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棋力自测压制成就怎么获得

当前位置: >
8月30日阴阳师正式服更新:全民直播来袭
来源:18183
游戏类型:卡牌游戏
游戏语言:简体中文
特征:养成,3D,回合制
开发:网易
关注右侧公众号,回复“迪拜”看全文您的位置:&&& >
阴阳师棋力压制成就怎么解锁 百鬼奕成就棋力压制奖励
来源:99游戏发表时间: 13:32:25发布:艾米
  上线百鬼弈成就,棋力压制是成就之一。棋力压制成就怎么解锁?棋力压制成就奖励什么?99安卓网小编艾米分享下百鬼奕成就阴阳师棋力压制成就解锁条件及奖励。
阴阳师手游即将迎来一周年,游戏将会隆重推出周年庆典,除了新的式神和皮肤,还有丰富的活动等待着大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阴阳师周年庆版本,全新的登录界面和游戏玩法等待着大
大小:732.6MB语言:简体中文
  阴阳师棋力压制成就怎么解锁?
  百鬼奕成就--棋力压制成就解锁条件:
  在百鬼弈中,双方阵容完成一致时,取得5场胜利。
  棋力压制成就奖励:1W金币、50勾玉
  阴阳师中有很多成就可以解锁,在游戏成就系统中都可以看到,完成各种成就都可获得非常丰厚的奖励,也是平民玩家勾玉、金币免费获取途径之一。
99danji小编猜你还喜欢
无病毒无广告官方版
游戏类型:卡牌对战
游戏语言:简体中文
游戏大小:528MB
下载次数:
安卓游戏排行
安卓软件排行新手科普:
进阶攻略:
斗技阵容推荐
阴阳师大佬全阶段游戏心得小问答 带你知晓阴阳师
阴阳师新闻导语
带来阴阳师全阶段游戏心得小问答
FAQ:勾玉该怎么使用?
除了必要的体力和加成购买,剩下的全买金币。不要抽卡(总会有的)
(突破,魂十,探索,签到,麒麟等等,总会出蓝票的。留着活动时抽)
每天求两次30勾任务,很好求的。这个很多人都以为求不到就不去求,实际上假如求不到哪有那么多人天天求嘛
FAQ: 金币该如何使用?商店六星御魂买哪个位置最好?
1.一次都不要到商店购买御魂,400勾一个六星,我们来算一下,按每天买到体力140,这时候体力已经非常贵了,平均100体也只要100勾。这些体力刷魂十算上痴可以拿6-8个六星。我们的目的是御魂全毕业,所以什么御魂都要的。前面提到过魂十的低配要求,纯四星御魂就可以达到。六星多,可以挑选出属性高的散件,即使4+1+1也能让你的式神非常强力。
放一下自己的4+1+1鸟。
(一拳困难十八的话,4+1+1茨木也比4+2茨木更好培养。)
2.金币用来吃卡。算上时间和护肝成本,绝对是超值的。
3.金币用来强化御魂 很贵,随便强一下等于买很多体力等于打出很多新的六星。不过体力买再多也刷不完,所以还是可以强化的。
4.金币升星 很贵,然而再贵也要升,我们的目标是收集全式神六星嘛~
1.如何有效地合成结界卡?
(1)现在探索掉落四五六星卡。一二星卡请全部作为这些高星卡的变异材料。结界只放斗鱼太鼓。(所以,如果你看某个好友出现了一二三星变异卡,那说明他的合成方式是有问题的。)
(2)一二星卡不要全部合掉,至少留一张在你斗鱼太鼓断货的时候放着吃经验,积累下来的经验还是相当可观的。(经常看到好友把一二星卡合完,六星卡都不变异,最后没卡放直接放高星卡上去,血亏。)
(3)四五六星卡不合成斗鱼太鼓不要放。(1勾玉等于1200金币,为什么有人会用伞室呢)
(4)现在流行的两张四星美食/伞室加张六星美食变异,其实是糟蹋四星卡。四星斗鱼太鼓卡在属性上和六星差的并不远,主要是持续时间的差别。 楼主现在背包里四星以上斗鱼太鼓20多张都舍不得这样浪费四星卡。
2.结界卡的放置 放置结界卡的时候,务必通知好友。依次询问要不来来养。让他帮你留张卡,这样你没地方养了找个空坑的好友要也方便。而且他一般都会很开心~假如你结界卡时间到了,坑还被占着,不要着急续斗鱼太鼓,请先放一张一二星垃圾卡垫着吃点经验,或者空着都行。 楼主的坑一般后面给好友随便抢,毕竟不让占坑的话,哪里把对面当好友了嘛...
3.式神的寄养 结界6小时放一次,每天完美情况放4次不太现实,稍微抢不到坑就要过12点睡觉。所以是每天放3次,那么还有6小时的时间可以找坑。式神寄养得到的体力和勾玉有加成。所以只寄养加7以上的勾玉或者14以上的体力。(体力还是勾玉根据每天体力消耗而定)没有好坑就找坑空着的好友放,上面第二点做好了,是不可能要不到坑的。
作为收藏,可以慢慢求赞弄个水框,很好看。不要骗赞,不值得。真想要的话去某宝很便宜。
关于协同斗技
1.FAQ:为什么要打协同?
协同每周给300勾的低保,如果寮里没人打,更是会加几十勾寮协同奖励,所以一定要吃上。尽管难度比较大 (这个链接是周六结束,只有3个人吃到低保,我发帖抱怨)
2.FAQ:没有队友能打协同吗?
单排前面队友会很坑,打到1600就好了。之前我一直是单排,终于在两周前用纯五星一路打到2400,可以证明高分段队友还是很大腿的。(这是我当时的庆祝帖)
3.FAQ:想两个人组队,如何寻找靠谱的队友?
打高。当你匹配到阵容和你比较搭的,连胜几把,就可以加好友协调阵容以后一起打。
4.Q:打协同应该练什么样的式神?
第一点.练会自动放技能的比如协同常见的椒图、兵勇、惠比寿、灯、雨女、雪女、火女(不想放技能可以关掉)等等。(举个反例,镰鼬触发招财时,你想让他拉条但他却普攻去帮对面回火/回血/反击/吸火)
第二点.练你能拿出强力六星御魂的。副属性基本有三条或者四条百分比属性的御魂都是极品,不管是加到什么上,最后都能找到式神用。加到生命防御速度抵抗上是所有式神都要的,加命中给控制,加暴击爆伤给输出。你的一速身上基本都是极品散件,高速御魂扒下来输出辅助都想要。协同只需要你拿出三个式神,总能凑出一套高强度的吧。
5.FAQ:你纯五星单排上2400用的什么阵容?
反魂兵勇,三味桃花,木魅惠比寿。这里就要说一下,楼主当时是有两个六星的,火机和鸟,但是鸟爆伤只有180,在大佬遍地走的协同实在拿不出手,火机有一套强力的镜姬,但是不太适合协同也上不了场,后面会谈到。
6.FAQ:你们登顶用的什么阵容?
椒图兵勇惠比寿平民铁三角+雨女解控+双灯输出。对面没控就不上雨女把酒吞掏出来 零输出当地藏用 。这个位置最好是花鸟,其次是樱花妖和狰鱼头。 花鸟樱花没有,鱼头不想上六星
御魂方面椒图木魅,兵勇返魂香,惠比寿薙魂,雨女招财,222灯加三味灯。(地藏椒图雨女木魅更好,因为阵容不缺火。但我和队友都拿不出来一套主属性生命的地藏 羡慕氪金刷商店的大佬 )
7.FAQ:能详细谈一下你的阵容吗?
高分段大部分队都有,足以说明这个式神的厉害。带地藏可以说既克单体,又克群攻。堆高抵抗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更别说连线触发队友的狰和各种被动。六星椒图斗技治疗5000一下,快抵得上桃花的群疗了。作为核心人物,容易被集火,所以地藏比木魅好。
返魂香完美契合。同时具有高速,低火,不造成伤害这些协同里非常重要的属性。高速的重要性在御魂那里会详细说明。低火,意味着在队伍更好配速,能无脑堆速度不用考虑队伍顺序,乱速后也更容易接上技能。不造成伤害,意味着不会给吸血姬小小黑碰瓷,不会给花鸟回血,不会给老头回火。和单人斗技不同,协同里必须搭配椒图不然站不住。
被动和薙魂高度契合,碰瓷回火。椒图连线后挨打产生大量鬼火能省下一个打火机位。同时,同级别的队伍现在很少有一轮把对面打死的,往往就是拼伤害拼治疗,老头的高奶这时候就厉害了,后期完爆桃花这种伪群奶。
目前看来性能已经被辉夜姬全面超过。即使还没有辉夜的时候,火机也是很不好用的。单排的时候火机很难和队友速度匹配好。即使组队,火机这种需要配速的式神也会被日女影响。(对比兵勇老头,无脑堆速度,随便推我)
当初给打火机六星也是在泥潭信了邪,什么火机才是SSSSSR在什么阵容都少不了。
灯有多厉害呢,举个栗子。协同第一周,我在1800分的时候,匹配到一个47级的队友,打对面两个60大佬。当时心里就是一万头草泥马来回奔腾。看到灯才五星时 打这么久遇到的输出位就没见过五星的,我六星鸟都拿不出手 ,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结果你们都知道了...对面被吸得生活不能自理。他阵容就是灯加椒图加个没存在感的什么玩意忘了。双灯能让吸火概率触发变成稳定触发,搭配老头可以在无火机的时候无限鬼火。双灯的思路就是,无限用技能和对面普攻对打,告诉我怎么输嘛。遇到过练度远超自己的大佬,被双吸血姬顶着链子打死我们两个,结果还是赢了。登顶过程中几乎全胜,只有魔导士双灯内战(伤害对拼)打不过。
8.FAQ:灯主堆什么属性?
不需要站得出,全力堆输出。斗技上一般灯是2速4命6攻或2速4命6爆伤,但协同不一样,全自动其实没那么容易被秒。(之前我们雨女4星9000血打上协同2400,总是被当成短板集火也没被打死。)很多人说灯打辅助软控什么的,我觉得灯一定要高伤害,辅助灯非常弱。六号爆伤,暴击堆50以上,然后优先速度,速度有多重要兵佣那里说过了。双灯的阵容是无限火的,而灯的爆发不是一轮把对面打死的类型,堆速度等于同时堆输出加堆血加堆抵抗。
9.FAQ: 灯的套装用什么好?
魔导士双灯用的爆伤破势加暴击轮入,我们用的222加三昧。
轮入灯。灯的终极套是轮入爆伤,这个我是赞同的。轮入道附加的行动机会和不缺火的灯无限契合,而且反控和压血线都非常强力。然而轮入只有周末掉落, 不去商店挨刀的话,我刷了这么久一个六星轮入都没有,更别说属性强度了 不推荐给平民,属性不好,那套装效果就是扯淡
破势灯 不推荐。前面说过灯不是一轮把对面打死的类型,靠一轮轮压血线压死。对拼时相当于少一个御魂效果。
222灯15的暴击对输出加成可观,最重要的是,使用散件能够更容易的堆起灯的速度。
三味灯套装效果不错,15暴击可以给灯带。
狰灯这个目前用的人也多。套装少了15暴击,影响很大。双大招吸火其实就差不多了,这边也不怎么缺火不需要普攻回火。不看好狰灯。
10.FAQ: 双灯内战时什么样的阵容比较厉害?
双灯阵容都是一速灯,谁的灯快先手会吸干对面鬼火,有很大优势。然而灯加老头几乎不缺火,所以后面插起旗子来,也无所谓了。后期就是拼哪边奶量高伤害足...阵容我们都是椒图老头双灯,剩下的两个位置我们是兵勇加酒吞,对面雨女加辉夜。兵勇经常晕住控住对面的灯,个人感觉比辉夜用处大些,毕竟火量充足不需要辉夜产火。酒吞面对雨女毫无输出,纯粹是我们没有地藏拿出来上个罩子。对面雨女加椒图双地藏挡伤害,老头比我们奶高一半,灯伤害比我们高一半...拼伤害到后期头上几把刀就拼不过了,就侥幸赢了一次还不知道怎么赢的,没有看,当时已经弃疗了。
酒吞换成花鸟不知道怎么输...可我们没有啊 (花鸟作为后期第一奶,伤害对拼时着巨大优势。有大佬用花鸟登顶的写过攻略帖,写的很详细,我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酒吞御魂换成轮入道或者狰可以顶着雨女叠被动...我们也没有啊
11.FAQ:我的式神带什么套装?
测试过不堆命中的式神带反魂,触发概率感人。所以很多人椒图用反魂其实很不明智。楼主测试过五反魂香打反手的思路...发现队伍里只有一个反魂能触发。而且每次都是同一个式神触发,假如你的椒图触发了返魂香,同队里高命中反魂的兵勇相当于被封印了御魂。反魂作为对控制队的重要反制手段基本反手队必备一个反魂。。给小白的话,少了15暴击伤害会大打折扣。给雪女的话,打先手毫无价值,打反手考虑到对面灯吸你的火,耗火是个问题,低速也是个问题。兵勇自带强制攻击,高速低火算是完美契合反魂的反手属性。
一个薙魂就能完克拉条输出的阵容。高分几乎见不到一个输出开场就能打死人的,两个输出秒人的话,同时不触发薙魂的概率是50%*50%=0.25。虽然薙魂在有链子时不会生效,但协同斗技中,椒图并不会每轮刷新一下链子,断链子时有一个薙魂能提高很大容错率。总的来说,队伍必备一个。老头,小僧无论是肉度还是被动都非常契合薙魂。双薙魂可以相互挡刀,但是其他人挨打是固定的一个式神出来挡刀。
被严重低估的御魂。几乎没人用,但我一直带着。而且我推荐打反手队伍必带一个,不仅是脱控快,式神加速可以更快受到治疗回血。最重要的是,反控。举个栗子,兵勇挨打反魂触发和对面控制同时晕,兵佣加速先醒,下次就是兵佣反控对面。和木魅返魂香不同,多个三味可以叠加,纯三味代表着被控时加180速。给需要暴击的式神,灯桃花等等性价比很高。
几率其实并不高,不过打反手队伍里还是带一个好,防止无限控。测试过五木魅的挨打断火流,发现每个式神都能触发,但几率和单木魅差不多,感觉是不能叠加的,。
速攻队的选择。如果你不能够一口气拿下对面,相当于有个式神没带御魂和对面打。目前迅速结束战斗需要碾压的实力,我个人不看好。
大家堆过一速都知道,散件比套装总是能更容易堆高属性。 推荐。
顶级御魂。每个位置都是极品(副属性18暴击18速)的轮入灯理论上可以60暴击,250速,263爆伤。不过最近发现大量玩家开始无脑配轮入,给大家泼一下冷水。轮入道可以看成速度增加20%(攻击谁会在意呢),同时牺牲30点属性(速度或者暴击)。以轮入灯为例,在六号位爆伤,暴击堆到60的前提下,轮入灯必须速度至少达到150,才相当于和222套持平。如果在保证60暴击六号爆伤的前提下速度还能堆到200,这应该是正常脸的平民的极限了。只相当于比同样属性的222套多了10点速度。然而不刷商店的话,显然凑出一套副属性多10点速度的222套难度更低,所以我说,平民还是先安心去玩 泥巴 222吧...
之前说,双灯内战伤害对拼不看好破势,这里要更新一下。我的惠比寿179速,兵勇191速但是自残,灯会概率触发对面镜姬,对耗局的时候血量跟不上。在椒图连起来的时候,我们这边是3个满血,3个残血,其实破势是一直可以起作用的,通过椒图的链子来对突破口的单位血量压制。可选。(我的兵佣惠比寿虽然是五星,但御魂还是很强力的,不是说本身就是短板,而是打消耗战,队伍里面的长板和短板必然会血多血少拉开差距。所以破势大部分情况是能派上用场的。)
12.FAQ:某某式神堆哪些属性好?
放在最前面的一条建议,只选对的,不选多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举个栗子,副属性效果抵抗强化一次加4%,生命强化一次加3%。4号位抵抗加55,相当于副属性强化了14次。生命加55,相当于副属性强化了18次。比如椒图,生命和抵抗我都想要。那么,为了追求更高的属性,是不是应该主属性选生命,靠副属性堆抵抗呢?显然不是。必须四号抵抗。为了堆高你最需要的属性,其他很有用的属性也是可以适当舍弃的。
舍弃到什么程度呢?参考你队伍的短板位置。举个栗子,你的输出是1W3的血,在目前哪边先减员几乎输了大半的情况下,其他辅助在1W3以上的血量,其实收益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了。 请不要拿老头椒图这种技能和生命有关的和我抬杠 前面举过栗子,我们之前协同雨女只有四星9000血,被集火也能站得住。
协同中速度是最重要的属性,速度慢就要无限挨打,堆速度等于同时堆抵抗加堆肉加堆输出/命中。
高速使你的控制能控住更多的人,对抗常见的雨女,控制堆高了速度能在持久战中能逐渐拉开距离,在雨女解控后接上控制。能够兵佣反魂触发后,同时晕能比对面控制先脱控进行反控,同时更多次的享受椒图和老头的治疗。
高速给你的输出带来更多次的出手机会。无论是依靠拉条还是自己跑条,带上速度的输出都能碾压对面龟速输出。
高速使你能迅速脱离控制。速度慢意味着反复被控永远动不了。被控住狰,薙魂这些全部无效,毫无威慑力。
高速使受椒图老头治疗大大增加 举个栗子,中期消耗战,同样被椒图连线,我的灯血量防御和队友的几乎相同,少了20点速度,血量常常少一半。
高速使你触发更多式神特效举个栗子,之前和魔导士打双灯内战,灯没有对面快,上来火就被对面吸干,我们的灯只能普攻,被白打两轮血线惨不忍睹。 后来队友发现带错御魂了
被低估的属性。泥潭目前主流是看不起防御属性的,很多帖子都计算过,堆同样生命收益大约是防御的两倍,只有极少数极端情况下防御才比生命收益高,也高的不多。然而,这么计算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需要这么肉。前面已经解释过,假如你输出1W3血,辅助超出1W3的那部分血量收益就比较低了。那辅助比输出多的那个位置带什么呢?我觉得带防御是没问题的。在椒图的连线下,怕的不是单体输出,而是群伤。高防辅助受到伤害越低,摊到你的最脆弱的式神身上的伤害也就越低。 (断链子时生命可能比防御肉一些,不过这种情况对面即使秒你的短板你也不好打。)堆防御就相当于削弱队伍的长板去帮助队伍的短板,即使长板削10米短板加1米,也能够最终增加队伍的强度。更何况后期奶量削弱,拼奶量拼伤害,这时候生命毫无意义,反而是防御高有巨大优势,所以队伍的长板有没有被削都不一定。
总体来说,防御并不输于生命,关键是看副属性有没有你想要的(速度,命中,抵抗)。
以上就是阴阳师全阶段游戏心得小问答。希望对诸位阴阳师有所帮助,更多攻略,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17173阴阳师专区。
手机看攻略,电脑玩游戏两不误!
加点再也不需要切来切去啦~
【阴阳师】最新消息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阴阳师手游必备资料:围棋之演喻_王子居_新浪博客
围棋之演喻
——围棋的精髓在于其深刻的辩证法
之所以在本篇中详细讲解《棋经》的运喻,是因为《棋经》中对辩证法的运用犹胜于《孙子》,是一部不逊于《孙子》的策略典籍,在篇幅上虽然短了很多,但在辩证思维上,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这也恰恰是证明围棋作为一种局演的工具,确确实实有着其演化多种奥义的根本创造价值。《棋经》的道理无论用之于军事、政治、外交、人事,都是辩证的普遍的真理。如果我们把本文中所有的与围棋有关的名词换上军事和政治名词,我们将会发现,其道理更容易被我们理解,而这恰恰是喻的最根本特征。
这一点,其实《棋经》里早就指出来了:“夫棋之用心,与治事同一理。人惟不自知,能自知者,以理推之,则无所思而不至矣。”
“无所思而不至矣”,是讲的用心于弈时所悟出的理,可以推广到很多方面,无不至,意思是没有不到的地方,可见古人是深知弈理之喻是可以通用到众多领域当中的。
在开篇时就说过,围棋是一门局演,而这门局演的核心之一是阴阳,也就是矛盾统一论的辩证法,可以说,《棋经》很好地佐证了这一论断。可以说,《棋经》对阴阳之喻的论述、对矛盾统一性的论述,在中国历代著作中是最多的、最显著的,它是中国古代最唯物、最辩证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门巅峰之作。我们以前之所以对它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因为我们没有运用喻的方法去推究,没有用辩证的方法去推究,没有用局演的高度去看待围棋,所以我们忽视了《棋经》这一思想的宝库。
《棋经》之喻:
权舆:权舆本身就是一个比喻词,它的本义是草木刚开始萌芽。它的喻义是事物的起始、初始之时。在棋局中,则是转喻开局、布局。
纲格:纲的本义是提网的总绳,喻义是关键部分、统领全局的部分、主体框架部分等,格是线条画出的正方行,喻义为法式、标准、规格。如: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事实上,在华夏文明史上,格字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这个格字就涉及到了华夏文明中的方法论。
《棋经》指出:在开局之时,一定要依照最佳的法式和规格,先占据四个角星位,然后开始布局。这是最主要的环节,一定不能背离这个原则。
针对在四角着子,似乎隔的有些远的问题,《棋经》解释道:“近不必比,远不必乖。”意谓棋子靠得很近,但在博弈中不一定能连得起来,棋子隔得很远,在博弈中未必就会被阻断。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哲学的论断,讲出了距离和连接的辩证关系。这句话其实也是讲出了近期布局和长期布局的辩证关系。
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这句话的意思是讲古人经历多年摸索出的经验,后人不能等闲视之,没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才能,就必须要遵守古人的法式。
《棋经》与《孙子兵法》等著作相比,有其最大的也是非常独到的特色,那就是它充满了阴阳辩证之喻:“夫战有取舍进退之方,有先后众寡之用,有攻杀击刺之法,有虚实存亡之势,”在这一系列的喻义中,取和舍,进和退,先和后,众和寡,虚和实,存和亡,都是阴阳辩证的关系。而这也很好地证明了围棋作为一门局演,其最根本的局喻是阴阳,正是因为围棋的制作本喻是阴阳,所以它在推演的过程中,得到的演喻也大多都是阴阳辩证之喻。可以说,《棋经》就是局演论的最佳例证。
取舍:围棋可以说是一种关于选择的局演,每一步棋,都有几百或几十个或数个(以弈者的计算能力而论)数量不等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代表了不同的局势和未来,所以对于取和舍的筹算,是围棋中对于数之道的一种强化锻炼。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当面临势与子的选择时,《棋经》的观点非常明确,要舍子取势,也就是取得先机。
进退:进退较之取舍更为具体一些,当局势展开,两色棋子博杀之时,是继续缠杀呢?还是果断放弃,另外开辟根据地呢?是在这一块棋局中缠杀呢?还是到另一块棋局中缠杀呢?一进一退,其实也是取舍的哲学。同样,这也是人生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也是军事的哲学,只要我们面临多个选择,举棋不定的时候,我们就要深研取舍进退之道。而围棋这一古老局演,是锻炼我们勇于取舍、善于取舍的一种好方法。
取舍既然是一门深奥的哲学,那么它就包含着很多的内容,比如舍子(利)而取势,舍地(利)而争先,舍小而取大,舍险而取易,舍害而取利,舍远而取近,舍危而取安,舍把握小而取把握大等,棋局如人生,在局演中领悟得越多,用到人生现实中的也就越多。
虚实:虚实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它应该比取舍更难以领悟一些,比如形是实的,势是虚的,力是实的,策是虚的,位是实的,机是虚的,流是实的,变是虚的,这些虚实需要在博弈中慢慢地领悟出来,并且,每一个人对虚实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在局演中,你能总结出来的虚实之道越多,说明你对喻道的掌握越好。
《棋经》指出了虚与实的变化之道,谓虚实相生,虚实怎么相生呢?实好比肉体,虚好比精神,肉体是精神产生的依托,精神是肉体更具活力和力量的保证。比如每一个星位,都对应着各种变化,也就蕴含了各种危机和机会,每一个好机会的获得,都会得到一个更好的星位,而更好的星位则代表你将有更好的机会,反之亦然,这就是虚实不断相生的道理。同样的,更好的策略能让力量得到更大的发挥,而更大的力量则保证策略的稳妥施行,这也是虚实的变化。
“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虚则易攻,实则难破。临时变通,宜勿执一。《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棋经》里讲到了兵力不能分散的原理,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它认为,局部的纷争越多,力量就会越分散,力量分散就会失去势,势被分解了,棋就没有救了。落子的时候,不要太靠近敌人,因为这样会被敌人所乘,一旦走起来,对手会越走越厚实而我会越走越薄弱,薄弱了就会空虚,空虚就会被敌人攻破,势厚了就会厚实,厚实了就难以攻破,以我之虚攻敌之实,是一定会失败的。但虚实之道是互相转化的,所以就要讲求临机应变,而不能固执于一理。见到有机可乘,就向对手逼近,察觉困难很重,就要及时退却。
在这里,虚实与形势是紧密相联的,想要实地,就要暂时牺牲势,想要势,可能暂时就不能去实地,所以实地与厚势是围棋中始终存在的一对矛看,也是一对阴阳之喻,取舍之间,自然最见弈者把握全局的功夫。
始终:对于始终,《棋经》的总结是“皆当谨其所始,而虑其所终。”指的是开始一定要谨慎,并且在一开始就要虑其终,而不是到终盘时再虑其终。所以始终是一个玄妙的阴阳之喻,颇有以始为终、始即是终的玄义在。
奇正:“庶使战者知有其道,而不失其正也。”显然,《棋经》非常重视正棋的作用,认为不可以失其正,正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棋经》对于奇正的辩证法掌握得很深刻,它认为正是奇的基础,但想要取胜还得靠奇,只有自己的棋势牢不可破时,也就是正兵坚不可摧时,奇兵就可以迅速出手。
《棋经》认为行正兵则长远,行机诈则短浅:“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它推崇遵守局演中的纲格法术,而反对行巧取诈。“棋之为艺虽小,而有正道存焉。或有以棋为务诡行者,盖不深知于棋者也。”则是直接否定了围棋局演中的诡道一说。
《棋经》的不足在于,它没人认识到奇正的变化和相互转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太宗以与宋老生一战为例,当时李建成统领右军出战,结果落马,右军败退,宋老生乘胜追击,而李世民则率铁骑冲断了宋老生的后军,生擒了宋老生,按照奇正的理论,李建成的兵势属于正兵,但正兵一败,却令得宋老生的军队出现了破绽,被李世民顺势利用,则正兵就变成了奇兵。而李世民的后军本为奇兵,却前出攻击,变成了正兵,所以李靖才说正兵变为奇兵,奇兵变为正兵。
同样的战例还有李孝恭出击江南萧铣的时候。铣将文士弘率领精兵数万驻守在清江,孝恭想要攻打,李靖反对,孝恭不听,让李靖守营,自己则文士弘会战,结果果然败了,敌军大掠物资,结果人人负重,李靖看到文士弘的军队乱了,于是纵兵出击,结果击破了敌军,获得了四百余艘战船。这种转败为胜的战法,也是正变为奇的战例。
先后:“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在这里,《棋经》强调了先机的重要性,宁可舍弃数个棋子,也要争得先机。并且认为,先和后是互相转化的,随着双方不断的应手,那些看似占尽先机的着子,有可能会被人夺去先机,而那些看似被动的应手,有可能反转成为先机,所以《棋经》的先后观是辩证的、发展变化的先后观,而不是简单的、僵化的先后观。这个先和后的准确度,建立在局演者对全局的种种可能变化的把握度上,把握得越准确,先手成为后手的可能就越小,而让对手先手变成后手的可能性就越大。
先后的哲学理念不仅仅是先机、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先后还有攻守次序的关系,先攻敌人的哪一块棋,先堵敌人的哪一路,先开拓自己的哪一路,先固守自己的哪一路,这个次序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全局,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围棋的精彩之处在于,你下的每一步,都将面临很多选择,都会有一个先后的问题。
整体观和局部观:“击左视右,攻后瞻前,”充分反映了《棋经》对局部和全局之关系的认识,那就是任何一个局部都要受到全局的影响,攻击左方时,一定要观察右方可能带来的变化,注意这两句是互文,真实的意思是攻击左方时,要观察注意右与前后三个方向。
连断、疏密:“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这一句不止讲了连断的辩证关系,也讲了棋形疏密的辩证关系,如果两组棋要连在一起就可以两组都活,那就绝不能被对手把棋形给打断,如果都能活棋,那就暂时不要去连接。棋形开阔的时候,子与子之间不要隔得太远,以免被对手分割,棋形紧密交战的棋组,则不可以太过于拥挤、局促,而应追求能将局势扩展开来。当然也有一种解释是:“棋势应开阔,但不能太疏离,棋路应严密,但不可太局促。”考促字的本意,促有紧挨着的意思,也有短、窄、时间和距离无法拉长的意思,那么本句的解释似以作者的解释更合理一些。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务是务必的意思,可见《棋经》对棋势连接的重视,而对先机的重视也是时时刻刻的,每一步落子都要考虑先机,在胜负未分之时,在连接和先机这两方面都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的。
松紧:“妙莫妙于用松,昏莫昏于复劫。”松和紧这对哲学,对人生其实也很有启迪,现代人所谓的“抓得越紧,失去的越快。”与这围棋的松紧也是其理相通,善于用松,也就会节省棋子,拓宽棋路,而用紧用得不好,则会浪费棋力,从而令敌人路宽、自己路窄,所谓用紧,其实也就是画蛇添足、重复用兵、弄巧成拙的意思,而这最昏头的莫过于复劫,何谓复劫,就是自己把自己的气眼给堵上了,也就是用棋过紧,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古人总结这个道理,还有勿添枝节,不要节外生枝的喻义,西方人近年来总结出的概念叫“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他们不知,在华夏先民的围棋局演中,这些道理早就有了。
“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图胜于无朕,灭行于未然。”因形用权,在兵法上叫因敌制胜,是跟随敌人的变化而变化的学问,神游局内指精神要专注,意在子先指每一步落子都要深思熟虑。图胜于无朕,指的是在看似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以神妙的布局确立了胜算,灭行于未然,是相对图胜于无朕而言的,图胜于无朕是说自己的布局之妙、因形用权之妙,能使敌人无法察觉,而灭行于未然则是指对敌人布局中的种种杀着,及时化解,让它们根本就没有发作的机会。
攻守:“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棋经》对攻守之道的领悟显然是深得兵法的奥妙,它强调如果与对手缠战有些勉强时,不如自己先弥补自己的棋形漏洞,使自己的棋组得气而保证不死,棋势坚固不被敌人所破,而当棋势不如对方时,一定要先追求做气活棋,当我方的棋势胜过对方时,就一定要将这优势扩大,挤压对手的战略空间。善于取胜的人,靠得位成势的布局来取得大面积的优势,而不屑于与对手争抢,善于布阵的不必战斗,善于战斗的不会失败,失败而不乱的可以称之为善于处理败局。
同《孙子》等诸多兵家的论断一致,《棋经》也认为要先谋求自己的不败之势,然后再寻求击败敌人,但显然,《棋经》的论述更保守一些:“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它认为一定要先求己弊,而不是先攻对手,要先完善自我,然后才谋求发展。
在围棋中,是攻是守很重要,而在军事中,攻守的选择可以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唐太宗讨伐刘武周时,在度索原激战,刘军进逼河东。太宗登上玉壁城,问十七岁的李道宗说:“贼军自认为众多,来邀我决战,你认为呢?”李道宗说:“敌人刚打了胜仗,现在正是锐不可当的时候,应当用计策降伏,不能力争。可以深壁高垒,坚守不战,挫他们的锋锐之气,这样的乌合之众,打不了持久战,粮食很快就用完,然后就会溃不成军。”太宗说:“汝意暗与我合。”刘军果然粮尽而逃,唐军追到介州,一战将刘军尽灭。
李道过作为开唐的名将,在攻守之间极善于把握时机,他任灵州总管时,梁师都占据夏州,派遣弟弟洛仁带着数万突厥兵攻打,道宗闭门拒守,伺隙而战,取得了胜利。
以上是打防守反击,唐朝讨高丽的时候,李靖与李道宗为前锋,渡守辽水,攻下了盖牟城,而这时高丽大军汇集,声势很大,军中诸将都主为要深沟保险,等太宗大军到了再慢慢前进,李道宗反对道:“敌人从远处急忙赶来,兵马实在是很困乏,而且觉得人数远比我们多,一定会轻视我们,可以一战击溃。”李靖同意他的意见,于是给了他数十铁骑,结果他们纵横出入,李靖率军合击,大败了高丽军。
唐太宗也是很善长打防守反击的,刘武周的悍将宋金刚攻陷了浍州,唐太宗率兵迎击,当时李孝基在夏县战败,于筠、独狐怀恩、唐俭等战将都被尉迟敬德等人俘虏,太宗遣殷开山、秦叔宝等人在美良川与尉迟敬德决战,结果大获全胜,于是众将认为可以一鼓作气击败敌人,于是纷纷请战,而太宗却坚持不战,他认为宋金刚孤军深入,精兵勇将都在这里,他的人马虽然强大,但内则空虚,不能持久,我只要坚营蓄锐,挫其锋芒,他自己粮尽计穷,就会败走。最后战事果如太宗所料,宋金刚最终败走。
唐太宗与窦建德在武牢决战时,也是采用的防守反击之策,当时间谍刺探到情报说窦建德的粮草将尽,想要在河北夺取牧马,然后进攻武牢,太宗知道了窦建德的谋划,于是派人到河北牧马,诱惑建德,到了早晨,建德果然率领全部人马来夺马,于是在汜水陈兵决战,当时王世充手下的战将郭士衡结阵在建德的南面,他们的军马绵延数里,声势强大,击鼓进军,太宗属下战将都很恐惧。太宗带领数骑到高丘上观察敌情,对众将说:“贼军从山东起事,到现在都没遇见过像样的敌人,现在度过险地而叫嚣,这是没有政令军纪的表现,背靠河水,而进逼我的城池,这是有轻慢我军的心态,现在我按兵不出,他们的气势就会衰竭,列阵久了,士卒饥饿,就会退去,到时候追击他们,无往不克,我与你们打赌,过了中午一定能击破。”果然,窦建德从辰时列阵,一直到午时,兵卒都疲倦了,都坐下来争想喝水,开始无序地后退,太宗亲率轻骑假作追击,等城中诸将全部出城时,窦建德也回师准备列阵作战,但他的阵势尚未来得及布成,太宗已经杀入了他的军中,建德大败。
无论是围棋中还是军事中,攻守的抉择都是极为重要的,正确的攻守,是建立在对敌我优势劣势的准确评估之上的,如果评估错误,就会以自己的劣势对敌人的优势,这样又岂会不败?而像唐太宗对窦建德的攻守之策,则是深知敌我优劣,而且善于在战争中将敌人的优势转化为劣势,于是我方的攻守之势也随之而变。
《围棋十论》中认为“彼强自保”“势孤取和”,主张在敌人强大时,要先图自保,不与敌战。
胜负:对于敌我情势的判断,是弈胜的关键,于是《棋经》进一步解释说:“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劳者,胜。不战而屈人者,胜。《老子》曰﹕‘自知者明。’”
这一段话很明显地将军事理论运用到了弈理中。但它有几个阴阳之喻如利害、彼此、可不可、众寡、虞不虞、逸劳,必须明察这些阴阳形势,才能更好地把握战局。
《棋经》指出导致胜负转换的一个典型原因“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指出胜不可骄,败不可馁的道理。而在《棋经十论》中则有“不可贪胜”的理念。贪胜,这是很多人都避免不了的,贪胜足以亡国,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以宋朝而言,北宋贪胜,联金灭辽,结果北宋灭亡;南宋贪胜,联蒙灭金,结果南宋灭亡。慈禧贪胜,妄开战端,结果被八国联军窥破虚实,京城失守。而历史上那些因贪胜而军败身死的战将,就更是多如牛毛了。所以胜负之机、胜负之数,都是不可不察的,不可胜而贪胜,像两宋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且毁了自己家国,像有些贪功冒进的将领,则是身首异处。
洞微:洞:深远,微:幽微。洞微也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一个是宏观上的,一个是微观上的。既要看得深远,也要看得细微,看得深远,则在布局上不会失去先机,看得细微,则在局部的厮杀中,不会失利。
《棋经》还从人类的动静关系中,感悟到弈棋的道理。连续讲了几个辩证关系,它认为:“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性格持重沉稳,不贪功冒进的人,反而能多得到一些,而轻视困难,贪多冒进的人,容易失败。那些在确立自保前不去争抢的人,往往取得最后的胜利,而那些纠缠于局部厮杀,不重视全局的人,容易失败。
在策略的单一性与贯通性上,《棋经》认为“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如果策略不能旁通互证,只是单一考虑,那么其弈道就流于下乘。
对于损益的辩证关系,《棋经》也是遵循着客观的思路:“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这句话的案例可参看《天龙八部》中珍珑棋局的故事。
利害和损益是非常相近的阴阳之喻,“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棋经》里面对这些阴阳之喻的辩证思维是一贯的,“有始近而终远者,有始少而终多者。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在这里又讲到了远近终始多少的辩证关系。
对于阴阳之喻,《棋经》则沿袭了老子的思想,“夫棋者有无之相生,远近之相成,强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名实:名实是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如果名实不符,则人们就会按照错误的道理和观念行事,所以古人对名实的考察一直是相当重视的。但《棋经》显然是将自己的论断建立在名实相符的基础上的,所以,它论道:“名者,实之宾。有其实,则有其名。即其名而求其实,则棋之意可知矣。”循着名而求得实,这是喻的方法,《棋经》里指出围棋之名三十有二,具体如下:“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势、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见。有冲,有斡,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札,有粘,有顶,有尖,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捺,有立,有点,有聚,有跷,有夹,有拶,有嶭,有刺,有勒,有扑,有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盘。围棋之名,三十有二,围棋之人,意在可周。临局变化,远近纵横,吾不得而知也。用倖取胜,难逃此名。《传》曰﹕‘必也,正名乎棋!’”
《棋经》指出,形势、死生、存亡,都可以通过名称而洞察,这是因为,名实相符的情况下,每一种名称都代表了一种具体的形势,也暗示了发展变化的可能和趋势。
强弱:强弱与攻守是密不可分的,如前面提到的:“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就是针对敌我势力的强弱而进行的应对选择。“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违,先蹙其外。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棋经》指出,当局势有利于我方时,要在巩固我方的优势,稳扎稳打,专心求得生存,弥补漏洞防止攻击,当局势不利于我时,就要锐意进取,争取找到对方的漏洞进行打击。靠近边角落子,虽然容易得生,但必然失败,这是位和势决定的,如果自己的棋势很弱,但偏偏不服输,不肯放弃局部的利益,而与对手陷入于我不利的缠斗之中,那必然是越战局势越不利。躁而不静,急于求胜,非常容易失败。两势相违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两势究竟是敌我双方为两势,还是我方两块棋组为两势,值得推究,而蹙其外,也有两种解释,一是逼迫对手的外围(适合于敌我双方为两势),一是聚拢外围(适合于我方两块棋子为两势)。总体的看来,两势相违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指我方两块棋组互相乖违,不能相连的意思。因为它和下面两句是层层递进的,比我方两块棋组不能相连更坏的局面是“势孤援寡”,两势相违虽然不能连接,但可以保证存活,势孤则是很难存活的一种形势,势孤再寡援,就必死无疑了,所以这时候只能放弃这个孤子或这片孤棋,绝不要再下子让对方走得更实。当一片棋组呈现出“机危阵溃”的情况时,也即是根本不能救时,就更不要下子了。
“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段话里,《棋经》指出了有限和无限的关系,也就是说让我们判断错误的情况和方法是非常多的,是无穷的,而那让我们成功的,则只有一条道路。也就是能审局者多胜。“不走之走,不下之下”颇有些玄学和禅机的意味,但它也揭示了一种表面和实际的辩证关系,表面上你没有下,实际上你下了,表面上你没有救,实际上你救了,这可能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了。因为围棋的这种不直接去救孤子,而是通过四周棋局的变化演进,自然而然地将孤子和孤组救援出来,孙膑的围魏救赵,未始不是得益于围棋的启发。我国初解放时,暂时放弃对香港的收复,就是出于这个道理,收复了,只是死棋一枚,不收复,则是活棋,留下了更多机会,当我国经济在香港的周边纷纷发展起来时,香港就适时收复了,这和围棋不救孤子,而弈其四周、静待局变的弈理也是相通的。
“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则是指出,对敌我力量强弱的判断要客观,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自大,而应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对手的长处。
频疏:《棋经》指出:“弈不欲数,数则怠,怠则不精。弈不欲疏,疏则忘,忘则多失。”既不要太过频繁的下棋导致不能精思入神,也不要很长时间不下导致忘记行棋之法。
语默动静:《棋经》强调下棋时的修养:“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
胜负观:《围棋》的胜负观是辩证哲学的:“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棋经》对阴阳辩证的掌握和运用,都达到了古代的一个巅峰,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杰出的哲学著作。
日本的棋手也运用阴阳学说来指导下棋,如《围棋发阳论》,他们将特定的棋行视之为阴,而将其中蕴含的变化和手段视之为阳,实际上,这和古中国中形为阴、势为阳的观点是一样的,可能在细节上更丰富,但基础理论却并未超越。
流:流这个概念一直被忽视,随着人类对事物的理解的逐渐加深,流渐渐的具有了流派的意思,如三教九流,而艺术中则有流派的说法,近代则有了潮流的说法,到此时,流有了一种与过去的时势相近似的意思。流又有演变、变化的意思,围棋中的宇宙流、清源流、中国流等,其本意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带自己鲜明特色的棋形和棋势的变化。
而现代的所谓技术流、数据流则也是由势的感觉演化而成喻,而流量一词则是科学的喻义。
围棋还讲究余味,用战略的词语来讲解可能就是“宜徐图之”,也有势不可用尽,招不可用老的哲学意味在其中。
《棋经》认为像围棋这样复杂的局演,一定要讲求周密严谨,“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并且前面提到的断连、阔密、攻守等,皆是做到周密严谨需要考虑到的。
像《孙子》等兵书一样,《棋经》也有关于判断对手虚实的哲学,如“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则是强调围棋之道贵在专心,专心致志则思虑周密,就做到了“博弈之道,贵乎谨严。”
其实前面很多处都讲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机制宜的道理,而《棋经》中集中讲这个道理的是以下论断:“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而进。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如果我方的棋路比较虚,而且棋组还没气眼,那就要先认真考察;如果下这一步棋不会妨碍其他的棋,那么就要做劫去围杀对手,将棋眼抢到自己的手中,从而让敌人失去;棋路非常多,那么就要用松不用紧,落子要讲究疏阔;如果棋路在前方会受阻,那么这样的棋就不能下,因为下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侵犯攻击对手的棋组,要选择好最佳的战场,没有阻碍就要大步迈进。这些都是因敌而动的策略原则。
《棋经》是非常重视棋路的,因为棋路的多少决定棋手的选择。如:“胜而路多,名曰赢局;败而无路,名曰输筹。”路是出路的意思,一组棋出路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活棋和得位的可能性就越高,棋路越窄,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用现代的语境来说,就是战略空间大,战略选择多,战略资源多,突破方向多,于是主动性就更强,就更容易得势。
以上是对《棋经》之演喻的讲解。
《棋经》的整体观和局部观也可以视为联系论,既一局棋的前后左右是相互联系的,但《棋经》亦有其局限性,它没有讲到各种喻义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和互动性,也没有讲到哲学概念的互置性。
明太祖善下围棋,几乎常胜,他很显然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哲学的辩证关系。如他在平张士诚时,徐达和常遇春都希望直捣士诚的国都平江,但明太祖却认为,湖洲的张天骐、杭州的潘原明都是张士诚的良将,如果攻平江,他们一定会全力救援,而如果先攻湖州,士诚则不会全力援救。于是攻打平江,士诚率兵来援,结果在阜林被击败。这一场战役里具有选择性的学问,那就是先攻中央大龙还是先占边角的问题,显然,明太祖的选择是先攻边角,然后进军中央。
很多喜欢用围棋论兵法的人,其实没有能够深刻地了解围棋的奥妙,如很多人都持金角银边草包肚的论点,并时常举毛泽东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相互印证。事实上,围棋这门局演,是辩证的,而不会是单一的,比如明太祖下围棋就先占天元位,而他在兴起时,占领南京,北有刘福通和大元,西有陈友谅,南有张士诚,他恰恰是在中央发展,除了东面是大海外,其他三面都是强者,没有他扩张的空间,但明太祖一样是赢了。
而在明太祖攻击张士诚的时候,他则另起一棋局,先边角而后中央,可见真正的围棋高手,是要因时因势而决定自己的策略的。就算是以毛泽东主席的策略而论,最初也不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而是抢占城市不成功,在中央腹地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才舍弃天元位而占边角的。所以很多用围棋中金角银边的论点来论证毛泽东主席农村包围城市为英明的文章,是出于对围棋局演之道的认知不全面才有的,是不正确的论点。
还以上面明太祖征张士诚的例子,除了中央和边角的辩证思维外,这个战例也体现了战略次序,也就是先后的差别。在这例子中,形势是随着先后中边的选择而变化的。
明太祖在回忆自己战胜陈友谅与张士诚时说,陈友谅军事强大,而张士诚物资丰富。当时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攻打明军,明太祖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先攻击谁,众将领都认为应先击弱者,但明太祖独持异议,他认为陈友谅志骄,而张士诚器小,志骄则喜欢多事,器小则没有远虑,如果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会乘机进攻,那自己就会腹背受敌,所以他选择先攻陈友谅,结果顺利地除掉了这两个强敌。而在北取中原时,明太祖选择先攻山东,再攻河洛,兵马止于潼关而不进,因为那时候的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都在那儿,他们是百战之将,如果逼急了就会联合作战,很不容易平定。所以明太祖选择先攻元大都,然后再西征。用明太祖的说法是:“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之守,扼其门户。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
在这个战略中,也是多种哲学的共同运用,比如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动向,这是形势,而攻击谁则有先后,先后次序又决定了敌人势的分合(先攻张则敌人势合,先攻陈则敌人势分),这其中还有强弱,虽然陈友谅看起来更强大,但如果从全局考量,先攻强的反而是弱的,因为先攻弱的会令两敌势合,势合则更强。所以,在这一个战略中,是有多种博弈哲学在相互变化和影中向的。
又如与元军中丞蛮子海牙在采石决战时,明太祖命令常遇春多张疑兵以分敌势,这又可联系到围棋中的位形势,多张疑兵,自然是多占位,多占位就分了敌人的兵,这就造成了敌人兵形的疏散,敌人兵形的疏散就令敌人的兵势变弱,所以围棋和军事中的位形势与分合、连断疏密是密切相关的,是相互转化的。
——五赋三论之喻
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指向性可以有很多,如天地四维,毛泽东指向礼义廉耻,儒家则指向仁义礼智,而往另一个领域指向说,比如往抽象的哲学方面说,又有方圆动静的说法,方圆动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两对命题。
比如唐代神童李泌的故事,唐玄宗与张说观弈,这时候七岁的李泌到了,唐玄宗想要试试这个传说中的神童究竟如何,于是张说便请李泌赋“方圆动静”四个字,李泌请他先解说,张说于是道:“方若棋局,圆苦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马上就回答他:“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张说大为惊奇,当场祝贺玄宗得到了奇童。
我们在此可以看到,方圆动静是围棋的四种表象,却可以同时指向多个领域用喻,张说的用喻是局限在棋局本身上的,而李泌的用喻则引申到了才智和治事,七岁的李泌在这一次的比试中,对喻义的掌控能力要超过张说。不过要提醒读者的是,李泌的行义用智是很完美的喻,而动若聘才,静若得意,就算不得完美了。
然而古人用喻,也有颇多不严谨不正确的附会之说,尤以儒家、艺家(包括文学家)为最,如《宋史·潘慎修传》记载,潘慎修善弈,太宗屡次召他对弈,他便做《棋说》献上,大抵是说:“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这种说法则不见根据,属于不切之喻,互相粘合有点勉强,颇有讨好宋太宗的意思。至于所谓的十要,我没有见到,尚不知它是否严谨。
班固的《弈旨》几乎是全部用喻,但因较少哲学上的思辩意义,所以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解说了。
东汉黄宪的《机论》中认为弈道的精要和核心是虚实,虚实的利用决定形和势,“实而张之以虚,故能完其势;虚则击之以实,故能制其形,是机也。圆而神,诡而变,故善弈者能出其机而不散,能藏其机而不贪,先机而后战,是以势完而难制。”
首先要理解黄宪所讲的这个机,机在华夏文化中也是一个大概念,有时机、机会的意思,但在这里则有点近似于老子所说的道,有一种玄机、关键、普遍规律的意思,这一点要从《机论》的全文来领会。读者可以参看本书最后部分的《喻论》。
曹摅的《围棋赋》也是运用了很多比喻,如将黑白棋子的棋组比喻成二敌交行,将整盘棋比喻成“星罗宿列,云会中区,网布四裔,”这是用天象来喻围棋,而“夫保角依边,处山营也,隔道相望,夹水兵也。”将不同形势的围棋阵势比喻成依山结阵和隔水列阵。
蔡洪的《围棋赋》,承古人种种见解,也有喻义,但文学的比喻较多,殊少可取之处,当文学来读便可。如他所说的“曲直有正,方而不圆”,过于强调了方,这是儒家文化的敝病,围棋之方圆在于局方而棋圆,并非无圆,圆形而方静,这一点蔡洪显然是理解错误的,至于他比喻围棋战局时所用的种种比喻,究竟妥贴不妥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细究。
马融的《围棋赋》主要也是在其文学价值上,但也有一些可借鉴的地方,如“当食不食兮,反受其殃。”则有当机立断的喻义在。“踔度间置兮,徘徊中央,违阁奋翼兮,左右翱翔。”则有以中央为重心,左右包抄进行攻略的战略见解。“攻宽击虚兮,跄绛内房。”则是讲如何避实击虚,根据敌人的棋形进行攻击。“深入贪地兮,杀亡士卒,狂攘相救兮,先后并没。”则是讲弈者因为贪心而深入敌人腹地,于是损兵折将,不能果断捐舍,却反而妄图救活,于是先机尽失,早先失陷进去的和后来进行增援的,全都覆没了。“上下离遮兮,四面隔闭,围合罕散兮,所对哽咽。”这种局部性的救活行动导至全局性的被动,上下被隔断,四面不连接,敌方将我方分割包围,令我方各组棋全部处于孤军奋战的态势。
南朝梁萧衍的《围棋赋》篇幅也不长,但其哲学的味道更强一些,如他讲“方目无斜,直道不曲。”隐含做人之道和治国之道。“尔乃建将军,布将士,列两阵,驱双轨。徘徊鹤翔,差池燕起。”则是直接用军事形象比喻围棋,鹤燕之比喻,马融赋中也有,属于文学的修饰。做为一个卓有成就的皇帝而言,萧衍的赋更偏向于军政,如他所讲的“用忿兵而不顾,亦凭河而必危。”指出弈棋跟用兵一样,绝不可以凭一时愤怒而轻易落子(决策)。萧衍的赋里也有阴阳之喻,但不多,如他所谓“失不为悴,得不为荣。若其苦战,未必能平。用折雄威,致损令名。故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指出对于局部的得失要看得轻些,如果不能正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苦战于局部,未必能平,所以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不能一味蛮干,而要讲究策略。在进退之间,他主张“虽畜锐以将取,必居谦以自牧。”即便是蓄势已久,可以围攻敌人了,也要审视自己,谦虚地收束自己,控制好自己的形势。一样遵守了自古以来兵家都极其重视的“先求己之不败,而后求敌之败。”的军事辩证思想。萧衍的《围棋赋》讲到了很多治国的道理,如:“运疑心而犹豫,志无成而必亏。”讲的是治国理政需要敢下决断,而不能犹豫不决。他讲究下围棋和处理国事都需要深思熟虑,“今一棋之出手,思九事而为防。敌谋断而计屈,欲侵地而无方。”一步棋走出,不仅仅是看三步的问题,而是要思九事,思九事显然是政治语境了,意谓方方面面可能引起的变化和利害都要考虑到,这样就会断掉敌人的谋略施展空间,令得敌人无从下手。“不失行而致寇,不助彼而为强。不让他以增地,不失子而云亡。”这是告诫弈者,不要因为计算粗疏而将自己的好棋下坏了,不但自己不得利,反而让对手得利。这与前面的“必居谦以自牧”是同一种思路。同《棋经》“务守纲格”的思想一样,萧衍主张“痴无戒术而好斗,非智者之所为。”想要下好围棋,就一定要掌握戒和术,萧衍崇信佛教,所以他讲究戒,以戒来比喻治理的话,其喻义就是“不可犯的错误所集合而成的规则”,相应的,术就是“取得胜利所用的规则和手段。”和《棋经》所说的纲格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各有侧重。《围棋赋》中,萧衍也讲到了战略定力,“落重围而计穷,欲佻巧而行促。”有的人落入困境中就没有好办法了,不知何处落子,有的人想要投机取巧,所以不经深思,就仓促落子,这两种情况都要避免。
总的来看,虽然萧衍颇具文学天赋(他是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齐名),但他的《围棋赋》里面并没有张扬文采,而是逻辑严密地用喻,将治国之道和弈道统一了起来,在围棋局演的历史中写下了颇有价值的一笔。
唐代傅梦求的《围棋赋》,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但他传承历代《围棋赋》的特点,也一样提及了局和演。如他说:“夫其取法,象于天地,分刚柔于阴阳,参骈罗于列宿,措经营于四方,衍图书之定位,非巧历之能详。”认为围棋取法于天地万象(此为局),而以刚柔阴阳为基础进行推演(此为演),棋子布置取法星象(此为局),而行棋之法类比经营(古人称政治、治理等事为经营,此为演),它衍(演化、推演)河图洛书(局)的定位之道(演)。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位的重要性还是有着充分认知的,不只一人提到位的决定性作用(前面有欧阳修的评论)。“颇、牧生乎尊俎,良、平坐乎帷幄,”像廉颇、李牧、张良、陈平那样的兵法和战略,都可以在棋局中进行推演。
梁宣帝的《围棋赋》,据网上资料只能看到四十四字,但已足够让人觉得惊艳了。“蜂起百涂,从横万制,”涂应该是途的借写,百途形容路径之多,万制则形容章法之盛,其意思大致如此,不得全文,亦难百分百地确立,而“或无厌而反失,或先羸而后济。”则是非常具有阴阳辩证的意味的,讲了求与失的辩证关系,弱与胜的辩证关系,并且讲出了变化。
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创作了《弈势》,我们从中可以观见三国时将领弈棋之盛,应玚的《弈势》,与其说是讲弈道,不如说通篇都是在讲军事,“盖棋弈之制,所由来尚矣。有像军戎战阵之纪,旌旗既列,权虑蜂起,”他认为围棋的制作,不是根据小事而来的,而是根据军阵之事创制的,至于具体的论述,《弈势》有其特点,就是将围棋中出现的形势与古代著名战例的形势相比为喻,如他说持棋相守,各自营卫而不敢先行攻击,类似于楚汉相争时在索、巩两地相拒的形势,又如他总结围棋中因犹豫而败的情形,与项羽、吴王结合了起来,“长驱驰逐,见利忘害,轻敌寡备,所丧弥大,临疑犹豫,算虑不详,苟贪少获,不知所亡,当断不断,还为所谋,项羽之失,吴王之尤也。”吴王夫差好战,导致国力空虚,举全国之力参加黄池之会,败晋国,夺得盟主地位,结果被越国乘虚而入,最终灭了吴国。所以说他是:“长驱驰逐,见利忘害,轻敌寡备,所丧弥大,”而“临疑犹豫,算虑不详……当断不断,还为所谋,”则是指吴王夫差放走勾践,结果被勾践所灭,而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结果被刘邦所灭。夫差之所以放走勾践,主要是勾践的重金收买起到了作用,所以说是“苟贪少获,不知所亡,”围棋和政治军事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而对于那种一时失利,却能收缩战线,小心经营,弥补好自己的漏洞,然后见可而进,终于反败为胜,扭亏为赢的,这种情形则跟燕昭王重振燕国的情形相一致。《弈势》里面也有阴阳辩证法,甚得形势之论的精髓,如“寇动北垒,备在南麾,中棋既捷,四表自亏,”敌人妄图侵犯北边,我不一定要在北边应敌,我可以从南面寻找突破口,这也就是避开敌方的主动,施展我方的主动的战略思想,而中盘克胜了,那么四面的边角之局,也自然可以乘势而下,这里面既有位的思想,也有抓住战场关键的战略思想。而“匡设无常,寻变应危,”则指出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要随机应变,主动寻求战机,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策略。
古人谨慎应战的思想,所在多有,如有僧可隆,著观棋之诗云:“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宋代国手刘仲甫,号称二十年无敌于天下,曾著有《棋诀》,但仅余四篇。而仅观此四篇,就已足见他的弈道与兵法完全相合。
如他重视布局,认为布局犹如兵法中的结阵,结好阵势,以逸待劳,而布置要:“意在疏密得中,形式不屈,远近足以相援,先后可以相符。”对于疏密,他重视的是度,既要得中,棋形上不能被对手压制,远棋和近棋能够互相为援,互为支撑,先着子的和后着子的能够不脱节,这样先着的子就不会失去。大概是因为重视先后手段的呼应,所以《棋诀》中再次强调:“远不可太疏,疏则易断,近不可太促,促则势羸。”他认为当不同局部相距较远时,布局就不能太疏,太疏了就容易被敌人隔断。相距较近的局部之间,则不应布局太密太仓促,那样就会得到安全的局部却失去了全局的势。
在布置一篇中,刘仲甫认为“善棋者不困在此,使困在彼;壮在已势,赢在人势。此乃为格。”这一思想是与孙子的思想相一致的,就是“先为己之不可胜,而求敌之可胜。”我方之所以不被敌人所困,不是敌人不善于进攻,而是我方善于防守,我方能困住敌方,不完全依靠我方善攻,而是因为对方的防守出现了漏洞,我方的形势强壮,是因为自己营造形势得力,能赢得对方,是因为对方对形势的营造不够得力。我们可以看到,弈理和兵法是完全相通的,所以古人以围棋作为军事教学手段,是非常客观,非常科学的。
对于布局,刘仲甫认为要“思不执一,进退合宜。”也就是说不能按一种固定的思路来行棋(办事),也不能按完全相同的战术来行棋,也不能按完全不变动的一个局部目标而行棋,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进退合宜。
布局完成之后就要与对手短兵相接了,这时候战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夫棋路
无必成,子无必杀,乘机智变
,不可预图。”刘仲甫认为棋组的每一条出路,都不见得是必然能成功的,也不见得是一定要在这条棋路上取得成功,而对于每一枚棋子,也不是一定要吃掉,乘着棋局运行所造成的机会,运用智慧改变形势,不要妄图设定一个理想化的形势。
当布局已定时,这时就要靠两军交战来威逼对方了,自己要做的是各组棋之间互相应援,互相呼应,从多个方向,以多种战法,从而造成一齐威逼对方的势,而不是将眼光放在一组棋上去与对方战斗,“迤逦而侵袭。”表示阵势较长,战线较广,战略和战术空间都比较大。只要我方的侵袭得手,对手的棋路(战略空间和战略选择)就会被压缩,变得局促,施展不开,只要我方多方位的逼迫变得更急切,那对方的势就会被我方削弱。
善于应对敌方的变化,不只在棋局上,还在于对敌人的情绪认真观察,如果对方因忿怒而发动进攻,那就要仔细观察他,洞悉他真正的情绪和目的,观察棋局的变动而下出应手。
兵法里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而《棋诀》里也讲,“用战之法,非棋要道也。”一旦两军交战,则“务在廉慎
以守封疆,端重而全形势。”一定要谨慎,不能贪吃,守好自己的地盘,令我方的防守更厚重,从而让形势得以保全。我方善守,能够令敌方无隙可乘,这是因为我们的形做得扎实、坚实,形势保全了,那么我方就没有后顾之忧,敌人来攻我,我就能以逸待劳攻破敌人。在这里,《棋诀》强调了以实击虚和以逸待劳。
所谓的“一失废前功”,很鲜明的指出了取舍的重要性。《棋诀》对取舍之道是非常看重的:“取舍者,棋之大计。”刘仲甫认为,当布局完毕,转入争战之后,如果有孤棋被对手所隔绝,而自己难以决断是保是舍,这个时候危机便要临近了。在这里,刘仲甫对取舍做了一个非常明确也非常正确的定义:“盖施行决胜谓之取,弃子取势谓之舍。”如果仅仅是舍弃了子,但却不能取势,那连舍都称不上,只能称为失,而取不是吃掉对方的子,而是施行了一步能决胜的好棋,这样才称得上是取。一个孤子,如果满足以下条件,那么即便所得很少也可以保:“若内足以预奇谋,外足以隆形势,纵之则莫御,守之则莫攻,”如果保下这个棋子,可以策应自己的其他棋组形成奇谋,对周边的形势产生影响能壮大我方,以它来防守,敌人无隙可乘,以它来进攻,敌人很难防守,那这样的孤棋即便占地很少也要保。至于必须要舍的棋,“若内无所图,外无所援,出之则愈穷,而徒益彼之势;守之则愈困,而徒壮彼之威,”如果保下这枚棋子或这组棋子,也难以对我方策略形成策应,它存活后也无法与其它棋组相互支撑,用它来进攻,也无法拓展我方的棋路(战略空间和选择空间),反而令得对方的棋路因为对我方的围攻而得以拓展,如果用它来守一隅之地,则令对方的威势得以壮大,这样的棋,即便是能占有较多的星位,也应该暂时舍弃,不去经营。
“棋者意同于用兵,故叙此四篇,粗合孙吴之法。”这一句是对《棋诀》的评价,“动静迭居,莫测奇正。不以犹豫而害成功,不以小利
而妨远略。”这是说围棋变化多端,深具动静奇正的用兵之道,讲求多谋善断,宏图远略。
虽然《棋诀》只残留了短短的四篇,但其中所具有的阴阳辩证思想,还是很丰富的,如远近、先后、疏密、布局与攻伐,进退、攻守、我人、取舍、虚实、劳逸、内外等,与《棋经》中极多的阴阳之喻互为辉映,共同构成了一门中国文化史上的具鲜明阴阳辩证特色的哲学。这也证明了一点,围棋在制局时,所内嵌的黑白二子阴阳之道,确实在后人无数年的推演中,得以发扬光大,不断有新的阴阳之喻出现,丰富着中国的哲学宝库。
:局演胜于《孙子》之处
分合:分合在围棋中随处可见,对于我方来说,每一路棋子,每一个棋子都是要争取合的,而对敌方来说,我方要争取将敌人所有的棋子都分开来,然后一一吃掉。在军事上,毛泽东主席深通分合之道,他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是指我军的合,各个歼灭敌人,自然是将敌人分开来才能各处歼灭。元中丞蛮子海牙在彩石与明军决战,明太祖遣常遇春多张疑兵以分敌势,采用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在汴取得了大胜,李光弼到了洛阳,问留守韦陟:“敌人乘胜而来,我们应当按兵不战,以挫敌人锋锐,而洛城不是打防御战的好地方,你有什么好计策吗?”韦陟说:“加兵陕州,退守潼关,据险以守,足以挫敌人锐气了。”光弼说:“这是兵家常势,不是用奇之策,两军相战,贵在尺寸之地的争夺。现在放弃五百里的土地退守到潼关,这是增加敌人的势,如果我们移军河阳,向北可以阻击泽潞、三城,胜了,就擒获思明,败了也可以自守,表里相应,这是猿臂之势。”判官韦损质问说:“东京乃是帝宅,侍中为什么不守?”李光弼说:“如果要守洛城,那么汜水、崿岭就都要守才能守得住,你是兵马判官,你能守得住吗?”
显然,李光弼既要守卫五百里的土地,又要集中自己的兵力,所以他选择河阳。
缓急:围棋中有那么多路,有那么多目,一枚棋子下在哪一路,哪一角,都是要审慎考察的,选择哪一目落子,显然要考虑轻重缓急,大多数时候,棋手都要选择对大局有利的,而这时候轻重缓急也很重要,如果下了不急的缓手,而被对方抢先下了急重的一目,那么先机就会被对手夺去。《围棋十诀》中的“入界宜缓”“慎勿轻速”,就是深通缓急哲学的。
而在高手的对战中,有时候下急了反会出现破绽,被对手所乘,反而会自乱阵脚。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勾结了吐蕃、回纥、党项的军马数十万南下,京师震恐,郭子仪奉命镇奉天,皇帝召郭子仪问计,郭子仪说:“仆固怀恩成不了事。”皇帝问原因,郭子仪说:“怀恩虽然很骁勇,但一向得不到军心,他的部下都曾经是我的部下,现在我做了大将去镇守,他们肯定不忍拔刀相向,所以我认为他成不了事。”
仆固怀恩攻到了奉天,近城挑战,诸将都想迎敌,郭子仪制止了他们,说:“凡是客兵深入,都利在速决,这样的军队不能与之争锋,他们都是我的部下,时间长了就会生出退心,面一旦与他们开战,那就不可收拾了,再敢言战的斩。”郭子仪坚壁不出,仆固怀恩的联军果然很快就退散了。
擒纵:缓急之间,还有个擒纵的问题,尤其是在布局阶段,敌人出现了破绽,可以被我吃掉一块,这时吃不吃呢?是吃掉得实地呢还是弃子争先,在布局上得大势呢?想必这是每个围棋爱好者都会碰到的问题。军事上的围点打援就是擒纵哲学的运用,而除了围点打援之外,也还有从全局多个战场来考虑的,如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平津战役的方针》一文中写道:“八、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灭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这就是对擒纵灵活运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远近:围棋非常重视位的作用,无论天元、星位、边角,都有其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位决定了形,形决定了势,势决定了成败。
李孝恭和李靖讨伐辅公祏时,孝恭召集诸将议事,都认为公祏手下的惠亮、正通都掌握强兵,并且做好了坚守的打算,城栅坚固,不可攻破,所以应该直指公祏镇守的丹阳,李靖反对,他认为公祏的精锐部队虽然都在水陆二军中,但他自己统率的兵马也很强悍,惠亮的城栅都难攻,公祏的丹阳又岂易攻取,如果唐军到了丹阳,花费旬月时间攻不下,就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地,而且退的时候很容易腹背受敌,被三敌围攻。于是唐军听李靖意见攻取惠亮,结果大胜,平定了江南。
围棋中的位,其实就是军事中战场的选择,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上例中,唐军进攻三敌中的哪一处是选位,选了位之后就成形了,形一旦成了,随着战事的变化,兵势就会变化,如果唐军久攻丹阳不下,退军时受到三面夹击,那就是处于最劣的兵势了。
所以围棋中的位形势对于军事的启发也是极大的。
明末时,满清为大患,对于战位的选择,是明朝廷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比如明朝重臣孙承宗,就曾多次就战场设位进行争论。当时兵部尚书王在晋与总督王象乾认为广宁得下来也守不住,于是想在八里铺筑重关,用兵四万人,以守卫山海关。朝廷一时不敢臆断,于是派孙承宗去实地考察,孙承宗问王大晋:“新城建成了,是把旧城的四万人挪过去守卫吗?”王在晋否认,孙承宗说:“这样,八里铺就有八万守军了。新城建后,一片石的西北不设兵守备吗?而且筑关在八里铺内,新城后面就是旧城,而旧城前面设置了地雷和品坑,是为敌人设置还是为新兵设置呢?如果新城能守得住,那要旧城的兵干什么?如果新城守不住,四万兵败退到旧城下,是开关放进来呢还是闭关让他们投降敌人呢?”王在晋说:“关外有三道关口可以进入。”孙承宗反驳道:“如果这样,那么敌人来了,士兵就会溃逃如故,还用再设一重关干什么?”王在晋说:“可以在山上建立三座山寨,接纳溃卒。”孙承宗说:“兵还没有溃败,就先建立接纳溃兵的寨子,这不是教他们溃败吗?而且溃兵能进入,敌人难道不能尾随而入吗?”
孙承宗还朝,认为与其再筑一城,不如前出筑宁远要害,以守八里铺的四万人前守宁远冲,与觉华互为犄角,如果敌人窥城,就令岛上的兵马旁出三分岔,断了浮桥,绕到敌人后面出击。即便没有战事发生,前出宁远也可以收复两百里的疆土。
他认为拒敌于门庭之内,不如拒敌于门庭之外。我将敌人御于两百里外,和敌人逼迫我于两百里内,形势的差别是巨大的。如果我方不去进逼敌人,敌人就会进逼我方。
孙承宗还对三河的战略地位做了阐述,他认为“守三河可以沮西奔,遏南下。”
孙承宗的见解,无疑是中国古代史中极有价值的,因为孙承宗为我们揭示了战位与形势的辩证关系。而在二十四史中,诸帝与大将的传记中能记载有战略决策的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很难读到古人的那些真知灼见。
位形势的重要性,自古及今皆然,如战国时秦据崤山,则可攻击六国,而六国不能攻秦本土。至明中叶,王守仁提出“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这四处分别是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后在军事上合并为宣大、蓟辽)。在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役时,最明显的位则是锦州,至今论军事时政的,还讲究一个锦州效应。位的重要性,在今天依然被重视,而半岛、台海、南海,就是我们今天的崤山、锦州、蓟辽、宣大。
而围棋中远近的哲学也是很重要的,孙承宗认为前出两百里与后退两百里差距巨大,这是因为军事斗争中,战略缓冲越远越好。在朝鲜战争发生时,我国之所以出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必需要有一个隔开美军的战略缓冲区。所以不论是围棋中还是围棋中,将敌人拒止得越远就越有利。
因势制敌:因势利导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因敌制胜我们也听得很多,围棋中根据不同形势、不同棋形和位置而采取不同策略,军事中也是同此理,宋朝岳飞在襄江与李成决战,李成刚排开阵势,岳飞就笑了,他说“步兵利于有险可恃的地形,骑兵利于平坦空旷的地形,现在李成在左方将骑兵列在江岸边,在右边平地上列步兵,虽有十万人,又能成什么事。”他举鞭对王贵道:“你以长枪步兵攻击他的骑兵。”对牛皋道:“你以骑兵攻击他的步兵。”结果王贵的步兵将李成的骑兵给赶进了长江中,而牛皋的骑兵也将李成的步兵杀死无数,李成大败。
围棋中的喻还有很多,每一个喻也都可以展开论述,但古代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史所记载的名将传纪多无军事价值,所以也就难以将局演与军事的奥妙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广泛地论述。
除了中国这样在很久前就掌握了喻这一认知工具的国度,哪一个国家还能孕育出围棋这样的一门大学问呢?尧舜制围棋,几乎把华夏文明中所有最精粹的部分都融入了这一个局中,它涵括天象、地理、文化、哲学、艺术、自然万象、科学技术、军事、数(包括但不局限于数学)、政治、经济、逻辑、修身养性、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它整体相通于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不断演化一种综合诸多领域才能领会的智慧和规则,人类所有认知领域中的诸多抽象之理,都蕴含在围棋这一局演之中。就如同喻贯穿人类认知的各个领域,阴阳贯穿人类认知的各个领域一样,局演也贯穿了人类认知的各个领域,它是一个认知的整体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知识。所以,他对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学会更多思维方式,是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的。当然,我们从围棋局演中学到的知识,除了围棋本身的技巧外,都是适应于各知识领域的喻义,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性的知识或常识。
就如同喻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需要无数领域的无数细节来推究一样,就如同阴阳作为一个抽象的存在,需要无数领域来验证一样,就如同古人著论,一句话有很多指向一样,围棋也是作为一个整体,一个体系而存在的,我们看到,在每行一步棋时,我们究竟会有多少考虑?单只前面的运喻两章中,那些阴阳对立的矛盾,究竟有多少?这对弈者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无疑是其它各种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
因为围棋是一种蕴含众多宇宙基本原理的局演,所以它的辩证法也不是单一的辩证法,而是矛盾对立的,是依因不同条件而有不同变化的辩证法,它是活的辩证法,比如围棋讲究势,一般情况下,较为疏松的布局产生势,但当遇到一个强大的搏杀型棋手时,搏杀也可以取得势,比如清代的棋圣王龙士,他被认为是能达到十三段棋力的高手,如果一个高手在搏杀中能够消灭对手棋路,并能拓展自己的棋路,那他的棋势自然能在主动搏杀中得到增强。所以围棋局演中的任何一个规律,都会随着对手的变化和棋局本身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古人制局,对于通行于各个领域的抽象真理,唯恐其少,不嫌其多,所以折子戏(扑克牌的前身)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终于出现了麻将。或许我可以对局喻进行一种近似穷尽的概括分类,但对于运喻则难以穷尽,对于无数局演中展现的无穷变化,更是无法描述。
一局好的围棋,是充满了行云流水般的美感的,无论是宇宙流还是韩国流、中国流,都带着哲学的美感。
对普通人来说,只有在围棋中,才能体会那种深谋远略、算无遗策的境界,才能体会那种精确的计算和复杂的形势,才能体会统观全局,以局部影响全局的奇谋妙略。
围棋是充满变化的局演,每一步都会带来无穷变数,需要我们本着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深思熟虑来决定每一步的落子,而这每一步都蕴藏着危机也蕴藏着机会,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必须认真思考,勇于拼搏和奋斗,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弈道是锻炼一丝不苟、慎始慎终的人生态度的一门优越的局演。
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在向外求,则围棋则是一门向内求的局演,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战胜对手,围棋一百多步,无数路,无数选择,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它需要的是寸土必争,需要毫不松懈,需要严密周全,需要运思入神。
围棋告诉我们,世界很广阔,不利的时候不要苦苦纠缠,棋盘那么大,可以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着子,去谋求发展。而世人有很多往往是纠缠于当下的得失,结果失去了更广阔的天地。
围棋也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有多重境界,境界越高,解决起问题来就越看似漫不经心,就越随意,但随意落子之间,却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辩证的哲学。
围棋用它无穷的变化告诉我们,世界是多重的,或者说是多维的,永远不要用单一的思维去看待世界和人生,只有多思考,多学习,广闻博见,才能立体的、全面的、透彻的认知一个事物,也才能真正地认识一个事物。
围棋告诉我们,世界的得失相依,祸福相随,有时得到一片地,吃掉对手一片棋,结果却输了势,输了未来,有时候放弃一片地,却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有时候吃亏就是福。围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存在黑白两色,都有阴阳对立统一,都是发展变化的,不要把便宜赚尽,把人得罪尽。
围棋中的劫富含奥妙,敌我双方都要争那一个气眼,得了便生,失了便亡,至关重要,是生死之争,而历史上最著名的劫,莫过于炮打金门了,从五十年代开始毛泽东主席炮打金门,一直打了三十多年,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才结束,因国这时候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了。这个劫,与其说是与蒋介石争夺气眼,不如说是与美国争夺气眼,有这个气眼在,台湾与大陆就是一个中国,结果中国胜了,赢了这个劫。所以,如果我们用围棋的喻来看世界,首先要看清谁是弈者,如果连弈者是谁都搞不清楚,那么再好的喻也照不透真相。
围棋令我们领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有的情况下,太直接了往往立即失去机会,而间接行事则给自己争取到机会,可以在未来再度争取。而有的时候,机不可失,则要开门见山,直接落子,不能犹豫。
围棋讲究余味,事不能做绝,利不能太贪,凡事都要留一点变化的余地,这余地既是为自己而留,也是为他人而留。
围棋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太自我,因为无论你走到那里,都会有另一色跟随于你,甩不开,推不走,无论你喜欢黑还是白,总有你不喜欢的那一个紧紧相随。在你的命运中,你的对手永远和你在一起,你和对手以及所有你不喜欢的,都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就如同阴和阳变化相生一样。所以,围棋令我们领悟一种态度,让我们能耐心地与各种人在一起既搏弈又合作,让我们坦然而又技巧地处理各种关系,应对各种挑战。
围棋令你深邃,因为围棋的局蕴含着无尽的华夏智慧;围棋令你沧桑,因为它无穷的变化,无穷的运势,令你深刻感受到宇宙的无穷和世事的无常;围棋令你明智,因为局中所蕴藏的无穷的喻义会不断加强你的思维;围棋令你高远,因为在谋划全局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境界;围棋令你宁静,因为在无穷的搏杀中你深知小技小巧、浮燥虚华者必然失败;围棋令你神秘,因为每一步棋都可能蕴含深意,随着你领悟的越多,你的战略和战术就越难以被对手参破;围棋令你变得更果决,每一次果断舍弃局部的利益或摆脱眼前的困局,都会让你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说扑克牌更能锻炼人的战术技巧的话,围棋则是战略战术并重的局演,它更容易树立一个人的整体观和全局观,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运筹能力,一个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的人,能够把繁杂的事情安排妥当,井井有条,能最大限度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效能,能最大程度调动各种资源为己所用,能够克服全局中种种限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其实古人在进行围棋的局演时,注意力多集中在取胜之道,并没有意识到围棋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之喻,那就是平衡。其实,平衡无处不在,阴阳之所以互相克制、互相转化,其本质就是为了达到平衡。相同棋力的对手,一盘棋的胜负基本上相差不会多,少则一目,多则数目,这是因为围棋是追求平衡的局演,阴阳两者并非完全的敌对,而是共生。即便是再强大的棋手,也不可能将再弱的棋手的棋全部吃掉,这也符合天地阴阳之道,无论阴阳哪一面被大大削弱,它都不会消失,依然紧紧伴随着另一面,并随时会卷土重来,总体上,阴阳是平衡的。华夏文明中所谓的“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就是这个道理,阴和阳是一体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以这一点而论,围棋最初创制的本意,恐怕不是分胜负的,而是在互相争斗中演化阴阳之变的。
同大多数局演一样,围棋亦必蕴含德性之喻,比如它的共存共生,便是华夏文明中强调的一种和谐的德性,“天地有好生之德”,所以围棋中无论白棋还是黑棋,都不会死去,围棋进行的不是生死之争,而是智慧和谋略的较量。黑白两色共生于棋局中,这与华夏文明中厚德、开放、包容的德性观也暗合相通,围棋重视布局,“不战而屈人之兵”,合乎华夏文明所倡导的王道,同样,围棋靠智谋布局,靠形势取胜,真正的短兵交接很少,颇有“先以道胜,次以德胜,后以力胜”的道德观。
下围棋的时候,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自对结果负责,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围棋都会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
围棋是具有美学因素的,首先太极图本身就具有神秘的美,而围棋中的黑白两色,是天地中的基本色,它们在棋局中互相追逐,构成无数幅美丽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太极图的变体。而方圆两种基本图形,也是形象中的最基本因素,它们和变化的棋阵共同演绎了围棋之美。
围棋可以帮我们拓展思维广度、增加思维深度、强化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度、强化思维的逻辑严密程度、开发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增强思维的爆发力和灵感的诱发力。
围棋锻炼我们的很多能力,如观察力、洞察力、计算力、记忆力、记忆储存能力、应变能力、统筹能力、判断能力、运筹能力、逻辑和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技巧掌控能力、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具体化能力、运用实践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概念能力)、归纳系统化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经历过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能力阶段)、抽象感知能力、思维控制调节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哲学能力、解构能力和构建能力、快速处理信息能力、高效高质处理信息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喻的能力、思维层次递进(进化)能力、推演能力……
对于一个懂得局演之道的棋手来说,他的每一次落子,这些能力都将被他调动。需要注意的是,高段棋手不一定懂得局演,这是因为围棋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定式、基本下法,基本技巧,而且下得时间很长而更趋熟练的人,可能比一个不经常下但懂得局演之道的人棋艺会更高明,这是因为棋艺的高低是围棋一个领域的事,而局演是贯通多个领域的学问。
举出这些能力,看似好像太多,太不可能,但实际上,我们在前面的局喻和演喻的讲述中,这些能力都涉及到了。
比如说观察力,它有一部分是观察对手,这在《演喻1》中已经提到过,如:“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观察棋局的形势变化,观察双方棋局的整体布置,这是锻炼观察力,同时,观察棋形在几处重要区域的分布,从而判断出自己的优势是在哪几个区域,这时候从观察力就转换到了判断力,而洞察力则是观察力的升级,称观察力也不是不可以,比如洞察对手的图谋和打算,从而判断出他将在哪一块区域加大经营力度,它将会对我方哪一组棋进行攻击等,这都是从观察力到判断力的转换,而要观察敌人整体的和局部的虚实,则需要用到计算力,计算敌人各组棋之间的呼应能力、我对敌人不同棋组的隔断能力,一块区域中敌我双方的棋路的多少,这个时候观察力就要和计算力相结合,当我们观察整体的虚实,并运用计算能力做出基本的判断后,我们同敌人在局部展开搏杀,这时候我们的记忆力就很重要,因为如果以前的计算随着棋局的演化而变化,前面的计算记不准确,就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如果没有强大的记忆力,就只能不断地重复计算,所以记忆力是贯穿棋局的始终的。
围棋的计算是很复杂的,上面说过的王龙士能够计算二十多步棋,而这二十多步棋又包含了多少种变化?除了对几枚棋子或一组棋子的搏杀外,还要计算因此而变化出的更多的路,每一路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势,每一种势都会影响到全局,改变原来布局中已经初步成型的棋与棋之间的呼应、可能的连接手段和状况,也就是说,每一步棋都会产生无数新的变化,这就不仅仅是计算的能力了,而又如何应对这无穷的变化?算是肯定算不准的,这就需要推理能力、直观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感知能力等的参与了,推理的定义很简单:“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
),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当我们前面对全局做了判断之后,我们落子在一个局部,我们计算二十步棋,每一步棋都有敌我双方不同的应对,针对我方的每一步可能的落子,敌方的可能的应对都是一次推理。而一子一子的推理显然是低效的而且是费心力的,那么此时就要有直观形象思维的参与,围棋的一大特点是棋形,每几个棋子的搏杀都会组成最简单的棋形,运用棋形来计算变化而不是运用单枚的棋子来计算,自然效率就提高了几倍,而记住棋形,既需要记忆力,也需要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而从最简单的几枚缠杀棋子构成的图形开始,需要的是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首先我们要对几枚棋子搏杀时必死之形做一个总结,比如在最角上,两枚棋子可以杀死一枚棋子,在边上,三枚棋子可以杀死一枚棋子,在中腹,四枚棋子才能杀死一枚棋子,而这基本之形一旦遇上前面棋路上有我方棋子或对方棋子呼应,那必死之形就又有了变化,如果不是一开始就接受棋艺训练懂得这些,那么这些对于棋形的直观形象思维就都需要推理分析和慢慢总结出来。而将各种各样的棋形记下来,以备对弈时应用,则可以强化我们的记忆储存能力。
单以一个计算能力而言,围棋局演的计算是非常立体,非常复杂的,比如刚开始要计算气,计算目,然后要计算死活、杀气、棋路,还有官子的计算、胜负的计算,还有利敝得失、势的增减、棋路的增减、变化可能性……在这些计算中,既有微观的应对局部的计算,也有宏观的掌握全局的计算,既有具体的计算,也有抽象的计算,而这就是军事中所说的筹算,也就是运筹的能力,所以说,围棋对我们计算能力的锻炼可不是一道数学题所能够相比的。
而就在上面所提到的对棋路和变化的计算过程中,必然会锻炼我们的比较能力,对每一步棋可能出现的可能,不同选择下出现的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棋力难提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