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做战真正发布csgo观战命令大全的是哪个部门

美国网络攻击部队组织结构曝光 国防部定位明确
00:00:00&&来源:中国网
[提要]&&陆军战略司令部本身并不拥有部队,也没有在陆军范围内命令全球网络行动联合特遣部队实施计算机网络防御行动的权限。“战场通信部队分派给作战司令部;作战控制给陆军勤务组成部队司令部;行政控制……和网络作战控制给网络事业技术司令部。
  在这个由计算机网络与系统构成的世界中,美国国防部面临着诸多挑战。以情报为目的,用以刺探敌方网络与系统的技能技巧同样可以用于对敌方的网络与系统发动攻击。大多数情况下,刺探比攻击更为常见,实施刺探的人员将在工作当中获得更多经验。正因为如此,这些技术人员同样也可以履行网络攻击职能,而不必再拥有一支单独的网络攻击力量。国防部的多个机构对于计算机网络防御抱有各种关注,这导致了复杂的组织机构关系。认识到计算机网络防御机构是由国防部长授权成立的,一种更为简单的结构是国防部长把他的权力下放给国防部的实体,允许这些实体作为他的代表开展活动。这些变化应该得到落实,继续实施国防部有关网络空间的计划,更好地保护美国的安全。
  无论是在体育运动、商业经营还是在政府管理层面,敌对双方都力图获得超过对手的优势。由于美国国防部拥有强大的常规力量,敌人通常避免常规战争。随着互联网与其他互联网络的出现,敌人突然有了访问美国国防部信息的可能性,这些信息之前只有内部访问才能获得。此外,他们可能能够访问国防部的系统,如电子邮件与后勤系统,对国防部的行动造成影响。获得访问权限的许多活动都是低风险的,因为它可以远程实施,而且发起者可以采取许多隐藏措施。国防部努力防止敌人访问国防部的系统与信息,包括计算机网络防御(CND)领域。此外,国防部拥有计算机网络刺探(CNE)与计算机网络攻击(CNA)能力,可用于对付敌人。正如我们后面要讨论的那样,计算机网络刺探与计算机网络攻击领域是紧密相关的,应该组织在一起。换句话说,由于计算机网络防御部队遍及整个国防部,国防部已经建立的复杂的指挥与控制(C2)关系,可以通过利用国防部长的权力大为简化。
  虽然国防部不断声明它经常受到网络攻击,像许多公司一样,国防部很少披露违反计算机安全与信息盗窃的具体事件。没有提供姓名的政府分析人士对这些攻击背后的集团进行了排名“美国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普遍的网络间谍威胁。” 无论政府资助与否,教训是国防部面对的是确定的对手,有能力访问我们的网络并泄露信息。
  显然,国防部需要有效的安全与反间谍能力,以便管控国防部网络面临的威胁。国防部所有访问网络的人员都应该在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终端用户需要遵守规则,例如不打开非信任来源的附件,以免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
  管理员必须按照安全规定配置系统。网络维护者必须分析入侵警报,对事故展开调查并向上级报告。
  反间谍和执法人员必须根据这些事件的趋势进行遴选,对它们进行分类、排序,以便展开调查、挖掘或立案检举。鉴于这项工作牵涉的范围巨大,并且所有国防部人员和机构都受到影响,有一些相关的组织机构与职权问题。由于服务的采购以及网络的安装运行大多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处理计算机网络防御问题时许多人是不是也是单独进行的?另外,既然勤务部队最终存在分配给作战司令部或为作战司令部提供支持的情况,采取联合的方法是否更为合适?国防部计算机网络防御行动是如何涉及部内其他部门和美国政府的其他实体的?
  国防部并没有只是采取防御姿态。它还有能力实施情报收集,假如有必要,还可以发动攻击。传统的情报与作战领域如今被包含进网络领域,例如拦截与干扰信号以及针对基础设施的常规攻击。不过,网络领域也表现出新的特征,如使用计算机网络“黑掉”(hack)目标系统并且提取信息,或者实施攻击。国防部扩充了执行此类任务的部队。但是鉴于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部队的组织结构是否合适?
  在哪里开展这些专业性的工作?在中心机构?在战场之外?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部队如何分配给作战司令部?
  根据国防部的说法,网络空间是一个“信息环境下的全球性域,是由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构成的相互依存的网络,包括互联网、电信网络、计算机系统以及嵌入式处理器与控制器。” 大多数读者或许熟悉网络空间的一些通用子域,如互联网、国防部非机密互联网协议路由器网络(the DoD Non-Secure Internet Protocol Router Network,NIPRNET)、国防部机密互联网协议路由器网络(the DoD Secret Internet Protocol Router Network,SIPRNET)以及防御交换网络(the Defense Switched Network,DSN)。较为不熟悉的可能是更为专业化的子域,如除其他相关事宜外,军队用于交流友军与敌军位置数据的战术数据链接。
  正如国防部网络空间可以分成不同的子域一样,全球网络空间也可如此划分。
  网络空间一些重要的子域包括国防部网络空间、美国非国防部网络空间以及外国网络空间。国防部网络空间指采用国防部基础设施的网络空间部分,如非机密互联网协议路由器网络(NIPRNET)。在所有这三种子域中,国防部对战略沟通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高效的向全世界的听众传递它的消息。除了这一总体关注之外,国防部对各个子域还有不同的关注。对于国防部和外国网络空间的关注是直截了当的。在国防部网络空间内,国防部的责任是信息安全保障与反间谍。换句话说,国防部希望保护它的网络,检查入侵,学习入侵者采用的技术,并实施反间谍行动。在外国网络空间子域中,很自然,国防部及情报界的其他成员非常乐意收集情报。正如美国战略司令部(USSTRATCOM)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JFCCNW)在其任务中指出的那样,国防部对于网络攻击同样有浓厚的兴趣,它说“计划并指导在网络空间或通过网络空间实施的作战,确保美国及盟友行动自由,同时阻止敌人自由活动,使行动效果超出网络这一领域。” 不过,国防部对于美国非国防部网络空间的兴趣还不是很清楚,值得更详细解读。
  国防部只是对美国非国防部网络空间感兴趣的几个实体之一。关于保护这一子域的问题,有趣的是,根据《保护网络空间国家战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Cyberspace)“一般说来,对于应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威胁,私营部门有着更好的装备和体系。” 换句话说,个人和企业可以在他们自身的人身安全上进行投资,雇佣保安、安装警报器、添置锁具或诸如此类,同样,他们也可以在网络安全上更多投资。不过,对于美国政府(USG)的网络安全问题来说,一些联邦部门肩负着这项责任,包括国土安全部(DHS)、司法部和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国家网络安全部(NCSD)“与公众、私营部门以及互联网实体紧密合作,为网络空间提供保护。” 国家网络安全部监管着国家网络应急系统,包括国家网络应急协调小组,国防部是这一小组的13个联邦机构成员之一。
  联邦调查局领导网络犯罪案件的调查与起诉。 正如其他政府实体在美国非国防部网络空间中定义自己的角色,国防部也给自己找准了一个定位。
  在美国非国防部网络空间中国防部有两个作用,源于它在非网络空间中的相同角色,保卫国家和国家应急响应。
  《网络空间作战的国家军事战略》(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for Cyberspace Operations)阐明了有关保卫国家的问题:“国防部将在网络空间中或者通过网络空间实施各种军事行动,对于侵犯美国利益的威胁实施防御、阻止和威慑。” 它同样清楚地阐明,就国家事件应急响应,国防部将对民事机构提供军事支持。在防御任务与支持任务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如在迅速终止攻击与收集证据提出起诉间做出选择。网络空间作战战略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提出保卫核心利益高于其他任务。
  国防部计算机网络刺探与攻击部队组织结构
  由于网络领域与现实世界相互交叉,有多种方式可对其发动攻击。例如,如果你不想让敌人使用更加安全、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而是希望他们转向一种较为不安全、外部的电子邮件系统,你可以使用传统的军事力量物理破坏他们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与物理破坏不同,远程秘密访问更为灵活。利用远程秘密访问,机构可以收集信息,还可以实施进攻性行动,如修改或植入信息,或者阻止用户使用信息。这一目标位于把网络域理解为一个独立领域的核心,可以采用一种与其他领域完全不同的方式完全在网络空间内实施操作。
  在网络空间内收集情报有几种方式,最显著的是开源情报(OSINT)以及信号情报的传统与计算机网络刺探类型。开源情报是从公开可用的资源中,如极端分子的网站,收集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生成情报。传统的信号情报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括通过拦截传输或窃听电缆,对其解密、处理获取信号,还有监听或读取原始的私人通信。传统的信号情报长期以来是国家安全局(NSA)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刺探指秘密潜入一套网络或信息系统,并获取私人信息。技术专长是所有收集原则的核心。例如,信号情报可能需要自动实施搜索并对收集者的身份进行掩盖,因为数百名政府工作人员阅读一个特定的论坛可能会由于参与者的行为导致意想不到的变化。
  传统的信号情报与计算机网络刺探不同,前者需要要信号处理与解密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后者需要网络与计算机入侵方面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刺探所需的入侵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攻击所需的专业知识非常类似。
  除了通过收集信息对网络空间进行维护,国防部还通过实施计算机网络攻击进行正常运转。在网络领域内执行情报与攻击任务的部队,通过拥有特权的系统访问(外界用户通常不会有这样的访问权限),对于私人信息收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与系统施加影响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请注意,访问权限的提高使信息收集与攻击都成为可能。例如,如果行动者可以远程获取用户的私人电子邮件,他很有可能修改或禁用电子邮件。为了执行这样一次行动,行动者必须对目标系统实施侦察,躲避入侵检测系统,破坏目标系统的防御体系,建立起秘密通信,隐蔽入侵,保留对于系统的访问,同时保护重要的访问技术防止被敌人发现。一旦这些步骤全部完成,行动者就能收集信息或发动攻击。显然,这一行动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是获得访问权限而不是对其进行刺探。因为获取访问权限是专业化的技能,而且是情报与攻击的关键,所以情报与攻击部队是相提并论的。尽管有关美国政府对外国计算机网络实施渗透能力的公开信息极为罕见,但也可以基于美国高级政府机构、国防部条令,并对职能加以分析,对国防部计算机网络刺探/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的组织机构提出一般性的建议。
  网络情报与攻击部队的组织结构也有多种选择。在许多领域,为了胜利完成任务,行动者需要专家实施指导。正如之前所讨论的,获得特权性的访问权限是专家的一个领域。其他包括目标系统专家,如具有恢复或欺骗电子邮件的能力;信息专家,如对于一次行动来说,具有搜索全部信息的能力;效果专家,具有把行动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攻击能力。前面的两种角色,获取访问权限并熟练操作一套系统,对于许多潜在的行动来说是普遍的。在这些角色中,行动者直接访问目标系统。
  后两种角色――信息专家和效果专家――指导前面两种角色开展活动。信息专家是侦探或分析师。这一领域的专家知道哪些电子邮件账户是重要的,搜索中采用哪些关键字。效果专家由进攻的策划者提供,如作战指挥策划。
  虽然有可能由一个人单独担任所有这些角色,但更有可能的是由个体专门负责一个方向,这是今天常见的。前两个角色变成技术人员,在情报分析专家与行动策划者的指导下执行严格的获取访问权限以及操作系统的工作。有许多技术员的替代性机构。在当前的实践中,《2008年统一指挥计划》(the 2008 Unified Command Plan),这份文件把任务与责任区分派给了指挥员,把网络空间任务分派给了美国战略司令部(USSSTRATCOM),该司令部通过它下属的司令部――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JFCC-NW)和全球网络行动联合特遣部队(JTF-GNO)执行这项任务。 鉴于网络空间全球性存在的本质,这与其他交给美国战略司令部的任务对应在一起,并通过下属司令部实施,如执行全球打击任务的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和执行空间任务的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有关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的信息是有限的,但是根据美国战略司令部公开的信息,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计划并实施网络攻击。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指挥员目前兼任国家安全局的主任,常驻位于马里兰州米德堡的国家安全局基地。此外,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副司令员同样驻扎在米德堡。从表面看,核心的计算机网络刺探与计算机网络攻击专家常驻国家安全局,这方面的一些专家在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指挥之下,或由其发布指示。尽管《统一指挥计划》为美国战略司令部分配了网络空间任务,但它并不是计算机网络刺探或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全部所有权。正如联合条令提醒我们的那样,所有作战指挥必须协调、计划并实施信息战。 因为在计算机网络刺探与计算机网络攻击中涉及多个作战司令部,有各种支持这些任务的组织体系。
  计算机网络攻击与计算机网络刺探部队可能会在某一个国防部办公室的管理下集中组织在一起,可能部分或全部分散在多个国防部的实体内。这些专家全部集在一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在一个防卫部门,如国家安全局。
  这些专家利用网络空间变成变情报的收集者与攻击力量。无论是一名分析师还是操作者需要情报,计算机网络刺探都只是科目之一,同时如人类情报(HUMINT)或信号情报(SIGINT)可用于解答疑问。与此类似,当一个作战司令部需要发动计算机网络攻击,相同的组织将完成这一任务。另外,军队和其他机构可以部署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或者计算机网络刺探部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这些组织方法中,有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
  计算机网络刺探与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应该组织在一起。看到这一点,考虑不同的方案,计算机网络刺探与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各自编组。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刺探行动比计算机网络攻击行动更加频繁,因为我们正在源源不断地收集各国的情报,但是我们很少实施真正的进攻性行动。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攻击来说,收集信息更加温和,也更容易被人接受。由于行动次数上的差距,计算机网络刺探部队会比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在核心、一般、不断变化的入侵技术上越来越熟练。与传统的军队类似,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将在驻地进行培训,以便分派给作战司令部或在战场上发挥作用。虽然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在最新的网络知识领域开展训练,但是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他们的专业知识要稍逊色于在现实世界技能经过了检验的独立的计算机网络刺探部队。由于存在这种差距,实施计算机网络刺探职能的部队同样也可以实施计算机网络攻击职能。即使计算机网络攻击与计算机网络刺探部队组织在一起,它们同样会在整个国防部的范围内加以集中或分散。
  在单一国防部实体的领导下,主要在互联网或相似网络内开展行动的计算机网络攻击与计算机网络刺探部队将会集中在一起。在当前的实践中,军队目前允许部署并且已经部署过网络部队。《2009年四年职能与任务评估报告》(The 2009 Quadrennial Roles and Missions Review Report)指出国防部“正在维护军队在力量体系中部署战术(计算机网络作战)元素的能力。” 例如,空军已经把网络空间添加到它的任务表述中,并且已经给第67网络战联队分配了计算机网络防御、计算机网络刺探和计算机网络攻击任务。 不过,由于这一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国防部将有机会减少各军种之间的冗余。把计算机网络攻击与计算机网络防御任务交给一个实体不仅会降低总的成本,而且因为有大量工作要做,还会提高部队的专业技能;不需要跨越组织机构之间的界限会简化整合与同步活动的过程;由于位置一般保持不变而且与其他专家互动频繁,还会改善专家们的培训。最后,只有一家实体作为力量的提供者,作战司令部不必了解不同军种的细微之处以便做出合适的武力或行动请求。虽然计算机网络刺探与计算机网络攻击部队应该集中组织,但防御性的部队应遍布整个国防部。
来源:中国网> 【答案带解析】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 A....
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图中“上海”“四行仓库”“宝山”等信息可知是抗战时期淞沪会战,当时蒋介石为了保卫南京下令死守上海,故C项符合题意;A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B和D均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淞沪会战。
考点分析:
考点1: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共抗日:
⑴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组织三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⑵在相持阶段:
①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② 中共: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证;敌后战场成主战场,多次粉碎日本“扫荡”。
4、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6、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
D.火药 
《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从作战部队到建设大军
11:50:25, 1楼
  【第三军分区】  日,以13旅37团一个营、13旅39团、第15旅45团和陕南游击队一部,在汉水以北、丹江以南组建。  司令员方正平(.任命),周光策(.调整任命)。政治委员张树才( .任命),方正平(.调整任命),
王力(1946.10.任)。副司令员齐勇(1946.8.任)。副政治委员王力(1946.8.任),丁先国(1946.10.任)。参谋长齐勇(兼 1946.8.任)。政治部主任许道琦(1946.8.任)。  辖:  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山阳支队;商山支队长罗孟刚,政治委员许道琦(1947.1.任);郧山支队支队长谭道鹏,副政治委员熊德汝。第45团。  【第四军分区】  日,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
第1纵队第3旅第8团、第2旅第6团、警卫团一部和第2纵队第15旅一部共2500余人,在东渡襄河受阻后由第3旅旅长闵学胜率领转道北上,与先期到达陕南的河南军区突围部队2000人会师,随后由中原局决定组建。  司令员闵学胜(.任),黄林(.军委任命,9.1. 中原局公布),闵学胜(1946.10.调整后任,),黄林(1946.12.任)。政治委员黄林(.任),闵学胜(.军委任命,9.1.中原局公布),黄林(1946.10.调整后任),韩东山(1946.12.任)。副司令员张忠(1946.8任,9.1.公布),张水泉。副政治委员许子威(1946.8.任),张忠,张午旺。参谋长张水泉(1946.8任,9.1.公布)。政治部主任
吴钊统(1946.8任,9.1.公布)。  辖:  第六团(原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2旅第6团一部);第7团(原河南军区第7团)团长胡玉堂,政治委员邵敏,副政治委员张生文(1946.9.调走);第8团(原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3旅第8团)团长汪昌贵,政治委员戴克明,政治部主任张生文(1946.8.任),
政治部副主任王英先。卢洛县大队。  【第五军分区】  日,以突围到鄂西北的南路军二纵队15旅43、44团北上入陜归建,在柞水、镇安以西地区组建。  司令员王海山(.任命);政治委员汤成功(.任命);参谋长冠惠民(.任命);政治部主任李庆柳(.任命)。  辖:  第三支队。第六支队:支队长黄德魁;政治委员洪九畴,旬润堂(后);副支队长陈云祥;政治部主任林实夫。第九支队。   备注:  〈1〉1947年1月上旬,第一野战纵队调集第二、三、四军分区主力组建成立。黄林任司令,方正平任政委,下辖六个支队,由原来45团、37团、39团、军区警卫团和陕南游击队等部队组成,约5000人。  〈2〉1947年3月上旬,第一野战纵队组建成立。司令陈先瑞,政委韩东山,下辖三个支队和一个干部大队,由原来15旅43团、44团、3旅8团等部队组成,约3000人。  〈3〉1947年3月,豫鄂陕军区的主力,即两个野战纵队先后北渡黄河抵达山西晋城。经补充整训后于1947年7月下旬,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赵基梅,政委文建武,下辖34旅(原二纵13旅、15旅45团)、35旅(原15旅43团、44团和3旅8团)。  〈4〉日,第十二纵队在李先年指挥下挥师东进。后于12月与中原独立旅会师,组建新的江汉军区。直至1949年5月与鄂豫军区、桐柏军区一部合编为湖北军区。  〈5〉另外:  1947年4月,由500多陕南籍官兵组建豫鄂陕军区教导团,后与起义的国军38军教导大队合编为38军教导团。
19:26:24, 2楼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发展历程:   【一】晋城整训。  〈1〉1947年3月,豫鄂陕军区的主力,即两个野战纵队先后北渡黄河,抵达山西晋城进行整训。  〈2〉1947年5月,一直在陕南、豫西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原军区2纵队(即5师)主力和1纵一部、河南军区一部共7000人,转入太行解放区,在晋城整训。  〈3〉日,刘邓大军主力全部渡过黄河。  〈4〉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原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即5师),组成12纵队。  〈5〉8月3日第12纵队成立,司令员赵基梅,政治委员文建武,副政治委员郑绍文,政治部主任张树才。辖﹕34旅、35旅、纵队警卫团。  〈6〉日,第12纵队重返中原,于11月下旬进人大别山区,在河南省光山县文殊寺与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会合。为牵制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第12纵队向湖北省江汉地区展开,重建根据地。  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编制:  〈1〉34旅—(原中原军区2纵13旅和15旅45团一部)  ①100团—(原中原军区2纵13旅37团)  ②101团—(原中原军区2纵13旅38团)  ③102团—(原中原军区2纵13旅39团)  〈2〉35旅—(原中原军区独立.第3旅第7团、2纵15旅45团一部、第1纵队第3旅第8团)  ①103团—(原黄林部河南军区独3旅7团)  ②104团—(原中原军区2纵15旅43、44团为主)  ③105团—(原中原军区1纵3旅8团)  〈3〉、纵队警卫团—(原中原军区2纵15旅45团大部)  【三】中原独立旅﹕  〈1〉1947年2月,李人林部南渡襄河,进抵长江北岸,智取郝穴镇,乘胜渡过长江,入湖南转鄂西,在湘鄂边地区活动。  〈2〉1947年2月,“老观窝”会议后张才千率2旅4团等部队1200余人,于2月14日由宜都之古老背横渡长江,进入长阳、巴东。  〈3〉1947年3月奉中原局指示:张才千部2旅4团和李人林部这两支部队组成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张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部队改编为一、四两个支队。  〈4〉日,江南游击纵队根据中央指示渡江后北返。2日占领洋溪,顺利渡过长江。8日重返远安,在南漳县偏头岩与罗厚福部会合后。奉中央电示:江南游击纵队改番号为中原游击纵队,罗厚福部编为第二支队。26由谷城“庙滩”东渡汉水,横穿鄂豫边界向桐柏山前进。  〈5〉日由确山、信阳之间跨越平汉铁路。10日,胜利进入豫皖苏解放区,又奉命改编为中原独立旅。  〈6〉1947年8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重返大别山。江南游击纵队转战大江南北与汉水两岸,在国民党深远后方坚持八个月游击战争。
11:36:30, 3楼
  【五】  刘健挺突围的惊险  〈1〉刘健挺,男,19009年生,安徽霍山人。原名刘守斋。  〈2〉1937年8月,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4团参谋长、团政治处主任。  〈3〉1944年11月,任河南军区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与张才千一起率领第770团离开延安。进军豫西编为豫西支队,刘健挺任伊洛特委书记兼豫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和豫西支队政治委员。(组织伏击,先后击毙日军驻伊川正、副司令官,……。)  〈4〉日正式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人民解放军。伊洛军分区豫西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刘健挺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政治委员。  〈5〉日至下旬组成鄂西北军区並建5个军分区。兴山、房县、保康、宜昌分区为第二分区,杨秀坤任司令员,刘健挺任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辖1个团。   〈6〉日,刘健挺与杨秀坤率部东渡襄河。刘健挺奉命率4个连队兵力东进,组织江北游击支队。部队穿越礼山县东大山时,遭到国民党军1个团的伏击,加上保安队,兵力超过己方数倍。刘健挺镇定自若,主动提出带一个连加侦察队作掩护,让其余部队冲出险境。当刘健挺完成掩护任务,率余部冲出火网时,部队已经失散。行至斑竹园时,又遭国民党军包围,所剩1个连又被冲散。刘健挺率侦察队40余人准备打回老家(大别山区),转战至霍山烂泥坳,又遭到敌人大部队围击,侦察队的人大多负伤,难以行走。刘健挺并没有灰心,他找到当地的党组织,安置好伤员,自己化装成一般商人,沿大别山东走,找大部队。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临淮关,找到中共津浦路西区党委。  〈7〉1947年底,刘健挺随六合工委游击队到达中共皖西区党委和皖西军区所在地舒城晓天。刘键挺将鄂西北突围部队失散自己化装至津浦路西的经过,向区党委书记彭涛、司令员曾绍山作了汇报,要求组织审查他的这段历史。皖西区党委将刘健挺的情况转报中原局。经中原局批准,于同年12月电示恢复刘健挺党籍,任命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筹措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  〈8〉1949年3月,刘健挺被任命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作战。他率部2000余人,随刘邓大军转战于霍邱、固始、金寨、霍山等地。  【六】  鄂西北军区主力一部原地坚持斗争。  1947年2月,老观窝紧急会议后,鄂西北军区主力一部移到外线作战,仍然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原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部队主要是:  〈1〉罗厚福、吕振球、吴昌炽率领的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江汉警卫团第一营和第三团1个营,共约500人,主要活动在房县以南、保康以西、远安以北的广大地区。  〈2〉江贤玉、沈甸之率领的鄂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五大队,加上江汉部队一部,共100余人,主要活动在保康以南千家老林一带地区。  〈3〉曾昌华、王鸿荣率领的鄂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九大队近100人,主要活动在南漳板桥地区;由黄民伟率领的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部队、地方武装50余人和区县以上干部20余人,主要活动在南漳、远安、保康地区。  〈4〉此外,还有长坪游击大队,李庙游击队、肖堰游击队、南保宜兴自卫大队,薛坪游击队、漳南人民自卫大队、襄南游击支队、洪山游 击支队、鄂西北独立支队、荆当远游击大队、荆南游击队,谷南襄武工队等,分散隐蔽在鄂西北广大地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备注:1947年2月中旬,罗厚福、吕振球、吴昌炽率领江汉警卫团300余人,在兴山、秭归交界处与原江汉军区第三团参谋长袁春田率领的1个营200余人会合。
19:55:22, 4楼
  【七】  刘昌毅再渡襄河回师大别山  〈1〉日,1纵3旅七团和江汉军区第二团组成野战旅,作为鄂西北军区军区机动部队,张秀龙为旅长,张力雄为政委。  〈2〉日,鄂西北军区野战旅整编为鄂西北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张秀龙,政治委员吴云鹏),撤销鄂西北军区野战旅番号。  〈3〉日,七团在刘昌毅率领下,翻越武当山,于10月中旬,越过老白公路,抵达襄河南岸“青山港”一带。  〈4〉1946年11月中旬,七团和第三军分区第9大队再次转向老白公路以北、襄河以南地区机动作战,随后转移到郧阳十堰镇以北茅坪地区。  〈5〉1946年11月下旬,七团和9大队出其不意地插到襄河边,转到黄龙滩,穿过老白公路,回到武当山区。  〈6〉1946年12 月上旬,军区机关,警卫团和七团1000余人,在王树声、刘子久、刘昌毅和张力雄率领下,向南疾进。当部队行至保康西南,翻过凤凰山时遇到伏击,激战半日,军区领导机关和直属队安全脱险,直至夜暗,才冲出重围,向保康千家老林一带前进。这一仗,七团伤亡、失散100余人,后将3个营的建制缩编为两个营。  〈7〉1947年元月上旬,阙子清率领的七团一营,被国民党军包围在“乌牛观”一带,部分人员冲出包围圈。刘昌毅、胥治中随即带领军区警卫团两个连和一个侦察队向北挺迸,收拢被打散的部队。不久与何德庆带领的3个连会合,后来又会合了张力雄、张秀龙、汪乃贵等带领的第三、第五军分区的和江汉部队各一部共1000余人,转战到保康城南康家山一带。  〈8〉日,刘昌毅被围于保康县康家山,这支1000余人的部队经过苦战三昼夜,终于有七八百人胜利突出重围。战斗中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打坏,从此与上级失去联系,行动极为困难。康家山战斗结束后,刘昌毅等迅速收拢部队,继续向东南方向转移。  〈9〉1947年2月下旬,刘昌毅收到了王树声在临行前派地下交通送给他的一封信。 王树声在信中传达了老观窝紧急会议的精神,并告之,经中央批准,我和刘子久等人即日化装北返,张才千已率四团和军区警卫团一部南渡长江找李人林部,今后你同党中央直接联系。现在敌人集中全力对付你,日后如何行动,由你自定。根据王树声信中所说的精神,刘昌毅和张秀龙、张力雄、汪乃贵、胥治中、胡鹏飞等旅领导,于3月中旬决定再渡襄河,回师大别山。为便于指挥,将部队整编为两个大队(各辖3个连) ,1个干部队和1个侦察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胡鹏飞,政委何德庆,由第七团3个连组成;第二大队大队长孔令甫,政委梁诚,由江汉部队和军区警卫团等单位组成;干部队由郭任,石磊负责;侦察队由孟文彬、余曙光负责。  〈10〉1947年4月中旬,刘昌毅率部从当阳东北之周家畈出发,以一昼夜90公里的急行军速度,于17日晚抵达钟祥县石牌镇附近的襄河边渡口。赶在敌追兵到来之前,将集结于西岸的部队全部安全渡过襄河。 部队过河后,在敌人前堵后追的险恶形势下,刘昌毅等指挥部队边走边打,冲破敌人多次堵击,经京山、随县、安陆、应山等地,向大别山挺迸。经三四天行军作战,部队在武胜关附近越过平汉铁路。随后该部顺利渡过大悟河,向东抵黄安县七里坪以北郭家河地区时,遇到了第五团被打散的部分人员,当即收容归队。  〈11〉1947年5月上旬,刘昌毅率部突围来大别山区在潜山县大佛寺,与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率领的皖西支队会合,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及临时指挥部。由刘昌毅任司令员,桂林栖任政委。皖西人民自卫军下辖3个大队:第一大队由原第七团组成,大队长胡鹏飞,政委何德庆;第二大队由原江汉部队等组成,大队长孔令甫,政委梁诚;第三大队由皖西支队组成,大队长钟大湖,政委张伟群。  〈12〉1947年8月中旬,皖西人民自卫军又实行了统一整编,在原3个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3个支队。第一支队由原一大队及新组建的潜山、怀宁两个县大队组成,支队长胡鹏飞,政委何德庆,副政委刘秀山,参谋长张有道,下辖4个大队;第二支队由原二大队和新发展的游击队组成,支队长孔令甫,政委梁诚;第三支队由原三大队组成,支队长钟大湖,政委张伟群。3个支队分别活动在六安、霍山、岳西、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宿松、怀宁等县。  备注:  〈1〉1947年5月,张秀龙、汪乃贵、张力雄等旅领导,经华东局同意,派地下党负责 护送,化装转移到苏北根据地,后奉命留在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工作。  〈2〉1947年8月底,皖西人民自卫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胜利会师。从此,皖西人民自卫军投入了恢复和发展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
11:36:13, 5楼
  @嘉陵江上的渔夫L
07:03:23  学习  -----------------------------  一同学习
19:35:14, 6楼
  在周副主席身边  1939年冬以后,我就抽出来专门给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开车。当时,周副主席忙于统战工作,常在延安与西安之间来回奔走。  这样的长途旅行一趟就有八百里路,要走上几天几夜。沿途尽是山路。要翻九道山,很不好走。在一个叫“劳山”的地方,来往车辆经常翻车出事。但我心里想着车上坐的是我们敬爱的周付主席,就加倍小心。每次都安全通过了,从没有出过事。  周副主席虽然肩负国家大事,十分繁忙,但对我们下级人员的生活却关怀备至。车行至半路,一到旅馆,他老人家总是首先告诉我们次日的出发时间、行程目的地,好让我们早早休息。然后又让秘书给我们安排好吃喝与住宿,关照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为了第二天赶路,晚间要保养车。这时周副主席就会走出来关心地询问车子情况,并督促我们注意休息好。  那些旧车免不了出些故障。我们想到行车事关周付主席的安全,总是万分细心地排除故障,维护车辆。这时,周副主席也会过来安慰和鼓励我们。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我还跟着周副主席到重庆办事处工作了两个月。当然,还是为他开车。那时,周付主席经常外出。他总是仔细嘱咐我随时把车备好,以供及时地发车。  在国统区内,我不能随意出去,整天闷在办事处里。周副主席就嘱咐秘书安排好我的生活。而我则更加细心地保养好那辆美国“道奇”车,时刻准备出发。每当秘书过来说声“快走”时,我的车就能立刻发动起来,开出大门。即使有国民党的特务车在后面盯梢,也难以追上。  在我为周副主席开车的那段时间里,周副主席果断干练、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有一次,我从汽车队领受了一个临时任务,要把大批的干部用车子送到西安去。从延安到西安有八百里路程。在中途有个洛川县(离延安三百多里,离西安四百多里),是个统战地区,我们和国民党都有军队驻扎:国民党还设有一个行营办事处,为胡宗南的部队所管辖。我们的车队走到洛川送干部,就被他们的行营办事处扣住,非要检查车辆不可。而在我们这些车上不仅有几百名从党校出来奔赴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干部,还有他们所带的藏在一捆皮袄下面的武器和宣传品。我们就是不让他们检查。他们说:不检查就不准走。就这样在洛川磨了好几个小时。  到了下午,谈判没有进展。我就驾驶着汽车返回延安报告了周付主席。他一听,立刻登上我的车叫我出发。到深夜,我们赶到了洛川。周副主席一下车,就叫我们不要怕。还嘱咐我们把车备好,说走就能走。然后他就走进国民党行营办事处对他们的负责人义正辞严地说,一不许扣车,二不许扣人,并晓之以统一战线合作抗日之理。时间不长,问题就顺利解决了。我们立刻开车出发。周付主席顾不上休息,亲自跟随车队,把我们一行护送到西安。  车队安全到达西安后,周副主席连个盹也没有打,就叫我开车往回赶。我知道他老人家从来都是只顾工作不顾休息的,劝他也没有用。因此,我立刻开车将他送回了延安。就这样,敬爱的周副主席在两天一夜里,于延安、西安之间往返了一个来回,共达一千六百多里l他老人家为了工作不辞劳苦,英勇果断的作风令人难以忘怀。  1982年,武钢党史资料小组:杨袓全回忆,喜宏整理。
09:25:43, 7楼
  突出重围的电话兵  1939年初,我们所在红军部队通讯设备是很差的,师部只设有一个电话排,仅有一部十门和一部二十门的老式总机。部队所有的行动,战略部署,指挥员的命令,战斗中发生的各种情况等等,都要通过这些简陋笨重的通讯设备,来及时地完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相互联系。所以保证电话畅通无阻,总机没备完好无损,就是我们电话兵的神圣职责。  在那时候我们红军部队每天都会打仗,往往一个急行军就是一百多里路,我们电话兵除了武器弹药、背包行李之外,还要背着沉重的总机、电线等通讯器材。一部总机装在木箱里足有三十多斤;一箱干电池也是几十斤;一拐电话线轻则八、九斤,重则一、二十斤,还有电话机等等,部队走到哪,我们就背到哪里。  战斗紧张地时刻经常轻装行进,我们宁可将干粮、衣物都丢下,电话机一台也没有丟过,电话线一尺也没有丢过。无论行军还是打仗,我们电话兵,总是走在人前,退在人后。战斗没打响,我们的电话线就先牵到前沿阵地,战斗结束,部队撤离了,我们最后去拆机收线,往往比战斗兵更要多担一分风险。  有一次,我们部队紧紧围住了石楼县城,城内敌人依着城高沟深,弹药充足,顽固地据守待援。当时我们红军部队没有炮,也没有炸药,攻了七天七夜也没有攻下来。最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赶来解围,我们部队为了避开强敌,便主动放弃攻城撤退。  等我们电话兵将机械设备装好箱,把电话线收拾完后,大部队已经走远了,剩下几个后勤人员和我们几个电话兵,跟着脚印盲目地跑进了一个山沟。抬头一看,四周山顶上全布满了敌人,有些敌人正在向山下运动,天空中还有敌机在低空盘旋,不时无目的地扫一阵机枪。  看来,他们没有堵住我们的大部队,想在我们红军部队掉队人员中找便宜,我们咋办?当时有几个同志禁不住露出了惊慌的神色。我看了看这十几个同志中,只有我和老乡高成贵同志是党员,而高成贵已经负伤。我便站出来对同志们说:“大家不要紧张,听我的指挥,趁着敌人还没有完全发现我们,赶快从隐蔽的地方冲出去!”  当时,有的同志主张把这些笨重的通讯设备和电话线坚壁起来,以后等敌人走了再来取。我说:“不行,没有这些东西,我们部队和上级怎么取得联系?部队首长怎么指挥作战?还要我们这些电话兵干什么?  就这样,我们十几个同志,团结一心,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背着沉重的通讯器材,借着茂密的茅草和树林的掩护,冲出了敌人的重围,又摸黑赶了一整夜路,终于在天亮时赶上了大部队。总机、电话线等一样也没少,受到首长和同志们的表扬。  1982年,武钢党史资料小组:刘文秀回忆,言午整理。
11:15:15, 8楼
  在洪湖岸边入党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 我的家乡正是红二方面军的老根据地即湖北洪湖。  过去,天沔潜江一带的水乡,一向有千里洪湖之称。湖中有打不尽的鲜魚活虾,湖岸是望不到边的平畸良田。洪湖,本是个富庶的魚米之乡啊!  然而大大小小的地主、湖霸就像湖中那橫行霸道、欺压弱小的黑魚,凶狠地盘剥农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苦农民只有沿湖流浪讨米。那些日子,喝一口家乡洪湖水,苦似黄莲难忍泪。  我就出身在一个讨米要饭的穷人家里。父母领着我们兄弟姐妹沿湖讨米度日。我有十二个同胞兄妺,九个哥哥,两个姐姐。但是洪湖的富庶不属于穷人。我的八个哥哥,两个姐都相继饿死。不久,我父亲给地主帮工,采桑叶时不慎从树上跌落下来摔死。从此,我母亲拖着我和我的九哥过着更加穷困的曰子。  我从九岁起,就给地主帮长工。除了务农事,摸魚踩藕等,凡能对维持生计而有所助的活儿我都干。十三岁起,我给卲老板的榨坊赶槽碾、放牛。吃的是猪狗食,睡的是芧草窝。没有工钱,只能混一口饭吃。  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对我们穷兄弟特别好,时常帮助我们。他白天和我们一起干活,晩上和我们一起聊天。大家都愿意把心中的苦水向他倒。日子久了,才知他是搞地下工作的同志。他接近我们就是为了摸清我们的岀身、成份,好建立党的地下组织。但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经过他的组织发动,我们那一片成立了党的支部。共有八、九个人。都是穷乡亲。经过织张连方同志介绍,我于一九二七年五月端午节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组织上交给了我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破坏地主剥削。譬如说,有个地主请了几十个帮工在稻场打谷子,我们就想办法去扰乱他们一下,好让穷人们休息休息,喘口气。又譬如有个地主请人去薅草,我们就装疯装邪,在田间乱跑,把人们都吓走,不让地主的活儿干成。  第二个任务是领导灾民斗争。当时,一九二七年的革命起义高潮刚刚开始,洪湖又遭水灾,老百姓饥寒交迫,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情绪很高。我们就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去吃大户。我们时常召集起上千灾民,到有钱人的家里去吃喝。负责吹号,大家一听号声,就浩浩荡荡地朝地主富户家里冲。如果遇到反动武装的阻拦,我就站在坟头上吹号,把敌人吸引过来,好让赤手空拳的群众撤退。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经验,人多嘴杂,一搞就搞乱了。乱了以后,就不管有钱无钱,乱冲一气。这说明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多么重要。  通过初步地发动群众,洪湖乡亲们的阶级觉悟有了提高。这为以后支援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打下了基础。  (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贺培回忆,喜 宏、徐 琳整理
12:55:30, 9楼
  乔装闯城  我年青时,生得身高力大,而且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入党不久,组织上安排我做地下交通员。  我负责联络附近几个村镇和县城的地下组织。我不识字,党有什么指示,要及时贯彻,我就背下来,口头传达,或者把写有指示的纸条书信,鏠在衣服里送岀去。我还有一件褂子,在里面写上字,穿在身上。到一个地方,见了同志,我就把衣服脱下来,让他们看。  当时,环境很恶劣。白狗子到处驻扎,搜捕共产党。在敌人的严密控制下做地下交通自然很危险。闯关过卡时,不仅需要胑量,还需要计谋。我时常化装成叫花子、小啇贩过往关卡。有时我还穿起长袍,戴上礼帽,扮成阔人,神情自若地在敌人岗哨面前经过。为了安全,我总是持有合法的身份证。  有一次,组织上要了解潜江县城里的敌情。派我、我的交通组长和叧一个同志,三个人进城去找地下党员接头联系,把敌人的兵力、装备等情报弄岀来。我们想了个乔装进城的办法。组长化装成敌军校官,我和另一名同志化装成敌军士兵。我们三个人大摇大摆从大路走到县城。  当时,潜江县城是敌人的大据点,有重兵把守,各个城门口都有岗哨盘查来往行人。  我们来到南门口,站岗的敌兵一见来了个大官,连忙立正敬礼。我们的组长也装模作样给敌兵回了个礼。不料,那敌兵却将我们拦住,要看我们的证件。  我们的组长见机行事,见敌兵杷手伸过来讨要证件,就跨步向前,“啪、啪”给了敌兵两记嘴巴。  “他妈的!你瞎了眼睛?还问老子要证件!” 我们组长把敌兵臭骂一通。  那个敌兵挨了打,又不敢顶撞,一面挨骂,一面回答:“是’ 错了。”  就这样我们一行三人顺利地进了城。我们穿着敌军的衣服,原来是从敌人身上扒下来的。平时藏在县城南门口的洪庙内。洪庙内的菩萨后背开有小洞,是给菩萨放金心的。但这洞却被我们用来藏衣服。要化装时,我们从洞里把衣服拿出来穿好,走出庙来,我们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但敌兵也不个个都是苕。站岗的大概从我们的衣服上看出什么破绽来了。被打的敌兵也不服气,他们一了解,知道我们自的番号单位沒有这样的人。他们立刻惊慌起来,关了城门,派兵到处搜索三个穿军装的共产党。  我们一进城,就面临这样紧急情况。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是非完成不可的。我们立刻脱掉军装,又化装成老百姓,顺利地找到了另一条线上的人。他们属于潘金龙同志领导的组织。接头后,我们就拿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情报。可是,这时己经全城戒严。我们三个人一啇量,决定分散行动。  我们各自选择了一个可靠的人家,隐藏下来。我藏在一个孤老太婆家里,悄悄注视敌人的动向。我们隐蔽在老百姓那里,犹如游鱼入水,敌军缺少群众支持,盲人瞎马,那能找到我们?过了几天,敌人东奔西窜,白忙了一阵也没找着,只好作罢。于是,我们几个趁着赶街的机会,从人群中混了岀来,胜利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贺培回忆,喜 宏、徐 琳整理
11:05:17, 10楼
  中原大学的三次搬迁  第一次是由大白庄到宝丰   日,随着中原大学在的大白庄开学,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革命形势快速发展,学校学员大幅增加,大白庄的客观条件和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9月5日,校部由肖旗乡大白庄迁移至宝丰城内东大街文庙(今宝丰县一中)。秘书科改为秘书室,总务科划归秘书室。9月6至10日,学校成立招生组,分赴洛阳、许昌、叶县、内乡、唐河、鄢陵、禹县等地招生。9月12日,全校学生重新调整编队,共编为四个大队一个研究班。到9月底共招收新生70名,编为第五大队。到10月底,录取新生482名,编为4个大队,全校学生共编成九个大队;同时,中共中央批准了,以范文澜任校长(48.12在任),潘梓年任副校长的第一届中原大学领导班子。学校设有五个系:(1 )行政系、(2)财经系、(3)文艺系、(4)新闻系、(5)医务系。接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11月27日第一、第二两个大队的169名学员毕业,除少数分配机关工作外,绝大部分或留校或参加中原大学新闻班。  7月15日至11月28日期间,中原大学在宝丰先后招收学员2194人,编为17个大队。毕业后,有的被留校工作,有的被分配到祖国的各条战线,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急需人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原大学从在大白庄的创建开始到迁往开封,从最初的二百多人发展到两千多人,从干部、师资队伍的奇缺到学校机构的初步完备,只用了4个多月时间。  第二次是由宝丰到开封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24日开封二次解放。郑、汴两市有大批青年学生来到宝丰投考中原大学,学生总数达到1966人。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条件,以第一书邓小平、第二书记陈毅的中原局于26日决定,中原大学搬迁开封到河南大学办学的决策。11月12日,中原局派刘介愚、嵇文甫、林山等30余人,到开封筹措学校往开封的搬迁工作。11月29日,校部全体师生员工在潘梓年副校长(49.5任校长)领导下,于29、30及12月1、2日先后出发,按校部印制的行军路线图及工作要点迁往开封。12月10日,全校师生共有17个大队、学生2194人,全部到达开封。当时,因河南大学在第一次解放后,一部分师生奔赴解放区,一部分师生被迫迁往苏州,还有一小部分师生返乡,校舍已经空出。这样,于12月上旬迁到开封的中原大学师生,便借住河南大学暂时空着的校舍,开始了紧张地工作和学习;中原大学也进入了它的大发展时期。中原大学充实了行政机构,健全了党团组织,扩大了办学规模。  学校刚到开封,就接到任务,常委派员到淮海战役前线护理伤员。日,中原大学在第三、四、五、六、七政治大队中选出258人支援前线奔赴淮海。在1949年2月和3月毕业的学员中,又选出651人支援第二野战军,其中有300多人参加了渡江作战。  194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重组河南大学,任命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兼任校长。6月,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计500余名学生、河南行政学院400余名学生转为河南大学学生。7月搬迁到苏州的河南大学师生1200余人回到开封,河南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此时,河南大学成为中原五省区规模最大的综合大学。在河南大学校址上办学的中原大学,办学时间9个月,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中原大学1948年6月至1949年8月的发展史是河南大学百年校史上的亮点之一。  第三次是由开封到武汉   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中原大学奉命派出部分干部随军南下,参加武汉市文教接管工作,并为中原大学迁往武汉作准备,中原人民政府南迁武汉后,属于中原人民政府领导的中原大学也迁到了武汉。日,在潘梓年副校长的率领下,中原大学1200余名师生及所属校产全部迁至武汉。
17:05:28, 11楼
  中原大学的历史沿革:  日,中原大学筹委会成立,由陈毅、张际春、刘子久、嵇文甫、张柏园、罗绳武等七人组成,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  日,在中原军区“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员庄严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校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关帝庙。  1948年10月,中原大学第一届校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孟夫唐任教务长。  1948年11月,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原校址。  1949年6月,中原大学迁往武汉,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并入中原大学  1949年,中原大学(医学院、师训班)并入河南大学,医学院几经演变,成为今日的第三军医大学。  1950年,湖南大学(部分)并入中原大学。  至此,中原大学相继建立文艺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和政治学院,成为一所向正规化迈进的新型人民大学。  1950年,中原大学(艺术系科)改为中南文艺学院,后发展为武汉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  1951年8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并入公立华中大学,现发展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师与学生基本离开中原大学。  1953年4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主体,集中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华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的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料合并组建中南财经学院。马哲民任院长、朱明远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南财经学院隶属国家教育部。  1953年7月,中原大学撤销。  2000年5月,高校合并,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中原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五年时间(1948年7月到1953年7月撤销)共为国家培养出14000余名干部。从该校毕业的学员,大都成为我们党在各条战线上的骨干。有许多人担任了各级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影响深远。
09:07:02, 12楼
  每逢佳节倍思亲给天堂的父母拜年    张志盛,女,生于日,是河南确山人。1942年9月,入汝南联高校上学。1949年5月,入中原大学(开封)上学。1949年8月,由中原大学分配到地方工作( 1949年8月至1950年1月,随军进至宜昌,驻沿江路) 。1950年1月,由地方转入湖北恩施分区军干校,在军干校担任肋理员。1950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1950年8月,在恩施县大队担任中心文敎。1950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转正。1950年11月,在巴东县大队担任中心文敎。1951年2月,在恩施暂8团担任会计。1952年1月,在水利工程四师4团任会计。1953年2月,在公路工程二师4团担任会计。1954年12月,随公路工程二师到青山工人村小学担任会计兼班主任。1955年11月,集体转业至武钢,转业时是连级干部。1960年1月,转至青山红钢城的六街门诊,任会计兼挂号、收费。1983年4月,由武钢职工医院离体(高级会计师)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去世,享年89岁。
17:05:30, 13楼
  献上朵朵黄菊,诉说对父母的幕幕往事,绵延对您们无尽的怀念。    【1】  飞身下楼灭烟头。  建国初期新一年的开春,父母已在恩施巴东完成了剿匪任务,正准备到抗美援朝前线之时,我就是生於那时那地。  那时,我家住在二层朩制小楼房的二层。一层用於储藏弹药。由于楼房比较破旧,所以一至二层间的地板有开裂,有的位置间隔缝隙还很大。  那时,父亲喜爱喝酒及抽烟,喝酒后站着都能睡觉。但有一次喝酒后,人虽然站着,但夾烟的二指头却松开了。细心的母亲一看不对,大叫:“团长、烟…”只见父亲飞身下楼,一脚就踹烂紧锁的大门,灭了烟头。  是母亲救了全家,救了县城。  【2】  即是妈妈又是老师。  您即是妈妈又是老师,那是在青山区工人村八小读书的事。  少儿时代,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您总昰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在我身体弄脏后,是您带着我去澡堂洗澡。我从这个池跑到那个池,我不怕烫,哪个池水温高,就在那个池。我这个小少爷的身体体质不好,经常生病,总是您背着我去门诊,看病、打针、拿药。我这个小少爷数学优秀,但作文极差,您从造句开始一步一步敎我,您为了我挨了校领导的批评﹕“班主任要帯好一个班,而不一个人” 。升初中去报到时,操场上的喇叭传岀:“欢迎双优生贺保东,进入我武钢二中……”。  亲爱的爸爸妈妈,祝您们新春快乐。请您们放心,我们都很好,我们永远怀念您们。
17:55:28, 14楼
  贺青云同志的回忆【一】  童年  我出身在四川省江油县一个佃农家庭。家中上无片瓦,下无挿锥之地,真是一贫如洗。全家靠租种地主的田过日子。这家的主人是江油县教育局的视察委员。他势大、权大,为人心狠手辣。每年农忙时节,他规定佃户首先无偿地给他耕种,等他的田种完了,才能回来耕种自己的田。他的田种在前头,佃户的田种在后头。这样,佃户的田就错过了季节,收成哪能会好?到了秋收时,他却用他田里的产量来估佃户田里的产量。这样一估,有时还租上加租。可怜贫苦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也剩不下几粒粮食!如果你不帮他种田,他就不让你租他的田种。农民不种田吃啥子?为了活下去,农民对地主这种剥削和欺压,只好忍气吞声,有时还得给他送礼,见面也得点头哈腰。因为印把子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呀!  家中贫穷,为了活命,我七岁便帮人放牛。八、九岁时又帮我舅舅家推磨,只想混口饭吃。记得十岁左右,在农忙时,我父亲、大哥、二哥都帮地主种田,我也到地主家去帮着照顾小孩,陪着他家的小孩到十几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地主的孩子也十几岁了,比我还大几岁,过沟时我还得背上他。平时走路,他也要我背他,好像他没长上腿子似的。如果遇到刮风下雨、下雪,那就更糟了,那地主崽子骑在我身上不下来,一背就是七八上十里路。不背,回家他就告状。地主也不问三七二一,抓起棍子就狠命地打我。地主崽子上课,我还得整天在外等着。地主的崽子又娇贵得很,动不动就哭。老师没办法,叫我坐到教室里陪他、哄他。这老师可是个好人,看我呆呆坐在教室里无事于,就找书给我,叫我跟着一块儿念。这样陪地主崽子一、二年,我还学会了写几个字。我天天陪着他的孩子上学、放学,地主还不给饭吃,我还得吃我自己家的饭。每当学校里吃中午饭时,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吃的大鱼大肉,我心里就十分难过,只好拿着从家里带的糠菜饼子,躲在外面角落里去啃。当时我想,同样是人,为啥子这样不平等?  不平等的事还多得很。人们常说国民党的税多,这话一点不假。我们那地方的税就多如牛毛。那时,连走路都有什么“脚板税”收税的名堂也多得很。如,保长开个会,说花了多少米,多少饯,就要由各家分摊。有时保长高兴了,掏出枪来,朝天上“乒乓”几枪,说是打土雁,打了多少多少子殚,每户得出“剿匪税”、“子弹税”。他问:
“你们听到枪响没有?”如果哪个要说没听到,他就顺手“啪啪”给你两巴掌,最后你还得拿钱出来。这些只是杂税。还有军粮哇。国民党总说这里打了胜仗,那里打了胜仗。打了胜仗就要老百姓捐粮。国民党的士兵打仗被打死了,说是为老百姓卖命,你又得拿钱出来,逼得农民有苦无处诉,我恨死了国民党反动派。  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组长:孙振茂,1982年8月为武钢老同志回忆录(第一缉、红军篇),封面提字。  副组长:赖宁、张邦华、赵树森、孙贻章。  组员:朱兰英、宋树桂、崔保荣、季竹林。  贺青云1980年9月回忆 李汉江1982年8月整理
15:55:14, 15楼
  贺青云同志的回忆【二】  纤夫  我们全家起早贪黑,拚死拚活地于活,一年忙到头,所得的一点粮食,既要交那填不满的租子,又要交那摊不完的税,最后还是养活不了一家人。我父亲、大哥是木匠,农忙时在家种田,农田时就挑脚(就是帮有钱人在山里背货物),出外打短工,什么都干.修房子、做傢俱、修理农具,做一天活,就管两顿饭。我十一岁时还在地主家里帮工。一天,一个驾船的听说了我的遭遇后,很同情我,便说:“靠帮工还不给饭吃?走,拉船去吧,好歹可以混饱肚子!”我想,只要能饱肚子,哪儿我都愿去。就这样,我就跟他到船上去了。一上船就是十年。  拉船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就是船走上水时,需要人在岸上拉纤。没上船时就说好了的,我只是混饭吃,没有工钱的,我是船上的“丘二”(意为勤杂工)。船走上水,我就上岸拉纤,船走下水,我就烧火煮饭。船浸水了,我就往外戽水。  那时船上挣钱是分成几股:东家两股,“太公”(船老大)一股半“船老二”(舵工)一股半,其他人一人一殷。我是“丘二”,不算股,我的钱是其他人随便给一点。那时在长江上混饭吃的,都会抽几口鸦片烟。我想,干活不藏力,力又不要钱买,用了还会来。闲着没事时,我就帮船工们烧鸦片、打洗脸水、洗脚水,把什么都端到他们跟前。我在船上埋着头苦干,干到了十八岁,虽然钱没拿到一股,但大家都很照顾我,发了钱时,这个给几吊,那个给几吊,一回也能积几吊钱。那时,三十斤一斗米,只要四十吊钱。虽然我的钱很少,但寄回家去,多少是一点贴补。  我们拉船的,跑的地方多,上到,下至重庆。只要哪里能多赚钱,几个人一商量,“太公”出面一接头,就跑哪里。我在船上虽然混饱了肚子,却连一件遮羞的衣服也混不上。那对我们拉船的,都是光着屁股在水里爬来爬去,在悬崖峭壁的石头上踏来踩去,身上总是被划得一道道血口子。到了冬天就更难受了,江面上北风刺骨,身上披件破棉袄、破麻袋,打双赤脚在江水里爬上跳下。上岸后,踩着积雪在悬崖上拉,稍不小心,就会滚下悬崖摔死。但不这样怎么办呢?要活命呀!  有时,我呆呆坐在船头,望着滚滚的江水,暗自想着:这种日子,几时才能熬到头呀?  贺青云1980年9月回忆 李汉江1982年8月整理(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17:55:14, 16楼
  红四方面军长征~西渡嘉陵江(日--- 4月21日)~  1934年末,红四方面军胜利结束了川陕苏区的反六路围攻战役。然而,经过10个月的战争,苏区已面目全非。到处是荒芜的土地、逃荒的人群、废弃的盐井,人力、物力、财力都损失极大,伤寒、痢疾到处流行,满眼都是一片破败。在这样的情况下,10万红军如何生存,如何再应对国民党军的下一次“会剿”,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时,红四方面军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南下川南,那里人烟绸密,经济富庶。但敌军力量也较强,立足不易。另一条是北上陕甘,那里国民党军力量较弱,但经济较差。相对而言,向北的方案更加现实些。因此,张国焘也制订了一个北上建立陕甘苏区的计划。就在此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断来电,要求红四方面军派出部队南进,以策应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能与中央红军会师,对于独立苦战七、八年的红四方面军来说,是一件大喜事。经过仔细研究,为接应中央红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会剿”,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放弃川陕苏区,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嘉陵江是四川四大江河之一,发源于陕西凤县的嘉陵谷,流经陕南和川北,向南注入长江。沿途多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江宽水急,十分险峻。沿嘉陵江西岸布置了川军邓锡侯、田颂尧部共53个团,防线长达600余里,凭险固守,以图将红军堵在江东岸。攻击这样一条防线,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  为调动和迷惑敌军,以创造进行强渡的条件,1935年2月,徐向前率12个团红军进行了陕南战役,于十几天内连克宁强、沔县和阳平关等地,歼敌4个多团,一时川陕震动。陕南地区的中央军胡宗南部和西北军杨虎城部都增兵布防,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川军邓锡侯部也将嘉陵江边的4个师部队向北移防,以阻止红四方面军从四川脱身。  达到战役目的后,徐向前率部队南撤回到了嘉陵江东岸。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全军向嘉陵江边移动,连战苍溪、仪陇等地,歼灭川军5个团,占领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东岸地区。徐向前仔细察看江边地形,发现敌军虽多,但防线太长,到处分兵把守必然导致到处防守薄弱。徐向前看准了苍溪附近的塔子山、石家坝一带。这里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利于红军进行火力掩护;后山则坡道较缓,草深林密,利于大部队进行集结隐蔽。而且这里河道弯向东岸,水流平缓,西岸又多是平滩,利于部队抢渡和迅速展开。据守这段江防的是川军田颂尧部,只有不到两个营,已是屡次的手下败将,战斗力不强。  为解决过江的舟桥问题,红四方面军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准备之中。造船地点要离抢渡场地不能太远,又要隐蔽不被敌军发现。因此,选在了离塔子山30余里的王渡场。这里山高林密,林中又有大片空地,是隐蔽造船的理想地点。红军官兵亲自上阵,又动员了大量青壮百姓,日夜赶造不息。造船用的大木材要从上百里外用人力运来,造船用的钉子则用的是到处搜集来的废铜烂铁,工地上就地摆出了炼铁炉,很多乡亲捐出了自家用的桐油,以为工地夜间照亮。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造出了100多条船和3座竹扎便桥。红军战士们又和群众利用夜暗时肩扛手推,将这些舟桥从高山上运到了渡江地点,就此完成了渡江的一切准备工作。  徐向前确定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计划:采用重点和多路相结合的突击战法,以余天云、李先念的红30军为抢渡主力,在塔子山地区渡江,然后直插剑阁、剑门关方向;副总指挥王树声率31军为北路,渡江后抢占剑门关,然后防堵邓锡侯的川北之敌,还有胡宗南的陕敌;陈海松的红9军为南路,攻击阆中、南部,保障30军的南翼安全;王宏坤的红4军为二梯队,担负战役展开的任务。总部炮兵营置于塔子山顶,火力掩护30军强渡。  为抢渡成功,李先念特意拿出了30军最能打的88师担任主攻。这个师的268团擅长进攻,号称“钢团”;“265团以突袭闻名,号称“夜老虎团”;263团则以攻守兼备闻名。师长是青年猛将熊厚发。89师担任辅助攻击的任务。  日夜,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红军第1梯队各部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分别实施渡江作战。红军第30军263团在苍溪城南塔子山附近偷渡,263团突击队悄悄驶近对岸,然后突然发动攻击,红军在炮火支援下强行登岸,一举压制了敌人火力,全歼守军1个营,攻占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源源登陆。29日拂晓,红30军主力相继渡江投入战斗,川军出动一个师前来防堵,正与88师的268团和265团相遇,双方展开激战。而89师部队已经过江成功,从侧后发起进攻,一举击溃了增援的敌军。与此同时,31军于苍溪城北鸳溪口强渡成功,击溃川军一个旅;一举攻占对岸险要阵地。红9军于阆中城北对岸涧溪口登岸,向南部县疾进。另一部于31日攻克阆中城。三路红军全部强渡成功,嘉陵江西岸的川军防线已开始崩溃。
18:25:29, 17楼
  红四方面军长征~夺取剑门关~  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也迅速过江。此时31军已扑向剑门关;30军突向剑阁;9军则与川军王致远部拼起大刀,夺下阆中和南部,歼敌3个团;红4军也已相继过江。下一步战役发展的关键则是夺取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东北60里的大剑山上,扼控川陕大道,七十二峰峰恋绵延,高耸入云犹如刀削斧砍。关口位于东西两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小路穿过,地势极为险要。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蜀将姜维曾在此抗拒了魏将钟会的10万雄兵。据说自秦惠王伐蜀后此关还从未被人攻克过。剑门关的要害在于它是联结江防的要点,向北可以与陕军呼应,防止红军进陕南;向南可以袭击红军侧背,阻止红军南下。此关如不克,则如痈在背,红军动转不灵。川军邓锡侯部3个团在此防守,明碉暗堡密布,吹嘘为“固若金汤”。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31军担任主攻剑门关的任务。31军两个师在30军88师一部的配合下,一路急行,至4月2日,对剑门关形成了东、南、西的三面包围。根据川军的防守部署,王树声决定从南北两面攻关。他集中了4个主力团,在方面军迫击炮营和重机枪营火力的掩护下,开始实行强攻。红军勇猛冲锋,逐点攻击,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挤压川军的防御体系。到了中午,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在漫天雨雾中,红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攻击,山道上很快就被血水染红。川军组织了兵力拼命发动反击,双方厮杀得极为惨烈。关键时刻,王树声将预备队拉了上去,重新组织了火力和攻击线路,在付出大量伤亡后,撕裂了守军的防线一翼。川军的抵抗本来十分顽强,但红军的这次冲击异常猛烈,一些川军部队陷入混乱,很快就四处逃散,影响整个防御体系变得乱七八糟。红军乘势集中火力猛打,击毙了守关主将川军团长杨倬云。失去指挥的守军终于崩溃,开始漫山遍野地乱跑。激战到傍晚,剑门关上升起了红旗,守军3个团被全歼。  剑门关被攻克后,红四方面军的部队联成一体,并力向西猛攻。经8天进攻,歼灭川军8个多团,攻占阆中、南部、剑阁、昭化4座县城,控制了400余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川军后撤到盐亭、梓潼、江油、中坝地区,再次组成防线。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马不停蹄,兵分四路穷追猛打。
09:18:10, 18楼
  红四方面军长征~中坝战役~  这一次,徐向前又制订了一个围城打援的计划。江油位于成都以北的盆地边缘,土地富庶,城防坚固。这里是成都的北大门,当年魏将邓艾就是经这里奇袭灭了蜀汉。4月10日,红9军和30军88师兼程急赶,攻克中坝,包围了江油城。江油一失,成都就直接受到威胁。在刘湘的严令下,邓锡侯调动了18个团,自绵阳出发来救江油。徐向前命9军27师围住江油,9军25师和30军88师迅速进至江油以南的南塔坡、鲁家梁子一带隐蔽集结。同时,命令许世友率红4军紧靠88师布防,配合作战。  4月18日,邓锡侯的救援军大队进入伏击圈。一声令下,埋伏的红军一齐开火,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很快,红军从四面发起冲锋,开始截断川军。这一路川军装备较好,火力很强。虽然被打了个冷不防,但很快稳住了阵脚,开始展开兵力抢占山头制高点。双方缠斗在一起,每个山头都打成了残酷的攻防战。江油城中的敌人也出动支援,但被红9军部队截断歼灭。川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发动了一次比一次凶猛的反扑,红4军和30军88师联合奋战,连续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阵地经常进行了大刀纷飞的肉搏战,到处是尸横枕藉。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傍晚,88师部队发起了反攻,而9军25师也向敌侧后猛插,川军阵脚终于乱了。红军开始全线反击,“活捉邓锡侯”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川军溃逃而去,红军乘势进攻,占领了江油。这一战,红军歼敌4个团,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  在江油激战的同时,红四方面军各部像弹钢琴一样不断发起进攻,全线攻进至涪江流域。至此,规模浩大的强渡嘉陵江战役结束。红四方面军战斗24天,攻克县城9座,歼敌12个团10000余人,打开了一个与中央红军会师的有利局面。
18:25:14, 20楼
  贺青云同志的回忆【三】  虎口逃生  就这样,苦苦熬着的日子也不安宁,国民党到处拉兵,搞得人心惶惶。国民党在城里拉兵时,把几个城门一关,挨家挨户地搜。见到青年人、壮年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捆着就拉走。因此一般男青、壮年人,根本不敢进城,连小镇世不敢去。国民党在乡村里拉兵,有时是突然把几个村子一围,见人就拉。这还是拉兵。还有派兵的。就是往各家各户摊派。地主富农有钱的,可以出钱买丁。我们穷人连饭都没有吃的,哪里还有钱去买丁?有的穷人派兵派到头上,无奈只好东挪西借,凑了钱给保长送去,保长收了钱,转头来还是把人给抓走了,搞得:人财两空。在那虎狼当道的年代里,到哪里去伸冤呀?!  不久,被拉兵的灾祸也落到了我的头上。我一天之中,就被抓了三次。这天早晨,我从船上一上岸,就被一群国民党士兵抓住了,不由分辨,用绳子一捆,拉着我就走。我心里急得要死。这路他们一去,给军阀老财当炮灰,还能活着回来?我决定找机会逃跑。我这个帮船的,跑的路多,对这一带的环境熟悉。这时,走到一个茶馆门前,茶馆跑堂的是我远房幺叔。他见我被拉兵了,就假装热情地迎着国民党士兵说:“老总,前面坐,前面坐!喝口热茶解解乏!”这几个国民党士兵跑得日干舌燥,也正想解解渴。不要钱的茶送到了嘴边,哪有不喝的?于是装模作样地说:“好吧。快把茶端上来,喝了老子们好赶路。”等国民党匪兵刚刚转身在桌边坐下,我就飞快地穿过堂屋,推开后门跑了。边跑,边解开手上的绳子。哪晓得还没跑到船上,我又被一股国民党士兵抓住了。  怎么办昵?我还是要跑!就是在家里饿死,在江里淹死,我也不愿当国民党的遭殃兵!这次被抓,是强迫我给他们背东西。我背着沉重的背篓,沿着悬崖蛸壁上的羊肠小路走了三十多里山路,快走近一个小庙时,我见这里的路很窄,坡很腱,刚刚放得下一双脚,稍不小心,滑一脚,就会掉到山下摔得粉身碎骨。而山上又有密密的树株。看到这些情况,我心里立刻冒出个主意。我取下背篓,放在路上,转身长长喘了一口气,擦着汗,对路着我的国民党 士兵说:“老总,请帮着扶一下,我去解个溲就来,唉,真把人给 憋死了。”他为难地看了看背篓,不扶,人一走,背篓就会滚下山去。丢了当官的搜刮来的财物,他回去交不了差;扶吧,吃亏受累不说,还会丢了自己押送人的那种威风。他犹豫了一下,看着我那急切的样子,无可奈何地走上前,扶住背篓吼道:“他妈的,就你屎尿多。快点!”我假装顺从地点点头,转身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等他看不见我时,我便迅速上山,钻进树林里,拚命地跑。也不知跑 了多长时间,天已黑了下来,我刚跑到一个小镇上,结果又被一个国民党兵把枪逼住了。我想,这回可完了,他们把我抓住,往黑房子里一关,那真是插翅也难飞出来了!  贺青云1980年9月回忆 李汉江1982年8月整理(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07:55:20, 21楼
  贺青云同志是四川省江油县人,日生,1935年4月参加红军,并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8月入党。曾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谋、营长、大队长、参谋长、付团长、团长等职。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垦荒中被授予劳动英雄光荣称号。1955年转业后,历任武钢大冶技校党委书、校长、武钢行政处长、经理办公室主任、付经理等职。日逝世,享年71岁。
17:55:17, 22楼
  贺青云同志的回忆【四】  参加红军  我来回地奔波了一天,已累得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劲了,双手还被五花大绑捆得死死的。此刻,我只有懒洋洋地跟走。当时四川兵都有两杆枪:一是步枪,二是烟枪。走着走着,不一会儿这个烟鬼呵欠连天,眼泪直流,他对我说:“弟兄”,随后又馓了个抽烟的手势。我晓得他的烟瘾发了,我讨好地说:“老总,我会烧烟。”走到一家烟铺前,他便把我带进烟铺,大声喊道:“伙计,快把烟端上来!” 他把步枪往墙边一靠,解掉我手上的绳子,身子就势倒铺上,凶狠地对我说:“你老实点。不准跑。惹烦了老子,老子一枪崩了你!”我装着害怕的样子说:“是。不敢,不敢!”我给他烧着烟泡,他很很地连吸几口。趁他紧闭双眼,细细品尝烟味的时候,我轻手轻脚地跨出了烟铺,溜走了。  我不敢回船上了,只好逃回家去避避风。一整天的奔跑,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何况连水都没有打湿口。但在此时,什么累呀,饿呀,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得越远越好。几十里山路,我两三个小时就跑到了。一进家门,父亲听说了我的遭遇,叹口气说:“这是啥子世道嘛!共产党快来,快来救救我们吧,我们真活不下去了哟!”  在我们家乡,那时已听人说,共产党是专门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的,所以乡亲们都盼着共产党快来。那时,还出现了一神情况,就是国民党遭殃兵的追悼会,经常在我们家乡的村镇里召开,死者是在与红军打仗时被打死的。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心里明白,共产党、红军离我们不远了。  不久,红军象神兵从天面降,解放了我的家乡。嗬!我们那里就象开了锅似的,全沸腾起来了。成立苏维埃攻府,打土豪,分田地,闹得很红火。我两个舅舅,一个舅舅是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一个是财经委员。我大哥还是游击队队长。后来,我见村里有许多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我心里非常羡慕。我想,在家里日子难熬,躲壮丁都躲不赢,不如当红军闹革命痛快。于是我和几个伙伴商量好,瞒着大人,偷偷地带着十五岁的弟弟,于一九三五年四月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此,我逃出了虎口,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在准备从毛儿盖过草地的时候,由于当时部从规定十六岁以下的少年不准过草地,我弟弟就留下来给一户少数民族老乡当了儿子。这样弟弟就留在了毛儿盖。  贺青云1980年9月回忆 李汉江1982年8月整理(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19:05:23, 24楼
  红四方面军长征~奇袭千佛山(日到7月14日)~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从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进抵川北剑阁、梓潼之后,陆续向江油、中坝地区转进。这时,红一方面军在党中央领导下,以惊人的毅力和神速的行动,到了云南省北部的金沙江南岸,准备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  日起,红四方面军分五路从江油、平武陆续进入北川。4月22日红军占领北川县城后,又占领了以县城为中心的4个区、24个半乡,把与平武、江油县的红军占领区连成一片。北面,红军拒胡宗南部于北川峡谷外30公里的马鸣;南面,红军占据了千佛山北麓和漩坪小河口的湔江左岸一线,截断了敌军从安县至茂县的要道,保证了漩坪以上地区的峡谷通道畅通,为红军主力西进开辟了道路。  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建立根据地和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合,重新调兵遣将,积极组织以江油、中坝为中心的新的围攻,企图对红四方面军实施东西堵截,南北夹击,各个击破。  1935年4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开始出动:以刘湘主力王缵绪部13个旅为右路纵队,由罗江地区出绵阳、魏城,沿涪江左岸向漳明、两河口进击;以邓锡侯第28军和孙震第29军各一部为左路纵队,由三台、绵阳出动,沿涪江右岸经香水场、双合场,向中坝、江油进攻;以胡宗南部由碧口、文县南下青川、平武,配合左、右两路纵队的夹击;以刘湘主力控制嘉陵江以东广大地区,步步向西逼进;以邓锡侯一部由广元以北地区南下,向剑阁推进;以邓锡侯另一部封锁上门及北川河谷,堵截红军西进;以唐式遵一部守备昭化至阆中一线,阻止红军东返;以李家钰部防守阆中及其以西左壁垭、店子垭一线,防堵红军南下。  涪江流域的江油、中坝地区,枕山面水,紧邻川西平原,物产丰富,利于红军休养生息。但是,红军重任在肩,要打破蒋介石的围攻,要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就不能在这里久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江油附近的任家坝,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研究行动方针。会议决定:西进岷江地区,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要西进,必需首先突破邓锡侯在土门、北川河谷设置的防线,迅速占领岷江流域的松潘、茂县、理县、汶川等地。  北川河谷,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西进的唯一通道,南面是耸立着海拔2900多米的千佛山,山峰陡峭,东西绵延百余里,是南扼川西平原、北控北川河谷的天然屏障。土门,地处北川河谷中段,也是东达北川、西进茂县的要隘。  邓锡侯为阻止红军西进,已凭险筑碉,封锁土门,全力守备北川河谷。为打破敌军固守北川河谷的计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发起千佛山战役。  战役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由北川向南打,夺取千佛山、观音梁子等制高点,控制北川河谷,造成红军攻打成都和川西平原的态势,以吸引和调动敌川军主力;第二步,突破土门要隘,主力乘胜西进岷江地区;第三步,坚守防御岷江左岸地区,牵制敌川军西犯,掩护红四方面军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  4月底,红30军第88师于漩坪突破,歼敌一部。5月1日,红30军第89师击溃敌陶凯部,占领墩上。5月2日,红9军、红30军主力,从蔡家咀、乱石窖抢渡前江,击溃敌第28军杨宗礼第15旅,攻占大垭口。5月10日,红30军第88师和红9军第25师各一部,从千佛山两侧夹击敌军。红军攻占千佛山主峰佛祖庙后,追歼逃敌至西大垭口。5月14日拂晓,红9军、红30军和红31军一部,分左、中、右三路向北川峡谷的咽喉土门发起总攻,经激烈战斗,上门防线被突破。5月15日,红军占领茂县。5月18日,红军又在大垭口重创敌王缵绪部第3旅,击毙其第9团团长王三友,敌攻击受挫。  这时,徐向前总指挥率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北川河谷,西进岷江流域。王树声将军指挥红4军、红31军各一部和红33军,继续坚守千佛山、土门一线,完成掩护主力、牵制和阻击岷江左岸之敌的任务,于7月中旬才由东往西逐次撤离战地。  1935年4月至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北川生活、战斗了103天。其中在千佛山一线与国民党军队激战、对峙了73天,确保了“北川峡谷”畅通,掩护了红军主力顺利西进,策应了中央红军渡江北上,为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懋功创造了条件。
21:01:50, 25楼
  贺青云同志的回忆【五】  长征途中的“奇异”马队  在我们红军队伍里,官爱兵,兵敬官,官兵之间亲密无间。这融洽的官兵关系,是我们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不过,在红军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在长征途中,一天,我们部队在四川省北川县,正冒着蒙蒙细雨行军。俗话说:毛毛细雨湿衣裳。当时,部队已在雨里奔走了一天,战士们的衣服已打得透湿,还一步三滑地在泥泞的山路上吃力地跋涉。山谷里的北风一吹,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战士们多么想早点赶到宿营地,烤烤衣服,喝一碗热腾腾、辣滋滋的汤,驱驱寒,解解乏呀!  突然,后面传来命令:“部队停下,让路。全体面向路外面坐下。坐下后,不朝背后看!”让部队朝外面坐在泥水里,还不准朝后看!搞的啥子名堂嘛!搞得这么玄乎?指战员们本来衣服湿了贴在身上已够冷了,现在又坐在泥水里,北风一吹,人人都冻得瑟瑟发抖了,虽然寒冷,但战士们的好奇心却更浓厚。不准看,就偷偷:看。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背后还是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雨落在地上的“沙沙”声,北风的“呜呜”声,和战士的牙齿打颤的“咯咯”声。  雨,越下越大,几步远的山路,已被雨雾笼罩住了。大约等了二十多分钟,从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不一会儿,在背后让出的山路上,约一、二百匹马的马队,从雨雾中出现了。等走到我们背后时,我们才偷偷地看清,都是披着油布雨帘,骑着马的骑兵部队(当时我们战士没有油布)。嗬,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一个马队还搞得这么神乎其神!这时,有个战士低声说:“张主席来了!”  我那时还不知道有个张主席,就惊奇地问:“什么,我们红军的主席?” “是呀,是呀,是我们根据地苏维埃政府的张国焘主席。”这位消息灵通人士解释道。  在我们一片诧异声中,马队过去了,总共不到五分钟。张国焘过路,还得让我们战士淋着雨,在泥水里坐着,还不让看,搞得那样神秘紧张。我们等马队过完后,从泥水里站起来时,连嘴巴都冻紫了,不住地哆嗦着。第二天,不少战士病倒了。这就是张国焘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深刻的印象。  贺青云1980年9月回忆 李汉江1982年8月整理(中共武钢委员会 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
11:11:10, 26楼
  陈兴同志的回忆【一】  参加红军  我出生于四川省青川县曲河街一个雇农家庭,当时家境贫困,真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从我记事之日起,父亲就给地主背脚(山区有钱人出外,请人抬滑杆),终年往返于江油、中坝等地。我的母亲,是一个老实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了全家活命,不得不起早贪黑地为地主陈世标家烧火煮饭,缝补浆洗。在那暗无天日的苦海里挣扎,饱尝了人间辛酸。我哥哥程良,因家庭贫困,只好出走,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地为有钱人打零工。我弟弟也因家境贫困无法养活,从小送给姓段的人家当了儿子。妹妹程慧,也从小给人家做童养媳,现在住在曲河乡前峰村。大哥现在也在曲河。 我八岁就开始给地主陈世标家当长工。每天除了给地主放牛、喂猪外,还要上山打柴。那时给地主当牛倌的,还比不上地主家的牲畜。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地主怕牛和猪冻坏了,让帮工把猪舍修理一番。而我们这些牛倌、猪倌,冬天还穿着单衣服。赤着的双脚冻得又红又肿,裂开一、二寸长的血口。白天上山放牛,每走一步,雪地上深深地留下一只带血的脚印。到了晚上,牛睡在整修过的牛棚,而我们这些牛倌却没有安身之处。为避风寒,只得往稻草堆里钻。实在冷得受不了,就干脆钻到牛肚子下面过夜,让牛的体温来暖热冻僵的身体。严冬难熬,酷暑更不好受。盛夏的夜晚,各种蚊虫和地主老财一样,张开贪婪的口,向我们穷人扑来。身上被各种毒虫叮咬后溃烂、化脓,浑身大疤小眼,疼痛难忍。就这样,地主还逼迫我们照常给他放牛、打柴,稍不如意,还得吃棍子。这样的生活,我整整过了十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虽不懂得什么革命道理,不懂得为什么穷人这样苦,富人那般凶狠。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深深地打下了阶级仇恨的烙印,埋下了痛恨地主老财的种子。心想,总有一天能杀死这些坏蛋,让穷人都出口气,过上好日子。当时,我听见村里有些到过外地帮工的人说:有支军队叫红军。红军专打地主老财,把地主老财的东西分给穷人。还说,红军对穷人可好了,不打人,不骂人,人人平等。参加红军的人,都是一些受苦人。我多么盼望能亲眼看看红军啊!不久,红军真的来到我的家乡曲河。那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命令与征服现代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