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后有用过游戏中法兰克和法兰西帝国的盾徽吗

      《话说英国两千年——从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到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大英帝国》    整理版:
/dir/10112/      
      话说英国两千年——从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到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大英帝国    整理版:/a/10928.html    
      话说英国两千年——从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到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大英帝国    阅读脱水版:http://t.cn/Sc2gAW    
  一个原来文化严重落后的民族在短短的100年时间里要赶上欧洲
  顶之,奥运之前看完。
  非常长知识,谢谢发布
  此帖要顶  
    《话说英国两千年——从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到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大英帝国》    整理版:
/Cs6XWw    
  回复第335楼(作者:@白蹄乌 于
12:29:09.0)   楼主什么时候写到查理二世?他可是我的偶像啊。斯图亚特王朝最有谋略,能力最高的国王就是他。我喜欢他…… ==========  
  看了一些。。LZ你肿么直接把苏格兰地区给扔掉了。。。哎哎LZ光是写英格兰的历史呀= =~(其实是你想看苏格兰吧死开— —+)  罗马人的不列颠行省只是哈德良长城以南部分,罗马人没办法搞定凯尔特人= -=,别把英格兰等同于整个不列颠岛啊OTL。。苏格兰和英格兰可是整天互掐的欢喜老冤家呢= =  话说亚瑟王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的,一说是反抗罗马入侵~传说就是麻烦— —+
  推荐作品《十字传奇——基督教与西方文明史话》http://vip..cn/book/index_191179.html
  再看,
  吾再读之,
  这贴要好好读一下。
  慕名而来,留爪印一个
  另,近日需关注苏格兰独立的进展
  耶稣是犹太人,为西方人所敬仰,但为什么基督教势力要屡屡打压犹太人?  同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的唯一神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犹太思想之影响。这三种信仰,基本属于同源,但却为何彼此冲突不断,绵延至今?  在公元后的欧洲历史中,几乎是三句话不离信仰,五句话里必有基督。摩西、耶稣、君士坦丁、查理曼、巴巴罗萨、狮心理查、英诺森三世、胡斯、贞德、路德、加尔文、罗耀拉、亨利八世,看看这些历史中的强者,与基督教产生怎样的瓜葛与搏斗,以何种作为震烁古今。  我们会发现,人类的信仰,是一个可以左右历史发展方向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东西方的巨大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差异。  推荐作品《十字传奇——基督教与西方文明史话》http://vip..cn/book/index_191179.html
  再读,
  回复楼主一个问题,德国的所谓“皇帝”并不是比英法的国王地位高,相反德国的皇帝地位不如英法的国王,因为他不能世袭。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原本是一个国家,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来自法国中部的加洛林家族。后来法兰克王国发生分裂,加洛林家族的三个王子各自为王,西法兰克就是法兰西,法国继承了原来的法兰克国名,东法兰克是德国,中法兰克是意大利。  几代人之后,德国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德国又面临马扎尔人的入侵,因此德国五大诸侯作出决定,不再从法国的加洛林家族寻找继承人,而是在本地五大诸侯选举最高统治者的方式来进行国家治理,这就是“选帝制”,这类似于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可以世袭,只能通过选举或者收养养子的方式产生,所以德国的最高统治者象古罗马一样被称为“皇帝”,天主教的最高首脑也不可以世袭,同样被称为“教皇”。  而英国和法国的国王在国内拥有绝对的权力,是世袭制,所以按照正常的说法叫“国王”。  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英王曾是法王的臣子,因为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国王一直由法国的诺曼公爵兼任,直至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王都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地,他们平时也生活在法国,很少去英国,甚至不会说英语,只说法语。英王自称是法国国王的大臣,地位与法国其他诸侯一样。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法国前国王无子,前国王的侄子继承法国王位,而英王是法国前国王的外孙,也宣称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因此英王带领英格兰、法国诺曼、法国安茹、法国阿基坦等地的军队与新法王交战。百年结束后,英王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他在法国的所有领地被法王剥夺,英王退出法国,但是此后的数百年,英王都自称是法国国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王室被推翻。  虚线以下是以前别人的讨论,我也引述过来  --------------------------------  作者:走走看看_ca 回复日期: 23:15:24  回复
  LZ好贴。几个问题不懂,请教一下:  1.是不是德国的皇帝权利比英王和法王大?LZ前面说过,英国法国相当于诸侯国,那德国皇帝则相当于周天子啦?记得德国直到俾斯麦时期才统一,在此之前英法两国都比德国发达,德皇那里来得权威可以称皇而英法两国甘心称王呢?  2.亨利五世要建立的英法大帝国,不会对德国的地位和领土造成威胁吗?这个德国皇帝也太短视了吧?  作者:大军冯毅 回复日期: 01:11:19  回复
  1,此时的德国是神圣罗马帝国,与俾斯麦十九世纪的普鲁士德国完全是两码事。  中世纪的西欧,只有一个皇帝,地位高于英法的国王。  2,“英法大帝国”,言其领土广大,实际上其君主为英王兼法王,其领土和称号当然对德国皇帝无任何威胁。而且亨利五世一统英法的目的,是为了结束基督教两大教派的分裂局面,然后对异教徒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对帝国只会有利,何来威胁?
  英格兰王室对法国王位的主张  英格兰王室对法国王位的主张是始于1340年,历任英王自称拥有法国王位继承权的历史事件,而该主张直至1801年才告落幕。除了年和年间,历任英格兰君主,包括《1707年联合法案》通过后的大不列颠王国君主,都宣称自己拥有“法兰西国王”或“法兰西女王”的称号。  英王对法国王位的主张,最先由英王爱德华三世在1340年提出。当时英格兰的贵族也多是法国诺曼人的后代,而爱德华自己正是法国诺曼人的后代,其母亲法兰西的伊莎贝拉正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妹妹。因此爱德华三世在其法王舅父驾崩后,作为其最近的男性血亲,宣称自己拥有法国王位继承权,并借此发动英法百年战争。  但在法国方面,自雨果·卡佩在987年获选法王,法国王位一直只由子孙承继,1316年以前更是清一色的父传子,因此并无凭母系血缘关系继承王位的先例。而且卡佩王室历任君主一直不缺儿子和弟弟。因此直到1316年,路易十世和约翰一世接连驾崩,才有女性是否可以继位的争论,也即是路易十世的幼女琼安(Joan II of Navarre,后为那瓦拉王后)能否继位,但最后由路易十世的弟弟腓力继位。后来有说法指该决定建基于公元5世纪的萨利克继承法,但近年有研究指,欧洲人是在这次王位危机相当久以后,才重新发现萨利克继承法,因此不排除是有后人为此决定增添合法性和信服力。[1]  1328年,查理四世驾崩再次促发王位继承争端,虽然公认女性不能继承王位,但查理四世的外甥,英王爱德华三世认为其母亲可以将继承权传给他。但严格遵守萨利克继承法的法国,认为女性及其后代无权继承一切封号,查理四世的堂弟安茹伯爵腓力,最后获得了王位。此时爱德华三世接受现实,行使了作为法国贵族吉耶讷公爵(Duc de Guyenne)的责任,向新王致敬。但此后12年,两王一直就在法国君臣关系的性质不断争议,最终导致英法于1337年开战,百年战争爆发,爱德华三世更在1340年开始自称为“法兰西国王”,开启了英格兰王室对法国王位的主张的第一页。  爱德华三世继续沿用“法兰西国王”称号直至日,英法两国签订《布雷蒂尼和约 (Treaty of Brétigny)》,英王放弃法王称号以换取更多法国的土地。但1369年两国敌意在此萌生,爱德华三世再次启用“法兰西国王”的头衔,以至其后代一直沿用到日签订《特鲁瓦条约》,英国承认法王夏尔六世的合法地位,但夏尔六世承认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为其继承人,剥夺夏尔六世儿子王太子夏尔的继承权。亨利五世便以“法兰西太子兼摄政王 (Héritier et régent de France)”自居。  亨利五世和夏尔六世在1422年的两个月内相继驾崩,亨利五世年幼的儿子亨利六世登基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成为历任英王当中唯一一位有名有实法国国王,仅非自称。但很快在1429年,夏尔七世在圣女贞德的支持下,成功在亚眠登基,并将英国驱离北法。1435年夏尔七世结束了和勃艮地和阿马尼亚克的内战,次年顺利返抵巴黎,更在1453年攻占英国人在诺曼地和吉耶讷地区的最后据点,仅余加莱直至1558年才为法国所收复。
  历代英王自称法国国王  最初的主张者  “法兰西国王”(1340年)   爱德华三世王徽,带有英格兰的狮子和法国的百合花饰。英王爱德华三世 (日 -日,首次宣称其主张)  “法兰西国王”(1369年恢复其主张)   1405年后的英格兰王徽,跟随法国方面的新王徽,带有蓝底三百合花饰。英王爱德华三世 (1369年 - 日,恢复其主张)  英王理查二世 (日 - 日)  英王亨利四世 (日 - 日)  英王亨利五世 (日 - 日)  法兰西太子(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 (日 - 日)  英王亨利六世 (日 -10月21日),在法王夏尔六世驾崩后,依据《特鲁瓦条约》继承法国王位。  (1422年)英王亨利六世 (日 - 日,日 - 日)在年间实际统治了法国北部,并在日加冕。而法国南部则拥戴原来的王太子夏尔七世为王。亨利六世于日在英格兰为爱德华四世所废黜,但兰开斯特王室的支持者继续承认其英王地位,更与1470年一度恢复其王位。  加莱的统治者  随着英王亨利六世1453年起的精神失常和随后而至的玫瑰战争,英国王室无暇主张其法国王位继承权,并几乎失去所有在欧陆的领地,唯成功固守法国北部的加莱,直至1558年共有8位英王以“法兰西国王”或“法兰西女王”之名,统治加莱:  英王爱德华四世 (日 - 日,日 - 日).  英王爱德华五世 (日 - 6月25日)  英王理查三世 (日 - 日)  英王亨利七世 (日 - 日)  英王亨利八世 (日 - 日)  英王爱德华六世 (日 - 日)  琴·格蕾郡主 (/10日 - 7月19日)  英女王玛丽一世 (日 - 日)  都铎王朝的主张者  16世纪英法关系依然紧张,吉斯公爵弗朗索瓦麾下的法军在日攻陷加莱,玛丽一世和其妹伊丽莎白一世,继续沿用法兰西女王的称号,纵使伊丽莎白一世在1559年的《卡托-康布雷齐和约》放弃对加莱的主权。  英女王玛丽一世 (日 - 11月17日)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日 - 日)  斯图亚特王朝的主张者  参见:斯图亚特王朝  伊丽莎白一世膝下无嗣驾崩,并由表亲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入继英格兰王位,两国维持共主邦联关系直至1707年。这段时间历任英王继续保有对法国王位的主张,但都是有名无实,皆无出兵挑战在位法王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权位。而英王查理一世更迎娶了路易十三的妹妹,他们的儿子查理二世更在英吉利共和国到法国避难,固然他没有放弃其“法兰西国王”的称号,但也不曾强调之:  詹姆斯一世/六世 (日 - 日)  查理一世 (日 - 日)  查理二世 (日 - 日)  詹姆斯二世/七世 (日 - 日)  玛丽二世 (日 - 日)  威廉三世/二世 (日 - 日)  安妮 (日 - 日)  大不列颠的主张者1707年联合法案宣布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为新的大不列颠王国,该王国至1801年共历四任君主,皆保有对法国王位的主张,但他们并没有对路易十四和其继承人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七和路易十八的王位提出任何实际的挑战。  安妮 (日 - 日).  乔治一世 (日 - 日)  乔治二世 (日 - 日)  乔治三世 (日 - 日)  放弃主张  法国大革命在日推翻了君主制度,第一共和国取而代之。在1797年的里尔和会上,法国代表要求英王放弃对法国王位的主张,作为讲和条件之一。  而1800年联合法案将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王国之时,乔治三世决定放弃对法国王位的主张,并去除了王徽上的百合花饰,并在1802年的《亚眠和约》正式承认法兰西共和国。
  百合花是法国王室的标志,1801年以前的历代英王王徽都有法兰西百合图案。现在的英王王徽虽然去除了法兰西百合,仍然以法语作为其标志。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世袭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直到现在,德语、俄语中的“皇帝”和“恺撒”还是一个词根(“沙皇”就是“恺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
  英国国徽,即英王徽。  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底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底上半站立的金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底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  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分别代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狮子和独角兽守护。  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意为“心怀邪念者可耻”;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用法文写着"Dieu et mon droit", 意为“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使用法文是因为英国历史上曾被讲法语的诺曼人统治,也就是有名的“诺曼征服”。  英语受丹麦语和法语的影响极大。英语中有二分之一的单词来源于法语。其中绝大多数已经英语化了,但当代英语中仍有相当多的法语词汇保留原形。   至于英国国徽上为何要用法文,主要是因为英语中的法语词居多。而且法语词严谨、庄重。英国贵族上流社会中法语仍然使用广泛。)  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底部的绿地中有玫瑰(英格兰),蓟(苏格兰),韭菜(威尔士)以及三叶草(爱尔兰)。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出处: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法语,心怀邪念者可耻)这句话绣在环绕着王室盾形徽章的一条绶带(garter)上。这条绶带就是嘉德勋章(Order of the Garter)的象征。嘉德勋章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由爱德华三世国王在1348年建立的。这句座右铭可能与批评英国国王窥视法国王座有关。但根据都铎编年史首次纪录的历史,这句座右铭的出现与1347年为征服加来而举行的一次盛大庆祝活动有关。当时国王的情妇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因为在跳舞时失落了吊袜带(garter)而受到朝臣的嘲笑,爱德华国王立刻上前拾起她的蓝色吊袜带并将其系在了自己的膝盖上,并以指责的口吻说出了这句话,并宣布蓝色丝带Garter将成为最高级别的勋章。
  一句话概括,德国皇帝就是“临时的国王”,真实身份是德国的诸侯,选上就当国王,不可以世袭,死了再选其他诸侯当国王。  而法国与英国的国王,是名符其实的国王,地位在诸侯之上,权力也远在德国皇帝之上。所以历史上,德国、意大利大部分时间都是分裂的小国家,而英、法是高度统一的国家。
  昨晨看了克来武那段,写得好
  作者:szganggang 回复日期: 06:34:57  回复
  回复楼主一个问题,德国的所谓“皇帝”并不是比英法的国王地位高,相反德国的皇帝地位不如英法的国王,因为他不能世袭。  ==============================  欢迎讨论,
  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底部的绿地中有玫瑰(英格兰),蓟(苏格兰),韭菜(威尔士)以及三叶草(爱尔兰)。  -----------------------------------------------------------------  凯特王妃婚纱上就绣了这三种花!
  蕾丝全部由手工制作,再手缝到婚纱上,花型蕾丝造型包括玫瑰、水仙花等等图案,裙长3米。婚纱由设计师Sarah Burton设计。公主型款式,V字立领蕾丝长袖长拖尾婚纱。  
  再来此看一看,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确不错,英国王室的新生力量,
  《话说英国两千年》已经出版快一年了,值此伦敦奥运会举办之际,特贴出书中的两小节,以飨读者。
  三十二,乔治三世——第一帝国的兴亡与拿破仑战争
  3,北美独立
  经过七年战争,英国击败法国,北美大片地区归于英国统治。在当时看起来,所向无敌的第一帝国似乎江山永固,但是,帝国建立仅仅十几年,就出现了纰漏。由于在战争中耗费太大,英国政府急于向英属美洲征税,以解决一部分经济压力。
  乔治三世打算让殖民地负担帝国的一些费用并在新大陆的防御中出一份力量。因为英国提供了同法国斗争所需要的大部分人力和财力,保护了殖民地,英国政府的用意不错,但采取的方法却不够谨慎。
  1764年,英国财政大臣格伦维尔颁布了《糖税法》,对输入英属北美的糖和纺织品等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这无疑加重了北美人民的负担,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1765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印花税法》,规定凡在北美出版印刷的报纸、图书乃至商业文件,一律征收印花税,这更激起了北美人民的激烈反抗。印花税必须以黄金交纳,而北美人本来就需要黄金来弥补对英贸易的逆差,英国政府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在这一冲突中,美洲殖民地比较强硬的反对势力(可称之为“美独”分子)渐渐浮出水面,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反抗。马萨诸塞的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亚当斯堂兄弟等未来的革命领袖渐露头角。
  英王乔治三世在1760年之后,抛开党派,亲自处理国事,独掌大权,志得意满,颇为固执,因而使英国对美洲殖民地的态度更加强硬。
  美洲殖民地的英军大部分在波士顿,波士顿市民对这些英军非常仇视。在塞缪尔·亚当斯等人的鼓动下,这些穿着红色军服的“龙虾”兵处处受到当地人民的敌视。1770年3月,波士顿的一些市民和孩子用雪球击打海关门前的一名英军哨兵,引起一场骚动。英军士兵开了枪,造成伤亡,此即为“波士顿惨案”。
  马萨诸塞殖民地和弗吉尼亚殖民地等地的“美独”分子建立了委员会,开始了北美独立的进程。1772年6月,“美独”分子在罗得岛附近烧毁了英国皇家缉私船“加斯比号”。
  不过,直到此时,美洲殖民地的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未下决心从英国分离出去。殖民地驻伦敦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73年这样表明对英国的态度:“这个新教国家虽然最近不够友好,但毕竟是我们的祖国,她是值得维护的。”
  尽管发生了“波士顿惨案”、火烧缉私船的暴力行动和贸易方面的争吵,“美独”分子亚当斯等人煽动起来的骚乱却开始平息下去,就在此时,当时担任英国首相的诺思勋爵却又犯大错。
  此时,在英国的另一块殖民地印度,东印度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濒于破产,英国政府被迫出面挽救。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授权东印度公司将其卖不出去的大量茶叶直接运往美洲殖民地,并且不交进口税,由它自己的代理人经销。美洲殖民地立即发出强烈的抗议,“美独”分子谴责这是侵犯美洲人自由的行为。美洲的商人们也面临着破产的威胁,这个英国法案使美洲殖民地最终形成了反对英国的统一意见。
  1773年12月,一批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运输到波士顿港口,波士顿人大怒,他们化装成印第安人,悄悄摸上船去,将茶叶全部倒入海中。
  塞缪尔·亚当斯的堂弟、未来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写道:“销毁茶叶的行动如此大胆、果断而坚定,必然会产生深远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不禁视之为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事件爆发后,英国人企图以高压政策逼迫北美人民就范,这更激怒了北美人民。因领导了七年战争胜利而受封为查塔姆伯爵的老皮特主张和解,可是他此时年事已高,而且也不在决策核心之中。国会颁布了一系列强硬的“强制条例”,勒令马萨诸塞殖民地的议会休会,宣布这个殖民地归王室直接统治,规定这个殖民地的法官从此概由国王任命。这个条例还宣布,军队将分布到各个殖民地去维持秩序。英国政府企图以此镇压反抗势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1774年,英属北美的南部各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这一年十月,各殖民地开始组织民兵,随时准备以武力反抗英国的严酷统治与镇压。北美人开始搜集军事装备和炸药,从政府军那里夺取火炮,派人到国外购买武器。英国政府要求法国和西班牙禁止向美洲殖民地出售炸药,结果遭到拒绝。荷兰商人还用船把炸药运到美洲殖民地。
欧洲各国对削弱英国这个宿敌,心中自然是暗中高兴。
  日,英军准备逮捕“美独”分子塞缪尔·亚当斯,并夺取北美人的军火库。波士顿人民在来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来克星顿枪声拉开了序幕,爆发了历时六年的北美独立战争。
  1775年5月,美洲殖民地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们都是社会栋梁,包括律师、医生、商人和地主。 5月17日,英军与北美人在波士顿布里兹山展开激战。双方都死伤惨重。英军虽然攻占了山头,但殖民者的顽强抵抗赢得了荣誉。大西洋两岸的人们都感到,一场殊死的斗争不可避免。
  形势的发展使得北美人不能再有任何犹豫了,他们必须建立一支军队。马萨诸塞殖民地请求费城的大陆会议给予援助,打击英国人,并要求任命一位总司令。独立领袖们看中了代表中来自弗吉尼亚殖民地芒特弗村的地主乔治·华盛顿上校,他参加过打击法国的七年战争,代表中只有他打过仗,于是,美洲殖民地的所有武装都交给他指挥。
  乔治·华盛顿具有天生的坚定意志,从此,他率领大陆军,开始了与英军的长期作战。
  日,北美南部各殖民地联合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并宣扬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伟大思想。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世界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独立宣言》,长久地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光辉,主要内容如下:
  独立宣言
  日   
  大陆会议 美利坚十三邦一致通过的宣言
  执笔: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自然神明 ,取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公意的尊重,必须宣布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的确,从慎重考虑,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改变成立多年的政府。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来恢复自身的权益。但是,当政府一贯滥用职权、强取豪夺,一成不变地追逐这一目标,足以证明它旨在把人民置於绝对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一再损人利己和强取豪夺的历史,所有这些暴行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在这些邦建立一种绝对的暴政。为了证明所言属实,现把下列事实向公正的世界宣布。
  他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他禁止他的总督们批准急需和至关重要的法律,要不就把这些法律搁置起来暂等待他的同意;一旦这些法律被搁置起来,他就完全置之不理。 他拒绝批准允许将广大地区供民众垦殖的其他法律,除非那些人民情愿放弃自己在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但这种权利对他们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只有暴君才畏惧这种权利。 他把各地立法机构召集到既不方便、也不舒适且远离公文档案保存地的地方去开会,其唯一的目的是使他们疲於奔命,顺从他的意旨。他一再解散各殖民地的议会,因为它们坚定果敢地反对他侵犯人民的各项权利。在解散各殖民地议会后,他又长时间拒绝另选新议会。但立法权是无法被取消的,因此这项权力已经回到广大人民手中并由他们来行使;其时各邦仍然险象环生,外有侵略之患,内有动乱之忧。 他竭力抑制各殖民地增加人囗,为此,他阻挠《外国人归化法律》的通过,拒绝批准其他鼓励外国人移居各邦的法律,并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条件。
  他拒绝批准建立司法权力的法律,藉以阻挠司法公正。他控制了法官的任期、薪金数额和支付,从而让法官完全从属于他个人的意志。他建立多种新的衙门,派遣蝗虫般多的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蚕食民脂民膏。在和平时期,未经我们立法机关的同意,他就在我们中间驻扎常备军。
  他使军队独立于民政权力之外,并凌驾于民政权力之上。他同一些人勾结,把我们置于一种与我们的体制格格不入、且不为我们的法律认可的管辖之下;他还批准这些人炮制的假冒法案,来到达下述目的:
  在我们这里驻扎大批武装部队;用假审讯来包庇他们,使那些杀害我们各邦居民的谋杀者逍遥法外; 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未经我们同意便向我们强行征税;在许多案件中剥夺我们享有陪审团的权益;编造罪名把我们递解到海外去受审;在一个邻近地区 废除英国法律的自由制度,在那里建立专横政府,并扩大它的疆界,企图使之迅即成为一个样板和得心应手的工具,以便向这里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样的专制统治; 取消我们的特许状,废除我们最宝贵的法律,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政府形式;中止我们自己的立法机构,宣称他们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为我们立法。他宣布我们已不在他的保护之下,并向我们开战,从而放弃了这里的政权。他在我们的海域大肆掠夺,蹂躏我们的海岸,焚烧我们的市镇,残害我们人民的生命。此时他正在运送大批外国佣兵来完成屠杀、破坏和肆虐的勾当,这种勾当早就开始,其残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蛮的时代也难出其右。他完全不配做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他强迫在公海被他俘虏的我们公民同胞充军,反对自己的国家,成为残杀自己朋友和亲人的创子手,或是死于自己朋友和亲人的手下。
  他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且竭力挑唆那些残酷无情的印第安人来杀掠我们边疆的居民。众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战方式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
  在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中,我们都曾用最谦卑的言辞请求救济, 但我们一再的请愿求所得到的答覆却是一再的伤害。这样,一个君主,在其品行格已打上了可以看作是暴君行为的烙印时,便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
  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弟兄。我们一再警告过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提醒过他们,我们移民并定居来这里的状况。我们曾经呼唤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侠肝义胆,我们恳切陈词,请他们念在同文同种的份上,弃绝这些必然会破坏我们彼此关系和往来的无理掠夺。对於这种来自正义和基于血缘的呼声,他们却也同样置若罔闻。迫不得已,我们不得不宣布和他们分离。我们会以对待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时是仇敌,平时是朋友。
  因此,我们,集合在大陆会议下的美利坚联合邦的代表,为我们各项正当意图,吁请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我们极为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是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解除效忠英国王室的一切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完全有权宣战、媾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理应采取和处理的一切行动和事宜。为了强化这篇宣言,我们怀着深信神明保佑的信念,谨以我们的生命、财富和神圣的荣誉,相互保证,共同宣誓。
  这就是《独立宣言》全文,宣言主要重申了辉格党人1688年英国革命的原则,它已成为北美人民抵抗运动的象征和战斗旗帜,
  宣布《独立宣言》之后,北美人民在宣言的鼓舞下,继续开展争取自由的斗争。
  战争初期,初出茅庐的北美大陆军迎战身经百战的英军,屡战屡败。但是,殖民地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愈挫愈勇。1777年,北美军打出了著名的“萨拉托加大捷”,英军第一次战败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美军一步步走向胜利。
  从那时起,就可以看到美军有遇强不弱并且越战越强的传统。
  日,英军最后投降。双方停战。
  当英军投降的消息传回本土之后,英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谁能想到,十几年前在北美大陆所向无敌,将法军打得落花流水的英军,最后竟败在一群北美民兵的手里?!英国朝野震动,舆论大哗。不少英国人如丧考妣,痛心疾首。刚过四十年富力强的英王乔治三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痛心得想立即退位。首相诺思也痛苦不已。
  1783年 9月3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法国凡尔赛宫签订和约,英国正式承认北美独立。失去了北美大片领土,第一帝国就此瓦解。
  新英格兰脱离了英国,而阿卡迪亚的其它部分,包括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以及其他的北美地区如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仍然属于英国,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不少忠于英国的英裔人士纷纷从新英格兰逃到新不伦瑞克,不过,当时那里是极北寒冷之地,而之前作为阿卡迪亚的一部分,此时独立建国的新英格兰,才是繁荣富庶之地,这片富裕地区,是第一帝国的基础,至此,基础已不存在,帝国瓦解,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
  4,工业革命开始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就在北美开始挣脱第一帝国统治的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英国迅猛发展的时期即将到来。
  十七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政治上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此外,第一帝国形成,海外贸易、殖民和扩张,对英国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广大的海外领土,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原材料,也提供了广大的销售市场。
  十七世纪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圈地运动仍在进行,不过,此时已不再用来养羊,而是从事大农场经营,而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就进入了手工工场的发展时期,当时主要是羊毛纺织业的工场。到十七世纪初,呢绒业工场已经发展到全英各地。
  此后,新的棉纺织业工场在英国迅速发展,此外,重工业中的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的手工工场,在工业革命前夕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英国广泛的工业生产基础已经形成。
  到十八世纪中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手工工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急需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相应的科学理论阵地也已形成,从十六世纪后期开始,英国人就开始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伊丽莎白女王的大臣弗朗西斯·培根提倡科学实验,成为近代科学的先行者。1662年,查理二世在位时期,英国皇家学会成立,这是欧洲出现的首个科学家组织,并且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正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使得英国从十七世纪后期开始,技术革新和发明日益增多,从1680年到1759年八十年间,英国的发明专利达534项。
  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成为发展生产的迫切需要。种种条件已经成熟,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棉纺织业。1733年,绵纺织业出现了飞梭,使织布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发明者是纺织工人凯伊。1765年,即七年战争结束后不久,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以其女儿之名命名为“珍妮机”。1779年,正在北美独立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工人出身的克朗普顿又发明了更为先进的纺纱机“缪尔机”。
  由于大量制造纺织机,需要大量的金属,从八十年代开始,英国的冶金工业和煤炭工业也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动力又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北美独立战争即将结束的1781年,苏格兰人瓦特发明了第一台大型蒸汽机,1782年,又改进为“万能蒸汽机”。1800年以后,蒸汽机在英国的工业领域被广泛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阶段最具决定性影响的伟大发明。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威廉和凯特那张照片配得很不错,
  二十八,“光荣革命”的新国王——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  4,后继有人  安妮公主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格洛斯特公爵年仅九岁,1689年夏天,威廉已与马尔博罗和解,他请马尔博罗担任小王子的监护人,同时,马尔博罗恢复了他在军内的职务,并且重返枢密院。
  1700年,年幼的格洛斯特公爵得了流行一时的天花,不幸夭折,安妮女王所有五个子女都已去世,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此时没有直系的新教继承人,于是根据新的《授权法案》,英国宣布未来的英王出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个家族是老英王詹姆斯一世嫁到德国的女儿的后代。《授权法案》确保了英国王位在新教徒中间世代传承。
  同在这一年,一直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庞大的西班牙帝国的王位,顿时引发了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而早在卡洛斯二世去世之前,就已有三方要求继承西班牙王位。  第一方是法国,或者由王太子路易继承西班牙王位,或者在法西两国王位不能合并的情况下由王太子的次子安茹公爵菲利浦继位;第二方是德意志罗马帝国的利奥波德皇帝,他极力争夺继承权,但愿意把他的权利让给他的次子查理大公;第三方是巴伐利亚选侯的次子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他是皇帝的外孙。日,有关各方签订了《分割条约》,其要点是把西班牙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划给力量最弱的继承人,路易十四和威廉三世都保证承认巴伐利亚的斐迪南亲王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继承人,同时对法国王太子给予大量补偿。  从血缘上说,法国王太子路易离西班牙王位最近,路易十四与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一样,母亲与妻子都是西班牙公主,但是,法国太后和王后,分别是德国太后和王后的姐姐,因此德国皇室似乎在血缘上稍逊一筹。但是,在皇帝利奥波德看来,西班牙王国乃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祖产,自然应该由自家人继承;而从法国的立场看,路易十四的王后、西班牙大公主太莱莎虽然曾声明放弃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法国的前提是,西班牙必须付清太莱莎的嫁妆,但贫穷的西班牙一直也没付清这笔嫁妆,所以,法国认为太莱莎的声明也就无效了。  至于巴伐利亚的斐迪南亲王,血缘最远,他是皇帝的外孙、也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姐姐的外孙,而且与法国和帝国相比,巴伐利亚的势力也小得多。  路易十四与利奥波德一世都想独吞西班牙,但是又都知道对方不会让自己如愿。路易十四知道,如果自己独吞西班牙会引起又一场大战,而自己与法国的状况都大不如前,对于能否再一次战胜反对自己的同盟,路易十四自感信心不足,因此他倾向在自己的力量还处于相对优势时分割西班牙,在不发动战争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益。  利奥波德一世则自信满满,掌握西班牙宫廷的西班牙王后是自己的小姨子,卡洛斯二世也倾向于自己,而且对于利奥波德来说,西班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祖产,必须守住,因此皇帝的态度要比路易十四强硬得多,志在必得。  英王威廉三世在表面上表示中立,但是暗地里,他却既反对路易十四也反对利奥波德。如果路易十四得到西班牙,波旁家族将会称霸欧洲,英国将在美洲大陆遭到包围,而荷兰更是危险,将直接面对庞大的波旁帝国;但是,如果利奥波德皇帝得到西班牙,则同样会破坏均势,哈布斯堡家族将再次称雄,德意志新教各国将会受到压迫,荷兰也将直接面对天主教皇帝的势力。想来想去,最后,威廉三世倾向于势力较小的巴伐利亚斐迪南亲王。  威廉三世提出了分割协定,其内容是:西班牙本土、西属尼德兰、美洲殖民地都归巴伐利亚的约瑟夫?费迪南亲王,法国王太子得到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则得到米兰。  路易十四虽然觉得自己拿的有点少,但还是勉强同意了,他与威廉三世签订了私人约定,保证将会按照分割协定行事,而贪心的皇帝利奥波德却直接回绝了这个分割方案,声称自己要拿西班牙的全部遗产。  对于德国亲属的反对,躺在病床上的卡洛斯二世起初犹豫不决,最后他听从了大臣的建议,认为保住西班牙的领土完整才是重点,于是西班牙国王签署了一份遗嘱,宣布巴伐利亚大公约瑟夫?费迪南为自己所有领地的唯一继承人。  消息传出后,英格兰、荷兰还有德意志的诸侯以及北欧国家纷纷表示支持,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情况。这份西班牙国王的遗嘱使得皇帝与法国都一无所获,路易十四对于这份让他两手空空的遗嘱自然不满,但是表面上他还是表示尊重卡洛斯二世的意愿,只有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激烈反对,他原本有信心西班牙国王会偏向自家人,没想到却是这么个结果。  但是不管怎么说,三大强国中已有两个表示同意,其他大部分国家也都表示支持,看来庞大的西班牙帝国就要落入巴伐利亚王子之手,波旁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啥也捞不着。
  1699年2月,卡洛斯二世还在病痛中挣扎,而辽阔版图的继承人、巴伐利亚的斐迪南亲王却先于他去世了。局势顿时变化,经过一番努力,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在6月11日又签署了第二个《分割条约》,确定德意志帝国的查理大公为王位继承人,他可以继承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和比利时,但是有一个条件,这些地方永远不得同德意志罗马帝国合并;法国王太子将得到那不勒斯、西西里、米兰和意大利的其他地区。
  如果照此发展,德国皇帝也可勉强接受,但是,事情再起变化,没有子女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在临终前,被西班牙亲法派大臣胁迫,签署了一份遗嘱,将王位传给法国王孙安茹公爵。西班牙的亲法派大臣们认为,皇帝远在千里之外,无力保护西班牙的领土完整,而强大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路易十四大喜过望,遂于11月8日在宫中召开会议,决定否定与威廉三世签订的条约,而赞同卡洛斯二世的遗嘱。
  随即,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在马德里加冕,是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法国和西班牙,同处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
  西班牙帝国在比利时一带有许多要塞,由与英国人同盟的荷兰人驻守,用以防御法国的侵略,此时,路易十四决定夺取这些要塞。1701年2月,强大的法军直抵比利时的各个城市,西班牙军官纷纷开城欢迎他们。在数星期内,安特卫普、蒙斯、那慕尔、洛村、文洛这些对法国进行了多年抵抗的城市和堡垒,由于君主更替,在一月之内丧失殆尽。
  面对这突变的局势,欧洲各国大为惊骇,英格兰也受到震动,军队再次武装起来。至初夏时,辉格党日益得到民众的战争支持,到了年中,连反对威廉国王的托利党人,也一致要求威廉三世发动战争。
  面对严峻的形势,威廉三世毫不犹豫,立即起用马尔博罗伯爵邱吉尔,君臣同心协力,再一次缔造“反法大同盟”的活动开始了。
  这一年的9月,英国逊王詹姆斯二世去世。路易十四宣布承认詹姆斯的儿子为英格兰国王。英格兰全国一致认为这是对英国的严重冒犯。法国暴君背信弃义,英国全国上下都被激怒了,辉格党和托利党在国会中团结一致,全国上下坚决主张发动战争,国会拨给国王大笔军费,英国同法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另一方面,与波旁王朝势不两立的德意志罗马帝国皇帝早已对法开战,德国名将萨伏依公爵欧根正在意大利北部与法军作战。
  对于重组的“反法大同盟”来说,世界上最辽阔的帝国西班牙此时已不在同盟之内,而是站到了敌对一方,由于江山变色,西班牙改变了立场,西班牙的领土南美洲、西印度、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还有比利时和卢森堡,都成为法国的盟友。
  地中海实际上变成了法国湖。英荷两国的舰队比敌人强大,然而它们没有中途基地,无法进入地中海。
  在大陆上,防御法国入侵的众多荷兰要塞被法国人占领,它们不再是保护荷兰的屏障,而变为法国人进一步入侵的跳板。面对强大的法国人,荷兰人在残余的堡垒里顽强据守。
  由于德国的巴伐利亚也转向法国一边,哈布斯堡皇朝的腹地暴露在法国入侵的威胁之下,而在其后方,匈牙利人趁机发动叛乱,反对奥地利的统治,土耳其人也趁机再次进犯,一时间,反法同盟的形势看起来非常不利。
  日,威廉骑马时不慎摔倒,摔断了锁骨。他身体虚弱,出现了并发症,病情急速恶化。威廉三世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在处理政务,他对即将开始的又一次欧洲反法大战格外关注。在生命之路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威廉三世竭尽全力建立了新的战斗同盟,而英格兰新的君主和政府则会继承他为之奋斗的反法事业。
  威廉终年五十二岁,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威廉三世名列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他使荷兰度过了被英法两国夹击的艰难岁月,维持了荷兰的独立和强盛,二是他接受了《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点对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更为重要。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在威廉三世的领导下,步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英国的地位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
  威廉的事业后继有人,威廉国王伟大事业的继承人马尔博罗,面对不可一世的波旁王朝,开始了连续十年的伟大征程。
  再看。
  二十五,革命领袖克伦威尔与英吉利共和国
  3、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斯图亚特君主被推翻,清教徒地主克伦威尔夺取了政权,在稳定了在英格兰的统治之后,克伦威尔又开始了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战争。
  在克伦威尔授意之下,好战的英国清教徒国会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进口货物必须由英国船或输出国船运载。当时,荷兰人控制着波罗的海贸易和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并且垄断了鲱鱼的捕捞。英国的《航海条例》主要就是针对荷兰。英国同荷兰竞争,同这个同样信奉新教的姐妹共和国开始了英国历史上首次由于经济原因而进行的战争。
  萨默塞特郡的商人罗伯特·布来克受命为海军司令,他在推翻英国君主统治的内战中是一位陆军名将,在航海方面却是个门外汉,但是,他与保王党方面的鲁珀特王子一样,都很快又成为海军名将。
  被推翻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之子查理王子逃到尼德兰,投靠他的妹夫、荷兰联合省的最高执政威廉二世。英格兰的清教徒政权一直认为为荷兰是来自海上的威胁,此时查理王子又逃到那里,准备反扑,英国的反荷情绪顿时高涨。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开辟新的海外殖民地、拓宽海外市场,而荷兰对于海上贸易的垄断成了最直接的阻碍和威胁。克伦威尔为此制定了控制海洋的战略。他非常重视海军的组建,专门成立了“海军委员会”负责建造新的军舰。
  强人克伦威尔掌握政权后,一直不遗余力地加强海军,每年给海军拨出四十万英镑款项。水兵的薪饷由每月不到十五先令增加到从未有过的二十先令,并且第一次力争到按月付薪。
  巨额的海军拨款用于庞大的造船计划,舰队中的新舰,其中有一艘命名为“纳斯比”号,这是为纪念克伦威尔击败保王党的著名的“纳斯比战役”而命名的。“纳斯比”号是英国海军著名的大舰之一,吨位1665吨,重型火炮80门,都超过了该类大舰的第一艘舰“太子”号,而且在船体和帆缆设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这艘舰和其它十几艘建造成功的新军舰,成为了以后海军的标准主力大舰,在以后的对荷战争中,这批大舰担当了主要的作战任务。
  在克伦威尔的大力推动下,英国的主力大舰从1649年的39艘猛增至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并拥有六十至八十门炮的巨舰。
  当时的荷兰,根据1609年的协议,经过四十一年的战争,尼德兰的七个北方省终于脱离了西班牙而获得独立。此后,荷兰越来越强大,荷兰商人西越大西洋,在北美海岸开拓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他们还南下至加勒比海,在后来称为巴西的南美洲的一部分开拓领土,他们还环航东非洲,并为获得马来群岛的香料贸易与葡萄牙竞争。
  与此同时,海岸对面的近邻英国也同样在图谋进取,谋求从海洋获利。至1607年,富于冒险精神的英国人越大西洋获得了新大陆殖民地,并以国王詹姆斯的名字命名为詹姆斯顿,不久,北美沿岸和加勒比海又出现了其它的英国领地。
  英国与荷兰发生冲突首先是因为香料之争,与此同时,荷兰和英国又发生了其它一些摩擦。两岸关系中,敌对气氛不断增加,荷兰自是不敢怠慢,于是,十七世纪初,荷兰也开始建造作战舰队,以护送它的商船上溯英吉利海峡,下驶北海。
  荷兰人建造的军舰吸取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部分技术是在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从英国学来的,部分技术则属于荷兰人自己的发明。荷兰舰都阻力小、横帆,并且快速,灵活,但是它们在大风大浪中却不如英国舰稳定,在战斗行动中,大风大浪有时会使它们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荷兰的主力大舰都比英国的主力大舰小一些,称为快舰,大多数荷兰舰装备的火炮为二十至三十门,大一些的荷兰舰如“布里德罗德”号,装备有五十四门炮,而英国大舰“太子”号则有六十四门炮,巨舰“纳斯比”号则有八十门炮。历史上的一些海战军事家宁愿造机动灵活的快舰,不愿造大舰,可能荷兰人就具有这样的习惯。
  并且,说到舰队的作战,则英国舰队无论在操船技巧还是在火炮准确性上都不如荷兰舰队。
  1651年,英国在完成战备后对荷兰公然发出挑衅,英国议会通过了“航海条例”, 《条例》中的各项明显是针对大量从事“中介贸易”和海运的荷兰,是对荷兰的严重挑战。荷兰提出抗议要求英国废除《条例》,却遭英国断然拒绝,此后荷兰开始积极备战。
  独立后的荷兰发展迅猛,已成世界头等海上大国,实力非常强劲,日,整装待发的一百五十艘荷兰快舰,奉命联合已经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巡航的七十六艘荷兰快舰共同行动。
  英国人的拥有八十五艘大舰的舰队,以及在航途中的其它舰船,也同样在摩拳擦掌,准备与荷兰人一较高下。
  在多佛海面,英荷两名统帅列阵对峙。荷兰海军统帅马尔登·特朗普是水手出身,从水兵到统帅,一生都是海上生涯,而英国海军统帅罗伯特·布来克则是富裕乡绅、商人,然后是军人,直到克伦威尔任命他为海上统帅之前,他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海上生活。
  特朗普和布来克的共同之处是,两人都勇敢顽强,指挥若定,并饱经沧桑;两人都在五十至六十岁之间,都是老将。
  特朗普始终意识到自己出身低微,因而对部下严格而和蔼,部下称他为 “老爷子”。一位同时代的人说,他的士兵都以在他的指挥下作战为莫大的荣幸,甚至在战斗中折腿、断臂时,他们还自豪地说,他们是为特朗普上将作战而在舰上受伤的。
  罗伯特·布来克生于英格兰西部,是富商和船主的后裔,他肄业于牛津大学,是一位精干、学识渊博和执拗的清教徒,英国革命开始以后,他追随克伦威尔,成为议会军的步兵团中校,深受克伦威尔的器重。1649年,克伦威尔因为他忠心耿耿,作战勇敢,因而选任他为指挥英格兰战舰的三名海上统帅之一。布来克对于他所不了解的海上战争,潜心学习,很快学会了指挥海军作战,在内战中,他全力进剿保王党舰队,屡立战功,打了不少胜仗。
  布来克对人严厉,不苟言笑,铁面无私,这样一位优秀海军将领,将和卓越的荷兰海军上将特朗普作战,真可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日,在多佛峭壁下,双方军舰云集,战云密布。上午十点钟,布来克率领由十二艘大舰组成的英国舰队,顶着强劲的东北风缓缓驶去,同时,四十二艘荷兰快舰,对着英国舰队冲了过来。
  第一次英荷战争正式爆发,双方两艘主力大舰,有四十八门炮的英舰“詹姆斯”号和有五十四门炮的荷兰舰“布里德罗德”号互相接近后,立即以舷炮互相射击,接着双方的其它军舰也随各自的旗舰投入战斗。
  布来克的英舰虽然在数量上较少,但大部分都比荷兰舰大,炮火威力强。只见双方舰队一团混战,四十二艘荷兰舰,十二艘英舰,在近距离连续猛烈地互相射击。
  虽然参战的不少军舰被打得成了随波飘浮的破船,但都顽强抵抗,没有一艘沉没。荷兰人把炮火密集射向对方的帆桁和帆缆,想把敌舰打瘫痪,以便俘获,或者使它着火而焚毁。英国人则是传统的英式打法,集中火力射击对方的船身,以摧毁敌舰武器,歼灭敌舰人员。
  双方打得热闹,人员也伤亡不少。在那个时代,那种结实而不爆炸的实心炮弹,除非带着高温击中船上的火药库,否则结实的木船是很少被击沉的,但是,这些木船却很容易因船帆被击中而失去动力,这样就有被俘获的危险。
  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直战至夜幕降临,双方才各自收兵,荷兰人缓缓向法国海岸撤去。
  布来克的旗舰“詹姆斯”号是这次海战中战斗得最激烈的主力大舰,船身被射穿了七十个弹孔,风帆更是弹孔无数,四十多名船员牺牲或重伤,后桅也倒在船上,但经过一夜修复后,又扬帆出海,准备再战。
  此战有一艘荷兰舰被俘,特朗普写信要求布来克遣返被俘的荷兰舰,遭到布来克严词拒绝。当时海军已有对有所俘获的作战有功人员以战利品给予奖励的传统。
  战后,克伦威尔匆匆赶到多佛视察军舰,并和布来克一起审问俘虏。
  克伦威尔返抵伦敦后,对荷兰人发出谴责,并进行全国动员。英国海军调集了八十五艘主力大舰及在不同阶段建造的其他四十艘主力大舰。“国务委员会”还发出命令,强迫征召十五岁至五十岁的男子担任水手以武装这些军舰,并把六百桶储备食物和弹药送往多佛。
  为了更有效地指挥舰队,布来克和克伦威尔决定将军舰分为红、白、蓝三个支队,布来克本人为舰队司令,并亲自指挥红队亦即前锋支队。
  为了打击荷兰人的商业,布来克受命袭击荷兰捕鲱鱼的船队,这些船队几十年来一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海面捕鱼,他还受命去北海拦截前往印度经商的荷兰商船队和护航队,在它们回国的途中给以拦截。他预计商船队将绕行苏格兰以北,以避开英吉利海峡。布来克选定旧“太子”号为旗舰,这艘舰已改名为“坚决”号。7月6日,布来克率领六十一艘主力大舰驶向苏格兰以北。
  7月11日,荷兰的特朗普俘获了一艘英国小商船,从船长口中了解到一支庞大的英国舰队在布来克率领下正向北行驶。特朗普猜测出敌手的意图,于是集结了八十三艘快舰和九艘火攻船,立即起航追赶英国舰队,企图挽救荷兰商船队。
  8月4日,午后晚些时候,特朗普的舰队遭遇到了猛烈的风暴。风暴过后,特朗普的九十二艘舰船只剩下三十四艘。此后,他所要挽救的荷兰印度公司的商船队出现了,并同他的舰队会合,他们在风暴中躲过了英国舰队,于8月12日安全返回尼德兰。
  英荷初战,为时六个月,布来克率领出海的一支庞大舰队,带回来的不到一半,特朗普被荷兰议会召见陈述经过,并被迫辞去海军统帅的职务。
  但是,荷兰商人们载满货物的商船在港内盼着护航舰队能护送他们启航出海,而能与英国人一战的只能是马尔登`特朗普,于是,议会又不得不让特朗普官复原职。
  4、邓杰尼斯海战
  12月1日,特朗普又率领七十八艘快舰出海了,不久又增加了来自泽兰省的二十九艘快舰,这是一支庞大的舰队。他此行的任务是廓清多佛海峡至英吉利海峡直至大西洋的通道,为不下三百艘商船护航。
  英国方面,12月9日,在匆匆进行作战会议之后,布来克率领一支四十二艘大舰的舰队出海了,向特朗普的一百零七艘快舰挑战,历史学家后来称这次行动是“近乎疯狂”的决定。
  待布来克明白特朗普的作战舰队是那样庞大时,他情知不敌,想立即返航,但为时已晚。幸好此时风向转变,自西北刮来,风势猛烈,阻止了庞大的荷兰舰队,荷兰舰队不得不驶近英国海岸避风,而布来克则紧紧贴近海岸,以免被荷兰舰队包围。
  两支舰队夜间在当斯避风处锚泊,又在次日早晨同时升帆启航。英国舰队被西北风推向邓杰尼斯海面,被迫直向特朗普的舰队驶去。两艘英舰立即被包围轰击,并被靠船跳帮,两名舰长被杀。
  布来克的旗舰也遭到重创,失去了前桅,他本人也几乎牺牲,装有四十四门炮的英国主力大舰“凯旋”号临时充当旗舰,升旗指挥作战。
  激战中,三艘英舰被击沉,两艘英舰被俘,还有六艘英舰被为数众多的荷兰舰打得遍体鳞伤,弹洞累累。
  荷兰舰队的围攻一直持续到晚上,英国舰队损失惨重。之后,英国舰队的残部才趁天黑无法作战之机掉头逃回,返航多佛。荷兰的三百艘商船安然通过英吉利海峡驶往大西洋。
  回到英国后,布莱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纪律涣散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铁面无私的清教徒布来克,把包括他弟弟在内的六名临阵逃脱者撤职查办,关进伦敦塔。
  布来克还主持制定了英国海军历史上的首个纪律条令。纪律条令对英国海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加强指挥,布来克在舰队中进一步实施克伦威尔的钢铁纪律,布来克的一位亲密战友,陆军名将理查德·迪恩自苏格兰调到布来克部下,另一位野战宿将乔治·蒙克也调归他指挥。
  克伦威尔的陆军将领们,奠定了英国海军的基础,使得英国海军成为此后几百年间英国国家荣誉的支柱。
  5、波特兰海战
  邓杰尼斯海战之败,激起了布来克报仇雪耻的强烈欲望。这个时机很快就来到了。1653年2月,邓杰尼斯海战两个月之后,特朗普又一次护送一支有一百五十艘船的庞大商船队通过英吉利海峡返航荷兰,正当他与商船会合、护送船队上溯英吉利海峡时,在波特兰附近和英国人遭遇了,于是荷兰商船队驶离舰队向法国海面驶去,特朗普则插入商船队和敌人之间,挡住英国舰队。
  这一次,两支舰队的军舰数目大致相当,前一次的战败使得英国将分散为几部分的海军力量重新集中,海峡方面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又发生了变化。特朗普有七十五艘主力大舰,而布来克有七十艘主力大舰。荷兰的主力大舰速度较快,称为快舰,而且数量多一些,但英国人因其主力大舰比荷兰舰大、并且由于舰长和舰员的良好表现而再次居于优势。
  布来克迫使特朗普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长达三天连续不断的浴血战斗。这场在波特兰海面上的海战,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一艘艘军舰驶回双方各自本土的港口时,都被打得周身着火,满载着伤亡的舰员。
  打到第三天时,荷兰已有五艘军舰沉没或烧毁,四艘被俘,其余各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英国人也没好到那里去,被击沉一艘军舰,并且很多英舰遭到重创,英国海军统帅布来克的旗舰“凯旋”号上的舰长牺牲了,三百五十名舰员中有一百人战死,布来克本人也负了伤,被一根飞来的铁棒打在大腿骨上。但他咬牙继续指挥作战。
  因战况激烈,第三天下午晚些时候,布来克集合各支队,暂停战斗,以作喘息,而荷兰旗舰“布里德罗德”号上,老水手特朗普则更为困难。他事后说:“如果我们再战斗半个小时,我们就会弹尽粮绝,难免被俘。”特朗普破釜沉舟,按照传统降下了中桅帆,向布来克发出信号,准备与他决斗,这一勇敢的表现使得荷兰人获救。布来克由于英国舰队的损失不小,不愿再战,思考之后,掉转航向撤走,实际上荷兰人比英国人损失更为惨重,特朗普说,“这真是我们莫大的幸运。”
  这天夜里,特朗普以惊人的航行绝技,熄灯灭火,收帆迎风,率领舰队绕过格利内角,顺利回国。
  荷兰舰队就这样逃脱了,特朗普最终还是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将大部分荷兰商船安全送回本国。
  不过,荷兰舰队此战损失惨重,11艘快舰与30艘商船或被击沉或被俘获,阵亡人员近两千人。英国的损失是,1艘大舰被击沉,伤亡一千多人,另外,布来克本人负伤,由蒙克接任舰队司令。
  虽然布来克采用了三个支队分列的舰队队形,但交战开始后,舰队立即队形混乱,最后,一旦他们看到旗舰脱离战斗,也就即刻撤出战斗,因而当务之急,是需要一整套有秩序的协同战术以及在战斗中可以实施的信号系统。
  在此之前,从没有人为风帆军舰作过这样的作战规划,也从没有过装备有如此惊人数量的火炮的军舰参战,而且,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熟练、并且能够执行一系列作战命令的职业军官队伍。
  日,布来克、蒙克和迪恩签署了军舰和海军发展史中的两个历史性文件。
  第一个文件为《航行中之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这个“航行教范”,责令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到支队司令官的前面。
  “航行教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联络讯号,包括多种火炮信号、旗语、各种不同航行位置和夜航灯光,以通知航向的变化,决定顶风停船、下锚、召集会议等等。
  第二个文件为《战斗中之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这个“战斗教范”在海军战术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的进步,首次作出了组成纵队战斗队形的规定。
  波特兰海战之后,英国重新获得了多佛尔海峡以及北海水域的制海权。英国海军上将蒙克坚持集中兵力的原则,以优势兵力封锁海峡,切断荷兰对外联系。另外,英国国内动员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建造军舰,而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损失的军舰难以得到补充,逐渐趋于劣势。
  6、加巴德浅海海战
  此后,英荷再次交战,布来克在波特兰海面的三天战斗中腿部负伤,此时更为严重,因而将指挥权交给了蒙克和迪恩。6月12日,蒙克和迪恩在北海的加巴德浅海海面发现了荷兰人。
  除了少数几次,英国和荷兰海军双方每次相遇时,几乎总是旗鼓相当。这一次,英国有一百艘主力大舰,荷兰则有九十八艘主力大舰。英国舰队向荷兰舰队冲去,荷兰舰的第一排舷炮奋起迎战,弹雨纷纷落在英国旗舰“坚决”号上,迪恩当场被击为几段。蒙克此时正站在迪恩身边,被鲜血溅了一身,他脱下大氅,掩盖住战友的尸体,随后,强压愤怒,集中精神继续战斗,一定要为战友报仇雪恨。
  双方舰队互相猛烈开炮,英国人由于执行了新制定的海军纪律及采用了新的联络信号,因而保持了舰队队形,作战有序,渐渐开始压倒荷兰人。一个军官报告说:“我方舰队出现较前良好的纪律,相互支持。这是上帝的意旨。”
  而此时,荷兰舰队却乱作一团。正在荷兰人苦苦挣扎的时候,布来克赶来,给了荷兰人决定性的一击。战斗消息使他从病床上一跃而起。他登上了装有六十门炮的主力大舰“埃塞克斯”号,率领共有十八艘主力大舰的生力军驶出泰晤士河。面对英国人这样的压倒性优势,特朗普只得率队逃命,一直逃到荷兰海岸的沙洲后面,逃过一劫。
  英国军舰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沿荷兰海岸耀武扬威。特朗普面部受伤,由于失败的愤怒,也由于创伤的痛楚,荷兰海军上将闭门不出。
  此战荷兰人九艘舰被击沉,十一艘舰被俘,损失一千四百余人,而英国人仅一艘舰被击沉,另十余艘舰失去战斗力,损失一千余人。
  此次北海加巴德海战,英国人大获全胜,但是,他们也付出了失去迪恩的惨痛代价。
  英国人完全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以压倒性优势对荷兰海岸进行严密封锁,致使荷兰的全部贸易近于瘫痪。失败情绪漫延七个省份,特别是沿海城市由于在海战中首当其冲,损失最大。饥饿的暴动在大城市中屡屡发生,食物价格猛涨,曾经丰衣足食的公民,现在已不能获得日常食物。
  荷兰国会命令特朗普尽可能迅速地打破英国人的严酷封锁。英国海军不断加强其一百一十八艘主力大舰的火力,特朗普必须聚集一百艘以上的荷兰舰才能对付英国人。在马斯河,他所辖的一百艘舰已经维修完毕,可以出战,另有二十七艘舰停泊在特塞耳岛,虽已经作好向北出航的准备。但是,在英国军舰的封锁下,又怎么能够与舰队司令会合呢?
  7、斯赫维宁根海战
  8月8日,特朗普采取了一次巧妙的行动。他趁着一阵强烈的西北风,率队冲出马斯河,向东南驶去,英国人急忙追赶。特朗普吸引了英国人的兵力,这样,特塞耳岛的舰队趁机杀了出来。午后,特朗普和英国人进行了短暂而激烈的战斗。晚上,当一路追赶的英国人杀向东南时,特朗普却改变航向,逆风北返,甩掉了英国人,与特塞耳岛舰队会合。
  英国人发现他们受骗之时,风向已转,自东北刮来。英国人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奋力北返,但此时他们遇到的荷兰海军却已是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加强武力。
  8月10日,双方舰队并排行驶,沿斯赫维宁根海面航行,至海牙附近,两支敌对的舰队都排成长长的一字队形,英国舰约有一百二十艘,荷兰舰也不相上下,有一百二十七艘。两列长长的舰队在海上绵延近二十英里,集结如此之多的军舰,前所未有。布来克的伤痛仍未痊愈,因而此时他临战于加巴德浅海,其实只是一种精神鼓舞作用,此次作战仍由蒙克具体指挥。
  和以前的战斗相比,这次海战为时较短,但同样激烈。战斗在上午七时打响,两支舰队近在咫尺,互相倾泻惊人的舷炮炮火。时人记载,“这次战斗中双方作殊死拼杀,近似陆地的短兵相接。”
  特朗普的旗舰“布里德罗德”号投入了最激烈的战斗,湮没在阵阵硝烟和团团火焰里。上午十一时后不久,战局突变,特朗普上将胸部中枪,当即战死。“布里德罗德”号升旗,召集各舰舰长会晤。舰长们都乘小艇登上了旗舰。特朗普临终的遗言是:“我死了,你们要勇敢坚持战斗!”
  特朗普的牺牲秘而不宣,他的将旗继续飘扬在“布里德罗德”号上,但是那些获悉他死亡的舰长们,一个个都失去了斗志,从而严重影响了这支荷兰舰队。
  失去了统帅,荷兰人的自由散漫劲儿发作了,战斗继续进行,但二十五艘荷兰舰丢下同伴逃走了。从早晨七点开始,十三个小时的战斗,荷兰人有十三艘舰被击沉或焚毁,还有两艘被俘,约四千名荷兰水兵伤亡;英国人仅被击沉两艘舰,还有一千多水兵伤亡。俘获两舰,英国人非常满意,因为这两舰是在“邓杰尼斯海战”中被荷兰人俘去的。
  这次斯赫维宁根海战,英国人大获全胜。
  剩余的荷兰舰逃回本国。在正式的调查之后,十三名舰长因玩忽职守被审讯,其中十一名被宣判有罪,还有一些被处严刑。
  十五个月激烈战事的结局是,共有六十艘荷兰舰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几千人死亡或受重伤。英国人控制了各海域。荷兰人处在极度的消沉之中。
  战争拖延到1653年冬天,由于荷兰人失去了特朗普,英国人再无对手,全面封锁了荷兰。
  荷兰人使国家富强的收入来源,诸如渔业和商业几尽枯竭。成千上万只满载货物的商船躲在港内,使荷兰海外贸易锐减,财力枯竭,工厂倒闭,农村荒芜,荷兰经济濒于崩溃。
  在地中海,另一支强大的荷兰舰队始终对英国舰队保持着优势,但是,这对大局没有影响,因为,双方的主力在多佛尔海峡和北海的较量,胜负已分。
  第一次英荷战争就这样结束了,经过五次大的海战,双方互有胜负,而英国最终获胜。1654年4月,在威斯敏斯特签署了和平条约,荷兰人不得不接受限制荷兰贸易的“航海条例”,并且,英国人还坚持规定,在英国海峡行驶的荷兰舰船,应向英国致敬。荷兰人同意向英国人支付26万余英镑巨款,以赔偿英国的贸易损失。
  但克伦威尔本意不在报复,他主要关注的不是同为新教国家的荷兰,而是亡命在欧洲大陆的英国保王党党徒,他希望荷兰人放弃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年青继承人查理王子的任何支持,如能做到这一点,对荷兰这个新教兄弟国家,克伦威尔愿意宽大为怀,放过他们,大家可以各做各的生意。
  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获胜而告结束。荷兰人承认《航海条例》,标志着荷兰的海上霸权开始让位于英国。荷兰独立之后,迅速成长为世界头等海上大国,但经过此次战争,其地位开始动摇。
  布来克作为英国的海军统帅,十分重视海军战略战术的研究,他知道和当时的头等海上大国荷兰相比,英国舰队无论操船技巧和火炮准确性上都远远不如,只能靠严格的纪律以及比荷兰强大的工业能力才能取胜,故此创立了“纵队战术”、“封锁加拦截”战术和“舰炮压制岸炮”战术,大大促进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发展和海军学术的繁荣。他治军严格,作战英勇,指挥灵活,为英国进行海外扩张和夺取海洋霸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mark  
  回复第210楼,@大军冯毅  十三,失败的理查二世  历代英国国王中,叫爱德华和亨利的最多,各有八个,无疑各位爱德华国王和亨利国王中有为明君居多,所以后代们愿意叫他们的名字。而叫约翰的只有失地王老哥一个,孤独一枝,叫理查的只比约翰好一点,也只有三个。三个理查国王中,只有一位英雄,就是狮心王理查一世,而后来的理查三世则和约翰一样,是英国国王中的两个最负面的国王,而中间的理查二世,也是一位失败的国王,所以,自理查三世以后,再也没有英国国王愿意叫理查这个名字了。  理查二世是继承老英雄爱德华三世的王位的,他是黑太子爱德华的儿子。  1377年,东方的帝国——明帝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又一个巨大的中华帝国形成了;而西方的帝国——日耳曼罗马帝国,则正处在卢森堡朝的德皇查理四世统治的末期,建都布拉格。  而西欧的两大诸侯法国和英国,也是一喜一忧。  与德皇查理四世一样...  --------------------------  lz,能提个小建议不?您说到历代英王名字的时候,能不能把英文注上?您用的翻译名有时候想半天才对上,比如兰开斯特,这个应该是兰开夏吧?我记得英国封爵制度中很少有斯特结尾的爵位名,不排除我知识不到位哈。  
  问得有道理啊。
  @归汉郎官
00:39:16  -----------------------------  多谢“归郎汉官”的提问,您的建议很好,本书再版时,会考虑把英文原名注上。  另外,说到“兰开夏”的问题,解答如下:兰开夏,英文为Lancashire,即“兰开郡”的意思,而兰开斯特市是兰开郡的重要城市。至于兰开斯特朝,出了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三个国王,这个王朝出自兰开斯特家族,兰开斯特家族的始祖被封为兰开斯特伯爵,之所以称兰开斯特伯爵,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兰开斯特。   不知我解释清楚了没有,非常欢迎您继续讨论。
  从这个问题,也可看出“归郎汉官”问题的合理性,的确应该加上英文注释,如有英文注释,这个问题就会更清楚一些。
  记号  
  mark!!!!
  好东西要收藏
  好东西要收藏
  统治德国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其实也是源自法国的贵族。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斯特拉斯堡的贵族维尔纳向东扩张到瑞士阿尔高地区,11世纪初,建筑了鹰堡(哈布斯堡),从此其家族即以哈布斯堡为名。
  美国的独立,名义上是英国殖民地北美十三个州摆脱英国统治,事实上,是法国皇家军队击败了英军,帮助了美国建国。  新生的美国只有十三个州,其西部邻居是法国殖民地和西班牙殖民地(美国现在的三十多个州),而整个西班牙殖民帝国因为西班牙国王由法国波旁家族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担任,已经变成法国附属国。另外,南美洲剩余的一半是葡萄牙殖民地,而葡萄牙殖民帝国由法国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所统治。  也就是说,法国波旁家族的各分支在北美的势力一度包括加拿大东部、美国中西部、墨西哥、整个中美洲、几乎整个南美洲。  可惜后来法国王室被资产阶级推翻,不断地革命、杀人以及后来的拿破仑战争,致使法国的人口大量减少,终于变成了现在的二流国家。
    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兰西
  深蓝色为美国境内的法国殖民地,浅蓝色为加拿大境内的法国殖民地。
  法国波旁家族的子孙统治下的西班牙殖民帝国,它在中南美的殖民地如下  
  上图补充说明,美国境内的法国殖民地与西班牙殖民地有重叠的部分,不过此时法国与西班牙都是由法国波旁家族所统治。
  法国波旁家族的分支布拉甘萨家族统治的葡萄牙殖民帝国,另外半个南美都是他的。    葡萄牙殖民帝国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新大陆,除了美国东部十三州和加拿大西部是英国殖民地外,其他地区都在法国贵族的掌控之下,一直从加拿大的北部到南美州的南部,如此辽阔的土地,都是由法国波旁家族各分支所统治。
  标记。
  18世纪,法国的国力达到顶峰。下图是18世纪以来法国在全球的殖民地,以及法国贵族控制下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  
  刘明马克丁丁丁  
  作者:szganggang 时间: 06:39:02   上图补充说明,美国境内的法国殖民地与西班牙殖民地有重叠的部分,不过此时法国与西班牙都是由法国波旁家族所统治。  ===================  说得不错。
  @szganggang 1166楼
06:40:39  法国波旁家族的分支布拉甘萨家族统治的葡萄牙殖民帝国,另外半个南美都是他的。    葡萄牙殖民帝国  -----------------------------  说得不错。
  来迟了,现在才看到这么好的文章。
  回复楼主一个问题,德国的所谓“皇帝”并不是比英法的国王地位高,相反德国的皇帝地位不如英法的国王,因为他不能世袭。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原本是一个国家,法兰克王国,统治者来自法国中部的加洛林家族。后来法兰克王国发生分裂,加洛林家族的三个王子各自为王,西法兰克就是法兰西,法国继承了原来的法兰克国名,东法兰克是德国,中法兰克是意大利。  几代人之后,德国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德国又面临马扎尔人的入侵,因此德国五大诸侯作出决定,不再从法国的加洛林家族寻找继承人,而是在本地五大诸侯选举最高统治者的方式来进行国家治理,这就是“选帝制”,这类似于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可以世袭,只能通过选举或者收养养子的方式产生,所以德国的最高统治者象古罗马一样被称为“皇帝”,天主教的最高首脑也不可以世袭,同样被称为“教皇”。  而英国和法国的国王在国内拥有绝对的权力,是世袭制,所以按照正常的说法叫“国王”。  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英王曾是法王的臣子,因为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国王一直由法国的诺曼公爵兼任,直至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王都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地,他们平时也生活在法国,很少去英国,甚至不会说英语,只说法语。英王自称是法国国王的大臣,地位与法国其他诸侯一样。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法国前国王无子,前国王的侄子继承法国王位,而英王是法国前国王的外孙,也宣称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因此英王带领英格兰、法国诺曼、法国安茹、法国阿基坦等地的军队与新法王交战。百年结束后,英王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他在法国的所有领地被法王剥夺,英王退出法国,但是此后的数百年,英王都自称是法国国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王室被推翻。  虚线以下是以前别人的讨论,我也引述过来  --------------------------------  @szganggang 1121楼
06:34:57  作者:走走看看_ca 回复日期: 23:15:24  回复  LZ好贴。几个问题不懂,请教一下:  1.是不是德国的皇帝权利比英王和法王大?LZ前面说过,英国法国相当于诸侯国,那德国皇帝则相当于周天子啦?记得德国直到俾斯麦时期才统一,在此之前英法两国都比德国发达,德皇那里来得权威可以称皇而英法两国甘心称王呢?  2.亨利五世要建立的英法大帝国,不会对德国的地位和领土造成威胁吗?这个德国皇帝也太短......  -----------------------------  对,直到17世纪18世纪,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大使在其他国家使节前还享有优先权,法国使节居其次-----不过路易十四曾下令其在罗马的使节,必须和帝国皇帝的使节抢夺优先权。
  @归汉郎官
00:39:16  -----------------------------  @大军冯毅 1152楼
08:59:55  多谢“归郎汉官”的提问,您的建议很好,本书再版时,会考虑把英文原名注上。  另外,说到“兰开夏”的问题,解答如下:兰开夏,英文为Lancashire,即“兰开郡”的意思,而兰开斯特市是兰开郡的重要城市。至于兰开斯特朝,出了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三个国王,这个王朝出自兰开斯特家族,兰开斯特家族的始祖被封为兰开斯特伯爵,之所以称兰开斯特伯爵,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兰开斯特。  不知我解释清楚了没有,......  -----------------------------  补充一点:  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就是兰开斯特家族的继承人。因此事实上兰开斯特家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直到现在,英国王室虽然将绝大多数地产交给国会,但是其“祖先发祥地”兰开斯特公爵领地一直没有上缴。而是专门设立了一个“兰开斯特事务大臣”管理。  所以,兰开斯特郡是个非常特殊的郡。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时代2法兰克游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