,因此很难想象他一边建国,一边又大肆屠杀而自毁长城。因为若真把百姓杀光了的话,恐怕连他自己的军队的兵源补充和给养都成了大问题。作为“大西国王”的他,这一点不会想不到。 而且,清廷在1646年正月就已发出征讨张献忠的诏书并派兵入川。在大军压境、自己的生存都难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抓住一切机会抗击清军,反倒有时间去屠杀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这,可能吗? 况且张献忠在同年11月在与清兵的战斗中即被杀。连他本人都亲自上阵且战死,可见他和他的部队都是在全力防止清兵入侵而不是全力在杀百姓。 所以说他毫无理由就连无辜士兵都杀了的“史料”的真实性实在很令人怀疑(不排除小规模的处罚不满分子,但这是在任何军队里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者,清兵攻陷重庆是在他死了13年之后(1659年)。假如四川人几乎被张献忠杀光了的话,那就根本不用花如此长的时间。就算张献忠真在四川进行过大屠,那麽可以想象侥幸活下来的老百姓对他应该是恨之入骨,那麽对前来剿灭他的清军肯定早就有敞开大门,欣喜若狂地把清兵当作把自己从恶魔中解放出来的王师对待之心了。就像清兵击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时受到北京民众欢迎的那样。 有网友认为四川百姓抵抗清兵和张无关,因为他们抵抗的是异族入侵。可是好不容易才躲过张献忠的“大屠杀”的四川百姓即使不像北京城的百姓那样欢迎清兵,但也应该明白这些清军是来剿灭曾屠杀过他们的亲人、且还在屠杀他们的恶魔,是把他们从这群恶魔中解救出来的“及时雨”吧。再退一步,即使不把清兵看成“及时雨”,即使处于对夷狄的仇恨,那也应该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击败了“凶恶的”张献忠,且对抵抗者格杀勿论的强大的清军,因此也很清楚假如抵抗这样的军队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何况能活过张献忠的大屠杀(如果真发生过的话)的人早已没有了几个,究竟会有多少人拿起武器才能抵抗清军长达十多年的呢? 而且,对于没有像有知识的文人那样长期受过“华夷思想”熏陶的大多数百姓来说,千百年来不都是只要日子比从前过得好的话,谁来当政都不在乎的吗?何况面对的又是这样的情形! 因此,假如张献忠真是那样残酷地对待过四川老百姓,那麽就算还有不少老百姓躲过了张献忠的“屠刀”,可又有谁会相信在张死后,他们居然能不要命地“顽固拒绝”前来“解救他们”的“正义之师”长达十多年? 现在,对小生的“如果四川人被张献忠杀的所剩无几的话,何以能在张死后抵抗清兵那麽长时间?兵源来自何方?”疑问,有网友也承认“献忠并未杀尽川人”,并把张献忠的“四川大屠杀”局限为“主要指川西和川北地区”而并非整个四川。可这也无法解释“四川人几乎被张献忠杀光”这句流传了三百多年的话。而且这样一来就等于承认了“史料”中所指控的造成“四川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乃是张献忠的大屠杀这一说法的确有很大的夸张。 对此,愚人网友解释说四川人口都集中在川西一带,“重庆规模尚不能和成都比,重庆直到蒋迁都陪都以前,人口一直都小于成都,而且重庆周围的人口在当时也远小于川西平原&,张献忠的屠杀使得“川西平原杳无人迹,成都空城一座。据称,清官吏走马上任的一些县只剩有几户人家”。可是,如果人口众多的川西真被张献忠杀得杳无人迹的话,那还是不能解释人口本来就很稀少的其他地方在张死后为何仍能有抵抗强大的清兵长达十余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问题。 愚人网友现在也承认了张献忠初入四川时,“部队纪律还算严明,...,军人头缠红巾,一队一队顺大道田坎到各乡,晓谕乡民安居乐业”的事实。但又引用史料说之所以张后来会大屠杀,是因为张受了一应试举人的污辱而把赶考的举人都杀了因此引起了川西民极大愤怒。就算这是事实,但在封建时代,比他残忍的一“国”之君多的是,以杀举人来证明张的“残暴”似乎有些勉强。 而杀举人就能激起整个川西民众的愤怒,就能使得广大民众从而响应已退守到川南嘉定(今四川乐山)的残余明军的号召,纷纷拒向献忠军纳粮,为此还“开始筑堡、坞、寨自保”之类的“史料记载”,则更难令人置信。首先,当时的通信条件和今天不能相比,再加上各村各乡甚至各族各户千百年来过的都是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无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想来往也不容易)的生活乃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何能於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四乡乡民”?其次,素来不好斗、只要不是自己活不下去就绝不会反抗的中国老百姓怎麽会因为一位举人被杀就愤怒到了能轻易响应已退守川南的明军的号召而纷纷拒向献忠军纳粮、为此老百姓甚至还能筑堡、坞、寨,用武力来抗衡的地步?此外,当时既无电话,也无电报,更无互联网络的情况下,也已退守川南的明朝官兵又是如何躲过敌对的张献忠部队而潜入到献忠所控制的那些地区去号召那麽多的老百姓去和张献忠对抗的? 愚人网友引用“史料”说张献忠和那数百万的民宗展开了“逐堡逐寨战争”,那麽这的确就是战争了,而且规模还相当大。 还有一点:战争中的死亡以及堡寨陷落后对那些顽强抵抗的堡寨中的敌人予以报复乃是古代战争中常见之事。这和“无故大肆屠杀平民百姓”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既然愚人网友说四川的人口是集中在这些需要“逐堡逐寨战争”才能攻陷的川西、川北地区。那麽这两地区的人口好歹有个好几百万吧?攻破这好几百万人的堡、寨,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张献忠的部队又有多少?战死的官兵有多少?张献忠又是如何及时补充兵员的?又如何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能把这些武装起来了的好几百万人统统杀掉?所以这“史料”本身有不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之处。再者,既然说“因为这里已经是一片丘墟了,后二十多年,清或南明军都未驻过成都和川西”,那为何又会有后面的“清人所谓平定四川没有一年,南明军在孙李的率领下,再进四川,并占领了川西、川北”说法?这与前句话不是有着明显的矛盾? 就算“后二十多年,清或南明军都未驻过成都和川西”这句话是愚人网友的笔误,可是,人都早已被张献忠杀光了的川西、川北,那麽这些地方就是既无人提供粮草、也找不到人来补充兵员的地方,再加上又是不利于作战的平原,南明军为何还要去占领?这不是也很清楚地说明了清朝时期的这些“史料”其实 上是有着不少相互的矛盾,有着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的?所以绝不能盲信胜利者一方的史料。 有网友还以外国传教士留下关于张献忠杀人的记录为例进行反论。对此我还是有疑惑:既然张献忠杀人不眨眼,为何还让老外活了下来,且还让他留下了详细的杀人记录?我一直没有否认张献忠杀过人而是认为自暴自弃后是可能杀了人。问题是:究竟是谁使四川人口急剧下降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另外,打败仗后,军队变得不成军队,官兵们争先恐后逃命的现象肯定会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严肃军纪处决一些溃败的官兵不是没有可能。而处决时正好被外国传教士目睹而记录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即使是有外国传教士留下了记录,那麽这是否也只是他个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所见?一两个人就能看到整个四川杀人的情况?能把整座城市的被杀的官兵、百姓人数都整理出来吗?现代的法庭也是不会凭一两个“见证人”的记录,就断定有过“大屠杀”的。 还有,在张献忠“大屠杀”之前,四川的总人口为多少?应该不下数百万吧?觉得大势已去的张献忠部队,应该说如丧家之犬,可以想象其组织力和战斗力应该是非常低下。而且部队人数究竟有多少也是一个问题。而若不是士气正旺、且又保持着有效的组织能力和拥有战斗能力的部队,如何能把分散居住在辽阔的四川大地的众多百姓杀得没剩下几人?屠杀这麽多分散居住的百姓,需要多长时间? 所以说,当时所谓“见证人”所写的、且在清朝统治两百七十年间都还能保存下来、直到今天还能让今人看到的那些“大屠杀”的“史料”,究竟有多少的可信程度,实在令人怀疑。况且不少文人历来就有对“流寇”极端鄙视的“正统观念”,有对自己所痛恨的事物、人物极力抹黑和丑化的不良传统! 此外,清廷所编的史料说张献忠屠杀了六万万男女,即六亿人,这一看就知道是弥天大谎。有人说那是笔误,应该是600万,即使是如此,如上所述,仍然是一个让人怀疑是否渗入了大量水分的数字。在官方的史实记录里都如此夸张,那麽清廷极力丑化张献忠的行为不难想象。而且,清廷早已稳定了全国,张献忠本人及其残部也早被消灭,即使照实记录、甚至稍有夸张,也不至于影响到清廷政权的稳固。那麽为什麽还要这样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得四川“千里无人烟”的真正凶手就是清廷自己。因为这大屠杀的规模太大、死者太多,以至于不得不从湖广一带大批移民到四川,所以无法掩盖,所以就必须把责任推给早已死去了的人,以免其统治下的国人知道真相而影响其政权安定。 这也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记》两百多年都被作为禁书严厉禁止的原因。幸好这些记载了明末清初那段血泪斑斑的历史的资料传到了日本并得以保存下来,所以清末的留日学生才能在日本的图书馆里找到了这些书因此而知道了真相。这些留日学生便把它们抄写下来大量出版,并偷偷运回国内,散发给民众和清军中的汉人官兵。 这也说明了能在清朝两百七十年间相安无事,能保存到今天的关于张献忠大屠杀的“史实”的可信程度的确让人怀疑。 再补充说明一下清兵入北京城的情况。有网友认为北京民众之所以欢迎清兵入城,是因为受了骗,是以为清兵拥明太子回京。长期以来,都有人这样认为。 这是因为一些文人不肯承认事实、不愿相信居然会有那麽多的汉人把他们认为是野蛮未开化的夷狄军队当成了解放军这一残酷事实而已。我也不愿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即北京城百姓把清兵当作王师来迎接的确是因为李自成军纪紊乱,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所致。李自成兵败撤出北京城之前,还把皇宫里精心制作的精美的金冠、黄金制作的装饰品等全部融成金块,装入车中运走,临走前还一把火烧了紫禁城。 李自成逃走后,明朝留守北京的文武大臣们在清兵尚未抵达北京城时,就主动跑到城外五里的地方,排队迎接清兵。多尔衮从朝阳门入城时,百姓们是烧着香、跪着欢迎他们的。在入北京城前,多尔衮还向部下发出了“此次出师,乃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今入关西征,不得滥杀无辜、不得掠夺财物、不得焚烧庐舍,违者罪之”。与李自成的残暴相比,是有点“解放军”的味道。 而且,多尔衮进入北京城的第二天,就为自杀死去的崇祯帝发丧,命令臣民服丧三日,并按中国礼法重新予以安葬。还让明朝的官员们官复原职。并减免了很多明朝时期的苛捐杂税。所有这些举措,尽管有笼络人心之嫌,但受到百姓欢迎是可以想象的。 舞剑落头说蜀碧 张献忠杀入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已经七轮甲申了,围绕他剿四川的话题还是议而未决。观点两派:滥杀无辜说和镇压地主阶级说,都是古今官方论调。民间还有多种说法,张献忠杀四川的原因、端阳节插菖蒲陈艾的来历、“南山舞剑,北山人头落地”的超级屠技……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四川是个移民大省,初来文化多元,久后混同,融入巴蜀文化。秦汉到明清,蜀中人口五次大换血,土著居民不绝如缕。清初以前,四川人口顶峰是南宋,有1000万。元初残存60万。最近的两次,发生在元末明初和清初,至今民间盛传的张献忠故事,应该是糅合了这两次移民的血泪史的演义故事,不能简单化地一概肯定、否定。年明末清初四川大乱,张献忠进出的岁月是年,蜀人由战前400万降至战后50万,而不是正史、野史异口同声说的他草杀七亿人。 《明史·地理志》1578年四川3102073人,而《流寇传》却说扫荡陕西、湖广、江西的张献忠嗜血,入川杀应考士子、坑成都民、杀各卫籍军98万,又遣四将军分屠各州县,草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川中民尽。同一部正史,自相矛盾。被草杀的数字,竟是全川人口的225倍、全球人口的3倍!要知道,张献忠在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指认文昌帝君张亚子为远祖,潼川府百姓多得保全。况且那阵遵义尚属四川,不在大西掌控中嘛,岂曰无人? 郫县孙澍,1855年举人,刺取新繁费密《荒书》、丹棱彭磬泉《蜀碧》拼成《蜀破镜》卷第三下:“十月既望,献逆命四养子之兵分路草杀,讫十二月岁除回成都,上功疏……献忠自领者名为御府老营,其数自记之,人不得而知也。”他分男女罗列日到次年2月15日四路共杀七亿人;老营杀人秘而不宣,要之,总不会比他任何一个养子差,那么就算二亿人吧。如此,他们75天要杀九亿川人,每天该杀1200万人,需要多少刽子手呀?须知,他已经杀死百万军人了,手下还有多少人马? 我们来做个典型调查。17世纪中叶,张献忠李自成余部、地方武装、土匪、清军、南明军拉锯作战,四川周边地带人口损失较小,腹心地带漏网百姓四散逃离,乱后回乡,重建家园。沱江中游地处成渝要冲,方山浅丘,兵来难以藏匿,死亡惨重。我写《资阳人口发展史》四万字,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世平作序指导。通过分析,大体得到一组全县人口数据:人,人,人,人,人。也就是说,张献忠死时,资阳人口比起明朝最高峰,还占61%。四川人口差点绝种,那是平定吴三桂叛乱时清军造的孽。想想吧,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何等惨烈,文人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可以诛灭九族,朝廷借口编纂四库全书,汉唐典籍尚且逃不脱鲁莽灭裂的篡改挖补,彻底毁版,何况清初满洲屠蜀,在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中,哪个文人敢写清军灭蜀?白居易是个有民本思想的作家,尚且把明皇重色污蔑为汉皇重色,指着隔代死尸来骂,也不敢斥责本朝已故皇帝。联想到21世纪言论自由的今天,公开刊物上,谁都可以归咎早已去世和失势的领袖,谁敢对新故的什么理论、残喘的几个代表这堆破铜烂铁道半个不字?一律要说紧密团结在谁周围、保持高度一致、高举什么理论伟大旗帜、尤其是什么重要思想,你不肯那样写,只要你出版,编辑必须给你删除刺眼字样,添补什么理论、几个代表替作者买保险套、戴安全帽。久之,手稿朽烂消灭,谁知道哪句话、哪段话是他人强加? 同样是清人资料,各县家族谱牒的记载就很真实,写谱人还在执笔,被他录入的族人还在呼吸,他总不可能说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家族被张献忠杀得不留半根人毛,自己这个宗族早就彻底灭绝了吧?我祖先是1368年入川的,到我二十四代,我二十年自费收集家谱116种,祖先明初就在四川的33种,占今天血脉支系的28.4%。如果说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完了,那么我们这33支明初入川的人,难道是天外闪客?今天还在续修家谱,且系明初在川者后代的,一定至少有一线血脉躲过了张献忠、躲过了康熙灭周大屠杀,这是常识,无须论证。资阳县1745年新旧承粮花户3193户,户,户,直线飙升。据粗略估计,乾隆初年全县宗支有千种,我收百谱,不过十分之一,何况巴蜀之广!逐一摊开全川清末、民、共还有活口的明初入川者的后裔之家谱,分年统计崇祯、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死亡人口花名册,可知多半死在年间。我自幼听说:“张献忠剿四川,南山舞剑,北山人头落地。”又说,某年端阳,农民军来时,前锋告知一个善人,叫他门前插挂菖蒲、陈艾,兵来不杀。这个善人照做,并且漏风,使邻居都挂上菖蒲、陈艾,全村豁免,相沿成俗。1980年在内江读书,老百姓说张献忠随父亲来作小贩,驴粪污染了街道,被罚清扫;他在野外拉屎,顺手抓了一把草来擦拭屁股,谁知火辣辣刺痛奇痒,原来误扯了火麻,他想:“四川草都这么毒,将来发迹,必灭川人!”1991年版《内江风情》有《义军血染冬瓜岩》,讲述张献忠部攻打内江高桥的故事,尽情讴歌。各地县志、家谱,或多或少涉及这些问题,似是而非,莫衷一是。我们的态度是冷静客观,既不要见农民起义就肉麻地歌颂,也不要见草鞋造反就污蔑。 1621年10月,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与官军激战资阳东乡小院寺九泉山。石柱土司秦良玉及其子马祥龄率兵六千鼓行而西,北上恢复内江、安岳、乐至等县,奢崇明部败退。战后,城北进士冯修吉救济乡里数百家。1639年12月,张献忠部攻克资阳。1640年7月,安岳红雨。12月,张部屯驻安岳周里场,得知官军到来,宵遁。明总兵猛如虎选骑兵追歼张部。杨嗣昌幕下评事万元吉与张应元扎营安岳城下,堵截张部归路。张部由水道下简、资,所至空城而遁。 1644年2月,资阳县东堪嘉坝詹天裕、县南丰裕场刘应登、罗九泰、王二溪王登俊率地方武装保卫桑梓,与犯军交战。7月,张献忠都督马元利、轶其名率兵三万由简州南下,所经州县,只剩空城。简州知州奔成都告急。9月初,张部再破资阳,知县贺应选不屈,他家十七口被杀。城将破,人已逃,八卦井少年王永志见母亲病危,两个哥哥先跑了,他不忍,留下送终,夜里用绳子放下门板葬母,也钻雅安深山。资阳诸生刘宏芳被捕,手持扇子一路唱歌,走到什邡县西门,从容投石桥潭死。9月16日,张献忠建大西国,称帝,改元大顺。10月,严令征蜀士考试,诱杀文人和家属数万人。又开特科,死17000余人,蜀中文运断绝。来年,夹江王县令进贡盐渍新鲜荔枝,他大怒,命令近侍王珂去诛杀。经人劝解,他下诏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珂你回来,饶了夹江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学员, 积分 29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学员, 积分 26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上将, 积分 1863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360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少尉, 积分 40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3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中尉, 积分 66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5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soso_e100:}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上等兵, 积分 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上校, 积分 160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86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一代枭雄,杀人如麻的侩子手,其在川时期,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多半被其部下滥杀。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五级士官, 积分 10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soso_e179:}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上等兵, 积分 1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上校, 积分 156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3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永远的老百姓 发表于
一代枭雄,杀人如麻的侩子手,其在川时期,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多半被其部下滥杀。
清妖编的吏书你也信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五级士官, 积分 10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8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张献忠乃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可惜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上将, 积分 437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6239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主题帖子积分经验 点
VV少校, 积分 101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83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好久客看哈乃六棵“南树”啥子样子。
本帖编号6461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漫拿弓箭的女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