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只问道教丁果仙八大弟子是谁和仙学丁果仙八大弟子是谁,众生能修到的最高果位是什么,修佛需要灵气资源吗,具体理由是什么,感恩

[转载]道教知识一百问
道教知识一百问
★什么是道德?
★道教的源流是什么?
★宇宙万物是从何而来?
★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吗?
★什么是道历?
★道教经文是怎样成书的?
★道教经文是怎样分类的?
★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
★如何对待扶乩造作的经文?
★什么是三界?
★天有多少层?
★天堂地狱是什么概念?
★随缘是随波逐流的表现吗?
★知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吗?
★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吗?
★不争就是指逃避现实吗?
★无欲就是要灭绝性欲吗?
★柔弱是懦夫的表现吗?
★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长生不死是真的吗?
★道教是迷信吗?
★道教是只重视现世今生吗?
★只要心地善良就不需要修行了吗?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道教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如何?
★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
★修道一定是打坐炼内丹吗?
★修道一定要出家住在道观里吗?
★有罪过的人可以学道修行吗?
★信仰和修行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修行?
★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道教有没有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
★道教经文每个人都可以念诵吗?
★一般信士和初学道者可以诵哪些经文?
★怎样读诵经文?
★诵经有什么禁忌?
★诵经一定要唱经韵、敲打法器吗?
★诵经、静坐中出现一些奇异现象应如何对待?
★什么是魔考?
★道教怎样看待神通?
★信仰道教就能够发财、免灾吗?
★信仰道教必须吃素吗?
★修道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道教忌烟酒吗?
★道教弟子有多少阶位?
★道教全真派与正一道有什么区别?
★必须命中注定才可以学道吗?
★修行四助道法是什么?
★怎样拜师?
★拜师怎样辨别真伪?
★道教弟子如何事师?
★道教的各位神明有什么区别?
★道教敬奉神明是崇拜偶像吗?
★道教的神仙都有哪些名号?
★近现代道教学者们的说法可信吗?
★近年来天象多有异变,应当怎样对待?
★道教是重男轻女的宗教吗?
★服食丹药真的会使人死亡吗?
★道教讲轮回吗?
★承负是什么意思?和因果有什么区别吗?
★道教相信风水命相吗?
★道教提倡放生吗?
★道教如何看待堕胎?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六斋十直?
★斋日都有哪些?
★持斋有功德吗?
★什么是功德?
★什么是回向?
★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
★进入宫观朝真应当注意什么?
★出家道士为什么蓄发留须、不改俗姓?
★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
★道教的问候语是什么?
★道教的称谓是什么?
★与道士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戊不朝真?
★为什么道不朝亡?
★怎样礼叩神明?
★怎样奉神上香?
★怎样供养神明?
★供品有什么禁忌吗?
★供奉神像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要开光?
★神像如何安位?
★什么是步罡踏斗?
★什么是三魂七魄?
★什么是斋醮?
★什么是淫祀?
★什么是符箓?
★什么是礼斗?
★什么是辟谷?
★为什么要填还禄库?
★为什么要守庚申?
★为什么要破血湖?
★为什么要拜太岁?
★为什么要送童子?
★练气功是道教吗?
★“无生老母”是道教神明吗?
★开堂口看事的出马仙是道教吗?
★道教神仙谱系概述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四御
五老帝君 东王公 西王母 斗姥元君
太一救苦天尊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三官大帝 四圣真君 药王 财神 东岳大帝
十殿冥王 城隍 龙神 灶神 土地 门神 功曹 
★道教仙真本行传略
仁慈惠和 位证昊天—玉皇上帝
伏魔制鬼 威震十方--玄天上帝
阐教救劫 丹桂飘香--文昌帝君
循声拔苦 舍命为亲--慈航元君
神州道显 华夏宗主—轩辕黄帝
玄元设教 易号度人—老子
道高德重 神钦鬼伏—张天师
灵宝启教 慈悲度人—葛仙公
斩妖驱邪 忠孝神仙—许真君
思微定志 道备飞升—魏夫人
丹成九转 法炼纯阳—吕祖师
麻姑应化 天上圣母—妈祖
悬壶济世 大医精诚—孙真人
立誓护道 师帅归玄—萨真人与王灵官
心动法应 馘魔朗灵—虚靖天师与关元帅
箪食瓢饮 开化全真—重阳祖师与邱真人
★主要参考书目
★念诵天尊睿号十种利益
★道教主要仙真祖师神诞日
余自幼喜好道教,而经数年寻师参访,深感道德难求。一言一句,非跋山涉水而不得闻;一卷一偈,非跪地膝行而不得见。诚然,我中华道教,博大精深,多有内秘,须师徒代代口耳相传。而今恭逢盛世,教相昌荣,更应努力弘扬普及道教文化知识,教化众生之迷蒙,开示人天之本始,是乃当务之急。
之前已有不少道教前辈和学者,曾编写了一系列道教基础知识读物。但是这类书籍,不是从学术角度上作论述,就是高谈大道的玄妙文章。书籍虽好,但信众们不易理解,收效甚微。为了让广大道教信众们了解道教的教理教义,明白正统的道教理念和修持,懂得作为一名道教弟子应有的常识和礼节,后学发愿,编写了《认识道教》这本小册子。
本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道教知识一百问,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道教的教理、礼仪、常识等各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诸位天尊、真人、祖师等各位神明的来历及身世,以便让广大善信更好地了解道教神仙,从各位神仙的传奇故事中,体悟道德真谛,修行妙诀。
由于后学才疏学浅,修持不高,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道教内外广大前辈、同道们,批评斧正,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完善本书!三无量!
玄门后学桑楚
辛卯年四月二十六日于郑州
道教知识一百问
★什么是道德?
道,上古称为“造化”。所谓道,就是造就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本。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在遵循着道的规则生存、成长、发展、消亡。道虽然无形无象,无音无声,但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的示现。道,可以领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可以获得却无法接触。《宗玄先生玄纲论》中说:“一切众生,皆含道性。”就是说:一切有情有性的生物,都可以籍着道,进入长生不死之圣域。
《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德,也是道的一部分。《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序》中说:“道之在我之为德。”也就是说,道,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就称为“德”。一个人只有德行高尚,才能称得上“有道之士。”因此,道德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功满德就,才能与道合真。
★道教的源流是什么?
自鸿蒙初辟,万物生成。元始天尊始传道法于世间,薪火相传,亿劫不断。上古之时,黄帝访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后乘龙飞升,此为道法初显於神州。此后口耳相传,于周时老子西出函谷关时,著《道德经》五千言,传于尹喜,道法之论述始见于文字。汉时太上降于蜀中鹤鸣山,传道法与张陵并赐天师位,张天师为度化众生,广布道法,遂立盟威之道,设二十四治以化万民,由此道教组织正式成立。后世道教学者们遂以黄帝为道教始祖,老子为道祖,张天师为教主,称为“道教三祖”。(此说并不代表道教内部认知)
现在的一些道教研究者往往以张道陵天师立教作为道教的开始,并认为是受佛教教团之影响,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天师立教之时,佛教刚传入中国,还未成立教团,当时佛教还是依附于道教发展(见《后汉书》楚王英浮屠老子并祀一事),何来道教团体的成立是受佛教的影响呢?作为正信的道教弟子应该明了此事。
★宇宙万物是从何而来?
据《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记载:起初宇宙混沌未开,大道化生元始天尊,天尊经历混沌、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五大劫运,广化十方,立教度人。后来,太上老君开辟天地,化名为盘古真人;经过洪元、太初、太素、太始、太极五大时期,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
就道教理论上来说,在混沌无极的状态下,大道分化,生成宇宙。(道生一)道气分化为阴阳二气形成天地(一生二),阴阳交合而生成“和炁”,所谓“冲气以为和”(二生三),万物就从这“中和之气”之中生长发展。(三生万物)。道教的宇宙万物生成理论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研究。
★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吗?
关于道家与道教的关系,近现代研究道教的学者们一般认为道教附会于道家。但据《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记载:上古有道而无教。因为上古之时,人皆乐善,民风淳朴,既有道而无须教化。三皇五帝以来,世风日下,道德渐坏,是故元始天尊于九天之上演说无上道法,下界则伏羲、神农、黄帝等圣人受河洛之图、六甲之符,开化世人,普度群生。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生灵涂炭。燕、齐等国,多有方仙道士以不死之药蛊惑君王,入海求仙。又如吴王夫差,不听忠臣劝谏,强行入名山,开石室取《灵宝五符经》,本想延长他的国祚,哪知天不佑无道之君,吴国终究灭亡。(详见《太上灵宝五符序》)所以在这外道横行,真道不显的时期,太上老君哀悯世间生灵,故显第八十一次化身,下降凡间为老子,著《道德经》五千文,阐扬道教清静无为之旨,收徒传道,化度愚迷,后世称之为道家。
所以,道家和道教并无分别,道家是道教的一种度世方式,是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乃是天尊兴方便意,化度众生的一个做法。
★什么是道历?
道历,本是指元始天尊开劫度人所用的年号,如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每一劫运相距甚远。据《云笈七签开辟劫运部》记载:星斗运度,九天为一轮,三百六十轮为一周。三千六百周为一小劫,九千九百周为一大劫。每至劫运将终,则天下灾难频发,妖魔横行,生灵涂炭。元始天尊将于此时再出灵文,以保制劫运,安镇天地,救护生灵。后来道历演化成为道教专用的纪年方式。是按照我国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纪年。推算的方法,是由黄帝纪元(西元前2697年)开始,迄今(西元2011年)道历为4708年(因为没有“公元〇年”的说法,所以在加上西元纪年的基础上要减掉一年)。但在道教斋醮道场中,所用的表奏文牒等,则都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是对神明上章拜表,所以不用道历纪年。
★道教经文是怎样成书的?
起初,天地未分,混沌无极,大道本无可言说。劫终劫始,太上元始天尊便敷演经文,安镇天地,保护人民,谓之“开劫度人”。道经中记载:道家经诰,起自三元。经文由玄、元、始三种自然真炁(气)凝结交缠成字,故又称“龙章凤篆”,黄金为文,白玉为简,天真皇人执笔抄录。秘藏在诸天之上,七宝玄台。若天下有道,则由仙真降授于世间,若天下无道,则经文隐在天宫,静待有缘。(详见《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
此外,道教各派祖师真人对经文的注解、阐述,包括各派祖师本人的著述,以及先秦百家的著作、名山宫观的图志、各种道教碑铭,大多数也都被收入《道藏》中,也是道教经文的一部分。
★道教经文是怎样分类的?
道教的经文典籍浩如烟海,古时称“一切道经”或“道藏”,藏是宝藏的意思。据道经记载,道教经书收之于灵宝天宫,共计一万八千多卷,各类经教因时代背景不同、众生根性不同,随其劫数,应运而生,流传下土。经文若不应在世间继续流传,上界高真则假借战乱兵火等原因将经文收回天宫。此后,历朝历代帝王都敕命编修过《道藏》,直到明朝万历年间,道藏经文经过重新整修,订为三洞、四辅、十二类,五千四百八十余卷经文。
三洞是指三洞教主所说的经教:洞真部元始天尊、洞玄部灵宝天尊、洞神部道德天尊。四辅为辅助三洞的经教: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三洞四辅又称为“七部”。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四辅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
本文类,指经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类,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玉诀类,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灵图类,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谱录类,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戒律类,指规戒科律书;
威仪类,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
方法类,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
众术类,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及术数等书;
记传类,指神仙、祖师传记及宫观志书;
赞颂类,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
表奏类,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
★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
总体划分,道教的经文主要分两种方式传授。
一、天真降授。由上界天真下降人间,传授修真之士。如东汉张道陵天师于鹤鸣山感太上老君下降,传授《五斗真经》及二十四品法箓。汉末葛玄祖师于天台山精思学道,感郁罗翘、光妙音、真定光(太上玄一三真人)降临,传授灵宝真经等。
二、洞天福地藏匿。道教传经,不能妄授匪人,恐遭冥罚,故祖师成道之后,未遇其人传授,则将经籍藏之于名山大泽、洞天福地,遇有缘之人,自然得而修之。如东汉于吉在曲阳泉水中得古仙所藏之《太平青领书》。唐朝李荃于嵩山得晋朝寇谦之天师所藏之《黄帝阴符经》等。
★如何对待扶乩造作的经文?
“扶乩”,又称“飞鸾”。是道教独有的一种沟通天人的法术。法用一支桃笔,下铺一沙盘,法师登坛作法四十九天之后,桃笔不扶自动,在沙盘上写出字,旁边的抄录生随即将其抄录下来,这些乩文能够预知吉凶祸福。明清以后,道教逐渐衰微,飞鸾一术渐渐走向民间,不但一些儒生,甚至一些民间邪教如白莲教、弥勒教等也大肆藉助扶乩造作经文,造作的经文内容鄙俗不堪,并且宣扬末世论,佛、道、儒,三教合流。如《三期普度龙华真经》、《弥勒救苦真经》等。现今港台地区还很盛行扶乩,如台湾指南宫所造之《天堂游记》、《地狱游记》等书。其内容无非劝人为善,没有其他可供参研的价值。正信的道教弟子,对于这些后期扶乩造作的伪经道书应当摒弃之,将正统道教信仰发扬光大。
★什么是三界?
道教三界有多种分法。有以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为三界。有以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这是以天、地、水三元作为三界的划分。也有以欲界、色界、无色界作三界的说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出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欲界,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无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天有多少层?
道教认为,横竖纵广,十方世界之天共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这些天也有很多种分法,如三天、六天、九天等,各教派理论不同,各天的排列也不相同,如佛教二十八天是纵向排列,道教灵宝派《度人经》记载的三十二天则是按照一定方位横向排列。依照《云笈七签天地部》的记载,天有三十六层,其中三界二十八天的排列与佛教相同但名号不同。
第一欲界六天:
1、太皇黄曾天,2、太明玉完天,3清明何童天,4玄胎平育天,5元明文举天,6七曜摩夷天。
第二色界十八天:
7虚无越衡天,8太极蒙翳天,9赤明和阳天,10玄明恭华天,11曜明宗飘天,12竺落皇茄天,13虚明堂曜天,14观明端静天,15玄明恭庆天,16太焕极瑶天,17元载孔升天,18太安皇崖天,19显定极风天,20始黄孝芒天,21太黄翁重天,22无思江由天,23上揲阮乐天,24无极昙誓天。
第三无色界四天(佛教称之为“四禅天”):
25皓庭霄度天(初禅天须陀洹果),26渊通元洞天(二禅天斯陀含果),27翰宠妙成天(三禅天阿那含果),28秀乐禁上天(四禅天阿罗汉果)。
在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层“种民之天”。(又称“圣弟子天”)
29太虚无上常融天,30太释玉隆腾胜天,31龙变梵度天,32太极濛翳贾奕天。种民天是修持道教法门有成就的修士所居住。
四层种民天之上又有三清胜境,即玉清圣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余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分别由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三清胜境,玉清境十二圣位,上清境十二真位,太清境十二仙位,随修道者的修持程度获得相应的果位。
三清天之上名为大罗之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处,胜境之极。此天没有主宰,只有清静真一之道气弥漫诸天,以彰显大道无形无相之理。《度人经》有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天堂地狱是什么概念?
天堂地狱有很多种。三界之内的二十八重天,众生去恶、积善、种福、断欲,可以往生其天宫,随其功行,各由三官五帝分配托生。但三界之中,轮回不断,众生多为气数所制,天命所困。所以道教修持力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之外的四种民天、三清天,都是了生脱死,不落轮回的胜境,只要努力修持,任何人都可以达到。此外,还有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以及十方灵宝天尊所主的十方净土、九星真君所主的九霄之天,众生各随其修持功行,往生净土天宫,超凌三界,了脱轮回,逍遥快乐。
地狱则有四层血湖地狱、九层九幽地狱、十八层泰山地狱、二十四层酆都地狱、三十六层女青地狱等等。地狱专为罪大恶极之人所设,各狱皆有狱主鬼王掌管,日夜受苦,千万亿劫,不闻水饭之名,纵得仙真救度,脱离地狱,犹堕畜生、饿鬼道中,痛苦不堪。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我们要珍惜此生得获人身,得生中华,得闻正法,及早修行学道,脱离苦海,了道成真。
★随缘是随波逐流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随缘,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顺应自然,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弱者随缘是由于无法改变外境,以致受到外缘牵缠,不得自在;强者随缘,是肆意妄为,受自身内缘欲望所控制,一旦遭受打击,将一败涂地。只有智者能够制己之内缘,同时灵活应对外缘。因为在自然变易中含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就是自身的根本立场和原则。只有站定立场,抱定原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就不会被环境所迷惑、污染,反而会处处逢源,将任何环境都转化为对自己最有利的处境。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善于随缘的人,总会在人生处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要人们有适可而止的精神,而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表现。正因为知足,才懂得得到有多么的不容易;正因为知止,才知道适可而止是为了以后的发展铺下道路。
理性的进取应当以知足的心态去制约内心的贪欲,《道德经》中说:“咎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足,往往导致人们违背自然法则去得到贪欲的短暂满足,而更大的灾害隐藏在背后。如同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大肆破坏森林植被、过度开采矿藏势必会令资源极度匮乏,从而引发各种灾难,这也正是没有适可而止的观念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而造成的。所以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
★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吗?
《学道七戒》第一戒,就是切忌拘泥于无为。盲目地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这是大错特错的!无为是一种目的,一种境界,很多人将其曲解为过程。《道德经》中说:“常无为而无不为。”但只有通过有为的过程,才能达到无为的妙境。不要忘了,老子说“无为”,但是还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要人们凡事须“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妄作,不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以“道”行事,处世立命,谨身慎行,朴素节俭,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不争就是指逃避现实吗?
道教的不争,是反对不讲道义、不讲策略的争斗,是要人舍弃一些多余的欲望,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正当的工作、生活和追求上。不争的真意,是要人们淡化像浮云一样的功名利禄、人我是非,从争名夺利的罗网中解脱出来,转向正当的物质、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种“不争之争”。不争这些无益于身心的事情,自然能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清常静,怡然自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争,要像水一样,流到那里,随方就圆,谦和卑下,利益万物。一个为善的道教弟子,即使不争,也不会失败;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是不言之教,标志着一个修道者的修为境界。
★无欲就是要灭绝性欲吗?
《周礼》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道教是贵生贵己、顺应自然天性的宗教。欲望作为人的天性,不可灭绝,也无法灭绝。试想,没有欲望的人,他将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欲望不能压制,也无法断除,如同杂草,纵然拿大石压住,日久它仍然会钻出来。《道德经》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所以,道教从来不主张绝欲,而是要人清心寡欲。《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欲望并不是克制,而是引导,将一些过多的、非良性的欲望,用一些正确合理的方法使之减少,甚至不再萌发,从而达到“澄其心,遣其欲”,身心清静的安详状态。
★柔弱是懦夫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驾御天下最刚强的东西。柔弱并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躲避各种敌害的锋芒,转而抓住敌方的弱点,一举制服。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理论在道教拳术—太极拳中展现无遗,外表看似柔弱,而势能敌千斤之攻击。
在为人处世中,柔弱也是保身之良策,老子曾经给他的弟子们举了个例子,他张开嘴,让弟子看他的牙齿和舌头,牙齿坚硬,却都已经掉光了;而舌头柔软却还存在。深刻地表现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人的一生中,能够做到处事圆融,做事游刃有余,那么就能躲避各种与自身不利的敌害,从而达到全身保命的境界。
★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
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天地与人体相类。《云笈七签》引《真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应当贯穿于“天道”。第二,神仙与世人相通。《神仙可学论》云:“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人身中三部八景各有神明所主,所以,修持道教内炼可以与自然相通,从而与道合真。第三,人的言行受到天界神明的监察。《太上感应篇》云:“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又有三尸神,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谨身慎行,堤防过失,勤修众善,自然福报来臻。
★长生不死是真的吗?
许多人对道教的长生不死产生质疑,但实际上“长生不死”一词是分开来讲的。长生,是指我们的身体;不死,是指我们的灵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修行学道,也是要借助身体去作用,身体如果疾病不断,灾厄频临,不用说修道,就连生活也是痛苦的。没有身体,一切修道的方法都是空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一切有形的物质,都会死亡,消灭,大道虚无,所以能够永恒不坏,历劫长存。步虚词有云:“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修道就是将生命获得最大限量的释放和延长,并且将生命的质量提升到最高程度。不然纵使活到几千岁几万岁,在世间没有什么善行以利益众生,这样的长寿和千年的古树、顽石有什么区别?享受生命,化度群生,并借助身体修炼元神,炼化自身阴质,就能够与道合真,长存不灭。
★道教是迷信吗?
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博大精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著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就收录了道教许多的科技成就。我国古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天文、地理、术数、医学、艺术等等都由道教引领。道教在宇宙演化、天地起源、天地结构,乃至人体科学等方面有其独到的认识和理论,在星象的观测、历法的修订、计时仪器的研制上也有过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中也有不少是道士或受道教影响的人物,如唐代的李淳风、袁天罡等。元代全真七子之一、华山派创始人郝大通精通天文历算。宋末元初时期的道士赵友钦则对天文学、数学和光学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在《革象新书》中记载的某些实验和发现,曾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居于领先的地位。又如道教流传的《五岳真形图》,自古被视为“无字天书”。据近代学者们的实地勘测,证实了古道教对山岳地形描绘的准确性;道教历代也有不少名医,如华佗、葛洪、董奉、孙思邈,道教祖师们在对自身的修炼和内证观察上,推动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如道教的五运六气、奇经八脉等学说,直到现在还运用在中医诊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道教著名学者陈撄宁先生曾说过,道教向来重视实修实证,一切理论必须付诸实践,一步有一步的效验,没有实践效验的理论,都是空谈。道教自古重视内炼修持,而内炼的理论则来源于古代天文、地理、中医内科学、养生学等等诸多领域。所以,道教非但不是迷信,恰恰是符合任何时代需求的“科学的宗教”。
★道教是只重视现世今生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道教贵生恶死,但是对于死后的世界,道教一样很重视。道教一方面努力教人种种对抗死亡的方法,让人的寿命最大限度地延长,一方面又积极救助死后的亡灵们。因为死去的亡灵不是在各处游荡,就是沉沦地狱,受极大苦,仙真怜悯它们,故传授世间许多施食、炼度之法,让这些亡灵不至于整日挨饿、受苦,授予天医符牒,将它们生前所有的疾病、伤害治疗痊愈,并以水火二气交炼亡灵,洗除它们身中的罪垢,送它们托化人天,超生净土。在道教斋醮当中,尤属超度亡灵的法事最为难做,因为完全是靠高功法师一人的修持法力去炼度亡灵。在各种阴事道场中,处处体现出道教对死去的亡灵们的垂怜和关爱。所以,道教是生死并重的宗教。
★只要心地善良就不需要修行了吗?
《太上老君内观经》云:“教人修道,即是修心。”是的,修道就是修心。祖师所说的修心,实际上就是要人扫除内心的妄念、杂念,扫除妄念杂念,则内心自然清静,修道有成。但是说“心地善良”,到底善良到什么程度呢?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这两种定义其实很模糊。比如抢劫的比杀人的要善良,至少没出人命。偷盗的比抢劫的要善良,至少情节不那么恶劣。骑马看骑驴,后边还有推车的。将心比心,恐怕没有人敢说自己心地善良。
祖师有言:“单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心地善良,若不勤奋修炼,则将来寿命终结,一样继续沉沦苦海,不能解决生死上的根本问题。所以心地善良,还要悟道修行,将来才能了生脱死,与道合真。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道教三宝,分别为“道、经、师”三宝。据《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说,三清胜境,化生三宝君,一为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道宝);二为灵宝君灵宝天尊(经宝);三为神宝君道德天尊(师宝),三宝天尊分别为三境主宰、三洞教主。全真龙门派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皈依三宝第二》中说:“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沈沦邪道,颠倒昏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三皈又称三皈依戒,第一皈依
太上无极大道,永不皈依邪魔外道。第二皈依
三十六部尊经,永不皈依邪道典籍。第三皈依
玄中大法真师,永不皈依外道邪师。
皈依道经师三宝之后,则有三十六部护教神王随身保护,妖邪不敢侵,鬼魅不敢动。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皈依三宝,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首要遵守之规戒。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遵守皈戒。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
★道教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如何?
凡是流传万世的宗教,其教主也必定是一位伟大的圣贤。虽然各教教义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旨都是引人改恶向善的,只因众生的根性、喜好,乃至于地域风俗上的差异,大道圣贤化现种种应身去度化群生。所以,道教对待一切宗教都是和平友好的态度。道教认为,先天之道为一,后天之教有别,一切有形都是大道所化,一切宗教也都是大道的示现。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朝历代皆有应化之身,假名易号,普度众生;又如太一救苦天尊,十方化号,不论是天宫、地狱、人间、水府,天尊处处都在循声赴感,救拔忧苦,只不过化现的名号和形象不同而已。所以,道教弟子皈依太上三宝之后,理应慎终如始、奉道专一、唯道是从。但对待其他宗教的教主、贤圣,也必须恭敬对待,不能亵渎、毁谤。
★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道教的戒律很多,如全真初真十戒、中极三百大戒、圆满天仙大戒(以上统称三坛大戒)、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不同的经法也有不同的戒律,如妙林经二十七戒、度人经十二戒、道德经二十七戒等。现今道教全真派主要戒律为《老君归根五戒》,正一派主要戒律为《九真妙戒》。
据《太上老君戒经》记载之五戒为:一不得杀生,二不得嗜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淫色。五戒乃是“积功归根”之戒,是道教根本戒律,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据《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记载之《九真妙戒》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籙,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入轮回,直上丹天。
另外,道教还有专为坤道女众弟子制定的《女真九戒》: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以上九戒,不论出家在家的女众弟子,只要行持不退,便可免地狱之苦,长生善处,精进修奉,必能升天得道,名书紫府。
★修道一定是打坐炼内丹吗?
不一定。修道是自自然然、活活泼泼的,没必要一天到晚枯坐。行住坐卧,一切的作务,都是修道。祖师有云:“动处炼性,静处炼命。”内炼的时候采取坐姿有助于身体内真炁的运行,一天抽取个把时间静坐即可,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训练自己的心性,做到“外相不入,内想不出。”在生活工作中,安住心神不外驰,外界事物不动心,能做到这些,就是修道初步的根基了。
修道一定要有内炼。但内炼不等于内丹,内丹只是内炼的一种罢了。所谓的内炼,就是炼炁于内,养就真元。内炼有存神、守一、内观、胎息、中黄等等许多种方法,而且道教各门各派的内炼方法都不尽相同。用于己,则可以了生脱死;施于外,则可以济世救人。凡行符咒道法,没有内炼,久必身衰体弱,夭折而死。因法术的灵验在于自身内炼的催动,没有内炼的道法,消耗的都是自己体内的真元,不知炼养,某天自身真元耗尽便会死亡。但内炼自古为道教秘传,皆是师徒口传心授。欲修者当求明师指点,自能早证真常。
★修道一定要出家住在道观里吗?
出家修行有两种概念:身出家和心出家。古谚有云:“小隐于山林,大隐于世间。”身出家,隐于山林宫观之中,确实能够摒弃诸多世俗的诱惑,如果有恒心在山林中苦修,那么成就是不可限量的。但如果身在世间,心却出离尘寰,虽为俗人,不染世乐,这样的修行也不比身出家要差。但相对来说,在世间修行比在山林的独修更为困难,因为修行者要面对许多生活、家庭、工作、事业上的考验,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魔考,那么将来的成就也是不低的。
实际上,修行并不在乎出家还是在家。道士中就有分别为在家修行的正一道和出家修行的全真道两大类别。除了道士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在家修行的居士。正一派和全真派,也就像是“道”这所大学里面的不同学院,不同的选择能够造就不同的成果。而出家和在家,也不过就像是住宿和走读这样的分别而已。如果真正下决心要到道观修行,那么可以直接向附近的道观知客查询。
★什么是修行?
修即是改变,有修正、修理和修除等意义。行是言行。那么修行,就是修正、改变我们的言行。也就是说,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作的不要作,不该想的不要想,就叫做修行。
修行的先决条件是:信奉大道、不犯禁戒、依法而修、勤苦不懈。只有具备以上四点,才能够算得上是修行人。但修行并不是指整天诵经打坐,那些只是修行的形式罢了。所谓修行,即是学道,悟道,行道,证道的一个过程。修正自己的行为,使身心趋于正道,最终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
★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对于一般信众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积德、济物利人,存善念、举善行,学习教仪、咏诵经典、礼拜忏悔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师长、十爱惜物命)。炼气之类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统师承,一般人自己练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
修行讲究实修实炼,即是从经典中明智。经典中有很多是先贤已经走过的经验总结,可以为我们这些后世的实践者提供指导性。从行为上实践,当将经典中提及到的理论付诸实行检验,这种“实践”囊括的面是很广的。包括持诵经文、克服己心、修养自身、以善心待人、举善行、言善语等等。也就是说,从理论中实践后,再反过来理解理论的方式。
★有罪过的人可以学道修行吗?
可以的。道经有云:弥天大罪,一忏即消。不论是犯过何种罪过,甚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只要肯忏悔前愆,回头向善,重新做人,道教都会广开方便之门,慈悲接纳的。
忏悔并不是针对某些人,我们每个人生生世世、旷劫以来都造下无量无边的罪过,若不经忏悔,则罪愆难以消灭,成为障道之根源。所以道教流传了很多忏悔法门,几乎每位道教主神都可以作为忏主,每部大经都有相应的忏仪,如礼拜玉皇赦罪天尊、三元赦罪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经诰。道教提倡善信、道教弟子们通过诵经、礼忏、念圣号等方式忏悔。每天忏悔反省自身所做之罪过,恭对大道高真圣前,哀告忏悔,发愿从今往后力行善事,不敢再犯。如果忏悔之后不改前行,依然我行我素,那样的忏悔是毫无意义的,天尊上圣也一样不会予以赦罪的。
★道教有没有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
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无过于念诵天尊圣号。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记载,此世界的东方有一位大慈仁者,名曰:太一救苦天尊,众生若有种种灾难苦厄,至心持诵礼拜存想“太一救苦天尊”圣号,天尊寻声赴感,即为拔度,更能满足众生一切善愿,命终之时,接引持诵者往生东方青华长乐世界,永脱轮回,亦同佛教西方极乐世界。
又据《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记载:雷声普化天尊曾于元始天尊前发清净愿,愿于未来世一切众生,称天尊名者,鬼妖丧胆,万神护佑,一切不顺化为微尘,一切愿望皆得满足。平时亦可持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消灾免难,转运获福。
道教修持,注重内功外行,不论是念诵圣号,还是习内炼,修经法,任何法门都需要配合外行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所以道教弟子在自己的宗教活动之余,也需要努力行善,助人利物,积德累功,这样修行才容易成就。
★道教经文每个人都可以念诵吗?
不是的。道教经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皇人按笔书录,至尊至贵,不容丝毫亵渎。所以很多经文中明言:“保而敬之,非人勿视。”是说不可以将经文拿给没有道缘的人看,或说给他听。避免其不信大道,反而出言毁谤,自惹殃咎。
古时候传经授法,都有一套隆重的仪式,受经者要向天地和传授经法的师父滴血盟誓,才得以受经。现在的授经并没有以前那样隆重,但是一些重要的经文如《玉皇经》、《度人经》、《玉枢经》、《北斗经》等还是需要请有道的师父传授,俗称“过经”。过经的仪式之后,授经师父要和弟子讲授诵经的方法,经文的秘旨,经文里边哪里该读那里不该读,有些字发什么样的音,诵到何处掐什么诀目,写什么符,怎样用符,怎样存神,叩齿多少下等等。按照这一整套的经法来修持,诵一卷经,比徒口念诵成百上千卷经文灵验无数倍!更可以延生除祸,治病消灾,济世救人,降妖伏魔,无所不具。但是这些都是师徒口授心传,教外人士是不会明白,也不会使用的。
★一般信士和初学道者可以诵哪些经文?
不需要师传经法、能够自行修持的经典,初学者可以选择:
修心炼性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天隐子》、《坐忘论》。
日用行持类:《太上感应篇》、《阴鸷文》、《太微仙君功过格》、《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
悟道明理类:《道德经》《庄子》、《关尹子》、《列子》、《阴符经》。
消灾解厄类:《三官经》、《南斗经》、《北斗经》。
超荐亡魂类:《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解冤释结类:《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东岳玄范诰咒妙经》。
驱邪镇煞类:《真武妙经》、《北斗经》。
考学升官类:《梓潼帝君本愿经》、《梓潼帝君应验经》、《南斗经》。
发财利市类:《三官经》、《北斗经》、《南斗经》。
★怎样读诵经文?
专一选择一部经文修持,多了便杂,心也就会散乱。早晚焚香默坐,展经调气,如对金容,每日功课不缺,谓之课诵。《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称:“功课者,克功也。克自己之功,修自己之道也。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初学诵经,只管念去,念到能背诵,通过诵经达到身心清静的境界,然后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领悟经意,就容易理解。否则,一边诵经一边想经文的意思,本来就不专心。更何况以我等凡夫的妄心,如何能够测度天尊祖师的圣意?只有先把自己的妄心妄想统统消除,达到清静的境界,才能够了解经文的真实意义。诵经时,身体要坐端正,摒除杂念,诚心读诵,自然能够感而遂通。诵经不要贪图遍数多,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环境安排,恭恭敬敬地念诵一遍经文,胜过随口散心念诵千万遍。
★诵经有什么禁忌?
诵经的环境要清静,不能杂乱,或者闲人随处走动。诵经前要清静身心,最好沐浴焚香,衣服要整洁。若条件不允许,至少要洗手漱口。诵经时要注意语速,不可过快,快则伤气;不可过慢,慢则昏沉,易打瞌睡。要语速适中,心平气和地诵经。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诵经时如果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默坐片刻,待杂念消去后再诵。诵经前不可吃荤腥肉食、葱蒜等物,误食须漱口。厕所等污秽之地不可开经、诵经。诵经宜面向东方或北方,若条件不允,面前干净整洁,将经书摆放端正即可。不可躺着、侧卧诵经;经书不可携入厕所等不净之处。房事之后不可诵经,戊日不可诵经。诵经途中有人、事打断,应恭敬合上经书,办完事情之后重新从头读诵。若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完整,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择一净地恭敬焚化,将余灰埋藏于清净之地,或散于长流水中,勿使人、动物践踏到。此外,诵一些特殊的经文亦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如诵皇经不许过午开经,诵斗经需要避讳“暗戊”,这些都需要传授经法的师父口授,在此不做介绍。
★诵经一定要唱经韵、敲打法器吗?
不是的,自道教全真派祖师创立丛林制度以后,规定天下的道教弟子都可以前来参学、访道。由于丛林清规严明,早晚功课不能缺失,而来自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道教弟子们由于地方口音的差异,诵经时无法统一音调。因此祖师制定诵经的韵调,同时藉助打击各种法器,如木鱼、钟鼓、铛叉、铙钹、铃、磬等打击乐器和胡琴、古筝、笙箫、笛子等丝竹乐器,从而达到声韵的和谐统一。此后,各地的宫观丛林纷纷效仿,这项举措慢慢形成了道教的地方经韵文化,同时也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家修持的善信和道教弟子则不用像宫观道众们那样,不需要敲打法器,以免扰民,诵经时直接以普通话或本地方言朗诵或默诵就可以了。
★诵经、静坐中出现一些奇异现象应如何对待?
有些朋友在诵经、静坐中会出现一些奇异现象。如闻到异香,看见天尊神圣、五彩光明,或听到仙乐飘飘,全身发热出汗,或梦见日月、天宫净土、仙真提携、飞行自在等等这些祥瑞的梦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神迹和奇遇。这些的确是好现象,是消除业障、罪障,增长福德、智慧的瑞相,也是大道高真的慈悲提携。但切记不可以执着,看见了就只当做没看见,不忧不惧,不喜不怒,也不要到处对人宣称自己看到什么境界,这样极易堕入魔境而不能自拔。真修行之士,以常清常静为旨要,不执著,不挂碍,自然与道常亲,得道成真。
★什么是魔考?
魔考,又称魔试。道教有古谚说:“无魔不成道。”所谓“魔考”之说,源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据道经记载,五帝大魔为万神之宗,有天福而无天德,常傲慢自大,称自己与诸天上帝齐功,经常在上界与诸天战斗。天上神魔斗争,则人间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元始天尊悲悯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自此,诸大魔王束手服膺,皈依太上无极大道,共在元始天尊前发大誓愿,若未来世有学道求仙者,诸大魔王并与诸天神众记人功行,设立种种关卡、考试学道者的心性,或以种种美色迷惑人心,或以种种恶毒磨砺人身,有能顺利通过“魔考”的学道者,则诸大魔王同为保举,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废的学人,则魔王也要感叹:“尔不乐仙道,三界那的过?其欲转五道,吾当复奈何。”所以我们修真学道之士,一定要发大愿心,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一切宠辱皆不动心,如此则魔考可过,仙道可成。
★道教怎样看待神通?
神通一词,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道教对于异能和神通,基本采取承认存在,但是并不推崇。《玄门日诵晚课经三皈依》云:“志心皈命礼,无上经宝,当愿众生,深明经藏,神通莫测。”神通必须要有智慧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变化莫测,否则容易落入邪道、魔道。神通有一定的修法,有的是通过内炼而引发神通,有的是借助符咒或丹药而引发神通等等。
道教追求的是精神和肉体完全和谐统一的“与道合真”的境界,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品,并不是目标。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为旁门。
★信仰道教就能够发财、免灾吗?
不是的。既然选择信仰道教,千万要把占小便宜的心理丢开,不管是入世法还是出世法,都没有不劳而获的。道教是务实的宗教,要求得世间的荣华富贵,必须立志上达,自立自强,才能达到目的。要想到无病延年,必须要用“修行”这一手段,将命运进行改造。道教有种种的法门,适合于各种根性的众生。众生依之修持,必能成就大道。但任何修持法门都是一条路,路在脚下,自己不愿走,神仙也没办法。只有自己去实践,去体验才会有效果,否则,仅仅靠“信仰”,不靠修行、积善去改造命运,只是逢初一、十五以及斋、节日去烧香求神明保佑,或者算命打卦卜问自己的财运等,这并不是正统道教所教人做的,而且也不容易达到满意的成效的。
★信仰道教必须吃素吗?
道教的修持是禁忌血食的。道经云:“真人体质清虚,不染秽恶,妖魅阴浊所聚,惟喜血食。”这种说法在上清派的典籍中尤为广泛。《太上黄庭内景经》云:“沐浴盛洁弃肥薰……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说:“五荤之菜,六畜之肉,仙道之忌也。”
信仰道教却不一定非要吃素。一般信士可以吃从市场里买来的肉类,但是不可以杀牲畜、鱼类食用,有伤大道慈悲。信士也可以选择十斋日守斋吃素,其他时间生活及应酬则无忌。(多数正一火居道士除了斋醮期间,也不忌荤腥)
提倡素食,本是一件好事,素食的确有利健康。但是有些人却把这点好处无限夸大,说素食可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增长智慧慈悲、甚至消灾免难。更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的说法,若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牛马骡羊皆为金姿玉质。
修行不需要刻意吃素断荤,而在于身心清净的修持,身中神集,心中清净,自然就不会再迷恋荤腥。
★修道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修道者忌食荤腥。荤又称五荤、五辛,乃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它们是:
一、蒜:伤心躁火气,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
二、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
三、韭:伤肝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
四、薤: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
五、兴渠:伤肺蔽金气,肺痨经常出悲观心态。
因这些食物的气味过于强烈,食用之后会诱发人的各种欲望,多食对身体亦有损害。腥则是指肉类食物,食腥让人迷失本性,造诸杀业,制造恶因,堕落轮回。修道者体上天好生之德,培自己慈悲之心,不杀害生命,免于冤孽牵缠,故而不食荤腥。所以修道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不重口味,自能常清常静,心平气和,百病不生。
在道教正一派,尚有“四不吃”的饮食禁忌,相传源于汉朝祖天师张道陵。四不吃是指不吃牛、狗、雁、乌鱼这四种动物的肉。因牛一生辛勤劳作,于人有功,代表忠;狗看家护院,任劳任怨,代表义;(古有“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的说法。)大雁失去配偶,终身独居,不再另寻新欢,代表贞节;乌鱼生子时,两眼昏花,无法捕食,小乌鱼便自动游入母亲嘴里,为其充饥,代表孝。天师以忠、孝、节、义教化于民,故“四不吃”的禁忌不但流传于道教,在民间也有很大影响。
★道教忌烟酒吗?
正统道教弟子修内炼,是禁止抽烟的。烟属火,按五行相克来讲,火克金,在人体中肺属金,抽烟者久必伤其肺,对于内炼气脉运行也非常不利。另外就是在庄严的道教殿堂中,抽烟有失威仪,不文雅,对上圣高真也是一种不敬,所以道教在宫观殿堂上禁止抽烟。(现在多数正一火居道士不忌抽烟)
商周时期,掌管祭祀的官员称为“祭酒”,张天师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治,治首即称“祭酒”。祭酒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天师道沿用此名,说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职能与原来的祭酒有相通之处。
《太上老君戒经》云:“不得嗜酒。”可见,道教的戒律中对酒是开许的。只要不过量,少许饮酒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通络活血,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道教弟子有多少阶位?
道教弟子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大范围。信士是指没有经过特别的宗教认定仪式的人。
居士是指经过道教皈依仪式,拜受度师,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的正式道教弟子,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后,再经受传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仪式,发放度牒(道士证)的道教神职人员。坊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未曾经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经典,也不会道教科仪,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在我们看来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和道士是不沾边的。
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正一是高箓位,全真是高戒位)习学科仪奥秘,在法事中担当主要领导角色的道士.
如果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弟子,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一般各地地方道协或者大型的道观都会为信众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皈依仪式的,可以向道观的知客查询。
★道教全真派与正一派有什么区别?
现代道教主要归为两大道派:以符箓斋醮为主的正一派,和以修真炼养为主的全真派。
正一派“重生道、教人道、行真道。”重斋醮、符箓,此派祖师为张道陵天师。正一派道士可居家务道,也可出家修道,并未有特别的限定。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腥肉类;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俗称“火居道士”。
全真派不尚符箓法术,而以修真养性、苦己利人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此派祖师为王重阳真人。全真派主张修道者应出家,穿道装,不结婚,蓄须发,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不食荤腥肉类,以此作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必须命中注定才可以学道吗?
许多老一辈的道长们,收徒非常严谨,要看徒弟是不是修行的命,而且和师父的命造有没有冲克。有修行的命,和师父命造没有冲克,就可以考虑传法。若反之,则皈依成为俗家弟子就可以了。
严格来说,这样收徒也是为了保持道教的纯洁性,能给师徒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实际上来说,就算没有修道的命,只要努力修持,都会成就的。就如同两个孩子,一个状元命,一个乞丐命,状元命的自恃是状元命,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反而当了乞丐;乞丐命的孩子努力拼搏,长大后当上了状元,这个故事可作为明证。
修行者每天坚持诵经,就是结“三缘”:仙缘、人缘、鬼缘。早上诵经结仙缘,则有仙真提携,中午诵经结人缘,则有贵人相助,晚上诵经结鬼缘,度化孤魂,有大功德。所以每天坚持诵经结“三缘”,何愁修道不得成就呢?
★修行四助道法是什么?
修行讲究四种助道法:财、法、侣、地。其中,财为首位,一个修道者自身贫困无依,温饱尚且不能自足,如何奉养双亲妻小?孝道尚不能成全,更如何谈得上修行?其次,修道要有正确的方法,忙修瞎练,终究没有成就。再次,修道要有志同道合的道侣。对现代修行者来说,就是能够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不能,则无法修行。最后,修道要有合适的环境,在一个空气污浊、地势恶劣的环境中,是不容易修持的。
所以,这四种助道法,是修行之必须。如果暂时四种条件不具备,也不要气馁,努力积功累德,祈祷仙真祖师护佑,自能如愿以偿,修道有成。
★怎样拜师?
拜师是双向的,徒选师,师择徒,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师父找徒弟”,或者绝对的“徒弟找师父”。古时候拜师,师父要观察弟子的根性,弟子要观察师父的德行,师徒相处磨合三年到五年,两不相妨,方可正式登堂入室,拜师入道。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络上寻师,在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中,人的本来面目都可以被掩饰掉。网络只可以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但是真正的拜师修行必须要当面传授。很多道教爱好者或初学者能够分辨真伪的能力并不高,所以在网络上寻找师父是需要慎之又慎的。古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些修行者与常人无异,说不定就在自己周围。
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中曾说:“大众,师父求弟子,一如滚芥投针;弟子求师,好像水中捉月。真师难得,高弟难求,不在乎财宝之间,只在乎这心一念真诚之内。你见哪个有道师父,肯妄传匪人;你见哪个高人访道,肯乱拜师父。大众,师父既不乱传人,则此师怀抱至道,以访高弟子。弟子既不肯胡乱拜师,则此人识见高明,留心着眼了。设使这一等不肯轻投师乱拜道人的,心空障碍,志在尘寰,眼界既宽,胸襟又阔,遇见那有道之师,自然眼外分明,说得出,识得透,一言半句,芥子投针,针孔相投了。设使这一等不乱收徒弟轻传妄授之师,遇见此等高明弟子,岂有不欣然合问,高谈阔论,妙诀真诠,微密之天机,精玄之秘谛,心传至道,口授天章的理么?”虽说道缘也是由自己缔造,但心急,是喝不了热汤的。吕祖师有云:“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积德累功,努力修善,勤苦不懈,日久必然感动高真,值遇真师,得入圣道。
★拜师怎样辨别真伪?
欲寻师者,以下四点,察其师真伪:
一、其师是否真具传承。传承脉络真假,是否我道门正统而非旁门巫术。祖师、宗师、祖庭皆确切其人其事。人间三师传承清晰,且确实有嗣法传承之资格。二、其师是否真具法?其法是否真切实在而非信口而成。三、其师是否严守戒律。若行不守戒律,轻狂之士,如何可信?四、其师是否真具学识。道经玄典是否熟读理解,言说是否清源正流,而非杂掺旁门。投拜不具学识者门下,枉费光阴而已。
★道教弟子如何事师?
道教自古以来首重师承。龙门律宗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中云:“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师者如父,长养慧命,故道教弟子应恭敬对待师父,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若与师同住,则每日早晚须向师请安,参见师父,当叩门三声,师答应则可进入,若师不答,则可离去;若不在师身边,则应经常联系问候,不使疏远;拜见师父,当自备财物,不耗师物;弟子常当供养师父,使师父所需无所乏少;若有疑问请问,则当恭敬长跪师前,以求开示,若师不答,当自忏悔,不应怨咎师父;与师对话,不应高声,见师有过失,当在隐蔽之处单独长跪谏师,不得当人面说师父的过错;弟子不得直呼师父名讳,或呼师为某道士,若人问师父姓名,只称家师云云,若人一定追问,则轻声道之;若师父比自己年龄小,弟子也不能轻慢,当恭敬奉事;师远来,弟子当迎接;弟子不得与师同坐,师令坐则可坐;与师同行,不得践踏师父的影子;师有疾病,弟子当为师诵经礼忏,修斋建醮,燃灯放生以作禳谢;师去世,弟子当服丧百日,亲为师抬棺送行,常当思念师父教诲之恩德,祝愿尊师早得升度。
★道教的各位神明有什么区别?
道教神明分先天真圣和后天仙真(尊神),先天真圣是自然大道精气的化身,本无形无相,无终无始。如三清、四御、五老、七元等尊神,有些是大道的化身,有些是五行真气的化身,有些是周天列曜星宿的化身。后天尊神,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神仙,是由凡人经过后天的修持而成就的。如许旌阳、吕洞宾、萨守坚等祖师真人,另外很多后天仙真尊神为先天尊神之精气下凡受胎而成,如王灵官的前身为南斗离火之精,梓潼帝君的前身为文昌星等等。我们一般说的仙界,就是指后天仙真(即我们平常人说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教修行法门是按照先天之法修行,但因修行高低、功德大小,仙果不同,所居的仙界也不同。
另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或者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广为民众敬仰,由国家敕封的一些神明(如岳飞、关羽、包拯等功德成神的人物,列入国家祀典的),也都属于后天尊神。
★道教敬奉神明是崇拜偶像吗?
道教提倡敬仰神明是为了让我们记住神明修行、济世的风范事迹。关键崇尚的是那些为国为民的事迹和济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偶像。也可以说,道教里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义的化身。具象化表现是为了更好地让当时文化低下的社会底层信众所理解和接受。
另外,早期道教坛靖只设牌位而无神明形象,更显现出“大道无形”的特点。形象在,神灵不一定长住不移。但是牌位上有尊神圣号,就代表存在着神明的威灵,一些邪魔妖魅也不敢附着在上边。所以现在的道教宫观内,所有的神明塑像,面前都摆放一尊相应的牌位,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
★道教的神仙都有哪些名号?
道教神仙众多,随方设教,应化十方,故名号亦是繁多,简要有如下几种:天尊,诸天之尊,群真敬仰,故名天尊,如元始天尊;上帝,天界之主宰,名为上帝,如玉皇上帝。元君,女仙之称号,如斗姥元君;星君,星宿列曜之尊神,如太阳星君;真人,承事天尊之胁士,如妙行真人;元帅、将军、力士,降魔护道之官吏,如天蓬元帅、火铃将军、黄巾力士;玉女,诸天承事之侍女,如夜光玉女;功曹,传奏文书章表之官吏,如三界功曹值符使。另外,在《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中还有元始天尊十种名号: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
以上只是疏略一谈,神仙本无定名,只因为化度众生,广行方便,故而假名易号,为诸众生铺设津梁。
★近现代道教学者们的说法可信吗?
当代人多数通过现代道教学者们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但这些书籍很多都已经是脱离了经典而根据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资料编撰而成的。学术只是作为研究之用,但宗教(尤其是道教)是以信奉和实行为要。学者们的资料大多来源于《道藏》,但道教的历代祖师为了保存一些道门秘旨,很多经文道书都不许入藏。纵然是入藏的道经,也有许多地方故意写错、写颠倒、或保留一部分在其他书中,所以古时候很多亡佚的道经,在一些高道手中被一代代地传抄保存了下来。而学术只从外围看待宗教现象,门外看门里,真的能看到翔实可靠的东西么?所以没有明师传授口诀,自己的修持功夫不到,是很难明白和证悟真道的。
★近年来天象多有异变,应当怎样对待?
天象也是自然大道的一种化现,但大道的化现对人类来说也不一定都是有利的。自古以来,日月蚀亏,星宿失度,这些都被视为异象,当出现这些异象之时,预示着天地、时节、国土、众生将出现灾祸,需要修斋设醮、诵经行道以作禳解。《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以现代观点来看,当天象发生异变的时候,产生的磁场或场态影响也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当天象发生异变的时候,应当闭门不出,不要再日月星辰下逗留。
《太上感应篇》中明言:“唾流星,指霓虹。辄指三光(日月星),久视日月。”都是对天地日月星宿不敬的行为,需要避免。更何况在天有异象的时刻,切记切忌为要!
★道教是重男轻女的宗教吗?
不是的。道教处处都在包容女性。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守其雌”,“贵食母”等思想。坤道神仙有西王母、九天玄女、慈航元君、天后娘娘、上清派宗师华存魏夫人、全真清净派孙不二元君、又如晋朝葛洪祖师之妻鲍姑、唐代女真人谢自然、鱼玄机、宋朝曹文逸真人,自古以来女性真人、祖师辈出,真是数不胜数。当代更有武汉长春观全真派吴诚真大师,升座为道教历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堪称女中豪杰,仙宗栋梁!
《易经》中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符合阴阳运转的规律,缺一不可,所以女性修持道教,一样不比男性差。望广大坤道道友、善信感恩荷圣,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应当精修妙行,努力用功,他日必当冲举霄汉,证果成真!
★服食丹药真的会使人死亡吗?
历史上曾经烧炼外丹的古代仙真,他们都很长寿,如葛洪81岁、许旌阳136岁等,陈撄宁尚有90岁高龄,均可证明。古人留下的许多外丹著作,记录了他们烧炼外丹的过程,因为道教自古以来师徒相传的隐秘性,书中许多外丹术语的真实含义今人难以破译。须知服用外丹,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内丹修炼功夫,才能消化得了,否则欲利反弊。吕祖曾言:“不道未曾经水火,无常一旦临君身。”就已警示那些仅凭服用外丹希图长生的人们,未经水火的锻炼是有生命危险的。过去的封建帝王服用外丹妄求长生,其目的是为了企望永久性地骄奢淫逸,他们的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根本失去修炼的资格,再去服用外丹,只会伤身促寿。
现在传统中医所用的丹药,即与外丹直接相关。历史上精于医术的著名高道,他们亦多擅长炼制外丹,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张景岳、付青主等著名道教修士。有的外丹,现代中医还在继续使用。
★道教讲轮回吗?
道教讲“五道轮转”。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之名(地狱道)。唐宋以后也有将魔灵道纳入五道而形成六道轮回的说法。事实上,轮回是由人的习气所感召,善德习气必感天道,嗔恨争斗习气必感魔道,正直不曲之习气感人道,愚痴懒惰之习气感畜生道,贪婪无厌之习气感饿鬼道,恶心恶念之习气感地狱道,而人道之中,习气千千万万,何止六种?故而所谓五道、六道,不过是一个笼统说法,世间万物千千万万,只凭自身习气,受阴阳二气推动,相互转化。道教万物转化之说,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道教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秽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气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承负是什么意思?和因果有什么区别吗?
道教讲“承负”,类似于“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道教虽然也同意因果的理论,但是因果论必须建立在道教承负论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单纯因果论,无法解释“第一因”从何而来(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太平经》中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 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 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道教承负论认为一人作恶,则自身及其子孙皆受天地神明报应;因果论则认为自作自受,不存在施报应者。(比如一个人犯罪入狱,则犯罪者及被害人的家人同时受到失去亲人和经济支柱的果报,这种连带的报应是因果论无法解释的。)另外,承负针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切有情和无情众生,(如滥伐树木则会引起沙尘暴)因果论只针对于六道中的有情众生。
相较道、佛二教的理论来说,佛教认为因果不可转,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纵然成了佛,也逃不脱因果的束缚(如释迦佛遭灭族之厄而头痛三天的果报)。但道教则着重于对因果的扭转。如道教各种的方术、法术,乃至于风水、堪舆的布局,无一不是将因果扭转。将凶恶转化为吉祥,将灾祸转化为福瑞。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幸福,这是道教所追求的。
★道教相信风水命相吗?
人生活在阴阳二气所构成的世界中,人本身也是由阴阳二气凝结而成的,由于周天列宿行度、地理方位的影响,从而受到命运、风水的桎梏。《西升经》中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是前提是必须能够了解、掌握命运,并且有一定的方法改变命运,否则这句话便成为空谈。
为了济世利生,帮助众生改变命运、脱离苦难,道教的祖师将风水、命相等术数和方法类的学问流传于世,自古都是道士或修道者的必修之术,道教的许多高道,如姜太公、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陈抟、杨救贫等等都是术数的名门大家。
道教对于命运有着与众不同的态度,道教既不迷信命中注定的宿命论,也不盲目与天相搏,而是讲究运用一定的方法去改变。缘由天定,份在人为。一方面随顺命运安排,一方面更加努力积功累德,运用大道智慧,命运自然改变。有一首古诗说得好: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道教提倡放生吗?
道教有放生的一套科仪,但是并不提倡大肆放生。
首先,道教讲究“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其次,道教讲究“择物放生”。有些动物本身业障深重,沉沦恶道是自己感召的,强救不得。比如专业养殖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的,就算放生了它们也无法存活。与其放几笼草鱼,不如放几条中华鲟更有意义。再次,道教讲究“随时放生”。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十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钻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不提倡大肆放生。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相较放生来说,道教提倡的善举是植树。植树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善举,有益而无害,所以,举凡求福、消灾、解厄、延生、求官求财,都可以种植树木,福不唐捐。
★道教如何看待堕胎?
据《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记载,女子怀孕,不知保胎,或主动堕胎,或不慎流产,打落亲生骨肉,使孩儿未出世便夭折,变化为冤魂(即所谓的婴灵),缠绕父母,伺机报复,或令其短命,或令其身生恶疾,家庭不顺,事业不遂等等,堕胎女子又因经血污秽,触犯天地日月三光,死后要堕入血湖地狱,受极大苦。总之,堕胎是一种杀人损己的行为,应当尽量避免,或做好防护措施。
欲超拔婴灵,忏悔堕胎罪业者,可持诵《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太上灵宝洞玄救苦妙经》等经文,平时可以持诵“太一救苦天尊”宝号。若自己没有能力诵持经诰,则可以迎请有德行的高功法师,为做破血湖、解冤结、超度道场,自能将冤魂超度,身心平安。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汉朝官府的公文格式,意思是让下属急速按照法律上的命令去照办。汉朝张道陵天师曾官拜巴郡江州令,将官府公文移至道教靖治,用以召神劾鬼。所以在道教经文、道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咒语后缀有“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语句,其意义是号令鬼神疾速承办某事。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够如此向鬼神发号施令,如若不然,则等于平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鬼神不听令,而且会招致天谴冥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还要减寿六年,何况一般信士呢?所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经时遇到“急急如律令”,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如果口误念出,随即忏悔即可免除殃咎。
★什么是六斋十直?
六斋十直是道教的斋期,即是修道之士清静身心、洗心涤虑、忏悔罪愆、奉侍高真的日子。斋不等于吃素食,斋法和戒律息息相关。所谓“斋戒沐浴,以事上帝。”道教对于斋期的记载,详见于《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洞玄灵宝福日妙经》等经籍。
六斋,是指年六斋。即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道教崇尚真阳长生之气,奇数为阳,所以每年的奇数月为道教斋月。
十直,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以月底三日为期)。据《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十日均有尊神下降人间,检阅善恶。在唐朝时,十直日已经被定为法定日,《唐律》规定:十直日必须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等杀伐生灵之事。
★斋日都有那些?
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
★持斋有功德吗?
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应当努力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将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的功德,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每月初一名为“月朔日”,每月十五日名为“月望日”,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集会之日。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土地福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
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七日,并庚申、甲子日(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下均仿此),为真武斋,是日真武玄天上帝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一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
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师下降人间,度人济物。
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
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月晦日”,此日各家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什么是功德?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什么是回向?
回向者,回小向大,把自己积累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界上圣高真,将自己的功德与上界高真的威德合而为一,方能利益众生。
回向功德,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把功德回向给某某,就可以利益他,更何况某些信众动辄就把自己读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受苦众生。这样的回向,迟早要把自己和家人搞垮,所以很多信众诵经修福,越修越苦难,这就是由于回向功德“透支”的原因。
利益他人,道教讲究祝祷。功德回向给仙真、官将,然后祝祷仙真、官将,大显威灵去保佑、帮助他人,而并非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就可以利益他人。
★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
道教所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宫,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宗庙”。观,则是老君在函谷关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后世道教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弟子应当明辨之。
★进入宫观朝真应当注意什么?
善男信女到宫观烧香朝真,一定要谨慎从事,要念念存诚,出言吐语纯洁静雅,不可戏耍玩闹,言行不可有轻祖之意。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大殿,从左右两侧进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进殿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于殿堂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于大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拱手站直,以示恭敬。
在大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痰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道众。若有人正在叩拜祖师时,不要站在叩拜者的前边。进入殿堂朝真拜神,戴帽者应取下帽子,拄拐杖者,在朝拜时,应放下手中的拐杖。所带的提包不要放在神桌上面。殿堂任何物品不要随意乱摸乱动,更不要一时好奇,敲打钟、鼓、磬、鱼等法器。各种法器不仅各有打法,且法器为奏敬圣奉神之仙音,不可随意敲击,否则神责而召灾难,进入宫观参拜道祖,为的是修真进道,消灾祈祥,但愿善信得福,千万不要因小失而获罪咎。
★出家道士为什么蓄发留须、不改俗姓?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从上古黄帝乃至明朝末年,几千年来,都是蓄发留须的。明末清军入关之后才强制汉人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胡须鬓发父母所生,不得轻易毁损。蓄发留须,是表示尽孝道。道士继承了华夏民族的特性,因此,全真派出家道士蓄须发。
道士修行学道,以成仙证道为目标。而仙道先从人道起,人道又以父母之道为先。成仙多为孝子,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血脉相承的符号,也是存有孝心的标志。因此,道士出家都不改俗姓。
★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古者衣冠,黄帝之时衣冠也,故有黄冠之称。”当今世界上的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新罗(朝鲜和韩国)还保持着少年的成人礼。男子二十岁,家长要为其举行“加冠”仪式,这是源于我国古代的礼制--“冠礼”。经过二百多年满清王朝的统治,我们华夏汉民族,却已经失去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
《道书援神契》中说:老子与孔子同时,其进退不同,衣服礼法则未尝有改变。后世孔子之徒的服饰随国家的习俗改变,老子之徒的服饰则不与世俗改变,所以今天道士的服饰类似于上古之儒服,象征老子之道恒常不变。
在满清统治时期,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强制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后来因众怒难犯,满清皇帝终于勉强作出让步,改为“出家留在家不留”,于是众多爱国志士,纷纷涌入道门,蓄发出家,冠服不改,就是为了保护这份民族气节!
三百多年来,只有在道教的全真派,还继续保持着这种古老的“冠礼”,保持着那一身汉家的服饰。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道教,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道教的称谓是什么?
一般人见到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年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自称为“晚辈”、“后学”,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或称“老修行”,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自称为“不才”,对俗家信士自称为“贫道”。
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称为“居士”或“信士”。
★道教的问候语是什么?
道教的问候语为“无量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光用于平辈之间问候语,代表着光明吉祥的涵义。无量福用于对于晚辈的祝福,祈求天尊赐福给予晚辈的涵义。无量寿对于长辈的问候和请安,祈求延寿星君给予长辈赐福延寿。(亦可统称“三无量”)
教内全真派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您老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您老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道教没有“无量天尊”、“无上天尊”的说法,“无量天尊”一语源于民间说书艺人,只是半个圣号,应称全称“福生无量天尊”,而“无上天尊”是民间道派讹传的太一圣号,应称“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正信的道教弟子应当明了。
★与道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道教有“三不问”的说法。即:一不问道人寿数,修道者追求长生不死,故忌问寿。二不问道人的师父、师爷名讳,这是道人的忌讳,不要轻易询问。三不问修行高低,修行的高低境界只有自己知道,说了别人也不会了解,故不问。
另外,同道人打招呼,不能用“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不要直呼道人名讳,应尊称“某道长”、“某师父”;不要和修道人拉家常、谈俗事,道教修持贵在清静,不要扰乱人的道心;不要问修道人以何为生,不论全真正一,道人自有道人活计,不用操心;不要问道人的家庭、亲人、婚姻、儿女,这些更不是要关心的问题;不要问道人的经济来源和收入,这在一般人交往中也是忌讳询问的。
★什么叫“戊不朝真”?
道教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诵经、朝真,不动法器,也不供斋设醮。停止一切宗教活动,谓之“避戊”。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宫观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此日名曰:“鬼哭日”。在民间,戊日不能动土,不能以粪便不净之物污秽地面,以免冲犯土煞。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记载,西王母曾告诉汉武帝说:“天下的水灾、旱灾,以及一切病害虫蝗之灾,五谷不收,百姓遭饥荒之灾,都是由于世人犯了戊日所致。”武帝问道:“戊日可有方法禳解消除吗?”王母回答说:“戊日最重,无法禳解,只有避开。春季犯戊,使人短命、儿女夭折;夏季犯戊,使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降临;秋季犯戊,使人身惹瘟疫;冬季犯戊,使人惹官司口舌之灾,财物耗散。世人若能敬畏天地,避忌四季六戊之日,自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万事随心。”
《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丧体灭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人非接法箓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若三元五腊、四时八节或仙真祖师圣诞逢戊,则提前一天举行庆贺、祝寿等科仪,一般斋醮道场若超过三天以上,遇到戊日也必须停止活动,因戊日禁忌道家最重,无法禳解之故。
★为什么“道不朝亡”?
道不朝亡,也是道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禁忌。古时祖师规定:道士除了国君、师父、至亲眷属命终去世时可以前往探望、吊丧,其余人等都不许吊丧。究其缘由有二:一是道教重生轻死、悦生恶死;二是免遭尸煞阴秽之气侵袭,损坏自身真气。
由于现代礼节上的要求,道门弟子除父母、师父逝世时叩拜外,对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朝拜,也尽量避免见到死尸。南方的道教善信们参加丧礼之后回到家都有一个“跨火盆”的仪式,或者拿几张金纸烧着在全身上下绕几圈以去秽气,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上清灵宝大法》中规定:除了不参加丧礼以外,道教弟子亦应避免去火葬场、陵园、墓地、屠宰场、刑场、太平间、产房等尸煞阴秽之气集中的地方,避免疾病和邪秽之气的侵袭。
★怎样礼叩神明?
一般道教信士或弟子的礼叩姿势为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怎样奉神上香?
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烧香之理在乎五行之性,凡朝真焚香者,诚心藉由火气而上升。”修斋行道者,祭祀时必以烧香为务,不用献祭牛羊,就能所求如愿。所谓“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
上香则选择三支(或一支)长短相同的香,点燃起火时可以用手扇灭,不可用口吹灭,因口气不清净故。拈香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因为道教以左手为净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污秽。左手包右手,象征以善包恶。另外,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举香宜双手平举至胸口,是谓“心香”,香头至眉间高,即“玄关”之位,谓之“叩天关”。此时闭目默声祷告,所祝之愿随香烟直上九重,谓之“通天”,插於香炉内,谓之“达地”。先中间、再左(我们右手边)、后右(我们左手边),香与香间隔不过一寸(约3厘米),俗称“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整个上香的过程是指所由心香之愿,直叩天关,迳上九重,通天达地,以香传信也。而民间以香烧的越大、越粗、越多,神明就越欢喜,赐福越多,乃至于所谓“抢头柱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烧香偈有云: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烧香之意是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常清常静,而不是为求一己之私欲来谄媚神明,这不是正信的道教弟子所为。
★怎样供养神明?
供养香花灯水果,为五供。以下略述供养之功德。
香,有清净的含义。常为神明供香,后能得道业清净,身心安稳的福报。
花,有庄严的含义。常为神明献花,后能得相貌美丽,身体健康的福报。
灯,有光明的含义。常为神明供灯,现世运途顺利,消灾免难,更能拔济先祖脱离幽冥。
水,有智慧的含义。常为神明供水,能得大智慧、大聪明。
果,有果报的含义。常为神明供果,必得善果,不遭冤孽缠绕。
具体供养方法是:把摆好的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在供桌上。如上所述的方法,精勤侍奉神明,必能感应如响,福报日增。若没有条件者,可以多诵经文。诸供养中,法供最胜。上供是为了修恭敬心,供养心。实在贫寒者,一杯水亦可作供养。神明鉴察,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果仙八大弟子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