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增加俯冲的炸弹殉爆距离航母

查看: 82385|回复: 581
从二战中途岛日本黑色5分钟来看,是否日本航母质量其实和MD的差距比较大
头像被屏蔽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现在看纪录片,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几艘航母基本都是一击就沉,典型的“别摸我”一类的产品,基本上只要命中一颗炸弹,就损失惨重,相比,MD的几个航母,都是被围殴以后居然还能挣扎着回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二战日本的工业其实差距还是比较大,航母的设计,材料等各方面,其实还是相当缺乏水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损管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见过多种说法,个人认为最直接的解释是:小日本的250公斤俯冲炸弹不如霉菌1000磅给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大炮火药可以拿来主义,损管很难一下子学到家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autoliu 发表于
损管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看加贺号被击沉的经过,基本上不存在损管不力的说法,基本上是被秒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按理说日本打过甲午海战,对马海战,这都是大海战,损管应当很有经验,而美国二战前貌似没打过什么大的海战,为啥这方面比日本强很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wjxaaa 发表于
按理说日本打过甲午海战,对马海战,这都是大海战,损管应当很有经验,而美国二战前貌似没打过什么大的海战 ...
甲午海战,对马海战的经验可以用到二战?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炸弹换鱼雷鱼雷换炸弹加上损管烂所致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甲板上各种炸弹鱼雷还有燃油,哪个位面上的损管能保得周全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甲板上都是加满油和弹的飞机,中了一枚炸弹就相关与在火药桶里面点个炮仗。损管在好也没有用。。。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要说二战时美帝航母质量好?哈哈哈,大阴帝国笑死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贵官难道以为米畜的就能多摸几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呵呵!因为日本鬼子的东西一贯的皮薄,比如鬼子的坦克,飞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失败永远是错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LZ说得很对,很多因素归根结底就是工业能力的差距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战争的最大魅力就是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如果硬要从装备的角度谈论胜负那也太片面了。 我们老一辈革命家肯定不爱听。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知道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早有航母,而且要往死里用吗?
我希望瓦良格(这个名字绝对不吉利,赶紧换掉!)能够保持最大的出海率,并有几套
人马轮流实现加打一番主义,地面应该有模拟航母。另外要赶紧反馈修改,为下一艘自己
的航母尽可能多地做DFMEA和PFMEA,因为老毛子对航母和航母战术,也几乎是文盲!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一个火药桶 就是划根火柴也点得着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响马 于
13:47 编辑
苏武牧羊 发表于
看加贺号被击沉的经过,基本上不存在损管不力的说法,基本上是被秒的
你让米帝国的空母上堆满鱼雷和炸弹以及加满油的飞机试试看。&&不过,话扯开了,日本的炼钢技术比欧美还是有很大差距。 美国人事后测试日本的装甲钢的防护力比美军的和德国人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说到这越发不明白米帝国已经停止出口钢材和石油&&怎么鬼子还一根筋非要去打。 这就是所谓“对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无动于衷,总希望在对手在要勒紧的时候一脚踹死他”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米蒂的普林斯顿也是一颗炸弹就沉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苏武牧羊 发表于
看加贺号被击沉的经过,基本上不存在损管不力的说法,基本上是被秒的
相对美帝的损管,日本的损管水平很难说是及格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daedalus 发表于
相对美帝的损管,日本的损管水平很难说是及格
shérif ,arête& &dé& &dharma&&service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损管控制不力,再加满甲板的炸弹,想要不悲剧也难。。。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貌似有个说法,日本航母的设计是抗250公斤级的炸弹攻击,美国的标准是抗500公斤级。
但是日本的舰爆机用的炸弹就是250公斤的,而美国用的俯冲轰炸机是450公斤级的。于是乎各中一弹的时候结局完全不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二战最抗打的是英国航母,因为德国常用500公斤级的炸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lajia 发表于
战争的最大魅力就是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如果硬要从装备的角度谈论胜负那也太片面了。 我们老一辈革命家肯定不 ...
这都是拿生命和鲜血换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珊瑚海海战更能看出这种差别。
列克星敦号中了4弹2雷,基本没事,后来是汽油在机库里挥发起火造成的重创;
约克城号中了一弹,250级的,后来还3天就修好了。
日本的大型航母X鹤,中了3枚450公斤级的炸弹,结果回去修了几个月,到了当年10月的所罗门某次海战才出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Aircraft06 于
23:18 编辑
scz3 发表于
珊瑚海海战更能看出这种差别。
列克星敦号中了4弹2雷,基本没事,后来是汽油在机库里挥发起火造成的重创; ...
你这种比法太表面化了,不能光比中弹数量,而要比较中弹部位和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比如战舰对射,一方中了无数弹但没有一发命中要害;而另一方中了一弹即引爆弹药库,全舰挂掉,总不能说挂掉的一方战舰质量就差吧~~
列克星敦中了两雷两弹,但两雷均中左舷,引起了航空汽油泄漏(不是引燃)和部分锅炉停止运转,均不直接致命;两枚炸弹一枚命中左舷前侧5“炮位,一枚命中烟囱,均不是要害部位,重要的飞行甲板和机库均未中弹,战斗力还在;翔鹤虽中三弹,但第一弹即命中并穿透甲板,在机库爆炸,引燃航空汽油,这是要命的,使得航母立即失去战斗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富兰克林被撞成那个惨样都回来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苏武牧羊 发表于
看加贺号被击沉的经过,基本上不存在损管不力的说法,基本上是被秒的
呵呵,我喜欢加贺号航母。。。。。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yudeshen 发表于
米蒂的普林斯顿也是一颗炸弹就沉了!
殉爆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cooling 发表于
呵呵!因为日本鬼子的东西一贯的皮薄,比如鬼子的坦克,飞机。。。
大和可不薄,还有大凤和信怒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苏武牧羊 发表于
看加贺号被击沉的经过,基本上不存在损管不力的说法,基本上是被秒的
加贺号那是最悲剧,不能说什么质量问题,全是殉爆,差不多可以说是自己爆沉自己。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scz3 发表于
二战最抗打的是英国航母,因为德国常用500公斤级的炸弹
但是牺牲的是载机的数量~~攻击力大减~~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凌云茶 于
23:56 编辑
scz3 发表于
珊瑚海海战更能看出这种差别。
列克星敦号中了4弹2雷,基本没事,后来是汽油在机库里挥发起火造成的重创; ...
确实损管和中弹具体情况要分析的。
翔鹤珊瑚海中弹后修理到7月,8月就参加东所罗门海战了,不是10月才出来,10月那一次中了6枚454千克弹,还能以31节跑路,这就是损管的效果了。
至于约克城,那更典型了,参加中途岛海战时,实际上是没修好的,但甲板一修好就能保障航空作战能力,据说它去中途岛时候还拖了条修理船,一边走一边继续补,到被飞龙攻击波击伤时,舰上带了足够的修理人员和材料,因此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其实除了炸弹威力原因,还在于日本航母的设计--封闭式机库。撇开中途岛这种弹药殉爆情况,即使平常中弹,机库封闭,飞行甲板成了最大的泄压出口,往往对飞行甲板破坏最大。MD是开放机库,泄压能力好,加上日本250kg炸弹威力小,很多次日本炸完,飞行甲板铺一下木头还是能起降飞机。两鹤设计好一点,在机库预设了一些薄一点机库壁泄压,但是似乎效果不佳啊,炸下去受破坏最大的还是飞行甲板。
QQ截图11.jpg (170.13 KB, 下载次数: 5)
00:09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二战日本航母沉的快主要是雪风、时雨、野分惹的祸。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特务兔 发表于
二战日本航母沉的快主要是雪风、时雨、野分惹的祸。
二楼级人材呀~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命运五分钟只是渊田美津雄的一面之词
事实上 日本机动部队侦察不利 以及美国特遣舰队人品爆发 才是主要原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yfhx 发表于
富兰克林被撞成那个惨样都回来了
邦克山也差不多
只能说埃塞克斯级虽然薄皮大馅 但结构设计合理 抗沉性能好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海空一体——我们该如何使用航母(装甲与损管)
我的图书馆
海空一体——我们该如何使用航母(装甲与损管)
4、 重甲映辉—————关于装甲飞行甲板的争论&关于装甲飞行甲板的争论由来已久,或许由于光辉级的设计指标以及其表现,对于其独特的装甲飞行甲板也是造成了毁誉参半的影响,但是就其防御思想而言,飞行甲板装甲化无疑是明智而具有先进思想的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飞行甲板无装甲的埃塞克斯级在战后必须接受飞行甲板加固的改造,否则将无法起降重型飞机。&&埃塞克斯号&&&在中途岛级之后,美军全面倒向使用装甲飞行甲板,将飞行甲板作为强力甲板光辉级的建造要感谢主管军备的第三海务大臣兼海军审计官雷金纳德·亨德森海军少将,亨德森少将根据德意两国对于高航速大航程大载弹量的新型轰炸机的开发以及空军对于飞机的垄断导致航母舰载机无法进行有效的空中拦截的情况作出决定:既然航母的空中防御不行,那就增强航母的硬性防御。严格说来,此前1935年制造的皇家方舟号上也在飞行甲板上覆盖了一层装甲,把飞行甲板作为了强力甲板,只是这层飞行甲板的装甲还是太薄,同时也使用了封闭型舰艏,封闭型机库,液压弹射器等等技术,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光辉级的雏形。但是亨德森少将提出的目标是要把整艘航母覆盖上重甲,而不仅仅是轻装甲,亨德森预见日后德意两国的轰炸机将会携带至少500磅重量的穿甲弹(先见之明啊),因此对航母的飞行甲板防御的指标便定在防御500磅重量的穿甲弹。1936年的第二次伦敦条约的签订无疑让英国人悔青了肠子,因为苦于军备竞赛和经济的拮据,英国人在第二次伦敦条约中终于如自己所愿,将航母的吨位限制在了23000吨,撇开战列舰上的搬起石头砸到自己脚不说,光航母这项指标就实实在在的诠释了什么叫“坑爹”:如何才能在23000吨的标准排水量里设计出一条装甲航母?日本次年退出条约,大可放手设计翔鹤级大型航母,美国没有设计装甲航母的打算,倾向追求攻击力的约克城级直接赤裸上阵,吨位设计也不成问题。可是英国人此前设计的皇家方舟号吨位已经达到了22000吨,想要加强装甲但却只有1000吨的重量限制,想要将皇家方舟那种航母完完全作为样板直接套上光辉级这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航母的稳性和防御力,攻击力成为了光辉级舍弃的东西。为了追求防御力,光辉级的装甲重量达到了4941吨,其飞行甲板的装甲重量达到了1500吨,这在世界各国的航母设计中是极为罕见的。作者认为在这里的对光辉级的强调更多的是考虑光辉级本身就是一级基于23000吨限制设计出来的航母,其战力自然不能和30000吨级别的翔鹤级和埃塞克斯级比较,而如与同级别的苍龙级,约克城级相比较,攻击力上虽然相差较大,但是飞行甲板水平防御力却是远胜后两者,更何况之后的怨仇级装甲航母改进设计,载机量达到81架次,已接近美国航母,超越日本航母,水平防御力比起光辉级并不差。由此看来,仅仅以进攻能力不行便将光辉级全盘否定无疑是不公平的。&怨仇级二号舰不倦号,也有翻译为不挠号,怨仇级为光辉级的改进型号一直以来对于飞行甲板有一个很严重的误解,在这里先要纠正一下:日美当时所流行的所谓的木质飞行甲板,其甲板材料并非是全木质,而是在一层几毫米的薄钢板之上覆盖一层木质甲板,薄钢板之下有着钢铁支架支撑,如果飞行甲板完全是由木头制成,怎么撑得住飞机的重量?而装甲航母(指覆盖重装甲的航母,与防护航母相对)则是使用一大块装甲板充当飞行甲板。&&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埃塞克斯级飞行甲板的结构&&从这两张图我们可以看见美式航母飞行甲板下的钢架支撑结构,下图是退役后待拆解的企业号&而英式装甲航母的机库是这样的,干净整洁很多&从升降机口可以直接看到装甲飞行甲板的厚度,没有美式航母的飞行甲板支撑结构光辉级航母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其使用了重装甲,飞行甲板使用了史无前例的3英寸的NC钢,甲板边缘则使用了1.5英寸装甲甲板,这层3英寸的钢板尺寸为139.6m×28.8m,将光辉号的整个机库全部覆盖,但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两块大型升降机上并无装甲覆盖。如果说光辉级仅仅只是依靠其3英寸的装甲飞行甲板来抵御攻击,那还是不够的,机库甲板厚约1英寸,机库侧壁厚约4.5英寸,整个机库形成一个坚实的装甲盒保护,装甲盒外边有着一层0.35英寸的钢板作为缓冲,在机库下面则有一个更大的装甲盒保护着核心舱:上部以机库作为水平装甲,下方两层0.35英寸薄装甲挡住破片,侧翼有着4.5英寸C装甲钢板的防护。以23000吨而言这个防护可能是最佳防护了,防护力甚至高于重巡洋舰。光辉级将飞行甲板作为强力甲板,从而将整个机库纳入到装甲盒防护体系中,为机库提供了最强的防御。而同期的美国航母一般以机库甲板作为强力甲板,日本航母则以更下方的主甲板作为强力甲板,这两种情况都节省了一定吨位,并将机库和飞行甲板作为舰体的上层建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机库和飞行甲板的防护,而一旦飞行甲板被毁,航母的战斗力也会大大减少。&光辉号侧面解剖图&&&光辉号防护结构图&&这是怨仇级航母的横结构图怨仇级航母的下层机库只有上层的一般长,能多容纳20架战机,加上甲板系留也勉强达到了80架的水平超越行动中是英国海军于1941年1月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运输护航行动,驻扎在亚历山大的地中海舰队和驻直布罗陀的H舰队大举出动,包括2艘航母,3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9艘巡洋舰和20艘驱逐舰,组成六支护航舰队掩护三支运输部队横渡地中海。1月10日注定是光辉号极其艰难的一天,这天中午12时35分,光辉号舰队遭遇了一个极其强劲的对手:德国空军第26轰炸机联队的18架He 111,第1、2俯冲轰炸机联队的43架Ju 87以及第26驱逐机联队的10架Bf110,但是这时光辉号的空中拦截力量少得可怜,5架管鼻燕正在掩护勇士号战列舰上空,4架管鼻燕刚刚起飞,拦截高度不够。33架斯图卡瞄准航母呼啸而下并进行投弹,光辉号没有躲避的余地,其庞大的身躯只能硬吃了几枚炸弹:第一枚250公斤炸弹击毁了右舷的一座2磅炮&第二枚500公斤炸弹击中了飞行甲板左前部,穿透了舰艏&这张照片可以说是光辉号的防御最出名的一张照片,500公斤级别的穿甲弹虽然穿透了装甲甲板,但是却没有对光辉号的飞行甲板造成大面积的破坏,这个小洞很容易得以填补,完全不影响飞机的起降第三枚500公斤炸弹击中了无防护的升降机,穿透了升降机,在升降机平台下方爆炸第四枚500公斤炸弹击穿飞行甲板中线,在机库甲板上方爆炸。后部机库的喷雾器被摧毁,撕裂防火卷帘门,引发若干火灾。同时从喷头和消防软管喷出来的水淹没了部分排水孔堵塞的舱室。第五枚250公斤炸弹再次击中了无防护的升降机。第六枚500公斤炸弹击中了左舷的一座2磅炮第七枚500公斤炸弹近失第八枚250公斤炸弹第三次击中无防护的升降机(擦,德国人咋丢的这么准。。。。。)但是这并没有完结,随后几天,德国人对停泊在马耳他的光辉号再次发起攻击,代号为“闪击光辉“。其中,一枚500公斤炸弹穿透舰艏的飞行甲板,穿过左舷,在水线上方爆炸,使舰艏的几个舱室被淹没第二枚500公斤炸弹则击穿了飞行甲板,造成了直径为0.6米的洞口,倒霉的飞机升降机再次被损坏,引发了一个不大的火灾&第三枚500公斤炸弹则在飞机机库甲板上方爆炸,造成了一个直径4.5米的大洞第四枚500公斤炸弹则在光辉号侧舷水中爆炸近失,下部装甲衬板被压进75毫米,设计水线以下的舷部壳板被压凹了1500毫米,25~30米的侧舷舱室部分被淹没,舰船侧倾5°,一号锅炉舱的锅炉的砖衬受到破坏。&在马耳他接受紧急处理之后,光辉号于两天后返回亚历山大&而传统的木质甲板一旦被炸就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损坏,甚至甲板塌陷,比如中途岛战役时的赤城加贺在超越行动中,光辉号的舰体防护得到了一次最严峻的考验,连续几天内,光辉号硬吃了至少8枚以上的重磅炸弹以及多枚近矢弹,而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同时期的日军或者美军航母上很可能炸弹就直接穿透飞行甲板威胁核心舱,使得航母动力系统严重受损,电力中断,或者诱发弹药库殉爆,使舰体建构损坏或者炸弹的爆炸掀翻飞行甲板,这就很容易使得航母沉入海底。光辉号的设计标准是能防住250公斤的穿甲弹以及500公斤的高爆炸弹,德国人使用的500公斤的穿甲炸弹其穿甲效能大约是普通的同等质量的高爆炸弹的2倍,而日本人使用的250公斤半穿甲弹理论穿透力约莫在50毫米左右,而这面对光辉号简直就是无可奈何(当然日本人最信任雷击战术),而普通的250公斤陆用炸弹(高爆炸弹)对于光辉号的3英寸厚装甲完全无解。由此看来,在超越行动中德国人使用的炸弹重量是亨德森少将在设计光辉号时所没有考虑到的,3英寸的装甲板并不能完全挡住500公斤的穿甲弹,其装甲结构但是却能够极大地限制住500公斤穿甲弹。在超越行动中,500公斤的穿甲弹虽然能穿透飞行甲板,但是由于穿透厚装甲的飞行甲板时已经损耗了大量的动能,之后却不能穿透机库甲板,更无法对机库以下的核心舱进行破坏。充其量只能破坏机库以及机库甲板,而由于穿甲炸弹的装药量小,一般仅为15kg~30kg,即使在机库中爆炸,所产生的威力也很有限,只能毁坏一部分机库,只要航母装备有一定装甲防护的机库隔壁舱门便可以将爆炸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对于牢固的机舱侧舷装甲以及厚重的飞行装甲,这点爆炸是可以抵挡的。光辉号的整体防护在超越行动中经受住了考验,例如在1月10日的空袭当中,光辉号的动力舱,弹药舱,锅炉舱等等重要舱门都基本完好无损,在驶往马耳他的过程中,光辉号的航速从未低至18节以下,虽然德国人的空袭猛烈,但是依然无法洞穿光辉的层层装甲,由此可见,光辉号所引领的装甲航母的潮流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而且是可用的。让我们再来换个例子来看看关于装甲航母的发展。对于装甲航母来说,光辉级不是唯一的亮点,日本在二战中后期所建造的大凤号也是亮点多多。日本在昭和13年5月曾进行过对于水平投弹和俯冲投弹的贯穿装甲厚度的试验,其结果如下(炸弹估计是半穿甲弹或者穿甲弹)机速200节,水平投掷500KG炸弹的贯穿结果高度 00 贯穿深度 80mm 110mm 140mm 160mm 185mm机速200节,俯冲投掷500KG炸弹的贯穿结果高度 700 1000贯穿深度 100mm 110mm以上装甲为NVNC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似乎这个结果预示着日本航母对于装甲化的需求,但是日本人不仅没有使航母装甲化,而且他们用的炸弹还依然是威力不足的250公斤炸弹。(因为99舰爆只能挂250KG)大凤号航母是日本全新设计的装甲航母,与光辉号一样,大凤号最大的亮点也在于其大面积铺设的装甲飞行甲板,面积占到了全部飞行甲板的50%,采用了150米长,20米宽的长条形。与光辉号不一样的是,日本海军将这层装甲甲板的防护指标定为要防住美军1000磅的穿甲炸弹,因此这层装甲飞行甲板的厚度要高于光辉级,大凤号采用两层装甲叠加,上层为75毫米防护钢板,下层为20mm特种装甲,在钢板装甲之上还覆盖有一层木质甲板用于防滑,理论上能防住1000磅的穿甲炸弹。但是军方想让大凤号飞行甲板能承受800kg级别的炸弹的轰击,根据测试,90~100mm的装甲是防住1000磅炸弹的最低极限,但是要想让飞行甲板达到能防御住800kg等级的炸弹,其装甲厚度必须要到100mm以上,这将极大地影响军舰的稳性和其他性能。设计部门在设计大凤号时极度重视了对于飞行甲板和机库的安全,除了对于飞行甲板的重甲护身,飞行甲板与机库顶端的10mm装甲之间还有着1750px的缝隙,用于对下落炸弹的缓冲。按照理论数据,除去英日两国的装甲质量等因素,就飞行甲板的防护来说,不管大凤号是否能防护柱1000磅的炸弹,大凤号的装甲飞行甲板防护要好于光辉号。但是历史没有能给予大凤号证明自己装甲飞行甲板的机会,大凤号仅仅吃了一枚鱼雷就在慌乱中沉没,草草的退出了历史。&&&&&&因为日本向来有烧毁记录图纸和照片的习惯,关于大凤号的结构图片和战斗图片并不多,我们只能通过残存的图纸和后人的模型来感慨了(从815到93投降,太多时间烧东西了)相比英日两国,美国的中途岛级航母要晚得多,其设计理念相比起光辉和大凤也要成功得多,某种程度上,中途岛级航母更像是美英两种理念的混合之物,其中来自不列颠的理念便是美军舍弃了自从约克城级航母以来一直所坚持的飞行甲板非装甲化,设计者们在中途岛级的飞行甲板上覆盖了一层87mm的装甲,大大提高了中途岛级的防护能力。超越行动作为装甲航母的一次闪亮登场使得皇家海军对美国航母无装甲的设计嗤之以鼻,而后的太平洋战争,面对疯狂的日本神风飞机,光辉级航母更是大出风头。但是美国海军迟迟不选择装甲航母也自有其原因,装甲航母因为其飞行装甲甲板重量较大,加装之后舰艇重心上升并缩减可用容积,导致飞机装载量大幅下降,比如大凤号和光辉级的载机量相当少,怨仇级的双层机库载机量虽然能上80架,但仍比不上埃塞克斯级,更何况虽然怨仇级的载机量提升了许多,但是机库高度远远比不上美军,使得载机的飞机型号遭到限制。载机量会大幅减少,这对美军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美军正是靠着大载机量的全甲板攻击战术赢得了太平洋战争。&中途岛级防御结构图(因为来源不同,可能数据有部分出入)&中途岛级线图,中部升降机挪至甲板外,同时中途岛级(不是蒙大拿吗)也是第一级不考虑巴拿马运河宽度的军舰另外关于装甲飞行甲板的设置位置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为什么装甲板总是布置在飞行甲板的中间?假设飞行甲板长度为100m,装甲板长度为60m,飞机的起飞助跑距离需要50m,装甲板布置在中间,即使舰艏舰尾飞行甲板无装甲防护部分被炸毁,飞机凭借装甲板的距离依旧能正常起飞。但是如果将装甲板分为两块30m长,分别布置在舰艏和舰尾,这样一来,飞行甲板中部无防护部分被炸毁,舰艏舰尾30m长的装甲板将无法起降飞机,航母战斗力将会大幅下减。将装甲板击中置于航母飞行甲板的中间部分,航母损失战斗力的机率便会大大减少。5,抗打击?亦或是抗沉。————炸弹,鱼雷,损管与舰体防御上一节我们说到了光辉级的装甲甲板,装甲甲板在给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动摇了原本航母赤膊上阵的思想。但是仅仅凭一层装甲甲板,是不是就是万无一失了呢?我们知道光辉级的设计标准是抵挡250公斤级别的穿甲弹,500公斤级别的高爆弹,但是假如遇到重量级的延时高爆弹或者半穿甲弹又会怎样呢?这是光辉级所隐藏的一个问题,过重的炸弹肯定会穿透装甲甲板,穿甲弹的装药威力不足以造成大的爆炸性破坏,但是半穿甲弹和高爆弹的大装药量很可能在装甲甲板下的机库造成大的爆炸,爆炸的冲击波会向四处冲击。光辉级的重重重甲使得机库像饺子馅一样被牢牢地包在中间,一旦大装药量炸弹在机库中爆炸,那就会成为一声声闷炸。这样的问题在航母设计伊始便有着激烈的讨论,如果是开放式机库,薄弱的机舱壁会被冲破,或者冲击波从机库壁上的门冲出,从而释放压力,减轻伤害(但是实战中无防护的飞行甲板同样会面临着被冲破的危险)。而像光辉这样的重装甲航母,机库侧壁的4.5英寸的C级钢板反而可能会成为累赘:爆炸冲击破无处释放,从而会对机舱造成更大破坏,甚至造成结构性损坏,冲击波甚至可能会向上释放冲破飞行甲板,这一点因为光辉有着厚重的装甲甲板可能并不明显,并且这一点可以通过机库里的隔舱门来缓解舰体的损伤。然而在中途岛的赤城加贺上却是有着血的教训。&让我们把目光转到中途岛时的赤城加贺身上,可能大家并不知道,赤城加贺在进行废除三段式的大改造之后,清一色用的都是上中下三层封闭式机库,也就是把机库纳入舰体结构中。这点上许多吧友可能会惊讶:赤城加贺的舰艏不是和约克城级一样为开放型的么?没错,但是开放型舰艏并不等于开放型机库,加贺赤诚舰艏开放的部分直接用支柱支撑,这部分并不属于机库部分。也就是赤城加贺用的是封闭式机库 无装甲的木质甲板,话句话来说也就是典型的大脆皮,四万吨的大脆皮。我们不必苛求太多,毕竟这样的大脆皮也是诞生在航母的早期发展阶段。“加贺”的大改装工程 “加贺”于昭和4年11月配备给舰队,作为真正的航空母舰运用,但在航空母舰功能上呈现出许多缺点。 “加贺”本来是作为战列舰而建造的,船体比“赤城”短,这个缘故上部飞行甲板的长度也短约20米,作为航空母舰速度26节也低。三层式飞行甲板(实际第二层不能使用),随着舰载机的新型化也产生了运用上的问题。 还有从舰中央部飞行甲板下导设至舰尾的烟道导设方法也是问题,从舰尾排出的排出的烟造成舰尾附近的气流凌乱,妨碍舰载机运用。同时烟道方面的居住区也因为高温,再加上夏季暴晒,处于不能居住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善这些航空母舰功能上的诸问题,配置舰队后不久,就建立了改装计划,但实施因预算的关系而拖延。直到昭和8年才认可了“加贺”的改装预算,海军技术会议研究通过了改装计划,昭和8年10月在佐世保兵工厂实施大改装工程。“加贺”的大改装工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1)增加搭载机数。 (2)飞行甲板为单一甲板,并尽可能延长。 (3)增加速度。 (4)烟囱改装成弯曲烟囱。 (5)飞行甲板上设置塔型舰桥。 (6)加强对空兵装。 (7)增大续航距离。 在“加贺”改装时,研究了各种方案被,根据昭和9年2月航空厂实施的风洞实验模型,飞行甲板最上部一层被延长到舰首顶端部。同时,上部、中部飞机库也被延长到舰首顶端部,成为在飞行甲板右舷前部有大型塔型舰桥与直立烟囱的舰容。 烟囱进行了像后来的航空母舰“隼鹰”、“飞鹰”、“大凤”、“信浓”装载的向右倾斜的倾斜烟囱的讨论,之后由于发生了友鹤事件,鉴于重心下降保持恢复能力,改装内容如下所述。 飞行甲板延长。废止三层式飞行甲板的中层、下层飞行甲板,尽可能延长上部飞行甲板。船体尾部延长,飞行甲板向舰尾方向延长的同时,舰首方向上原来的上部飞行甲板前端部也最大限度的延长到舰首,由此长度248·6米,宽度30·5米,和改装前比的话,延长约77米。 与飞行甲板延长的同时,为增大搭载机数,飞机库也被扩大,以前的上部、中部飞机库向前方延长了。当初计划飞机库延长到满舰首为止,但鉴于友鹤事件,减少风压面积,变更为延长到舰首约23米。上部飞机库的侧壁,从有侧壁的密闭式改装为开放式。 随着飞机库的扩大,搭载机数也大幅增加为常用72架,备用18架,共计90架,详细是九○式舰战12 3,八九式舰攻36 9,九四式舰爆24 6架。 舰载机升降机原来前后部各装备一座,在前部升降机前方的飞行甲板上、飞机库的延长部增设一座,共计三座。后部升降机安装的顶盖,因为减轻重量而被撤去。 着舰制动装置从以前的萱场式被改为吴式四型,还装备了一○道横索。同时为了制止着舰失败的舰载机,紧接前部及中部升降机之后除了各装备一座天技厂式滑行阻拦装置以外,还装备了二座移动式滑行阻拦装置,一座应急用滑行阻拦装置。还装备了着舰指导灯,保障了舰载机着舰的安全。 飞行甲板前端部计划装备二座起飞促进装置,因为是日后装备,只实施了事前工程,但因未能开发出有效的弹射器而未装备。 为了增加速度,计划从以前的27节速度提高到30节,改善船体形状和减少水中反抗,除了舰尾延长约8米以外,还实施了蒸汽机的轴马力从91,000马力提高到127,400马力的主机、主锅炉的换装和改装。 撤去以前的一二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装载小型大能量的ロ号舰本式附空气预热器的重油专烧锅炉,锅炉室前方也延长,八台主锅炉改成一台一室配置。 主机器,四组汽轮机中内侧轴的二组换装了和最上型轻巡装载的汽轮机同型的。同时,推进器也换成了推进效率更高的形状。 据此,主锅炉、主机换装后,“加贺”的输出增大到127,400马力,与船型修改互相结合,速度虽然没达到计划的输出30节,但是公试运转创造了 28·34节的记录。续航力增大,新造的时候的重油等是6,000吨,14节8,000海里,重油满载量增加到7500吨,延长到16节10,000海里。因为重油装载量增加,在主锅炉、机械室间的船舷两层底内的水雷防御区域内新设置了重油库。 烟囱撤去以前的分别由两舷至舰尾的烟道导设型式的烟囱,改装成由换装的八台主锅炉的八条烟道归结到右舷方、从右舷船舷向下方弯曲的巨大的烟囱排出。 当初计划在右舷飞行甲板前部设置直立的大型烟囱,为了减少风压面积和降低重心,被改为弯曲烟囱。 弯曲烟囱设置热烟冷却装置,是在舰载机起降情况下,为了防止排出的烟对舰载机的影响,向烟囱出口喷射海水,使排出的烟温度下降的结构。 改装前的舰桥设置在中部飞行甲板前端部,由于操舰及舰载机的起降指挥极为不便的缘故,大改装前在上部飞行甲板右舷前部试验性地设置了临时的小型舰桥,计划在大改装工程时变成大型的塔型舰桥,设置在飞行甲板上的右舷。可是伴随友鹤事件中止了修改的大型舰桥的装载,变更为设有罗经舰桥、掌舵室、飞行指挥所等四层的小型舰桥,被装载在右舷前部。 兵装,主兵装的装备在中部飞行甲板前部两舷的20厘米联装炮塔随着飞行甲板的一层化被撤去,而在后部甲板两舷追加装备了二门炮廓式20厘米单装炮,单面舷炮力量与改装前同样为五门。可是因为五门都是船舷炮廓式装备,与改装前比较,对舰首方向的射界显著被限制。 对空兵装显著地增强了,六座12厘米联装高射炮全部撤去,换装八座新式的40口径八九式12·7厘米联装高射炮,配置在右舷前部二座,后部二座,左舷前部一座,中央部三座,装备位置比以前高一层,可对反舷作20度以上的仰角射击。 装备在右舷烟囱后部的二座,因为防止来自烟囱的煤烟淹没,高射炮全周装备了盾。射击指挥装置是两舷各装备一座九一式高射装置。 对空机枪也被增强了。撤去13毫米联装机枪,新装备了一一座25毫米联装机枪,机枪装备在飞行甲板船舷的机枪座上,右舷后部五座,左舷前部二座,后部四座。“加贺”大改装时的对空机枪装备数,有资料为25毫米联装机枪一一座或一四座,但昭和12年5月摄影的照片,除了先前叙述的装备位置以外,右舷舰桥下二座,左舷前部一座,共装备一四座,不清楚是大改装后被追加装备成为一四座的,还是大改装时候装备一四座的。 此外是扬弹机构,舰载机装载的炸弹、鱼雷从炸弹库、鱼雷库由扬弹筒被提升到防御甲板上,并且由另外的扬弹筒转换,对飞机库、飞行甲板扬弹作中继式,将此改变成从扬弹库直接向飞机库及飞行甲板扬弹的机构。 扬弹筒不但是炸弹,鱼雷也能兼用。随着舰载机搭载数增加。炸弹库及鱼雷库进行了扩大,增加了炸弹、鱼雷的装载数。 通过这次改装,“加贺”的基准排水量比改装前增大约8,700吨,成为38,200吨,满载排水量大幅增大到42,500,但通过改装工程引起重心点的上升,因为GM值减少了,船体中央部水线部在以前的防雷护体上面新设了防雷护体。 “加贺”的大改装工程于昭和10年11月完成,脱胎换骨成了强有力的大型攻击航空母舰“加贺”于10年11月15日被编入第2舰队第2航空战队的舰队。&&赤城号线图,赤城加贺均为封闭式机库中途岛一役,赤城号被两枚1000磅炸弹命中中部升降机以及飞行甲板左侧后方,对于40000吨的大家伙来说,吃两枚炸弹应该不成问题,但恰恰赤诚号使用的是封闭型机库,更何况机库甲板上还堆满了未来得及入弹药库的各类炸弹(赤诚号弹药库位于最下层机库附近),于是乎,一大堆炸弹在封闭式机库里被引爆,就如同一堆爆竹在一个小纸盒子里被引爆一样。赤诚号的机库爆炸之后,就如同之前所说过的,封闭式机库没有足够通风口来缓解压力,冲击波向前后冲击着搭乘员待机室,向下直接冲到动力舱和弹药库,使得赤城号失去动力,向上则掀翻了无装甲的飞行甲板,彻底破坏了这艘航母。同样的,加贺号被4枚227kg炸弹击中后,飞行甲板上、机库甲板上的机油、鱼雷和炸弹都被引爆,除了类同赤城号一样的闷炸以外,加贺号的航空机油泄露严重,甚至漏到了主机舱和弹药库,从而引起连锁爆炸,使得加贺号舰身解体。后来的大凤号航母,虽然用的也是封闭性的机库,但是在机库肋骨间设有尺寸为 1.5× 0.7米的爆风泄出孔,用 25毫米特种钢盖从外侧封闭,如果机库内压力增大钢盖则即行脱落。&飞行甲板垮塌的飞龙号,摄于日早上由此可见,不管是木质甲板还是装甲甲板,不管是装甲航母还是防护航母,如何将机库中的爆炸伤害减到最小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赤城加贺因为机库里的弹药殉爆而沉没,而光辉级在经历过战争时的伤痕累累之后,在战后除了因为自身的改造性较差以外,结构性损坏、船壳的不可修复性损坏也是其早早除役的原因,因此,在战后除了基本没有损坏的胜利号以外,光辉级的其他航母早早便进了拆船厂。但是是不是美帝的航母就能好好处理这个问题呢?美帝的也不容乐观,以埃塞克斯为例,埃塞克斯级在设计时继承了约克城号的裸奔思想:开放式机库 木质飞行甲板,同样以机库甲板作为强力甲板,厚度为2.5英寸。很明显美国人设想的是保核心舱,哪怕失去战斗力也要有动力爬回去。以此观点来看,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整个上层建筑就是一个大号的TDS,即使炸弹在机库里爆炸,机库甲板和下层甲板也挡着,哪怕机库和飞行甲板都炸没了。比如后来美英联合对抗日本神风飞机,神风飞机撞上英国的装甲航母,装甲航母就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忍忍就过去了,照样冲锋;埃塞克斯就是机库和飞行甲板双双损毁,慢悠悠的爬回去了。日,埃塞克斯级航母富兰克林号遭受日本飞机轰炸,被命中两枚炸弹,炸弹在机库中爆炸,引爆了机库里的飞机和所携带的弹药,航空燃油泄漏并燃烧,这情况与中途岛时的加贺号如出一辙。之后富兰克林号轮机舱破损,船身横倾13°,为防止像加贺号那样弹药舱被点燃殉爆,损管人员赶紧向弹药舱注水。之后富兰克林号恢复动力,幸免于难,但是在此之前已有724名船员丧生。富兰克林号被重创后的修理费用与重新再建造一艘埃塞克斯级相差无几。&重创后的富兰克林&大难不死的富兰克林号返回纽约航母作为一种海上航空平台,其尺寸甚至大于战列舰,而排水量却要小于战列舰,吃水也往往要比战列舰要小,普通战舰从水线到其露天甲板也不过5~6米,而航母从水线到其飞行甲板的高度有10多米,而赤城加贺的甚至达到20米以上(加贺21.1米,赤诚20.7米),巨大的空间使得航母至少具备有三层甲板可提供防护:飞行甲板、机库甲板以及最靠近水线的主甲板,但同时航母的上层建筑高于普通战舰,这三层甲板的装甲重量分配也影响着航母的稳性。&赤诚、加贺的干舷比现代的尼米兹级(18.6米)还要高风帆时代,人们寄希望于纵火船能够烧毁敌方战列舰;近代海战,人们寄希望于鱼雷艇能够在乱战中重创敌方主力舰:到了二战,随着作战距离的加大,鱼雷机和潜艇成为了人们对付战舰的新宠。无论是纵火船,鱼雷艇,潜艇,亦或是鱼雷机,廉价是它们的共同点,以小博大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能够用卒子就能将死对方,这无疑是最经济的手段。过去用战列巡洋舰来赌战列舰的赌注失败了,但是鱼雷的赌注却赢了。上文,我们探讨了鱼雷炸弹作为航母最锋利的武器的利用,只有被射杀的觉悟才有资格开枪,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水面,而是来自于水下,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航母的防雷和防近失弹。在设计之初,航母的防雷并未被重视,赤城加贺,列克萨拉之流的大型航舰都为主力舰所改造,其TDS都继承自其原型主力舰。列克星敦级所使用的是四层防雷隔壁外加一层附加的防鱼雷凸出部,四层防雷隔壁系统脱胎自战列舰所用的“五层系统”,使用高张力钢作为防雷隔壁,每道防雷壁都经过仔细认真的设计,并在隔舱内填充重油或者空气,且将液舱多层并排,再在内外设置空仓,空舱负责削弱冲击波并释放高压空气,液舱则用来扰乱冲击传递,阻止破片或者削弱破片能量,最后靠一层或者多层主防雷纵壁来抵挡最后的冲击波,如此的设计可在其被冲击撕裂前提供最大的阻力。列克星顿级还在最外层盖上了一层防雷突出部,防鱼雷凸出部使用两层防雷装甲保护,在当时,列克星敦级自吹为“即使挨上10枚鱼雷也不会沉没”。&列克星顿的水下防护而赤城加贺也是沿袭其原来的主力舰的水下防护,即设置防鱼雷凸出部,突出部内设置两道隔层,舰体内设置两道隔层,防鱼雷隔壁均用多层HT高张力钢建造。赤城加贺列克星敦的鱼雷防护系统都旨在尽量降低鱼雷的冲击力,其本身有着较大的吨位空间以及遗留下的舰体设置可供支配使用。&&加贺赤城沿袭其原型舰的水下防护而到了战争后期的最大改造航母——信浓号时,为了节省工艺,信浓号直接套用了大和级的水下防御,水线向下安装了200mm~100mm的NVNC均质镍铬压延合金钢,倾角为14°,这层装甲刚性的从水线一直覆盖到舰底。此层装甲板之外还安装了水密隔层和液体舱,外层为两道22mmDS特殊钢。舰底还采用了三重船底以防磁性鱼雷,厚度达到了2.5米。整体来看,信浓号的水下防御已经达到了战列舰级别,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四万吨级别战列舰,但这毕竟是改装过来的航母,其本身的防御是基于战列舰级别上的,对于航母而言参考性并不大。&信浓号水下防护然而到了约克城级的设计制造上,美国海军第一次感觉到了条约时代的纯种航母水下防御上设计的捉襟见肘。和战列舰相比,航母的吃水浅,船底剖面的形状是个半圆,而不像战列舰那样几乎是个矩形,考虑到航母必须要有较高的航速,舰底设计不能完全雷同战列舰,而动力却要和战列舰保持同等级别,这使得在水下4~5米深度布置空间足够的防鱼雷凸出部成为一件难事。半圆形的船底也不利于传统的五层系统水密隔舱布置。所以,这样的航母一旦被鱼雷击中,冲击和破坏就会直接进入挤满设备和物资的舱内,而不会与有任何隔舱加以保护。根据美国水池试验所的结论:“一颗400磅鱼雷战斗部的触发爆炸将会炸毁所有的防护,中雷舱室内不论如何布置都不会对其有所帮助:破坏后效果将主要取决于命中弹的尺寸和类型。”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的把舰体下端空间向中部转移,将尽可能多的设备和物资填充到舰体中部,加大舰体中部宽度从而将舰体侧舷的垂直部分尽可能向下延伸,扩大水下防护区,使其延伸至距离船底1.2米的位置,为重要区域提供防护。然而这样又会使得船体浮力下降,吃水深度增加阻力增大,进而影响到航母的航速。最终,约克城级使用了传统的“五层系统”的阉割版,五层隔舱变为了三层,预计是为2万吨航母提供相当于战列舰的1/3到1/2的防御力。虽然约克城的鱼雷防护系统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这限度的防御措施(良好的隔舱化设计)却表现出了优秀的不沉性,约克城级的两艘——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在即使损失动力后也能长久的漂浮于水面之上,要想让它们沉没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约克城级动力易于丧失的原因大概与其薄弱的水平防御,防鱼雷隔壁层数过少以及锅炉舱与轮机舱并未交叉布置有关。为了增强约克城级的鱼雷防护能力,在战争的中后期,仅存的企业号也额外加上了一层防鱼雷凸出部。&美国海军主流TDS防护——五层夹心饼&&战争中后期,企业号加装的防鱼雷凸出部&&光辉号纯种航母与战列舰水下防御还有一个极其显著的差别就是战列舰的水下防御往往纵深大,比如上图中欧洲最强TDS维内托和黎塞留的防御纵深达到7~8米以上,而纯种航母纵深只有4~5米。让我们回到鱼雷和航母的“肢体碰撞”上面,大型军舰往往结构强度较大,这也是大型军舰相比起小型军舰防御上的先天优势,而鱼雷以及水中近失弹的水下爆炸是使军舰沉没的一个有效办法。总的来说,鱼雷破坏一艘战舰的途径往往在以下三个方面:1、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摧毁舰体壳板,造成后方进水,进而造成战舰减速并损害战舰结构强度。2、 爆炸产生的高温气泡,其爆炸产生二次效应,产生次级冲击波。而由于有着很高的温度,气泡在扩散时遇到可燃物可能引起火灾。3、 舱壁爆炸时产生的飞溅破片可能会击穿后方的舱壁造成更大范围的漏水。(1) 航空母舰载有大量的航空燃油和弹药,火灾与内部爆炸常引起重大的伤害,这种情况比其他类型的军舰要严重得多,如“普林斯顿”号,“列克星敦”号,“黄蜂”号,“大凤”号,“翔鹤”号等。二次世界大战中47例航母破损,其中有31例发生了火灾或者内部爆炸,占全部战斗破损的66%。在沉没的航空母舰中有28%是由起火和爆炸造成的,而鱼雷袭击航母时,使航母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几率达到23%。由此可见,航空母舰在防火防爆方面的脆弱性(2) 航空母舰有大容量的舱室,例如机库。当航母水下部分受伤时,大量进水会导致舰船浮力储备和稳性的丧失。所以,鱼雷的作用比较显著。据二次世界大战的统计,凡命中两条和多于两条鱼雷的航空母舰大多数非沉没即大破,他们大都是2~3万吨级的。(3) 由于航空母舰吨位大,高度大,故被攻击时总强度破坏的现象(舰艏或者舰艉断裂)极其罕见。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其失去战斗力与导致沉没之间所需命中数相差很大。(4) 航空母舰采用水下防护结构对于限制破损范围和舰船的淹没起着良好作用。但舰体的外板采用薄金属板,在具有舷部空气室的条件下,是航空母舰甚至受到非接触性爆炸也会造成严重的破损,导致进水和巨大的倾覆,因而失去战斗力。&&明尼苏达和新奥尔良的“斩首”,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在大型航舰上航母没有像战列舰那样的重甲护身,不沉性的提供主要依靠巨大舰体内的隔舱来负责实施。不沉性是航母保持其生命的最致命因素,这其中:1, 稳性:特别是英国和日本的航空母舰,稳性是不够的,舰船常由于很大的倾覆而沉没。本章论及的全部沉没的航空母舰共25艘,其中7艘是在倾覆或严重倾斜条件下沉没的,占28%。2, 水密性:在保证舰提结构的水密性方面不够,如锅炉舱的烟道矮而且相互联通,横隔壁的强度不够,在发生事故时,常常被破坏,从而使水漫流。电缆和管道通过的地方漏水,常造成临近舱室的淹没(如独立号,信浓号)。所有这些都常导致丧失稳性和浮力。3, 排水工具:航空母舰的排水工具的功率和可靠性对保证舰的不沉性具有很大意义。这一点对位置高的舱室特别重要。在灭火时,水积聚常常形成自由液面,这会破坏舰船的稳性。所以,排水工具的功率和可靠性较之其他军舰显得更加尖锐。而排水工具的持续工作需要航母有着持久的电力提供,电力的提供又与其电力设施的防护有关。4, 防火防爆性:这在战争后期已有所改进。战后由于采用煤油作航空燃料,其挥发性较汽油为低,这是有利的方面。但油料储备量增加,则是不利的方面。以上的是针对鱼雷等水下威胁所做的预估和评判,而往往航母在其遭受鱼雷破坏时,其主要出现以下情况:当鱼雷命中航母艏端时,形成穿破孔,有时是穿通的。在孔的周围,金属材料会被破坏而导致变形。但是这样的爆炸对大型舰船的战斗力实际上并没有重大影响。鱼雷在艉端的爆炸可导致螺旋桨和轴的破坏,导致操舵装置的破损,其后果是降低舰船的航行能力。没有发现鱼雷的爆炸使战列舰舰艏或舰艉折断的战例(这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级别的军舰中是常有的,例如上文提到的明尼苏达和新奥尔良)。当鱼雷在舰船中部爆炸时,舰船的典型破损是:形成穿破孔,在水下防护部分的几乎全部高度上造成破坏,淹没2~3个主隔舱以及进水达吨。这时,形成从5°到12°的横倾以及相应的纵倾。根据浮力中心在舰船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纵倾大小不同。舰船的机械锅炉装置的破损特征是:由于舱室淹没,机械装置直接破损提以及横倾条件下他、润滑的破坏,主机不能使用,由于锅炉舱淹没,锅炉直接破损,因燃油燃烧产生的火灾,因锅炉管道破裂使锅炉舱充满蒸汽,因此,锅炉不能使用,由于类似的原因,辅机和电力设施破损。这会使得损管工作变得很麻烦和艰难。为了防止锅炉舱和轮机舱同时破损,将锅炉舱和轮机舱交叉布置成为了后来大型舰船的选择。在战争时期不止一次的应用过向同一舷发射鱼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效而且实用的,因为在同一舷严重破损条件下,会迅速消耗舰船的浮力储备并产生巨大的遇难性横倾。在这种情况下,舰船不仅会丧失战斗力,还会增加损管工作的困难,因而降低了或失去了恢复和保持舰船战斗力的可能性。另外,几条鱼雷在同一舷命中可以增加破坏效果。这样即使有坚固的水下防护也能够使舰船的最重要部分被摧毁。(例如同一侧中雷的信浓,翔鹤,瑞鹤)此外,磁性鱼雷以及水中近失弹的爆炸直接对航母产生震动伤害。航舰上的机械装备,电力设备和武备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冲击波和水波的撞击震动造成的。根据战争经验,舰上设备的这种典型的损伤有:(1) 机械装置:轴承的破损,蒸汽管路和输送管道的断裂及其固定件的损坏,某些机械装置与基础脱开;(2) 电力设备:电力机械装置离合器损坏,涡轮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轴承破损,闸刀开关断开和破损;(3) 武器:射击指挥部位部件(主要是光学仪器)损伤,导航设备的某些仪表破损等。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些航母的硬性防御,而在于软防御方面,舰船的损害管制无疑是保障航母生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总体来说,的确美军的损害管制总体上要高于日军,但也并非说明日军的损管就一无是处。例如大家熟悉的中途岛战役,一来,本身日军航母的防火防爆性就极差,一点就炸:二来,中途岛战役里的弹药殉爆对于任何国家的任何航母来说都是致命的,比如后来与赤城加贺相似的富兰克林号,两者都是同样长时间失去了动力,只不过后者的舰队已经牢牢掌握住了海权,有着足够的时间来抢救以及扑灭火灾,而这样猛烈的弹药殉爆作用在普林斯顿号这样的轻型航母上就更加明显:这艘小航母被一枚炸弹命中弹药殉爆后从早上9点30分开始一直不停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燃烧直到晚上沉没。中途岛战役里的航母爆炸给了日本人以深刻的教训,在航母的防火防爆管制方面,日军花了一番心思来加强。由于恶劣条件而受到了命中弹,最坏产生了大或小的的火灾,如何缩小到最小受害。作为这个对策,即航空母舰防止火灾对策,日军正在建造或正在计划的航空母舰上反映的是以下三项。(1)消防设施的改善以前的二氧化碳消防设施由于中弹产生破孔的话,消防的效果就困难了,新消防设施采用了泡沫式撒水装置。 本装置在飞机库的前中后部,有各自独立的动力源的泵驱动,预备喷出压力10公斤/平方厘米的200吨内燃机泵,特别是中央部有排烟用的冷却泵(200吨或400吨电动)的军舰要利用。 喷射口设置在飞机库顶棚的话,由于中弹等可能被破坏,全部设置在飞机库两舷的壁面,上下二层,约三米间隔,这些导管为防御弹片是DS钢板覆盖的构造。飞机库两侧以50米间隔左右交替设置保护的消防监视所,从这里能操纵消防作战。 泡沫实验了碳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和肥皂水,肥皂水被认为最好。将30%浓度的肥皂水放入到桶里,与海水混合喷射,与空气混合形成泡沫。(2)不燃性涂料的采用&实验了种种不燃性涂料,以前使用的有机物因燃料温度程度的差别,遇高温得以燃烧,结果到现在为止作为备用水箱防渗用选用了金属工艺漆。这个涂料是水玻璃与锌粉末搀合,在使用时使锌的含有量从60%降低为15%左右。 使用范围以飞机库、发动机调整所、轻质油泵室、轻质油库等为首,还使用在船内通道、机舱、锅炉舱、助机舱、工厂、弹火药库、居住区等吃水线上的各种仓库等。这些旧油性涂料的剥离和新涂料的涂刷,不仅航空母舰,而且各舰总动员实施。与此相关,舰内的可燃物撤除也贯彻实施,也有极端的情况下,舰内居住区的家 具等也被全部撤除,赤裸的钢板当床铺上席子居住的例子,但这样过分的话,长期的舰内生活也是产生问题的。(3)机舱、锅炉舱送气管道的改良以前的航空母舰,这些送气管道几乎普通设在烟囱舷的对舷,由于引起火灾的话热气流入机关区划,设立来自两舷的送气管道,能方便转换了。 同时,在机舱和锅炉舱的中央舱壁上部设置应急逃生口,使对舷的机关员的有可能逃生等,这是认识到防水上的缺点,实施了考虑人身安全的对策日军的这些防火防爆措施,对于其后来的航母作战而言,大大提高了航母扑灭火灾防止爆炸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航母的生命力,这些损管方面的修改是有益的而且是积极的。日军的损管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呢?以后来的南太平洋战役(圣克鲁斯战役),翔鹤号被命中4枚1000磅炸弹,当即引发火灾,高射炮弹药库殉爆,由于损管队员及时将机库内的可燃物易燃物移开,从尚有电力的前部舱室拖出消防水龙立刻进行灭火,仅用一个小时时间便将大火完全控制住。即使翔鹤号飞行甲板全毁,无线电设备已被震坏,但是舰船的动力系统良好,电力设施也没有收到影响,有能力可以自行退出战场,平安返回特鲁克。后来菲律宾海战役,翔鹤号虽然吃下4枚鱼雷,但未立即沉没,损管的注水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尔后翔鹤号再次步前辈后尘死于弹药和油气殉爆。瑞鹤号的损管同样也展现出了优良的素质,在被两枚炸弹命中舰岛后方,六枚炸弹近矢之后,迅速灭火,短时间内立刻恢复战斗力。在之后自杀性行为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鹤号的损管队更是展现出了高质量的损管素质:8点30分,瑞鹤号遭受一枚500磅炸弹轰炸,锅炉舱被破坏;8点37分,瑞鹤号被命中一条鱼雷,后部轮机仓大量进水,但是一小时后瑞鹤号的操舵立刻恢复正常:下午1点10分,瑞鹤号短时间内遭受了7枚鱼雷命中,5枚500磅炸弹命中,瑞鹤号在抢救失败后一个小时沉没。应该来说,两鹤的损管队从早期的珊瑚海海战到最后的恩加诺角海战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甚至与企业号不相上下,舰C动画里加贺为代表的一航战看不起两鹤,虽然早期的航空作战经验上两鹤并不如一航战,但是在损管方面,除了运气上的原因,一航战着实应该向两鹤的损管队学习。&为妹妹多次被害担当而大破的翔鹤,拍摄于圣克鲁斯海战在战场上经验与技术都同为重要,缺少经验的大凤、信浓、美帝的列克星敦首次出战就面临了之前所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不成熟的损管队使其早早沉没。活得越久就愈是活得越久,企业号的打满全场,雪风的不死神话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其经验攒下的人品的爆发,例如活到战后的隼鹰号——在日的运输行动中被美军潜艇围攻,右舷被命中3枚鱼雷,舰艏被毁,右舷轮机舱严重损坏,进水5000余吨,因为老练的损管队的得力,航母没有引发火灾。最终,这艘本由商船改造,舰体强度并不大的航母凭借其左舷轮机舱硬是冲出潜艇包围,返回至佐世保,可谓是小强一般的生命力。(没想到帝国海军也有进水5000吨不沉的船)&舰艏几乎全毁的隼鹰1、保障损管方面总的措施(1) 查明舰体损伤和隔舱被淹没的位置,范围和程度。舰船发生战斗破损时,其破损的位置、范围和程度被指挥员及时掌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某些舱室没有舰员(或者舰员伤亡),通讯联络系统受损等因素,做到这一点有时还有一定的困难。邻舱是否进水,可按下述特征判断:① 甲板和舱壁的缝隙,舱壁填料函和破口渗水;② 不正常的声音③ 舱壁和甲板润湿等等舱室是否有水,有时也可以通过敲击舱壁,根据声音来判断(邻舱有水时,声音比较喑哑)。为查明破损的范围和程度,必要时还要进行潜水检查。(2) 当舰艏被炸坏时,开倒车或者完全停止航行。至少也要降低航速,以减少海水对舱壁的压力,便于舰上人员进行下一步的损管工作。对舱壁的水压大致上由三部分因素组成:静水压(这与舱室浸水下沉的深度有关);波涛冲击的压力和航舰行驶中产生的流体动压力(这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3) 切断由于爆炸被严重破坏但尚未完全断掉的一端。因为这挂着的一端妨碍舰上人员的损管工作,并使舰船的机动性和其他性能遭受影响。(4) 当舰上主要指挥和操纵部位被毁坏时,组织临时的指挥中心。(5) 可能的话,把舰船移往浅水处,以防止舰船的沉没和倾覆,同时便于抢救舰员。(6) 清理由于爆炸而堵塞的舰内通道。(7) 对破损的舰船进行临时性的修理,以保障舰船安全的航行到主要基地,进行全面修理。(8) 在必要和可能时,从友舰调用舰员和器材,协助进行损管工作。&抢救中的普林斯顿号2、保持舰船的不沉性不沉性是舰船生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前也已反复论及过。在实际和建航航舰时,通常也已周密地考虑到这一点。下面主要讨论在破损后应该采取的基本措施。(1) 用以下办法,使水不能沿舰船扩散① 加固舱壁、甲板、舱口、门和其他水密舱盖;② 用捻缝、加木塞的木楔以及注快干水泥的办法添堵裂缝、小穿破口(铆钉孔和被破坏的舱体连接处等);③ 用焊接的方法在穿破口上固定钢板(特别是在舰体的水上部分);④ 压实舱壁填料函;⑤ 严实的关闭舱室的出入口;⑥ 往穿破口上填堵漏垫并加以支撑等。(2) 用以下办法矫正和恢复已丧失的浮力和稳性:① 用固定的和移动的排水工具,甚至用人工把海水(必要时包括燃料)排到舷外② 把水或燃料抽到未损伤的一舷,或抽到舰船另一端的隔舱中;③ 对舱室进行反灌注以扶正横倾和纵倾;④ 把可移动的重物和弹药从一舷转移到另一舷;⑤ 把舰上层的重物移至舰的下层或扔至舷外;⑥ 消除隔舱中的水的自由表面;⑦ 把水放到下面的舱室。&抢救中的约克城号3、保持舰船的战斗强度这方面的措施有;(1) 网破裂处焊接金属板,在破口处的周围焊接衬板以限制进一步的破坏;(2) 用安装或焊接辅助结构的办法加强舰体的纵向连接;(3) 用气割或其他办法切去舰体严重破损的结构,以防止破损的进一步发展;(4) 当舰船的艏艉段被打掉时,应当能承受航行时产生的最大水压,同时要注意水密关闭装置(人孔,门等)的足够强度。此外,在采取前面所提到的许多措施(总的措施和防止不沉性变坏的措施)的同时,也有助于舰船战斗强度的保持(例如;甲板和舱壁的加强,从隔舱中往外排水等等)4、防止和消除火灾和爆炸这包括三方面;即防止发生火灾的手段;限制火灾蔓延的手段;灭火的手段。由于发生火灾与爆炸后,常常导致航舰的毁灭,所以我们着重讨论一下这方面的问题。(1) 在设计和建造舰船时应做到;① 采取不燃烧的及耐火的材料,或者将材料用防止燃烧的化学药品浸透;② 锅炉、主机等舱室的合理布置③ 燃料舱的隔离布置④ 某些舱室采用防火隔热的措施,必要时设置隔离舱;⑤ 舰体本身保证可靠的“油密”性;⑥ 由于小口径炮炮弹对某些震动较为敏感,所以储备这种弹药的舱室要布置得离舰底和舷部远一些;⑦ 某些特别重要或者特别危险舱室设置自动温度报警和自动消火系统,以及自动通风系统;⑧ 设有空气冷却系统,用以降低和保持危险舱室以及其他战斗部位的温度;⑨ 各种专门和通用的消防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药剂储备量和喷射的压力。如果用水作,灭火剂时,泵应有足够的功率。(2) 在发生破损和火灾爆炸时,可考虑以下措施;①用消防水龙中的水冷却舰上的易燃材料和物体;②把服装、床上用品和其他易燃物品扔到舷外;③把弹药移到远离火灾的地方,或者扔到舷外;④ 不得已时灌注弹药库;⑤ 要时把燃料排除到舷外(这必须是舰船在海上航行时)并进行燃料舱的通风。5、舰船技术器材的损管工作(1) 在设计和建造舰船时应注意:① 火炮及技术器材合理的分为独立主,例如锅炉和主机单独成套并错开布置,② 兑为主机和锅炉等服务的辅机应有一定的备份数量;③ 采用多轴动力装置,在大型航舰上应有2~4个;④ 应急的连通管路,以便能使一个独立的锅炉供给另一个独立组的透平;⑤ 重要的机器和设备要布置在距装甲隔墙或水下防护设备一定的距离,以便使机器和设备不受弹片或舱壁变形的打击;⑥ 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的较高生命力(这是因为,武器的使用、损管以及保证舰船战斗力的其它重要方面都取决于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⑦ 火炮的操纵和瞄准尽量采用双套设备(例如高射炮同时采用人力/电力操纵,光学/雷达瞄准);⑧ 可靠的弹药输送路线和保证一定的发射率;⑨ 使用韧性材料制造技术器材,以承受军舰在战斗损伤时产生的巨大震动,生铁、陶瓷、玻璃等材料耐震性较差,最好不用;(2) 在发生破损时,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 切断已破坏的管路,停止已毁坏的机械和辅助设备的工作;② 在可能条件下降低正在工作的机械装置的负荷并启动备用的设备;③ 用现有的人力和器材,迅速整理设备、管路和电缆;④ 检查已停车的各种机械,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重新启动;⑤ 排除舱室的积水并烘干电力设备的绝缘物质;⑥ 使用临时电缆(经常沿舱室顶板敷设);⑦ 武器的损管在于恢复不能使用的火炮装置的仪器、射击指挥仪,以及通讯器材等。为了能够使用武器,必须排干有关舱室的积水并修复有关的设备等等。具有足够的备件和工具以及接近需要修理零件的可能性(有些损坏部位舰员接近是困难的),对于武器和技术装备的修复速度起着重要影响。&黄蜂号因其水下防御实在太差,被潜射鱼雷命中后,舰体下沉迅速,损管队无法发挥全部力量6、保障舰员生命和战斗活动力的措施这至少应包括;(1) 在舰船设计时将同一任务的舰员在舰上分散的布放;(2) 将舰员的供给品(粮食、水和其它物品)分散配置;(3) 舰员的防化学设备;(4) 防止弹丸(弹片)杀伤舰员的装甲防护;(5) 保证在战斗时负伤的舰员得到及时的包扎和医疗的条件;(6) 战斗条件下的居住性;(7) 机舱、炉舱、弹药舱、居住舱及其他重要舱室中的救生出口、救生舢板、救生浮筏和舰员个人的救生背心等;(8) 发生火灾和爆炸时所产生的烟和蒸汽,对舰员生命和活动力有很大的影响,应该特别注意。在发生破损时:① 抢救被淹没和被破坏舱室中的舰员;② 损管工作停止后,从即将沉没的舰船上撤出舰员;③ 用救生器材抢救落水的舰员;④ 经过在舰体上专门大同的出口,从倾覆的舰船中拯救人员。(俄克拉荷马号的悲剧。。。)7、损管工作中的缺陷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不论是在舰船设计制造,还是在之后的损管阶段都发现有许多重要缺陷。这些缺陷,减低了舰员进行斗争的效果,使某些不该沉没的舰船却沉没了。例如:(1) 损管技术器材的数量不足、功率小和寿命低以及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位置不够合理。(2) 在损管过程中指挥联络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通讯联络重要工具的电话的生命力不强。(3) 在许多情况下不善于组织领导损害管制的斗争,并且舰员在这方面缺乏训练。(4) 舰体的水密性、有米性保持不够好,这通常是因为维护不到位以及缺乏检查的缘故。(5) 失事时舰上人员任意离开自己岗位,不服从指挥(如信浓号)和过早向弹药库注水(武藏号)(6) 在舰船遭受到了一定程度后的战斗损害,但还不是不可挽救时就抛弃了自己的舰船(美国航空母舰“约克城”号)等等全文完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殉爆距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