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网股“堕落天使2016哪里能看”能买吗

科网股“堕落天使”能买吗?_网易财经
科网股“堕落天使”能买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 月11 日,周二。外号“浏览器之父”的网景(Netscape)创办人、科投圈名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既是网业雄才且能言善道,吹都吹得专业过人,难怪发达。此君日前在Twitter 留言,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上市公司基础任何时候都只由三类投资者其中一类组成:一为(growth);二为价值型(value);三为套利者(arbitrageurs)。今不妨从增长与价值两个概念看一看科网股。套利者着眼短线,哪里有机会赚快钱便往哪里钻,任何时候任何板块都会发生,揭过不谈。股东要求难满足不难想像,增长型投资者买的若是科网股,基于股东着眼的乃公司在最终市场(如云端、物联网、3-D 打印)中占有率是否够高,只要庞大的基建投资/研发经费对实现终极目标有利,哪怕三五七年无钱赚,股东也会眉头不皱。增长型投资者在意的是营业额/用户人数等指标能否一升再升、步伐加快还是减慢。假设安德森的概念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公司股东清一色由增长型投资者组成,那么只要营业额/用户增长轻微放缓,股东都会毫不犹豫抛售。科网业绩客观上纵使绝不失礼,但股价狂泻只需一个理由:销售/用户增长从高单位数回落至中单位数。有留意美国网企季绩公布后股价表现的读者,想必明白老毕在说什么。两大社交平台Twitter和派成绩表后股价大跌,坊间的解释是前者用户增长速度下降,后者则对今年首季业绩展望出奇地谨慎。表面看,两家公司都犯了增长型投资者的大忌,股价有此反应不足为奇。然而,LinkedIn的盈警跟公司重槌扩充数据中心容量、经营利润率受压有关,且符合基建投资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目标,增长型股东理应理解。Twitter季绩显示,per timeline view营业额按年增长76%、按季上升43%,增长步伐是加快而非减慢了。如此看来,股价岂非跌得冤枉?两大社交平台派成绩表后股价急挫,与其说有负股东厚望,还不如归因于投资者期望过高,以致管理层功课交足,看在股东眼中还是不够。三分法看股市按照安德森的股东三分法,一家公司的营业额/用户升幅只要轻微放缓(又或增长步伐并未减慢但无法满足投资者要求),这只股票便弃不足惜,直至股价跌至足以吸引大批价值型投资者入场的水平。然而,新股东有新股东的作风,价值投资者着眼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和与股东分享利润的意愿。同样重要的是,在维权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s)声名鹊起的今天,公司在股份回购上能否满足股东要求,足以影响股价的稳定性。著名企业狙击手伊坎(Carl Icahn)对一再施压,迫管理层加码回购股份,大家已见识过维权投资者的霸气。不过,话得说回头,Twitter、LinkedIn以至抢了电台不少广告的音乐网站Pandora,股价在季绩公布后虽相继下跌,但科网股表现过去数年仍远胜大市。由八十家网股组成的互联网指数,日收报83.8,上周五(2月7日)收报400.34,五年间急升3.8 倍。今时今日,科网板块中录得盈利的公司数不在少,情况跟上世纪末的“多金”狂潮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桥归桥路归路,以安德森三分法中第二类股东──价值型投资者──的眼光衡量,大部分科网新贵估值仍处于荒谬的水平,要在这个板块中寻找价值之选,恐怕得向大佬级科网企业下手。
一望而知,十只网股中多达八只有市盈率可查,意味着公司早就转亏为盈;仍在烧钱的只有Twitter和网游商Zynga。然而,前面提及的LinkedIn历史市盈率高达941倍,另一社交天王 PE 亦达105倍,选股者若是巴菲特或乃师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肯定大叹吾不欲观之矣。不过,若连同PEG 一起观察,则Facebook 1.6、LinkedIn 1.9的比率都不算离谱。这个指标立足于市场对企业未来一年以至数年的盈利增长估算,不能排除分析员一厢情愿的因素,不过坊间有歌唱曰:估值估值,当大多数人往同一个方向估的时候,股票这价便值。话虽如此,LinkedIn历史市盈率941倍,PEG仅1.9,考虑到公司仍在全力投资数据中心等基建,华尔街对LinkedIn盈利增长信心之强,是否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科网股“堕落天使”能买吗?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2 月11 日,周二。外号“浏览器之父”的网景(Netscape)创办人、科投圈名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既是网业雄才且能言善道,吹都吹得专业过人,难怪发达。此君日前在Twitter 留言,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上市公司股东基础任何时候都只由三类投资者其中一类组成:一为增长型(growth);二为价值型(value);三为套利者(arbitrageurs)。  今不妨从增长与价值两个概念看一看科网股。套利者着眼短线,哪里有机会赚快钱便往哪里钻,任何时候任何板块都会发生,揭过不谈。  股东要求难满足  不难想像,增长型投资者买的若是科网股,基于股东着眼的乃公司在最终市场(如云端、物联网、3-D 打印)中占有率是否够高,只要庞大的基建投资/研发经费对实现终极目标有利,哪怕三五七年无钱赚,股东也会眉头不皱。增长型投资者在意的是营业额/用户人数等指标能否一升再升、步伐加快还是减慢。  假设安德森的概念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公司股东清一色由增长型投资者组成,那么只要营业额/用户增长轻微放缓,股东都会毫不犹豫抛售。科网业绩客观上纵使绝不失礼,但股价狂泻只需一个理由:销售/用户增长从高单位数回落至中单位数。  有留意美国网企季绩公布后股价表现的读者,想必明白老毕在说什么。两大社交平台Twitter和LinkedIn派成绩表后股价大跌,坊间的解释是前者用户增长速度下降,后者则对今年首季业绩展望出奇地谨慎。表面看,两家公司都犯了增长型投资者的大忌,股价有此反应不足为奇。然而,LinkedIn的盈警跟公司重槌扩充数据中心容量、经营利润率受压有关,且符合基建投资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目标,增长型股东理应理解。Twitter季绩显示,per timeline view营业额按年增长76%、按季上升43%,增长步伐是加快而非减慢了。如此看来,股价岂非跌得冤枉?  两大社交平台派成绩表后股价急挫,与其说有负股东厚望,还不如归因于投资者期望过高,以致管理层功课交足,看在股东眼中还是不够。  三分法看股市  按照安德森的股东三分法,一家公司的营业额/用户升幅只要轻微放缓(又或增长步伐并未减慢但无法满足投资者要求),这只股票便弃不足惜,直至股价跌至足以吸引大批价值型投资者入场的水平。然而,新股东有新股东的作风,价值投资者着眼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和与股东分享利润的意愿。同样重要的是,在维权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s)声名鹊起的今天,公司在股份回购上能否满足股东要求,足以影响股价的稳定性。著名企业狙击手伊坎(Carl Icahn)对苹果一再施压,迫管理层加码回购股份,大家已见识过维权投资者的霸气。  不过,话得说回头,Twitter、LinkedIn以至抢了电台不少广告的音乐网站Pandora,股价在季绩公布后虽相继下跌,但科网股表现过去数年仍远胜大市。由八十家网股组成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日收报83.8,上周五(2月7日)收报400.34,五年间急升3.8 倍。  今时今日,科网板块中录得盈利的公司数不在少,情况跟上世纪末的“多金”狂潮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桥归桥路归路,以安德森三分法中第二类股东价值型投资者的眼光衡量,大部分科网新贵估值仍处于荒谬的水平,要在这个板块中寻找价值之选,恐怕得向大佬级科网企业下手。  一望而知,十只网股中多达八只有市盈率可查,意味着公司早就转亏为盈;仍在烧钱的只有Twitter和网游商Zynga。然而,前面提及的LinkedIn历史市盈率高达941倍,另一社交天王Facebook PE 亦达105倍,选股者若是巴菲特或乃师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肯定大叹吾不欲观之矣。  不过,若连同PEG 一起观察,则Facebook 1.6、LinkedIn 1.9的比率都不算离谱。这个指标立足于市场对企业未来一年以至数年的盈利增长估算,不能排除分析员一厢情愿的因素,不过坊间有歌唱曰:估值估值,当大多数人往同一个方向估的时候,股票这价便值。话虽如此,LinkedIn历史市盈率941倍,PEG仅1.9,考虑到公司仍在全力投资数据中心等基建,华尔街对LinkedIn盈利增长信心之强,是否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编辑 王芳艳)【科网首富】facebook朱克伯格身家仅次於李嘉诚_网易财经
【科网首富】facebook朱克伯格身家仅次於李嘉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球热,科网界举足轻重人物自然成为《福布斯》富豪榜成员。单以增幅计,今年最大赢家是排第21的社交网站facebook创办人,由於股价上升,资产暴涨152亿美元(约1,179亿港元),达285亿美元(约2,211亿港元),排名仅次於fb初期投资者之一的。facebook女营运总监桑德伯格同样受fb股价上升带挈,首次打入富豪榜。刚获facebook天价190亿美元收购的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两名创办人库姆及阿克顿也上榜。长和系主席李嘉诚蝉联亚洲首富,在全球排第20位,较去年跌了12位。《福布斯》指,若果李嘉诚并非一直只透过名下基金投资科网企业,例如fb、Spotify、Siri和支付平台BitPay等,其身家肯定比现在多。
本文来源:财华社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曹仁超:美国若不推出QE3经济复苏将终结_宏观大势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曹仁超:美国若不推出QE3经济复苏将终结
过去20年股价。
  透过货币政策可刺激经济出现短暂复苏,但“出来混、迟早要还!” 如美国政府无法推出QE3,代表由货币政策制造出来的一场经济复苏又到完结篇
  【财新网】(专栏作家())5月1日,周日。1997年起金融市场变得复杂,大量银行及外资证券行在港发展业务,加上大量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单凭个人智慧能否战胜外资大行?例如摩根史丹利环球员工超过6.2万人,该公司拥有的资金、人才优势,普通人如何同他们竞争?
  虽然圣经上有“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但普通人中有多少个是大卫?我们亦曾见到2008年大行出事的一年,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大到可游说政府推出QE去挽救他们。面对如此多巨人,散户如何自处?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泡沫爆破、2007年10月起的金融海啸,散户能否一一避过?经过三上三落后散户是否older wiser butpoorer?年轻时曾希望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回望过去其实是惊涛骇浪,年过六十才明白平淡是福。
  今天自问:能否再失去3000万元而面不改容?或者自己真的“老”了。各位不妨参考一下“苏富比”在过去20年股价的启示,小心驶得万年船。
  金融海啸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二速发展”时代。成熟经济体如日本、欧洲及美国等,面对房地产回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去令GDP仍有1%至2%增长。由于楼价回落或低企,令这些地区CPI升幅不大(房租一般占CPI成分26%或以上)。
  发达国家的宽松金融政策令全球原材料涨价及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寻找出路。反之新兴国家的楼价大部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已完成调整(例如香港由1997年到2003年)。2009年起发达国家的宽松金融政策反令新兴国家楼价火上加油,刺激新兴国家CPI大幅上升。目前矛盾是发达国家欲刺激GDP有较高增长率而采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国家欲压抑CPI升幅而在收紧银根。
  投资对错一线间
  以英国为例,2007年至今楼价回落20%(未计英镑贬值);反之香港楼价2007年至今上升超过60%;美国楼价2006年至今跌幅已接近30%;中国楼价同期上升120%或以上。你说怎么办?今天投资已不是计算回报率(logistic)而是概念,形成股价大上大落。
  由 2009年3月至今,无论金价、股票、美元以外的货币,大方向都是一样,至今为止美国的QE2仍主导一切。5月开始,市场是否为QE2在6月底结束而做准备工夫?自2008年起各国央行供应数以万亿美元计新增货币,令今天的金融资产无论股票、债券、商品、黄金及外币都是no bargains。
  反之实质工资却在不断下降、失业或半失业人口在大增。2011年3月份中国CPI升幅达5.4%,估计下半年CPI应进入最后上升阶段,眼前情况无论对投资者或营商人士都难于应付。在美国,住宅楼租金占CPI 23%(占核心通胀40%),此乃为何中国CPI大升而美国CPI升幅仍小理由。
  美国CPI升幅不大,理由是美国楼价自2006年中至今仍在回落(增加货币可刺激资产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即PPI,最后才是消费品售价上升,即 CPI)。美国目前资产价格不上升,只有PPI上升,令CPI升幅有限。上述情况1990年起在日本出现,1997年至2003年在香港亦曾出现,2007年起在美国出现。
  1997年第三季到2000年第一季期间,香港股市及楼价在1997年第三季到1998年第三季皆回落,1998年第四季到2000年第一季股市上升、楼价不升,对香港经济未见太大影响。2000年第二季到2003年第一季股市同楼价同时回落,引发 万人上街游行反对特区政府施政。
  把香港过去经验用于分析美国,便是2007年至今的情况同1997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香港情况相似(股市跌后大升、楼价回落)。未来美国会否一如香港自2000年下半年出现股市同楼价同时回落现象? 2009年3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同1998年9月特区政府动用千亿港元外汇储备入市买股票效果相似(美国政府是买债券)。
  最终香港政府政策仍不敌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出现二次寻底。今年6月30日美国QE2结束后又如何?在投资路上经常面对选择。选对或选错对你的将来影响很大。例如1997年、2003年、2007年、2009年……。今年6月后又面对另一次选择。
  透过QE及QE2去令美元贬值、资产价格上升,引发经济复苏假象。6月底QE2结束后又如何?在推出QE及QE2期间,银行的工商业信贷并没有扩张。银行只愿意借钱给人炒股票、炒债券、炒黄金及商品,反之做正行生意的企业却很难借到钱去扩张,令失业率仍然高企,情况同1990年至今的日本极之相似。
  上月奥巴马提出加税兼削减政府开支方案,计划12年内共减少开支4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在重复1930年代的老路(1932年透过减息、美元对黄金贬值去刺激股市上升。到1937年又通过加税及削减政府开支方案去改善财政赤字,股市又大幅回落到1942年美国参战为止)。
  但4月份的金价、油价及股市反应,似乎不信奥巴马提出加税及削减开支的决心,因此金价仍然炒上、美元汇价仍然下跌。2009年股市低潮至今南韩股市已上升 200%,美股亦上升100%,同期日经年平均数只上升40%,面对九级地震、海啸、核污染三大打击,日本的股市如何劫后重生?
  世人给日本人面对灾难所保持的忍耐而大表同情,忘记上述逆来顺受性格亦是过去20年日本经济不振的理由。过去中国文化亦强调“忍耐”,例如只有忍无可忍的时候才发威,结果由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忍受外国人欺负150年,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本加厉。历史证明“忍”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令问题恶化,更何况日本已成为老人国。在投资市场只有强者愈强,同情弱者心态是要不得。
  投资是找明日之星而非留恋过气大明星,过去20年曾到日股“抄底”的投资者皆损失惨重。Don’t throw your good money after the bad!投资市场的真理是没有任何事是肯定的。一场天灾或政局改变可把一切事前分析化为乌有。
  还记得1996年那年格老认为股市已进入非理性亢奋而收紧银根吗?1998年出现长期资本服务公司危机,联储局被迫提早放宽银根,令2000年科网股出现泡沫。事件令联储局重返负利率时代,不但令金价重返牛市,亦引发2007年10月全球金融海啸。
  2009 年3月QE及2010年9月开始的QE2,结果又如何?透过货币政策可刺激经济出现短暂复苏,但“出来混、迟早要还!”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有因必有果,各位宜小心!债券自2010年10月开始回落,今年2、3月略为反弹后,4月起又再回落并在挑战2007年9月开始的上升轨。是否一场债券危机在酝酿中?如美国政府无法推出QE3,代表由货币政策制造出来的一场经济复苏又到完结篇。
  1990年至今以美元计金价每年平均上升3.95%、道指每年上升4.89%(未计每年平均派息3.2%)。换言之长线而言炒股票好过炒金。最佳炒金日子是1969年至1979年,以及2001年至2011 年,即利率低于CPI升幅日子,一旦利率高于CPI升幅,炒金只有负回报。
  野马奔驰最易骑
  至于股票,如在2000年入市买科网股,单单美国到2002年底已损失5万亿美元,至今才收复其中85%损失。历史证明银根抽紧后股市在3到9个月后回落,银根放松后股市在1至9个月内回升、证明联储局对股市及金价影响力十分大。如要推跌金价,只需将利率提升至CPI升幅2厘或以上便可;如要推跌股市,只需一再抽紧银根。但联储局是无法控制油价及食物价格。前者受制于世界局势,后者受天气影响十分大。
  在经济上升周期,例如1967年至1997年长期持有股票或物业,或迟或早赚钱。可惜这段日子在1997年下半年已结束,随之而来是不断出现的大上大落。
  老实告诉你: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最不适当日子买股票及物业,在最不适当日子卖出股票及物票。统计数字证明,90%投资者在恐慌时出货、在贪念驱使下入货。趋势如野马在向前冲之时最易骑。一旦发脾气,连最好的骑师亦无法驾驭它。
  马克吐温名言:“投资者习惯在沙丘上建屋,一个大浪便将它冲掉。”巴菲特认为:“所谓风险是你事前对该事物不了解,例如2000年前的科网股。”
  年纪渐大,愈来愈不信传言。例如:
  一、股票长期持有实赚!如果你在1994年1月以每股7.5元买入东方报业(018)、1997年8月以每股58元买入(017)、2000年1月以每股153元买入和黄(013)及2001年2月以每股(经调整)122元买入汇丰(005),长期持有至今仍蚀本。
  二、黄金可以对抗通胀。1980年1月至2000年底共21年,金价由850美元回落到255美元一盎斯,同期本港楼价由1100元一丈10,000元一铡
  三、供楼等于储蓄。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本港楼价回落65%,如在1997年买入时只付首期30%甚至50%,2002年或2003年无法供楼话,你早已成为负资产。市场一如潮水有潮涨、潮退,投资便是捕捉涨潮及逃避退潮日子,因此任何时间不忘止蚀。
  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事不会令你蚀大本,你以为认识的朋友或以为认识的事,才令你损失惨重。500年前人人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事实真相是地球围着太阳转。你所相信的真理其实是谬论。
  1973年3月至1974年12月和记企业(和黄前身)由43元跌至1元是悲剧,笔者虽由7元开始分批吸纳,事后亦证明付出沉重代价。明白一只股份可以在22个月内回落97%,因此股价回落50%代价绝对不便宜。
  千金难买“牛回头”
  抄底从来不易!过去40多年投资生涯眼见不少股份跌幅超过九成,今天回望如在1974年12月在1元水平吸纳和记,到公元2000年获利100倍!证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另一例子是美国苹果由2003年至今升幅亦极之骄人;2001年的亚马逊由20美元上升至今160美元,代表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1974年的和记大跌是因为印尼的Alltreck公司出事(出租建筑机器),和记做了2亿港元担保。当石油危机出现、和记无力偿债而面临破产威胁,只要将Alltreck清除,和记仍是一间好公司。
  二、苹果因为新发展的产品不能“兼容”其他公司软件,只要将产品改为可以“兼容”性,便解决一切问题。
  三、亚马逊网上订书市场十分大,只因科网股泡沫爆破而受害。换言之堕落天使只要将不良部分改掉,最后仍是天使。千金难买“牛回头”。
  1980年代的艾柯卡(Lee Lacocca)将克莱斯勒汽车转亏为盈。2000年代的苹果电脑主席、2009年的露华浓化妆品及柯达照相,都为投资者带来惊人利润。
  香港成功例子有2002年的伟易达(303)、2008年的Joyce(647)、2009年的精电(710)及2010年的德昌电机(179)例子十分多,数不胜数。他们特点都是管理良好的公司,但推出的一、两项产品不被市场接纳或遇上事前未计算的困难,例如Joyce遇上亚洲金融风暴令公司出现亏损,在新领导层努力下令企业纯利恢复增长。例如Joyce及精电皆出现控制权易手,由新管理层领导下才扭转乾坤。
  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只要伤口复元又可再振翅高飞。股票市场有不少折翼天使,有些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害人的恶鬼,有些只要给他们时间疗伤便可再次振翅高飞,变成“牛回头”股。作为分析员便是将那些“牛回头”股找出来,让投资者跟他们一起高飞,带来惊人利润。
  公司重管理 个人讲纪律
  一间企业或一个人同样需要良好的管理(或纪律),管理不善的公司只能一时成功、不可能长期成功,没有纪律的人亦一样。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决策能力(high-quality decisions)。良好的决策加上严格执行决定,就是企业或个人成功之道。
  良好的管理来自企业能否招揽人才及留住他们,但企业的未来是由决策者决定。良好的决策包括:
  一、公司未为新业务作好准备之前不要展开新业务;
  二、不要走捷径,应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三、不要将责任推给下属;
  四、减少企业内的官僚作风;
  五、发挥领导才能,协助下属解决发展新业务时所遇到的困难。
  下属是需要推动的(motivate),及大部分下属不愿承担责任,领导者必须担任重要角色,例如在收集数据要持开放态度、找人负责执行指令时要用人唯才而非唯亲,都十分重要。领导是决策者找适合人选来执行指令,应有能力令公司上下认同他的价值观(This is what we believe)。
  甚至公司的顾客及来往的机构皆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才能发挥下属的最佳才能(良将手下无弱兵)。领导者应充满创意及喜欢改变、不服从传统、喜欢接受挑战,才能领导公司闯过一关又一关。今天香港最需要的就是这类领导人才,作为年轻人不是勇于挑战别人而是挑战自己,追求卓越而非投诉,不甘于平淡才有作为。■
  本文由香港《信报》财经新闻提供,为方便普通话读者阅读,略有改动。科网股“堕落天使”能买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 月11 日,周二。外号“浏览器之父”的网景(Netscape)创办人、科投圈名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既是网业雄才且能言善道,吹都吹得专业过人,难怪发达。此君日前在Twitter留言,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上市公司股东基础任何时候都只由三类投资者其中一类组成:一为增长型(growth);二为价值型(value);三为套利者(arbitrageurs)。
今不妨从增长与价值两个概念看一看科网股。套利者着眼短线,哪里有机会赚快钱便往哪里钻,任何时候任何板块都会发生,揭过不谈。
股东要求难满足
不难想像,增长型投资者买的若是科网股,基于股东着眼的乃公司在最终市场(如云端、物联网、3-D 打印)中占有率是否够高,只要庞大的基建投资/研发经费对实现终极目标有利,哪怕三五七年无钱赚,股东也会眉头不皱。增长型投资者在意的是营业额/用户人数等指标能否一升再升、步伐加快还是减慢。
假设安德森的概念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公司股东清一色由增长型投资者组成,那么只要营业额/用户增长轻微放缓,股东都会毫不犹豫抛售。科网业绩客观上纵使绝不失礼,但股价狂泻只需一个理由:销售/用户增长从高单位数回落至中单位数。
有留意美国网企季绩公布后股价表现的读者,想必明白老毕在说什么。两大社交平台Twitter和LinkedIn派成绩表后股价大跌,坊间的解释是前者用户增长速度下降,后者则对今年首季业绩展望出奇地谨慎。表面看,两家公司都犯了增长型投资者的大忌,股价有此反应不足为奇。然而,LinkedIn的盈警跟公司重槌扩充数据中心容量、经营利润率受压有关,且符合基建投资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目标,增长型股东理应理解。Twitter季绩显示,per timeline view营业额按年增长76%、按季上升43%,增长步伐是加快而非减慢了。如此看来,股价岂非跌得冤枉?
两大社交平台派成绩表后股价急挫,与其说有负股东厚望,还不如归因于投资者期望过高,以致管理层功课交足,看在股东眼中还是不够。
三分法看股市
按照安德森的股东三分法,一家公司的营业额/用户升幅只要轻微放缓(又或增长步伐并未减慢但无法满足投资者要求),这只股票便弃不足惜,直至股价跌至足以吸引大批价值型投资者入场的水平。然而,新股东有新股东的作风,价值投资者着眼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和与股东分享利润的意愿。同样重要的是,在维权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s)声名鹊起的今天,公司在股份回购上能否满足股东要求,足以影响股价的稳定性。著名企业狙击手伊坎(Carl Icahn)对苹果一再施压,迫管理层加码回购股份,大家已见识过维权投资者的霸气。
不过,话得说回头,Twitter、LinkedIn以至抢了电台不少广告的音乐网站Pandora,股价在季绩公布后虽相继下跌,但科网股表现过去数年仍远胜大市。由八十家网股组成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日收报83.8,上周五(2月7日)收报400.34,五年间急升3.8 倍。
今时今日,科网板块中录得盈利的公司数不在少,情况跟上世纪末的“多金”狂潮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桥归桥路归路,以安德森三分法中第二类股东──价值型投资者──的眼光衡量,大部分科网新贵估值仍处于荒谬的水平,要在这个板块中寻找价值之选,恐怕得向大佬级科网企业下手。
一望而知,十只网股中多达八只有市盈率可查,意味着公司早就转亏为盈;仍在烧钱的只有Twitter和网游商Zynga。然而,前面提及的LinkedIn历史市盈率高达941倍,另一社交天王Faceb
[责任编辑:liuqi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若堕落天使在线观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