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1999年的那场星际战争争的电影,是在10年到13年之间观看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嘿,兄弟,好久不见!为何《武林外传》之后再无“武林”?","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谁也没能想到,十一年之后,《武林外传》又一次成为了热点。打开B站的手机端,你会惊讶地发现《武林外传》的相关视频竟然牢牢占据着好几个推荐位,且每天都会有新的视频上传上来。随便点开一条视频,你都能看到一条条弹幕在刷着:满满的回忆,他们又回来了。是呀,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作为中国情景喜剧的一大巅峰,2006年《武林外传》一经播出就圈粉无数,成为了话题式的热剧。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收视报告,《武林外传》在CCTV开播的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到第二天时就已攀升到了4.26%,第十天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49%,成为同期开播的开年大戏中收视率的第一名。在网络还不那么发达、段子手还没有满天飞的年代,一句“额滴神啊”,一声“葵花点穴手”,伴随了我们无数个日夜,成为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生活里最美好的事情之一。那些有关同福客栈的记忆时过境迁,当90后们都慢慢远离了电视走向了电脑,当人们都已经看腻了各种搞笑视频、幽默段子,当我们都纷纷开始感叹现在的剧做得不用心而不再关注,这部剧却依然像一位不离不弃的老友,给我们以欢乐,以感动,以回忆。回忆,是《武林外传》能在十一年后再度火热起来的重要原因。据百度“武林外传吧”的网友表示,这不是《武林外传》第一次在B站爆红了。此前就有主播在B站的直播版块轮播全剧,每天都能引来数万观众围观。尽管一些视频网站上可以找到《武林外传》的全集,但还是有很多网友会选择在B站上看。一位经历过那段时期的网友说:“就喜欢那种打开后随便挑一段开始看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在电视上看一样。”也有人表示,看的时候有弹幕显得很热闹,能唤起很多以前看剧的记忆,有记不清的东西弹幕里还会提示,很多感觉一瞬间都回来了。现如今,由于版权原因,B站无法再提供《武林外传》完整的视频资源,于是就有网友自发地做一些经典桥段的整理、每一话的搞笑片段集锦,在上传上去。尽管每一个视频可能只有四五分钟,但仍旧吸引到大量的观众。经常视频才播了几秒钟,就有不少弹幕在刷:这集我有印象、这段很经典的、这里看一次笑一次……“哪怕只是一个段子一个包袱,都让人觉得百看不厌。”弹幕里有人说道。看着屏幕里还有些青涩的演员,我们仿佛也被拉回了当年的日子。上个月,《武林外传》的主要演员们在《王牌对王牌》节目现场重聚,又再度上演了同福客栈里的故事。当老白再次抱住了“掌柜的”,唱起了《十年》,现场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十年之前,在那间小小的、破破的客栈里,老白是个有些怂但是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的绝世盗圣,佟掌柜有点抠还总爱抱怨“额从一开始就不该嫁过来”但却总有大智慧,小郭一招排山倒海唯一压得住的是那个说死姬无命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大嘴放弃了捕头的身份做了一个单相思的厨子,衡山派掌门莫小贝还只是个爱吃糖葫芦的熊孩子,还有可怜的无双、木讷的小六、老油条一样的老邢……十年之后,大大的舞台上,沙溢成了明星爸爸,闫妮、姚晨早已是一线女星,剩下几位虽然没能大红大紫,但也都在自己的事业上更近了一步。巧合的是,现实中秀才和小郭虽然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的孩子居然在同一天出生。前段时间,他们还一起为孩子举办了百日宴。镜头下,二人的笑容宛若当年。仿佛时间从来没走。为什么再也拍不出《武林外传》了“再也不会有一部剧,能像《武林外传》这样了。”除了回忆,剧集本身的质量,更是《武林外传》在过了那么久之后,还能拥有大量粉丝的重要原因。《武林外传》之后,作为续作的《龙门镖局》显得后劲不足,《爱情公寓》等又屡次陷入抄袭丑闻,很多人纷纷感慨:《武林外传》之后,中国的情景喜剧简直是直接从巅峰落入了低谷。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林外传》成了中国情景喜剧最后的辉煌呢?我们认为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缺乏创新。《武林外传》之前,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出现了一定示弱的态势,尽管还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但大多都是在已有的模式上“炒旧饭”。形式上的陈旧,笑点模式的单一,让情景喜剧的创作一度陷入了瓶颈。导演尚敬和编剧宁财神这对黄金组合在创作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于是决定做一次大胆的突破。可以说,《武林外传》是主创团队的一次实验。在这次实验中,引入了很多在彼时还被看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络元素,让整部剧的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很多台词都成为了后来的流行语。而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令这部剧更加细腻,众多感情戏的加入,让整部剧不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段子集合而已。尚敬曾对媒体说,起初他们有些担心过多的情感戏,会影响到喜剧效果,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同时,《武林外传》也打破了很多形式上的限制。例如传统的情景喜剧里我们会听到处理过的模拟笑声,这是从欧美情景喜剧中学习而来的。导演表示:“很遗憾,我们在学习人家好的经验时,常常是学拧巴了。所以这次在《武林外传》中,我们拒绝使用模拟笑声,替之以生动的具有民族器乐元素的音乐。”
▲导演尚敬和“白展堂”扮演者沙溢现在看来,《武林外传》中的很多东西早已在各类喜剧里被广泛运营了,可在当时,正是这样的敢于创新,为这部剧赋予了不一样的生命力。反观当下,我们很多作品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一味模仿国外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套路”,不敢尝试新的东西。尽管不少剧集也有着不俗的点击量、收视率,但看过几集之后就被厌倦了。第二个原因是缺少“匠心”。创新让《武林外传》能一时爆红,但品质上的优势,让它即便过了十一年,依旧被人喜爱。《武林外传》投资不过2000万,这在当初都算不得是一笔大投资。但主创就是靠着这不多的投资,和一些当时还算不得大牌但兢兢业业的演员们一起,缔造了这部传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剧组在道具上也一点没有“将就”。知乎“《武林外传》中有什么令人难忘的细节”问题下,就有不少网友贴出了这部剧在道具上的用心良苦。从客栈里的菜牌到酒柜上的酒,从屋内贴着的字到大嘴的菜刀,做得都十分精致,有不少的小巧思,也有不少的小惊喜。除此之外,编剧宁财神前期打造这个剧本时,差不多花了一年半时间。期间除了大量阅读上的积累外,他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发现可以用在剧本中的素材。因为受审查制度影响,很多段子不能用,但他还是把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融合到了一段段剧情中,从而使得这部剧在“搞笑”之余,又更深了一步。《武林外传》2004年11月进入拍摄制作,2005年7月才录制完,耗时九个月。所有这一切,在投资越来越多,演员越来越大牌,特效越来越好的今天,反而成了一种奢望。我们渴望大IP、大明星让一部剧光听介绍就能吸引来粉丝无数,我们在滚滚热钱的推动下恨不得用两三个月就完成一部剧从剧本到拍摄的全部过程,我们用替身、特效代替了那些“不必要的”拍摄,一切都更加模式化、更加“工业化”了。可我们再也找不回当初看《武林外传》的感动了。于是我们只能通过视频网站找寻当初的感觉,通过弹幕唤起曾经的记忆。嗨,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09:52:2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22,"likeCount":346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52:26+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381c28a0ef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22,"likesCount":3468},"":{"title":"《我爱我家》时隔24年拍电影版,编剧、主创大换血之后还值得期待吗?","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近日,有媒体曝出一份新立项的电影片单,其中不乏《美人鱼2》等备受关注的大片,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然而就在这份片单上,居然意外地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爱我家》,这部某种意义上的“中国情景喜剧开山之作”,在20多年后的今天,也将迎来它的电影版。《我爱我家》讲述了90年代北京一个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亲朋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 《北京日报》曾这么评价过《我爱我家》:“该剧既市井又有内涵,既通俗而又深刻,有着与众不同的幽默和思想深度。”该剧前40集于日开拍并于当年播出,1994年又续播了80集。这120集电视剧的诞生,就这么开创了一段属于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历史。如今24年过去了,《我爱我家》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我家”那些人据了解,电影版的故事将从傅明老人去世若干年后讲起,是一部围绕“遗产宝藏”展开的亲情故事。原作中的傅明由已故的著名的老艺术家文兴宇老师扮演,是“我家”的主心骨。他在革命时期从事地下工作(傅明的假名就是从那时开始用的),后来成为了一名副局级干部。“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受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说起话来总是有模有样的,总爱说“我早就看出来了……”。《我爱我家》火了之后,傅老被人戏称为“中国最著名副局级干部”,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现实中,傅老的扮演者文兴宇老人生前同样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戏剧影视工作者。他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戏剧工作,不仅作为演员贡献了《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同样还以导演的身份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当代戏剧大师孟京辉曾这么评价文兴宇:“我是很不喜欢电视剧的,但我却愿意看文兴宇演的电视剧,他是个极有智慧的人。文兴宇打造了探索戏剧的巅峰之作,我对他无比崇拜。”拍摄《我爱我家》时,文兴宇已是中国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了,受导演英达父亲之托,他才决定出演。 另一位主演,家里大儿媳和平的扮演者宋丹丹和英达的关系则更近:彼时她和导演英达还是夫妻。那时候的宋丹丹凭借在春晚舞台上精湛的演出已经成为了全民皆知的女星,她的加盟为《我爱我家》增添了不少星光。《我爱我家》后,宋丹丹的演艺生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今的她,作为演员贡献了众多大小荧幕上的经典,获奖无数;而作为公众人物的她,则时常在一些公共事务的讨论、处理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和平的丈夫贾志国,是家里的长子,他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杨立新,也是一位全才演员。既在电视剧中出演各式各样的人物,又能在话剧、电影中奉献富有深度的表演,他还作为配音演员,为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扮演的程蝶衣配过音。除了上述几位,“我家”里还有不少重量级大咖:著名演员梁天、主持人关凌等,就连客串的演员都可谓星光熠熠:“小品女王”蔡明、“容嬷嬷”李明启、老戏骨李雪健、濮存昕等,之前网上疯传的“葛优瘫”,也是出自葛大爷在这部剧中的表演。电影版《我爱我家》立项的消息传出后,观众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当年这些熟悉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有多少人能回归呢?如果熟悉的身影都不在了,那这还是“我家”的故事么?“我家”那些话作为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台词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我爱我家》的编剧团队里,原本应该有著名作家王朔,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临阵脱逃”,在创作前夕离开了《我爱我家》的创作团队。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另一位编剧英达找到了自己的堂弟英壮,二人抛开一切,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中去。据英壮回忆,那时候英达在业内已经颇具名气了,为了推掉应酬专心写作,他们二人一头扎进西山的一个小招待所里封闭创作,大部分时间就吃白菜煮面。后来王朔觉得过意不去,向他们推荐了另一位大咖——凭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春晚小品而小有名气的梁左。梁左的到来大大推进了《我爱我家》的创作进程、提升了剧本质量,时至今日英达自己也表示:“《我爱我家》其实应该是梁左的《我爱我家》。”经过几人的通力合作,《我爱我家》不仅在播出后大获成功,其台词也作为经典被人口口相传。“想利用我们男同胞天生的弱点,把生米煮成熟饭!”“抗日战争您抗过枪,解放战争您负过伤,抗美援朝您跨过江,是忆苦思甜您吃过糠。”“老同志啊!解放前您跟着毛主席呀,就替我们穷苦人打江山呐,那大江大浪您都闯过去了,末了您走路上倒让我把您给撞倒了……您瞧我办这事儿,八十岁的老和尚娶媳妇啊----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嘛;整个儿是啊面茶锅里头烹秤砣----混蛋沉底儿带砸锅;十个压路的碾子坏了两个,您猜怎么着----我是八个丫路啊我!”相声演员姜昆就曾调侃梁左,你把各种包袱都写到《我爱我家》里了,我们今后创作相声还能写什么呀。除了幽默、朗朗上口外,辛辣讽刺、寓意颇深,更是这些台词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专栏作家作家张佳玮是《我爱我家》的铁杆粉丝,他认为《我爱我家》中的台词讽刺之犀利,放到今天肯定是不让播的。例如这段——“这几年我找你找不到,原来你又混进了知识分子队伍,在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的今天,你按耐不住反革命野心公然从阴暗的角落里跳了出来,扇阴风点鬼火,或造谣于街头,或策划于密室,拉少年下水,诱少女上床,唯恐天下不乱,企图乱中夺权,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这只是众多台词冰山一角,全片“尺度之大”,可见一斑。而现如今,各类审查如此严格,不知道《我爱我家》的电影版,在台词方面是否还能回到昔日的高度。“我家”那些事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节目形式,在国外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从广播剧时代起,这样一种轻松幽默的戏剧形式,就已经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我爱我家》之前,国内并没有人尝试过这种形式。而英达等人的大胆创新,在创作了中国电视剧史上一部标杆式的作品的同时,更是开启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历史。此后,情景喜剧成为了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剧类型。英达等人也乘胜追击,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先后奉献了《候车大厅》、《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经典作品。情景喜剧的兴起以及英式喜剧的火热,同样也带动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这一创作队伍,吕小品等人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到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中去的。尽管后来英式喜剧受限于题材、形式,开始有了衰落,但不得不说,包括创作出《武林外传》等又一系列情景喜剧高峰的尚敬等人,在早年也受到了英达等人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出师于他”。如今,当初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都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泰斗,然而中国情景喜剧却呈现了疲软的态势。更多以模仿海外喜剧著称的网络喜剧开始盛行,电视上却很难再看到优秀的情景喜剧作品了。因而这次《我爱我家》电影立项,瞬间就获得了大量关注,很多网友表示:很想念情景喜剧。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编剧、主创大换血的情况下,“我家”会不会只是一个噱头呢?两小时的电影能像表达出和剧集一样的东西么?现在审查制度、观众审美的变化,会不会让电影变成为了搞笑而搞笑的作品呢?这些现在都不得而知,只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走进影院去观看它时,还能想起那段在“我家”度过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03:42: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0,"likeCount":24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42:0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a2b66ea91a8ffb5c805b83d3ab0ccee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70,"likesCount":246},"":{"title":"时隔20年,影响全球无数年轻人的《猜火车》又回来了","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时隔20年,影响全球无数年轻人的《猜火车》又回来了。全原装班底制作,《猜火车2》(T2 Trainspotting)进站……知道《猜火车2》要上映还是去年年底,一个爱电影的朋友分享了一条消息,表示很期待,让大家都说说看法。 我说,这一定是会列入“就算知道了是烂片儿也会去看系列”,就是怕万一毁了心中的经典。 他说,他不这么认为,既然时代在变化,既然每个人的生活在变化,向前看便有向前看的意义。 每部经典电影的续作或者翻拍一定都会引起一番争论,和一拨人的挣扎。看还是不看,好还是不好,免不了一番纠结。 想想朋友说的也有道理,第一部里Diane(凯莉·麦克唐纳饰)也和Renton(伊万·麦克格雷格饰)说了:世界在变,音乐在变,就连毒品也在变,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知道英国在1月27日上映,知道港澳台在3月上映,也知道我们不可能上映。嗯,英国太远,香港正好可以在行程上。所以不管它会不会沦为贩卖情怀、空叹物是人非的烂片,还是抛下包袱上路去看。 好不好,看了才知道。 就这样,我在香港看了人生第一场真正在影院看的三级片。△《猜火车2》港版译名《迷幻列车2》和第一部一样,这仍然是一部充满了裸露镜头、脏话、打架斗殴、关于毒品的错误示范的18禁影片。是的,20年前爱丁堡的那帮无所事事的颓废毒瘾青年又回来了。所以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开始于当年带着大伙儿的一万六千英镑一走了之的Renton(伊万·麦克格雷格饰),在跑步时经历了心梗之后,决定从阿姆斯特丹回到爱丁堡,面对当年摆脱掉的老朋友。看上去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生活的Renton看到爱丁堡也不是当年的样子了。穿着苏格兰小裙子迎接他的也不是英国姑娘。时间的列车早已呼啸而过,一切都在改变。他去见了离开了妻儿至今也没能戒毒的Spud(艾文·布莱纳饰),和一直干着老行当、筹划着开色情桑拿的Sick Boy(约翰尼·李·米勒饰),也被从监狱里逃出来一直想弄死他的Begbie(罗伯特·卡莱尔饰)找到了。还巧妙遇到了当年令他着迷、现在当律师的Diane(凯莉·麦克唐纳饰)。 △与Begbie重逢,经典的厕所桥段或许是出于愧疚,Renton一直对Spud进行不懈的救赎。带他运动,给他找活干,帮助他离开毒品。告诉他“你是瘾君子,那就让自己上瘾吧,只不过找个别的东西上瘾就好。” 虽然钱对这几个坏小子很重要,但是从不再叫Sick Boy的Simon的话里感受到他怨恨的,更多还是对于友情的背叛。 尽管第一部里有Spud嗑药之后亲Sick Boy的镜头,但是远没有Sick Boy对Renton说的这句话这样让人感到满满“基情”:“我们俩共用一个针筒,你先我后,所以我的身体里流着你的血。”这大概也是顺应了“腐文化”浪潮。 Sick Boy最终还是救了Renton一把,原谅了他。而Begbie则是以报仇的执念维持着和Renton的关系。△Renton与Sick Boy的“牛棚苏格兰短裙”造型在一众熟悉的面孔中,还是有一个新的角色出现,年轻女孩Nikki(安吉拉·内迪雅科娃饰)。在她和Renton搞在了一起后,他20年前的“选择生活”说,在20年后“帮助”这个年轻姑娘做出了如出一辙的选择。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一项事业,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也变成了选择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希望某地、某人会在乎。选择仰望旧爱,希望一切能够重来。选择旁观历史重演。选择你的未来…… Spud反而成为了最为知性冷静的一个角色,他和他最后写下的那些故事成了通篇串联的线索。对妻儿的歉疚,对老朋友的怀念。一切都向前滚动,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走回老路。依旧坑蒙拐骗,依旧打着没完没了的架。很好,至少他们没走物是人非,然后洗心革面的套路。还是那些混蛋,抓着我们的心。△沉入毒品幻觉的Spud在细节部分,和第一部形成了完美对仗。在火车站台上打算“走进大自然”的四个人,在街上被追赶的狂奔,趴在车头前面的那一笑,马桶的梗,嗑药之后陷入地毯和摔下楼的比喻……经典镜头都在,却用似成相识的新故事串联。还有随时随地发生的回忆,和与现在重叠的那些过去的影子,窸窸窣窣的发生,像一首迷幻音乐始终穿行。正如港版更加直白的译名——迷幻列车。△20年前的小混混和20年后的老混混主演们的样子,意外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变化大,虽然他们经历着中年危机,但是好像没怎么经历中年发福,这点也令人惊喜。 特别是这些年不断的看过了Renton的扮演者伊万的一些戏,其实是觉得伊万的感觉和样子是不复当初的了。然而当他回到爱丁堡,回到当年的伙伴当中,奇妙的,他还是Renton,顺理成章,顺其自然。年轻与经典结合的原声音乐关于背景音乐的选择看上去和影片的路线是一致的,时代改变,音乐也在变,却不介意走走老路。其中在第一部中出现的最为经典的两首歌,被拿出来进行了改编放回原位。在第一部中就是大家偶像的Iggy Pop被保留下来,他的Lust For Life被改编后也带上了电音。另外一首Underworld的Born Slippy(Nuxx)拿掉了歌词,改编成保留了主题旋律的Slow Slippy。原声歌单中既有皇后乐队Radio Ga Ga这种老牌经典曲目,也有Wolf Alice这种2010年成立的年轻乐队。或许是为了接上爱丁堡的地气,更有两首来自爱丁堡的的另类嘻哈乐团Young Fathers的歌收录其中。影片背后的故事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从导演到编剧,再到出镜的所有演员,全是20年前的原班人马,十分难能可贵。至于为什么要时隔20年才拍这样一个续集,主创们在BBC“诺顿秀”的《猜火车2》专场上给出了答案。除了决定回应影迷的期待与呼声,导演丹尼·博伊尔和主演伊万的一个漫长的误会似乎是一个重要原因。伊万出演了丹尼导演的前三部戏,其中就包括让他们名声大振的《猜火车》。伊万看上去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丹尼御用小队的首选成员。但是丹尼却告诉伊万他不会出现在后来由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海滩》中,而且还是在一顿随意的午餐上说的。伊万顿时觉得有些迷失方向,也质疑起了和丹尼的友谊。当时两人错误的处理方式导致大约15年的停止交流,直到以他们在200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重新相遇为契机才开始慢慢和好。在这期间,伊万还为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而得奖的丹尼颁奖并演讲致辞,丹尼为此十分感动。这也与当年带着一万六千英镑一走了之的Renton,在20年后重新回归的故事设定相映成趣。其实《猜火车2》的迷人之处也正在于此,在真正的20年后,出演20年后的故事,所具有的那种实感与经时间沉淀后的质感从中显现。正如同《少年时代》记录了一个男孩真实的成长而触动我们,《猜火车2》亦如是。△20年前后的丹尼与伊万这20年间, 导演丹尼,拍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了奥斯卡和各种奖项,当了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 伊万(Renton),认为自己是文艺片演员的他,后来演了《红磨坊》、《星球大战》这些大制作,又塑造了一系列的中产阶级中年男子的形象。 约翰尼·李·米勒(Sick Boy),到美国和刘玉玲共演了大热剧集《基本演绎法》,成为了美版福尔摩斯。 罗伯特·卡莱尔(Begbie),也是去了美国,在改编了众多暗黑童话的剧集《童话镇》中出演重要反派Mr.Gold 。还与贝尔谈起忘年恋版的“美女与野兽”。 艾文·布莱纳(Spud),这些年似乎没什么重要作品,但是他本来就作为舞台剧演员出演了剧场版《猜火车》的Renton,当时的反响就非常热烈,他似乎预见了电影的成功。写在最后:作为一部非常爱丁堡本地的电影,《猜火车2》的拍摄成为在当地非常重要的事,拍摄的消息街知巷闻。和第一部一样,都是在当地取景。导演丹尼讲述,有一天对面塔楼有个人看到了他们在拍摄,盯着他看了半天,然后用手指着他说:《猜火车2》在爱丁堡举办的首映式热闹非凡,几乎所有爱丁堡人都在街上。导演说,我们可以选择在伦敦举办首映式,但是我还是坚持要在爱丁堡。 这部电影在英国上映后口碑、票房,一样没输。上映首周就打败了大热的《爱乐之城》。 会不会有《猜火车3》呢? 或许20年后我们就知道答案了,继续“选择生活”。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07:01:5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2,"likeCount":15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01:5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c6655e26ccb10c53db4a9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2,"likesCount":155},"":{"title":"你一定没看过纳粹版的《罗曼蒂克消亡史》","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如果你钟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那你应该不会错过这部纳粹版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今天要讲的,正是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导演的《战争天堂》。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凭借这部电影在2016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最佳导演。说起康查洛夫斯基,确实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家庭,后期进入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结识了后来的著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二人成为艺术道路追求上的黄金搭档。塔可夫斯基早期的众多佳作,都由康查洛夫斯基作为编剧。他们合作了《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卢布廖夫》等影片。混迹在这群有艺术追求的导演圈中,甚至熏陶了他的弟弟,同样也是后来著名的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米哈尔科夫拍摄了众多具有史诗感的影片,如《烈日灼人》、《西伯利亚理发师》、俄版《十二怒汉》等。兄弟二人,可谓精英得不分伯仲。后期康查洛夫斯基开始自己拍摄电影,由于在影片中表现批评前苏联当局的倾向而被迫减少制作影片,甚至在拍摄了巨片《西伯利亚之歌》后前往美国继续拍摄电影。因此康查洛夫斯基实际是一名拥有国际化背景的导演。在他所导演的影片列表中,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合拍片的身影。这样一名善于与欧洲、美国等刻板印象中的西方国家进行合作的俄罗斯导演,其特别的视角与风格也使他在俄罗斯电影圈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 影片的故事是关于二战末期的人世百态。俄国女贵族奥尔加在法当局大围捕犹太人时,救下两名犹太儿童,但被法国维希傀儡政府的警察逮捕。警察局长朱尔斯作为“法奸”,贪心而又怯懦,无耻地想占有奥尔加。奥尔加后被押送至德国集中营做苦工,在地狱一般的世界却偶遇曾经的旧爱,原来的德国贵族,现在的青年纳粹军官赫尔穆特。赫尔穆特奉高层之命来到集中营调查其中的腐败问题。在奥尔加为存活而像动物一般活着时,热爱俄国艺术的赫尔穆特被一次次冲击着坚定的纳粹信念,而矛盾的内心也让他对奥尔加的感情变得不合时宜。当大时代的车轮碾过时,每个人都变得不堪一击。看过影片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想到,这和去年年末的国片佳作《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结构十分神似。当时《罗》在引起众多反响时,其中一个声音就是该片使用了“树形结构”,即把相关的几个人物与故事按照多线索的方式共同铺开,人物之间存在着微弱的联系,但是各个故事线之间草蛇灰线,若即若离,并且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核心主题或气质。《战争天堂》也有近似的方式,只是人物没有《罗》的复杂,故事线则相对集中,只有法国警察的那条线距离略远,最终归拢在奥尔加与赫尔穆特在那个动荡年代注定无果的感情上。这使得影片变得通俗而不晦涩,同时又能因为考究的结构而感染到观众的情绪。 影片的质感十分漂亮。康查洛夫斯基延续近年来一种流行的做法,将整部影片设置为黑白色画幅比例4:3的画面。在影片故事发生的过程中,采取人物自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打破第四面墙的直面镜头独白,被导演用固定镜头拍摄,同时故意做旧为16毫米胶片的样式,通过伪装成胶片拼接的粗糙断片,来调节人物大段阐述的节奏。而在用画面讲述故事时,又大量使用光线与黑白造影,颇有默片鼎盛时期卡尔·德莱叶的风格。 电影学院的学者陈山老师曾经说过,一个艺术作品如果能描述好“大时代里的小儿女”的这点事,那么一定会成功。《战争天堂》中,实际上从时代背景中的儿女情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伸到人性的广度。 “法奸”警察局长朱尔斯,在面对妻儿的疑问,也依然在良心和胁迫中翻滚,在贪欲和悔意中挣扎。他与妻子求欢的场景,被逼仄在小小的卧室门中。那一刻的朱尔斯应该是易先生附体了,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与痛苦。赫尔穆特秉承为德意志奉献的贵族精神,在纳粹溃败之际反而决定继续坚守这份“天堂事业”,欠缺良知不说,还有些被洗脑的神经性偏执。看看这两位男士的立场,我想女主角奥尔加自然就是那个拯救者。即使奥尔加不是抵抗组织成员,也依旧会拯救这两个犹太孩子。“救人者自救”,这应该就是天堂的准则,更不必说奥尔加已经在纳粹的人间地狱中受尽苦难。赫尔穆特和奥尔加在相遇后都有一次“颠覆自身三观”的过程。奥尔加本来是正面形象的拯救者,但是在被赫尔穆特请出集中营工作时,一旦摆脱了地狱一样的残酷生存模式,马上会动摇思想。甚至一旦有机会真正逃离集中营,她会激动地放弃立场;赫尔穆特本是坚定的法西斯主义者,但是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德国人焚琴煮鹤式埋葬自己的追求,看到挚友被战争折磨到不识人事,乃至最终看到旧爱奥尔加的“人性实验”所表现,都令他开始部分地怀疑这些纳粹理念。两个自认为非常坚定的人,都在那一时刻集中爆发了动摇。但是作为女性拯救者的奥尔加,仍然比这些男性强权者更加高尚。为了两个不相识的犹太孩子,她甚至能接受对曾经欺辱过自己的犯人头子利他行为,为大义而在地狱中牺牲着。而赫尔穆特则在爱与恨的纠缠中继续平庸之恶,甚至微笑着承认决不放弃看不见的“纳粹天堂”。好在,他的春秋大梦随着那扇总被吹开的玻璃窗,一同破碎在盟军的炸弹之下。纳粹这个幽灵终于在爆发之后被抑制与消亡了。但是注意,它从未灭绝过。回想起来,本片的观感和上次在电影节看《修女艾达》的情形很像,都是在黑白光影间讲述关于人本的故事。活在世间,也许善良才是最基本的区分人与野兽的区别。好在,我们身边还有善良的明灯,照耀我们通向人性向善的康庄大道。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05:05:0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8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05:0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e3e25bea461c639c536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80},"":{"title":"既是电影,更是宗教:星战IP为何40年不倒?","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好莱坞有无数的系列电影,从漫威系列的钢铁侠、蜘蛛侠、金刚狼,到DC的超人、蝙蝠侠。这些电影连同其形象都在美国甚至全球圈定了无数粉丝。但即便如此,如果要评选出影史上最最成功的系列电影,恐怕依旧非乔治·卢卡斯缔造的《星球大战》系列莫属。4月12日,“星战”举行了40年的纪念活动,来自72个国家的3000多位粉丝齐聚美国奥兰多,给这部自己钟爱的电影“庆生”。卢卡斯影业也借此机会适时的推出了《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的预告片。许多人为了等待活动的开始,前一天就在会场坐了整整一夜。日,星战40周年活动现场当然,不光是普通粉丝,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多次cosplay星战中楚巴卡,并曾因为看“星战”而提前结束记者招待会。左为奥巴马cosplay的楚巴卡 这也难怪著名导演,曾经执导过《教父》的科波拉曾经表示,“《星球大战》就是个宗教。”如果你以为科波拉的话只是说说而已,那恐怕就图样图森破了。大家都知道星战中的那句经典台词:“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截止2001年,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就有超过12万人把“原力”当做信仰填在了简历里(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多万人),而在英国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39万!能把一部系列电影做成一门生意已经非常不容易,做成一个宗教,恐怕就只有“星战”一家了。从1977年5月第一部星战上映至今,40年来《星球大战》又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呢?卢卡斯用想象力“作出”了一个世界1944年,卢卡斯出生在美国加州,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卢卡斯也对于电影有着自己的痴迷。幸运的是,卢卡斯在大学在校期间就见到了后来执导了《教父》的科波拉,并在他的指引下开启了自己的从影之路,并在1973年拍出了青春题材电影《美国风景画》。这部78万美元成本的电影一下子获得了1.5亿美元的票房和5项奥斯卡提名,卢卡斯也一下子声名鹊起。如果按照这条轨迹走下去,卢卡斯很可能会是一位文艺片导演,与“星战”风马牛不相及。所幸的是,1975年卢卡斯看到了英国作家托尔金的《指环王》,受到启发的卢卡斯开始了构想自己的奇幻世界。但大家都知道《指环王》电影直到二十多年后的2001年才真正上映,而制约这部著作登上大荧幕的则是其复杂的图像制作,在电脑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想要做出逼真的特效难度可想而知。其实不要说是指环王和卢卡斯的年代,这两年饱受热议的《三体》迟迟无法推出的原因之一就是画面特效难以匹配原著的精彩程度。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公司但与其他公司外包的思路不同,卢卡斯选择了自力更生。1975年,“工业光魔”应运而生,旋即做出了《星球大战》几乎所有系列电影的特效。当然除了“星战”系列之外,“工业光魔”服务的客户还有《星际迷航》、《人鬼情未了》、《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哈利波特》等如雷贯耳的名字。为了改善电影中的图片质量,卢卡斯和工业光魔的诺尔兄弟做了非常多的技术研究,终于在1987年最终发明了一套用于图像编辑合成,以及调整色彩饱和度和平衡度的应用程序,并最终广泛的用于了卢卡斯的电影制作之中。多说一句,今天这个程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Photoshop。有了技术的支持,卢卡斯开始了自己天马行空的创造,并且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星球大战可以囊括任何星球,但绝不能有地球!于是庞大的舰队、酷炫的武器、炫目的战争场面成为了电影的主要组成;外星文明、星际战争、宇宙逻辑都成为了星战的基本框架;亦正亦邪的达斯·维达、浑身是毛的楚巴卡、有着两个发髻的莱娅公主成为了主要人物。其中达斯维达的头盔借鉴了德国钢盔的设计,而衣服则更像日本武士,显然就是卢卡斯臆想出的黑帮老大形象。不仅是在视觉和剧情上,卢卡斯还在电影中赋予了很多情感。不光是电影的主要人物,很多配角、甚至于飞船在星战中都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这就让许多观众能够有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倾注。在电影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有很多的背后故事,这也让星战未来的故事题材变得更加丰富。正如《波士顿环球》影评人麦凯布所说,“星战不是卢卡斯写出的故事,而是他营造的一种体验,一种同时可以满足孩子和大人心理的体验。”所以与其说星战是技术发展让卢卡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不如说是卢卡斯用自己的想象力引领了技术的进步,从而造出了一个世界。火了40年,“星战”不止靠电影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系列电影,如今的星战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40年,影响了几代的观众。但实际上,40年中星战实际上只有8部系列电影和1部外传上映,其中最长空窗期甚至长达16年之久()。但神奇的是,星战迷们似乎永远都不会丧失热度,即便在漫长的等待中,大家也依旧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就是IP的开发。当然在所有IP开发的工作中,横向开发也是星战最注重点之一。2014年迪士尼推出了星战系列动画《星球大战:义军崛起》。公司还在其后推出了该动画的第二和第三季。但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星战的第一部动画片,早在2008年卢卡斯就曾推出系列动画《星球大战:克隆人之战》作为同年上映的同名电影的后续。在挽回当年电影的败局(烂番茄新鲜度仅18%)的同时,还延伸了星战IP的深度,让星战更加适合多年龄段,和各个爱好的观众观看。有了足够的观众基础,星战也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周边产品的开发上。他们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带有各种电影形象的周边产品,这些产品小到钥匙环、充电插头,大到暴风兵头盔,不一而足,网上甚至还曾经有人付费下载星战中枪击声。有暴风兵形象的淋浴喷头要知道,星战票房最高的六部总收入也不过是43亿美元,而其周边产品带来的收入如今已经超过了270亿美元,单BB-8机器人一项就达20亿美元。2012年卢卡斯影业被迪士尼收购之后,迪士尼立即宣布将在公园内增加星战题材的主题公园的计划。这样五花八门的周边的开发除了让这个IP价值陡增之外,还让星战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精神寄托。迪士尼星战公园模拟图 当然IP之所以会有价值还在于他的话题性。当越来越多的粉丝看过电影,并开始大量搜集周边产品时,这样的一个社群环境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如今,星战的衍生品展览不仅在每年美国开设,海外市场也极速狂飙。2016年,当《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中国上映时,一场主题展览就在北京上演了。1:1比例的暴风兵、星战的乐高玩具以及各种周边产品都让到场观众大呼过瘾。2016年星战北京展上的1:1暴风兵可以说,比起大部分还在纠结于剧情和演员等艺术层面的IP,星战早已超脱成为了粉丝心中的一种宗教。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种宗教的基础正是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在电影制作中的一丝不苟。可以说,从“声光电”到“服化道”,星战都远超同时代电影一个维度,。正如任何其他的一种宗教,星战带给所有“信徒”的都是不仅仅是一个电影这么简单,他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空前的体验,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08:39:1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6,"likeCount":16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39:1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0bf544ada261b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6,"likesCount":161},"":{"title":"是枝裕和来了!","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终于,进入我在北京电影节的最后两天观影,同时也即将结束我的观影之旅。从早期的一天一部,到最后的一天三部,在这个绚丽的春天里,我算是过足了电影瘾。文/刘骞他终于来到北京了最后两部电影,我选择了是枝裕和的两部作品:《奇迹》和《如父如子》。是枝裕和是最受影坛关注的日本中生代导演之一,他拍摄的影片常以描绘家庭亲情为主题,质感清新不俗,情感细腻,并带有深邃的人生感悟。是枝裕和的作品套票在北京电影节以40秒的神速被抢完,可见其强大的号召力。4月21日和22日,是枝裕和借着北京电影节的契机来京参加了多场对谈活动,使这位同样在中国被深受关注的导演与喜欢他的影迷有了对话的机会。这些对谈主要以谈及是枝导演的代表作品《步履不停》及去年的新作《比海更深》为主。是枝裕和表示这两部作品其实是一套姊妹篇,两者有着相似的创作落脚点,都是关于失去母亲的失落,更无须提及是枝的影片中男主人公都叫“良多”。而《比海更深》是沿着《步履不停》的脚步继续深化的作品。男主角阿部宽也和导演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要在每次年龄的重要节点上进行一次合作。因此,这两部电影代表着是枝裕和的创作理念。是枝裕和在北影节对谈活动中谦虚、沉稳、害羞的一面更让影迷进一步感受到亲近与平和,再次圈粉无数。他也表示,如果有机会再来北京的话,一定会再来。由于是导演见面的活动场,使得这两部电影的电影票迅速售空,因此当时错峰买到了《奇迹》和《如父如子》。在我看来,这分别代表了是枝导演的两种创作方式:儿童喜剧与家庭情节剧。《奇迹》:孩童奇迹,另类命题《奇迹》讲述一对九州的离婚夫妇各自带走一个双胞胎儿子抚养,哥哥和妈妈生活在九州南部鹿儿岛,弟弟和爸爸生活在九州北部福冈。哥哥在兄弟分开之后一直深感苦闷。直到有一天哥哥听说,如果对着两辆新干线列车高速对向而行的瞬间许愿,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由此,哥哥和弟弟以及他们的小伙伴开始着手一套出逃计划。《奇迹》是是枝裕和少有的儿童喜剧。他的作品中虽然不乏喜剧的元素,但是多数还是以正剧为主。因此,《奇迹》带着是枝作品中少有的轻松欢快气氛。特别是本片完全由孩子做主角,从孩子天真而纯洁的思维角度切入讲述故事。当然,影片背后依然还带着某种严肃的意味,因为只看开头你就可以想象到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是枝裕和依然稳健地用一种真诚、真实和真意的方式完成了这个带有童话色彩的影片,在严肃中表现童真,在童真中正视严肃。如果不说,可能很少有人感受的到,《奇迹》其实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一作品是日本铁路集团为庆祝九州新干线开通纪念,而邀请是枝裕和特别制作的电影。他本人也曾向《电影旬报》叙述,制片人要求影片的内容要多多对准新干线。当然,在日本这个国家制作影片,新干线和各种列车基本上是无法避免出现在各个影片的画面中的,所以这个要求并不苛刻。但是,如何把家庭元素合理、自然地与新干线元素共同融入影片,成为导演思考的大事。因此,影片最初的概念就是“小孩子坐着新干线寻找情感寄托”。在成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兄弟以及对于一个因离婚而肢解的家庭情感,是如此深沉,反而令各位大人无话可说。而这也映照着影片拍摄时演员的安排:小田切让、阿部宽乃至长泽雅美,这些明星演员出演配角乃至客串,而完全为兄弟二人及一干小朋友们让路。而小演员“前田兄弟”二人非常精准地把握住了角色精髓,表演上十分真诚而不会显得做作。是枝导演也坦言,正是因为见到了前田兄弟,才让自己找到了影片的世界观。是枝裕和曾经说过:电影本身是与世界的交流,而不是用来表现自我的。拍电影是发现并体认世界的过程。在一段玄妙的,关于生命种种元素的蒙太奇之后,先前执念要许愿让火山喷发从而获得家庭团圆的哥哥,却在火车交汇的那一刻变得沉默。在那时,哥哥收获的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大了”的感触瞬间。因为他选择了爸爸所说的“世界”大爱,而认清和牺牲了自己的小爱。这一契机,也非常像《一一》中洋洋在投影教室中那一刻灵魂被敲醒的感觉。所谓的奇迹,就是通过描写这一次出逃,而让兄弟二人最终放下执念,回归自己的生活。如导演所说,如果孩子们能够像电影中那样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那可能一切都善莫大焉。这样的一部为新干线拍摄的影片,连铁路的设置都非常自然。在轨道旁看新干线列车成为了整部影片情节的动机,而兄弟二人坐新干线相会又再次强调着铁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部清新简单而动人的儿童喜剧,光是其宣传效果,也足以让我们“国师”价值几个亿的高铁宣传片汗颜吧。《如父如子》:亲子之情,重于泰山《如父如子》则讲述了一个同样通俗的故事:金牌设计师良多和妻子,以及儿子庆多过着富裕的生活。要强的良多希望儿子和自己一样,要努力锻炼自己迎接各种挑战,并且着力培养庆多各种才能。然而医院的一个电话打破了一切。庆多并不是良多夫妻的亲生儿子,而是被护士搞错,和拮据的雄大家的孩子琉晴互换了身份。事情牵扯着两个家庭的神经:是换会亲生孩子,还是富有的良多将两个孩子都带回家?两对夫妻都陷入了抉择。这样通俗的剧情,在韩剧乃至中国家庭剧中都屡见不鲜。直白点说,如果现在哪个电视剧还在讲抱错孩子的故事,我相信基本没有关注度。但就是这样一个通俗故事的电影,是如何能获得戛纳金棕榈奖提名呢?一切还是来源于是枝导演稳重的功力。《如父如子》中除了基本的家庭伦理元素以及情节波折以外,还有有两个特色。一个是通过两家尝试互换孩子的过程,着重描绘了两个家庭的阶级差别。良多一家是中产阶级,住在城里的公寓,有大house,开丰田轿车;雄大一家则是在小镇开电器维修店,房屋矮小,开小小的破卡车。这样,影片的焦点就把单纯的抱错孩子引发的家庭伦理问题,引向包含伦理的社会阶级讨论之上。富人生活条件宽裕,但良多每天忙到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雄大胸无大志,连妻子都要去打工,但是这一家每天生活得非常快乐,除了琐事没有什么烦恼。这两种生活哪个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但小庆多和小琉晴难以回答,连很多观众都说不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不换孩子,当做没发生也完全可以说的过去。但是良多无法过自己这一关。这也就是影片的第二个特色。其实良多的问题在于自身的心理欠缺。年少时缺少父爱和母爱,青春期对继母充满怨恨,使得良多铸就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态势使他难以柔软地对待别人,无论是妻子还是儿子。同时,他还十分看重他父亲所说的血统问题。所以,他责难妻子的角度都是坚持认为庆多和自己的性格一点都不像。而这也就是把这个本应类似“变形计”的俗气故事推向深刻的原因。影片的名字叫“如父如子”,很多人感觉它不文不白,读起来有点别扭。而日文的直译意思是“然后成了爸爸”,好像翻译成中文也不像是个片名。其实,“如父如子”想表达的,一如它的英文片名一样,Like Father, Like Son,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良多自认为找到儿子不像自己的原因,其实反证了他的儿子最像自己的证据。庆多懂礼貌,有教养,关键是和良多一样,强烈地渴望着父爱。这种父子的一致性,和血缘压根没有关系。当认识到这一点时,良多才可以说真正明白了做父亲的意义,“成为了爸爸”。当然,影片仍然摆脱不了家庭伦理题材中那种平庸和扭捏的性质,也存在刻意追求情节发展的情况。比如,在影片后半段,良多做决绝地决定两家强行互换孩子。而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孩子无尽的痛苦,而这一段影片的处理略微有些草率,让观众有些失去耐心。当然,导演没有让矛盾进一步演变成孩子哭大人嚷的闹剧,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但由此也看出,《如父如子》在是枝裕和众多佳作中,算不上是最出挑的一部。不多说两位爸爸的演技,福山雅治的优秀表演不必多说,但是单论饰演两位母亲的女演员尾野真千子和真木阳子也值得一说。二人在2013年初的幽默爱情剧集《最完美的离婚》中,就曾饰演男主角的妻子和前女友,她们的对手戏可以说是火星四溅很有看头。《如父如子》则在当年的9月上映,因此也是持续热度不下,二位女星可幽默可文艺的多重可塑性也令人感叹。这次二人的角色是两位错养孩子的母亲,既针锋相对,又有做母亲的相互怜惜。尤其是尾野真千子在表现对两个孩子矛盾而挣扎的心态,以及和老公的感情牵绊等等困难时,那种无助的神情表现得非常到位。是枝裕和导演最终受邀在北京电影节颁奖仪式上与张艺谋、奥古斯特共同为最佳影片颁奖。北京电影节如果每年能够请到这样重量级的嘉宾,那么其影响力应该会比现在更大。好在,电影节在成长,中国电影也在成长。我们每一个为中国电影而努力的人,也应该学习是枝导演笔耕不辍地匠人精神。我相信中国电影,早晚会像这草长莺飞的春天一样,变得更加绚烂和丰富。","updated":"T07:05:5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3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05:5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64b4e3e0e344d527f303deea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38},"":{"title":"我爱上我的祖母,我爱自由高尚的灵魂——《哈洛与慕德》","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死亡可能是字典上最简单的一个词语了。(评《哈洛与慕德》)文/刘骞单亲男孩哈洛是个富二代,他生活在一种与外界有心理隔离的状态之中。他与母亲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唯一让他感觉自己还活着的方式就是自杀游戏:以各种方式自杀,吓唬母亲及其他人。他还喜欢参加陌生人的葬礼,并在葬礼上认识了老太太慕德。慕德的出现为哈洛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真正体会到了活着的自由。他甚至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慕德,还准备挑战世俗那本来就脆弱的神经。看《哈洛与慕德》(Harold and Maude, 1971)的年代,你大致可以猜出影片的风格。70年代初,正是美国新好莱坞闹得火热的时候。“垮掉”的嬉皮士青年观众把精致而无聊的好莱坞经典电影赶出影院;精明的制片人们在抓耳挠腮之时,发现了一种新生代导演拍摄的、关于摩托车手骑游的意识流影像电影,虽然这种电影的意义不明,但反而深受青年观众的欢迎;由此,多方共同推进,使得美国电影更新了视听语言与主题。而这些新电影更接地气,更贴近人性,也更迷幻而失真。《哈洛与慕德》的导演哈尔·阿什贝是新好莱坞初期的一名剪辑师,后开始自己执导电影,因此这部影片也鲜明地带有时代特色,可以说是新好莱坞时期内带有邪典气质的电影。饰演慕德的老太太鲁斯·戈登之前刚出演了同样很邪性的《罗斯玛丽的婴儿》,并因饰演住在主角隔壁的信邪教的热心邻居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再次演起这种怪异老太太可说是驾轻就熟。男主角哈洛的饰演者巴德·库特,更是仿佛在23岁的年纪还长着一张13岁的脸,只不过这张可爱的娃娃脸是苍白而瘦弱的,很有死亡哥特的味道。而其不眨眼的表演方法,近期吉伦哈尔在《夜行者》中歇斯底里的表演更是和本片中哈洛的方式十分相近。而和哈洛形象完全不符的低沉而富有魅力的声音,使他看上去更怪了一点。如今的巴德·库特除偶尔客串电影和剧集外,更多把事业发展的注意力放在动漫的配音之上,可谓影视“万金油”。《哈洛与慕德》是一部怪异的黑色幽默喜剧。一个单亲家庭的富二代男孩,已然被浮华无聊的生活折磨得如同行尸走肉,“二十岁就死了,但是一直没埋”。于是影片在开场就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命题:人能不能用死亡的方式证明自己还活着。如果说詹姆斯·迪恩是“无因的反叛”,那么哈洛就是在反叛无聊的生活。他用夸张的自杀游戏嘲讽冷漠、专治的母亲及其所代表的僵化和虚伪的成人世界,嘲讽那些毫无思想的平庸相亲女孩,以及嘲讽已经被战争异化洗脑的军官“胜利”叔叔;这些嘲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讽刺性包袱与黑色幽默。“胜利”叔叔为国捐臂,安装的简易装置使空袖管只能做出敬礼的动作,而且是在任何状态,包括在被吓到的无意识情况下。同时,哈洛疯狂地迷恋和死亡有关的一切,各处参加葬礼,把自己的车改装成灵车。哈洛这种存在主义行为,很像爱伦坡小说中人物要做的事,而那些人物往往带有一种绝望之美。特别是哈洛的家庭环境,富丽堂皇的装饰在特艺色胶片下显得浓郁而精致,但骨子中透出的是压抑和空虚。新的青年观众拒绝这样的精致生活,即使自由是如此迷幻和不真实。这正是新好莱坞电影所离不开的主题之一。\n\n\n\n\n\n当哈洛遇到慕德,影片看起来更像是“老与少死亡” 版的《雌雄大盗》。这点在影片开头就有表现。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描绘哈洛一次佯装自杀的过程:镜头只跟随哈洛的躯干和腿运动,而丝毫不拍面部,以至于第一次给出哈洛的正面形象是他两分半时点燃蜡烛的时刻,一个长镜头交待清楚。这很像《雌雄大盗》中邦妮出场的镜头设计,制作者并不想在第一时间把镜头的主体交代的非常清楚,从而形成一种对所表现人物抑制的态势。克莱德把邦妮从家中救出来,慕德也把哈洛从家中救了出来。和那厢的亡命鸳鸯一样,老少二人也开始偷窃汽车的“亡命”生涯,目的不是抢银行,而只是为了栽种小树等带有后现代主义意味的行为艺术。慕德的身份使她对生死看的超然,只希望将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拒绝理会别人的目光。因此,各种不可思议的怪事,在这个老太太身上都发生了。她梳着少女的发式,穿着花哨的衣服,甚至她在草地上那一场戏的侧面剪影使人恍惚,好像她真的就是个少女了。这种迷离的表现在影片中屡见不鲜。\n\n\n\n很多人评价这部电影的cult之处,一般会提出的是“20岁少年与79岁老妪的稀奇情事”,其实是有点理解简单化了。老少畸恋的爱情故事并不是影片的全部主题。实际上影片是想借这样一种特殊的亲近关系,来表现新一代青年人的苦闷,以及他们如何对抗这个冷酷的世界。而哈洛和慕德的方式是众多对抗方式中比较极端的方式。哈洛之所以对慕德产生好感,实际也是超越肉体的感觉,慕德不拘小节,天性开朗。从集中营中跑出来的人应该已经对生死看得太淡了。慕德是哈洛追寻自由路上的一个象征,故而无论是79岁,还是19岁,这样高尚的灵魂,才是哈洛魂牵梦绕的。\n\n\n\n还有豆友指出,韦斯·安德森可能是最喜欢《哈洛与慕德》的人,因为这部电影正类似他最擅长的成人残酷童话。表面上看,他们对颜色的使用是鲜明浓烈的,风格化设置追求贴近精致与可爱,但是内里却如同《布达佩斯大饭店》一样,隐含着阴暗与残酷的意味,更不用提《哈洛与慕德》中显著的新好莱坞迷幻MTV效果。特别是影片拥有这样一个很有可能是致郁而不是治愈的结尾。阿什贝好像在告诉大家:作为观众,你看完电影应该理解生而为人不该麻木地活,但是哈洛反而又继续接受了生活的实际,接受在这寒冷的世界中由那把白色的班卓琴陪伴着他。\n\n\n\n\n\n自杀不疯狂,疯狂的是这个世界如此僵化,如此了无生气。哈洛总在尝试自杀,也许是解决无法融入这个疯狂而异化的世界的最简单方法。死既不难也不可怕,真正难的是努力活在当下,是在明知道这个世界本如此,依旧不服输地和生活继续抗争,并掌握住自己的活法。自由地活下去,不关心别人怎么说,才可能是不枉为人的生活道理。作者推荐:《邪典电影本纪》是豆瓣时间推出的第四个栏目。前三个栏目是关于诗歌、《史记》和《红楼梦》的深度解读的音频节目。我们已经看到了“豆瓣时间模式”,它以不同方向专业人士深度分析为视点,为各式文艺咖的重度文化需求提供了强烈的满足。\n\nCult film,邪典电影,是影迷眼中的另类经典。在邪典电影中,你会看到各种怪异的奇思妙想,而免于落入精致的剧作套路窠臼;你会看到各种过分的恶趣味,而不用正襟危坐地假装政治正确;你会看到各种机智的小花招,而不用忍受烧钱的大特效。然而很多影迷只是看过这些“很怪的电影”,但对邪典电影的定义、细分以及文化与历史的流变,更多的是知其然,但依然对很多问题并不明晰。\n\n《邪典电影本纪》这次采取图文专栏的方式,以更为整齐明快的页面形式为这些不一样的电影立传。专栏的内容出自电影青年学者、邪典电影领域达人,以及资深的电影文化作者,他们从众多邪典电影中挑出50部经典,对其制作、文化、历史等问题进行了非常透彻地解读与分析。\n\n首批放出的文章,给人的阅读感结构非常清晰,要点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文章选取的影片都是影史早期cult经典、对后世电影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影片,同时以由浅入深,谈古及今的视角进行切入。特别是cult感到底如何在影片中发挥作用,在我们看完文章之后,都能有所领悟。如果能按照专栏的时间坐标顺序,将这些经典的邪典电影从头看到尾,相信读者们都会成为熟知邪典电影的专业影迷。","updated":"T15:49:3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4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49:3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2bae0dc0cdfd9fd80fc0bb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47},"":{"title":"徐晓东约战武林?这个场景我们好像在电影里看到过……","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导语近日,徐晓东“约架武林”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这位“格斗狂人”甚至放出豪言,要在15天内打遍各大掌门。这种一个人挑战整个武林的事情,过去我们只能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看到,而今却切切实实发生了。文丨江宇琦
“约架”这种事情,向来是武侠迷们的最爱,不少经典的武侠作品,就是由约架而起的。例如在《射雕英雄传》里,正是由于有了丘处机与江南七怪那别开生面的约战,才有日后郭靖大侠传奇的一生。在武侠的世界里,约架不仅能展示各路英雄豪杰高超的武艺,更能凸显他们的有情有义与侠骨豪气:《鹿鼎记》中的茅十八即使越狱也要赴约,《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小李飞刀李寻欢明知前路凶险也不肯失约,这都让人对他们充满了敬意。今天就让我们借着时下的这股“约架风”,一起来看看电影作品里,那些经典的“约架”吧!最著名的约架:《决战紫荆之巅》如果要从武侠世界里,挑选一场最有名的约架,那么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白云城主”叶孤城和“剑神”西门吹雪之间的决斗了。叶孤城和西门吹雪,堪称当世剑法最高的两位绝顶高手,各自身怀绝技,名冠江湖。然而剑法已臻化境的叶孤城却发现武功盖世的自己已再无所求,因而倍感寂寞。为了打发无聊的人生,他决定借和西门吹雪约架的机会,帮助南王篡位。但这一阴谋被陆小凤识破,并派大量人马包围了叶孤城。在自知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叶孤城选择完成与西门吹雪的约战。比剑过程中,叶孤城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故意失手相让,死于西门吹雪剑下,将自身绝世剑客的荣耀托付给西门吹雪,成就了一段佳话。这场武侠史上被传颂得最广的约架,于2000年被搬上了大荧幕——由刘伟强执导、王晶编剧的《决战紫禁城之巅》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决战紫荆之巅而刘德华、郑伊健、张家辉、赵薇、杨恭如组成的豪华卡司,更成了本片最大的亮点。好演员加上好故事,本是创造一部好电影的绝妙搭配,只可惜这一手好牌让刘伟强和王晶玩砸了。《决战紫禁城之巅》被拍成了一部笑点有些僵硬的爆米花电影,豆瓣评分只有5.6,令许多武侠迷们失望不已。 最热血的约架:《霍元甲》有人约架是为了名,有人约架是为了义。霍元甲的约架,就是为了名族大义。早年的霍元甲有些张扬,虽武功盖世、满腔热血,但比武只是图自己的一时畅快。为此他失去了自己最珍惜的人,也险些断送了自己的武术生涯。好在挫折令他成长,并最终领悟了学武之人习武的真谛。在八卦联军侵华之际,他从隐居的山林中走出,来到上海,为雪国耻力战日本大力士。关于他的故事,曾无数次被搬上荧幕,而当下知名度最高的,还要数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版《霍元甲》。电影中几场决斗,都是打擂台,虽然不像传统武侠比武那样炫目,但在动静结合之间,功夫之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霍元甲战强敌尤其是最后大战大力士那段,令人泪目,令人叹息,更叫人忍不住拍手称赞。让人不觉想起当年李小龙将东亚病夫的招牌一脚踢开时那种热血与豪迈。这才是侠之大者! 最无奈的约架:《三少爷的剑》在约架史上,燕十三可以说是最无奈的一个人了。新版《三少爷的剑》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十多年来历经上千场大战未尝一败,被天下人尊为“剑神”。传奇剑客燕十三便一直以谢晓峰为目标,苦修剑道,终于在生死边缘悟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夺命十三剑”。一时之间,江湖沸腾,然而,就在燕十三赶到神剑山庄下战书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三少爷谢晓峰的灵柩。不过三少爷其实没死,他只是想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躲避纷争。可燕十三不肯罢休,最终还是找到了三少爷,经过一番纠葛,最终在慕容秋荻的影响下,谢燕一战还是打响。可就在谢晓峰将要死在燕十三的“夺命十三剑”的第十五剑时,燕十三却将剑刺向了自己……原来他不想“夺命十三剑”最狠毒的第十五招变化存于世上,从而带来更多的灾祸。这场最令人唏嘘的约架,两度被搬上过大荧幕。77版《三少爷的剑》一次是邵氏出品,楚原导演,尔冬升、余安安、凌云主演的77版《三少爷的剑》;另一次则是2016年由尔冬升导演的新版《三少爷的剑》。前者是邵氏武侠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誉为对古龙的武侠世界诠释得最好的影视作品之一;后者虽然在剧情上为人所诟病,但在打斗、特效、画面等方面却着实令人赞叹。希望在将来,能有一部新的《三少爷的剑》,可以把二者的优点都结合起来,再度为我们呈现这场旷世对决。 最有情的约架:《一代宗师》高手约架,往往不在打,而在情。这情,有大侠间的情义,有家国的情怀,也有儿女情长。《一代宗师》叶问的故事这些年好多电影都在拍,但唯独王家卫的这部《一代宗师》最特别。1936年,八卦掌宗师宫羽田年事已高,承诺隐退。然而其所担任的中华武士会会长职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关注与觊觎。他特地从东北南下至佛山,想和当地的高手们较量一番,将这位置传出去。叶问,被推了上去。叶问VS宫二结果二人并没有火花四溅,而是通过一块饼,传达了自己的心意—— “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在,这块饼是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叶问说。“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宫羽田回。一来一回之间,什么是侠,什么是国,说得无比透彻。然而宫老爷子看得清,他的女儿宫二看不清,她非得也和姓叶的比划比划。她赢了,但她也彻底爱上了这个男人。“千古无同局,叶底是否能够藏花,有机会我们再印证。”他们约定此后,家国沦丧,恶人当道,但侠义却永存,这情,也永存。最混乱的约架:《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上述的约架多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而这回“N大门派围攻徐晓东”,则让人想起了那场有名的“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中原六大门派受到奸人的挑拨,决心合力围剿明教总舵所在地昆仑山光明顶。就在明教众人因内乱、寡不敌众等原因节节败退之际,习得了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神兵天降,呼吁双方罢斗。然而六大门派的人不肯听从,于是张无忌只好以一己之力,靠着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与各大高手展开车轮战,最后保得明教安全。而他本人,也因此被拥为明教新教主。作为《倚天屠龙记》里最经典的桥段之一,这场约架长久以来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也是每回《倚天屠龙记》影视化必定重点刻画的场景。而在众多翻拍中,《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对这场戏的刻画最具有新意。这部电影将《倚天屠龙记》前半段的故事浓缩在了100多分钟里,主要讲述了张无忌是如何一步步修得神功,当上明教教主的故事。其他的改编里,光明顶上的那场大混战多少有点打擂台的意思,可到了这部影片中,就真的加入了大混战的场面,六大门派也不再都是名门正派,像华山派就被刻画成了投机取巧的小人。而比起这别出新意的改编,可能让更多人印象深刻的,要数张敏所扮演的赵敏。尤其是她女扮男装的样子,可以说迷倒了无数男生。这些天由她微博引起的误会,也让很多人再次想起了这部电影。可惜无法看他们将故事续写了只可惜这部电影在当时由于颠覆了太多人物的形象而遭遇了票房上的惨败,所以并没有推出下一部,我们也就无福看到张无忌和赵敏感情的继续发展了。虽说约架的片段基本上只占一部电影中的一小部分,但却往往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片段,每每想起,还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今徐晓东挑战武林之所以能够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想也是圆了很多人的一个“武侠梦”吧。虽然真若打起来,场面不一定像电影里那么好看,但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那种孤胆英雄的霸气,想必还是会令人激动不已。但是,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只希望这样的约战别最后成了博眼球的闹剧,而是能通过这种交流展现武术、搏击之美,同时能将我们在书本、电影中看到的侠义延续。愿约战,不只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打架而已。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10:06:5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0,"likeCount":6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06:5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a56fbd35ca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0,"likesCount":64},"":{"title":"科幻、“性”心理
邪典电影的老祖宗","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带着科幻标签的cult电影,《禁忌的星球》(Forbidden Planet,1956)可能真是老祖宗。文:刘骞\n\n公元2200年(注意,不是2002年,也不是2020年,制作者为了表示未来到底,直接定了个“小目标”),一队太空探险者到达一颗人类可以生存的星球,但上面却只有一个医生和女儿;同时,暂时不能撤离的探险队人员却因不明原因不断地惨死,而这一切都与一个隐形的“心魔”有关。\n\n作为一批早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制作,《禁忌的星球》带有那个时代特殊的时代印记。科幻电影到了五十年代,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与冷战开始,世界文化格局转变,美国与好莱坞电影替代欧洲那种偏向幻想与表现风格的科幻电影,成为世界科幻电影的中心,之前电影特技技术在蛰伏多年之后的飞跃第一次有了展示的平台;同时,在战后享受技术大发展,生条件大改善的人类社会,对于太空等未知空间的向往变得更加迫切,对于科学精神变得更为追捧。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映照,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性被更高要求。因此太空科幻电影也变的更加真实与吸引人:《登陆月球》(Destination Moon,1950)就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特技,展现更为严肃的科技理论与真实太空漫游的技术感。除了具有严肃气质的外太空科幻电影外,这一时期也同样产生了《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1953),《外星恶客》(It!\nThe Terror from Beyond Space,1958),《最先登上月球的人》(First\nMen in the Moon,1964)等以外太空为主题的混搭奇幻电影,太空探索电影至此进入了一个成熟期。\n\n说回到《禁忌的星球》,如果说它的邪典,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影片的视觉元素建立起的科幻空间感,二是影片的主题。除了特殊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影片对后世其他科幻片方面的影响,更是掷地有声。\n\n首先说视觉元素。影片中特别的太空空间、飞船空间以及特异星球上的空间塑造,是形成怪异感与神秘体验的原因。在影片开始,我们就知道《禁忌的星球》采用西尼玛斯科普式宽银幕立体声电影系统(Cinemascope)进行放映。这套系统在1953年由20世纪福斯公司推出,3年之后就被用在了这部科幻片上;而今年大热的《爱乐之城》也在影片中模仿该系统的比例进行影片画幅的修改,以达到致敬的目的。在这部电影中,Cinemascope系统将太空空间的广阔无垠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当飞船飞行中,那种高科技感不输现代的科幻电影。太空浩瀚的背景在同等科幻片中逐渐形成一种电影风格:其对太空空间的塑造更适合在更大的屏幕上进行表现。影片中的太空空间会显得更不着边际,真正使在影院观影的观众体会到遥远无边的宇宙概念。这种关于太空形象美学的基本概念提出,本片不能说是第一部,但起码对后来的影片有重要的影响。《禁忌的星球》中,太空舱空间的设计还有了新变化:从外部看,影片的太空舱由模型制作,不再像1929年弗里茨·朗拍摄的《月里嫦娥》(Frau\nim Mond,1929)中的火箭上戳个鸡蛋造型的太空舱。《禁忌的星球》的太空舱外形上类似一个外星人使用的飞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箭。所以这个逻辑就是,人现在没有发明飞船,对飞船的样子也没有概念,所以人就开一个幽浮飞向太空。对于太空舱,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显然还在苦苦探索合适的设计概念。同时从内部看,在太空舱内用光与色调变得更加带有指向性,还会使用颜色改变等手段,更加突出其“近科技感”。太空舱中开始出现电子屏幕,无线电通话等已经成熟的技术。同时,影片开始使用一些射线动画线条以此来增强空间表现。但可以看到,这种太空舱空间的设计方式作为营造科幻美学空间的手段,大致上没有过多的叙事或表意的含义,更多依然是对于奇观的展示。这种科技感的设计当时看起来高科技而神秘,现在看起来略显怪异的感觉,可能在观看早期的科幻片时都会有。也许是因为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做到了一些和当初的科学幻想完全不同的状态,这也是影片cult感的重要来源。 在《禁忌星球》中,特异星球上的空间塑造也是十分抢眼的。在舰队登录艾莉儿星球表面时,船长首先强调了两件事:未知星球拥有充足的氧气,以及和地球相似的重力加速度。这两个条件也成为电影中作为人物继续开展一切动作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未知的艾莉儿星球是努力在做陌生化的设计,在表现上模仿地球的戈壁荒漠,以及尖削的山峰营造出怪异的造型,颜色接近于土黄色,以期营造一个不同的世界。此外,未知生物的生长,也使得营造未知星球空间的样式成为涉及外星空间的电影一直延续的习惯。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影片的想象力不足,如外星上的树虽然很奇特,但是依然和地球的树十分相似。同时,影片还设置了一个重要角色机器人罗比。不展开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理念与《大都会》中殿堂及的机器人形象,从《禁忌的星球》开始,科幻片,特别是太空冒险主题的科幻片中,开始出现机器人形象。一方面,机器人象征着高科技的意味,另一方面,机器人不是人,因此它们的立场,是和人友善还是阻碍人类,也成为了一个可挖掘的话题,特别是在无人的太空与外星球上。邪典味道最浓的地方可能还是关于影片的主题。舰队降临在一个未知的星球上,而这个星球上危机四伏,队员们面临着生命危险。可以看到,这一母题仿佛正是未来《异形》系列的缩影。后面出现的,特别是涉及未知外星环境中的可怕生物的、惊悚的科幻电影,仿佛都在遵从这个母题发展下去,无非调子是明亮的(《阿凡达》),亦或是阴暗的(《异形》)。20世纪40、5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概念开始出现在艺术作品,特别是电影中。好莱坞借着这些普通人看起来很玄妙的概念而炒作自己的影片,他们为影片中的情节也加入了某些所谓“心理学”的元素。外国有学者根据《禁忌的星球》的制作花絮分析,其实本片一直有一条关于性心理的线索。舰队的不期而至,对于幸存的医生摩比斯来说,更多像是闯入者的身份,而非拯救者。他的女儿艾莉儿因为从小和父亲生活在荒芜的星球上,因此没有任何关于“性别”与“性”的观念,她从没见过父亲以外的其他男人。因此,当艾莉儿被船长第一次唤起性的意识时,很多改变就发生了。摩比斯管杀人的隐形怪兽叫ID,而这正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中“自我”的缩写。因此,怪兽的力量来自摩比斯医生的愤恨:第一次爆发源自一起来的队员要回地球而引起的恼怒;第二次则是带有含混乱伦倾向的恋女意识导致的嫉妒。而影片还夸张地使用一些男性主义思想,如“贞洁意识”与“性压抑”意识:在艾莉儿的精神还“纯洁”时,她有魔力能够控制猛兽驯服于她;而一旦她对性开始释放,这种魔力就仿佛随着她的“贞洁”而“流失”了。此外,影片还曾经想在“性”的主题上走更远。片中那个搞笑的大厨,在原剧本中除了向机器人罗比要波本酒外,实际还提出让罗比找个女人“解决生理问题”。但是机器脑袋确实搞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于是为大厨找来一只母猩猩。这种夸张的情节当然不可能被道德委员会认可,因此也就没有出现在正片中。可见,影片的种种元素在今天从观众接受角度看起来,由当年的高科技感,逐渐转变,开始更多为后代科幻电影作品提供灵感,为极客爱好者提供奇观感和某种考据癖的满足感。当然,现在回看这部电影,某些镜头画面也依然让人感受十分有美感,并不显得很粗糙。其中存在的魅力,可能依然是来自人类自身,从未停止过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心吧。作者推荐:《邪典电影本纪》是豆瓣时间推出的第四个栏目。前三个栏目是关于诗歌、《史记》和《红楼梦》的深度解读的音频节目。我们已经看到了“豆瓣时间模式”,它以不同方向专业人士深度分析为视点,为各式文艺咖的重度文化需求提供了强烈的满足。Cult film,邪典电影,是影迷眼中的另类经典。在邪典电影中,你会看到各种怪异的奇思妙想,而免于落入精致的剧作套路窠臼;你会看到各种过分的恶趣味,而不用正襟危坐地假装政治正确;你会看到各种机智的小花招,而不用忍受烧钱的大特效。然而很多影迷只是看过这些“很怪的电影”,但对邪典电影的定义、细分以及文化与历史的流变,更多的是知其然,但依然对很多问题并不明晰。《邪典电影本纪》这次采取图文专栏的方式,以更为整齐明快的页面形式为这些不一样的电影立传。专栏的内容出自电影青年学者、邪典电影领域达人,以及资深的电影文化作者,他们从众多邪典电影中挑出50部经典,对其制作、文化、历史等问题进行了非常透彻地解读与分析。首批放出的文章,给人的阅读感结构非常清晰,要点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文章选取的影片都是影史早期cult经典、对后世电影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影片,同时以由浅入深,谈古及今的视角进行切入。特别是cult感到底如何在影片中发挥作用,在我们看完文章之后,都能有所领悟。如果能按照专栏的时间坐标顺序,将这些经典的邪典电影从头看到尾,相信读者们都会成为熟知邪典电影的专业影迷。 欢迎关注影视圈杂志的知乎专栏:——————————————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updated":"T08:59: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likeCount":5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59:2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bd09e713aeaf040ed882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likesCount":59},"":{"title":"米莱又唱“左边”,《奋斗》搁到现在陆涛还选夏琳吗?","author":"ying-shi-quan-za-zhi","content":"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点“小情绪”的文章,但相信如果你看完,如果你也有过“奋斗”的青春,一定会有共鸣的。“十年前不是1997,是2007,下一个十年不是2007,是2017,我们生活的现在。”文丨何豆豆王珞丹前两天上跨界歌王,唱了杨丞琳的《左边》。佟大为转发微博为她加油:“米莱,加油! 来自已为人夫、为人父的陆涛。”十年前在电视剧《奋斗》里,王珞丹演的米莱也唱了《左边》,献给剧中爱而不得的陆涛。李小璐、朱雨辰也转发了微博替她加油,说我们一直都在。十年前,他们是剧中的杨晓芸、华子。回想一下,《奋斗》播出十年了。微博上怀旧气氛久久不散,平时不温不火的王珞丹的微博也转发点赞评论达到了几万。前两天,我还又把《奋斗》找出来看了一次。原本想着再次感受下乌托邦和青春,结果一集都看不下去。是陆涛夏琳一口一个我爱你太矫情了吗?是抢闺蜜男友戏码太毁三观了吗?细想不是的,是我现在真的在过着他们当时的生活,却没有他们的青春、热血和幻想了。那个时候,李小璐还不是现在的欧式平行大双眼皮。文章还稚气未褪,我们认识了大眼妹陈意涵,猪头周晓鸥。《奋斗》改编自作家石康的原著《激情与迷茫》。当年之所以影响一代人,是因为故事和主角们都很精彩。他们完美诠释了自己的角色,吊儿郎当的向南、执着天真的米莱、独立勇敢的夏琳、讲义气的杨晓芸等等等等。剧中有很多故事现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可能会遇到:大学毕业考研还是工作,穷爸爸富爸爸要选谁,被最好的闺蜜抢最爱的男友,一路相伴的女友嫁了别人,一起玩的朋友靠爹变成千万富翁……不同年代,大家遇到的事儿其实都差不多。好运的永远好运,没缘的怎么着都没缘。现在回想起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夏琳把陆涛抢走,米莱崩溃的反应。当时米莱找不到俩人,站在陆涛家门外打给夏琳,电话从屋里响了。这种情景真是让女生想想就能哭出来。到现在都会有人问一个问题:陆涛到底为什么选夏琳啊?其实原因但挺简单的,米莱自己也说了,夏琳又穷又漂亮又有志气,都是陆涛想要的。说白了,爱情的本质是共鸣。陆涛的富二代其实掺水,本质上他也是和夏琳一样需要理想热情支撑的普通青年。米莱就不一样了,米莱生来啥都有。老天是公平的,只能让她失去爱情。换个角度,夏琳有一点做得很好。身为女朋友,他对于陆涛一直是鼓励加支持,万分的肯定与相信。这种话,我们日常可能羞于启齿。陆涛问夏琳如果自己一辈子穷困是不是还爱他?这问题其实挺难回答,很考验女朋友情商。夏琳说:“你如果一辈子努力,就算一直穷困我也会一直爱你。”又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督促了男朋友不许懒惰,厉害了。《奋斗》当年为啥能影响那么多人?里面有很多桥段真的让人怀念自己的青春和那个单纯的年代。毕业时候起立向老师说的话,如今读起来依然热泪盈眶。“李老师,请留步。我们舍不得您,非常非常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接受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华子没钱了夏琳打出租车给他送。也被自己的亲爹指着鼻子教现实多残酷。闺蜜都是一个画风的。向南和杨晓芸结婚后掰扯花钱,简直是大多数80后小夫妻的真实写照。向南和杨晓芸刚结婚的时候,算是恩爱典范了。向南给杨晓芸买了把哨子,让她可以随时命令自己。这个哨子在后来二人感情濒死之际也派上了用场,杨晓芸哨子一响,就把快要跟别人办结婚的向南吹回来了。向南在痛哭着放弃瑶瑶选择杨晓芸的时候,大概是男孩到男人蜕变的选择。可能男的就喜欢这种刁蛮霸道离不开自己的姑娘。米莱说“我听杨晓芸说了,前段时间你们订婚了。我祝你们幸福,特别是你。”成就了陆涛夏琳的爱情,米莱也成了你只配错过的好姑娘。好姑娘王珞丹戏外到现在也依然单着。傻傻三个人,笑得多甜……华子和春晓一见钟情陆涛陪米莱吃冰淇淋,弄错了米莱的口味和特殊的装盒方式。看着米莱好像挺作的,但其实,那是她青春里对陆涛最后的撒娇了。露露还留着这么杀马特的发型,不过也很符合她的洗头妹人设。这二人的衣服配色真是绝了……不过那个时候陆涛依旧是时尚icon,跟着佟大为穿Polo衫把领子竖起来的男青年太多了。当时很流行这种黑色打底中裤上面穿牛仔短裤。现在再回头去看《奋斗》,好像就是一帮富二代装逼的故事。整部戏,就华子和露露在努力奋斗。剧中大家都是有福同享的好朋友,戏外各人命运不一。《奋斗》之后08年左右,王珞丹如日中天,还在09年和杨幂、刘亦菲、黄圣依被评为四小花旦。那时候她主演的《我的青春谁做主》,白百何还只是个小配角。现在同期的杨幂刘亦菲是准一线女星,黄圣依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白百何也成了内地票房女王。王珞丹,一直就这样在娱乐圈不红不黑的待着。王珞丹以前那些古灵精怪的角色其实很讨喜,小妞感极强,无论是米莱还是钱小样都很接地气。而且米莱时期的王珞丹,说不出的好看,有倔强在里面。后来接戏不准,加上自己喜欢上了文艺女青年的风格,一直想走一种“有别于娱乐圈女星”的清流路线,身上总有顾端着的劲儿。发微博隔行发,弄得像写诗一样,但其实就是晒食物。这种劲儿,好像让她的戏路越来越窄了。现在把米莱给王珞丹演,她真的未必能演好。之前有王珞丹和张嘉佳在一起的八卦传出,这么说来,好像明白王珞丹忽然的文艺路线是怎么回事了。而近些年,王珞丹比较能让人记住的角色就是韩寒电影《后会无期》里的苏米。虽然人设很市井,但王珞丹还是演出了文艺范儿。马伊琍和文章因戏结缘,戏外已经结婚育有两女。当年的“周一见”也让他们经历人生的重大考验。如今重修旧好,组团拍戏制片,就和大多数夫妻一样生活着。但文章的事业还是遭受了重大打击,人设崩塌物是人非,如今的娱乐圈,有好作品不行了,私德成了重要的衡量标尺。佟大为娶了关悦,一个精明的大女人,成了三个孩子的爸爸,儿女双全。李小璐嫁了贾乃亮,生了综艺一姐甜馨,幸福溢于微博。周晓鸥现在也穿插着演一些配角,偶尔上上音乐类综艺节目。陈意涵依旧是当年元气满满的少女模样,《花儿与少年》里看她旅行是一种享受,开心大方有自己的事。不过演戏方面,好像也鲜有佳作,不过这也跟台湾影视剧的衰落有关。王珞丹和朱雨辰依旧单着。而《奋斗》里,他俩都是被朋友抢走爱人。戏里戏外,人生也过了大半。这部剧里所有人演技在线,形象也都很符合角色,选角上赵宝刚功力没得说。就像他挖掘了陈坤一样,能抓到演员的本质。戏里这些角色,今天来看依然很独立,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朋友间的关系真实又复杂。当我们谈论《奋斗》,我们在谈什么呢?其实现在国产偶像剧糟烂已经很久了,始终把受众定位在16--22岁。看看这些年都拍出了什么?好像想不出一部厉害的。为什么?以前的偶像剧偶像是真的有人格魅力,故事是真实现实的。现在是把偶像弱智化,灯光打出虚幻的感觉,给人造梦。其实没人想看这些,我们只想看真实剧情,有脑子的主角。我们想再次感受到友情、亲情和爱情之间的角力,不是看男女主成天嚷嚷。为什么《欢乐颂》和《人民的名义》能火?真实是最重要的原因吧。即便是现象级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战争类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