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战舰世界粉色名字取名字要用地名而不用古代将领的名字?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中国海军舰船命名为何以地名为主|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中国海军舰船命名为何以地名为主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如今,网络上不少人对人民海军舰船的命名争论不休,各种正反“预测”、大小“调整”屡见不鲜。也有人觉得海军以地名为主的命名方式“没特色”、“没创意”等,然而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为何人民海军的命名为何以地名为主?
中国航母辽宁舰
  对此,有一种解释是——
  “如何对现有舰艇开展统一命名?有人提议,用领袖和将军的名字,有人提议用战斗英雄的名字,甚至还有人提议用威猛动物的名称。对此,海军司令肖劲光没有轻易表态,而是汇总情况后向毛泽东主席请示。毛主席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我们的海军刚刚组建,现有战舰是我们的海上根据地,是星星之火。’肖劲光心领神会,随即回应道:‘城市也是人民创造的,您看主力战斗舰艇以城市命名是否合适?’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遗憾的是,这一段生动的记述听来很有道理,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目前仅知1950年4月肖劲光曾致信中央军委汇报并申请批准海军舰艇命名草案,但此时按地名命名的草案已基本成型。所以,这一问题只能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探究。
  一般来说,舰船的命名来源主要有:地名,包括城镇、山河、海湾、岛屿、名胜等等;人物,包括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人物群体、种族等等;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或词组等;此外还有动物、历史事件、星体、气象、器物等等。大多数国家海军的命名均是以上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人民海军之前,国民党海军的命名原则虽然多变,但是自南京政府成立以来,主要作战舰艇(不包括登陆舰艇和小艇)的命名大多取自有特定含义的地名(这一点与北洋海军的命名有明确的不同,虽然定远、镇远也是地名,但是从目前找不到其命名与地名的关系)。今天的军迷往往只看到这些舰艇名的特殊含义,而忘记了其实际来自地名。如著名的轻巡宁海、平海其实也来自地名,分别是浙江的宁海县和福建莆田的平海卫;抗战期间接收外国援助的浅水炮舰以带来源国名的地名命名,如英山、法库、美原等;后期美国援助的太字号护航驱逐舰、永字号扫雷舰也都来自地名,如太平、太康、永兴、永胜等;战后接收的如重庆、长治、安东等舰也是取地名命名。虽然也有部分例外,如逸仙、民生、灵甫、伏波、江犀等,但是在1949年人民海军成立前,国内以地名命名舰艇已不鲜见。
  回到共产党人这边,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因此,以当代人物命名舰艇自然被排除了(1950年命名草案中唯一一条以人物命名的是以牺牲的战斗英雄命名鱼雷艇,也因此被否决了)。而相对于其他命名形式,如历史人物、事件、动物、特殊词语等,以地名命名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经过20余年的武装斗争,1950年全国大部已经解放,人民政权取代了旧政权,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以新旧解放区命名新生的人民海军的战舰,纪念和继承革命战争的光荣传统,这样的命名既响亮又有意义。
  因此,日,人民海军第一次系统的舰艇命名中,采取了以地名为主的命名原则——
  以城市命名护卫舰(护航舰)、驱逐舰,如南昌舰、广州舰;
  以县城命名炮舰,如瑞金舰、遵义舰;
  以江名命名内河炮舰,如长江舰、涪江舰;
  以山名命名大型登陆舰(LST),如井冈山舰、太行山舰;
  以河名命名中型登陆舰(LSM),如黄河舰、淮河舰;
  以村镇名命名大型步兵登陆艇(LCI)、坦克登陆艇(LCT),如古田舰、碾庄舰(当时也称为舰);
  以“风”字号命名扫雷舰艇,如秋风艇;
  拖船、登陆艇(LCM)、油船、炮艇,以拖、登、油、炮+编号的形式命名。
  还有以省命名的航空母舰,如首艘航母辽宁舰,以及第2艘航母可能命名为山东舰。
  张爱萍将军在舰艇命名典礼上,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次系统的舰艇命名,在此之前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南海舰队的前身)曾将部分小型舰艇以“解放”“奋斗”等词语进行了命名
  人民海军南昌号护卫舰,该舰在旧日本海军时代名为宇治,战后由国民党军接收改名长治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感觉中国海军军舰取名体现不了中国特色,为何与美国一样用地名命名? - 知乎1773被浏览881858分享邀请回答1.3K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52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2 个回答被折叠()&img src=&/50/accc7cfee6cba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50/accc7cfee6cba_r.jpg&&&p&封面是伊犁河谷,现在只有一小部分在中国境内,剩下大部分已经被俄国割走了。&/p&&p&这个基本算是我在知乎最早写的东西了,也是因为这个才有了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专栏改版之后变了很多,大家也建议应该把这个放上来,当然为了表示诚意我肯定是要配新图的。因为为了可读性,暂时没写班超和恒罗斯战役,因为这两个地方也是下面的正番要写的,所以就当是个伏笔了。&/p&&p&写这个的时候正好是巴黎发生穆斯林恐怖分子的暴乱的时候,当时的契机就是希望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更客观的看待维吾尔以及其他穆斯林,好好地去了解这个民族,在民族问题比较尖锐的今天,可能确实有必要说一说新疆的历史。&/p&&ul&&li&我从小就对新疆和甘肃有着异常的向往,并且总感觉是我梦中的故乡,这个地方处在亚欧大陆的中心,承受着太多的历史变革和人情沧桑,一队队驼队,一片片绿洲,都在阐述着她美丽的过往。&br&&/li&&/ul&&br&&p&  新疆是华夏和欧亚的窗口,我一直感觉,这是一个有着神迹的沃土。&/p&&p&我爱新疆,同时也爱这个华夏古国。所以希望无论有多少民族宗教争端,我们依然能带着敬畏去看这片土地,&b&新疆处在大陆中央,只能一直作为“远方”而存在,无论对于东亚,还是西欧,都是远方。最美的,就是远方。&/b&&/p&&br&   客观来说,没有哪片土地一开始就是属于什么人或者什么民族,只不过我们生活在这个土地,又迁移到另一块土地,和其他土地的人一代代繁衍。这就是新疆的历史,也是世界的历史。所以可能我们更行该关心,是怎么走下去更好,不要辜负这片土地。&br&&br&&p&.................................................................................................................................................&/p&&ul&&li&&ul&&li&先回答下,&b&新疆既不是先有的汉族人,也不是先有的维族人。要是论血统,姑且认为是先生活着的维族人的一部分祖先吧,但汉族人要比现在意义的维族早到达新疆很多。文章很长,预警。&/b&&br&&/li&&/ul&&p&
首先,这个只是科普,所以要是有偏颇或者失误欢迎指正。&/p&&ul&&li&我的家乡是黑龙江哈尔滨,这地方“自古以来”几乎就没被中国控制过,一直是东胡渔猎民族的活动范围,现在却成了最大的汉族人城市之一。而我本人姓安,溯源的话几乎是一个父系来源没有汉族血统的姓氏,族谱说来自于中亚一带的粟特人安国,但是还是在千百年的同化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li&&/ul&&br&欧亚大陆可以看作是一个&b&大型岛屿&/b&,这个岛屿的山峰就是中间耸立的&b&帕米尔高原(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汇聚成)&/b&,高原东边就是我们熟知的&b&天山南北的两个盆地&/b&(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构成的新疆,高原西边是阿姆河锡尔河滋润的“河中地区”和费尔干纳盆地,高原北边以及附近的广阔地区是大量的游牧民族。高原东西更远的地方有着更为发达的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如中国、匈奴。 希腊、波斯等。东西都有着各自文明。东边是黄种人,西边是白种人。“那么新疆这个高原东部的大型沃土和高原西部的阿姆河锡尔河滋润出来的——“河中地区”一同成为了东西文明的碰撞之地,游牧民族也成了这里的先锋部队。所以新疆的历史同斯坦诸国一样,是由来自西方的塞种游牧民族、吐火罗人、伊朗雅利安人、甚至欧洲的希腊,与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羌人、鲜卑人、以及我们汉人的大融合和冲突,也可以看作是黑社会的抢山头,即有暴躁的游牧民族打手,也有深藏不漏的大河文明大哥,进行千年的历史旅途。这之中随着混合民族突厥以及后来的蒙古的出现,让新疆一步步走到今天。&img src=&/0715074badfa210a2ef3_b.jpg& data-rawwidth=&2337& data-rawheight=&1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37& data-original=&/0715074badfa210a2ef3_r.jpg&&图
上面说的地理区域,也是这个文章讲的地理区域,上面的名词非常重要,之后也会提到很多次。&br&&ul&&li&&b&开始写正题&/b&&/li&&/ul&&br&&b&&b&可能有人认为工业革命之后东西方才有大规模接触,或者有人认为是明,唐,甚至是汉,秦。&/b&实际上,从人类来到亚欧大陆,被称为高加索人种的白种人和被称为蒙古利亚的黄种人就一直交叉混合,并逐渐分化。&u&到了公元前21世纪左右&/u&,我们可以广泛的归类&/b&&br&&ol&&li&亚洲东部被&b&黄种人农耕部落&/b&以及&b&羌人部落&/b&控制(同祖先,使用汉藏语系语言),东北部大兴安岭到贝加尔湖一带被称为肃慎(女真祖先)东胡(鲜卑、维吾尔祖先)黄种人的渔猎民族控制(使用阿尔泰语系语言。)&br&&/li&&li&北部黄种游牧民族控制。(早期使用疑似叶尼塞语系语言,和汉语也有一定关系。)&/li&&li&中部也就是甘肃新疆中亚一带被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b&雅利安人(塞种)&/b&以及使用原始印欧语的&b&吐火罗人等白种人控制。(这种语言叫做“印欧语系”语言,也就是包括英语法语现在欧洲大部分的主要语言)&/b&&/li&&li&&b&南部以及东南岛屿被使用矮黑棕色人种以及使用南岛语的越人控制。&/b&(现在残留泰米尔语以及密克罗尼西亚等诸语言)&/li&&/ol&&br&&img src=&/0d07d9e55ca1f07b097b27d5a7d60893_b.jpg& data-rawwidth=&3767& data-rawheight=&1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767& data-original=&/0d07d9e55ca1f07b097b27d5a7d60893_r.jpg&&&p&图
以前做的一个世界模块图,这篇文章讲的就是那个“西北绿洲模块”为主的故事。&br&&/p&&ul&&li&那么我们在这里说的新疆的大致范围是东到河西走廊,西到帕米尔高原,南到昆仑山脉,北到阿尔泰山的这样 一个范围。准确的说新疆这个名字是清代才出现的,古代我们一直称这一广大地区叫西域,&b&而且要是说到新疆就不得不说中亚诸国(就是那些斯坦们,词根是古欧洲语言的地方的意思,现在英语stand也一样)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甚至包括蒙古高原。所以本文也会顺便将中亚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斯坦”以及在中国新疆的这些民族的来源大致说一下。&/b&&/li&&/ul&&br&首先比较扯淡的是,一些根据《山海经》“西山经”和“大荒西经”中的说法是,黄帝的轩辕部族生活在天山一代,首先不说这两个地理意义上的天山是不是一样。《山海经》的确存在地理历史价值,但是以讹传讹,出现了太多混乱以及隐晦。不过通过近些年的考古还真的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刻画符号和早期吐火罗文的相似性。但是实在是证据不足,不好论证。&br&&p&  但根据在第四纪末期冰川融化的大状况下,加上冲积平原并没有如今的广阔。综合山海经的理论,华夏部落最早很有可能生活在甘肃天水到陕西秦岭一代,当然也并不排除曾经在天山一带的可能性,毕竟山海经一直以昆仑山为正统(虽然是否是同一昆仑山也有争议)。并逐渐向东迁移,所以单纯论证所谓一个地区的正统,并没有什么意义,华夏部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就经历过多次的重心迁移。(回复中有少民小伙伴和我说,匈奴语里祁连就是天的意思,可能甘肃的祁连山就是当时所谓的天山,这就合理了。)&br&&/p&&blockquote&可以看下我这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和《圣经》及其他传说中的大洪水有什么关系吗? - 安森垚的回答&/a&&/blockquote&&p&  所以不论如何,这一段的东西扯淡的成分居多,信则有不信则无。&/p&&ul&&li&在真正的史料记载中,在公元前20世纪以来,曾经有一批生活在中亚也就是那些斯坦的游牧民族,这批人就是所谓&b&“雅利安人”&/b&的一部分,和欧洲的诸多民族都是同源的,只不过一波到了印度和伊朗打家劫舍,剩下的留在中亚草原愉快的放牧后来跑到欧洲,&b&西方称之为saka或scythia,我们称之为“塞种”的民族,现在的说法“斯基泰人”。&/b&(这名字还是记一下吧。)&/li&&li&这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公元前七世纪也就是中国的西周到春秋时代,&b&他们已经扩散迁移到黑海一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克里米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游牧帝国。&/b&&/li&&/ul&&b&&img src=&/ab710fcb8585b1bfdc884f4e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ab710fcb8585b1bfdc884f4e_r.png&&图 黄色塞种人 红色是塞种人建立的帕提亚帝国,也就是我们说的“安息”(全部属于伊朗语族)&/b&&/li&&li&&img src=&/c6d5afcfa858a61_b.png& data-rawwidth=&1222& data-rawheight=&7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2& data-original=&/c6d5afcfa858a61_r.png&&&b&图片来自谷歌 侵删 塞种攻击巴尔干和小亚细亚&/b&&br&&/li&&p&同时在考古和我们史书的记载里,新疆的天山南部生活着一群高鼻深目,有典型的高加索人种特征的人物,这群人的来历一直有很多说法,当然还是归功于近代一批语言文化学家如季羡林等,分析他们的&b&“吐火罗文字”&/b&,发现具有显著的印欧语系西部特征,加上新疆出土的干尸,很多说法倾向于&b&这批人是一批最古老的白种人,他们从南疆一路进入甘肃,沿途建立了一系列如龟兹、焉耆、轮台、精绝&/b&&b&等小型城邦。于是天山南部的大片沙漠,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塔克拉玛干(吐火罗人的家园,只是一种说法。)&/b&&br&&/p&&br&&img src=&/6e5b3b0ccf0c1a97ef21fc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6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6e5b3b0ccf0c1a97ef21fc_r.jpg&&&p&图 后来融合了塞种和吐火罗的贵霜王朝(月氏)钱币,上面是第二代国王阎膏珍。&br&&/p&&br&&img src=&/91d740f78e85560affd49e55931abd16_b.jp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2& data-original=&/91d740f78e85560affd49e55931abd16_r.jpg&&图 吐火罗在的分布范围 这个山脉是帕米尔高原。&br&&p&  同时在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一批&b&“羌人”&/b&(一般被认为是现代汉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祖先)从祁连山一带迁移到塔里木盆地周边,这群人一般被我们称为&b&“婼羌”&/b&,其实直到现在新疆还有个若羌县。但这时候已经有吐火罗人和塞种人在这里生存了。&/p&&ul&&li&&b&这也就是先秦时代,新疆地区的民族雏形,基本属于一个由北部主要塞种,南部主要吐火罗人,以及一定的原始羌人组成,而交叉点就是敦煌一带的河西走廊西端。&/b&&br&&/li&&/ul&&p&同时在史记的记载中,在公元前2世纪也就是秦代的时候,&b&一批叫做“月氏”(读音是“肉支或月支”)&/b&的民 族开始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东北部一带壮大。&/p&&p&  这批人的人种定义十分复杂,历来很多说法,比如“匈奴说,土生民族说,甚至包括日耳曼哥特人的说法”。但是现在一般认为早期的月氏是一群和我们同源的羌人。&/p&&p&中国进入了汉代,西域的情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文说过,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与北边的塞人在交叉点——敦煌一带发生了激烈的抢山头运动,随着月氏的壮大,他们击败了也在敦煌一带的塞种人部落&b&“乌孙”(这个名词很重要,也是后来哈萨克人的直系祖先之一)&/b&的国王“难兜靡”,(靡这个字类似日语的桑,推测是所有塞种贵族名字的一个尊称)。难兜靡家破人亡,最后儿子“猎骄靡”被匈奴冒顿(音莫独)单于抚养成人,随后与匈奴结盟复国,但由于月氏的强大,乌孙向巴尔喀什湖一带迁徙(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天山西部,也就是现在的伊犁,不过清末伊犁大部分被俄国占领),并和匈奴结盟。&/p&&blockquote&&img src=&/4792ced23ed6d3ec51467e3_b.jpg& data-rawwidth=&1445& data-rawheight=&6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5& data-original=&/4792ced23ed6d3ec51467e3_r.jpg&&图
乌孙月氏和匈奴的三角关系,摘自&a href=&/p/& class=&internal&&22.四帝国时代之贵霜、安息,东西的门 - 祖先 - 知乎专栏&/a&。&/blockquote&&p&&b&匈奴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我比较倾向的是匈奴是一个以“叶尼塞系民族”为统治者,以大兴安岭一带的东胡(女真蒙古祖先)以及乌孙等塞种人组成的部落联盟。也就是说这一模式非常类似于后来的“突厥汗国”模式,是中亚北亚民族的“大一统时代”。&/b&&/p&&p&  为了报仇,公元前177年,匈奴乌孙联军进攻月氏,月氏不敌,被迫西迁。这也是匈奴第一次进入新疆地区。于是月氏被迫驱赶西部的剩余塞种人在伊犁河游牧。可是这个“猎骄靡”实在是仇恨太大了(看这个傲娇的名字),所以公元前139年,第二次进攻月氏,月氏被迫继续西迁,并和前文提到的婼羌融合,一直跑到了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p&&p&  所以乌孙一度成为了西域地区最大的一个游牧部落,基本霸占了西到巴尔喀什湖东到阿尔泰山的广大疆域,剩下的吐火罗人就在南部建立较小的邦国,如&b&轮台,龟兹(音秋词)&/b&,包括大家熟知的楼兰。&/p&&br&&p&月氏人非常的惨,被吊打不说,自己的国王头盖骨还被匈奴做了喝酒的杯子,于是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克什米尔一带,生存在“大夏”“大宛”和乌孙的夹缝中。&/p&&ul&&li&提到“大夏”“大宛”,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家熟知的&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其实古希腊众所周知只不过是若干个小城邦组成的城邦联盟,但是当希腊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衰落下去后,北方的“马其顿”城邦竟然神奇的崛起,公元前3世纪,首领亚历山大带着他的部落征服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攻占小亚细亚,在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击败中亚的&b&塞种人&/b&和&b&粟特人&/b&,向南征服印度河流域。他死后,虽然帝国分崩离析,但是中亚细亚以及欧洲的民族完成了一次大统合,由于文化的先进以及亚历山大安置了大量的希腊士兵定居于中亚,中亚包括“新疆地区”几乎全部“爱奥尼亚化”(希腊化),随后亚历山大大帝部将“塞琉古”也就是后来的&b&塞琉古皇帝&/b&建立了横跨欧亚,以叙利亚为中心,东到帕米尔高原(新疆西部),南到伊朗以及巴基斯坦的庞大帝国。&br&&/li&&li& 公元前2世纪,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很快分崩离析,伊朗地区被由“阿尔萨息”建立“安息”王国,(也叫帕提亚帝国)(后来中国安姓的一大源头),东北部的塞种人独立,建立“&b&大夏——希腊王国”(在阿富汗以及印度北部)&/b&,史称“巴克特里亚王国”。&br&&/li&&/ul&&p&这个大夏虽说很强大,并且到处打来打去,但是自己内部也总是混乱。公元前160年北部费尔干纳盆地附近的一个城邦“大宛”由于欧克拉提德一世在印度作战,这个本来安置希腊伤兵老兵的城邦很快被北方的游牧塞种人占领,但是这批人也很快希腊化,建立&b&大宛王国&/b&。(现在一般认为是大爱奥尼亚的音译)&/p&&p&  此时的河西走廊这个众多西域文明的发祥地,在被匈奴占领40余年后,前126年的汉武帝王庭之战,彻底的消灭了匈奴漠南主力,将河西走廊划归中国版图,由于霍去病饮马酒泉,设置酒泉(肃州),张掖(甘州)(也就是后来甘肃省的由来)敦煌,以及修建长城进行布防。并修建玉门关用来防御西域诸国。&/p&&p&&b&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西域还没有成型宗教,多为传过来的佛教以及原始信仰,甚至也有一些希腊化的存在。&/b&&/p&&ul&&li&&b&哎...终于统一时间线了。所以现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20年,目前的西域也就是新疆的局势是。新疆天山(现在所谓北疆)一带是乌孙,东边是匈奴,南边(现在所谓南疆)主要是半希腊化的吐火罗人小城邦。月氏被迫西迁,活在别的国家的缝隙里。大夏希腊王国在中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代活动,费尔干纳盆地也叫“河中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新兴希腊化国家大宛。&/b&&br&&/li&&/ul&&p&  但是,重说三,这个时候的中国王朝是汉朝,但是这个时候的汉朝和西域没有从属关系,彼此都是独立的国家。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新疆还不在中国王朝的控制范围内。&/p&&br&&img src=&/44b0c66d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4b0c66dc_r.jpg&&图 西域36国(有吐火罗人也有塞人)&p&   现在可以把问题转向中国了,在前文提到的塞种吐火罗称霸西域的时候,西边大多人都没听说过“华夏”这个东西,更别提刚建立的“汉”了。&/p&&br&&p&中国有一个神奇的皇帝,汉武帝刘彻。圣母可能会和我说此人双手沾满了劳动人民的献血,晚年骄奢淫逸。可是,我们希望能透过“轮台罪己诏”,两方面看见汉武帝这人对中国千年的影响。&/p&&p&汉武帝这个人吧,大中央集权思想很严重,做事吧,也不管别人支持不支持。所以说他也不按照基本法,包装了个儒家的等级制度治理国家。&/p&&br&&p&&b&所以随着国力强大,集权的汉武帝倾全国之力,搞掉了南越(广东广西),闽粤(福建浙江),西瓯(云南贵州),朝鲜,这样就把国家弄得很大很大,所以通过三次战争,基本上把南边的匈奴清理干净了,匈奴就这样逃到了蒙古高原。至于过程嘛。&/b&&/p&&blockquote&&b&&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356800& class=&internal&&汉族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民族概念里的“族”是在什么时候? - 安森垚的回答&/a&&/b&&/blockquote&&br&&p&所以天下布局比较完善的时候,汉武帝开始匪夷所思的开始爱玩马.....但是中国不产良马。比较吊的马只有前文提到的&b&“大宛”&/b&才有,玩过三国杀的都知道大宛的“汗血宝马”,所以之前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也就顺便拜访了一下大宛,大宛的国王是很希望和汉交好,但是又惧怕北边匈奴的压力。所以只能做些礼仪上的交谈,就把张骞打发走了。&/p&&blockquote&&p&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本来是希望能和前文提到的,和匈奴有世仇的月氏来进行联合,商量一起制约匈奴的事情,月氏这民族还真不记仇,只顾着迈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了,根本不鸟张骞。并且月氏惧怕北方的乌孙和康居(哈萨克斯坦一带),不敢轻易惹怒匈奴。张骞没辙只能去拜访乌孙,乌孙傲娇的国王“猎骄靡”虽然不甘心一直被匈奴控制,但是也是惧怕匈奴势力,于是也谢绝了。&/p&&p&  这个时候匈奴虽然刚被汉武帝羞辱殴打,不是巅峰时期的状态,但也是弱而不死的。西域的游牧塞种人国家康居、乌孙,希腊化塞种人国家安息,大夏,都在一定程度下惧怕匈奴。当时在如今南疆一带的西域上百个小国(所谓国只是城邦而已)都迫于匈奴压力臣服于匈奴。所以张骞的出使西域也是一路坎坷,最后还是带着匈奴的老婆孩子回来的。&/p&&p&  但是史书上记载的汉武帝,就像孩子一样,得不到大宛的好马就又哭又闹,不吃饭不睡觉。所以没辙,凑了一群使臣,并且找了个愣头青的领队&b&车令&/b&,带着千金以及一座金马,去找大宛的国王“毋寡”索要宝马。&/p&&p&  愣头青先生一路跋涉,终于翻过帕米尔高原,来到了位于现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的“大宛”,直接就和“毋寡”说,“我们大汉朝皇帝看上你们这里的宝马了,你小子还是识相点,把马给我们。当然我们也是懂礼尚往来的,你看,给你个金马,哈哈哈 ?(???????) ”雾。&/p&&p&这国王当时就火了,我们怎么说也是这秉承大希腊文化的贵族,你们东方来的土豪就这么和我说话?更何况毋寡觉得汉远在东方,和汉朝互换礼物肯定会惹得匈奴不开心,所以十分不客气的拒绝了他。&/p&&p&  愣头青当时就不乐意了,一个远在长安的人,跑到这个立着诡异的柱子的国家(希腊多立克柱子),还被你们这么羞辱。所以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冲击就这么奇怪的展开了,&b&愣头青一边壁咚国王,一手摔碎了金马。这个动作,表达了一个汉朝爷们对于这个无情的社会的强烈的愤怒控诉,看,他摔了,他摔了...&/b&&/p&&p&结果这个愣头青开心的走到国家东部的城邦&b&郁成城&/b&(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一带)时,在大宛王的授意下,郁成王...把他给杀了...&/p&&p&  这个脑残的国王没想到这个神奇的举动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p&&p&  很自然的,汉武帝听到了这个消息,暴怒。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宝马”攻打大宛。&/p&&br&&p&  公元104年,汉武帝派大将军李广利,带着3万左右的军队,包括辎重,进攻大宛。汉朝大军穿过河西走廊后,来到了广阔的西域,一路上的西域小国,见到汉朝来军,纷纷做好防御,得知不是攻打自己后,&b&却又惧怕匈奴威胁,全部拒绝给汉军粮草&/b&,所以当汉军带着饥饿和疲惫来到葱岭(帕米尔高原)的时候,几乎已经饿死大半。&b&等到进入到大宛的东部的“郁成城”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群破衣烂衫的残兵。&/b&竟然攻打数日不能攻克,最后损兵折将,带着剩余人马撤退,等回到敦煌的时候,已经不足3千人,而此时已经过了两年多,不知道在玉门关遥望着汉家宫阙,还有衣着残破瘦骨嶙峋的汉家将士,心里是个什么样的感受。&/p&&p&  这次惨败,令汉武帝极其愤怒,他命令李广利不许进入玉门关。恰逢此时赵破奴攻打匈奴大败,所有的朝臣都认为应该休养生息,全力攻击匈奴。但是汉武帝似乎被汗血宝马勾了魂,非要大败大宛这个国家不可。&/p&&p&  于是汉武帝将反对进攻大宛的邓光等下狱,命李广利再次进攻大宛。&br&  这次的汉武帝动全国之力,释放大量囚徒,并且搜寻大量“&b&恶少年&/b&”加上自愿参军想来一次希腊城邦七日游的(雾),加上边境骑兵,一共10万余人,还不算粮草辎重。因为听闻大宛首都“贵山城”引水自城外,汉武帝征上千工匠,希望修筑工事断其水源。并令18万甲卒驻扎张掖酒泉以北进行布防,发天下七科讁,为李广利运粮。据说部队从头到尾的长度可以走一天。&br&  就这样一支军队,彻底把南疆的吐火罗人吓破了胆,他们没想到汉军竟然这样的兴师动众。所以纷纷开城给汉军送去粮草,并安排驻扎。&br&&/p&&p&  这一路上,竟然有一个神奇的国家&b&西域老大——“轮台”&/b&,对,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那个轮台。这个国家竟然闭门不出,并准备迎战。&/p&&p&&b&所以,这群疲惫并复仇心切的入侵者,在史记上留下了。&/b&&/p&&b&“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屠之”&/b&&p&&b&这样的一个最少3万人口的国家,被汉军屠杀的一个不剩,彻底的被消灭在了历史长河里,抹杀的不留痕迹,从这之后,轮台作为一个城镇的名字,成为了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当然这个是后话了。&/b&&/p&&p&  从这之后,整个西域36国,无一敢不迎接汉军,汉军跋涉到葱岭。&/p&&p&这次汉军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没有攻打郁成城,而是直接绕到到费尔干纳盆地,主力攻打首都“贵山城”并派5千人护卫后路并围困拥有汗血宝马的“贰师城”。&/p&&p&  不得不承认大宛这个国家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并不像汉武帝所认为的蛮夷之邦,这次战争同汉家和 每一个游牧民族的战争都不同,是一次东西文明的对垒。&/p&&p&  汉军断掉城市水源,没想到大宛城内有极其完备的战时应急措施,用特有的管道设备储存了大量的水源。围困不得,大军和贵山城拼死凑出的上万大军进行对垒,这次战争其实人数相当,但是一次赤裸裸的屠杀,汉军都装备有质量优良的速射弩,大宛的希腊甲胄步兵就像活靶子一样被汉军射杀,科技上的彻底碾压已经预示着战争的结果。所以这群饥饿的囚犯以及恶少年,开始疯狂的攻击城池。但整整40日,汉军才攻破贵山城,杀死了大宛第一勇士&b&“煎靡”&/b&(又是一个靡),此时内城高耸的城堡又一次阻挡了汉军的进攻,所有的贵族也龟缩在内城,异常恐惧。最后秉承着希腊的民主制度,贵族们一致认为是因为国王的脑残才招致此大祸,所以开了个会,直接把国王“毋寡”处死,带着首级见了李广利。并和李广利说,说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已经除了,希望求和停战,否则大宛会杀死所有的宝马并血战到底。&/p&&p&  李广利一看我这次就是来要马的啊,所以答应停战,但是也有个条件,那个让他们很没面子的郁成城的领主要给他们处理,而且要大宛册立国王要经过汉的同意。&/p&&p&大宛就这样和李广利达成了合议,并且立了一个亲汉的贵族“昧蔡”当国王。结果郁成偷袭驻扎接应的千余人守军,李广利带着贰师城的宝马前去救援,郁成军民,被仅仅3千汉军,屠杀殆尽。&/p&&p&郁成领主逃亡康居(哈萨克斯坦),康居国王听闻大宛已经战败,将郁成王交给汉军处理,最后步兵赵弟在押解途中将其杀死。&/p&&p&  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至此结束,或许我们不能从史料里看到太多关于这场战争的壮烈,但是从这之后,在现在新疆也就是西域的所有吐火罗国家以及塞种国家纷纷极度恐惧,他们不想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远在西方的大宛的悲剧,纷纷送自己的子女到汉朝当人质。甚至龟兹、焉耆等国家走上了彻底汉化的道路。公元前60年,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控制玉门关以西诸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新疆地区正式的成为了汉家领土。&/p&&p&&b& 所以正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用宝马为借口,进行了一次通向西域乃至欧洲的凿孔战争,彻底切断了匈奴和西域国家的联系。不久,乌孙与汉联合,共同夹击匈奴。强盛一时的匈奴在前126年的惨败之后,作为一个独立民族逐渐的退出了的历史舞台。&/b&&/p&&/blockquote&&p&塞外胡笛飞扬,汉家宫阙何方。汉这个名字从一个朝代彻底变成了一个民族的名字。&/p&&br&随后的匈奴的&b&日逐王先贤掸&/b&因为匈奴内斗归顺汉,而他正是主管西域的王,所以汉族正式控制西域,并有大量移民商人进入西域,西域诸国开始全盘汉化。 大量的西方香料也进入TC,基本上让我们在大吃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br&&br&最后西汉汉宣帝在&b&南疆东部吐鲁番一带(也叫东疆),设立高昌壁,屯田建设。这一部分汉人逐渐成为主体民族,也成为后来高昌国的前身。&br&&/b&&ul&&li&&b&而月氏也开始开挂&/b&,或许也是因为恐惧,一路向南灭掉了大夏的残留,建立了印度河流域非常著名的&b&贵霜帝国,&/b&帝国崇尚佛教,极大地带动了印度一带佛教的传播。这也就是一开始放上去的月氏的贵霜帝国金币,其中一个就是佛陀。所以嘛甘肃一带的月氏最后统一了印度,新疆现有维族或者汉族并没什么意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u&经济以及文化作用往往高于民族作用,国家整体性也靠这个维持。&/u&所以某些答主的逻辑可能确实有点问题。   &br&&/li&&li&所以由于&b&贵霜帝国对于佛教的推崇&/b&,从南到北,佛教流淌在西域的丝绸之路上,并一度影响了信仰拜火教的安息——也就是同样由塞种人建立的帕提亚王国(伊朗高原)。佛教成为广大区域的主要信仰,南疆的诸多国家迅速佛教化。  &br&&/li&&/ul&随着王莽篡权,国家内乱,汉逐渐失去了对于西域的控制,虽然后来东汉也出现了&b&班超&/b&这样的BUG,一路收回西域还和安息面基,但是随着汉末甘肃的西凉军董卓进入长安,西域再次独立,天山南北开始分裂割据。  &br&&ul&&li&265年,司马炎代曹魏建立西晋,在西域设立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等管理机构。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割据河西的张骏攻取伊吾,划属敦煌郡。&b&后设立高昌郡,隶属沙洲(今敦煌)。这也是中央王朝第一次在国内设立高昌都护。&/b&345年,征服焉耆,张骏还派军队征讨龟兹、鄯善、于阗,西域诸国再次臣服和汉化。所以皇汉党也就别总说我们自古就在西域了,本质上汉族一直在以一个入侵者的姿态进行对西域的征讨,但是一方面西域又依靠于中央王朝的经济以及文化输入。  &/li&&li&这个时候,由于匈奴的彻底衰落,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入汉。曾经被匈奴吊打的鲜卑开始继承辉煌.....鲜卑分为拓跋、慕容、宇文等部落,拓跋又分成了两支,一支南下成为了大家熟知的“北魏”,一支留在漠北(蒙古高原),也就是雄霸草原的拓跋&b&柔然&/b&。&/li&&li&&u&拓跋柔然驱赶了在贝加尔湖一带游牧的&b&“铁勒”&/b&,铁勒也较高车,因为他们的车轮很高..认真脸,铁勒没有办法,带着小姨子们跑了,跑到了遥远的西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新疆。&/u&&/li&&li&接下来就是神奇的五胡乱华时期了,随着汉化的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赵,氐族的苻坚,鲜卑的慕容氏燕国,包括&b&羯族&/b&的刘渊大将&b&石勒&/b&(这个羯族就是曾经被匈奴吞并的塞种人,后来随匈奴内迁),都开始侵入中国北方以及试图控制西域。但是无论是强大的苻坚的前秦,还是中央一带的鲜卑慕容家。&/li&&li&甚至还有,&b&从贝加尔湖一带游牧而来的丁零(铁勒)人首领翟辽&/b&,也曾在河南建立&b&翟魏&/b&,但也没能以中央政权的身份控制西域。&/li&&li&&b&但是前文说到的高昌郡却身处在南疆东部,但一直保持着汉人主体,成立若干汉人政权,包括后来的高昌王国。 &/b&&/li&&li&&b&氐族人苻坚,壮大了祖父创立的中原“前秦”政权,&/b&并令大将&b&吕光&/b&从河西走廊进入南疆,控制了新疆东部的疆土,此时新疆西部仍然是吐火罗人和塞种人融合的小型城邦。&/li&&li&&b&随着著名的“淝水之战”&/b&,前秦被东晋算计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随后走向衰落,&b&大将“羌人”姚苌&/b&,刺杀苻坚。&b&吕光闻讯,独立建立”后凉“政权,割据河西走廊西部和新疆东部,并占领”龟兹“,俘虏大佛学家”鸠摩罗什“。&/b&&/li&&li&&b&羌族人姚苌,&/b&建立&b&后秦&/b&&b&(也叫姚秦)&/b&政权(古代时候是没有前后的,只是现在为了区分),&b&控制了关中中原(河南陕西)。&/b&&/li&&li&&b&其实这些羌族,就是云南的彝族、纳西族等的祖先,从本质上讲,彝族纳西族包括藏族很大一部分都是古羌族人的后代。&/b&&br&&/li&&/ul&  后来匈奴人&b&沮渠蒙逊建立北凉政权,随后&/b&消灭掉盘踞在&b&敦煌一带的西凉李暠&/b&(后来的李唐王朝祖先)。&b&鲜卑拓跋的秃发部落在甘肃武威崛起,建立南凉。由于吕光的后凉经营不善,被北凉南凉步步紧逼,随后投降姚家的“后秦”。至此令南凉北凉附属,&/b&&b&后秦打通河西走廊,&/b&将自己的领土变成了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现塔吉克斯坦),东达到关中的辽阔疆域,&b&西域开始由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大量的融入匈奴,羌人,氐人,还有一大部分陇西的鲜卑人。至此使用阿尔泰语系的东胡人以及说原始汉藏语的羌人进入新疆。&/b&&br&此时由于连年战乱,佛教交流日益加深。包括翻译著名的&b&《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咒》&/b&的佛学家翻译家,&b&鸠摩罗什,就是后凉,后秦(也叫姚秦)控制下的新疆地区”龟兹“的塞种人。此人精通汉语梵语以及本民族语言,著名的“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也是经过他翻译而来。可以发现当时西域尤其是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的塞种民族已经几乎汉化并在多文化交流中生存。&/b&&br&此时的新疆尤其是天山以北,因为无数的东方民族进入融合,基本已经成为塞种人和汉人羌人以及鲜卑人的混合人种了,等到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大同),西域都护重新建立。&br&&br&但随后&b&北凉匈奴残部迁移到吐鲁番高昌,建立高昌北凉政权,脱离中央控制。&/b&&br&  此时的中亚由于&b&北匈奴的西迁和融合&/b&,一群来历不明的“&b&匈人&/b&”已经横扫欧洲大陆,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蜷缩在小亚细亚以及巴尔干。&b&安息帝国灭亡,取代它的波斯萨珊王朝鼎盛。&/b&西亚一带袄教(拜火教)盛行,逐步传入新疆一带,这个也是后来&b&摩尼教(明教)&/b&的前身。这些教派在西域民族伊斯兰化之前,一直是他们的主体信仰。&br&&br&&ul&&li&随着大家都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b&北魏开始和同为鲜卑拓拔部的拓跋&/b&&b&柔然部落&/b&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事实证明就算是游牧民族,只要进行汉化并定居,就会受到来自大陆内部的锤击。最后的结果是柔然占领西域。&/li&&/ul&&br&别忘了,&b&当时被柔然欺负的铁勒,就是也叫“高车”的那个民族&/b&,不愧车轮子高&b&,逐渐渗透到新疆,甚至跑到了黑海一带。&/b&&br&&br&&br&&b&柔然虽然&/b&本质是东胡鲜卑,但是由于融合过多的匈奴残部以及其他游牧民族,变得酷似匈奴一样的混合型种族。&b&突厥&/b&本是一支名为——&b&阿史那&/b&的部落,是一支活动在阿尔泰山一带的小型游牧部落&b&,由于柔然强大,同样被欺负,成为柔然的“打铁奴”&/b&。&br&&ul&&li&&b&结果这群铁勒也不愿意一直被柔然控制,所以除了有一波融入了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之外(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剩下的以铁勒里最强大的回鹘打头,开始全力进攻柔然,希望回到贝加尔湖畔........&/b&&br&&/li&&/ul&&b&结果这群打铁奴,这个阿史那的首领——阿史那土门,竟然蛇吞象,直接灭掉了来势汹汹的铁勒,保护了他的“主人”。&u&这个阿史那稀里糊涂的控制了铁勒,结果反而被“铁勒化”了,说了铁勒的语言&/u&,这个部族越来越强大——最后由于生活在被自己称为“&u&突厥”&/u&的阿尔泰山&/b&,随着部族的强大,他们建立了&b&“突厥汗国”。&/b&&br&&br&&ul&&li&&b&正因为突厥的崛起,他们所说的铁勒语&/b&还有一系列的“东胡语”,都被称作是&b&阿尔泰语系&/b&。&br&&/li&&/ul&  所以这个时候的突厥完全有实力挑战他的“主人”了,&b&突厥&/b&向东将柔然打败,&u&柔然分成了两个部落向大兴安岭老家逃窜&/u&,一个是北边的&b&“室韦”&/b&,一个是南边的&b&“契丹”&/b&,说到室韦大家可能不清楚,但是说到他的别部“蒙兀室韦”或者说“蒙古”呢.......&br&&br&&b&   总结一下,突厥这个新型的民族就是,和上面的匈奴类似,是以阿史那部落为统治者,以混合民族“铁勒”为主体的民族。&/b&&br&&br&&br&&b&其中“铁勒”分成好多小部落,前面也提到了,最大的几个就是——回纥(维吾尔),薛,延陀,图瓦等等。&/b&&br&&br&&br&&b&回纥终于出现了...其实啊,前文说道那群留在欧洲巴尔干的铁勒人,一大部分就是回纥人,现在欧洲的保加利亚,还有相当多的回纥血统,保加尔(&/b&Bulgar)和&b&回纥&/b&(Uygur )本身就是同源词,所以啊,如果按所谓血统,那么保加利亚是不是要和新疆成为“兄弟国家”啊,多无聊...&br&逐渐强大的突厥汗国中回鹘的一部分&b&葛逻禄部&/b&开始西征,很快开始占领已经无主的中亚诸国,向西一直达到高加索山,向东到达中国大兴安岭,建立了极大的突厥汗国,&b&突厥将帕米尔西边的塞种人称为“西乌古斯”,将帕米尔东边的回纥薛延陀们,称为东乌古斯,&/b&乌古斯也就是突厥语部落的意思。&br&&ul&&li&西乌古斯多为白种人和黄白混血,东乌古斯的回纥薛延陀多为黄色人种。&br&&/li&&/ul&&br&&b&东西乌古斯本来就不和突厥内部也有分歧,所以隋文帝也就一直挑拨离间,直接拆分了突厥汗国。唐代一建立,民生凋敝,突厥直接欺负到了家门口,随着李世民对东西突厥的征服,铁勒诸部归属唐朝,并在唐朝的默许下返回蒙古高原休养生息。&/b&&br&&ul&&li&&b&西突厥的西乌古斯们&/b&被降服后西迁,一直生活在河中地区,没想到最后稀里糊涂的灭掉了强大的波斯哈里发,甚至吊打了存在长达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建立一个让欧洲搞出十字军东征的突厥王朝——塞尔柱帝国,不过这是后话了。&br&&/li&&/ul&  公元630年,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现在的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武则天垂帘听政时期,唐兵分两路进攻北疆&b&吉木萨尔&/b&设立&b&北庭都护府&/b&,南部进入高昌设立高昌都护府。当西突厥投降后,唐朝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b&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一种说法也是李白出生的地方(每次想到李白静夜思竟然是思的这个地方也是很违和啊)&/b&,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br&&ul&&li&也就是说当时的西域在突厥化的各个民族基础上有大量的汉人定居,整个亚欧大陆桥带给了整个新疆地区世界中心一样的荣耀。&br&&/li&&/ul&&br&佛教在此时空前发展,因为唐朝笃信佛教,所以从天竺以及波斯一带甚至粟特的僧人在西域云游,极大地带动了西域的佛教发展。也有了敦煌莫高窟这样的千古绝迹。&br&&br&而由于在这之前,&b&波斯萨珊王国被穆斯林哈里发灭亡&/b&,许多被迫害的信仰琐罗亚斯德教(袄教)“异教徒”被迫逃亡新疆一带,使得祆(音仙)教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波斯一带祆教的“升级版”,融合了佛教基督教成分的“摩尼教(明教)”在西域地区传播,甚至到达中国内地,并在元末发展到顶峰,甚至传说成了明王朝的名号由来。&br&&br&祆教和摩尼教都是信仰唯一主神光明神,认为世界的主宰是永恒光明。但却带有二元论思想,认为黑暗和光明对立,永远存在,这一点和基督教又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摩尼教受到贵霜王朝的佛教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传来的原始基督教后,变成了一种比较杂糅的宗教。&br&&br&以佛教为主的西域地区夹杂着袄教,也吸引了汉族的僧侣前去游学。正如著名的玄奘,基本的活动区域就在西域诸国,河中地区以及天竺。也就是说,不是我黑老版《西游记》,一个一直活动在西域以及印度的玄奘,里面出现的人物以及景观竟然全是汉族传统服饰,也是比较矛盾。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女子服装存在&b&裸装&/b&和&b&半裸装,&/b&就是和西域民族服饰融合的结果。西域服装也汉族化,这一时期的汉化几乎达到历史顶峰(文化上)。 &br&&br&&br&&b&此时已经不存在单纯意义的塞种了,而是臣服于唐的突厥人,这些亚欧混血人,也开始不说印欧语系的语言,开始变为和如今蒙古语一样的阿尔泰语言。此时在漠北蒙古高原仍然有突厥势力还是很强。&/b&&br&&ul&&li&&b&终于在743年,铁勒回纥,在唐朝的帮助下,灭掉突厥残余势力,强大起来,并且亲唐汉化,“&/b&&b&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b&&b&建立回鹘汗国。没错,这时候的回鹘我们可以认为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了。&/b&&br&&/li&&li&&b&其实不难发现,这两个民族的最早接触,一直是建立在友谊上的。而被维吾尔恐怖分子鼓吹的大突厥主义,正是他们千年前的夙敌。&/b&&br&&/li&&li&&b&&u&回鹘民族在明被音译为畏兀儿,清代被音译为维吾尔(维系你我),都缺失了这带有汉民族语言特色灵性的名字,变得异类,陌生。&/u&&/b&&br&&/li&&/ul&而此时一直在中亚的夹缝中生存的粟特人(东伊朗语族),是一直被希腊、塞种、突厥欺负并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存在,古时在&b&康居&/b&的粟特人由于善于经商,就一直和汉交好。并且为了限制突厥,在隋朝以及唐朝的支持下,一批以撒马尔干(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建立了九个绿洲王国,即康、安、曹、石、史、米等国,这些又称为昭武九姓,一直来往经商。安禄山就是本姓康的康国人。&br&  所以我的祖先也正是那个时候来到中华的胡人。&br&&br&  当然这个时候由发羌人发展过来的吐蕃逐渐强大,也是藏族的祖先,和新疆相隔一道昆仑山。吐蕃和唐不断加入到争夺西域的过程中,导致西域几度易手。所以唐不断派中央官吏进行地方检察,到了唐玄宗时期,不断将权利集结到中央,结果中央的检察出了长安就各自为政。当最终唐玄宗把大部分剥夺的兵权都交给一个他认为最值得信任的粟特人“安禄山”之后,这个胡人开始了他的影响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命运的行动。&br&&b&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抽调各个边疆民族兵力平叛。&/b&&br&&b&又是受到唐的恩惠的回鹘大力相助,最后在两方国运尽损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并且从这之后进入了西域民族大量入主中原的活动,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开始了。的西域再一次落到吐蕃的手里,大量羌人进入西域,南疆开始一定的羌人化。&/b&&br&&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就是这个。&/b&&br&公元840年,在&b&黠戛斯&/b&的入侵下,(黠戛斯在传说中,是当时留在匈奴的李陵的李氏家族的后裔作为统治者,虽然是个传说,但是民族性对于中亚来说真的算不得什么),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灭亡,一部分回鹘人进入到甘肃一带,成为后来的裕固族,一部分与汉人融合&b&,剩下的回鹘人再次回到故地,新疆高昌吐鲁番一带,进入汉人较多的高昌地区,建立“高昌回鹘汗国”。还有一支回鹘人向东进入了契丹,也就是述律部,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萧部”。&/b&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回鹘作为一个独立民族正式在南疆东部建国。但这个回鹘,还是一个以黄种人为主要父系,其中或许有一点的塞种血统或者吐火罗血统。塔里木盆地的信仰袄教的吐火罗人以及突厥人还有一部分粟特人与回迁的回鹘融合,基本奠定了维吾尔人的基础。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回鹘虽然与突厥同文,但并不同种,并且分道扬镳多年了。&br&&ul&&li&说到这个&b&黠戛斯,也就是吉尔吉斯的一种音译,黠戛斯虽说干掉了回鹘汗国,但是却没人家那个本事罩住蒙古高原,等到后来俄罗斯帝国和准噶尔汗国兴起之后,这群人跑到了天山西部的山区,也就成了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前身。&/b&&br&&/li&&/ul&&br&&b&   所以总结下,&u&在唐末时期控制力减弱的情况下,&/u&的新疆东部地区成为了回鹘建立的高昌回鹘汗国,而北部多为突厥化的塞种人,而在南疆中曾经西征的那个铁勒葛逻禄部落也开始强大了起来。&/b&&b&&br&&img src=&/4ebcc2340edeeaaf93fe31b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ebcc2340edeeaaf93fe31b_r.png&&图 唐朝疆域,来自维基百科。&br&&/b&  在这个时代,前文说到的薛延陀的一支,形成了“&b&沙陀&/b&”部族,由于活在吐蕃和回鹘的夹缝中,由于被吐蕃利用而不满,首领(朱邪氏)投靠唐朝,改姓李,迁入中原。&b& 后在消灭黄巢起义中,沙陀首领李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成为中国最强大的节度使之一。 五代十国中,后唐建立者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全部都是沙陀人。&/b&&br&&ul&&li&&b&进入9世纪&/b&,回鹘和吐蕃都开始衰落了,中国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几乎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所以新疆进入了&b&三朝并立&/b&的时代,葛逻禄与回鹘建立&b&喀喇汗王国&/b&,还有衰落的高昌回鹘,包括在于阗的最后的古塞种人也建立于阗王国。&br&&/li&&/ul&&br&&b&其实也就是在唐朝的时候,穆罕默德将犹太人搞出来的犹太教和基督教重新给挖了出来,建立了个阿拉伯特色犹太教——伊斯兰教,给上帝起了个阿拉伯名字安拉,把自己说成比摩西耶稣更牛X的先知,阿拉伯半岛迅速统一起来,&/b&这个强大的国家灭掉了&b&波斯萨珊王朝&/b&,波斯这个当年所向披靡的雅利安国家也逐渐伊斯兰化成为哈里发王国,逐步皈依伊斯兰教,到了喀喇汗王朝的时代,早已经是伊斯兰化的波斯“&b&萨曼王朝”了。&/b&&br&&ul&&li&&b&喀喇汗王国&/b&本来是一个信仰袄教以及佛教甚至摩尼教(明教)的民族,为了和&b&萨曼王朝&/b&斗争,&b&第二任大汗奥古尔恰克&/b&庇护从萨曼地区出逃的一位王子&b&纳赛尔·萨曼尼&/b&,让他住在阿图什。但是这哥们一直忽悠奥古尔恰克的侄子&b&萨图克&/b&皈依伊斯兰教,而萨图克也想利用伊斯兰教秘密发展自己的力量。结果,萨图克在河中地区伊斯兰教圣战者的支持下,打败并杀死其叔父奥古尔恰克,夺取了政权,这也就是皈依伊斯兰教的——&b&博格拉汗。&/b&不久,他在穆斯林信徒的支持下,从萨曼王朝手中夺回恒逻斯,随后攻占巴拉沙衮,后来到了他儿子穆萨的时候更是不得了,这么一来塔里木盆地西部、费尔干纳地区和七河流域(也就是最早说的乌孙那一带)基本上就全都是人家喀喇汗国的了。&br&&/li&&/ul&&b&失败的波斯萨曼王朝,落魄的龟缩在帕米尔,这也就是现在——塔吉克族和塔吉克斯坦的前身,也是中亚斯坦们里唯一一个说伊朗语族雅利安人的国家。&/b&&br&&ul&&li&   从此之后,伊斯兰教正式传入南疆&b&的喀喇汗王朝,&/b&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于阗地区。&br&&/li&&/ul&&br&&ul&&li&随着北宋的统一,中国虽然地位上升但是却回不到原来的实际控制了。&b&喀喇汗王朝&/b&的老大也会自称“桃花石汗”,意“中国之汗”,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波斯的历史里曾经提到他们让“中国皇帝”皈依了真主但是实际上中国那时候的皇帝自娱自乐很开心呢。1009年,占领于阗的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北宋进献方物,1063年,北宋册封喀喇汗王朝可汗为“归忠保顺砳鳞黑韩王”(读起来真费力)。北宋建立后第三年,&b&高昌回鹘也&/b&派遣使者42人前往北宋进贡方物。&br&&/li&&/ul&&br&&p&所以此时的新疆王朝虽然和汉族王朝不同文同种,但是文化还是有很大的认同感,以中国文化为正统的,并希望成为正统的一部分。&br&  随后,&b&契丹&/b&被来自松花江流域(现黑龙江哈尔滨一带)野蛮部族女真完颜部打败,1124年,辽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b&皇族耶律大石没有办法只能率众西迁&/b&,征服新疆地区1132年先后&b&征服了西州回鹘政权、喀喇汗王朝统一了西域复国,这也就是历史上的——西辽&/b&,结果神奇的是耶律大石实在是太会打仗,竟然&b&战胜了&/b&前文说的让欧洲极其头疼的伊斯兰化突厥西乌古斯国家——&b&“塞尔柱王国”。&/b&这么一来西辽的领土就扩展到费尔干纳盆地。控制了中亚的&b&伊斯兰化塞种国家花拉子模(和大宛渊源颇深)&/b&。&br&&/p&&ul&&li&这个西乌古斯的&b&“塞尔柱王国”&/b&虽然后来衰落了,但是分裂后的&b&奥斯曼部落&/b&完成个大新闻,灭掉了东罗马,这也就是现在的&b&土耳其&/b&。而东边的塞尔柱人,自称&b&“土库曼“&/b&turkyman”,turky是突厥,man是突厥语里的我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突厥,这也就是里海边上土库曼斯坦的前身。&br&&/li&&/ul&  但是&b&西辽的耶律大石&/b&没有伊斯兰化,仍沿用辽朝政治制度管理政事,倡行汉儒文化,笃信佛教,但是不排斥其他宗教,赋税较轻。所以这一时期,汉文化在中亚一度获得光大,“契丹”这一名称时至今日仍是中亚、西亚及欧洲部分国家的语言称呼中国的代名词。(比如俄语)&br&&ul&&li&&b&回鹘也慢慢的以主体民族身份存在在西辽王国,并融合其他民族。&/b&&br&&/li&&/ul&但是经过几代的经营兴衰,不断征战。从塞尔柱脱离出来的花喇子模王国首领摩诃末不满被异教徒控制,开始反对西辽。&br&&ul&&li&十三世纪,开挂的&b&成吉思汗&/b&出现了。&br&&/li&&/ul&&br&蒙古部落本来就是当年被突厥打散的柔然残部——&b&室韦&/b&的一部分,这群人和契丹都算是柔然分散出来的兄弟部落,后来就&b&一直&/b&&b&生活在黑龙江一带的渔猎民族&/b&后迁移到&b&大兴安岭以西(现在的呼伦贝尔一带)游牧&/b&。室韦里面的“蒙兀”部一直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部落,使用的语言是和鲜卑,突厥,女真一样的阿尔泰语系语言,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东北人。阿尔泰语言的通用语“khan”也就是可汗,就是这样,无论蒙古还是突厥甚至土耳其,都是一样的。他们一直生活在&b&蒙古高原(当然当时还不叫蒙古高原)&/b&上各个部落的夹缝中,比如&b&突厥东胡混合&/b&的&b&塔塔尔部落(也叫鞑靼),蔑儿乞部落,&u&信仰基督教的回鹘汗国遗民&/u&克烈部落,乃蛮部落。同时这些部落都惧怕黑龙江到辽宁一带的“金”国。纷纷附属于金。&/b&&br&&/ul&&ol&&li&蒙古部落有两个大家族,“孛儿只斤家族”“泰亦赤乌部”这两个家族也并不团结,孛儿只斤比较野蛮,泰亦赤乌比较工于心计。孛儿只斤的“合不勒汗”在位时,蒙兀部落开始强大,并且屡屡冒犯金国。&/li&&li&但是很可怜的是,合不勒汗传位属于泰亦赤乌的俺巴孩汗被“塔塔尔人”出卖,送到金国钉在木驴上处死。&/li&&li&从此和塔塔尔与女真人的金结下血海深仇,蒙古部落和塔塔尔部落冤冤相报,直到塔塔尔人暗杀铁木真的父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汗。 孛儿只斤迅速衰落,年幼的铁木真在仇恨和背叛中生长了起来,并由于兄弟不和杀死同父异母的弟弟,不停地被同族的“泰亦赤乌”试图暗杀。而且可悲的是,自己儿时被许的新娘在长大后还被“蔑儿乞人”掳走,带了绿帽子生下“术赤”。&/li&&li&这么悲催的人生造就了铁木真果断残忍的个性,铁木真在整理部族后,迅速的统一泰亦赤乌合并蒙古部落,南灭塔塔尔,北打蔑儿乞,东战女真。其实早期的铁木真征战,完全是因为仇恨。&/li&&li&铁木真的一生也充满了背叛,等到3次结拜的“安答”“札木合”都建立联军讨伐自己的时候,他开始萌生了统一整个草原的想法,所以一举灭掉克烈部,攻占东北地区的金国,甚至蒙古高原西部的突厥残留&b&“乃蛮部”&/b&(哈萨克人和土库曼人的一部分祖先)。&/li&&/ol&&b&在扫平在蒙古高原杭爱山的基督教化的突厥乃蛮部之后,&/b&(这个时候蒙古高原的宗教也是很混乱的),&b&乃蛮部王子屈出律&/b&逃亡巴尔喀什湖以西,成为现在哈萨克斯坦祖先之一,不过这也是后话了,&b&屈出律&/b&这个人竟然也干出了个翻天覆地的大事。&br&  屈出律败走之后,所有跟随的人基本都跑光了,只好去投奔西辽皇帝&b&耶律直鲁古&/b&。但是当他发现西辽小弟&b&“花喇子模”&/b&的国王&b&摩诃末&/b&起兵造反西辽时,东方的属国、属部也起来造反,西辽处境困难。&br&&ul&&li&所以这时屈出律就搞了个大新闻,哦不大阴谋,提出让他去纠集乃蛮旧部,强大西辽。西辽表示不错,赏赐他许多财宝并封他为可汗。&br&&/li&&/ul&  屈出律收集自己的族人,又同其他部落结成联盟。他率领这支军队进入西辽直辖领地,大肆杀戮和抢劫。他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约定夹攻西辽皇帝&b&耶律直鲁古&/b&,瓜分西辽土地。屈出律出兵击败西辽军队,遂劫掠乌兹干,又进攻巴拉沙衮,但被耶律直鲁古打败,士兵大半被俘。屈出律北走,重新集结兵力,等待时机。&br&  随后花剌子模和西辽各自退兵。西辽军队沿途烧杀抢劫,老百姓吓的够呛。当他们抵达巴拉沙衮时,居民们紧闭城门,拒绝他们入城。西辽军队的将领们告诉他们花剌子模已退兵。但居民们不相信,坚持战斗了十六天,最后被西辽军队用大象把城门攻毁。西辽军队入城后,屠杀三天三夜,有四万七千人被杀。西辽军队同时大肆抢劫,得到大量财物。但是这时菊儿汗正好也缺钱,宰相马赫穆德巴依怕菊儿汗征收自己的财产,便建议把士兵抢劫的财物集中归国库。当将军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各自带军队离开菊儿汗,煽动叛乱。&br&  屈出律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211年秋天趁菊儿汗外出狩猎的时候将其带军队突袭菊儿汗,攫取了政权。“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屈出律攫取政权后,表面上对菊儿汗很礼敬“尊耶律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实际上是利用他来稳定自己的统治。耶律直鲁古在郁抑悲意中生活了两年,于1213年死去。  屈出律为了取得契丹贵族的支持,娶了西辽王朝末代皇帝直鲁古之女忽浑公主,并依公主劝告,他由基督教改信佛教。由于花拉子摸国摩诃谟打着伊斯兰教旗号向东扩张,屈出律在全国大力推行佛教,打击伊斯兰教。屈出律要&b&穆斯林改奉佛教&/b&,至少要穿戴契丹人的服装,并强制推行,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br&  1218年,成吉思汗&b&大将哲别&/b&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哲别尚未到达哈失哈儿城(喀什),屈出律就跑了。哲别抵达后,曾派人向当地居民宣布&b&宗教信仰自由&/b&,得到居民们的一致拥护,使屈出律所到之处,均遭到抵抗,被迫逃往巴达克山谷(阿富汗境内)。因山谷崎岖不平,行走困难,蒙古军无法深入。因此,哲别跟当地猎户达成协议;如果能捉住屈出律并交付于蒙古军,蒙古军不再向猎户索取任何物品。猎户因此包围了屈出律及其部卒,将其捉拿后,送交了蒙古军。哲别将屈出律处死。同时,蒙古军顺利进入西辽都城巴拉沙衮(吉尔吉斯布拉多内吉),&b&西辽—喀喇汗各地领主相继归附,西辽灭亡。&/b&&b&&blockquote&&img src=&/6a12af319e1a21afb987f6_b.jpg& data-rawwidth=&1559&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9& data-original=&/6a12af319e1a21afb987f6_r.jpg&&图 花喇子模&/blockquote&&/b&&br&随即,花喇子模也因为屠杀蒙古商人时间被蒙古反过来吊打,国王&b&摩诃末&/b&逃到了里海的小岛里,王子&b&札兰丁&/b&逃亡印度,为了怕发生屈出律的事情,铁木真打算捉到王子,但苦等等多年也不见踪影。也就是这个时候,年老体衰的铁木真开始质疑自己征战的意义,&b&于是邀请金国(不是宋朝,重说三)的道士”丘处机“远赴印度河,面见铁木真&/b&,丘处机也因此完成”长春真人西行记“。&br&   就在札兰丁杳无音信的时候,哲别和铁木真长子术赤顺便灭掉了在东欧平原的各个罗斯公国.........也就是后来术赤的,钦察汗国的前身,也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前身。&br&随后成吉思汗不久就挂掉了,西辽和花喇子模的广大地区分封给次子,&b&察合台&/b&,建立&b&察合台汗国 。定都撒马尔罕,领土包括现在的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一部分。&/b&&br&&b&  所以在西辽和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下,主体居民的回鹘人开始和契丹人(契丹人起源于辽宁的辽河一带)蒙古人混合,蒙古利亚人种血统增加。 &/b&&br&&ul&&li&在这之后,大批在花剌子模当兵的突厥语游牧民四散逃亡。1312年到1340年,铁木真长子术赤的“五世孙”&b&月即别&/b&执掌俄罗斯钦察汗国,他大力推崇伊斯兰教,因此,人们把他领导下的钦察汗国称为月即别汗国,他将这些花剌子模王朝的残兵败将整合到一起,汇集到自己帐下,其中有西迁而去的一等&b&喀喇汗王国内以葛逻禄化&/b&突厥语族,但父系又有很多东欧钦察人的血统。统称&b&月即别人&/b&(乌兹别克人),乌孜别克族至此形成。15世纪,&b&金帐汗国瓦解&/b&,原本其组成部分的&b&突厥白帐汗国&/b&强大起来,形成了月即别联盟,即&b&乌兹别克联盟&/b&。最后回到费尔干纳盆地。&br&&/li&&/ul&&blockquote&  随着大蒙古国的统一,大量的花喇子模人以及回鹘人包括后来政府的伊尔汗国阿拉伯人被带入中国内地,这些被成为色目人的民族最后成为了中国回族的祖先。察合台汗国由于之前的宗教政策,&b&由于要调停新疆地区诸多民族的内部纷争,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正式在新疆传播开来。新疆地区开始成为北部为&u&蒙古人&/u&以及&u&蒙古化的突厥塔塔尔人&/u&与&u&回鹘人&/u&融合成为北部维吾尔人,南部为旧维吾尔人与乌兹别克,塞种,阿兰,阿拉伯等民族融合而成的南部维吾尔人。&/b&&br&&img src=&/fbae29bc214a928f35bbc09_b.jpg& data-rawwidth=&1402&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2& data-original=&/fbae29bc214a928f35bbc09_r.jpg&&图 大蒙古国  &/blockquote&&p&随后察合台汗国产生了分裂,蒙古化的突厥帖木儿汗国灭亡西察合台汗国,后又分裂为&b&乌兹别克汗国&/b&,等若干汗国,成为现在中亚突厥诸斯坦的雏形。&b&由乌孙、康居为祖先,融合后来突厥诸部落的哈萨克民族开始形成,哈萨克的意思为,自由的人,多为游牧人为主。&/b&&br&后来的“&b&克烈汗”(就是当时那个克烈部的后人)率领哈萨克民族独立为哈萨克汗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的前身。&/b&&br&&br&  在明朝,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控制是越来越退缩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有了新疆这个名字的由来,1370年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其后裔建别失八里,都城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也就是前文说的唐代北庭都护府),1418年迁都亦力巴里(伊宁)。15世纪中叶,吐鲁番部强大,1472年,哈密等卫所一度被吐鲁番攻破,诸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最后放弃新疆,退守嘉峪关。明朝中叶,&b&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b&&br&&b&叶尔羌汗国&/b&主要维持对天山以南的统治,&b&是一个上层社会为蒙古人,而民众主要由维吾尔和突厥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也就是现在南疆民族的根基。&/b&天山以北由于瓦剌蒙古的大量移民,掺杂了更多的蒙古血统。&br&  1678年随着准噶尔灭亡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统一天山南北。哈萨克大中玉兹也臣服于准噶尔,小玉兹臣服于俄罗斯。准噶尔是蒙古的一个强大部落,含义是左手(一看就不是撸sir),所及吧自己蒙古的各大部落逼到俄罗斯,逼到青海,自己顺便占领了西藏。&br&所以满洲的清朝,从康熙开始一直到乾隆疯狂的进攻准噶尔,最后满族人利用蒙古人的内部矛盾,瓦解了准噶尔汗国,使得&b&“天山南北看不见一个蒙古包”。&/b&&br&&b&  所以讽刺性的是,中央政权最后一次对西域的彻底控制是在外族统治者的努力下达成的。&/b&&br&&b&  统一西北后,将准噶尔汗国命名新疆,这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由来。&/b&&br&  新疆逐渐的行省化,清政府抽调东北黑龙江一带的东胡部落调防新疆,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中,又增加了这些新入的血统。哈萨克汗国随着准噶尔的覆灭,&b&大中小玉兹&/b&全部表示愿意归顺清政府,可惜最后被沙皇俄国无情的吞并了。&br&&/p&&ul&&li&随着清朝走向衰败,在俄国的支持下,新疆才出现境外势力撺掇的宗教性叛乱。&br&&/li&&/ul&&br&&b&  随着莫斯科大公国从蒙古的金帐汗国的独立,带着斯拉夫人的勇猛以及上层统治者蒙古血液中的善战与征服欲,16世纪沙皇俄罗斯侵入西伯利亚。并带着一种游牧民的骨血想统治亚欧所有的游牧领土,事实上双头鹰也做到了。&/b&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直接控制中亚们,并且硬生生的分成了现在熟知的&b&“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b&。&br&&br&&blockquote&俄罗斯开始疯狂蚕食中国领土。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威胁清朝的整个北部边境。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无暇西顾,沙俄开始狂搞新疆,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签了著名的&b&《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b&。 他们通过武装移民,建立军事据点和科学考察以及签定不平等的条约等手段,非法侵占了新疆44万多平方公里。 这时以阿古柏为首的中亚浩罕国在英俄支持下,于1865年入侵新疆,他们首先进喀什噶尔。迅速占领了&b&叶尔羌,莎车,和田,库尔勒&/b&七个城市,成立了“哲德沙尔政权”。随后统治新疆绝大部分地区达6年。1871年,沙皇俄国也乘机侵占包括固勒扎城在内的伊犁河谷,当时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blockquote&  在沙俄的鼓动下,在1862年至1873年同治年间,在中国陕西、甘肃爆发的一次境内的穆斯林对汉族之间的仇杀。它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而同治回乱的很多穆斯林首领也退到新疆,或借道新疆逃往俄罗斯。&br&1878年,左宗棠终于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中俄《伊犁改订条约》签定后,清政府收回了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和大部分领土,但是霍尔果斯以西的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仍归俄国所有,并且留下了一个的“帕米尔问题”,也就是西边和塔吉克斯坦的未定国界。&br&&ul&&li&随后在俄国的干预下,新疆屡屡爆发极端民族主义为问题,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凸显,在别有目的的策划下,维吾尔竟然会出现所谓“东突厥斯坦”这样的地理名词,对比前文的历史,无论怎么说都可笑之极。  &/li&&li&十月革命后,列宁还曾经号称“归还不平等条约中侵占的一切中国领土”,但是1921年苏联红军直接变本加厉进入外蒙古的&b&唐努乌梁海&/b&地区,8月13日,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 日,苏联以帮助中国歼灭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为筹码威胁中国让蒙古独立,随后蒙古独立但是苏联吞并唐努乌梁海,让这地方改名&b&“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这地方现在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b&又17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苏联领土。&br&&/li&&/ul&&br&在民国后期,苏联仍然念念不忘新疆,击败英国和日本支持的“喀什回教共和国”,并鼓动“沙比提大毛拉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进行恐怖活动。&br&  随后仍然包括1962年的中苏边境冲突和苏联支持的伊犁暴乱。&br&  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可能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几乎很难有任何好感,因为给中国带来最大苦痛的民族,除了日本,就是俄国。他们通过明暗不定的鼓动和阴谋,在积贫积弱的中国瓜分土地,谋求利益,屠杀百姓。最可悲的是,将新疆这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一个和汉民族有着千年羁绊的民族,弄得剑拔弩张。&br&  随着中央政府和新疆地区的共同建设,无论是克拉玛依的开发,或者是生产建设兵团对于新疆农业的发展,内地汉族在TC大量移民新疆,和新疆地区诸多民族一直在和平共处互惠互利。能在境外势力所遗留下的宗教问题走到现在,是很艰难的。其实在民族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千余年争执的结果最后都是走向融合的。从某种情况下,我们有相似的血缘,从文化上,我们有共同的根基。&br&  我唯一希望,作为普通的民众,能多发现新疆的美,新疆每一个民族的善意,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沧桑。能尽量少了带着民族和宗教的眼光去暴躁的批判,其实那是我们已经将自己作为提线木偶,活在若有若无的掌控中。我们更应该像远去的驼队,向着自由和希望。&br&  新疆乃至中亚,是一个有着太多民族变迁,历史冲突的地方,但是作为铁勒部族的回鹘人,自古便和汉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哪个民族应该被谁统治,但是历史的车轮就是让维吾尔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民族,自然永远是一家同等,我们热爱有着你们历史的土地。&br&&br&&br&&ul&&li&没有哪片土地是永远属于哪个民族,就像西域复杂的历史,但是宗教是不会抹杀两千年来的文化交流,或者是分分合合。  &br&&/li&&/ul&&p&世界没有黑白,往往是灰色的,但是沙漠中的绿洲,是绿色的。&/p&
封面是伊犁河谷,现在只有一小部分在中国境内,剩下大部分已经被俄国割走了。这个基本算是我在知乎最早写的东西了,也是因为这个才有了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专栏改版之后变了很多,大家也建议应该把这个放上来,当然为了表示诚意我肯定是要配新图的。因为为…
应该是没有书面化公开的规则,但是规律,或者说潜规则相当显眼。&br&顺便讲一下,海自所有舰艇合称自卫舰,下分警备舰和辅助舰两大类,&br&警备舰下面除了非直接作战的水雷战舰艇、哨戒舰艇和两栖输送舰艇外,直接作战舰艇通称机动舰艇&br&机动舰艇中除潜水舰外,所有水面和航空作战舰艇通称护卫舰,&br&护卫舰下分为DDH直升机驱逐舰、DDG(防空)导弹驱逐舰、DD通用驱逐舰、DE乙型(护航)驱逐舰(以前曾有PF巡逻护卫舰,早已全部退役)&br&&br&以下正式内容:&br&&p&传统上DD、DE以及老DDG确实是延续旧日本海军DD的命名,即天象、气象,“雾雨雷风波雪”等等,其中奇怪的是地方队中的第12(吴)护卫队和第15(大凑)护卫队,川内、利根、阿武隈、神通、大淀、筑摩基本是旧日本轻重巡洋舰[谢谢&a href=&/people/wwf-tattoo& class=&internal&&wwf tattoo&/a& 提醒!^_^]的名字,大淀还是联合舰队末代旗舰。&br&潜艇传统上也用旧驱逐舰名字(其实就只有“潮”),但是AIP潜艇,值得注意的是,名义上是“水生动物名”,但是苍龙云龙是哪门子水生动物啊摔!(╯‵□′)╯︵┻━┻这明明是联合舰队航母的名字好伐!&/p&&br&相应的,宙斯盾驱逐舰也升级多用旧日本战巡、甲巡的命名规则:“山岳”。&br&这本来是旧直升机驱逐舰榛名白根的待遇。&br&特别耐人寻味的则是最新DDH“日向”和“伊势”,这在名义上是旧日本海军战列舰的名字(古国名),但这货非常特殊:这正是大战后期改装为航空战列舰的伊势日向二舰的名字,这一方面可以说隐含了日本对DDH“非驴非马”神似航空战列舰的评价罢。&br&而另一方面,伊势日向两地分别有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和祭祀神武天皇的宫崎神宫,可以说民族宗教意味特别浓厚。&br&(更新,补完出云加贺)&br&出云之名,以当年侵华舰队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而为中国人所熟知。不过和前面伊势日向放在一起的话,对日本人则具备特殊意义:日本神话,可以分为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日向神话三大体系,伊势、出云、日向正是日本神话的三大源头。&br&这几天刚刚定名的加贺也很耐人寻味,加贺作为联合舰队早期主力空母之一,身世略有特殊:本来根据条约,安排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改装为航母,但是天城在大地震中损毁废弃,改由战列舰加贺顶上。与非驴非马改半节的伊势日向不同,加贺是完全形态的航空母舰,从某种意义上看,也许反映了海自对两级DDH不同的评价。&br&&br&话说如果谁闲的蛋疼做个海自和联合舰队同名舰对比图的话一定很有趣,然则,偶懒……╮(╯3╰)╭
应该是没有书面化公开的规则,但是规律,或者说潜规则相当显眼。 顺便讲一下,海自所有舰艇合称自卫舰,下分警备舰和辅助舰两大类, 警备舰下面除了非直接作战的水雷战舰艇、哨戒舰艇和两栖输送舰艇外,直接作战舰艇通称机动舰艇 机动舰艇中除潜水舰外,所…
&img src=&/50/7da43b9ffb521eeadfd61ceed0a1ebf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7da43b9ffb521eeadfd61ceed0a1ebf6_r.jpg&&&p&&b&一、战舰的命名惯例&/b&&/p&&p&明治7(1874)年8月,海军大辅川村纯义经太政官向天皇上奏,请求以名山大川名、古国名与著名人物名为舰船命名,同月31号获准。&/p&&p&明治38(1905)年8月1日,制定海军『&b&艦名命名則&/b&』,规定战舰以令制国名命名,特殊舰名袭用的使用惯例。&/p&&p&&b&二、1905年前命名的战舰&/b&&/p&&p&&b&東艦(あずまかん)&/b&:「東」读作「あずま」,指关东地区 。「あずま」的语源来自日本神话。传说日本武尊东征至上总国时,突然刮起暴风,使得船只飘荡而无法前行。这时武尊之妻弟橘媛说这是因为海神想打翻武尊搭乘船,而她愿意跳入海中为他牺牲。于是弟橘媛跳入海中,暴风立刻停止,船只才得以靠岸。上岸后,日本武尊向东眺望,大喊「吾嬬(あずま)はや」,即为“我的妻子啊!(わが妻よ!)”之意。后来平安时代居住在京都的贵族称关东为「あずま」,此后这个词的指称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国。「XX艦」是明治初期的舰船分类规定中表示军舰的代号,用来和表示运输船的XX丸相区分。&/p&&p&&b&扶桑艦(ふそうかん)&/b&:「扶桑」是古代中国对日本的雅称,后来被日本作为自称。语源来自中国神话,指位于极东海上的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扶桑所居之地为“扶桑国”。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就有记载:&/p&&blockquote&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blockquote&&p&日本古代史研究中较为权威的史书《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也有记载&/p&&blockquote&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又有裸国黒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blockquote&&p&《梁书·诸夷传》中对扶桑国的风土人情有详细的介绍。&/p&&p&&b&龍驤&/b&&b&艦(&/b&&b&りゅうじょうかん&/b&&b&)&/b&:「龍驤」意为“像龙马高昂着头”,语源来自中国成语“龙骧虎视”,最早出自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p&&blockquote&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揜讨逆节,折冲四海。&/blockquote&&p&《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也有:&/p&&blockquote&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blockquote&&b&富士&/b&&b&(ふじ)&/b&:以著名高峰富士山命名。语源有多种说法,日本最早的物语作品『竹取物語』中描述“皇帝叫月岩笠拿了诗和壶走到骏河国的&b&那个山&/b&的顶上去。并且吩咐他:到了顶上,把这首御著的诗和辉夜姬送给他的不死之药的壶一并烧毁。月岩笠奉了皇命,带领大队人马,登上山顶,依照吩咐办事。从此之后,这个山就叫做‘不死山’,即‘富士山’。”(つわものらを大勢連れて山へ登った事から、その山を”富士の山”と名付けた);还有说法认为“ふじ”来自和语,用来形容非常长的山坡;此外也有阿努伊语说、毛利语说等诸多说法。日语中最早明确记载「富士山」的文献是平安时代的『富士山記』,书中在介绍駿河国富士郡的名称由来时提到「山を富士と名づくるは、郡の名に取れるなり」(富士山以富士为名,富士郡以山名为名)。&p&&b&八島(やしま)&/b&:以日本的古称(美称)命名。『古事記』将本州?九州?四国?淡路?壱岐?対馬?隠岐?佐渡总称为“八岛”(八つの島)。在日本神话中,“八”是圣数,常常用来泛指大的数目,所以“八岛”的本意是“非常多的岛”。『古事記』中有“大八洲国”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日本的美称。&/p&&p&&b&敷島&/b&&b&(しきしま)&/b&:以日本的古称(美称)命名。崇神天皇将大和国的都城定于磯城(しき),在歌枕中,敷島の(しきしまの)指代的就是大和,后来成为了日本的别称。&br&&/p&&p&&b&朝日(あさひ)&/b&:舰名来自本居宣长的和歌「&b&敷島&/b&のやまと心を人問はば&b&朝日&/b&ににほふ山ざくら花」(若人问起大和魂,满山樱花映朝晖)。这是一首映射出武士道思想的和歌。&/p&&p&&b&初瀬(はつせ?はせ)&/b&:舰名来自流经奈良县的河流初濑川。「初瀬」最初写作「泊瀬」,意为码头。河流流经奈良盆地时发育了便于船只停靠的河口(位于三轮山南麓)。河口处往往会在两岸沉积泥沙,所以使河床上升,水流湍急,这种现象在日语中被称为「瀬」。「泊瀬」一名最早见于『万葉集』中「三諸つく三輪山見れば隠口の泊瀬の桧原思ほゆるかも」(祀神拜先灵 三轮山上飞 桧原分两地 泊濑思来幽)。后转写为「初瀬」。在歌枕中,「初瀬川」对应的是「早く」。&/p&&p&&b&三笠(みかさ)&/b&:舰名来自奈良县三笠山(若草山)。由于若草山的形状远看像三只蓑笠,所以俗称「三笠」。&/p&&p&&b&三、1905年后命名的战舰&/b&&/p&&p&&b&壱岐(いき)&/b&:舰名来自令制国&b&壱岐国&/b&,在令制国设置之前该地区被称为「一支」或「一大」(皆读作いき)。&/p&&blockquote&又南渡一海千馀里 名曰瀚海 至&b&一大国&/b& 官亦曰卑狗 副曰卑奴母离 方可三百里 多竹木丛林 有三千许家 差有田地 耕田犹不足食 亦南北市籴;——《三国志·魏志·倭人传》&br&始度一 海阔千馀里 名瀚海 至&b&一支国&/b& 又度一海千馀里 名未卢国。——《梁书·诸夷传》&/blockquote&&p&设置令制国时规定了「壱岐」的写法,意为“交叉往来之地”。由于其位于九州和对马的正中间,像是一处岔口,故名「壱岐」。&/p&&p&&b&丹後(たんご)&/b&:舰名来自令制国丹後国。丹後国是由丹波国的北方5郡分离出来的,设置时间在丹波国之后,所以称作「丹後」。至于丹波的词源,在『和名類聚抄』中训读为「太迩波(たには)」;『諸国名義考』将其解释为「田庭(たには)」,即平坦宽广的土地之意。&/p&&p&&b&相模&/b&&b&(さがみ)&/b&:舰名来自令制国相模国。「相模」一词来源有7~8种说法,『和訓栞』中认为源于古代地名「身狭(むさ)」,该地区有「身狭上(むさがみ)」、「身狭下(むさしも)」,其中的「身狭上(む&b&さがみ&/b&)」就演化为了「相模(&b&さがみ&/b&)」。 さかみ指坂見,意为从坂看下去的土地,坂即为足柄山。&/p&&p&&b&周防&/b&&b&(すおう)&/b&:舰名来自令制国周防国。「周防」的语源已经失传,这里只从语音和文字上进行说明。在飞鸟时代藤原宫的木简中发现有「周方国」与「周防国」的记录,平城宫中的木简上出现的则是「周芳国」与「周防国」;7世纪设置「周芳国」,7世纪末改称「周防国」。在『和名類聚抄』中将其训读为「須波宇(すはう)」。&/p&&br&&b&肥前&/b&&b&(ひぜん)&/b&:舰名来自令制国肥前国。在令制国出现前,此地有「火国(ひのくに)」,因该地区原本火山众多,且当地附近海域上经常有神秘的火光出现,故被景行天皇命名为「火国」,因日语中火、肥同音,故后讹传为「肥国」。7世纪末,「肥後」从「肥国」中分化出去,原「肥国」便称之「肥前」。&br&&b&石見&/b&&b&(いわみ)&/b&:舰名来自令制国石見国。「石見」的语源有多种说法,多从自然和神话传说两方面进行解释。自然说认为该地岩石、山脉众多,故由「石充(いはみ)」、「石実「いはみ)」、「岩海(いはうみ)」演化而来;神话传承说认为八束水臣津野命(人名)为了得到这里的「八色石(やいろいし)」,使山脉变成荒岭、使河流枯竭,当地的人们希望快点见到石头(结束苦难)所以成天念叨「石見」,于是这个地区就慢慢地被称作「石見」。&p&&b&香取&/b&&b&(かとり)&/b&:舰名来自香取神宫。「香取」的语源一般认为来自古语「楫取(かじとり)」,意为“舵手、操舵”。见于『日本書紀』:&/p&&blockquote&斎主神云々、此神今在于東国&b&檝取&/b&之地也。&/blockquote&&p&&b&鹿&/b&&b&島&/b&&b&(かしま&/b&&b&)&/b&:舰名来自鹿島神宫。「鹿島」的语源一般认为来自古语「枷間(かせま)」,意为“锚泊”。传说鹿島神宫的主神武甕槌命被封为「香島(かしま)の天の大神」,意为“下凡到被称作香岛的日本列岛的大神”,后将「香島(かしま)」讹传为「鹿島(かしま)」。&/p&&p&&b&薩摩&/b&&b&(さつま)&/b&:舰名来自令制国薩摩国。根据读音「さつま」可以理解为「狭詰」或者「狭端」,意为“闭塞的地形”。在《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中出现“萨蛮”一词,有人认为这是「薩摩」的语源之一。“萨蛮”即“萨满教”,“萨满”来自满语及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有学者认为该词由汉语传向日本。更有甚者认为「薩摩」与我国侗族信奉的“萨母”有关,依据是萨母的日语写法和读音「薩瑪(さつば)」与「薩摩」非常接近。&/p&&p&&b&安芸&/b&&b&(あき)&/b&:舰名来自令制国安芸国。「安芸」原写作「阿岐」。在『古事記』中有对「阿岐国」的记载。7世纪设置令制国「安芸国」。安芸=あぎ(上ぎ)。即高地之意。&br&&/p&&p&&b&河内(かわち)&/b&:舰名来自令制国河内国。「河内」原写作「川内(かわうち)」,指因河水冲积形成的山间平地,即在旧大和川的下游铺开的平原。 &br&&/p&&br&&b&摂津&/b&(せっつ):舰名来自令制国摂津国。「摂津」为官名,管辖难波津的官职为“摄津职”。&p&&b&金剛(こんごう)&/b&:其命名来自山名,即金刚山。据『古事記』、『万葉集』等记载,金刚山原称「葛城山」,是一座“灵山”。天智天皇少年时期曾攀登此山并在山上修行过一段时间,建立了供奉法起菩萨的金刚山转法轮寺,该寺被作为真言密教的“灵场”,信徒以寺名来指称山名,于是这座山就被称作“金刚山”,今天的金刚山是葛城山脉最高峰的名字,而葛城山与金刚山也得以区分。&br&&b&比叡(ひえい)&/b&:来自山名,即比叡山。『古事記』中记为「日枝山(ひえのやま)」,大山咋神坐于此山。「比叡」一词由僧人慈円的和歌「世の中に山てふ山は多かれど山とは比叡のみ山をぞいふ」(世间虽有山无数,唯有比叡真为山)而广为人知。&/p&&br&&p&&b&榛名(はるな)&/b&:来自山名,即榛名山。最初榛名山被称作「伊香保(いかほ)」,这是『万葉集』中的叫法,意为“崇山峻岭”。「榛名」一词的语源来自山上的榛名神社,最早见于『延喜式』神名帳中。&/p&&p&&b&霧島(きりしま)&/b&:来自山名,即霧島山。「霧島」一词最早见于『続日本紀』。语源有多种说法,一说认为由多雾的都城盆地向高千穗峰望去时,雾岛山像一座浮在雾中的小岛一般,故名「霧島」;还有一说认为雾岛山在火山活动时喷发出烟雾,十分显眼,故名;还有认为雾岛山是神话中伊奘诺尊斩杀迦具土的地方,所以由「切り嶼(きりしま)」转写而来。&/p&&p&&b&扶桑(ふそう)&/b&:舰名继承自铁甲舰「&b&扶桑艦(ふそうかん)&/b&」,初代扶桑舰是明治政府购买的第一艘铁甲舰,二代扶桑是日本第一艘独自设计的超弩级战列舰,由于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所以没有以传统命名惯例取名。语源与初代扶桑一致,详见上文。&/p&&p&&b&山城(やましろ)&/b&:以令制国的“山城国”命名。山城国为畿内五国之一,在令制国出现之前,称为“山代”,7世纪时建立令制国「山背国」。延历13年(794年)11月7日平安京被正式命名时,桓武天皇见此地倚山傍水,为天然的要塞,于是重新命名为「山城」。&/p&&p&&b&伊勢(いせ)&/b&:以令制国伊勢国命名。「伊勢」语源来自いそせ(五十瀬),即非常多的浅滩。还有一种说法指语源来自いそ(磯),指多岩石的海岸。&/p&&p&&b&日向&/b&(&b&ひゅうが)&/b&:以令制国日向国命名。「日向」,语源即其字面意,向阳的地方。&br&&/p&&br&&p&&b&長門(ながと&/b&&b&)&/b&:以令制国長門国命名。「長門」古为「穴門·穴戸(あなと)」,最早见于『日本書紀』,意为“海峡”。后简化为「長門」,意指关门海峡的细长水路。&/p&&br&&p&&b&陸奥(むつ)&/b&:以令制国陸奥国命名。『古事記』记为「道奥」,在古代,「道」、「国」同义,所以「道奥」意为“距离都城非常远的边陲”。『日本書紀』记为「陸奥」,『和名類聚抄』将其训读为「みちのおく」。平安时代的和歌将「陸奥」训读为「みちのく」。江户时代,由于「陸」是数字「六」的大写,所以「陸」往往会简写作「六」,所以就有「みちのくに」到「むつのくに」的讹传。本居宣長在『古事記伝』中将其简读为「むつ」。&/p&&br&&p&&b&大和(やまと)&/b&:以令制国大和国命名。初为「大倭国(やまとのくに)」,天平宝字元年改称「大和」。平安时代后广泛使用。广义上大和可指代整个日本。读音上,やまと可以理解为「山処」,就是“有山的地方”,“山”指三轮山。&/p&&p&&b&武蔵(むさし)&/b&:以令制国武藏国命名。『和訓栞』中认为源于古代地名「身狭(むさ)」,该地区有「身狭上(むさがみ)」、「身狭下(むさしも)」,其中的「身狭下(むさしも)」就演化为了「武蔵(むさし)」。还有说法认为「むさし」转写为「汚し」,意为脏乱的样子,这里指代的是沼泽、湿地。文字上,飞鸟时代藤原宫的木简上记为「无耶志国」,7世纪后也记作「牟佐志」、「無邪志」。&/p&&br&&p&&b&四、本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世界粉色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