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Steam计算器汽车估价计算器也有BUG吗,给我估帐号价值几十万CNY

话说Steam计算器估价也有BUG吗,给我估帐号价值几十万CNY- _汇潮装饰网
您当前位置:
话说Steam计算器估价也有BUG吗,给我估帐号价值几十万CNY
话说Steam计算器估价也有BUG吗,给我估帐号价值几十万CNY
自动更新啊)
官方会给你发一封验证邮箱发链接,然后点击通过验证就可以了。记得采纳,谢谢。)
steam运行的DOTA2,如果不在Dota2游戏属性-启动项里添加-perfectworld,启动...)
-perfectworld -NOVID -language schinese -override_...)
估计你的是日元,有的游戏会按原价走即使你买的是打折的。)
设置-账号里面有。)
p&运行游戏改分辨率也就是改电脑的分辨率。分辨率改低了图标就变大。 恢复:在桌面空白处,点右键/属性...)
你看看你那个本地连点属性-常规-协议-双击-在点自动获取IP 在点确定 步骤 1:确保网络电缆已连接...)
首先不同类型卡掉落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一种游戏或活动的卡所合成掉落的东西是一定的,同样由于合卡会给合成...)
steam运行的DOTA2,如果不在Dota2游戏属性-启动项里添加-perfectworld,启动...)发现有人对知青政策放低级嘲讽,我只好替大多数知识青年(主体是回乡知青)说点车轱辘话。免得公开的国民歧视政策流传太广。但既然说了那么久都没用,这次我换个叙述方法:&br&&br&首先,“上山下乡”这个名字有诱导性,让后人理解为这是一场被&b&主动“发起”&/b&的潮流,从而大声咒骂发动者打断了多少人的幸福生活云云。实际上,这场运动应该定性为&b&被动“阻止”拼爹&/b&的运动,并没有从城市青年手里拿走已经承诺的东西,只是要求他们和更多的青年一起竞争。这样做的目的是继续推进工业化,继续拼命地普及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让&b&中国变成工业国的唯一选择&/b&。&br&&br&往后看,整个80年代中国基建停滞、基础教育后退,用技改来填“官倒”和滥发福利的缺口,全靠上一个时代提供的优质劳动力才能继续前行。如果没有上山下乡提供的优质工业劳动力,80年代后的中国绝无可能保持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势头,这说明知青政策兼顾了公平和效率。作为事后的历史观察者,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b&没有真正的公平,也不会有长久的效率增长。&/b&不信,你看看下面描述的问题,说说怎么改才能在知青不下乡的情况下比历史做的更好?&br&&br&具体来说,要说城乡差距,咱们得先谈谈发达国家和我们的差距。为什么同样是打工,在欧美拿的钱就比在中国多?为什么这些国家的平民不支持国际劳动力自由流动?&br&&br&因为这些国家进入工业化进程早,攒下的&b&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即资本的实体表现)多&/b&,笼统来说就是人均的钢铁和电子设备比我们多的多。所以人均能使用的机器多,生产率高,这才能给普通人发比较高的工资。平均工资必须低于人均财富生产,这是常识。当然使用机器所需的教育和纪律性也很重要,但毕竟纪律性不能凭空创造超出机器的效率。&br&&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vat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人均钢铁蓄积量&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e57b341ecdba880aec0e76b_b.png& data-rawwidth=&429&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e57b341ecdba880aec0e76b_r.png&&美国人均钢铁蓄积量估计为11吨,总蓄积量30亿吨以上,中国在2010年总量超过美国,但人均只有美国的37%。&br&&br&&a href=&///?target=http%3A///p-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蓄积量的推定&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7ca948a7a6eb_b.png& data-rawwidth=&427& data-rawheight=&1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7& data-original=&/7ca948a7a6eb_r.png&&&img src=&/ef8d93e9d64e731e6ffddc8630aeb049_b.pn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blockquote&&br&这就是在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上,中国和美日之间的人均差距。中国人均钢铁离美国还差好几倍呢,和日本这个工业国的差距尤其大,大炼钢铁必须再坚持几十年不动摇!否则工资将永远比美日要低。(当然不止是钢铁,还有电子设备、精细化工等,但没有钢铁是万万不行的)&br&&br&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粗糙的模型。所谓发展经济,就是用钢铁制造钢铁,用机器生产机器,再用这些钢铁和机器来装备更多的人参与先进工具的生产,最终把全国人民卷入这个循环,完成全面工业化,开启下一轮的产业升级。刚建国的时候,一年钢产量几万吨,显然没有什么机器来装备大多数人。所以&b&只能少数人用机器,操作来之不易的钢铁。&/b&大多数人要么生活在农村,要么作为城市贫民生活在城市,和钢铁装备没啥关系。其实那时中国除了上海沈阳天津等几个点外,大多数城市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没有什么工业人口,只是周围乡村的中心集镇而已。&br&&br&那么谁来操纵这些钢铁,发挥比其他中国人高得多的生产率呢?显然国家希望是最优秀的人。怎么保证是最优秀的人呢?挑选当然是一方面,但作为保障,&b&你必须给工业-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明显高于农业的报酬。这样才能保证优秀的人在工业里留得住&/b&,才能让农民子弟放弃从事了几千年的可靠职业,来新兴的工商业谋生。如果拉平工农业报酬水平的话,你凭什么让别人承受新事物的风险来给国家做贡献?&br&&br&所以说,在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前,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报酬差距是&b&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拉平&/b&的,否则国家发展一定会停滞。这就是城乡二元制的必要性,强行拉平的结果就是提早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既然二元制不可避免,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挑选工业人口。&br&&br&40-50年代的时候,挑选问题不难解决。除了专业军人和第一批愿意冒险被招工的农民外,接下来可以凭学历说话。这时候读过小学的人都算知识分子,完整的中学毕业证书比今天的985毕业证还牛,所以有个学历就能招工、升学。&br&&br&这里搬出上一个回答的老数据:&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青的生活中有什么少为人知或被刻意隐瞒的悲惨经历?-马前卒的回答&/a&&br&&blockquote&1951年到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br&&p&1957年到1968年,初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p&&p&1971年到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p&&p&2001年到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p&&p&2015年,预计将有749万大学毕业生,50万人获得硕士学位,5万人获得博士学位。&/p&&/blockquote&&br&近6亿人口的国家,每年小学毕业生比2001年的大学生都少,进城招工提干的标准再清楚不过:&br&&br&&blockquote&&b&中学生就能当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训练团里短训几个月,就派到全国各地当接管干部。&/b&小学毕业生,如果写字漂亮,文章通顺,到县政府谋个职位轻而易举,招工到最先进的国有企业里也是重点培养对象。这个待遇比90年代扩招前的大学生牛的多。&br&&br&在苏联的支援下,我们为了尽快搭一个现代国家的架子,很多时候是国家招聘人数比识字的人多,&b&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人数比下一级学校的毕业生多。&/b&经常要动员已经工作的干部和士兵去读大学,保证有足够的学生。&b&这个时候,知识分子和学生的压力很小,都习惯于读书就有好前途。&br&&/b&&/blockquote&&br&但这个决策不用费脑子的好时光很快结束了。因为前面的数据同时证明,新中国在拼命搞扩招,目的是尽早结束少数人受教育的过渡阶段。到了1971年,初中教育开始普及,每年高中生都有100万了,教育不再是稀缺品。但……钢铁依然相对稀缺,中国还在努力落实1957年的“十五年超过英国”的计划。(钢产量超过英国是1973年,比计划晚了一年)。&br&&br&既然钢铁还不够,好的工作就不够,自然不可能每个初中生都升学、分配工业化职位,去拿相对较高的报酬。这个时候要解决的问题就是&b&“哪些读过中学的人得到好工作?”以及向剩下的人解释“为什么是他们去操纵来之不易的钢铁?,为什么不是你们”。&/b&对读过书的人解释,可比过去做文盲的工作麻烦多了……&br&&br&&blockquote&&b&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轮大扩招造成了严重的学历贬值&/b&,对我们父辈的冲击,比大学扩招对我们的冲击要厉害十倍。从那时起,读书在中国再也不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了,而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基本待遇。对于原来垄断知识的少数人,少数家庭来说,那20年是非常难过的20年。&/blockquote&&br&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让上山下乡成为必要的政策——第一代工业人口的孩子长大了!&br&&br&过去的工人结婚早,生孩子早。许多人是结婚才进城当工人,当干部的。1949年建国,1953年全面进入工业化,到了60年代中期,他们的子女已经是十几岁到二十岁,必须决定他们的工作了。是不是他们天然地就有权留在城里,优先被分配工作,去操作钢铁设备,获取高工资呢?&br&&br&如果他们是中国仅有的受教育青年,那自然应当如此。毕竟机器不能让文盲来操作,即便不公平,也只能这样了。但问题在于,&b&此时农村也普及了教育,也有大量的中学生。&/b&虽然人均受教育水平比城市还是低,但人口基数大。几百万乡村教师筚路蓝缕十几年,把农村的中学生发展到了城市的三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这时候你说,工作天然就该优先给城里人,剩下的再到农村去挑选。你觉得结果会怎样?&br&&br&结果必然是80年代初流行的&b&读书无用论提前出现&/b&。七八亿农村人口彻底放弃让子女升学——升学也不能得到好工作,还是回家种地,为啥要上学?学校不收钱,还耽误孩子在家干活呢。于是1980年代到来的时候,中国农村将依然是文盲的世界,壮年劳动力既不识字也没受过集体活动的训练,根本没能力去打工。中国就算和西方进行了缓和,也不可能引进外资开设新工厂。不信你看非洲,许多国家就算不打仗,难道就有人去积极投资、去利用廉价劳动力吗?显然不是。&b&只有受过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受过现代社会训练的人才算劳动力,才对工业化社会有意义。&/b&所以说,绝不能把新增的工作机会都留在城市,那是让整个国家作死。&br&&br&&img src=&/dcc51db0ffeb93ba8d9a69_b.pn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dcc51db0ffeb93ba8d9a69_r.png&&&img src=&/44e153b30bba51c57c3113ddb9d4a8f2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4e153b30bba51c57c3113ddb9d4a8f2_r.png&&&br&请注意上面的数据,稍微按一下计算器就知道,70年代中国每年修1230公里铁路,80年代每年修450公里铁路,90年代每年修1090公里铁路。基础设施增速绝对值下降,如果没有优质劳动力打工来弥补,不可能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br&&br&所以,在钢铁(机器)产量有限的前提下,唯一合理的方案是&b&果断阻止1700万城市知青获得“超国民待遇”&/b&,不许他们因为父母被选拔来搞工业,就靠血统获得好工作。必须让他们和三倍的农村知识青年一样,获得国民待遇,即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的权利(下乡知青分配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视为土改待遇),然后再从中选拔优秀者进城工作、升学。&br&&br&这样事实就很清楚了。国家&b&没有从下乡知青手中拿走任何东西&/b&,因为国家本来就没承诺过所有城里人都可以按照血统分配工作,凭什么要默认他们留在城里?凭什么要默认农村人要留在农村?国家只是&b&没有给他们优先挑选工作的特权而已&/b&。全国的受教育青年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工作,接受国家选拔,这难道有错误吗?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天生就要为一部分人服务,更不要以为自己总会是这受照顾的“一部分”。&br&&br&客观地说,当时的政策不是完美无瑕,你完全可以质疑当时的选拔标准是否合理,讨论政策是不是改进的更好。但如果&b&质疑知青下乡的合理性,等于直接否决了中国的未来,同时对绝大多数知识青年构成了赤裸裸的歧视&/b&——必须记住下乡知青只是知青的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的知识青年本来就在农村。“知青下乡”这个说法天然地否定了农村读书人也算知识青年,也很有错误的诱导性。&br&&br&至于其他的问题和结果,在前一个回答里说的很清楚:&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青的生活中有什么少为人知或被刻意隐瞒的悲惨经历?- 马前卒&/a&&br&&br&&img src=&/ad025abbac0a833ec89794b_b.pn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ad025abbac0a833ec89794b_r.png&&&br&总之,知青下乡政策是看起来合理,做起来也有实效的政策,&b&既符合公平,又促进效率&/b&。任何对它泼脏水的人都应该想想自己的批评出发点。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反对中国的进步,反对中国的平等,反对中国最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80年代初一刀切让知青回城,结果是中学入学率的下降,乃至80年代末的经济大波动、90年代的国企冗员,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br&&br&最后补充一下,有人质疑当年制定这项政策的时候是否有这么前瞻性的考虑,那我只好转一下当年的文件:&br&&br&&blockquote&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b&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也是培养和&b&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b&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对于&b&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b&,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br&&br&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b&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b&”。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却公然大唱反调,极力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br&&br&日,《人民日报》社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blockquote&&br&这里三个目标说的很清楚:&b&建设需要、缩小城乡差别、造就合格的接班人&/b&。社会的确需要吸收一部分青年进入工业,充当中坚力量,而农村青年既然读了书,和城市青年学历一样,就该平等竞争。为了激励优秀的人流入工业,工农差别必须有,不能消灭,但也必须缩小到不能世袭的地步。要斗争小集团利益,坚决贯彻平等政策。当年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凭什么要坚持给城市户口的年轻人以优先权呢?&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相关新闻?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一个睿智且有长远眼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看《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这些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机器人群体能够干人类 98% 的非机械性工作的时代,社会会怎么样?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军事与民生在年代的中国哪一个需求更迫切? - 马前卒的回答&/a&
发现有人对知青政策放低级嘲讽,我只好替大多数知识青年(主体是回乡知青)说点车轱辘话。免得公开的国民歧视政策流传太广。但既然说了那么久都没用,这次我换个叙述方法: 首先,“上山下乡”这个名字有诱导性,让后人理解为这是一场被主动“发起”的潮流…
问题主要不在像动力这种具体的技术上,而是我们无法量产(量产了没用)。道理上 &a data-hash=&0d0abbeddf452bfebc8fd99d& href=&///people/0d0abbeddf452bfebc8fd99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d0abbeddf452bfebc8fd99d& data-hovercard=&p$b$0d0abbeddf452bfebc8fd99d&&@白熊&/a& 说得很清楚,我只在这里补充几个例子以凸显单件和量产巨大的成本差异:&br&从市场上买一个普通螺丝钉,价格约1元,用车床加工一个同样的螺丝钉,成本至少10元,还不包括表面处理;&br&一片常见的普通集成芯片,售价约1角-1元。但自己设计生产一枚同样的芯片(行话叫流片),价格大概十万-百万不等;&br&家用塑料水杯,批量生产成本约2元,注塑用的专用模具约1-10万,生产流水线大概几百万&br&拿破仑时期,铝只能在实验室中用钠置换法生产,价格比金子还贵,拿破仑曾下令将旗子上的金星换为铝星以炫耀他的富有。后来发明了熔融电解法批量生产,铝才成为常规工程材料。&br&软件......批量制造=复制分发,成本几乎为零,所以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之类的即便开发工程浩大,价格也可以比较便宜;与之对照,专用机软件(如工业控制,交通调度,银行金融)都非常贵&br&&br&以上事例,有一些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缩小量产与单件的差距的。但本质上,&b&由于信息法则的约束,复制出大量相同的物品总是更为容易&/b&,而容易就意味着更少的劳动时间,即成本。现代工业对于单件生产的技术并没有进步太多(可以参见机械表),&b&我们生产重复产品的能力却在最近两个世纪爆炸性增长&/b&(典型代表:模具、流水线、计算机控制)
问题主要不在像动力这种具体的技术上,而是我们无法量产(量产了没用)。道理上
说得很清楚,我只在这里补充几个例子以凸显单件和量产巨大的成本差异: 从市场上买一个普通螺丝钉,价格约1元,用车床加工一个同样的螺丝钉,成本至少10元,还不包括表…
如何量化工作量?&br&如果按照焦耳数算,蒸汽时代就够了;&br&如果按照比特数算,70年代就够了;&br&&br&如果按照产值算,额。。对不起,经济学上的商品价值只计入其中凝集的人类劳动时间,结果是同样的劳动被机器大规模取代后,产品迅速变得不值钱。从历史的角度说,机器并不会增加产值,只会增加产量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提高人类整体的生活水平。&br&&br&PS: 评论区有人说关注失业,只要降低法定工作制就好了呀,每天5小时每周4天,反正工业品都由机器代劳。
如何量化工作量? 如果按照焦耳数算,蒸汽时代就够了; 如果按照比特数算,70年代就够了; 如果按照产值算,额。。对不起,经济学上的商品价值只计入其中凝集的人类劳动时间,结果是同样的劳动被机器大规模取代后,产品迅速变得不值钱。从历史的角度说,机…
【生了孩子就必须养大,儿童生病要积极治疗,最起码也要减轻孩子的痛苦】。对于平民来说,这是到工业社会后期才逐渐形成的概念。&br&&br&我们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解释,也可以完全不解释——我自己的孩子,为啥不爱他?为啥不宠他?但作为动物,唯一正确的答案是&b&我们要延续自己的基因&/b&,而每个孩子都能基本复制我们的一半基因。所以,几百万年来,我们不会嫌弃自家的婴儿吵闹,不会抱怨他们会吃掉最后一点食物,在野兽来袭的时候会为了保护后代勇敢战斗。这一切的原因都可以用简单的进化论原则来解释——基因里没有类似本性的人都很难留下后代。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有爱护自家子女的本能。萌萌的婴儿对着你微微一笑,所有的麻烦、疲劳都可以抛到脑后。没有孩子的时候,呆坐十分钟都觉得无聊,有了孩子,对着沉睡的小娃娃看上几个小时也不腻。这都是深埋在我们DNA里的本能。和猫、狗、企鹅一样共享的本能。&br&&br&然后转一个很颠覆的帖子:&br&&br&&a href=&///?target=http%3A///topicdisplay.asp%3FBoardID%3D-3%26Page%3D2%26TopicID%3D33232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外婆小时候的故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今天饭桌上听外婆讲了些她小时候的故事:她12岁之前(33-45年)住在南京,淞沪开战后避难至郊外的农村,父亲是个普通知识分子。按我外婆的说法,当地农民基本没有卫生保健的概念,&b&特别是对儿童&/b&。&br&&br&案例1:当时有个小孩眼皮睁不开,所有人都说他是瞎子。其实这只要一个很小的外科手术就能解决,但他的父母&b&从来没想过要治&/b&。&br&&br&案例2:另一个孩子从很小就得了疝气,从来没治过。&br&&br&案例3:一个小孩得了什么病从未就医,快要死了。父母把他放在外面一棵树下盖个破席子,对我外婆说&b&“等他死了告诉我一声”&/b&就下地去了&br&&br&案例4:我外婆一个同龄玩伴得肺炎发高烧,父母把她丢在家里不管,同样是对我外婆说&b&“死了告诉我一声”&/b&就下地去了&br&&br&案例5:我外婆自己生病时,我曾外祖父会找医生并请假在家照顾她,因此被左邻右舍的农民嘲笑。我曾外祖父表示“不看病万一死了怎么办”,农民曰&b&“死了就死了呗”&/b&。&br&&br&这些事情还是发生在相对富庶的南京农村,据我外婆说很多农民父母不是看不起病,而是压根没想过给孩子看病这回事。在他们看来&b&孩子的价值远不如一头牛,死了大不了再生一个就是&/b&。就算他们自己生病,&b&只要不是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同样不会有就医的想法。&/b&&/blockquote&&br&为何这些父母如此“残酷”?因为我们的本能不是“爱孩子”,而是“尽最大可能延续基因”。经过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进化,围绕着【延续基因】这个本能,我们的基因已经构造了非常精细的判断逻辑,绝不是“无条件保护孩子”那么简单。相反,我们的基因会做算数。正如道金斯指出的问题:&br&&br&&a href=&///?target=http%3A///read-2425_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自私的基因&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第一代堂兄弟有两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同每一个祖先的代距是 4,因此他们亲缘关系指数是2(1/2)4 = 1/8。如果A是B的曾孙,代距是3,共同“祖先”的数目是1(即B本身),因此,指数是1X( 1/2)3=1/8。就遗传学而言,你的第一代堂兄弟相当于一个曾孙。同样,你“象”你叔父的程度[亲缘关系是2X(1/2)3=1/4]和你“象”你祖父的程度[亲缘关系是1X(1/2)2=1/4]相等。&br&&br&至于远如第三代堂兄弟或姐妹的亲缘关系[2X[(1/2)8=1/128],那就要接近于最低的概率,即相当于种群中任何一个个体拥有A体内某个基因的可能性。就一个利他基因而言,一个第三代的堂兄弟姐妹的亲缘关系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差不多。一个第二代的堂兄弟姐妹(亲缘关系1/32)稍微特殊一点,第一代堂兄弟姐妹更为特殊一点(1/8),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十分特殊(1/2),同卵孪生兄弟姐妹(1)就和自己完全一样。叔伯父和叔伯母、侄子或外甥和侄女或外甥女、祖父母和孙子孙女,异父或异母兄弟和异父或异母姐妹的亲缘关系是1/4。&br&&br&现在我们能够以准确得多的语言谈论那些表现近亲利他行为的基因。一个操纵其个体拯救五个堂兄弟或姐妹,但自己因而牺牲的基因在种群中是不会兴旺起来的,但拯救五个兄弟或十个第一代堂兄弟姐妹的基因却会兴旺起来。&b&一个准备自我牺牲的利他基因如果要取得成功,它至少要拯救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子女或父母),或四个以上的异父异母兄弟姐妹(叔伯父,叔伯母,侄子,侄女,祖父母,孙子孙女)或八个以上的第一代堂兄弟姐妹&/b&,等等。按平均计算,这样的基因才有可能在利他主义者所拯救的个体内存在下去,同时这些个体的数目足以补偿利他主义者自身死亡所带来的损失。&/blockquote&&br&这就是我们本能地待亲戚比其他人更热情的原因——他们也在帮我们传递基因。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还会为这个“爱”做“加法”,即我们也会爱护亲戚的孩子——他们身上也有我们的基因。&br&&br&我们不仅会因为保护基因做“加法”,还有对应的“减法”。比如说,如果生出一个孩子很不健康,将来很可能长不大,或是长大了也不太可能正常婚育,抚养孩子,往往会把孩子果断抛弃,因为不值得为这样的孩子浪费一点资源。原始社会如此,农业社会也如此。我小时候爬山,在村落附近的山凹里经常看到被抛弃的孩子尸体。有一次快到山顶,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起身的时候才发现树的另一边靠着一具婴儿的骨骸。&br&&br&类似地,年轻而有生育力的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但有生之年还可能再生那么四五个孩子并养大。那么,为了将来可能的四五次成功生育,他们是不会让现有的孩子威胁自己生存的。灾荒年间&b&“易子而食”&/b&常常上史书,就是基于这一本能的避险策略。这其实也不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习惯,许多哺乳动物也会做类似的事情,甚至“温柔”的兔子也不例外:&br&&br&&a href=&///?target=http%3A///bp-ef2ded63b73f-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肉兔养殖技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p&食仔癖:母兔产仔后,将其仔兔部分或全部吃掉。以初产母兔最多,多发生在产后3天以内。其主要原因:&/p&&p&①营养缺乏,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不足,产后容易出现食仔;&/p&&p&②母兔在产前和产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饮水,舔食胎衣和胎盘,口渴而粘腻,此时如果没有提前备有饮水,有可能将仔兔吃掉;&/p&&p&③产仔期间和产后,母兔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此时受到噪音、震动或动物等的惊吓,造成精神紊乱,多出现吃仔、咬仔、踏仔或弃仔(不再给仔兔哺乳)等现象;&/p&&p&④产仔期间周围环境或垫草有不良气味(如老鼠尿味、发霉味、香水味等),造成母兔的疑惑,从而将仔兔当仇敌吃掉;&/p&&p&⑤母兔一旦吃仔,尝到了吃仔的味道,可能在以后产仔时旧病复发,形成恶癖。&/p&&/blockquote&&br&可见,食水缺乏,危及母兔生命,是母兔吃掉幼崽的第一原因。环境危险则是第二原因——危机四伏,既然养不活了,不如吃掉孩子,把营养留给未来安全条件下的生育。当然,多数情况下,人类父母不会把事情做的这么残酷,最多就是逃荒路上抛弃孩子,或是穷的受不了把孩子送人。&br&&br&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对于稳定农业社会的穷困农民家庭(也就是大多数家庭)来说,每次生孩子都是一次风险投资。在整个投资周期中,“生孩子”占总“投资”的比例并不大。把孩子养大所需的食物、衣服、房子才是最大的投资。所以,如果孩子病不太严重,就等他自愈;如果病很严重,那更不必为他浪费资源,宁可再生一个孩子,指望新的孩子能身体健壮。所以农民们普遍不愿意给孩子治病。前面那段南京附近农村的回忆,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很值得注意:&br&&br&&u&“死了就死了呗”—&/u&—节约的资源用来再生一个孩子,可能更有利于基因传播。&br&&br&&u&孩子的价值远不如一头牛,死了大不了再生一个就是&/u&——佐证上一点&br&&br&&u&只要不是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同样不会有就医的想法&/u&——判断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计算。如果影响了劳动力,全家都会饿死,所以借钱也要治疗。类似地,大孩子已经消费了许多食物投资,也顶过了幼年的高死亡率阶段,还能帮着干点活。所以往往是较大、较健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宠爱,获得更多的资源。&a href=&///?target=http%3A//www.gushiwen.org/GuShiWen_355bff694a.asp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i class=&icon-external&&&/i&&/a&【饥岁之春,&b&幼弟&/b&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里面的“幼”字就体现了饥荒年间的习惯——越小的儿童越没有资格优先吃东西。&br&&br&这并不是汉族独特的习惯。&a href=&///?target=http%3A///book/shiji/011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i class=&icon-external&&&/i&&/a&有这样一段记录:&br&&br&&blockquote&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b&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b&,何以言匈奴轻老也?”&/blockquote&&br&可见资源匮乏会迫使基因本性暴露,竞争残酷的社会尤其如此。&br&&br&不过,前面的假设都是父母有很多孩子,以及父母还有生育能力。一旦失去生育能力,已有的孩子就是传递基因的全部希望,父母对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的重视就会陡然上升。老来得子会格外宠爱,爷爷奶奶会比父母更宠孙辈,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即便这个孩子不算出色,也会被百般宠爱,因为父母的投资“别无选择”。&br&&br&工业社会足够发达之后,化肥农药等技术改变了这一切。&br&&br&&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9203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大不了不进口粮食,不吃最多10%的进口粮食,对中国人的健康毫无影响。甚至可能有好的影响。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要是中国人种不出足够的粮食,农业搞不好,哪怕国际贸易再发达,我们也没有底气说这种话。&br&&br&前面说实体经济,我是把工业和农业分开说的。但实际上,农业现在不是个独立的产业。我们中国农业搞的好,不是说中国农民种地比别国农民辛苦,不是因为中国的耕地比他们肥沃,更不是中国的气候比别人好。而是因为我们是工业化的种地,我们能生产足够的化肥,修足够多的渠道和水库,让袁隆平这样的团队培养世界上最高产的种子。&br&&br&所以,虽然中国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中国亩产还是从100斤左右上升到六七百斤,能生产世界上最多的粮食。这和分田到户的积极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工业化的作用。&br&&br&相比之下,印度粮食一没化肥,二没水利,三没有良种。虽然他们人比中国少,耕地比中国多,但人均粮食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书里用了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猪的存栏量是5亿头左右。每年要吃掉1.7亿吨饲料粮。印度12亿人,每年只有2.2亿吨粮食可以吃。换句话说,工业化的猪要比纯粹农业国的人吃的饱,吃的好。&/blockquote&&br&现代工业技术不仅很先进,而且是在百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即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人口增长。人类这个物种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可以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下生存,不用让大多数人时刻面对资源匮乏的生死选择。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我们发展了现代文明,用现代社会的&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Qx3NhrvBWYSg-HhRdD7YpjL1sqLGA8drlWjluUYK1RRblhzvLqlrV28VaJh4sAwSscpozEJApSc-3BTfM82Zj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me&i class=&icon-external&&&/i&&/a&压倒了基因本性,才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甚至更加宠爱病弱的孩子——现代社会有妇幼保健院,有儿科大夫,在病弱孩子身上的“投资”会得到很好的基因回报。&br&&br&&img src=&/b4c3a7dc0170faf8d75d906df25c273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4c3a7dc0170faf8d75d906df25c273b_r.jpg&&&br&其实不光对儿童的态度如此,大多数家庭关系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残酷的“传统”、冷漠的“本能”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财富支持下,才变成我们熟知的“文明”和温情脉脉的“感情”。比如说尊老,比如说夫妻平等。如果没有工业,我们固然会有“淳朴”的一面,但也同样会表现出对同类的獠牙——这两者都是基因本性。&br&&br&补充——必须承认,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对儿童残酷的态度改善了基因。大多数和基因有关的病症都被这种残酷的筛选淘汰了,留下的是最强壮,最健康的人类。现代社会把幼年容易得病的孩子都养大,治好病,还能结婚生子,我们人类的基因会因此积攒很多“垃圾基因”。不过这问题也不大,因为生物技术的进展很快就能让我们对自己“转基因”了,即直接修改基因,不用经历残酷的自然淘汰就能解决问题。&br&&br&我曾经发过这么一条微博:&br&&br&&blockquote&医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我们不再有20%左右的婴儿死亡率,不会每一代人都淘汰1/5的弱势基因。所以人类必须继续发展转基因技术,把改造对象从植物延伸到人类。否则必然身体畸形化,智力白痴化。如果在白痴化发生前还没开发好,人类就毁了。&b&反转的人给我列举了大批弱智理由,列的越多,我越觉得时间紧迫。&/b&&/blockquote&&br&总而言之,文明源于技术,感情基于钢铁,现代社会的基础是工业的生产力和公平的分配。绝不是上帝或是什么温情脉脉的“传统”——那玩意从来就不存在!&br&&br&相关回答:&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些看似昏招,实际却十分精妙的国策?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青的生活中有什么少为人知或被刻意隐瞒的悲惨经历?--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女星为什么好多都是生双胞胎?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当前中国社会的男女平等状况堪忧吗?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东西是 1949 年后才有的,却常被我们当做传统文化? - 马前卒的回答&/a&
【生了孩子就必须养大,儿童生病要积极治疗,最起码也要减轻孩子的痛苦】。对于平民来说,这是到工业社会后期才逐渐形成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解释,也可以完全不解释——我自己的孩子,为啥不爱他?为啥不宠他?但作…
&b&    只在科技范畴理解《必然》,无法把握KK的精神&/b&&br&&br&&p&去年买了一份《银带》中文版众筹,得到一本附赠的凯文·凯利(KK)最新作品《必然》。《必然》满纸是KK对液态化新世界的点解,《银带》则是他主创的科幻漫画,5斤重,厚重的像块青石板,画风唯美又神秘,感觉他想在信息流长河里埋藏一块篆刻着元信息的美索不达米亚泥石板,又好像“先驱者”号太空探测器里放置的金属板,携带着人类信息飞出太阳系。&img src=&/e25cafa2aef65d891b4c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25cafa2aef65d891b4c4_r.jpg&&&br&&/p&&p&网上已经流传《必然》的120条语录摘抄,不少科技博客作者随手引用,真好像他是教主一样。&strong&但摘抄行为就像我们小时候流行的名人名言,脱离整体,往往导致断章取义。&/strong&比如,过去常有人引用黑格尔那句“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为现存事物辩护,殊不知黑格尔原著中紧接此句的下一句话就是“凡是存在的也都是不合理的”(完整逻辑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自身的肯定与否定,二者的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超越自身,是为“辩证”)。所以本文我不打算拘泥于小细节,而试图从整体思想脉络来把握之。&/p&&br&&p&&strong&一、不再包罗万象,唯在意你的生活&/strong&&/p&&p&KK最著名的作品《失控》洋洋洒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昔追地球起源,往继产业兴替。不仅讲信息技术,还非常“及物”——可以从蒸汽机、自动驾驶系统、海军炮台动力机制里发掘智慧,可以纵论登月计划、生物科学直到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包协作……我称之为具有相当的唯物主义基础。相比之下,《必然》则围绕个人在信息流世界的生活方式展开。屏读、分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这些都是章节的名字,乍一看像在描述一个新媒体+社交产品。看似离开了物质生产基础,其实不然。&/p&&p&此书一开始就交代未来世界的一切物质都将被“知化”。物联网就是如此,所有物体都在上传自己的数据、接入智能流。不能产生数据、不能与环境互动的物件都会被人看作“坏掉”的物件。&/p&&p&另一位数字生活教父尼葛洛庞帝曾感慨连马桶都比电脑更智能化——马桶能感知用户有没有靠近、要不要冲水。可是你在电脑面前坐一天,它都不知道你的存在。以后这些都会变化。KK延续了之前著作一直强调的蜂巢思维、分布式计算、大数据理念和“科技想要什么”的内在逻辑分析,指出新的科技-生活方式刚刚形成,万物都将知化,在《银带》里则体现为万物有“灵”——新的人类将会控制机器的灵魂。你的电脑将识别你的到来,你的桌椅将自动为你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strong&不过这些不重要,只是些方便和享受而已,重要的是软件吃掉一切,数据吃掉一切。智能流将像电流一样悄然围绕我们,支持我们。&/strong&&/p&&p&我们将如何生活?&/p&&p&如果我们像产品经理构想用户场景一样,描摹一个虚拟的新人,这个人将是这样的:他永远是菜鸟,不断升级软件,也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他的工作节奏变了,以日清模式解决问题、学习知识。信息不再以文件夹的方式整理(所以云笔记代替了资源管理器),&strong&工作任务也不再像等待整理的箱子,而像流水一样从他面前飘过。他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却乐于通过标签、收藏、关注等方法在河流里采贝并融入自身,构造自己的生命时间线(记忆)。&/strong&&/p&&p&日清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处理问题的态度,不能再慢吞吞一件一件解决问题,也不用保证解决每件事,但是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以最大概率处理不断涌现的问题。必须学会多线程工作(就好比大脑装了多核处理器。事实上我的办公桌上已经放了两台显示器,现在我觉得自己长了两个脑袋)。生活是流水线,但你不用担心它会像富士康流水线那样惩罚你,你从上面取多取少都是对自己的奖惩。&/p&&img src=&/dc671d31573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c671d315733_r.jpg&&&p&(两个显示器)&/p&&p&这样很忙吗?不,要懂得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慢吞吞地开老爷车,或者像个学究那样立刻批评互联网资本主义压榨了劳动力。他应该不断把琐事交给人工智能,自己去专注于更需要人脑的领域。数据生活和穿戴设备会优化他的生活,甚至“修改”他的身体感觉。比如腰带指南针的触感渐渐的会让他的腰能感受方向,而虚拟现实里碰撞石头的感觉也可能让他误以为现实中撞到石头也不过如此。他相信“进托邦”(有别于革命性的乌托邦),每一次技术更新都带来和益处一样多的损伤,但总是益处多一点。他的注意力价值也被KK计算出来了——平均一小时3美元——他愿意花费三美元来购买需要耗时一小时阅读的信息。&/p&&p&好了,KK跟踪科技时尚的速度够快,《必然》已经谈到香港占街运动人群使用的非中心化通信工具FireChat。我觉得他差一点就能赶上“表情包大战”和“谷歌智能战胜人类围棋手”了。他也称赞了“众筹”,肯定P2P大发展,但肯定没想到中国的P2P会以这样惊人的速度膨胀并发生崩溃,否则他一定会深思这个事情。因为他特别关怀个人体验,淳淳挂念个人生命在未来科技世界如何安放。&/p&&p&这个男人,大学一年级就辍学,骑自行车到处旅行,长期深入各种实验室和亚洲边缘地带,始终在蹦跑、琢磨、分享,也始终眷顾身后的人们。称他为教父是别人的看法,我觉得他没有,最多是个天使(messenger)。倒是中国有些人对他活(wai)学活(wai)用,成了精神传销组织的教父。&/p&&p&这本书比起《失控》给我的启发小,但值得玩味的言外之意多,所以,我们来说说KK的情怀吧。&/p&&br&&p&&strong&二、情怀:数字苍穹下&/strong&&/p&&p&读KK的文字,总有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意味散发出来。《失控》写于壮年时期,沉稳又睿智,斑驳又体贴,有种触及身体的感觉。聆听、点解、引导、陪伴,就像电影《柏林苍穹下》里面陪伴人类的天使,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形象,静穆聆听、喋喋私语。&strong&不像和他齐名的新能源产业鼓吹者杰里米·里夫金,从追捧罗马俱乐部全球气候变暖报告开始,总有一种听风就是雨的急切。&/strong&&/p&&img src=&/4cdc93ebc4df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cdc93ebc4df3_r.jpg&&&p&(电影《柏林苍穹下》剧照:天使。他和《银带》里的天使一样,渴望获得人类的肉身感觉)&/p&&p&读kk的作品像读小说,能感觉到有一个主人公存在——一个有丰富心理活动的探索者,一个科技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永远在好奇,永远在自省,永远在抵抗。最后一点文章最后解释。&br&&/p&&p&“其实(人的)智能或许是种累赘,如果说‘智能’意味着我们特有的自觉意识、疯狂的自省驯化以及凌乱的自我意识流,那么结论尤其如此。我们希望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超乎常人地专注于道路,而不是在纠结之前和智能车库之间的争执。医院里的综合“沃森”(IBM的人工智能)医生能一心扑在工作上,永远不要去想当初是不是该学金融专业。”看这段话我不禁莞尔。KK深谙人类的自省、意识流艺术。我仿佛看到了作家伍尔芙的“时时刻刻”,这是科技messenger的时时刻刻,聪颖、开放、善感。不止是谈技术,也是谈生活方式,谈情感教育。&/p&&p&他会自责当年不相信维基百科这种开放式协作方式,但事实证明自己错了。他提醒我们常常对正在形成的东西视而不见。但他也不是在那里承诺什么宣扬什么,不断有犹疑,不像里夫金那样永远斩钉截铁——欧洲人在低碳新能源方面已经听我的了,美国人再不听我的就落后啦!&strong&里夫金只讲未来愿景的美妙,从不考虑痛苦。KK是会考虑一下痛苦的。&/strong&&/p&&p&在智能流里生活的感觉就像不停游泳的鱼,或者几乎没有脚的蜂鸟,可以小憩,但长期停下就会落后。大部分人跟不上科技节奏,只是在跟随。他说“我是个有点儿老派的人”,科技发展速度让所有人都迟早变得有些老派,他能体谅。&/p&&p&他看到了新世界规则的变化——算法将部分取代律法。用调整算法解决问题、引导大众,效率远超律法,你得适应。这是新的圈地运动,很多人将被抛出轨道。就像淘宝使得实体店倒闭。你能操作多少软件辅助工作决定了你的岗位高低。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KK那样的技术辛运儿,但好在他没有优越感。&/p&&p&他总会超出商业之外考虑人格发展问题。他也吐槽类似淘宝或者今日头条总是向用户推荐类似信息的问题,称之为“过滤器泡沫”。他关怀的还是人的进步,“你卡在了一个小高点的位置,而你却自认为自己是在顶点上。即使你原本会喜欢它。”以此出发提出产品建议:建议展示可选择领域的可视化图谱(地形图),系统要探测用户不喜欢什么却故意推荐给他,打破自封。&/p&&p&他安慰人们在数据时代不要一味担心隐私,必须懂得分享和利用数据,但是他也担心斯诺登的担心,提出了改善方案,就是不能只有单向的数据获取和监督,必须可以和政府双向监督,提高透明度。好吧,这个建议实在太蜻蜓点水了。但爆发睿智的地方不少,比如他才不认为未来信息世界的问题是碎片化,“这个机器(或是庞大的平台,又或是巨大的杰作),伪装成了亿万个联系松散的碎片。”这个无形的东西是什么,他没有回答,KK比喻成暗物质,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96%以上。他说比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出新颖的问题。&/p&&p&&strong&他甚至反思脸书、推特带来的问题。&/strong&对于引发阿拉伯之春(冬)的推特、脸书革命,里夫金会说:“对年青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人来说,他们正成为全球性社会中的一部分,成为脸书的忠实用户,原来的方式已变得不合时宜。(引自《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把脸书当作天经地义的“自然”,而KK会有反思,认为脸书、推特也有需要被教化的一面,就像当初“大哥大”刺耳的铃声后来被“驯化”了,我们也会更妥善处理新媒体。&/p&&p&马克思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句话被后现代哲学家拿来当作书名加以感慨。但是KK们却在找寻液化世界的新秩序。固态、液态都不是事,适应液化才有立足之处——把你的创造融化到这条生生不息的流当中去,首先要建立液化时代个人的情感结构。&/p&&p&说到推特革命,已经不能不涉及政治了。不要误会,情怀绝非独立于其他领域。相反,深厚的情怀不能不触及政治、技术。于此,我们能看到KK更多的挣扎。&/p&&p&&strong&三、社会主义?&/strong&&/p&&p&只在科技领域理解这本书,会不太明白KK的心结。当他撰写此书的时候,也正是美国党派政治极化的时候。据说在60年代,当被问及如果你的孩子和同你不一样的政党的人结婚,你会介意吗?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说会,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逼近百分之五十。特朗普(保守主义)和桑德斯(社会主义)这两个“离经叛道”的总统竞选人正在获得大量选票,再次反证美国主流政治观念遭遇挑战。这也是世界范围发生的事情,包括近在眼前的港台之变。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则是官方要求新闻舆论的一切环节都要讲导向,管它时政娱乐科技广告东南西北中。总体来看,1990年代战胜苏东阵营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运行良好半世纪,现在到处遭遇挑战,面对新问题捉襟见肘。波澜所及,KK心中也有了搏斗。&/p&&p&我就说这个书名吧。&strong&你不知道,KK敢用“必然(inevitable)”这两字,在西方的舆论场下是多么胆儿肥。“必然”,顾名思义意味着某种决定论。&/strong&自冷战以来,自由主义思想者激烈批判苏东史学观念中的历史决定论,认为有悖人的自由意志。罗素、柏林、波普尔、哈耶克等都是代表。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开篇毫不客气地挞伐马列,哈耶克干脆把这条必然之路称做奴役之路。曾在《失控》里引用过哈耶克论点的KK肯定清楚这一点,却毅然使用“必然”这个词,然后又立刻展开小心翼翼的辩护,试图协调“必然”和自由的关系。&/p&&p&开篇就仔细修饰——&br&&/p&&p&“‘必然’是一个强烈的措辞。它会引起部分人的警觉——这些人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必然的。他们认为,人类的主观意愿可以,也应当对任何机械的趋势加以扭转和控制。在他们看来,‘必然’是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放弃。而当必然的观点和科技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我在本书中所做的一样,对宿命的反对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和激昂。”&/p&&p&“我所说的必然是另外一种形式。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青睐某些特定的行为。这些偏好仅存在于塑造科技大轮廓的合力中,并不会主宰那些具体而微的实例。”&/p&&p&看似KK把自己的“必然”限制在科技趋势里了。果然如此?不,KK很快忍不住越界了。&/p&&p&在第六章《共享》里,他和比尔·盖茨论战。盖茨嘲笑免费软件的倡导者是当下的共产主义者,KK辩护:“免费开源软件的爱好者更有可能是政治自由主义者,而非共产主义的左倾分子。”在这样安慰自由主义者之后,话锋一转,正式引向社会主义——“不过他(盖茨)的指责也并非全错:当一场席卷全球的浪潮将每个个体无时无刻地连接起来时,一种社会主义的改良技术版正在悄然兴起。”他提出,“我们正稳步迈向一种网络世界特有的,数字化的社会主义。”&/p&&p&KK的说法和英国大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几乎如出一辙,伊格尔顿几年前出了本书叫《&a href=&///?target=http%3A///YuLiang/_5983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i class=&icon-external&&&/i&&/a&》,书中说道:&br&&/p&&p&“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是不同于宿命论的。就连自由主义者也相信死亡的必然性。”“如果社会生活中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或者大体上可以预判的趋势,所谓‘有的放矢’就根本无从谈起。这并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除了不变的铁律与纯粹的混乱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p&&img src=&/a57521fcb7be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特里·伊格尔顿)&/p&&p&接下来KK简直是长篇大论了,“它并非阶级斗争,也不是完美主义。”与政权无关,“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运行在文化和经济领域,而非政府层面。”他小心翼翼地和那些令很多人色变的共产主义运动词汇区别开来,不只是修辞,而是有一套逻辑——共产主义诞生于中心化层级信息传播时代,与集约化的工业流程相称,而新兴的数字社会主义不同,是和去中心化的信息时代相称的。&/p&&p&“我必须承认,‘社会主义’这个词会使很多读者感到不适。它背负着巨大的文化包袱。,与之类似的词语也有着同样的处境,譬如‘公有的’、‘公有制的’和‘集体的’”。注意,KK煞费苦心地把这些在西方已经被污名化的词汇改头换面招回来了,一边说没有什么未被污染的词汇可供使用了,一边说“我们不妨重新定义这组最为直接的词汇:社会的、社会化活动、社会化媒体、社会主义。”&strong&我简直感觉,他内心喜欢这些词。&/strong&&/p&&p&他还认为数字社会主义“超出了社会主义者许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做到了‘增益付出,超需回报’。”这话未免有点夸张,但是接下来他肯定了黑格尔-马克思系统的方法论:“这就是社会化机构的全部要义所在——整体优于部分之和”。&/p&&p&正统左派可以立刻攻击KK是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strong&不过处在西方语境中的KK,没有把左翼当作对话对象,而是对自由主义者苦口婆心,希望他们不要过于警惕和固步自封。我倒希望国内不管哪个派别,尤其是自认为社会主义者的人,能积极吸收别人科技实践中的先进东西&/strong&&strong&,不要一句新自由主义就打发掉,&/strong&自己却连电脑手机都用的不太好。&/p&&p&KK信奉科技趋势是超越政体的,任何国家不能阻挡。他指出一个事实,各国政府的行动都落后于技术发展,美国也不例外,而且受制于自身法律,反而是公司作为间接意义上的政府在收集更多数据。我们想想快播庭审吧,公诉人的技术知识比被告差了多少。不过KK和无政府主义者有区别,“在新兴的共享、合作、协作以及集体主义浪潮之下,公民们无法完全不触及政治。我们从协作中受益越多,就会愈发欢迎政府中的社会化机制。”他倡导一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混合的组织。需要适应新世代的不仅是个人,当然还有政府。一切都要讲导向是对的,但导向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除了政治,还要兼听科技、社会的脉搏。&/p&&p&KK的影响已经到达中国官方。去年曾发生过一个新闻,东北某省大员号召下属学习KK和里夫金,结果引起舆论风波。有网络左派针对《失控》发起批判,认为是倡导彻底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还魂。我觉得,做提醒是应该的,但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很成问题,况且并无这个能力。相反,政府官员确实有必要学习一下KK,《失控》也并非主张“放任”,而是一种更加灵巧的层级管理。目前政府部门管理中出现的不少问题,都和不理解“失控”世界的运作方式有关,还在试图用老一套层级体制和话语追赶新世界。&/p&&p&不过这个新闻对KK的介绍确实误解了KK。新闻中说:“‘蜂群远比一头狮子更厉害’的观点就是出自《失控》一书,意在强调合理分工、加强合作会达成效率的最大化。”分工合作提高效率之类言辞几百年前就已经被重商主义者提出来了,老生常谈,还需要KK来说吗?完全没抓住KK的精髓。我只希望官员读书不至于此,不然就真成了经济自由主义的老生常谈。&/p&&p&&strong&四、回心&/strong&&/p&&p&前面说到kk有种永远在好奇,永远在自省,永远在抵抗的精神。这最后一点,当然和他的共同进化观念有些关系。蒸汽机也好,飞机自动驾驶系统也好,共生生物也好,都有一种自我砥砺或者互相挑战的机制,循环往复促成了共同进化。&strong&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但就KK的气质来讲,我愿意用另一个词——回心。&/strong&&/p&&p&这个词是上世纪日本的鲁迅研究者竹内好用来称赞鲁迅的。竹内好批评日本人面对外来挑战时候,缺乏自我,总是义无反顾立刻转变成对方——要不就是全盘学唐朝,要不就是全盘西化,没有不断和过去自我对话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涅槃的精神。所以虽然每次学的挺好,但就像一个学校里的“好学生”,永远处在一种比赛场上抢金牌的状态,缺乏主心骨的形成,永远是没有芳香的花朵。&/p&&p&他把鲁迅作为中国精神的一种代表——近代中国人面对外界巨大挑战,于亡国灭种之压力下,却能不失掉自持能力,在面对挑战和学习新事物的同时不断抵抗,不断回问自己的心灵,在保存自我的同时再造自我,因而这个过程更痛苦挣扎,却更有创造性和基础。竹内好说:“回心以抵抗为媒介,转向则没有媒介”。回心者勉力向前,但区别于那些极端的改革派、革命派、颠覆派、大棒派。&/p&&img src=&/11e4e71ebedae3e1bc287e_b.jp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11e4e71ebedae3e1bc287e_r.jpg&&&p&(竹内好)&/p&&p&KK当然没有鲁迅那么痛苦,但在他的论述里也能感受到一颗坚定又不断反思的心灵,放在一片互联网喧嚣里,已经难能可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从笨拙菜鸟到前卫极客,从芸芸万众创业到踌躇满志大佬,甚至再到整个国家,恐怕也仍然需要这种回心的能力吧。&/p&&p&顺带说一句,《银带》画风美的夸张,但故事挺一般的。众筹名单上有刘慈欣,可是写科幻小说,凯文·凯利比刘慈欣差远了。&/p&&p&&img src=&/a64dec9bbf_b.jpg&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4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7&&(《银带》附录众筹名单)&/p&
只在科技范畴理解《必然》,无法把握KK的精神 去年买了一份《银带》中文版众筹,得到一本附赠的凯文·凯利(KK)最新作品《必然》。《必然》满纸是KK对液态化新世界的点解,《银带》则是他主创的科幻漫画,5斤重,厚重的像块青石板,画风唯美又神秘,感觉…
日:初稿&br&日:二稿&br&有很多朋友问能否转载,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由于文章还没写完(后面答疑部分大段空着),所以暂不希望转载,如需分享请直接指向本回答,我会努力尽快填完:)&br&&br&&ul&&li&&b&《比特币基础科普与常见误解》&/b&&/li&&/ul&&br&================== 写在最前面 ==================&br&比特币是一种全新的东西。比特币和互联网一样,都有着全新的底层技术,运行原理和上层应用,历史上从未有过类似的东西。&b&给&/b&&b&普通民众讲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就像给80年代的民众讲清楚互联网是什么一样困难。&/b&&br&&br&这也导致了绝大部分普通民众都很难搞清楚比特币是什么,并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这和互联网早期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如果告诉80年代的民众能通过网络买衣服,他们会怎么反应?&br&&blockquote&连试都没法试,怎么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买衣服?这绝对扯淡!&br&有图片也不行啊,上街买衣服不都得试穿试穿?&br&不知道穿了合不合身,好不好看就买?你这是疯了吧!&/blockquote&你要向他们介绍Google,他们会怎么反应?&br&&blockquote&一家帮你搜索信息的公司值5000亿美元?查个信息能收那么多钱?&br&什么?查信息是免费的?你用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br&那公司怎么赚钱?还市值5000亿美元?你这是疯了吧!&/blockquote&你要告诉普通民众,一种程序员人为造出来的数字货币,一个币能值1200美元,超过一盎司黄金,总市值超过一百亿美元,他们会怎么反应?&br&&blockquote&比特币就是个骗局,任何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再造出更多的比笨币,比傻币,比蠢币,&br&这种凭空造出来,完全没有实体的虚拟币怎么可能有价值?&br&没有政府背书担保,怎么可能有信用当货币?你这是疯了吧!&/blockquote&听起来是不是都很有道理,逻辑上无懈可击?&br&&br&对于想了解比特币的人来说,比特币又相当晦涩难懂。最早的比特币用户大都是极客与黑客高手,这导致绝大部分“比特币科普教程”实际上充斥着大量的技术术语和底层原理介绍,并不适合没有技术背景的人阅读。&br&&br&通常而言,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自学的话,往往需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大致搞清楚比特币的技术基础、运行原理、过往历史和生态系统(想想一个80年代的人要花多久才能大致搞清楚互联网)。本文的目的,就是将这一两个月缩短到一两周,并力争在阅读本文的一两小时内形成对比特币的基本认识框架。&br&&br&==================目录==================&br&&ul&&li&&b&0、比特币是什么?&/b&&/li&&br&&li&&b&1、比特币合法吗?&/b&&/li&&/ul&1.1、比特币在法律上的定义&br&1.2、比特币是庞氏骗局或传销吗?&br&1.3、某些传销虚拟币和比特币的区别&br&&br&&ul&&li&&b&2、比特币是怎么运行的?&/b&&br&&/li&&/ul&2.1、中心化账本(银行)&br&2.2、去中心化账本&br&2.3、去中心化账本(比特币)&br&2.4、不可复制的比特币&br&2.5、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意义&br&&br&&ul&&li&&b&3、比特币有什么用?有什么价值?&/b&&br&&/li&&/ul&3.1、支付汇款&br&3.1.1、比特币支付&br&3.1.2、比特币小额支付&br&3.1.3、比特币跨国汇款(需对冲币价波动)&br&3.1.4、资本管制下的比特币跨国汇款&br&&br&3.2、智能合约&br&3.2.1、映射真实世界资产&br&3.2.2、锚定真实世界法币&br&3.2.3、不可欺诈的合同和经济&br&&br&3.3、信息公开&br&3.3.1、慈善募捐&br&3.3.2、身份验证&br&3.3.3、去中心化服务&br&3.3.4、资金公开&br&3.3.4、信息公开与智能合约的结合&br&&br&3.4、炒作标的&br&&br&3.5、非法用途&br&3.5.1、在线博彩&br&3.5.2、暗网黑市&br&3.5.3、敲诈勒索&br&3.5.5、传销吸纳资金&br&3.5.6、非聪本意&br&&br&3.6、价值储存&br&3.6.1、黄金的价值储存功能&br&3.6.2、比特币的价值储存功能&br&3.6.3、比特币的避险功能&br&3.6.4、比特币的避难功能&br&&br&3.7、货币发行与社会公平&br&3.7.1、社会削弱政府权力的趋势&br&3.7.2、政府掌握货币发行权的弊端&br&3.7.3、美国限制政府货币发行权的尝试&br&3.7.4、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br&3.7.5、弗里德曼的雅浦岛石币&br&3.7.6、数字货币三十年的技术积累&br&3.7.7、比特币的最高使命——以技术手段限制政府滥发法币,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效率&br&&ul&&li&&b&4、比特币的风投&br&&/b&&/li&&li&&b&5、比特币是怎么发行的,什么是比特币挖矿?&/b&&br&&/li&&/ul&5.1、什么是比特币挖矿&br&5.2、挖矿设备的演变&br&5.3、矿池&br&5.4、比特币挖矿的意义——分发初始比特币&br&&ul&&li&&b&6、区块链的重要意义——人类组织结构的重大创新&/b&&br&&/li&&li&&b&&b&7、比特币的缺陷&/b&&br&&/b&&/li&&li&&b&8、总结&/b&&/li&&/ul&8.1、投资风险&br&8.2、使用风险&br&==================正文==================&br&&br&&ul&&li&&b&0、比特币是什么&/b&&br&&/li&&/ul&比特币(Bitcoin,缩写BTC)是一种&b&总量恒定2100万的数字货币&/b&,和互联网一样具有&b&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b&等特性。向地球另一端转账比特币,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简单,低成本,无任何限制。比特币因此被用于跨境贸易、支付、汇款等领域。&br&&br&比特币由于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遐想空间,自2009年诞生后价格持续上涨,2011年币价达到1美元,2013年最高达到1200美元,超过1盎司黄金价格,有“数字黄金”的美称(目前币价约450美元)。&br&&img src=&/747da9a8da3954babbe52f70f980ea9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47da9a8da3954babbe52f70f980ea92_r.jpg&&比特币始于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论文《&a href=&///?target=https%3A//bitcoin.org/bitcoin.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d3JAXL5bA_YP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文版&i class=&icon-external&&&/i&&/a&)》。在诞生后的六年里,比特币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货币,经历了无数的市场考验和技术攻击,始终屹立不倒。现在比特币已成长为一个&b&在全球有着数百万用户,数万商家接受付款,市值最高达百亿美元的货币系统&/b&。&br&&br&比特币相关企业也吸引了来自上百家著名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个人近十亿美元的风险股权投资,其中不乏传统金融巨头,例如:&br&Visa、纳斯达克、花旗:《&a href=&///?target=http%3A///visa-chain-30-mill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a,纳斯达克等巨头投资区块链公司Chain 3000万美元&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万事达卡(MasterCard):《&a href=&///?target=http%3A///mastercard-dc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万事达卡、纽约人寿保险加入数字货币集团新一轮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高盛、IDG资本:《&a href=&///?target=http%3A///circle-raises-50-mill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公司Circle获5000万美元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PayPal联合创始人,eBay联合创始人、高通:《&a href=&///?target=http%3A///bitcoin-startup-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初创比特币公司21获1.16亿美元巨额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a href=&///?target=http%3A///coinbase-75-mill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inbase正式完成7500万美元C轮融资&i class=&icon-external&&&/i&&/a&》;&br&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李嘉诚旗下风投:《&a href=&///?target=http%3A///bitpay-index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商业交易平台BitPay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达1.6亿美元&i class=&icon-external&&&/i&&/a&》等等。&br&&br&亦有部分风投资金直接购买了比特币,例如在美国FBI对暗网黑市缴获比特币的拍卖中,硅谷最知名的投资人之一Tim Draper(百度,Hotmail,Skype,特斯拉的领投人)斥资2000万美元购买了3.2万个比特币,美国的比特币投资信托基金(Bitcoin Investment Trust)购买了4.8万个比特币等等。(网易新闻《&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pRv8Bjn5Zz-BkdBFD7vGjkc6S5yIdTmoldLdeFILbcmz5tOYxv1cWSp167sgfX6uvCwgxQ7EGdwMrDbNLkXeVK%26wd%3D%26eqid%3Dce2bdec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匿名竞标者拍走“丝绸之路”五万比特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和国家界限,信息自由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比特币将进一步打破基于国家界限的金融和价值传播障碍,对全球造成深远的影响。加州大学金融学教授 Bhagwan Chowdhry提名&a href=&///?target=http%3A///satoshi-nakamoto-nobel-priz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本聪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i class=&icon-external&&&/i&&/a&时做了如下评价:&br&&blockquote&我强烈建议把此奖项颁发给中本聪。比特币的发明简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br&中本聪的贡献不仅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金钱的思考方式,很可能会颠覆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将会破坏如西联这样高成本汇款的服务,彻底消除如Visa,MasterCard和Paypal他们收取2-4%的中间人交易税,消除费事且昂贵的公证和中介服务,事实上它将彻底改变法律合约的方式。&/blockquote&&br&&ul&&li&&b&1、比特币合法吗?&/b&&br&&/li&&/ul&&b&1.1、比特币在法律上的定义&/b&&br&目前虽然有部分国家政府认可比特币具有货币属性,但大多数政府不认可比特币是货币,而是将比特币定义为商品,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主要观点有:&br&&br&①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定义为&b&大宗商品&/b&,与黄金原油小麦的归类一样。(凤凰财经《&a href=&///?target=http%3A///a/81908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被正式归为大宗商品 接受CFTC监管&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②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a href=&///?target=http%3A///gzdt//content_254275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中,禁止金融机构介入比特币,但同时认为:&br&&blockquote&“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是,&b&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b&。”&/blockquote&&br&③ 美国纽约金融管理局(NYDFS)颁布BitLicense(比特币许可证),对开展比特币金融交易的企业实行监管。(网易新闻《&a href=&///?target=http%3A///15/0606/19/ARF07UBF00014U9R.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纽约推出BitLicense比特币执照最终版本&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④ 《人民日报》在《&a href=&///?target=http%3A//.cn/n//c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子货币监管提上日程&i class=&icon-external&&&/i&&/a&》(日22版)中亦表达了类似的监管观点:&br&&blockquote&“虽然诸多虚拟货币都没有距离真正的货币属性更近,但在相对稳健的发展路径上,&b&通过对以支付清算为核心的货币功能发掘,却有助于探索真正的电子货币创新&/b&。不过,创新的脚步后面要有紧跟而来的监管。”&/blockquote&虽然目前中国政府对比特币并未开始监管,但是&b&态度已经从“无视”和“敌视”转变为“关注”。&/b&&br&&br&⑤ 英国海关税务总署(HMRC)认为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对比特币交易免征增值税。但瑞典和德国等国家政府则一直都认为,比特币应该作为一种商品来加以对待。&br&欧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最终作出裁决,认为&b&比特币应作为货币加以对待,而不是被视为一种商品,交易比特币不必像交易商品一样缴纳增值税&/b&。(腾讯新闻《&a href=&///?target=http%3A///a/31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欧洲法院裁定比特币是一种货币而非商品&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因此,&b&比特币不是被政府禁止的非法品,而是一种政府认可的合法商品和投资品,甚至货币&/b&。&br&&br&&b&1.2、&/b&&b&比特币是庞氏骗局或传销吗?&/b&&br&比特币交易市场的资金流向类似于股票市场,都是新投资者向&b&不特定&/b&的旧投资者购买投资物(比特币或股票),任何新旧投资人都不能确保盈利。&br&“庞氏骗局”的定义是: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b&回缴&/b&给前面的“投资者”当作回报的吸纳资金行为,&br&“传销”的定义是:通过&b&特定上下线关系&/b&拉人头,吸纳并分配资金的行为。&br&&br&在比特币/股票市场中老人比起新人没有优势,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判断涨跌而盈利;而庞氏骗局/传销中老人比起新人有强制优势,老人强制从新人处获取资金。因此虽然比特币/股票市场和庞氏骗局/传销一样,都依赖后来者资金驱动,但比特币市场和股票市场属于同一类别,不是庞氏骗局或传销。&b&很多人其实是把“泡沫”、“传销”、“庞氏骗局”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b&。&br&&br&再说得直白一点,传销上线逢人说的就是保证你赚钱,一个月收益有多少,你交钱了,他就能从你交的钱里抽一部分好处(比如30%~50%);比特币玩家和你说的是比特币投资风险很大,历史上有三次泡沫后大崩盘,跌掉80%~95%,买了就要做好归零的准备,你买了他没有任何好处(严格地说如果他持有比特币总量的万分之一,那他有万分之一的好处)。&br&&br&&b&1.3、&/b&&b&某些传销虚拟币和&/b&&b&比特币&/b&&b&的区别&/b&&br&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由骗子公司控制发行的虚拟币,号称是比特币的模仿改进者,但实际上&b&是传销或庞氏骗局&/b&(例如珍宝币、维卡币、摩根币等),或虽然不是纯粹的骗局,但&b&被庄家高度控盘&/b&(例如鲨鱼币、谷壳币等)。&br&&br&这些骗子币与比特币的最大区别在于:比特币不属于任何人或组织,是一个&b&无人控制的,去中心化运行&/b&的货币。而这些&b&骗子&/b&&b&币有明确的发行方,并被发行方完全控制&/b&。骗子币虽然也叫“币”,但和比特币完全是两码事。和开放代码的比特币不同,大部分骗子币都不开放代码,或者干脆连代码都没有,只是网站上的一个数字,发行方想改多少就有多少。&br&&br&骗子币往往有人卖力发帖推广,一般用上下线拉人头的手段吸纳资金。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如果XX币由号称&b&“实力雄厚”的XX公司&/b&发行,有着广阔的前景,并&b&保证投资/挖矿收益高,许诺能涨能赚钱&/b&,要你花钱购买,那100%是骗子币。&br&&br&&ul&&li&&b&2、&b&比特币&/b&是怎么运行的?&/b&&/li&&/ul&从运行上来看,比特币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网上的&b&去中心化账本&/b&。&br&&br&&b&2.1、中心化账本(银行)&/b&&br&银行是一个中心化账本,账本存储在银行的中心数据库,上面写着:&br&张三的A账号余额3000元,李四的B账号余额2000元……&br&当张三想要通过A账号转账1000元给李四的B账号时:&br&&br&① 张三到银行,向银行提交转账要求。&br&② 银行通过银行卡密码等方式确认张三身份,并检查张三的A账号是否有足够余额。&br&③ 检查通过后,银行增加一条转账记录:A账号向B账号转账1000元,&br&并修改余额:A账号余额=00元,B账号余额=00元&br&&br&&b&2.2、去中心化账本&/b&&br&假设有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大家不是靠银行,而是自己用账本来记录谁有多少钱,每个人的账本上都写着:&br&张三的A账号余额3000元,李四的B账号余额2000元……&br&当张三想要通过A账号转账1000元给李四的B账号时,&br&&br&① 张三大吼一声:大家注意啦,我用A账号给李四的B账号转1000块钱。&br&② 张三附近的村民听了确实是张三的声音,并且检查张三的A账号是否有足够余额。&br&③ 检查通过后,村民往自己的账本上写:A账号向B账号转账1000元,&br&并修改余额:A账号余额=00元,B账号余额=00元。&br&&b&④ 张三附近的村民把转账告诉较远村民,一传十十传百,直到所有人都知道这笔转账,以此保证所有人账本的一致性。&/b&&br&&br&&b&2.3、去中心化账本(&/b&&b&比特币&/b&&b&)&/b&&br&比特币用户在电脑上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软件,这样的电脑称为一个节点(node)。&br&大量节点电脑互相连接,形成一张像蜘蛛网一样的P2P(点对点)网络。&br&&img src=&/b844fd73ff7d1dfcf07f_b.pn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b844fd73ff7d1dfcf07f_r.png&&当张三想要通过A账号转账1比特币给李四的B账号时,&br&&br&① 张三向周围节点广播转账交易要求:A账号转账1比特币给B账号,并用A账号的私钥签名。&br&(A账号的私钥可简单理解为A账号的密码,只要知道A账号的私钥就能使用A账号上的比特币)&br&② 张三周围的节点通过A账号的公钥检查交易签名的真伪,并且检查张三的A账号是否有足够余额。&br&③ 检查通过后,节点往自己的账本上写:A账号向B账号转账1比特币元,&br&并修改余额:A账号余额=3比特币-1比特币=2比特币,B账号余额=2比特币+1比特币=3比特币。&br&④ 节点把这个交易广播给周围的节点,一传十十传百,直到所有节点都收到这笔交易。&br&&br&比特币的&b&去中心化公开账本&/b&称为&b&区块链&/b&。这是比特币运行的一个最简化描述,当然比特币的实际运行远比这复杂,我们在后续会对其进行进一步讲解。&br&&br&&b&2.4、不可复制的比特币&/b&&br&在现实世界里,你给了别人100元钞票,你自己就没有了。但数字世界里的东西都是可复制的,你复制给了别人一个文件,你还有这个文件。你复制给了别人100元,你还有100元(这称为双花 double-spending)。这导致在数字世界里的货币必须用中心化方式来管理,比如由银行的中心服务器来管理你的钱。&br&&br&但比特币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给了别人一个比特币,你就没有这个比特币了,如果你试图再付给别人一个比特币,周围的节点会检查你实际上没有比特币了,并拒绝传播你这笔非法支付。比特币的突破之处在于,&b&第一次在数字世界创造了一种即不可复制,又不是中心化的东西&/b&。&br&&br&比特币和电子化的法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比特币是首次出现的,真正的数字货币。网上的法币(支付宝或网银)并不是真正的数字货币,你在网银中的钱,只是现实中钞票的映射,根在现实中,而比特币的根在数字世界中。&br&&br&&strong&比特币是个不可逆发明&/strong&。什么叫不可逆发明呢?就是它没有的时候也没什么,可它一旦出现,这个世界就无法回到没有它的状态。轮子、下水道、抽水马桶、齿轮、发动机、复印机、互联网、移动电话、传感器、社交软件等等等等,都是这种发明,没出现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这东西这世界少了什么,可它们一旦出现、一旦被发明,人们就开始用起来,一旦有些人开始用起来,这世界就不再可能缺这些东西,甚至人们会感觉没有它们就寸步难行(摘自李笑来《&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NzI4MTMwMw%3D%3D%26mid%3Didx%3D1%26sn%3Daaaafcbb8c5c5a1eb0df75%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特币世界生存指南(进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2.5、&/b&&b&比特币&/b&&b&去中心化的意义&/b&&br&比特币网络由全体比特币用户共同控制,除非绝大部分比特币用户一致同意做出某个改变(例如规则修改或版本升级),否则&b&任何人或组织都无法改变或停止比特币运行&/b&。&br&&br&中心化的问题很多,比如央行不需要经过你的同意,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印钞票,掠夺你的财富;你在银行的钱,实际上不是你的钱,而是银行对你的负债。你并不总能从银行里取出你的钱,银行有可能一天只允许你取60欧元(《&a href=&///?target=http%3A///15/0720/20/AV0A0BVU00253B0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希腊银行周一恢复营业 每人每天60欧元仍只能取60欧元&i class=&icon-external&&&/i&&/a&》),甚至有可能强制没收你的存款(《&a href=&///?target=http%3A///0046.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塞浦路斯国家公然“抢劫& 大额存款部分或没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虽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人们对此毫无办法。在比特币中这些劣行将不复存在,比特币是一个完全脱离银行,只依靠互联网运行的货币系统,即使是政府执法部门,也无法查封或没收比特币;除非彻底关停互联网,否则也无法封杀比特币网络。在比特币系统里,你能真正掌握你的钱,而不是通过银行间接掌握你的钱,&b&比特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技术手段保证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br&&br&&ul&&li&&b&3、比特币有什么用?有什么价值?&/b&&br&&/li&&/ul&1 BTC价格从零开始,到最高等值一盎司黄金,虽有炒作和泡沫的成分,但价格长期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b&比特币价格的根本来源是比特币的价值,价值又来源于用途&/b&,目前比特币的主要用途有:&br&&br&&b&3.1、支付汇款&/b&&br&众所周知,&b&资金跨越空间流动&/b&&b&是有成本的&/b&,资金流动成本以刷卡手续费,跨行费,异地/跨国汇款费,货币转换费等方式体现出来。&b&成本的本质是政府和银行臃肿的人员、场地、设备等成本。&/b&更重要的是,政府往往还会以外汇管制的方式,限制禁止资金跨越国境流动,而&b&比特币则丝毫不受外汇管制的影响&/b&。&br&&br&比特币作为互联网货币,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像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极低成本地收发比特币。目前比特币的最低手续费标准是1000聪/KB(聪 是比特币的最小单位,1比特币=1亿聪),一笔交易的最低手续费为250聪(数据大小0.25KB),按目前汇率约合0.4分人民币,付款可在数秒内经P2P全网广播到达任何一个国家。而跨国刷卡,跨国汇款的手续费往往高达3%~10%,并且资金往往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到达。&br&&br&&b&3.1.1、比特币支付&/b&&br&比特币支付的极低成本,吸引了全球数万商家接受比特币支付,包括微软、戴尔、新蛋等巨头(凤凰财经《&a href=&///?target=http%3A///a/91408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戴尔正式接受比特币支付&i class=&icon-external&&&/i&&/a&》)。&b&信用卡跨国支付的商家手续费成本为3%-4%,而使用比特币支付的成本仅为0.5%~1%&/b&(包括转换为法币的费用),因此商家往往也给出一定的优惠折扣,以吸引买家使用比特币支付,例如戴尔就给出了10%(最高不超过150美元)的优惠。&br&&br&商家一般使用Bitpay,Coinbase等比特币第三方支付,例如某买家在戴尔使用比特币支付购买笔记本的过程为:&br&① 买家下单购买一台2557.48美元笔记本,选择比特币付款,Coinbase将购物金额按汇率换算为6.比特币。&br&&p&bitcoin:18Xnt6B8xTr7dysHiqqP9rTQVENQYfSAgB?amount=6.&r=&a href=&///?target=https%3A///r/2ef97a00000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0b&/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② 买家发送比特币到Coinbase指定的比特币地址(一般把比特币账号称为比特币地址,下同)。&br&&img src=&/5cdc1d4d219fa9a54dc6423c_b.pn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1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5cdc1d4d219fa9a54dc6423c_r.png&&③ Coinbase在数秒内收到买家广播的交易,在美国比特币交易所卖出6.个比特币,收取0.5%~1%手续费后,将美元支付给戴尔。&br&&br&注:在中国由于五部委《通知》的限制,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远远少于欧美,微软/戴尔/新蛋中国亦不支持比特币付款。&br&&br&&b&3.1.2、比特币小额支付&/b&&br&比特币在跨国小额支付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买家购买某款软件时无法跨国汇款0.99美元;小卖家申请跨国的网银或信用卡支付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情。而使用比特币支付,只要一个比特币地址就能轻松收付款。&br&&br&除此之外,比特币小额支付还有其他大量可能用途:&br&① 解决垃圾邮件的问题,通过收取微小的邮件发送费用,这会让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很快破产,而普通用户则不受影响;&br&② 支付几分钱阅读网上的文章,使作者可以得到合理的报酬补偿,而不完全依赖广告模式;&br&③ 连接一个WiFi一小段时间,只需为这支付一小点费用。&br&比特币支付网络(及侧链)的效率允许此类交易,而其它支付系统的成本天花板却不可能发展此类支付。&br&&br&&b&3.1.3、比特币跨国汇款(需对冲币价波动)&/b&&br&由于比特币价格波动较大,因此若使用比特币进行跨国汇款,&b&一般都会使用对冲交易等手段来避免汇率风险&/b&。例如从美国通过比特币汇款到中国的步骤为:&br&&br&① 假设汇款金额25万美元=1000比特币=150万人民币,则汇款人往美国比特币交易所汇入25万美元,在中国交易所借贷100比特币(可以人民币为抵押,从交易所短期借贷比特币,一般借贷比特币的日利息为万分之五)。&br&&br&② 在美国交易所用2500美元买入10比特币,在中国交易所同时对冲卖出10比特币为15000人民币,重复10次(一次交易10个而不是所有100个比特币,是为了避免影响价格,导致汇率损失)。&br&&br&③ 从美国交易所提现100比特币到中国交易所,到账后重复步骤②10次(若不在乎借贷比特币利息,则可一次借贷1000比特币,减少重复充提比特币次数)。 &br&&br&④ 将最后100比特币偿还中国交易所借贷,从中国交易所提现150万人民币,完成跨国汇款过程。&br&&br&⑤ 在美国交易所购买比特币手续费一般0.1%~0.2%,提现比特币手续费可忽略不计,在中国交易卖出比特币一般免手续费,提现人民币手续费0.2%~0.3%。&b&全过程成本和耗时远低于传统跨国汇款。&/b&&br&&br&比特币在国际汇款上的种种优势,使得部分进出口贸易开始自发使用比特币(即使没有使用上文的对冲手段避免汇率波动),例如:&br&&img src=&/851edcb75c02b750c45f4f11cc53055b_b.png& data-rawwidth=&695& data-rawheight=&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5& data-original=&/851edcb75c02b750c45f4f11cc53055b_r.png&&&b&即使是卖家不接受比特币,买家也可以通过比特币场外交易(OTC)等方式,用比特币完成跨国汇款。&/b&例如美国的A公司需要向中国的C公司支付货款,但由于时间紧迫、外汇管制、外贸资格等原因,A公司无法直接汇美元给C公司,那A公司可以在中国找一个比特币场外交易人,从美国购买比特币后转账给他,他再把对应的人民币支付给C公司,由此在很短的时间(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笔不受任何管制的跨国汇款。&br&&br&&b&3.1.4、资本管制下的比特币跨国汇款&/b&&br&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指出了货币政策中的“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在这个“不可能三角”中,大部分政府选择了牺牲汇率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部分政府,例如中国政府选择了牺牲资本的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本质上是&b&政府企图将经济和资本的一切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b&。&br&&br&然而,市场经济下资本自由流动的需求,和资本管制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特别是中国政府在滥发人民币的同时,又企图在汇率上盯住美元,使得矛盾进一步扩大。从2013年深圳的转口套利贸易,到2014年上海自贸区的融资铜,&b&资本必然自发地通过一切途径,绕过政府的资本管制,像流水一样从高峰流向洼地&/b&。&br&&br&比特币的不断成长,交易所和相关金融工具的完善,使得资本发现了一个理想的突破资本管制的工具:换汇者在人民币交易所用人民币买入比特币,将比特币转账到美元交易所,在美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手车估价计算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