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0k和i7 7820x和7700k到底哪个才是游戏王

早用早享受先用i7 7820x,不等i7 8700K
AMD今年推出了Ryzen,在市场上引燃了热情,也让intel的挤牙膏计划被迫中断。intel即将推出 i5 8400到i7 8700K,虽然主板是Z270的改进型,但是已经把6核心带入了中端民用领域了。感谢AMD,让8核心16线程(8C16T)的CPU更加普及了。
同样 8C16T 的CPU,AMD比起intel还是略差点。intel i7 7820X这颗CPU,散片售价3600左右,就算比起i7 8700K的预售价2699(最新消息涨到2999),也是有优势的,单论CPU而言,性价比比i7 8700K高。当然最高的是i5 8400
然而,i7 7820X整机主要的投入其实是在平台的搭建上。
零件外观展示cpu——i7 7820X
▲这颗U比起之前的 i7X——比起i7 6850K多了2核心4线程,但是,intel 把锡钎焊给换成了内部硅脂,把CPU基板变薄了1/3。性价比虽说提升了...but,散热性能...不像以前那么美好了。话说一颗CPU价钱可能顶上一台电脑.....
▲i7 7820X的御用坐骑是——X299平台,这次我用的是——微星 X299 TOMAHAWK ARCTIC。个人喜欢这种银白配色,背面有该主板的一些特点特写。X299的主板可以说是挺贵的,比起民用的Zx70 Bx50贵的不是一点半点。
▲X299 TOMAHAWK ARCTIC的配件很多啥质保卡、说明书、快速安装图等,还有一个SLI桥。
▲主板,整体银色/白色配色。散热片,以及I/O接口、芯片保护盖上面,都印有相关的信息,一目了然。
▲CPU采用10相供电,内存插槽有钢铁装甲包裹加固,4+4通道内存,原生支持DDR4-2667,可支持超频至DDR4-4500
▲两条有金属护甲的,就是主显卡与副显卡的PCI-E X16 全速插槽。PCH散热片有长的外延,那就是为M.2提供的散热片。话说,为什么不再提供一条啊,另外一个M.2接口,就只有自己买散热片了啊!
右下角的电容群,为声卡、板载RGB LED提供滤波等供电支持。
▲8个SATA 6G,一个U.2接口,2个USB3.0机箱前置插线接口,一个链接机箱USB3.1 Type C的插口。
▲I/O接口,各种常用的接口应有尽有。板载声卡提供7.1声道输出(带光纤插口),
▲I/O接口顶部右边是一键清除CMOS按钮,左侧按钮是把bios备份到U盘。折腾电脑时好用,但是平常要注意不要误触及CMOS按钮,不然得重新设置一些参数了。
▲用螺丝刀就能轻易的拆开芯片保护挡板。可以看到有Nuvoton的NCT67950-M监控芯片,以及NCT7802Y的PCI-E监控芯片,LPC812M101J 的Cortex-M0 +内核微控制器,还有一个来自Realtek(螃蟹)的板载7.1声道控制芯片。
▲两个M.2 NVMe M口插槽。需要注意的是,两个M.2接口与U.2接口,在多个接口同时接上相应的SSD设备后,会使得部分SATA 6G /PCI-E 插槽失效,具体情况请翻阅说明书。
▲希望能早日普及到民用级的Z370、X370、B360、B350上的各个接口运行指示灯,能够十分快速的了解硬件的运行状态。主板部分指示灯也是可以RGB的....但是.....容易被炫光LED灯条给覆盖了
但是RGB炫灯会干扰观察效果........有故障,看DeBug灯吧
M.2 NVMe SSD
▲建兴新推出T11,M.2接口,PCI-E 3.0 X2的NVMe SSD。外包装采用白色为主的包装,容量在外包装背面进行标注。用两条的初衷是想体验M.2 RAID 0
▲T11 自带有散热片,M.2的NVMe SSD最好需要散热片来辅助散热,防止因为过热掉速。散热片上有品牌Logo。
▲这是啥符号我也不知道....T11 支持M口 B口,sata通道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使用。
▲T11 预装散热片的方向反了,如果各位要再加个散热片,可以不调过来,否则最好把T11本体从散热片上面抽出来,反装插入。
▲建兴的主控是 群联的PS5008,支持PCI-E X2通道——速度上不如 建兴 T10,日常是够用了。 来自海力士的256MB 的 DDR3L缓存,两面各一颗东芝原厂TLC颗粒,各128G
▲可以把T11沿着导轨抽出来,其长度由2280的80mm变成了2242。据我所知,目前M.2 NVMe的SSD在2242这种型号上较少,2242在超级本、超薄笔记本上等寸土寸金的地方用得比较多。
▲撕开建兴 T11的铭牌,可以看到东芝的原厂TLC颗粒,128G的容量。
▲在M.2的第一插槽上,刚好可以利用主板上的PCH+M.2散热片,为T11提供双面散热,而在第二插槽上的T11,就要把散热片反置,让散热片辅助主控、缓存、颗粒散热,当然也可以选择再加片散热片......
▲锁上PCH + M.2散热片,这样,第一位置的M.2 盘做系统盘,双面都能有散热片加持。话说回来,如果追求更好的M.2 体验,可以考虑T10,如果对资金紧张的,可以考虑SATA 6G的SSD,比如V5S+。
建兴T11这个双面的M.2 NVMe,个人觉得他的单面散热片只能照顾一面,还是再加个散热片吧
▲Hyper X Predator DDR4 ,其实这款内存对于X299来说,最大的问题是,XMP 3333会导致104.15的非标准外频,X299平台比较严格,会使得M.2 、 U.2挂起
经测试,如果运行在100外频——3200的频率,比133标准外频的3466性能还高。(同样采用3333的XMP参数),理论上可以挑战3600,(捂脸)让我偷懒下吧,不想一个个去试,调整小参数。
原先有一对,为了凑齐4通道,再买一对吧.....
▲白瓷砖反射白光,让这款Predator DDR4 3333全黑色的内存有了颜色的层次感。就内存高度而言,跟大钢牙内存差不多高度了,要注意跟CPU散热器的兼容性。104.15的非标准外频在Z270平台上能够稳定运行。
▲单条内存拿在手上,挺厚重,内存立了几次才立起来。话说该品牌的内存外观设计还是这样,那么喜欢黑色啊?不弄点其他好看的颜色?
▲背面有铭牌。
▲顶部可见部分钢牙,还有品牌logo。
内存涨价很凶啊.....想当时,我DDR4 才买800.......
▲X299智商检测U的Hyper X Predator DDR4 是这样装的。然而,我是i7 7820X,这样装,只能有双通道,必须调整下,后面有正确的组装方式。
▲MSI GTX1080 GAMING X,俗称1080红龙。正面有显卡的样子,背面是各种特点特写。
▲GTX1080 上市许久了,我也用了一段时间了,清下灰,拿出来拍拍照......
▲虽然AMD 的 VEGA上市了,VEGA64能打得过1080,然而GTX1080的功耗、发热控制比VEGA64好,是不争的事实。1080红龙的散热器比我之前用过的GTX970都大,高度上也更高。右侧红色突出块在通电之后,具有红色LED效果。
▲背板也更长更大点,整体的重量也更重。这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对于机箱的兼容性下降,部分的MATX、ITX机箱无法装入该显卡。
▲输出接口有DVI-D,不可直接转接VGA。3*DP,1*HDMI。从图中可以看到超越PCI挡板的高度还是挺高的,选购机箱需注意。
个人更推荐DP接口,虽然DP线比HDMI线贵,但是有更好的显示带宽跟效果——前提是显示器支持DP接口。
▲顶部、底部各3条热管。LOGO灯可以通过gaming app去调整,两个SLI金手指,目前GTX 10系列仅支持双卡SLI。
8+6pin的外接显卡供电,对电源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反正就是要多掏钱买好电源啦......
▲买个全新的电源 XFX XTR 550W 跟 XFX Element Ti镀银模组线,表面的玻璃纸准备撕掉咯
▲XFX XTR 550W,是中国台湾的海韵代工,网友们都觉得这款电源不错,有特价购买时会更超值。80PLUS 金牌全模组电源。
▲内部有全套模组线跟电源一枚。自带的模组线为黑色,较硬、对背线不展示的用户,使用是完全没问题的。
▲XTR 550在背面硕大的标注出来,底部是电源的铭牌,12V电压提供45A总电流,输出540W功率。
▲无论是风扇朝上还是朝下,都能正面显示XTR正写字体。
▲XFX Element Ti镀银模组线,是为XTR电源推出的进阶型模组线,接口比原装模组线更丰富,线材也更软,做工也非常不错。官方的模组线,安全性较高点。
可以通用在部分海韵全模组电源——购买前请先咨询,做好功课,接上模组线之后,请先让各个接口空载,用万用表量下各个端子的电压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再接入电脑设备上。
▲内部有丰富的模组线,还有一个模组线收纳袋,魔术扎带等。
▲选择这次需要用到的模组线,确认无误后,把剩下的模组线装进收纳到里。准备装机。用上镀银模组线后,颜值提高。
▲该模组线是通用型模组线,无法按照机箱的尺寸进行定制,没办法像个人定制线那样,能在机箱背部较为轻松地理出漂亮的背线。线材长度是按照全塔机箱设计的,会让理线苦手多花些时间。
感觉今年是RGB年啊,各种RGB设备喷涌而出
▲九州风神(DEEPCOOL)推出了 RGB类型的240冷排,船长 240RGB水冷,外包装两个侧面有镭射炫彩RGB效果。正面的图片上,突出了冷头也是RGB效果。
▲九州风神(DEEPCOOL)船长 240RGB 本体。
▲船长系列的一大标志物,冷头。RGB冷头多了一条RGB LED电源/信号线。个人比较喜欢工字梁的紧固散热器方式。
▲两个RGB 12025风扇,扇叶与扇框上有进行减噪的特殊设计。RGB风扇比起普通风扇,多了一条RGB LED电源/信号线。加上冷头的RGB LED电源/信号线,需要并联在一起,才能实现信号、颜色同步,可采用控制器,也可以接入主板RGB灯接口。
理线难度加大,苦手哭了....
▲黑色蛇皮线水冷管,虽说提供保护,但使得水管整体略硬,安装到机箱里时,推荐两个人,以降低安装难度。
▲船长240正好可以压制住i7 7820X的发热。为了配合RGB展示效果,选择一个对水冷RGB展示效果比较好的机箱吧。
▲乔思伯的C4算是目前对于水冷展示最好的机箱
▲机箱左侧是全透的4mm钢化玻璃侧板,可以比较方便的展示机箱里的设备。
▲另一面也是4MM钢化玻璃,带有反光效果,靠近机箱前部有风道出风口。前面板底部有乔思伯的logo。除了两侧的钢化玻璃,机箱外部的上下前后面,都采用1.5mm厚度的镀锌钢板,白色金属烤漆,摸上去手感舒适。底部有四个脚垫,让风从底部进入。
▲比较特殊的电源上置设计。12cm风扇位,7 PCI挡板
▲乔思伯C4非常适合水冷RGB风扇展示。根据我的使用情况反馈,仍需在底部安装两个风扇,来优化机箱进风,加强机箱散热。想要安装水冷的用户,最好两个人来装,降低难度。
乔思伯C4机箱没有标配RGB套件,想要RGB风扇,以及RGB灯带,就必须追加投入。
▲一开始配置一个乔思伯 FR-301 RGB版本风扇,替换掉后置的12cm风扇,实现风扇RGB发光效果。
▲不开灯就是这样黑不溜秋的,自带有一个RGB编码器,可以七色调节。风扇是3PIN的,自带有一个RGB LED信号/电源线,还有一个扩充旁路RGB信号/电源接口。
装机 & RGB效果展示
▲把主板、水冷、RGB风扇全部接入。此时的内存4通道插法才是正确插法。
▲拿出事先准备的乔思伯 RGB LED灯条。该灯条两侧有旁路接口,好评,还有个电源线延长线,灯条可以一上一下布置了。
▲各个配件全部安装完毕,插好信号线、电源线,准备装系统
▲装好控制APP,就可以玩起RGB啦。每个RGB光鲜的背后,都有令人心酸的RGB理线。银白色的镀银线,可以部分导光,使得整体更加漂亮。
话说各位不知道发现没,主板的一些指示灯、发光条也是RGB的,跟着冷头一个颜色...but.....光芒不够,被其他东西掩盖了。
▲配置如图
▲我也曾跨过山河大海....求别打脸。我也曾试过DDR4-3466的内存频率,然而发现内存得分还不如DDR4-3200
▲国际象棋16线程是假的,实际只跑12线程,那我们来看CPU-Z的跑分吧,性能比i7 5960X强7%左右,单核性能也有提升.....不过频率也有提升啊.....这牙膏是,鸡肉味,嘎嘣脆。
试试 M.2 NVMe SSD 单盘跑分吧
▲建兴T11 M.2 一号盘位做系统盘,被正确识别出来。NVMe盘,PCI-E 3.0 X2通道
▲在测试时,最高温度大概在47~48℃,室温26℃
▲测试成绩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得分比起建兴T10那种 NVMe PCI-E 3.0 X4通道的SSD来说,略有不如,比SATA 6G SSD性能高,性能与价钱正好介于二者之间。T11日常使用,能满足绝大部分的使用要求,还可以拆成 M.2 2242的NVMe SSD,这大概是他的亮点吧。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全面性系统测试也,全面展示T11的性能,速度与IOPS(每秒读写操作数),正好介于PCI-E X4 与 SATA 6G之间,是入门的M.2 NVMe SSD的选择。
组个M.2 RAID 0
▲我试了3天都没弄出来,M.2拔盘、扣电池、清CMOS,刷最新bios都试过了,还是无法在BIOS组成RAID 0。通电9小时,通电次数却高达127次,算了不试了....mail主板售后,以及问问朋友吧,看看他们组成功不?
▲进入win10,软raid 0也失败了,就算利用分区助手,win10存储池也是失败了。后面想想,还真的不用纠结raid 0,毕竟raid 0无法使得SSD最重要的4K速度翻倍。只是连续读写速度翻倍罢了。我可以同时对双M.2盘进行读写操作,互不影响
▲AS SSD测试较快,DiskMark测试过程较长。此时我能同时分别对两个M.2 SSD进行操作,而且,随时可以在断电的时候把M.2 从盘拔下来,而不影响整个电脑的运行,想想也就释然了。
▲mail 微星售后,得到的邮件回复是,可以正常组装raid 0,在我的要求下,给我发送过来截图,为了篇幅,进行合图处理。看来我还需自己这边看看是啥问题。
先测试这台整机的其他性能吧
▲AIDA64 在DDR4-3200时,速写速度最好,DDR4-3466反而下降,可能DDR4的性能拐点在DDR4-之间
▲我用CineBench R11.5测试下,CPU的性能吧。8核心16线程的i7 7820X + DDR4 3200 8G 四通道,最终跑出19.16。
▲CineBench R15得分1764,比四核心八线程的4770K @4.4g的得分多了1倍多。
▲驱动采用 ForceWare 385.41 WHQL Win10 64bit,进行新3Dmark 经典素质4连测试。得分有个总结表格。
▲用3Dmark的压力测试进行整机稳定性、温度、功耗测试。记录最高温度。
▲记录此时满载的整机功耗。
▲利用SteamVR性能测试,得到上述成绩
▲用VRmark进行测试
▲昆特3开启最高特效,分辨率分别设置4K 2K 1080P,记录帧数
▲杀手6开启DX12模式,最高特效,分别测试4K 2K 1080P分辨率的benchemark。
▲奇点灰烬DX12测试,需注意的是,超过8核心,会有一个Temporal AA Qualty这个选项出现,如果要与Z270、Z370平台进行数据对比,就需关了这个选项。分别测试4K 2K 1080P分辨率的benchemark。
▲古墓丽影10 崛起,最高特效,开启SMAA,分别测试4K 2K 1080P分辨率的benchemark。
▲文明6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勾选影响影像分辨率与屏幕空间覆盖后,4K 2K 1080P三个分辨率,FPS没区别,区别的只是右上角的一些政策科技框,随着分辨率的增大而缩小。
成绩汇总表格
▲i7 7820X + GTX1080,面对4K分辨率游戏,已经能流畅运行了,2K分辨率玩游戏更是轻轻松松。
intel i7 7820X,具有不错的性价比,然而其整套平台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偏贵,至尊平台也不一定适合轻应用使用者。对于未来打算顶级配置的Z370(涨价15~20%)+i7 8700K(涨价20%)的网友来说,可以考虑加点钱,体验更强劲的性能。
X299 TOMAHAWK ARCTIC比起一些超高端的Z270主板贵一些,但是配合i7 7820X,可以支持4通道,并且有些人性化的新设计亮点——个人也希望这些新设计能够普及到B系列跟Z系列,普惠大众。
T11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是,他是M.2 NVMe
SSD,并且价格还算合适,台式电脑使用还是最好加个散热片吧。各位配置新电脑的可以综合考虑预算与所需求的性能,选择PCI-E X4 & PCI-E X2 & SATA 6G 这三种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
X299平台自检启动会比Z270、B250慢,需要自检设备比较多,自检时间长点。
无论显卡、内存还是SSD,跟预算与预期使用性能相符合才是最好的,合理搭配才是diy电脑的王道
电源的选择上,千万不能省钱,安全、稳定的电源很重要,选购时注意机箱与电源的兼容性。
RGB灯效套件会使得理线更复杂点,喜欢RGB的网友要有心理准备。
注意加强机箱散热,能有效提高主机寿命——我再给机箱底部加两个风扇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上8700k还是直接7820X?【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92,119贴子:
上8700k还是直接7820X?收藏
因为最近打算换全套,之前想着1800的但是本人不太爱折腾就等8700k了,结果出来价格确实无语!加2000可以7820X了!等内存降了在加两条也是美滋滋的!各位老哥们我该怎么选呢!纠结啊!
批发一站式采购平台,批发不限数量,是网上电子产品配件批发的先行者.专业的IT渠道交易平台.通过交易电子化,仓储统一化打造属于您自己的渠道商城.
1700X,1900X,二选一看你需要多少PCIE通道,后者有一点点超频能力就是比较贵
你要加两千也是买1900
等一个月如果8700不降价
8700k会降的吧
不降的话一堆商人也会把国外的u搬进国内的
当然买贵的
有钱7820X。
弄个1700x先用着 然后等zen+或者zen2 你买了7820x属于过渡产品
关于外贸软件你不知道的秘密
现在不是买8700k的时机。会降价的
1900x智商检测 别扯什么pcie通道数
插的满吗?全核能超多少心里没b数吗?7820x三缓低了硬伤 硅脂软伤 然而散片价格这个价位附近还是没的黑
还有人推荐1900x,A炮很嚣张嘛~
不想折腾 1700X 游戏I5水平够用, 多线程能力给力游戏多开压片渲染轻松驾驭,价格还便宜,
1900x卖3999还行,再上去太信仰了,还有缺个10核产品
八代产品是个七代能比的?
卡吧的大佬们,起来吃早餐了,吃饱了继续
打游戏买87,工作买782
现在入87k?你需要信仰充值,同样的7820x,入了x299不上i9上这货那是需要智检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我也在纠结这个
Z370是过渡产品
游戏来说,历来是i7k秒全家的
还有人推荐1900X的?难道楼主还要双卡交火加三条nvme?
8700K比7820K好
87k会降,不过7代库存,差不多消化完这个(消化)要多久就不知道了。最迟不会超过BH300系主板发布。
7820x吧 贵的好
眼瞎才能乱吹B?销量不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图片】现在纠结买CPU x 1700x 还是观望8700k 。 这两天一直找相关新闻和贴吧找答案【cpu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4,038贴子:
现在纠结买CPU x 1700x 还是观收藏
现在纠结买CPU x 1700x 还是观望8700k 。 这两天一直找相关新闻和贴吧找答案,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还是无奈之下请各路神仙给个见解,还有就是科普一下这些CPU 可以用在哪些方面,越详细越好我就差CPU和主板了。现有的DIY已经冻凑凑系凑凑了。 就等各路神仙的综合意见了。拜托了
东芝为您提供各种微处理器产品.对应您不同场合的需要!
那个便宜买那个没有什么价值可比了
用的爽就行了
老衲,心贱,眼贱,手贱就是犯贱啊。 偷偷存了私房钱就是圆这CPU梦(附加:可以多开显示器的那种最少三个)
建议6800k,便宜规格高
上述图片的都已经准备妥当,就差CPU+主板。,最重要的还是CPU
建议7820X和X299最低的套装5500左右,8核心把8700K秒成渣
上个8700K吧!主频高,玩游戏够用,还能多开程序,系统比较稳定,不过新家伙出来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暗病还没爆发!7820X最强八核,支持四通道内存啊!
呵呵呵,分体式水冷5000毛爷爷。有点难度啊!
苏宁易购cpu 风扇,好货超值购,品牌直降+满减优惠,更有爆款5折起!cpu 风扇苏宁易购,全国联保,支持货到付款,7*24小时1对1贴心服务!
你说的这些U都不是同价位的,怎么比?6800K性能只相当于R5 1600,会被1700X吊打的。7820X是发烧级的,跟它对比的是AMD的发烧级1900X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8700K要换7820X有点想换是真的【cpu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4,038贴子:
8700K要换7820X有点想换是真的收藏
前天买的U今天觉得还是X299平台喜欢无语了!大佬给个建议现在换几乎回满血了……二楼带图
东芝为您提供各种微处理器产品.对应您不同场合的需要!
?楼主你可以搜索一下&神机汇&那个微信的公众号.最近要配的电脑参考.附带最强显卡CPU等性能天梯图.想配机的一定要看??
8700k玩游戏更好吧。虽然差距不大
游戏7820x略逊一点,这还是在配好内存的情况下
1帧吊打,没必要了,顶多任务多开多核心的很快点,两个其实都没差
6核换8核 没有实质提升 价钱还贵不少干嘛不等明年8750K 八核
苏宁易购cpu风扇好货超值购,品牌直降+满减优惠,更有爆款5折起!苏宁易购cpu风扇正品保障,百城半日达,7*24小时为您提供百分百优质服务!
想换就换呗
50包邮不!
超了频的5820K而已,完全的骗小白。
据说主板还不如x99?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摘要:还记得个人在今年1月份才买了i77700K,然后3月份农厂发布了锐龙,后来你知道的,没想到intel突然技术成熟第八代平台也一窝蜂的丢出来了。这次为了抢首发让大家早点了解intel酷睿第八代平台,所以
还记得个人在今年1月份才买了i7 7700K,然后3月份农厂发布了锐龙,后来你知道的,没想到intel突然技术成熟第八代平台也一窝蜂的丢出来了。这次为了抢首发让大家早点了解intel酷睿第八代平台,所以自己也找渠道弄到了这套最新的i7 8700K(ES)+技嘉 Z370 AORUS GAMING 7,加班测试,提早偷跑实际测试给大家参考。当然本文重点也在于跟i7 7700K平台的对比,着重看下这次提升了多少,超频能力怎样,功耗热量控制如何,当然前面说下,因为手上这颗是ES版本的i7 8700K,加上主板本身也是偷跑,bios有可能未完善,所以测试成绩共参考,正式版上市后又可能有点不一样。技嘉 Z370 AORUS GAMING 7上一代平台(Z270)自己并未用过技嘉系的主板,而且那一代主板技嘉那边在调整产品线,所以相比更之前来说,产品线还比较乱,这次我拿到的是技嘉 Z370 AORUS GAMING 7,定位算是一款中高端的型号,产品的功能、性能及超频能力都有针对性的全能型号,下面也会有实际测试。这边需要注意的就是技嘉 Z370 AORUS GAMING 7在主板注册之后保修会变为5年,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挺重要的。附件谈得上丰富吧,不过可惜的是 Z370 AORUS GAMING 7并无预置无线网卡,比较可惜。灯控线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也是很重要的,就目前不少朋友看过之后的感觉,是这一代的外观设计会比上一代更有完成度,视觉更有印象。PCI-e物理插槽是16+8+4的设定,不过等下会说为什么是这样的设定,而不是一般常见的16+8+8.IO口,保留了PS/2 键盘鼠标口,视频口有DP/HDMI/Type-C(usb3.1),双网卡设定(intel&killer),也算不枉电竞板的称号,不过这边依旧要说下比较可惜的就说没有无线网卡的设定。整个主办上面覆盖的钢铁装甲设定,相比上一代的橙黑配合,这一代变为金属黑灰银加线条了,美观这个不好怎么说,个人其实说橙黑配色的粉,不过朋友更喜欢新配色搭配。供电,这一代z370的板intel官方也会建议加强供电(毕竟多了两个蛋),只不过目前本身中高端主板就会对料设定。金属内存钢铁插槽,而且在缝隙之间有led灯带的设定。在24pin供电插槽附近也有led灯带板的设定,虽然个人其实说不喜欢灯效的,只不过挡不住有人喜欢。6个sata口,无u.2口,当然u.2口本身在民用产品里面确实挺鸡肋这配色加上插槽的金属马甲,看着视觉效果确实不错音频部分,电容看着?养眼3个m.2口的设定,所以也占用了一部分pci-e带宽,也才会有前面说的16+8+4的设定,只不过个人觉得这种级别的装机基本最多也就双卡sli,3卡的几率实在太低,所以多留个m.2插槽也算比较实用。标配的散热马甲挺不错的,可惜只送了一个,要说送三个满就好了。技嘉传统的双bios跟阵脚示意色“雕牌”i7 8700K:除了电容更饱满以外跟7代kabylake大小什么几乎没有区别试了下原来的1156时代留到现在的i7原装散热器依旧可用,别笑,玩过各种散热器方案个人觉得目前设计最完美还是原装散热器最优秀,可惜这几代intel干脆不更新加强规格了。测试测试配件一览,可惜显卡接不到技嘉萤火虫,要不整套会更好金士顿的KCG,企业级NVMe SSD,性能确实没得说,价格也没得说,借来装逼试下避免带宽瓶颈。960G的价格夸张了点,不过240G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考虑。本身自带pcie转接卡,当然你也可以拆下来装主板上面,一样的m.2 2280规格。内存美商海盗船ddr4 4266,没错频率是4266,不过可惜主板大概就支持超频到3866。技嘉的GTX 1080 G1,可惜没借到萤火虫,另外本来想SLI,可惜时间来不及(2个晚上的时间拍摄加测试)水冷是九州风神的船长240,黑白配色,也是非常吸睛。另外这一波多核心浪潮,估计会让这些散热器/电源厂商开心死,另外散热器的实际效能如何,下面也会有测试。好久一段时间没用过九州的散热器,不过这次来看散热器配件一如既往的丰富主板的BIOS UEFI里面的灯光控制,有各种模式设置,另外整块主板几乎都是可以发光的,应该会成为mod玩家的最爱。CPU测试前面说来,因为我这边是es版本的8700k,所以成绩仅供参考。这边主要默认频率测试,对比了7700k,以及超频到4.9g对比未超频。因为这一代增加了两个核心,所以之前一直传闻可能不好超频,不过我这边实测的情况是,直接用主板自带的一键超频(oc按键)就直接超频到4.9g了,电压看了下在1.35v左右。理论测试cpuz测试这边被论坛压的太小了,这边实际对比了7700k,1700x,1800x以及最后一张超频4.9g,实测来说对比7700k优势明显,单核算力差不多,但多线程优势明显;而对比对手1700x及1800x,单线程继续保持优势,在多线程方面也赶了上来。至于超频4.9g之后,对比不超频提升还是很明显但。鲁大师,默认cpu12w左右,7700k应该是9w左右,超频之后可以提升到13.4w。生产力测试r11.5及r15渲染项目在测试渲染项目里面,8700k大幅度超过7700k,快赶上amd锐龙的优势了,另外超频之后甚至快赶上默认频率的7820x了。corona渲染测试,主要对比了默认及超频情况下。默认2分38秒渲染完成,超频2分31秒渲染完,而7700k在这个测试里面哪怕超频到5g也要3分08秒才能搞定,而7820x默认情况一分多钟就可以搞定,所以在渲染项目里面依旧是核心才是王道。pcmark10,其实单测试来说,pamark10的测试项目已经够完整了,各种类似应用都有相对应的测试及评分。我这边主要对比超频前后,超频之后还是可以提升几百分。x264转码,对比7700k,一个是四十几帧,而7700k大概是三十几帧数,依旧是看核心数的应用。游戏测试:在3dmark的测试里面,cpu的物理计算分数,8700k相比7700k还是有不少优势,不过这个项目比较是比较偏向的专业测试,实际游戏里面未必会需要用到物理计算。所以我这边也实测了守望先锋的绝地求生,搭配gtx 1080,两个游戏的实际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区别,如果一定要分高下的化,只能说8700k可能平均快了半帧。当然跟3dmark一样,这也可能说因为测试环境不够全面以及测试条件不够苛刻,以后时间充裕的时候会再详细测试对比。金士顿kcg的测试,爆表的性能表现。温度及功耗,都用了240规格的一体式水冷了,还测默认频率显然没什么意思,所以我这边测试的说超频到4.9g时候的温度表现。基本来说,九州的船长240依旧说可以压制得了,平均温度大概在90度左右,风扇我说设置让主板自动控制的方案而不说直接手动最高转速,而且这个锅大家也知道明显要怪intel还在用祖传硅胶;默认频率我没认真侧,不过基本满载也会在70度左右,显然如果想装第八代的酷睿平台,i5以上的6核心型号基本要考虑下散热器的问题留。至于功耗,因为我当时的测试项目其实不怎么准确(一个是待机,一个是游戏),两种情景里面跟7700k的功耗表现几乎是一样(同配置,300w以内),后续使用会用一些强调cpu计算的项目来测试。那么今年这个牙膏我换不换?如果你刚好要装新机(台式机/笔记本),然后预算不会很紧的化,那么确实可以选择。如果你是旧游戏机子打算升级(比如7700k/6700k)目前来看游戏方面的提升有限(主要还是吃高频),提升的地方在于多核带来的一些生产力项目提升,所以按需考虑。如果你的机子是打算用来赚钱的(生产力机型),那么买买买!对比x299平台怎么选?x299平台要贵出不少,另外默认频率来说8700k优势不小,而超频估计也会比x299平台平均高个0.1-0.2g这样;8700k在超频之后已经尽量追赶7820x等多核u来。跟amd之间如何选择?感谢农厂,让intel这么快挤这么大托的牙膏,让我可以更便宜的买到intel6核 u。在intel8代酷睿发布之后,amd的优势可能会更加集中在入门级型号,比如x跟b350的搭配,中高端的x370+锐龙r7相比i7价格上面优势不大,且8代酷睿目前总算改进核心数差距带来的算力差距,而且这还是这并不多的生产力应用场景里面,更多的普通应用(看中单线程效能)依旧保持优势,所以之前哪怕7700k,是实际装机市场也没便宜来多少。8代酷睿确实是满值得考虑升级的一代平台,不管是台式机/笔记本,甚至mac用户也是,毕竟下一代挤这么多牙膏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另外这次评测因为赶时间(节前),所以测试比较仓促,后续我这边也会尽量做更多装机实测,有兴趣了解的欢迎关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820x 6850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