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盛法师的简介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2)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2)
发布时间: 14:24:06 责编:张曼 来源:
点击量:58 评论:0
第六科曰。初至相俨和尚每嗟大教久阻中兴。会驱光统椎轮益仰圣尊大路因蹑。扶纤指于慧表。缉妙宗于毫端。成华严经中搜玄义钞五卷。其文也玉寡。其理也金相追琢为难。镕裁有待。藏以亲窥室奥独擅国工。善巧逞能其器甚利。乃效同耻者之述撰探玄记二十通。俾璞玉耀严身之华浑金成刮膜之具。既玉无泣者或金可悬乎。抑且味搜探之二言。品先后于一字。先搜则艰矣(搜者索求具择阅众聚七训)。后探则便焉(探者取试循引候五训)。其难也择而聚之之劳。其易也引而取之之速。盖师列十门而搜已资寻一经而探之然。或沿浅就深陟遐自迩。聊凭俗谛试较真谈。则周礼夏官条职名中有搜人焉有探人焉。搜人掌十二闲务审行九政以导悟昏蒙。其犹俨之搜玄统十二分教宗举九部以开示知见耶。探人掌诵叙王志道国政事以巡天下而喻说诸候使不迷惑晓万民之心正向王化。亦犹藏之探玄传通佛意演法宗趣以喻世间而掩映众说使不混淆开群生之目深感佛恩耶。穷一化之始终。资二玄之广略。可谓立之斯立正是玄之又玄。若向二帙不倚五编则抚持也傥然靡畅或据五编不凭二帙则咀嚼也澹乎无味。野谚云师明弟子哲岂前后相成之谓乎。举要言之。搜玄者索隐之离辞。探玄者钩深之异语隐能心索十玄之妙旨霞张。深可力钩十义之圆科月满(俨公搜玄分齐者岂谓大经玄旨有分齐而可搜乎。但自立十玄义门以通经旨俾通智境应指言搜十玄义之分齐耳。冒陈瞽言幸详其致)遂使包羞者前哲受赐者后生。俨藏连称提孩具审。古所谓死且不朽久而弥芳者欤。自余钟虚而有问必酬剑利而无疑不剖。涉华严之緼者。撮机要而补之。其名数曰教分记三卷.指归一卷.纲目一卷.玄义章一卷.策林一卷。就是示归路之十科也。各标十义通显百门。移海影于目前。簇莲界于掌上。复以行愿所极止观方成乃拟天台法华。着华严三昧观.华藏世界观.妄尽还源观各一通。可令有目得珠孰曰我心匪鉴蔚传盛观雅契冲宗又顾象教诞敷龙经[窪-圭+帚]盛(大经结集之后。龙王收入其宫。树诵传下本。亦是大龙菩萨所导化焉。况初译经时。龙变青衣童子躬自给侍。道英说海神来听致雨救旱。亦是二韵故辄号曰龙经。亦犹儒教春秋感麟而作目为麟史或称麟经。四圣标题义亦无爽)读诵者竹苇声训为箄橇。而况天语土音燕肝越胆。苟非会释焉可辨通。遂别钞解晋经中梵语为一编。新经梵语华言共成音义一卷。自叙云。读经之士实所要焉(新经音义不见东流。唯有弟子慧苑音义两卷。或者向秀之注南华后传郭象之名乎。或应润色耳)。实显验言题诲人不倦。古有华严经内佛名二卷菩萨名一卷。莫知集者而鸠聚阙如。藏乃[門@免]载其名略无遗漏添成五轴。为世所珍。经出虬宫已来。西东灵验繁蔚。而或班班僧史或聒聒俚谈。义学之徒心均畅日耳功是竞躬览者稀。由是简二传而聚异闻。考百祥而誊近说。缉华严传五卷。或名纂灵记(此记未毕而逝。门人慧苑慧英等续之别加论赞。文极省约所益无几)。使千古如面知祖习之无妄焉。楞伽实难于往入。密严非易得钩深。梵网真诠法门严宪。三界无怙唯戒可恃。皆成义疏备举源流(楞伽密严疏未详卷数梵网经疏三卷。见行于世)。加且发蒙即山下出泉。升进乃地中生木。三根虽异十信是资。[蓋-去+(大/ㄙ)]导义流俾归教[窪-圭+帚]。于是制起信论疏两卷别记一卷(疏或分为上中下三)十二门论。法界无差别论亦编正义。如别流行。多心虽小不轻。疏出尘中经义。法华或云有疏。余光未照扶桑。娲皇之代太皡也玉镜披图金轮耀德。顾贝叶之书甚博。祈悉檀之诀稍频。乃贡金师子章一篇而仰悟之。此作也搜奇丽水之珍演妙祇林之宝。数幅该义十音成章。疑观奋吼于狻猊胜获賮賝于鹅雁。虽云远取诸物实乃近取诸身。以颔下之光为掌中之宝。则彼玉龙子之实玩岂如金师子之虚求(玉龙子之灵异具如明皇杂录)。启沃有余古今无比。复念妙度余六真归在三。般若母于勃陀引无极也。僧伽孙于昙摩续莫大焉。故制三宝别行记一卷。均晓盲聋故也。晚以新经既加一会。旧疏或涉三思。爰随补衮之文。聊括提纲之义。重述略疏。始妙严品至第六行迎知报尽。因越次析十定微言。仅了九定未绝笔而长逝。料简有十二卷(演义钞云。圣后所翻文词富博。贤首将解大愿不终。方至第十九经奄归寂灭。遗恨何极)。门人宗一.慧苑两续遗[葶-丁+呆]。一师足二十轴颇近从蝇。苑公成十六编或讥继组。是惟尺有所短。讵得寸无所遗(演义钞云。苑公言续而前疏亦刊。笔格文词不系先古。致令后学轻夫大经。使遮那心源道流莫挹。普贤行海后进望涯。将欲弘扬遂发慨然之叹云云。故制疏十意中第三扶昔大义者。皆显藏公之述)此之谓著述因缘。岂非以折伏心或若失念烦恼暂起即便观察折伏使观心相续乎&第七科曰。藏年十六炼一指于阿育王舍利塔前以申法供。越翌载因入山学道。属慈亲不悆归奉庭闱。绵历岁时能竭其力。总章初藏犹为居士。就婆罗门长年请授菩萨戒。或谓西僧曰。是行者诵华严兼善讲梵网。叟愕且唶曰。但持华严功用难测矧解义耶。若有人诵百四十愿已。为得大士具足戒者。无烦别授号天授师。及后历曰永隆元年觐亲于夏州。道次郡牧邑宰靡不郊迎缁侣为荣。属神龙初张柬之叛逆。藏乃内弘法力外赞皇猷。妖[薛/女]既歼策勋斯及赏以三品。固辞固授。遂请回与弟俾谐荣养。至二年降敕曰。朝议郎行统万监副监康宝藏颇着行能早从班秩。其兄法藏夙参梵侣深入妙门。传无尽之灯光照暗境。挥智慧之剑降伏魔怨。凶徒叛逆预识机兆。诚恳自衷每有陈奏。奸回既殄功效居多。虽摄化无著理绝于酬赏。而宅生有缘道存于眷顾。复言就养实寄天伦。宜加荣禄用申朝奖。宝藏可游击将军行威卫隆平府左果毅都尉。兼令侍母不须差使主者施行。斯惟智镜如磨戒珠无颣。进度协忠贞之节。慈光融孝友之规。故得神人无功匪伐其善君子不械能尊厥亲。曾子所言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者法师其人也。此之谓修身因缘。岂非以善巧心静观真理不碍随事巧修万行乎&第八科曰。垂拱三载云汉之诗作矣。诏藏于西明寺立坛祈之。长安邑尹张鲁客为请主。每夕斋戒。未七日雨沾洽。天册万岁中雍州长吏建安王绾留务值愆阳。亦求藏致之。应如响答。尝于曹州讲场适辨教宗邪正。有道士谓訾玄元含怒问曰。诸法为平等以不。答平等不平等。又问何有二耶。答真俗异故非一槩。黄冠益[四/(四*四)/犬]大诟三宝。翌旦颒面欻见须眉随手堕落。遍体疮疱遽来。忏过愿转华严百遍。读经未半形质复旧。神功元年契丹拒命出师讨之。特诏藏依经教遏寇虐。乃奏曰。若令摧伏怨敌请约左道诸法。诏从之。法师盥浴更衣建立十一面道场置光音像行道。始数日羯虏睹王师无数神王之众。或瞩观音之像浮空而至。犬羊之群相次逗挠月捷以闻。天后优诏劳之曰。蒯城之外兵士闻天鼓之声。良乡县中贼众睹观音之像。醴酒流甘于陈塞。仙驾引纛于军前。此神兵之扫除。盖慈力之加被。长安四年冬杪于内道场因对扬言及岐州舍利是阿育王灵迹。即魏册所载扶风塔是。则天特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暐。与藏偕往法门寺迎之。时藏为大崇福寺主。遂与应大德纲律师等十人俱至塔所行道七昼夜。然后启之神辉煜爚。藏以昔尝炼指今更隳肝。乃手擎兴愿显示道俗。舍利于掌上腾光洞照遐迩。随其福力感见天殊。或睹铣鋈睟容。或观缨毳奇像瑰姿玮质。乍大乍小。大或数尺。小或数寸。于是顶釭指炬者争先舍宝投财者耻后。岁除日至西京崇福寺。是日也留守会稽王率官属及五部众投身道左。竞施异供香华鼓乐之妙。蒙聩亦可睹闻。洎新年端月孟旬有一日入神都。敕令王公已降洛城近事之众精事幡华幢盖。仍命太常具乐奏迎置于明堂。观灯日。则天身心护净。头面尽虔。请藏捧持。普为善祷。其真身也始自开塔戒道达于洛下。凡擒瑞光者七日。抱戴者再(初发匣日一也。行至武功县界其光傍亘法门寺二也。宿崇福寺置皇堂内光如火焰又似星流三也。行次崇仁坊门因光高举且抱且戴四也。宿渭南县兴法寺夜如昼五也。行至寿安县界光既冲天日又抱戴六也。安置于明堂以兜罗绵[打-丁+親]天后及储君顶戴时七也。崔致远曰。愚于咸通十五年甲午春在西京。于时懿宗皇帝命使迎奉真身来自凤翔目睹瑞应多是类焉。至有牛驾香车而礼拜者三鹤当宝舆而徊翔者四诸坊竖塔多致动摇)。中宗复位神龙元年冬敕令写藏真仪。御制赞四章曰。宿植明因。专求正真。庵园晦迹。莲界分身。阐扬释教。拯济迷津。常流一雨。恒净六尘(其一)。辩囿方开。言泉广[泳-永+(虍-七+(一/八/八/目))]。护持忍辱。勤修精进。讲集天华。征符地震。运斯法力。殄兹魔阵(其二)。爰标十观。用契四禅。普断烦恼。遐祛盖缠。心源鉴彻。法镜澄悬。慧筏周运。慈灯永传(其三)。名简紫震。声流绀域。梵众纲纪。僧徒楷则。镇洽四生。曾无懈息。播美三千。传芳百亿(其四)。三十二句百二十(音入)八言。虽文表虚宗而事皆实录。景龙二年中夏悯雨。命藏集百法师于荐福寺以法祷之。近七朝遽致滂沱。过十夜皆言浃洽。状告。诏批曰。法王乖范。调御流慈。敷百座以祈恩。未一旬而获应。师等精诚讲说当致疲劳。省表循环再三欣悦。后踰再朏救叹如初。敕曰。三宝熏修(一本云重修或谓再设百座讲乎)。一旬流液。慈云演荫。法雨含滋。师等精诚遽蒙昭感。由是中宗睿宗皆请为菩萨戒师。崆峠之遗美是追。万乘归心。八纮延首。无机见阻。有苦待除。藏顾新经化大行焉知真丹根遍熟矣。因奏于两都及吴越清凉山五处起寺。均牓华严之号。仍写摩诃衍三藏并诸家章疏贮之。善愿天从功侔踊出。寻复请许。雍洛闾阎争趋梵筵。普缔香社。于是乎像图七处数越万家。南齐王之精修。西蜀宏之善诱。重兴兹日。夐掩前朝。故人皆不名而称华严和尚焉。景云再春时雨罕润。冬又不雪。人皆吁天。君命召藏禁中。恳讯救农之术。乃启沃曰。有经名随求。则得大自在陀罗尼。若结坛净写是总持语。投于龙湫。应时必获。诏可其请。遽往蓝田山悟真寺龙池所。作法未旬大雪。表闻制报曰。敕华严师。比属愆阳。忧缠寝食。故令潭所启请祈恩。遽得三宝流慈。两度降雪。师等精诚。上感遂乃盈尺呈祥。欣稔岁之有期。喜丰年之可望。虑不周洽。且未须出山。屈师重更用心待后进止。及六出遍四方。复降诏曰。敕华严师。寒光稍切不委。法体何如。昨者使还云。师烧香才毕。旋降甘雪。虽则如来演贶。实由启恳虔诚。预喜丰年。略兹示意。至先天元年十一月二日。太上皇以藏诞辰赐衣财暨食味。诰曰。敕华严师。黄钟应律。玄序登司。欣承载诞之祥。喜遇高祺之庆。乘兹令日用表单心。故奉法衣兼长命索饼。既荐四禅之味。爰助三衣之资。愿寿等恒沙。年同劫石。霜景微冷。法体安和。近阻音符。每增翘仰。因书代叙。笔不宣心。桥陵脱屣褰衣忘机养德。以藏乃心王室每着精勤悟道有因严师无怠。别赐绢二千匹。俾赡兴福所须。至如井中腾素呾缆之光耳餐奇说冰内现窣睹波之影目验嘉祥偈排地狱之灾二十字俾知心佛经拔[钁-(目*目)+賏]汤之苦。七百人来跪群僧。藏乃或辨彼金言所从。或假其玉轴令写(具如华严传内所述王氏及何容师之事)莫不惰学者起悬头之志阽危者荷援手之慈。此之谓济俗因缘。岂非以不二心随事万行与一味真理融无二乎&第九科曰。世寡尚贤。皆惭下问。人多自圣。莫悟大迷。加复语异华戎。教分权实。而唯寻末派罕究本源。信若飞蓬。窥同侧管。致使廗上之义多臆断。黉中之言或面从。纵有梵旅来仪伽谭委悉。翻加摈黜之辱懒致咨诹之勤。藏也蓄锐俟时解纷为念。既遇日照三藏乃问。西域古德其或判一代圣教之升降乎。答曰。近代天竺有二大论师。一名戒贤。二称智光。贤则远承慈氏无著。近踵护法难陀。立法相宗(以一乘为权。三乘为实唐三藏奘之所师宗)。光即远体曼殊龙胜。近禀青目清辩。立法性宗(以三乘为权。一乘为实。青目[有]本云提婆)。由是华梵两融。空色双泯。风除惑霭。日释疑冰(具如探玄所释)。外训有言。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矧于圣典叵谬宪章。以梁陈间有慧文禅师学龙树法授衡岳思。思传智顗。顗付灌顶。三叶腾芳。宛若前朝佛澄安远。听忆灵山之会。梦聆台岭之居。说通判四教之归。圆悟显一乘之极。藏以寝处定慧异代同心。随决教宗加顿为五。其一曰小乘教。其二曰始教。其三曰终教。其四曰顿教。其五曰圆教。就是或开或合有别有同。融正觉之圆心。变方来之邪见。永标龟镜。实淬牛刀。从学如云莫能悉数。其铮铮者略举六人。释宏观。释文超。东都华严寺智光。荷恩寺宗一。静法寺慧苑。经行寺慧英。并名雷于时。迹露于后。至比丘尼众从问道者多诵晋经。大都禀教僧尼佥以护律栖禅为恒务。即知华严本祖自阿难海而来龙猛佛贤。禅风靡坠。观行双翼可缺一乎。初藏与海东义想法师同学。其后藏印师说演述义科寄示于想。仍寓书曰。夙世同因。今生同业得于此报。俱沐大经。特蒙先师授兹奥典。希傍此业用结来因。但以和上章疏义丰文简致令后人多难趣入。是以具录微言妙旨勒成义记。传之彼土。幸示箴诲。想乃自阅藏文如耳聆俨训。掩室探讨。涉旬方出。召门弟子可器泻者四英(真定。相圆。亮元。表训)。俾分讲探玄。人各五卷。告之曰。博我者藏公。起予者尔辈。因榍出榍。执柯伐柯。各宜勉旃无自欺也。且海表觉母。想为始祖。然初至止若东家丘。及法信遐传得群迷遍晓。斯实闇烛龙之眼顿放光明。织火鼠之毛益彰奇特。诱令一国学遍十山(海东华严大学之所有十山焉。中岳公山美理寺。南岳知异山华严寺。北岳浮石寺。康州迦耶山海印寺。普光寺。熊州迦耶峡普愿寺。鸡龙山岫寺。括地志所云鸡蓝山是朔州华山寺。良州金井山梵语寺。毗瑟山玉泉寺。全州母山国神寺。更有如汉州负儿山青潭寺也。此十余所)。杂华盛耀蟠桃。[蓋-去+(大/ㄙ)]亦藏之力尔。日出月走俱在于东。顿渐两圆文义双美。此之谓垂训因缘。岂非以无碍心理事既全融不二还令全理之事互相即入乎&第十科曰。先天元年龙集壬子周正月月几望右胁于西京大荐福寺。享年七十。僧夏未悉。诞以辜月。殁亦如之。则李巡有任养之评。孙炎有蛰伏之解。应兹两释终彼浮生。矧乃其来也居朔后。其去也在望前。是表渐圆。先标等觉。岂非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者哉。越五日太上皇赐诰赙赠曰。中使故僧法藏德业天资虚明契理。辩才韫识。了觉融心。广开喻筏之门。备阐传灯之教。随缘示应。乘化斯尽。法真归寂。虽证无生之空朝序饰终。宜有褒贤之命。可赠鸿胪卿赙绢一千二百匹。葬事准僧例官供。唐制文武官薨卒一品赙物二百端。粟二百硕。降及九品限止十端。今兹厚礼可验皇恩。有司给营墓夫卒人功十日。诸王公降及士庶礼忏施舍叵历数焉。以其月二十四日葬于神禾原华严寺南。送葬之仪皆用追宠典属国三品格式礼也。门人请秘书少监阎朝隐撰碑文概表行迹。翌载中春建于塔所。古所谓其生也荣。其死也衰。此之谓示灭因缘。岂非以圆明心顿观法界无障无碍乎。麟史称殁有令名者三立焉。则法师之游学削染示灭三立德也。讲演传译著述三立言也。修身济俗垂训三立功也。演一乘圆旨。凭十节妙缘。广记备言庶或有中。傍诋诃者引文心云。旧史所无我书则博欲伟其事。此讹滥之本源述远之巨蠹也。子无近之乎。虽多奚为以少是贵愚[目*修]焉曰敬佩良箴。然立定哀之时书隐元之事。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自古常规非今妄作。况此皆凭旧说岂炫新闻。且记藏公之才之美也。实得面无怍色口无愧辞。顾起信多小之诠。撰成行广略之录。一传一碑。又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传者转也。转授经旨。传广碑略使授于后。恭以师兄大德玄准为名。仍以大乘远为别号。体叶偈之旅首花严之座。嗣仍孙于想德。钦益友于藏公。且曰。古贤以取其言而弃其身。心为盗也。今学则禀其训而昧其迹。颜实靦焉。况有小鸣之徒。或陈大嚼之说。玷污前哲。眩惑后生。虽复阎朝隐有碑。释光严有传惰于披阅勇在矫诬矣。至有讥史学为魔宗。黜僧谱为废物。及谈疏主缘起。或作化人笑端。是谓宴朋不无忝祖可掩耳而走。岂俾躬处休以致远。尝宦玉京滥名金牓。聊翻鴃语或类象骨。遂命直书难从曲让。有乖即正。无异不编。犹恨目瞆宝洲耳惊金奏。仙枰一遇因路尽而坐忘。帝乐九成俄曲终而梦觉。罪知相半。用舍在缘。缅征关右之评。顗续辽东之本。后博赡者幸删补焉&于时天复四春。枝干俱首。于尸罗国迦耶山海印寺华严院避寇养痾。两偷其便。虽生下界幸据高斋。平揖群峰夐抛世路。而所居丈室密迩蒙泉。韶光煦然润气蒸兵。衣如游雾露。座若近陂池。加复病躬目劳烧炙。是使栖阗华水窗霏艾烟厌生。而或欲梵躯志问疾者多皆掩鼻有谁逐臭。空惭海畔一莸。无所窃香莫遂山中三嗅。及修斯传自责。增怀伤手足虞含毫不快。欻闻香气郁烈有余断续再三寻无来所。谁料羸君归载变成荀令坐筵。时有客僧持盈亦言。异香扑鼻。春寒劓嚏因尔豁然。仆既勇于操觚。僧亦忻于[闒-羽+叨]齆。斯岂掇古人芳迹播开士德馨之显应乎。传草既成。又获思梦睹一缁叟执一卷书而晓愚曰。永徽是永粲元年也。划尔形开试自解曰。此或谓所撰录永振徽音长明事迹。始于今日故举元年者耶。然而深恧谀闻莫排疑网。适得藏大德遗像供养因削二短简书是非二字为筊。掷影前取裁再三。是字独见。心香所感口诀如闻。古德既阴许非非今。愚乃阳增病病不为无益聊以自宽。或人不止冁然且攎胡曰。子所标证说春梦可乎哉。愚徐应曰。是身非梦欤。曰是然则在梦而欲黜梦。其犹践雪求无迹入水愿不濡者焉。书不云乎。有大梦然后有大觉。如睡梦觉故名佛也。抑且王者以乾坤谪见每慎方来。庶人以昼夜魂交能防未兆。譬形端影直。岂心正梦邪。人或不恒巫医拱手。苟冥应悉为虚妄念大亦涉徒劳耶。闻昔尼父见周公高宗得传说信相。金鼓普眼山神皆托灵游能融妙理。故两朝僧史亦一分梦书。况圣教东流本因睡感。从昏至晓。出假入真。今也出则窘步樵原。入则酣眠毁室。暂息凄凄之叹。宜从栩栩之游。客既溺客之笑容。予乃宰予之睡兴。因忆得吴中诗叟陆龟蒙断章云。思量浮世何如梦。试就南窗一[穴/(爿*未)]看。于是乎掷握笔引幽枕。远寻宰予我。近访边孝先。瞥遇二贤各吟五字。曰粪墙师有诫。经笥我无惭。仆于恍惚中续其尾云。乱世成何事。唯添七不堪&
文章关键词:
国学五千年网
2 3 4 5 6 7
免费400电话:400-691-9629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老庙 > 领导简介
背景颜色:&&&&&&&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组配分类:
&主题分类:
&生成日期:
&内容概述:
颍东区老庙镇党委委员:李传盛
发布日期:&&阅读次数:次
党委委员 李传盛
责任分工:负责交通运输、扶贫开发工作。
分管镇扶贫办、农村公路养护站。
联系区交通局、区公路局、区扶贫办。
个人简历:李传盛,男,汉族,安徽阜阳人,1972年9月出生,阜阳师范学院在职大专。
1993.09——1995.07 &安徽省司法学校法律文秘专业学习
1995.07——2002.03 &口孜镇综治办工作人员
2002.03——2005.03 &口孜镇党政办副主任
2000.09——2003.07 & 在阜阳师范学院法学专业学习并获得大专学历
2005.03——2011.03 &口孜镇民政办主任、综治办主任
2011.03——2015.08 &口孜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2015.08——至今 & & & 老庙镇党委委员
联系电话:6 & 邮箱:热门城市:
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span title="400-683-0099 转 93-0099 转 91772
全款可享96折贷款可享98折
项目特色:宜居生态地产
建筑形式:多层、板楼
楼盘位置:
船营区长春广场8路终点新生街南行100米处
公交路线:24路:长春广场站
34路:吉林西站
8路:长春广场冯家屯站,电力大学站
21路:长春广场站
自驾路线:长春广场8路终点新生街南行100米处
咨询电话:400-683-0099 转 91772
售楼地址:长春广场8路终点新生街南行100米
开&发&&商:吉林市传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户&&&&型:
预售许可证
预售许可证
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5号楼、6号楼
最高价格(元/㎡)
均价(元/㎡)
最低价格(元/㎡)
最低总价(万元/套)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全款96折 贷款98折
在售房源均价为元/平,最低起价3339元/平
在售房源均价为元/平,最低起价3339元/平
在售房源均价为元/平,最低起价3339元/平
在售房源均价为元/平,最低起价3339元/平
最低起价:3339元/平方米
最低起价:3339元/平方米
在售房源均价为元/平,最低起价3339元/平
占地面积:15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50000平方米
产权年限:70年
绿&化&&率:25%
容&积&&率:1.5
总&户&&数:260
楼栋总数:6
楼座展示:6栋多层,共260户左右
物业公司:世纪家园有限责任公司
物&业&&费:1.0元/平米.月
物业说明:物业费1元/平米
车&&&&&&位:暂无资料
周边配套: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吉林银行、农业银行……
教育:小区配套幼儿园、双语学校、吉林市第30中学、东北电力大学
商业:利群大市场
内部配套:小区底商
学&&&&&&校:吉林市第三十中学校
建材设备:暂无资料
装修情况:毛坯
传盛城富花园由吉林市传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位于吉林市船营区长春广场8路终点站新生街南行100米处。是投资与自住的绝佳宝地。
全多层、高得房率的温馨港湾
在土地资源稀缺性和土地价值扩大化利益催化下,栋栋高耸的摩天大厦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无限而又疯狂的滋生,争夺着每一米阳光、挤占着每一块绿地。小高层、高层、超高层,此起彼伏的高度竞赛背后,人与泥土、人与林荫、人与花簇、人与声息的大地渐渐疏远。城富花园——拉近您与大自然的距离。
六层的谦逊身形、推窗见绿
城富花园院落式住宅将居民的居住空间有序的分隔成公共空间(街道)、半公共空间(小区)、半私密空间(院落)和私密空间(住宅内部)这样几个不同层次,但又将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有机的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类中。正可谓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居住的安全感和隐蔽性慢慢增强,环境逐渐深幽,家的气息愈发浓厚,似乎连阳光也由明渐淡一路呵护……
为阳光和梦想缔造的房子,将西班牙式的阳光率性发挥尽致。在合理的布局智商求新求变,融入理性的设计之中,渗透着设计师对居住情感的用心解读,这是对幸福人生更高深的感悟。
位置:昌邑区
平均价格:待定
关注传盛城富花园的也关注
平均价格&3700元/㎡
平均价格&4700元/㎡
平均价格&6000元/㎡
平均价格&5300元/㎡
平均价格&待定
平均价格&4700元/㎡
当楼盘有以下变动时通知我
价格变动&&
开盘通知&&
折扣优惠&&
已有0人报名
已有0人报名
我已同意[][]
全款可享96折贷款可享98折
已有0人报名
全款可享96折贷款可享98折
全款可享96折贷款可享98折
400-683-0099 转 917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140737号秦州八景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重点一百六十九处;天水古称,是古代商贸之路上的“”,被国务院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山川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自古就有麦积烟雨、净土松涛、仙人送灯、、伏羲卦台、、、诸葛军垒等秦州八景之称;天水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小陇山莽莽林海和连绵起伏的天然牧场让人流连忘返,是避暑、休闲、旅游度假的圣地。
秦州八景麦积烟雨
秦州八景介绍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时期,今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
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车站三十公里。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的。
秦州八景赞颂
挺秀危峰不可跻,岧嶤上与白云齐。
西瞻似觉昆仑小,东顾犹嫌华岳低。
万壑堆岚烟漠漠,千峦叠嶂雨霏霏。
能工雕塑八千像,巧匠勾描画更奇。
注: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时期。据史书记载,著名禅僧玄高、昙弘在此讲学,“聚集僧人三百”。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兴崖阁,造像万千。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画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秦州八景净土松涛
秦州八景介绍
: 位于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
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净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投入近4000万元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近几年,又新开发增建了罗汉堂、藏经阁、景门牌坊等建筑,更增其规模。气势宏伟之景象,远非昔日可比。该景点常有“佛光”出现,声名远播海内外。
曼殊寺,亦称净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
曼殊寺历史悠久,自唐末宋初以来,先后以“寄骨寺”、“京都寺”、“净土寺”而演更。岁月沧桑,数经变迁,至九十年代,五台山大德高僧——海正法师于此地矢志建寺,历经艰辛,缘乞八年建起宏伟庄严的曼殊寺。
曼殊净土寺四周群峰相拥、松涛阵阵,形成秦州八景之一——净土松涛。清代进士吴西川有诗赞道:“净土何年寺,松涛泻半空。直从天上落,不与世间同。胜概闻云久,幽寻恨未通。登高望何极,惆怅夕阳红。”
曼殊净土寺四周的十八座山峰,形成了闻名于当地的“十八罗汉拜文殊”的独特景致。每座罗汉峰形似莲花瓣;十八座绿峰皆向文殊主峰朝拥,显示出“绿海宝莲”的天造奇观。 环峰峭岩叠垛,各具奇姿,有的像麦积山,有的像仙人崖,被称誉“方圆奇峰之美,尽收环抱之内.百里景区灵气,皆蕴净土之中。”
峭壁绿树间隐现的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气象万千的悬崖凸石形成的天然佛首像,生动逼真,瑞象拥绕,更显奇绝;
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和般若泉,“四大圣泉”清冽甘美;
高大的牌坊楼、清纯碧绿的甘露池;
雄伟的罗汉堂、长寿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蓝殿、吉佛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金刚殿沿山势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错落有序,一派清肃静穆之境,成为四方游人流连忘返之胜地。
秦州八景赞颂
旖旎风景胜蓬莱,锦绣山川谁剪裁?
亭榭栖鹰穿夕雾,雕楼飞燕破朝霾。
松涛叠翠诗情现,幽谷衔岚画意来。
惹得天神频下界,游人如织上仙台。
秦州八景伏羲卦台
秦州八景介绍
在天水市区西北15公里的地方,渭河由西而来,在和东西
峡口的马嘴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南北山脉,呈外弓形,若抱若合,整个川地犹如一幅巨型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这块川地就叫三阳川。渭河南岸有台突出,名曰卦台山。
胡缵宗说:“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也有人认为渭水曲折,两岸山坡有三面向阳。清顺治十年重修伏羲庙的《碑记》中说:“卦台遇冬雪奇偶,宛钉八卦”。卦台山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伏羲氏画八卦的联系,决非偶然。
秦州八景赞颂
登高俯瞰美无穷,远古沧桑入眼中。
太极图形诗意美,三阳黔首友情浓。
羲皇遗韵传吾辈,龙马精神贯昊空。
人羡秦州山水秀,欢声笑语遍山冲!
注:远古时代,伏羲在卦台山仰观瞰察,演绎八卦,被华夏民族尊为人文始祖。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北道区渭南乡,卦台山如一巨龙从群峦中探出头来,翠拥庙阁,渭水环流,钟灵毓秀,气象不凡。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人们不难发现,古老的渭河从东向西弯曲成一个“S”形,把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画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明胡缵宗《卦台记》云“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一日之内,三阳殊不同景,颇为灵异。与卦台山隔河相望处,有一龙马洞,洞深泉淙,幽幽泠泠,每逢大雾,云雾封洞,给人以龙马出没之感。卦台山东麓渭河中心,有滩地数处,形似太极图样。滩河交界处,有一大石,宽约丈有五尺,高约丈有八尺,傍实中虚,非圆非方,似柱似笋,宛如龙马真图,又如太极本图。每遇水涨,急流冲石,石隐迹匿,水花漩溅,哗哗作响;水降之际,渭水缓缓,石浮河面,夕阳斜照,五彩光现。这就是著名的分心石奇观。相传龙马负图水中出,与渺渺渭河中分心石太极图交相映衬,伏羲不禁灵机触动,遂于此画八卦。 此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十五和五月十三日,被确定为伏羲公祭、庙祭和诞辰庆典之日,并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
秦州八景仙人送灯
秦州八景介绍
仙人崖景区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人
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雕塑造像,遗憾的是多被损毁,遗存甚少。据1953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
仙人崖 。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
仙人崖的寺宇总名叫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
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
“仙人送灯”为秦州十景之一。古时,南崖脚下,依崖修建了燃灯阁,是仙人崖的主建筑之一。每当夏秋深夜,天然磷光与阁中的油灯和烛光浮动辉映,人传是神仙携灯往来,故有“仙人送灯”之说。
仙人崖的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如西崖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修缮的,大佛殿内西北角一个小斜梁架,据专家鉴定,是唐代屋架遗品。东崖有罗汉堂一幢,供大佛及十八罗汉,系明代建筑和塑像。南崖燃灯阁虽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但仍残存北魏晚期塑像。石岩洞为明末肃王朱炽宏(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世袭与肃王)、大剑侠汪士墉、大书法家王了望隐居论道之处。玉皇阁东南侧下的壁岩间,有石窟佛龛,内存唐代壁画。
秦州八景赞颂
神工峻岭远名扬,鬼斧山丘雅趣彰。
一水分流穿两省,三崖悬壁勒华章。
五峰斗艳千岩秀,六寺争奇四季香。
更喜黄昏明月夜,繁星璀璨耀山乡。
仙人送灯:与麦积山石窟同属一个风景区,相距大约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古时候南崖脚下依崖修建了燃灯阁,夏秋之夜,天然磷光与阁中的油灯和烛光浮动辉映,传说是神仙携灯往来。所以才有“仙人送灯”之说。这里的庙宇是经过唐、宋、明、清多个朝代建筑和修缮的,在玉皇阁东南侧下的壁岩间,有石窟佛龛,还有保存完好的唐代壁画。经过一千多年风雨的洗礼,颜色依然鲜艳。
秦州八景石门夜月
石门位于天水市东南方向50公里的陇南山区。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
有一条小路联接南北两峰,且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浑圈 ,状若门楣 ,故名石门山。相传有虎豹出没,俗称卧虎台。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石门山脚下五阳观登山,上十八盘,山势蜿蜒,环绕攀登,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月夜,意趣盎然,为天水十景之一。
秦州八景南山古柏
秦州八景介绍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约2公里的慧音山坳。占地约81
64平方米。建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古树参天,又有汉柏唐槐的传说,更有诗人杜甫的游览题咏,因而,自古被列为秦州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
南郭寺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呈中、东、西三院排列,构成古典园林建筑格局,苍松翠柏葱茏成荫,殿宇禅院错落有致,隋唐以来,始终是天水胜迹所在。该寺宋代称“”,清乾隆十五年敕赐为“护国禅林院”。
南郭寺主体建筑依左中右三院横列于山坳台地之上,一字排开。门前有两株千余年以上树干直径在两米左右的古国槐,恰似两位将军拱卫在寺门前,成为本寺风景线上最大标志。正中有三间垂花牌坊式山门,门楣上高悬着赵朴初榜书“南郭寺”三字,两边横列照壁,其外左右各有3间看楼。进入前院有3间悬山顶天王殿,额檐下榜书清代摹米芾“第一山”匾额。院内左右各有一间小型牌坊门,为东西禅院。东禅院清代被改作杜少陵祠,西禅院至今如故。殿内正面有大肚佛弥勒,左右列四大天王,后有护法韦驮,穿堂而过,副阶横列四檐柱,横额园枋粗壮硕大,有元代遗风。其上斗拱密布雕梁画栋,庄典不俗。后院正南是一间单檐悬山顶大雄殿,殿内为当代雕塑家孙纪元的仿北魏风格的三世佛。东西配殿东供铜铸地藏,西殿原为鎏金三铜佛,今为玉体观音。大殿院内有一株2600余年以上古柏分作三杈,向南北两面伸去,枝干横斜直压屋顶,十分壮观。树杈中寄生出一小朴叶树,清人为保护古树用青砖筑有一围栏花墙,并以石刻碑支撑树杈,其顶部今已嵌入石木之中。院内西北另有一株卫茅树,能生长在大西北且其树龄有300年之久,实为奇观。再加上东北部那株形似盘龙的龙爪槐,此院之中广集了与近3000年的“南山古柏”相聚为伴的奇木异树,故使它扬名中外。
东院在中门东厢看楼以东,有3间二重檐小牌坊门,原门上榜书“湫池宫”,今改悬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南郭寺”,原前院为观音殿,中有攒尖顶六角灵湫亭,它就是诗圣杜甫抒写过的“北流泉”。今其亭已拆,仅存其泉供人观赏,并在南端新辟有清初诗人宋琬集二王书法与杜诗合璧之“二妙轩”碑廓,杜甫在南郭寺的石雕坐像及过庭一座,招徕海内外墨客骚人前来凭吊膜拜、作诗吟咏的最佳去处而闻名于世。
在此院西侧沿有一座关帝庙,并附有配殿,亦曾设小山门直通寺外,再西就与清代创建杜少陵祠相连,少陵祠门内榜书忠武将军周务学所写的“满腔孤愤”的榜书。正东殿檐额书霍松林的“史诗堂”柱上有晚清谢威凤的“陇头圆月吟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毛选选书)楹联。祠内有晚清杜甫的塑像以供来客瞻仰。
西院在西看楼西亦开一悬山顶垂花柱式小山门,两侧有八字形照壁,院内旧有五间卧佛殿,有释迦牟尼涅盘像与群弟子的宋代塑像,喜笑惊恐各尽其态,生动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惜毁于五十年代。东西有两庑配殿,殿前为砖造隋代密檐式七级浮图。
秦州八景赞颂
鳄干苍苍结硬痂,虬枝漫舞鸟喧哗。
新春水暖滋芳木,老树花开显靓华。
仰卧由君随意定,枯荣视雨按时加。
灵湫清澈能照影,陶醉游人众口夸。
注:南郭寺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中院有三株“南山古柏”,已存活3000年;东院有一汪清泉,千秋不竭,享有“灵湫”美誉;西院隋塔民国时倾倒,塔基尚存。诗圣杜甫有诗留于此: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秦州八景玉泉仙洞
秦州八景介绍
坐落在天水城北,依中梁山而建,距火车站有2
0公里。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北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盈盈、清甜甘洌的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曲径幽道萦回、亭台殿阁迤逦的胜地。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玉泉观始建年代不详,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所建。《秦州志》还载,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玉泉观还留有梁志通写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的诗碑:“大道邃庐东自游,风光仿佛象瀛洲。庵前草木春常在,槛外云山不夜秋。鬼泣馗罡三尺剑,神藏天地一芦舟。由来抛却红尘事,勘破浮生只点头。”
玉泉观在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修。它坐北向南,从中轴线起,自下而上的有通仙桥、太阳庙、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皇阁、第一山牌坊、上清宫。两侧有雷祖庙、三官殿、李杜祠、仓颉宫、文殊殿、文昌宫、北斗宫、玉泉亭、静观亭、神仙洞、二公祠、天靖楼、赵孟頫诗碑等。
老君殿是玉泉观上最早最高的建筑,始于元代,修于明代。建在64级台阶之上,取老君64卦之意。老君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文昌宫,西南有北斗宫。北斗宫前原有山门牌坊,和天水市飞将巷牌坊、南郭寺牌坊成一条直线,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老君殿已毁,只有殿前高大的单檐悬山顶牌坊尚存。
老君殿下方为玉皇阁,是玉泉观现存建筑中最为宏伟的古建筑。它坐
落在53级台阶之上,意为纪念明代嘉靖五十三年重建。玉皇阁宫门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牌坊,当心间檐下八铺作五抄重拱造并计心,二次间为七铺作四抄重拱造并计心,外转柱为绕廊,内柱嵌置门棂,飞檐斗拱,红墙碧瓦,盼顾流光。殿内有轩辕黄帝及金、木二星像,神态肃穆雅静,气质浑脱潇洒,华衣鲜貌,五彩灼灼,大有引人入胜之处。这些雕塑精品,均属现代佳作。
玉皇阁两侧有仓颉宫,宫殿阶前有一六角攒光顶小亭覆盖着的玉泉水井,相传为汉代铁马大仙芦真人所挖,元代梁真人洗目疗疾之处。这口井,水质纯美,清澈见底,长期饮用使人身体健壮,乌发美容;用来洗眼,能明目除疾,消炎止痛,故有“明眼泉”之称。这口井,曾在十年动乱时被填,现已从新挖开,重建小亭,恢复了这口千年古井的原貌。
玉泉井南有神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位真人坐化埋葬之处。据《直隶秦州志》载:“芦真人,为汉代铁马大仙,曾与成纪令观灯广陵,飞腾俄顷,今玉泉观有仙室遗迹。梁志通,山西介休人,号达元子,至元丙子慕道来秦,功成终玉泉观。未移时,在长安灞桥与合客传钥寄徒,旬日,使至,乃知其脱化留迹也,诏封烟霞无为真人。马真人,清代平凉人,号一元道人,自幼出家,顺治十年至玉泉观募化施汤,一日与道友蒲进士辞遂化去。”现神仙洞崖上,翠柏蔽日,盛暑也觉清凉爽人。尤其崖顶露根古柏,根露交织如发辫,俗称辫柏,实为玉泉观一奇观。
神仙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颂草书碑四幢,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流畅明丽,质朴豪放,墨色温润,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碑旁还有明嘉靖庚戌按刘仑所镌:“赵松雪书早岁法王右军,后感管夫人言,乃自成一家,而风格不群脍炙人人者,亦不在右军下,其传盛于大江南北。……”的题跋。
神仙洞南侧崖边生长着一株侧柏,高约12米,树围2.60米,树龄约八百年。主干挺拔,悬根露爪,根茎交织,形若女子发辫,历来称为“辫柏”。清代举人、陇上古文大家王权曾赋诗赞云:“就中柏最奇,悬空若凤翥。崖根屈曲盘,千载神呵护。”相传此柏为梁真人亲手交辫根茎后栽植的。故俗称“手植柏”。
1987年全国古树研究人员就辫柏独特的形态被誉为“全国之最”。
静观亭隔涧相望的南岗上,有清代建造的周、托二公祠、天靖楼等建筑。这里楼台祠阁巧妙布置,绿树芳草疏密点缀,整个建筑酷似江南风格的独立院落。院中袅柳怪石寓意春景;萱草月季点缀夏景;秋菊丹枫渲染秋景;腊梅冬花衬托冬景。四时景色,俱具美色。早年的天水文社就设在这里,为学者名流聚会之地。明人胡缵宗有诗赞道:“骖鸾犹记少年游,谷转云回水竹稠。飞华张纲初弭耳,骑龙李白复经邱。桥连瑶汉云边起,殿涌玉泉天上流。即席月华圆更洁,扫霞滴露醉中秋。”晚清天水学者任承允也有诗云:“老杜诗名惟李配,玉泉南畔古祠存。凄然天宝两翁泪,独接国风千载魂。正好题诗盈素壁,何坊寻斧到班门。年年九日登高处,黄菊初开酒正温。”
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这时春节热闹气氛未衰,人们三五成群,相约朝观。观前小吃云集,炮仗喧天,路上万头簇动,似潮如流;观上红亭金殿,迤逦半山,组成了一幅罕见的人间乐园画面。
秦州八景赞颂
曲径萦回石道幽,登高放眼景悠悠。
桥通银汉云边卧,井涌甘泉天际流。
仙帝巡山心愈乐,游人朝观意尤稠。
真人坐化英魂在,烛火飘香绕画楼。
秦州八景诸葛军垒
秦州八景介绍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实现光复汉室、统一全国的大
业,曾统率蜀国大军,六出祁山,与司马懿统率的曹魏大军在天水展开军事对垒,发生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在天水境内,至今遗留有大量蜀魏战争的遗迹,诸葛军垒就是其中值得一提的古迹。
相传蜀军行军打仗时每人身上背着一个“乡土袋”,袋中装着家乡的泥土,到了异乡饮水或吃饭时,在饮食中撤入一小撮家乡的泥土,可防止水土不服。在诸葛大军攻下天水城后,发现这里的水质很好,不用乡土袋中的泥土也没有一个士兵不服水土的。再者,在天水境内将是一场恶战,乡土袋变成累赘。于是,士兵们在天水城东门外,解下身上的“乡土袋”,把袋中的泥土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丈八高的大土墩。
天水城东门外地势开阔平坦,是练兵演阵的理想之地,诸葛亮正好利用了这个土墩。他经常站在高高的土墩上指挥训练军队,整顿军纪,布兵点将。后来,这里成为人们凭吊诸葛亮的胜地,取名为“诸葛军垒”。
“诸葛军垒”为古秦州八景之一,在秦州区城东岷山路南。原为底大顶平的圆锥形土墩,高丈余,墩前有碑亭,碑若房门,广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肃穆幽雅。每当正午,艳阳高照,诸葛军垒上没有投影,当地乡民又称“无影墩”。《天水县志》对此也有明确记载。
历代诗人游客为诸葛军垒写下不少赞美诗章。罗家伦赋诗赞曰:“一树横挡天水关,相传故垒仰攻难。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寒云自往还。”
不幸的是,诸葛军垒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遭到破坏。但年长者清晰记得原貌,成都武侯祠保存着四十年前拍摄的“诸葛军垒”的照片。诸葛军垒仅存遗迹,在遗迹处新立石碑。
诸葛军垒在本世纪50年代末遭到破坏,由于原场址太小,2002年天水市政府决定,将诸葛军垒迁至藉河南路园林处花圃进行重建。新建的诸葛军垒公园规划面积为19.5亩,计划修建无影墩、八阵图、诸葛亮雕塑等标志性建筑。
秦州八景赞颂
无影墩前夕照斜,苍松翠柏隐归鸦。
孔明点将擂金鼓,司马弭兵访县衙。
沙土情随圆缺月,渭河浪涌浓淡霞。
而今谁道征程苦,哪有炊烟哪有家。
注:传说军垒是诸葛亮点兵时蜀军每人手握一把土堆积起来的。又有一种说法是蜀军行军时钻入靴子的沙土积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蜀军随身携带的预防水土病的盐土堆积而成的。但到底是怎么来的,已无人知晓。既然有这样的传说,就必定有一种事实成为故事产生的基础。据《秦州志》记载,诸葛军垒位于城东二里路南,谓下募城。原为高约丈余的圆锥形土墩。墩前存有清乾隆年间碑亭,古柏森森,荫翳蔽日,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六”,正午的太阳照在军垒上而四周没有影子,故也被人称为“无影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