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来玩游戏,欣赏音乐,声擎音箱的A2+音箱否合适?

&p&谢邀。&/p&&p&大概分析一下你的需求。&/p&&p&听古典和爵士,说明你对解析和低频都有要求,这个很难,3000块钱你可能买到解析很好的音箱,不过低频这个问题在这个价位上很难解决。所以我们尽可能的追求更大的箱体来搞定这事。&/p&&p&然后因为你听古典,就默认你需要一个两声道的传统箱子了。&/p&&p&然后是用手机传输数据,我看了一下你举的例子,你的意思应该是用手机蓝牙或者wifi做传输。这个价位上蓝牙两声道箱子不少,不过大就未必了……不过没关系,咱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外接一个蓝牙控制器。&/p&&p&所以我们的目标确定了,就是在3000块钱的预算下,用外置蓝牙解码+大箱子的解决方案来搞定这事搞个大新闻(箱子),蓝牙解码尽可能的支持aptx。另外我个人不推荐无源组合,因为性价比一般远不如同价位的有源,玄学意味也较大。&/p&&p&所以我的解决方案是fluid audio f5w(音箱)+声擎B1蓝牙解码,大概2700左右能下来,完全在你的预算之内。fluid audio f5w基本上是最超值的五寸有源监听箱,声擎B1也比较靠谱,系统中性无染。如果你愿意再多掏个几百块钱,可以搞到 &b&Fluid Audio FX8&/b& ,8寸同轴两分频监听,中间有点凹,声场规模宏大巨大远大庞大,你要是能接受这个声音就是这个价位上的唯一之选。&/p&&br&&p&以上。&/p&
谢邀。大概分析一下你的需求。听古典和爵士,说明你对解析和低频都有要求,这个很难,3000块钱你可能买到解析很好的音箱,不过低频这个问题在这个价位上很难解决。所以我们尽可能的追求更大的箱体来搞定这事。然后因为你听古典,就默认你需要一个两声道的传…
&b&首先,我作为一个4年前一点都听不懂交响曲的,来说说这事。&/b&&br&楼上很多答案挺好,但是&u&&b&没有什么卵用&/b&&/u&,特别是某答案给了一堆没什么用的信息。&br&想想我当年,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学渣为啥不会做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讲。现在懂了。&br&&br&我整理了一下,最核心的东西是:&br&&blockquote&&b&建立起你的古典听感&/b&&/blockquote&如何建立?一个简单的复调音乐欣赏入门:&br&&b&&u&&a href=&/pseudo/& class=&internal&&你为什么听不懂复调音乐 - Pseudo College of Music - 知乎专栏&/a&&/u&&/b&&br&懒人入门法我写最后好了。&br&&br&还有一个收藏夹可以看看&br&&b&&u&&a href=&/collection/& class=&internal&&Eidosper的音乐相关回答 - 收藏夹&/a&&/u&&/b&&br&&br&推荐一组入门用的好音乐,需要可以自取:&br&&a href=&///?target=http%3A///semiannulu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半璧的小站
(豆瓣音乐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b&前言: 你要把音乐当作一门语言&br&&/b&&/blockquote&&b&&u&为何我说很多回答没有卵用,是因为你去问一个母语是英语的,怎么学英语,他肯定费解。&/u&&/b&&br&“how to learn english?oh just speak。”&br&是不是像极了高票答案?&b&好多人是从小接触古典音乐的,他不能理解你一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听古典到底有多困惑。&/b&&br&&br&你如果没有从小学习乐器,甚至学了乐器但是没有接触古典作品,那你就不是古典音乐的native speaker。&br&&br&&b&你明白你的困惑在哪了不?对你来讲,古典音乐就是一门全新的外语,这是造成你一切困惑的根源。&/b&&br&&b&我比较喜欢音乐,还专门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作曲,能最最最初级的&u&听懂交响曲,也是在四年之后&/u&。&/b&&br&这其中还包含了很多的写作实践——我自己的曲目被学校自娱自乐的专辑收录半年以后,我才刚刚开始听懂交响。&br&&b&&u&我说了,native speaker是不能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艰难的,正如同你我看着歪国人,横七竖八的写着像蚂蚁爬的汉字。&/u&&/b&&br&&br&你还记得你怎么学英语的么?可能不记得了,那我告诉你:&br&1 背诵最初期的课文&br&2 背单词&br&3 学语法&br&4 找语感(通常来说就是阅读,辅助以背诵某些句子段落或者朗读之类)&br&5 说出来&br&6 学章法(就是第一段写啥,第二段写啥,以及书信、告示什么的格式)&br&&br&这1-5并不是挨个来的,差不多也是同时进行的。可能会有疏漏,你可以自己回忆一下。&br&&br&1 背诵课文=背诵音乐,这在初期也是必要的,你要背诵一些简单的古典音乐&br&2 背单词=没有,音乐没有这么多词汇,或者说不需要背诵&br&3 学语法=分析动机的连接方式,和弦的连接方式&br&4 找语感=多听古典音乐,可以记忆一些段落啥的&br&5 说出来=这要求你会乐器,弹奏出来,很多人可能不具备,但是如果真想很透彻,学一下无妨。成年人学乐器别指望成为演奏家了,但是搞个钢琴十级(十级通常是刚入门的水平)还是很简单的。&br&6 学章法=学习音乐的结构曲式啥的&br&&br&这分类不太严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你理解一下。&br&&b&你可能记得初中时候你读英语报纸什么的非常困难,高中有所进步,一步一步来的。&/b&&br&音乐也是这样,急不得。&br&&br&啥?你不认识五线谱?那先&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自学五线谱? - 吉他谱&/a&&br&&blockquote&&b&1:音乐中的听感的进行&br&&/b&&/blockquote&关于入门的曲目,上面很多推荐的,就不赘述了,补充一个重要的事情:&br&&b&&u&你听不懂古典音乐,可能是你的设备不好。&/u&&/b&&br&虽然不能说廉价设备没法听,但是实际上就是没法听——你还记得1元2元超市门口播放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吧?你要是用那种音箱播放交响曲,那就是一陀噪声。为啥中国人音乐审美水平不高?天天都是听这种设备,自然不可能有精细的听感。&br&5元买来的耳塞?拜托,乐器一多就糊了。&br&集成声卡?除了mac的集成声卡稍微能看以外,其他的集成声卡没法看。当然你千万别去买创新牌的,买了肯定不长久。&br&&b&&u&一个打乒乓球的,少点也要花几百买球拍,你一个听古典的,花个几千换设备也是应该的。&/u&&/b&&br&具体来说耳机就推荐森海塞尔拜亚动力akg的头戴,dt880 dt990 hd600 hd650 k701 k712都是999-1499的东西,基本可以一次到位,日系不了解,大法应该不怎么合适古典。前端是坑,也就是耳放和DAC。反正这个可以慢慢凑。&br&&b&&u&反正我第一次听懂古典,是在HIFI店听巴赫的咏叹调。&/u&&/b&&br&&br&听感是慢慢积累的,以从周杰伦开始为例。&u&&b&他的曲子写的还是大体符合古典的规则的&/b&&/u&,这也是王力宏和他的差距——后者似乎没有做好这一点,所以歌曲传唱度差,林俊杰也是同一个原因。&br&1 最初的你,听到的是&b&高音旋律声部&/b&&br&2 然后你听到的是&b&低音声部&/b&&br&
这时候你应该大体能听出&b&和弦了&/b&(三和弦)&br&3 然后你用好点的设备,能听见&b&内声部&/b&(例如周杰伦曲目中常见的小提琴藏在周的声音下的,也是一条旋律)&br&
这个时候你就能听出来&b&和弦外音,七和弦和更高&/b&&br&4 差不多这时候你能听懂巴赫的咏叹调这种入门的曲目了。还有些肖邦夜曲什么的&br&5 然后&b&你可以去听巴赫&u&二部创意曲了(二声部创意曲)&/u&&/b&&br&&b&&u&这是对位法最简单的例子,但是同时也是一次飞跃&/u&&/b&&br&这主要是&u&&b&“打破你的和弦听感”&/b&&/u&&br&周杰伦的曲子实际上是很简单的,每个小节一个或者两个和弦,这种和弦变化听起来很简单明了,每个和弦的进行也是功能性很明确的。&br&但是二部创意曲(当然后面还有三部)直接撕裂了你这种“和弦进行”式的听感。&br&&b&&u&还有,建立你的“对位法听感”,这个是精确到“两个音的关系”的。&/u&&/b&&br&这时候你就能轻松的理解,为什么周杰伦的曲子听上去比许山高的曲子&b&“温润顺滑”&/b&了。&br&同时你就知道,&u&周杰伦是站在了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交叉口。&/u&(这话好像是说乔布斯的,这里有点夸张了)&br&当然现在周郎才尽另说了……周也没有那么偏古典……&br&这时候后文的&b&动机&/b&这些术语,就格外重要了。&br&6 这时候你要知道动机的加工,对着五线谱你就大概能看出动机怎么加工的了。然后找曲式分析看看,就能掌握各种曲式了。&br&&b&&u&这一步你才刚开始听懂古典,看到没,就是这么靠后。&/u&&/b&&br&&b&&u&古典音乐的构建方式,就是动机和动机的变化。&/u&&/b&&br&&b&&u&这时候你的审美开始从“感性”升级到了“理性”&/u&&/b&&br&这时候你可以开始听《广岛受难者挽歌》这种风格的曲子了,也能听懂知乎某不愿意透露作品的大V的作品了——因为&b&动机的变化还是有限的,现代派直接把“一切声音”都引入当作“动机”&/b&了。&br&7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其实还忽略了对乐器特性的了解,这个不说了,你还要了解一下编制,也就是每个乐器多少人之类的,这也是要的。&br&8 然后你可以听交响了——其中大部分的“音乐语言”,包括动机、曲式、和弦,甚至一些“音效”&b&(例如三角铁,广义的)&/b&你都能明白它大致的意思了。&br&&b&&u&这才是能说“听懂”了&/u&&/b&&br&9 好了,这时候你可以说你&u&&b&喜欢不喜欢了&/b&&/u&。很简单,扔给你一本德文原版《浮士德》,你肯定不喜欢,除非你学过德语才有可能。&u&&b&当你不懂的时候就说不喜欢,那评价没有啥意义&/b&&/u&。&br&0 然后你就可以买本《聋哑人生活指南》了。&br&&br&&blockquote&&b&2:音乐中的词汇、语法、章法&br&&/b&&/blockquote&以下内容,看不懂没关系,慢慢来。不懂的术语直接从知乎顶栏搜索即可。&br&&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聆听古典音乐,如何区分当中的主题和动机? - 音乐欣赏&/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交响乐动机是指什么? - 交响乐&/a&&br&&br&动机是最基础的东西,你要能听出来动机才行。&br&古代汉语没有标点,所以老师第一件事是“句读”,就是给你逗号。&br&音乐这东西也是一样,你要自己去分词,也就是分析出来动机。&br&动机通常外形大致相似,天空之城就是那个671-713-7就是个动机。&br&&br&语法在这里比喻和弦进行,和音符的组合。对位法和和声学是殊途同归的,最后的结论两边得出的都差不多,不过一个是纵向(和弦,同一时间下的内容)横向(对位法,根据一条旋律对出另外一条旋律)&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么给旋律配和弦? - 音乐&/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最经久不衰的和弦走向是哪些? - 音乐&/a&&br&&a href=&/pseudo/& class=&internal&&对位法入门 - Pseudo College of Music - 知乎专栏&/a&&br&&br&章法:&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欣赏赋格? - 古典音乐&/a&&br&&a href=&/TD-lemon0& class=&internal&&奏鸣曲傻瓜教程之——奏鸣曲式(上) - 拆拆钢琴 扯扯音乐 聊聊生活 - 知乎专栏&/a&&br&你不懂的题材都可以搜一搜。&br&再不懂可以问……&br&&br&懒人入门法——看《猫和老鼠》全套,然后听Mussorgsky的《图画展览会》 《荒山之夜》 debussy的《大海》《月光》,ravel的大部分曲子。虾米网易云都有。&br&这可以提供入门的兴趣,有兴趣了再按照本答案进阶就好。
首先,我作为一个4年前一点都听不懂交响曲的,来说说这事。 楼上很多答案挺好,但是没有什么卵用,特别是某答案给了一堆没什么用的信息。 想想我当年,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学渣为啥不会做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讲。现在懂了。 我整理了一下,最核心的东西是: 建…
谢邀&br&&br&(图片较多,流量党小心)&br&&br&这个问题很大...只能挑一部分来答,说说古典吧,分几个阶段来叙述一下。当然,每个阶段都只有一个本质:&b&听它,能让你真的感觉到心情愉悦,就足够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是绝大部分现代人不具备的心境,试问:&/b&&br&&br&&br&&b&国内有几个同学,听古典不是为了装逼?&/b&&br&&b&国内有几个同学,听古典不是为了票圈骗赞?&/b&&br&&b&国内有几个同学,听古典不是为了在妹子面前充斥一点打肿脸的高逼格谈资?&/b&&br&&br&但凡抱有这种心态的人民群众,古典的门其实永远是关上的 —— 古典音乐,真的是值得用毕生精力去体会,喜爱并且为其倾倒的人生部分。所以,在听音乐前,先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愉悦自己,还是取悦他人。&br&&br&下面我用我美国+北京同屋哥们儿从零开始,到现在沉醉于古典的过程作为案例,分析一下怎么欣赏古典音乐(说实话,这个问题如果是《如何欣赏贝多芬的奏鸣曲No.17,会好答很多...):&br&&br&1 入门&br&&br&古典音乐入门,&b&有两个字极其关键:悦耳。&/b&&br&&br&对,就是进入耳朵的一瞬间,让你感觉到:“哇,好美。”的音符 —— 请注意,个人建议,刚刚入门的时候,不要尝试交响乐,或者交响化程度很高的协奏曲,比如:&br&&br&1
”兄弟,马勒的交响曲不错,听听看?” —— 毁&br&&br&2
”听古典不听贝多芬的交响曲,那还叫听古典音乐?”于是乎打开第6,第7,保证你5分钟后无奈关掉音响,并且严重质疑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br&&br&3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头极其波澜壮阔,好听的一塌糊涂,然后,5分钟后,就进入了《只能听开头好听后面就听不下去然后就觉得自己音乐素养好差不能欣赏高雅音乐》系列了。&br&&br&&br&所以,言归正传,什么是悦耳的古典音乐?下面我推荐几个案例,都是极其悦耳的古典音乐入门好材料。&br&&br&&a data-hash=&de3fe1f01b54c5decb9b& href=&///people/de3fe1f01b54c5decb9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evymex Wang& data-hovercard=&p$b$de3fe1f01b54c5decb9b&&@Devymex Wang&/a& 大神从结构上已经给大家完整的呈现了古典音乐入门的方式了,在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只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小片段组织一二,推荐几个自己喜欢的版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入门。&br&&br&喜欢朋友可以私信我,我发给大家:&br&&br&&br&&b&小提琴入门&/b&&br&&br&&img src=&/c7eec050efda4_b.pn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c7eec050efda4_r.png&&&br&1 维瓦尔第 《四季》&br&&br&这基本上是古典音乐,最好的入门之一。维瓦尔第的《四季》,旋律优美的让人沉醉。这盘是个人认为的《四季》的最佳版本,祖斌 梅塔指挥,演奏的四位大师分别是:&br&&br&1 斯特恩 《春》&br&2 祖克曼 《夏》&br&3 明茨
《秋》&br&&b&4 帕尔曼 《冬》&/b&&br&&br&&br&之所以标黑最后帕尔曼的《冬》,一方面是此版本的《冬》,音色极其甜美,室友基本第一时间便沉醉于帕尔曼的技艺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帕尔曼作为小提琴浪漫小品的顶尖大师,对于入门的你来说,简直是小提琴不二的选择。&br&&br&此版本是否是企鹅三星带花我不记得了,但是我敢肯定,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唱片之一,每次手持这盘四季,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br&&br&&img src=&/a21df5c7bff49c3bd148a_b.png&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a21df5c7bff49c3bd148a_r.png&&&br&2 贝多芬Violin Concerto其中一盘精选 帕尔曼演奏 巴伦博伊姆指挥&br&&br&为了让室友入门,我节选了这盘CD中,最最甜美的部分出来&br&&br&每当第一个音符想起,那种灵魂震颤的甜美,简直划破天际一般的倾泻在你的心田,毫不夸张&br&&br&&br&&img src=&/e5dd557cf17034ec0eccac_b.png& data-rawwidth=&692&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e5dd557cf17034ec0eccac_r.png&&&br&3 格雷米欧 巴赫Partita D小调 作品1004 片段&br&&br&同样的,格雷米欧圣洁辉煌的1004,同样让入门者完全沉醉&br&&br&&br&&br&&br&&br&&br&&br&&b&钢琴入门&/b&&br&&br&&br&&br&&img src=&/acc628fe17e81cddf4ed83_b.pn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8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acc628fe17e81cddf4ed83_r.png&&&img src=&/a0a9417989cdb51f0de5_b.png& data-rawwidth=&1037&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a0a9417989cdb51f0de5_r.png&&&br&&br&&br&&br&3 哥德堡变奏曲( 古尔德演奏)&br&&br&推荐两盘,一个人录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都来自加拿大天才,格伦 古尔德。&br&&br&主题,尾声和30个变奏,从1955年的青春飞扬,到1981年的虔诚,古尔德用自己的灵魂,诠释了自己对于巴赫的理解。这个入门,不仅仅是音色悦耳,更是一个顶尖大师对于一部作品虔诚的理解和赞颂。&br&&br&入门的同志,一定选择听一下&br&&br&另外,补一个弦乐致敬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版本,演奏乐器为大/中/小提琴,也相当悦耳:&br&&br&&img src=&/fb844abb1ec3ca5_b.png& data-rawwidth=&299& data-rawheight=&2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9&&&br&&br&&br&&img src=&/bd9f2c96d09be22a4edbe90_b.png& data-rawwidth=&1599&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9& data-original=&/bd9f2c96d09be22a4edbe90_r.png&&&img src=&/5de806ffb4_b.pn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7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5de806ffb4_r.png&&&br&&img src=&/68aca9cd62418_b.png& data-rawwidth=&1201& data-rawheight=&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1& data-original=&/68aca9cd62418_r.png&&&br&4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第17号 暴风 第三乐章 肯普夫演奏&br&&br&&a href=&///?target=http%3A///view/316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贝多芬&i class=&icon-external&&&/i&&/a&《第十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 作于1802夏。&b&d小调奏鸣曲列于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鸣曲之中,它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是贝多芬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的作品之一。&/b&&br&&br&演奏者威廉 肯普夫,20世纪德奥系钢琴顶级大师,20世纪贝多芬最佳演绎者之一。&br&&br&听这部作品,请认真的观察大师的眼神,以及令人沉醉的琴声&br&&br&&br&&br&&br&其他的钢琴/小提琴小品,悦耳的入门作品,数不胜数,这里不一一列举,如果今后有幸回答此类问题,我再做细致的介绍和阐述。至少,当你把上述几个作品听的比较熟悉之后,我们来看看协奏曲&br&&br&&br&&br&&b&协奏曲入门:(钢琴/小提琴)&/b&&br&&br&当室友有了一定的钢琴和小提琴非大部头作品有一些了解后,进入了协奏曲的大门。&br&&br&协奏曲曲目样式极其繁多,这里就不做一一介绍了。&br&&br&&br&&br&小提琴协奏曲,推荐三部,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三:&br&&br&1 贝多芬 小提琴协奏曲 &br&2 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br&3 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br&&br&版本的话,各推荐几部:&br&&br&&b&贝多芬 小提琴协奏曲&/b&&br&&img src=&/d7cc2afb046d2c4e84e43332dacab2f8_b.png& data-rawwidth=&319&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9&&&img src=&/f3cfe6c5e46ac3e0edde2ea6_b.pn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2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img src=&/ada555d81d7f203ca013da9_b.pn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br&第一部:帕尔曼/巴伦博伊姆版本 &br&第二部:列宾版本&br&第三部:施耐德汉版本&br&&br&三个版本各有利弊,其中,帕尔曼和列宾采用了克莱斯勒华彩(这个大家百度一下都会很清楚,这里就不展开了),当然我个人是帕尔曼铁粉,所以第一个版本听的更熟悉,也相对比较浪漫和悦耳;区别比较大的,是施耐德汉的版本,相对比较硬,特点也十分鲜明。表达也没有前两版细腻,也没有采用克莱斯勒华彩,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对比一下。&br&&br&&br&&b&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b&&br&&br&&img src=&/7f7ce1578fd08cbb0e111cb60b341e04_b.pn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2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img src=&/cb0d3f8fcb8da_b.pn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2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img src=&/3cdee70e931cf6ad52ad54d_b.pn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7cec04ad634c8ba27f4a_b.pn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2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img src=&/ba2065eed2_b.png&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3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br&第一部:帕尔曼/奥曼迪 版本 &br&第二部:海菲兹 版本&br&第三部:大卫 奥依斯特拉赫 版本&br&第四部:柯岗 版本&br&第五部:米尔斯坦/阿巴多 版本&br&&br&之所以推荐五版,是因为柴小协的表达丰富度,基本是各大小协之冠。第一版是青年帕尔曼版本,帕尔曼的激情,速度,尽显无疑;海菲兹作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小提琴皇帝,在第三乐章的推进速度和演绎华丽技巧上,无可匹敌;奥依斯特拉赫/柯岗,作为苏联贡献的顶尖小提琴大师,对于本民族作品的诠释,味道更正统,更有俄罗斯民族的战斗精神,特别是柯岗对于第三乐章的诠释;最后一个推荐的版本是米尔斯坦与指挥大师阿巴多的合作,米尔斯坦作为冷静,理性巅峰的大师,对于柴小协的演绎,和海菲兹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味&br&&br&&br&&b&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b&&br&&br&&br&&img src=&/fd6fa490b_b.pn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img src=&/a8b67a2eb07ebbf5a5d0_b.pn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img src=&/b65bbfce86aee_b.pn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2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br&第一部:安妮 索菲 穆特版本&br&第二部:格雷米欧 版本&br&第三部:帕尔曼/巴伦博伊姆版本&br&&br&这里着重推荐第一/第二。门小协的”抒情的主题犹如清新的海风,伴着浪涛的轰鸣,变化出华丽的花朵“,穆特作为女性小提琴的顶尖大师,演绎的惟妙惟肖;作为帕尔曼前演绎浪漫主义莫扎特的最大代表之一,格雷米欧的门小协也是极其精彩的。&br&&br&&br&&br&&br&钢琴协奏曲 重点推荐四部:&br&&br&贝多芬 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br&拉赫马尼洛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br&柴可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br&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br&&br&&br&&b&贝多芬 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b&&br&&br&&img src=&/cd7c40aa13_b.pn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br&只推荐一部,肯普夫/柏林交响乐团&br&&br&两个原因:&br&&br&1
肯普夫作为20世纪贝多芬最佳演绎者之一,演绎贝五的富丽堂皇,再合适不过。&br&2
肯普夫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把如此坚毅,冷峻,苦难的贝多芬,演绎的辉煌灿烂的大师&br&3
最正的血统(肯普夫是普鲁士人),与柏林交响乐团合作。&br&&br&&br&&b&拉赫马尼洛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b&&br&&br&&br&&img src=&/ec6a897c67c1d6177d26_b.pn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这个问题,我在前面的问题已经谈过,大家可以看一下:&br&&br&&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 逆魂笑笑生的回答&/a&&br&&/b&&br&&br&&br&&br&&br&&br&&b&柴可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b&&br&&br&&br&&br&&img src=&/11b41fc6357bc25bbf3c_b.png& data-rawwidth=&313& data-rawheight=&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3&&&img src=&/ff4aab53a409c147bf8e3e_b.pn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2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ff4aab53a409c147bf8e3e_r.png&&&br&同样,只推荐两个版本:&br&&br&阿格里奇/达特奥伊特 版本&br&阿格里奇/阿巴多 版本&br&&br&下面版本,在网易云音乐上有,链接是:&br&&br&&a href=&///?target=http%3A///%23/song%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阿格里奇作为钢琴史上最具性格的女性大师,演奏风格极其奔放,被人们称为“音乐的女大祭司”;技巧过人的她,音色铿锵有力,光彩夺人,演绎柴可夫斯基,简直是天作之合。&br&&br&&br&&br&&b&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b&&br&&br&&br&&img src=&/8ac860c53fa9ea0c5d1a6b27b87b4c0c_b.png& data-rawwidth=&272& data-rawheight=&2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2&&&img src=&/bf43bccc06c3f07c51ea6fd73bfa113d_b.png& data-rawwidth=&299& data-rawheight=&2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9&&&br&&br&推荐两个版本:&br&&br&1 齐默尔曼版本&br&2 鲁宾斯坦版本&br&&br&作为20世纪诠释肖邦的第一代言人,鲁宾斯坦必须上榜,但光从肖钢一一首曲子来看,齐默尔曼基本可以与鲁宾斯坦并驾齐驱,都非常推荐。&br&&br&&br&&br&好了...推荐了如此多,最后写几句话:&br&&br&1 听古典音乐,一定要极其耐心 —— 即使一开始不容易接受,但是慢慢听,反复听,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风格和曲目,基本没有例外。&br&&br&2 室友说,自从开始喜欢古典音乐,整个人的心宁静了不少,原来急躁的情绪都有所缓解 —— 古典音乐的治愈功能,自古有之,它的优美高贵,实在是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最缺乏的因子之一&br&&br&3 以上所有版本,我这里都有。喜欢的M我即可,我会分批分期的发给大家。&br&&br&&br&&br&写那么多,只有一个心愿:&br&&br&&b&希望大家喜欢古典音乐&/b&&br&&br&&br&&br&以上
谢邀 (图片较多,流量党小心) 这个问题很大...只能挑一部分来答,说说古典吧,分几个阶段来叙述一下。当然,每个阶段都只有一个本质:听它,能让你真的感觉到心情愉悦,就足够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是绝大部分现代人不具备的心境,试问: 国内有几个…
谢谢邀请,很早以前就关注了这个问题。这里我想先从歌剧演员的角度讲讲关于歌剧的台前幕后,然后再谈谈如何欣赏歌剧这个问题。&b&(超多图!!)&/b&&br&&br&(本来想简单写写如何欣赏歌剧的,没想到一动笔就打不住了,最后竟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余字,活生生写成歌剧扫盲帖。。。之后会继续更新一下歌剧欣赏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多多包涵)&br&&br&&b&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b&&br&&br&有不少人都分不清歌剧(Opera)与音乐剧(Musical)的区别。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歌剧演员(Opera singer)时,很多人都会说:哇塞!我就特别喜欢看《悲惨世界》、《妈妈咪呀》和《歌剧魅影》(大家千万别被标题里“歌剧”两个字骗了,这货是纯纯的音乐剧)。&br&&br&音乐剧与歌剧最大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综合艺术,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很多,但我认为最实际的差别是:&b&歌剧无论是歌唱还是乐队伴奏,都不会用麦克风或任何电声和扩音设备。&/b&因此在一个大剧院演出,演员只能用西方古典声乐方式演唱(中国所说的美声唱法),台下的观众才听得清。伴奏乐团不用电声,所以用的往往是交响乐队伴奏。而音乐剧演出用了大量的扩音设备,因此演员可以用更贴近人说话的方式去唱,不需要追求大音量和穿透力,乐队伴奏也可以更多样化,任何电声/非电声乐器都可以使用,因此其音乐风格也很多变,可以是流行、爵士或者摇滚的,《歌剧魅影》中甚至借用了大量歌剧的元素。同时由于歌唱的解放,音乐剧演员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来跳舞,所以音乐剧里面经常出现更多的舞蹈。&br&&p&我有个朋友原来学的古典声乐,后来改行唱音乐剧,被选上出演伦敦西区歌剧魅影里的Christine。有次看完她演出后到后台看她,她向我展示了她个人化妆间里一整场演出要换上的七八套服装,其中最重的一套裙子沉得我要用双手才能拿得出,而她却要穿着这套衣服跳舞,而且天天这么演,平均每周要演9场!而歌剧演员要让自己的声音不用麦克风贯彻全场就要用上全身的洪荒之力了,所以根本无法穿这么重的衣服唱歌,每个歌剧制作排下来一共能演9场就不错了,所以歌剧制作成本平摊到每场演出是远高于音乐剧的。你可能觉得歌剧票价很贵,但歌剧制作本身是个烧钱的活,就算歌剧卖再贵的票,也几乎无法靠票房回本,仍需要靠政府,企业和艺术基金赞助,最后相当于是他们倒贴了一大部分钱请观众入场看戏,所以到剧院看歌剧对于观众来说简直太划算了!&/p&&p&&img src=&/35ac8bbc0a4c0cefb5cde94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35ac8bbc0a4c0cefb5cde94_r.jpg&&(Christine那套我双手拎都费力的裙子!)&/p&&p&&b&歌剧是面向所有人的!&/b&&br&&/p&&p&歌剧在诞生不久后便开始面向广大观众,欧洲各地纷纷建立起歌剧院。当时欧洲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喜欢去歌剧院看戏。歌剧演出对于人们来说是生活中最大的消遣和娱乐之一。那时的观众,尤其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在歌剧院里站着看的,看到自己的偶像上台,便欢呼着向台上丢鲜花,其疯狂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摇滚演唱会。今天的歌剧演出反而有着“高大上”和“高雅艺术”的标签,似乎总跟普通大众拉开了一段距离,成为“品位高,有文化”的人的专利。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歌剧除了是人类创作出来的伟大艺术之外,其本质仍然离不开娱乐:观众在欣赏美时得到的快感——爽!&/p&&p&&b&歌剧创作和制作的流程&/b&&/p&&p&很多人对歌剧有误解,认为歌剧里面音乐和歌唱是最重要的,戏剧和表演无关痛痒,形如鸡肋。我就有一些爱乐者朋友并不关注歌剧的舞台和表演,他们只听歌剧的唱片。这当然无可厚非,我也经常听歌剧的CD,而且很多优秀歌剧作品的音乐和唱段单独拿出来就已经魅力无穷了,足够我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该死伦敦地铁上面high一路的了。但这其实只是歌剧一半的魅力。实际上,从歌剧诞生时起,就一直是剧作家先写出歌剧脚本,作曲家再根据脚本中的台词和剧情发展来谱曲。音乐是表现戏剧的手段和形式,戏剧是音乐所表现的目的和内容。形式和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歌剧中,&b&戏剧与音乐同等重要,歌剧最好去剧院里面看!&/b&&/p&&p&歌剧院(或歌剧公司)首先聘请作曲家和剧作家创作出完整的歌剧作品,然后聘请导演和指挥。其中导演负责歌剧的戏剧部分,而指挥负责歌剧的音乐部分。两人会共同根据作品中的角色和其对应的歌唱声部(这个在后面会做进一步介绍)来物色歌剧演员。歌剧院同时会根据导演的合作意愿去聘请舞台场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舞蹈和形体导演以及化妆师等。除了这些人,还有幕后的一批辛勤的舞台管理工作人员。在英国,这些人基本都是长得还不错的黑衣高挑金发妹子们,这至今仍是一个我没搞懂的谜。。。&/p&&p&&img src=&/9df820eecc0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9df820eecc0_r.jpg&&(她们平时在舞台上工作时基本都只穿黑色衣服)&/p&&p&歌剧排演时间长短不一,很多地方都是六周时间。在排练开始之前,演员就要把整个角色背下来,也就是说能够不看谱把自己的角色从头到尾唱下来。所以排演之前歌剧演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背乐谱。这要碰巧是演员自己会说的语言还好,要是不会说,演员自己需要字对字地把所有歌词都翻译成会说的语言。嗯,我就经常干这事,有次有部现代德语歌剧,里面有一大段落是各种草药的名字,连我的德国语言指导都是查了半天字典才说得出那都是些什么草。。。&/p&&p&&img src=&/19dd814ccc01f56c4f936e7a4ae7784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9dd814ccc01f56c4f936e7a4ae77849_r.jpg&&(部分布景道具被搬到排练厅的歌剧排练进行中)&/p&&p&排练时,导演排戏,指挥排音乐。最辛苦的是一个叫Repetiteur的哥们/姐们。他/她需要一遍一遍地去弹奏歌剧的钢琴缩谱,给我们排练时伴奏,同时还要学会所有角色的歌唱部分,因为他们经常要提醒那些忘词的女高音和男高音们下一句怎么唱。于是每个Rep都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否则容易被自己的伴奏和其他人的歌声盖住听不到。。。&/p&&p&&img src=&/eeedcf0e50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eedcf0e50f_r.jpg&&(被指挥助理训的苦逼Repetiteur....)&/p&&p&&img src=&/80a516f8cbda9c7ad6b5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80a516f8cbda9c7ad6b50_r.jpg&&(歌剧指挥就站在乐池的白色指挥台上,乐队在等指挥大师入场)&/p&&p&导演除了排戏同时还要经常跟场景,灯光,服装设计开会讨论舞台设计,其实这个时候,舞台的布景早就已经开始在制作中了。从简约到繁复,古典到现代,冷酷到温暖,从贫民窟到辉煌的宫殿,从海边到森林,从夜店到监狱,只有你想不到的或者剧院不够大放不下的,还真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p&&p&&img src=&/194c0780cad952d55decad_b.jpg& data-rawwidth=&6016& data-rawheight=&4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6& data-original=&/194c0780cad952d55decad_r.jpg&&(精心设计的灯光打到背景的同时,一处顶光打在了赘肉上面,无语泪奔)&/p&&p&&img src=&/60f6e94a6ea4ad5ebe31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60f6e94a6ea4ad5ebe31_r.jpg&&(在幕后制作歌剧场景的妹子)&/p&&p&灯光,服装和化妆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这个其实跟其他的戏剧形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过近二十年来,歌剧制作越来越往极端和现代的方向去走,所以歌剧里面甚至会出现比很多戏剧要更夸张的服装和化妆效果。。。这个直接上图!&/p&&img src=&/fa339ac1199c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fa339ac1199c_r.jpg&&&img src=&/561bb48b727eee2e956ff34e9bd9c0a4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61bb48b727eee2e956ff34e9bd9c0a4_r.jpg&&&img src=&/a92cbb9e403b81dc61b44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a92cbb9e403b81dc61b449_r.jpg&&(大家在各种诡异的化妆和服饰中认出答主了么,第二张的“婚纱”是英国裁缝在一天时间内量身给我订做的,原因是从中国订的货迟迟没来。。。)&br&&br&&b&歌剧中的音乐形式&/b&&br&&p&歌剧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歌剧有非常不一样的音乐结构。但经典的意大利歌剧一般都由歌剧序曲(Overture),宣叙调(Recitativo),咏叹调(Aria),重唱(Duetto/Terzetto etc),间奏曲(Interlude),合唱(Chorus)等部分组成。其中序曲和间奏曲是纯器乐作品,序曲一般会为歌剧的主题奠定基调,比如悲剧往往序曲中会有大量阴郁低沉的段落和矛盾冲突激烈的音乐发展,而喜剧的序曲则往往十分欢快。间奏曲则经常在转场时起到情绪上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给歌剧留出换布景的时间。&/p&&img src=&/cecaa77aba54f09b7e8ff6b43e6ef80b_b.jpg& data-rawwidth=&21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00& data-original=&/cecaa77aba54f09b7e8ff6b43e6ef80b_r.jpg&&(转换场景时,演员有时要在间奏曲的间隙快速换装,女演员有时需要几个助手的帮助才能快速把裙子扯掉快上新裙子!)&br&&br&宣叙调可以理解为把独白和对话唱出来的部分,作曲家一般根据歌唱语言中句子和词语重音来谱曲,使得唱出来的句子更接近说话的语气。这些旋律感虽然不强,但却是歌剧中交代剧情和推动剧情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里面也经常充满了戏剧冲突。比如某人突然跑过来告诉女主角,你爸爸被你的爱人杀死了!或者某人突然跑过来告诉男主角,你信任的部下背叛你,现在带着一群人来杀你呢!这些激(gou)烈(xue)情节几乎全部在宣叙调中出现。宣叙调又分为“干”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意即仅用低音伴奏的宣叙调)和伴奏宣叙调(Recitativo Accompagnato,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一般前者叙事多,后者抒情多。&br&&br&&br&咏叹调是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音乐段落,一般都用于表现角色此时极为强烈的情感和心情。咏叹调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有激烈有舒缓。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光顾着听里面美丽的旋律,也要去关注一下咏叹调中的歌词,并结合剧情去感受一下角色此时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体会咏叹调之美。比如每次听都让我忍不住流泪的《蝴蝶夫人》中“晴朗的一天”,蝴蝶夫人每天引颈期盼她美国的爱人终有一天乘船归来,每天都在幻想那重见时的甜蜜与美好的时刻,而事实上观众们都知道那个负心汉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因此那个愿望越美好越纯真越坚定,残酷事实给人的反差就越让人揪心。&br&&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UzODkyNTQ4.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XbYDh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 bel di, vedremo Ying Huang 黄英 晴朗的一天&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美好的一天,你我将会相见” &/p&&p&“白色的船驶入港口,以惊人的礼炮,向众人示意,你看见了吗?他回来了!”&/p&&p& “是谁?是谁?会是谁?他何时会来?他会说些什么?他将自远处呼唤我的名字,我将躲起来噤声不语,半为戏弄他,半为不让自己在重逢的刹那,因喜悦而死去。”&/p&&p&“然后稍显紧张的他将对我说:
啊!我那被马鞭草香环绕的美丽妻子!他每次都这样呼唤我。” &/p&&p&“我向你发誓!这些都将美梦成真!我会秉持坚定的信念,引领期盼。”&/p&&p&重唱则是数个歌剧角色同时演唱的段落。这些人也许是唱给对方听的,也许各自自言自语(自说自唱),甚至有可能在剧中他们互相都听不见。歌词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完全不同。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八个十个。这几乎是歌剧中变化最多最灵活的一种音乐形式。合唱则由专业的歌剧院合唱团组成,一般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这些合唱队员在舞台上有很多用途,可以充当各种各样的小角色,而且一般每个合唱队员都可以在正常歌剧中分饰多角,要跟主演一样,换好多次戏服!&/p&&img src=&/ee68a6e2b12901fdca463d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ee68a6e2b12901fdca463df_r.jpg&&&p&(五重唱)&/p&&p&&img src=&/3f2f3c4467278dccf2e3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f2f3c4467278dccf2e38_r.jpg&&(仲夏夜之梦结尾时的大合唱)&/p&&p&&b&歌剧中的歌唱声部&/b&&/p&&p&人声有高有低,歌剧中的歌唱声部也是如此,剧中每个角色都会对应一个歌唱声部,那么有哪些歌唱声部呢?&/p&&p&女高音(Soprano):俗话说,十个唱歌的,九个是女高。女高音是女声的最高音,也是人数最多的声部,大多数歌剧的第一女主角都是女高音:比如《费加罗婚礼Le Nozze di Figaro》里面的苏珊娜Susanna和伯爵夫人Contessa,《魔笛Die Zauberfloete》中的夜后Die Koenigin der Nacht,《茶花女La Traviata》中的茶花女维奥列塔Violetta,《弄臣Rigoletto》中弄臣的女儿吉尔达Gilda,《波希米亚人La Bohemia》中的咪咪Mimi,《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eas et Melisande》中的梅丽桑德Melisande,《凯撒大帝Giulio Cesare》中的埃及艳后克雷奥帕特拉Cleopatra。&/p&&p&女高音有很多都是美女,舞台上的扮相往往也很美。但答主悄悄跟大家说,女高音同时也是Diva比例最高的声部。Diva原意为女神,在歌剧中既可以指唱得非常好的著名女歌唱家,同时也可以指那些爱摆架子,要求高又十分骄傲的“角儿”。&/p&&p&&img src=&/6d61ea3894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d61ea38943_r.jpg&&(德尼斯在凯撒大帝中埃及艳后的扮相)&/p&&p&女高音各自音色都不一样,但总体来说纯净柔美明亮,在歌剧中几乎可以扮演所有的女性角色,比如单纯善良的姑娘,狡猾聪明的女孩,满怀仇恨的女暴君等等。女高音下面也分成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和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等等。&/p&&p&这里附上经典的花腔女高音唱段:&/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gwMDI2Nzgw.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HCsyr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夜后咏叹调) 魔笛 莫扎特&i class=&icon-external&&&/i&&/a&&/p&&p&女中音,又称次女高音(Mezzo-soprano):女中音的音域比女高音略低一些,其音色较之女高音更加醇厚深沉,十分动人。女中音人数比女高音少,歌剧中的角色也稍微少一点。她们除了饰演年轻姑娘以外,也经常饰演上了年纪的女人,比如妈妈,保姆等角色。除此之外她们还常饰演“反串角色”(Trousers role),也就是女扮男角,最经典的就是《费加罗婚礼》中的少年凯鲁比诺Cherubino。&/p&&p&女中音作为第一女主角也并不罕见,最有名的莫过于《卡门》中风情万种的吉普赛女郎卡门。这个角色充分的运用了女中音醇厚的音色,塑造出了野性又充满诱惑的音乐和舞台形象。罗西尼也十分偏爱女中音,《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也就是后来的伯爵夫人)便由女中音扮演。&/p&&p&&img src=&/321ad4a2e36576a58fbcb070abeeb364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321ad4a2e36576a58fbcb070abeeb364_r.jpg&&(右边那位就是女中音扮的“假小子”)&/p&&p&这里附上最有名的女中音唱段:&/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I0OTAxNTg4.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GAF6g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banera 卡门 爱情像一只自由鸟&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女低音(Contralto):女低音是女声中的最低声部,极为罕见。而且从古乐复兴运动之后,她们很多歌剧曲目可以被女中音(次女高音)和高男高音取而代之,所以著名的女低音就更加少了。现在还活跃的著名女低音屈指可数:&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Nathalie_Stutzman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thalie Stutzmann&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Marie-Nicole_Lemieu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rie-Nicole Lemieux&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Sara_Mingard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ara Mingardo&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Ewa_Podle%25C5%259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wa Podle?&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Sonia_Pr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nia Prina&i class=&icon-external&&&/i&&/a&,而且她们唱的大多数曲目都是巴洛克时期写给中音阉人歌手的曲目,也就是最适合高男高音的曲目。&/p&&p&由女低音演唱的写给阉人歌手Senesino唱段:亲爱的新娘&/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gzMjAxMzY0.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c8DWrJ&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ra Sposa - Nathalie Stutzmann&i class=&icon-external&&&/i&&/a&&br&&/p&&img src=&/744f684e6934d9dda923a11f794dbf3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这“哥们”是当红女低音Sonia Prina,唱起歌来简直man到极点)&/p&&p&高男高音,又称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这是答主自己的歌唱声部,所以必须偏心多花点笔墨介绍一下。高男高音是用男性假声演唱西方古典音乐声乐作品的声部,这个声部结合了男性金属的音色和女性柔美的音色,音色中有一种超越尘世的美。高男高音相较于其他声部非常稀有,世界范围内活跃的高男高音也不到百人。由于用假声演唱,大多数高男高音的音域比较接近女中音和女低音,因此是男声中最高的声部。高男高音历史悠久,曾经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达到顶峰,后来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以后近乎绝迹。二十世纪中期高男高音开始复兴,现在已经重展辉煌,发展的如火如荼。在歌剧中,高男高音经常代替巴洛克时期写给阉人歌手的主角,因此一般都饰演皇帝,英雄,骑士等十分阳刚的第一男主角。比如《凯撒大帝Giulio Cesare》中的凯撒大帝,《罗德琳达Rodelinda》中的国王贝塔里多Bertarido等。现当代歌剧亦有许多角色为高男高音量身定做,比如布里顿《仲夏夜之梦》中的仙王奥伯伦Oberon,亨策《费黛拉》中的狩猎神阿忒弥斯等。&/p&&p&&img src=&/08b067e0d1c7136cab89c_b.png& data-rawwidth=&846&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6& data-original=&/08b067e0d1c7136cab89c_r.png&&(总在凯撒大帝中演小坏蛋埃及法老的Dumaux童鞋,高男高音界的跳高冠军!)&/p&&p&附一个答主自己演唱的视频吧~&/p&&p&&a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7qxhbbwD7J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梅里与塞内西诺巴洛克乐队 亨德尔 我心跃动 HWV 132c_土豆&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男高音(Tenor):男高音是歌剧中闪耀的明星,常常饰演第一男主角。男高音声音通透,爆发力强,富含金属般的音色。男高音又称“难高音”,是非常难唱好的声部。高音的确是男高音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能够瞬间将人推向高潮,但这往往也是男高音一辈子都克服不了的痛。能够唱出完美的英雄般音色的高音,大概是所有男高音的目标和梦想。但真正成功的男高音跟其他所有声部一样,不仅仅要唱好高音,所有低中高的声音都要很有质量,并且有极佳的音乐感觉和超强的音乐表现力。&/p&&p&除了著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外,历史上还出现过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男高音,这里为大家附上我最喜欢的男高音咏叹调之一,由意大利伟大的男高音马里奥·莫纳科演唱的《丑角》咏叹调“穿上戏袍”。丑角卡尼奥明知自己的妻子劈腿要跟情夫私奔,演出马上开始,却只能忍住得知深爱的妻子想背叛自己的巨大痛苦,穿上戏袍,准备办成小丑强颜欢笑,最后上台前却忍不住痛苦的哭出声来。最初这段视频是我法国朋友发给我一起看的,他本来觉得莫纳科夸张的表情很搞笑想给我看,可是当我们一起看完整段之后,我告诉他我被深深感动了,他点点头说他也是。。。&/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jc3OTUwNjg%3D.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BQmn7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穿上戏袍 莫纳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img src=&/47c06f991ec583cc6aefc2a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47c06f991ec583cc6aefc2a_r.jpg&&(帅哥莫纳科)&/p&男中音(Baritone):男中音是最常见的男性声部,其整体音域比男高音要低,音色结实浑厚沉稳,十分具有男性魅力,在歌剧中男中音角色非常多。最有名的角色有《费加罗婚礼》中的费加罗和伯爵,《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的佩利亚斯,《弄臣》中的弄臣,《卡门》中的斗牛士等等。&br&&p&附上《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著名唱段:快给大忙人让路,看看唱意大利歌剧嘴皮子要动得多快!&/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gxNjAxOTM2.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Ipf1k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努奇——快给大忙人让路&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img src=&/ed4d0c3e88a3e803da1b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ed4d0c3e88a3e803da1b_r.jpg&&(发现尸袋里装着的竟然是自己女儿时痛苦的弄臣)&/p&&p&男低音(Bass):男低音是所有歌唱声部中最低的一个,音色非常沉厚,在低音区就极好的共鸣,也是所有声部中最稀缺的声音之一。很多低音好的人都只是低男中音(Bass-baritone),而不是真正的男低音。男低音在歌剧中很少扮演主角,经常扮演比较特别的角色,比如反派,上了年纪的男性。有些专门扮演喜剧角色,负责搞笑,这种男低音叫做喜剧男低音(Basso buffa)。 在巴洛克歌剧中,对于男低音也有很大的需求,比如亨德尔的歌剧中就有大量的男低音角色。著名角色有:《波西米亚人》中的柯林,《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巴托洛医生,《魔笛》中的萨拉斯特罗等等。&/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jcxNTM0MzU2.html%3Fbeta%26from%3Ds1.8-1-1.2%26spm%3D0.0.0.0.JpwW6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伊塔洛·塔霍 Italo Tajo 费加罗的婚礼 巴尔托洛的咏叹调:噢,复仇 La vendetta&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388e0d88d18f370fef9f6a_b.jpg& data-rawwidth=&4320& data-rawheight=&3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0& data-original=&/388e0d88d18f370fef9f6a_r.jpg&&&p&(巴托洛医生,快看这服装就够有喜感了)&/p&&p&说了这么多,在国内的朋友们可以在哪里看歌剧呢?在北京的朋友们可以去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中央歌剧院等等,在广州的朋友们可以去广州大剧院。而在上海的朋友们有福了,马上9月8日和9月10日在上海大剧院就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法语歌剧之一上演:&b&别克大师系列——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b&。这是著名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部五幕十二场的歌剧,也是他完成的唯一一部歌剧,由作曲家亲自改变的歌剧脚本,114年前,也就是1902于巴黎喜歌剧院(&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Op%25C3%25A9ra-Comiqu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péra-Comique&i class=&icon-external&&&/i&&/a&)首演。这是一部讲述三角恋的悲剧,音乐上运用了德彪西精通的印象派和声,并将法语台词的音韵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我两年前在伦敦看了朋友出演的这部歌剧,记忆尤深,这次汤沐海指挥将带领强大班底在上海大剧院为大家带来这部戏,我十分期待!上海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br&&/p&&im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1695& src=&/ffbafefcb762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ffbafefcb762b_r.jpg&&
谢谢邀请,很早以前就关注了这个问题。这里我想先从歌剧演员的角度讲讲关于歌剧的台前幕后,然后再谈谈如何欣赏歌剧这个问题。(超多图!!) (本来想简单写写如何欣赏歌剧的,没想到一动笔就打不住了,最后竟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余字,活生生写成歌剧扫盲帖…
(手机编辑 会有一点点乱 补充一下之前的回答)&br&第一 我之前的原文提到了有关考级的事情 我只是想给感兴趣的人讲述一下自己的考级经历 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并不是说学一门乐器就一定要考级 或者说学一门乐器就是为了考级 我完完全全没有这个意思 大家不要妄自揣测我的用意 谢谢&br&&br&第二 我原文里说的是“小提琴大概是所有乐器中最难的了吧” 我没有说一定就是 而是综合了我这么多年以来对于其他乐器的浅显了解和自己的经历做出的一种各人判断 评论上有很多人和我讨论这一论断 和我探讨别的乐器技巧的我欢迎 但是那种上来就说“你去学学某某某种乐器再来回答”的那种人 麻烦你出门左拐慢走不送 我回答有关我擅长专业的问题 你来炫耀自己博学懂得多也好 秀优越也好 你不尊重我的回答 那我也没必要理会你的评论 以后这种评论我一概不回 也想说 你的这种发表意见方式真的很惹人嫌&br&&br&第三 着重回答一下关于小提琴右手技巧的问题 原文中有提到 小提琴弓法有很多 有评论说二胡也用弓 但是我想说 二胡只有两根弦 撑死能拉个双音 而小提琴还有各种和弦 三根线一起拉响 而且二胡的弓子是和琴连在一起的 小提琴是完全脱离的 你们觉得哪个好控制哪个不好控制?除此之外 二胡也好 大提琴也好 弓子的位置比较靠下 靠近人的腹部 而小提琴的弓子 几乎在胸部运弓 你们觉得哪个容易控制哪个不容易控制?弓法不精 弓子拉跳弓的时候要么跳不起来 要么跳得控制不住 还有说古筝右手指法的 我只问一句话 是徒手把弦弄响容易还是那个工具把弦弄响容易?&br&&br&—————以下是原文———————&br&&br&&br&&br&作为一个学了13年小提琴考过十级差点走上专业这条路的人来怒刷一下存在感(?(●●)?)&br&&br&&br&小提琴应该是所有乐器中最难的了吧 我们小提琴老师曾说 小提琴靠的是童子功 因为小孩子的手指比较柔软和灵活 从小学习小提琴的孩子手比较能活动得开 手指按弦的速度要比成年学琴更快 像小提琴里有《梁祝》里第二部分的内容 要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处愉悦的时光 就对手指要求特别高 按弦换弦都要快&br&&br&小提琴没有本身固定的音 所有的音准都要自己找 不像钢琴 调好了直接弹就可以 初学小提琴的时候老师会在指板上占胶布啊之类的方便找音 水平比较高的时候就要自己找音了 有时候小提琴错半个音声音拉出来就特别不和谐特别难听 所以→_→小提琴的音准把握是特别难的&br&&br&然后是右手 右手拿弓子也是有要求的 弓子要往前送 在运弓的过程中手指的中心也要发生变化 主要是食指和小拇指维持弓子的平衡 &br&&br&除了最基本的弓法以外 运弓还有跳弓、顿弓、《梁祝》里有“马蹄音” 还有双音和和弦等等 各种弓法对于右手的要求还是很高的&br&&br&然后就是左右手的配合 和钢琴左右手的配合不同 小提琴左右手的配合一个管音准一个管音质 对于大脑的支配能力要求比较高 有点类似于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感觉 我个人在练琴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弓弓子运完了音还没拉完(其实是左手按弦的速度没跟上)或者左手手型已经摆好但是和弦或者双音没拉出来(这个时候就是右手弓子没运到位的结果)的情况&br&&br&第三个比较难的地方是识谱 这个对于音乐专业的人没什么难度 对学钢琴的人也没什么难度 但对于学习民族乐器看惯了简谱的人或者是初学者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就比较困难 我四岁开始学小提琴 因为不认识五线谱 还要先行去学习试唱 就是有人教你认五线谱 然后给你谱子 让你唱出来这些音 慢慢看五线谱就习惯了 看到音符就知道是什么音 不用再一行一行地去数了 另外在小提琴五线谱里 1234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一指二指三指四指的 也就是指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从小看惯了五线谱的我后来看简谱就很别扭 因为1234下意识就觉得是表示指头而不是表示音 &br&&br&然后五线谱里还有很多专业符号 表示升音降音啊、把位啊、人工范音啊、范音啊、渐强减弱啊等等等等 很多的&br&&br&接下来就是小提琴的拉琴姿势 小提琴长时间拉其实是很累的 尤其是那些长篇的乐章和小提琴独奏 你看电视中的交响乐团 小提琴手基本上都是坐着的 但是像吕思清等大师的演奏会 他们都是全程站着的 一次演奏会下来最少要站两个小时 平常应该不算什么 但是拖着小提琴演奏站两个小时真的是超级累 脖子夹着小提琴这就不说了 好多大师脖子上都是有印的 有兴趣大家可以找图或者视频留意一下 都是夹琴留下的茧子 我曾经也有…决定不走专业练琴少了之后就慢慢消失了…&br&&br&小提琴的姿势是要求琴头和鼻头同一高度的 所以左胳膊要一直努力举着琴 有人问为什么不能举低一点 因为举低一点会看起来特别丑特别猥琐 以我们小提琴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扫地雷的 (请自行脑补一下抗战片里日本鬼子工兵扫雷的怂样子…差不多效果一毛一样…?_?)&br&&br&接下来就是肢体表达 大师演奏如痴如醉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师的肢体表达很丰富 激动时高扬琴头 低回时下降琴头 陶醉婉转时身体跟着节奏缓慢摇摆…这也是需要功夫的!我曾不止一次被我们小提琴老师说身体僵硬 摇摆僵硬 完全没有融入音乐 根本就是出戏状态啊摔!要求脑海里要有画面感的 最明显的就是《渔舟唱晚》最后一段 要有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摇晃着前行的感觉…(简直要死啊好不好x_x)&br&&br&还有小提琴技巧 什么拨弦啊 揉弦啊 换把啊 这差不多是基本功 我大概是五级左右就全部学完了这些 那个时候还太小了 基本没啥印象了一_一| 而且五级之后就要自己学着用定音哨调音了 以前的都是课前老师调 自己连琴柱都不敢碰 而且最开始自己调琴的时候经常用力过猛把弦拧断…尤其是一弦…很细很容易断…然后最开始手指按弦的时候手指会痛啊有没有!有的新买的琴指板还会掉色啊有没有!练完琴指头都是黑的啊!也是醉…&br&&br&最后要说一下经济问题…学小提琴还是很烧钱的…从小学小提琴的话是要不停地换琴的 我从4岁开始练 先后换了8/1 4/1 4/3 4/4四把琴 最后一把成人琴 以后都不用再换 是小提琴的最大号了 中间几把琴都是买的二手的 价格很便宜 不用之后也可以转手卖给其他学琴需要的小朋友 所以我在换琴的过程中还算是花得比较少 最后一把琴因为以后都要用 所以买的比较好也比较贵 在这儿不透露价钱了 &br&&br&除了琴 书和教材 包括考级教材、练习曲教材(开塞、帕格尼尼等等)、中国乐曲教材、外国乐曲教材…各种…因为考级要求曲目比较多 &br&&br&然后还有配件花钱比如松香、备用琴弦、定音哨(电子定音器)、节奏器、备用弓子(我弓子折断过一.一)、琴托(琴垫)、清理毛巾、消音器……各种…不过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以不买那么贵的 &br&&br&然后就是小提琴学费 我找了有名的老师学琴 学琴十几年间学费也是不停地涨 俩小时就几百块 然后一周上一次课 一次课俩小时 还不包括我去听大师演奏会、请大师单独指导的钱…我学琴十多年 花费在十几万左右 在十几年前 十几万够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了&&br&然后…如果你决定学小提琴…请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小提琴练习的时候真的很枯燥 而且每天都要练 我备考十级的时候每天练琴时间都保持在八小时左右 真的超级累 说台下十年功真的一点都不夸张&br&&br&好像很多人关心考级的问题…我就捎带着说一下 纯粹作为兴趣不打算考级的人可以忽视这部分&br&&br&小提琴业余考级共有十级 十级基本上是业余小提琴的最高水平 大家知道的著名的小提琴曲子《梁祝》是九级的协奏曲…大家请自行想象一下十级的那个难度(?▽?)&br&&br&考级有音阶、琶音、两首练习曲(一首单音、一首双音)、一首协奏曲、一首中国乐曲、一首外国乐曲…&br&&br&一般有两个考官…在你演奏的过程中会一直盯着你看…一般都是在看你的手…所有的考试曲目都是要求背谱的…一般音阶和琶音会听完…练习曲、协奏曲和中国乐曲一般都是听个开头 然后就要求你跳到比较难的部分让你拉 他们会打断年代演奏让你从某某某个地方开始拉…如果谱记不住的话…基本上就不知道考官说的是哪儿→_→然后那首外国乐曲基本上不会听…因为太简单…==&br&&br&考级是可以跳着考的 报哪级考哪级 我考了三级、六级、八级、十级 没有必要一级一级接着考&br&&br&别的…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以后不足再补充咯~
(手机编辑 会有一点点乱 补充一下之前的回答) 第一 我之前的原文提到了有关考级的事情 我只是想给感兴趣的人讲述一下自己的考级经历 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并不是说学一门乐器就一定要考级 或者说学一门乐器就是为了考级 我完完全全没有这个意思 大家不…
谢 &a data-hash=&d6e840f42f0758af74dfa6& href=&///people/d6e840f42f0758af74dfa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竹君& data-hovercard=&p$b$d6e840f42f0758af74dfa6&&@竹君&/a& 邀&br&&br&首先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如此多的回答以及这么多关注者,觉得十分开心,这说明有很多人其实对古典音乐是感兴趣的,只是因为门槛过高的问题而望而却步。其实的确如此,古典音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浅尝辄止地听听其实就很好,但如果要系统性地真正了解古典音乐,不是仅仅简单听听音乐就可以的,而是需要阅读很多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想成为电影爱好者,刷一千部片子基本就差不多了,但如果想听音乐听出点门道来,可能听够一千张唱片之后还是一头雾水。&br&&br&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多推荐曲目了,这个问题下面有不少人已经列出了水平很高的单子,照着任何一个听下去都是可以的。在我最早系统接触古典音乐时,很幸运地读到了辛丰年先生的《漫议欣赏曲目》一文,收录在他的文集《辛丰年音乐笔记》(&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596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辛丰年音乐笔记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里,这是一位在动乱年代靠偷听南朝鲜古典音乐电台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爱乐者,实在令人肃然起敬。&br&&br&除此之外,我还想推荐以下书目给初入古典音乐大门的人,对欣赏音乐大有益处。&br&&br&&img src=&/1ee0ed616e525a46bb74dd_b.png& data-rawwidth=&383& data-rawheight=&4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69081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pland on Music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美国作曲大师科普兰谈论音乐,视角极其独特,阅读难度并不太高,如果英语阅读无碍的话这本书是一定要收下的。&br&&br&&img src=&/7c11dbfc5f7f0e81f6b92f95eec73931_b.pn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4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img src=&/01238ccaa0a91d760b846_b.pn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6341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简明牛津音乐史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1302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牛津两件套,前者是给音乐爱好者准备的最好的音乐史读物,后面的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书,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古典音乐领域里十分混乱的译名,我工作的这几年里这本书基本是不离手的。&br&&br&&img src=&/06a82fe10f_b.png& data-rawwidth=&318& data-rawheight=&4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343278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把这本巨著一口气读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作者把音乐置于西方文明的大环境下审视的思路非常有启发性,特别是巴洛克时期之前的半本书让人眼界大开。这本书不是音乐史而胜似音乐史,绝对应该一读。&br&&br&&img src=&/fe88b2058eac422e01a3e1_b.pn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420238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演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选取了《奥菲欧》、《弥赛亚》、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和《春之祭》五部改变了音乐史的作品,围绕着这些作品首演时的历史进行叙述。要知道这几个历史片段可以说是整个音乐史的精华所在,作者史学研究的功力和文笔都极佳,阅读起来十分过瘾。通过这本书,对古典音乐的走向以及音乐演出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大致的印象了。&br&&br&&br&&img src=&/a812bc9ff37da492dbb0b1c_b.pn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3915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绝对让人眼界大开的好书,作者是传奇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贝多芬交响曲是很多人迈进古典音乐大门的第一课,但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才终于从演奏层面上对贝多芬的交响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原来同样的一套交响曲,在指挥家眼里竟然是这个样子的!&br&&br&——————————————————————————&br&&br&最后贴一篇之前写的有关古典音乐入门的回答吧。&br&&blockquote&古典音乐如何入门,以及另一个更加宏大但相似的问题——如何普及古典音乐,是对于每一个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人或者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最想解决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我看到过不少乐迷朋友兴致勃勃地想把古典音乐介绍给身边的朋友,而这种近乎于强加的“普及”方式不仅很少奏效,甚至还会让“被普及”者产生厌恶的情绪。&br&&br&比较有代表性的“普及”做法有罗列一大堆人名或是作者名,让对方按照列表一个一个去听。除非真的已经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下定决心要成为爱好者了,否则看到这种列表直接就该被吓崩溃了。是的,很抱歉对上面匿名用户的答案提出反对。如果当我试图进入某个我并不了解的新领域时,这个领域的前辈扔给我一份包含了几十个人名的名单,我可能会对这个领域永远失去兴趣。&br&&br&另一种做法是直接捧起音乐史来开讲,从巴洛克甚至更早的时期开始按年代一路梳理。其实时间或者年代的概念在音乐史上当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无疑是风格与流派。勃拉姆斯晚年写《四首严肃的歌》时,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已经问世两年了,把这两部同样问世于19世纪末的作品放在一起听听,岂止是天差地别。肖斯塔科维奇写交响曲一直写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个时候梅西安的学生们都已经开始扬名立万了。时间轴在音乐史上当然很重要,但只有掌握了风格与流派,时间才有了参考价值。&br&&br&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众多的古典音乐普及者们显得如此急于求成,仿佛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可以直接灌输给别人一样。其实让人产生对古典音乐的喜好,或是迈入古典音乐的大门,与别的兴趣爱好没什么不同,大方向可以是由浅及深,方式却应该是随性而至。就好比刚刚喜欢上看电影的人,难道不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是非得去刷IMDB250,捧着《电影是什么》之类的巨著啃得一知半解?&br&&br&许多老一辈的音乐爱好者最初入门时,听的就是被人瞧不起的各种“精选集”之类的磁带或是唱片。如今时代不同了,有了比听精选集更方便的途径,那就是豆瓣电台之类的网络音乐,只要挑选古典音乐相关的频道,不论是白天工作的时候、在路上还是在家中都可以听,并且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大量积累曲目。大多数时候这些音乐都可以被当作背景音乐来欣赏,但是如果碰到特别合自己胃口的一定要记录下来,之后反复听,或者去找一些不同的版本来听。&br&&br&这样的入门方式并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也不会让人感到有太多压力。事实上,相当多的古典音乐作品如果不去纠结其背后的内涵的话,被当作背景音乐来欣赏都是非常好听的。用不了太多时间,你就可以积累起一定数量的自己十分喜爱的作品,并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品味。接下来,如果依然对古典音乐保持着兴趣,你就可以开始按照别人开具的清单列表开始有系统地欣赏那些大部头了。作为辅助,可以读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音乐史或是音乐家传记之类的书籍。&br&&br&谈到列表,前辈音乐散文作家辛丰年先生有《漫议欣赏曲目》一文,收录在他的文集《辛丰年音乐笔记》(&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596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辛丰年音乐笔记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里,这篇文章与我最早听古典音乐时的经历有相当程度的吻合,可以参考。辛先生将他推荐的曲目分成了好几个层次,并且大体上按照最容易被入门者接受的风格开始入手,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大原则。不过在我看来,受制于老先生当年欣赏音乐的条件,他对许多作品的“分级”是有问题的,有些理应更受重视,另一些则没那么重要,不过相信读者都会按照自己的口味来决定下一步听什么。&br&&br&之后,自信地走进音乐厅吧。&/blockquote&
邀 首先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如此多的回答以及这么多关注者,觉得十分开心,这说明有很多人其实对古典音乐是感兴趣的,只是因为门槛过高的问题而望而却步。其实的确如此,古典音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浅尝辄止地听听其实就很好,但如果要系统性地真正了…
&p&★★★★★★★声明★★★★★★★&/p&&p&本文为非营利性质,亦无任何广告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以下唱片封面图片均扫描自印刷版本,未作任何修改,且已做降低分辨率处理。所有唱片封面图片仅限本文于本网页的配图,严禁转载!若有侵犯版权,请通知本人删除。&/p&&p&&b&=========干货篇=========&/b&&/p&&p&&br&&/p&&p&欣赏古典音乐无需专业知识,无需艺术细胞,没有人是天生的音乐家,只要静下心来听就好。千万不要试图去理解或“听懂”它,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试着耐心多听几遍,觉得悦耳动听就足够了。&b&用美感带给人们愉悦才是音乐艺术的真谛!&/b&绝大多数古典作品都是为讨好耳朵而作,历史上大部分古典作曲家的主要收入均来自于给贵族/宫廷当乐师、开音乐会以及出版乐谱,所以精神正常的作曲家绝不会故意让人“闻尔生畏”,否则就是砸自己的饭碗。&/p&&p&&br&&/p&&p&反对那些“听古典音乐前应先学习知识”的观点。人类对新事物的正确认识过程永远是从感性到理性,任何时候,任何方面都是如此。你们还能不能让没受过音乐教育的人开心地听听古典音乐啦?&/p&&p&&br&&/p&&p&套用一句俗话:&b&不知道怎么入门?踹门进去就行了!&/b&&/p&&p&&br&&/p&&img src=&/0d64ba668077ddbd70ad12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三星带花,罗斯特洛波维奇指挥,柴科夫斯基《三大芭蕾组曲》)&/p&&p&&br&&/p&&p&下面推荐一个入门的列表,都是些容易喜欢上的作品。虾米、网易云音乐、土豆、优酷等网站都能搜到这些作品:&/p&&p&&br&&/p&&p&先从管弦乐入门:&/p&&p&(备选: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p&&ol&&li&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共4部“春”“夏”“秋”“冬”,每部3个乐章)&/li&&li&巴赫《第2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共3个乐章)&/li&&li&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共6个乐章,有时5、6合为一章)&/li&&li&莫扎特《第13号小夜曲》(共4个乐章)&/li&&li&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4个乐章)&/li&&li&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共4个乐章,有时第4章拆为两段)&/li&&li&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独一首)&/li&&li&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组曲》(《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选辑)&/li&&/ol&&p&&a href=&///?target=http%3A///space/collect/u//tag/14208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管弦乐入门精选集(虾米集)]&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管弦乐听到这里算入门了。然后钢琴曲入门:&/p&&ol&&li&李斯特《“钟”》(独一首)&/li&&li&肖邦《“小狗”圆舞曲》(独一首)&/li&&li&肖邦《“革命”、“大海”、“冬风”练习曲》(共3首)&/li&&li&肖邦《“英雄”波罗乃兹》(独一首)&/li&&li&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贝多芬《“华尔斯坦”(“黎明”)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共3个乐章)&/li&&li&巴赫《“哥德堡”变奏组曲》(主题,尾声和30个变奏)&/li&&/ol&&p&&a href=&///?target=http%3A///space/collect/u//tag/14208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收听[钢琴曲入门(虾米集)]&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到这里钢琴曲就算是入门了。接下来就可以多接触一些其它形式:&/p&&ol&&li&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或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li&&li&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或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li&&li&舒伯特《“鳟鱼”五重奏》&/li&&li&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或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li&&li&巴赫《“幻想曲与赋格”管风琴曲》&/li&&li&贝多芬《“春天”奏鸣曲》(或《“克鲁采”奏鸣曲》,难度稍大)&/li&&li&亨德尔《“弥赛亚”清唱剧》(或莫扎特《安魂曲》)&/li&&/ol&&p&更多收听请点击-&&a href=&///?target=http%3A///space/collect/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vymex的精选集&i class=&icon-external&&&/i&&/a&。不断发布新的精选集,请关注。&/p&&p&&br&&/p&&img src=&/v2-cac0cbb483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三星带花,博尔特爵士的精选集)&/p&&p&&b&注1&/b&:如果精选集里曲目的名称让您一头雾水,请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帮助您学习认识一部作品的名称:&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古典音乐是如何命名编排的?&/a&&/p&&p&&b&注2&/b&:上面的曲目列表为作者原创,但作者放弃所有权利,喜欢的话可随意转载、修改、商业制作,旨在向更多的朋友普及古典音乐。但仅限于该曲目列表,不含文中其它部分!&/p&&p&&br&&/p&&p&以上作品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作品,并且按难度大致排了序,听的过程中还可以去网上搜相应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结构,会有很大帮助。如果接受不了就硬听它十几遍,这个过程很重要,很多作品我也是听了十几遍才听熟的(“听熟”是指从觉得不好听变为好听,并且能跟着音乐哼出旋律,本文会在稍后解释这一现象),但熟了就再也离不开了,百听不厌。如果实在不行就跳过去,相信总会遇到你喜欢听的。&/p&&p&&br&&/p&&p&不过有些作品确实很难入耳,老鸟也要听很多很多遍才能听熟,甚至永远不会喜欢。所以对于一部努力很久都不能接受的作品,却看到很多赞扬的溢美之词时千万不要沮丧。音乐家(包括演奏者)和听众对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普通听众和你的感觉并无二致。比如我至今也无法接受&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zh/%25E7%259A%25AE%25E5%259F%%25B0%%25B7%25E5%25B8%%258E%25B1%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皮埃尔·布莱兹&i class=&icon-external&&&/i&&/a&大神的任何作品。&/p&&p&&br&&/p&&p&----------小碗鸡汤开始----------&/p&&p&前面说这么多,欣赏音乐好像成了练习听力做功课?&b&是的,事实上这就是一种训练,一种让我们的心态平静缓和下来的训练,千万别指望速成。&/b&现代人类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都只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工作,很难有心情和时间去静下来欣赏艺术,仅仅是在娱乐中获得消遣。艺术审美——人类神性体现,都被单调的物质生活和快餐式的娱乐所磨灭了。&/p&&p&&br&&/p&&p&我们为了追求幸福感的产生,不惜付出大笔金钱和时间,知乎上也有大量关于幸福感的讨论(&a href=&/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幸福感 - 话题精华 - 知乎&/a&)。然而人们似乎已经忘记,艺术的终极目标正是人类的幸福,并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唾手可得。如果你懂得欣赏,如此美妙的东西伴你一生难到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p&&p&&br&&/p&&p&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在闲暇时光适当放松,跟随伟大艺术家的乐思去找回最纯真的灵魂,平静的心态就会给你更加宽广的世界!&/p&&p&----------小碗鸡汤结束----------&/p&&p&&br&&/p&&p&看到这里,你也许还是会认为:流行乐又简单又好听,而古典音乐晦涩难懂,就是那些人矫情装逼、无病呻吟罢了。那么&b&恳请你看完下面这些解释,可能你会稍稍改观对古典音乐的刻板印象&/b&。&/p&&p&&br&&/p&&p&人们对于各种音乐是存在先天审美的,即便是婴儿也会对一些音乐产生兴趣,比如儿歌和摇篮曲。可是为什么当我们长大了就不太喜欢去听这些音乐了呢?是因为它们难听吗?肯定不是。但我相信你心中是有正确答案的——那就是因为它们过于简单乏味了。这类歌曲天生容易听熟,但多听几遍就会觉得枯燥无趣。&/p&&p&&br&&/p&&p&显然,人天生喜欢有曲折起伏,有低潮高潮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往往会被铭记传唱;而那些简单重复,毫无新意的歌曲,则会被人们迅速遗忘,比如小苹果。后者这类歌曲可能需要听个一两遍就可以接受,但我知道你不会把它们存手机里的。&/p&&p&&br&&/p&&p&当你开始单曲循环一首歌,你可能会认为是“听懂了”,其实就是听熟了。这是因为你熟悉了歌曲的结构,记住了主歌、副歌的旋律,熟悉了不断重复的主题、节奏以及美妙的乐器、音响效果等,并在心中形成了回响。再听一遍时,传入耳中的音乐与脑海中的旋律相契合,自然就会感到舒畅愉快。&/p&&p&&br&&/p&&p&为了迅速抓住听众,大部分流行歌曲的创作方法就是将简单而优美的两三段小旋律拼接起来,配以新颖悦耳的电子混音,再辅以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歌词。然而,由于这类歌曲中的旋律素材很少,甚至大同小异,而且多是简单重复,缺少变化,听上几十遍也就没什么新意了。想了解更多请看&/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XMjQ0MzE0MzI1Ng%3D%3D.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275648& data-video-playable=&false& data-name=&【NiceChord】已购买侵删01為什麼流行歌聽起來都這麼像?_土豆视频& data-poster=&&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NiceChord】已购买侵删01為什麼流行歌聽起來都這麼像?_土豆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XMjQ0MzE0MzI1Ng==.html&/span&
&/a&&p&&br&&/p&&p&在音乐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古典音乐作曲家们总结出了非常繁复的规则来写出动听的音乐,并且会在一部作品中融入大量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复杂的加工、变化和处理,结果导致普通听众刚刚开始接触一部作品时,根本听不出任何结构性的东西。甚至听了好几遍之后依然觉得“这么长的作品,旋律乱七八糟,前后毫无联系”,自然难以接受。&/p&&p&&br&&/p&&p&所以你需要的就是耐心,坚持继续听下去,直到某一瞬间你忽然发现:原来某一段就是整部作品的大主题啊!那一刻无论你在做什么,肯定都会被艺术美感击中,并陶醉其中。继续听下去,这部作品里更多的素材和变化就会逐渐被你挖掘出来,慢慢地你就理解了整部作品的结构和创作思路。对于一些大型作品,当你听到这个程度就会中毒而无法自拔,一天不听就像耳朵里钻入了一只小虫。&/p&&p&&br&&/p&&p&当然啦,不同的古典作品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是大相径庭的,刚入门的同学可以按照我前面提供的歌单由浅入深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乐感也会提升,对更复杂结构的洞察力也会越来越强。当你走过一年聆听者的过程后,你基本可以具有这样的能力:听到陌生的器乐作品时,很快可以抓住它的主干和结构,并判断出是否古典作品,甚至是大致的创作时期。&/p&&p&&br&&/p&&p&如果你觉得古典音乐作品优美动听,那也一定会对作曲家的身世以及创作背景产生兴趣。伟大的作曲家们都有传奇的一生,网上可以查到丰富的史料、轶闻,非常有趣。除了音乐本身,演奏家和唱片也有大量的故事等待你去挖掘。相信走完入门的过程,你就再也离不开古典音乐,艺术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带来一生的享受和幸福。&/p&&p&&br&&/p&&img src=&/0dee2ba1db34d2c1d46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三星带花,名扬四海之《奶妈碟》)&/p&&p&&br&&/p&&p&&br&&/p&&p&&b&=================实操篇=================&/b&&/p&&p&&br&&/p&&p&具体来说,欣赏古典音乐最佳的途径就是听现场。古典音乐的演绎就是作品的二次创作,而且目前最顶级的录音和回放设备所达到的音质也与现场效果相差甚远。很多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偶尔去听了一次音乐会后就被深深地迷住了,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次高品质(好乐团、好剧院)的管弦现场,绝对不会后悔。遗憾的是国内这样的音乐会太少了,有的话也比较贵,比如:&a href=&///?target=http%3A///7334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祖宾梅塔上海音乐会&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另外,各大城市的音乐学院会经常组织学生演出音乐会,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门票价格也低,甚至只有10元到20元。迎新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声擎音箱底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