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小班离园游戏时段的游戏策略

科研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科研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科研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浅谈民间在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集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是幼儿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本文结合《纲要》与《指南》精神,及我园民间游戏课题的实施情况,浅谈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感悟。[关键词]& 民间游戏&& 开发&& 利用&&&&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是一种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多样的游戏。它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会。它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也恰恰是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园在进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对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让民间游戏大大丰富了我园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探索与实践(一)挖掘整理、改编创新1.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进行调查分析,并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幼儿玩耍的民间游戏。(1)全园教师各显神通,通过网上查找、书籍查阅、回忆询问等,自主收集民间游戏。  (2)深入家庭、社区调查,向及相关社会团体征集民间游戏。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民间游戏,首先,我们召开了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全面发放调查问卷,动员全园的家长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间游戏,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逐渐把多种民间游戏,如“猎人、老虎、枪”、“炒黄豆”、“丢手绢”、“指星星”、“木头人”等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3)根据游戏的不同类型、组织形式等,结合科学性、教育性、适宜性、趣味性等原则,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如根据年龄特点分为:适合小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指鼻子”、“金锁和银锁”等);适合中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顶锅盖”、“洗白菜”、“种莲子”等);适合大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跳皮筋”、“抓七子”、“五子棋”等)。2.观察分析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喜爱程度,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不仅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其特有的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使民间游戏更具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比如很多民间游戏都配有相应的儿歌、,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儿歌内容已陈旧,所以我们对它进行改编,赋予其新的内容,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相适应。又如有些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危险性较大,我们对其玩法、规则进行改编,使其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需要,像常见的“老狼老狼几点钟”,们在往回跑时非常容易摔倒或与其他小朋友碰撞,我们将这个游戏与“我是萝卜”结合起来,允许幼儿在逃避追逐的过程中立即蹲下说:“我是萝卜”(或其他老狼不爱吃的东西),这样老狼就不可以抓这个小动物了。(二)合理创设游戏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把幼儿园的环境从整体上进行了全新的布置,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设计,形成了特色鲜明、品味高雅、开放互动的全新育人环境氛围。走入我园,具有民间文化氛围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只要稍微留意就能阅读出其中蕴含的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两点:1.园内大环境首先,我园户外场地宽阔,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离园时自由自主地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其次,我们把宽敞的走廊场地布置成“民间游戏廊”,提供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如大型迷宫、竹影棋韵、快乐翻绳、滚铁环等。幼儿可以在课间、离园时自由选择玩耍。另外,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楼梯墙面上,我们布置了幼儿游戏时的照片,展示了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经典游戏,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班内小环境我园从园内大环境到班级小环境都彰显出民间特色。班班设有民间游戏区角,我们将具有经典性的富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符合幼儿认知与情感需要的民间游戏在班级不同区域中展现,发挥不同的教育功效。班级根据幼儿的特点开辟了“印染”、“剪纸”、“棋乐”等特色活动区域,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为幼儿走近民间游戏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剪窗花布置节日的教室,扎染手帕送给妈妈作节日礼物……幼儿在真切、丰富的民间游戏中愉快地参与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三)巧妙融入日常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途径,让幼儿尽情地玩耍、嬉戏,让他们充分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1.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现象。”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进行有效选择,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以减少活动中幼儿等待的时间。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按各环节实际要求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注意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等待时间短等。如:晨间活动及离园前活动,幼儿在室内玩起了“鸡吃虫”、“指鼻子”、“金锁银锁”等民间游戏;餐前饭后幼儿玩“掐小狗”“东南西北”等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活动间隔时的零散时间, 选择“翻绳”、 “弹蚕豆”、“石头,剪子、布”等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便于收拢的游戏。2.把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民间游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游戏,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揪尾巴”等。一部分民间游戏又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挑花线”、“抓七子”、“弹蚕豆”等。因此,我们在预设活动计划时,按照教育目标适当选用适合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的民间游戏。例如,中班上学期促进动作发展目标之一--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标分别制定在月、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完成。在预设活动时,我们按班级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老狼老狼几点钟”“瞎子摸人”“我是萝卜”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很好地实现 “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标,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3.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支持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把一些适合几个人进行的小型民间游戏搜集起来,根据游戏的特点分成益智游戏、美工游戏、语言游戏等,然后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如在益智区投放 “找东南西北”“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区,投放“高跷” “毽子”“风车” “皮筋”等,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二、收获与快乐(一)发展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展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园的游戏范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他们在玩手、动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他们从民间游戏中不仅学会了遵守规则、平等待人、团结合作,还能克服自身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足,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二)提升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首先,进一步提升了我园教师“以幼儿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念。在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中,我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个性,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目标在前、活动在后”的原则。确立了新的价值观、观、发展观,顺应了“教师要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观点。在民间中,我园教师会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与内容,努力挖掘、实现民间游戏的不同价值及价值最大化,使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其次,提升了全园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在课题的实施中,我园教师认识提高了,视野拓宽了,科研意识、能力提高了, 实现了从“模仿型”、“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的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民间游戏,落实课题计划,其计划能力强了,反思能力强了,组织能力也强了,获得了开展课题研究、问题研究的有益经验。教师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评估等。(三)建构初步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我们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对民间游戏进行系统归类整理,为建构初步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充实了文本资料。1.对筛选的民间游戏进行详细规范记录,便于学习。对筛选出来的众多民间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记录,如名字的不同叫法、游戏准备、游戏目的、游戏适合年龄、游戏玩法与规则、游戏的改编等等,整理成册打印出来,并建立电子文档。这样方便教师交流学习,迅速掌握更多的民间游戏。2.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改编游戏、调整规则。各班在实际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有的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调整规则等,教师及时反馈,提供建议并记录下来。如果是各班级开展中的共性问题,可以直接调整该游戏,如果是个别的,调整方案可作为该游戏的备选方案。3.对民间游戏进行归类。民间游戏四季篇分类:根据游戏中反映的内容的季节特点或活动量大小,进行民间游戏的季节分类,制定民间游戏的四季篇。民间游戏发展体能分类:根据民间游戏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如有的是锻炼平衡能力的、有的是锻练跑跳技能的,有的是锻炼手臂力量、有的是锻炼全身协调能力、有的是锻炼身体控制能力的。民间游戏年龄段分类:根据民间游戏本身的难度大小,进行相对性划分,归类小、中、大班适宜的游戏。(四)在家园配合中开发教育资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家长作为一分子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中,对幼儿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我们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请家长和幼儿共同玩精彩的民间游戏,家长都给予了热心的支持,这不仅密切了家园联系,融洽了亲子感情,对民间游戏的深入推广也很有意义。(五)节省资源,弥补经费的不足幼儿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可以发动教师自制。如我园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数百件玩具,为全园节约了一大笔经费。三、思考与感悟(一)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游戏正逐渐走出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园将民间游戏作为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如何将我们的课题成效推广开来,如何与更多的开展此课题的姐妹园进行联合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工作。(二)虽然我们也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但如何更好的、更深入的利用这些资源,如何结合我园所处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需不断的进一步研究。(三)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让它们像璞玉般散发出奇异的光彩,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快乐成长!参考文献:[1]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园教改,2004,(01):12.[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4] 李颖.儿童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机制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相关幼儿教育资料:
上一篇幼教: 下一篇幼教:
最新教育资料
推荐教育资料{$MY_手机跳转}
“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幼儿教育课题,
全国独家提供系统的幼儿教育研究课题资料!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热&&&&&★★★
【字体: 】
“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利泰幼儿园课题组    一、前沿背景    《纲要》中指出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考虑我园地处江南古镇沙溪,为了使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民间传统文化能传承下来,也为了幼儿园一日活动更具有本土化、生活化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帮助幼儿感受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我园就以古镇民间游戏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开展《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⒈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其不受场地、人数、材料等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包括民间体育游戏、民间益智游戏、民间娱乐游戏。    古镇民间游戏特指在江南古镇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民间游戏,如造房子、挑花线、甩炮等江南人们流传下来的游戏。    ⒉幼儿园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包括学习、生活、运动、游戏四大环节,本课题将侧重在游戏(包括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等)、运动(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晨间锻炼等)、学习(包括语言、音乐、美术等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过渡环节中渗透民间游戏。    ⒊渗透    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本课题中的渗透是将江南古镇的民间游戏自然地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有机联系、互相影响、有效促进,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研究目标    ⒈探索江南古镇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机融入、渗透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发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⒉通过探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感受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⒊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生成能力。    四、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古镇民间游戏现状研究    了解古镇民间游戏在各幼儿园中的开展现状。深入研究找出民间游戏在开展上的不足及其制约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子课题二:古镇民间游戏收集与开发的研究    对江南民间游戏进行收集与筛选、整理与创编,并进行科学分类,探析民间游戏的特点与教育价值,初步形成江南古镇民间游戏素材集。    子课题三: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江南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小、中、大班的一日活动中,并以案例形式组织编写一日活动民间游戏案例集,形成可供借鉴的操作性成果。    ⑴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学习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⑵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运动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⑶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⑷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过渡环节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五、阶段工作    第一阶段:了解古镇民间游戏的研究现状    了解相关民间游戏的研究现状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价值,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的课题研究明确方向,提高课题研究价值。为此,我们查阅了一些关于民间游戏的文献,在《经典游戏与现代游戏的比较及启示》一文中对经典游戏(典型的民间游戏)和现代游戏的涵义、游戏材料、游戏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掘了经典游戏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在《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一文中了解了湖北地区的民间游戏融入到本园的课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游戏进行拓展和改变,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教育智慧及游戏精神,探析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们也通过网络了解到,许多优秀幼儿园如浙江宁波的九峰幼儿园、吴江M扇镇中心幼儿园等开展了有关民间游戏的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之处。    我园从几年前也曾进行关于古镇资源的课题研究,其中也不乏有民间游戏的内容,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注重古镇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开发    第一步:广泛收集,感受民间游戏的丰富性    民间游戏经历了不断演变与加工,虽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与儿童喜爱,但形成文字的极少,这给我们收集民间游戏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为了较为全面、深入地收集江南古镇的民间游戏素材,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收集。    首先是教师参与收集,组织教师们开展理论学习,让大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教师通过多种网络、杂志、《太仓县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文献,以及自己的童年游戏的回忆等方式,收集各种民间游戏,对其进行整理。    其次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进行收集。我们向全园家长发放了《幼儿民间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向家长收集他们所了解的民间游戏,家长们不但把他们童年时玩的游戏提供出来,还积极向父辈、单位的同事及邻里搜集不同的民间游戏。此外还通过沙溪古镇办组织教师参观了童趣馆,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民间游戏素材。    最后引导幼儿加入到收集队伍中来。鼓励孩子向长辈学习他们玩过的游戏,然后带到幼儿园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最后,各班将收集到的游戏素材记录下来,并进行初步的汇总、整理。    通过大家的努力,收集的游戏有找鸡毛信 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揪尾巴、丢手绢、猜中指、猫抓老鼠、跳山羊、抬轿子、编花篮、推小车、抓石子、划船、老鹰捉小鸡、翻花、打弹子、弹豆豆、猜拳、炒豆子、抢碉堡、顶牛牛、抬花轿、切西瓜、摸暗洞、抢四角等近百种民间游戏。    第二步:合理筛选,体现民间游戏的适宜性    有了收集的民间游戏第一手资料,我们还进行精心筛选和整理。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民间游戏也表现出了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在筛选时,我们主要是从民间游戏的安全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出发,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例如跳长绳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还需要孩子的自控能力与动作协调能力,但是考虑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和《指南》上的动作技能目标,跳长绳的游戏并不十分适合幼儿园开展,而单个幼儿的跳绳游戏则是适合大班孩子开展的。    第三步:整理归类,使民间游戏更具参考性。    根据我们收集的民间游戏资料,多次组织课题组的教师,采取边学习、边摸索的方法,思考哪些民间游戏资源可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最后针对不同民间游戏的价值取向与特点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⒈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幼儿以完成一定的智力活动任务为目的的一种规    则游戏,它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的感知及语言、计算的功能。如我们收集的“接龙”“猜谜语”等,这类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动脑的习惯。    ⒉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幼儿完成一定的体育任务,增强体质为目的,以    发展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动作为活动方式的一种游戏,我们收集了体育游戏如:贴膏药、赶小猪、踩高跷、跳皮筋、揪尾巴等。    ⒊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就是以娱乐为主的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增    长智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如:“丢手绢”“找东南西北”“挠痒痒”等。    同时,我们还根据民间游戏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将每个民间游戏初步划分了适宜的年龄段。    通过我们的分类整理,现初步形成了民间游戏资料参考集,为教师的开展民间游戏提供了参考。    第四步:改编创新,发展民间游戏多元化价值    为了使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我们在保持其游戏特有的游戏风格的基础上,遵循适宜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着重从民间游戏的多元化价值考虑进行改编与创新,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编。    ⒈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    让传统的民间游戏在玩法上创新,我们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沙包”“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 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是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游戏的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跳房子”游戏最基本的玩法是在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图形组合的“房子”中单脚或双脚不同形式的跳跃,发展幼儿跳跃能力以及锻炼腿部肌肉。那么如何在保持趣味性的基础上,从动作技能方面的价值拓展到语言、科学等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呢?通过系列的研讨和实践,我们每个年龄段、每个班级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如从数学领域发展价值考虑:中班进行单数格子单脚跳,双数格子双脚跳,从而感受单双数;大班将每间房子编号,从最近的1号房到最远的10号房,双方三次造房子,再将各自占有的房间号进行相加比较,看谁房子数量大谁胜利,从而发展幼儿数运算能力。从科学领域发展价值考虑:小班则尝试以跳过房子给小动物喂相应食物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关于动物习性等。这样的改编与创新,不仅改变了游戏的形式与玩法,保证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而且也在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玩沙包”的游戏中,教师就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创新出沙包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⒉创新民间游戏的形式    从民间游戏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会让幼儿感到耳目一新,会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为此,我们着重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参与的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在游戏的组织形式上,采取了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首先把其童谣做改编,把最后一句“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咚咕咚跳下来!”。然后,在游戏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等念到“咕咚咕咚跳下来!”时,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然后再加上滚翻的动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然的发展。    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就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⒊拓展民间游戏的应用范围    对于民间游戏不仅要创新玩法,还要拓展其应用范围,使之在其他活动中发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创新。我们的教师就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使二者有效结合。例如,把弹珠球民间游戏融入进秋天的主题活动“红黄蓝绿”里:将弹球这一民间游戏与秋天的水果进行有效结合,让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将球打进果树中,幼儿可以滚着玩弹球,还可以抛球落地,摘到了各种各样的果实。再如,民间游戏“跳房子”与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相融合:设置带有数字的格子方块和中国的优秀古迹和景点的图片,让幼儿自主按照本身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景点,一边说一边跳,既加深了对我国的名胜古迹的认识,又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第三阶段:深入开展《古镇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各子课题研究。    ㈠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孩子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如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有效地渗透民间游戏是我们所重点思考的,我们分别从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两大类游戏入手进行渗透。    如在区域游戏中我们除了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各种游戏材料,我们还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延伸,如在认识了相邻数活动后,老师就有意识地利用“跳房子”游戏,在格子里分别填上数字1至10,引导幼儿边跳边念,复习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如“7有两个好邻居,就是6和8,6是7的小邻居,8是7的大邻居,数字也来跳房子,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巩固了相邻数。    又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主要以增设民间游戏相关的游戏内容为主,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去身临其境去体验感受民间游戏。如有的班级开展了民间游戏体验馆,幼儿不仅在参观、介绍中发展了交往能力,更在民间游戏体验馆的环境、氛围营造中乐意去试一试、玩一玩,感受与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㈡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学习活动中    针对民间游戏如何渗透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思考与反思,获得了这样一些启示:    首先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学习活动,如孩子们十分喜欢在一日活动环节中自由组合进行童谣游戏,老师就利用孩子对童谣游戏的兴趣,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捉小狗”的童谣活动,此活动不仅把民间家庭养狗、生小狗、捉小狗的事展现的淋漓尽致,十分具有情境性,而且融入了地方方言,更是生动有趣。    其次是结合时令风俗进行相关活动,如端午节快到了,在帮助孩子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习惯后,我们就以赛龙舟为主题引发幼儿探索利用农家材料长凳当龙舟,如何两两合作协调快速划长凳龙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让幼儿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加深端午节的体验,又促进了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㈢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运动活动中    我们都知道,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    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于是,我园首先创设有利于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户外活动场地与材料,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我园户外场地宽阔,绿树成荫,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材料,如为孩子投放了竹梯、小扁担、皮筋、跳绳、毽子、轮胎、沙包、飞镖等,幼儿取放方便,供随时练习使用。我们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器械,用小饮料瓶制作拉力器,可玩《扯大锯、拉大锯》的游戏,用布条编成辫子玩揪辫子游戏等,孩子们每天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自由玩耍。    另外,我们还专门开展集体民间体育游戏,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集体游戏,让幼儿掌握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规则,并体验集体民间游戏的乐趣。如开展“推小车”游戏,通过游戏发展幼儿手臂力量,由于游戏的运动强度较大,所以游戏时提醒孩子轮流交换角色外,还与其他的游戏相结合,以调节活动量。又如在“背砖”游戏中,对幼儿的反手力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教师就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材料调整或帮助。    ㈣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过渡环节中。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过渡环节,如进餐前后、课间、离园前等,为了让孩子在这些短暂、零星的时间内能充分地享受自由与快乐,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携带方便、便于收放的民间区角游戏材料,如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挑花线”、“挠痒痒”、“找东南西北”、“翻绳”、“石头、剪刀、布”、五子棋等游戏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幼儿了解相关民间游戏,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灵活地选择游戏,减少了安全风险,杜绝了幼儿消极等待,给了幼儿自主体验民间游戏的机会。    除了提供半开放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游戏,幼儿还会自发地进行一些无需游戏材料的娱乐、童谣类民间游戏,如“炒黄豆”、“摇啊摇”等游戏,孩子自由找个朋友即可快乐的边说边玩边游戏。    六、阶段成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但使我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更对园所的特色游戏环境、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教师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㈠丰富了民间游戏特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    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园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民间游戏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自主性。    首先是营造园所民间游戏的大环境。    物质环境是民间游戏活动开展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我园充分利用走道、墙面等处营造民间游戏环境,如在幼儿园的场地上创设了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长方形”“方格子房子”等,方便幼儿在散步时、自由活动时、离园时自主地玩一玩“占圈”“丢沙包”“跳格子”等民间游戏。我们还利用教学楼通向食堂的走道墙面布置了各种具有年代特点、生动形象、古色古香的民间游戏图片,这不仅能让孩子置身于民间游戏的氛围,在看看、说说中感受民间游戏的丰富多样,也激发了孩子乐于进行民间游戏的兴趣。    其次是创设班级民间游戏的小环境。    活动室是师幼进行教与学的场所,安全、舒适、和谐、丰富的环境能对置身其中的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幼儿愉快地生活、学习。因此,创设良好的班级民间游戏环境对孩子感受民间游戏氛围,积极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有着重要作用。我园各班都能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有效利用和创设民间游戏环境,如有的班级将角色游戏环境中的娃娃家进行调整与改动,换上蓝印花布的窗帘和桌布,挂上一串串中国结或红辣椒,贴上具有民俗特色的年画等,一个农家小屋呈现了,再投放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区域材料,如农家织布机、弹珠、花线等,孩子们在这样的农家环境和材料的引发下产生参与的兴趣,积极投入到织布、弹弹珠、编花线等民间游戏中。有的班级利用走廊的一角创设了一个民间游戏体验馆,在墙面、地面、矮柜上呈现民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孩子们乐于在这里游戏、体验,享受民间游戏的快乐。    最后是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学习、认知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充满自信地、大胆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环境。因此,在各类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做好幼儿民间游戏的伙伴和引导者,努力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最有力的支持,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如在玩沙包游戏中教师提供了大小、形状不同的沙包以及一些形象生动的沙包玩法的图示、创新玩法的空白图示,幼儿不仅能自主根据图示选择玩法,还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大胆创新、展示沙包的其他玩法。这样,幼儿不仅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中对自己充满自信,促使幼儿身心的发展,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⒈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特别是体育游戏,既富有兴趣性,又可以加强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例如:“跳房子”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有双脚跳、单脚跳等;“贴烧饼”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跳皮筋”训练幼儿单腿跳跃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耐久性;“羊顶角”训练幼儿单腿跳跃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耐久性等;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⒉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⑴民间游戏促进的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特别是童谣类的民间游戏,如孩子们最喜欢的木头人游戏“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其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幼儿在想象创造多种造型并在锻炼自我控制力的愉悦游戏中大胆的说儿歌,又如“织手巾”游戏中则有儿歌“织织织手巾,谁会织,娘会织,花花绿绿倒回去织。”就是这种快乐的两两合作模仿织手巾的游戏氛围中让幼儿在想说、敢说、乐于说,既丰富了相关词汇,又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⑵民间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许多民间游戏包含着关于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让幼儿在一问一答的中,    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荷花荷花几月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至六月开,“六月荷花朵朵开”,在这首童谣中不仅获得了月份的排列顺序,而且了解了荷花夏天开放的常识。    ⑶民间游戏促进幼儿数能力的发展    在许多民间游戏中,可以融入一些数概念等知识,如利用民间游戏“跳房子”    来巩固认识“6”的相邻数,如在地上画上房子并在房子里分别填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    ⒊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民间游戏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在民间游戏开始时,需要共同协商确定游戏主题、游戏场地,选择游戏材料,分配游戏角色等,游戏中幼儿又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等。正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⒋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民间游戏有的是完全娱乐性性的,但也有竞争性的。在竞争性的民间游戏中幼儿会面临成功或失败。如玩《石头剪刀布》、《扔沙包》等游戏中,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聪明又好胜心强,会不服输,还会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再者,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也成为了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㈢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年多来,课题组全体教师在对《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树立了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教育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活动中始终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用研究的态度、欣赏的态度了解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赞赏幼儿的行为,适时地、适当地提供帮助与指导,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不断地创新民间游戏,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的同时,使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树立了教科研意识,还借助了教研组的平台开展了小班健康《羊羊青草包》,中班健康《赶小猪》以及大班健康《我有好办法》,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其中陈敏老师的大班民间体育游戏《我有好办法》获“论坛杯”2013幼儿园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在研究中还鼓励教师将实践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撰写了一些的随笔和教育论文。如:王林英老师的论文《让民间游戏跨区域的界限,融入一日生活》获苏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    七、阶段反思    虽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希望能给予专业的引领。    ㈠在民间游戏的渗透中如何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自主性是游戏    的主要特征。自开展课题以来,如何贯彻《纲要》精神,从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对民间游戏的自主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与民间游戏材料发生互动,使孩子们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引导幼儿成为民间游戏的主人,是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常思考与困惑的。    ㈡如何让民间游戏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从我们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来看,孩子是十分喜欢民间游戏的,经常会在    一些材料、环境的引发下自主的玩民间游戏,但是,我们在孩子的游戏中,还是面向全体开展的,这样不能很好地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导致不能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一三年九月
注意:转载本站文章请链节该文地址!本站课题资料免费提供给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网友阅读,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信至说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离园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