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来亏魂兮归来什么意思思

魂归来兮,涔阳
我的图书馆
魂归来兮,涔阳
魂归来兮,涔阳◆ ◆ ◆文 | 杨传向 & &秋风,黄草,荻花频频访残荷;滩头一曲牧笛,从牛背上吹出穿破岁月的记忆…… & &野鸭、鸳鸯、白鹤,这里的主人:你们是第几代“传人”……… & &水底的鱼儿,一代代地,游过来,又游过去,这里是你们的天下。你可告诉我,波光里的那些星星,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有了多少轮回? & &不休的波涛,粼粼的心思,缱绻的愁绪,淘走的沙粒里,有多少英雄血、贤士骨、庶民泪?如今浪漫的激情又要献给谁? & &大自然的时针永恒地旋转,永恒地不躁也不急。今天的夕阳又将老去,一页新的历史,眨 &眼间便会由夜幕添上。 & &我脚下的这块土地:涔阳!涔阳古道!涔阳古城!你纳百川之源,收千里之缘,发万里之愿,积淀的丰厚文明里,有多少岁月烟尘?多少美丽凄婉的故事? & &如今,查史考册,钩微探玄,在许多的蛛丝马迹里,我闻到了你一鳞半爪的体香,看到了你空灵的幻境,那是夏商周的魂魄!那是春秋战国的残云!那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风尘!&馥馥古名“涔阳”的名字常以为是随涔水而出。&远古时候,大禹治水,地分九州,涔水就在荆州的怀抱流淌。&《禹贡》《水经注》载,岷江导流东来,方有涔水。“涔阳”这方水土曾因为在涔水之北、长江之南而被称“涔阳”。&&古时的涔水名气很大。它北与长江相呼应而夹抱的平原南北直线距离约120多里,南与澧水相夹抱的平原直线距离有约20多里。因为水流丰沛,土地平旷,人口集中,加上开发早,生态兴旺,自古是王室后方。在新石器时期,出现了与澧阳平原的城头山文化、鸡叫城文化和彭头山文化同期的三元宫文化、八十垱文化。比常德还兴旺。&&&&楚国时候,“涔阳”邻作唐(今安乡)、孱陵(今湖北公安)而成郢(即楚都,在今江陵)之门户。从这时起,这个古老的名字和它名下的土地,因为与楚国走过一段路程而响亮起来,又因为与屈原结缘而芬芳馥馥。《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之《杨收传》载:“涔阳耕得古钟,高尺余,收(曾家寄涔阳)扣之,曰:'此姑洗角也。’”杨收刮洗干净后发现在钟口两角上刻有铭文,当时一位名叫安的音乐家认为此钟应是周文王、周武王祭祀所用。杨收则认为此钟能够演奏商声,不合周之礼制,当是汉代祭天所用。但由于《隋书·音乐志下》有“青帝歌辞,奏角音”之说,《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对此有“三日而后得志”的注句,&宋人罗苹对此注句又解释曰:黄帝驻涔阳攻蚩尤,“攻之三年城不下,得术士五胥 ,问之。胥曰:'是城中之将白色商声,帝之始攻,得无以秋之东方行乎!今黄帝为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请以战。’”意思是黄帝在敌军中多商声,自己军中多角声时进攻方能取胜。黄帝用其言,果然胜。这一记与注与今人在涔阳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三元宫遗址,及其同期的八十垱遗址和涔水南岸不远的鸡叫城遗址、城头山遗址是否有关?但不管有无关系,既然黄帝在这里活动过,那么涔阳之名,似乎又更早了!&上面记事似乎又牵出一个问题:涔水取名也许与涔地有关,水流经涔地故称涔水,又因涔地在涔水之阳,故称涔阳。涔地与涔水在这里是相互支撑了。反过来说,涔阳何时名之无关紧要。让人感兴趣的倒是此名反映的既是一个地理地貌的状况,更是一种文雅浪漫的气韵。不然,怎么会在炫炫的历史卷轴里演绎出熿熿的文化呢?&熿熿文化“天炫炫出於无畛,熿熿出於无垠”,文化的炫炫与熿熿呢,则不仅可以无畛无垠而越空,还能够无终无止而穿时。这样,把汉代扬雄在《太玄·玄文》里的佳句用来修饰涔阳文化,恰如其分。涔阳文化在隋以上,可以说其分量在澧水流域中颇重。楚国之立,群雄觊觎。于是战火频仍,小人当道,良臣不用。屈子受嫉,上策遭废;两次被贬,流放野川。此之时也,他忧国忧民,亦忧其君。其志怀情感,韬略文采,厚积在肺腑,激扬在奇崛的秉性中。碧血化长虹,命运随沧浪。脚踏一路思索,心涉满途不平。虽以郢都至汨罗为起讫,徘徊辗转澧沅,但悱恻缠绵的心结,仍然是涔阳的国君与生民,那里他的梦想与灵魂。如今站在这块土地上,《湘君》凄婉动人的旋律,似乎还在空中回旋:“……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人们常以为,这是屈原为一个失恋女子唱的悲歌:这个追求完美爱情的女子,驾船婉转寻夫不得,只能在洞庭湖的西北边远眺一望无际的涔阳大地,把忠贞不渝的爱情浸泡在涟涟的泪水里!但怎么就不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心曲和遭遇?这个苦苦求索、苦苦申辩自己的杰士,流徙一路所佩的象征“美政”理想、坚贞节操的秋兰、兰芷、杜衡、蕙、荃、荪、杜若、荇荷、申椒、菌桂、薜荔、辛夷、葛等美好花草树木,怎么能只理解为生长在沅澧?涔阳不也是很普遍吗?这些自然的美物本来在涔阳就构成了他的生活环境,没有它们在涔阳对他的陶冶和他对它们的珍爱,就没有屈子远足他乡的触景生情。涔阳是屈子所爱之地,也是他的理想寄托之所,更是他第二次流放的出发点,当然为他心之所怀了。他的行吟之作《九歌》《九章》《离骚》《天问》《招魂》里不能说不充溢了涔阳情愫。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涔阳”情结,与澧、沅、湘及洞庭、汨罗一道,结构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悲剧屏幕,也成就了一位堪能与哥白尼、弗朗索瓦·拉伯雷和莎士比亚媲美而又先于他们若干年的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涔阳文化继屈原高峰之后,再一个盛期可以看唐朝。想必有洞庭云梦八百的润泽,涔阳不仅以鱼米富称天下,而且以水陆码头之便、南北驿道之顺,交通天下。尤其是那田园湖光相映、皋滩岸浦风物互衬的环境,更是吸引着朝野游子。士大夫之族要来,南北商贾要来,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更是要来。他们到此迎送客人,旅游休闲,作画吟诗,遣怀泄心,交流感情。涔阳会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们也会给涔阳留下纯真的情感和灿烂的文化。点百度引擎搜索,吟咏涔阳的唐诗至少有40多首。“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赠宇文中丞》),被贬的王昌龄来到涔阳便胸怀释然了。号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王勃、杨炯、骆宾王都在涔阳展现了诗才。卢照邻的《江中望月》:“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写绝了波心水月的景致。以七言绝句著称的晚唐杰出诗人杜牧,那首“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政声长与江声在,自到津楼日夜闻”(《登沣州驿楼寄京兆韦尹》)的诗,给人留下了涔阳此时治绩斐然的记忆。欣赏的《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涔阳浦的环境特色和人物风貌,不得不为之陶醉。的《初发江陵有怀》:“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则借景抒发了人生理想,凸显出一个令人奋发向上的高远志怀。&&&“饭稻羹菰晓复昏,碧滩声里长诸孙。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奠楚魂。”(《南迁途中作七首·溪翁》)这是晚唐诗人吴融托古讽今、感时怀事之作。其时他被免去官职去往荆南的途中走在涔阳古道上,借摆屈原喜欢的“椒浆”(江南常饮的茶类)祭奠忠魂,从而联想起了自己的命运,深为伤感也。&&&&涔澧本土诗人李群玉,为涔阳写的诗作尤其多。他留给后世的300多首诗作,其风格基本上是涔澧风尚,荆楚人情。涔阳在唐朝与文化结缘,唐朝把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那座诗歌高峰上的风景献给了涔阳。&&&涔阳文化的另外一个盛事,当是佛道文化的发展。《澧纪》载,作为佛道文化象征的寺宇道观,有塘桥寺、白云寺,俱州(澧州)北三十里;宝塔寺,州北七十里;亘山观,去州四十里;梦溪寺,州北三十里;林泉寺,州北四十里;新泉寺、太白寺,俱州北五十里;天花寺,州北七十里;石人冈,去州六十里;弥陀寺,州东北六十里;黄屯寺,州东北七十里;枫林寺、澄清寺,州东北六十里;太和寺,州东北八十里;紫霄观、长生观,俱州东北六十里枫林村。今考《澧纪》之举,并未尽数,如梦溪寺方圆公里之内,就有大庙、关庙、财神庙等,未见其录。这些寺宇道观尽在涔水之北、涔阳区域,想想那时,络绎而来的信男善女,黄衣灰袍的僧人道士,辉煌庄严的泥胎圣神,遥相呼应的晨钟暮鼓,以及缥缈的佛香、悠扬的经唱、幽静的庙林、虔诚的鸟唱,那该是怎样的壮观啊。它们给涔阳古道、涔阳古城、涔阳大地,带来禅意,带来神秘,更造成了值得探疑索问的历史悬念。&涔阳的如今,与澧土相融而打造了新时代的高峰。这个高峰,如果取“发现”截面来说,应该是对上古祖宗和今人、后人的巨大贡献。大量的考古事实证实,大禹之前,涔澧大地,出产了彭头山稻源、城头山城祖、八十垱农耕、三元宫遗址等世界之最,铸奠于6000年以上的文明基础。这些尘封了六七千年甚至近万年的史前文化被今人以新世纪的高科技文明发现后,令全世界惊目咋舌,刮目以待。它不仅说明了涔阳文化的前世今生,将其与澧州大地的血脉关系联结在一起了,而且对于梳理、归纳、溯源、推论、定格、推广中华文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涔阳文化在以彭头山稻源、城头山城祖、八十垱农耕、三元宫遗址为标志的澧水文化大框架下,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人类文明的前驱。&绵绵牵挂&人的情感,无论是家国之念、失衡之怨、离别之绪、悲伤之痛,还是赏物之悦、交友之乐、酒诗之快、爽世之情,只要源源地积聚于怀,就会源源地流淌于世。历代文化厚重涔阳,当然是涔阳培养、激发出了人的感情。为涔阳而发也好,借涔阳而发也好,都是一种绵绵的牵挂、深深的眷恋。&&&“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去千乘之家国。作咸阳之布衣。”——此一曲千古流传的悲歌,带滴血滴泪之声,出于谁之情,在何处唱出,又唱予谁?啊!是他,那个楚公子!当初怀王迷于奸言,罢屈子而不用,废上策为粪土,方有国之储君质于秦笼,沦为囚徒。在无力改变遭遇的情况下,他遥想家国,缱绻旧念,唯有借涔阳与洞庭而悲歌泄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这又是一首亡国之调,出于庾信之怀。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国重臣,梁为西魏所败而丢失江陵,梁元帝(552年)焚烧了旌旗、玉轴及宫室之后,剑剁门柱,颓然出逃,亡命他乡。庾信望着离别的涔阳,只有借《哀江南赋》发伤悼之情了。“娥眉对湘水,遥哭苍梧间。万乘既已殁,孤舟谁忍还。至今楚山上,犹有泪痕斑。南有涔阳路,渺渺多新愁。昔神降回时,风波江上秋。彩云忽无处,碧水空安流。”——这是唐朝诗人郎士元在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踏上涔阳路的感怀之作。其追思已经破灭了的梦想的感情,与“湘夫人”缱绻“美人”的感情是何等的共鸣!&&&&&&&“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夜渡湘水》孟浩然)——这是对一位要去游览涔阳风光的游子恨不能马上到达目的地的心境特写。诗以怨、听、看、问,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涔阳的向往之情与急切之心。 &&&&&&“君不见湘山高高湘水碧,泪痕染遍琅玕色。雪浪朝连青草浮,愁云暮向苍梧合。当年帝女下璇宫,沩汭曾闻礼秩隆。已傍松云开贰室,旋看日月丽重瞳。鼓琴衣袗天家乐,星轩双曜明珠幄。阿阁都縆素女弦,钧天尽按皇姱曲。一从刻玉下南天,翠辇金舆不复还。漫比胶舟沈汉水,还同遗剑恸桥山。桥山一去成千古,九疑天远留灵琐。玉轪难乘悬圃风,明珰空望涔阳浦。涔阳江浦总魂销,更驾飞龙逐晚潮。帝子扬灵江上瑟,夫君愁思洞庭箫。瑟希箫歇人何在,里俗传芭犹不改。贝阙珠宫事渺茫,兰桡桂枻空烟霭。千秋哀怨起骚人,怀古同伤远别情。薜荔秋风山鬼泣,鹧鸪暮雨客船听。朅来倚棹寻遗躅,古木萧萧阶藓绿。庙火青荧鹿角矶,寒潮呜咽巴陵郭。屈赋成时书未焚,书生臆论总纷纭。愿将北渚江头水,一洒高唐峡里云。”——此一曲长歌慢调,读来如何?这是一位远嫁他乡思念亲人的才女李含章的怀念诗。李含章本云南晋宁县上蒜乡下石美村人,清乾隆年间,跟随在时任湖北巡抚的父亲李因培身边长大,视荆楚涔阳为实际故乡,对此地人情风物感情深挚,嫁到浙江归安叶佩逊为继室后,别离之感渐进难已,于是西北望、泪滴伤,借诗遣怀。诗中颇含胡笳十八拍的凄凉,字字含血,句句揪心,令人潸然泪下。涔涔血泪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她不仅仅是令人兴奋的灿烂光环,更是令人感叹的灵与肉、血与泪的结晶。从某个角度说,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往往折射着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昔禹封土九鼎,荆州分茅之后,涔澧文明延及长江,祥泽天下,是为炎黄膏腴之地。由此诸雄争夺,列强逞霸,具以攫取此蛋糕为夙愿也。涔阳因为江南气候,水陆交媾,地膏物阜,乃京畿贯通大西南的前屏,粮草兵源集散基地,故难免在频频的王旗拔插之中,漫卷烽火烟尘、腥风血雨。屈子文化,产生于秦盛楚衰之际。当楚都灭于秦戈之际,就是屈子投江汨罗之时。没有离骚,世人不知有屈子也。而有了离骚,我们便从屈子那揪心的血泪之痛中,领略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事的无情。先秦以降,荆楚战火愈烧愈狂。东汉气数将近,三国拉锯扯锯,蜀刘势弱,联吴抗曹,据公安、孱陵、岑以为大本营,平定荆州,拒曹于北,鼎立之势以成。然此间周泰屯田强兵,虎视蜀刘,度势兴战,关羽异首、蜀刘喋血,三国格局没于趋利。《澧纪》言周泰屯田,“州(澧州)村涔阳,自昔引河通渠,萦纡沔演二百余里,灌田万顷,名大堰垱”,足可证此一段史实,是盛事也是血腥。北周武帝天和(566)间,有冉令贤为乱,攻陷白帝城后,远结涔阳,进犯荆州,“内恃水逻金汤之险,外托涔辅车之援,兼复资粮充实,器械精新”,屡攻鏖战。陆腾麾下的王亮、司马裔等,与之对敌,激战连连,杀伐异样惨烈。朱温篡唐,立国后梁,有武贞节度使(时领澧、朗、溆等州)恭屡犯荆楚,攻荆南涔阳、公安,最后败于荆南节度使高季昌手。两军持战四月之久,涔阳深受其害。宋朝下来,涔阳战事记录虽渐渐没于册传,相反地越来越现于口传。有传宋高宗在位时()洞庭湖夜空现火光,照耀湖心,人言为血光之兆,灾难之警。果然,先有金人南下,铁蹄踏陷荆南至澧州,涔阳受害其中。后又钟相杨幺起义,据湖为基,荆湖南北应者数万,涔阳难免遭受战难。明清之际,涔阳庙宇道观遍地,透过佛道文化的背面,考究当时人们追求佛道救世的心理背景,可以发现那正是局势摇荡的产物。其时城头每换王旗,涔土参差仇讎,交互血刃。有李自成先反明后反清而两轮血洒涔阳;又有吴三桂先扶清后反清而给涔阳引来战祸;继而有清在涔阳先剿李自成、后灭吴三桂,最后又毁城灭迹而祸罹涔阳。据说在这不息的战事间隙悄然崛起的涔阳庙宇道观,多为李自成余部所建。清朝因有顺治出家的故事,特尊佛道,百姓犯案,唯出家可免。李自成兵败,迫于清朝压力,其余部隐于庙宇寺观,或有所谋,或为图生,皆无不可也。将史书野闻里这些零星碎片线串起来,古代涔阳走过来的脚印,就是一道鲜血涔涔的轨迹。她的文化和历史就衍生在灵与肉的挣扎里。&玄玄疑问涔阳如今已被陌生!她:“在何处”……“有古城吗”……“为什么会在世界上消失”……由于有着许多无法考实的疑惑,人们心里揣着的这些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似乎就是一个无解的方程。涔阳在何处?&&&被有关涔阳的文化和传说牵出许多记忆或兴趣的热心人不无探索。然至今索无所定,唯持争议。如安乡的涔阳客、张家界的金克剑先生及学术分量较重的余冠英先生、应国斌先生,倾向于涔阳即今安乡的焦圻。而澧县的刘尚平先生、谭晓春先生则倾向于涔阳在涔河北的澧县段。&&&&前天,薄暮时分,我与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梦溪,曾经当过梦溪老米厂厂长的谢老先生,在桂花香里慢步,我提到涔阳在何处时他说:“涔阳!梦溪!”他说他的老祖宗告诉他,梦溪过去叫“九间房”,有一条街道通二公里外的三元宫,顺林驿古道直奔而来,与街衔接。临街一条河,接梦溪的鸳鸯河,东南到宋鲁湖,南下袁家港出涔水、连北民湖。河上白帆曜日,船往如梭。每到黄昏时分,那桨橹摇来一船渔歌,泊在沿岸的一排柳树下。河里渔民上岸,驿道来客下马,在夜灯携星映水时,满街弥漫酒香,青楼传出雅唱,茶馆咚响鼓书。老街不知灭于何时,但那厚实的城砖就在以往的老河故道中、湖塘里,及今天的大堤脚下。&&&&传说难以确考。涔阳究竟在何处,且录史料以供研读引玉:&&&《说文》云:“涔阳渚在郢中。”《读史广方舆纪要》之《湖广方舆纪要 》卷以“公安县府(江陵)东南七十里。西至松滋县一百五十里,南至澧州安乡县二百里”、“安乡县州(澧州)东南一百二十五里。东北至华容县九十里”、“作唐城在县(澧县)东北”,这几段话界定大方位后,就从不同角度说“涔阳镇在县(公安,时治所斗湖堤)西南百里。丁度曰:郢中有涔阳渚,即此……《志》曰:涔阳者,以在涔水之阳。涔水在澧州安乡县北,盖与县接界云。”“又涔水在县(澧县)北,流经澧州界,入于澧水。涔水之北曰涔阳,有涔阳镇,入公安县界。”在划定涔阳范围的基础上,《读史广方舆纪要》又划定驿道,说“孙黄驿县(公安)西南六十里。《舆程考》:自两京至云贵陆路,至此而合。又七十里为顺林驿,又六十里即岳州府之澧州也。”“嘉山镇,在州(澧州)东三十里,有巡司。又州东二里有兰江水马驿,州南六十里有清化马驿,北六十里有顺林马驿。”这驿道的孙黄驿、顺林驿站口,就在涔阳境内。&&&《舆地志》云:“澧治湘西,旧有驿道。南由黄沙湾而清化驿,而鏊山,抵常德境;北由牛站岗、顺林驿至湖北公安。”&&&&今人考证,涔阳范围内的驿道被称为“涔阳古道”。百度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年),'涔阳古道’增设顺林、清化驿。清光绪十一年(公元 1885年)京都(北京)至贵州省域驿道干线,由湖北公安入澧州,经顺林、兰江、清化驿接武陵(今湖南常德)大龙驿。顺林驿北至湖北公安孙黄驿 40公里,兰江驿南至清化驿 30公里,北至顺林驿 30公里……”辑录到此,我们可以看到,涔阳有一个区域的定位,还有一条古道及几个驿站的定位——这点、线、面的结合,使涔阳所在范围俱已明晰。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读史广方舆纪要》的作者是清初的顾祖禹,此著是他为后人反清复明作准备的一部军事地理巨著,立名标位算程非常精细。后世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顾祖禹是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 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康熙年间,虽曾应徐乾学再三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他坚持明人气节,不受清廷一官一职,书成后拒绝署名。在此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楼藏书典,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 30 余年的实地考察与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前付梓《读史广方舆纪要》。故此书未受文字狱局限,具有当时之人记当时之事的真实可靠性。&涔阳有古城吗?&&&&以上引录中,《读史广方舆纪要》之《湖广方舆纪要 》已两次提及涔阳有“古镇”。明清周克复所著《金刚经持验记 》2卷载:“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中,在江陵时,涔阳镇将王沔,常持金刚经,因归州(荆州)勘事回,至咤滩船破,五人同溺。沔入水若有人授竹一竿,随波出没三百余里,至下牢镇,着岸不死……”(此疑似唐时涔阳古城属荆州辖区)涔阳是否曾为县郡治所?中唐诗人李嘉祐《留别毗陵诸公》云:“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晚唐诗人杜牧《登沣(沣:《资治通鉴》注读“澧”音)州驿楼寄京兆韦尹》曰:“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十四册所载的《唐故朝散大夫崔公(芸卿)墓志铭并序》云:“累刺黄、岳、曹、沣四郡。中间诏下守登,收不之受而改郡涔阳。”&&&&其他如胡渭《禹贡锥指》说:《九歌》涔阳,公安县东南有涔阳镇,即其地。《元丰九域志》载:公安县五乡,涔阳、孱陵二镇。《湖北通志》:涔阳镇在县南,以在涔阳之阳,故名。《资治通鉴》(完整版446页)曰:“九域志:江陵府公安县有涔阳镇。”&&&&&宋《会要辑稿&》食货一六卷&之商税二记载:“北路: 江陵府旧在城及沙市、潜江、建宁、松滋、公安、监利、石首县、赤岸、白莒、涔阳市、藕池、东津、西津十四务,岁二万六千四百六十六贯……”“澧州旧在城及慈利、石门、安乡县四务,岁五千二百四十三贯……”(疑似有涔阳市,但不在澧县)归纳以上辑录来看,涔阳在清以前,就是个重要的古城,至于级别,是镇是县,抑或是郡,也是明晰可判。今人有言涔阳在唐代就是澧阳、澧阳县即涔阳县的,看了朱温篡唐后令领“澧、朗、溆等州”的武贞节度使恭“屡犯荆楚,攻荆南涔阳、公安”的史录,及清周克复《金刚经持验记 》的有关记录就可知了。涔阳历史上多属在荆州、公安。这种划分习惯一直延续到清康熙年间顾祖禹著《读史广方舆纪要》时。后来归属澧州当在雍正七年(1729年)澧县升州为直隶州时。涔阳为什么被除名?&&&&曾几何时,一代荒唐的权贵,力图以取缔“涔阳”芳名来掩盖一段可怕的历史。长久以来,民间传说康熙皇帝十八年(1679年)派兵征缴吴叛军获胜后甚喜,于是下传口谕要涔阳驻军“就地歇息三天”,不想口谕被误传为“就地血洗三天”,向有屠城惯例的涔阳驻军信以为真地大开杀戒,于是涔澧地面血流漂橹,无辜百姓无处可逃,便在藕荷下藏身,结果清兵“见荷物一刀”,涔阳成为无人之区。后皇上知道这个荒唐血案之后,甚为愤怒,但为掩盖丑闻,保住尊严,就走下策,将错就错地干脆毁城灭迹,继而实行文字狱,篡改史册典籍,以图删绝“涔阳”名字,抹杀涔阳历史。同时采取疏民行动,下令湖南填四川,致使涔阳荒芜若干年。至乾隆时,才移江西之民“填湖南”。此传说是否可信?我们只能作出这样的质疑:何以自古以来的涔阳古镇在康熙之后就突然消失?连痕迹都无可探寻?又史志不存?此涔阳古镇(城)之“无”似乎就意味着屠城事实之“有”。况又古籍浩瀚,文字狱总难免留下空隙,所以广索泛求,钩陈探微,总有零星之摄,或可说事。何以涔阳易属,又驱远本地之民而移来远方之民填补荒芜?非掩耳障目、绝闻杜听又是什么?曾有人言,涔阳屠民,“见荷物一刀”,为张献忠或吴三桂所为,但细细析来,似为清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惑人谣言。倘若如此,则清之史志,不会不纪以彰显功绩,取缔涔阳“户口”就没有必要了。今查《澧州举要校注》(清 潘相著,今 应国斌校注)记澧州“康熙十八年(1679)大旱”“民无所得食”“多饿死殍尸满路”;“大兵复湖南”与吴应期(吴叛军)战,“澧属遭流贼蹂躏”。犹藏疑也。更为值得一疑的是: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李吉甫以贞观时期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为依据修撰的比《刮地志》要完善的《元和郡县图志》42卷(含目录二卷)在宋以后亡佚目录二卷,到清以后仅34卷。对于佚失的情况,缪荃孙在补遗时有一个说法:&&“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宋时其图已佚,今又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六、第二十六共六卷,其第十八卷阙其半,第二十五卷缺二叶,海内无完帙矣。今刊本流传于世者,有武英殿本、岱南阁本。山左周萝棠辑逸文一卷,上元严观补六卷,均附孙本刊行,而严补自出己站缀,周辑颇多漏落。今刺各书所引,为三卷,虽未能复吉甫之旧观,而守残抱缺,不无小补云尔。&&&&&光绪辛巳九月,江阴&缪荃孙&识于宣武城南大川淀寓庐之涵秋阁”&&&&缪荃孙的这个说法似乎隐含了什么。康熙年间顾祖禹、洪亮吉参与《元和郡县图志》校勘时,好像也行驶了某种使命。《志》中无荆州,亦无澧州,其缺失分明是人为。难怪顾祖禹修了《大清一统志》后心里很不高兴。这就有文字狱嫌疑。光绪年间的缪荃孙在《元和郡县图志》之《卷逸文卷三》中补录了荆州、澧州,但甚为简约。补逸中虽有“涔阳县,天宝初于涔阳镇置”条目,但这条目却放在“岭南道”之“儋州”的框架下,似与荆澧无关(今查清前史志特别是旧新唐书及今昌化〖儋州〗沿革,唐时儋州均不见有“涔阳”)。不过从他将澧州条目放在“山南道”(唐朝贞观设十道,澧州属江南道西)来看,这又有蹊跷。&“涔阳”古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至今(年了。&&&&&247年,对于一个生命体来说,也许很长很长,但对于历史长河来说,简直就是短暂的一瞬。&但这“一瞬”是否可以下延而成永久?涔阳古城会不会像秋滴冷露、风添寒霜的草木那样,消陨了繁荣就灰飞烟灭?我以为可能性不大!其理由用唐人吕岩的诗句表达就是:“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 尽管涔阳古城存否疑云重重、传说玄玄,但“汞铅”尚在,涔阳的古城之魂岂能湮灭?涔阳古城之魂的“汞铅”是什么,就是她的“土地”、“文化”、“传说”、“古道”。也就是说:“涔阳古城之魂”——只要她的土地还在就在;传说还在犹在;文化尚在必在。凭着一条古道,她也可以穿古越今延年。这里,文化又是更重要的因素。人无尊卑,事无巨细,时无长短,一旦进入文化或形成文化,就等于修炼成不坏金刚体。文化的本质就是历史载体,文化的存在就是永恒存在。&&&&莫嫌书卷轻,负载乾坤重。大罗万象星月转,不变其宗是神灵。文化的神灵是穿古越今的精神力量。&&&魂归来兮,涔阳!&&&&&&&&&&&&&&&&&&&&&&&&&&&&&&&&&&&&&&&&&&&&&&&&&&&&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稿。
馆藏&9402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魂兮归来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