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与筷子传说视频有关的传说有哪些

大家有听说过八月中秋有关筷子神的故事吗?
有一種遊戲,在碗 裡裝滿白米,插上筷子,口中唱著:「觀箸神,觀箸兒,請你上廳吃白米飯,配雞腳 腿。」並燒紙錢。據說,這樣碗筷就能自動迴轉。其中有个人被死去的人附上身了,他会待死去的人说话。。 有这样的故事吗?
09-03-21 &
农历节日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三天,民间欢乐持续半月。 严格地说,春节是从初一零点开始的,但在这之前的几天内,节日的欢乐气氛就已笼罩了千家万户。一般人家都忙着做馒头,蒸年糕,取意“年年高”;添置新碗筷,寓意增人口;清扫庭院,置办新衣,以示辞旧迎新;买鱼买肉,象征年年有余;农家多有磨浆做豆腐者,借谐音“都福”,希求合家幸福。但在旧时,穷苦百姓多在此时出走躲债,俗称“藏年”,有“过年如过关”之说。 此日凌晨即鸣放鞭炮,家家尽可能用三生菜(鸡鱼肉)祭天地神灵,迎接财神、喜神,以取“生财”之意。黎明前全家吃水饺,饺子多为素馅。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吃饺子时,水饺里多包上糖、花生、铜钱、红枣、栗子等物,寓意食者有福气。黎明后,晚辈开始向长辈拜年祝福,旧时要行跪拜礼,现在一般只问好,长辈备糖果相赠,并付给幼童“压岁钱”,望幼儿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恙。同时邻里之间还要相互串门拜年,主人皆以烟茶、糖果、瓜子、花生招待。近年来,机关团体开始盛行“团拜”。拜年活动经久不衰。 初一这天忌讳很多,一天不扫地,不打水,不动针线剪刀,饭食不烧、不烙,忌吃荤,意取吉利。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都要带一些礼物,顺序一般是“初二丈母初三姑,初四初五看朋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亲朋之间相互宴请,恭贺新喜。 五末日 正月初五,又叫“五马日”,此日一天不烧不烙,普遍是中午饭多为水饺。这天也叫“破五”,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各项营生,商店多在这天开门营业,为开市大吉。 人 日 正月初七日。旧时境内居民此日吃各种野菜做的小豆腐。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时,一边吃一边用筷子或细楮棒?(捣)墙角旮旯,同时念道“楮棒?,楮棒?,十个老鼠九个瞎,脑子?成豆腐渣”。据说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要求清除鼠害的强烈愿望。现在人们多已不过此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故又称“灯节”。一般从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市、区主要街道张灯三个晚上。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治百病,故人们往往端着灯相互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灯节期间夜幕降临,满城灯火齐放异彩。届时顷城出动,观灯者人流如海。伴随观灯,还有形式各异的诸般杂耍:扭秧歌、舞龙灯、跑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扮芯子……,走街串巷,民间叫作“扮玩”,又叫“闹元宵”。近年来的元宵灯会盛况空前,除了展出传统的宫灯、纸灯外,扎制的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彩灯更是栩栩如生,引人注目,为昔日所不及。 元宵节这天,城乡人民有食“元宵”的习惯,即以糯米面为衣,以糖、青红丝等做馅制成,状若圆球,寓意全家团圆。 二月二 又叫“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谚语。旧时农村多有户户打“五谷囤”之俗,一般是于这一天的早晨,由当家人来打,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撒成一圆圈,名曰囤,中间再放少许五谷即成,以祈丰年。这天采煤工人不下井,相邀畅饮于山野。建国后,此俗已废,现在比较盛行的是炒蝎豆,据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把面萁子和蝎豆一块炒。此外,现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寒食、清明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寒食这天禁火、冷食。历史记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修火禁。此时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是郊游的好日子,旧俗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现已少见。新中国成立后,扫墓是清明这一节日的主要活动,民间多有上祖坟,给祖坟添土的风俗。机关、学校等团体多在这一天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借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清明这天人们有吃煮鸡蛋的习惯,据说清明吃鸡蛋眼睛亮。博山农家在清明这天还要煮上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一年的辛劳,谓之“饭牛”,有“打一千,骂一万,清明日一碗饭”之谚,这天所有的牛都不使役,也不准打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此日户户食粽子,门上插艾和桃枝,意在避邪。小儿手足配五色线,叫拴命线,颈挂长命锁,取意“长命”,手心、脚心、头顶心抹上雄黄,以避病患。妇女、儿童多胸带香荷包,系用花布缝制,内装多种中草药,带在身上,据说可以驱瘟避邪。此俗今已渐废,唯食粽子之风尚存。 雨 节 农历五月十三日,民间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博山、淄川有“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杀许三”的说法,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旧时这天一般举行祈雨仪式,现多已不过此节。 过半年 农历六月初一,农村多在当日用新麦磨面包饺子或擀“面萁”敬天祭祖,意在感谢苍天赐福取得夏季丰收。桓台居民此日祭祖则是意在让祖先看到后人的劳动成果和“尝鲜”。 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又叫晒衣节。过去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和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这天晒过的东西不生虫。此日群众还有吃“炒面”之俗,即把新麦炒熟磨成面粉,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传说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气。 夏 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日多吃凉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日,又称“七夕”,传说该日晚为牛郎织女相会之夜。旧时多有少女深夜设香案向织女乞巧之俗,现基本废除。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叫“鬼节”。旧时当地有“请家前”之俗,多是傍晚在家中祭祖,同时拔五谷(高粱、谷子、大豆、芝麻、黍子)各一株系为一束放于堂前,祭毕将“家前”送走,置五谷于大门上,寓意祈求丰年。淄川则寓以五谷为马,好让祖先骑着马回去。现今“拔五谷”之风已废,但祭祖尚存。 天医节 农历八月初一日,祀黄帝、歧伯。旧时民间有收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风俗。有些老太太在黎明前到田野里采取草尖上的露水,中午时分用上等好墨研磨成汁,然后使筷子沾墨点儿童的心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民国26年续修的《博山县志》载:“八月朔昧出取花上露洗目,谓去风热、益清明。又,濡墨点小儿腹,谓可去腹疾”。现在此俗已废。 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日家家都希望人月同圆,归宁的妇女必须回婆家过节,故又称“团圆节”,是民间普遍欢度的重大节日。节前亲友就相互赠送月饼、水果等礼品,是旧时“追节”(指自定婚后男方按节馈送礼物与女方)习俗的演变。民国《淄川县志》有“八月望日中秋节,……婚姻家馈瓜饼为应时物”的记载。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朋之间所送的礼品日趋丰盛,品种增多。旧时,仲秋之夜,人们有拜月、赏月的习俗,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摆供品,称“祭月”,拜后分食,合家欢宴赏月,谓之“圆月”,以示全家团圆。现在家庭多备酒宴欢度。?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因古人视九为阳数,故叫重阳。旧时文人墨客多在此日登高饮酒或赏菊赋诗,民间多举办庙会,此日民间还有“追节”赠糕的习俗。民国《淄川县志》载“重阳日,登高饮酒,作枣糕相馈送”。近年来,野外登高、赶庙会渐兴。?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冬 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日群众多食水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据说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取“饺儿”谐音“胶耳”。? 腊八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间多用米、豆、枣、花生煮“腊八粥”食,据说吃了能增福。近年来又兴腌“腊八蒜”,即把蒜浸于食醋中腌制,是春节吃水饺的佐料,此时蒜味稍酸,醋味微辣,十分可口。 辞 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俗称“过小年”,传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称“辞灶”。农家多以谷草、大豆置于灶前,表示给灶君喂马,好让灶君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灶君像前供杂面、糖瓜(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并口中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少说是非话,多带五谷粮”。供罢即将灶君像撕下,与纸钱、谷草一起烧掉,意味着送灶君上天了。至春节方重新贴灶君像。淄川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为休咎,此为古代镜听之遗,《聊斋志异》中有详细记载。现在此风已止,唯吃杂面、糖瓜之俗尚存,同时家家户户开始置备年货。外出者多在此日回家。?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称“岁除”,有除旧布新之意。旧时这一天有大门贴“门神”,中堂挂“财神”之俗,现多是家家贴春联,户户挂年画,剪贴红窗花。傍晚各家都举行祭祖仪式,请“家前”回家过年,而后送“家前”于门外焚香烧纸,返回时须将拦门棍置于门前,意防鬼魂返入作崇。入夜,户户布灯于院中,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现在多是挂电灯。全家一起包水饺,吃团圆饭,意味着来年一家人和和睦睦,欢欢乐乐。除夕零点,家家鸣放鞭炮,辞旧岁,迎新春。近年来,除夕之夜更是热闹非凡,鞭炮齐鸣,响彻天空,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给家家带来了欢歌笑语,全家团坐,倾壶欢饮,喜迎新春。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 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1月元旦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2月情人节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是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用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3月国际劳动妇女节 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4月国际愚人节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5月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母亲节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 Amanm、Jarvis()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 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 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6月国际儿童节 1925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关心儿童的各国代表,对于救济贫苦的儿童、避免让儿童从事危险的工作,以及怎样养育儿童等问题,纷纷提出建议。大会结束后,各国政府先后订立儿童节。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年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父亲节 第一个提出建议确定父亲节的是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 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9月中国教师节 教师被人们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一种职业。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定教师节为 9月10日,是考虑到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师生要有新的感觉。新生入学伊饱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10月国庆节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2月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期与时值仲冬的农节和太阳节这两个非基督教节日巧合,因此庆祝习俗来源不一。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12月17日农神节是寻欢取乐、互相馈赠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伊朗人所崇奉的正义之神密特拉的生日。古罗马人在元旦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族渗入高卢、不列颠和中欧等地,又带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宗教仪式。于是,有了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大木形糕饼,张挂树枝、陈放枞树、访亲问友、来往馈赠等庆祝活动。象征温暖和长寿的火与灯光,一向是冬季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内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习俗都是如此。常青树象征奋斗生存,自从中世纪以来就与耶稣圣诞节庆祝活动发生联系。由于历法不同,东正教及其他东欧教会的圣诞节日期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秋送月饼之习,民间传说,南宋时,北方汉人不满金人入侵中原,准备组织反抗,为了传递消息,统一行动,就把写有&八月十五...晚上,大人小孩聚在一起清&扫把神&、&筷子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筷子神,筷子神,显显灵”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很神的实验,有空的话你也可以试试。     前两天和朋友小聚,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梦想,感情,很想预知未来。     好朋友就说:“你可以问筷子神啊,很准的!”    “筷子神是什么啊?”    “你有什么不确定的事,可以问筷子神的,它会告诉你真相。”      筷子,也就是我们吃饭用的,准备六只,需要两个人,每人拿三只,至于这三只筷子该怎么拿,是最重要的,一只筷子横着,另外两只筷子的尾端堵着横着筷子的头和尾,另外一个人也是相同的做法,然后两个人拿着筷子组成一个“口”字,只不过这个“口”有点长,组成以后能从“口”字中间分开,关键点就是中间分开的这个地方,可以随着口令往里合或往外走。      口令是:“筷子神,筷子神,显显灵,告诉我某某是不是爱我,如果是,你往里合,不是,你往外走,”     我只是举个例子,你可以问关于任何方面的事情,至于往里或往外完全可以随机而选,对了,这个往离或往外,你不要刻意的、人为的去操作它,你只需要闭上眼睛,嘴里念着口令,而且心要诚,那么“筷子神”自己就会选择它的方向了!     开始我是不信的,试过以后,呵呵,还真灵,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很迷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是几根筷子能预知的,就算它是骗人的,娱乐一下自己也无妨。     因为自娱自乐的感觉也挺好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 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肉:喻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求,或者说一样美好的事物。 因为需求的使然,你会乐于吃肉。 骂娘,是因为这块肉可能是别人家的,自己尚未具备。但为了虚荣,还是出于自卑,表明自己并非差人一等,试图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说出一种懦夫的愚蠢话。这是种不良情绪的宣泻,而不是客观的理性思索。 说实在,与其骂娘,不如去想“肉”是怎样得来的,更有意义。 我始终认为,任何文明都是平等的,各文明都有优缺点,但文明之间必有强势、弱势之分,中华文明正是融合了古中国各类小文明的基础上逐渐成型的,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怎么去分析文明的优缺点?理性是利刃。不预设立场,实事求是分析,哪怕认知过程再曲折漫长,也一定能厘清是非。最怕就是裹挟一些没必要的羁绊,导致迷途或者逃避。 怎么样去取长补短?科学务实是原则。淮南之桔,淮北成枳,就是盲目移植的后果。但如果将淮北的气候、土壤等等因素逐渐改变得象淮南一样,那么淮北之桔就不会成枳。要知道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南极也可种蔬菜哦。 一个文明是否消亡,跟文明自身的修补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对中华文明也要抱同样的态度,任何妄自菲薄或陶醉自负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世界文明处于大融合的趋势中,任何文明的先进之处必将体现在未来的世界总文明中。中华文明随此趋势改变,必将有扬弃。同理,美国文明也将如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秋送月饼之习,民间传说,南宋时,北方汉人不满金人入侵中原,准备组织反抗,为了传递消息,统一行动,就把写有&八月十五...晚上,大人小孩聚在一起清&扫把神&、&筷子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关于筷子的故事--《雨花》1995年02期
关于筷子的故事
【摘要】:正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这能算啥稀罕事?谁曾有个新鲜感?可是我有,而且还很特别,绝不会有人能和我相同。小时候,我家里穷,靠父亲用劳力换地主家的地种,饭食差自不必说,就连吃饭用的筷子都买不起,尽用高粱秸或柳条作代用品。这东西多,取之不尽,时事造英雄。于是我也便成了制筷能手,还经常受到妈妈的赞扬,只是饭后洗锅抹碗的时候,我们家从不洗筷,因为用后便丢到灶里成了柴草。那年月,我并没有把这当回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近来才明白过来,这不正是正宗的“一次性”的祖先嘛?比起现在快餐上用的要早半个世纪呢!早,,,历史纪录,纪
【关键词】:
【分类号】:I267【正文快照】: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这能算啥稀罕事?谁曾有个新鲜感?可是我有,而且还很特别,绝不会有人能和我相同。 小时候,我家里穷,靠父亲用劳力换地主家的地种,饭食差自不必说,就连吃饭用的筷子都买不起,尽用高粱秸或柳条作代用品。这东西多,取之不尽,时事造英雄。于是我也便成了制筷能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敦邦;[J];美术;1980年05期
雷坦;[J];美术;1980年06期
;[J];美术;1980年11期
周京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马少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李曙明;[J];人民音乐;1980年04期
王乃建;[J];人民音乐;1980年04期
里程;[J];人民音乐;1980年11期
刘玲;[J];音乐研究;1980年02期
吕骥;[J];音乐研究;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道丽;扈三齐;;[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Aung SKH.;;[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董奇;林磊;李蓓蕾;张华;周江;;[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简大章;;[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谭景春;;[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刘吉庭;;[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高铭鑫;杨杰;孔杰;李爱茹;吕湖莲;;[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孟秉诚;;[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刘淑娟;孙寒松;朱海燕;;[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4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春桃;[N];安徽日报;2000年
赵文侠;[N];北京日报;2000年
杨鹏;[N];北京日报;2000年
茅家梁;[N];兵团日报(汉);2000年
石鲍;[N];中国保险报;2000年
刘凌;[N];中国保险报;2000年
杨会昌;[N];中国财经报;2000年
李冰;[N];中国财经报;2000年
;[N];中国财经报;2000年
孙成德;[N];中国档案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補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曹盛盛;[D];清华大学;2004年
尹勤;[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石芸;[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俞春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彭凤琴;[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姚燕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侯雪轶;[D];四川大学;2005年
赵敏;[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筷子的传说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