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家长们:怎么帮如何让孩子戒掉网瘾游戏瘾

【暑假攻略】帮助孩子戒“游戏瘾”,这位爸爸是怎么做到的? | 专栏 新新家长
我的图书馆
【暑假攻略】帮助孩子戒“游戏瘾”,这位爸爸是怎么做到的? | 专栏 新新家长
一、“电子游戏”不是“电子海洛因”
大概在2000年左右,曾经国内一家知名报纸,刊登《电子游戏是电子海洛因》的文章,从那时起电子游戏被打入黑名单。后来出现了能联网的电子游戏(简称网游),使得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使得很多家长很头痛,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
先从游戏的本源说起,playgame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好玩的东西都是game,电子游戏也是game,如果孩子沉迷于围棋,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不会反对,如果沉迷于篮球,可能就不太好说了,如果沉迷于桌球,那反对声音就更大了,沉迷于电子游戏,基本上就是一边倒的反对了。
同样是沉迷,为什么家长的态度会差别这么大呢?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思维,围棋是好的,电子游戏是不好的,这些思维哪里来的,社会媒体是主要传播渠道。但是媒体报道和明星效应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姚明的正面形象改善了很多家长对待孩子打篮球的态度,丁俊晖的的出现也引来不少桌球迷。
都是竞技类比赛项目,都是金字塔顶端的职业选手才能出人头地,目前为止,围棋依然受家长欢迎,原因何在,家长认可围棋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记忆等能力,家长并不是真的要孩子成为职业选手,而是希望这个爱好能帮助孩子在某些方面能有成长,那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围棋呢?算不算沉迷网游呢?
时至今日,网络上的电子游戏几乎能对应各种线下的游戏。各种棋牌类在网上都可以对战;体育游戏基本都有电子游戏;线下的万智牌、强手、三国杀在网上都有对应,而且网上有更多的卡牌类游戏;线下的解谜冒险类例如密室逃脱在游戏界就是AVG。这些游戏在线下又不少还是大家都认可的益智类游戏,为何搬到游戏机或电脑上就成了不好的东西呢?
电子游戏并不像毒品那样直接化学性的刺激神经,不能算是电子海洛因,沉迷的关键还是在于家长觉得孩子投入时间过多,觉得久坐不健康、容易近视、荒废学业等等可以说出一大堆缺点,优点呢,几乎不提,孩子听了当然反感。
二、如何对症下药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电子游戏该如何入手呢?首先要了解他玩的是哪一类游戏,不同的游戏乐趣不同,作为一个曾经的骨灰级玩家,就一一举例,看看这些游戏为什么这么吸引孩子们。
首先是MMORPG,大型在线冒险类游戏,代表作就是2004年暴雪公司发布的《魔兽世界》,这个游戏的剧本非常好,在1~70级的时候,如果是体验剧情慢慢玩的话,这个叫“拓荒”,有点看互动电影的感觉,而且是多人合作一起在一个世界中冒险,因为一般游戏无法让玩家永远升级,所以级别满了之后,玩家的主要乐趣在于组队打副本,获取更好的装备。
全世界很多游戏厂商模仿魔兽世界,以传奇为代表的韩国泡菜类网游最多,就是无脑的杀怪升级、练装备,投入时间越长,就越舍不得离开,尤其是史玉柱发明了付费道具之后,玩家就更舍不得投入的付费道具浪费了,在他们眼里,这都是钱啊。
这些游戏的致命问题在于,游戏的生命力不可能持久,史上最强生命力游戏星际争霸1,也不过14年而已,和真实世界的足球、篮球相比,昙花一现,将来只有怀旧的份,没有对这项事物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认同,魔兽世界已经进入了末期,每日活跃人数一直在下降,但凡玩了几年的游戏都有这个认同问题,关注的人越来越少,玩得人会逐渐清醒起来,发现虚拟的荣耀其实也就那样,游戏的技巧和成就无法继续在别人面前炫耀。所以,对这种游戏,最有利的说服就是指出这个游戏生命力就这些年,以后这些东西没有太大意义,天天刷装备,最终为了什么呢?
被认同就是真实世界缺失的东西,任何好玩的东西,都有被认同和炫耀的成分在里面,例如每天跑步炫耀自己的成绩,此类游戏也是如此,等级、排名、装备、外观(坐骑等)。
图为游戏《魔兽世界》
其次是卡牌类游戏,有名的主要有三国杀、炉石传说等,这类游戏的特点是对机能要求比较低,可以在平板、手机上玩,随时随地都能玩,只要手机有电,这一类游戏设计时间消耗要素主要是游戏技巧的提升,等级排名等,像三国杀是可以挪到线下来玩的,但是三国杀的后续包和进一步的炉石传说,规则已经复杂到没有办法挪到线下,此类游戏主要核心问题在于,你可以对他说,这游戏玩多了有啥意义呢?卡牌类玩到顶级无非就是拼记忆、算概率、看人品,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就是看运气,其实没啥好玩的,玩个几局就好了,没必要整天玩,拼出个排名又能怎样呢?
图为游戏《炉石传说》
第三是休闲类,有塔防类例如植物大战僵尸,有横版动作类例如愤怒的小鸟,其实这些冲关结束就over了,不太会沉迷的,别让孩子有过多时间投入到新游戏中就行了。
图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最后说一下电竞类,有没落的星际争霸,还有如日中天的DOTA类,最有名的就是DOTA2和英雄联盟(LOL),DOTA类是源自魔兽争霸3,是两组人互相守护一块区域,互相争夺,每局10~30分钟不等,主要还是竞技类的技巧,电子竞技这个最难办,电子游戏最大的产业链就是电竞行业,首先电子竞技是国家总局正式承认的第99个体育运动项目,有国内、国际比赛,韩国职业联赛最成熟,产业链借鉴了很多传统比赛,例如NBA的运作模式,有各种明星效应,各种直播,甚至诞生了主播经济。
这种沉迷的说服难度就比较高,家长自己要先想想,当年不少人追歌星、球星,然后自己唱歌或者打球,就一定是不好的么?我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平等对待,心理上不要妖魔化电子游戏,允许对方玩游戏和看比赛直播和录像,但是类似看世界杯或NBA季后赛,要有节制和时间控制,总不能整天在那里打比赛、看比赛,其他事情就不做吧。如果说服者能利用足球、篮球比赛,对等的去说,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图为游戏《英雄联盟》
我有一个看似另类的建议:父母自己也要尝试学习打游戏,关键是这样才有更深的链接,基于同理心基础上的沟通,才会有更好的沟通效果。否则,如果我们自己连游戏一点边都沾不上,很可能会陷入道德说教而导致在引导如何正确应对电子游戏这件事上的教育失败。对于反对家人打游戏的家长,尤其是妈妈,我的建议你去和家里人一起玩游戏,这样至少能说得起来,才能了解到对方在虚拟世界中到底有怎样的成就感和心理回报,这和陪男生看世界杯是一个道理。
客观来讲,你自己要先分析,玩电子游戏和其他到底有何不同,电子游戏的缺点和其他现实性游艺项目比,到底有何不同;电子游戏的优点在哪里。只有了解了,才能不带有歧视性地进行沟通,在具体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上,和老公、和孩子的沟通过程是不同的。
由于电竞都列入了国家运动,所以千万不要贴标签式指责,如果把这件事看成是和其他爱好一样平等地对待(例如打篮球、踢足球、打桌球等),只不过是由于投入时间过多,需要及时调整,可能更能达到平和平等沟通。当我们就诸如打篮球占用时间过多,和家人或孩子进行沟通时,可能心态上会更平和一些,而对于电子游戏,可能由于担心上瘾等担忧的主观心理因素在,所以沟通起来就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贴标签的道德评价倾向。
其实,无论电子游戏设计得多么精巧刺激,仍无法替代现实的真实感受。以替代冒险类游戏为例,如果家长能舍得花钱和花时间,参加一些探险夏令营之类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喜欢的,那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我自己在学生时代的个人体会是,每次玩游戏之后,入睡之前,其实一点也不充实,游戏厂商利用声光效果等用户体验吸引玩家,但是玩家自己会有感觉,好像没啥收获,逃避现实不成功的成分更大,各种理由玩游戏,心情好玩两盘,心情不好也是玩两盘,如果线下能有更充实的事情,能让人有一些正反馈、成就感的事情,自己是不会拒绝的。我在大学时代,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在一些体育项目(sports game)上,能大大转移自身的注意力,运动得更好,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为丈夫和爸爸,我自己的体会是,随着工作的事情和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随着自己擅长的游戏越来越没落,只要控制住自己不去投入时间研究新游戏,对老游戏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化,逐渐失去兴趣。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女性沉迷电子游戏相对较少,女性沉迷于其他项目,例如以前的追歌星,现在的追韩剧和逛淘宝,其实淘宝中的等级、积分等都是借鉴自电子游戏,追歌星可以对应到追电竞明星,追韩剧可以对应到大型游戏文化剧情推进,逛淘宝可以对应目前泛滥的收费道具,现在女生追星、追剧、逛淘宝,不也是对着各种电子产品么?在心理动因上,没有本质区别。
目前的电竞类不适合女生,因为游戏过程需要极快的反应速度和逻辑思维,适合男生。像星际的顶级选手APM都在400以上,就是1分钟鼠标点击次数,虽然不是绝对,但是大家意识相当的话,就是谁的手速快,谁厉害。我这里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虽然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生电子游戏玩家,但由于心理特质和生理结构的差异,更主要由于游戏本身的设计元素是主要针对男性市场的,所以,可能大部分玩家群体,还是男性占据主导数量。在中国大陆,女生本来喜欢足球、篮球也少,也是原因之一。
三、其他防沉迷建议
对于电子游戏的态度,家长如果严加管教,方法不当的话,副作用极大,主要孩子进了大学,心理上就会加倍的补回来,疯玩不止。
孩子在6岁前,家长要限制电子产品触碰时间,要严格限定玩游戏的类型,6岁以下都应该是益智类游戏,绝对禁止碰流行游戏,孩子控制不住那些声光控制的。在6岁以下,培养好良好的习惯,孩子其实很愿意父母和他一起玩的,只要引导得当,生活中各种事件都是能引起正反馈的,所谓寓教于乐都是这样的,要适时给予正反馈,孩子有足够的正反馈和信心,自然不会沉迷于某个事件项目,6岁以上,还是要阅读,阅读是开拓眼界的根本,阅读到一定深度,真的是读进去了,就会发现,游戏世界不过如此,游戏文化就是一种文化而已,并没有什么巨大的诱惑力。其实真正优秀的游戏剧本和游戏文化,都是建立在优秀的文字之上的。
还有一些小众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游戏迷,就是问他,这个游戏是不是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既然不合理你自己怎么不去设计一个,然后变成要成一个游戏设计人员或程序员,那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见过一些这样的案例,最后自己在这方面因此而升华了,自学各种开发游戏所需要的知识。但是此法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
作者:卓依,本文由作者授权”新新家长“发布。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优卡丹:帮孩子戒掉“游戏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优卡丹:帮孩子戒掉“游戏瘾”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如何让孩子戒掉“游戏瘾”? 经验人士为你支招
文章来源:毕节网--乌蒙新报&&
作者:胡艳群 汪远祥&&
17:21:32&&&&&
开学了,家长们都在想方设法给孩子收心,让其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但是,很多家长感到头疼;“孩子的心不容易收,尤其是玩游戏。”现在网络时代的便利,给生活增光添彩的同时,也给很多孩子提供“另一平台”,令其沉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那么,孩子沉迷于游戏对其身心有什么影响呢?老师又有什么好建议呢?
孩子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
新的学期开始,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玩游戏严重影响到学习成绩,有时候稍微放松一点,孩子就沉迷与网络游戏,把学习丢在一边。家住在毕节城区松山路的市民李艳红介绍说,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平时学习作业多,压力大,有时会采用玩游戏的方式减压,加上自己工作忙,对孩子管得不多,所以周末或假期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家玩游戏,有时喊他去外面吃饭都不去。
“多数时候,我们逼着他学习,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管得紧了,孩子很快就把功课做完。这种情况下,他想玩游戏,我们就没有刻意约束。”李女士说,马上开学了,孩子还是整天在家玩游戏,不想去上学,这让她很着急。“因为玩游戏太多,孩子的眼睛近视度数又增加了,之前的眼镜都不能用了,精神状态看起来也不是很好。”放任孩子沉迷于游戏,李艳红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又束手无策。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大部分孩子似乎是“游戏天才”,不用别人怎么教他就会了,学习如果是这样就好了。“我家孩子才四岁多,就会在网上玩k之类的小游戏了,单人、双人都会,手机上的斗地主、打麻将、捕鱼达人、消灭星星这些游戏,比我还会玩。”家住在毕节城区兰苑花园的市民周女士说,很多时候,和朋友出去聚会、吃饭,就会把手机给孩子玩,让其安分地坐着不捣蛋,自己可以安心玩自己的,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惯坏”的。
据毕节市某中学的鲁老师反映,班上有些学生经常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和周围同学讨论网络游戏,把玩游戏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鲁老师说,一些学生因为玩游戏,还学会一些脏话和暴力动作,对其他同学和他自己来说影响特别不好。“学生玩游戏,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要密切配合好,加强监督,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长时间玩游戏对眼睛伤害大
很多家长反映称,孩子长时间玩游戏,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影响视力。家住在毕节城区吴家湾的李女士介绍说,她现在上初中的儿子不仅叛逆,而且还沉溺于网络游戏,在家里因为有大人监管,不能上网,就经常逃课去网吧玩。“有时候,一去网吧就要玩好几天,直到我们找到,或者没钱了才晓得回家。几天下来,孩子会瘦了一大圈,视力也下降得厉害。”李女士无奈地说。
据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邹嘉介绍,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玩游戏,对眼睛的危害非常大,家长应加强监督。邹嘉说,孩子在电脑上玩游戏,时间一长,加上离电脑太近,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诱发近视。其次,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患上干眼症,也即使视频终端综合征,使得眼睛出现干涩、痒、不适等情况。
邹嘉建议,家长应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控制其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帮其戒掉“游戏瘾”,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放松身心,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此外,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其适度的休息,最好是一小时左右休息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不仅可以让眼睛得到适度的休息,也可以缓解神经的高度紧张状况,减轻患颈椎等久坐而形成疾病的风险。如果已患上干眼症,建议使用一些人工泪液,眼药水能帮助眼睛恢复健康。
合理引导 因材施教
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很多家长很“无法”,并表示应该完全制止,让孩子远离电脑游戏。一些老师认为,孩子适当地玩一玩游戏,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其反应能力,但得有个度,过度玩游戏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学习。
毕节城区某高中的老师成藿介绍,现在的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以前更多,学习能力更强。同时,由于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出现一些新意较强,画面刺激的游戏,就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以缓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宣泄情绪。
成藿称,自己的班级就有很多学生喜欢玩游戏,但其中有一部分虽然玩游戏,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反而在适度的放松后学习更有效果。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主要就是对其进行引导,只要其不将游戏中的一些坏习惯带入课堂,并且能够将学习任务完成,对于学生玩游戏他还是持支持态度。
当然,有一些学生因为玩游戏而无心学习,或者还出现逃课外出进网吧打游戏的现象,就应该禁止。由于这部分学生处于叛逆阶段,家长如果与其正面禁止也许会发生冲突,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并加深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因此引导放松很重要,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比较适合孩子性格的方式与其交流,让孩子将游戏的精力转移到学习。“我就看到过一个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游戏,并告知孩子如果他将游戏的精力放到其他方面肯定也能做的很出色,最后让孩子找到游戏和学习平衡点,这样可谓一举多得。”成藿说。
毕节市某学校老师查富表示,对于孩子玩游戏,家长和老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合理引导,因材施教,不要选择“一刀切”的方式,完全禁止。查富表示,有的孩子比较叛逆,家长和老师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平时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让其多参加户外运动,寓学于乐。孩子玩游戏的确会对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但适当地玩游戏,对孩子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发智力、放松身心等,所以孩子玩游戏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去引导,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罗钦家长只要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让孩子戒掉贪玩“手游”瘾
家长只要做好这一件事,就可以让孩子戒掉贪玩“手游”瘾
昨天晚上饭局,熊孩子不少,他们谈论唯一的话题尽然都是“王者荣耀”,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说自己每天都玩,很喜欢。桌上两位30岁左右的男士,抽着烟,也是玩着“王者荣耀”各种投入。其中一位便是这位幼儿的老爸。孩子在玩手游恰巧人民日报连续两次评论批评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人们也痛斥腾讯公司的“王者荣耀”游戏让青少年和儿童沉迷,荒芜学业。人民网评论王者荣耀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游戏行业迫在眉睫!同时腾讯公司也对此事作出回应并规定限制儿童每天只能玩1小时“王者荣耀”王者荣耀制作人回应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做全力履行好监护职责,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下了班多陪陪孩子,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业余活动。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耳濡目染了大人们各种场合玩手机、打手机的陋习,那些意志也较薄弱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染上“手游”瘾呢?家长多陪陪孩子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作为家长要给自己的手机设好密码,不要给孩子可趁之机进行转账。同时,家长应要求孩子不要给手机设密码,便于随时监控。对于容易沉迷手游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给他们配智能手机,配具备简单功能的手机就行了。学校也要适当禁止学生玩手机我们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我们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也有一个问题不少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应该深刻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帮助孩子早日戒掉身上的陋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制作快乐我们是认真的!
作者最新文章如何让孩子戒掉游戏瘾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戒掉网瘾最佳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