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心得体会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谁写的

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他们都是谁?要有史料出处。
我的图书馆
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他们都是谁?要有史料出处。
春秋时鲁国大夫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和曾国藩(半个)。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写信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古人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语出何处?是谁说的?&10级&被浏览131次&&采纳率:57%&10级&《》记述,的范宣子以为,自己家族世代为官,可称“”了。的穆叔()说,那只是“世禄”不是“不朽”,“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出处是什么?&10级&被浏览44次&&采纳率:59%&10级&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出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们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的意思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立了大功。立言,就是以救世之心著书立说。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第7版:读书
第7版            读书
日 星期五
&&&&&&&&&&
知古鉴今 古为今用 ——读《学习的力量:跟总书记读历史》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李新廷
《学习的力量:跟总书记读历史》 路大虎 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 “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习近平 历史承载着传统,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下的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如何继承和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传统文化对于当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作为治理主体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领导干部的修养、操守和能力直接关乎国家治理的优良,而修养、操守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习的重视。那么,我们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习?这是我们亟须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公开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他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并号召领导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学习做好工作需要的其他知识,其中就包括历史知识。 路大虎先生的《学习的力量:跟总书记读历史》一书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谈话及文章中引用的一些经典,将其分为“修身”、“立志”、“为官”、“治国”四篇,并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娓娓道来,向我们阐释了学习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既涉及到了领导干部官德理政治国建设,又阐明了青年才俊树立远大志向与信念的重要性,不失为一本学习传统,从中汲取智慧,进行“修齐治平”的上好读本。 在第一篇“修身”中,作者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十句名言警句,并佐以经典小故事阐述了作风正派、谦虚、坚守、守信、慎独、恕道、细节、正己、自律、勤俭的大道理;在第二篇“立志”中,作者摘取了总书记引用的六句名言,向青年才俊发出了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并不断勤奋学习、为青春而搏击的号召;在第三篇“为官”中,作者选取了总书记引用的七句名言,讲述了为官就应有以国家利益为先、注重基层实践、以民为本、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力戒浮躁、砥砺志趣、廉洁奉公、心忧天下的官德与责任感;在第四篇“治国”中,作者整理了总书记引用的七句名言,阐明了治国必须既要有深入基层、体察民生的经验,又要有高层的战略高度,以“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的智慧,把握执政规律,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 从题目上看,这四篇的内容涉及到修身、立志、为官和治国,实质上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借总书记引用的名言警句表达了深深的现实关怀:“知古鉴今”、“古为今用”。“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时刻自省。因而,作者在标题“学习的力量”中就表达了“读点历史”的重要性。 从内容来看,该书将焦点聚集于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修养、操守以及能力建设,因而涉及的是个体的道德修为问题。在这一方面,传统,尤其是儒学传统为我们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直接和当下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和官德、作风建设联系在一起。我们虽然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制度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个人。个体的修养和能力对于制度来说非常重要。正如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所讲,政治涉及的是制度和人事。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亦属人事。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那么,我们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时刻警醒个体,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在完善个人能力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忘记对道德的维护。 而领导干部的作风、官德,历来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我们党加强治国理政建设,首先应从领导干部个人的官德、作风建设抓起。传统文化对于精英士大夫寄予了高度的期望,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标杆。心学大师王阳明故居有一副楹联“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阐释的就是道德楷模的模范作用。“三不朽”首先阐明了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当下的领导干部来讲,个人的自律正己、言行举动、诚实守信、勤俭慎独、廉洁奉公等在无形中营造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是一种重要的示范作用。只有领导干部保持健康的自我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亏暗室”、“不愧屋漏”,慎独慎微,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官员队伍才能形成“不想腐”的作风氛围,整个社会也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风气。 “为官当修官德”,“执政更需责任”。内在的修养要通过外在的治理表现出来。古人讲“修齐治平”,循序渐进,内圣外王。今天,我们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形成廉洁的为官修养,还需要他们“在其位谋其政”。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提及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天子守国门”,意思是工作于任何一个岗位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应身处高位就得意忘形。清代守钱塘江大堤的塘官,当时是四品官,与知府同等待遇;但是不能决堤,如果决了堤,不等皇帝来问责,他就跳塘自尽了。那么,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廉洁奉公,还要“夙夜在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领导干部、国家公务人员,不论职务高低,不论身处何种岗位、何等层级,不管“官”有多大,这份责任感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公务人员不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同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从责任来讲,基层公务人员与民生福祉、一方安定关系更大。“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工作关系全局利益。如何体察民情,并最终以民为本是对官员思想作风与执政责任的考验。 治国同样如此。“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古今中外的官员选拔概莫能外。治理国家要求官员深入群众,了解基层,执政修养和能力的锻炼必须要“接地气”、“进民心”。治国并非易事,除了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之外,还要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具备较强的执政能力。这些能力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传统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例如“治大国如烹小鲜”、“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不畏浮云遮望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都是告诫治国者面对复杂的国情要谨慎行事,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全局态势了然于胸,做到进退有度、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总体而言,《学习的力量:跟总书记读历史》是借古喻今,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此书对于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现实感,无论是修身还是理政,皆是通过历史典故与传统名言警句来阐述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描摹出好干部的“时代肖像”,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拥有上述品质才符合领导干部的标准。在上述方面,古人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历史智慧。阅读历史,知古鉴今、古为今用,我们才能从中领略到学习传统的力量。(李新廷)
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甲2号
版权声明:《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他们都是谁?要有史料出处。-”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两个是指诸葛... _汇潮装饰网
您当前位置:
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他们都是谁?要有史料出处。
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他们都是谁?要有史料出处。
“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据说,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挑战性。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具有反叛性,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就是曾文公,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王守仁。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左传》——太上有立德。所以说。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理学家:“愚于近人,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其次有立言。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其次有立功;“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独服曾文公,文学上也有成就,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政治家,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又叫王阳明,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是明朝的浙江人
具有反叛性,开创了积极入世的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挑战性。”(《左传&#822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文学上也有成就。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王守仁,就是曾文公,又叫王阳明。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此为“立功”。他提出的“仁者爱人”,勿施于人”等等。”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曾国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己所不欲。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襄公二十四年》)。后世称“三不朽”,此之谓不朽,可以说是万世不刊之论,此为“立言”,独服曾文公,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政治家,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
有一种说法:“愚于近人。立德立功立言,孔子集三者于一身,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孔子是一个,王阳明是一个。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他培养教育了“贤人七十,曾国藩半个,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弟子三千”,是明朝的浙江人。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全做到的有一人:他就是曾国藩,曾文正公。他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立德,曾国藩私德不亏,出身正统。以农耕持家,走的是正规的仕途。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得到了皇帝和所以同僚的认可。死后得到了文人的最高追谥“文正”立功,镇压太平天国暴乱,湘军为首功。立言,他写的家书和家训,足以流传后世。他写的制军方法。被许多后世军人所采纳(不过都是为了实现私人野心)
我不知道是哪几个能做到三不朽。我认为至少有一个,王守仁。熟悉明朝历史的,并不陌生,而且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立德,他当官不收贿赂,帮助穷人,不因人势小而欺之,不因势强而附会。立功,他平定广西,福建,广东交界的民变,平定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为国家立了大功。立言,这就不得了了,心学的创始者,在他创始心学的那一刻,注定他的名字超越了众多帝王,和孔子,孟子,朱子排列在了一起。他的学术几乎影响了正个明朝。其中泰州学派,更是能人辈出。
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
——成功人生的“三部曲”■ 核心提示古圣先贤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
《左传》中讲,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被列为三不朽之首。...可见,在“阳”字之前冠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德立功立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