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 大地巨人读后感

您的当前位置:&>&
读书多的考生高考语文分数高 儿童文学家开了份书单
来源: 长江日报
徐鲁。网络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9日讯(记者李佳)又是一年考试季。据报道,北京高考语文阅卷专家日前指出,那些平时读书多、爱思考的学生在难题中更能脱颖而出。校外阅读,成了青少年人文素养的“补课”,各种大考筛选和检验出孩子们这部分的“课外”功夫。
  阅读如何塑造人?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作为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的获得者,不少人已经在书本里认识徐鲁许久,他的很多作品入选两岸三地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比如《冬至的梦》、《大地巨人》、《丑小鸭是怎样变成天鹅的》、《夏日雨景》等。
  好的阅读让人各方面变好
  “阅卷专家的话应该没有错”,徐鲁说,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读诗经,不读诗歌,你恐怕连话都不会说啊!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使人灵秀”,讲的都是读与写的关系。“我个人的体会也是这样。大量的阅读开阔了我的写作视野,也帮助我丰富了自己的辞采”。
  他说,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里就讲到这个意思:那个每天向前走路的孩子,他只要看到某一个东西,他也许就会变成那个东西。他看到的是杂草和阴影,长大了,他心里就会有杂草和阴影;看到的是玫瑰和光明,长大了,他的心里就会有玫瑰和光明。总有某一天或某个时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徐鲁举例说,《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的作者南美英,出生于韩国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家庭,她从小就喜欢阅读,甚至于,自从看过一本描写小精灵的童话故事之后,她竟异想天开地幻想着小精灵将来能够赐给她一份“只要看有趣的书,也可以生活”的工作。这是一个童年时代对阅读相当痴迷和投入的小孩,如今已经成为韩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教育专家和文学博士。南美英认为,正是童年时代的酷爱阅读,成就了她的今日,是童年时的精灵满足了她的愿望,让她变成了一个快乐、幸福和精神上十分富有的人。
  “一个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拥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比较丰富与完整的阅读熏陶的人,他的知识积累、心理素质、人格结构、审美力、创造力、价值观等等,大致都会建立得比较好,比较完善”,徐鲁说。
  中国孩子怎么可以不读“中国故事”
  在北京高考微写作3道题中,选“红楼梦”的比较少,但阅卷专家介绍,真选了这道题目的考生分数也都比较高。很多学生面对中国经典却无从下手。
  “一个在中国大地上长大的孩子,怎么可以不去阅读’中国故事’?”徐鲁建议,“从古老的《诗经》开始,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开始,我们的方块文字,我们美丽的母语汉语,就不仅仅是我们赖以生存和交往的工具,也不仅仅是我们全部文化与文明的载体,而是我们最初的和最后的心灵与回忆之乡,是我们全部的记忆与乡愁”。
  徐鲁认为,既然是“育”,即有样学样,“如果父母每天只沉迷于网络小说、穿越小说,家里只有一些盗墓小说或通俗故事杂志,那这个家庭里的孩子的阅读品位肯定就会受到影响”。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像定时清扫孩子卧室里的卫生一样,为孩子们清理他们的“阅读环境”,包括帮助他们剔除那些无益与不良的读物。“你已经懂得要给孩子吃安全和健康的食品、穿纯棉的衣服和舒适的鞋袜了,但是你还必须懂得,给孩子选择有营养、有品质、有品位的读物,同样十分重要”。
  访谈: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
  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书在等待你
  读+:你曾说过,对孩子来说,有一些故事如果错过,可能成为终生遗憾,为什么?
  徐鲁:儿童文学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对孩子来说,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读到了、听到了,也就是永远地读到了、听到了;童年时错过了、省略了,也可能是永远地错过和省略了。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有一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时读到它们,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和他整个的精神成长,都可能有所欠缺。因为,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书在等待你。小学阶段有小学阶段的书,中学阶段、大学时代,要读的书也是各不相同的。“补读”的状况会有的,但是那就像在田野里“补种”的农作物一样,往往已经错过最佳的生长季节和丰沛的雨水滋润了。
  读+:你赞同阅读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吗?
  徐鲁:以《爱的教育》为例,这是很多人都读过的一本书,也就是我所说的童年时代不应该错过的、像种子一样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感动过全世界亿万读者的书。作家通过一个小学生安利柯日常生活的记述与描写,展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爱心故事。
  例如11月10日这天,安利柯记下的他父亲对他说过的话。事情是因为小安利柯对母亲说了不礼貌的话引起的,于是他的父亲这样说道:“安利柯啊,你要记住,你一生当中,会经受很多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失去母亲。等你长大成人,尝遍人生的种种艰辛以后,你会千百次地回忆起你的母亲来,渴望能再听见她的声音,哪怕只一分钟也好……”像这样的语言和细节,对一个小孩子的影响真的会很大。
  有什么样的畅销书,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
  读+: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看玄幻、言情等网络文学的不少,这样的阅读品类会不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
  徐鲁:这还用说吗?玄幻也好,言情也好,穿越也好,手游也好,都有各自的桥段、套路,那就像是各种快餐食品、可乐饮料的“配方”,是流水线式的工场化制作,是标准的商业产品,而很难称得上是文学作品。读起来轻松、刺激,有快感,也能满足好奇心,但是有营养吗?这样的东西里有多少文学的成分、思想的成分?其中的价值观即便有,多半也是混乱的、混搭的居多。这样的一些“写手”,与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文学家”相去甚远。
  读+:孩子应该从哪方面开始阅读呢?
  徐鲁:我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就是:不熟悉自己的家园、文化和根脉的人,对全世界也将是陌生的。因此,一个中国的孩子,应该多读一些有中国情怀、反映中华民族美好价值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故事”,这样才能不忘初心,深切熟知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根脉。王蒙先生曾慨叹过:如果一个中国的青少年,连《红楼梦》都读不下去,这简直就是读书人的耻辱嘛!诗人余光中也曾有一个形象的比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或“赛琳娜”,你还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吗?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和乐府诗歌,从六朝诗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一直到我们现当代的新诗和白话散文里,浩如烟海的诗文,都在抒写着中华民族曲折的故事、漫长的记忆和最深沉的乡愁。
  读+:父母的阅读品位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品位吗?
  徐鲁:以前俄罗斯人有句话,我很赞成——有什么样的畅销书,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反过来说也成立——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畅销书。老一辈俄罗斯人,是阅读着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书在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新一代的俄罗斯人一度远离了经典,俄罗斯很快就意识到了阅读品质的下降对整个国民素质和世道人心的影响,所以及时地予以了改进。我们的家庭阅读氛围也是一样的。
  前几天还在中国的挪威儿童文学作家、《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是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文学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
  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的需要,让他们沉迷于仅仅能够获得感官刺激和一时快感的电子产品,从而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父母们读给孩子们听的文学书,才是真正的“温暖之源”。
  由此可见,爱孩子,就必须先送给孩子一个纯正、干净和温暖的阅读环境。而且还要帮助孩子们提升自己的阅读质量。对于书,孩子们是没有多少鉴别和选择能力的。
  最优秀的文学,可以从9岁读到99岁
  读+:现在青少年可阅读的图书整体质量怎样?有人评价,周围的文化环境趋向于低龄化,现在给孩子看的东西太幼稚了,你觉得呢?
  徐鲁:中国原创儿童图书的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事实。从国外引进的儿童图书的出版,几乎是与世界童书出版同步,一般能引进中国来的,品质、内容上也是经过了出版社的挑选的,所以,好的童书还是很多的。
  有些童书也是“深刻”和“复杂”的。我们的作家也在开始给小读者一些哲学的、思想的、甚至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的内容,当然,还有关于孤独、爱、家庭伦理、战争、死亡等内容,有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里也有所涉及。
  从形式表达来看,我倒是觉得,“幼稚”,还有清浅、甚至简单的浅语、“无意义”的逗趣和游戏精神,原本就是一部分童书本来的特点或标识之一,特别是给低幼年龄的小孩子看的东西,需要多复杂、多深刻呢?他们面对复杂和深刻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读+:大人在“陪读”童书中也能获得营养吗?
  徐鲁:应该是这样的。新鲜可口的水果、蔬菜、牛奶,小孩和大人都喜欢吃。我最近沐浴用的一种沐浴液,也是婴幼儿专用的,大人用起来也更放心和舒适;纯棉的布料和衣服,适合儿童,难道不适合大人?每年好莱坞、迪士尼动画大片的票房,最大的贡献者其实是成年人。
  我从来就认为,一本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书,应该具有把9岁的小孩子到99岁的老人都吸引过来的魅力。就像安徒生童话,老爷爷、老奶奶读起来不是更惬意吗?他的《海的女儿》,那是一个多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么深刻和动人的爱情故事,大人为什么不能读?
  读+:成年人为什么要读童话故事?
  徐鲁:最近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艾伦·B.知念的《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借用这本书中的一个观念,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位学者从4000多篇世界民间故事中,精选出15个具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它们描绘了大多数普通人的成年后的生活境况及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揭示了每个人在后半生必须完成的心理发展任务。例如克罗地亚有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个人通过森林之王的魔力,得到了一个重返一生中最快乐时光的机会,而他因为无法割舍的种种牵挂,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大人阅读童书,就好比那些背着沉重的负担匆匆赶路的人们,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哪怕只坐一会儿,仰望头上的星空,看看那些温柔的星星在闪耀,看看永恒的星星和浅浅飞过的流萤,它们将会照亮前面的夜路,那是疲惫的心灵回家的方向。也就是《从此以后》里的观点:一个人一旦已经走过了“人生旅程之中途”以后,就应该稍做停顿,想一想,就应该从支配着整个中年时期的实用主义的理性中突破出来,把自己从沉重的社会惯例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重返纯真的记忆之乡,重返童年的自然境界。
  徐鲁端出了一份他童年时代的书单——
  《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儿童小说)
  《普希金童话诗》(诗歌)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
  《雷锋叔叔的故事》(故事)
  《小英雄谢荣策》(故事)
  《闪闪的红星》(儿童小说)
  《高玉宝》(儿童小说)
  《草原上的鹰》(诗歌)
  《读点鲁迅》(散文)
  《儿童时代》(儿童杂志)
  责编:朱曦东
扫二维码上移动长江网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最美的儿童诗》读后感怎么写啊!
Valder¢25b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最美的儿童诗》读后感这是一本多么优美的书啊!刚刚读完,合上书,好像又一次合上了童年.真的,当你再一次翻开时,仿佛 童年的歌声又一次响起了.这是一本全是诗的书.我喜欢这种书.单单这种书,才会给我如梦般的幻想与体会.有些诗,表面上看不出来它的含意,可只有你去细细得,深深得去琢磨,去猜想,去理解,才能知道这首诗的含意.记得有这么一段:只那么轻轻地一荡那架小小的红秋千便把我荡过了童年的门槛是啊,这本书就好像是这架小小的红秋千.不过,真正的童年却很短.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童年就消失的茫茫的大海.怎样才能捡回来?永远不会再一次把童年捡回.但是,童年却留下了它的足迹,它的事物,它的遗言.我们可以一起去寻找,寻找梦里的童年.在梦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该是一场多美的梦啊!它,能使我再当一次小孩,再次做着小时的傻事.可,是谁让我做了如此美丽的梦?是《最美的儿童诗——校园歌弦》.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个我能理解.去读一读吧!这样可以使你和我一样,去做一场美丽的梦,童年的梦.时间,就像湍流的溪水,哗啦哗啦,一下子就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瞧,照片上的我,还在抱着奶瓶.瞧,照片上的我,还坐在婴儿车里.瞧,照片上的我,走路还不稳.回想起来,当时我是多么的幼小,多么的可爱.看,那张照片,那时的我,才到妈妈肚子前.可现在再次看看自己,我长大了,个子已和妈妈差不多了,我成熟了,不会再做以前那些傻事了.当我正在埋怨时间如此之快时,再翻开《最美的儿童诗——校园歌弦》看看,心里就觉得很舒坦.里面虽然写得不是幼小的时候,是在校园的每分每时,但只有这些就够了.有了这样的基础,你可以自己继续想像.书中还有第二章:“世界早安”.在这章里,赞扬的是英雄好汉,和世界的和平与尊严.也许,你梦想着自己是英雄,也许,你梦想着世界永远和平.说实话,我也不例外.《呼声》和《冰山作证》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呼声》的意思是呼唤和平.我想,每个人都喜欢和平.可能你会说,我们现在不是就处在和平的世界里么?是,现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和平的,但是,仍有一些国家还在弥漫着硝烟.我不明白,国家和国家为什么要打仗?有人说我太单纯,理解不了.《呼声》这首诗写得好.我想让一些经常攻击别人的国家看看,也许,看了这首诗,他们就会打消打仗的念头,重新爱上和平,爱上世界.《冰山作证》写了很多英雄,他们是在南极科学考察的勇士们.大家都知道,南极有多么冷,到处都是白色.《冰山作证》让我很感动.我差点哭了出来.面对种种困难的南极科学考察的勇士们,仍然坚持着,坚持着.难道,这点困难就会把他们击倒么?不,这种坚强不屈,永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大地巨人》是最后一章.这一章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后,就好象被一首首记述着各种童话的诗吸住了.我喜欢童话.我喜欢作家们编出的童话.它们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喜笑颜开,让我泪流满面.最后这章,像一把钥匙,一把彩色的钥匙.它用美妙的童话把这座“神秘的古城”关闭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南旧事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