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化

课程游戏化主题教研活动-贺兰教育网
网站快讯:
>>>>>>正文
课程游戏化主题教研活动
来源: 编辑:罗海东 发布时间:日 10:05 浏览次数:次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全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只有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才能科学地践行《指南》的基本理念。3月13日贺兰县幼儿园(三分园)组织教师开展了课程游戏化的主题教研研讨活动。
  活动中,王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课程游戏化的含义、目标、意义及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并结合幼儿园教学实例和生活,与老师们讨论了如何游戏化、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让老师们对“课程”与“游戏”的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游戏中生成课程,在课程中生成游戏。把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把游戏还给幼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更好地了解了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为教师后期开展课程游戏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上一条:&&&&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贺兰县教育体育局 宁ICP备号“课程游戏化”学习体会 - 交流分享 - 硕放中心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发布者:陆静华&&&&浏览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场观摩交流会
无锡市五爱小学
活动内容:
&1、观摩活动:中班音乐:寻宝之旅
&&&&&&&&&&&&& 大班体育:抢椅子
&&&&&&&&&&&&& 中班音乐:猪小弟变干净
&&&&&&&&&&&&& 大班美术:自由自在的口水
2、专题交流《行走在教与玩之间》
3、互动《用音乐来做游戏 在游戏中学音乐》
活动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上海星晨学前教育中心和名师科技网络课程中心在无锡举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场观摩交流会”。一天的学习,收获颇多。教学与游戏是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显现了教育的不同教育观,特别是在《指南》颁布以来,幼儿园更是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游戏教学化即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游戏,关注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例如吴燕飞老师的《寻宝之旅》通过铺设一个寻宝之旅的游戏感受带空拍音乐的特点,通过寻找密码的游戏大胆表现并替换空拍处的动作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帅气的章栋老师的《抢椅子》颠覆了以往抢椅子游戏的形式,在游戏中加入新的信号,原来抢椅子还有这样别样的玩法。椅子排成半圆、v形、睡S形等不围合的形式,变换信号如拍手、口哨、听到“太阳”时去抢。整个活动可以用一个“乐”字来形容。孩子们在章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玩着各种抢椅子游戏。徐慧老师的大班创意活动《自由自在的口水》把“美食游戏”运用在开始部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许老师通过对课程和游戏的解读让我们明确教和玩的概念。之后又分析了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两大现象:教师和幼儿赶场子、活动区空置。并总结了:游戏中有学习,学习能更好的推动游戏;把握游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将之延伸为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在游戏中生成课程,在课程中生成游戏。只有真正的走进游戏,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走近幼儿。课程游戏化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课程游戏化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要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 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 陈鹤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初探 发表时间: 来源:2014年2月总第161期供稿 作者:韩秀明 [导读]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 题活动开展的过程...课程游戏化不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唯一 的路径,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化、课程过 程化、课程情境化等也是可选择的路径,但 课程游戏化更适合当前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学习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有感近日,我学些了虞永平教授关于课程游戏化的一系列观点,这让我对课程、 游戏以及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课程游戏化是我省从...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幼儿的基础上,收集案例,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指南》,让《指南》渗透到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二)如何运用《指南》全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幼儿
运用《指南》全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幼儿而不是不用经验去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当下教师观察幼儿时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如何改变教师长期以来习惯用积累的经验评价幼儿,总是以“教”的角度去发现幼儿的不足之处来提出教育策略等等,这个支架的做法给了教师强有力的改变策略。 我们要运用《指南》去发现一个正在朝着《指南》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着的幼儿,去思考如何给予现阶段发展的幼儿以支持。 (三)如何用《指南》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 《指南》里5个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目标下的小中大班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为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收集案例的过程也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典型性行为的过程,使得教师的观察可以聚焦,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敏感性,能将幼儿的行为与正在发生的学习联系起来,使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从而真正将观察幼儿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出发点,教育的手段和策略追随幼儿,更加有效。 三、通过支架3――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环境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支架3: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要求: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一)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布置
游戏是幼儿阶段特有的行为方式。合理灵活的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的布置桌椅,以方便幼儿游戏活动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去游戏。支架三,是让老师们充分的去体会和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不同的特点,环境和空间在幼儿学习发展当中的作用和条件。 (二)从形式上去幼儿园课程小学化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与小学不同,首先体现在一日活动的日程安排上。如果活动室的桌椅像小学教室那样摆放的话,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就模仿小学的形式。这个支架的推出的意义在于无论教师理解或不理解,要求教师在活动室桌椅摆放的形式上去小学化,把幼儿的游戏空间还给幼儿,从而让教师去改变小学化的教学行为。 (三)体会环境在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活动室桌椅排排座的摆放到区域设置的变化,减少孩子每天活动搬桌椅的次数,就意味着儿童的等待时间、无效时间的减少。固定游戏区域的设置,方便幼儿游戏,孩子自主意识的增强,孩子拥有活动室控制权。 目前在江苏尤其在农村地区,大班额小空间的状况下,如何贯彻如何去支持幼儿学习发展,首先要从调整活动似的空间开始。不能因为空间小、班生数多为理由维持现状。这个支架的实施要求教师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班级的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 四、通过支架四――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 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一)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 过去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仅把进餐这些活动作为生活卫生 习惯的培养来要求,或是重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为诱饵的进餐服务好。幼儿园尝试自主进餐,就是让教师思考在进餐、点心活动中是否有被教师忽略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 幼儿自助点心和进餐,能够主动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事的顺序。并且学会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内化的社会性发展。教师通过对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实施,体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同时能把这个认识迁移到其他生活活动中,组织幼儿的活动,如盥洗、入园、离园、午睡等等,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二)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 ,相信幼儿,把更多的自主还给幼儿 通过这个支架的实施,老师们可以发现幼儿可以自己盛饭盛菜,并自己端到座位。实际上,通过自主进餐的改变,更应该引发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以往的教育是否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否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自主进餐绝不是做一种形式,我们要通过自主进餐看到孩子具备的能力,更应该相信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三)体会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 通过自主进餐教师也可以体会到,尽管幼儿具有能力,但是小中大班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去研究儿童,给予幼儿能力范围内的主动权。因此同样是自主进餐和点心,不同年龄班的做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研究提供怎样的环境、材料和策略取汁吃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五、通过支架五――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 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在课程资源地图中提供3处幼儿园周边的课程资源介绍,及依据《指南》预设有可能引发的幼儿的学习及经验(分年龄班)。 (一)追随幼儿经验,为生成活动做准备 这个支架所要求做的课程资源地图,实际上是引领教师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周围的环境,其实就是引领教师更多的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的经验。这个支架将教师研究文本教材的视角转向研究幼儿的生活,研究幼儿的经验,研究幼儿的兴趣,研究幼儿的需要,为走向经验的幼儿生成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预设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不同的幼儿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的周围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幼儿学习的最终结果。幼儿周围生活中我们承认认为的有价值的、值得幼儿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这些内容幼儿在园三年是学不完的。因此收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做有准备的课程,把幼儿周围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三)深入理解《指南》,《指南》作为追随幼儿经验的依据 课程资源并不是找到即可,要依据《指南》分析在这些资源中有可能引发出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完整的,要从幼儿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分析资源的价值,预设幼儿的发展。 六、通过支架六――一日活动中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 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市县两级教育管理部门不统一规定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表,全园是否统一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由幼儿园自行决定。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则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们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不提倡幼儿园统一排表。(如果幼儿园一下子做不到自主安排时间,可以先尝试: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加大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班级的户外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玩法。) (一)稳定有规律的同时给予幼儿自主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的意义 支架六实际上是引领幼儿园通过一日活动的安排,尝试在整个课程实施推进当中,一种观念的改变,认识到稳定有规律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为在幼儿的年幼的阶段,稳定的生活常规,大脑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保护幼儿大脑,促进孩子大脑,促进他们的能力发育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同时稳定的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安排能给予幼儿情绪的稳定和安全感,也有利于幼儿习惯的养成。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游戏化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