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珍宝岛战役义23军19师18团在战义范围内吗?

23军第六任军长---游好扬少将-军史战史-Powered by
您现在的位置: >>
23军第六任军长---游好扬少将
时间: 14:42:48 点击:6463
  核心提示:一.将军简介游好扬(),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团副连长,...游好扬(1963年11月――1969年8月任劳军长)
一.将军简介
游好扬(),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团副连长,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先后参加了五台、张家庄、陈庄、宝鸡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一军师长。率部参加了包头、沙家店、瓦子街、黄龙山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1军1师师长,1952年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1军2师师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和夏季进攻战役。1957年回国后,历任1军副军长、代军长,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二.战斗岁月
1.直罗镇战役  1935年直罗镇战役时,游好扬负了伤,担架队一时上不来,游好扬和几个伤员被暂时安置在散兵坑里。这时战斗已经结束,一个伤员突然高声喊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罗瑞卿来到伤员中间,挨个察看了伤势,安慰伤员们说,担架队一会就上来,要大家到医院好好休养,不要老惦记着前方。游好扬负伤后,心情很烦躁,听了毛泽东的安慰,心里好受多了。他很想和毛泽东说话,可是因为伤着了喉咙,一张嘴伤口就流血。毛泽东看到这情景,连忙来到游好扬跟前,摇摇手,不让游好扬讲话。毛泽东取下自己背的军用水壶,把水倒在杯子里,一手端着杯子,俯下身,将水送到游好扬嘴边。游好扬看着毛泽东,迟疑了一下。
毛泽东看出游好扬的心思,说:“你们为革命负了伤,我们应该照顾好。”然后,又像哄小孩地说:“快喝吧,喝点水会舒服些,啊!”游好扬把这杯掺含着感激之情的水喝了下去。一会儿,担架队上来了,担架是用硬梆梆的木板钉的。毛泽东看了皱了皱眉头,对担架队员们说:“来,咱们去捡点东西铺在担架上,让他们躺得舒服些。”说罢,毛泽东和其他首长到附近树林里去拾敌人丢下的破大衣和破被子,又捡了一些枯树叶。毛泽东和其他首长把伤员一个个搀上了担架,毛主席还亲手给游好扬盖上了大衣。
抗日战争时期,升任115师特务连副连长,后来调到120师358团,从 连长一直干到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716团团长、第一野战军1军1师2团团长、2师副师长。参加了宜川、西府陇东、扶□等战役。
2.入朝作战  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3年他任志愿军1军2师师长,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和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1军副军长、代军长、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3.文革期间文革期间,1967年1月,成立“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夺取黑龙江省党政大权,在大会上,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汪家道发表《坚决用实际行动支持红色造反者》的讲话,驻军部队负责人游好扬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红色造反者的坚强后盾》的讲话。游好扬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常委,1970年免去常委职务。
三.毛主席扶我们上担架
直罗镇战斗正激烈的时候,我负了伤。当时敌人还在拚命的反冲击,侧射火力还很厉害,担架队也还上不来。同志们把我们五六个伤员,暂且安置在较安全的散兵坑里。
阵地上的烟雾慢慢飘散,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抹红了远方的天际。枪声,渐渐稀疏了,远远地可以看到一群一群俘虏被押解着正走下战常这时,一个趴在散兵坑沿上的轻伤员,突然高声喊道:
“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听这话,我忙问“在哪儿?”他兴奋地说:“你快朝山下面看嘛!”我挣扎着抬起身子,伸着脖子往山下一看:可不是,毛主席穿着青布衣服,顺着山路向这边走来。后面是周恩来副主席和罗瑞卿局长。他们边走边说,察看这个枪声未息的战常
五六个伤员中间,大都没看见过毛主席,所以都昂着头,嘴里还说些什么。看见毛主席向我们走来,都想站起来去迎接,可是伤口疼得厉害。毛主席抢先两步来到我们跟前,挨个地看了我们的伤势,慈祥地安慰着我们。说担架队一会就上来;要我们到医院好好休养,不要老惦记着前方。其他几个首长也是不停口地安慰。我负伤以后,心情很烦躁,经毛主席这一番温和亲切的谈话,心里顿时清爽了许多。我看看其他几个伤员的脸上,也挂着抑制不住的微笑。
同志们都在和毛主席亲热地谈话,我很羡慕,也想和毛主席谈几句,可是因为伤着了喉咙,一张嘴伤口就向外流血。毛主席见我这个样子,急忙摇摇手,不让我讲话。幸好有一个同志,把我要说的话讲了:
“毛主席,前面还在响着枪,你怎么就到这儿了?”
毛主席笑着看了看周副主席和罗局长, 然后很幽默地说:“怎么 ,只许你们到前面来吗?”逗得大家都笑了。
谈话时,毛主席吩咐人去找担架,又取下自己背的那只军用水壶,拔掉塞子,把水倒在一只小杯子里,喂我们水喝。因为我最靠近主席,所以接到的是第一杯。毛主席一手拿着水壶,一手端着杯子,俯下身,将水送到我嘴边。说实话,在这黄土高原上,这水是多么珍贵! 自从子弹打穿喉咙,嘴里的唾沫早就咽干了,无时不在盼望水。现在,一见这杯清水,恨不得一口把它喝下去,可是嘴唇刚碰碗边,我看见了主席干裂的嘴唇,不由得迟疑起来。毛主席看出了我的心思,像哄小孩一样地催促道:“快喝吧,喝点水会舒服些啊1我看看旁边的罗局长,他微笑着向我点点头,好像说:“你喝吧1我不忍谢绝毛主席的这种慈母般的爱护,把一碗掺含着我感激热泪的清水咽下肚去!
接着,毛主席又一个挨一个地将水送到每个伤员嘴边,直到大家都愉快地喝下为止。
一会,担架上来了。部队长期行军作战,得不到补充,物资十分缺乏,担架都是用硬梆梆的木板钉的。毛主席看了皱皱眉头,便和担架员们说:“来,咱们去捡点东西铺在担架上,让他们躺得舒适些。”说罢,和其他首长一块到附近小树林里去拾敌人丢下的破大衣和破被子,又捡了一些枯树叶。
我们趴在散兵坑里,看着毛主席和首长们在为我们忙碌,心里真过意不去。我不免埋怨伤口:“就怨你,让毛主席受累!”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回来后,亲手在担架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大衣和被褥,真比我们睡觉的铺位还松软。然后,毛主席和首长们把我们从散兵坑里扶起,搀到担架上。又给我们盖好身上的大衣,插上伪装树枝,对担架员说:“走吧,小心些,走慢些1担架变成了温暖的摇篮,我们舒适地躺在上面,心里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担架队顺着山道缓缓而下,毛主席和几位首长向我们招手,我挣扎着欠起身子,只见一轮红日当空,漫山遍野沐浴着一片阳光。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站在阳光灿烂的山巅上,目送着我们向后方走去。
四.牛荫冠“代”阎锡山铲除害群之马
  牺盟会名义上是阎锡山的一个官办抗日群众团体,但实际上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战组织。所以,牺盟会与阎锡山当局既有合作抗日的一面,也有政治上的矛盾和斗争,关系很微妙,斗争也很激烈。阎锡山既要依靠牺盟会、山西新军为他守土抗战,“保境安民”,但亦对牺盟会、新军中的薄一波、牛荫冠等领导人很不放心,时时处处在监视着他们的行为,一有机会就要对他们“敲打”几下子。1938年上半年,牛荫冠以牺盟总会负责人的公开身份,秘密通过共产党员、夏县县长李涛等,除掉了在第七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关民权支持下的坏分子李石安。
  李石安,在旧社会原是一个兵痞、刀笔吏。1937年8月混入决死一总队,处处挑拨旧军官与政治工作人员的关系,还煽动落后战士和政工人员闹对立。当决死一总队政委薄一波正准备对其拘留审查时,其人已闻讯逃至文水县,通过被顺直省委开除党籍的张慕陶(化名马云程,时任阎锡山的高级参议)向阎锡山推荐,当了文水县县长。太原失守后,李石安将原来在文水县当过“防共保卫团”的干部和旧公安局百余人带到文水边山活动,挂名为“文水县牺盟游击队”。为了对这支部队进行改造,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委派中共党员谭公强、游好扬、许铁民等20余人到该部工作,部队迅速扩大到200余人。李石安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擅作主张,将部队改编为“文水县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独断专行。由于部队的人、枪迅速增加,活动范围也扩大到离石、汾阳一带,原文水籍的部分干部战士不愿意离开家乡,请长假、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李石安便自作主张,枪毙了4个战士以示镇压,引起了全体干部战士的强烈不满。李石安为了分化、瓦解部队,就煽动一部分干部战士跟随他到长治地区投靠已任第五专员公署专员的张慕陶,并许愿说:如果把这支队伍带到潞安府,我和副大队长游好扬、杨文安、政治主任许铁民等,最低限度能弄个县长坐一坐,连长、指导员和政治部的其他干部,最坏也能弄个区长、县里的科长、秘书当一当。谭公强、游好扬、许铁民等竭力反对,文水籍的干部战士也坚决不同意,并提出“誓死不离开文水县”的口号加以抵制。在吴堡镇扣押了张凤葆和任家俩兄弟。正当他企图强行把部队拉走投靠张慕陶之际,谭公强、游好扬、许铁民找到战动总会军事部长程子华、组织部长南汉宸反映了李石安的所作所为。南汉宸命令李石安来到战动总会后,由谭公强、许铁民二人把部队带到离石县马茂庄战动总会所在地驻扎,由战动总会主任续范亭主持召开了批判李石安的大会,并决定把他交给第四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武灵初依法处置。不料,在押解途中他畏罪潜逃,投到第七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关民权门下得到重用,时时处处与牺盟会、新军、抗日政权对抗。
&  他们接二连三地去找阎锡山告夏县县长李涛和牺盟会的状。有一天,阎锡山把牛荫冠叫去说:“夏县牺盟会的人把李石安杀了,你们牺盟总会知道不知道?”牛荫冠沉着冷静地说:“李石安这个人,我知道司令长官您早就想抓他一直没有抓到。我是派人到那里给他们说过,李石安这个人很坏,一贯破坏统一战线,破坏司令长官的威信,作恶多端。司令长官早就想制裁他,就是抓不到。你们不能把他抓回来,就把他干掉也可以。究竟是怎么杀的,我不知道。”阎锡山听了,一言没发,转身到另一间房子里给他的那些官员们说:“杀李石安,他们牺盟总会知道。”经阎锡山这么一说,就表示他对杀李石安一事已作了默认,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不久,阎锡山又对牛荫冠说:“你们的夏县县长李涛得换一下,不换不行。”牛荫冠立即把李涛调回牺盟总会当了组织部长,又向阎锡山推荐了另一个牺盟会的秘密共产党员刘裕民去夏县当县长。
&  在处理李石安这件事上,牛荫冠是冒有一定风险的。但他深知阎锡山是玩弄政治的老手。阎虽然会对牺盟会这样处理问题,感到不快,但他绝不会因为杀掉李石安这样一个坏人就和牺盟会闹翻的。相反,他还会在世人面前标榜他是一贯主张制裁坏官、坏绅、坏人的。这件事也说明牛荫冠具有“当为者则为”的气魄和临危不惧的政治素养。   &&&&&
1938年冬,刘考如等三名共产党员的牺盟会干部,在民族革命大学二分校被阎锡山的党徒孟祥祉抓起来关了禁闭,说他们是共产党员。阎锡山没交宪兵去审问,却交给了牛荫冠处理。梁化之说:“他们看共产党的文件,还有组织活动。李冠洋那里有拍下的照片为证。”说得有板有眼很严重。事前,牛荫冠也得到党组织的通知,一定要设法营救这三个同志。可是牛荫冠既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把柄被人家抓到手里,也不能在他们面前随便暴露身份,只能对他们说:“你们究竟有什么活动才落到这步田地,应当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来……”刘考如等心知肚明,一致再三表示,绝对没有什么“违法”活动,也没有看什么禁用书报。牛荫冠摸清了底细,就去找梁化之说:“你手头有什么材料都可以交给我。我有了他们的罪证,也就好处理了。”梁化之只说有,就是不往出拿。又拖了一些时候,牛荫冠就向梁化之发牢骚说:“我手头没材料作依据,你叫我怎么个处理法?既不能处理,也不能老关着不放吧?”因为梁化之也确实没有什么证据在手,他只好说:“你看着办吧,如不好处理,就暂时放了也可以。”三位同志被释放了,并由牺盟总会异地重新分配了工作。   
牛荫冠从1936年底起,直到1939年12月底,直接和阎锡山、梁化之打交道近三年之久。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面对着的是城府很深,时时不忘“防共”、“反共”的老手阎锡山和阎锡山的头子梁化之。他既要以民族大义团结他们,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又要和他们对日妥协、反共、反人民的一面进行坚决的斗争。在那些极其艰难的日子里,牛荫冠在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晋西南区党委的领导下,在众多共产党员、正义爱国人士的支持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既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的任务,也促进了第二战区阎锡山、赵戴文等高层军政官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同时还在危难中经过斗争打击了阎锡山和顽固分子们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气焰,保护了400多名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安全撤离第二战区,到了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
五.67师驻珍宝岛战区
20世纪60、70、80年代苏修的侵略野心非常猖狂,宣称我国长城以北都是苏联的国土,并在中苏边境屯兵百万,妄图对我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969年3月苏军制造了珍宝岛事件,以我67师为主力击退了苏军的侵略,捍卫了祖国领土。4月毛泽东在九囊恢腥嵘舷蛉⒊隽恕耙急复蛘獭钡暮耪俸螅抑兴毡呔车厍木咏胝蕉纷刺M12月我们在战斗状态下入伍,部分战友直接拉到了前沿阵地,1970年春我部奉命全部到达珍宝岛战区和战场,200团与201团秘密换防(战场)。这时虽然激烈的战斗已没有,但战斗的硝烟还在弥漫,部队仍然是战斗状态,敌我两军的武装冲突和苏军的冷枪冷炮时有发生,一直到1972年5月中旬为止。1973年我部撤回后方之前,中苏双方并没有达成停战协议。从1969年9月周恩来与柯西金的“机场会谈”至1978年6月中苏第二次谈判,中苏关系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双边军队的战斗状态依旧持续。
(一)、战斗状态坚守阵地
69年12月18日我部在双城把作战物资秘密的装上火车运往前线珍宝岛。70年春200团奉司令部(哈尔滨)去珍宝岛打仗的《作战命令》我部立刻全副武装,每人身背80斤重的武器弹药等作战物资,冒雨火速急行军3天3夜到达珍宝岛战区指定位置于201团秘密换防(战场),同时进入战斗状态。首先指导员给战友们作了战斗动员报告,连长传达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作战任务,就是打击苏军的侵略,并制定了珍宝岛作战协同信号。战友们剃头宣誓后立即进入阵地,奉命派遣,赵振忠、马士路、王志山等一个加强班交替登岛昼夜潜伏。每人配戴潜伏衣、冲锋枪、电话机各一部。战友们在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下,潜伏在冰雪中,饿了吃压缩饼干,渴了吃雪蛋,战友们用热血暖热了珍宝岛上的每一寸土地。在战区路、水、房根本没有,更谈不上电,一切艰难都是战友们自己克服。晚上住在低矮潮湿的防炮洞,休息时背靠背不准躺下,而且人不离枪,生活费每人每天3角4,半粗半细。夏天挖野菜、冬天吃咸菜。津贴费每人每月7元钱(前线)5月份化了冻,在夜间秘密的挖战壕、修改工事。7月份解除战斗状态,进入突击性临战阶段,一直到73年部队撤回后方。晚上除岗哨外其他人可离枪,休息可躺下但不准脱衣裳。此期间夏天害虫、害鼠咬伤了战友的全身。珍宝岛冬季长达7个月,最冷时有的战友的大头鞋冻在脚上脱不下来,脱下来的穿不上,只好互相用胸膛暖热。晚上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下聆听着毛泽东的最新指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使大家更加坚定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913” 事件发生时又是15天的战斗状态。在累计200多天的日子里,战友们没睡过一个好觉,没洗过一次脸,没吃过一顿好饭。在前线伤了战友们的身体,但心没伤,大家从未觉得有一点苦,因为我们是用红太阳武装起来的珍宝岛的勇士。战友们以丧失主权为苦,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为乐,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为荣,经住了苦乐观和荣誉观的考验。当时战友们的誓言是“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人在阵地在”。就这样,战友们为保卫祖国克服了重重困难,战天斗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战斗任务。
(二)、抵御外来侵略?抗击敌方的军事行动
(1)、排雷伤亡战友1969年3月苏军在珍宝岛败退时布下了大量地雷,其中有金属雷和胶壳雷等。据了解,我部奉命上岛后被苏军的反坦克地雷炸死战友8名,这时虽然部分金属雷已被排除,但仍有部分胶壳地雷隐藏在一米多深的草丛里,因这种地雷用探雷器是发现不了的。这种地雷是专门来杀伤敌人步兵战斗力的。1970年6月,我部正处于战斗状态,这时上级命令我们把各阵地苏军布下的一切地雷排除干净,对于胶壳地雷,与其说让我们排雷,不如说让我们的脚去趟雷,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草丛中的这种地雷是很难发现的。战友们的两眼一边紧紧的盯着草丛,一边注视着敌人打来的冷枪冷炮,一步一步的往前搜索。突然,我部特务连九班长趟响一个地雷,被炸伤脸部和胸部。接着通信连马佳平又被炸掉右腿和左眼。随后二连五班战友姜在信又被苏军的金属雷炸掉左腿。对于这个命令,战友们都知道其危险性是很大的,但明知道有危险,我们没有一个不前进、不执行任务的,就这样战友们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炸伤的危险,搜索、前进、战斗,一直到把地雷全部干净的排除,圆满完成任务为止。战友们以为人民而生,为祖国而死重于泰山,经住了生死观的考验。
(2)、换航标(国界标志)1969年3月苏军把珍宝岛划为苏联国土,并在岛上设立航标。1970年农历8月15日晚10点在煤油灯下,接中央军委命令“换上珍宝岛归我国土的航标”,当时,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战友们咬紧牙关,全师配合,11点10分进入指定位置,12点开始,16日凌晨2点结束,6点进入防空洞待命。参加部队,原67师200团六连一个加强排。人员,副连长朱秀甄,排长陈XX(四川),战士郑敦杰,良少存等18人。在换航标前后的15个昼夜里我全师将士是在战斗状态中度过的,我们又一次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并日夜坚守阵地,抵御了苏军的侵略战争。
(3)、修筑工事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必须要修建和改造工事。为了不暴露目标,白天不能行动, 1、2、3号阵地,209、358、192、171.7无名高地等阵地的工事和战壕都是在夜间用人工修筑的。由于没有机械,同志们就用铁锹轻轻的铲,用战备镐轻轻的刨。九连战友杨喜文、陈青等手上起了血泡,手指上出了血,但没有一个叫苦的,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自1969年4月至1973年,共修、改工事300余个,挖战壕两万余米,猫耳洞600余个。在珍宝岛战区为抵御外来侵略构筑了铜墙铁壁。
(4)、参加实弹演习1973年冬季,我部九连在牡丹江市区参加了由陆、海、(大连)空组成的大规模军事实弹演习,据了解牺牲战友数名。为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
陆军第67师(201团、200团、199团)黑龙江省军区合江军分区边防团。
总指挥由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肖全夫、副政委李少元、军长游好扬、袁俊等。
前线总指挥师长黄浩、朱平,战场指挥师参谋长、团长霍吉章,团长尚衍发、冉明学,1号阵地指挥营长冷鹏飞,排长孙玉国等。
第一阶段,武力打击 1969年3月。201团一营一连。200团重炮连,特务连,通信连。边防团和部分加强分队。
第二阶段,抗击敌方的军事行动 1969年4月至1973年春。201团一营一连,三营七连。200团一营一连,二连,二营五连、六连,三营九连,炮连、机枪连等部分加强分队。
第三阶段,坚守阵地,严阵以待 1973年春,199团与200团秘密换防。1975年,199团与边防团秘密交接阵地。
在这6年里,我师先后3个团轮番上阵,抵御了苏军侵略,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六.& 我团陕北大生产和对日最后一战
我们团是抗日战争日期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黄新廷,政委廖汉生、杨秀山,参谋长王绍南,主任颜金生。我在团司令部当过测绘员、文书等职。
部队一九四0年从冀中回到山西后,主要是战斗在晋西北兴县、岚县、临县一带。一九四三年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时,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奉命调到陕西富县黑水寺、张家湾一带。到达该地区后,部队没有房子住,吃饭都很困难。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自己动手解决困难,打窑洞、盖房子,开荒种地。当地荒地很多,每人五亩,团首长也要参加,有的团首长年纪大一点或身体弱一点,可以换工,如有的首长去当炊事员到伙房做饭,由炊事员同志去开荒种地。
部队都是年青人,自开展大生产以来人才辈出,有会盖房子的,会打铁的,会酿酒,会做豆腐的等。在团首长的领导下,一批批的窑洞打好了,开荒种粮食,主要是小米和玉米,种蔬菜,养猪,养羊。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有饭吃了,有房子住了,种的菜吃不完,还送给老百姓,真正的实现了毛主席的指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想象,意味深长。
农闲时就开展大练兵,主要是三大技术:投弹、刺杀和射击,部队情绪很高,有时战士天不亮就练投弹、练刺杀,对部队的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部队还开展了文化活动,学文化,建立小教员制度,由有文化的战士教文化低的战士,每天学两个字,学唱歌,连与连,营与营唱歌比赛。团里还组织了一个业余京戏班子,可以演一些简单的京剧如武家坡、空城计之类,很受欢迎,过一段时间,晚上演一场。部队还开展了立功活动把那些开荒种地好的战士干部评功,立功受奖。我因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好,还立了三等功,受到团首长表扬。
一九四五年七月部队接到命令到晋绥解放区扩大根据地,出发前将团里生产和粮食,养的猪、羊等物资,都交给友军,战士们听说行军要路过延安,都很高兴,到革命圣地延安看一看,最好能看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这个兵就没白当。经过三天的行军到达延安,在延安休息三天。第二天在边区大礼堂召开全团的大会,传说可以看到毛主席,上午九时许进入边区大堂,会议开始,首先贺老总出来主持会议,第一个毛主席讲话,毛主席说:“你们这个团在前线打了很多仗,消灭不少日军,这是你们的功劳,我向你们祝贺,希望你们多打胜仗,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部队要下山,走到哪里都要帮助群众,搞好军民关系;还要搞好官兵关系,领导要深入群众,搞好官兵关系。我们有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这两条,就能战无不胜,就能发展壮大自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毛主席讲完,大家热烈鼓掌。第二位是吕正操司令员讲话,他主要讲如何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等问题。会议约两个小时结束,散会后,大家讨论学习。第三天中午中央军委请全团连以上干部会餐,就是猪肉、馒头,大吃一顿。下午我和副官主任季春和指导员韩英到新市场照了一张像,现在还保存着。
三天休息后,部队从延安出发,到达绥德时,发生了爷台山事件,即国民党向边区进攻,占领了边区的爷台山,军委急令我团返回延安,准备消灭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当我们返回到延安时,友军已经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夺回了爷台山,所以我们又往回返,再到绥德时正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
消息传来,人们欢腾鼓舞,十分高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人民解放了。我们团从绥德急行军,从碛口过黄河到达山西临县三交镇,向敌战区进攻,向日军进攻,要日本军队投降。一路上群众情绪很高涨,当地的老百姓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烧杀,什么大扫荡,什么三光政策等等。日本投降了,到处欢迎八路军,给部队送水送饭,在行军中很多群众给战士口袋装满了鸡蛋。晚饭后,虽然大家很疲劳,但睡不着觉,高兴的在一起讨论,日本投降的问题以及我军的今后行动,众说纷纭,有同志还说,我参军是为了打日本,日本投降了,我要回家等等。
又经过两天的急行军部队到达晋中的汾阳城附近,准备与友军配合攻打汾阳城,因国民党发布命令,要日军只向国民党投降,不准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所以日军固守县城不投降,汾阳城墙很高大,我们进攻有困难,决定暂时不攻城,部队转移到汾阳城附近芦家庄一带。八月二十日住离石县等几个据点的日军,集合约千余人,拟经过汾阳向太湖撤退。一部分部队和大行李,和后方人员走在前面,主力部队在后面掩护,当时我团团长,政委都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团里主要负责人是副政委颜金生,还有刚从营里提起来的副团长游好扬和张树芝。团首长根据当前了解的情况伏击敌人,部队部署在通忘汾阳的公路两侧,最前的是一营。因日军不知道在汾阳城附近会有八路军,所以他们的警惕性也不高,当进入我伏击圈,我团突然发起冲击,没有什么抵抗,物资车辆丢了满地,我团杀敌数十人,缴护了大量物资和武器弹药。团首长考虑大量敌人很快会赶到,汾阳城里的敌人再出来迎接,我会受到两面夹击,所以决定撤出战斗,向汾阳边山转移。
芦家庄战斗后,贺老总来到汾阳地区,决定了我团副职干部和一个连留在晋中地区发展扩大部队,主力部队要北上打大同。当时我也被留在晋中,就离开了我抗战八年的部队七一六团。
作者: 来源: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23军战友网()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宝岛战役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