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三国志第一天红将到最后是那个縂一天下

《2010年四年级综合知识竞赛题》
2010年四年级综合知识竞赛题
四年级(上)综合知识竞赛题第一部分 百科知识(30分)一、选择题(下面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出来,每题2分,共30分)1、伦敦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2、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 )。A、杂交水稻之父 B、中国水稻之父 C、亚洲水稻之父3、月亮与太阳同岁吗?( )A、是 B、不是4、做作业时写错了字,最好不要用( ),因为所用材料中含有一些有害成分。A、修正带 B、涂改液5、2010年足球世界杯冠军是( )队。A、西班牙 B、荷兰 C、德国6、下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错误的一组是( )。A、曹操、诸葛亮、鲁智深 B、关羽、周瑜、吕布 C、张飞、马超、赵云7、新版面值100元的人民币,背面图案是( )。A、故宫 B、天安门 C、人民大会堂8、代表着和平的植物是( )。A、橄榄枝 B、银杏树 C、梧桐9、围棋最初起源于( )。A、贸易 B、战争 C、棋类比赛10、2010上海世博中国馆的主题是( )。A、心之和、技之和 B、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C、拥抱挑战11、马头琴是我国( )的拉弦乐器。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12、身上着了火不要害怕,要沉着应对,下面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在地上打滚 B、脱掉衣帽 C、跳入水中 D、奔跑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保尔 C 、奥斯特洛夫斯基14、冬天玻璃上会结上美丽的窗花,窗花是结在( )。A、室外 B、室内15、“水中熊猫”指的是( )。A 、海豚 B、海狮 C、鲸鱼 D、中华鲟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30分)一、读名著填空。(5分)1、《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能 ;孙悟空在书中的称呼还有 、 、 等。2、“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武松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以他为主角的故事还有 。(举一个即可)3、《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充满了无穷的智慧,我读过的故事有、二、古诗词填空。(4分)1、接天莲叶无穷碧,。2、,淡妆浓抹总相宜。3、日出江花红胜火,。4、儿童相见不相识,。三、写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3分)煮豆燃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四面楚歌( ) ( ) ( )四、学识赏文,填一填。(4分)1、青出于蓝, 。2、一寸光阴一寸金, 。3、天时不如地利, 。4、读书破万卷, 。五、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超越生命的爱无论在多么低等的动物身上,都能体现母爱的崇高。我所做的医学实验中的一项,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种药物毒性试验。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腋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便被淘汰下来。我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就把它放入了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小白鼠的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我断定。这是肿瘤转移产生腹水的结果。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我想,小白鼠大概寿数已尽,就转身去拿手术刀,准备解剖它,取些新鲜肿块组织进行培养观察。正在打开手术包时,我被一幕景象惊呆了。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已有拇指大的肿块,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条口子,鲜血汩汩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夺去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我被小白鼠这种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感动了,收起了手术刀。第二天一早,我匆匆来到它面前,看看它是否还活着。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吸吮着乳汁。数了数,整整十只。小白鼠的伤口已停止了流血,左前肢腋部由于扒掉了肿块,白骨外露,惨不忍睹。不过小白鼠精神明显好转,活动也多了起来。恶性肿瘤还在无情地折磨着小白鼠。我真担心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母亲一旦离去,要不了几天它们就会饿死的。从这儿以后,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鼠盒前,看看它们。 看着十只渐渐长大的仔鼠没命地吸吮着身患绝症、骨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知道,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不管怎样,它随时都有可能死去。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十只仔鼠围满四周。我突然想起,小白鼠的离乳期是21天。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可以独立生活了。面对此景,我潸然泪下。1、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到横线上。(2分)(1)作者单独饲养的是 。(2)作者特别担心的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是 。(3)小白鼠艰难吞食的是 。(4)小白鼠的哺乳期是 。A、恶性肿瘤 B、21天 C、一只雌性小白鼠 D、十只仔鼠2、从下面这句话做好哦个找出动词写在横线上,并说说小白鼠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3、 母鼠为什么一直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小白鼠为什么能坚持到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才安然地死去?(2分)4、 你知道是什么支撑着身患绝症的小白鼠活下去的吗?(2分)5、 面对此景,作者潸然泪下。他会想些什么?(3分)6、 要是能通过时空隧道,你能见到小白鼠并与它进行交谈的时候,你最想跟它说些什么?(3分)第三部分 数学知识(40分)一、填空(16分)1、按规律填数(1) 0, 1, 1, 2, 3, 5, 8, ( ),( )。(2) 2, 6, 18, 54, ( ), ( )。2、在除法算式□÷7=5,,,,□中,被除数最大是( )。3、1+2+3+,,,,+100=( )。4、填上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成立。 (4分)4 3 13 1=24 1 2 3 4 5=15、有一串彩珠,按“2红3绿4黄”的顺序依次排列。第600颗是( )颜色。6、锯一根10米长的木棒,每锯一段要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棒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 )分钟。7、 ┖┴┴┴┴┴┴┴┴┴┚图中共有( )条线段。8、 1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马的重量,1匹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1头象的重量 = ( )头小猪的重量。9、妈妈买回不到10个鸡蛋,两个两个地数,最后多1个,3个3个地数,最后也多1个,妈妈买了( )个鸡蛋。10.有一批同学参加游泳、跑步比赛,其中参加游泳的同学42人,参加跑步的有38个同学,两项都参加的有18人。共有( )名同学参加了比赛。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4分)438-115+62-85 199×87+87三、解决问题(20分)1、一个正方形,被分成5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父子两人今年的年龄和是40岁,6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父子两人今年各多少岁?3、学校有808个同学,分乘6辆汽车去春游,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28人,如果其余5辆车乘的人数相同,最后一辆车乘了几个同学?4、甲袋盐的重量是乙袋盐的3倍,如果从甲袋中取出15千克盐倒入乙袋中,那么两袋盐的重量就相等了,问两袋盐有重量多少千克?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什么是三国?所谓的三国时期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约1800年以前,光武中兴的东汉帝国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惨淡经营,终于奏响了日落西山的挽歌。华夏大地从此进入了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风云嬗变、苍海浮沉,各路英雄豪杰、智谋策士,纷纷在命运无形齿轮的牵动之下,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叱咤风云,各自演绎着一出出英雄悲壮、荡气回肠的故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这段英雄浪漫的年代、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经过了千年传承与尘封,虽然渐渐褪却了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豪情与浪漫。可愈发清晰的,是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还有那厚重辉煌、催人奋进的梦想。
说到“三国”,真是一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提起三国时代,有人会想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有人会想到曹操、刘备、孙权,有人想到衣带诏,有的人还会想到空城计,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这类武将们的排名问题。究竟谁是英雄?谁是智者?我们,就从对“三国”的认定开始说起。
那么,三国究竟是哪三国,三国时代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大家会说,显而易见:魏,蜀,吴。三国时期开始的标志,则应该是汉献帝把帝位禅让曹丕,代表东汉结束(220年);或者是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代表三个政权并立(229年)。
但是,你会发现如果采用这两种分法,三国著名人物曹操就一点也没有沾上“三国”的边,刘备也基本没沾上边。赤壁之战,官渡大战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也统统没有了。而无论是曹丕称帝以后,还是孙权称帝以后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广为人所知的三国故事。很多人称之为“后三国时代”。而且,东汉并非一下子就分裂成了魏蜀吴三瓣;魏蜀吴三国的开国与灭亡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若是能简单的认定魏朝就是三国时代,是不准确的。其实,真正被大众认知的三国,除了三国并立的那段时间,还包括所谓的“东汉末年”。
那东汉是如何进入“末年”的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又是什么?大家知道,每个王朝的兴亡,都不可能真的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这中间都是一个蜕变或者腐化的缓慢过程。而认定一个时代的始末,只能参考重大的历史事件。提到重大事件,有人会说黄巾起义,有人会说董卓进京。但其实,黄巾起义很快就被朝廷镇压下去,张角本人也被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而董卓在丞相位置上的时间其实不长,而且他死了以后,“忠臣”王允上位,天下割据纷争的格局却还是没有改变。所以,不能单纯的认定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的现象是张角、或者董卓造成的。其背后,一定有深层的原因。
《三国演义》开篇的时候首先讲到一句话,就是论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罗贯中看来,三国时期是一个由合而分的时期。也就是由帝国制度转变为封建制度,由中央集权转变为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采用了分封之制,封了成百上千个诸侯国,几百年来,这些诸侯国经过漫长的斗争和兼并,逐渐坐大。南方的楚国首先称王,在长江流域宣告独立,分封诸侯,当起了天子,与黄河流域的周王朝南北对峙,开启了三百年春秋乱世。后来战国七雄并列于世,秦始皇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统一文字、度量衡,终结封建,建立帝国。然而又过了不久,秦帝国内乱,六国旧贵族趁机纷纷起事,推翻强秦。最后项羽践位天子,复辟分封制,大封诸侯,旋即被诸侯刘邦所取代,是为汉王朝。汉王朝起初仍采用分封之制,可几百年中,中央通过不断的集权,灭异姓王,平同姓王,终于强化了中央的统治,又演变成了帝国制度。
帝国制度下,中央强,地方弱,地方上的官员(一般称为刺史、太守、县令)和土势力(称为世家、宗贼)若想变强,没有特定的契机,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若变强,中央感觉到压力,一定会来消灭你。地方势力无法崛起,天下才得以一直安定。而破坏这种平衡的导火索,就是黄巾起义。东汉帝国,从汉和帝时期开始,朝政一直由一群没有文化的人主持着。东汉在外戚和宦官的操纵下,政治黑暗、国力枯竭,导致民不聊生、怨声四起,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民间爆发了宗教性质的农民大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天下农民军蜂拥而起,杀人放火,割据城池,席卷天下八个州,打的官军闻风丧胆,为什么?因为帝国制度下,地方上的实力太小。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镇压起义军。因为地方官吏手里的兵太少,而且都是平时维护治安用的,再加上他们没有征兵权,自然打不过人数众多的农民军。那么谁来剿灭叛军呢?理论上应该是朝廷派中央军。
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如果去和农民军的主力拼一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要他们去消灭各地所有的农民军,却肯定不够。因为现在朝廷哪有那么多兵马!且不说国力衰退的问题,单单汉灵帝的脑子里就没空想这些。人家正挖空心思考虑如何抑制外戚的崛起、如何掏空其军权呢。那会有空管那些小民?现在很显然,朝廷的中央军鞭长莫及,没有能力一次性剿灭所有的太平军教众。所以经过汉朝高层的讨论,决定双管齐下:
在派出中央军镇压的同时,诏令各州,暂时赋予他们以征兵的权利,叫他们自行募兵御敌。
——这个命令,才是“三国时代”开启的标志。
书上把黄巾军写的不堪一击,但其实,其规模已经到了让汉朝几乎无路可走的地步。列位看官留意: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汉朝中央无论如何决不肯下这样的命令!
地方享有募兵权,这是一个集权制度的帝国的禁忌。
地方权利被允许扩大,这就导致官员在地方上的利益变大。官员治下州郡的实力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那官员必然卖力的工作,镇压黄巾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但如此一来,地方势力必然坐大,坐大则必然威胁中央。商君曰: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这里的民,指的就是地方势力。可见,地方的崛起,必然导致中央亏损,从而危及到汉帝国的统治。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第一集,地方州郡招募乡勇的告示刚刚贴出来,刘备就长叹一声。因为他敏锐的发现,朝廷之所以用了这个饮鸩止渴的办法,就说明中央必然已经没多大力量了。而在不久的将来,地方势力纷纷崛起、尾大不掉,中央无力控制,帝国制度就会变为封建制度,届时天下大乱,东汉帝国也就要土崩瓦解了。张飞还在纳闷,不知道他在叹息什么。殊不知,刘备这个英明的天才政治家,早在黄巾起义之初,就已经准确的预料到:“黄巾平定之日,就是群雄崛起之时,届时域中究竟是何人之天下,尚未可知。”
三国的三,不是实数的三;三国的国,也不是帝国的国。三这个数,类似于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个虚数,与“一”相对立,代表多数。国,也不是帝国,或者是非要有国号才算国,而是指封建制度下相对独立的地方势力,与“天下”相对。
由统一的“一天下”,分成了分立的“三国”,这就是东汉末年“合久必分”的过程。“三国”的含义,完全可以理解为“群雄割据”。其标志就是东汉中央下达的允许地方官员自行募兵的命令。从此,地方势力坐大,汉帝国的【天下】就被分成了若干个“国”(州、郡、县),每个国也由若干个“家”共同操纵(世家,宗贼),形成了天下、国、家,逐层分权的封建世界。中平元年,西元184年,可以认为是三国时代的雏形。
东汉帝国土崩瓦解,乱世,也就此拉开序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年三国志第一天红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