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的崛起百度云为什么在法庭就结束了

以《影响力》来看《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 简书
以《影响力》来看《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影响力》在营销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书中介绍的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短缺六大原理也是广泛被商家运用,进而让每一个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掏腰包,书中提到的案例也多是关于商业的应用,对于一般人来说,读完这本书后都会有一种感觉:终于明白了这帮奸商的套路了,以后要提防着点。那么作为一个勤奋好学,有志于接班社会主义的年轻人,肯定要去思考怎么去利用书中的几个原理来为我所用,进而增加自己在社交,工作和生活中影响力。最近看了关于希特勒的一部电影《希特勒,恶魔的崛起》,对他的成长路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借着希特勒这个人谈谈关于个人影响力塑造的问题。
之前并未对希特勒有较深的了解,只是一个普遍的印象:大独裁者,恶魔,迫害犹太人,建集中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希特勒,恶魔的崛起》,讲了他从幼时性格敏感,经常遭受父亲打骂,立志做一名作家反而怀才不遇,流落街头,后来参军,积极承担任务,战败后的气急败坏,是因为爱国,到这里你根本看不出来他这辈子能够怎么样。后来,去做密探,演讲,初露锋芒,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成立政党,后来发动了一次流产的政变,失败后差点自杀,被捕后,在监狱中意志消沉,这时你仍然看不来他能够怎么样,如果不预先知道后来的事,你可能认为这个人这辈子可能就背上了一个失败的政变者的称号。审判法庭上,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让所有人为他起立鼓掌,法官也为之打动,最后虽然被判叛国罪,罚200马克金币,五年监狱,但在9个月后就可以假释,最后一片欢呼,隐隐约约能感觉到这个人要牛逼起来。服刑期间写了本书:《我的奋斗》,后来去乡上居住,向下居住期间,纳粹党领导人鲁登多夫竞选总统失败,希特勒强势回归,整顿政党,制定策略,入阁,倒阁,一步步清除政敌,成为总理,最后成为集所有大权于一身的大独裁者。
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有个不幸的童年,穷苦落魄过,扛过枪打过仗,做路演到处演讲,做地推去发传单,想要自杀过,进过监狱,经历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政治斗争,人家也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登上权力的顶峰的。我觉得和历史上的大政治家没有多大区别,从底层爬上去的政治家,哪个不是手上沾满的鲜血,心狠手辣,奸诈狡猾,无底线,如果你心慈手软,你早就在往上爬的路上被那些心狠手辣的人干掉了,能够笑到最后的都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手段更狠的人。说到底,只不过希特勒贩卖的理念有点极端而已,如果他的政策不是那么血腥,你怎么知道他不是一个俾斯麦那样的伟人,只是历史不容假设。当然,这里不是给希特勒洗白,他做的事罄竹难书,再洗也洗不白。
爱国:爱国这一由头在凝聚全体国民的人心时,经常产生非凡的效果,我们的国共第二次合作,保钓,每一次这样的事件都让全体国民的心靠的更近。希特勒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希特勒本身是一个非常爱国的热血青年,也是一个狂热的战争分子,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投降为结尾时,受伤住院的希特勒已经歇斯底里地扯掉了包着双眼的纱布,露出了一双由于毒气损伤鲜红的双眼,那一刻的面目狰狞让我记忆尤深。之后的演讲中,他不断强调凡尔赛条约,这一屈辱的战败经历以及不平等的条约大大激发了国民的愤怒。特别是在被控告为叛国罪的法庭上,他针对那次政变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你把被偷的东西拿回来,这也算偷窃吗?我只是想拿回五年前被偷的东西。看,说的多么义正辞严,准确的切中所有人的痛点,如果你身处其中很难不被其影响,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这里的民心不可言说。
反犹太:犹太人把我们的饭碗夺走了,犹太人的妥协让我们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我们现在活的这么凄惨全特么是犹太人造成的。没有几个民众去思考到底是不是,他们只想找一个背锅的人,然后把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顺都倾泻到这个人身上,即使有人会思考这样做对不对?希特勒也会坚定地告诉你,就是犹太人搞的鬼,事实上,当时的很多事情也确实和犹太人有关,确实犹太人做生意的多,抢走了很多工作岗位,在很多欧洲国家也都是这样。
希望:在一个人到了绝路的时候,唯一能够救他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希特勒给了全体国民一个希望,跟着我干吧,有面包,有牛奶,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我们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把屈辱的凡尔赛条约废除。在他当政后,他做到了,他实现了德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每个国民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夺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抢走的土地,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怎么选。
金刚石般的意志力:特别是在纳粹党成立前期,有人提出要和社会党合作,这样两党都可以壮大,希特勒说:你就是一个叛徒,我们绝不妥协,如果他们的党员想退党加入我们,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是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在他的观念中,原则是不能有一丝的妥协和更改的,这近乎偏执的意志力,或者说就是偏执狂,不是让你无比崇拜,就是让人无比厌恶。是的,他对自己信仰的无比坚定,他可以为自己的理想牺牲一切,并且绝对不能对自己的理想妥协。最可怕的就是这种人,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们认为自己是最有理想的一批人,他们可以为了理想牺牲一切,一切阻挡自己理想的都应该予以清除,他们坚定的执行着自己的价值观,无人能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最可怕的是这种人,最容易成功的也是这种人,这种人太少,所以成功的人也少,伟人就更少了。
枪杆子:枪杆子出政权,希特勒腰杆那么硬,能够不断清除异己,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里有枪,手里有军权,不然谁听你的。
领导风格:强硬的个人领导风格让一个领导人充满了魅力,当你作为领导,用一种凌厉的眼神紧盯着另一个人的时候,对方会感觉到一种压力,会不自觉的低下头,会屈服,电影中很多希特勒狠盯着别人看的场面。那种气场真的无人能抵挡,这源于自己对自己理念的强烈认可,其中也有个人的偏执。大众普遍对强硬的人有一种习惯性的屈服感,因为强硬一方面代表着自己非常相信自己,要想让别人相信你,你首先必须非常相信自己。
广告做的好:我相信你看了纳粹的标志后,你也会被其深深的吸引到,电影中海莲娜说有一种让人镇定的力量,就像现在公司的logo一样,看一眼就记住了。另外,纳粹的宣传做的非常好,电影中随处可见的宣传海报,高举右臂的伟人的形象,专业的宣传团队,让希特勒每一次的演讲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上述列举了希特勒的事迹,我相信很多德国人是由衷相信希特勒的,当时做这件事时,心中都会有一种使命感,强大而崇高的使命感,但这不能代表全局。反观当时的德国民众,德意志民族是号称理性,严谨,人文,独立的民族,那大多数德国人是如何被希特勒忽悠得团结起来,去做一件多年之后想起来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影响力》一书中有一个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当你看到前后左右的人都高高举起了右臂,做起了那个经典的纳粹敬礼的姿势,你确定你能够不受影响。是的,下面的这个人是孤独的。
不行纳粹礼的男人
同样,当身边的人都在狂热的追逐元首大人的自传,颂扬着他的事迹,你确定你能守身如玉,拒绝参加吗?是的,当你周围的人都在追同一部剧,讨论的也是同一部剧,而你不追,你就是大家所认为的怪胎,可能你会耸耸肩,我无所谓啊,是的,这是一个宽容,自由的时代,那时的德国并不是这样,你拒绝参加,那你就去见上帝吧。对的,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同样,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名的著作中《乌合之众》中也说过: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这些都是对群体行为的深刻描写,果真是乌合之众。多说一句,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生死朗读》,里面提到了作为普通人的的汉娜认真看守犯人,火灾了也没有放过这些犯人,最后这些犯人都被烧死了。那么,汉娜不知道里面关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吗,她知道,她知道无意识的去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已。我觉得这很令人沮丧,如果是我,我去不去做呢,在当时的背景下,我只是一个螺丝钉,我不做螺丝钉的话我就得死,我做螺丝钉的话,别人就得死,很奇怪,不是吗?ps:再次强调,不是给希特勒洗白,他洗不白。只是不站在任何立场上,谈论下关于个人影响力的建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