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动摇寥廓内,诸魔敲散太虚中"出自谁的笔下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The proxy server received an invalid response from an upstream server.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Please report this message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http://fanyamooc./course/1117743.html
centos_104
Powered by Tengine作文语言的另类表达及美文阅读
我的图书馆
作文语言的另类表达及美文阅读
岁。多少年过去了,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充满氤氲之香的日子。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打败的”,海明威隔着两万海里重洋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隔着一千年的山丘说。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完美的自身;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平凡平淡安详安定的人生。
□男人志在四方,女人志在心房。男人害怕鸟变小,女人害怕腰变粗。男人害怕失去自由,女人害怕失去保护。男人在现实中生活,女人在回忆中生活。男人为目的活着,女人为愿望活着。男人梦中想出名,女人醒着梦爱情。男人害怕入错行,女人害怕嫁错郎。男人为人处世往往意气用事,女人为人处世往往感情用事。男人是现实的俘虏,女人是梦想的主人。男人往往为钱所困,女人往往为情所困。男人面对不幸愤怒多,女人面对不幸眼泪多。男人把智慧用在事业上,女人把智慧用在感情上。男人常常感到孤独,女人常常感到寂寞。男人把钱花在嘴上,女人把钱花在脸上。男人的眼泪往往招来轻视,女人的眼泪常常赢得同情。男人酒后话多,女人婚后话多。男人痛苦时酗酒,女人痛苦时流泪。男人购物时往往冲动,女人购物时往往心动。男人在家里喜欢做重心,女人在家里喜欢做中心。男人对恋人常说“你真好!”女人对恋人常说“你真坏!”男人心跟脚走,女人脚跟心走。男人在恋爱时往往动脑,女人在恋爱时往往动心。男人对爱情渴望一步到位,女人对爱情梦想曲径通幽。男人热衷于爱的结果,女人热衷于爱的过程。男人通过生活进入爱情,女人通过爱情进入生活。男人将爱看成是生命的动力,女人将爱看成是生命的本身。男人糊涂一世但在热恋时绝顶聪明,女人精明一生但在热恋时特别糊涂。男人婚前总是早早赴约婚后总是迟迟回家,女人婚前总是迟迟赴约婚后总是早早回家。男人婚前爱发誓婚后爱发火,女人婚前爱撒娇婚后爱唠叨。男人为了征服女人喜欢说甜言蜜语,女人为了体味爱情喜欢听甜言蜜语。男人爱谈别人的老婆,女人爱谈自己的老公。男人寡言使人觉得深沉,女人寡言使人觉得孤僻。男人不拘小节被称为有风度,女人不拘小节被称为无教养。男人在外面改造世界,女人在家里改造男人。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去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男人的职位越高老婆的心里越踏实,女人的权力越大老公的心里越空虚。男人最痛苦的就是娶了个像男人的女人,女人最难忍的就是嫁了个像女人的男人。男人是一阵风,暖与凉女人最清楚;女人是一缸酒,甜与苦男人最明白。男人打扮女人,是为了把自己的生活点缀得更美;女人武装男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日后靠得更稳。男人听了他人的话,多由左耳入右耳出;女人听了他人的话,多由两耳入一口出。男人感受生活的轮廓,所以总是粗枝大叶;女人感受生活的细节,所以总是细致入微。男人婚前对恋人说,你是我的一切,婚后对老婆说,我是你的一切;女人婚前对恋人说,我属于你,婚后对老公说,你属于我。男人了解女人的深浅,女人知道男人的长短。男人是视觉型的,爱看漂亮女人;女人是听觉型的,爱听甜言蜜语。男人嫌世界太小,他们以社会为家庭;女人嫌世界太大,她们以家庭为社会。男人统治世界,世界是个竞技场;女人统治家庭,家庭是个避风港。无聊的女人,聚在一块儿谈衣服;无聊的男人,聚在一块儿谈女人。脸皮再厚的男人,胡子可以穿透;脸皮再薄的女人,粉脂可以涂厚。有才的男人多放旷,有貌的女人多高傲。这个时代,有貌的女人风头出尽,有才的男人却常常被埋没。男人找对象好累,累在寻找漂亮的脸蛋;女人找对象好累,累在寻找一个好男人的时间上。于是,男人找对象常被女人的相貌束缚;女人找对象常被男人的金钱羁绊。男人和女人都仿佛是股票:结婚的男人是老牌绩优股,虽不再是市场热点,但一有利好消息,依然光彩照人,很具诱惑力;未婚的女人是小盘绩优股,备受青睐。一旦结婚,就是除权,身价大跌,更为可怕的是当众多追求者出逃的时候,慢慢地变为大盘垃圾股,无人理睬,说不定哪一天因风华不再,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被“重组”了。
我走向大海,想从博大中寻求榜样。大海领我去看风帆,帆从不因前有风浪拒绝远航。帆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向前,就算波浪滔天,随时有被颠覆的危险。
□真正的关怀,是一杯清茶就足以温暖一颗封冻的心,是一根小火柴就足以点亮一片黯淡的夜。
让别人去吃他的牛排和猪肚,你只管去吃自己的糙米和菜蔬,吃菜蔬的时候,灵魂却在独舞!
让哲人们孤独吧,他们有他们深刻的思想;让诗人们孤独吧,他们有他们玄妙的灵感。年轻人不孤独,我们有我们飞扬的青春。
“每周一哥”,摊上这个雅号的女孩子有不少人恐怕有两个是必唱曲目,第一个是笑着唱的,叫“月亮代表我的心”;第二个是哭着唱的,叫“妹妹找哥泪花流”。
□为他人开一朵花,给自己一个笑脸,只要信念不老,人生就会在追求中永驻春天。
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力量,我们就要执着地拼搏追求;青春给予我们思考,我们就要理智地待人处世;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不管它多么遥远/不管它多么艰险
我们用雪花写下/相信明天
我们用胆汁写下/相信明天
我们用热血写下/相信明天
明天日出更红/明天花开更艳
无非多一点日晒雨淋/无非多一点浅饮淡喝
开花的季节就开花/结实的日子就献果
云海处瀑布唱着歌/绝壁上松柏笑呵呵
风风雨雨,不曾见你意志萎缩/坎坎坷坷,不曾见你士气低落
是美妙的花/是苦涩的果/是轻松得不能再轻松的歌/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磨
我们不堕落/急流旋涡/我们奋勇拼搏
不停地穿梭/像鹰/总要追求点什么
这才是光明磊落的生活
就从跌倒的地方爬起前行/不要呆在原地久久沉吟
就从失落的时候重新憧憬/没必要让心灵留下阴影
生活绝对不会尽失人意/只要你不灰心丧气/总有一段辰光是属于你的/总有一片天地是属于你的/总有一颗星星是属于你的
是平坦还是泥泞/你不用考虑周围的人/是虚伪还是真诚
就算是茫茫大地没有了路程/你也能凭信念摸索前进
就算是芸芸众生没有了知音/你也能与自己并肩前行
///////////////
如果顽强坚硬的岩石向大海称臣,岩石就会被无情的大海生吞活剥,变成沙砾,没有了风骨;如果光辉灿烂的星星向长空称臣,星星就会被残酷的长空风化蚕食,变成尘埃,失去了光明。同样,顶天立地的人如果向生活俯首称臣,也会被生活的大浪淹没,到头来一事无成,悔恨终生……
冰川横流过,山岩上留下雄浑的擦痕;火山爆发过,天池中留下了壮美的馈赠;流星燃烧过,静夜里留下了瞬间的永恒。
正直是真理奋然崛起的树冠,是让正义点燃的熊熊圣火。媚俗之笔,绘不出壮美的画卷;虚饰的包裹,终掩不住内在的浅薄和怯懦。惟有正直之心才能吟出掷地有声的座右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要总是回顾过去,因为过去的、优美的诗句,也会失去新意;斑斓的、鲜艳的画图,也会退去色彩。爱,会在时光里退热;恨,会在岁月中减淡。生活之树,会在晨暮交替中苍老;走过的足迹,会被历史的尘埃深埋。总是回顾过去,虽然也会找到闪亮的记忆,但更多的是怅惘和失意。
&&&&&&&&&&&&&&& ——
封信,加起来比1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
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用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的手段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我备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啊,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
体谅父母、感激父母入手,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品性和素质。不可想象,连亲生父母都不体谅的人会体谅国家、体谅社会和体谅他人。
年代的大学生,我还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拜读了这封“辛酸父亲的来信”。在阅读这封只有860字的短信时,我几次被信中这位“辛酸父亲”的辛酸经历和对儿子的一往情深所打动,流下了同情和惋惜的眼泪。
“当然是和朋友作邻居。”牧场主说。
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绵羊,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绵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面镜子而远近闻名的房子。一只快乐的小狗听说有这样一座房子后,决定去看一看。
只像它一样快乐的小狗,正在向它摇着尾巴。见到这些,它马上开心地笑了;与此同时,它也得到了1000张同样热情友好的笑脸。在它离开这个房间时,它对自己说:“这真是一个美妙的地方,我一定要常来看看。”
只不友好的小狗正在盯着它,于是它紧张地冲着它们大喊大叫,可是哪里想到那1000只小狗也向它大叫了起来。当它离开这个房间时,它在心里说:这可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以后再也不到这儿来了。
月4日报道,素为学生尊敬的讲师晏才宏先生身患肺癌逝世后,仅三天内,校园BBS上就张贴了千余篇学生的悼念文章,大家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岁)。晏先生的情况再次反映出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的处境:当发现某种问题后,是忠实于自己的良知与价值判断,还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随大流。在他的同仁看来,对于晏先生来说,上海交大讲师评副教授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发表三篇教学研究论文的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即使不写论文,晏才宏讲课那么精彩,让学生帮忙录一下音,找人整理一下,也很容易出一本教材。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这令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
后”并不在我的关注之中。关注他们,首先应该是教育部的事,至于说到教育部的人也忙,关注不关注得过来,那就不该我操心了。我只对一些个人有印象。
后”最早引起我注意的,当然是那个叫谢霆锋的香港小家伙。吾对其的评价是——“网络时代的刘德华”。理由:一样的靠做偶像起家,唱歌一样的五音不全,还一样地热爱演艺事业。但他有一点不简单,他把王菲给泡了(或者说被王泡),这对于他那行来说已经够了。我最欣赏的“80后”是利物浦中学生鲁尼。不过因为是洋人,可能不被一般国人算数。同理,要是再提李世石的名字,同胞们也会不答应。
后”自然是重庆孩子李云迪。他那个华沙肖邦钢琴大赛的头名,可是世界钢琴界空缺多年的王位,顶得上伏明霞连续几届奥运的总成绩。我这人虚荣心又强,凡是为国家争光和载入史册的主入,向来是不问辈分,统统予以严重支持。
后”,所知道的也就是副刊和网上蹦达的一些码字能手。但文学这个领域的规律,恰好跟演艺界和体育圈是拧着的,天赋之外,还要比成熟、诚恳外加上厚重。加上当初“70后”诗歌冒头那两年,我也跟着造过孽,盛赞过一两个到今天都已撑不住的“天才”,所以现在面对这些文坛“80后”,倒不好意思再说什么过头话了,只有具体谈谈感觉。
后”最有票房的应该是写小说的韩寒和郭敬明,这毫无疑问。不过韩寒没戏,书接二连三出了,人也差不多毁了。首先是这些年他受的教育成问题,然后他又逆反得世故、不彻底。他说过看不起自己当初的一些老师,因为他们是“失败者”,证据就是这些老师没上过北大清华。头脑如此简单还写书,能有什么出息!前几天一个上岁数的老编还跟我感慨呢,说卫慧棉棉她们那几个,是真聪明真坏,人家就没拿文学当什么,借这个由头Hi一道就算了。可现在这帮小孩倒是真傻,你明明是在Hi呢,结果碰到几个书商、编辑一忽悠,真还以为自己走的是文学一路了,其实那真正的文学又哪是他们这路人这样走的。那可是一个敲骨吸髓且未必能见着亮的伟业……
后”作者(如莫小邪、土豆、人面鱼)。
明知相思了无益,无奈真的好想你。
世纪80年代初,我当乡村医生的时候。
光片子递给我:麻烦你给我看一下。我接过片子,对着夕阳看了看,片中肺部的阴影十分明显,但由于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不敢妄下结论。我对那个女人说:拍片时,没给你们诊断吗?女人点了点头,又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是它吗?我接过那张已经折得有些破碎的纸:对,就是它,这东西可不能丢呀。那张纸虽然折得有些破旧,但字迹还是清晰的:肺部恶性肿瘤,中晚期。我又抬头看了看这个妇女:是你的片子?她点点头。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说:片子我看不太明白,你先回去吧。明天让院长看看再告诉你们,另外,你有病,让你丈夫来就可以了。那个女人听了我的话,轻轻地摇了摇头,对我说:我得的是肺癌,我知道。她的话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看了一下诊断的日期,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恐怕是没有希望了。我只好无奈地丢她说:咱们乡村医院治不了这种病呀!
、一袋钙片和一些她确实需要的止痛药。两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馆藏&20562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NTA1MTk5.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1、 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 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 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 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
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⑦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呢? ――辛弃疾
在古典诗词洋恣肆、瑰丽煊赫的殿堂里,“苏辛豪放派”词作有如辉煌巨大的彩雕,闪耀着亘古不灭的艺术光芒。“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而辛弃疾的词作,将终生戎马峥嵘的战斗生涯与满腔丹心热血的爱国深情融为一体,其胆识襟怀更加阔达邃远,其追求情操更加执着磊落,其取意造境更加雄奇恢宏,不愧为古典词坛的魁首巨擘。辛氏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绝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
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水龙吟】是词牌。词在早先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所配曲调的名称就叫词牌,也叫词调。后来,词与音
乐逐渐疏远,词牌不再表示曲调的名称,而只是限定字数、句数的多少和声律的平仄了。所以作者往往另加题目。该词的题目叫《登建康赏心亭》。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赏心亭建在南京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写作背景:该词是借登临怀古,抒发爱国感情。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
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已经三十五岁了,正值风流倜傥、胸怀壮志之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这首词,抒写他的爱国热情不被理解、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三十岁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凝眸远望,一派浩浩荡荡的大江;抚今思昔,爱国杀敌之情有如巨潮大波涌于心头,遂写下了绘景抒情、以词明意的千古佳作,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老师一起探讨。
5、质疑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研习全词,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结合注释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
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词的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登亭所见,写到自己一片报国之心无人理解,表现出胸中难言的悲愤。
1、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板书)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词的开头先写登临所见。“楚天千里清秋”点出登临的地点、环境、
季节。楚天: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所以称为楚天。千里:形容地域广阔,言其广阔。秋:交待登亭的季节是在秋天。“清秋”的“清”字,一种解释为“天高云淡”,空气明净爽朗,一种解释为萧瑟悲凉,冷落凄清。取后一种解释比较好。下句“水随天去秋无际”水:指长江水。水随天去,是说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天边。古人常以流水的连绵不绝比喻忧愁的连绵不断。此句紧扣
“千里”二字写秋的景象,写出秋季水的清澈,天的高朗,天水相接,水天一色,真是秋天空阔,秋水浩渺。
开头突兀而起,意象不凡,气势雄伟,意境是宏大壮阔的。传神入化地抖出了一轴“千里秋水图”:清
秋辽远,江天寥廓,天水一碧,秋色壮丽。此处写秋,不直叙其清,而是取前人“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蕴意,从浩荡大江的景境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大江东去”,奔流不歇,直奔云天。水无尽,天无涯,秋无际。从流动的大江态势写出了“秋色”的深远和勃然生气。
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面对这赏心悦目的景色,本应该心旷神怡,可是词人的心情却是:“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岑:远山,远方的山。这儿指江淮以北在金人统治下的山河。目:远目的目,作动诃,看的意思。玉簪螺髻,都是比喻山峰的形状。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型,将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
化身。“献愁供恨”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意思是沦陷敌手的锦绣山河,犹如美人蒙羞含痛,向自己诉说着心中的愁恨。这样写,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由水而山,由景而情。于万里?秋无际?之中,看到远方那重峦叠翠有如美人头上精巧的玉簪,又有如秀雅的螺旋发髻。词家以如此绝美的想象和动人的联想,把远山加以拟人化、形象化,是深深地寄托了对长江以北沦陷故土的乡思。韩愈有?水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之句,辛氏取其意将清秋江山的秀美与故土沦丧的愁恨联织起来,远山愈加壮丽幽美,怀念家乡父老姊妹的感情也愈加深长沉痛
3、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巧用移情及物的手法,赋予山川以生命,反客为主,草木有情,远山呼唤,共恨共愁,这就深化了作者杀败金虏,光复中原的雄心宿愿。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以上几句,从?楚天?写到?遥岑?,由大入小,由远而近。千里楚天之下,随天而去的秋水之上,是玉簪螺髻似的峰峦,而峰峦为词人?献愁供恨?,所以下面笔锋便转向词人自己,由景及人,由物及我。
4、“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楼,即赏心亭。游子,“落日楼头”是说夕阳斜照在赏心亭上。“断鸿”,失群的孤雁,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心境。“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作者在“游子”之前,特别冠上“江南”二字,正是要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
从字上面看,这几句是说自己这个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游子,黄昏时候站在赏心亭上,看到夕阳下落,听到断鸿鸣叫,不禁感到孤独寂寞,内心十分伤感。
实际上这几句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用少壮年华而大有作为。同时,词人又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又以断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这句本是描写景物,但作者也将“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这三句是本词的第二个层次,前两句烘托后一句:以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5 、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由秋水、秋山的点染传情,极尽自然地引出了抒情?主人公?――词家?自我?。其时,夕阳残照,断鸿声声,于?清秋?之中濡染了一种浓重的悲凉氛围。做为?江南游子?的辛氏,面对楼头渐渐西沉的?落日?怎能不触景生情,想起?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宋室和大丈夫壮志难酬的际遇呢?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的山东济南历城县,青春年华是在女真族奴隶主贵族金政权的桎梏中度过的。残酷的异族压迫和爱国志士的不屈斗争,在他幼小心灵中播下了精忠报国、恢复中原的种子。1161年,当金国再次大举南侵的狼烟时,21岁的辛弃疾便在家乡揭竿而起,投入了以耿京为首的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辛弃疾年少英武,名震军营,曾单骑追杀叛将,并统带五十骁勇闯荡五万大军金营,其神威虎胆一时传为美谈。及至南归宋室,其耿耿报国捐躯之志弥坚,不顾位低职微而上书《美芹十论》,渴望能够有效命疆场的机会。
但是,南宋小朝廷君臣苟时偏安,终日沉溺于西湖轻歌曼舞之中,全然不思“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国运大局。诚如陆游诗中所说:“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辛弃疾有家难归,有志难酬,空怀壮烈,势如孤鸿,岂能不生“游子”之叹?
6 、这种被压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接下去就说:“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哪些动作呢?(板书:看、拍、会、登)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李贺《南园》诗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杜甫有诗说,“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馈赠和观赏吴钩这样的宝刀,表示能凭借宝刀从事征战,杀敌立功,以锋利的吴钩陪衬怀有豪情壮志的少年。辛弃疾在写给陈亮的《破阵子》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也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把吴钩看了”,则是从另一角度说自己空有宝刀,却派不上用场,不能为国杀敌立功。 “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他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一般。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于是,他便“栏杆拍遍”――第二个动作。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干。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作者用此典,取其境,以典型化和个性化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内心深处的忧愤苦闷。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但是,拍遍了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一样。不仅拍,而且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勇士最大悲哀莫过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坐失良机。而此时的辛弃疾,纵有满腹韬略,万般本事,却无用武之地。时光荏苒,英雄赋闲,岂不悲哉哀哉!悲愤既深,情不能抑,何以解忧,唯有把?吴钩看了?而已。英雄赏剑,愤益激越,遂有?栏杆拍遍?之举。
7、然而,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深沉喟叹,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正如岳飞所写《小重山》里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是上片结句,言简意明,感情挚烈,直率坦诚地道出了不受重用、缺乏知音的现实处境和孤寂心理。那么,作者“登临意”的底蕴是什么呢?辛氏登亭览胜,并非尽享山川游赏之乐,也非偶发迁客骚人离乡之情。位卑未敢忘忧国,辛氏登亭喟叹诚为“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所以,尽管知音难找,战机难寻,而其心其志却不衰不馁。 小结:上片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板书)。即景抒情,表现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侧重于写景,兼写由景物引起无穷的思绪。但“登临意”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说,于是词的下片就扣着“登临意”三字去展开抒情和议论。
(二)分析词的下片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承上片写景抒情,转为以事言志,披露胸臆),具体申说“无人会”的“登临意”,十一句,用了三个典故,分四层意思: ①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两句照应上片的“江南游子”一句,未述其志,先用别典,以事衍义,其志藏焉。《晋书:张翰传》云:?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拿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用张翰归乡典故,虽然不无思乡念亲的感情寄托,但用典的主旨却不是赞赏而是讽喻。在家乡沦丧、人民罹难的今世,以国事王命为己任的有志之士,焉能效法张季鹰忘情世事大政而贪图“鲈鱼堪脍?”“休说”二字用工最妙,它以果决的否定语气表现了赤胆忠心的献身精神和对光复大业的执着信念。
辛弃疾用此典同张季鹰比较,“季鹰归未?”是用提问语气,既呼应了前面的“游子”,抒发了深挚的乡思,又呼应了“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表明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复国报仇的愿望,同时也暗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愤。何况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自己的抱负是要为国立功,不要学张翰辞官回乡!“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②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这三句接着用典,选取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段名士轶事。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陈登对他很冷淡,晚上竟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悻不平地将此事说于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
刘备这段“忧国忘家”的剀切剖白,可谓语关宏旨,慷慨激昂,震聋发聩,掷地有声,活画出了“天下英雄”的豪壮本色和阔达情怀。辛氏在词中虽然仅用了“刘郎才气”极其平常的赞词,但于平淡简朴中融注了对“天下英雄所见略同”多少深沉真切的共鸣啊?一是刘备,一是许汜,其胸襟境界的对比,其识见才略的高下,其爱憎褒贬的分野,是何等鲜明,何等强烈!辛氏不屑与贪吃鲈鱼脍的张季鹰为伍,对“求田问舍”、谋取私利的许汜更充满了鄙夷。他要像刘备那样逐鹿中原,成就一番复土强国的大业。
“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辛弃疾用典是申明自己怀念家乡,既不是像张季鹰为了吃鲈鱼,也不像许汜是为了求田问舍,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这又与上片的“把吴钩看了”一句照应,表明词人自己胸怀壮志,不做许汜那样不关心国事的人。可是词人虽有壮志,却也只能虚度年华。
③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势飘摇,岁月蹉跎,北伐无期,如之奈何?这里再次以浓重的忧愤交加的笔墨,烘染强化了“壮志难酬”的题旨。据《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感到年华流逝太快,于是慨然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名将桓温的典故蕴蓄着浓烈的悲壮气氛,此处用典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义。驰骋沙场、英名威震的桓温尚且有感物伤时的悲叹,何况志不得申、愿不得遂、业不得就的辛弃疾呢?
这三句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 这三句,不仅是全首词的核心、词眼,是集中抒发胸臆的核心段,是作者感情迸发的高潮,也是辛弃疾下半生的境遇及其思想的高度概括。词人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大好时光已经白白地虚度了,北伐抗金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辛弃疾
水龙吟95等内容。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赵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  辛弃疾词《水龙吟》赏析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辛弃疾这首词写于他南渡归宋的第十二年,此时作者 34 岁,眼看南归多年,却投闲 置散,做了建康通判,不得一遂...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辛弃疾《水龙吟》教案水龙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37页 1下载券 水龙吟辛弃疾 11页 免费 水龙吟__辛弃疾 33页 1下载...内容介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  ,,。” ”一句把作者 6、刘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 登建康赏 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7、《水龙吟 登建康...  二次备课 高二语文 宓传义 《水龙吟》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的情感。 编号 审核人 高二选修宋词 12-2 张宝红 活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翻译典故归纳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一、写作背景: 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  辛弃疾 水龙吟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专题教案水龙吟 登建康①赏心亭 一.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识恶魔法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