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格斗、女孩子学拳击还是搏击、搏击、合气道,这些全部算作是武术?

中外十大搏击(散手、擒拿、短兵、截拳道、拳击、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跆拳道 、泰拳) 作&&&&&&者:本社编 ( 修订本)出 版 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0
印刷时间:1997-8印&&&&&&数:53.45千册装&&&&&&订:平装版&&&&&&次:一版六印开&&&&&&本:32开页&&&&&&数:432页字&&&&&&数:I&&S&&B&&N:品&&&&&&相:八五品售&&&&&&价:10.00(已售)出售日期:装订:平装开本:版次:50.00九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如果实战,散打和擒拿格斗哪个厉害?
散打厉害! 擒拿属防守类,散打属进攻防守兼备.(在瞬息万变的格斗中,要拿住对手多么困难啊.)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没有什么哪个强也没有哪个弱,关键的是靠人!2个人在打斗的时候不紧靠技术还要靠平时练功程度!抗击打是都有训练的但是练过某种功夫并不代表他很强,要经过实战才能变强所...
太极的实战不算优秀,或者很难上手,没有三年五载的功夫在实战中是很难有作为的。给你一段视频是当今太极实战中的顶级高手的对练教学
关键要结合你的年龄、身体素质、柔韧性等方面的条件.如果在20岁内学散打跆拳都不错(特别推荐散打).再多几岁但身体素质、柔韧性不错也可以,见效也不慢.如果30几了...
主要还是要看个人的修为~~和经验~~,过去传统武术~~也很着中实战性~~,讲求的是一击毙杀~~~,
比如,清末民国时的八极拳宗师神枪李书文~~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答: 我儿子明天就要参加武术比赛他告诉我好紧张咋办好啊?这是儿子第一次参加比赛,连我都跟着紧张起来了!
答: 你说的是“美式摔交”,有一对一,二对二,还有多对一,有时还“观众”可以扔东西上去如凳子,“拳手”可以拿这些东西攻击对方。还可以借助围绳、栏杆,可以对任何部位进行...
答: 七岁就看是培养么?七岁的孩子正是发育期不要过早的去培养某一方面的天赋,七岁孩子的骨骼正在成型期间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大量运动一切都要科学合理的要求来安排中央对孩子的...
答: 散手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手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训练课程 > 综合格斗-青岛巴西柔术学院狂鲨国际训练中心
Mixed Martial Arts
& & & MMA是Mixed Martial Arts的缩写,译为&综合搏击&或者&综合格斗&,是一项融合多种武术搏击流派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 整体来说MMA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站立技术和地面技术。站立技术包括:拳法、腿法、膝法、肘法、缠抱等技法,融合拳击、散打、泰拳、空手道等武术流派。地面技术则包括:地面的拳腿膝肘攻击和巴西柔术的降服技术。不过站立和地面之间的转换需要借助摔法才能过渡,所以中国式摔跤、柔道等武术项目也需要融入。由此看来,MMA就如同武术搏击界的十项全能,只有综合提高自己的搏击技能,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
& & & MMA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运动。MMA比赛使用分指拳套,赛事规则既允许站立打击,亦可进行地面缠斗,比赛按体重划分不同级别。MMA赛事与其选手通常隶属于当地政府的竞技委员会监督管理,职业MMA选手通常经过系统而科学的格斗训练,具备综合运用不同格斗技术的能力和紧张而激烈的多回合对抗所需的体能。
& & & 在综合格斗比赛中,降服对手,迫使对手拍地认输,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手段。综合格斗比赛过程流畅明朗,当选手倒地时比赛继续进行,裁判很少叫暂停。
& & & 综合格斗比赛非冠军赛一般为三个回合;冠军赛一般为五个回合;每个回合持续五分钟,每两个回合间有一分钟休息时间。
& & &&综合格斗类型包括:拳击、泰拳、桑搏、柔道、擒拿、散打、跆拳道、踢拳道、合气道、截拳道、以色列马伽术、巴西柔术、 西斯特玛、卡波耶拉、卡柔肯拳、古典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极真空手道、法国踢腿术、
综合格斗历史
& & & &综合武术竞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腊时期的第三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当时被称为Pankration。完美的参加者应该是拳击手中最优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优秀的拳击手。参赛者不仅需要高超全面的武技,而且良好的勇气、心理素质和战术安排也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古代时的格斗比赛,都是无规则的,是以生死来相搏的,比如罗马斗兽场以前就是用来比赛的,比赛时,选手可以使用任何招式,可以使用拳击、古希腊式搏击、摔跤等等格斗术。
& & &而在上世纪1966年代,当传统武术界人士还是以拳套和寸止式竞技作为训练和比赛主体,还在津津乐道近乎神秘的&一击必杀&绝技的时候,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时期的李小龙就已经通过大量地改良训练工具和改进训练方法,开始跨流派,跨领域的交叉训练,以及踢打摔拿无限制的笔者称之为&JKDMMA,截拳道综合格斗&的综合技击实践,这被国内外一些武术评论者视为现代综合格斗运动全球化的肇始。
& & & &李小龙四十多年前所提倡的无限制技击的思想理念即截拳道,以及通过《龙争虎斗》开场与洪金宝那充满划时代意义的现代无限制格斗寓示,最终在1993年代间接启发了世界第一次终极格斗大赛(UFC)的举办者:让不同门派的武术家在最接近实战情况的准无限制规则下进行比赛,即使在选手倒地后仍然可以继续进攻,直至一方彻底俯首称臣,以最大限度的接近现实中的无限制实战,结果,巴西柔术霍伊斯.格雷西爆冷夺得多届冠军,巴西柔术第一次打破了人们立技最强的传统武术观,跨流派无限制格斗竞技由此开始风靡世界。
Copyright & 青岛巴西柔术学院狂鲨国际训练中心 版权所有
提供技术支持
微信扫一扫关注狂鲨国际MMA空手道、柔道、跆拳道,哪个学习了更适合防身? - 知乎1183被浏览959675分享邀请回答7776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7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3 个回答被折叠()中华武术擂台格斗术(v2.6)【基本定义】中华武术擂台格斗术
什么是中华武术擂台格斗术?
& & 中华武术擂台格斗术,又称中国武术擂台格斗术,简称&擂台格斗术&,英文称&Chinese Wushu Fight&,英文简写&CWF&; 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武术技法为主体内容,兼容现代各种格斗技法,以现代体育运动原则、规范的体育运动形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中华传统武术的特点以及技法内容,在公平的竞技平台上,验证技法成功实施的有效性,以技法取胜为追求的徒手格斗运动。
擂台格斗的特点:快、灵、准、狠
& & 快:动作快、速度快或频率快
& & 灵:技法多样、灵巧
& & 准:击中有效部位的动作要明显可辨;实施摔法时,动作干脆利落;实施擒拿技法时,快速锁定。
& & 狠:实施技法击打产生的位移效果显著,摔法所产生的站立与倒地效果对比明显,擒拿所产生的停顿效果明显。
擂台格斗的表现形式:站立格斗与摔拿合一、组合攻击与快摔快拿。
& & 站立格斗与摔拿合一:武术擂台格斗提倡的是快打、快摔、快拿技术;站立时的快打与打摔结合、站立时的巧拿与摔结合时的摔拿合一、以及倒地后的快速锁定或者快速脱离。依据是中国武术格斗所产生的环境是基于中国人快速灵巧的人种特点,以巧打拙、借力打力、刚柔并济,行云流水式的一气呵成,“招式”,或称“技法”,是承载中国传统武术格斗技术的最直接形式,因此,继承和发扬这些承载中国传统武术所产生出来的招式,在实施时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是擂台格斗技法所要表现的内容。
& & 组合攻击与快摔快拿: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招式效果发挥到极致,把招式的组合效果发挥到极致,就是快打、快摔、快拿、摔拿合一的技术体系,这种技术体系是以追求完美极致的速度和技法效果为目的。所以不把摔法与拿法扩展到单独的摔或拿的领域,而是把站立格斗的组合技法与摔拿组合技法一气呵成的技术体系。这也是一种对踢、打、摔、拿技术极限完美组合的诠释。
擂台格斗术的产生历史与背景
& & 中华传统武术产生于生活化的博杀与战争,由于中国人快速灵巧的特点以及区域和文化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为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展,生死博杀所产生的技法最大限度的在现代竞技平台上得到重现,为了传播中华文化,同时就要适应社会文明、体育竞技、商业规律的需求。必需制定出一套以能体现传统武术技法优势,又能以现代体育运动规范进行公平竞赛的规则。
技法激励的依据
& & 传统武术格斗所产生的技法(招式)往往是以一次性达到效果为目的,而这种方式无法为现代体育竞技规范和现代文明所容许。
& & 1,现代体育竞技规范要求运动形式是“可重复的”、“可持续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很多在真实格斗中的 “连消带打”、“摔拿合一”、“一招制胜”的招式要在现代体育竞技规范中得到重复使用、持续使用、正常情况下不造成严重伤害,就要把有代表性的、正常情况下不造成严重伤害的招式作为“标准招式”进行加分鼓励;把可以“一招制胜”的招式大幅度加分,以避免这样的招式在现代体育运动的“可重复”规范而造成的不合理失利现象,成功实施了招式却由于裁判中止因而变得处于在体力上和技法被破解上的不利境地。
& & 2,现代文明需要的是有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社会影响、有利于商业规律的运动,所以,对这些招式技法的成功实施进行比赛加分鼓励,就可以既达到传承这些招式的目的,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
规则上如何体现“以技法取胜”?
& & 技法得分取胜与击倒取胜合一
& & 1,以技法成功实施得分可以达到体育运动中”可重复”“可持续”的要求
& & 2,击倒取胜可以最大限度的兼容现实运动所产生的状况,以及包容大多数的武术运动形式所产生的技法。
& & 3,以加分机制使以技法取胜的机率远大于击倒取胜,从而达到现代体育运动“有益于人体健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要求。
& & 摔拿的2-3秒原则
& & 对摔拿技法成功实施的判断,限于2秒内的技法实施限制时间和1秒的效果判断时间,2秒的技法实施时间是以一般情况下最多可做两次发力时间为标准制定,目的是以验证技法成功实施的机率和可能性,1秒的效果判断时间是为避免过多的缠斗造成更大的伤害以及误入体力比赛的歧途。
& & 窒息类技法的原则:参照摔拿的2-3秒原则,不限制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窒息类技法,在2秒的技法实施时间内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并不会对窒息类技法加以限制。
& & 被击倒数5秒原则
& & 被击倒一方在被数5秒后仍不能站起继续比赛,则被判“被击倒判负”,是基于避免更大伤害以及追求“以技法取胜”的目的。
护具使用的依据
& & 传统武术产生于生活争斗和战争,主体技法往往基于赤手发展而来,这也是传统武产生最大效果的基本保证,因此,最大限度的解放用于进攻的手部和其它用于进攻的手段是护具使用的依据;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安全规范,也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改进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技法发挥的影响;影响程度的判断标准是在完全舍弃护具时,相同规则下技法和打法都能基本相同,没有过多改变。
& & 1,对手部皮肤的防护:对手部主要是进行皮肤表层的防护为目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使手部的各种技法得到发挥,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技法的推广,现代社会的环境不同于冷兵器时代,把手部进行强化训练的某些手段已经无法为现代文明所广泛接受。
& & 2,对头部的防护:头部在武术格斗中是最重要的防护部位,传统武术格斗中一次性达到效果为目的的方式所产生的技法很多,,赤手击打所产生的受力面极小,是非常有效但却不符合现代体育规范中“可重复”,“可持续”要求的,所以,加强头部的防护而又不影响技法的实施,一款可以全方位防护头部并且又适于赤手击打的头盔是武术擂台格斗所必需的。同时,舍弃一些进攻方式,如头撞、插眼、掐喉,也是最大限度保存武术格斗技法,让武术格斗走上擂台所必需舍弃的技术。
& & 护具制造和使用的原则:
& & 1,使用时不影响武术格斗快、灵特点
& & 2,能有效防护人体上面有效击打部位中的较薄弱的重要部位,即头、心、肋。
& & 3,不会因妨碍进攻手段而造成武术技法的变形或被迫改变打法,从而造成影响武术技法的有效传承。
& & 场地和裁判的规则:
& & 1,场地要适合现代体育实施和传播的需求,同时要在文化上有传承依据。
& & 2,裁判依据要规范,便于理解,适应现代体育运动规范中对技法的成功实施标准进行判分、判决。
技法标准的制定原则:
& & 1,在名称上要来源于中国文化并且易于理解、利于国际传播,不带有门派偏向性
& & 2,技法动作明显、主体动作可以包容细微差别,易于判决
& & 3,涵概武术格斗中主要的几种典型有特色的进攻形式(踢、打、摔、拿)以及进攻部位(掌、拳、肘、腿、肩、膝)
& & 4,用分值对要提倡的武术技法难度、组合程度进行分类,以利于体现技法优势以及传承
& & 5,禁止某些已经证明过的、可预料的严重伤害技法(如头部直立向下的抱摔、扭脖、掐喉等),以及以恶意造成伤害而取胜为目的技法(如爪法、踩脚、反关节小手指脚趾、已锁住对方或技法明显实施不到位时继续强行加力造成的伤害等)
& & 6,除禁止技法和恶意伤害技法外,可以使用规则所允许的任何技法,标准技法的制定不能以限制使用技法为基础。
【比赛规则】核心规则
顺势而行,沟通疏导,百川归海;本规则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技法为宗旨,使用&标准激励+规则限制&的方法来达到引导比赛中使用传统技法进行公平竞技的目的。
标准激励:符合击打规则的传统招数都可以得分,但只有符合鼓励技法、高难技法、擒拿技法的才能得高分。
& && & 鼓励技法:24招&&(选取易于判断、体现传统武术特点的主要招式,单拳种比赛时在本拳种技法中选取)
& && & 高难技法:6招&&(传统武术中的腾空技法、地趟技法、连环技法)
& && & 擒拿技法:6招& & (以传统武术擒拿技法中较典型、较安全的快速擒拿技法为主)
& && & 其它技法:不限& &&&
规则限制:& && &
1,禁止使用膝攻击头部、颈部;&&
2,禁止击打档部、后脑、咽喉、后颈、后腰(使用摔法和擒拿时轻接触除外);&&
3,禁止使用头部攻击对方;& &
4,禁止用口撕咬对方、用手指抠挖对方头盔、档部,禁止扭脖、掐喉;& && &
5,禁止反折单手指关节、单脚趾关节;& &
6,站立状态下双方接触时,2秒内无明显技法实施,则应分开,2秒内有技法实施时,技法产生的效果以1秒的时间来判断;& &
7,一方倒地或下擂时,如双方已为不接触状态,另一方则不可继续攻击;& &
8,在双方仍为接触状态时,任意一方肢体接触地面或倒地后可以继续使用反关节擒拿技法进攻(禁止击打),有2秒内实施技法的允许时间,超过2秒则中止触地状态,重新站立继续比赛,2秒内实施了擒拿技法并且达到1秒的效果时间算擒拿成功;& &
9,一方主动倒地进攻时,其倒地状态不作为倒地失分依据,倒地进攻者在地面的时间不允许超过2秒;&&
10,禁止使对方头部直立向下的抱摔;&&
11,禁止以恶意造成伤害而取胜为目的技法直接伤害皮肤的爪法、踩脚、反关节小手指脚趾、已锁住对方或技法明显实施不到位时继续强行加力造成的伤害等。
得分依据:& && &
1,清晰击中对方直接得分有效部位(头、颈、胸、腹、肋)产生打击的明显位移效果;&&
2,击打、推靠对方倒地或摔倒对方(摔倒后双方为不接触状态,2秒内一方站立,一方倒地);& &
3,在站立状态或接触地面状态下使用关节技术锁定对方,使之主体姿态不能自由活动时间达到1秒;& &&&
4,击打、推靠、摔对方下擂台;& &
标准得分规则:以技法施展成功达到得分依据而打分
1,击打直接得分有效部位产生明显受击打位移效果得1分;
2,使用鼓励技法成功:2分;& &
3,使用高难技法成功:4分;& && &
4,使用擒拿技法成功:8分;&&
5,使用其它技法成功:1分;& &
其它得分规则:& &
1,一方违反规则被警告一次,对方得1分;& &
2,被指定进攻方在3秒后仍不进攻,则判消极,对方得1分;
3,当技法实施成功,但技法不清晰不能准确判定为某类技法时,得基本分1分;
胜负判定:&&
1,比赛结束总分高者判胜;
2,其中一方得分已超过另一方16分时判胜(优势获胜);
3,击倒对方,使对方被数5秒保护后不能继续比赛时判胜(击倒&KO”);
4,在一局中一方被数5秒3次时,判对方胜(技术性击倒&TKO“)& &
5,一方严重犯规,使另一方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判对方胜;
6,在一局中一方被警告三次时,判对方胜;
进攻手段:& &可使用拳、掌、指、肩、肘、膝、胯、腿等进行攻击;
比赛场地:& &高0.5米,直径9米的圆形平台
比赛护具:& &比赛双方穿长裤、戴头盔(含面具)、护身衣(含护心、护肋、护肩)、护胫、护脚、护档、护腕,禁止穿带其它规定之外的护具;
【擂台护具】擂台护具图示与说明
擂台场地说明:
擂台格斗所使用的场地为一高0.5米,直径9米的圆台,外框以八角形约13米内径的软垫场地作为掉下擂台的保护措施;
面具式头盔说明:
使用泡棉一次成形的头盔作为基座,使之不易脱落;
弹性系带与缓冲槽能使面具紧贴脸部,具有一定真实受击打感并且缓冲作用力;
面具使用弹性致密钢网以及塑胶构成,外层包胶,具有的光滑和弹性同时满足通足透气和可赤手击打的需求;
网眼面罩利用了小孔成像原理,使视野开阔并完全防护对眼睛的伤害
护鼻梁与面具边框连为一体,增加防护强度;
面具护垫使面具紧贴脸部,减小头盔的体积并且真实感加强;
贴片式防护衣说明:
使用高弹面料制作上衣,透气、易于各种动作发挥;
防护贴片五块贴于上衣上,护肩2块、护心1块、护肋2块;
护心、护肋贴片采用蜂窝式小贴片组合而成,易于各种动作发挥
粘扣带2块位于腹部和后腰,与长裤相粘接,使护具时刻保持整洁;
【擂台技法】擂台技法判定标准
擂台技法分为1分技法、2分技法、4分技法和8分技法四类,一共36种技法,以传统武术中常用的词为名称,便于理解和判定。
1分技法(基本技法)
除2分技法、4分技法、8分技法之外的基本技法,当使用技法达到得分效果时,则取得基本分1分;当达到了得分效果,但无法清晰准确的判定是某种技法时,也判定为1分技法,取得基本分1分;
2分技法(鼓励技法)
01,猛虎扑食(例:双推掌、双撞掌、双推跌、白猿献果)
A:双手成掌形;
B:同时击打在对方躯干部位或者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任意一手没有被对方抓住,即需要干净利落的完成;
02,凤凰展翅
A:手部或臂部击打对方的侧面或者推其头部向身体侧面发力;
B:脚部别住对方的脚部或者插入对方脚部站立区域;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干净利落完成,不再有身体接触;
03,金绞剪
A:以双脚夹住对方的腿或颈;
B:身体落地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 干净利落完成,不再有身体接触;
04,顺手牵羊
A:以双方或单手抓住对方的双手或单手;
B:顺着对方的用力方向顺势拖带;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干净利落完成,不再有身体接触;
05,抱腿击头
A:用手抱住对手腿部;
B:向前进身用拳或掌击打对手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对方必须是已起腿,对方腿和自己的手有接触;
06,挡腿顶肘(例:双坠肘)
A:用手抱住或挡住对手腿击;
B:向前进身用肘击打对手有效得分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对方必须是已起腿,对方腿和自己的手有接触;
07,神龙摆尾(例:转身后摆腿,蝎子摆尾、虎尾腿)
A:旋转身体;
B:起腿踢击对手身体;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身体旋转不小于90度,旋转借力踢击对手;
08,后撩腿(例:后撩腿击头、后挑腿)
A:旋转身体;
B:背向对手,以脚击打对手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手可扶地;
09,夹颈过背摔
A:屈臂夹住对方颈部;
B: 用侧髋部紧贴对方为支点,弓腰低头,将对方背起后摔倒;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禁止将头部直接砸向地面;
10,苏泰背剑(例:过肩摔、闪通背)
A:拿住对方手腕转体;
B:以肩为支点弯腰打起对手从肩上摔过;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运作快速;
11,接腿别摔
A:以手抓住对方进攻脚部;
B:以脚别住对方的支撑腿,利用转体的力量将其摔倒;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 别腿位置明确,转体动作明显;
12,涮腿摔
A:拿住对手的脚,顺势改变受力方向;
B:以划弧形摆荡将其摔出;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动作连贯,对方明显因受到弧形摆荡而失去重心;
13,接腿勾腿摔
A:一手拿住对方腿部;
B:另一脚勾踢对方支撑腿将其摔倒;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勾踢动作干净利落;
14,罗汉背柴(例:穿腿扛摔,插裆扛摔)
A:一手拿住对手手腕,另一手穿过对手裆下;
B:扛起对手再向下摔;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禁止将头部直接砸向地面;;
15,反背拳(例:反身鞭拳、反手锤)
A:旋转身体;
B:借旋转势抽击对手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 用拳背或拳锋击打;
16,反身横肘(例:反打金钟)
A:旋转身体;
B:借旋转势击打对手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 用肘部击打;
17,金鸡独立
A:拿住对手手臂或搭于颈部、头部、肩部;
B:向上提膝击打对方有效得分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手必须与对方的手或颈、头、肩部有明显接触;
18,劈挂腿(例:劈腿、挂面腿)
A:以脚从上往向下击打对手;
B:击打部位是头部或肩部、胸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进攻脚超过对手,方向是从上向下,进攻腿部挺直;
A:用肩膀撞击对方;
B:撞击有效得分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动作干净利落,撞击后即分开肢体接触,没有绵长挤动的多余时间;
20,侧踹(例:侧踹击头)
A:侧身起腿;
B:踢击对手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 侧踹动作明显,击打部位必须是头部;
A:在对方起腿后再起腿后踢击;
B:踢击对方的腰以下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对方先起腿;
22,黑虎偷心
A:一手击头;
B:一手击心腹;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先打头再打胸腹,动作连贯有力;
23,狸猫上树
A:双手连续或交替击打对方头部;
B:同时提膝用腿脚踢击对手膝盖或大腿;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手脚并用连续进攻对方,动作连贯;
A:手部成掌形以掌缘击打对手;
B:击打部位是颈部两侧;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不可使对方受到伤害;
4分技法(高难技法)
1,连环腿(例:二起脚、鸳鸯脚)
A: 连续起腿或连续踢击对手多次;
B: 第二次或第二次之后的踢击必须踢中对手有效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 动作要连贯,流畅,没有停顿;
2,乌龙搅柱(例:倒挂金钩、摔背)
A:以手或肩撑地;
B:用脚踢击对手头部;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必须踢到对手头部,自己迅速重新站立;
3,兔子蹬鹰
A: 抓住对手,然后身体倒地;
B: 用脚或者膝顶住对手身体,把对手从上方蹬出;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必须蹬到对手身体正面部位,自己迅速重新站立;
4,扫躺腿(例:扶地后扫腿,前扫腿)
A:曲膝下蹲;
B: 用脚踢击对手脚部;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
D:双手可扶地,自己迅速重新站立;
5,腾空飞脚(例:腾空后蹬、腾空摆莲)
A:身体凌空,双脚都不与地面接触;
B:用脚攻击对手有效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仅以脚踢击对手;
6,连环拳(例:日字冲拳、连环锤)
A:用拳连续击打对手同一部位3拳以上;
B: 击打有效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动作快速连贯,没有停顿,至少有3拳击中对方;
8分技法(擒拿技法)
1,剪脚锁腿(以腿锁腿,以双腿夹住对方的一只腿,形成该腿的反关节锁定);
2,剪脚锁头(以腿锁头,以双腿夹住对方的颈部,形成对头部的三角锁定);
3,拿脚锁腿(以手拿住对手的一脚腕,倒地再以脚固定住对方的腿或身体,形成对腿的反关节锁定);
4,拿腕锁手(以手拿住对手的一手腕,倒地后再以脚固定住对方的腿或身体,形成对手的反关节锁定);
5,夹颈锁头(以一手臂夹住对手的颈部,倒地再以另一手一起形成对头部的三角锁定);
6,拿手锁臂(以一手拿住对手的手掌或手腕,另一手固定住对手的同一只手臂或颈部、身体,成反关节锁定);
【释疑问答】问题一:擂台格斗术规则中提到标准招式有24招,高难招试有6招,擒拿招式有6招,总共36招,难道中华武术就只有这36招可用吗?会不会让外国人认为中国武术就是这样的?
答:中华武术擂台格斗术规则中提到的“招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招式”有所不同,规则里的36种“招式”指的是36种判断打分标准,即符合某种打分的细节要点时,即为成功完成某“招式”;为与传统意义的“招式”进行区别,现已改称为“技法”;“标准招式”也改称为“鼓励技法”;中华武术中各门各派的招式变化万千,有自己的理解和运用方式,擂台格斗术规则不是要去标准化统一(提炼)这些招式,而是用一种常人可以明了判断标准让各种招式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外国人或者对中国武术不太了解的人在接触到擂台格斗术规则时,是参加“比赛”的时候需要学习了解的;而在学习中国武术时,可以是不同的门派拳种,并不会影响外国人或对中国武术不了解的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
“技法”是达到成功效果时所体现出来的几个关键要点,裁判可根据这几个关键要点是否达到标准来进行判别;
“招式”是武术中系统化的技巧,体现技巧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细节,各门各派的招式使用都可有不同的理解以及使用方法;
问题二:擂台格斗术有标准化的招式吗?
答:有,擂台格斗术在安全文明的规则前提下,几乎可以包容所有武术种类,包括拳击、踢拳、泰拳、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桑博、柔道、柔术等等其它的搏击格斗招式,也就是并不限制使用任何招式,并且只要符合规则所提到的得分效果,即“明显位移、倒地、下擂台、被锁住”等,都可以得分;
其它武术种类、不同的拳派在擂台格斗术规则下都不会出现”缩手缩脚“,”不敢打“的情况。
擂台格斗术所要标准化的招式并不是以限制使用为目的,而是以推广需要为目的,用于在初学者想学习擂台格斗术的时候,有一个容易入门的教材内容,避免因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而迷茫,失去学习的兴趣,便于推广。
这里提到的”标准化招式“并不是擂台格斗术规则中提到的36招(技法),而是根据推广和教学的需要总结出的”标准化“的招式,特点是简单易学,又能现中华武术的显著特点。
并且这些标准化招式对于在擂台格斗术规则下的比赛中,有助于得分优势。
问题三:擂台格斗术规则中的36招是什么内容?
答:36招(技法)已完成规范总结,原则上都是要为体现传统武术的优势而服务的,举几个例子,比如”双撞掌“或称“猛虎扑食这招技法,是对各门派中的双撞掌使用效果进行判断的标准,即”A:双手成掌形 B:同时击打在对方躯干部位 C:达到得分效果(明显位移、倒地、下擂) D:任意一手没有被对方抓住,即需要干净利落的完成“,当在比赛中同时满足ABCD条件时,即是算成功完成招式,得到相应的标准分数,如果达到了得分效果,但是并不同时满足ABCD条件,比如对方被击打到明显位移,但同时也抓住了进攻方的一只手,只满足了ABC三个条件,那么就只能得到基本分1分。
又如”凤凰展翅“这招的判断标准,即”A:手部或臂部击打对方的侧面或者推其头部向身体侧面发力& &B:脚部卡住对方的脚部或者插入对方脚部站立区域& &C:达到得分效果(倒地、下擂、被锁住) D:干净利落完成,不再有身体接触“,如果对方只是有位移踉跄了一下,但并未倒地或下擂,那么就算是没有干净利落的完成,只满足ABC三个条件,只能得基本分1分。
各门各派中和”凤凰展翅“类似的招式很多,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只需制定出合理的得分标准,那么就可以既让各门各派的招式得到自由发挥,又能体现中华武术的主要特点。
问题四:为什么擒拿动作只需要达到1秒钟的锁定效果时间就可以得分,不是象综合格斗那样的拍手认输或者不”死“不休呢?
答:擂台格斗术是为体现出武术技术的优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点到即止,为对方保留一个体面的结局和尊严,既是一个尊重对方也是尊重自己的心理历程;讲究阴阳平衡,不打尽杀绝才能广交四方豪杰,共同探索人生真理;包容与理解,这种思想理念在当今文明社会其实更符合主流文化的需要,主流文化中学习武术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提高素质修养,探索人生真理,摧残自己和别人身体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并且在武术产生的实际格斗历史中,这些擒拿动作在”可残或可杀“对方条件下,形成锁定局面时,大多数人已经不可能有反击的机会,短暂的锁定时间已经是体现了武术技巧的优势,不必再陷入体力比赛的泥潭中;在尽可能保留传统武术的技术前提下,同时迎合世界格斗潮流,1秒钟的擒拿锁定效果时间足够了。
问题五:为什么擂台格斗术把”不带拳套“作为基本原则,戴上拳套不是更能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吗?
答:中华传统武术的格斗技巧大多数是在冷兵器时代生活博杀和战争中产生的,更多的是基于赤手条件下形成的技巧,只有坚持不带拳套才能体现更多的体现出中华传统武术的理念和技巧;
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带上拳套虽然可以更好的保护手部,但同时也让增加击打力量有了更大的空间,在同样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下,戴上拳套会产生更大的击打力,反而会造成被击打者更深层次的伤害;同时,戴上拳套后所产生的搏击技术与中华传统武术的技术有很明显的不同,如”拳击“技术的发展历史,在戴上了拳套后,就围绕着”有拳套保护“的情况而发展出各种精致复杂的拳法,和拳击历史初期的技术有很大的不同。
坚持不带拳套的情况,更接近于实际格斗,手部虽然有很强的攻击力,但在击打部位过硬、击打力量过强、击打方向不正时也也很容易受伤,运动员会更注意手部技巧的使用,这时候,在生活博杀和战争中产生的中国传统武术技法就有了更多的优势,各种掌法、指法、手部与腿脚的配合技法也就有了更多的使用频率。
擂台格斗术规则也会采用对手部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护腕,并不会影响对中华传统武术技法的发挥。
擂台格斗术最新文章
擂台格斗术推荐文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拳击搏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