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买思域还要加价吗想买 1加5 和PRO7 这两个 但是不知道哪个更好 个人比较喜欢玩游戏 但

一加5和小米6个人对比评测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一加5和小米6个人对比评测
这篇首发是在一加的社区,后来还是觉得不太好,毕竟有竞品小米6,而且不少项目我都认为一加5不如小米6,容易引起反感。于是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增减和修改后发到SMZDM了。图片都是自己拍的,不是盗图,不过被压缩得很厉害,大家将就看看。小米6买的是黑色64G版本,一加5买的是黑色128G版本。四曲面机身 不锈钢边框 变焦双摄 骁龙835 值185 点评2 原创15 好价7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论美》一、外观对比小米6:在关闭屏幕的情况下,小米6的正面的一体化做得更好,屏幕更黑,home键也是纯黑色,和周围浑然一体。正面而言,小米6比一加5做得更好。背面采用玻璃材质,非常漂亮,手感无比顺滑,第一时间拿到都会爱不释手,摸个不停。玻璃后盖带来了几个缺点:1,增加了重量。第一次拿到手机都会下意识的感觉好重,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2,指纹和油污收集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全是指纹。
&3,后盖缝隙过大,尤其是上下两端。可以塞纸进去不是说着玩的。
&4,最大的一个缺点,非常容易刮花,这就导致不得不买一个手机套来保护后盖,但是买了手机套,玻璃材质带来的优势——手感和美观——就全没了。再加上无论是淘宝还是官方的手机套(壳)就没有一个是好摸的,都是垃圾水平。从我的角度出发,选用玻璃做后盖其实有点尴尬。一加5:一加5正面边缘的弧度比小米6更圆滑,这点在视觉上稍微好看一点,但是屏幕和home键都没能做到接近边框的黑色,不能说太丑,只是和小米6有一定差距。&背面由于和iPhone及oppo太像了,被非常多人吐槽。抛开这个因素,单纯讲感受,一加5的后壳的手感也不错,这里的手感不仅仅是皮肤触感,还有持握感——因为一加5比小米6更轻更薄。这个背面最大的槽点还是那个突出的,如果不适用(壳)确实在视觉上比较突兀,而且平放桌面会对镜头玻璃的造成磨损。官方的做得很用心,而且确实也不错,我甚至觉得他们把摄像头做凸是故意买壳。当然了,官方的配件售价比较高。一加5正面图3、放在一起对比就明显了,单纯论外观我认为mi6更胜一筹。只可惜背部的玻璃太糟心。我只是为了一个为了凑字数什么都做得出的来的人,这一切都是真的。PS:SMZDM的文字编辑功能太烂了——楼主二、开工、功能与按钮1、扬声器。小米6手机底部左右对称的8个开孔,很容易让你误以为是双扬声器,但其实只有右边才是扬声器,左边4个开孔是(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豪华的麦克风开孔)。手机上端的听筒是辅助扬声器,大约有40%的主扬声器音量大小。整体外放的声音还算不差,唯一一个小缺点就是主副扬声器加起来音量也不算特别大。
&一加5的扬声器在屏幕下端左侧,没有辅助扬声器,音量非常大,但是音质很糟糕,高音部分完全播放不了,全部破音。2、麦克风。小米6底部主麦克,手机顶部辅助麦克;一加5的辅助麦克风开口貌似位于背部的摄像头旁边。3、3.5mm耳机接口一加5保留了,小米6去掉了,我对内部结构不太了解,只是觉得小米6可以为麦克风连开4个孔,舍不得为耳机开一个空这个行为让我很疑惑。虽然提供了一个type-c转3.5mm,用过就知道,很变扭。4、红外小米6有红外发射功能,好像小米手机为了米家整合,几乎所有型号都有红外,家里可红外的电器多的话,算是一个便利。一加5没有。5、NFC一加5的NFC位置位于摄像头附件,有点奇怪,不过使用倒是没任何问题;小米6的NFC我在使用过程中好几次充值公交卡失败,网上查询才发现NFC线圈不是位于背面的中间位置,而是要靠上一些。6、一加5的电影键分别位于左右,个人觉得这个更科学,一可以避免误按,二对于截屏这个操作,帮助很大。小米6则位于同一侧。一加5有个3段按钮,这个抄苹果抄的。。。其实按键使用频率太低,而且软件层面轻松可以做到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单独做一个按键。总结:简单来说:小米6比一加5音量稍小,但音质更好;多了红外功能,少了3.5mm接口。其余都差不多。我只是单纯的觉得利用这个引用的功能,可以起到完美的分段效果,哈哈哈,我太聪明了,好像字数少了点,我再补点——楼主三、充电速度和数据传输速度对比1、充电速度:这项是一加5的优势项目,关机情况下,从0%到100%也就需要1个小时出头的时间。一加的充电技术来自于OPPO的VOOC充电技术授权,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在同样的情况下(关机息屏从0%到100%),小米6起码要100分钟,不过根据网上的反馈,初期小米6的充电速度要更快,但是部分用户出现了充电重启的不良反应,所以后续版本的充电速度就降低了。我测试了一下40%-100%的充电速度对比,开机状态,都安装了常用的APP(小米6略多一些,因为用的时间更长),后台无程序,每隔5分钟亮屏看一次电量。结果就是一加5充电速度比小米6快很多。2、数据传输数据对比:虽然接口都换成了type-c,但是两台手机都还是USB2.0规范,拷贝mp3之类的小文件和以前的手机几乎没什么提升。拷贝大文件则可以勉强达到35+mb/s的水平。远远比真正的usb3设备慢。我知道的目前有三星S8是usb3的,但是他送的数据线却是usb2的,你要实现u3的速度,还得另购一条u3的数据线,其实成本也不高,不知道三星怎么想的。四、拍照对比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太注重手机的拍照素质,只要不是太糟糕,都能接受,因为我觉得如果真的喜欢摄影,肯定买相机了啊。所以我的认为两台手机拍照都能满足日常需求,没什么大缺点。这可能和一部分手机拍照爱好者的观点会有较大出入,还请谅解。小米6和一加5都是采用后置双摄像头,一颗为广角,一颗为远焦(相对),来实现无损光学变焦。和华为的一颗彩色一颗黑白的方式不同。小米6主摄像头sensor是Sony IMX386,1.25μm单位像素面积,1200万像素,F/1.8,27mm焦距,有四轴防抖。单纯从参数来说,是不如小米5s的那颗Sony IMX378,有人拿这个事情来抨击小米6,如果真要IMX 378 + 四轴防抖,小米6起码还要再厚一圈。副摄像头sensor是三星的Sansumg S5K3M3,参数什么的我就不列了。一加5的主摄像头sensor是Sony IMX398,这颗sensor来自于OPPO与sony的定制款,是IMX298的小改版。恩,又出现了OPPO的身影,另外,网上的说法是OPPO系列的手机的屏幕用的也是和一加一样的屏幕,加上外观如此相似,难怪很多人叫一加5为OPPO R12。回到摄像头,这颗摄像头并不算的是很高端的摄像头,又由于没有了光学防抖,因此被很多人诟病。其实一加5的拍照在DxO的评分很高,达到了87分,在全球都算排名靠前的,在国产手机里面属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小米6好像没有送测还是什么原因,目前没有小米6的分数)总之,光学防抖是一个加分项,而不是必选项,没必要因为一个手机没光学防抖就排除在购买目标之外。附上2张对比图吧,我就不说哪张图是哪个手机拍的。五、屏幕对比先总结一下,小米6的屏幕中规中矩,一加5的屏幕对不起售价。初步观察的话,其实区别也不是特别大换成白色背景就看得出颜色的区别了。一加5屏幕使用的AMOLED屏幕,应该是来自三星的,三星高端屏大多都是自用,只有中低端才会给别人。其余的一些颜色对比,绿色和蓝色看起来区别不大,但是红色能看出不一样,一加5的红色有些过了,导致细节不是那么清楚。(以下排序从左到右依次为一加5,小米6和LG G3(如果有))黑色和白色的对比,黑色是AMOLED的优势项目,表现要好于另外两个手机。白色表现出来的是一加5偏红,小米6偏黄,LG G3偏蓝。总结2:AMOLED色彩鲜艳(当然不一定色彩准确),很讨好眼睛(当然我感觉小米6的屏幕也过艳丽了),但是会出现锯齿,而小米6的屏幕在5.5寸及以上为市场霸主的时候,这个小尺寸会稍微有点不适应。总之人的适应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当你的眼睛长期使用某块屏幕的时候,就会把这块屏幕认作标准,便会习惯。即使你买了之后觉得屏幕难受,请坚持一个礼拜,你就会习惯它,因为过了一个礼拜,反正你也不能退货了。六、系统对比单从系统功能的丰富度来说,小米6肯定是完胜一加5,但是从我个人的喜爱程度出发,我更偏好一加5。这其实是每个人的爱好取舍问题,你是喜欢大而全还是小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这部分主观因素很强,还请见谅)小米6的MIUI主要诟病在于:系统臃肿、广告多。系统臃肿的表现在于,首先MIUI内置了大量APP,很多都无法删除(不ROOT的情况下)。此外还有功能和设计上的臃肿,我截图来说明一下。1、搜索栏,这个功能简直鸡肋到无以复加。我从来没用过。在MIUI7上,我第一件事ROOT后就是把这个给屏蔽了。2、天气栏,这个设计的初衷很美好,不同天气,背景图案和颜色都会变化。实际上没什么用,还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为什么没用啊,首先,实时天气有毛用,往窗户外一看就知。几个小时后或者几天后的天气预报,这才是一般人真正需要的。再者,看天气预报,也并不是一个很高频率的操作,只有行程开始之前才会关注几次。我这里要提出一个我的观点:低频次的操作不要占据高频次操作的空间。看天气是一个低频次的操作,不应该占据在高频次的下拉状态栏中,尤其是还占这么大,搜索栏更是无人问津的操作。若把搜索栏去掉,把天气栏压缩,界面会清爽很多。3、功能开关的按钮太大了,没必要。等下和一加5的系统对比就知道差距了。4、各种APP的信息栏一般才是我们下拉的重点,但是此时留给信息栏空间已经不多了。一加5的状态栏下拉,界面相当清爽。功能性丝毫没有减弱:再下滑一下,便会出现更多开关和更多信息。当然也不是绝对,MIUI的多任务界面我就觉得比一加做得更好。广告的问题:MIUI广告最凶最多、小米手机销量最差的时候应该是在去年,之后MIUI改善了广告出现频率和方式,今年销量也好转了。(可见广告对手机销量还是有影响,虽然我这个结论好像有点草率)广告问题一句话描述就是:现在MIUI的广告比去年少了不少,而且大多都能关掉了。但是,它依然还是有广告。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会不一样,MIUI的老用户会感觉广告变少,会给正面评价。但是其他第一次接触MIUI的会因为有广告而给负面评价。想要完全去广告必须ROOT后安装去广告插件,但是ROOT了就基本放弃了手机升级。————————————————————————————————————————————————一加5的系统的主要诟病在于:系统简陋,本地化移植差。和MIUI相比,一加5的氧OS功能上确实有所缺失,红外遥控属于硬件层面的功能缺失这种就没法弥补了,绝大数的功能不足还是可以靠第三方补足的。我稍微列举一下我印象中的一些不足啊。1、MIUI不仅仅可以同步通讯录短信之类,还可以同步照片和录音。这点一加没有。2、MIUI有手机查找功能,还是远程控制。一加5没有。3、MIUI客户双开程序。一加5没有。4、MIUI的闹钟APP明显更好用,功能更强。……列举下去还有很多,但是有很多我都不认为是MIUI的优势,而是MIUI臃肿的表现,比如MIUI有个黄页功能,我看着感觉像广告,MIUI还有一个小米漫游功能,对于流量充足的我也不知道这个是啥用处。等等等。本地化移植:其实一加5做了相当多的本地化移植,并没有网上抨击的那么糟糕,只是和MIUI相比有些逊色。比如短信识别,大多数广告短信都能屏蔽,能正确识别信用卡、火车票和验证码。只不过MIUI更强,基本上广告可以不漏,连包裹信息也能识别。补充话语:我一直觉得系统自带的APP绝大多数都不如第三方APP,系统都会自带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下载第三方APP,因为系统自带APP的功能实在是太差了。这个道理可以推广到浏览器,文件管理,应用市场,乃至桌面APP——这个我们使用接触频率最大的一个app。我强烈建议大家尝试一下不同的桌面APP,真的能感觉到使用上的更加便利,视觉上更加美观。不要系统喂你什么就吃什么。还有一个APP叫做LMT,在XDA论坛可以搜索到(需要ROOT才能安装,需要翻墙才能打开连接)。&LMT is a tool for Android (tested already on multiple devices but should run on nearly all) that launches a command when perform single touch or multi这个APP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虚拟按键解决方式,在大屏手机上使用完全解放了另外一只手,可以轻松做到单手操作,不过对适配机型稍微有点挑。打不开连接的话,可以尝试在百度用关键词“LMT”+“全屏助手”或者是“虚拟按键”,有汉化版,不过对安全性不做保证了。重力盒子(GravityBox)也有提供LMT的基础版功能,够日常使用了。—————————————————————————————————————————————————最后总结:这个使用测评是个人的,主观的,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如有观点欢迎讨论。1、小米6:水桶机,没有明显缺点,比较均衡。能提出来的缺点:没有3.5mm耳机接口,玻璃后盖容易刮花,重量偏重,屏幕偏小,MIUI臃肿有广告。2、一加5:优点:官方手机壳做得不错(这算优点!?),轻且屏幕大(相对小米6),系统清爽,几乎无内置不可卸载APP,支持全频段(方便出国用户),内置google框架,按上google play就能直接使用。缺点:屏幕不好,扬声器音质差,无红外功能,系统功能上和本地化上相较于MIUI有所不足。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8评论11
比佛利 BVL1F150G6 大器复式洗衣机
MI 小米 石头扫地机器人
Vincross HEXA可编程全地形机器人
iPhone 8(多玩法获取资格)
智米智能马桶盖
美的(Midea)X1 8套新升级智能超快洗除菌烘干嵌入式家用洗碗机
Airinum 瑞典超敏感双呼气阀都市防雾霾生活口罩(颜色随机)
edenpure宜盾普GEN5取暖器
WMF福腾宝奈彩米快易锅 4.5L/6.5L(颜色容量随机)
HIMO喜摩H1微型折叠电动车
赞53评论88
赞98评论115
赞56评论72
赞1444评论910
赞899评论910
赞706评论334
赞748评论564
赞515评论255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打赏金额: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1904测评」魅族Pro7Plus体验测评(拍照对比一加5)">「1904测评」魅族Pro7Plus体验测评(拍照对比一加5)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本奖品由提供
红包雨下完了,下次早点来噢~一加5手机怎么样 一加5手机评测
时间: 11:39:22来源:作者:佚名(0)
2015年秋季,在发布iPhone 6s的时候,苹果在官网上打出了一条这样的广告语:“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这句话放在一加5上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但不同的是,一加5“撞脸”的不是它的上一代产品一加3/3T,而是iPhone 7 Plus和OPPO R11。不过就像iPhone 6s之于iPhone 6一样,一加5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有点眼熟,但当你真正去使用它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一款“处处都不同”的手机。究竟像不像iPhone 7 Plus?先从大家可能是关注和吐槽最多的外观说起。同样的上下各一条“U形天线条”,同样横着摆在机身左上角并且突出机身的双摄,同样主打磨砂黑配色,甚至几乎和iPhone 7 Plus位于同一位置的闪光灯、降噪麦克风和品牌logo……当你第一眼看到一加5的时候,很难不想到iPhone 7 Plus(以及OPPO R11),包括我们自己。但另一方面,照片很多时候是有欺骗性的,当你把一加5拿在手里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两款手机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一加3还记得在去年6月份一加3的发布会上,刘作虎神采飞扬地讲一加是如何花了多么巨大的精力“打磨”中框和后盖相交处的那条棱线吗?在一加5上,这条在一加3上精心打磨的棱线得到了保留。不过由于一加5后盖两侧的弧度收得比一加3更大,再加上机身的整体厚度稍有缩减(一加5为7.25毫米,一加3为7.35毫米),从侧面看上去,一加5这条棱线分出来的中框厚度变得更薄(大概只有不到3毫米)。这种设计不仅让一加5在视觉上看起来更薄,并且在握持手机时,更窄的中框也可以让用户在使用时感觉手机更薄。另外,在手机左右边框的上下两头,一加5的棱线会逐渐地向后盖边缘(也就是贴近屏幕边缘的位置)收,这也是一加5和一加3(以及iPhone 7 Plus、OPPO R11)在外观上一个明显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手机上下中框和后盖更加无缝地连在一起,在某些角度下可以让手机看起来更加薄。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加5的这张发布会预告(见上图)中,手机会显得如此薄的原因。不过说实话,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我并没有发现这个特别的设计给视觉和手感上带来多少帮助,只是偶尔把手机拿手里打量时,才体会到一加在这个可能没几个人会注意的小细节上折腾了多久,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和“情怀”吧。不过一加5有个设计我们不太感冒,就是下面这个NFC天线条。是的,摄像头和上方天线条之间这条长度大概1毫米的注塑区域就是一加5的NFC天线条。这个设计本身看上去应该还好,乍一看比一加3/3T那个丁字形设计还好看点。不过为了让NFC天线正常使用,一加在摄像头突出的一圈金属包边中间打了一个断点,这就不那么“优雅”了,以至于我们刚拿到一加5时还以为是手机工艺上的瑕疵。在手机正面,一加5和一加3区别不大。二者都配备了5.5英寸屏幕以及正面固态指纹,一加5的边框稍微窄了那么一点点。在正面的2.5D玻璃盖板(康宁大猩猩5)和一体金属后盖之间,一加5也加了一圈塑料圈作为缓冲,塑料圈和2.5D玻璃边缘基本齐平,在玻璃盖板边缘滑动时基本不会有硌手的感觉。在这一点上,一加5要比OPPO R11做得更好,R11可能是为了降低碎屏几率,刻意将塑料圈做得2.5D玻璃边缘高一些。一加5有星辰黑(8GB+128GB)和月岩灰(6GB+64GB)两个颜色,其中我们拿到的(也是本文的配图)是星辰黑。相比OPPO R11的黑色,一加5的星辰黑看上去没那么“黑”,而是稍微有一点点偏棕色,这个颜色应该是一加花了不少心思调出来的,看上去还是挺别致的。但有些遗憾的是,目前一加5并没有提供白色前面板的版本。总之,从外观上看,虽然一加5没能走出近期众多“类iPhone 7 Plus设计”的圈子,但独特的棱线、特别的弧度让一加5依然是一款足够“一加”的产品,纵然它看起来有些“大众脸”。屏幕是不是还“辣眼睛”?我们先看一下屏幕参数。一加5采用的是一块5.5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依旧是1080p,次像素排列同样是影响细腻度的Pentile,依然是PWM调光(低亮度时用相机拍摄屏幕可以看到屏幕闪)。似乎从参数上看,一加5的屏幕都和一加3/3T没什么区别。事实上,一加5和一加3T用的还真的很可能给是完全一样的显示面板。从AIDA64等app查到的信息看,我们手上这部一加5的面板型号是三星s6e3fa5,和一加3T一模一样。这意味着一加5的屏幕会和一加3/3T一样“辣眼睛”?这倒不见得。我们在一加3T的评测中提到过,一加3/3T的这块AMOLED屏幕的本身素质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最高亮度、色域都是AMOLED里面比较优秀的。之所以有“辣眼睛”的说法,是因为一加对这块屏幕的调教过于倾向于“讨好眼球”,具体表现在色准、灰阶严重偏离,色温太冷,导致显示效果非常“冷艳”,部分用户看久了可能会感觉不适。在一加5上,一加对这块屏幕的调教做了明显的修正。虽然相比iPhone 的屏幕还是会“冷艳”一点,但幅度相比一加3./3T收敛了很多,直观的感受是屏幕没那么艳,色温没那么冷了,看上去“正常”了不少。如果你感觉一加3/3T的屏幕看久了艳得有点难受,一加5应该会让你感觉舒服不少。反映到我的日常使用中,在使用一加3/3T的时候,我几乎是一直会打开sRGB模式,即使这意味着色彩的动态受损(GooglePixel等内置sRGB模式的AMOLED屏幕也有这个问题),颜色看起来会没那么生动。而在使用一加5时,除了修图等特殊场景,我基本上一直在使用默认的色彩模式。除了sRGB,一加5这次在设置菜单中还多了一个DCI-P3模式。DCI-P3就是苹果在iPhone 7、iPad Pro(第一代12.9英寸除外)、新款MacBookPro等产品上使用的色域,但DCI-P3色域得需要相关的内容支持才行,目前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app本身(特别是Android平台的app),基本都是基于sRGB色域,所以短期内DCI-P3模式的意义并不大。另外,除了常规的显示模式,一加5还加入了一个特别的“阅读模式”,大致原理是通过AMOLED屏幕模拟出类似电子书的观感(色温变暖、黑白),用户可以选择某些app启用,也可以全局打开。如果你习惯用手机长时间阅读,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不过受限于显示面板,大家不要指望它可以媲美Kindle的电子墨水屏效果。就屏幕这一部分,相比iPhone 上的顶级LCD屏幕以及三星GalaxyS/Note系列上面板顶级并且拥有完善色彩管理的AMOLED屏幕,一加5在色彩表现、清晰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虽然算不上天上地下,但也的确能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出来。相比国产3000元档的其它产品,在对面板调教进行了改良后,一加5的屏幕表现也达到了这个价位正常的水准,不至于拖后腿。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加5的屏幕相比一加3/3T有进步,距离顶级水准有差距,不会“辣眼睛”。聊完了外观和屏幕这两个可能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再看一下一加的两个传统强项:性能和拍照。如何评价骁龙835加8GB运存的使用体验?硬件上,一加5不出意外地把能堆的料全给堆上了,包括骁龙835、8GBLPDDR4内存、UFS2.1双通道闪存,各种跑分见下图。在系统的性能调度上,一加5则延续了一加3/3T的整体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能跑多快跑多快”。在打开微博、微信甚至是自带的电话、信息等app时,一加5就可以轻松达到8核心全开,4小核1.9GHz,4大核2.45GHz。这是继努比亚Z17之后,一加5成为了第二款可以真正“超满血”的骁龙835手机。在NBA2K17这样的“变态级”游戏中,一加5也可以无压力8核全开,大核最高主频可以达到了2.36GHz。不过由于激进的调度机制,一加5在高负载下的发热稍微有点大(相对其它骁龙835手机而言,绝对温度并不高)。有了全面顶配的硬件和激进的调度机制,一加表示,还在系统层面对流畅度做了一些优化,自动将一些常用app常驻后台,提高使用时的打开速度。在将上述这些东西叠加在一起之后,一加5成为了我用过的最快的Android手机,没有之一。如何评价一加5的“1600万+2000万”像素变焦双摄方案?一加5这次紧跟大潮,采用了后置双摄像头设计。其中主摄像头为1600万像素,sensor型号为索尼IMX398(1/2.8英寸,1.12微米),支持双核对焦(可以理解为全像素对焦的缩水版,但优于普通的相位对焦),镜头光圈f/1.7,无光学防抖。除此之外,一加5还搭载了一颗2000万像素的长焦头(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长,下文会详细说),sensor型号为索尼IMX350(1/2.8英寸,1.0微米),光圈f/2.6,无光学防抖。从参数上看,一加5这套双摄方案和OPPO R11非常类似。相比一加3/3T,主摄像头传感器从IMX298升级到了IMX398,光圈从f/2.0增加到f/1.7,但去掉了光学防抖,有得有失。从我们之前体验OPPOR9s(同样是IMX398)、R11等产品的情况上看,一加5用的这套IMX398+f/1.7方案素质还是不错的,虽然没光学防抖,但也不至于成为瓶颈。相比起有些“平淡”的主摄,一加5这个2000万像素的副摄就很有意思了。目前基于双摄设计的两个核心功能分别是变焦和背景虚化,一加5这两个功能也都有,但做得方法都和主流方案不太一样。先说变焦。目前最主流的双摄变焦方案是iPhone 7 Plus为代表的“1个广角+1个长焦”方案,一加5也是这么用的,但和iPhone 7 Plus等效焦距达到了56毫米(是主摄像头28毫米焦距的一倍)的长焦不同,一加5的这个“长焦”等效焦距在40毫米出头。在变焦的过程中,一加5在1倍到1.5倍之间用的是主摄像头(也就是广角头)进行裁切,在1.6倍的时候就切换到了这个不太长的“长焦头”。相比之下,iPhone 7 Plus在1倍到1.9倍之间都是用广角头裁的,到2倍的时候才会换成长焦头。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一个原因应该是一加5这种焦距相对较短的“长焦头”可以做得更薄,从而降低摄像头部分的凸起(一加5的凸起没iPhone 7 Plus明显);另外,由于长焦头介入得更早,再加上像素数的优势(VS),一加5的变焦理论上解析力会比iPhone 7 Plus更好。不过和iPhone 7 Plus一样的是,一加5的这个光圈仅有f/2.6的长焦头在弱光下的成像比较差,外界光线较差的时候会直接被系统关掉。所以,如果你买到一加5之后发现长焦头不工作,换个光线好的地方就好了,不是因为厂商虚假宣传。一加5(2X)iPhone 7 Plus(2X)一加3(数码变焦)实际使用中,一加5的变焦也达到了不错的水准,在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注意这个前提,弱光下,目前双摄手机的变焦基本没有几个能用的),在2倍状态下依旧可以保持非常不错的画面解析力,整体表现并不逊色于iPhone 7 Plus。此外,一加5的人像模式也很有意思。通常来说,一加5这种双焦距双摄在做虚化时,都是用长焦来取景,获得更浅的景深,然后将广角头采集到的画面裁剪成和长焦相同的画面,通过和长焦头的画面进行对比,然后做虚化,iPhone 7 Plus和小米6都是这么做的。一加5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打开背景虚化(也就是人像模式)后,一加5会把广角头采集到的画面裁切到和另外一颗长焦头接近的视角,然后用长焦头收集到的画面来辅助虚化。换句话说,iPhone 7 Plus、小米6的拍出来背景虚化照片都是长焦头拍的,而一加5是用广角头拍的,然后再做裁切。由于用的是光圈大、成像品质更好的广角头,一加的这种做法可以让背景虚化功能在弱光下依然可用,缺点是损失了一定的解析力(毕竟裁切了一部分),并且等效焦距略短(只有40毫米左右),相比iPhone 7 Plus、小米6等50毫米左右的焦距画面透视效果会更明显一些。在虚化的体验上,得益于骁龙835强大的ISP,一加5的表现非常优秀,取景流畅,按下快门后很快就可以完成处理。在虚化的效果上,一加5在国产双摄中的表现还算不错,上面这两张图中的花朵基本都能“虚”出个大概,但相比iPhone 7 Plus这样的行业最高水准还有可见的差距。聊完了双摄部分,最后说一下一加5的实际拍照表现。对焦方面,得益于IMX398的双核对焦能力,一加5的对焦表现相比一加3/3T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弱光下,对焦表现已经很接近三星GalaxyS8等代表手机对焦最快水准的全像素对焦了。氢OS3.5自带的相机app界面非常简洁,但功能并不少。4K录制、专业模式、延时、慢动作、全景都有,一加3上推出的HQ(像素精选)模式在一加5上也得到了保留,但依然无法和HDR叠加(HDR、HQ二选一)。以下样张均使用一加5在自动模式下拍摄,部分标注的样张使用了2X焦距。2X焦距2X焦距2X焦距画质方面,一加5展现了国产第一阵营的水准,大多数时候可以一键拍出想要的照片,不过相比去年同期在成像上备受好评的一加3,我并没有发现一加5有明显的进步。不过得益于给予双摄的变焦能力,在使用一加5时,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2X上下的焦距,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拍摄视角,这可能也是一加5相比一加3在日常拍照中的最大优势了。如何评价一加5的电池容量比一加3T还小?一加5的电池容量为3300毫安时,这个数字显然算不上多大,只是略高于一加3的3000毫安时,甚至比一加3T的3400毫安时还小了点。当然,考虑到一加5紧凑轻薄的机身,这个容量其实并不小,同为5.5英寸但明显更大更厚的HTC U11才3000毫安时,另一款5.5英寸屏幕并且尺寸更小(毕竟“无边框”)的努比亚Z11的电池容量(3200毫安时)略高于一加5,但整机要明显更加厚重。不算大的电池,加上一加5系统非常激进的调度策略,让我们对一加5的续航没抱太多期待,不过实际表现却比我们预想的好不少。我的手机使用算是比较重度的,虽然不怎么玩游戏,但我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刷微博,在Chrome上看文章,看视频,偶尔拍拍照,听听歌。在使用一加3的时候,它的续航是永远无法让我从早上坚持到下班的,一加3T稍微好点,但也就是省着点用勉强撑一天。一加5的表现要更好,类似的使用强度下,一加5已经足够我整体一天的使用了。这应该主要归功于能耗比明显优于骁龙820/821的骁龙835SoC,再加上相对省电的1080p屏幕,从而在电池容量没什么进步的情况下,让续航变得更好。充电方面,一加5相比一加3/3T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5V、4A(20W)的Dash闪充大电流方案,充电头和OPPO VOOC闪充头通用。经过我们实测,没电关机状态下,一加5前10分钟可以充19%,20分钟38%,30分钟58%,1小时92%。另外,由于用的是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一加5在充电式的转换率(大约是95%)明显高于主流的高压快充(大约是90%)。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充电功率下,一加5的发热大致只有高通QC3.0等高压方案的一半。反应到实际的感受就是,一加5在快充时手机基本不怎么发热,并且在亮屏使用时可以做到快充不降速。照理说,不进步就是退步。不过在三星Galaxy Note7安全事故之后,今年不少手机厂商在充电上都变得异常保守,不进步甚至会有些退步。这个背景下,“充得快并且不热”的一加5反而继续成为亮点。氢OS3.5:基本就是原生Android系统方面,国行一加5预装的是氢OS3.5,不过要不是依然保留了之前氢OS的负一屏设计,你很可能会误以为一加5搭载的是原生Android系统。无论是系统app图标、下拉通知、设置菜单、动画效果,氢OS3.5都和原生Android无异,在默认的桌面(启动器)上,氢OS3.5采用了类似Google的Pixel Launcher的设计(一加把这个启动器叫做“一加桌面”),在桌面上滑可以呼出所有程序列表。不过或许是为了照顾国内氢OS老用户的习惯,在系统设置的一级菜单里,一加特意加了一个“默认桌面”的选项,在这里可以选择“氢桌面”,切换后氢OS原来的那种桌面风格就又回来了。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功能是,在设置的“按键”选项里,可以将长按操作设置为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在任意界面下长按就可以调出来支付界面了,非常方便(之前SmartisanOS等定制ROM也都有类似的功能)。一些小细节最后,我们再简单说几个一加5上的一些小细节。正面固态指纹,表面盖板为陶瓷材质,和前面板之间有一定色差;除了使用底部三颗触摸实体按键(默认),也可以在设置中调出屏幕内虚拟按键;有3.5毫米耳机插孔(codec不清楚是WCD9335还是WCD9341);蓝牙5.0,无红外,有NFC,但系统暂时没有刷公交卡功能;底部单扬声器;双卡双待,全网通(6模34频,上行Cat.13,下行Cat.12),不支持MicroSD卡拓展;USB-C接口;支持生活防水;侧面三段式开关,可以快速切换响铃、静音、勿扰模式。撞脸iPhone 7 Plus背后,其实是处处都不同刚开始拿到一加5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些失望的,原因是相比之前的产品,它的外观少了一些“原创性”。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我愈发感觉在“撞脸”的背后,一加5依然是一款足够“一加”的产品。从进化的棱线,到工艺、细节上的优化,到“快得没朋友”的运行速度和表现均衡的双摄,一加5在一加3/3T的基础上,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做了升级,不过同样“升级”的是一加5的售价。一加5有两个容量可选,“6GB+64GB”的月岩灰版本售价2999元,“8GB+128GB”的星辰黑版本售价3499元,这个定价要低于美国地区479美元(约合3271元)和539美元(约合3681元),但比一加3T2699元(64GB)和2999元(128GB)售价还是明显高了一些。看完了评测,大家感觉一加5如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买加币合算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