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干掉敌方雷达系统,和日本防空系统统

无形战场上的新“搏杀”——美军“舒特”网络攻击系统与中国防空边界(转)
无形战场上的新“搏杀”——美军“舒特”网络攻击系统与中国防空边界
转自亡灵骑士的博客,原文链接:http://xrqzxf./blog/static/7/
无形战场上的新“搏杀”——美军“舒特”网络攻击系统与中国防空边界(上)
近日,媒体报道了美国一种可接管对方防空导弹网络的新型网络武器——“舒特”网络攻击系统,使该系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从1904年日俄战争中电子战被偶然发现到后来在战争中被广泛运用,电子战历经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其已经从早期单一无线电通信对抗发展为雷达对抗、反辐射对抗、隐身对抗、水声对抗乃至近年来兴起网络对抗,对抗空间从最初的点对点、平台对平台发展到点、线、面、网全频谱和全作战区域的体系对抗。在二战及战后的多场局部战争中,电子战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二战及战后的多场局部战争中,电子战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随着计算机和军事作战网络的发展,网络战应运而生。电子设备网络化和电子战体系网络化使传统电子战在功能、作战范围等方面出现了延伸和扩展。网络战和电子战一体化不断深化,在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在过去,电磁空间与陆、海、空、天并列为5大作战空间,如今,赛博空间(Cyberspace)已经取代了电磁空间的表述,而成为新的作战空间。赛博空间包含了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及基础设施。美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是最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军队,其也是电子战体系网络化最高的军队。因此,美国格外重视网络战和电子战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引领了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发展。2009年,美国国防部暂定了赛博空间的定义及其内涵,2010年,美军在战略司令部下成立了统领三军赛博作战的“赛博司令部”。美军成立“赛博司令部”表面美军已经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赛博战”,为了谋求“赛博战”中的绝对优势,美军投入了大量资源研究赛博武器,文章开头提到的“舒特”网络攻击系统即是美军近年来研究赛博武器的成果之一。
“舒特”网络攻击系统的诞生与发展
“舒特”网络攻击系统是美军高度机密的机载网络攻击系统,其名字来源于美军“红旗”军事演习的创立者——理查德·穆迪·舒特上校。据悉,该系统是美国空军为了进一步增强其对敌防空压制(SEAD)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网络攻击系统。“舒特”系统研制计划从上世纪90年代启动,承包商为BAE系统公司。2001年7月,美国国防部呈交国会的《网络中心战》报告(附件)中首次正式披露了“舒特”系统相关情况。2002年11月,美国《航空周刊和空间技术》杂志中的一篇报道首次向世人揭示了“舒特”系统的存在。
美国研制“舒特”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美空军具备让敌人防空预警系统丧失作用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舒特”系统通过对敌方雷达、微波中继站和网络处理节点侵入敌防空计算机网络系统,注入欺骗信息和处理算法,实时监视敌方防空预警雷达的探测结果,或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接管敌方网络,实现对传感器的控制(主要是雷达)的控制,从而物理操作敌方的传感器。
&美国研制“舒特”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美空军具备让敌人防空预警系统丧失作用的能力
典型的“舒特”机载网络攻击系统,一般由RC-135U/V/W电子侦察机、EC-130H、EA-6B、EA-18G专用电子战飞机和F-16CJ战斗机组成。“舒特”系统的攻击首先依赖RC-135U/V/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对敌进行电子侦察(ES),截获敌电子通信、雷达等电磁信号,对侦搜到的各种电磁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处理,从而获取战术情报,了解战场态势。其次,实施“舒特”网络攻击,搭载“舒特”系统的主要是美军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在攻击前,搭载了网络瞄准系统(NCCR)的RC-135U/V/W“联合铆钉”采用网络瞄准系统对敌方辐射源进行高精度定位。然后搭载了“舒特”系统的EC-130H电子战飞机向敌方的雷达或通信的天线发射电子脉冲信号,包括专业算法和恶意程序,侵入敌方防空预警雷达网络,或实时监测敌方雷达屏幕信息;或实施干扰和欺骗;或以管理身份接管系统,操纵雷达天线转向使其无法发现目标。
&“舒特”系统的攻击首先依赖RC-135U/V/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对敌进行电子侦察(ES),截获敌电子通信、雷达等电磁信号,对侦搜到的各种电磁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处理,从而获取战术情报,了解战场态势
“舒特”系统诞生以后,美军在实战和军事演习中进行大量运用(包括以色列),根据实战和军事演习的经验,美军启动了“舒特”系统持续升级计划。到目前为止,美军已经发展了5代“舒特”系统,并在2000年、2002年、2004年、2008年两年一度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JEFX)中进行了技术能力演示。“舒特”1系统是主要作用是输出收集任务,即侵入敌防空预警雷达网络,实时监视雷达屏幕信息(在JEFX-2000演习中进行了技术能力演示)。“舒特”2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输入植入任务,即通过专业算法控制地方防空网络,成为其事实上的管理员(在JEFX-2002演习中进行了技术能力演示)。“舒特”3系统主要是在“舒特”和“舒特”2基础了提高了其对时间敏感网络(如机动防空导弹系统或弹道导弹发射车等)的网络攻击能力。在JEFX-2004演习中,通过综合使用情报和快速辐射源定位技术等非协作监视能力,实现了侵入时间敏感网络,并通过多平台通用数据链(MP-CDL)引导“野鼬鼠”部队的F-16CJ对敌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硬摧毁。
关于“舒特”4系统的信息比较少,该系统在2006年直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了实战技术测试,据报道,在实战中,“舒特”4系统对恐怖分子的信号进行了识别,并测试了将目标信息快速传达给作战指挥人员和协同作战的作战飞机。从上面的技术演示内容,“舒特”系统可能提高了对通信系统的入侵能力并增强数据链的传输能力。“舒特”5系统是“舒特”系统的最新版本,据悉,“舒特”5是目前唯一能满足美国空军临时网络司令部任务需求的网络攻击系统。该系统在JEFX-2008演习进行了技术能力演示。“舒特”5系统可以为空军临时网络司令部提供战场空间战术电磁信息联合视图,并动用ISR系统(情报、侦察、监视)、电子压制平台(电子干扰机)、电子摧毁平台(“野鼬鼠”部队等搭载反辐射武器或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机)对移动的、组网的敌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干扰压制或摧毁。据称,“舒特”5系统具有较强的识别和定位敌C3系统的能力。
&搭载了“舒特”系统的EC-130H电子战飞机是实施攻击的主要平台
“果园行动”——“舒特”系统初露锋芒
2002年,美空军完成JEFX-2000演习后,五角大楼要求追加资金用于EC-130H电子战飞机的改装,加装“舒特”系统的EC-130H参加了“伊拉克自由”行动,在行动中,EC-130H的主要任务是侵入反美武装打的通信系统进行窃听和引爆路边简易爆炸装置(IED)。在阿富汗战场,美军同样在实战环境下测试了“舒特”系统。上述实战检验可以说是小打小闹,真正让“舒特”系统大放异彩是以色列空袭叙利亚核设施的“果园行动”。
2004年,以色列通过美国国家安全局得知,朝鲜与叙利亚北部沙漠地区阿尔奇巴尔之间的电话通话异常频繁。以色列调动各种情报收集手段证实该地区存在核设施。起初,以色列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迫使叙利亚放弃核计化,但叙利亚方面否认存在核计划,并强调该工厂只是普通的军用化工厂。为了将叙利亚核计划扼杀于萌芽之中,以色列一方面密切监视叙利亚核计划的进展并搜集相关情报,另一方面制定了空袭叙利亚核设施的“果园行动”方案。日,以色列开始实施“果园行动”,空袭部队由空军第69“铁锤”战斗机中队、第134电子战中队和第192空中预警中队的部分力量组成,包括1架G55O
CAEW预警机、1架G550
SIGINT电子战飞机和7架F-15I战斗机(另有3架F-15I备份机)。经过长途奔袭,空袭机群成功将阿尔奇巴尔工厂炸毁,而自身毫发无损,完成任务后全身而退。空袭行动的圆满完成,要归功于以色列参与行动的相关力量在情报收集、行动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其中“舒特”系统在空袭行动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果园行动“中,G550 SIGINT电子战飞机扮演了重要角色
行动中,空袭机群导弹土叙边境上空时, G550
SIGINT电子战飞机开始搜集叙防空预警雷达的信息,并使用网络瞄准技术对叙部署在北部边境地区的2部雷达进行精确定位。然后启动电子战飞机上所搭载的“舒特”系统攻击叙防空体系中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进行攻击,随后F-15I战斗机突袭了叙靠近边境的托尔·亚尔·阿巴亚徳防空设施,摧毁了一部防空雷达。虽然该地区部署了“萨姆”系列防空导弹和高炮,但由于防空系统遭到入侵,整个防空预警和指挥通信网络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对入侵的以色列空袭机群做出反应。在空袭机群到达阿尔奇巴尔地区之前,G550
SIGINT电子战飞机再次使用“舒特”系统对部署在该地区的“萨姆”-15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进行网络攻击,遭到网络攻击的“萨姆”-15防空导弹系统同样没有做出反应。空袭机群使用精确制导炸弹成功摧毁了阿尔奇巴尔工厂,空袭机群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基地。
中国防空的新“挑战”
“果园行动”展现了“舒特”系统强大的作战能力,以色列空军在空袭行动采用的是非隐身战机,却能深入叙战略纵深地带摧毁预定目标并全身而退,且在整个空袭行动过程中叙防空系统没有做出反应,其实战效能可见一斑。“舒特”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赛博武器,其已经模糊了电子战和网络战武器之间的界限。在以往,电子战中的电子进攻是以电子干扰设备对敌方雷达或无线电通信等系统进行干扰。网络战中的网络攻击是使用计算机病毒、假信息或网络阻塞等手段,对敌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破坏,因此,电子战和网络战在作战手段和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舒特”系统既可以作为电子攻击武器,也可以作为网络战武器。在电子战方面,和以往电子战采用电子干扰、电磁脉冲攻击或电子硬摧毁不同(传统电子战所采用的电子脉冲流主要是过载“噪音”或能量),“舒特”系统是通过远程无线电入侵,饶过敌方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将误导信息植入雷达后端的信号处理和通信部分,瘫痪敌方雷达或无线电通信系统。一旦雷达、通信设备等传感器遭到破坏,性能再好的防空导弹、高炮等防空武器也只能无的放矢。
&在传统电子战中,主要采用的电子脉冲流主要是过载“噪音”或能量干扰或欺骗雷达,而“舒特”系统是通过远程无线电入侵,瘫痪敌方雷达。图为美国海军EA-18G装备的AN/ALQ-99高波段干扰吊舱
&在网络战方面,“舒特”系统可以入侵敌方防空预警系统、通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现在,由于计算机在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设备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将战场上的各作战单元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军队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针对计算机的网络战已经成为信息战的核心。在传统网络战中,由于现代军队对军事计算机网络的严重依赖性,各国军队都对自身军事计算机网络严加防范,在与民用计算机网络物理隔离情况下,攻击方只能派出情报人员打入敌方内部;或策反敌方内部人员;或派出特种部队对对目标网络的某一节点实施攻击。通过上述人员的接近目标网络,植入所需信号才能完成任务。传统网络战耗时长、风险高,而“舒特”系统通过远程无线电入侵,无需触动敌方通信光缆或靠近设备即能进入目标网络,不动声色完成网络攻击。
&现代军队对军事计算机网络依赖严重,图为使用计算机进行指挥控制的中国陆军
“舒特”系统除了可以用于电子攻击和网络攻击,其还可以用于情报收集。在执行情报收集任务时,“舒特”系统运用相应的专业算法(主要是“木马”病毒)侵入敌方雷达或网络系统,监视或窃取相关信息。目前,美军正在积极推进“舒特”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工作。多次报道过“舒特”情况的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高级军事编辑戴维·A·福尔哈姆撰文称,“舒特”正在向小型化、吊舱化发展,未来第四代战斗机和无人机等战术飞机都可以携带装备“舒特”系统的吊舱。另外,“舒特”系统未来还将集成到美国F-22、F-35、EA-18G和F/A-18E/F等新型战机上,这些战机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通过有源相控阵雷达上的辐射源生成远程数据流,同样可以支持“舒特”系统的攻击。
综上所述,“舒特”系统是一种以无线电入侵,具备在电磁频谱域和网络域综合作战能力的赛博武器。其具有隐蔽性更强、破坏性更大、无及时反应或延时爆发等特点。从“果园行动”和美军JEFX演习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舒特”系统不但可以瘫痪或控制防空预警体系,而且还可以针对诸如“萨姆”-15自主作战能力较强的单个防空系统进行瘫痪或控制,因此其对防空体系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美军仍在积极扩展“舒特”系统的作战范围,未来,以攻击防空系统为主要目标“舒特”系统将向具备攻击敌方C3I系统或C4ISR系统方向发展。可以说,“舒特”系统开辟了网络战和电子战领域攻防的新维度。目前,中国军队正在加紧建设一体化防空系统,一大批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和预警雷达的陆续服役,提高了解放军的防空能力。“舒特”系统的出现,使解放军不仅要面对美国传统电子战的威胁,还要面对“舒特”系统这种赛博武器的威胁,“舒特”系统给中国防空带来了新的挑战。
  “舒特”系统的强大实战效能已经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特别是被美国列为假想敌的国家都非常重视研究“舒特”系统及应对之策,作为美国主要假想敌的中国也不例外,关注“舒特”系统的发展与运用,探寻应对之策已经成为解放军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无形战场上的新“搏杀”——美军“舒特”网络攻击系统与中国防空边界(下)
前面我们提到,赛博空间(Cyberspace)已经取代了电磁空间的表述,而成为新的作战空间。为了更好理解“舒特”系统,我们有必要对加深对赛博空间及赛博作战的认识。
第五空间的博弈
赛博空间是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和电磁能量调制来访问于开发利用的电磁域空间,并借助此空间以实现更广泛和的通信和控制能力。赛博空间包含了电磁频谱、电子系统和网络化基础设施。电磁频谱包括涵盖所用通信和雷达使用的频率;电子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片上微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网络化基础设施包括因特网、无线通信网、电力网、专用网、战场指挥控制网等。伴随着赛博空间的出现,赛博作战(Cyberspace)也运时而生(简称赛博战)。赛博战包括赛博空间进攻性作战和赛博空间防御性作战。赛博空间的进攻性作战包括:拒止、削弱、中断、摧毁或欺骗敌人,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自己赛博空间内自如行动的同时,拒止敌人自如地在赛博空间内行动。
在以往,电磁空间被称为第五空间,如今
赛博空间(Cyberspace)已经取代了电磁空间的表述,而成为新的作战空间
美军将电子系统攻击、电磁系统封锁与攻击、网络攻击、基础设施攻击作为赛博进攻性作战的主要内容。从上述的定义可知,赛博战既包括了传统的电子战,也包括了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战,具有广阔的外延,是一种广义的信息战。上文我们把“舒特”系统归为赛博战武器,是因为“舒特”系统在攻击时是以电磁波为载体侵入敌方的网络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战场上网络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作用在不断增强,现代军队对其的依赖程度也在增加,如:雷达防空网、地域通信网、指挥控制网等,这些网络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延伸发展而出的战场网络。战场网络是赛博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战场上的网络空间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空间,无法直接接入,但是,军事作战网络包括了大量的开放式传感器、无线接口和链路。以开放式传感器为例,工作中的雷达(不包括无源雷达)、无线电通信系统等都是开放式传感器,其工作时都要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很容易被敌方相应的接收机接受,从而暴露传感器的方位及工作体制等信息。通过电子战技术以电磁波形式从天线口面或其他节点进入敌赛博空间是最为可行的途径。
笔者认为,“舒特”网络攻击系统不仅仅是美国空军空中网络攻击的网络攻击武器,美空军还以“舒特”系统和先进数据链的发展为机遇对美空军甚至海军航空兵的情报、监视与侦查平台(RC-135系列“联合铆钉”、EP-3等电子侦察机)和进攻性信息战平台(EC-130H等以软杀伤为主要目的电子干扰机)及进攻性打击平台(空军的F-16CJ、海军的EA-6B、EA-18等具备DEAD能力的电子战飞机)进行横向一体化整合,以适应赛博战的出现。这种横向一体化整合也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未来即将服役MALD空射诱饵、电磁脉冲武器、海军下一代干扰机(NJG)等都将被整合在一起。横向一体化整合后的空中赛博空间进攻性作战体系为美军谋取在赛博战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不远的将来,美海空军赛博作战将以电子战为基础,以“舒特”网络攻击系统、电子软杀伤(携带干扰吊舱、MALD空射诱饵的战术飞机)、电子硬摧毁(电子脉冲炸弹、反辐射导弹等硬摧毁弹药)等手段全空域、多维度打击敌防空指挥及通信体系。
&美空军以“舒特”系统发展为机遇对情报、侦察平台和进攻性信息战平台和进攻性打击平台进行横向一体化整合,以适应赛博战的出现
美空军以“舒特”系统的发展为机遇对情报、监视与侦查平台和进攻性信息战平台及进攻性打击平台的横向一体化整合将给其作战对手的防空系统和通信系统带来新的挑战。美军的作战对手的防空系统和通信系统不仅要面对美军不断增强的传统电子战能力,还要面对“舒特”系统通过远程无线电入侵,秘密进入防空系统或通信系统的网络攻击,尤其是后者其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美国把中国当作军事上的主要假想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关注和研究“舒特”系统的发展与作战运用,重视“舒特”系统对中国防空指挥和通信系统造成的威胁,探寻应对其攻击的策略和措施应是当前解放军重点研究的课题。
虽然美军透露
“舒特”系统的细节信息非常少,但还是可以根据有限的信息和JEFX演习中配置粗略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应对其攻击的措施。首先,发挥“舒特”系统的作战威力必须依赖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共享能力;其次,在攻击过程中依赖数据链进行相互数据传输;最后在攻击手段上依赖大功率辐射信号实施远程无线电入侵。
在被动防护方面,
“舒特”系统在作战之前首先依赖RC-135U/V/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对敌进行电子侦察(ES),截获敌电子通信、雷达等电磁信号,对侦搜到的各种电磁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处理,从而获取战术情报,了解战场态势。这一工作主要由网络中心协同瞄准系统(NCCT)完成。该系统由L-3公司研制,NCCT的设计目标时能够在数秒钟之内收集并融合来自不同平台的ISR数据,并进行识别和定位敌方辐射源。其定位原理可能是在飞行中利用IP协议通过多个平台数据,采用三角测量法,协同完成对辐射源的定位。根据“舒特”系统的攻击原理和作战流程,应对“舒特”系统攻击首先要注重重点防控网络设施的电磁屏蔽,减少不必要的电磁辐射,保护频谱资源,防止作战使用电磁频谱的泄露,做到常备分离、平战分离。
&目前,美军已经完成了对RC-135系列电子侦察机的改造,改造后的RC-135飞机装备了NCCT系统
除了保护频谱资源外,还可以在重要防空设施附近部署诱饵设备发射假频率、假信号迷惑敌方电子侦察平台。从以往的北京雷达博览会展出的重要设施防御系统可知,中国的预警雷达等重要设施都配备了综合防御系统,防御系统包括GPS诱饵、雷达抗辐射导弹告警设备、诱饵、烟幕干扰设备等。针对“舒特”系统的出现,研制相应的诱饵,用于发射假频率和假信号,保护重要的防空设施。“舒特”系统主要通过发射大功率辐射信号实现对目标网络的入侵,因此采用技术手段对防空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根据现有的文献,“舒特”系统对网络的攻击,是通过对防空设施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入侵”进行攻击的,无线通信包括了微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等),拒绝异常信息,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目前,“舒特”系统所攻击的目标主要是固定或机动的地面防空系统,对于移动速度较快的预警机,其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因此,装备足够数量的预警机不但有助于利用预警机飞行高度和速度的优势,提供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提高空防能力,还有助于完善空防预警系统,提高对抗“舒特”系统的能力。中国现在不但研制成功并装备了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目前还研制成功了基于运-8三类平台,采用相控阵雷达的空警-3000预警机,这为未来装备足够数量的先进预警机奠定了基础。
“舒特”系统对于移动速度较快的预警机,其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
由于“舒特”系统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防空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因此,加强网络防御也是对抗其攻击的措施之一。网络防御是指使用所有防御手段保护计算机网络,使其免遭扰乱或摧毁。网络防御手段包括:评估威胁的情报、对迫近攻击的指示和警告、减小攻击的影响和恢复受攻击的网络等。加强网络防御既要在硬件上下功夫,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硬件及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光纤通信,还需要在软件下功夫,分析现有防空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使用新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措施,提高网络防御能力。为了保持重要防空网络遭到“舒特”系统袭击后的正常运行,应对重要防空网络进行备份,备份系统应和原系统有所区别,一旦发现系统遭到“舒特”系统的遥侵、遥控,应果断切换备份系统。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探寻应对“舒特”系统攻击的策略和措施中也应坚持这一思想。应对新出现的“舒特”系统,首先要装备适合本国作战体系,性能相近的国产版“舒特”系统,将美军对中国的防空挑战转移到美国。此外,根据国产版“舒特”系统技术和性能特性,为未来研制新型防空武器和现有防空武器升级提供相应的经验,提高防空武器对抗“舒特”系统的能力。此外,在平时演练和演习时,可以使用国产版“舒特”系统和防空武器进行对抗性演练,以在技术和战术层面上提高防空部队应对“舒特”系统攻击的能力。
&在平时演练和演习时,可以使用国产版“舒特”系统和防空武器进行对抗性演练,以在技术和战术层面上提高防空部队应对“舒特”系统攻击的能力
目前,作战飞机若要具备“舒特”网络攻击能力必须携带一种名为“长矛”的吊舱(Spear),这种吊舱装备了功率强大的专用辐射源阵列,用于发射大功率电磁波,渗透到敌方网络。我们知道,无源雷达采用无源工作体制,自身不对外辐射电磁波,敌方无法通过有效的电子侦察来发现它,隐蔽性好。通过被动接受合作或非合作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其是对抗电子战飞机和隐身飞机有力武器。由于“舒特”系统在攻击时需要向攻击目标发射大功率电磁波,无源雷达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探测和跟踪装备“舒特”系统的飞机,因此,可以通过扩大无源雷达的覆盖面提早发现“舒特”系统的网络攻击。结合地面有源雷达、预警机等预警平台,及时发现装备“舒特”系统的飞机,利用战斗机或远程防空导弹击落装备“舒特”系统的飞机,从源头上抗击“舒特”系统的网络攻击。
中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出了无源雷达。科索沃战争中,捷克“维拉”无源雷达成功监视美国F-117隐身飞机的活动并协助击落了其中一架。“维拉”无源雷达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中国的极大关注,战争结束后,中国就研制出了可以实战部署YLC-20的无源雷达。后来,中国又得到了捷克“维拉”E无源雷达的设计和技术资料,对YLC-20无源雷达进行了改进,据悉,YLC-20无源雷达的定位和跟踪目标的性能指标远高于“维拉”E无源雷达。YLC-20无源雷达研制成功之后,中国后来又发展出了DWL002、REWY-1等无源雷达并开始对外出售。以DWL002无源雷达为例,该雷达信号适应能力强,工作频带宽(1.0-18吉赫兹)、机动性好等优点,其作用距离可达500公里,通过多站式部署和结合日益成熟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高精度定位辐射源。中国在无源雷达方面的强大技术实力有助于提高解放军抗击“舒特”系统攻击的能力。
&由于“舒特”系统在攻击时需要向攻击目标发射大功率电磁波,无源雷达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探测和跟踪装备“舒特”系统的飞机
使用陆基机动式电子战系统对抗“舒特”系统也是值得关注的对抗措施。据俄罗斯媒体在今年6月24日报道,俄罗斯军队近期接受了4套“克拉苏哈”陆基机动式电子战系统。该系统由俄罗斯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集团公司旗下的“梯度”科研所研制。其可以对所有雷达的基本频率和其他无线电辐射源实施强烈电子干扰,有针对性地压制敌方电子通信设备、指挥系统和情报侦察设备,抗击敌方电子干扰。前面我们提过,“舒特”系统在攻击时需要专用辐射源阵列发射大功率电磁波,类似“克拉苏哈”的电子战系统可以通过发射大功率电磁波压制和干扰“舒特”系统。因此,在研究对抗“舒特”系统措施的过程中,还应研究使用软杀伤对抗“舒特”系统。
&陆基机动式电子战系统对抗“舒特”系统也是值得关注的对抗措施,图为俄罗斯“汽车场”机动式电子战系统
目前,中国各类电子战部门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特别是雷达和电子干扰2个领域,没有将电子战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战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是将二者独立分开,这些因素都会一定程度上制约解放军对抗“舒特”系统能力的提高。因此,除了上述技术和战术方面的对抗措施外,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舒特”系统带来的挑战,合力对抗“舒特”系统的攻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