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交会对接视频”受控烧毁完成任务了吗?

天舟一号上天特殊任务:研究如何对付骨质疏松
资料图:天舟1号发射瞬间天舟一号虽然是货运飞船,却也承载了不少科学实验。其中就包括要搞明白宇航员在太空会骨质疏松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家们还要进行抗失重情况下的骨质疏松新药开发。为什么要去太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那里的实验和在地面实验有何不同?宇航员在太空会骨质疏松,他们要搞明白是为什么天舟一号飞向太空时装载了超过6吨的物资与设备,这其中有一个来自浙江的生命科学项目: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福教授团队实验室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搭载天舟一号进入太空,开展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实验。这个实验将探究太空微重力环境对干细胞分化潜能影响的原因,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王金福实验室的干细胞,是第二次飞向宇宙了。去年4月,专为科研设计的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上搭载的19位“乘客”中,其中就有王金福课题组的两组、大约50万个人体干细胞。科学家想搞明白: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髓中干细胞生成骨细胞的过程,有什么异常。对这种“异常”进行探索的最初动力是,自从1961年人类首次冲出地球后,所有宇航员刚回到地球,有好一段时间都“腿软”,不要说走路,站也站不起来。仅仅因为重力环境的改变,好汉都不得不服软?一定是维持生命工作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王金福团队的两组培养单元里的细胞任务周期不同:一组只需要2天;另一组则进行7天实验。两组干细胞同时开始在诱导液的作用下,在天上进行骨细胞诱导分化。这个过程,完全模拟了人体内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的过程,也就是长骨钙的过程。第一组完成两天诱导后,形成的新细胞被自动裂解并低温保存;第二组完成一周诱导后,形成的新细胞被固定并低温保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单元的细胞状态表明,干细胞到了太空,促使骨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活性降低了;第二个单元里,干细胞变成骨细胞的量,比地球上做的比对实验产生的量要少得多。”科学家们此前的研究表明,宇航员在微重力的环境中,骨质流失加剧。王金福团队的实验证明,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不仅人会丢失骨钙,就连形成骨钙的机制也发生了问题。 王金福团队是全球第一个通过太空实际微重力实验,证明这个结论的团队。 “实践十号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重力环境下,骨质的流失和生成两个方面同时发生作用,最终使宇航员患上严重的骨质疏松。”王金福说,“但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还一直没有在真正的太空微重力环境中得到直观的详细观察。”所以干细胞,又要上天了。在火箭发射前24小时,王金福团队将把4个单元的干细胞(大约个细胞)放入培养皿里。发射前5小时,这些细胞被装入反应器,入驻货运飞船。跟着天舟一号飞天的这批干细胞,与飞船一样,不再返回地球。当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反应器会开始工作。细胞们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会被地球上的科学家实时观察到。空间实验的方法和地面实验的不太一样 此外,这次清华大学陈国强团队也将在天舟一号上开展有关抗失重情况下的骨质疏松新药开发的一系列科学实验。 该实验所验证的药物是血液中天然代谢产物酮体的主要成分:3-羟基丁酸(3HB)。此前,科研人员已经在地面上进行了多年的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明了其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遏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对地面和微重力模拟状态下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很明显。这次是3HB首次作为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究竟如何实验?首先需要观察3HB处理后,对于成骨破骨细胞、骨生物力学性质的作用,观察其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接着,在地面上,采用鼠尾悬吊模型,模拟微重力环境诱导骨质疏松,研究3HB对于骨微观结构的影响,初步确定其体内药效作用。然后,才在天舟一号上的真实微重力环境下,于细胞水平上研究3HB对于微重力诱导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最后,还需要探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前后的地基匹配实验,为真实微重力环境下细胞药效实验的开展摸索并优化实验条件,保证空间3HB作为骨质疏松潜在药物研究的顺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空间实验的方法和地面实验的不太一样。在地面动物实验中,采用了鼠尾悬吊的实验方法。通过把小鼠后肢悬吊,在后肢产生一个无重力效果,导致后期小鼠后肢骨质疏松。通过灌注3HB的对照,悬吊的后肢骨质疏松显现消失。但是本次天舟一号并不载人,因为没有人照顾动物,也就无法带动物上去,所以这次空间实验的对象是细胞,观察成骨细胞在微重力的条件下是否能在3HB的作用下促进生长。而且,作为货运飞船,将不再返回地面,所以只能通过遥控显微镜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在有3HB和无3HB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并从发回来的照片中获知实验结果。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去太空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地面上已经通过模拟失重状态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实验,但是航天员在航天飞行时所处的环境及所受的影响比较复杂,地面模拟实验是无法完全模拟的。利用天舟一号所提供的空间真实微重力环境,可以研究骨质流失干预药物3HB在真实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成骨作用;同时,通过对比地面模拟失重和太空真正失重两套系统得到的数据,可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对微重力模拟实验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 现有约9000万 宇航员因为失重环境而无法正常产生骨钙;地球上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同样会出现“腿软”的问题。因为,目前全世界的补钙产品,都还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骨钙产生。而在骨钙既不能正常生成又在不断流失的情况下,仅仅通过锻炼是不够的。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说法。从日开始的340天,美国航天局宇航员斯考特·凯利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近一年。这一年,他成了网红——几乎每天在社交平台上和地球上的人们互动。除了拍摄地球上各个角落的图片,展示空间实验,他展示最多的是他“练块儿”的照片。但就算练出马甲线、人鱼线,斯考特大叔也只能暂缓外太空中骨细胞急剧减少的状况。回到地面后还是有好几天他是站不起来的。就算你此生不想去太空,你在地球上也有可能面临同样的窘境。据统计,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发生率达56%,绝经后妇女更是高达60%至70%。有专家认为,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还会同步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可能激增至2亿多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易发生骨折,这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它也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其巨额防治费用以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的依赖,将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ngua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 将进入大气层烧毁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 将进入大气层烧毁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今天下午18时左右,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此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计划完成了多项拓展应用和相关试验,地面科技人员对其飞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后,决策实施离轨。在测控通信系统的精确控制和密切监视下,天舟一号经两次制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最后进入大气层烧毁。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今年4月20日发射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在经过2个月的组合体飞行后,6月19日完成绕飞和交会对接,于6月21日撤离天宫二号转入独立飞行阶段。任务期间,天舟一号先后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要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赵竹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作者最新文章您现在的位置:
天舟一号可为空间站补燃料 天舟一号主要任务有哪些?(2)
  亮点五:首次开展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
  徐小平告诉记者,在天舟一号之前,我国掌握的交会对接技术需要耗时2天左右,天舟一号将开展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将交会对接的时间控制在6小时左右。快速交会对接的实现,有利于提高飞行器在轨飞行的可靠性,减少交会对接过程中包括轨道控制等在内产生的资源消耗,同时,更大程度保障飞行器,主要是未来空间站的安全,方便空间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天舟一号跨出了从&普通列车&迈向&高铁&的一大步,能做到更快、更舒适、更稳妥地运输货物。
  亮点六:首次搭载多项空间应用与技术试(实)验载荷
  作为往返于天地之间的交通工具,对比神舟系列飞船的&载人&特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主要功能是&运货&。而作为运货的&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在满足运输货物需求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平台效能。&徐小平说,天舟一号随船搭载了几十台载荷设备,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试(实)验,实现&一次飞行、多方受益&。
  亮点七:首次实施主动离轨受控陨落
  &天舟一号将在飞行任务结束后,经由地面飞控工作人员决策,实施主动离轨,坠落于南太平洋指定海域。&徐小平说,相较于一般卫星在使命完成后,随着推进剂的消耗殆尽而缓慢降轨,最终在大气层烧毁的结束方式,天舟一号首次采用主动离轨方式落到预定海域,既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避开离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又能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历程
  2014年5月,货运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在北京开展了货运飞船宽波束中继终端对接试验。
  日至8日,货运飞船完成了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中继天线在整船上的展开转动和无线试验。
  2015年3月,货运飞船对接机构正样产品开始部组件装配。
  2015年6月初,对接机构完成总装。
  2015年7月底,货运飞船对接机构正样产品完成所有验收测试试验项目,在北京顺利交付总体验收。
  日,空间应用系统天舟一号任务总体通过了院级初样研制总结暨转正样评审。
  日,空间应用系统有效载荷正样备份件有效载荷正样备份件按要求完成研制,并通过相关环境试验及空间应用系统的验收。
  日-30日,空间应用系统组织开展有效载荷正样备份件系统联试,经历15天,完成了各有效载荷入网测试、综合测试、故障测试和模飞测试,初步覆盖了发射场测试和在轨飞行等阶段工况,各有效载荷工作正常,科学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采集、处理、下行均正常。
  日,有效载荷正样备份件通过了货运飞船系统组织的载荷接口认证测试,并于4月8日前将正样备份件产品交付货船系统。
  2016年4月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开始进行总装测试。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通过出厂评审。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48小时排行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烧毁在大气层
来源:作者:白猫责编:白猫
9月22日消息 央视今天晚上对中国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最后时刻进行了报道,在地面控制台的精确控制下,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此前,天舟一号飞船按计划完成了多项拓展应用和相关试验,地面科技人员对其飞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后,决策实施离轨。在测控通信系统的精确控制和密切监视下,天舟一号经两次制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最后进入大气层烧毁。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4月20日发射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在经过2个月的组合体飞行后,6月19日完成绕飞和交会对接。天舟一号6月21日撤离天宫二号转入独立飞行阶段。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