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刺客有多嚣张,光天化日刺杀大唐刺客宰相

大唐宰相武元衡当街被杀之谜:究竟谁是凶手
点击上方 蓝字▲,快来关注俺,一起叨叨历史。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
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赠道者》。元和八年,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谥号为忠湣。
武元衡从小就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在建中四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的诗赋文佳,因此被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后因为他工作出色,连升三级,贞元二十年,武元衡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德宗称赞他说:“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后来武元衡确实成为了铁血宰相。
武元衡不仅在政治上很有成就,他在文学同样也大有成就,武元衡擅长写诗,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诗人宰相。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武元衡擅长五言诗,很多人都喜欢传抄他的诗篇,并且配上乐曲传唱。武元衡的一生写了很多诗,列如:《武元衡集》、《唐诗二十立家》、《唐五十家诗集》等等,武元衡的诗,以藻丽绮丽、琢名精妙著称。元和十年,武元衡赶赴大明宫上早朝,刚进入靖安坊东门,就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遇刺身亡,跟他一起的还有同样上早朝的副手裴度遇刺受伤。武元衡去世后,赠司徒,谥忠愍。
武元衡遇刺案
武元衡,公元758年出生在河南缑氏,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也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为人忠诚,对于他的评价都是肯定以及赞赏的,那么武元衡遇刺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元和八年,也就是814年,治蜀七年的武元衡重新返回朝廷,仍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当时的宰相李吉普和李绛不和,不断争吵,而武元衡对二人的这种做法不偏不向,宪宗称赞他为忠厚长辈。元和十年时候,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谋反,宪宗就让武元衡率军对淮西蔡州进行清剿。这一举动引起了淮西勾结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等人割据势力的恐慌,于是决定刺杀武元衡等主战派的大臣。李师道认为:“皇上一心想要声讨蔡州的根由,是在于有武元衡辅佐他,如果我前去将他刺死,武元衡死了之后,其他宰相就不敢出来主持讨伐蔡州的谋划,只会争着劝说皇上停止用兵。”
于是在元和十年的六月三日,早晨的鼓刚敲过,天色还没有亮,大唐宰相武元衡就开门,出了他自己在长安城靖良坊的府第车门,沿着宽147米左右的道路左侧行进,赶赴大明宫去上早朝,刚出靖安坊东门,就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遇刺身亡,同时被刺伤的还有同样上朝的副手裴度。公元815年,武元衡被刺死,在他逝世后,赠司徒,谥忠愍。这就是著名的武元衡遇刺案的故事。
武元衡的成就
武元衡,字伯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诗人宰相。武元衡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在建中四年,就因为他的诗赋文佳被金榜题名,位列进士的榜首。那么现在就来看看武元衡的成就吧。
武元衡的主要成就就是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在784年,武元衡被金榜题名后担任华原县令。德宗召见武元衡,表示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于是就赐他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比部员外郎,后因为他工作表现突出,被升职为御史中丞。
武元衡有一个头衔叫做“铁血宰相”,这说的就是武元衡致力于藩镇割据。在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后,社会矛盾和政治出现了危机,在顺宗坐了一年皇帝后,宪宗即位,他再次迁升武元衡,当时藩镇割据,威胁了中央,武元衡主张催李锜兼程进京。李锜反叛,月余被平。之后武元衡接替高崇文主政西川,并成功削弱藩镇割据。
武元衡不仅在政治上大有成就,在文学上也是大有成就。武元衡十分精于写诗,他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人,武元衡的写作风格中,诗的艺术感染力是极其强的,平平之句却引人意外之想。在《旧唐书》中记载,武元衡擅长写五言诗,并被很多人传颂。他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春兴》,《赠道者》等等。
武元衡评价
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同时也是宰相,武元衡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可见他的成就不少,那么大家对于武元衡评价是怎样的呢?现在就来看看吧。
建中四年,武元衡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的诗赋文佳,因此被金榜题名,任命他为华原县令。之后德宗李适召见武元衡,并表示很欣赏他的才能,还给他升职。因为他出色的表现,又连升三级,常常与德宗商议国事,德宗称赞他说:“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从这可见,德宗对于武元衡的评价还是极其高的,古代的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德宗这样评价他,说明武元衡是真的很有才能。
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评价武元衡说:“武元衡律诗胜古,五字句又胜七字。”从他的评价中能够看出武元衡在文学的成就也是很高的,特别是武元衡的五言诗,常常被很多人所传抄,并配上乐曲传唱。
晚唐的诗人张为在他所著的《诗人主客图》中评价武元衡与白居易齐名,而刘禹锡还在他们的下面,可见张为对武元衡的评价是多么的高。在他这本著作中,评论诗人的流派,其中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鲍容、武元衡6人为主,其余为客,每人名下摘句举例,各有标目,他把武元衡奉为“瑰奇美丽为主。”所以说大家对于武元衡评价都是肯定的,以及给予那么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唐朝为何流行&试婚& 女孩十七岁不嫁人父母有罪
唐朝为何流行&试婚& 女孩十七岁不嫁人父母有罪
  女孩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不娶,其父母受罚”。为了鼓励多生育,当时还规定: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两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古人的婚嫁为何也会“先上车后买票”?  古人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有着种种的规定和制度,但在某些方面其实比现代社会更为开放。在男女婚嫁的年龄问题上,古代就有着严格的规定,周代就规定男子婚姻是二十至三十岁,女子是十五至二十岁。在《·节用篇》中说,昔日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十五毋敢不事人。”如果到了规定年龄不结婚的,要强制结婚。网络配图  古代强制婚姻的方式叫“会婚”,《周礼》有言:“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违者掌管万民婚事的媒氏们就要强制执行。”《周礼·地官·媒氏》还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男女婚恋,官方下达文件规定:每年的阳春三月,为祭祀社稷的日子,没有性伴侣的年轻男生女生自由交往,“奔淫不禁”,违者还罚之。  如果多生育还会有奖励,《国语·越语》上载越王兵败后居会稽之山,,欲速报吴雪耻,可是“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不娶,其父母受罚”。为了鼓励多生育,当时还规定: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两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分页:1/3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朱元璋建国后为什么大肆杀那些开国元勋,一是他多疑的性格,二是太子朱标过于软弱
  说到赵云,许多人便会想到单骑救主,威震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作为刘备的&保镖大
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关于汉灵帝的私生活,几乎每个人详细了解之后都会有一种瞠目结
  提到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大部分国人的心情十分复杂,不过还是以厌恶憎恨居多。不可
看过了很多野史秘闻的新闻,就知道慈禧太后晚年是多么的荒芜淫乱,更有甚者指出慈禧竟
  说起皇位,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那是九五之尊,万万人之上,拥有无上的权力
  三国鼎立时期的蜀国又数不尽的忠臣良将,除了为人熟知的五虎上将之外还有一位极具
  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叛乱,随后三藩之乱席卷大半个中国,历
溥仪有过5次婚姻,婚姻生活非常不幸福,对此,外界多有揣测。贾英华先生费尽周折,终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世界各地都建立了许多的君主制国家,也出现了几个强盛的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寿命普遍较短,这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们普遍生活放纵。&饮食
  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被当作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身为宰
  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终年八十九岁,可谓
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领着宫女为她穿上敛服,慈禧穷奢极欲,所用之物,豪华至极,比如
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离不开&战争&这个词,战争这个吞噬生命的恶魔自始至终伴随在人类
1974年,几位临潼农民挖井时发现了后来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考古专家们在山东益都苏埠屯一个普通小王
为配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某住宅小区的建设,西安市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于2010
  在从伊斯坦布尔开往伦敦的列车上,忽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一位名叫雷切特的商人被
  中国文化已经浩浩荡荡的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系列进程里,我们的祖辈们对神
  清朝入关之后,在河北遵化与易县分别建立了两处皇家陵园,它们就是清东陵与清西陵
  作为一代帝王,他却是古代历代帝王中出身最低的,当过乞丐,当过和尚,但是这依旧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古代的妃子入宫,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我们以唐朝为例:  一是走上人生巅峰,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吕后改制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提拔她老吕家的人,毕竟刘氏
杨淑妃,隋末唐初人,她是隋炀帝的女儿,在唐初时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明代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嘉靖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美女和权力有史以来都是成功男人的标配。特别是古代的皇帝,
  清朝国库积累了中国几千年的财富和珍宝,而慈禧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其
周昌,也属于刘邦的沛县老乡圈子,虽比萧、曹、樊等稍逊些,但与刘邦的私交,也非同一
宸妃是后宫中一个封号,因为&宸&字从前常常被用来指代皇宫、紫薇、天子,所以宸妃是
  李清照是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称号的女子,与林徽因可比拟,是齐州济南人,女词人,被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牛人:她的爸爸是皇帝,她的妈妈是皇帝,她的两个哥哥也是皇
  明朝应该算是中国古代独具一格的一个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终结了外族在中原的统治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被刺杀的大唐宰相武元衡(上)_新闻中心_洛阳网
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被刺杀的大唐宰相武元衡(上)
&&&&来源:
洛阳晚报&& 08:26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LYD 到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712 到
  洛阳历史上的393名进士当中,中唐进士武元衡是唯一一位被刺杀的,也是有史以来90名洛阳籍宰相中,唯一一位被刺客杀死在京城街头的宰相。这位出生于偃师缑氏的政治家兼诗人,被杀后引起巨大轰动,这一事件当时就被诗人白居易称为“大唐国耻”。
  武元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情的诗人宰相,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宰相被刺杀在城市街头,这一事件的余波,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不止。白居易在他被杀之后激愤难平,上疏朝廷务必快速缉拿凶手,却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武元衡的头颅被刺客割去,淋漓的鲜血一直渗入中晚唐诗文里,而在他倒下的剪影背后,是一个时代伟岸而又佝偻的背影。
  偃师市缑氏镇,唐朝时是正儿八经的一个县,名为缑氏县,属洛州管辖,武元衡就出生在那里。他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有着高贵的血统,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他号称唐朝第一美男,《新唐书》中说他“雅性庄重,然淡于接物”,风神洒脱,淡雅与执拗兼备,诗写得也很好。他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官至湖州刺史;他的祖父武平一,是文人学士,曾任考功员外郎;他的父亲武就,曾任殿中侍御史。
  出身于世家望族门第,沐浴在诗书墨香之中,武元衡自幼博览群书,长于诗文。他于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进士及第后,担任监察御史,接任华原县令,从此走上仕途。当时驻华原的镇军督将个个耀武扬威,人人有恃无恐,终日飞鹰走犬,扰得市井无序,百姓不得安生。
  虽为华原县令,却无法节制督将们的横行霸道,武元衡感到非常郁闷,他称病辞职,开始闲居。当时执政的德宗皇帝了解到他有才能后,就召他进京,一年之中让他连升三级,官至右侍郎中。一次,德宗召见他,询问治国良策,武元衡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德宗目送武元衡走后,对左右侍从说:“元衡真宰相器!”
  到了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翰林学士王叔文联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搞“永贞革新”,大刀阔斧革除弊政。王叔文发现武元衡很有才干,就拉武元衡加盟搞革新。当时革新派炙手可热,得到皇帝的支持,是年轻官员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大家都巴不得加盟这支“第一梯队”,但武元衡认为有朋党之嫌,不愿参与,被降职。刘禹锡同情他,让他担任其他职务,他也婉拒了,因此再次被降职。
  当时的武元衡,已经看出“永贞革新”不切实际,宁可一再被降职,也不凑那个热闹。果然,不到五个月,“永贞革新”失败。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宪宗即位,他赏识武元衡的明智沉稳,让他担任御史中丞,不久武元衡改任户部侍郎。次年正月,朝廷正式提拔武元衡当了宰相。
  此时,武元衡49岁,位居宰相,年富力强,正是施展才华的好机会。当时的西川节度使高崇文,本是一介武夫,不会管理地方政务,但他曾平定过西川叛乱,对朝廷有功,所以居功自傲,又握着兵权,不愿意挪窝,谁也撵不走他。
  可是,西川节度使一职急需换人,怎么办?宪宗大伤脑筋,他知道武元衡能担此重任,但又舍不得他离开京城,最后采取让他兼职的办法,任命他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的同时,又让他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于是武元衡作别京城,准备前往西川接替高崇文。
  宪宗对武元衡的赴任寄予厚望,临行前他亲自到安福门为其送行。武元衡来到西川之后,看到的几乎是一座空城。原来,高崇文调动工作后,满腹怨言,离开西川时,索性把金帛财物统统带走,给武元衡留下一个烂摊子。
  西川并非四川全境。西川作为行政区划名称,仅用于唐代,是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简称“东川”,剑南西川简称“西川”。唐代的“西川”,仅相当于今四川省中西部的一部分。
  话说武元衡到任后,面对一穷二白的西川,大力提倡节俭,处处与民方便,出台了很多发展农工的优惠政策,使蜀民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西川经济一年后得到恢复,赋税增加,府库充实。
  武元衡是个诗人,身上自有儒雅之气,我们从《春兴》一诗,就可窥见他的这种气质――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人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洛阳风物的热爱。但天下风景美感相通,来到风光绮丽的蜀地,他自然会在工作之余吟风弄月,并由此引出一段风流韵事――遇到了风流无比的女诗人薛涛。
  原来,蜀地风俗,最爱风月;蜀地百姓,最讲享受。武元衡任西川节度使之后,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歌舞升平。西川境内,夜不闭户;成都夜市,灯红酒绿。一般的文人骚客,自然是天天诗酒唱和,而大大小小的官员,也不时出入歌伎场馆。
  但性格淡雅的武元衡,对当时成都的花酒夜宴并不热衷。遇到这类应酬,他能躲就躲,实在推不掉的宴会,临场时总是很低调,从来不多饮酒。一次他的同事杨嗣请他到园林饮酒,召来一群歌伎,杨嗣入场便说:“今日须尽欢,不醉不罢休!”
  这处园林花木扶疏,风景宜人,大家兴致很高。杯盏交错之间,唯独武元衡情绪不高。杨嗣见了,过来劝酒,说:“大家都在饮酒作乐,您却为何这般落寞!所谓‘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快快饮酒,别扫了大家的兴致!”武元衡说:“我不善饮酒,你们尽兴吧。”
  这时,杨嗣已经喝高了,借着酒劲儿,他强逼武元衡用大酒杯喝酒,武元衡不喝,他就把酒倒在武元衡的身上,一边倒酒一边笑道:“我用美酒为君洗洗澡!”众人见了大惊失色,担心一场欢宴就要砸锅了。
  武元衡却不动声色,等杨嗣把酒全倒完了,他微微一笑,起身出去换了一件衣服,重新落座,并不恼怒,依旧保持着笑容,最终没让宴会不欢而散。
  这杨嗣玩笑开得过火,可以说是十分无礼了,即便是一般人也是难以忍受的,何况武元衡当时是西川的一把手,还是杨嗣的顶头上司。偏偏武元衡忍住了,日后也没给杨嗣小鞋穿,这说明武元衡是有度量的,他不会因小事记仇来破坏自己的形象。
  众人由此称赞武元衡大度洒脱,酒宴照常进行。一会儿,只见屏风后人影晃动,几个姑娘拥着一位丽人出来。只见她略施粉黛,气质高雅――此人正是中唐第一美女诗人薛涛。
  武元衡似乎来了兴致,问杨嗣:“这位女子是谁?”杨答:“她就是我们大唐第一美女诗人薛涛,你连她都不知道啊!”这家伙又借着酒劲儿耍笑起来。
  原来,这薛涛出身于书香门第,仪容秀丽,才华横溢,只因为父亲倒霉,使她生活无着落,遂被当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召来,落入乐籍,当了歌伎。
  在古代,皇族是皇籍,官员是士籍,普通民众是民籍,商人为商籍。可惜薛涛入了乐籍后,沦落风尘受了许多委屈,不过这样一来,也使她接触到许多大唐才子,与很多人谈过恋爱,比如诗人元稹、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人。而这次她遇到了武元衡,更是让她深陷爱河不能自拔。
  武元衡得见薛涛,如遇知音,再也不郁郁寡欢一人向隅了,两人当即和诗作赋,谈得十分投机。后来薛涛脱离乐籍,“荣升”为平民,时常出入他的幕府,两人赋诗酬唱,诗作多多。武元衡在《听歌》中写道:“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把她当成了知音。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莫愁红艳风前散,自有青蛾镜里人。”这是说只要有了薛涛,就不怕所有“红艳风前散”了。后来,他写得越来越露骨了,在《赠歌人》中干脆写道:“仙歌静转玉箫催,疑是流莺禁苑来。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在频繁的交往中,武元衡认识到薛涛绝非一般歌伎,实有为国效力之才,于是奏请朝廷,欲以薛涛为校书郎,但上报后没有回应。此举却让薛涛感动万分,因为一个宰相为一个曾为歌伎的女子上奏请官,在当时实属罕见。虽然薛涛最终没能当上校书郎,但此事成了当时的一段佳话。其后人们便称薛涛为“薛校书”,后人就把“校书”作为妓女的雅称了。
  薛涛对武元衡的感情也很投入,直到晚年做了道士,还念念不忘武元衡,在寓居浣花溪之后,自己搞了个小发明,不在白纸上写诗了,改用桃色彩笺,人称“薛涛笺”,常写一些思念武元衡的诗。
  武元衡在西川任职时间长达7年之久,政绩卓著,朝野称赞。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三月,他被召回朝廷,继续担任宰相,并担当起对淮西和蔡州用兵的重任。而这次朝廷用兵淮西,引起恒州王承宗和郓州李师道割据势力的恐惧和愤怒,他们为了保住蔡州,把刺杀主战派领袖武元衡作为重要的一步棋。
  这样一来,武元衡的命运就要发生转折了。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谦谦君子,后来竟会喋血长安街头,被刺客残忍杀害。此事即使今天想来,也还有点儿像武侠小说里的场面,但在唐朝那个寂静的凌晨,这一切都真实地发生了――武元衡上朝时打的灯笼,瞬间被刺客用暗箭射灭,在一片朦胧的灰暗中,刺客的脚步已悄然逼近这位来自洛阳的宰相…… 本报记者 孙钦良
【】  【】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洛阳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洛阳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洛阳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洛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 & 联系方式:5 
&&&&&&&&&&&&&&&&&&&&&&&&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诚聘英才 |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豫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1608238
网络服务:(6
业务咨询:(8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中冶律师事务所 张彦立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0盘点唐朝十大名相
一,“元和中兴”第一功臣_裴度
裴度祖上基因不错,出了很多宰相,他本人先后三次拜相,分别在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任职。晚唐宦官当道,人臣趋奉,元稹等辈奔走门下以求闻达,唯裴度敢于打击这些恶势力。在朋党相争时,他不拉帮结派,为将相二十多年,荐引过李德裕、韩愈等名士,重用过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诗人。正因为抑权宦,无朋党,因此屡遭排挤,但他威望德业,一直为世所重,一身系天下安危数十年,时人论将相,皆“推度为首”,就连“四夷君长”,“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
中唐某一天,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大案。宰相武元衡在朱雀大街被刺客乱刀分尸,另一名宰相裴度也险遭不测。当裴度沿着通化街西行时,突遭一名刺客暗袭。刺客用剑刺了裴度三次:第一剑削断了其靴带,第二剑划破了其上衣,第三剑朝着他的头刺来,幸亏他头戴厚毡帽,没被击中要害。裴度虽没那么多卫士,但有一个义仆也就足够了。王义护主心切,见刺客挥剑追杀不已,就从背后抱住刺客,大声呼救。刺客回身,砍断了王义的手臂,返身又追杀裴度。刚好这时裴度跌进沟中,刺客以为得手,裴度这才侥幸捡的一命。
二,布衣宰相_马周
马周是名相,更是贤相,即便如此,一度也曾沦为流氓,在山东老家混不下去,只得往西跑,于是,愤青变成了奋青。他投宿于长安一家旅店,要来一斗八升酒,狠狠炒作了回自己。对于这一闹剧,后人不断吹嘘,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马周甚至要了五斗酒,三斗用来洗胃,二斗用来洗脚。岑文本还画过一幅《马周濯足图》,写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唐代诗人张志和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世人尚口,吾独尊足。口易兴波,足能涉陆。处下不倾,千里可逐。劳重赏薄,无言忍辱。酬之以酒,慰尔仆仆。今尔忘忧,胜吾厌腹。”
&&&&马周和常何到底如何结识?后人已经很难考证,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不过,《贞观长歌》里说是安乐公主引荐,纯粹是瞎扯。据说,唐太宗一下午请了四次马周,这礼遇比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牛逼多了(事实证明,他比诸葛亮的贡献更大)。当然,马周也算是知恩图报,从监察御史开始,前后不过十五年,竟然干到了宰相这一重位。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从第一次见到唐太宗,马周就再没有任过地方官,也没有受过丝毫处分。
三,东方的福尔摩斯_狄仁杰
狄仁杰这个名字,即使搁在西方人那里,也是妇孺皆知,他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就像很多老外通过李小龙知道了中国功夫一样,很多人通过狄仁杰知道了中国式判案。在中国人眼中,他比黑脸的包公更具人情味,比法理学之父宋慈更神乎其技。从唐高宗到武则天,两朝宰相共有百余,但要说那位最受欢迎,肯定是狄仁杰。武则天嗜杀成性,宰相杀了一箩筐,对狄仁杰却另眼相看。她不仅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且言听计从,视为股肱之臣。就连宋朝皇帝赵匡胤也说过,武则天后来还能被唐代供祭,应是归功于没有杀狄仁杰。为什么这么说,答案来自《新唐书》,武则天将大唐政权给灭了,而狄仁杰通过提拔张柬之等人,最终恢复了李唐神器。
说起狄仁杰这个人,还真得很传奇,不仅是一个护国良相,而且是一个刑狱专家。从兴修水利到统兵征战,从为民请命到替主分忧,几乎无所无能。在平民百姓看来,他不但智慧过人、明察秋毫,而且秉公办案、直言敢谏。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专门讲狄仁杰如何突破一些奇案,说他多么神奇。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更神奇。他在大理市做得相当好,第一年就处理前任积案无数,牵涉人命17000多,明察秋毫,循律准确,无一冤狱,被长安人比作戴胄,这是一个难得的殊荣。
四,才子宰相_岑文本
在《贞观长歌》里,岑文本就像一位神话式人物,不过不是编剧想象。在正史中,无论是《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岑文本确实是为官公正、办事干练的能臣。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团队中,岑文本是凭借过人文采得到重用的。岑文本14岁那年,因为父亲被人诬陷,他到衙门伸冤辩屈,口若悬河,雄辩滔滔,父亲沉冤昭雪。右仆射封德彝把他引荐到朝廷后,他根据唐太宗的活动,接连写了《藉田》、《三元颂》两篇文章,写得很漂亮,得到了大将军李靖赏识,很快推荐到李世民那里,提升为中书舍人,专门负责诏诰和军国文书的书写。
事实上,岑文本不仅是个写文高手,同样是个治世能臣。他重视军队建设,居安思危。在皇位继承人选上,高瞻远瞩,上书封晋王李治为太子。当上中书令后,他忧患意识长存,生怕自己不能胜任,有所闪失,损害朝廷的百姓的利益。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更是居功至伟,儿子岑长倩、堂侄岑羲也先后为相,“一门三相”传为美谈。特别是四世玄孙岑参,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中国人都知道他那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救时宰相”_姚崇
姚崇是被李隆基在马鞍上钦点的宰相,是“开元盛世”第一号功臣,也是唐朝唯一一位在影响力上不在房玄龄之下的宰相。二人很相似,比如擅于国家大政、勘定典章制度、拨乱反正是国家迅速恢复稳定等等。《新唐书》对姚崇的政绩有如下总结:“崇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三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戊斥候、士马储械,无不谙记.崇常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请无广释道,无数移吏。繇是天子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矣。”最后一句是很重要,它表明了中央集权再度加强,这正是李隆基当时治国的初衷。
当然,姚崇是一个政治强人。尽管在后人看来,他的形象远没有房玄龄那么完美,因为他得罪了不少同僚,更多是一位救时宰相。房玄龄谦虚谨慎,一生“不以己长望人”。姚崇却有些自负,最受后人诟病的是他对同僚采取的手段。姚崇和张说不和,这事人所共知。太平公主集团被粉碎后,张说先于姚崇入相,但是姚崇却轻易扳倒了这个夙敌。他曾经引荐过魏知古,但很快就看不起魏了;刘幽求是当时首相,姚崇“素忌之”,向皇帝报告说刘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刘幽求被贬为睦州刺史;吏部尚书钟绍京“不为姚崇所喜”,姚崇便借刘幽求一案,乘机贬钟绍京为果州刺史。大概是因为姚崇权力太大,李隆基也有些不放心。在开元第四年姚崇辞职时,李隆基没有挽留,让他举荐一人自代,姚崇举荐了宋璟,飘然而去。
六,史上第一谏官_魏征
魏征这一辈子,就是专门挑别人刺的。先是出家当过道士,后来跟着李密聚众造反,伴随着瓦岗内讧,大魏政权被王世充推翻,他和李密等四人入关投降了李渊,被李建成引为东宫幕僚。当看到太子与秦王冲突加剧后,魏征多次劝李建成要先发制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一生进谏200多次,以直言敢谏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他告诫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采纳。长孙皇后想给皇帝纳一位嫔妃,据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众人皆不敢言,只有魏征冒死进谏皇帝收回了诏令。魏征经常犯颜直谏,即便是太宗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太宗皇帝有时对他也会有敬畏之心。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鹞鹰,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魏征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等到魏征离世,太宗在痛哭之余,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七,“贞观之治”缔造者_房玄龄
&&&&不管是“秦府十八学士”,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都是榜上有名。在唐朝开国元勋中,他和杜如晦、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并功第一。在贞观年间,他辅佐唐太宗,执掌政务长达二十余年,是“贞观之治”直接缔造者。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是一位开国君王,为房玄龄竟然三次赋诗,可见对房玄龄多么倚重。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拿自家老婆束手无策,据说是贞观年间一桩趣事。唐太宗要赐美女给他,房玄龄再三推辞而不接受。长孙皇后召见房玄龄夫人,晓之以情,但这娘们并不买账。太宗皇帝指着一杯毒酒让她喝下去,谁知道她一饮而尽,事后才知道是一杯醋,“吃醋”就是这么来的。不过从历朝历代评价看,房玄龄绝对是史上第一贤相,在唐朝更不用多说,不是第一没有人敢称第一了。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早年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
八,被刺杀的大唐宰相_武元衡
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坐大,唐宪宗李纯是唯一一位敢拿藩镇开刀的皇帝。宪宗为什么这么强硬,就是因为他背后站着武元衡。武元衡是武则天曾侄孙,号称“大唐第一美男子”,是宪宗皇帝股肱之臣。刚担任宰相八个多月,李锜势力就被他一锅端,江南经济得到了恢复。淮西是武元衡烧得第二把火,这使得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很恼火,这厮联合李师道、王承宗等人,公开与朝廷叫板。这还不算,又一个卑鄙计划也将实施——派人潜入长安,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他很清楚:如果这两个人死了,其他朝臣就不会再言用兵之事了。
&&&&武元衡结局很悲壮,主张削藩惹怒了藩王,代价就是横尸街头。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天刚蒙蒙亮,武元衡就赶着上朝,一队人马簇拥着出了靖安坊。突然黑暗中一声“灭烛”,紧接着侍卫血肉横飞。武元衡还在惊愕间,“嗖”得从树上跳下一人,用一根狼牙棒击中他的大腿,一时痛苦难忍。同时又有几个人越树提剑而下,个个都武功高强,一人抓住武元衡的马缰,牵行十余步,举烛看清是武元衡之后,才当胸一刀将他刺死,又将头颅剁了去。可怜武元衡那匹坐骑,再也不能背负着主人,一直溜达到大明宫建福门。
九,理财大师_刘晏
说到唐朝宰相,刘晏名气远不如姚崇、房玄龄等人。不过翻开《三字经》,你就可以找到他:“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7岁被地方选拔为“神童”。8岁被唐玄宗破格提拔,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官员。10岁那一年,唐玄宗召集百官在勤政楼看王大娘表演杂耍,刘晏脱口成诗:“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杆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这首诗在唐朝很有名,被收藏在各种唐诗选本甚至是珍藏本,典故“楼前百戏”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更重要的是,刘晏还是一个理财能手。安史之乱后,刘晏在漕运、盐政、常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在接掌经济大权后,陆续免除了农村一切不合理赋税。对于城市工商业,也实行减税政策。至于做好粮食储备调剂工作,平衡物价,防止谷贵伤民和谷贱伤农,更是他著名的功绩。就像亚当&斯密一样,刘晏非常重视“看不见的手”。在盐务活动中,他放弃了官产官销,而是更多发挥私人和市场的作用。在漕运事业中,他不赞成强制性无偿劳役,把雇用制引入到国家经济事务当中,建立劳务市场,这在当时堪称慧眼独具。史学家将他和春秋的管仲、战国的商鞅、西汉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十,大唐第一传奇宰相_李泌
唐朝名相都有很多,一般宰相那就更多了,但要说那位最传奇,毫无疑问是李泌。说他很具传奇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一是他和神仙走得最近,自幼研习佛道,对易经、老子很有研究,学习神仙不死之术,经常不避讳大谈神异之事。二是他精通黄老之术,但是懂得儒家出世之道。三是他当宰相也就两年时间,一直到德宗时候,但是他行使宰相权力在肃宗时期就开始了。四是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四次被排挤出朝廷,又四次回到朝廷,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受重用,最后还是得到善终,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著名启蒙读物《三字经》把李泌当成一个典范来启发人们早学:“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李泌一生为官,从不虚妄浮华,先后做了很多实事。肃宗时期,他是首席谋臣,史称“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云”;代宗即位后,他成了天子之师,力谏张延赏改革吏治弊端,避免了人事局面进一步恶化;到了德宗朝,他第一次成为真宰相,德宗以安西、北庭二都督府贿赂于吐蕃,以期吐蕃出兵协助镇压朱泚,幸得李泌极力反对作罢。由此看来,李泌不仅是一个实干家,更是一位千古贤相。
我的更多文章:
( 09:54:05)( 08:22:22)( 10:16:47)( 14:06:17)( 19:39:26)( 10:46:12)( 09:22:04)( 16:25:19)( 18:51:05)( 16:57:1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唐刺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