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命有禁区使命召唤 绝地求生无绝地讨论搞怎么写

生命有禁区 使命无绝地
生命有禁区 使命无绝地
 来源: 
生命有禁区 使命无绝地
——记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
刘小兵 王金兵
  时而飞雪漫卷,时而寒风呼啸……仲夏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俨然是“夏天里的寒冬”,这里空气含氧量也仅有海平面的50%,被称为“生命禁区”,而担负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守护任务的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的官兵,就常年驻守在这里。11年来,他们巡逻12万多公里,守护11万多趟列车平安穿行,谱写了一曲“生命有禁区、使命无绝地”的忠诚之歌。
  4月的一天,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课在中队进行。课堂的主角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每块石头都有个响亮的名字,有的叫“忠诚石”,有的叫“血性石”,有的叫“奉献石”……指导员张海东带领官兵对着“忠诚石”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见证了中队组建之初的艰辛。品读其背后的故事,上等兵唐玉彬深有感触地说:“每块石头都是一部厚重的教材,面对它们,为谁当兵、为啥吃苦、为何坚守,一切都有了答案。”
  青藏铁路承担着75%进出藏旅客和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被誉为青藏高原人民的幸福线。官兵们深知“执勤守隧”的责任重大,时刻“苦砺本领”。为了应对高原气候对执勤造成的不良影响,战士们总结出“出门慢睁眼,先把墨镜戴,切勿看雪景,盯着背影看”的“除雪盲四口诀”;针对雪天地滑,他们采用“高抬膝、稳放脚、小步跑”的做法,使增援速度得到极大提高。
  去年9月13日下午,一头受惊的野牦牛突然撞破护栏闯入铁道。中队长杨富祥带领官兵机智灵活地与野牦牛周旋。在野牦牛筋疲力尽时,张斌和三名战士不顾危险冲过去死死抓住牛角,其余战士一拥而上用警绳拴住牛脖子,合力将彪悍的野牦牛拉出了铁道。
  昆仑山气候变化难测,营区山下109国道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中队官兵在那里设立写有“有困难找武警”及求助电话的“便民牌”。日下午,一辆满载饮料的货车侧翻于铁路桥不远处,中队官兵一瓶不少地帮忙捡回。满怀感激的司机王师傅要送10箱饮料给官兵,但被婉言谢绝了。
  11年来,中队还出动兵力800余人(次)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行动。去年6月,中队官兵抱回一只腿部骨折的幼小藏羚羊。一个多月后,这只藏羚羊在官兵精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但对官兵产生了深厚感情,不愿离去。官兵三次将它放归自然,但都没有成功。官兵只好在离营区很远的地方找到藏羚羊群,但这只小藏羚羊跑出几十米后突然转身,冲着正离开的官兵们“咩咩”叫唤。
  《光明日报》( 日 03版)[责任编辑:孙宗鹤]
核心价值观专区
一起细细品味“十九大时光”特别的味道和颜色
·|·||·|·|·|
光明网版权所有欢迎您访问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您在访问过程中对网站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联系我们。
&&青海发布&&
您的位置:
青藏线上的忠诚卫士
发布时间:
   &&记全国优秀公安机关基层单位沱沱河车站派出所
  5月18日,一则喜讯从北京传到了青藏高原,传到了格尔木铁路公安处,公安处下辖的沱沱河车站派出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机关基层单位。面对荣誉,近40名民警举起右臂向着东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生命有禁区、使命无绝地。&在茫茫雪域、瀚海戈壁,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上一列列钢铁巨龙平安穿行。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为确保青藏高原这条宝贵的团结线、经济线、生态线、幸福线的安全畅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沱沱河车站派出所的干警们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挥洒豪情,用青春、汗水、鲜血捍卫着天路的安全。
  加强基础建设,创建&绿色通道&
  被誉为世界铁路最高车站、最高长隧等多个&第一&的沱沱河车站,地处青藏高原长江源头沱沱河畔,车站派出所担负着青藏线铁路南山口至唐古拉南站近600公里线路的安全保卫工作,管辖区内平均海拔4300多米,高寒缺氧,气候多变,极端低温在零下40多度,被称为&生命禁区&,就在这里近40名民警恪尽职守、忘我奉献,取得了通车5年多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零发案&的好成绩。
  格拉段通车5年多来,沱沱河车站派出所始终严格落实线路巡防机制,对管辖线路实行包保负责,做到了对辖区状况&情况清、底数明&,同时创造性地对辖区线路状况绘就&电子台账&,只要打开电脑便可查阅管内线路治安详细情况,并随时补充完善基础资料。同时,派出所24小时不间断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管辖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警情及时排查,有力保障了辖区线路的安全畅通。
  &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六月穿棉袄,风吹石头跑&。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裸露的山体,狂风夹杂着飞石遮天蔽日,强烈的紫外线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干警们每天都坚持随时对线路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对防护栏破损情况进行登记以便及时上报,对牧民进行爱路护路宣传教育。巡线七八公里往往需要走上一整天,干警们被当地群众称作&用脚步丈量青藏铁路的人&,站台、铁轨、砂石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5年多来,干警累计巡线30多万公里,发现、清除隐患2000余件(次),检查行李物品35000余件(次),查获&三品&及其他违禁品30余件(次),有效保证了管内线路的安全。
  维护线路安全,综合治理必不可少。目前,派出所分别与路内单位、当地政府、武警部队等单位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检查、预案演练和武装震慑等活动,构建了坚固的人民防线&屏障&,近3年来,派出所与武警三支队召开联席会议30余次、开展演练40余次、出动警力近2000人(次)、警车达200台(次),圆满完成了各时期的重大安保任务。
  严格履行使命,铸就铁警警魂
  曾经的沱沱河以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令人望而生畏。&守护青藏线,奉献自己的年华。&面对庄严的国旗,干警们立下誓言。在这个曾经连骆驼背着货物都走不动道的地方,奏响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颂歌。
  日,青藏公路K米处一辆汽车翻下路基,28人受伤被困,派出所民警立即施救,飘飞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再加上缺氧和劳累,民警们个个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但没有一人退缩,两个多小时后,所有被困的人都被救起来了。就在这时,又接到警情,附近连续发生3起交通事故,没有丝毫的犹豫,民警们奋不顾身冲了过去&&创下了一天连续救助4起交通事故,解救群众35人的纪录,手伤了、脸破了、脚冻得没知觉了,衣裤全结成了冰块,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群众、因为他们是人民警察。5年多来,沱沱河派出所民警共救助事故车辆20多台(次),救助遇难群众150多人。
  &迈出三步喘半天,一日经过四季天&。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电闪雷鸣、雨雪冰雹、风沙漫天。5年多来,派出所先后有3名民警因公负伤,20多名民警不同程度患上了高原疾病。曾经英俊的脸庞如今也已变得黑红、嘴唇青紫,紫外线晒伤了他们的肌肤,也锻炼了他们的心智。巡线途中遇到恶劣天气回不了驻地,他们就刨冰挖雪化水而饮,啃方便面、干馒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一次小小的感冒极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为此干警们从不敢洗澡;吃饭只能六七分饱,以免引起缺氧&&没有人因此而退缩,为了青藏铁路的长期安全稳定,他们在巍巍昆仑唱响了&青春献青藏,雪域铸丰碑&的战歌。
  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中,沱沱河车站派出所的民警带着诚意、带着感情、带着服务,深入铁路沿线周边村镇、学校和牧户家中,倾听他们的诉求,满腔热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索朗仁珍是唐古拉山镇第四牧业社一位年近七旬的藏族老阿妈,两年前,老人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孙子背部突然隆起,这让一家人非常担心,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这一情况,经咨询医疗机构,得知孩子患了&佝偻病&,治病需要一笔钱,但她家里拿不出这笔钱,听着老人的诉说,干警们没有犹豫,利用轮休多次和老人的家人一起到格尔木的大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还捐钱捐物,同时还帮老人的儿子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联系了工作,如今孩子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欢笑声又溢满了这个家庭。
  派出所管辖内的青藏线五道梁区段,藏族牧民布巴利养着近千只牛羊,他经常因为牛羊通道与工务维护部门发生争吵。对此,派出所民警多次上门进行协调,却不见效。看到布巴利家离集镇较远,平时很难吃到蔬菜水果,民警在巡查线路时就特意送一些蔬菜水果,还为他代购物品。久而久之,布巴利道出了心里话,原来他为了方便,曾打开防护栅栏,但线路工区的人发现后就骂他,还用石头打牛羊,他心里不服,所以多次发生争吵。经过耐心开导,如今布巴利放牧会远离线路,也再没有打开防护栏,工务维护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表示,在适当的时候会建议上级部门再增设几处牛羊通道。
  协调医院帮助牧民解决看病难、就医难,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些钱来为贫困户买牛奶、米面、蔬菜,为学生买学习用具&&现在沿线很多小学生都是爱路护路的义务宣传员和巡逻员,很多牧民的家也成了民警巡逻途中温馨的&驿站&,沿线牧民亲切地将民警称为&天路守护神&。近3年来,派出所开展集中宣传120次,发放、张贴宣传品8万余份,签订各类协议书、合约书2000余份。
  雪域莽莽、冰峰巍巍。蓝天白云映衬着雪山草原,钢铁巨龙疾驰在神奇的天路。在1956公里青藏铁路线中,沱沱河车站派出所管辖线路虽不足全长的三分之一,但因其险峻奇绝,注定这不是一段平常的道路,在世界最高的铁路沿线,干警们用坚忍与执着,保障青藏铁路列车运行以及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人的一生,能为青藏铁路这条举世瞩目的道路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们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干警们的誓言振聋发聩。 (作者:何汀刘文令)海拔4772米:雪域哨所体验记[]_网易新闻
海拔4772米:雪域哨所体验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青海格尔木3月5日电(记者文贻炜、张宏祥)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海拔4772米,武警部队有人值守哨所的最高点。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冬季含氧量仅相当于内地的40%,高原病随时都有致命可能。
记者3日来到昆仑山隧道,亲身感受了一番哨所生活,茫茫雪域体验战士巡逻。上午8时30分,从格尔木向着昆仑山方向进发,越往上走,公路上的冰雪越厚实。车内电子海拔仪数字不断上升,到了4000米显示极限后戛然而止。窗外阳光灿烂,碧天如洗。3月的昆仑山玉珠峰,银妆素裹,风姿无限。
从青藏公路离格尔木149公里的乱石沟驶进便道,我们便知道了冬季给哨所官兵进行补给的艰辛。昆仑山强劲的寒风将便道吹成与山体一样的白,司机更多的是凭经验探路行驶。风雪大时,无法补给,哨所便成了“孤岛”。
越野车在冰雪便道左冲右突,10时40分到达了哨所。茫茫雪地,一面国旗格外鲜红,哨所旁边的青藏铁路桥墩下,3只藏野驴悠闲漫步。
这是一个冰雪封冻、与世相对隔绝的世界。即使艳阳高照的白天,这里的温度也仅为零下15摄氏度。因为极寒,移动、电信基站与电视接收装置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工作状态。
驻守的武警青海总队第三支队战士来自全国各地,一般在这里要驻守3年,每两个月要与山下的战士轮换岗位。
来自河南商丘的战士罗峰去年入伍,他说,在这里要“少说话、少运动、少饱食”。刚开始不适应,家里人担心,现在好多了,部队的保障很不错。
走进宿舍,记者看到每个战士的床前都有供氧设备,床头柜上都摆放着统一发放的红景天等高原药品。与宿舍区相通的是学习室,这里报刊、书籍丰富,设有电视、DVD和高清电影接收器。
在食堂,当日中午有辣子鸡丁、四季豆炒肉等四菜一汤。在贮物室,记者看到冰柜里堆放着虾、鸡翅和羊排等冷冻食品,而保鲜箱里也存了不少花菜、四季豆等新鲜蔬菜。
生命有禁区,使命无绝地。战士们巡逻却是以每天一点一滴的生命透支来履行使命。记者跟随战士出勤,从昆仑山隧道口开始步行巡线检查。烈日当空,寒风呼啸,每走一步胸口仿佛撕裂一般,记者端着相机的手冻得失去知觉,茫茫白雪中,眼睛几乎无法睁开。
走了不到15分钟,头痛如针扎一般难受,便停下来休息,大口喘着粗气。记者的巡线工作只坚持了半小时不得不返回哨所。
排长张争勃告诉记者,战士们想家,每次巡逻看到列车上的游客就向他们敬礼,并一直看着列车向自己家乡的方向远去,他们希望列车能够把思念和祝福带给家乡的亲人。
修建在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安全运营5年多来,已累计运送旅客4400多万人,运送货物2亿多吨,“天路”有力助推西藏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完)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正文
天路哨卡昆仑“神兵”:用绿色青春丈量信仰海拔
作者:卢冠琼 王金兵 史彦宾
  精武强能不放弃:生命有禁区 使命无绝地 &
  藏族小伙儿毛生元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吸着氧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哨的经历,更忘不了的是,那次下哨后,发生的事情。“换岗时,正好遇到饭点。我下哨后先去了趟厕所,回来后有点晚了。等我到了食堂时,其他班都差不多吃完在收拾了,我们班班长却带着班里的战友一起在等我吃饭。”“那时候,心里特别温暖。”毛生元告诉记者,他后来才知道,班长张浪(二期士官)多年来一直有这样的习惯,“担心下哨的人来晚了吃不饱,所以总是带着大家一起等。”&
  “生活上关心帮助我们,训练时,又非常严格。”在毛生元眼里,班长张浪令人十分敬重,“他当了8年兵,有着‘风雪神枪手’的绰号,很多新班长都是他带出来的。”&
  白茫茫一片的昆仑山上,三只随风摆动的彩色气球显得格外扎眼。“砰!砰!砰!”随着三声枪响,眨眼间三只气球纷纷被击破。这是老班长张浪在给战士们传授射击技能。中队驻地常年风雪交加,而且地形复杂,要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练就过硬射击本领,无疑要下一番苦功夫。&
  射击讲究一个快、准、稳,而在风雪天气,保持身体稳定、据枪稳固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练习臂力、腹力,张浪每天都要抓举20公斤重的哑铃100次;为了练习据枪的稳固性,他在枪管上放弹壳、在枪身上绑上盛满水的军用水壶,一举就是10分钟;为了练习瞄准,他空枪定眼瞄看目标一看就是几分钟,眼睛一眨也不眨;为了练习专注力,他在冰天雪地里穿针引线,常常是泪眼模糊。轮换下山后,能够在靶场进行训练,他更加注重精益求精,每射击一次都会在自己准备的“缩小靶”上用红笔点上弹孔,把成绩记录下来,查看命中靶位置、射弹散布状态。在枪支分解结合课目中,手指流血、指甲脱落,他仍旧忍着疼痛埋头苦练。“把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是张浪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值守昆仑隧道的中队官兵深知:在环境恶劣的昆仑山上 “执勤守隧”,使命光荣,光靠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方能确保遇有突发情况从容应对、处置无失。&
中队官兵一边吸氧一边进行体能训练。通讯员供图
  几年来,中队官兵群策群力摸索出了由室内到室外渐进性适应训练、用雪洗脸擦身极限耐寒训练和冰雪地追捕、格斗、射击等恶劣天候实战化专项训练“三种训练模式”。邀请高原运动训练专家来队指导,探索出了“吸氧练适应、减氧练耐力、断氧练提高”三步循环训练法,总结出了高原心率测量体能训练法,按照“强度×时间”科学计算训练量,有效防止了训练量“过”与“不及”的问题。&
  生命有禁区,使命无绝地。2015年10月的一天,队长杨富祥带领官兵在铁路沿线进行训练。在巡逻途中,官兵需翻越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山上没有路,坡度都在50度至70度之间,官兵只能手拉着手,凭着经验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慢慢挪动。&
  刚到半山腰,原本晴朗的天空却渐渐暗了下来,风越来越大,空中开始飘起了雪花。“不好!是暴风雪。”在雪山上遭遇暴风雪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官兵们全都绷紧了神经,严阵以待。&
  在暴风雪中,人根本站不稳,但茫茫雪山上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躲避风雪的地方,大家只好围聚在一起,趴在地上,尽可能地减少风雪的侵袭。&
  狂风大作,仿佛要把空气都吹走,缺氧越发严重了;严寒也在考验着官兵的意志,身体似乎也因为寒冷而渐渐发麻,只好全身用力,获取那一丝的热量;狂风卷起雪粒直往脖子里灌,大家紧紧地掐着衣领、捂着棉帽……&
  风雪稍稍减弱了些,官兵们纷纷抖落身上的积雪,但战士姜其亮却坐在地上不愿起来:“队长,我想睡会儿!”杨富祥急了,含着泪恳求道:“不能睡啊!睡了就再也起不来了啊!”&
  那天,小姜是在大家的搀扶下走回营区的。但第二天,他又跟着队伍巡逻去了。&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7月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上勤近11年来,中队官兵有效处置铁道险情367起、无人区巡逻12万多公里、热心救助群众1363人,精心守护11多万趟列车平安穿行。&
  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二号哨位官兵敬礼道别。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采访当天,风雪渐大,记者们不得不提前撤离哨位。驱车将离,官兵们聚集在标识有“海拔4868米”字样的“忠诚石”前,敬礼道别,并唱起了队歌:“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的哨卡,不管是春秋还是冬夏,这里永远飘扬着雪花。青春的浪漫在雪绒花前,士兵的风流在关山月下,这条通向远方的天路,就是我为你捧起的哈达。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民族脊梁,与天地的苍茫融为一体,远远望去让人心生无限敬意。&
责任编辑:杨晓霖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命召唤13和绝地求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