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哪个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省

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最强国家
公元前15世纪及以前:埃及王国、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4世纪:埃及王国、商王国 公元前13世纪:埃及王国、商王国 公元前12世纪:商王国 公元前11世纪:商王国
公元前10世纪:周王国 公元前9世纪:周王国、亚述帝国 公元前8世纪:周王国、亚述帝国 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波斯帝国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世纪:秦帝国(含战国诸国)、孔雀帝国
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迦太基王国 公元前1世纪:汉帝国、罗马共和国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汉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匈奴王国 公元4世纪:波斯帝国萨珊王朝 公元5世纪:波斯帝国萨珊王朝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隋帝国
公元7世纪:唐帝国、阿拉伯帝国 公元8世纪:唐帝国、阿拉伯帝国 公元9世纪:拜占庭帝国 公元10世纪:拜占庭帝国、辽帝国
公元11世纪:宋帝国、辽帝国 公元12世纪:宋帝国、金帝国 公元13世纪:元帝国 公元14世纪:元帝国、明帝国、奥斯曼帝国、玛雅王国
公元15世纪:明帝国、奥斯曼帝国 公元16世纪:明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 公元17世纪:荷兰共和国、西班牙王国
公元18世纪:法兰西共和国(帝国)、英帝国 公元19世纪:英帝国 公元20世纪:德意志第三帝国、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
公元21世纪:美利坚合众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遍认为始于21世纪中叶,希望如此)
三皇五帝在中国只是传说,追溯三皇的话完全可以媲美《圣经》里面的故事了
据推算遂人,伏羲等可追溯到10000年前到七八千年之前
我更相信那是一些传说,三皇五帝时期的统治者动辄就可以在位100多年
但根据那时候的生活条件,人不可能活那么久的,一般人活个三五十年就是高寿了
所以三皇五帝时期,大概就是盘古开天地至公元前21世纪这段时间根本无从考证
一般会把中国的皇帝时期(距今大概5000年)作为中华文明的开始
但是皇帝也无非是一个传说,什么炎帝人身牛头之类的,完全是一种神话的传说
然后再是夏朝
中国的夏朝一般只存在于我们国家的历史课本上
因为基本上没有关于夏朝的文字记录,也没有明确是夏朝的文物出土
因此国外很多人都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也就是说公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是待定的
甚至是夏朝之后的商王朝,也是经过大量的文物出土,以及后面周朝的记录才确定的有这个王朝
因此,国际上对中国目前的文明官方的说法是3500年-4000年前。
而在商王朝出现之前,也就是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距今3500年前评比才更有意义
而在这个时候,埃及的第17王朝-公元前12世纪的第20王朝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
从商朝中期开始,中国开始第一次迈入世界强国的大门
当时于商王朝并存的强大王朝是埃及,赫梯王国,亚述帝国,迈锡尼帝国
到了周朝的时候,周帝国才第一次领衔世界强国,处在第一位至少200年
再到后来周朝败落,春秋战国时的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
一直到大概600年后,秦帝国才再次入选世界强国,当时综合影响力超越秦的有亚历山大帝国,印度的孔雀帝国,波斯帝国,北非的迦太基帝国,罗马,塞琉古帝国。
到公元1世纪前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非汉帝国莫属,其次是罗马和伊朗的安息帝国
公元1世纪后,罗马帝国的综合力逐渐超越汉帝国,成为世界第一,此时并列世界的四大强国分别是“罗马,汉,安息,以及中亚的贵霜帝国”
汉朝之后经过三国混战,中国新建立的晋王朝虽然也能算的上世界强国,但是于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和罗马相比,差了不少。
中国晋朝之后,便是长达200多年的南北朝战乱时期,也就是鲜卑人创建的北魏还能昙花一现,勉强算作世界强国(此时北魏的实际掌权者正是景县高氏家族的最兴盛时期)
这个时期最强大国家一直是波斯的萨珊王朝和印度的及多王朝,当然还有罗马和匈奴的阿提拉王朝。
结束了中国分裂的隋朝迅速进入世界强国的一级队伍,此时中国刚刚一统
因此还是逊色于已经分裂出去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以及波斯的萨珊王朝。
唐朝时中国的综合实力达到了一个最高的高度,四周游牧民族臣服,唐朝的GDP占到世界的80%,这是有史以来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达到的,也可以断言将来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到。
此时能对大唐构成威胁的就是同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
而大唐与阿拉伯帝国在针对西域的控制权时也确实发生了战争
结果唐朝大将高仙芝在西域全军覆没,因此西域很多国家的控制权都进入了阿拉伯的手中
此时印度的戒日帝国也开始强大,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唐僧西天取经时的印度,就是戒日帝国。
经过唐朝早期的繁荣之后,中国的退步速度很快
因此再开元盛世之后的200年里,阿拉伯帝国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唐列第二,拜占庭第三,英法德的祖宗查理曼帝国也开始崛起
唐朝之后的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战乱的五代十国
因此唐之后的世界强国一直是欧洲的拜占庭和神圣罗马,此时的阿拉伯国已经衰败分裂
完成了中国统一的北宋王朝再次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此时中国的GDP占据世界的65%,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
与宋之后的强国分别有突厥人控制了西亚和中亚的塞尔柱王国
印度的朱罗王国和丹麦大帝在欧洲创立的北海帝国,当然还有那个神圣罗马帝国
北宋后期到南宋,中国人开始被外族欺负抬不起头来
因此完全退出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此时崛起的强国是埃及的阿布尤王朝,神圣罗马,中国北方的金帝国,还有非洲的穆瓦希德国家甚至还包括柬埔寨的高棉王国。
中国宋之后的世界强国,当然是那个以残暴闻名的蒙古帝国。
但这个强大的国家在被汉化为元朝之后迅速的衰败
中亚的帖木儿王朝实际上是真正的击败了蒙古并在那一时期占据了世界首位强国
而此时中国经过短暂的改朝换代前的战乱,明帝国紧随其后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子
与此同时强大的国家还有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此时欧洲的法兰西和热那亚共和国开始崛起,北印度的德里苏丹王国也迅速发展
经过明朝早期的励精图治,以及帖木儿王朝的衰落,明王朝在公元15世纪重回世界巅峰。
与此同时的强国包括奥斯曼土耳其,非洲的桑海帝国,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以及意大利的威尼斯王国。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的明朝后期,世界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欧洲国家迅速崛起,一跃压倒传统的文明古国,至今仍是占据着世界最强国的称号
明末清初的世界强国无疑是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这样的海上贸易强大的国家,然后中国的明,清,实际上已经退出了第一阶层,印度的莫卧儿王朝也和中国的境况差不多
18-19世纪无疑是大英帝国的天下,日不落帝国闻名世界,英国人开始了300年称霸世界的行程
至19世纪末期,欧洲的法兰西,德意志,以及美洲的美利坚,还有俄罗斯,都开始崛起并强大,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也迅速步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晚清的衰败场景
埃及和巴比伦在3500年的历史中,早期是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而后稍晚的中国又始终是世界的强者,包括印度。
至中世纪开始到19世纪,欧洲列强完成了从崛起到强大的步骤
完全压倒性的战胜了世界古文明国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00被浏览59072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00被浏览59072分享邀请回答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00被浏览59072分享邀请回答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世界第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波斯湾南面、红海东面,其南为阿拉伯海,总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半岛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其间夹杂着些可进行农耕的小绿洲。半岛西南面为也门地区,雨水相对充沛,有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公元前数世纪,这里先后出现塞白人和希米亚人。濒临红海西部的希贾兹地区一直是欧亚非商贸重镇,而沿着这一商路,渐渐形成一些城市,其中麦加城为宗教祭祀中心。
阿拉伯半岛的文明出现得远比其北边的两河流域文明要晚得多&&直到公元初几个世纪依然远落后于地中海沿岸文明,可以说是处于文明世界的边缘。
由于沙漠气候及人口压力,阿拉伯半岛以游牧为主的贝杜因人被迫渐渐往外迁徙,并因水源等因素,各种部落陷于相互攻伐,长期如此,养成了尚武精神。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和波斯两个庞大的欧亚非帝国势力大打出手,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公元525年,拜占廷盟邦埃塞俄比亚人攻占半岛西南门户也门地区。公元575年,波斯王库斯鲁发兵也门,这彻底摧毁了阿拉伯半岛半部的农业文化,逼着这里的人往北迁。而国际商路往北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等于是断了麦加商人的财路。
此时的阿拉伯社会,已经处在文明世界的门槛上,社会矛盾加上民族生存环境矛盾,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么是阿拉伯各部落自相残杀,走向种族灭绝,要么就是像东方的中国一样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族。
阿拉伯人没有走向前面那个结果,在各种矛盾之下,催生了信仰的改变&&公元610年,宗教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逐渐组织起以宗教为主导的军事力量,并于公元627年挫败麦加大军的剿杀。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万人陷麦加城,半岛诸部落纷纷归顺,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自此形成,半岛从一盘散沙的部落文明走向了统一的宗教社会。
甚至,穆罕默德还向波斯、拜占廷、巴勒斯坦等国家派出使节,要求他们皈依伊斯兰教。这时的波斯、拜占廷帝国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哪里将这个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放在眼里。
公元632年,62岁的穆罕默德死去,他虽然娶了12个妻子,但却没有继承人。
穆斯林内部一番争斗后,协商由穆罕默德最早的信徒出任首领,与之后三位首领皆号&哈里发&。阿拉伯社会自此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
第一任哈里发时期很短暂,仅不到三年,主要把时间花在统一阿拉伯半岛诸部。
第二任哈里发为奥巴尔,也是穆罕默德的岳父之一。
阿拉伯游牧民族的主要武器有弯刀、好马、好骆驼,当然,离不开好战的民族性格。
此时,波斯湾对岸的第二波帝国,已经在几百年的战争中奄奄一息。拜占廷帝国虽占领着地中海东岸的西亚地区,但此时的军力已大不如巅峰期。
奥巴尔哈里发领骑兵25000人,北上叙利亚,拜占廷守军根本挡不住。
陷叙利亚后,阿拉伯人兵分两路:一路杀奔小亚细亚,打算直捣拜占廷心窝;另一路往东杀入两河流域。
波斯人一路撤退,直到国都泰西封城下。
波斯人也是无法招架,步步后退,被人一直打到泰西封城下,波斯皇帝望风而遁,公元637年,泰西封陷落。阿拉伯4万铁骑一路横扫波斯国境,波斯皇帝集结兵力于公元642年死战,大败,萨珊王朝再无回天之力。末代皇帝于公元651年在木鹿被一个磨坊主杀死,波斯国灭亡。阿拉伯铁骑攻下印度河西边的呼罗珊,以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
波斯末代王之子往东逃亡至唐朝境内,后任唐高宗朝的右武卫将军。其后代曾在唐调露元年(679年)在唐军护送之下回国,欲兴复国之业。唐兵行至碎叶城而还,这位波斯王子不敢单独回国,二十载后,部下离散,于公元707年再回长安,拜左武卫将军,不久病死,葬骨大唐。
面对横扫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拜占廷调兵5万,不敌,整个西亚几乎全部并入阿拉伯版图。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南下攻入埃及,成为亚历山大里亚的新主人,整个埃及以及利比亚皆被纳入阿拉伯。拜占廷帝国在亚洲的土地仅余小亚细亚。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阿拉伯骑兵的攻城略地,伊斯兰教传入各占领区。不过,非伊斯兰教徒并没有被强迫改变信仰,不存在宗教迫害。耶路撒冷被列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因此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的圣地。公元661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被杀,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即位,以大马士革为都,建立倭马亚王朝。哈里发自此改为世袭制。
但拥护第四任哈里发的一派,并不承认倭马亚王朝,拥兵自重,穆斯林自此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至今如是。
而在倭马亚王朝,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倭马亚王朝崇尚白色,中国史籍称之为&白衣大食&。在此王朝期间,阿拉伯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分为四大等级:一是阿拉伯上层家族,包括统治阶层及武士;二是平民,即非阿拉伯血统但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多为被征服的叙利亚、伊朗高原人;三是迪米阶层,即帝国征服范围内未改宗教信仰的异教徒,属主要剥削对象;四是奴隶阶层。
因为阿拉伯内战,&倭马亚王朝&的&太祖爷&穆阿维亚跟拜占廷签订一纸停战协议。但内战一结束,尚武的阿拉伯人就撒掉协议,全面进攻拜占廷。
公元678年,阿拉伯终于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多达10余万众的阿拉伯军队,从海陆两边围攻君士坦丁堡&&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强大海军,不过,久经实战考验的拜占廷海军在实力上明显比阿拉伯海军要强,并且拥有已经失传的海战利器&希腊火&&&这是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液态燃烧剂,以石油为基本原料,据称在公元668年被带到君士坦丁堡,拜占廷人自称为&野火&、&海洋之火&。[!--empirenews.page--]
当时的世界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防守系统在冷兵器时代可谓一绝,这也是其屹立于黑海岸数百年不倒的主因。在拥有&希腊火&的强大海军以及牢固的城墙面前,阿拉伯军队竟致溃败,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公元717年,阿拉伯人再度兵分两路攻拜占廷,陆军10万余,跨过达达尼尔海峡,从色雷斯方向封锁了君士坦丁堡与欧洲的陆上联系。水路有近2000艘战船,团团围住君士坦丁堡海港。
吸取了上一次的失败教训,阿拉伯人决定用封锁法,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一座死城。
阿拉伯人的一支舰队企图封锁金角湾,但几乎被&希腊火&烧尽。此后因惧怕&希腊火&的攻击,阿拉伯舰队再也不敢突入金角湾,坐视拜占廷运粮船向君士坦丁堡运去补给,封锁法宣告失败。
公元718年春天,利奥三世在得到了准确情报之后,伺机出兵,再度使用&希腊火&摧毁了阿拉伯舰队。在这次围城战中,阿拉伯军队一共使用了2560艘船只,回到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的却只剩下5艘。此战阿拉伯军队损失惨重,10万兵力与上千战舰化为乌有。
此后阿拉伯陷入内讧之中,一直受歧视、受压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不断起义。阿拔斯的后裔联合什叶派,于公元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几年后,倭马亚王朝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独立。
因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这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从公元750年持续到1258年。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为了控制政权,镇压了帮助自己翻盘的呼罗珊人民起义军&&过河拆桥的事,在历史上发生得实在太频繁,主要原因无非是怕尾大不掉。新王朝很快迁都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之后,巴格达成为与中国的长安、拜占廷的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世界超级大都市。在阿拔斯王朝内,倭马亚王朝时期的社会地位等级稍有变化,除原阿拉伯贵族外,被征服地区的封建主也开始进入统治阶级,帝国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阿拔斯王朝充分借鉴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优劣,为防地方总督权势过大,将地方细分为24个行省,将地方司法系统收归中央直属。军队建设也与前期有所不同,由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发展成为职业军人制。
在阿拔斯王朝之初,阿拉伯人便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直接涉及了唐朝在中亚的利益。
唐朝在公元630年,即穆罕默德灭麦加城那一年,开始有力打击不断扰边的突厥人,一路高歌猛进,以投降的突厥军队为先锋,进入西亚。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高昌国,建立安西都护府,此后连灭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20余西域小国,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这时能和大唐在西域地区对话的,一个是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以及崛起于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吐蕃于公元670年开始与大唐争夺西域,此时阿拉伯帝国刚刚灭了波斯。公元692年,唐将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破吐蕃,此后双方消停了一阵。至雄主李隆基时代,阿拉伯帝国已经接触到安西都护府势力范围。公元715年,即唐开元三年,吐蕃与阿拉伯发兵攻打大唐属国拔汗那,为安西都护吕休所败。
公元717年,吐蕃和阿拉伯联军攻打安西四镇,未果。阿拉伯的东方最高长官志在向东征服,允许两个大将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二将征服了塔里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并打下印度边疆地区,但都没能进入大唐。唐朝此时忙于在青藏地区对付吐蕃,无暇西顾,主要由被安抚的突厥部落来阻止阿拉伯势力的东进,数十年间,阿拉伯人被挡在安西之外。
突厥首领败亡后,高仙芝于开元末任安西副都护、西镇兵马使。其任内连破吐蕃,声名大振,大唐在西域的势力达到巅峰,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驻库车,俨然是大唐的西域总督。
高仙芝任内,阿拉伯帝国于公元750年走进了阿拔斯王朝。高仙芝破石国之举,实际目的便是打击阿拉伯势力。石国灭,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突厥酋长、石国王、师王,玄宗大悦,加封高仙芝开府、仪同三司。
石国破,阿拉伯必然要反击,以夺回中亚霸权,而唐朝欲长期染指中亚,就必须打败阿拉伯人。此时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吐蕃,正在极盛时期。
两强相遇,大打出手。
阿拉伯人为防止高仙芝继续西进,联合了其中亚地区所有属国,准备对安西四镇下手。对此,高仙芝打算先发制人。公元751年,他从安西出发,翻过葱岭,于7月抵达阿拉伯势力范围内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
靠着强弓硬弩,唐军一度压制阿拉伯骑兵。战斗进行到第五天,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切断中国步兵与骑步联系,唐兵大乱,损兵万余。此后,阿拉伯人陷于内乱,无心东征,而大唐方面很快陷于安史之乱,国内大损,只能放弃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人的争夺。
这一场战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战争中阿拉伯人俘虏了造纸工匠出身的大唐士兵。阿拉伯人组织这些俘虏传授造纸方法,并在撒马尔罕建起棉花造纸厂。之后,造纸术渐渐一路往西,传往欧洲各国。与此类似的是,侵入印度的阿拉伯人掳走了印度数学家,创造出来了影响深远的阿拉伯数字。
公元9世纪中叶后,为了巩固边防,阿拔斯帝国先后册封藩王驻守边疆&&遵照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绝对是乱象的开始。不久,各地封建主拥兵自重,独霸一方。阿拔斯王朝进入割据时期;北非的伊德利王朝于公元789年独立;阿格拉布王朝于公元800年独立;公元868年,埃及总督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东方各省相继于公元867年出现撒法利王朝、公元874年出现萨玛尼王朝等。
下层人民受到越来越重的剥削,导致反抗斗争不断地爆发&&如公元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蒙面者起义、公元816年至公元837年的巴贝克起义,以及公元869年至公元883年的黑奴起义(阿拔斯王朝不断从东非输入黑奴),均给阿拔斯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公元890年,卡尔马特于伊拉克南部起义,于公元899年在波斯湾西岸建国。到10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empirenews.page--]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阿拔斯国王失去了一切行政权力,只保留了宗教领袖的地位。阿拔斯帝国已名存实亡,不过,彪悍的塞尔柱人很尊重阿拔斯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典章制度,使得帝国一度出现统一局面。西方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的哈里发称为&巴格达教皇国&。但很快,阿拉伯世界又被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邦国。13世纪中叶,东方草原来的蒙古铁骑冲入西亚。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杀死哈里发,延续数百年之久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连同绝大多数塞尔柱小国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塞尔柱帝国
10世纪时,中亚有三支突厥力量:定居于天山的回纥突厥,定居于喀什噶尔的葛逻禄突厥,以及定居于呼罗珊、里海、马鲁的乌古斯突厥。
公元956年,阿拉伯人在中西亚的势力已经四分五裂。在塞尔柱的统率下,一部分乌古斯人由咸海东部南下,进入阿拉伯藩国内,定居于咸海南部的花剌子模,这支突厥人信奉的是逊尼派伊斯兰教。
塞尔柱的后人于1040年攻入呼罗珊,成为古波斯核心地区的控制者。1043年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陷两河上游东面的雷伊、哈马丹。1051年,攻占伊斯法罕,并迁都于此。此时,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已经被挤压到两河流域的一小块地区。
1055年,应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之请,塞尔柱之孙图格鲁勒领兵进入巴格达,废黜在这里占据了110年的布韦希王朝末代王,成为阿拔斯王朝之摄政王&&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
图格鲁勒及其继任者阿尔斯兰、马里克三位在位时期,是塞尔柱乌古斯突厥人统治穆斯林东方的最灿烂的时代。这支野蛮的突厥势力屡屡推倒曾经威风于中西亚的阿拉伯政权,然而他们在脚踩着教徒的同时,又信奉着被征服者的宗教,从而变成伊斯兰教的拥护者,这使得伊斯兰社会在政治上极黑暗的时期,于宗教方面却得到了辉煌的胜利。
1064年,塞尔柱后人占领拜占廷亚美尼亚省首府阿尼。1070年,阿尔斯兰率兵攻占阿勒颇,其势力扩张到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从什叶派法蒂玛王朝手中收复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1071年,阿尔斯兰在凡湖以北打败拜占廷军队,俘虏拜占廷皇帝,占领小亚细亚东部。大量塞尔柱人相继迁往小亚细亚,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得以传播。11世纪末,塞尔柱人的版图,东起中亚并与中国接壤,西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南达阿拉伯海,北至基辅罗斯边境,形成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11世纪90年代,塞尔柱人发生内讧,一些伊斯兰教清真寺被破坏,但从海路来的朝圣者只要缴纳为数不多的税后仍可去圣城耶路撒冷。然而罗马教皇和教廷却借此煽动宗教对立情绪。同时,拜占廷帝国失去小亚细亚后,被塞尔柱帝国逼到欧洲东南隅的狭小地区。1091年,塞尔柱帝国兵临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著名的十字军东征由此爆发。
剽悍的塞尔柱王朝在1092年后陷入皇族内讧,各地军事力量割据称雄,帝国开始解体,分裂成多个王国。存续时间最长的是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至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商人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
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于1308年灭亡。不过,原先依附于他们的一支西突厥人,却越过海峡,征服了塞尔柱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没能打下来的君士坦丁堡,进而建立起一个跨三洲帝国&&奥斯曼帝国。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其疆域之广、对周围国家影响之大是世界少有的。但是,与此同时亚洲还有另外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个国家就是阿拉伯。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因为这两大帝国版图接壤理所当然的发起了战争。这场战争就是有名的大唐与阿拉伯之战。
唐玄宗天宝10年(公元751年)唐朝西域节度使高仙芝旨在恢复唐帝国在河中地区的势力,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此举遭到阿拉伯帝国(即黑衣大食)的强力反击,同年7月,双方于怛罗斯(今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爆发大战。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间爆发的激烈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葛逻禄部阵后反叛,唐军败退。几乎全军覆没。
时间: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地点:怛罗斯(今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
参与者:唐军主将西域都护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大食军主将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Ziyad ibn Salih )。
士兵数量:唐朝汉军2万人,协以盟军拔汗那及葛逻禄部1万人;大食军以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ghazi)4万人为主力,加上已经被大食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所有属国的军队十余万,其总兵力约在15万-20万之间。
导火索:唐军灭石国后,大食纠集兵力欲反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先发制人深入大食境内围攻怛罗斯城。
结束标志:葛逻禄部阵后反叛,唐军败退。
性质:中世纪世界最强两大帝国间的激烈碰撞。
经过:唐军攻灭大食属国石国之后,黑衣大食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反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很快得到这一情报,遂于天宝10年四月(公元751年)率大军出征,准备先发制人。
[!--empirenews.page--]
唐军翻越葱岭,穿过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于当年七月抵达大食腹地怛逻斯城下,开始围攻该城。大食闻讯后立即组织十余万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列阵决战。
在高仙芝指挥下,唐军官兵英勇作战。凭借手提陌刀的步兵不断列阵冲击,并充分发挥出强弓硬弩的优势,唐军在开战之初就完全占据了上风;唐朝的骑兵部队在步兵与弩兵的密切配合下,也一度压制住了以骁勇善战著称于世的阿拉伯骑兵。
在持续数昼夜的激烈对战中,唐军予大食军官兵以极大的杀伤,史料中记述着&枭敌首数万&的辉煌战绩!但由于参战的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在数量上完全居于劣势的唐军始终无法有效地歼灭敌军。战役进入了僵持!
战役进行到第五天傍晚,唐军之中的葛逻禄(Qarluq)雇佣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军步兵并阻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唐军顿时阵脚大乱!
阿拉伯联军乘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大唐军队阵形中心,高仙芝部不敌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经过血战后仅有数千人突围!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还想发动一次反击,最后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下才放弃。
黑衣大食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鼎盛时期,雄心勃勃的阿拨斯王朝四处扩张,甚至有征服中国的战略计划,在中亚与唐朝争夺控制权只是该计划的一部分。由于对大唐帝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军队未敢乘胜追击,并由此放弃了进军中国的迷梦,转向对欧洲的扩张。
此役中唐朝有大量技术人员被俘虏,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由此西传,撒马尔罕一度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造纸中心,对后世影响深远。XLW[!--empirenews.page--]中华五千年,基本上领先世界五千年,在这些朝代中,有六个大一统朝代,版图最大,人口最多,让世界汗颜!
版图:秦帝国的版图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堪称当时世界上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约400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万之间。
军 事:秦朝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军队的国家,由弩、步、车、骑4个兵种组成,常规兵力为40万。
经 济:制定新的土地和赋税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版图:东北设置乐浪等朝鲜四郡,与三韩接壤于朝鲜半岛中部;北以阴山、长城与匈奴乌桓接壤;西北设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西南设西南夷七郡西抵四川盆地边缘,南有怒江哀牢山之东北云贵高原;南边设置南越九郡,有今两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中部地。汉武帝末年与昭宣之际,东北及西南边版图稍有减缩,至元帝初元三年弃珠崖即今海南岛,这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动,约600多万平方公里
人 口:西汉初期的人口估计在万之间,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时增加到约3600万。西汉末年(公元2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军 事: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汉朝前期军队数量约30万。
经 济:汉朝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65.5亿美元。[!--empirenews.page--]盛唐光芒
版图:大唐王朝中国疆土空前扩大,最西曾经到达过咸海之滨,最北曾包括西伯利亚,最东一度拥有萨哈林岛(库页岛)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最南覆盖今越南中部、北部。其版图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以至盛唐威名传遍世界。唐高宗时约有1251.19万平方公里;宣宗时约有889.59 万平方公里;极盛时约达到2307万平方公里。
人口:武德五年(公元624年),人口在万间。唐朝在北部推进到极点时的人口约2900万,西部获得最大疆域时的人口约为3500万,朝鲜半岛设立安东都护府时的人口至多有4000万,安史之乱前的公元755年达到万的高峰。
军 事:玄宗晚年全国兵员总数约为57万。
经 济: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39亿美元。
版图:帝国极盛时,北控内蒙古,西到新疆东部,东北控制了女真地区,西南方管辖云南、贵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首次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版图面积约1233.38万平方公里。
人口:洪武廿六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总数约为7270万,到17世纪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录。
军 事:明初时约有200万官兵驻扎在全国各地。明末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无力再养那么多兵,兵力有所下降。
经 济:公元1393年,明朝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39亿美元。[!--empirenews.page--]元朝霸业
版图:元朝帝国,其版图面积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第一,有2100多万平方公里,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约2100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万,人口5951万。实际户口约有1700万户,8500万人。
军 事:元朝对于军队数量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这和蒙古人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强以及种族分化制度有关,所以这个时期的军队数量约50万。
经 济:元初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20亿美元。
版图:帝国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那个时候的帝国版图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
人口: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亿多。10年后估计增长到1.5亿,在完成统一的公元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达到了4.3亿。
军事:清朝前期军队除了八旗军以及蒙古的20万铁骑和20万左右的绿营,数量大概在50万左右。乾隆,嘉庆时期绿营的兵力达到了70万,这个时期中国军队的总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各种军事以及准军事力量达到了120万以上。
经 济:清朝人口达到3亿左右时,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878亿美元。XLW[!--empirenews.page--]中国人往往因自己的历史而感到骄傲,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发生断层的古国,中国从古至今,书写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人类历史。当今的中国,在经历近百年的纷争后依然保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算是没有辱没先人,要知道古代的中国,领土面积可是比现在多得多了。
要说中国历朝领土疆域最大的时期,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想起元朝。
蒙古的铁骑征战四方,最终打下了一片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而元朝皇帝是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但就算元朝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但是实际上各个汗国都各自为政,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元朝的疆域实际上只包括中国和蒙古本土,而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
如此一来,最大版图并不是在元朝。
那是唐朝吗?中国唐代国力强盛,万邦来华,实为当时世界一等一的超级大国。
唐朝灭掉东西突厥后,北境直抵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中游和安加拉和流域,已经远远超过贝加尔湖,西面最远直达里海及多瑙河,包括整个中亚和阿富汗。听上去已经非常庞大,但是相比清朝,唐朝还是落了下风。[!--empirenews.page--]清朝的领土总面积有人说是1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说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把1860年前的清朝版图和现在的中国相比较,现在的中国至少减少了300多万平方公里,那就是沙俄于19世纪割占我国的超过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分裂的外蒙古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个加起来就是 320 多万平方公里了,另外西藏先后被割去许多土地,比如那个&麦克马洪线&,起码超过1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西南失去的领土,如果还可以算上&尼布楚条约& 中,清朝放弃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至少有50万平方公里,恰克图条约放弃的萨彦岭以北之地,清朝至少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版图无可争议。
当时唐朝的西北和北方版图尽管都远胜清朝,但是唐却没有统治青藏高原这块广袤之地,而且唐也没有同时统治东北的广大地区,虽然东北勘察加半岛的居民向唐朝进贡,但是直到唐玄宗时代才在东北设立黑水和渤海两个都督府,这时的北境可能已越过外兴安岭,但是唐朝并没有直接的统治这里,在西南边境领有越南北部,所以唐朝虽然北部和西北版图都超过清朝,但是没有青藏高原和东北,所以总的版图还是不如清朝。
最终来看,清朝时期的中国版图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大的,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如果按照1400万平方公里来计算的话,大清时候的中国领土可以填满37个日本,或者93个尼泊尔,再或者是3181万个梵蒂冈。[!--empirenews.page--]当时清朝的附属国们,现在也都混出了样子。
朝鲜:历史上曾经叫高丽,现在可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国家,跟中国还是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把朝鲜国王的亲爹大院君弄到保定管制了3年。朝鲜的国王称为大王,并不叫皇上。我们看韩剧,里面都是皇上皇后的乱叫。如果那时真的这样叫,大清皇帝不杀你,也得给个重处分。历史走到1897年的时候,朝鲜的大王才可以称帝,因为从这年开始,朝鲜不再是中国的属国了。
琉球:14世纪开始,就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1652年归化清朝。19世纪中叶,日本强占琉球。琉球国王在1879年曾两次密令紫巾官向德宏,到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日本。后来,又派出一个庞大的使团,长跪于总理衙门,希望清政府看在&俯怜200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救援琉球。奈何大清国力衰落,长跪也没能挽救琉球国的命运,琉球国终成日本冲绳县。
越南:今天闹得甚欢的越南,顺治十七年(1660年)归化。19世纪的中法战争,中国是战胜国,却在1885年6月签订了《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
南掌:现在的老挝,史上一直是中国的属国,雍正时期归化,1893年终结关系,老挝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暹罗:顺治三十四年归化,1855年结束宗藩关系,于是,有了今天的泰国。
缅甸:1769年的乾隆时期归化,到19世纪末期,英国的捣乱,清朝的式微,宗藩关系结束。
廓尔喀:且称之为当今的尼泊尔吧。其实,鼎盛时期的廓尔喀,土地面积约为今天的尼泊尔的3倍。太平天国时期,廓尔喀国王上书朝廷,要求出兵帮助镇压太平军,被清朝婉拒。直到光绪时期,才脱离了中国。
苏禄:这个不能不提,现在在南海闹得最凶了。早在1726年,苏禄就归化清政府,在1754年的时候,苏禄国王数次上表,请求以国土、丁户入中国籍,但被乾隆婉拒。到1851年,西班牙舰队横冲直撞,清政府自顾不暇,苏禄被置于西班牙麾下。苏禄即现菲律宾苏禄群岛一带。如果当时乾隆答应其入籍,也许当今与菲律宾就不存在南海争端了,这当然只能是戏说。
清朝时,中国的属国大约近20个,除了上述8个外,还有位于现在巴基斯坦的坎巨提,位于俄罗斯的浩罕、布鲁特、萨克,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玛尔格朗、塔什干,还有现在的阿富汗、不丹、锡金等。冷眼看,这些历史上我国的属国,今天跟我国的关系,有的友好,有的摩擦不断,想想历史,沧桑悠然。[!--empirenews.page--]
中国在数千年间的疆土范围一直都在不停的变动,最早是由秦朝所领的郡县,到西汉时曾控制新疆,唐朝时更一度扩张至中亚地区,但安史之乱后即失去。宋朝南迁至越南、缅甸边境,元朝则是历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占有东中亚大多数土地,明朝正式管理西藏与开发南海,清朝中叶再次重回新疆等地并取得台湾,俄国侵占了外东北和外西北的150多万平方公里,此后汉人进入东北一带确保边疆,使中国人固有活动范围概念在晚清大致确认成形。
1、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北渡黄河河套,进攻纵深达到今天的阴山河套以北,戈壁以南,秦大胜匈奴后,置九原郡,治所在今天的包头。从此,黄河河套地区,永归中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后蒙恬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成为了此后2000年中国农业文明地域的基本边界。
2、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汉车骑将军卫青发动了进攻匈奴的河套战役。大破匈奴,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河套建朔方郡,并建重镇朔方城。再次确认了中国对于河套地区的统治。
3、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地区发动了两次河西战役,大破匈奴,一举占领匈奴最后的一块膏腴之地--河西走廊,使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武帝在河西置张掖郡,并在今天的敦煌以西沙漠边缘建长城和玉门关和阳关两座雄关。从此河西走廊永归中国,只是在唐中期后被吐蕃占据,明代退缩进了嘉峪关。对河西走廊的征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征服,从此中国打开了中亚的大门。[!--empirenews.page--]
4、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两路并发,发动了目的在于征服匈奴的漠北战役。卫青进攻纵深达到今天蒙古的杭爱山,小破匈奴。霍去病一路,觅得匈奴主力,大获全胜。封狼居胥,并一直追击匈奴残部到了翰海(今天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军队空前绝后的大远征。本次战役对扩张来说,意义并不显着,汉无法长久占领漠北的土地,汉军退军后,并没有在那里建行政建制,匈奴很快就重占漠北。
5、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在番禺大破南越,灭南越,置南海(治所在今天广州),交趾(治所在今天河内)等九郡,从此华南和越南北部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首先开发五岭之南,并置三郡,但南越很快独立。
6、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分率水陆军两路进击卫氏朝鲜,前108年,卫氏朝鲜降。汉置辽东郡(今天辽东半岛),玄菟郡(今辽宁东北,北朝鲜),乐郎郡(今平壤),真番郡(今韩国北部),临屯郡(今韩国东北)五郡,充分说明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汉武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巩固了河套,向北向西占领了漠南,河西走廊,青海。向南纳入了华南,越南北部,开发了西南。向东占领了辽东和朝鲜北部。在这些新征服的领土中,除了朝鲜北部和越南北部,都成为了中华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empirenews.page--]
7、东汉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秉,分三路进击,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登燕然山(今蒙占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东汉对北匈奴的攻击十分坚决,但中国历代实在无法占领漠北之地,所以对领土扩张并无多大帮助。东汉击破北匈奴,反而为鲜卑的发展提供空间,使鲜卑成为此后中国的大患。
8、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至和帝永元六年(94年),东汉假司马班超率特种部队,纵横西域,西域50余国均纳质归附,其子班勇继为西域长使,父子两代使西域在东汉朝后对中国中央政府长期处于臣服状态。虽然没有正式将西域收归中国,但确认了西域在历史上的中华属国地位,这为此后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提供了历史和理论的依据。
9、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在白狼山(今辽宁内蒙边界的辽西地区)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辽西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empirenews.page--]
10、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蜀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区)。建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保山),从此云贵高原纳入中国版图。
11、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兵部尚书李靖率军反击东突厥,大破东突厥,俘颉利可汗,灭东突厥。建安北都护府。将漠北纳入中国版图,但中国对漠北的征服始终无法巩固,50年后,突厥复叛。
12、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率军在柏海(今青海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大破吐谷浑部,吐谷浑慕容顺率部归唐,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empirenews.page--]
13、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进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部,在金牙山(今中亚塔什干),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灭亡西突厥,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漾池、昆陵二都护府,以突厥血统唐将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弥射为都护。唐代疆域扩张到了伊犁河流域。此后唐玄宗击灭中亚突骑施,把疆域扩展到了葱岭以西的河中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14、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引兵渡海,在熊津江(今韩国南部)口大败百济军,然后水陆并进,直趋百济都城俱拔城(今韩国全州)。百济倾国迎战,仍被苏定方大破,国王扶余义慈被迫率众归降,百济遂灭。唐在百济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15、唐总章元年(668年)以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丽。唐军攻占平壤,灭掉高丽。唐廷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驻守此重镇。此后朝鲜北部以平壤为中心,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时中国的版图扩张到了极限。此后主要的扩张在清代,大家对清代在西藏新疆台湾和东北的扩张了解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XLW
阿拉伯帝国相关信息
阿拉伯帝国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_阿拉伯帝国地图_阿拉伯帝国首都、以及阿拉伯帝国等相关信息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地图
阿拉伯帝国首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