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GV错版币怎么卖出去去皮肤了,手续费会改变吗?

&p&这是我的劝退文。但我很不赞同当前主流的劝退理论。&/p&&p&&br&&/p&&p&我的观点是,&b&是否该被劝退与所处学科无关,与当前科研是否顺利无关,与智商、学习成绩、家庭收入关系不大。但它与另一些因素强烈相关:性格、价值观、训练环境、期待的生活方式。&/b&劝退的反面就是适合读博士的人。&/p&&p&&br&&/p&&p&对于已经读博的童鞋,我提倡一个简单的标准:&b&如果在读博过程中长期感受不到精神上的幸福感,就应该认真考虑是否继续。&/b&不急听我解释~&/p&&p&&br&&/p&&p&&br&&/p&&p&&b&(〇)学术精英不等于社会精英&/b&&/p&&p&&br&&/p&&p&考虑读不读博士首先要明白博士是神马。中国一千多年来都在通过自上而下的考试选拔人才,只不过古代叫科举,“学而优则仕”;现代叫高考,“知识改变命运”。新中国学习苏联的结果是,&b&大学本科教育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b&,硕士、博士是本科之上更深入的专业训练。这套模式给人的印象是:本、硕、博分别对应初、中、高级三种学位,博士是比本科、硕士更高级、更重要的社会栋梁。&/p&&p&&br&&/p&&p&但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事情不是这样子滴。&/p&&p&&br&&/p&&p&美国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职业学院。&b&名校本科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者,而不仅是(实际上主要不是)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b&例如在耶鲁,本科教育的重点是 liberal art education,就是用一系列遍布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写作这些基本能力。多数学生大二结束后才会确定主修 (major),理工类要求的主修课程深度一般也略低于国内的专业要求。原因不难理解:大部分社会精英并不需要精通量子力学或希腊戏剧,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般的读写、分析、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还有对社会的理解等。耶鲁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会选择咨询、金融、管理、创业这类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但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那么高的职业,只有20%左右在毕业后直接深造。&/p&&p&&br&&/p&&p&深造的一条路是&b&职业学院 (professional schools)&/b& ,例如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职业教育训练学生某项专门的职业技能(如医学、法律、工商管理......),为这个方向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另有一些本科生会申请&b&研究生院 (graduate school)&/b&。当前,美国研究生院的硕士项目也多以职业导向为主,比如计算机、统计、工程、经济等专业的硕士,重点是学习而非研究。博士项目 (Ph.D.) 则是明显的学术导向——&b&博士主要培养学生成为科学家或人文学者,而不是从事高收入的社会职业;博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创造新知识的研究训练,而不是学习和应用已有知识。&/b&&/p&&p&&br&&/p&&p&在计算机、电子工程这类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不少企业会聘用很多博士毕业生组成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这些学科的博士生毕业后除了能在学术界工作,也容易在业界找到职位。但除此之外,&b&大学里的大部分研究(尤其是基础学科)与实际产业的关系都不大,大部分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不能直接转化为职业竞争力。&/b&美国大学对本科、硕士和各种职业学生一般都会收取高额的学费,因为攻读这些学位可以被视为一种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投资;但是Ph.D.项目大多都免学费且有全额的生活津贴,因为&b&博士生最主要的身份是科研系统中的初级研究人员。读博不是一种职业投资,而更像一份有报酬的学徒工作&/b&。另外,耶鲁在录取本科生时除学习成绩外会特别在意学生的课外特长、社会工作、领导力培养等,因为在挑选谁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时,个性特长和社会资源往往比读书考试更重要;但在录取博士生时,研究能力基本是唯一标准。&/p&&p&&br&&/p&&p&总之在美国的大学中,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职业学院各司其职,&b&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是分开的。博士不是本科和硕士的延续,它的培养目标不同,没有很多帮助学生职业发展的功能。&/b&&/p&&p&&br&&/p&&p&当前中国大学的改革主要在借鉴美国模式。国内的职场也越来越开放成熟,会更多关注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不再唯学历论。所以,现在国内的博士也在慢慢还原西方博士原本的样子,成为纯粹的学术学位,附加功能越来越少。因此,我们需要想清楚,&b&自己究竟更想做社会精英(职业精英)还是学术精英。如果不是想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除非在极个别应用学科,不要读博士(即使在极个别应用学科也不要轻易读博士)。并且这个问题要及早想好,不要因为临近毕业对自己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就读一个“更高”的学位,再在学校多待几年。读博是少数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需要经历的特殊训练,不应该成为很多人的默认选项。&/b&&/p&&p&&br&&/p&&p&&br&&/p&&p&&b&(一)是否欣赏科学的“性格”&/b&&/p&&p&&br&&/p&&p&如果感觉自己对学术界兴趣更大,接下来我们需要认真确认这种感觉是不是真的。首先的首先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我们应该认真考虑,正直、平等、怀疑精神、创造力这些科学的“性格”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我们是否发自内心地欣赏这样的做事方式?我们能否从中得到很强的幸福感?为此我写了另一篇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做科研的人自己觉得幸福吗?&/a&&/p&&p&&br&&/p&&p&&br&&/p&&p&&b&(二)科研不同于竞赛&/b&&/p&&p&&br&&/p&&p&从小就听爸妈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在学校里,学习好=考试成绩好,而且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排名。中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像一场十几年的竞赛。除了个别的幸运儿能在真正注重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家庭和学校里成长,&b&大多数学生的根本任务其实并不是学习,甚至都不是考高分,而是努力考得比别人高。&/b&更有趣的是,这场竞争中大家追求的不是具体的好处,而更多是一种&b&“胜者荣耀”&/b&——名校的光环、父母老师的赞扬、同龄人的仰慕、对自己未来的憧憬等等。但这种成绩崇拜的一个结果是,&b&有很多大家眼中爱学习的好学生,其实他们最喜欢的不是知识,而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越感。&/b&&/p&&p&&br&&/p&&p&说这些不是为了批评中国的教育模式。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就是容易产生由好胜心而非纯粹热情驱动的优秀。迷恋优越感的“好学生”在美国名校里也不少,美国的精英教育为此也没少受到批评。一般来说,热爱竞争、求胜欲强大的人更容易有出色的事业。但据我已有的观察,仅靠好胜心很难让人长期坚持科研。&/p&&p&&br&&/p&&p&想在学术界立足必须经过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更多体现在对资源的占有(抢经费、抢教职、抢文章)而不是研究本身上。科研说到底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花样多,标准少。除了一些热度高、门槛低的领域(如机器学习、基因编辑、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容易出现浪潮外,大多数研究者日常面对的直接竞争都不算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有两三个水平接近的团队用相似的方法同时瞄准一个问题,这在学术界就已经算“惊心动魄”了。科研的常态是一种略冷清的修行,一个博士生倾注几年心血研究的问题全世界可能就只有十来个人关心。即使研究有了进展,个人也不会得到很多实际的奖励。这样一种难度大、周期长、回报低的工作,难免会让长期把胜者优越感作为最大动力的人感到失望。&/p&&p&&br&&/p&&p&&b&我建议每个人,特别是从小习惯了优胜者身份的“好学生”们,在读博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真正喜欢的究竟是科学本身,还是脱颖而出的优越感。如果是后者,读博要特别慎重。&/b&大多数的学术竞争远不如职场或法庭上的较量来得直接刺激,回报更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我们经常能见到基础极好、一直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大牛”选择离开科研,进入金融、咨询、法律、IT或创投圈。他们决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在实验室修行了几年之后,发现还是高竞争、高回报的职业更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留下来的,更多是不那么急于成功,能享受知识探险中起伏过程的人。&/p&&p&&br&&/p&&p&此外,有些童鞋虽然对科学本身兴趣不大,但还是想留在学术界,希望努力刷论文攒成就最终混个教职。&b&我个人非常反对这样做。不说那些学术精神的大道理,这也明显对个人发展不利:在学术界脱颖而出需要极大的付出,而且机会很少。既然不喜欢科研,如果能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把这些精力放在职场上,多数情况都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且既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同理,以后不想做学术,但指望把读博做个跳板为未来职业加分的想法也是不划算的。&/b&科研(尤其是基础科研)是典型的非营利行业,大金字塔形的组织模式更决定了大家都看得见的成功仅属于塔尖的极少数人。在科研中只会追求成绩的人很难幸福,也很难坚持。只有有了纯粹的精神号召才能帮我们客服种种现实的压力。一旦失去了这种号召,也就不再有在学术圈长留的理由。&/p&&p&&br&&/p&&p&&br&&/p&&p&&b&(三)科学家不只是聪明人&/b&&/p&&p&&br&&/p&&p&在国内,大家总觉得做科研首先要智商过人。其实美国人民的想法也差不多。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出去玩,路人如果知道我们是 physicists 后的第一反应也大多是“Oh, you guys are smart”。如今我真的觉得这是一种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在真正的科研中,兴趣、耐心、毅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很多后天培养的素质都远比多一点或少一点的聪明更重要。&/p&&p&&br&&/p&&p&在中国,一直到大学本科,理工科的主要选拔方式都是做题考试。接受知识快、记忆力好、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容易在纸上的较量中胜出,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b&但是,大多数科研和考试很不一样。&/b&理论是大量具体经验的总结和抽象,它更干净优美,容易且值得传承,是基础课的主要部分。&b&但是如果想在已知与未知的边界有所开拓,大部分人都必须陷入各种混乱复杂的具体问题中。除了少数抽象的理论研究外,真刀真枪的科研最需要针对某一类问题非常专门具体经验和方法,而不是通用的逻辑演绎。科学家能有新的发现并不是因为有全人类最高的智商,而主要是由于他们潜心多年掌握了一些全世界只有百十来人才会的独门绝技。这些前沿小众的经验很少会被系统总结,我们只能在实验室里面对具体问题一点点积累。这个过程通常漫长而枯燥,伴随着无数的失败和重复,&/b&入门需要五六年(一个博士),精通可能需要一二十年甚至半辈子。而且这个过程不会因为谁“才思敏捷”就变得轻松很多。据我这两年的观察,&b&在实验室中进步最快的一般是最善于在真实世界中观察、思考,擅长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善于合作、交流的人&/b&,而这些恰恰是不少在考场上势如破竹的“好学生”的软肋。&/p&&p&&br&&/p&&p&对不同的领域来说,出文章的速率其实能挺好地反映各自的艰辛。五年发一篇文章需要经历的挫折沮丧和一年发五篇文章还是很不一样的。但无论什么样的研究背后都少不了失败。我们甚至可以说,&b&大多数科研是一种以失败为常态的工作,决定读博前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心理准备。&/b&好几位老师都对我说过,做研究最出色的人往往都不是当初看上去最“聪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聪明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抗挫折能力不强,他们习惯了在学校里一路领先,也习惯性地要求自己的付出必须立即有很高的回报。然而,在科研日常中各种经验、凌乱以及不可避免的重复和失败面前,他们突然失去了一直以来作为成功者的快感,觉得科研混乱、无聊,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不少人都会因此离开学术,进入职场。所以,&b&考虑是否读博时,我们也该想想自己究竟愿意为此有多大付出,愿不愿意放下架子、弄脏双手一点点积累。&/b&如果不愿意,至少应该远离实验,选择一些逻辑性强、动手少的理论研究。好消息是,做这样的理论研究(特别如果结合应用需求)眼下在学界和业界都更容易发展。&/p&&p&&br&&/p&&p&&br&&/p&&p&&b&(四)是否有好的训练环境&/b&&/p&&p&&br&&/p&&p&除了个人的主观追求,从事科研一定一定要有指导、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良好环境。&b&期望在不好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通过自我奋斗实现逆袭是不现实的,因为传承、交流在现代科研中扮演的作用根本不是天赋或自我奋斗可以取代的。盯着历史中的少数特例也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期待特例会发生在我们身上。&/b&&/p&&p&&br&&/p&&p&关于这个问题,我两年前刚读博士的时候写过一个有点青涩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科学研究中“天赋”和“后天训练”哪个更重要&/a&&/p&&p&&br&&/p&&p&有人觉得我说训练重于天赋是在播撒科研面前人人平等的鸡汤,其实根本不是。相反,我认为&b&人与人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成长环境的差异。这不仅在学术界,放到更广的社会中都基本适用。从小到大,是我们身边的环境更多地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b&想要获得好的成长环境,要么依靠父辈、祖辈甚至更早的积累,要么只能用过人的付出尽量争取进入更好环境的机会。&b&有人说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该读博士,但我并不认为是钱的问题。事实也不是这样,而是在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走上学术之路。&/b&我不知道我们实验室的美国同学们有谁出自富豪之家,但他们的父母大多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很多都有博士学位,从事科研或技术创新工作。他们中好几个七八岁就开始拆装电学仪表,有的四五岁就听爸爸讲核反应堆,有的五年级就一年能看一百多本书,有的七岁照顾弟弟的时候就给小朋友讲光学(小朋友好可怜)...... 对他们来说,研究从小就是一种习惯。而相比之下我则是从祖国西北的普通家庭一路跌跌撞撞到了纽黑文,虽然现在和他们做了同学,其实在素养、早期基础的很多方面都明显不如他们。说这些一方面是想强调环境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是想说,&b&任何人眼中都有一群基础远比自己好的人,起步晚并不是放弃的理由,关键是要能身处有助于自己接近梦想的环境里&/b&。如果想趁年轻多折腾几年,挑战一下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事情,结果很可能也并不太糟。&/p&&p&&br&&/p&&p&&br&&/p&&p&&b&(五)能否接受科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b&&/p&&p&&br&&/p&&p&最后,不管其他条件多么合适,做学术的年轻人总逃不过下面几个实际问题:&/p&&p&&b&教职和经费短缺&/b&:美国是世界上科研投入最大的国家。但是肉多狼更多,教职和经费的竞争一代比一代激烈。不少学科培养的学生远远多于新增的职位,供求关系的失衡已经是结构性的。尤其是在基础学科,大量高水平的博士后找不到满意的教职(我们系已经有做过博士后的秘书了),无处施展能力。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也因此选择回国。当前,相同的能力下,在中国得到好教职会更容易一些。这些年中国的求贤若渴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长期以来高水平科研人才的缺乏。但这种紧缺是暂时的,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饱和,因为任何国家都没必要也没办法养活过多的科研人员。所以,上哪儿找工作基本是博士生和博士后面对未来最不确定的事。&/p&&p&&br&&/p&&p&&b&收入低&/b&:学术界的工作虽然极具挑战性,但由于直接经济价值不大,收入会明显低于同等水平的业界工作。例如,比较优秀的数理和工程类博士毕业生面对的博士后与业界职位间经常会有两到三倍的工资差。即使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在美国名校得到一个珍贵教职的助理教授,其收入也通常低于刚入职的程序员,更远低于律师或医生。不过,读博的工资让我们一个人过个简单的生活绰绰有余,&b&伤害主要是比较带来的&/b&——一方面是与不做学术、付出不如自己但收入远高于自己的同龄人比较,另一方面也是与自己的收入预期比较。&b&说到底这又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我们当下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对物质生活有多高期待?&/b&如果要求不高,读个博未尝不可。如果把成家立业作为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首要任务,做科研恐怕就不能那么安心了。&/p&&p&&br&&/p&&p&&b&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地方偏远(部分)&/b&:科研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定上班时间,但也经常没有下班的概念。有时候我真的会羡慕已经在工作的同学可以自由支配晚上和周末,不用总为工作操心。另外,好的学校或实验室经常在偏远的大农村。在村里呆久了,进城见到大片的霓虹灯都会让人有点激动。我身边也有因为喜欢城市生活而放弃名校教职的人。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很少像写字楼那么舒服。很多物理实验室都没有窗户,而且噪音很大,呆久了心情经常会莫名地压抑。很多探测器、望远镜都修在特殊的地方,沙漠、深山、矿井、甚至在南极的都有。生态、地质、考古等学科也都需要野外实验。但这些艰苦条件对研究来说都是必须的。&/p&&p&&br&&/p&&p&工作压力大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专心学术,人的社交圈一般都会变窄,也经常不得不牺牲一些兴趣爱好,生活相当简单。发达国家给人的感觉是,努力学习、诚实工作的人很容易有安逸滋润的生活,只要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想做艺术家、科学家这类奇怪的工作。也许精神收获就是需要用一定物质收获来交换的吧。&/p&&p&&br&&/p&&p&不写了,再写就要被自己劝退了......&/p&&p&&br&&/p&&p&&br&&/p&&p&以前看过一个读博和结婚的有趣比较:&/p&&p&在美国,&/p&&p&大约一半博士会退学,大约一半夫妻会离婚&/p&&p&博士从入学到毕业平均 6-7 年,夫妻从结婚到离婚平均 8 年&/p&&p&都从一个 proposal 开始&/p&&p&高潮都是一个需要穿着长袍参加的仪式&/p&&p&……&/p&&p&&br&&/p&&p&最后举这个段子是想说两件事:&/p&&p&第一,&b&像婚姻不幸福就该离婚一样,读博不幸福也应该尽快结束,不要瞻前顾后、压力太大、内心愧疚,因为不幸福的并不是少数。离开不是叛逃,而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从新开始。相反,在实验室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才是在逃避现实、消磨青春。&/b&&/p&&p&第二,&b&像结婚一样,读博也要慎重,因为读一个博士需要的付出一点也不比结一次婚小。&/b&&/p&
这是我的劝退文。但我很不赞同当前主流的劝退理论。 我的观点是,是否该被劝退与所处学科无关,与当前科研是否顺利无关,与智商、学习成绩、家庭收入关系不大。但它与另一些因素强烈相关:性格、价值观、训练环境、期待的生活方式。劝退的反面就是适合读博…
&img src=&/50/v2-da01bac8a48b4b96b772d276bb9ccfa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0/v2-da01bac8a48b4b96b772d276bb9ccfaa_r.jpg&&&p&“你居然要从腾讯离职了!?”&/p&&p&这是身边朋友得知我要离开后的反应,似乎大家都难以理解这样的决定。&/p&&p&从行业环境来看,中国互联网正处于一派繁荣之境;从公司形势来看,也正要准备大刀阔斧地干一番大事业;从个人发展来看,自己在公司也会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p&&p&所有的环境都是好的,更加显得离职的决策不理智。&/p&&p&HR系统弹窗给出最后的挽留:你确定要提交离职申请吗?&/p&&p&经过各种综合考虑后,我还是点了“确定”按钮,正式从工作了三年的腾讯离职。&/p&&p&一直有朋友问,在腾讯的工作感觉怎么样?&/p&&p&关于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觉得当局者迷,尽量做好手上工作就是了。&/p&&p&现在终于有时间梳理一番。&/p&&p&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既有取得成就的喜悦,也有遭受挫折的失落,个中唏嘘,在离开之际,希望与你分享一二。&/p&&p&&br&&/p&&p&&br&&/p&&p&&b&1、大公司之病&/b&&/p&&p&&br&&/p&&img data-rawheight=&419& src=&/v2-def8b51d971a8aad94ce88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ef8b51d971a8aad94ce88_r.png&&&p&&br&&/p&&p&3年前,我面试完,从腾讯出来,融入了深南大道熙熙攘攘的下班人群中。&/p&&p&在过天桥的时候,我特意拍了一张腾大的夜景,留作纪念,表示我终于要到腾讯上班了。&/p&&p&虽然还没正式通知,不过凭着面试反馈,我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要进入这家梦寐已久的公司了。&/p&&p&3年后,同样是腾讯大厦,我站的位置已经发生改变。&/p&&p&从外面的仰望变成了里面的远眺,心情体会也随之改变。&/p&&p&只要在大型企业工作过的人,都会被大公司病深深困扰着。&/p&&p&&br&&/p&&p&&br&&/p&&p&&b&(1)你厉害还是平台厉害&/b&&/p&&p&&br&&/p&&p&&br&&/p&&p&BAT的光环是非常牛逼的,它意味着你进入国内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畅通无阻,它意味着你可以对外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享受着他人崇拜的目光。&/p&&p&然而,在一家几万人的巨头企业,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员工,毫无存在感可言,其中滋味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p&&p&看《权利的游戏》,我在想,龙妈拥有三条喷火巨龙,为什么还要四处斡旋、拉帮结派,直接骑着三条龙到处喷火,不早就征服七大王国了吗。&/p&&p&直到有一幕场景,大龙“Drogo”在斗兽场,被很多小兵拿着矛乱刺,身受重伤,我才反应过来,不管龙妈和她的三条龙再厉害,始终赢不了训练有素的军队。&/p&&p&这就是大企业的一个缩影。&/p&&p&公司征战,并不需要一个能斗天斗地的英雄,而是需要一支能打仗的队伍。&/p&&p&尽管在招聘的时候,大公司往往会筛选出最厉害的一批人,但这并不代表着每个人都举足轻重。&/p&&p&事实上,不管你是清北名校毕业光环加持,还是二三本拼搏多年进入大平台,公司想要的结果其实都一样。&/p&&p&公司希望每个一线的员工坚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不需要你把控全局,不需要你战略思考,只要努力地当好螺丝钉。&/p&&p&每个人手上分到一小块工作,然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重复着这个工作,成为这个小模块的“专家”。&/p&&p&负责个性化皮肤的,可能几年内都在钻研怎么把更多皮肤卖出去;写文案的,长年累月地追着微博热点写文章;做渠道运营的,风雨无阻地盯着各个渠道把自己的广告上线……&/p&&p&并不是说公司不重视个人创造力,恰恰相反,公司希望的是大家发挥创造力,把自己变成更可靠的螺丝钉,成为一个更靠谱的零部件。&/p&&p&全公司上下形成一股合力,用军队的方式赢得战争。&/p&&p&赢的方式,不是靠武艺高超的英雄,而是让所有人在统一指挥下,移动、格挡、举矛、刺杀,每个动作都如此简单,但千军万马在一起,就能击破对手。&/p&&p&这也就意味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大平台工作,一件事情成功之后,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因为自己牛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平台的力量。&/p&&p&同一件事情,放张三能做成,放李四也OK。&/p&&p&在这里,你不是英雄,你是一个日夜训练着重复动作的小兵。更可悲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公司压根没计划让你成为一个英雄或将军。&/p&&p&你只是千军万马中的一员,平台缺少了你,马上能找到一个人填补上去,而你一旦离开了平台,就会发现很难再复制以往的成功。&/p&&p&&br&&/p&&p&&br&&/p&&p&&b&(2)无尽的流程和制度&/b& &/p&&p&&br&&/p&&p&把大象放进冰箱一共要三步:打开冰箱门、放进大象、关上冰箱门。&/p&&p&但是在大公司,这个流程就远不止三步了。&/p&&p&你要给个报告写清楚把大象放到冰箱的意义和重要性,搞清楚哪种冰箱放哪种大象,把开门动作、放大象的路线描绘清楚,把关门的力度写出来,拿着完整的方案找项目经理去排期,直到有人力来把大象放进冰箱。&/p&&p&一个产品或功能,从无到有需要经历漫长的流程。一个大企业的员工,每天为制度所困。&/p&&p&某些产品一两年内都没有可感知的外观变化,例如微信,有人就会问这么多工作人员都在忙些什么呢。&/p&&p&其实工作人员都很忙,忙在了“流程”和“制度”上。&/p&&p&当你们是一个三五人的创业团队,大家就坐在一起,有事情吼一声就可以。比如说想要做一个功能改变,可能就是抬起头跟对面的开发说要怎么怎么改,半天之后就能在产品上看到了。线上反馈好,就保留,反馈不好就改回来,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事情。&/p&&p&然而,对于一个巨型产品来说,所有人的80%精力并不是在做“正经的工作”。&/p&&p&每个产品经理电脑上都躺着十几份写好的需求文档,在等候着漫长的项目排期。等排期终于到了的时候,有的需求已经不再适用了,或者写它的产品经理已经走了,要是需求和人都还在的话,那就要谢天谢地,守得云开见明月,终于要上线了。&/p&&p&每个开发脑子里都存放着许多改进方案,很多可能就是改一行代码的事情,但是不能擅自改动,所有的改动都应该以产品需求为主,否则出了问题那就闯大祸了。&/p&&p&遇到跨团队、跨部门沟通,更加是考验人的忍耐力,找一个接口人要花上大半天。对方要么不回复,要么回一句“这不是我负责的”。好不容易对接上了,好家伙,群里面出现四五个接口人,每个人都得交待一遍来龙去脉。&/p&&p&除此之外,每个人身上还背负着各种会议、分享、周报月报,PPT模板成了最受欢迎的文件。&/p&&p&能够安心写代码、写需求的时间,算下来也许还真的没有20%。但工作还是要完成的,于是就只好加班加班,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色。&/p&&p&流程制度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p&&p&好的地方在于保证企业这条大船高效率地运转,坏的地方在于牺牲了个人效率来满足集体的效率。&/p&&p&&br&&/p&&p&&b&(3)逃不过的修罗场&/b&&/p&&p&&br&&/p&&p&对于大企业工作的朋友,是万万不能问什么时候升职的。就像不能问魏忠贤魏公公什么时候生个小孩,这是要杀头的大罪。&/p&&p&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是想着要改变世界。当初怀着远大的志向进入大公司,想要施展拳脚做一件不凡的事情。&/p&&p&但几年后,大多数人的志气早已被磨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连修身都做不好。&/p&&p&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在中小公司鹤立鸡群,一路扶摇直上,成为有决策权的管理者,而自己只是数年如一日地坐在小隔间,每周想着如何跟老板汇报工作。&/p&&p&也许离CEO的办公室只有十米不到的距离,也许每天还能跟几个高管寒暄一下,似乎离他们好近,但是心里明白这种阶层的差距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p&&p&HR在设计个人发展体系的时候,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两种路径,一个是专业能力晋级,一个是管理职能晋升。&/p&&p&所有人都能在专业能力通道上一步步地打怪升级,最终成为高级产品经理、高级工程师,甚至专家xx。&/p&&p&但是在管理通道上,坑位就那么几个,而且大企业内具有管理头衔的人流动性远远低于普通员工,于是国企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在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同样存在。&/p&&p&不少人已经工作十多年,但仍然是一线普通员工。&/p&&p&至于谁能晋升,这个话题,不说也罢。&/p&&p&要是运气不好,赶上了“宫廷大戏”,轻则工作上举步维艰,重则随着失败一方的领导一起离开。&/p&&p&这里就是一个几万人的修罗场,陷于其中的人,个个都身不由己。&/p&&p&&br&&/p&&p&&br&&/p&&p&&br&&/p&&p&&b&2、外面的世界很精彩?&/b&&/p&&p&&br&&/p&&img data-rawheight=&218& src=&/v2-ed49cffa0bc849a4f32a2a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d49cffa0bc849a4f32a2a_r.png&&&p&&br&&/p&&p&前面说了那么多,你可能会以为我在痛陈大公司的弊端,但这并非我本意。&/p&&p&我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团队工作过,但也有过小团队的经历,加上平时和不少创业团队的朋友交流,对小公司的辛酸也是略知一二。总结起来,不过是几个字:人少事杂、管理混乱、野蛮生长。&/p&&p&&br&&/p&&p&&b&(1)人少事杂&/b&&/p&&p&&br&&/p&&p&在小团队,可能出现最多的头衔是“全栈xx”,这并不是说明他有多厉害,而是在一个人手不足的团队中,每个人可能都身兼数职。&/p&&p&写前端页面的,可能没人把写好的接口交给你,而是需要自己写服务器脚本、自己调优数据库,还得自己盯着运维数据,宕机了得马上修复。&/p&&p&做产品的,不是只打开word来写需求文档,用户调研、交互图得自己做,上线后的运营还得自己跟。&/p&&p&做运营的,更加是无所不包,大到策划一个线上活动,小到做客服回答用户的咨询。&/p&&p&每个人也很忙,似乎什么都能做。&/p&&p&这也是小团队吸引人的噱头,能对付过来的人,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全栈”,疲于奔命的人,就什么都做什么都学不精。&/p&&p&&br&&/p&&p&&b&(2)管理混乱&/b& &/p&&p&&br&&/p&&p&小团队是否意味着效率高呢,其实也可能存在更加胡乱的管理。&/p&&p&曾听朋友讲过他的经历。一个普通员工,需要同时向两个领导汇报,而两个领导还经常互掐,于是该朋友就一脸懵逼了,经常接收到两个完全相反的指令。&/p&&p&还有可能,前一周刚刚跟另外一个团队开完会,达成决定做个方案,下周再找他们就发现整个团队被老板裁撤了。&/p&&p&又或者,团队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长,为了融资,为了数字,找来了一批新人,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谁该做什么,本来公司也并不是因为业务需要而招新人,所以干脆大家都逛淘宝、刷微博。&/p&&p&如果说大公司内部的身不由己还有章可循,小公司的变化就是充满着惊喜。&/p&&p&&br&&/p&&p&&b&(3)野蛮生长&/b& &/p&&p&&br&&/p&&p&大公司令人艳羡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现成的基础服务,而在小团队干活的人都会非常痛苦,大多时候都需要自己造轮子。 &/p&&p&CDN网络需要自己搭建,大数据平台需要自己开发,账号体系需要自己建设,支付系统需要从零开始……&/p&&p&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公司有成熟的数据体系,每个可以看各种各样的报表,以便调整运营策略,但是小团队可能看个数据就需要提导数据的需求,等到一两周之后才能看到。&/p&&p&从一片荒芜中把业务从零开始做起来,是一件很锻炼人的事情,但其实背后更多的是资源浪费。&/p&&p&&br&&/p&&p&&b&3、都是围城&/b&&/p&&p&&br&&/p&&img data-rawheight=&425& src=&/v2-96e72e8818cdfa4c01118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6e72e8818cdfa4c01118_r.png&&&p&&br&&/p&&p&万物皆有裂痕,要看到裂痕中照进来的光,而不是裂痕本身。&/p&&p&一位长者曾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p&&p&历史的进程和外部的环境,都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但是说到自我奋斗的话,大公司却提供了温暖的襁褓。&/p&&p&&br&&/p&&p&&b&(1)在正规化中成长&/b&&/p&&p&&br&&/p&&p&流程制度的反面就是“正规化”。 &/p&&p&当有人问我要不要去大公司的时候,我都会回答,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去吧。不为别的,就为了体验这种正规化的流程制度。&/p&&p&管理两三个人的时候可以靠命令,管理二三十个人的时候可以凭个人魅力,管理几百人、上万人就只能依赖于流程制度了。&/p&&p&前面说过流程是牺牲个人效率满足集体效率,从个人成长而言,依然能从中学习到受益终身的东西。&/p&&p&你可以知道一个业务从零到一是怎么搭建团队的,各个团队通过什么样的流程进行配合,各司其职代表着每个环节都能产出精品,于是你就知道一个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怎么样的,以后碰到类似的场景就有经验了。&/p&&p&总而言之,身处在“正规军”当中,虽然自己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也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到最顶尖的产品是如何打造出来的。&/p&&p&当然,前提是你有心去了解和学习。&/p&&p&&br&&/p&&p&&b&(2)站在巨人肩膀上&/b&&/p&&p&&br&&/p&&p&大公司汇聚了最优秀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经验等。&/p&&p&在平时,如果你想了解或钻研某一事物,往往能在内网上找到独家优质的经验分享。&/p&&p&更进一步,可以直接联系这个领域的高手咨询请教。内部使用的软件,上至CEO下至电脑维修小哥,都静静地躺在好友列表里,等着你联系。&/p&&p&在大公司工作的人,是真正的能做到聚焦于业务逻辑本身,而不用被琐碎的杂事打扰。&/p&&p&行政上,公司配备了饭堂、班车、体检、节假日福利、家人福利等等,让你能安心地工作。&/p&&p&业务上,有专门的基础服务部门,IT设备、开发组件、大数据平台、安全防御、用户数据等等,都可以拿来马上用。&/p&&p&个人成长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步青云,但是完善的薪酬福利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回报,各种培训让大家都能适当跳出舒适区获得成长。&/p&&p&这些基础服务都是十多年无数人的心血积累,可想而知,站在这样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新人可以获得更高速的成长。&/p&&p&&br&&/p&&p&&b&(3)围城里外的人&/b&&/p&&p&&br&&/p&&p&前段时间见到一位大学好友,在外闯荡多年,辗转了几个公司,现在已经是带着小团队的“总监”。&/p&&p&我说,这几年间你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让人好生羡慕啊。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去实施一些方案,而不会被束手束脚,跟随着高速成长的公司也能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快速成长。&/p&&p&而他谈到小公司的经历,眼中难掩失落,反而羡慕大公司内提供的坚实后盾。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其实已经在找BAT的机会,准备年后就进入巨头企业了,即使放弃管理者的头衔做一个普通员工。&/p&&p&所以你看啊,&b&大公司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b&&/p&&p&而他们想进去或想出来的原因,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p&&p&&br&&/p&&p&----&/p&&blockquote&你好呀,我是LJ&br&&br&我的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J说」( LjNotes )&br&&br&我在公号写了不少PM&b&内推、面试、成长&/b&的文章,&b&关注就可以获取&/b&,帮你快速成长,欢迎你来关注&/blockquote&&p&&br&&/p&&p&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wampEMjl2RUo0WllyWl80OTIyM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你居然要从腾讯离职了!?”这是身边朋友得知我要离开后的反应,似乎大家都难以理解这样的决定。从行业环境来看,中国互联网正处于一派繁荣之境;从公司形势来看,也正要准备大刀阔斧地干一番大事业;从个人发展来看,自己在公司也会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p&背景:人工智能,强化学习&br&&br&追求数目没有意义。读文章一般两个目的:&br&1. 看大家在做什么,找方向。&br&这时候一般读读Abstract和Introduction,对领域有初步了解,知道它主要关于什么,搞清一些概念的含义和联系。这时候不懂没关系,多看几篇文章就懂了。一般聪明的人这一步可以做得很快。&br&&br&2. 搞清细节&br&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精读,把里面的课题思路和推理细节搞明白,并且还要顺藤摸瓜找到其它大量的相关文献继续读下去。标准是在脑里能有对这个领域有清楚的脉络,能做到独立完成大部分推导和证明。一个靠谱的检查方法是给同组的人或者导师做个讲座,看他们能听懂不。很多时候自己以为懂了,其实和别人一说马上就露出马脚。同时讨论也可以激发新思路,说不定就能找到下一篇文章的出发点。这一步往往会花费一个科研人员大量时间,也是业余和职业科研的关键区别所在。&br&&br&总之分配给每篇文章的时间天差地别。烂文几秒钟就可以放弃,而经典文章还需要每过一阵子回头再去看一看想一想。至于如何评判文章质量,那就得要靠长年科研积累出来的品味了。&br&&br&接下来的两个阶段就不是光看论文可以看出来的。&br&&br&3. 写代码实现别人的工作,并且改进&br&每篇文章都会有意或者无意抬高自己贬低别人,都存在一些有意或者无意隐藏的细节,这些不亲手做是看不到的。所以得要动手花时间去实现别人的方法,想方设法达到别人的效果,然后反过来再看看文章。时间长了马上就会学到故意隐藏的蛛丝马迹,理解别人留白的道理。光看文章的话,这类经验的积累要慢很多。一般说的“纸上谈兵”就是指这一步没做。&/p&&p&我在15年1月刚去Facebook AI Research的时候,在深度学习上还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交给我的第一件事情是复现VGG在ImageNet上的性能,那时还没有BatchNorm,跑5个有2个能开始收敛的就不错了,最后花了几周搞定了。整个过程让我学到不少经验。&br&&br&4. 总结经验,融会贯通,找到并且遵循自己的方法论&br&重复3很多次之后,可能会觉得自己比较有经验了。别人问起的时候也能侃侃而谈,但说的往往是一些分散且孤立的经验。并且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遗忘这些经验,这个并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因为思路不系统。这个就需要反复思考反复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有了方法论之后,心里就有大方向而不会随便乱试乱撞,效率就会高很多,并且能在一个科研方向上挖很深坚持很久,而不是哪个课题热做哪个。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基础上再看文献,往往就会读懂很多一开始读不懂的东西。比如说为什么作者要强调A而否认B,那是因为他相信A后面的哲学和方法论。&br&&br&如果你发现自己提炼不了,或者本来知识就是凌乱的,那么要么就是(1)境界未到,要么就是(2)领域还没有成熟,目前的知识点只是零碎的拼凑。(1)要靠自己练,(2)则预示着大机遇,一个研究者牛不牛就看他是不是可以在别人都放弃的地方找到新的规律。&br&&br&一般完成1是新闻及科普的水平,2到3是博士生低年级至高年级的水平,精通3到初入4是博后的水平,精通4则是研究员和教授的水准。另外,从1到4并没有特别固定的顺序,可能你在某个领域是4,另一个领域还只是1或2的程度;或者你在4中获得的经验能反过来帮助1和2(这个很常见);或者一上来就可以跳过2做3,然后等3有了结果之后再去补2,等等。当然,一步跳到4那是民科的水平。&/p&
背景:人工智能,强化学习 追求数目没有意义。读文章一般两个目的: 1. 看大家在做什么,找方向。 这时候一般读读Abstract和Introduction,对领域有初步了解,知道它主要关于什么,搞清一些概念的含义和联系。这时候不懂没关系,多看几篇文章就懂了。一般聪…
&p&感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个人魅力”的问题,写着写着发现这是一个直指精神世界建构的人生终极问题。限于篇幅,很多问题随手一拎又是一篇长文,实在无法详述,比如——&/p&&ul&&li&为什么有时候“越忙越无聊“?&/li&&li&“主观”的有趣和“客观”的有趣,有什么差别?&/li&&li&“审美”的本质是什么?“品味”从何而来?谁有权定义?&/li&&li&“内向”如何成为“无趣”的借口?&/li&&li&如有必要,内在的“有趣”如何外显?&/li&&li&在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流里,“我”如何为人生定锚?&/li&&li&……&/li&&/ul&&p&我以本文内容为框架,同时对以上问题剖析梳理,集结成书,正在预售,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王小圈 地址戳下↓:&/p&&p&&b&&a href=&///?target=http%3A//click./_utm_ad_id/65909/http%253A%252F%%252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当dangdang&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s%3A//item./product/.html%3Fsid%3Dfe53fe8f5b591c612b0b19cb0ce51a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京东JD&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s%3A///%25E5%25A6%%25BD%%E4%25B8%25BA%25E4%25B8%%25B8%25AA%25E6%259C%%25B6%25A3%25E7%259A%%25BA%25BA-%25E7%258E%258B%25E5%25B0%258F%25E5%259C%2588/dp/B0714FHKSX/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25E5%25A6%%25BD%%E4%25B8%25BA%25E4%25B8%%25B8%25AA%25E6%259C%%25B6%25A3%25E7%259A%%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亚马逊Amazon&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日&br&————————————————————————————&br&以下是答案正文:&/p&&p&&b&要说怎么有趣,先要知道什么是有趣。&/b&&/p&&p&现象上,“有趣”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意料之外:陆游生命不息撸猫不止,苏轼啃羊脊骨心得满满,张恨水麻将桌上写小说日更三千,都是惊喜。&/p&&p&本质上,“有趣”是对精神世界深远的探求;&br&我是主体,也是客体;我在观察,也被围观;&br&我认识这个世界,世界也在认识我。&br&我以有趣的灵魂展示给世界,世界也以有趣的面貌展示给我。&br&有趣是interesting,也是interested,&br&是让人觉得我有趣,也是让我对人生产生兴趣。&/p&&p&一个有趣的人,需要有知识有逻辑,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一整套世界观,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得其乐地游走。有趣的人,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 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p&&p&我们能清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却很少能明确定义到底什么叫做有趣。&/p&&p&以妹子最多的红楼梦为例。&/p&&p&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公认黛玉湘云是有趣的,探春王熙凤是有趣的;相对的,迎春宝钗就不那么有趣一点。有趣的人里头,黛玉史湘云是有小脾气的,探春是有大脾气的,王熙凤是有暴脾气的,后两个都是没脾气的。前4个有趣的,是书里最讨老太太喜欢的——而老太太是书里第一人精。&/p&&br&&p&我们仔细想想这4个人都有趣在哪儿了。&/p&&p&林黛玉:葬花,一般人想不出这个玩法。嘴贱,“携蝗大嚼图”之类的各种贫嘴贱舌。&/p&&p&史湘云:豪迈,喝醉酒大石头上就躺着睡着了,拿铁架子大块烤肉,被人说乞丐一样还理直气壮反驳&/p&&p&贾探春:玩具收藏癖,红泥做的小火炉什么,求宝玉给他买好玩的。贾贵妃也知道,生日都给她送玩具。脾气大,发怒了能一个大嘴巴呼上去。&/p&&p&王熙凤:会说笑话,嘴快人爽利。&/p&&p&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其实都算不上是符合时代标准的大家闺秀、公府小姐/媳妇的形象。而她们有趣的那个点,恰恰就是不符合她们身份的那个点。&/p&&br&&p&本质上,“有趣”是一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惊喜。&/p&&p&它首先是一种意外。他认为你本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p&&p&我们对贵族小姐的想象是温柔贞静,从容绣花的。偏偏她们不是。她们吵架骂人还打人,她们烤肉喝酒还喝醉,她们也能挽了袖子,跐着门槛子一边挖耳朵一边吹过堂风。——啊,原来是这样啊,跟我想的不一样呢!这种欣喜让我感到了“有趣”。而那个温柔贞静,从容绣花的迎春二小姐,从不给我这样的机会。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读者意料之中的。&/p&&br&&p&这种“意外感”大致可以分两种。&/p&&p&一种是带来愉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有趣”;&/p&&p&一种是带来不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愤怒。(对的,愤怒是一场不快的意外,我有机会细说,先谈有趣)&/p&&br&&p&带来愉快的“意外感”也可以分两种。&/p&&p&1,我不知道你原来是这样啊。&/p&&p&举例林黛玉:我不知道贵族小姐原来可以这么话多还嘴贱。&/p&&p&这种有趣是横向的,开拓了对方对我了解的广度。&/p&&br&&p&2,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p&&p&还是举例林黛玉:我知道探花的女儿敏感细腻伤春悲秋,但是我真不知道你能伤春悲秋到这个程度。&/p&&p&这种有趣是纵向的,开拓了对方对我了解的深度。&/p&&br&&img src=&/f16acccb65a899b9b4c2a8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8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f16acccb65a899b9b4c2a8_r.jpg&&&br&&br&&br&&p&蓝圈里是他对你的想象,他预期你是这样一个人。&/p&&p&红圈里是他对你的观察,他发现你是这样一个人。&/p&&p&观察和想象大多重叠的,这代表他了解的你和观察到的你大多一致,但是有一部分偏离&/p&&p&纯蓝圈里是他以为你会,但是发现你不会的,会引发一些愤怒——比如,你长得很漂亮家里却这么乱!一个女孩子完全不会做饭!你怎么会有这样不着边际的想法!&/p&&p&纯红圈里,是他以为你不会,实际上你给她惊喜的——比如,你还会这个好厉害!你的想法好有意思,我怎么没想到!&/p&&br&&img src=&/808ddbfc675ae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808ddbfc675ae_r.jpg&&&br&&p&上图为“无聊的人”,我观察的对方全线弱于我想象中对方&/p&&br&&p&【案例】:高晓松离婚、光源氏计划&/p&&br&&p&高晓松的离婚堪称自己作死。2007年,38岁的高晓松迎娶19岁的夕又米,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p&&p&这段话基本可以让人确定他们非分不可。因为高首先是一个有追求的音乐人,不是求妻生子田舍汉,而他是以一个“世界观塑造者“的形式出现在夕又米的世界里,把夕又米量身定做成自己需要的那个人。&/p&&p&我曾经问过一个游戏开发者,打游戏很好玩是不是?他说是。那打自己设计的游戏好玩么?他痛苦地摇了摇头。游戏很大程度上模拟了我们的人生,出生升级打怪选服点技能等等都可以在人生中找到相对应的坐标。&/p&&p&游戏好玩,恰恰是因为在游戏中未来的进程是未知的。我好奇升级后的世界,所以我努力打怪,我好奇从未进过的副本,所以我进工会。candy crush六百多关,关关都不一样,就是为了激发你探索的乐趣。&/p&&p&而高晓松,亲手消灭了这种乐趣。夕又米是另一个高晓松,他在自己和自己谈恋爱。好比“光源氏计划”养出一个绝对符合要求的,听话的,三观完全一致的配偶。&/p&&p&左手和右手下棋,你觉得有意思吗?&/p&&br&&img src=&/4a895effdf3f2fdcc31fcd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4a895effdf3f2fdcc31fcd_r.jpg&&&br&&p&上图为“有趣的人”,我观察的对方全线强于我想象中对方&/p&&br&&p&【案例】:沈复&陈芸、钱钟书&杨绛&/p&&br&&p&沈复陈芸的恩爱生活并不代表中国最传统的价值观,只能说符合知识分子的三观。&/p&&p&陈芸是个很有趣的女人。订婚后,某次沈复饿的不行,她偷偷藏了小菜点心给他吃,被自己堂兄撞见,在当时传为笑谈——这是极不符合闺门教化的例子,让沈复很意外。后来他才知道这只是惊喜的开端,这种惊喜将贯穿她短暂的一生。&/p&&p&她热衷书画,将残稿修订,她身体羸弱性子却豪迈,拔簪沽酒;她穿男子服装,元宵出游又忘了身份搭手在人家女眷肩上,差点被人打一顿。甚至她爱吃酱瓜臭豆腐,还逼着沈复吃,说的头头是道,沈复最后也喜欢上了。&/p&&p&陈芸这种种举动,都非寻常女子所为,沈复爱她爱的死去活来,但是陈芸不被公婆喜欢,两次被逐出门,于是沈复为了太太不惜忤逆双亲,每次逐出门都是一起跟着一起回来,这种感情,放当时放现在都算笃厚。&/p&&p&来一段:“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見之者。實則同行並坐,初猶避人,久則不以為意。”O(∩_∩)O好萌好腻&/p&&br&&p&钱钟书杨绛这对我不打算说杨绛,而说钱钟书。因为结婚那会儿杨追求者甚多,钱钟书爱她挺有道理。两人的一开始有点像沈从文张兆和,不过前者恩爱夫妻,后者乱世怨侣。&/p&&p&我以为这两对中,女孩子的品性家世都差不多,差别在于男生。钱钟书是大家出身,贵公子哥儿贪玩;沈从文湘西军人家庭,他10岁的时候就家道中落。&/p&&p&有趣是一种无功利心的闲情,闲的前提就是不穷。有趣的人必须有过一段衣食无忧的日子来培养诸如品味、格调之类的东西。手头太紧了,人就不有趣了。钱钟书比沈从文有趣太多。&/p&&p&杨绛说的: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画一个大花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了。&/p&&p&钱最著名的一段莫过于,他家猫和隔壁林徽因家的猫儿打架,钱拿着竹竿去给自己猫加油。&/p&&p&这种生活情调,沈从文是做不出来。&/p&&img src=&/aee0e5c8dad78ca026ff4c7030adb8a5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p&上图是恋爱初期&/p&&img src=&/54ebfaaa46ec_b.jp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4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br&&p&上图是老夫老妻&/p&&p&需要理解的是,这个图是动态的,随着他对你的预期和你的表现不断变化。日常中大多数人会这样从恋爱初期的上图1,转到老夫老妻时期的图2。如果需要一个人一直爱你,那你需要保证纯红色的那个月牙儿部分,要比纯蓝色的月牙儿部分要多。&/p&&br&&br&&img src=&/d2823fdd5a068cafe9d2b_b.jpg& data-rawwidth=&307& data-rawheight=&3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p&(蓝色阴影部分和红色阴影部分,抱歉图很丑)&/p&&br&&p&3、怎么有趣?&/p&&br&&p&1、广泛的知识面 &/p&&p&这不能保证有趣,只能保证你不无聊。不无聊的意思就是什么都可以聊一天,而不是嗯嗯哦哦没话讲。知识面铺开才能保证有的扯。&/p&&p&“有趣”其实和“美丽”、“优雅”一样,是需要花钱来培养的。周游全球50国,从小出入厅堂的人,怎么都没办法无聊。普通人,一是保持好奇心,尽可能多的参与人生体验,没试过的都试试。小小年纪就开始追求“平淡是真”的,多半是因为见识太短;二是多阅读,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面的最经济的办法,没有之一。&/p&&p&某一天我和某个朋友在学校里看到一块绿色的破布,中间有个红色的点,我说那个好像孟加拉国旗哦。他说,孟加拉国旗的红色图案不是在中间,你仔细看。我站在马路上现场查,发现果然不是,有一点点偏,真的是非常奇怪的国旗啊,偏那么一点,强迫症都要爆发了。&/p&&img src=&/ee786c562b1b8dffecec18ec646c62a9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ee786c562b1b8dffecec18ec646c62a9_r.png&&&p&后来就聊到绿色代表穆斯林,聊到穆斯林娶四个老婆,聊到石油发现以前的沙特有多落后,他说沙特国王有几百个老婆。我就问他,不是教义说只能娶四个老婆吗?他说对呀,所以为了遵守教义,国王只好不停地离婚,车轮战,始终保持在线老婆只有四个。&/p&&p&这一切对话,只是源于一块绿色的脏兮兮的破布。如果他没有这些知识储备,路过破布也只是一块像孟加拉国旗的破布,哦一声完了。知识储备丰富的人,他眼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很有趣的,因为知识点多,点对点就可以联系起来。&/p&&br&&p&2、敏锐的感知力&/p&&p&我有个姑妈做菜一直很难吃,我非常难以理解做菜这种根本不算很难的事情,为何她可以做到几十年没长进。后来我发现,她不是不会做,而是小时候穷惯了,吃不出好坏。类似瞎子不能画画。&/p&&p&而这种感知力有时候也是一种富贵病,穷人要获得也不容易。饿死鬼只求吃饱,吃饱了才能细分出不同菜品的味道。但是穷人没钱有时间啊。没钱听音乐会,听mp3可以吧,没钱看电影,电脑上看可以吧。尽可能多的去感受生活中细微的差别,分辨这些小小的不同。&/p&&p&像兔子一眼机敏,把你全身的传感器都打开。走在路上,能看到其他妹子怎么穿衣打扮,顺便想想是否适合自己;秋天落叶了,多看一眼,有没有发现别样的美丽。品味什么一开始都是借鉴,借鉴的前提源于感知。&/p&&p&感知力还在于感知人的情绪和态度。她带了好几年的镯子今天怎么没带,刚刚说周末没时间的时候他为什么犹豫低头不敢看我?不去就不去,为什么平时话少的他叨叨叨了这么一大段不去的理由?&/p&&p&举个例子,红楼梦里老太太当着薛姨妈的面说:“姨太太说真的,我们一家四个女孩儿都比不上宝姑娘。”(大意)迟钝的人就会当老太太夸薛宝钗呢,沾沾自喜是不是?但是感知敏锐的人,能够细分出这句话里面的意思——贾府只有4个女孩儿,一个出嫁了是贵妃,三个还在闺阁中,难不成说你家宝姑娘敢比得上贵妃娘娘?当然不是,所以这四个女孩儿是三个闺阁中的小姐,加一个林黛玉。所以林黛玉是我们自家的姑娘,你不是。&/p&&p&有趣的人,能敏锐感知世界的变化,引起内心的涟漪。她必然先觉得这个世界有趣,自己方能有趣。&/p&&br&&p&3、足够的鉴赏能力和执行力&/p&&p&鉴赏力的差别,就是“折梅花插瓶”和“折梅花打猪”的差别。&/p&&p&首先,你要分得清高下,审美并不是铁板一块一条路,美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美的程度的确有标杆。重蕾丝荷叶边洛丽塔可以绝美,黑白灰一片式也可以惊艳。如果你看着自己前几年的照片想抽死自己,恭喜,你的审美进化了。&/p&&p&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基本审美可以保证,难点在于如果把这种审美执行。比如,我能欣赏巴黎时装秀的高级定制,我也觉得很美,但是我买不起。我看中汝窑那个碟子觉得很通透,但是我没办反摆出来。&/p&&p&如果纯有鉴赏力,没有执行力,不能把其展示出来,就像那个什么武功都懂但是毫无缚鸡之力的王语嫣——没有人会觉得她有真功夫。&/p&&p&再来一段陈芸的:&/p&&blockquote&余愛小飲,不喜多菜。芸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隻,中置一隻,外置五隻,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蓋均起凹楞,蓋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桌;啟蓋視之,如菜裝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隨意取食。食完再添。&/blockquote&&p&沈复是个穷鬼,这里梅花盒,白瓷碟,都是很常见的东西,这么搭配很漂亮,吃饭都心情好。想起家里吃饭,妈妈觉得碗装菜好,因为放冰箱方便,桌上也可以放得多。爸爸觉得要用各种盘子,理由就是漂亮心情好。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爸爸的生活态度比较有趣。&/p&&p&再一段:&/p&&blockquote&當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無意味,或議就近覓飲者,或議看花歸飲者,終不如對花熱飲為快,於是陳芸想出妙計,以百錢雇賣餛飩者挑其擔至南園,三五好友擇桃陰下團坐,先烹茗,然後煮酒烹肴,當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陌度阡,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不久酒肴俱熟,坐地大嚼,遊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杯盤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直至夕陽西下,食粥果腹後盡興而歸。&/blockquote&&p&是说沈复想来一个picnic或者bbq,一边赏菜花一边吃热酒,但是每次带食盒过去酒就冷了,不开心。陈芸花几百钱请了个馄饨担,煮茶烫酒现场烧菜,让沈复和他的基友们吃的痛快,看的痛快,想想就很棒。这种花小钱行大乐的技术非常了得。难就难在想不想得到。&/p&&p&生活中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几十块的白T,加一个复古的毛衣链;几块钱的果冻粉,买回家做一大锅鲜果果冻;一小瓶橄榄油一小瓶医用酒精,自己做玫瑰花精油。某公司,世界杯晚上同事看决赛,要了几大盆小龙虾,又预约了一个家政阿姨专门剥了一晚上龙虾,他们就这么看比赛喝啤酒吃小龙虾肉——花钱都不算多,重在会花,花到点子上。&/p&&br&&p&4、不随便,独特的个人标签,有明确的喜好&/p&&p&猫特别喜欢蹭人的头,因为它的留气味的腺体在耳朵后面,它在你身上留下自己的味道。&/p&&p&说难听点,人也需要这样给自己做标记。否则人家怎么记得住你?&/p&&p&一个点菜的时候总说“随便”的人,或许不讨人嫌,但是也不容易让人记住。人们更容易记住喜好明确的人,比如那个很喜欢吃肉的人,那个吃素的人,而不是那个说“随便”的人。&/p&&p&很多无趣的人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喜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没有爱好也没有特长,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很多时候我会觉得上班只是一个赚钱的路子,我花时间换钱,下班后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是我想要的时光。没有爱好的人生,万一工作不顺利,很容易觉得心如死灰了无生趣吧。&/p&&p&爱好是一个提升有趣值非常有效的办法,因为喜爱,你在所爱的东西上会投入更多时间,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拓宽你的知识面。如果把一个人的只是面粗略比喻成一个圆圈的话,爱好就是圆圈上凸起的角。&/p&&img src=&/803fe0efc8ae2a5ef8d5_b.jp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4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4&&&br&&p&类似这样&/p&&img src=&/1bf42e48b0_b.jpg& data-rawwidth=&387& data-rawheight=&4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7&&&p&然后就会变成这样。&/p&&p&有没有发现红色无阴影部分增加了?恩,你的有趣值又上升了。&/p&&p&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癖”这种东西,能见人情深之处&/p&&p&拥有一个或多个“癖”,可以让你有更多机会超越对方的期待,有更多惊喜,从而显得更有趣一点。&/p&&br&&p&5、有小缺陷,性情中人&/p&&p&张岱还说了一句话,“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没个小缺陷,各种高大上的,显得太假,没人味。很多女生心中都会有个男神吧,你觉得男神什么时候是有趣的?是篮球命中还是奖学金第一,是升职加薪的时候,还是演唱会大卖?&/p&&p&都不是。男神有趣的时候,往往是他脱离神格,变成人的时候。&/p&&p&他在球场摔了一跤,他考试前夜通宵看球,他跟客户吵架一脸臭臭的时候,他明明是巨星偶尔还会羞涩的时候。&/p&&p&有趣不是完美,是真诚,真性情,高兴了笑,不喜了哭,有血有热。但这些真诚都是在无伤大雅的范畴内,不是高兴了癫狂不喜了撒泼。&/p&&p&有趣的人,他一定活得直抒胸臆;他就算算计人,那也是大喇喇的算计:我就是玩儿你了怎么着,你来咬我呀。&/p&&br&&p&6、 独立人格,有主见,会坚持,会反驳&/p&&p&据说在你反驳一个人的时候,会让人对你的注意力提高一大截,比赞美有效。所以总裁玛丽苏小言剧的那个思路是对的:反驳高富帅,吸引注意力。只是作者智商不够写不出高级一点的桥段。&/p&&p&如果不是——“小秘书反对总裁莫名其妙的欺负,坚称平民也有人格,或是一不小心弄乱文件倒洒咖啡博取注意力”,&/p&&p&而是——“小财务反对总裁对新一期企业债券定价过低,因为上头防风银根吃紧,老主顾的往来票据显示他们都没什么余粮却还死装,很有可能募集不足;而同时公司的一笔期权交易交割遥遥无望已面临多次保证金压力,一不小心就要强制交割, 财务主管为了推卸责任闭口不谈”&/p&&p&——如果这样写的话,总裁一定会对小财务印象深刻的,再搭配稚嫩的妆容,无畏的表情,焦虑却振振有词的语气,他真会觉得——这个新人,傻,但有意思。&/p&&p&反驳的前提,是有主见,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才反驳,而不是我看你不顺眼,为了反驳而反驳。而有主见这个,恰恰最难。需要你有知识,有逻辑,才能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一整套世界观,并且在自己的世界观里“逻辑自洽”地游走,才能用这一套逻辑去反驳别人。&/p&&p&我先生曾问我对男友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我说,起码能反驳我,并且说服我一次。因为被人说得心服口服,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就是那种,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在我营造几十年的世界观里,我坚不可破的知识和逻辑架构,因你做出了调整,现在,我的世界观更完整更坚固了。&/p&&p&每个人有自己的感知世界。找到一个能反驳我的人,把他有的、但我没有的世界分享给我。我就拥有了更多的世界。&/p&&br&&p&7、自嘲的心态&/p&&p&自嘲的前提是——自信。非常自信,才能自嘲。&/p&&p&仔细看林黛玉和史湘云吵架,一个说“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另一个说“他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挺有意思,这两个人都是公侯千金,所以这自轻自贱的话说的可以这般坦荡磊落,因为她们都知道——我和我说的人,都不是我所说的那样。这话要是骂妙玉或者邢岫烟嘴里说出来,那就完全不是这个效果了。&/p&&p&一个有趣的人,往往有点儿幽默感,幽默感也有高级低级之分。某些的确觉得夫妇结婚闹洞房,或是给男方家长穿内衣画乌龟游街是一种幽默;某些相声小品取笑残疾人觉得是一种幽默;也有些人出言文雅,一听好笑,再听乐不可支,联想丰富,鞭辟入里。&/p&&p&自嘲是高级幽默的一种。因为自嘲一则显得谦逊,二则不会伤及无辜。自嘲最经典的类型莫过于英式黑色幽默。推荐伦敦奥运会入场式的bbc解说版,笑完了你能深深感觉到英式幽默的精髓。&/p&&br&&p&8、快速的反应能力&/p&&p&有趣往往和机敏、反应快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场合的抖机灵机会是一瞬而过的,当时你不说这句话,过了3秒,可能就再也不能说了。跟人掐架的时候不说这句话,等你回头再想出来,却是再也没机会了。&/p&&p&而这种机敏,往往是和自信联系在一起。有时候,明明想到的,唯唯诺诺不敢说,怕说错,其实说错了又怎么样呢?越怕说错越不会说,最后干脆不说,自己觉得很安全了,不说总不错了吧,却从此被人套上木讷的标签难以翻身了。&/p&&p&这个我不清楚成年以后如何提升,多聊天多思考总不会错吧。但是对于孩子我很想说,这种木讷和机敏很多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父母不耐烦,把孩子当做宠物而不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缺乏平等对话和逻辑沟通的耐心(类似“你吃我的用我的怎么不听我话”这种),就会压抑孩子沟通和表达的欲望,最后渐渐变木了。见过很多这样木讷的小孩,也见过很多父母和气讲理的机敏小孩。&/p&&br&&p&9、想象力创新和突破&/p&&p&我说有趣的本质是一场意外,一场惊喜。要产生意外的效果,最好就是为前人所不为。聊天聊八百年前的老段子,做事循规蹈矩不越雷池,难以让人有兴趣。创新的前提是丰富的想象力,或者说联想的能力。&/p&&p&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想象力是独立的能力,天马行空本身是一种能力。但是无数史实告诉我们,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基于我第一条说的知识面。&/p&&p&农夫想象中的皇宫生活是“皇帝用的一定是金扁担”,农妇想象中的生活是“西宫娘娘摊鸡蛋,东宫娘娘烙大饼”,早期的科幻小说,如凡尔纳那个系列的,对于未来生活的高科技描写大多基于机械革新,各种按键各种机器,因为那是机械时代的作品。&/p&&p&之后的科幻小说中的机械,大多是触屏全息屏很少有整排整排的按键出现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升级了,我们知道我们不需要那样键盘装的按钮出现在高科技的未来中了。或许将来我们对未来的想象还会新的提升。而这些想象,都是基于我们对现在世界的了解。&/p&&p&插播几张朝鲜人民对中国的想象,这想象力,这违和感。。跪&/p&&img src=&/150adab84369c23aebb06eccea530950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150adab84369c23aebb06eccea530950_r.jpg&&&img src=&/459dc6becc40b6aba3faedb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59dc6becc40b6aba3faedb0_r.jpg&&&p&所以,我想说的是,想象力和创新的前提,是足够多的知识储备。&/p&&p&之后你把各种知识储备模仿、转移、嫁接、衔接、扭曲、组合、切割,即有可能就是一种创新。&/p&&br&&p&&b&总结&/b&&/p&&p&与人交流是一场探险。因为它是两个人两个世界观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可能是毁灭,也有可能是交融。发现一个有趣的人,就是发现一个新世界——是对旧世界的突破,对新世界的探索。而一个人是否有趣在于他分享你的新世界有多大。&/p&&p&但探险本身不是一件很舒适的事情,至少和蹲在家里比起来。探险的快感却必须在种种艰难险阻后才能享受到。&/p&&p&我的一个老前辈提醒过我,工作的时候,他最害怕的是舒适感。因为上坡的人不会觉得舒服,如果你觉得舒服,你就是静止的状态,你就危险。我谨遵他的教诲,努力在非常舒服的时候自己去找不适感,在非常舒服的岗位上找更难的事情,寻找让人忙碌、不安、焦虑、头疼等各种不适的事情做,当我战胜了不适感的挑战,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知道,从此我的能力又提升了一步,能让我不适的事情,越来越少。&/p&&p&有趣的人往往不是那个给与“绝对舒适”感的人。&/p&&p&那些我可以轻松胜任毫不费力完成的工作。做完后,我会觉得不错,不会太开心。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些艰难辛苦后完成的项目。&/p&&p&让人念念不忘的,也是这样的人。&/p&&p&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或许他的世界让你感到惊讶,甚至不认同。但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你开始理解欣赏他的世界,从此你与他彼此都拥有了两个世界。&/p&&br&&p&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自己的世界。&/p&&br&&p&我不喜欢被人调教,因为那人终会厌倦一个不能给他惊喜的我。&/p&&p&我也不喜欢操纵别人,能被我玩的团团转的人,无法拓宽我的世界。&/p&&p&我喜欢,互相玩。&/p&&br&&p&——&/p&&br&&p&【硬广】《&b&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b&》王小圈 地址戳下↓:&br&&b&&a href=&///?target=http%3A//click./_utm_ad_id/65909/http%253A%252F%%252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当dangdang&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s%3A//item./product/.html%3Fsid%3Dfe53fe8f5b591c612b0b19cb0ce51a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京东JD&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s%3A///%25E5%25A6%%25BD%%E4%25B8%25BA%25E4%25B8%%25B8%25AA%25E6%259C%%25B6%25A3%25E7%259A%%25BA%25BA-%25E7%258E%258B%25E5%25B0%258F%25E5%259C%2588/dp/B0714FHKSX/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25E5%25A6%%25BD%%E4%25B8%25BA%25E4%25B8%%25B8%25AA%25E6%259C%%25B6%25A3%25E7%259A%%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亚马逊Amazon&i class=&icon-external&&&/i&&/a&&/b&&/p&&br&&p&&b&_&/b&&/p&
感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个人魅力”的问题,写着写着发现这是一个直指精神世界建构的人生终极问题。限于篇幅,很多问题随手一拎又是一篇长文,实在无法详述,比如——为什么有时候“越忙越无聊“?“主观”的有趣和“客观”的…
以前总是被人问到,想做产品经理应该去读什么专业,一般回答是“学校没有专门的对口专业,学什么专业的都有”。 然后,大家就都觉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都是自学成才。现在不同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全球计算机排名第一的)今年开设了全球首个产品经理专业“Master of Science in Product Management (MSPM)”,首次在学院内构建培养产品经理的课程和目标体系。&img src=&/v2-4e69821d6ffccc3c889e953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4e69821d6ffccc3c889e953d_r.jpg&&&p&“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CEO,他们负责构建一款恰当的产品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并且通过合适的渠道和价格将产品卖给有需求的用户。他们掌控产品全局,对产品的全部成败负责”,产品经理硕士课程的授课教授说,“由于这个角色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所以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展现优秀的沟通技能、商业头脑和技术知识储备。”&/p&&p&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产品经理专业深入到优秀的产品经理所需要的全部技能。该项目将帮助科技公司的技术专家拓展他们的发展通道,从技术专家跳转到产品经理。依托商学院的领导力提升中心,学生可以和高级导师一起组建自己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作为一个优秀产品经理所需要的领导力、沟通力。&/p&&img src=&/v2-23a989185feb8e8900af3dfa263d7cc1_b.jpg& data-rawwidth=&1316&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6& data-original=&/v2-23a989185feb8e8900af3dfa263d7cc1_r.jpg&&&h1&专业介绍&br&&/h1&&img src=&/v2-5affeeeebf82f59fe26d098_b.png& data-rawwidth=&1606& data-rawheight=&1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6& data-original=&/v2-5affeeeebf82f59fe26d098_r.png&&&p&1. 申请条件&/p&&ul&&li&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br&&/li&&li&具有计算机科学/工程,软件工程本科学位&br&&/li&&li&具有足够的编程能力,能听懂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相关课程(建议想申请的同学提前看看CMU的计算机公开课)&br&&/li&&li&在高强度的环境下回到匹兹堡脱产学习一年&br&&/li&&li&托福不低于100分(可提供雅思,不低于7分),需要考GRE或者GMAT,无最低分要求&/li&&/ul&&br&2. 学期和课程安排学期时长一年,2018年1月入学的申请截止日为7月1日。感兴趣的程序员们可以开始准备2019年1月入学的。&p&需要学习春秋两个学期,课程包括:商业类课程、技术类课程及自由选课。暑期实习时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一个着重培养交流沟通能力的线上课程。&/p&&p&3. 学费:$65000 ( 可申请奖学金)&/p&&p&可至&a href=&/?target=http%3A///school-detail%3Fsid%3D246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产品经理硕士-CMU 申请要求&i class=&icon-external&&&/i&&/a&,找到“Master of Science in Product Management”,查看更详细的申请要求和快速申请入口。&/p&
以前总是被人问到,想做产品经理应该去读什么专业,一般回答是“学校没有专门的对口专业,学什么专业的都有”。 然后,大家就都觉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都是自学成才。现在不同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全球计算机排名第一的)今年开设了全球首个产品经理专业“M…
日:初稿&br&日:二稿&br&有很多朋友问能否转载,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由于文章还没写完(后面答疑部分大段空着),所以暂不希望转载,如需分享请直接指向本回答,我会努力尽快填完:)&br&&br&&ul&&li&&b&《比特币基础科普与常见误解》&/b&&/li&&/ul&&br&================== 写在最前面 ==================&br&比特币是一种全新的东西。比特币和互联网一样,都有着全新的底层技术,运行原理和上层应用,历史上从未有过类似的东西。&b&给&/b&&b&普通民众讲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就像给80年代的民众讲清楚互联网是什么一样困难。&/b&&br&&br&这也导致了绝大部分普通民众都很难搞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并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这和互联网早期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如果告诉80年代的民众能通过网络买衣服,他们会怎么反应?&br&&blockquote&连试都没法试,怎么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买衣服?这绝对扯淡!&br&有图片也不行啊,上街买衣服不都得试穿试穿?&br&不知道穿了合不合身,好不好看就买?你这是疯了吧!&/blockquote&你要向他们介绍Google,他们会怎么反应?&br&&blockquote&一家帮你搜索信息的公司值5000亿美元?查个信息能收那么多钱?&br&什么?查信息是免费的?你用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br&那公司怎么赚钱?还市值5000亿美元?你这是疯了吧!&/blockquote&你要告诉普通民众,一种程序员人为造出来的数字货币,一个币能值1200美元,超过一盎司黄金,总市值超过一百亿美元,他们会怎么反应?&br&&blockquote&比特币就是个骗局,任何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再造出更多的比笨币,比傻币,比蠢币,&br&这种凭空造出来,完全没有实体的虚拟币怎么可能有价值?&br&没有政府背书担保,怎么可能有信用当货币?你这是疯了吧!&/blockquote&听起来是不是都很有道理,逻辑上无懈可击?&br&&br&对于想了解比特币的人来说,比特币又相当晦涩难懂。最早的比特币用户大都是极客与黑客高手,这导致绝大部分“比特币科普教程”实际上充斥着大量的技术术语和底层原理介绍,并不适合没有技术背景的人阅读。&br&&br&通常而言,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自学的话,往往需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大致搞清楚比特币的技术基础、运行原理、过往历史和生态系统(想想一个80年代的人要花多久才能大致搞清楚互联网)。本文的目的,就是将这一两个月缩短到一两周,并力争在阅读本文的一两小时内形成对比特币的基本认识框架。&br&&br&==================目录==================&br&&ul&&li&&b&0、比特币是什么?&/b&&/li&&br&&li&&b&1、比特币合法吗?&/b&&/li&&/ul&1.1、比特币在法律上的定义&br&1.2、比特币是庞氏骗局或传销吗?&br&1.3、某些传销虚拟币和比特币的区别&br&&br&&ul&&li&&b&2、比特币是怎么运行的?&/b&&br&&/li&&/ul&2.1、中心化账本(银行)&br&2.2、去中心化账本&br&2.3、去中心化账本(比特币)&br&2.4、不可复制的比特币&br&2.5、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意义&br&&br&&ul&&li&&b&3、比特币有什么用?有什么价值?&/b&&br&&/li&&/ul&3.1、支付汇款&br&3.1.1、比特币支付&br&3.1.2、比特币小额支付&br&3.1.3、比特币跨国汇款(需对冲币价波动)&br&3.1.4、资本管制下的比特币跨国汇款&br&&br&3.2、智能合约&br&3.2.1、映射真实世界资产&br&3.2.2、锚定真实世界法币&br&3.2.3、不可欺诈的合同和经济&br&&br&3.3、信息公开&br&3.3.1、慈善募捐&br&3.3.2、身份验证&br&3.3.3、去中心化服务&br&3.3.4、资金公开&br&3.3.4、信息公开与智能合约的结合&br&&br&3.4、炒作标的&br&&br&3.5、非法用途&br&3.5.1、在线博彩&br&3.5.2、暗网黑市&br&3.5.3、敲诈勒索&br&3.5.5、传销吸纳资金&br&3.5.6、非聪本意&br&&br&3.6、价值储存&br&3.6.1、黄金的价值储存功能&br&3.6.2、比特币的价值储存功能&br&3.6.3、比特币的避险功能&br&3.6.4、比特币的避难功能&br&&br&3.7、货币发行与社会公平&br&3.7.1、社会削弱政府权力的趋势&br&3.7.2、政府掌握货币发行权的弊端&br&3.7.3、美国限制政府货币发行权的尝试&br&3.7.4、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br&3.7.5、弗里德曼的雅浦岛石币&br&3.7.6、数字货币三十年的技术积累&br&3.7.7、比特币的最高使命——以技术手段限制政府滥发法币,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效率&br&&ul&&li&&b&4、比特币的风投&br&&/b&&/li&&li&&b&5、比特币是怎么发行的,什么是比特币挖矿?&/b&&br&&/li&&/ul&5.1、什么是比特币挖矿&br&5.2、挖矿设备的演变&br&5.3、矿池&br&5.4、比特币挖矿的意义——分发初始比特币&br&&ul&&li&&b&6、区块链的重要意义——人类组织结构的重大创新&/b&&br&&/li&&li&&b&&b&7、比特币的缺陷&/b&&br&&/b&&/li&&li&&b&8、总结&/b&&/li&&/ul&8.1、投资风险&br&8.2、使用风险&br&==================正文==================&br&&br&&ul&&li&&b&0、比特币是什么&/b&&br&&/li&&/ul&比特币(Bitcoin,缩写BTC)是一种&b&总量恒定2100万的数字货币&/b&,和互联网一样具有&b&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b&等特性。向地球另一端转账比特币,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简单,低成本,无任何限制。比特币因此被用于跨境贸易、支付、汇款等领域。&br&&br&比特币由于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遐想空间,自2009年诞生后价格持续上涨,2011年币价达到1美元,2013年最高达到1200美元,超过1盎司黄金价格,有“数字黄金”的美称(目前币价约450美元)。&br&&img src=&/747da9a8da3954babbe52f70f980ea9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47da9a8da3954babbe52f70f980ea92_r.jpg&&比特币始于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论文《&a href=&///?target=https%3A//bitcoin.org/bitcoin.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d3JAXL5bA_YP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文版&i class=&icon-external&&&/i&&/a&)》。在诞生后的六年里,比特币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货币,经历了无数的市场考验和技术攻击,始终屹立不倒。现在比特币已成长为一个&b&在全球有着数百万用户,数万商家接受付款,市值最高达百亿美元的货币系统&/b&。&br&&br&比特币相关企业也吸引了来自上百家著名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个人近十亿美元的风险股权投资,其中不乏传统金融巨头,例如:&br&Visa、纳斯达克、花旗:《&a href=&///?target=http%3A///visa-chain-30-mill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a,纳斯达克等巨头投资区块链公司Chain 3000万美元&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万事达卡(MasterCard):《&a href=&///?target=http%3A///mastercard-dc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万事达卡、纽约人寿保险加入数字货币集团新一轮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高盛、IDG资本:《&a href=&///?target=http%3A///circle-raises-50-mill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公司Circle获5000万美元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PayPal联合创始人,eBay联合创始人、高通:《&a href=&///?target=http%3A///bitcoin-startup-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初创比特币公司21获1.16亿美元巨额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a href=&///?target=http%3A///coinbase-75-mill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inbase正式完成7500万美元C轮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李嘉诚旗下风投:《&a href=&///?target=http%3A///bitpay-index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商业交易平台BitPay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达1.6亿美元&i class=&icon-external&&&/i&&/a&》等等。&br&&br&亦有部分风投资金直接购买了比特币,例如在美国FBI对暗网黑市缴获比特币的拍卖中,硅谷最知名的投资人之一Tim Draper(百度,Hotmail,Skype,特斯拉的领投人)斥资2000万美元购买了3.2万个比特币,美国的比特币投资信托基金(Bitcoin Investment Trust)购买了4.8万个比特币等等。(网易新闻《&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pRv8Bjn5Zz-BkdBFD7vGjkc6S5yIdTmoldLdeFILbcmz5tOYxv1cWSp167sgfX6uvCwgxQ7EGdwMrDbNLkXeVK%26wd%3D%26eqid%3Dce2bdec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匿名竞标者拍走“丝绸之路”五万比特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和国家界限,信息自由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比特币将进一步打破基于国家界限的金融和价值传播障碍,对全球造成深远的影响。加州大学金融学教授 Bhagwan Chowdhry提名&a href=&///?target=http%3A///satoshi-nakamoto-nobel-priz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本聪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i class=&icon-external&&&/i&&/a&时做了如下评价:&br&&blockquote&我强烈建议把此奖项颁发给中本聪。比特币的发明简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br&中本聪的贡献不仅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金钱的思考方式,很可能会颠覆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将会破坏如西联这样高成本汇款的服务,彻底消除如Visa,MasterCard和Paypal他们收取2-4%的中间人交易税,消除费事且昂贵的公证和中介服务,事实上它将彻底改变法律合约的方式。&/blockquote&&br&&ul&&li&&b&1、比特币合法吗?&/b&&br&&/li&&/ul&&b&1.1、比特币在法律上的定义&/b&&br&目前虽然有部分国家政府认可比特币具有货币属性,但大多数政府不认可比特币是货币,而是将比特币定义为商品,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主要观点有:&br&&br&①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定义为&b&大宗商品&/b&,与黄金原油小麦的归类一样。(凤凰财经《&a href=&///?target=http%3A///a/81908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被正式归为大宗商品 接受CFTC监管&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②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a href=&///?target=http%3A///gzdt//content_254275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中,禁止金融机构介入比特币,但同时认为:&br&&blockquote&“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是,&b&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b&。”&/blockquote&&br&③ 美国纽约金融管理局(NYDFS)颁布BitLicense(比特币许可证),对开展比特币金融交易的企业实行监管。(网易新闻《&a href=&///?target=http%3A///15/0606/19/ARF07UBF00014U9R.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纽约推出BitLicense比特币执照最终版本&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④ 《人民日报》在《&a href=&///?target=http%3A//.cn/n//c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子货币监管提上日程&i class=&icon-external&&&/i&&/a&》(日22版)中亦表达了类似的监管观点:&br&&blockquote&“虽然诸多虚拟货币都没有距离真正的货币属性更近,但在相对稳健的发展路径上,&b&通过对以支付清算为核心的货币功能发掘,却有助于探索真正的电子货币创新&/b&。不过,创新的脚步后面要有紧跟而来的监管。”&/blockquote&虽然目前中国政府对比特币并未开始监管,但是&b&态度已经从“无视”和“敌视”转变为“关注”。&/b&&br&&br&⑤ 英国海关税务总署(HMRC)认为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对比特币交易免征增值税。但瑞典和德国等国家政府则一直都认为,比特币应该作为一种商品来加以对待。&br&欧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最终作出裁决,认为&b&比特币应作为货币加以对待,而不是被视为一种商品,交易比特币不必像交易商品一样缴纳增值税&/b&。(腾讯新闻《&a href=&///?target=http%3A///a/31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欧洲法院裁定比特币是一种货币而非商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因此,&b&比特币不是被政府禁止的非法品,而是一种政府认可的合法商品和投资品,甚至货币&/b&。&br&&br&&b&1.2、&/b&&b&比特币是庞氏骗局或传销吗?&/b&&br&比特币交易市场的资金流向类似于股票市场,都是新投资者向&b&不特定&/b&的旧投资者购买投资物(比特币或股票),任何新旧投资人都不能确保盈利。&br&“庞氏骗局”的定义是: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b&回缴&/b&给前面的“投资者”当作回报的吸纳资金行为,&br&“传销”的定义是:通过&b&特定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做外卖怎么卖出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