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逛商场买了个手镯,叫江山一个是美玉无瑕,大神说说这家好吗?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散文阅读》-共享资料网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散文阅读》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散文阅读》【北京市】四、 (二)阅读《沙枣》完成 18-20 题(共 11 分)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 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 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 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 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 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 袖子。 6 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 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 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 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 4 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 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 6 月 9 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 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 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 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 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 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 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 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 20 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 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 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 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 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 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1 / 76 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 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 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 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 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 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 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 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 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 队长是一个近 60 岁的老人,20 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 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 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 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 干上。 。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 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 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 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 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 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 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有删改) 注:①[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山园小梅》 。意思是,清幽淡雅的梅香浮动在黄昏 的月色下。 18.文章在描写沙枣时,多次写到沙枣的花香,请你简要说明作者对沙枣花香的认识过 程。 (4 分)19.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3 分) 【甲】不是沙枣像人,是人像沙枣 【乙】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20.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请你从最后三段中2 / 76 找出一处(字、词、句?)值得讨论的地方,并写出你的讨论题。?分 讨论题来自: 你的讨论题 【答案】18.①大学毕业到内蒙古临河县劳动,在门前空场上吃饭,隐隐约约闻到花香, 不解其因。②第二天傍晚去挑水,知道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沙枣发出的,解开疑惑。③参 加县里学习班对花香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④搬到县城中学,再次闻到沙枣的香,沙枣花香,一 直飘在我心里。 19. 【乙】 【解析】19.上文写到我采访了一个 60 岁种沙枣的老人的事迹,下文对沙枣的描述,横 线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乙】 。 20.讨论题来自(示例一)文中“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示例二)文中“这浮动着的暗 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你的讨论题(示例一)“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中“蒸”字体现 了什么?表现了沙枣香弥漫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沙枣香味的喜爱和赞美(示例二)“这浮动 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的表达效果。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沙枣”对河 套平原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沙枣的赞颂。 【福建省莆田市】二、 (三)阅读下文,完成 9-13 题。 (22 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 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 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 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 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 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 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 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 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 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 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 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 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 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 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3 / 76 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 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 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 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 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 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 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 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 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 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 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 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 ――这是晚 上最后一道仪式 。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 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 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 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 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 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 ,略有删改) 9.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6 分)10.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中“仪式 ”一词的妙处。 (3 分) .. ..11.“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 分)1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5 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 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4 / 76 13.“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4 分)【答案】9. (6 分)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 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 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 ④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答出三点可得满分,每点 2 分。若答到“村里小夫妻吵架,拿燕子作比”、“建房多选择 在秋天”。各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10.“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 .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上做最后一件 事的庄重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Z。 (体现“我们”对燕子的喜爱) (意思对即可) 11. (4 分)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新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 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美好的回忆。 (能从“燕子离去”和“人和燕子共处的场景 成为回忆“两个点上进行回答即可,每点 2 分”) 12. (5 分)通过对燕子押态、声音、动作等钿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 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文写人类 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 (意思对即可) 13(4 分)示例一: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 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 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感化。 示例二: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 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示例三: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居住条件、生存条 件是合情合理的。 (观点 1 分,理由 3 分,言之有理即可,理由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得 2 分,能扣住文 意,有较深刻的领会得 3 分) 【福建省泉州市】二、 (三)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26 分) 纪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 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 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 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 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 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 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5 / 76 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 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我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 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我到 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 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 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 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 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 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 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 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 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 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 聚的日期,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 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 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 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 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 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 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 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 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我 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 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 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 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 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 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 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 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 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6 / 76 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 《2015 年散文随笔选粹》有删改) 12.根据提示梳理情节。 (6 分) “描述”点点→______ _____→又梦点点→_______ ____→_______ ____→愧念点点 13.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3 分)14.品析语言。 (9 分) ?如果点点能熬 过这个冬天。 (加点词角度) (3 分) .?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 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 (从动作描写角度) (3 分)?“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中“落泪”、“流泪”、 “泣不成声”能否互换?为什么?(3 分)15.第④⑤段为什么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 分)16.下面这段文字是《2015 年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有哪 些“更多的隐秘情感”。 (答出两点即可) (4 分) “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 作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答案】12. (6 分)梦见点点 “给予我人生的启迪”也可)泪别点点回忆点点13. (3 分)朋友 因为它是极具灵性,理解人、信赖人。 (答“给予我信任,爱和快乐”或 14. (9 分)?(3 分)“熬”表示艰难忍受的程度,既暗含点点的年老,又饱含“我”对点点 能否平安度过寒冬的深切担忧。 ?(3 分)“飞奔”“跑得慢”“跑不动”写出点点不同阶段的奔跑状态,有序地浓缩点点从年 轻到衰老的变化过程,表现了点点一生与我相伴的深厚情感。 ?(3 分)不能,三个词语扣紧各自身份,将诀别时人人难过却极力抑制,狗眷恋主人的 自然流露,孩子们十分悲伤却不会掩饰的情感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来。 15. (4 分)先衔接上文,集中叙写了“我”的两个梦(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 ,更7 / 76 能突出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再写点点之死,引出下文的“回忆”并为结尾的议论蓄势。 16. (4 分)“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灵魂”的幸运 及时尽力给予爱的领悟 出两点即可) 【福建省厦门市】六、阅读《断头树也有春天》一文,完成 13-16 题(19 分) 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 古德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 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 猿泰山》 ,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 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 低语。A 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 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 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 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 B 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④“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 世纪 70 年代起,它就被栽 植在世贸中心 5 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与 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 ⑤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 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 ⑥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 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⑦“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 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 160 公里的 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理人员 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 ⑧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 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 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 ⑨2010 年 12 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 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 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 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 ⑩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 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 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 仁慈、 悲悯的博大意义的体会 世间某种美好和温暖生意的感受 尊重、 善待其他生命的认知 (答8 / 76 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 离。” 13.文章①②两段详细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 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①②段的作用。 (4 分)1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 分) ?请结合第②段品析 A 句。 (3 分) 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③段 B 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2 分)15.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 (4 分)16.请结合本文和链接,以“生命的不平凡”为主题写一段话。 (不少于 80 字) (6 分) 链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愿你生 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 屈服,绝不屈服啊!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答案】13. (4 分)要点与评分:按要点得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①②两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1 分)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 能“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1 分) 。 结构上: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做铺垫,埋下伏笔(1 分) 。正因为有与山毛榉树的亲密接 触,才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豆梨树的世界。 (1 分) 1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 分) ?(3 分)要点与评分:答出修辞手法得 1 分,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 2 分。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树和我的亲密关系(2 分) 。 ?(2 分)要点与评分:正确书写得满分,两个错别字扣 1 分,超过两个错别字不给分。 答案: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15. (4 分)要点与评分:答出“本义”2 分,“引申义”2 分。9 / 76 参考要点:?第一层本义:断头树两度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 (2 分) ?第二层引申义: 断头树顽强的生命意志使它上升为“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 成为人 们传达感恩、鼓励、关爱的象征。 (2 分) 16. (6 分)要点与评分:能够联系本文中断头树的几次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体现 生命的不平凡得 2 分, 能够联系链接, 写出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写出不屈服于生命中的“破 坏和毁灭”,才会诞生不平凡的生命得 2 分。表达 2 分。 【广东省广州市】四、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8-22 题(22 分)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 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 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 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 ?别人?!”安德烈,那一 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 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 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 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 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 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 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 “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 我也觉得, 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 太“乖”, 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 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 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 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 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 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 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你老弟从一本英文 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10 / 76 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 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 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 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 “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 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 我说, “不行, 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 在中国的礼仪里, 你要站起来。 ” 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 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 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 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 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 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 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 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 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 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 ,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 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 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 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8.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 (4 分) 19.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 (4 分)11 / 76 20.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5 分)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 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21.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4 分)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 22.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 (3 分) 【答案】18.①一边给孩子自由,一边觉得是“授权”或“施予” ②干涉孩子的工作、交友娱乐、学习 ③渴望与孩子保持儿时的亲近 ④过分关心孩子个人生活,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19.①亚洲人与孩子交谈看辈份,由父母代小孩发言,而欧洲人看年龄。 ②亚洲家长,无论孩子年龄大小,过分担心孩子个人生活,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20.心理描写,写出“我”听完安德烈的“独立宣言”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我”当时内心的 愕然、无奈与无助。 21. “我”作为一个不典型亚洲母亲,一直认真了解两个欧洲长大的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观 念,进行价值交流,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包容与理解,以及不同文化冲突的谅解。 22.矛盾:两代人,价值观念的不同;两个国家,东西文化的冲突。 我认为矛盾可以化解, 因为“我”与两个欧洲长大的孩子一直都有价值交流, 我的孩子们可 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待人接物的礼节,我也一直在上着孩子给我的课。 (我认为矛盾不可化解,因为安德烈和菲利普不能理解亚洲母亲的很多行为,渴望独立, 我在面对他们的“欧洲价值”也是彻底失望) 【广西桂林市】七、阅读下文,完成 19-24 题。 玉瑛子 ?不曾可以寻觅,也不曾有任何准备。似乎是猝不及防,它撞进了我的视线。 ?在那方柜台的一隅,它静静地、安详地、自然地停留着,姿势优美。四周的喧闹,仿 佛和它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来来去去的目光,被形形色色的宝石的光华吸引着,而忽略了它 的存在。它于自己的世界孤独地美丽着,有些傲气,有些不屑,有些与世无争。那一块冰凝 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掬澄澈的水灵,那一抹温馨的柔润,于繁华之中,于喧嚣 之中,碰疼了我的心。 ?哦,那一块天然的翡翠,一块美玉。 ?那一天滂沱大雨。我为避雨无意中躲进那间小店,无意回眸之间,就那样与它相遇。 ?尽管小心翼翼、呵护有加,意外还是发生了。 ?或许因为之前没有佩玉的经验,而致使佩戴方法有失正确;或许因为过度喜爱,从而 太过频繁地摆弄……正如它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生活,意外在那一日猝不及防地降临。12 / 76 ?那美丽、珍稀的翠色之间,出现一道小小的裂隙。很小,但很清晰。发现它受伤的那 一刻,我的心脏仿佛和它一同开裂。我感受到它的疼痛。它受伤的样子,令我的心血流不止、 肝肠寸断。尽管裂隙很小,可它毕竟存在着。它防碍了它的美丽,影响了我观赏它的心情。 可摆在眼前的它,已然不再是那个完美无暇的玉,它无法回到从前。 ?只好把它从胸前摘下。 ?扔掉吗?实在是舍不得;退还给卖玉的人吗?那几乎没有可能。留着它,触景生情。 我只好选择了逃避。把它封存起来,紧锁于抽屉,长时间不打开,避免碰触,任凭岁月将它 埋葬。 ?又一个阴雨天,雷同的天色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它的到来。想起初拥它的激动和欣喜。 怀念它在我怀抱的那美丽时光。 ⑴我重新走进那间玉店。我问卖玉的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玉的伤口复原?卖玉的 人拿出一块又一块的玉给我看。它们每一块都身价高昂。但几乎每一块,放在聚光灯和放大 镜下仔细琢磨,都能发现它的明显缺陷。你看,这一块晶莹剔透,它的水很好,水好自润, 不易出裂,但易有杂质,看见这个小黑点了吗?就像美人的身体上长了颗痦子,你能因为她 长了一痦子就不是美人了吗?再看这一块,这片绿色娇艳欲滴,它的翠真是太喜人了,可惜 水不足,缺水就干燥,干燥就多絮,这是天然石头自身携带的绵絮,你能因为几团绵絮的存 在就贬降它的价值吗? ⑵我无言以对。 ⑶卖玉的人告诉我:天然的石头,十石九裂。正如同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这世 上,完美无瑕的翡翠,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有,那一定是稀世罕见、无价之宝了。翡翠虽然 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既有生命,就需要拥有者用情感、用爱心去浇灌它,去 呵护它,去滋养它。 ⑷我问:这世上就没有不怕磕碰、不怕摔打的翡翠?卖玉的人笑了笑:如果有,一定是 人造的,是假的。 ⑸我问:受了伤的玉,还有收藏价值和增值功能吗? ⑹卖玉的人回答我:当然有。那要取决于什么样的伤,伤的程度。你的这块,只是一个 浅表性的小小的纹隙,不是根本性的致命伤,你要经常佩戴,不过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一定 使用正确的佩戴方式……你把它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好好地养它,好好地珍爱,但不能因为 珍爱就无时无刻过分地关注它……相信只要经过一定时间,就像人的皮肤受了点小伤,伤口 自然会愈合。 ⑺哦,能养好它? ⑻我顿觉惊喜:那需要多长时间?一月?一年? ⑼卖玉的人又笑了:玉毕竟是石头。养玉,需要几十年,或者一辈子。如果用一辈子的 时间把它养好了,也不失为一块传家宝。就像人的情感,那历经无数坎坷挫折、经过了漫长 岁月水与火的淬炼,那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有改动) 19.仔细阅读全文,体会作者对玉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填空。 (2 分) 欣喜→ →怀念→ 20. 请说说你对文中第⑶段画横线的“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句子的13 / 76 理解。 (2 分) 21.试简析“卖玉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分) 22.文中的对话描写,为何不用双引号?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3 分) 23.第?段“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抹温馨的柔润”,这句话中的加 点词可否删掉?为什么?(2 分) 24.文章耐人寻味,请记录下你在阅读中的疑问或思考(不能与第 19-23 题的问题重复) 。 同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4 分) 疑问或思考: 文章主旨: 【答案】19.心痛 惊喜 20.虽然他是一块石头,但它有灵性,有生命,需要拥有者用感情用爱心去浇灌它,去 呵护它去滋养它。 21.卖玉的人不仅是懂玉的人,而且更懂得人的情感,通晓人情世故,经历丰富的人能 把玉和情融合在一起的人。 22.因为文中的对话太多,如果过多的用引号就会影响语句的通顺,所以不使用双引号, 有利于文句的通顺。 23.不能,“一块”“一缕”“一抹”对这块特定的玉的限制去掉了,就泛指所有的玉了,起不 到特指作用。 24.①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像人的皮肤受了点伤伤口自然会愈合。 ②通过对玉的珍 爱、呵护,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要珍爱呵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 (四)阅读《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回答 24-28 题。 (共 9 分)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 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 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 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 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 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 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14 / 76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 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 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 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 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 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 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 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 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 世圮 80 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 准备出版, 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 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 当然, 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 幽默: “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 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 但是珠玉在前, 砖就不敢出来了…… 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 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 ――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1 分) 25.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2 分) 26.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 “我” 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2 分) 27.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 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2 分)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 1911 年 7 月 17 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 年毕 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 清华大学任教。 1949 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 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 《干校六记》 ,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28.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 颁奖词。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2 分)15 / 76 【答案】 (四)阅读《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回答 24―28 题。 (共 9 分) 24.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尊严。 评分说明: (1 分)意思对即可。 25.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 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评分说明: (2 分)人物描写方法 1 分,作用 1 分。 26.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激、怀念之情。 评分说明: (2 分)每问答出一种情感即得 1 分,共 2 分。 27.示例 1: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 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 示例 2: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 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 评分说明: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28.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女性! 评分说明: (2 分)修辞 1 分,语言流畅 1 分。 【湖北省鄂州市】二、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21―25 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 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 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 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 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 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 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 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 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 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 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 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 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 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 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16 / 76 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 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 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 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 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 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 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 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 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 ?那时不时呼啸着扑 ... 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 ...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 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 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 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 年第 3 期,有删改) 2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 括。 (3 分) ① →② →③ 2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 分) 24. 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 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3 分) 2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 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 分) 【答案】21.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2.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1 分)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答出“机智”1 分,答出“善良”“纯真”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3.议论; (1 分)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 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 分,只答出升华文章的主题,没有具体分析的,给 1 分) 24.“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 (1 分)“沙尘暴”指的是 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1 分) 。 (意思相近即可)17 / 76 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1 分) 25.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 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意思相近即可) 【湖北省黄石市】三、 (二)文学作品阅读(共 16 分)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 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 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 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 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 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 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 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 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 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 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 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 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 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 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 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 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 花枯萎了。 父亲找来一些大蒜, 把它们种在花盆里, 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 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 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 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 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18 / 76 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 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 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 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 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 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 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 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 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 盆。 ? 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 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 恋。 ? 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 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 念? ? 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 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 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9.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 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4 分)20.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4 分)21.语言品析。 (4 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 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 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2 分) (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2 分) (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 22.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19 / 76 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分析。 (4 分)【答案】19.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或:父亲进城后变 得孤寂、迷茫。 父亲性格:勤劳,淳朴,执着。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 (表述不同,意思相近 亦可) 20.①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 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 ②为后文作铺垫。 种花的经历促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 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表述不同,意思对亦可) 21.?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 (可用自己语言归纳概括。 ) 心理:父亲对草恨意浓浓,势不两立。 ?动作特点:快、准、狠(1 分)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绝…… 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表述不同,意思对亦可) 22.消解父亲与草的仇恨的因素: 方案一:是城市的硬冷。父亲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和庄稼,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相比父亲 对草的排斥和恨意,这大到没有边际的城市更让父亲无所,城市的硬冷让父亲的心态由原来 的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和迷茫,父亲对草势不两立,绝不相容的态度在高楼大 厦的硬冷中被慢慢消融了。 方案二:是父亲对田野的思念。父亲到城市后,离开了熟悉的田野,内心很孤寂迷茫, 当看到阳台上花盆里长出的草,想到了家乡田野里的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草成了父 亲乡情的媒介物,浓浓的乡情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 方案三:既有硬冷的城市,又有父亲对田野的思念。 ①城市的硬冷令父亲感到迷茫、孤寂,见到同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 ②父亲 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亲近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 【湖北省武汉市】五、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弄反了,并不是那 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 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 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 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 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用的是木片,黄瓜的清爽 皆还留着。 ④在中台湾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又不干柴,有一股淡20 / 76 淡的焦香,这些鸡在地锅里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 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 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 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 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 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饭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 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 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 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 嗜咸,地无分南北,人无论东西,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 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的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 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 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 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 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 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而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 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 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子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 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 确然,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 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 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 13.本文的标题“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 含义。 (4 分) 14.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味食物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一 秘密。 (4 分) 15.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在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21 / 76 16. 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 答。 (6 分) 【答案】13.?老去的舌尖:老去――退化(迟钝、麻木) ;?老去的味道:老去――消 逝。共 4 分,每处 2 分,语意正确即可。 14.用心用情,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共 4 分,核心语意:用心(2 分) ,用情(2 分) 。 15.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不会细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了。共 4 分,核心语意:不会细 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 (或嚼得少,吞得快,没尝到味道。 ) 16.放慢生活节奏,清除心中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共 6 分。核心语意:清除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6 分) 根据学生答案的语意可作如下评价: ?清除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6 分) ?清除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 (5 分) ?清除欲念。 (或:清除欲念,找回心头的敏锐。 ) (4 分) ?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 (或: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 (3 分) ?找回心头的敏锐。 (2 分) ?放慢节奏,慢慢体会生活。 (1 分) 【湖北省襄阳市】三、(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 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 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 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 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 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 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 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 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 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 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 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 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 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 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 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 ....22 / 76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 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 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 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 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3期 【乙】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 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 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 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 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 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 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年第2期 17. 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 叹号?(3分) 18.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2分) 19.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3分)20.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 说明。(2分) 21.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 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3分)【答案】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 分) 17.①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1 分) ;棉花也带23 / 76 有暖暖的母爱(1 分) 。②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1 分) 。 (共 3 分) 18.“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米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 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意对即可,2 分) 19.示例 1: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 ,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棉花地”,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棉桃吐蕊的盛大场景和棉花的洁白、柔软(1 分) ,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 之情(1 分) 。 (共 3 分) 示例 2: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 ,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不小 心走失”(1 分) ,表达了作者对棉花(云)的喜爱之情(1 分) 。 (共 3 分) 20.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结尾句又说“只 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照应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2 分) 21.甲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2 分) ;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亲和几位阿姨(或: 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生的伟大女性) (1 分) 。 (共 3 分) 【湖北省孝感市】二、 (三)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 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 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 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 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 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 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 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 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 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 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 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 ”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 .... 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 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 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 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24 / 76 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 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 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 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 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 ,有删改) 14.本文标题原为 “兄弟俩 ”,后来改为 “手掌里的清凉 ”。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 处是什么?( 2 分) 15.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2 分)天气酷热 ① 哥哥行动 感受清凉 哥握弟手 ②16.按要求品析语言。 (4 分) ①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从修辞 角度赏析句子) (2 分) ②他“吭哧吭哧 ”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品 .... 味加点词语) (2 分) 17.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 【乙】两处的 哪一处?(2 分)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 动的火。 18.妈妈为什么相信 “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请从哥哥的 性格特点方面作答。 ( 3 分) 【答案】14.①题目新颖有美感,手掌一般是传递温暖的,这里用“手掌上的清凉”为题, 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暗示了文章的中心,由手掌上传递清凉来 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③以“清凉”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共 2 分。扣住“新颖”或“线索”得 1 分。扣住与中心的关系得 1 分。要结合内容作答) 15.①渴望(期盼)清凉②传递(给弟)清凉 16.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淘气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 炎热,为下文哥哥帮弟弟解凉做铺垫。 (共 2 分。指出“比喻”或“拟人”得 1 分,指出其表达效 果或作用得 1 分)②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重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的费力。 (共 2 分。指出拟声词得 1 分,指出其表达效果得 1 分) 17. 【甲】25 / 76 18.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 ,遇到困难肯动脑筋(聪明)而且肯吃 苦,有毅力,他具备了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妈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 是人间最富有的。 (3 分。扣住“有爱心”“懂事”“肯动脑”“肯吃苦”“有毅力”中的任意三点即可) 【湖北省宜昌市】四、阅读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 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 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 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 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 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 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 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 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 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 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 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 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 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 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 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 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 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 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 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 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 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 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 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 2011 年《中国艺术报》 24.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2 分) 25. 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 那么, 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 的构思理念是什么?(2 分)26 / 76 26.细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 4 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 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2 分) 张大千 。 27.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 2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 (2 分) 【答案】24. (2 分)因为文章的介绍对象是摩耶精舍,而不只是摩耶精舍的后花园,前 中后园都介绍到才能给人以完整印象;另外介绍前园和中园的“小”与“一般”,是为了烘托后园 的“大”与“特别”。 (两个要点各 1 分。主观题型,意近即可。 )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 布局谋篇中详略得当、烘托铺垫等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 25. (2 分)融入了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 (另答“一任天然”“吸纳了天地之气”“带着大 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中的任何一句亦可。 )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相关信息解读关键语句 的能力。 ) 26. (2 分)临摹壁画(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从长句中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 27. (2 分)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提炼和概括文章 主题的能力。 ) 28. (2 分)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上下句各 1 分,每句见错无分。 ) (此题旨在考查 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 【湖北省宜昌市】四、阅读 茶道之精神 ◆佚名 ①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 一类是“混饮”, 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 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配料来泡喝;另一类是“清饮”,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① “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②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 人际关系,则称为“ ③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 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④ 。 ②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 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是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③茶道追求“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 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Z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 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 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④“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是指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 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27 / 76 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合。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虚怀若 谷、心中常乐。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⑤“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 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 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 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 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这种怡悦性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 志之一。 ⑥“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一在追求 ① 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 的;二在追求 ② 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 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 ③ 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 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8.请根据“混饮”的定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清饮”。 (2 分) 19.请将下列有关“清饮”的四个层次按适当的顺序填充到第①段的方框内。 (2 分) A.品茶 B.茶道 C.喝茶 D.茶艺 20.下边的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还原到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1 分) 句子: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21.作者认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那么,“和”在茶道精神中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 分) 22.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⑥段的方框内。(3 分 A.情 B.性 C.道 2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2 分) 【答案】18. (2 分)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答案表明“不 添加任何别的东西,只用开水泡喝”即可。 )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有信息给特定事物下定 义的能力。 ) 19. (2 分)①C ②A ③D ④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示辨析近义词细微 差异的能力。 ) 20. (1 分)还原到①和②自然段之间最合适。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部分关键语段关键作 用的掌握情况。 ) 21. (2 分)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或“就是?金木水火土?五 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任意答对一点即得全分。 )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语 境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 ) 22. (3 分)①C ②A ③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炼中心词句的能力。 )28 / 76 23. (2 分)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上下句各 1 分,每句见错无分。 ) (此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 【湖南省衡阳市】二、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1-24 题。 (10 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 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 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 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 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 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 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 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 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 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 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 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 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 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 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 ,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 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 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 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 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竞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 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 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 生的痛悔。29 / 76 2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3 分) 2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2 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 自己的工作?” 2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2 分) 2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3 分)【答案】21.参考答案: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 &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 (答对 1 点 1 分,答对三点给 3 分) 22.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 自己的不满。 (2 分。描写手法 1 分,心理状态 1 分。 ) . 23.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 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2 分,内容 1 分,结构 1 分。 ) 24.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 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答思念、内疚、关爱等情感 亦可。3 分。线索 1 分,内容 1 分,情感 1 分。 ) 【湖南省张家界市】二、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 (12 分) 锄 卢海娟 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 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 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 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 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 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 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 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 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是美玉无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