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匹敌谁是《口袋征服》诸天最强bosstxt

无可匹敌 谁是《口袋征服》最强BOSS _多玩新闻中心_多玩游戏网&&&&7&&&&&11、可悲可怜的古代欧洲妇女
五四以来,不少精英人物痛感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在不断呼吁提高妇女地位的同时,将中国妇女受虐待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矛头直指儒家学说,并持续地进行深揭猛批。
殊不知,欧洲无数的文字记载证明,自古以来,欧洲妇女的地位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女人高,可以说处境更糟糕。
欧洲圣贤谈女权
圣贤苏格拉底是这样教导雅典女人的:“一个女人的美德,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来:她的责任是在管理她的家务,和看管屋里的东西,以及服从她的丈夫”。
柏拉图认为,女人的智商和小孩、奴隶差不多,除了有各种欲望、痛苦和快乐,啥也不知道。
德谟克利特说:“接受一个女人的命令,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德谟克利特还谆谆告诫道:“女人不应该动口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少说话对于女人是一种装饰,而装饰简朴,在她也是一种美”。
欧洲文化的另一主要源头《圣经》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言论。《马太福音》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男人写封休书,便可休掉妻子;被男人休掉了的女人,连再嫁人的机会也没有了。在欧洲,《圣经》是最高法律,而教会是最高裁判所。
中国圣贤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从来没有像苏格拉底、柏拉图那样蔑视妇女;佛教、道教,也没有像基督教那样歧视妇女。
尽管如此,至今,欧美人也没有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古希腊圣贤和《圣经》。
道理很简单:只有善待古人,才能善待今人,并示范于后人。
欧洲法制下女权
在雅典,女人没有公民权,自然失去了财产继承权。雅典法律规定,没有兄弟的女人,可继承自己父亲的财产,但是,她不能直接继承,必须通过她的丈夫转赠给她的儿子。所以,对于雅典女人,生儿子是天大的事情。怀孕、生儿子固然有利于继承财产,但也给女人套上另一枷锁,雅典规定:男人去世后流产遗腹子是犯罪;有孩子的寡妇必须留在夫家抚养孩子。
罗马法规定:“让每个都知道,如果一个妇女过了法定时间之后,结第二次婚,而在第一次婚姻中已有孩子,则她在活着的时候,可以对她在结婚时得到的财物保有用益权,但全部财产应由他们的孩子继承,因为最神圣的法律已给这些孩子们保留了在其父母死后继承全部财产的权利。”老公的财产不属于老婆,老公死后,老婆只配担当一个看家人的角色。
进入中世纪后,蛮族国王们在依葫芦画瓢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更直接的东西来。
勃艮第法律写道:“如果一个勃艮第妇女在她丈夫死后,再结第二次婚或第三次婚,如果他每次结婚都生有儿子,则她生活着的时候,可以根据用益权占有婚姻的赠与;但他死后,他的每个儿子都可以继承他的父亲给与他的母亲的财产;因此这位妇女无权把她作为婚姻的赠与得到的任何财物给与、出卖或转让给他人。”
萨利克法律写道:“萨利克的土地不得落入妇女之手;继承权只可以移交给男子。”
1128年,法王胖子路易颁发给拉昂自治市特许状----拉昂自治市“基本法”说:“如果此地的任何人在他女儿或孙女或亲属出嫁时,给了她土地或金钱的,如果她死时没有后嗣,则应将她身后留下的别人给予她的土地或金钱归还给予的人或其后嗣。同样,如果一个丈夫死时没有后嗣,则应让他的一切财产,除了它给予他妻子的妆奁以外,都回到他亲属的手里;他妻子生时可以保持这笔妆奁,但她死后,这笔妆奁应回到他丈夫的亲属手里。”
欧洲法律规定:女人与财产无缘。
贞操文化与初夜权
在雅典,男人只要与女人分居,便算作离婚;男人将女人赶出家门,便算作解除婚约。为了确保女人的贞洁,女人们被隔离在一个外人基本看不到的地方,很少有外出的时候,即便偶尔外出,也必须有女奴陪同。男人一旦发现妻子有不轨行为,可以随意处置她,包括杀死或者致残。
日耳曼人有对偷情妇女严惩不贷的传统。据《日尔曼尼亚志》记载:“这个地区人口虽然稠密,但通奸是难以听到的,一旦被发觉,立刻就会受到丈夫的惩罚。她铰掉他妻子的头发,并把她的亲属集合起来,然后剥掉她的衣服把她逐出家门,穿行整个村子,当着她的父母一边追她一边用鞭子抽打她。”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妇女的境况更为可悲。男人们离家远行时,为了确保妻子独处时不红杏出墙,发明了将女人阴部套上铜铁锁链的
“贞节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贞节带还是畅销产品。据说,直到19世纪上半叶,这玩意儿还在市面上流行。
欧洲社会绝不宽恕“有污点”的妇女,即便她是贵妇人。中世纪晚期的人描述这个时代上流社会道:“这个时候,天下太平,常有盛大的宴会和马上比武,贵妇人和少女们的各种保护者都集合在他们知道的宴会的地方,这种宴会是普通而常有的,当时的优秀骑士都穿戴得十分体面地前来参加。但是如果偶然有一个名声不好或有污点的贵妇和少女坐在一个好名声的贵妇和少女旁边,那不管她作为贵妇的地位有多高,她的丈夫多么富有、多么高贵,有时那些本身品德良好的骑士,会毫不羞耻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她们面前,让有好名声的妇女坐在有污点的妇女面前,并当众对她们说:‘夫人,对这位夫人和姑娘坐在您的前面请勿生气;因为虽然她也许不像您那样高贵或富有,但她是没有污点的,毋宁说是属于品德优良的行列;而人们并没有批评你这一点,对此,我是很生气的;但总应该得到尊敬的人表示敬意,这是没有什么惊异的。’优秀的骑士这样说了,就请那些有好名声的妇女坐在第一排,为此,她们在心里感谢上帝,因为她们被认为纯洁,并由此而受到尊敬,而被邀请到第一排就座,其他的人则承认自己的错误,耷拉着脸感到羞愧。通过这件事,一切贵妇都有了好的榜样。”
看起来,欧洲社会很重视女人的贞洁。其实,在过去的欧洲,广大的小家碧玉们,很难将自己的第一夜交给自己的另一半。伏尔泰告诉我们:“领主们发明了一种特权,名为初夜权,或称破瓜权、先占权,即与庶民的新娘睡第一夜的权利。一些主教、修道院长也以大贵族的身份享有这种权利。甚至到上个世纪(生民无疆注:指17世纪),某些领主放弃这个权利时,还要他们的臣民出钱。这种奇怪的权利遍及苏格兰、伦巴第、德国以及法国各省。”
婚姻由长辈决定,出嫁后绝对服从丈夫,未经允许不迈出家门一步,这就是欧美妇女婚后便辞职当家庭主妇的来历。
女权在中国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爱情诗无数,多以女性的身份创作。这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女子再嫁,直到宋朝,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宋朝法律规定:夫亡百日(起初为六年)之后,便可改嫁。宋太祖、宋英宗都曾亲自劝大臣之妻改嫁;宋真宗皇后刘氏、宋仁宗皇后曹氏,都是改嫁而来。著名词人李清照原为相府儿媳,夫死之后便改嫁他人。直到明朝,再嫁才开始受到非议,但也就是不够光彩罢了。
在中国,妇女受教育,从来是不成问题的。自汉朝以来,有作品传世的才女,汉朝如班昭,三国如蔡文姬,唐朝如上官婉儿,宋朝如李清照。《全宋词》作者中,女性多达107人。岳母刺字、苏洵之妻管家、薛氏教子等证明,宋朝妇女识字率显然不低。宋朝还一度开设女子科举。翻遍18世纪以前的欧洲历史,也找不出这样才女辈出的场面。
毋庸讳言,在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于男子,但也不是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即使在明清文人的笔下,《杨家府演义》之“杨门女将”,《说岳全传》之“岳母刺字”,无不是深明大义、文武兼备。
鸦片战争前的1793年,英国马戛尔访华使团随员爱尼斯.安德逊撰写的《英使访华录》说:“认为中国妇女被关在屋子里不许与外人相见的见解,是无甚根据的。(在北京城内)会集观看英国使团马车队的大量人群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妇女,这比例数字大大超过在我们自己国内所遇到的观看新奇事物而聚集起来的人群中的妇女的数目……当车子开始移动时,我轻轻地和这些殷勤的妇女们握手,她们报我以甚为文雅的亲热。从在场的男子们中间也看不出他们对我的举动有什么不满意之处……因此,在这城市里,女子,显然地,并未被剥夺她们所应享有的这部分自由”。显然,此时的中国男人并不“封建”,而中国女人比英国女人更“自由”。
在古希腊,雅典的妓院、妓女多不胜数,海港皮拉埃乌斯就是著名的红灯区。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便是泡妓女的高手。和宋徽宗的李师师一样,雅典名妓阿斯帕西娅,因为被伯里克利泡上了,也获得了流芳千古的荣耀。
罗马皇帝多淫乱不堪。埃拉伽巴卢斯到处找美媚,连神庙里的女尼也不放过,性交姿势和春药研究成了他唯一支持的科研工作。罗马皇帝还将心比心地制定法律:被派担任某省总督之类的官员,如果尚未结婚,政府将为他配备一名专门的姘妇,就跟配备骡马车仗一样。中国也常有皇帝赏赐大臣美女,不过没有法制化。
一夫多妻,是古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伏尔泰说:在中世纪欧洲,“法兰克的几个国王,贡特朗、卡里贝尔、希吉贝尔、希尔佩里克、达戈贝尔都同时有好几个妻子”。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普有3个正式妻子和24个外室,15个私生子,甚至专门为一个他宠信的外室组建了所谓的金羊毛骑士团。至于为了争风吃醋而打打杀杀的故事,那就没法说了。法国学者马可.布洛赫说:“历史提供的证据更加明晰无误。我们知道,贵族的婚姻常常是一宗平凡交易,贵族家族中私生子成群结队。”
食色性也。以高呼“打倒孔家店”而闻名的吴虞,本有妻有妾,59岁时又纳一个16岁女孩做小妾。这足以说明,要想取缔这种丑恶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
欧洲的贤妻良母
在11世纪,即中国北宋时期,西欧教士吉贝尔特.德.诺根特,是这样歌颂他母亲:
“我母亲的善良的表情,她的罕有的语言,她的始终宁静的面容,并不是生来鼓励那些看到她的人的轻浮举止的。而在上流社会妇女中很罕见或者几乎从未见过的是,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上帝赐予的纯洁,正像她被天意保留下来去谴责那些滥用上帝赐物的妇女那样;而当一个妇女不论在她自己屋里或在自己屋外成为这种指责的对象时,她总是避免参加进去,她一听到这种指责就感到苦恼,就好像这种指责是落在她头上的。”
“我刚诞生八个月,我父亲就活生生地逝世了。……我母亲那时虽然还很年轻而美丽,但她决心守寡。而且她履行这个誓言是多么坚定啊!她做出的稳重的榜样是多么伟大啊!”
“她生活在对上帝的深深的敬畏之中,并以一种平等的爱,对待她的邻居们,特别是那些穷人。她谨慎地管理我们,管理我们和我们的财产。”
“我的母亲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抚育我成人。”
“我刚刚学会最初步的几个词,我母亲就急着让我受教育,把我托付给一位语法老师。”
随便翻阅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就会发现,这位西欧的伟大母亲,与中国人心目中的伟大母亲形象完全一样:恪守妇道,不事二夫,潜心持家,睦邻友好,善良仁爱,倾尽全力抚育孩子,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将其中的上帝、贵族之类的洋名词换一换,不就是中国“贤妻良母”形象么!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1-07-29 09:04
十二、基督教是个啥?&
1、毋庸讳言的伤疤
&&&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样,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教人积善行德的。基督教早期组织,便是以经济互助形式出现的。
&&& 基督教也给人类带来不少负面的东西。早期基督徒们为了传教,用基督徒的遗骨治病之类的笑话,充斥了罗马帝国。整个中世纪,欧洲就是在基督教统治之下的政教合一的社会,教会掌握着教育权,学校只培养教士,使得整个欧洲遍地文盲,大多数贵族乃至国王也是大字不识一个。教会拥有收税权,什一税始终是压百姓头上的沉重负担。罗马教廷还用种种形式敛财,成为欧洲最大的财主。教会拥有军队,与国王们大动干戈争地盘,搞得欧洲更加支离破碎、民不聊生。欧洲人称中世纪为“黑暗”时期,教会至少是祸首之一。
&&& 尽管《圣经》也教人积善行德,但其中糟粕多多,比如歧视妇女、宣传暴力等,使得辨别力差的信徒们排斥其他学说,敌视其他宗教,干出了令人发指的勾当。基督徒毁灭图书馆、杀害科学家的事情是众所周知的,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敌对,更是基督徒主动地一再挑起来的。伊斯兰教从兴起到基督徒发动十字军东征,穆斯林对生活在阿拉伯地区的基督徒以及他们的基督教堂,都是十分宽容的。欧洲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朝圣”,也是畅通无阻的。罗马教廷为达到某种目的,编造、散布大量谎言,持续不断组织十字军东征,欧洲饿死、冻死、病死、战死者达300万之众,也给中东的穆斯林带来深重灾难。教会在这场战争中大发横财。在基督徒举家“东征”急需路费时,教会以超低价收购他们的土地家产;十字军抢夺的穆斯林财宝,络绎不绝地运进了罗马教廷的仓库;骑士国更成了教皇的私产。与此同时,基督徒们攻占了西班牙、葡萄牙后,12--15世纪,将这里的穆斯林屠杀殆尽,尽管穆斯林统治西班牙葡萄牙时,对基督徒极其友好。长期以来,欧洲人对犹太人极尽欺压、盘剥之能事,使犹太人成为欧洲事实上的永久贱民,犹太人被任意袭击、掠夺,各国国君多次下令没收犹太人的产业。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就不足为怪了。
&&& 对于不听命于自己的基督徒,罗马教廷也毫不留情。12世纪末13世纪初,罗马教皇组织十字军消灭法国南部的基督徒异端----阿尔比教派。十字军所到之处,城乡化为焦土,百姓屠杀殆尽。为了宗教上的纯洁,法国国王也在所不惜了。法国曾经最繁荣富庶的地方,就此变成了野兔满地跑的所在。
2、基督教仅仅是宗教
&&& 任何宗教,都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它宗教和文化;否定、排斥、打压其它宗教,无疑是愚蠢、无知的行为。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方面,少数基督徒表现得很不好。我曾经多次与几位基督徒讨论宗教问题,因为我不赞成他们的一些观点,便有人将我当作“反基”恶魔,说我死后必下地狱。我笑答:即便将来真的下了地狱,我也是下佛教道教的地狱,与基督教地狱无关,上帝管不着我。某基督徒坚持只存在基督教的地狱,根本不存在其它的地狱,并声称基督教必将传遍世间每个角落,其它宗教都是邪教,都不值得一提。如此态度,好比一个生意人,想赚尽天下所有的钱,岂非笑谈。
&&& 宗教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比如,《创世纪》中的许多东西,即便是原创,也构不成垄断。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三皇五帝等大量传说。这些关于人类早期活动的故事,远比《创世纪》丰富、生动。不过是因为当今教育体制的缺憾,许多人知之甚少罢了。
&&& 《圣经》,特别是旧约,原本是中东地区的先民们代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和格言、谚语的集合,故事范围也没有跨出中东地区一步。不管专家们研究得如何辛苦,即便考证出伊甸园的具体位置,也只能证明先民们确曾在此生活过,而无法证明上帝来过这里;即便证明确实存在亚当、夏娃,并确定了身高、体重,也没法解释四大洋五大洲的多种肤色人类的来源。作为宗教,基督教的诞生晚于佛教数百年,假如上帝真是万能的,是不会等到释迦牟尼传教数百年之后,才降生耶稣的。按照上帝的脾气,定会立即雷霆般严惩杀死耶稣的人类;而基督徒们在美洲大陆胡作非为,上帝有一万个理由降下十倍的大洪水来惩罚他们。
&&& 只要读者动点脑子,就会发现,《圣经》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当真的。创世纪说,上帝造了亚当夏娃这两个人类始祖,以及豺狼虎豹等飞禽走兽的始祖。好在旧约将一代代记载的还算清楚,从“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一直说到亚伯拉罕。到了新约,也详细列出了耶稣的家谱,而耶稣出生的时间更是“公元”了。姑且算这都是真的,而且耶稣的所有祖宗都以500岁计算寿命,人类的历史不过数万年。事实显然不是这样,仅在中国大地的考古发掘证明,百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活动;恐龙化石证明,N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生灵在奔跑跳跃。而地球,至少在数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3、基督教与中国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多种宗教和平共处的国度。据明确无误的史料,至少早在唐太宗时期,基督徒就来到中国传教。霍华德.维克斯勒教授说,唐太宗“喜欢”基督教,不知依据何在。这时传入中国的是景教,为聂斯脱里派,属于基督教的“歪门邪道”。在唐朝,基督教和其他西来的宗教一样,基本局限于洋人圈,没能进入中国上流社会。士绅只对佛教、道教感兴趣,中国有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没有诗基督。唐朝中后期,景教不消自亡,只在西北边陲游牧地区流传了。
&&& 元朝统治疆域广大,钦察汗国、伊儿汗国都奉中国为宗主,故主要来自钦察汗国的基督徒颇多。由于元朝高层大多信奉萨满教、佛教或伊斯兰教,道教也属于重点扶持对象,所以,基督徒们相反纷纷改宗与基督教有姻缘关系的伊斯兰教,成为当今“回族”成员。
&&& 明朝中后期,欧洲的传教士,再次接连不断地进入中国。此时,基督徒们正在大规模地,屠杀西班牙的穆斯林,屠杀美洲、非洲、澳洲土著。中国皇帝向来宽容,只要不胡闹,对任何宗教,即便不喜欢,也不排斥不打压。比如伊斯兰教,明朝皇帝还亲自撰写牌匾,予以褒扬,有现今西安的清真大寺为证。明朝皇帝对基督教也一视同仁,还让欧洲的传教士在朝廷做官。
&&& 到了清朝,传教士在中国有了几个固定的传教点,便向罗马教廷报功请赏。欧洲那边开始头脑发胀,担当着法国“最高法庭”职责的巴黎大学,他们用西欧思维作出裁决:中国必须绝对服从基督教,于是派出全权大使,找到康熙皇帝,语气强硬地要求中国:禁止儒家学说、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不得追祭祖宗,如此等等。康熙帝岂能接受这种条款?结果自然是,将西欧和尚赶出中国。清帝并不无端地排外,在北京,始终存在着俄罗斯和尚创办的教堂,即东正教堂。
&&& 鸦片战争前,不止一位传教士锲而不舍鼓吹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中,不止一位传教士为侵略军当探子、做向导、出谋划策,并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军事活动;鸦片战争前后,也不止一位教士热衷于贩卖鸦片挣缺德银子。鸦片战争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来叙述了。(参见《督教传教士的罪恶行径---之一 》《基督教传教士的罪恶行径---之二
》《基督教传教士的罪恶行径---之三 》《基督教传教士的罪恶行径---之四 》《基督教传教士的罪恶行径---之五
》)中国不是欧洲,中国人有敢于造反的传统。不管今天的某些人如何美化洋教士的行为,事实终归是事实,因为不止一位八国联军的军官和外交官承认:是洋人和洋教士的罪恶活动,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一次义和团运动,把某些胆大妄为的传教士吓怕了。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许多传教士还是没敢回到曾经作恶的地方去。
&&& 近代以来,有传教士在看病就医、教书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情。抗战时期,在拯救中国人性命上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点,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4、宗教与“发达”
&&& 每个人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但是,我十分反感某些基督徒无视历史事实,将宗教与“发达”联系起来,说佛教、道教甚至儒家学说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 有基督徒说,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繁荣,这是典型的扯淡。
&&& 督教被君士坦丁确立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帝国不仅没有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且愈加衰落,国内动荡不已,民不聊生,并很快分裂为两个国家。西罗马在被匈奴蹂躏得一塌糊涂之后,很快被蛮族三拳两脚打死,西罗马大地就此进入长达千年、没有白天的中世纪;如果中世纪也叫发达,那么,普遍信奉基督教的拉丁美洲的居民,一定比上帝的日子还要美满!一部东罗马历史,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如果说这也叫发达,那么,战祸连绵的基督教非洲国家,也属于发达国家了。
&&& 如果说信仰基督教就发达,要么,这段历史与基督教无关,要么,昏暗的中世纪欧洲和可怜的东罗马是因为信仰基督教造成的。倘若这落后与基督教无关,凭什么把今天西方的“发达”的功劳归到基督教头上!
&&& 有基督徒说,信仰儒教、佛教的国家,没一个发达的。这又是典型的扯淡。
&&& 我只说中国的事情。儒教不用多说,单说佛教。佛教是汉朝时传入中国,到六朝时,便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后痴迷佛教的皇帝不胜枚举,饱含禅意的名著数不胜数。汉朝打败匈奴,匈奴的残余逃到西方,在今天的匈牙利定居后,一方面打得东罗马年年纳贡,一方面驱赶着日耳曼人将西罗马帝国摧毁。唐朝打垮突厥,突厥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打得欧洲的基督徒满地找牙,并且消灭了东罗马帝国。中国的两个手下败将,分别消灭了一个基督教帝国,你说中国强大不强大?如果将今天西方国家发达归功于基督教,那么,也应该将这接近1500年的辉煌历史归功于佛教了。
&&& 四大发明,都是佛教传入之后的事情。如果说宗教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发达”,那么,这是不是佛教的功劳?反之,在15世纪末以前,欧洲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基本无贡献,是不是应该由基督教承担责任?
&&& 伊斯兰教起源于中东,信徒主要在西亚、北非、南亚。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创造了高度繁荣、发达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西方人能有后来的科技文化知识,主要是继承了穆斯林的成果。
&&& 显然,三种宗教的信徒,都曾创造过辉煌,也都曾经历过昏暗时期。
&&& 如果仅仅看基督徒今天日子过得不错,就断定基督教有什么特异功能,必然得出极其片面、可笑的结论。
&&& 除了邪教,任何宗教都是平等的。不同的宗教,教义会有所不同,但对于人类而言,都属于精神食粮;而宗教本身,就好比吃饭的工具,有的是筷子,有的是刀叉,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才是正途。
5、宗教与国家
&&& 任何一种宗教,或者一门学说,倘若能够流传百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有其继续流传下去的理由。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大教也好,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等教民略少的宗教也罢,都有千年以上传教史,均应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给予高度尊重、充分保护。
&&& 必须强调的是,宗教是有国界的。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成果,就是将听命于罗马教廷的各国天主教会,转变为隶属于各国政府,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国家教会,因此,鸦片战争期间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同样,不管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大地上传教,首先必须忠于中华民族,永远无条件地服从于中华民族的利益。&&&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05
十三、怕水的欧洲(1)
1、还原海洋文明
&&& 在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期,海洋,对于人类的价值是大不一样的。独木舟时代,人类除了在岸边打渔摸虾,就是煮盐。帆船时代,特别是拥有指南针的时代,海洋的价值,提升到了颠簸坎坷、危机四伏的公共马路层次,利用它做生意,还是有利可图的。当汽轮成为主动力的时候,海洋就沦为军人、商人的奴隶了:军人在这里主张海权,因为掌握这里成为了军事要地;商人借这里赚钱,因为这里是最佳商业通道。
&&& 人类历史上,与海洋打交道的人永远是少数。滨海国家才会有渔船队、商船队和海军舰队,即便这些国家,就业于船队与舰队的也只能是少数。绝大多数国民,还是依靠本土资源和本土市场过日子的,比如种地,或者从事手工业,或者开个杂货店。
&&& 海洋的价值,是随着人类科技进步而不断提升的。当人类还呆在树上的时候,海洋是遭人唾弃的。今天,我们知道,海洋不仅是廉价便利的马路,而且是巨大的聚宝盆。海水本身便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海底更是蕴藏着不可计数的知名不知名的宝贝。维护海洋权益的口号和实际行动,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热点、难点和武装冲突的爆发点。
&&& 人类是为了打渔、煮盐、做生意,才与海洋打交道的。食盐还有井盐;打渔是少数渔民的事情。海洋文明,主要是围绕海上商业活动展开的。
2、罗马人:自称是农民
&&& 欧洲人的正宗“航海史”,是从地中海开始的,尽管北欧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在欧洲航海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
&&& 作为“内海”性质的地中海,无论是传说,还是其它什么记录,都足以证明,很早很早以前,地中海周边的先民,就在海上讨生活。毫无疑问,腓尼基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腊人等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航迹。毕竟年代久远,今人很难确定他们的活跃程度。至今,我们只能知道,西亚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留下了足迹。
&&& 根据希腊人“神话”类的文字,根据“希波战争”和雅典拥有“舰队”,以及散布于地中海岸上的希腊人定居点,希腊人也许曾为海上骄子。亚里士多德认为,经商是有损个人修养的事情,“专门搞一批水手在那里是没有用处的,农夫就足够做这些事情了”,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在希腊,在海上讨生活不是件体面的事情。
&&& 古希腊留下的多是神话传说,可信资料太少,因此,没有必要过多纠缠。
&&& 欧洲真正留下较为可信的文字依据的,是古罗马时期。地中海是帝国的内海,类似于中国的洞庭湖、鄱阳湖,或者渤海。罗马起家的时候,罗马人对海洋是一无所知的。孟德斯鸠说:“罗马人根本不懂得航海术;迦太基的一支舰船在他们的海岸上搁浅了,于是他们便模仿着这只船修造了一支新船: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水手受到了训练,他们的舰队被修造和装备起来,并且被放到海里去,这支舰队遇到了迦太基的海军后,便把它击败了”。尽管如此,在罗马统治者眼中,海洋是微不足道的,陆军才是正经的军队,才是高贵的象征。精锐士卒被充任禁卫军,稍次的编入选军,最次的编入辅军。海军士兵,都是免奴---摘掉奴隶帽子的下等人,当然海军司令由罗马武士来担任。不用怀疑,罗马一定有一支舰队常年游弋于地中海,即便是出于治安需要。
&&& 罗马公民不重视海军,也许有一个客观原因----怕水。罗马是个“农民国家”,古罗马有句经典的话:“我们祖先赞扬一个好人的时候,就称颂他是一个好种田人,一个好农民。凡是受这样称颂的人,认为是获得了无上光荣。最强壮的人、最不畏缩的士兵,就是来自农民间的。”因此,罗马公民们都是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罗马皇帝带头,当上了头号大地主。贵族们起而效尤,想方设法多捞土地,以致许多贵族所占地盘太大,仿若国中之国,进而尾大不掉。
&&& 罗马法律禁止罗马贵族经商,孟德斯鸠告诉我们:“罗马的公民认为商业和手工业是奴隶们才干的行业;他们是绝不做这些营生的。如果有几个例外的话,那不过是一些被释放的奴隶继续干他们先前的行业而已。”在地中海穿梭往来的商船,属于西亚和埃及商人所有。孟德斯鸠说:当罗马帝国分裂后,“西方的帝国处境特别惨:他根本没有海军;海军都在东方的帝国、在埃及、在塞浦路斯、在腓尼基、在伊奥尼亚、在希腊这些地方。只有这些地方当时是从事商业的。”这是罗马帝国海上军事力量和商业力量来源的真实写照。
&&& 在红海,对东方的海外贸易逐步发展起来。据西方学者说,有希腊人到这里建立了货栈,但是,船只主要是“印度和阿拉伯人的”。尽管帝国收取25%的高额关税,由于没有可供出口的东西,
“据普林尼记载,约值二千万美元的黄金,每年从罗马帝国支出去,以平衡东方贸易差额。”
&&& 因此,罗马海军很不咋的。在罗马帝国颇为兴旺的瓦勒良和伽利埃努斯时代,一群又一群的北方蛮子,驾驶着比独木舟稍微强一点的玩意,从黑海北岸出发,顺着海岸线向南,一路肆意抢掠,无不满载而归。尽管“明智的斯特拉波明确告诉我们,本都和小西徐亚的野蛮人所使用的海盗船最多只能容纳25或30人,那我们便可以有理由肯定,在那次强大远征中船上所载的战士最多也不过15000人而已。”当这支海盗队伍推进到雅典时,罗马皇帝所能做的,不过是派“机械师”来帮助加固雅典城墙。自始至终,罗马海军没露面。待到海盗们侵袭到意大利一带了,罗马皇帝深感事态严重,与大臣们商议的结果是:“招安”----委任蛮子中的老大为执政官(大约副总理级别吧)。这一招果然灵验,通过以夷制夷,勉强搞定了这批西方倭寇。
&&& 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距离海洋文明何止万里。伏尔泰说:“凯撒进入英国时,发现这个岛比日耳曼更加野蛮。居民赖以遮体的只是几张兽皮,一个村子的女人不分彼此地属于当地全体男人所有。他们的住所是一些芦苇盖的窝棚,他们的装饰就是男男女女纹身刺画,涂以草汁,跟今天美洲野人一样。”
&&& 一个大国,如果农业落后,商业必不发达。海盗难得一见,“海军”也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06
十四、怕水的欧洲(2)
3、中世纪西欧:阿拉伯海盗的乐园
&&& 正当西欧大地上相互残杀、一片混乱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7世纪。几乎与中国唐朝创立时间相同,伊斯兰教诞生了。穆斯林大军所向披靡,迅即占领大片东罗马领土。汤普逊说:“他们在648年占领了塞浦路斯,在653年占领了罗得岛;在654―673年间多次进攻了君士坦丁堡;在667年对它进行了第一次大围攻;在672―673年再度对它举行了围困。……不久,这些新征服者也冒险出海,而大海遂变为他们进一步征服的通路了。所有地中海沿岸各地都不能幸免他们的侵掠。他们对各岛屿进行侵犯,西西里遂被他们占领。……在750年巴格达城建造的时候,默罕默德教已控制着阿拉伯半岛、旧波斯帝国以及除小亚细亚各省以外所有原属拜占庭的亚非两洲领土。她拥有着非常富饶的地区,全世界贸易的中心,并统治着千千万万最勤劳的农民、精巧的手艺者和狡猾的商人。它是所知道的陆上海上最古老商路的主人翁。”
&&& 地中海,成了阿拉伯人的内海。马可.布洛赫说:“阿拉伯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水手,他们的海盗船从非洲、西班牙,特别是巴利阿里群岛的巢穴出发,袭击地中海西部的目标。从842年开始,他们上溯罗纳河,远至阿尔附近,沿河两岸大肆抢劫。890年左右,一艘来自西班牙的萨拉森人的小船被风吹到了普罗旺斯海岸(生民无疆注:属法国),也就是今天的圣特罗波兹城郊。船上的人昼伏夜出,杀害邻近村庄里的居民。他们隐蔽的这一地区多山岗,森林茂密,当时被称为q树林堡,或叫弗莱内,是个易守难攻的隐蔽地。此时,这伙阿拉伯人同坎帕尼亚地区阿根托山上的同胞一样,在高地的茂密荆棘丛中建筑了堡垒,并召集同类入伙。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盗匪巢穴。
&&& “维护阿尔卑斯山或普罗旺斯乡村的治安,为当时的各世俗政府的能力所不及。基督教徒惟有希腊人是技术熟练的水手,然而希腊人有时也像萨拉森人那样参与海盗活动,从中牟利。931年和942年,拜占庭船队两次出现在离q树林堡不远的海岸,但两次进军均一无所获。951年,东法兰克(生民无疆注:今德国)国王奥托大帝自立为伦巴第国王,在962年加冕时就继承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他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结束萨拉森人的侵掠。他首先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劝服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下令撤走在q树林堡的属民,然后又制定了一个御驾亲征的计划,但始终没有付诸实施。
&&& “我们看到,甚至在11世纪,莱林斯的修士仍在为赎回被阿拉伯海盗捕获并运到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而奔忙;1178年阿拉伯人对马赛附近进行了一次袭击,捕获了许多俘虏。”
&&& 一群阿拉伯海盗占据位于今天法国沿海地区一个高地,作为烧杀掳掠的据点长达百年,西欧霸主奥托大帝也好,自诩为欧洲老大的东罗马帝国也罢,竟然束手无策,只能靠神父教士们祈祷上帝排忧解愁。
&&& 这时候,罗马教皇也不再说上帝是万能的,而是主动向阿拉伯人交纳保护费。伏尔泰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 “穆斯林于846年用大批船只从西西里出发,由台伯河口进入意大利,所到之处荒无人烟,于是便去保卫罗马。他们占领了外围,在掠夺了城外华丽的圣彼得教堂之后,便撤围而去迎战钱来援救罗马的、由罗退尔皇帝的一个将军率领的法国军队。法国军队被打败了……”
&&& “教皇约翰八世不仅在罗马受到意大利人的迫害,而且他还在877年刚向占有西西里和加里利亚诺的伊斯兰教徒缴付了25000利弗的银子:这就是秃子查理用来购买帝国的钱,这笔钱很快就从教皇之手转到了萨拉森人手里;而且教皇根据一份正式条约,还不得不每年付给他们同一数目的钱。”
&&& 此时的威尼斯、比萨、热那亚等“海洋共和国”在干嘛?汤普逊说:“在第十世纪前的中世纪史上,几乎没有提到过利古里亚湾沿岸城市,热那亚、比萨和卢加,而在十字军开始之前,它们没有什么经济重要性。比萨在860年遭受那些地中海上横行的北欧人的劫掠;热那亚及其整个海岸在931年和935年两次惨遭北非穆罕默德教海盗的洗劫。甚至972年,在萨拉森人被逐出布罗温斯之后,沿海城市还是继续遭难。因为科西嘉、萨地尼亚和巴利阿利群岛还在穆罕默德教徒手里。比萨在1004年和1011年又两次被抢劫。”
&&& 此时的英国,更是饱受海盗凌辱。伏尔泰告诉我们:“他们挣脱了罗马人的枷锁,又落入撒克逊人的桎梏……这7个省份在撒克逊人国王爱格伯时期终于统一起来,这时正是诺曼人前来侵扰英吉利和法兰西的时候。据说诺曼人于852年驾驶300艘船溯泰晤士河而上。英国人并不比法兰克人抵御的出色些。他们像法兰克人一样向胜利者纳款。……有些时候,整个大地成了一片大屠场,而这样的时期又是屡见不鲜的。……不列颠民族尽管自命不凡,却注定要受彝族人的统治。自从阿尔弗列德于900年去世以后,英国又陷入混乱和野蛮状态。英国的早期征服者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新的统治者丹麦人一直为占有英国而你争我夺,而新的丹麦海盗还经常前来分享掠夺所得。这些海盗一直是如此可怕,而英国人又始终如此衰弱,以至于在约公元1000年时,英国人不得不向他们付出48000英镑的赎金。为筹集这笔钱,开征了一种捐税,这种捐税后来在英国存在很长时间,就像大部分的其他捐税一样,到不再需要时仍照征不误。这笔丧权辱国的纳款称为‘丹麦金’。人们称之为大王、而其所作所为无非是累累暴行的丹麦国王克努特,把丹麦和英国合并起来置于自己统治之下(1017年)。英国本地人被当作奴隶对待。当时的作者承认,一个英国人遇到一个丹麦人,要停步肃立,直至丹麦人走过。”
&&& 正当西欧沉沦于中世纪的时候,介于印度洋和地中海、大西洋的阿拉伯人,正在创造、享受当时的最高文明。
&&& 和平与开放,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环境。阿拉伯人与繁荣发达的印度、东南亚乃至中国,展开了热闹非凡的贸易往来,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科技文化交流。仅来自于中国的,就有造纸术、印刷术、炼金术、瓷器、丝绸等等,直接促进阿拉伯人航海水平提升的就有指南针、尾舵、三角帆等先进技术。和大唐首都长安、大宋的东京、临安有一比的巴格达,设有众多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城市人口高达百万,中国人、印度人在这里开工厂、设商铺,是地地道道的国际化大都市。欧洲的贵族们在城堡里打熬筋骨的时候,这里的人们正在读书、写作、下棋、观测天文、革新技术。贸易的需要、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奠定了阿拉伯人在小小的地中海不可更改的地位。
&&& 要航海,得会造船,造海船,得充分地了解海洋。活跃于印度洋的阿拉伯人,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而对仍然是文盲的日耳曼国王和贵族,无异于登天揽月。北欧的诺曼海盗,不过是流浪于海岸线罢了。在造船和航海上,真正代表欧洲大陆最高水平的,是穆斯林控制下的西班牙。“据流传下来的记载所指出,地中海的船只,在大小方面远远地胜过了北欧的船只。据说,西班牙人按照他们邻人的船只模型,曾建造大型船只并曾以他们的大船闻名,直到他们在16世纪丧失了海权为止。”汤普逊承认,“西班牙最熟练的工人一直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摩尔人和犹太人。”
&&& 倘若不是西班牙建造的船,便只配称作小舢板。汤普逊说:“1066年,诺曼底人横渡英吉利海峡时所乘的船,每只载重30吨,可搭乘50到60人。13世纪早期的英国船,据说可载重8至15匹马,虽然这些船只在史籍上叫做‘军舰’。”就是这样一支舰队,竟然彻底搞定英格兰,舰队的老大,便是当今英国国王的祖宗。
&&& 航海不是开汽车,而是一门技术活。阿拉伯人的常识,对于封闭于地中海北岸的欧洲人来说也是天书。在欧洲,“出海商人的生活,从十到十五世纪,一般是一种很危险的生活,即使不是比陆上旅行更困难的话。……对海洋的恐惧心理,在十字军运动开始之后已经减少,可是那安全而习惯航行路线,还是在可以望见友好的海岸范围内。在这整个时期中,所有满载乘客或货物的船舶,都不敢驶入公海上去。热那亚人、比萨人、阿马斐人以及法国蒙特皮列与马赛的海员和加达鲁尼亚人,一般是沿意大利半岛西岸向南航行;……在十三世纪,那些富有冒险心的船主,采取了从干地亚往叙利亚海岸直接航线。罗盘针直到十四世纪,才应用于航海方面,此后水手们能横渡地中海而不迷失方向了。”
&&&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从事商业性海上活动,必须有数量很大、可供交换的产品。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著名的粮仓,阿拉伯地区不仅农业技术远远超过西欧,而且通过与中国、印度之间的交流,引进种植了大批农作物,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衣食无忧不断牵引出新需求的的他们,大力发展工商业,将生意做到了已知的世界。
&&& 欧洲大陆农业技术十分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粮食难以自给,不知棉花为何物,人们以麻布或羊毛裹身,手工业更是无从说起。不做生意就难以活命的“威尼斯商人”,做起了很是富有西欧特色的生意:“在日耳曼―斯拉夫边境不断进行战争时期所获的大部分战利品和一半被俘获战俘,都被集中到威尼斯去了。威尼斯贩子在供应穆斯林世界的闺房婢妾和奴隶方面,看来优越于所有竞争者。有人提及伊斯的里亚的波拉城是他们的交易基地;我们还知道,在第十世纪,哥尔多华的哈里发有一队匈牙利奴隶的卫兵。”
“根据穆拉托里的话,在第八世纪中期,威尼斯商人曾在罗马城开设市场购买大量奴隶,为得要把他们贩运到萨拉森人那边去。”然后,“把那里的丝绸、香料及其他‘豪华东方’的奢侈品运回来。”送出去的是人口,请进来的是奢侈品,这就是西欧的所谓对外贸易。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07
火车,人砸你场子来了。。。
夸爆,关谁吊事这个问题关我吊事,然后我就走上了不归路?
你确实夸爆了--
某几把慌了,我赞许的点点头
发表于:11-07-29 09:08
十五、怕水的欧洲(3)
4、扛着十字架学海盗
天上有时候真的会掉馅饼。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个偶然写成的。
9世纪以来,特别是10世纪以后,由于长期的内部纷争,阿拉伯世界分裂为内斗不断的若干个政权,自顾不暇的阿拉伯人,给了欧洲人些许喘息之机。
汤普逊说:“读者应该注意下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在十一世纪中,热那亚、比萨和阿马斐在西地中海日益增长的海权,开始推翻了伊斯兰教在那里曾称雄二百五十年的优势。欧洲从庄园状况和几乎完全农业的生活中觉醒过来的时期,恰恰正是它再向东方开放商路和在地中海恢复海权的时期。”
“1016年,当热那亚和比萨的联合舰队进攻萨地尼亚的时侯,它们从历史的黑暗里一跃而进入光明的历史了。”
与世界隔离许久的西欧,完全不了解阿拉伯世界,包括教皇在内,他们根本不知道阿拉伯世界的经济社会水平远远领先于西欧,不知道东方世界的普通基督徒的生活质量远高于西欧的贵族。懵懵懂懂的西欧,在罗马教皇持续不断地蛊惑煽动和精心组织下,以收复圣地耶路撒冷、解放中东基督徒为目标,年间,组织了多次疯狂与愚昧的十字军东征。
打仗,本来是军队的事情,可是在中世纪,作为海上军事力量的舰队,在欧洲国家始终是空白。“当时,特殊的战舰,一般是没有的,船只被使用于战争或商业方面,须看情况来决定的;他们往往是两用的,因为一只商船时常需要对付海盗船或其他敌对的船只。在整个中世纪时代,战争的进行是依靠商船的,政府认为必要时就征发商船来使用。把商船改为战船所需要的手续,只是充实船上的人员和军火配备而已。”“威尼斯商人”的商船队走上历史舞台。欧洲出动的海上力量,从物资补给,到海上军事较量,完全依赖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商船,没有一艘完全意义的军舰。
骑士们因为全是旱鸭子,没有海军,吃够了“威尼斯商人”的苦头,抢到物资要与他们分享,地盘要与他们瓜分,还时时被他们要挟,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当十字军使用他们的舰队,不论用在战斗象在进攻太尔城那样,或用在西欧的运输时,他们就要索取大量报酬。意大利城市舰队曾给予很多极其有效的帮助。日,鲍尔文一世曾和热那亚人缔结了条约,规定热那亚在每个由于他们援助而占领的港口城市里,可获得一个‘居住区’和1/3的战利品。于是,十字军立即开始对叙利亚海岸港口的进攻……”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年)时,法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进攻目标是埃及,因为没有船只渡海,只好求助于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开价85000银马克,十字军无奈答应。为确保钱款到手,威尼斯将十字军扔到一个荒岛上,要求先交钱再渡海。十字军想尽办法才凑到2/5的现金,不得不同意威尼斯商人的条件:以攻打也是天主教徒的商业对头扎达尔城作为补偿。攻下扎达尔城后,他们发现了更肥的拜占庭。东罗马海军司令早已将手下的船只统统换钱揣入自己的腰包,陆军闻风而逃,这帮十字军闯入拜占庭之后索要钞票不得,三次纵火焚烧城市,大肆奸淫抢掠,连罗马皇帝和“圣徒”们的陵墓也被挖开掏空。
欧洲各国没有海军,战争又离不开海军,教皇也拿这帮认钱不认上帝的“威尼斯商人”毫无办法。“威尼斯商人”一边参与圣战,一边与“异教徒”做生意赚钱。1215年,正当教会召开拉特兰宗教会议禁止基督徒与穆斯林做生意时,威尼斯却同爱科尼安苏丹签订条约反对狄奥多.拉斯卡利斯;1219年再签条约,威尼斯人在苏丹地盘上获得安全保证。
长达200年的战争,使300万欧洲成年男子死于战火。一个意外的重大收获,便是使欧洲人感受到了阿拉伯地区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大促进了欧洲贵族观念的转变,刺激了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威尼斯、热那亚为代表的海上商业力量迅速发展起来。“威尼斯商人”为骑士们运兵、运给养、运战利品,赚足了脚力钱;为骑士们开展海上配合作战,分战利品,分地盘圈租界搞领事裁判权,大发了一把横财;为教皇理财---来自于十字军的贡献和欧洲大陆教会的贡献,创办银行,当上了欧洲的金融中心。十字军东征,让“威尼斯商人”感受到了“海洋文明”的可贵,成就了他们几个世纪的辉煌。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部分城市也结成了商业性的汉萨同盟,英国与葡萄牙签订了航海通商条约。不过,直到14世纪末,欧洲仍维持着在大西洋欧洲大陆岸边、地中海沿岸活动的水平,与中国、阿拉伯商船的远涉重洋的航行有质的差距。
欧洲国家无心创建海军,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传统:支持海盗。
有海运,便有海盗,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欧洲各国政府支持海盗,就和欧洲国家政府支持贩卖鸦片、掠卖奴隶、抢掠屠杀世界各地土著一样。在中世纪,一旦两个国家间有不愉快的事件发生,欧洲君主们往往会怂恿本国海盗攻击敌国的任何目标,以“敌船捕拿许可状”,将海盗行为纳入国家保护范畴。在海上讨生活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汉撒同盟,也经常干一些以海盗行为报复对手的勾当。在波罗的海,汉撒同盟不断遭到挪威海盗阿尔夫的掠夺,德国商人们联合起来专门搜剿他。阿尔夫逃回后,国王不仅将他晋升为子爵,而且将德国商人的搜剿活动看作针对挪威的敌对行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战争”,直到美国独立战争前后,还广泛存在于欧洲和他们出没的世界。以海盗行为攻击敌国----“恐怖”活动,欧洲人是鼻祖。
欧洲国家还有一个传统:信奉发缺德财的“船难法”。
所谓船难法---这是欧洲所谓的习惯法,就是船只失事或者搁浅后,从难船上漂到岸边的货物,搁浅船上的货物,全部或者部分属于海岸土地所有人的财产。因此,海岸所有者----贵族们甚至专门安排手下,以种种手段诱使海船失事、搁浅。伏尔泰愤怒地说:“当时人们喜欢把北美人称作‘野蛮人’,其实我们欧洲沿海地区的农夫长期以来公然抢掠遇难的船只,杀戮航海的人,从这一点来说,北美人还不如这些人野蛮”。
靠抢掠夺得天下,又靠武力治天下,不以抢掠为耻,习惯使然也。欧洲各国宫廷常常入不敷出,支持海盗甚至入股海盗公司,也就不奇怪了。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11
16、冲出城堡做海盗(1)
1、寻找软柿子
&&& 到10世纪,曾经让欧洲人闻风丧胆的哈里发,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境况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差不离。偏偏在这时候,西欧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罗马教皇。欧洲人立即抓住机遇搞十字军东征,过足了骑士瘾。欧洲人的好日子很快到头了,因为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强大的伊斯兰世界了。
&&& 13世纪末、14世纪初,一个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民族再次登上西亚的舞台。唐朝时,突厥与大唐军队征战中落败,其中一支西迁至里海一带,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逐渐壮大。土耳其,是突厥的另一译音;奥斯曼土耳其人,就是这支突厥人的后裔。
&&& 饱受中国和阿拉伯文化熏陶,继承了阿拉伯地区发达的教育和科技、繁荣的工农业和商业成果的土耳其,迅速富强起来。经过卧薪尝胆般的苦心经营,土耳其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远超过欧洲人的所谓骑士。
&&& 1331年,土耳其人攻占尼西亚城,打伤拜占廷皇帝。
&&& 1337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眼皮底下的尼科米底亚,戴克里先当皇帝时,他将这里建设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
&&& 1365年,攻占亚得里亚堡,土耳其迁都于此。
&&& 1396年,彻底击败法国、德国和匈牙利三大欧洲强国联军。
&&& 1453年,土耳其300艘战船和20万大军将东罗马付之一炬,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
&&& 1521年,攻占贝尔格莱德,占领匈牙利。
&&& 1529年,土耳其大军围剿维也纳,若非土耳其军队的主帅私心太重,什么奥地利也许就不存在了。
&&& 1525年,法国国王一再派使节向土耳其求援,帮助他们对付哈布斯堡王朝。1535年,法国终于与土耳其结盟,赢得了这个强国作靠山。
&&& 土耳其人在北非开疆拓土也很成功,地中海变作土耳其人的内海。
&&& 面对穆斯林的强大,罗马教廷心急如焚,便拿出大把的银子,不屈不挠地张罗新的十字军东征。功夫不负有心人,1571年,欧洲两大海洋强国西班牙、威尼斯联手,与土耳其在地中海大打了一仗,这就是所谓的勒班陀海战。基督徒大胜,西班牙人还乘胜攻下了突尼斯。
&&& “可是勒班陀海战和占领突尼斯的结果怎样呢?威尼斯人并未对土耳其人占上风,(土耳其)塞利姆二世的海军司令轻易地再度攻占突尼斯王国(1574年),那里的基督徒全被杀死,好像是土耳其人打赢了勒班陀战役似的。”伏尔泰说。
&&& “塞利姆二世死后(1585年),土耳其人在欧洲和亚洲仍然保持优势,他们在穆拉德三世统治时期进一步扩大了疆土。他的将领在西边占领了匈牙利的吉厄尔,在东边攻克了波斯的大不里士。土耳其近卫军使敌人闻风丧胆……”
&&& 1669年,土耳其大军攻占了威尼斯人控制的克里特岛,尽管多个欧洲强国轮番援助威尼斯,欧洲人依然落荒而逃。
&&& 直至17世纪晚期,土耳其海军始终是地中海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威尼斯等城市采取交纳保护费、行贿、拍马等各种手段,从土耳其那里获取经商资格,以讨碗饭吃。
&&& 土耳其逐渐失去优势,并非欧洲先进、强大,而是国内政局混乱,骄兵悍将胡作非为、各行其是,权臣悍将们擅立国君,全国上下乌烟瘴气。
&&& 记住上述一件件事件,是有价值的。随着土耳其军队践踏欧洲和地中海,一度代表欧洲海洋文明的威尼斯、热那亚舰队,一声不响地永远地消失了;西欧新兴的“海上强国”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纷纷抛弃“十字军东征”的精神,回避眼皮底下的繁华的地中海,而发动“西征”、“南征” 远涉重洋,奔赴蛮荒的美洲、非洲。
&&& 欧洲君主们的宗教狂热消失了吗?当然不是。此时,西班牙正在大肆屠杀国内的穆斯林;法国正在残酷镇压非天主教的基督徒;英国正在为哪一种基督教派掌权而内讧;德国更是爆发了牵涉整个欧洲的30年宗教战争,杀得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欧洲人西征美洲、南征非洲、远征亚洲,无不携基督教传教士同行。
&&& 欧洲人放弃地中海,是因为土耳其太强大,而欧洲所谓的海上大国、强国,不过是相对于欧洲其它国家而言罢了。一旦土耳其衰落,他们立即回到地中海。
&&& 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率由阿拉伯人、犹太人水手组成的舰队,占领了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休达城,他随即被任命为该城的总督。他以此为据点,派人沿着非洲的大西洋海岸线,不断向南方探索,每到一地,在将那里洗劫一空之后,便建立据点。“由于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倡导,他们在1419年发现了亚述尔岛。”
虽然这个群岛不过距离伊比里亚半岛咫尺之遥,但毕竟是欧洲人第一次登上古罗马帝国地盘之外的海岛。
&&& 抢劫掠夺、贩卖奴隶,迅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财富。为了进一步扩大掠夺规模,亨利王子创办了航海学校,利用阿拉伯技术人员和阿拉伯人留下的科学典籍,批量培养航海人才,扩大抢掠队伍,继续“探险”之旅,先占加纳,再到刚果、安哥拉,将一船船奴隶、象牙、金银珠宝不断运回欧洲。
&&& 西班牙人很快加入这无本万利的行当中来。更雄厚的工商业基础,使西班牙后来居上。当葡萄牙人坚持不懈地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时,西班牙人在参与非洲“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另辟蹊径。1492年,哥伦布出现了,西班牙国王为他准备了三艘船和一些兵士。哥伦布带着国王封他为新发现地终身总督的承诺,成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并且带回了一批被掳为奴隶的印第安人。
&&& 5年后,一路屠杀抢掠商人平民的达.伽马一行,完成了环球航行。
&&& 随后,除巴西被葡萄牙“发现”、占领,西班牙国王占领了整个中美洲、南美洲。通过屠杀土著,实施占领和移民,这广袤大地变成了“拉丁美洲”。
&&& 这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序曲。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11
17、冲出城堡做海盗(2)
2、阿拉伯人:欧洲海盗的师傅
&&& 有人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西欧就迅速繁荣富裕,因此走上了大航海之路。这种说法是有悖常理的。在没有互联网、火车汽车、电力、杂交水稻、化肥的时代,教育普及、科技进步、经济和国力增长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仅仅一种新的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就得百年功夫。“在1500年以前的很多个世纪里,由于其更为发达的农业和更为先进的技术,大部分亚洲国家都要比欧洲更为富有。据说13世纪来到中国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就曾为中国巨大的内河航运量所震惊。直到1750年时,欧洲人仍然惊奇于东方的财富、技术以及手工艺品等方面的成就。”杰克.戈德斯通说:“欧洲航海家们的航程原本主要限于欧洲和周边的海域,在1400年以前,欧洲的船只基本上都只是围着欧洲的海岸线航行,向东最远不会超过黑海,向南最远到达地中海,向西不会超过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向北则止于波罗的海。直至1492年之前,欧洲的船只仍然没能超越欧亚贸易线路的最西端。”
&&& 唱响大航海序曲的,不是“威尼斯商人”,不是大型商业集团汉萨同盟,而是葡萄牙、西班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 711年,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多年征战,占领伊比里亚半岛。750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后,唯一活下来的王室成员阿卜杜.拉曼潜入西班牙,于756年取得政权,建立科尔多瓦埃米尔国。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西大食。他们兴修水利工程,将大米、蔗糖等农作物引进来,改良了西班牙的农业。他们带来了玻璃、纸张、皮革的制造方法,以及刀剑甲胄制造的新技术;他们探采金银等各种矿产;他们发展丝织和毛纺手工业,仅科尔多瓦便有纺织工13000多人。他们热衷于海外贸易,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前面谈到的袭击西欧的海盗,正是这一时期的西班牙人。到10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发展成西欧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首都科尔多瓦居民50万人,而西欧其它国家最大的城市不超过5万人。他们容纳各种文化,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与阿拉伯世界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办有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70多个,这里藏书丰富,不仅有大量阿拉伯人的作品,而且有古希腊罗马人的著作,甚至有来自中国的书籍。11世纪中期,由于内部分裂成几个相互战争的小国,不久,大部国土被基督徒夺回。
&&& 穆斯林跨海经商的传统,也带到这里来。汤普逊承认:“在默罕默德教征服北非和西班牙后的三百年期间,阿拉伯文明在西欧是属于最优秀的文化。……但西班牙摩尔人的对外贸易的大部分,当然是和默罕默德的世界部分,而非和基督教国家进行的。……在十二世纪,据说,有多到千艘船只经营这项利凡得贸易。在十二世纪之前,地中海地区的萨拉森人的商业,比基督徒的商业要大得多。……亚尔美里亚位于格拉那达王国内,是西班牙的主要港口;在那里云集着从叙利亚和埃及、热那亚和比萨来的船只;它以千所接待旅客的旅舍和四千所织造厂为自豪,此外还有铜、铁和玻璃制造工场。”在西班牙被基督徒“克复”之后,“城市商业的繁荣大多依靠摩尔居民的企业,而大部分的税款,也是由他们缴付的。”
&&& 知识不会从天而降,长期呆在农庄和城堡中的欧洲人,不可能凭空登上帆船、跨进航海时代。基督教的葡萄牙、西班牙能够成为西欧最早的海上霸主,正是继承了阿拉伯人的遗产。丹皮尔承认,这一时期,“由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的翻译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跃。……葡萄牙人在阿拉伯和犹太天文学家的指导下,首先开始(航海)探险。”
&&& 汤普逊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出现了一类新的探险家……他们寻找新的商业航路。现在,我们所要讲的,就是关于这批探险家及其商业冒险活动的奇异成绩。在海上主人翁甚至陆上主人翁中,所有曾经指挥各民族命运的海陆军优势,再也没有像阿拉伯人的优势那样,在地理探险领域中,如此遍布着的。全世界就是他们所探险的全世界。他们的船只远涉重洋来寻找新航路,甚至像他们的哈里发在陆上开辟新通路一样;而他们所有这些活动的根源,在于闪族的商业本能……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阿拉伯人在亚洲、非洲、西欧迅速展开的征服,更可令人惊异的事件了。我们的‘海军司令’(Admiral)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海上司令’‘Al-mir-ul-bahr’的来源以外,或者我们的‘船舶’(Barge)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战舰’(Barija)的来源外,还有什么来源呢?”
&&& 尾舵、水密隔舱、三角帆、航海图、指南针等等,阿拉伯人都已传给徒弟。阿.符.叶菲莫夫在《美国史纲》说:“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零星出现,商品农业和贸易的增长,航海技术的改进和航海的成功,最后,印刷机之类的惊人的文化联系工具的发明,以及军事技术方面的革新如枪炮的出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决条件”。阿拉伯政权虽已灰飞烟灭,但留下了航海的传统,留下了大批精于造船和航海、擅长制造枪炮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留下了图书馆、学校和大量的科学文化典籍。他们生产先进的大炮、火枪等武器,不仅满足本地区使用,还畅销法国等国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靠航海致富,不断刺激着基督徒们的神经。终于,眼热的骑士们,尤其是被排除在长子继承制之外的贵族们,走出所在的农庄,加入到航海队伍中来。
&&& 欧洲的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吗?郑和船队的航程,远大于哥伦布横跨大西洋的航程。而哥伦布的圣玛利亚号长度不过20米120吨排水量,不及200多年期宋朝普通商船,与郑和舰队135米长的旗舰相比更是相形见拙。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12
18、冲出城堡做海盗(3)
3、暴富暴穷的黑老大
&&& 哥伦布之流之所以声名远播,影响深远,在于他们与阿拉伯人、中国人、印度人的和平经商大不一样,与郑和发现新国家建立“朝贡”的外交关系也不一样,哥伦布之流传播出了一种全新海洋文明:屠杀、掠夺、占领。
&&& 哥伦布出发前,便获得了国王的许诺:发现地的终身总督。哥伦布的后继者们登上任何一地之后,无不是洗劫财宝,屠杀土著,占领土地。西班牙人屠杀墨西哥土著,残杀秘鲁的皇帝,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据时人估计,西班牙人消灭了1200万土著人,夸张与否已无从知晓,但是“金子银子每天不断地运进西班牙营地”,这一定是真的。短短一两百年时间,欧洲人的地盘扩大了数十倍,如此丰功伟绩,怎不让欧美白人念念不忘!
&&& 占领、掠夺美洲大陆以及其他地区之后,西班牙确实曾经非常富裕。据统计,在1556----1650年这大约100年间,仅仅秘鲁的波多西矿区,就贡献出2750281公斤白银。另据统计,16世纪,从西印度群岛输入欧洲黄金公斤,白银公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算一算,这相当于多少亿美元,而当时的西班牙、欧洲才多少人口。乔治.勒费弗尔说,“拉丁美洲提供世界四分之三的金砂开采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银矿。随着波托西矿的枯竭,白银主要来自墨西哥。”而这些,主要属于西班牙。西班牙王室是如此的有钱,据伏尔泰说:“当他(生民无疆注:指查理五世)把他的儿子菲利普二世送往伦敦去同玛丽女王结婚,并取得英国国王称号时,这位王子把27大箱银条和用100匹马驮运的白银和金币交给了英国宫廷。”
&&& 不到100年之后,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遭遇风暴损失惨重,被临时拼凑起来的英国舰队摧毁,西班牙竟然从此一蹶不振。
&&& 有专家将西班牙、葡萄牙当海盗致富称为崛起;又将无敌舰队作为西班牙衰落、英国在海上崛起的标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说法。
&&& 买空卖空,一夜暴富了,便可以称之为崛起吗?回答是:未必。
&&& 钱刚好够用,它才是最有价值的,人们会想方设法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钱突然多到用不完,很容易变成鸦片,让人飘飘欲仙,走上邪恶的不归路。一个人靠当黑老大一夜暴富后,便高烧的不行,醉心于雇保镖、买地盖房子、抽鸦片、养小三,而不办实业以图长远,继续打打杀杀的勾当,再回到赤贫甚至死于非命,是早晚的事。大航海时期的欧洲,便有大批这样的海盗。
&&& 从天而降的无数金银进入西班牙人口袋之时,恰逢西班牙国王身兼奥地利国王,大有复兴神圣罗马帝国、一统欧洲的气象。精神错乱的国王们,为了答谢自己兴奋的神经,将美洲的金银大把地投入到欧洲争霸战。然而,在没完没了的穷兵黩武中,除了不断增加冤死鬼,连一个法国也没有战胜。与此同时,为了显示霸主尊严,国王们竭力铺张排场,追求金碧辉煌,从亚洲换来无尽的奢侈品肆意挥霍,整个一副暴发户的嘴脸。
在内政上,更是荒唐昏庸。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天才成就了西班牙的强大,而头脑发昏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腓力二世、腓力三世,持之以恒地建设“纯粹的基督教国家”,成批的穆斯林被烧死,剩下的被驱逐。汤普逊教授指出:“在西班牙,除了摩尔人的王国以外,生产相当落后,随着1492年摩尔人的被驱逐,西班牙王国的国民中,丧失了最勤勉的能工巧匠。”“西班牙的贫困、它人口的减少,和它建筑术的衰落,都是从1492年逐出摩尔人和犹太人开始的。在这以后,卡斯提尔不再能继续这种繁荣状态了。”伏尔泰证实:“(1609年)驱逐摩尔人给西班牙君主国带来了更多的危害。菲利普三世对付不了为数甚少的荷兰人,却不幸有能力把六七十万摩尔人从国内赶走。从前征服西班牙剩留下来的摩尔人,大多数已经手无寸铁,从前经商和种地,他们在西班牙远不如新教徒在法国那样可怕,却有用得多。因为在这个怠惰的国家里,他们是勤劳的。……人们把这些居民送出国境,整整忙了两年。国内人口也减少了。菲利浦就这样弃绝了自己的庶民中最勤劳的人……大部分西班牙籍摩尔人逃至他们与哪来的居住地----非洲。有些人跑到玛丽.德.美第奇摄政的法国。……法国利用了西班牙的错误”。“赶走了摩尔人之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乏更加严重,结果在西班牙旅行就犹如出身于阿拉伯沙漠中。城市里找不到多少东西。……全国各要塞成了废墟,港口里没有军舰,军队由于有指挥才能的将领被撤换而军纪荡然。”
&&& 从美洲抢来的第一桶金,没有拉动西班牙的工业发展,没有促进西班牙的教育和科技进步,反而成了加速腐蚀西班牙的催化剂。美洲的金银,对于西班牙人,等同于免费的鸦片烟。
&&& 西班牙的造血功能丧失了,将带血的钞票漂白、由黑老大变身为“实业家”的机会溜走了。
&&& 无敌舰队覆亡,就如同杜月笙有几个马仔被杀,对于西班牙不值得一提,南美和其他地区的大片的殖民地,主权仍然是西班牙的,金矿银矿依然源源不断地向主子上供。地盘犹在,钞票多多,想要恢复海军,再建设一支就是了----事实上,西班牙很快便重建了自己的舰队,不久又收拾过英国海盗船队。倘若一支舰队被消灭,就会导致一个国家衰落,那么,二战时期,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美国岂不衰落下去了!在大西洋、太平洋两线作战的美国海军,照样彻底消灭日本海军、空军,甚至造出了原子弹,因为美国造血功能是正常的。
&&& 西班牙的发家史,无非是打打杀杀。当西班牙有点钱便瞎折腾的时候,新一代黑老大,带领一帮手持先进武器的马仔闯入了江湖。英国、法国这些后起之秀,一边掠夺银子,一边源源不断地造出更新更先进的武器。西班牙挨打,进而衰落的时间就不远了。后来,在蛮荒中长大的“农业国”美国,尽管不敢向英国叫板,却从美洲一直追到东南亚,不断地侵蚀西班牙的地盘。
&&& 伏尔泰的另一段话,说明了另一航海大国葡萄牙衰落的原因:“葡萄牙政府在将近50年里毫不重视本国商人在巴西定居的事,最后,到1559年,才在那里建立了稳固的殖民地,从此葡萄牙的国王们同时从新旧大陆获取贡品。……结果怎样呢?这么多的财富使葡萄牙变穷了。葡萄牙大量居民移居到亚洲和巴西的殖民地,剩下的人寄希望于金子和钻石,停止经营真正的宝藏:农业和工业。他们的钻石和金子勉强可以支付英国向他们提供的必需品。”
&&& 钞票与国力是两码事,钱多,不等于国力强。一个人钱多,不等于智慧多武功高;一个国家的石油煤炭、金银铜铁再多,也不等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 一个国家,一旦有了钱,得抓紧培育自己深厚的内涵,大办教育增强国家的智慧,大办科技丰富国家的营养,大办工农业壮实国家的筋骨,大办军事为国家筑起坚实的篱笆。
&&& 后来居上的黑老大英国的所作所为,也许是西班牙失败原因的最好的答案。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13
十九、血洗海洋一夜暴富(1)
1、英国:由民间海盗向国家海盗
&&& 中世纪西欧各国没有海军,却有不少海盗。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瞬间致富的捷径,吊起了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的胃口。欧洲各国海盗们纷纷加入到掠买奴隶、打劫非洲美洲土著的行列中来。亨利王子进军非洲以来的三百余年里,活跃于非洲、美洲、亚洲的,主力就是这群亡命之徒。
&&& 荷兰土地不适宜耕种,成为一个渔业国。因为16世纪隶属于西班牙,加之这里长期是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国的战场,流离失所的百姓索性加入海盗队伍。对外掠夺,没有相当的国力做后盾是不行的。国小民少的荷兰曾在海外建立过若干殖民地,要么被当地人驱逐(如台湾),要么被其他“大国”赶跑(如北美、印度)。所以,海盗王国荷兰虽然起了个大早,闹腾得很欢,却只能赶上个晚集,最终没有捞到多少殖民地。
&&& 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曾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得到哥伦布成功的消息后,他于1494年派遣卡波特乘一条仅18名船员的小船,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次年,卡波特再次横渡并到达北美。由于卡波特一行所到之处,偏偏人烟稀少,所获有限,得不偿失,英国的海上行动就此沉寂。
&&& 西班牙海盗海上冒险活动的丰厚回报,激起了英国海盗们的热情,“民间”航海在英国迅速火爆起来。亡命之徒们跑到西班牙的非洲地盘上抢掠奴隶,再低价倾销到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上。他们甚至抢劫西班牙人的商站,掠夺西班牙满载财宝的商船。海盗们将部分财物孝敬英国女王,女王凤颜大悦。在亲切会见海盗后,女王直接入股海盗组织,当上了海盗股东,成为海盗们后台老板。女王果然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欣喜之余授予海盗头子勋章直至爵士桂冠。英国如此荒谬的举动,西班牙在采取多种外交手段无效之后,决意予以征讨。
&&& 西班牙与英国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由来已久。仅仅在困扰欧洲国际关系的宗教问题上,双方矛盾就很深。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三十年战争史》中就说:“宗教改革使尼德兰人感到难以忍受西班牙的奴役,唤醒了该民族砸碎这种桎梏的愿望和勇气,宗教改革也极大地给予了这个民族这方面的力量。腓力浦二世决定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所干的一切恶事进行报复,因为女王把反对他的新教臣民至于保护之下,且担任了他想取缔的宗教派别的首领”。英国海盗抢劫商船,不过是两国战争的导火索罢了。
&&& 这时的英国,仅拥有英格兰一隅之地,唯一值得称道的工商业,就是向欧洲大陆出口羊毛,属于欧洲“老少边穷”之地。这一时期英国人撰写的《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详细描述了当时英国的工商业能力:
&&& “我们从海外购买的其他一切商品,如丝绸、酒类、油类、木材、染料、钢铁、蜂蜡、亚麻布、粗斜纹布、毛线、床罩、地毯及各种壁毯和挂毯、各种香料,以及白色和棕色纸张、喝酒和陈设用的玻璃器皿、窗用玻璃、别针、缝针、小刀、匕首、礼帽、提花织物、钮扣、花边等杂货”。“盐和铁,这两样东西虽在国内生产,却只够供应一半,至于石油、焦油、柏油和松香,我们国内根本不生产这些东西”。
&&& 作者伤心地指出:“外国人用我们的羊毛制成织物、便帽和粗绒裤;他们用我们的生皮制成西班牙皮制品、手套、腰带;用我们的锡制成盐碟、汤匙和盘子,用我们的碎麻破布制成白纸和棕色纸。你们想,为了购买这些东西的每一项,我们要运出多少钱财呢?合并起来的款数超出我们的估计。对于手套,除了在法国和西班牙制造的以外,谁也不会满意;或者说粗绒裤,那就必须是在佛兰德染色的;要买呢绒,就必须是在法国印染的;要说提花织物或服饰上的金线,那就必须是威尼斯或米兰的产品;……还要为他(生民无疆注:指国王)的战争购买设备,这是绝对省不了的,例如盔甲,以及各种大炮、铁锚、钢丝绳、沥青、柏油、钢铁、手枪、黑色火药和不胜枚举的其他许多东西,这些东西他必须从海外买来,其价格由外国人规定。……我不知道这是否由于我们长期疏懒,还是由于付出较高的伙食费用,或者由于我们英国人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人民更习惯于游手好闲……”
&&& 一个岛国却需要进口食盐,贫穷落后可见一斑。一个枪炮、火药、盔甲依赖进口的国家,说它是军事强国,不是昏话便是酒话。
&&& 穷国无教育。关于英国此时的教育水平,罗伯特.金.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说:“大致地说,在1600年前后两个半世纪中,上层阶级送儿子到国外留学作为他们教育的一部分,这种实践相继地从试验变成习惯,最后变成一种制度。到17世纪中叶,这种制度彻底的建立起来,而‘大旅行’成了雇佣作家的一个主题。”
&&& 直到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开战前,英国依然保持中世纪国家本色,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海军,仅有的34艘可以充作战船的玩意,那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船队。大敌当前,说女王不害怕不后悔那绝对是鬼话。在一个人关在王宫想了几天之后,终于明白,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迎战。英国政府不得不沿袭中世纪的一套,征集全国商船,求助于海盗帮忙,以高官厚禄鼓励他们为国效力。这支由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舰队,在一名临时委任的“海军司令”的率领下,一不小心,“许文强”
竟然打败了“黄金荣”。
&&& 侥幸取胜后,从女王到广大绅士,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上帝。烧香拜佛之后,绅士们仍然与从前一样过日子,爱钞票的女王立即下令削减海军预算。
&&& 基佐在《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中说:“英国贸易发达,商船数量及其活动日益增多,这就更加要求海军的保护。查理很有自信地答应给予保护,且屡次做出严肃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诺言,但是商船仍旧缺乏保护,因为国王的舰只年久失修,水手们又久未领到饷银。巴巴里的海盗(生民无疆注:指阿拉伯海盗)竟敢来到英吉利海峡,到了多佛海湾。海盗们骚扰大不列颠海岸,登岸劫掠乡村,掳去几千人(1637年事)。后来雷恩斯巴勒船长奉命赴摩洛哥捣毁了海盗的一个大巢穴,发现其中有三百七十个奴隶,有英吉利人,也有爱尔兰人。政府十分懦弱无能,苟且偷安,仅顾目前,因此,斯德拉福德不得不自解私囊,为一条船装备军械,以保护都柏林港口,使其免遭海盗的蹂躏”。
&&& 罗伯特.金.默顿说:“惠勒在十七世纪初期写道,在大约六十年间,航行于泰晤士河上的运载能力超过120吨的轮船不到4艘。威廉.芒逊爵士写道,到伊丽莎白去世时,在英格兰400吨级的商船或许也不超过4艘。……1607年,皇家海军50吨级以上的舰只仅有40艘。”
&&& 从伊丽莎白到克伦威尔之前的英国国君,无不是一脑袋浆糊,除了专制集权地作威作福,想方设法搞钱花,便是关心宗教上的纯正性。指望无知昏庸之辈领路于海洋文明,无疑是梦想。
&&& 这个时代的任何一块陆地,不管这里是否有居民与君主,都是西方人跑马圈地的天堂,谁先到达,甚至谁先看到,这块地盘就是谁的。直到今天,论证天下土地主权归属的依据,依然是这个“习惯法”。海盗规则成为“普世价值”的“国际法”,是对文明一词的最大嘲弄。
&&& 新大陆上的金银珠宝,自然是谁抢到就是谁的。至于这里的土著印第安人,由于过于倔强不肯屈服当奴隶,欧洲人就一个字:杀。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广袤的美洲大陆需要人来耕种,于是,西方人喜欢上了非洲的青壮年男女。新的国际法诞生了:谁先看到非洲的黑人,他们就是谁的奴隶。
&&& 此时,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合一,在人口上英国算是欧洲大国。岛国自有岛国的特点,大批海盗在海上打打杀杀、亦匪亦商讨生活,打得赢就抢,打不赢才坐下来谈生意。
&&& 经常闯荡江湖的冒险家们,远比英国国王见多识广。其中少数人,花钱找国王买下了创建殖民地的特许状,从事更大的冒险活动----到北美去圈地淘金。冒险家们弄张特许状到手,不是他们有多么爱国或者有多强的法律意识,而是为了一旦在外惹出泼天大祸,可以化民间纠纷为国家间的矛盾,从而获得国王的保护。英国国王出卖特许状,也不是真想开拓海外殖民地或者发展海外贸易,仅仅是为了捞几个零花钱。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一辈子只关心钞票和宗教。为了搞钱,他把肥皂、纸张等百姓日用品的销售权“收归国有”,然后作为“专卖权”出售换回真金白银;为了建立一个宗教纯粹的国家,拚命发展国教和迫害清教徒。1606年,伦敦公司、普利茅斯公司获得在北美殖民的特许状,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1607年----距离西班牙人1496年建立圣多明各100多年,伦敦公司将120来名卖身为契约奴的英国农民送到大洋彼岸,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殖民点詹姆斯城。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卖身为奴的英国农民、避难的清教徒等,不断涌入北美。这些人利用枪杆子,不断屠杀、驱逐当地土著,地盘越来越大。等到殖民地折腾到有点眉目了,
1624年,英王便开始取缔“特许状”,先后将一个个殖民地收为国王领地,由国王直接派官员管理。
&&& 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另一批海盗为英国建立圈占殖民地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名的摩尔根,手下有千余名海盗,他们袭击美洲的城镇乡村,到处烧杀抢掠,搅得西班牙殖民地不得安宁。这些家伙们建立的一个又一个巢穴,无意中,圈占了不小的领土,形成了可观的势力范围。没有国家力量的做后盾的英国海盗,吃尽了苦头,一再遭到西班牙海军屠杀。
&&& 将海盗占领的地盘变为国家的领地,站在国家利益来看,无疑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长远的事业,必须由具备长远眼光的主政者来经营;克伦威尔以前的英国君主是办不好,也不会关心这件大事的。英国海盗们在海外各自为政地死打乱拼一两百年之后,机遇终于来了。
&&& 克伦威尔既是商人,又是政客,还是军阀,因此,他既爱权利,又爱地盘,也爱钱。靠自己组织军队拼杀成护国公的人,当然比世袭国王多一点进取精神。他混成英国的老大之后,各种欲望极度膨胀,爆发出填不满的征服欲。他1649年出兵爱尔兰,1650年出兵苏格兰,1654年将爱尔兰、苏格兰并于英国。控制英伦三岛后,大战荷兰,并于1654年赢得胜利,同时
“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葡萄牙允许英国商人在其殖民地经商;1655年又打败西班牙,占领敦刻尔克,又出兵远航攻占了牙买加。与此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商政策,充分利用殖民地资源发展英国本土的工商业,将殖民地牢牢挂在本国长远的战略利益的战车上,彻底摆脱了西班牙式的简单掠夺模式。
&&& 克伦威尔的称霸欧洲的战争欲望,以及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特征,大大刺激了英国的海军建设。罗伯特.金.默顿说:“在共和政体时期,轮船,特别是大吨位轮船的数目迅速地增加,这部分是因为受到荷兰战争的刺激。亚当.安德森注意到,1688年英格兰轮船的总吨位比1666年增加了一倍;斯普拉特也指出,在以前的20年间,轮船吨位同样翻了一番。……到了1695年,相应的数字分别为舰船200多艘、总吨位超过112400吨,人员45000多人。正如索巴特所指出的,造船速度加快和船只规模加大的实际原因是军事上的需要。”
&&& 到1658年克伦威尔告别人世时,英国海军已甚为强大。1664年,英国舰队远航来到北美,一枪未发占领了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纽约。至此,英国的军事力量正式投入到全球性殖民活动。这距离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海战,已经80年了。
&&& 克伦威尔之后,一群以发财为中心的绅士组成的英国议会掌握了朝廷,建立了服务于他们的理性的政治体制,海上“贸易”成为英国国政的永恒的中心。
&&& 随着国家机器转变为少数人的发财工具,杀人越货的民间海盗行为,正式转变为国家海盗行为。英国军队紧跟在商人后面,深入世界各个角落。英国全球殖民活动的序幕拉开,英国的疆土滚雪球一般扩展。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14
二十、血洗海洋一夜暴富(2)
2、法国:醒得晚动作快的海盗
&&& 欧洲另一个强国法国,同样曾对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毫无兴趣。尽管法国也有许多海盗闯荡江湖,甚至比英国还早一年在北美建立殖民点,路易十四也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海外贸易机构,但是,历任法王向来最关心的,是与陆上强国之间玩华山论剑。由于政治制度黑暗,即使有些人想去当海盗也不行。叶菲莫夫说:由于“法国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时,还受着封建专制制度统治,农民为封建义务网所缠累,事实上被固定在土地上面。法国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得很慢,仅在加拿大的几个地区,集中了相当大量的法国人口。大部分属于法国的北美土地中,并没有农业殖民地。法国人在那里建立不大的移民区----贸易站。他们以不值分文的东西向印第安人购买毛皮,并因他们极其醉心于一本万利的毛皮贸易,所以没有把印第安人从久居之地赶走。”直到1789年革命前夕,农业经济占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三,2500万居民中只有200万人住在城市里。
&&& 伏尔泰《风俗论》中说:“当时路易十三(生民无疆注:年在位)有一位海军司令而没有舰队。枢机主教刚出任枢密大臣,王国百废待举,一年之内还不能建立起一支海军,可以武装起来的小战船几乎不到10艘至12艘。当时的海军司令蒙莫朗西公爵(后来死得很惨)只得登上联省共和国的旗舰,并且只能同荷兰和英国的军舰一起与拉罗舍尔的舰队对战。”
&&&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说:“正当葡萄牙人在一为人所知的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发现和征服新世界的时候,法国人还经常在比武场上耍枪弄剑”。直到17世纪初,“在一个虽然濒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港口,但却无船队。路易十三登位时,法国连一艘大船也没有”,“法国海军久已消亡,黎世留(生民无疆注: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曾使之稍加恢复,但在马扎然(生民无疆注:1643----1661年任路易十四首相)统治下,它又复败落。”
&&& 法国海盗的“无意插柳”也惠及法国。伏尔泰说:“此时路易十四内外交困,眼看着旧的法兰西日益衰微,也就无暇顾及新的法兰西。当国家人力、财力都已告枯竭,可是值得注意的有两个人却趁着国家贫困之机,每个人都赚了将近4000万利弗。一个人就在柯尔贝尔所创办的东印度公司陷于破产之时,通过对东印度公司的大宗贸易发了财;另一个人则是通过与困难重重、负债累累而又孤陋寡闻的政府打交道,取得了成功。后者就是那个名叫克罗扎的商人。此人既有钱又有胆量,敢于拿出一部分财产数来碰运气,他请国王把路易斯安那特许给他,条件是他和他的合伙人在每艘船上带男女少年各6人,到那儿去繁育后代。路易斯安那当时不仅商业不振,人丁也很稀少。路易十四死后,一个不寻常的人(他的想法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让法国人相信路易斯安那出产同秘鲁一样多的金子,而且会提供同中国一样多的丝绸。于是在有名的拉斯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法国向密西西比大量移民(1717----1718年),人们订出计划,要建造一座美丽而整齐的城市,名为新奥尔良。”后来,北美宽广肥沃的路易斯安那成为法国殖民地。
&&& 打家劫舍的法国海盗也为祖国抢占了一些美洲海岛。伏尔泰承认:“法国能够和西班牙在圣多明各岛平分秋色,是靠了一帮铤而走险的、剽悍的新人,这是一些偶然聚合在一起的英国人、布列塔尼人、诺曼底人,其中主要是诺曼底人。人们称他们为海盗或美洲海盗。……法国人能在岛上立足,靠的也是他们的海上行劫的武力。”
&&& 路易十四之后的法国,一直是昏君当道,连本土都治理不好,更不会放眼全球和未来,毕竟,如何占领、利用殖民地这样的问题太复杂了。海盗们在海外打拼出的一些地盘,在若干年后的“七年战争”中,大量拱手奉献英国。即便在辉煌的拿破仑时代,也只是大陆的霸主,没有一支足以抗衡英国的海军。
&&& 法国毕竟是欧洲文化底蕴最深厚、经济基础最雄厚、始终保持强大的常备军的国家。相对民主和清明的政府诞生后,依托强大的科技、经济、军事实力,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法国大踏步走向海洋。
&&& 就此,英法两国主导的“海洋文明”开始了,西欧 “大国崛起”了。
爱国就是俺可以骂但外人不可辱;爱党就是牢记当初立党的目标。
发表于:11-07-29 09:15
二十一、血洗海洋一夜暴富(3)
3、漂白黑钱装绅士
& 1个世纪后,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变成了地道的日不落帝国;法国也在这场海盗“文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到20世纪初,英国拥有殖民地335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世界人口的1/4;法国的殖民地也多达1234万平方公里。
专家们习惯于将“海洋文明”、“环球航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姑且不谈奴隶贸易,仅以中国为基点,就持续循环着这样一个商业链条:美洲的银元进入中国----中国的茶叶进入欧洲----欧洲的手工业品进入美洲----美洲的银元进入中国。乍看起来,“海洋文明”是以贸易为中心的,就如同今天中国商船往返日本、美国,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储备。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国际贸易并没有为英国、法国创造财富!乔治.勒费弗尔说:
“在18世纪,英国拥有的船只数量增加了2倍,吨位增加了3倍。英国造船量仅1788年就达9630艘,载重量达145.3万吨。1790年出入英国港口的船只等于1713年的三倍多。进出口贸易额从18世纪初的600万英镑增加到进口额1900万和出口额2000万。”
“从1798年起,已有伊姆拉的计算可作依据:1798年的实际进口额应为5650万,出口额为4260万,入超达1390万。1799年的数字是:进口额5690万,出口额4630万,入超额1060万。可见,英国的进出口贸易处于入超状态。”
“只有法国依然是英国的竞争劲敌,法国的贸易额在大革命前夕打破了十亿大关,足以与英国相匹敌。法国的贸易诚然有逆差,出口额为五亿四千二百万,进口额达六亿一千一百万,但其中二亿的进口额来自殖民地。法国虽然拥有二千艘远洋货轮,但海运却发展不快。”
这两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公司,“在远东售货较少,而购货很多。在四年里,法国公司出口额为七百万里佛,而购回的货物则达五千万里佛。英国公司在同期只卖出少量毛织品和五金产品,却买进棉纱、靛蓝、食糖、大米以及大量的硝石,每年贸易逆差二百万英镑左右。……欧洲人在美洲大发横财,在亚洲却相反入不敷出。各公司的股东们并没有因此吃亏:他们把货物重新售出,从自己的同胞那里去的巨额利润。”
但是,“无论如何,欧洲正变得富裕起来,西欧当然更是如此。究竟富裕到什么程度,人们却说不清楚。据说,英法两国的国民收入在十八世纪翻了一番;两国增加了税收和发行了公债。”
英法两国在殖民地上的获得的税收是有限的,那么,财富从何而来呢?换句话说,宗主国到底是如何统治殖民地的呢?如果不赚钱,英法等国干嘛辛辛苦苦地夺取这么多的殖民地呢?
答案是:英法两国的财富来自于损人肥己的殖民政策,以隐形的政策抽取殖民地的鲜血。
乔治.勒费弗尔说:“所有这些殖民帝国的开发都主要是为了满足商业贪欲。每个宗主国从自己的殖民地攫取它所缺少的东西,并在那里推销它的部分出口产品;宗主国原则上禁止殖民地种植和创造与自己竞争的产品,禁止殖民地同外国进行贸易,并强制使用本国的船只。……在法国革命前夕,英法两国百分之四十的贸易,是同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的;在从殖民地区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又转手出口。……根据皮特1798年的估计,英国人在美洲种植园的收入为400万镑,亚洲约为100万镑。最后,贩卖黑人的收入十分可观。据估计利物浦的‘黑人贩子’每年有30万英镑的进益。在1783年至1793年期间,他们装备了110至120艘船只,卖出了30万以上的奴隶,价值达1500多万英镑。这些资本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人手里,其中一部分被穷奢极侈的开支所浪费,另一部分被借给国库,或被用于购买土地和储蓄;当然,也有相当部分向企业投资。”
“人们在伊姆拉的结算中注意到,进出口贸易不是英国致富的主要原因。……从伊姆拉的计算中可以看出,英国在开发海外领地中得到的收入占着最重要的地位:贩卖黑人、种植园投资、印度公司职员的薪俸和退休金、殖民地产品的商业投机。毫无疑问,伊姆拉的结算不仅对英国,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他殖民大国都是有效的。”
在对外贸易中,“由于有运费、保险、回扣和通过剥削殖民地所获得的收入,英国的外汇结算仍有顺差。”
通过“贸易”,殖民地的财富,被大量的转移到这两个国家。英法远比西班牙高明,西班牙是明抢,而英法是“经商”----暗劫。
北美殖民地上的人们也不是傻瓜。若干年后,美国独立了。对此,英国抱怨说:我们收他们税,还不够养活驻军呢!
失去美国之后,英国到处寻找补偿。适逢法国革命,利用法国内乱并与整个欧洲为敌的大好机遇,英国抓住机遇,“法属安的列斯群岛以及库拉索岛和特里尼蒂岛都值得夺到手;英国向1796年和1800年间占领的荷属圭亚那投放了巨额资本,使那里的生产增长了十倍。海军需要好望角这样的停泊港:英国于1795年占领了好望角。殖民地官员多数是贵族子弟,他们自发地推动殖民征服,以求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星萌妻之征服bos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