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擅长如何玩套路陷害一个人

人生充满套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 - 简书
人生充满套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
我有一个观点:在你成长的不同阶段,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榜样,照着他前行的轨迹去奔跑,这样,能够大大加快你自我成长的速度和摆脱无谓的纠结。比如你爱看书但不知如何挑选,不妨关注下《二爷鉴书》,看看二爷给每本书的评分及评价,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程度选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你找书花费的时间成本。
而今天想介绍的,是知乎大神采铜及TA的作品《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趁着这几天挤出来的闲暇时光,我重读了之前囫囵吞枣的《精进》,很多观点确实有了更系统性的思考和理解,现将精华内容记录如下。
1.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1、时间四象限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有了解过一个时间四象限法则,把时间按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尽快优先做重要紧急的事,把80%的时间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应付地做紧急不重要的事,至于不紧急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这个方法确实在各项事务的优先级判定上给我了不小的帮助,但是随着不断地实践,我渐渐发现有些事情特别难界定,比如,什么是重要?什么是紧急?
直到我看到采铜法则,才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何为重要的事。
图:时间四象限
2、采铜法则
采铜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的时候,定了两个标准1.当下带来的收益大小;2.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是指一个事情能带来的长期收益。
这样,生活中的事情就可以大致分为4类。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
人们的天性导致我们更关注一件事情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但却不太关注这一好处是否能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比如玩网络游戏,玩的时候特别嗨,但是一停,一种虚度时间的空虚感就会随即而来。再比如看综艺节目,看的时候笑的前仰后合,但第二天回头记起来的也不多。这些都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
想成为更厉害的人,你得有“延迟满足”的能力,能跳到宏观的视野,用更长的时间尺度做判断,比如5年后,10年后,50年后,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样你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
采铜法则de一句话总结: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不要像电影“土拨鼠之日”中一样,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如有意义的工作,健身,读书等。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收益值的累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各个象限划分及案例见下图
图:按收益值和半衰期划分的象限
3、输出!输出!输出!
其实自我提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审视事物的长期价值,删减非必要事件的方法外,也可以从反面来倒逼你前进。
简单说来,无非以下两点:保持长时间、持续的输出
输出内容经过市场检验
一旦有个deadline在那里,需要保持正常的输出频率,光这一点,就会倒逼你去总结,去吸收养料,去研究内容,去推敲词句。关掉网剧、放下炉石、推掉饭局。做一个安静的美(ma)男(zi)子(gou),在美好的周末独坐在电脑前啪啪啪地敲击着键盘。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只要有一天没有输出,你就会羞愧难当。哈哈,这时方知,绝世武功已经练成。
所以,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答案是:留心事物的长期价值。
2.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
1、设定更高的标准
这里说的不是做出好的选择,而是最好的选择。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决策心理学中提到,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满意原则,就是说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就会直接放弃,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对比所有的选项,然后挑出一个最好的。
比如你要找一家餐厅吃饭,如果内心的标准是“能填饱肚子就行”,可能就会立马选第一家店。如果你的标准变成吃饱+卫生,那你可能对比多家后选择其一。但如果你的标准再提高,你就会去搜寻更多的店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所以说,要想吃到好东西,你一定得有一颗“当好吃货的心”。同样,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只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可能第一个offer你就收了,但如果是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你一定是比对了再比对,最后综合考虑再下的决定。
所以说,做出好选择,取决于你的高标准。我之前做PPT时,听说过一句话:你做的不够好,只因为你没有见过足够多的好。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提升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可选择项?
2、如何提升视野?
提升视野的方法,简单的说有三种:一、读万卷书二、行万里路三、阅人无数(这是一个系统级的话题,本文不细做阐述,今后另开一篇说明)
3、跳出思维的陷阱
所以给自己的内心设立高标准,是做出好选择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尽量扩大自己的可选择项。想要发现更多的选择项,作者列出了4种常见的假设。
有四种最普遍的思维陷阱需要我们跳出。(前方高能!学术性的内容来了!)
第一种,赛道假设。典型的一句体现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暗自认同赛道假设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项目是设定好的,获胜者只有寥寥。比如他们认为只有赚大钱,当大官,在特定的年龄结婚生子才叫人生的成功。于是他们非常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失败的恐惧中。害怕失败不敢试错,被一个仅存在在他们眼中的赛道框死。
第二种,低关联假设。他们认为人生间的经历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学过的东西放弃后,就对将来再也没用了,典型的就是那句:“我辛辛苦苦送你去学的XX,都白费了”。但其实,人生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你不经意GET的技能,说不定若干年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三种,僵固型心智。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遇到挫折会认为是自己的天赋不行,所以做不成事。而“成长型心智”的人,则认为智力和才能会随着努力不断增长,在与挫折的对抗中越挫越勇,更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第四种,零和博弈。认同零和博弈的人,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不是想着如何才能实现双赢。而史蒂芬·柯维专门写了一本《第3选择》,倡导在“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找一个“我们的方法”,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书中作者建议我们建立更为灵活的思想框架,通过自己的主动梳理,去发现这些藏匿在自己思维惯性中的“隐含假设”,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选项”,开辟出更多的选择空间。文中推荐了三种思维框架,分别是“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
所以,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答案是:设定更高的标准并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3.如何开始行动?
1、我们永远都无法准备好
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有一个隐含的思想惯性,就是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技能,都是为以后“做准备”,而不是“现在就要用”。
“先做好准备再上场”观念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做好准备。总是有各种各位的问题缠着我们,而时间在不断流逝,等你咬咬牙准备上了的时候,机会已经过去了。
晚上要发一篇文章,而你完全没有思路,最好的方法不是看看知乎找找思路,翻翻别人的文章学点模板,打开花瓣看看配图,这样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开始写,哪怕只有几个字,几段,很糟糕的内容,不入观众老爷的法眼,但是没关系,只要写出来了,一遍两遍N遍,你就有机会把它改好。
还记得那句话么: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们要克服过度准备,现在就开始行动吧!等等!!!???我已经开始行动了,但有各种各样的事中途跳出来要做怎么办呀?没问题,这涉及到一个多线程工作的问题,我们开始讲!
2、如何多线程工作?
还记得我在丁香园工作的时候,大辉有一个时间管理的培训,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学会异步工作,同步工作虽然效率高,但是会占死你的资源!
同步工作的状态是,你在忙工作,有人微信上找你,你回复了,又来了一封邮件,你回复了,有人跑到你的工位上要求紧急处理一件事...有N个人又跑来了......你会发现,自己永远在A/B/C/D上不断切换,不断地重启状态试图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却发现什么都没做好。这时你要做的,是按一下按钮,把这一切改成异步状态,比如关闭你的即时聊天设备,在固定时间处理邮件,用to do list做好优先级的安排等。
任务转换是认知心理学的典型课题,当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单独执行B的绩效差,这种差异来源于“转换损耗”,损耗的原因来自A任务的认知惯性和对B进行认知重构需要花费的重启时间。
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分为核心思考区间,支持性思考区间,操作性动作区间。
栗子:写一篇文章,核心思考区是构思,列大纲的阶段,支持性思考区是填充材料的阶段,最后把这些字写出来是操作性区间。作者建议构思的时候,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最核心部分的思考。这个阶段只要完成了,其他的阶段和其他任务之间来回跳损失就不大。在任务之间来回跳的时候相似性的工作可以放一起来做,比如文字工作放在一起来做,找图片的视觉工作可以放一起来做,这样还会进一步减少损耗。
多线程工作的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完成的工作从A完成后,完成B,再完成C的一个流程,变成高效率的时候完成ABC中的核心思考区,低效率的时候完成机械性的任务。
所以,如何开始行动?答案是:即刻行动并分层对待任务。有哪些跟喜欢的人一起玩的套路? - 知乎5被浏览15483分享邀请回答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做人的套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做人的套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你动真情有几分,他玩套路有几深_新华每日电讯
你动真情有几分,他玩套路有几深
日 09:50:2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字号 】【】【】【】
▲荷兰男子皮特在病房。照片来自网络
▲《包法利夫人》电影剧照。 照片来自网络
  有一句关于多巴胺的名言是:“当多巴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狂热地爱与被爱着,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坦然处之,仍然为爱奉献与努力,不离不弃。”在今天,“爱情”仍然不是一个沦落尘埃的话题,虽然套路玩得深的老手比比皆是,但对真情的渴望者也从来不是少数
  关山远
  前几天有条社会新闻,讲荷兰男子皮特为了会女网友飞到长沙,这个痴情男子蜗居机场十余日,等待网友出现,等啊等,女网友没有出现,结果自己病重住了院。很感人的故事。不过,这位荷兰男子两年前也飞到过长沙找女网友,找的还不是这次始终未露面的女主。这故事开始有些乱了。
  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谁把谁当了真,套路玩得深……”
  最近重读《包法利夫人》,不同年龄读此书,有不同感触。用今天的话来说,《包法利夫人》中的罗道耳弗是一等一的撩妹高手,他在农业展览会上引诱包法利夫人爱玛一章,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作者福楼拜把两人约会地点放在喧嚣庸俗的农业展览会上,煞费苦心:官员喋喋不休而又枯燥无趣的讲话,正是爱玛极其厌恶、渴望摆脱的婚后生活的折射,而罗道耳弗乘虚而入的甜言蜜语,在此背景下让爱玛怦然心动。
  罗道耳弗是个擅长玩套路的花花公子,但是套路玩得深,也就成功隐藏了花花公子的真身,化为情圣。他是个聊天高手,知道爱玛厌恶且渴望区别于身边的一群蠢夫愚妇,所以他一句话就把爱玛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怎么!难道你不知道,有人无时无刻不在苦恼?他们一时需要梦想,一时需要行动,一时需要最纯洁的热情,一时需要最疯狂的欢乐,人就这样来来去去,过着形形色色的荒唐、怪诞的生活。”
  爱玛听了这段话,“于是她看着他,就像一个人打量一个到过奇土异方的旅客一样”,明显被打动了,她是一个善良的颇有姿色(这是罗道耳弗看上她的唯一原因)的外省女人,整天想着体验浪漫小说中的桥段,而她的丈夫根本不能满足她这方面的需求。罗道耳弗太了解这类女子了,于是他继续发动攻势,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没有朋友、没人关心、郁闷到极点的可怜虫。他说只要能得到一个真心相待他的人,他将克服一切困难,去达到目的。他们一同谈到内地的庸俗,生活的窒闷,理想的毁灭……
  福楼拜的小说以真实与细致描摹著称。在后来的创作谈中,福楼拜透露,他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来写罗道耳弗与爱玛在农业展览会上的会面,可见推敲程度。在书中,娴熟地玩了一番套路后,罗道耳弗成功了,他“握住她的手,她没有抽回手去。”但这只是开始。
  罗道耳弗是个高手,深谙欲擒故纵、欲迎还拒之道。农业展览会成功引诱之后,他没有像一个急色鬼那样第二天就跑上门去找美女,而是让美女足足等了六个星期。但六个星期后的黄昏时分,他上门拜访,杀伤力却是无穷的。他继续满嘴情话兼谎话,告诉爱玛,他是那么爱她,但因为她是有夫之妇,他又那么忧伤,甚至想离开此地来排遣相思之苦。
  他套路如此深,她怎不会动真情?
  在福楼拜笔下,爱玛是个在修道院接受教育的平民女孩,她读了大量的恋爱小说,眼里只有爱情,以为自己为爱所生,把自己蒙蔽于对爱情的幻想之中,她以为罗道尔弗是她的白马王子,却没想到这是个爱情骗子。在持续三年的偷情之后,骗子厌倦了她的身体,给她写了一封分手信,故意在信纸上滴上一滴水冒充眼泪。他不要她了,还让她继续沉浸在爱的幻想中,痛不欲生。
  这套路确实玩得深,只是她傻得当了真。
  福楼拜花了将近5年时间创作《包法利夫人》,小说结尾时,他伏桌痛哭,以致昏厥倒地。佣人救醒他,问他碰上了什么伤心事,福楼拜哽咽着说:“包法利夫人死了!”
  《包法利夫人》这本书取材于当年一起真实的乡村医生夫人因奸情败露服毒自杀事件,这是在生活中很常见的桃色故事,并未脱离中外文学史上司空见惯的痴情女子负心郎模式,但福楼拜无疑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灌输到主人公身上,爱玛也因此超越了寻常的通奸偷情女子,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她让人看到了人类悲剧的一个根源:浪漫想象与平庸现实之间的反差,在西方,甚至一个名词叫“包法利主义”,即“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这个定义,对于今天那些在网上追着富豪公子喊“老公”的姑娘,是不是仍然很贴切?
  小说中,爱玛最终因为看清了她所幻想的爱情之本质而绝望服毒自杀,她的悲剧在于,她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也将遇到特别的只适合她的那个人那份爱情,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事实往往如此残酷:想象是想象,现实是现实。
  罗道耳弗这样的套路高手,就是抓住了女人的错觉,精心设计,一击而中。
  套路玩得深,个个是人精,换言之,深谙人性弱点,知道步步设局、适时突破。比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心理大师王婆为了十两银子,教唆西门庆勾搭潘金莲,十个步骤,环环相扣。
  不同的套路,但有共同的规律,就是找准人性弱点,精准一击,目标无论是男是女,均无法避开。古代专门有玩“仙人跳”的骗子团伙,为寂寞的年轻男女量身打造陷阱,宋朝《武林旧事》上记载:“有所谓‘美人局’,以娼优为姬妾,诱引少年为事。”说的是骗子们找个妓女扮成良家眷属,诱人入彀,届时“捉奸”,以讹财方式“私了”。更高明的套路也有,明代万历末年,有个已故工部尚书的儿子徐大少爷和其继母同居京城,属于土豪一族,被一伙骗子看中。骗子找了个美貌妓女,先租个大宅院装门面。接着,有“媒婆”上徐府说亲,诡称女方乃郑贵妃的侄女。徐公子和继母听说可同皇亲结缡,喜不自胜。继母随媒人去“郑府”,见到了“郑夫人”和“郑小姐”,还看到府上从“管家”到“执事”,一应俱全,真以为是皇亲国戚,自个儿攀上高枝,结果徐家被骗走“聘礼”无数,连徐公子住在扬州原籍的伯父,亦被这些人以侄儿名义诓走玉狮一双、白银500两。到了“娶亲”之日,好戏也到终场之时,迎亲的人欢天喜地上门,却发现“郑府”一夜之间人去楼空。事后徐家报官,反复追查,杳无音讯。
  此类套路,直至今日仍然引无数傻子竞折腰,比如固定套路的“富婆求子”骗局,老掉牙的把戏了,却让一些荷尔蒙过剩但智商跟不上的“精壮男子”,纷纷赔大钱做春梦。当然,受骗的也不仅仅是男性,曾有报道称,远在西非的尼日利亚,有一群活跃于网络的“爱情骗子”,专门骗亚洲女子。根据警方调查,这些骗子的套路是:通过社交网站物色猎物,再转移至网上聊天室,骗子们设有一些能够哄女人开心的经典对白,这些对白根据不同时段,如初识、熟络及相恋期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等到受害者对网络爱情骗子产生感情后,就掉入不法分子设下的爱情陷阱。这些受害者一般从陷入爱情到付出金钱,始终不曾见过对方。
  只能说,从古代到今天,套路越玩越深,而人对自我对他人对爱情对欲望的错觉,却还是没有改进。
  其实,真正聪明的男女,意乱情迷时,也会中了对方的套路——此刻,是悲剧还是佳话,就取决于对方是玩套路还是动真情了。
  “动情”二字,一直很奥妙,电影《新方世玉》中,方世玉他爹方德只要念一首诗:“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方世玉他娘苗翠花便会触电般浑身颤抖情不自禁——即使已经到了要做婆婆的年龄。这首诗是李白写的《怨情》,被誉为千年撩妹第一绝句。如果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分析,那就是苗翠花听到《怨情》诗时,体内多巴胺迅速分泌,顿时陷入热恋时的癫狂状态,无法控制自我。
  科学有时是挺无趣的,比如多巴胺理论揭示了爱情的秘密:这种激素控制了人类的爱情,让人甜蜜至眩晕,“情人眼里出西施”,无法意识到对方的缺点,但多巴胺不可能一直分泌下去,否则人的小心脏怎么受得了?最多三四年,多巴胺减少消失,人的激情也消退了,所以,从科学角度来讲,“七年之痒”不如“四年之痒”更精确。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包法利夫人》中的罗道耳弗跟爱玛分手的时候,爱玛看到带着泪痕(伪造的)的分手信时,“她恍惚又看见他,听他说话,两只胳膊还搂住她。心在胸脯里跳得像大杠子使劲撞城门一样,不但不匀,而且一次紧似一次”,可见,她体内的多巴胺分泌,还是源源不断的状态。可怜的女人。
  但科学有时候也让人很困惑,根据多巴胺分泌理论,被贴上道德标签的一些男人女人,就个体而言,动情与套路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玩套路的人也有动情时刻,而动情的人也会玩些套路。比如,送花是追求的标配环节,常能看到土豪青年动不动送上999朵玫瑰的新闻,但即使送上999朵,也不一定能抱美人归。相比之下,李敖送花就很会玩套路了,他在自己的书中毫无讳言自己的恋爱绝技,比如送花,女朋友18岁,他只送17朵玫瑰,然后在卡片写着“另外一朵就是你”。效果一流。
  众所周知,李敖是风流才子。当年,44岁的李敖第一次见到26岁的胡因梦后,就展开了对她的追求,请她喝咖啡,带她去参观自己的十万册藏书,在她瞠目结舌之际,强吻。很娴熟的套路啊。很快,他俩结婚了,很快,他俩又离婚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15天。
  胡因梦当年是个大美人,李敖为什么舍得将她离弃?或者说,风流才子的多巴胺分泌周期比常人更短,来时汹涌澎湃,去时消退无痕,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猛烈的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爱,比如历史上以情圣著称的拜伦,他不断开始新的爱情,每次恋爱,他都全力以赴,激情四溢,死去活来。这个伟大的浪漫派诗人,只活了36年,但他的多巴胺分泌量,却相当于寻常人几辈子的积累。
  或许,像拜伦这样的人,是女人最渴望也最害怕的,他有真情,又懂套路,会让你跟他一起熊熊燃烧,然后……你烧成了灰烬,而他拍灭身上的火苗,几乎毫发未损地离开了,找新人酝酿下一次焚身似火,是不是有点像《笑傲江湖》里的“吸星大法”?吸尽了你身上的多巴胺,他满满盛着,几乎要溢出来,带着迷人的笑容,潇潇洒洒,走向下一个对象。
  所幸,作家不是化学家,他们才不管什么多巴胺呢,仍然按照他们的方式他们的理解来写爱情,奇妙的美好的不可捉摸的让人误以为能够持续一生的爱情,或者能够挽回的爱情。英国作家毛姆以上世纪军阀混战时的中国为背景,写过一部小说《面纱》,跟《包法利夫人》一样,也是一个讲医生妻子出轨的故事:伦敦大龄姑娘吉蒂匆匆嫁给了沉默寡言的医生沃特,双双来到香港,丈夫并不浪漫,又潜心工作,孤独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发生了婚外情。沃特发现后,悔恨交加,又心有不甘,为了报复,也为了重振自己的生活,决心孤注一掷,于是带着吉蒂远走中国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协助当地控制疫区的疫情。在陌生之地经受生死考验时,沃特和吉蒂终于可以相互敞开心扉,但就在他俩日渐亲密的时候,沃特却染上了霍乱死去……
  毛姆在《面纱》中,有这么一段话,写出了他对爱情的困惑:“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是的,一个人要爱上另外一个人,确实是机缘巧合的事。在《面纱》中,吉蒂直至丈夫死亡,也没有真正爱上他,尽管已经懂得欣赏他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爱。毛姆是个冷静甚至残酷的书写者,他不愿意带来皆大欢喜的结局,更喜欢他所认为的真实的人性,真实的爱情。
  不管是《包法利夫人》还是《面纱》,老实沉默的头戴绿帽子的丈夫,却是真正爱着妻子的那个人。包法利医生对妻子一直很包容,发现妻子出轨后,他伤心极了,却认为“错的是命”,在妻子死后,也抑郁而终。而《面纱》中,有一段丈夫说给妻子的话,不亚于香港电影《河东狮吼》中“从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人好……”那段著名的台词。
  可惜,这样真情的好丈夫,却不是妻子偏偏为之着迷的套路。
  包法利夫人临终前,对丈夫满怀愧疚,最后一句话是:“你是好人。”她还是没有说:“我爱你。”
  对男人而言,“好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词汇。女人的套路往往如此:英雄救美了,但是这位英雄实在不对胃口,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您是好人,小女子无以回报,只能下辈子做牛做马伺奉壮士了。”假如很对胃口,则是另一种回答:“您是好人,小女子无以回报,只好以身相许了……”
  但是,在一个木讷善良的好人与一个套路精通的浪子之间,女人到底会怎么选择?很多人为了追逐心中的爱,宁愿做那扑向火焰的飞蛾;也有人在累觉不爱之后,找个好人嫁了,不再奢求幸福,只求人生沉静,但真的如此吗?号称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新爱洛伊丝》,女主角朱莉屈从于父亲的压力,并未嫁给自己深爱的青年圣普乐,而跟比自己大20多岁的沃尔玛先生结婚了,她不幸吗?恰恰相反,虽然没有激情之爱,但她与宽厚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生活也非常幸福。这本小说作者是卢梭,写的是“理性灌溉下的爱情之花”,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化。
  有一句关于多巴胺的名言是:“当多巴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狂热地爱与被爱着,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坦然处之,仍然为爱奉献与努力,不离不弃。”这是很理想的状态。只是并非所有男女,都能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或者从“风起云涌”到“风平浪静”时,已换了对象。
  在今天,“爱情”仍然不是一个沦落尘埃的话题,虽然套路玩得深的老手比比皆是,但对真情的渴望者也从来不是少数,只愿这样的组合,让这个世界有丰富的八卦而又不失动人的佳话:玩套路的高手,彼此相逢,相爱相杀,惺惺相惜;而真情者能在一起,体验纯粹的源自内心的爱,享受多巴胺的激情喷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骂会玩套路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