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吉思汗子孙的子孙打不过英法骑兵

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攻下印度;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蒙古人西征100年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一个神话,但有历史学;蒙古骑兵虽战无不胜,但有两个大弱点;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黑鞑
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攻下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而史料记载,这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兽有关。这种叫角端的怪兽到底为何物?
蒙古人西征100年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14世纪末,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他立志了却成吉思汗征服印度的心愿。1398年12月,帖木儿部队与印度军在德里附近上演了一场蒙古骑兵对仗印度象阵的战役。
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事实上成吉思汗很快撤回了阿富汗,并未攻入印度境内。进入印度境内的八剌率领的2万蒙古军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盘查了几个月,一直找不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要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
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到印度河,遥见河水蒸气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不能入口。这时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瑞兽名叫角端,是上天派来儆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奉承天意,没有行进,回马班师。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率军返回蒙古。
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一个神话,但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那是耶律楚材牵强附会,借怪兽的叫声规劝成吉思汗班师的手法。虽然耶律楚材的话未必是真,但手法可谓善谏。
蒙古骑兵虽战无不胜,但有两个大弱点
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和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密是什么?
《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以索之鞍。四五岁挟小弓、短矢。”
蒙古骑兵长于闪电战,他们的行进速度惊人,一天能行进数百里,乃至上千里地。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蒙古军的胜利。马是蒙古人特有的资源优势。马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他们的生活资料,既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又是他们的作战工具。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即使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还可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个大弱点。一个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显得毫无用武之地。可是,这一点毕竟可以解决。1220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水军。在西征时,就有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的记载。但是另一个弱点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显露无疑了。
高的战象达到2.7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
在众多的动物中,印度人对大象怀有特殊的感情,印度人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驯象人的训练驾驭,大象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
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上象阵将会起到所向披靡的效果。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主要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大象与马能配合得很好,象马并肩作战,有象开道,马就能冲锋陷阵;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4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是马兵、战车兵、步兵。
英国人侵犯印度和阿富汗时就利用大象拉大炮、战车。二战期间,日本人在缅甸也利用过大象。大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高度。高的战象达到2.7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
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兵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
真正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蒙古的骑兵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帖木儿出征印度受到众人反对
1397年,帖木儿觉得攻占印度的时候终于到了。但帖木儿做出这项决定时仍然受到王公、将军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远征事关重大,他们列举以下原因来反对远征印度的计划。第一,与印度相距太远,害怕军力接济不上。第二,印度地形复杂,森林茂密,多猛兽、毒蛇攻击。第三,印度气候干燥炎热,又容易发生瘟疫。
但是帖木儿决心已定,他力排众议,坚持攻入印度。
帖木儿准备了很多骆驼,背上驮上干柴,点燃后向印度象群冲去
从历史上所有侵入势力来看,要攻占印度都是从阿富汗直捣印度西北部开始的。帖木儿的决议最早的执行者就是阿富汗的总督,也是他的孙子皮儿?贾汗吉。贾汗吉接到帖木儿的命令后立刻率领3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在1397年渡过申河(印度河),1398年5月攻占木儿坦。随后,帖木儿率10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达到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申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
当时印度军派出120头战象,象背上负战楼,楼内有战士12至14人,从战楼中发箭击中敌人。这种印度军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更是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雨如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马上回头撤退。
骑兵怎样战胜象阵,帖木儿大伤脑筋。终于有人献一良策。日,帖木儿汗军与印度军再次会战。这次帖木儿准备了很多骆驼,背上驮上干柴,点燃后向印度象群冲去,骆驼惊恐万状,乱跑乱冲,火乘风势,驼乘火势冲向印度军一翼。大象生性怕火,看见骆驼背火冲来,吓得四处逃窜。另一支象阵还是冲向蒙古骑兵,帖木儿汗军也不迎战,而是纷纷下马逃入树林中去,战象落入圈套,紧追不舍。这时蒙古军队的弓弩手箭如飞蝗猛射战象,战象负伤甚痛四处乱窜,印度士兵被逃回来的大象踩死射死过半。
补充: 帖木儿攻占德里,主要是为了掠夺,并没有建立统治。建立统治的是他的第五代孙巴布尔●巴布尔机智、勇敢、力气过人,他的奶奶是成吉思汗的一个亲戚,这样,他继承了成吉思汗和帖木儿两方面的血统。相传他曾在5分钟内单独一人凭打斗并杀死5个敌人,两天之内骑马飞驰160英里,为了与人打赌曾两次游泳横渡恒河。巴布尔几次率兵征战,打败德里苏丹军队。1526年,即巴布尔22岁时,以一支12000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击败了土尔其人依卜拉欣君王的10万大军,杀死数千名俘虏,占领德里,建立了莫卧尔王朝。在印度所有外来的统治者中,莫卧尔王朝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一个王朝,它的行政统治较完备,各宗教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较融洽,经济和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个王朝给印度注入了伊斯兰教文化因素,使印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巴布尔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留下一部文笔优美的回忆录,死时47岁。
莫卧尔帝国到了阿克巴大帝(1542――1605年)时代达到鼎盛。阿克巴雄才大略,可与古代的阿育王相媲美。“阿克巴”意即“最伟大的”,是印度对他的称呼。他的原名叫穆罕默德。他是巴布尔的孙子,有着顽皮、好动、勇敢、机智的天性,喜欢做各种危险的运动。他是一个优秀的骑士,喜欢玩马球,并发明了会发光的马球以便夜间也能进行这项运动。他学会了如何驾驭凶悍的象群,并随时准备外出猎取狮子与老虎。他14岁那年,被伊斯兰教教士请去,用弯刀砍掉一俘虏的首级,由此得到了伊斯兰教武士头衔――“异教徙的刽子手”。他不爱读书,宫廷请了许多有学问的教师来教他读书,但都遭到他的拒绝。 18岁时他已获得了全部的统治大权。他继承了他祖父的热忱与贪婪,向外扩展疆界,经历一连串的残忍苦战,征服了次大陆大部,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印度的历史长河流淌到16世纪中叶,又出现一个平静而宽阔的区段,这就是统一强盛的莫卧尔王朝时代。到阿克巴逝世时,莫卧尔帝国的版图已包括:北自克什米尔南至哥达瓦利河上游,西起喀尔东到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广大地区。1566年,帝国首都迁至阿格拉。阿克巴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制度和法律制度,行政管理要比德里苏丹时期出色得多。在他统治时期,政府对全国的土地重新丈量和分类,并根据土地类型按新税制征税。这些作法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帝国经济繁荣,宫廷生活豪华,此时的印度再次跻身于当时世界富强国家之列。在文化上,莫卧尔王朝虽推行伊斯兰教,但为了统治广大印度教徙,统治者也大量任用印度教徙,因而阿克巴的宗教政策是相当宽容的。他试图为他的帝国制订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推行一种以皇帝为最高神明的新宗教。他有一句名言:“一切宗教都有光,而光总带有或多或少的阴影。”据说他还吸收各宗教的精华,创造了一个叫“神一教”的世界宗教。这个宗教虽没有流行开来,但他对宗教的宽容态度影响了他以后的统治者,也促进了两大宗教的融合。他虽然是个文盲皇帝,但后来他承认了书籍的价值。他治世时,注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这些资料包括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底稿和绘画作品。在他统治的时代,诗人、画家、建筑家、雕刻艺术家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常常被赠送大批皇家的物品。他亲自监督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他自己不能读书,只能靠他人读给他听。他经常找那些深奥难懂的书卷来研究,由此获得了渊博的知识,最后,他竟成了一位爱好文学与艺术的文盲学者。在他的提倡和保护下,文学、艺术、绘画、音乐等,每一种艺术都出现了繁荣。
阿克巴大帝死后,其子贾汉杰即位,继续推行阿克巴的政策。在从阿克巴大帝到其孙子沙贾汉的大约100年间内,帝国版图又有所扩大。但到了莫卧尔王朝的奥朗则布皇帝(1658――1707年)治世时期情况有了变化。奥朗则布生性拘谨,对伊斯兰教极为虔诚。他推行偏狭的宗教政策,毁坏印度教神庙来改建清真寺,致使各地怨声载道,战乱不断,各地独立势力增强,帝国出现衰落。1707年奥朗则布死,王朝又经历了几个君主,但时间都很短。这时的莫卧尔帝国实际控制的范围已经很小,后来仅限于德里王宫周围的一小片地区。最后,在马拉提人的打击下,帝国彻底瓦解了。
公元1936年,正是农历丙子鼠年,“鼠打头,好起步”,人们期望在度过连年大旱的“猪狗末节年”之后,于今迈步从头越,无论于国于家,年年大吉大顺。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是最讲究这些说法的。尽管他也知道,这些说法并没什么根据,从古至今考下来,有的也碰巧应验几件,但大多则不灵。然而他还是抱着一个信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正在他祈祷这“鼠打头”之年大吉大顺的时候,然而偏不凑巧。1883年诞生在五台山之麓、滹沱河之滨河边村的阎锡山,当年恰好是五十四岁。按乡间流传下来,五十四岁是“逢九”,逢九年是最不吉利的。阎锡山少时看《三国》,别的什么都没有记住,惟是对周瑜、诸葛亮去世时的年龄记得很死,因为周瑜三十六岁、诸葛亮五十四岁,都恰好是“逢九”,难怪他们谁也没有躲过这个不吉利之年。
据说,“九”为阳数之极,是奇数中最大的数。凡遇到了九,或预示着已经走到了尽头,必定要与灾星碰撞,届时就将大难临头;或象征着至高至大,可能会是大福大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过,按乡间老百姓的说法,人生的“逢九”之年,往往凶多吉少。正像俗话所说:“小人享不得大福。”那种“大福大贵”,毕竟不是谁都享受得了。特别是五十四岁这个“逢九”,简直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攻下印度76等内容。 
 二日在攻打西夏时病死于清水县西江,年六十六岁,据说葬于鄂嫩河下游不儿罕 合...1222 年春成吉思汗派八剌等深入印度追击扎阑丁。1222 年初春蒙古军兵败八鲁 ...  成吉思汗为何未攻打印度 成吉思汗曾发动多次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广阔,西达黑海海滨, 东括几乎整个东亚。虽然蒙古的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却唯独没有侵占 离自己较近的...  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攻下印度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攻下印度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攻下印度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欤亚大陆,惟独丌取印度。而...  揭秘: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 为何独不取印度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uangdi/qinguo.html 揭秘:成吉思...  成吉思汗为何不敢率骑兵攻印度成吉思汗名为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 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成吉思...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唯独不取印度。而史料记载,这与成吉思 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兽有关。这种叫角端的怪兽到底是为何物? 蒙古人西征 100 后,成吉思汗...  公元 1221 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苏丹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公元 1222 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公元 1224 年,成吉思汗起程回国。...  西辽君主得罪了成吉思汗,结果被灭,而且按照成吉思汗的习 惯是,一个不剩杀...蒙古大军为什么会占领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多 瑙河东岸、莫斯科以...【大象公会】大象公会微信公众帐号_大象公会最新文章 - 传送门
知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知道分子的进修基地。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什么这么能打?原因其实很简单今天虎哥要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蒙古人西征只用十几万人就可以所向披靡,一路揍到多瑙河沿岸的。提起蒙古西征,这可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噩梦,蒙古人几乎百战百胜,一路横扫亚欧大陆,欧洲将其称作黄祸。那么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人数并不占优势的蒙古军队无往不克,一路攻营拔寨呢。一提起蒙古大军,那就不得不讲讲被称作“魔鬼的骑兵”的蒙古骑兵,这个骑射兵种走位灵活,最让各国头疼,蒙古人极其擅长让骑射者一边游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核心就是毛爷爷总结的几句话:敌追我跑,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得到真传的蒙古骑兵就是用此方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的十万匈牙利大军,杀敌七万余,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去世,估计整个欧洲也得沦为蒙古帝国的疆域。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的子孙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