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款单机如何做一款手机游戏戏,开局是自己被陷害赶出师门,还有从三把剑中选一把,带着师妹逃跑

&p&吃鸡的时候,降落地点没选好,捡半天找不到枪和子弹,&b&就捡到一口锅......&/b&&/p&&img src=&/v2-0a76c73aedc066fbc9c62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v2-0a76c73aedc066fbc9c62_r.jpg&&&p&以前看别人视频,有女生发声要子弹,就突然好多人冒出给子弹。&/p&&p&然后我就&b&不要脸&/b&的也试着发声了,然后一个男的出现。&/p&&p&问了一句“女的?”&/p&&p&我回答“嗯”&/p&&p&他说“&b&声音真粗&/b&,假的吧,人妖吧?&&/p&&img src=&/v2-bbafd2d2a150ac_b.jpg& data-rawwidth=&201& data-rawheight=&1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1&&&p&我回答:“真的....” &/p&&p&内心mmp&/p&&img src=&/v2-c38e3eadf25c6d296ca759fc95c36681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p&然后他说”那好吧,你锅给我,我给你个好东西“&/p&&img src=&/v2-b02b648ce523d214ae88_b.jpg& data-rawwidth=&125& data-rawheight=&1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5&&&p&最后,我还是天真的选择相信了他&/p&&img src=&/v2-fa0afeae82ab0a2a71aa1b_b.jpg& data-rawwidth=&150& data-rawheight=&1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p&然后他捡起我的锅,下一秒&/p&&p&&b&活!活!敲!死!了!老娘我!&/b&&/p&&img src=&/v2-6db3efaba861_b.jpg& data-rawwidth=&116& data-rawheight=&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6&&&p&&b&心态爆炸!&/b&&/p&&p&我都能想象他当时一定是这个画面...mmp&/p&&img src=&/v2-dbd0ecf95368_b.jpg& data-rawwidth=&150& data-rawheight=&1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p&&b&这样的人生简直透不过气...&/b&&/p&&p&================&b&居然!破!4K 了!激动到昏厥!&/b&=====================&/p&
吃鸡的时候,降落地点没选好,捡半天找不到枪和子弹,就捡到一口锅......以前看别人视频,有女生发声要子弹,就突然好多人冒出给子弹。然后我就不要脸的也试着发声了,然后一个男的出现。问了一句“女的?”我回答“嗯”他说“声音真粗,假的吧,人妖吧?"我…
------------------ 日更新说明--------------------&br&最后一章 生物圈 已经完成。本回答正式结束。谢谢大家支持。&br&-------------------------------------------------------------------------&br&&br&------------------ 日更新说明--------------------&br&这次更新主要是增加了大气层和气候两章。此外我对立方体地球的引力场做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地质运动和海洋两章做了调整。最大的调整是增加了海洋底部地质结构的分析。有兴趣的知友可以重新看一次。&br&-------------------------------------------------------------------&br&&br&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实际上一个岩石天体如果达到直径1000公里左右,自身引力就会把它变成球形。所以即使你把地球变成立方体,它也会自己变回去。但是为了能在题目的设定下发挥想象力,讨论一下这样的地球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不妨假设它能一直保持立方体的形状。 &br&&br&在这里我计划从物理,化学,地质,气象,生物等各方面来分析这是怎样一个奇妙的世界。&br&&br&&a href=&/people/leng-ku-gua-niu& class=&internal&&冷酷蜗牛&/a&知友建议把重点加粗,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你没有兴趣看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直接找粗体的结论性描述。&br&&br&&br&&b&1. 立方体地球的结构&/b&&br&&br&在讨论立方体地球的结构之前,我们先来解剖球形地球。 &br&&img src=&/33cdacff6fee84db2a77aaa4b56e82ff_b.pn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
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9C%25B0%25E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5%9C%B0%E7%90%8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地球分为4层。
&ul&&li&内核:球形固态铁镍混合物质。&br&&/li&&li&外核:由液态铁镍构成。外核的对流为地球提供了磁场,使得指南针可以工作,并偏转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在两极(磁极)形成极光。&br&&/li&&li&地幔:具有可塑性的固态物质,部分有熔化,可以流动。&br&&/li&&li&地壳: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层薄薄的岩石,漂在地幔上。地壳分为很多板块,被地幔推着移动,互相碰撞,给我们带来了火山,地震,山脉。&br&&/li&&/ul&地轴有23.44度倾角。人们相信这是由于地球在刚形成的时候和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亚)碰撞造成的。今天,忒亚已经成了地球的一部分,而被撞飞出去的岩石形成了月球。地轴倾角造成了地球的四季。 &br&&img src=&/d2c8f6a7c05383eaafbbfbb_b.png& data-rawwidth=&299&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9&&&br&我们回来看立方体地球的形成。地球被忒亚撞击后,神级外星人路过太阳系,觉得这颗行星距离太阳位置不错,很有产生生命的潜力,决定做个实验,看看一个立方体行星上生命是如何演化的。于是他们用神级科技把地球变成了立方体。为了对地球造成尽量小的影响(已经够大了),他们决定不在地球上增加任何物质,而是使用一种神秘的力场改变地球的形状,并使地球能够保持这个形状。对于地球内部,则一律不动。&br&&img src=&/0c1e1e65eef0dc6e0565d2_b.pn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
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ava Cub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网站就放了这么个图片)
&br&&br&地球外壳冷却后,形成了以下结构。在自身引力作用下,&b&外核和内核仍然保持球形,而地幔则充满了整个立方体。立方体的表面是岩质地壳。 立方体边长10270公里。&/b&&br&&img src=&/cf055a0c22942eef774fa8_b.pn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3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立方体地球有6个面。为了便于讨论,我们需要给这6个面命名。&br&&img src=&/a40e0911e5fbdc119dae3_b.pn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a40e0911e5fbdc119dae3_r.png&&&br&我们把南北两个面分别命名为&b&南极面&/b&和&b&北极面&/b&。这两个平面称为&b&极平面&/b&。其余四面分别按照现在地球的大陆命名为&b&亚洲面, 欧洲面,美洲面和非洲面&/b&。这四个平面称为&b&大陆平面&/b&(只是个名字)。&br&&br&&b&2 重力场&/b&&br&&br&如果你站在一个平面的中心,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即垂直于平面的方向。这时候你会觉得地面是水平的。如果你离开中心向边缘移动,重力方向就会依然指向地心,但略有偏离。由于我们重视把重力的方向看成是“下”,所以这时候你会觉得地面倾斜了。&br&&br&&img src=&/1ed42a425f1ee0a7b6e3e1a612fcc6ab_b.pn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br&&b&住在这个平面上的人会感觉这是一个中间低,两边高的盆地。中间比较平坦,越靠近边缘,坡度越大。&br&&/b&&img src=&/9ef737bd4d140f052c81dba8abf463f9_b.png& data-rawwidth=&181& data-rawheight=&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1&&关于生活在这样的平面上是什么感受,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有详细的描述(&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坚信地球是平的?甚至还有modern flat earth societies.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 - Mandelbrot 的回答&/a&。),那是一个圆盘状的(准确地说,高度很小的圆柱体)地球,但是引力的分布是非常相似的。&br&&br&偏离垂直线的重力会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分量,推动地壳向中心移动,这将导致立方体地球的地质运动非常活跃。&br&&br&&i&/* 下面是我对立方体地球重力场的分析。没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 */&br&&/i&&br&为了对水平方向的推力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我决定计算一下。结果我列出了积分算式却积不出来(我的高数是体育老师教的)。最后我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br&&ol&&li&建立一个&img src=&///equation?tex=1000+%5Ctimes+1000+%5Ctimes+1000+& alt=&1000 \times 1000 \times 1000 & eeimg=&1&&个质点构成的三维矩阵来模拟立方体,&br&&/li&&li&考虑到地核密度较大,相应调高地核范围内质点的质量,&/li&&li&在立方体表面上从中心到边缘直线上取21个点,分别计算所有质点对每个采样点的引力大小和方向并进行叠加,&br&&/li&&li&写一个程序来完成计算。这是一个不到100行的C#小程序,有兴趣的知友可以向我索取,顺便帮我验证一下。&br&&/li&&/ol&这个也算是积分的原始形态了。我尝试了不同的质点数量,观察了计算结果变化的趋势,估计它的精度应该满足我们做粗略估计的需要了。&br&&img src=&/4f490f2a494bb8e2cb3dcbf8d040cff6_b.pn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4f490f2a494bb8e2cb3dcbf8d040cff6_r.png&&&br&图中蓝线是各采样点的重力;橙线是该点的水平推力。&b&可以看出从平面中心开始,水平推力逐渐增大的趋势&/b&。请忽略纵轴上的数字,我们需要的只是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趋势。&br&&br&&img src=&/68a5affa529f420bce67ca11f32bf5d3_b.png&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68a5affa529f420bce67ca11f32bf5d3_r.png&&&img src=&/bca8ac05af15c1f4c93e14_b.pn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顺便把重力角度的图也贴在这里。蓝线是各采样点重力方向也垂直方向的夹角;橙线是该点到质心方向于垂直方向的夹角;灰线是两个角度的差,即重力偏离质心方向的角度。可以观察到,&b&重力倾角总是小于该点到质心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b&,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坡度。 可以看到在点5以前,重力偏离质心方向的角度都小于4度。我们可以认为,&b&在平面中心附近,重力方向近似上指向质心&/b&。&br&&br&平面上的点距离质心距离不一样,造成自转向心力的差别。但是和整个重力相比,这个差别很小,所以在以上计算中忽略不计。&br&&br&&b&3. &/b&&b&地质运动&/b&&br&&br&&img src=&/75ba65e623e2bc87d981610_b.pn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75ba65e623e2bc87d981610_r.png&&&br&以上是一个平面的地质运动示意图。&br&&br&由于受水平推力作用,地壳从四边向中间运动,导致立方体的12条边上地壳被撕裂,地幔中熔岩涌出形成新的岩石。所以,&b&立方体地球的边上布满了裂谷和火山&/b&。&br&&br&每一边的地壳移动方向都不一样,这将造成地壳分裂,于是整个平面的地壳沿对角线分裂成四大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是三角形,所以在板块移动过程中,空间逐渐减小,不可避免的和相邻板块碰撞,形成沿对角线分布的对角山脉。&b&对角山脉从四角向中心排列,高度也逐渐增加。&/b&&br&&br&在一个大陆平面上,东西走向上的点由于自转线速度不一样,需要的向心力也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边缘部分的水平推力。所以南北两个板块移动速度明显快于东西板块。这种现象导致&b&对角山脉时常发生大地震,其强度远超球形地球的地震。&/b&&br&&br&前面提到,越靠近边缘的部分板块受到的推力越大,所以移动速度也比靠近中央的地壳。边缘地壳在运动中受到靠近中央地壳的阻挡而相互挤压,也会造成&b&四大板块分裂成更小的板块,同时形成很多平行山脉&/b&。在靠近中心的地区,由于板块移动减慢,平行山脉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在原有平行山脉之间产生新的山脉。&b&而平面的中央地区,几乎全部被山脉覆盖&/b&。&br&&br&平面的中心是所有板块的会和点。四个方向的板块在这一点积压,理应形成高大的山脉。然而,我们在下一章将会谈到,情况并非如此。&br&&br&可见这个立方体地球地质运动的活跃程度远远超过地球,剧烈的造山运动创造了很多高耸入云的山脉,规模远远超过喜马拉雅山。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是火星上的奥林帕斯山,高度超过20公里。&b&那么立方体地球的山峰又能长多高呢?事实上,它们不能到达奥林帕斯山的高度&/b&。这是因为山脉是漂浮在地幔中的。如果山脉太重,就会沉入地幔,底部在高温的熔岩中慢慢熔化,从而防止山脉无限制的往上生长。立方体地球的山峰都不会超过15公里。对角线山脉的很多山峰都应该能达到这个极限。而中央山脉也不会更高。沉入地幔也是板块岩石层的最终归宿。两个板块在边界上相互挤压,造成岩石层一方面向上形成山脉,而更多是沉入了地幔,熔化,成为地幔的一部分。&br&&br&&img src=&/b7f9dab63a5fdf97c12a4_b.png& data-rawwidth=&261& data-rawheight=&1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1&&&br&&br&&b&地壳岩石层基本上是玄武岩和花岗岩&/b&。其他的岩石种类在立方体地球上不存在。在快速运动的板块中,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没有时间形成。所有的岩石都是比较年轻的,估计不会超过一百万年(岩石层从平面边界运动到中心的时间)。古老的化石找不到,这将对立方体地球的生物学家研究进化论产生巨大的困扰。地质学家要推断地球的年龄也十分困难。&br&&br&&b&4. 海洋&/b&&br&&br&由于引力方向偏离垂直线,&b&每个平面上的水都会集中在平面中间,形成六个分离的海洋&/b&。为了估算每个海洋的大小,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平面的水量。&br&&br&地球上的水来自太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强烈的陨石轰击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地球表面冷却后,这些水凝结形成了海洋。人们曾经怀疑地球的水来自彗星,后来发现彗星的水和地球的水重水含量不一样,所以排除了这种可能。采取这个假说,我们可以进行如下估算。&br&&img src=&/c346ef8fad3ba38a85f8e37e_b.pn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c346ef8fad3ba38a85f8e37e_r.png&&含水陨石来自公转轨道平面地球的外侧。每一个平面上能接受的水取决于它在公转轨道垂直面上的投影大小。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极平面和大陆平面投影形成的矩形面积比例为sin(&img src=&///equation?tex=23.44%5E%7Bo%7D+& alt=&23.44^{o} & eeimg=&1&&) : sin (&img src=&///equation?tex=66.56%5E%7Bo%7D+& alt=&66.56^{o} & eeimg=&1&&),或0.40 :0.92。大陆平面的水由4个平面均分,而极平面的水由2个平面均分,所以每一个极平面可以得到总水量的15.2%,而一个大陆平面可以得到总水量的17.4%。&br&&br&地球的总水量为&img src=&///equation?tex=1.36%5Ctimes+10%5E%7B9%7D+& alt=&1.36\times 10^{9} & eeimg=&1&&立方公里,所以每个极平面有水&img src=&///equation?tex=2.07%5Ctimes+10%5E%7B8%7D+& alt=&2.07\times 10^{8} & eeimg=&1&&立方公里,而每个大陆平面有水&img src=&///equation?tex=2.37%5Ctimes+10%5E%7B8%7D+& alt=&2.37\times 10^{8} & eeimg=&1&&立方公里。&br&&br&我们先来看看大陆平面的海洋。由于海洋位于平面中心,我们可以近似认为这里的重力方向都是指向地球质心的,水就会聚成一个球体的顶端(球缺)。根据一个平面水的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b&海洋直径2240公里,和立方体边长相比,这是一个很小的水域。中心最高点为120公里&/b&。&br&&img src=&/3bc_b.png& data-rawwidth=&318& data-rawheight=&3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br&希望看到一个硕大水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知友恐怕要失望了。这个海洋是一个半径5290公里的球的顶部。和球形地球半径比较(6371公里),可以知道&b&这个海洋看起来和普通的海洋几乎没有区别&/b&。&br&&img src=&/8c6ed68a8f95f_b.pn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1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8c6ed68a8f95f_r.png&&&br&如果你站在海边,你会感觉站在一个坡度为&img src=&///equation?tex=6%5E%7Bo%7D+& alt=&6^{o} & eeimg=&1&&的斜坡上,一片蔚蓝的大海从你脚下一直延伸到天边。由于水面总是和重力方向垂直,所以你看起来水面是平的,而你脚下的大地是倾斜的。如果你向远处眺望,你会看见向你驶来的船先露出桅杆。&br&&br&球形地球上海洋面积是整个地球面积的71%,而在立方体地球上,海洋面积只有总面积的14.7%。海水集中在很小的区域,造成了巨大的深度。如果全部水都以液态形式存在,海洋最深处能够达到120公里。随着高度下降1000米,压强会增加10兆帕,温度会下降1.5摄氏度。在&b&一定的深度,海水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下会变成固体。这是另一种形态的冰&/b&。&br&&br&冰是水分子形成的晶体。根据晶体中水分子的排列,冰具有17形态。在普通大气压下水在0摄氏度以下形成的冰叫冰Ih,密度比水小。&b&而在深海大约35公里处,会形成冰II,密度比水大,&/b&为1.16克/立方厘米&b&。再往深处大约65公里的地方会形成冰VI,&/b&密度更高,为1.31克/立方厘米&b&。&/b&&br&&br&&img src=&/84e2cf9c7fb3e338fd2ee_b.png& data-rawwidth=&857&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7& data-original=&/84e2cf9c7fb3e338fd2ee_r.png&&&br&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www1.lsbu.ac.u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上图左边是普通的冰Ih,水分子排列成六边形网格结构。右边是冰II,可以看到一半的六边形网格被压缩崩塌,这就是密度上升的原因。&br&&br&厚度高达100多公里的水和冰具有巨大的质量,会把它下面的地质结构压到地幔中去熔化掉。这也解释了“地质运动”一章中提到,为什么平面中部不能生成高大山脉。向中心运动的板块达到海洋,形成海底地壳,同时在海水和冰层的重量影响下被迫向斜下方运动,插入地幔,然后熔化为地幔的一部分。沉入地下的高山在地面上的最后痕迹是分布在&b&近海的大大小小的岛屿&/b&。在海底向下运动的板块同时也拖动其后的板块,使其在进入海底以前就开始下降。所以&b&海洋附近的山脉普遍不高&/b&。同时这一运动对下方的地幔产生巨大的压力,熔岩会从地壳薄弱处涌出,形成&b&海洋周围和近海的火山。&/b&&br&&br&下图是海洋地区的地质结构示意图。&br&&img src=&/e843ec3567edc95893f7dac_b.png& data-rawwidth=&1007&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7& data-original=&/e843ec3567edc95893f7dac_r.png&&&b&海洋上部是液态水,下面是低温高压下产生的不同形态的冰。冰层深入地幔内部,但是冰层的低温在它的底部维持一层厚度为5公里左右的固态地壳。&/b&接触地壳的冰层表面温度会比较高,致使底层冰融化,形成液态水。液态水以对流的方式把热量传递到上层的冰,失去热量,再降落到底层。由于冰的热传导性低,所以热量在冰层中缓慢向上传递,对整个冰盖和上层的海水温度影响不大。同时,与这一层地壳接触的地幔也有对流活动。接触地壳的地幔失去热量变冷下降,高温的地幔上升。这种对流在一定程度了抑制了大规模火山活动,保持了海底地质结构的稳定。海底液态水层上面依次是冰VI和冰II层。&br&&br&&img src=&/ce79b2ae15f830ea80a10d_b.pn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水的形态转化图可以在&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Ic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I&/span&&span class=&invisible&&c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找到。国内的知友可能看不到,所以我把图贴在这里。&br&&img src=&/7f1bd0c5a6878bbf7e174bb8247cf04f_b.pn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7f1bd0c5a6878bbf7e174bb8247cf04f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Ic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I&/span&&span class=&invisible&&c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由于底层高密度的冰对体积有较大的压缩效果,另外水在高压下密度也会上升,所以海洋总体积会缩小为原来的80%(粗略估计)。再考虑到大量冰层陷入地幔,&b&由此我们把海洋的直径校正为1963公里,最大高度(顶部到平面)为93公里&/b&。&br&&img src=&/a5918e04cdb056e51076_b.pn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1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a5918e04cdb056e51076_r.png&&&br&&b&两个极平面的水大多以永久性冰盖的形式存在&/b&。在球形地球上,大气圈和海洋是一个整体,使得热量在全球循环。南北极的极夜虽然严寒,但是也远远高于绝对零度。而立方体地球上,海洋和大气都是各个平面的孤立系统,缺乏全球性的热循环机制。在长达半年的极夜,地表温度可以降到零下200摄氏度以下。不但是水,连空气也会变成固态。在极昼中,冰盖把大量阳光反射回去,剩下的阳光能量在夏季可以把表面的少量冰溶解为液态水。&b&在冰盖周围的活火山附近,有温泉或小型湖泊维持着终年不冻的液态水,使极平面有孕育简单生命的可能。在冰盖深处,同样存在着冰II和冰VI和液态水层&/b&。&br&&br&&br&&b&5. 大气层&/b&&br&&br&&b&和水一样,地球大气也会聚集在每个平面中心附近,成为覆盖在海洋上空。而离海洋远的地方没有空气。&br&&/b&&br&如果用和水一样的处理方法来计算大气层:把现在地球的空气总量分配到各个平面,压缩在海洋附近,结果将是海平面气压高达现在地球的13倍。但是空气和水不一样,现在地球大气的构成很大程度上是生命活动的结果。立方体地球上,以海洋为中心的小型生物圈不能产生和球形地球一样规模的大气。所以,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地球大气的演化史,再来看看在立方体地球的环境下,大气会怎样演化。&br&&ol&&li&地球最早的&b&原始大气&/b&来自形成地球的尘埃和气体。由于地球高温和太阳活动剧烈,原始大气很快散失到太空中。&br&&/li&&li&地球早期大量的火山活动。火山气体成为了大气的来源,其成分包括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硫化氢,少量的氮气和其他气体。这是的地球大气被称为&b&次生大气&/b&。&br&&/li&&li&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大量单细胞藻类开始了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变成了氧气。氧气逐渐氧化掉地面的铁以后,存留在空气中。这次对地球生物演化至关重要的“大氧化事件”。对这些藻类来说却是一个自杀的过程,因为氧气对它们是有毒的。这些藻类留下的遗产就是我们呼吸的&b&现代大气&/b&,其中各种气体成分发生过多次变化。&br&&/li&&/ol&二氧化碳在大气演化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至今地球植物仍然需要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但是&b&二氧化碳也是生命星球的巨大威胁。&/b&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可以大量的保持来自阳光的热量,从而提高气温,这个过程就是著名的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如果太高,温室效应就会失控,朝灾难性的方向进行不可逆转的发展。金星和地球一样位于太阳系的可居带,但是它的表面温度高达462摄氏度,甚至高于最接近太阳的水星,就是因为它的大气层中含量达96.5%的二氧化碳。在立方体地球上,活跃的全球性火山源源不断地把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到地球表面。&b&要让立方体地球拥有欣欣向荣的生物圈,必须有一个机制把二氧化碳送回地球内部。&/b&&br&&br&有趣的是,&b&这个保护生命的机制正是生命本身。&/b&关于生命起源有很多假说。记得在中学生物课本上的主流观点是,原始海洋和次生大气中的化合物在闪电作用下,经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大家可能还记得米勒的实验。另一种观点是生命物质来自太空。最重要的生命物质无疑是DNA和蛋白质,而制造它们的材料,如氨基酸,嘌呤等小分子在太空中的星云中产生,随着陨石和彗星来到地球。这一观点在过去常被指责为”把生命起源的问题推到地球之外“,但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有机分子在陨石中被发现,这一观点反而渐渐成了主流。&br&&br&不管哪一个观点更可靠,立方体地球经历了相同的过程,得到了有机物小分子。在原始海洋中慢慢孕育出了生命,它们是厌氧性细菌和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蓝藻。这时候的大气层充满了二氧化碳和甲烷,水蒸气。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很高。很快(10亿年),蓝藻制造出了足够的氧气把自己毒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呼吸氧气的新一代藻类接管了海洋。&br&&br&和球形地球相比,立方体地球海洋面积很小,其中的藻类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全球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碳都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海洋附近的大气圈,必然导致失控的温室效应。后果吗,金星就是前车之鉴。幸运的是,&b&立方体地球的独特地质结构把大多数的二氧化碳阻挡在大气圈外。&/b&&br&&br&平面上的大多数火山都在真空中,火山灰和火山气体离开火山口以后以抛物线落回地面,而不会在空中悬浮。气体在倾斜的重力重用下沿着地面向中心流动,中途受到平行山脉的阻挡。同时,火山气体中的占最大比例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结合,产生碳酸和亚硫酸。这些酸性物质对玄武岩有风化效果。风化后的玄武岩往往呈现六方柱状。下图是平行山脉和裂谷中的常见地形(请忽略那些树,天空应该是黑的)。&br&&img src=&/9c612c59984e9affa613c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9c612c59984e9affa613ca_r.jpg&&&br&“Columnar basalt at Sheepeater Cliff in Yellowstone-closeup-750px”。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 &a href=&///?target=https%3A//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3AColumnar_basalt_at_Sheepeater_Cliff_in_Yellowstone-closeup-750px.jpg%23/media/File%3AColumnar_basalt_at_Sheepeater_Cliff_in_Yellowstone-closeup-750px.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le:Columnar basalt at Sheepeater Cliff in Yellowstone-closeup-750px.jpg&i class=&icon-external&&&/i&&/a&根据CC BY-SA 3.0授权&br&&br&其实我更希望它长成这样,可惜风化的石头肯定没这么好看。&br&&img src=&/d819bb8de74c74ddc35ba6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819bb8de74c74ddc35ba6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view/68895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巨人之路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个风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是让二氧化碳回到了地壳中,不会加剧温室效应。&br&&br&在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地球大气的成分逐渐稳定下来。含量最高的气体是&br&&ol&&li&&b&氮气,65%&/b&。氮气来自火山气体,虽然量比较少,但是它很少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积少成多,成了最主要的气体。&br&&/li&&li&&b&氧气,34%&/b&。由于源源不断的二氧化碳供给,海洋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植物十分繁荣,光合作用也产生了比球形地球高得多的氧气含量。&br&&/li&&li&&b&其他,1%&/b&。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氢气等。&br&&/li&&/ol&&img src=&/4f2fac770fd9c_b.png& data-rawwidth=&397& data-rawheight=&2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7&&由于海洋附近火山活动,大气中的&b&二氧化碳含量是今天的球形地球的两倍多&/b&,达到1000 ppm。由于大气层聚集在海洋外层,造成较高的大气压。在海洋表面,大气压为球形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5倍。二氧化碳造成了强烈的温室效应,所以&b&海平面平均气温高达40摄氏度&/b&。高温加速大海水分的蒸发,同时高气压却抑制水分蒸发,两者大致达成平衡,所以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和球形地球差不多。&br&&img src=&/c91fad175ea1_b.pn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c91fad175ea1_r.png&&&br&上面是大气层的分布图。&br&&ul&&li&大气中最下一层是对流层。所有的天气现象(风雨雷电云)都发生在这一层,位于高度0 - 30公里。&br&&/li&&li&对流层上面是平流层,其中的空气一般只能水平(与海平面平行)流动,位于高度30 - 150公里。对我们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在这里。&br&&/li&&li&上面还有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空气十分稀薄,对我们这里的讨论意义不大。&br&&/li&&/ul&从图中也可以看到,&b&海洋旁边的陆地也被大气层覆盖。这里就是陆栖动植物的栖息地&/b&。实际上,除了少数微生物,大多数生物只能生活在对流层中。厚度为30公里的对流层在海洋周围形成一个宽度约144公里的环,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我们把它分为北半环和南半环。&br&&br&&img src=&/f023de61f97a12c8c46667cabaa98458_b.png& data-rawwidth=&535&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5& data-original=&/f023de61f97a12c8c46667cabaa98458_r.png&&&br&&br&我们看到的天空,其实就是大气层。天空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空气分子散射阳光中的蓝色光。所以,平面上的天空就像一个大碗盖在大海上。你也许会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但是,对于住在大碗中的人来说,他们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br&&br&&img src=&/142d4a42e9b7fd5f8e78ca_b.pn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1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142d4a42e9b7fd5f8e78ca_r.png&&&br&围绕大海的陆地是一个很长的斜坡。如果你顺着斜坡往上走,空气会越来越稀薄,气温越来越冷,你会感觉就像在登山。然后你会来到雪线(距离海岸线110公里左右),在这条线以上积雪终年不化。如果你能忍受低温和低气压,你就能走出对流层,走进平流层,在臭氧层中漫步。最后,当你走大气层之外,就会看到真空中的外星景象。阳光亮得无法直视,天空是却黑色的,强烈的紫外线能杀死一切生物,火山爆发震撼着大地,却不发出一点声音(因为没有空气传递声音)。&br&&img src=&/4db41cbb318b8fcecc8ed4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4db41cbb318b8fcecc8ed4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geocache/GC236Y2_arenal-volcano-earthcache%3Fguid%3D380fb5e0-2f1f--18accb1a176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enal Volcano EarthCache&i class=&icon-external&&&/i&&/a&。 太阳是我PS上去的。&br&&br&&b&6. 气候&/b&&br&&br&由于地轴倾角的存在,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太阳直射的时候光照较强,斜射的时候光照较弱。不同的热量输入给平面带来了四季。对于平面来说,无论阳光的角度如何,每一处陆地受到的光照都是一样的,不像球形地球有南北半球的差异。然而,气候的主导因素是大气和海洋,它们都是有弧度的球缺。&b&在不同的光照角度下,海洋的南北两半获得的热量不一样,导致南北两个陆地半环处于不同的季节&/b&。&br&&img src=&/c2327decdf9a_b.pn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5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c2327decdf9a_r.png&&平面上的海洋无论面积还是弧度都不能和平面地球想比,不能产生显著的冬夏季节。由于温室效应,整个大气层底部气温都比较高。&b&阳光入射角度能影响的是风和降水&/b&。&br&&img src=&/b928adddaf694_b.pn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b928adddaf694_r.png&&&br&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处海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同时携带大量水蒸气。上升过程中,空气温度下降。到达对流层顶部后,气流向南北方水平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无法再容纳太多的水蒸气,于是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形成降雨。所以,&b&赤道附近是降水量很大&/b&。这个地区由于空气上升,气压较低,我们把它称为&b&赤道低气压带&/b&。&br&&br&水平气流达到南北半环后,温度急剧下降,遇冷收缩下降。这时候的气流十分干燥,含水量很小。所以,&b&两个半环的南北两端都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b&。由于冷空气下降,这些地区气压较高,我们把它们称为&b&南方、北方高气压带&/b&。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高气压带都是偏向东方的。这是因为从赤道向南北方流动的水平气流受到&a href=&///?target=http%3A///view/6578228.htm%3Ffromtitle%3D%25E5%259C%25B0%25E8%25BD%25AC%25E5%E5%E5%258A%259B%26fromid%3D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地球自转偏向力&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影响向东方偏转,最后都落在南北半环上偏东的地区。&br&&br&气流降落到地面或海平面后,向赤道方向流动。因此海洋上常年有稳定的从陆地向赤道方向的风,我们把这种风称为信风。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方向偏转,分别在赤道两侧形成东北信风和西南信风。信风到达赤道后消失,重新变成上升气流。这个&b&赤道无风带&/b&长久以来是远洋帆船的噩梦。一旦进入这个没有一丝微风的死寂地带,等待船员的唯一结局就是困在这里饿死。其实也可以认为这里的风是向上吹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下风”吧,但是肯定不足以把船吹到天上去。&br&&br&&img src=&/9bb444cee9ad2f79baf719_b.png& data-rawwidth=&347&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7&&&br&这样,我们就建立起了大陆平面的简单气候模型。可以看到,&b&赤道两侧的陆地降水十分丰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而南北两侧降水稀少,十分干燥,只能是炎热的沙漠&/b&。但是,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这是因为&b&不同季节太阳直射位置不一样,造成各气压带在一年中南北移动&/b&。&br&&br&&img src=&/0c66f2b1c11b688bb59da4c2e85169ac_b.pn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0c66f2b1c11b688bb59da4c2e85169ac_r.png&&&br&&ul&&li&3月,太阳直射赤道,此时的气候和前面的简单模型是一样的。&br&&/li&&li&6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随之北移到海洋北半部,为其覆盖的地区带来季节性降雨。由于赤道低气压带缩小,对应的南方高气压带也随之缩小。而北方高气压带已经消失了。在来自北半环的东北信风停歇的时候,来自南半环的西南信风能够越过赤道,转向(因为自转偏向力作用)成为东南信风,可以长驱直入到达北半环。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为北半环部分地区带来充沛的降雨。&br&&/li&&li&9月,太阳回到赤道,南、北方高气压带和两个信风带恢复。&br&&/li&&li&12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到海洋南部,与6月北半环的相同的降水过程在南半环发生。&br&&/li&&/ul&&b&不在高低气压带作用下的地区,海洋起主要影响气候的作用。这些地区常有来自海洋的气流,带来丰富的降雨,但是降水量低于赤道附近地区。&/b&&br&&br&当富含水蒸气的气流进入陆地后,温度迅速降低(约每3公里降低1摄氏度)。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凝结,形成降雨。&b&所以多数降雨都发生在距离海岸线80公里以内。&/b&更远的地方降水很少,但是由于这些地区气温很低,降水以积雪的方式积累,最终形成冰川,缓慢向海岸方向移动。&br&&br&&b&7. 生物圈&/b&&br&&br&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基于碳元素的,这并不是一个随机选择。碳是宇宙中含量第四的元素;碳元素非常活跃,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碳原子能够组成长链,构成非常复杂的分子。而很多人看好的下一个候选元素,硅,就差了很多。立方体地球在这方面,和球形地球没有什么区别。它的生命也是基于碳元素的。&br&&br&组成生命的物质中大部分工作是围绕蛋白质进行的,而提供蛋白质制造指令的是DNA。DNA和蛋白质是地球生命最重要的两种化合物。如果我们采用基本生命物质来自太空的假说,立方体地球将会产生类似的化合物作为生命的核心。注意,只是类似,因为DNA的双螺旋结构并不是组成可复制分子的唯一选择。当年发现DNA的实验室已经成功合成了多种不同于DNA的核酸结构,都可以用来储存遗传物质。基于不同核酸的生命会合成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蛋白质,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由于立方体地球上四个平面的生命是完全独立产生和发展的,它们之间必然会使用不同的核酸结构,从而使不同平面的物种体现出巨大的差异。&br&&br&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它们使用的叶绿素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红光和紫光而反射绿光。叶绿素不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选择。在地球的生物演化历史中,植物曾经采用了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叶绿素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吸收不同颜色的阳光。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不同的颜色。有理由相信,在立方体地球的不同平面,你会看到不同颜色的植物,比如蓝色的雨林,红色的草地,黑色的群山(这个和植物没有关系)。&br&&img src=&/14e230cc5eaa052a831a4ecd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14e230cc5eaa052a831a4ecd_r.png&&&img src=&/bdb747da04b6e8c7ef68c8d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db747da04b6e8c7ef68c8d_r.png&&&img src=&/504c97ec69f775e0f73b917bc32da43f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4c97ec69f775e0f73b917bc32da43f_r.png&&&br&今天地球动物的外形千差万别,但是大多数都遵从相同的模式,比如哺乳动物都有头部,躯干,四肢,头上有双眼,双耳,嘴等器官。水生动物大多数都是流线型。造成这些模式的主要有两个原因:&br&1.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身体模式就会继承下来,但是细节会逐渐改变。&br&2. 环境造成的进化趋同现象。比如水生哺乳动物(海豚,鲸鱼)和鱼类都有相似的流线型体型,都是为了在水中达到最快的速度。&br&&br&所以,我们可能会在立方体地球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身上看到很多熟悉的特点,有的利用流线型在海洋中快速游动,有的草原上利用快速奔跑捕食或逃跑,有的利用巨大强壮的身体体型保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不同的身体特点,可能都有4只眼睛以便同时看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捕食者。或者有六条腿,四条后腿用于奔跑,两条前腿用于捕猎。&br&&br&最后贴几个想象中的地外行星动物的图片作为本回答的结束吧。&br&&img src=&/1cbfc21ea7f9eb35dd9ab8c52f761954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1cbfc21ea7f9eb35dd9ab8c52f761954_r.png&&&img src=&/474e49deb3ad17c79be7bd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474e49deb3ad17c79be7bd_r.png&&&img src=&/1025ddb178ca2e1fe9e4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1025ddb178ca2e1fe9e4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au/technology/stephen-hawking-wants-you-to-meet-the-neighbours-theyre-an-odd-bunch/story-e6frfrnr-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u/technolog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tephen-hawking-wants-you-to-meet-the-neighbours-theyre-an-odd-bunch/story-e6frfrnr-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 日更新说明-------------------- 最后一章 生物圈 已经完成。本回答正式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 ------------------ 日更新说明------…
GTAV之所以能成为神作,除了诸多细节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游戏中的除你之外的NPC们,都有各自对应的行为模式与习惯,正是他们丰富多彩的行为,共同构筑了洛圣都这个栩栩如生的城市。&br&&br&有次我开车在路上,身后一辆警车追着一个逃犯飙车过来,逃犯慌不择路撞在路中间绿化带的树上,车撞报废了,于是下车以车为掩体,开始向警察进行负隅顽抗,一时间街上枪声大作,周围群众尖叫着四下逃散,开着车的扔下车就跑。警车也停下来,两个警察出来和逃犯对射,其中一个人躲在车门后开始呼叫增援,马上另一辆警车开过来。4V2,很快警察占据了上风,几番来回之后,逃犯被击毙。这时有胆大的群众开始过来围观,看到正义胜利了,就拍手叫好,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发微博。再过一会儿,一辆救护车开过来,两个医护人员下车对逃犯尸体进行医检,确认已经当场死亡,然后救护车和警车都开车驶离了现场,围观群众也逐渐退散,交通恢复了正常。最后是一辆拖车开来,把撞在树上报废的逃犯车辆拖走。至此整个事件结束。&br&&br&注意,以上这些是完全游戏内的自主行为,我虽然操作着主角但没有任何参与,仅仅作为围观群众目睹了这一切。这便是GTAV超越其他同类游戏的伟大之处,它让你觉得你是真的行走在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城市里,而不只是一个游戏的开放世界。&br&&br&刚出的PC版新特性:玩过PS4版的同学应该知道当操作三个不同主角时,手柄的灯颜色是不一样的,老麦是蓝色,小富是绿色,老崔是黄色,而当在游戏中处于通缉状态时,这个灯会交替闪烁红蓝两色模拟警灯。刚出的PC版也继承了这一点,在某些型号的多彩背光键盘上(目前已确认罗技G910+支持这个特性,另有说海盗船K70RGB也支持,但尚不确定)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R星居然为这不到万分之一的用户开发这个特效真是尼玛一群神经病!!!)&br&&br&====================我是你们看不到的分割线====================&br&&br&上面有答案说了好多游戏里的细节了,补充几个我观察到的细节吧:(可能会有重复)&br&&br&1、老崔不喜欢乡村乐、轻音乐和交响乐,如果你操作他开车遇到这几个音乐广播,他会骂骂咧咧“这啥音乐有没有搞错”然后自己换台的……&br&&br&2、小富开车如果副驾没人,可以带小查出去兜风,然后小查会特别喜欢某种类型的音乐,听到后会非常兴奋!(抱歉我忘了是哪个台……)&br&&br&3、老麦被绑架期间,切换到老崔的时候,他宿醉在街头巷尾或不知道特么什么奇怪地方的概率会增大,老崔对老麦虽然一肚子埋怨,但他才是真爱老麦啊……&br&&br&4、路边偷车的时候,老崔暴脾气基本都是一肘子砸破玻璃,小富是惯偷所以有特别的开锁技巧,但不管是砸玻璃还是引发了车辆被盗警报器,路边的路人反应也各不一样,有大叫着跑开的,有拿出手机拍照的,还有直接打电话报警的!(你可以冲上去给这个报警的一拳,否则过一会儿就进入通缉状态)&br&&br&5、老崔在后期会路边遇到一个陌生人任务,一个背着登山包说话略有点语无伦次神神叨叨的女人,注意不要把她送往利他邪教,送她回家,她会成为老崔的固定炮友,可以打电话约炮,而她也会偶尔发张色情照片给老崔饱眼福……&br&&br&6、路口等红灯的时候,如果你前面有车,可以按喇叭催促他们,而不同的人反应也不一样,有稳如泰山根本不理睬的,有在车里对你竖中指的,有下车来跟你对骂的,也有胆小的吓得直接闯红灯跑了的,最狠的是直接下车掏枪就射……(NPC也是有忍耐度的好伐!)&br&&br&7、游戏中可以打电话约另两位主角出来喝酒(或者其他娱乐),方法是打完一人电话后立刻拨打另一个人,否则每次只能约一个人。而他们俩或者仨在车里的台词有好几套,而且在主线剧情完成前和完成后也各有不同。&br&&br&8、三个人用的手机是不同系统,这个大家都知道了,老麦是iOS(代表上流阶层),小富是Android(代表中下阶层),老崔是WP(代表1%用户……),而在次世代版和PC版里,老崔的电话屏幕是有裂纹的……(老崔这暴脾气加上大大咧咧的性格,才懒得去修)&br&&br&9、游戏里电台会偶尔在节目中插播突发新闻,具体内容跟你刚刚在游戏里完成的任务或者引起的骚乱有关……&br&&br&10、三个主角在路上抢车的时候也各有不同,老麦有时候会客客气气的请人下车,小富会稳稳当当把人拖出来放地上,老崔这暴脾气直接下手打,有时候直接给一拳,有时候摁着人脑袋往方向盘上砸,有时候直接拖出来扔地上,嘴里还说着俏皮话:“不就是打个劫抢个车吗!”&br&&br&====================半夜饿了起来泡面顺便更新====================&br&&br&1、在游戏中不做任何操作的话,三个人会有各自的一些习惯性动作,摆摆手跺跺脚啥的,惟独老崔动作最多也是最……恶心的,例如抠屁股然后闻闻抠过的那只手,或者用手擤鼻涕然后直接擦在身上……&br&&br&2、(接上条)如果继续不动,游戏会切换到主视点,这时候如果路边有美女走过,你会看到主角的视线会一直盯着跟过去……&br&&br&3、游戏里有些高档场所是不会让老崔这样身着邋遢的主进门的,有次切换到老崔的时候,他被挡在高尔夫球场门外不让进,老崔气急败坏的耍流氓:“我在你们池子里刚拉了一泡屎!”&br&&br&4、开敞篷车会比较明显看到,等红灯的时候,如果车载广播正在播放摇滚乐之类的,主角会跟着节拍摇晃身体……&br&&br&5、游戏里走到路人NPC旁边的时候,按方向键右键会和他搭讪,不仅针对不同的NPC搭讪的话语不同,NPC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而个别NPC还会有特殊对话(例如老崔的跟班小罗,两个人会变着花样喊对方的名字)&br&&br&6、老崔最开始的那个家(对,就是那个房车),门口有块“汽油”,每次过去闻一下都会让老崔不省人事,然后每次都在不知道的地方醒来……&br&&br&7、老麦家人出走期间,老麦会表现得神情恍惚,例如回家时进门会特意大声喊“家里有人吗”,或者一个人在床上发噩梦,要么一个人在河边抽烟不知道在想啥……&br&&br&8、有时候切换到老崔的时候,会发现他骑着小绵羊摩托车在高速上和另一个骑着小绵羊的NPC“兜风”,他还会自称“我们都是小绵羊兄弟”,你要是一路这么骑下去,老崔一路上还不少俏皮话……&br&(根据微博用户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linusathome%3Ffrom%3Dfeed%26loc%3Dnicknam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杉和助&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提示:老崔的这个“小绵羊兄弟”是个彩蛋。当年 GTA 4 TLaD 刚刚上市的时候有个玩家在直播中偶遇了一个和他骑着同一辆小绵羊摩托车的路人,那玩家当时就特别激动,追着那个 NPC 大喊 “SCOOTER BROTHERS”,直到对方消失。Rockstar是在给那个玩家致敬。)&br&&br&9、(接上条)但有时候切到老崔的时候,丫开着车正在被四五辆警车在高速上通缉!!!游戏里在通缉状态下是不能切到其他角色的,接下来你看着办……(自己惹的条子,含着泪也要把他们干完……)&br&&br&10、老崔身上有纪念老麦的纹身……(真爱!这才是真爱!)&br&&br&11、在多人模式的抢劫任务里,你还会和老崔一起完成一个抢劫任务!老崔再度发挥了他胆大心细的指挥能力,在他的规划下,你们会成功抢劫到一大票毒品,而且老崔还会很“慷慨”的在毒品没有出手的情况下拿自己的钱垫付你们的佣金,只不过任务最后结局老崔比较悲催,中了条子们下的圈套,虽然侥幸逃脱围捕,但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结局画面里哭得那叫一个凄凄惨惨另人生怜……&br&&br&==========细节太多实在说不完最后一次更新关于结局【剧透醒目】==========&br&&br&游戏有三个结局:&br&&br&A、杀掉老崔&br&B、杀掉老麦&br&C、三人联手干掉FIB黑手&br&&br&大多数人都是选择的C结局,皆大欢喜,游戏结束后三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并没有),但是A和B两个结局虽不完美,但依然精彩。&br&&br&A结局,小富决定干掉老崔,因为老崔虽然有情有义,战斗力爆表,但是这人情绪极容易失控,是个危险的定时炸弹,必须除掉以绝后患。小富给老麦打电话,老麦(居然)答应会协力(由此可以看出老麦这人根本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把老崔约到僻静之地,老崔识破后诡计后逃跑(可能太相信朋友所以未作任何防备也没有携带武器啥的),当然跑不过有飙车特技的小富,最终撞到油罐,就在这时老麦突然出现在现场。最终,骄横一世的老崔惨死在熊熊大火之中,而老崔临死之前发现老麦再一次背叛了他,在大火里凄惨而绝望的发出最后的嘶吼,真是一个死不瞑目啊……事后小富和老麦含着泪(并没有)平分了老崔的两千多万遗产。&br&&br&B结局,小富决定干掉老麦,虽然小富今日的飞黄腾达全靠当初老麦带他入行,但老麦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小人行为,令处处为兄弟着想的小富所不齿。小富给老崔打电话,老崔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对老麦真爱有没有!顶天立地的汉子有没有!)。把老麦约到僻静之地,小富正准备动手,老麦接到一个电话,说女儿崔西要上大学了,一直以来为家庭所苦恼的老麦总算是熬出了头(老婆回到他的怀抱,游手好闲的儿子也在慢慢学好,一直做着一夜成名明星梦的女儿也上大学了),但好日子也就此到头。小富一路追杀老麦,把老麦追到高处,打斗之际老麦掉出栏杆外,(不管小富是选择放手还是拉他一把)最终老麦坠地而亡,死得也不比A结局的老崔好哪里去,而临死前那绝望而愤怒的眼神大概让小富也会做一辈子噩梦吧……老麦的遗产最终留给他的家人,而小富最终也只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br&&br&无论选择A还是B,你都要亲手干掉一个之前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所以说这两个结局都算是bad ending,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算是游戏的“真结局”。整个GTAV由小富拉开序幕,而在这两个结局里,活下来的那个人再也不会搭理小富,只留下他一个人孤独的在洛圣都继续游走下去,洛圣都这一段精彩的江湖传说始于其人而终于其人。GTAV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各种细节之中,这两个结局算是把三个人物的性格推向各自的极端,也是值得体验的结局。
GTAV之所以能成为神作,除了诸多细节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游戏中的除你之外的NPC们,都有各自对应的行为模式与习惯,正是他们丰富多彩的行为,共同构筑了洛圣都这个栩栩如生的城市。 有次我开车在路上,身后一辆警车追着一个逃犯飙车过来,逃犯慌不择路撞在…
反映了好好做高质量的游戏确实有人买单的现象…
反映了好好做高质量的游戏确实有人买单的现象…
《三国志》系列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将领能力体系。光荣一贯以历史游戏标榜,他对人物的能力设定,实际上就代表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我手里恰好有一份台湾玩家( &a href=&mailto:.tw&&.tw&/a&)做的繁体版EXCEL表格,涵盖了三国志1-11代的全武将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在十一代间的变化涨落,大概就能看出光荣的评价标准是基于演义还是历史、中间是否经历了过变化、评价是否公允等等。&br&&br&在比较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考核标准。三国志每一代的将领评价体系都略有不同,但整体思路一直没变过。三国志1的将领参数分体力、武力、智力、魅力和运气,为后面几代奠定了基础;到了三国志2,只剩下三项武力、智力和魅力,运气成了隐含数值,体力则被行动次数取代;三国志3里第一次将个人武力和统率力分开,统率力又细化成水指和陆指;而政治这个参数,也与智力分开。这两个举措让将领们的个性更加鲜明,奠定了后面几代的基础;三国志4进行了进化,把水指、陆指合并为统率,两者区别更多是通过技能来体现;从此技能成为独立于基础数值之外的一套体系。有鉴于这一变化,五代又把基础数据改回了武、智(五代叫做知力)、政、魅四项;六代统、武、知、政、魅;七代和八代因为游戏体系从战略视角变成个人视角,只保留了武、智、政、魅;九代是统武智政,十代则合前几代之大成,统武知政魅。十一代萧规曹随。&br&&br&总体来说,虽然将领参数间或有变化,但大体可以分成武、智、魅三项,武还分离出统率,智分离出政,变成“统、武、智(知)、政、魅”体系,历代都是这个体系的变型。&br&&br&所以考察的原则,即以统、武、智、政、魅五个维度,来比较一到十一代的游戏出场将领。如果该代游戏没有统率,则以武力代替;没有政治的情况下,则以智力代替。能力区间1-100。至于其他像忠诚、气力、声望、特技这些会变化的参数则不予考察,武将通过授予宝物和锻炼来提升的数值也不予考虑,只看原始裸数。&br&&br&让咱们先从三国的三位主角开始。&br&&img src=&/e336c139bf_b.jpg& data-rawheight=&293&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e336c139bf_r.jpg&&&br&&br&&br&这张图标显示的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在十一代《三国志》中武力数值的变化曲线。可见初期曹孙强,刘备弱,然后从4代开始,前两者逐渐走低,刘逐渐走强,8代之后,格局稳定下来,形成刘、曹、孙的强弱次序。我估计是因为3代开始把统帅和武力分开,4代又加入了特技系统,为了平衡起见,只能压制曹、孙的武力,刘备虽有补偿,其实升幅也不大。&br&&br&三人之中,曹操的战斗力最强,平均达到了82,相当于一员良将了。孙权平均77,刘备只有可怜的72。曹操的武力评价在一代和二代都相当高,数据都在90以上,几乎是一流名将的水准。因为此时还没有统率这个数据,所以必须把曹操的武力设的很高才行。但从三代开始,光荣将统率和个人武力分开,这才开始把他的武力降下来。而在5、7、8三代,虽然取消了统率这个参数,但多了政治这个属性,曹操也很高,为了平衡一下,武力下调也属于必然情况。不过7代是个例外,在统率和武力分离的前提下,曹操居然都到了92,已经晋身十强勇者之列了,紧接着在8代跌落到68,甚至不如孙权刘备。在接下来几代也只是稳定到了72,不复当年之勇。其实曹操年轻时候做过游侠,跟袁绍一起劫持过别人媳妇,还曾闯进过张让家里,被人发现后面不改色,拿着手戟乱打一通,跳墙跑了,史书里说了一句“才武绝人,莫之能害”。还有一次老曹招募了几千丹阳兵,还没赶回家,就遭遇了士兵叛乱。老曹大怒,在兵营里放了一个无双,“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可见曹操的个人战斗力,相当不低,只不过后期仗打得大了,用不着亲自上阵,没机会炫耀罢了。&br&&br&孙权的武力比起曹操来说,相对逊色一点,但也表现不错。图表可见,历代孙权与曹操的武力值相差稳定在5、6点的差距。两人真正拉开差距是在7代,孙权突然狂跌到74,比刘备还低10点,然后就一直稳定在60多。孙权在演义里给人的印象没什么战斗力,就拔剑砍过一个桌子角和一块石头。不过正史里的孙权,无论胆色战力还是挺强大的,没事经常出去打个老虎,而且还是近距离作战,“虎常突前攀持马鞍”,玩的就是心跳。有一次老虎甚至扑倒了孙权的坐骑,一人一兽正面放对。孙权临危不惧,拿着手戟乱丢,把老虎击伤,这等水平顶半个武松问题不大。张昭为这事跟他急过几回眼,他还是乐此不疲。亲射虎,看孙郎,看的就是这位孙郎。战场上孙权表现也不赖,一打合肥的时候,张辽问投降过来的吴军:“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 说的就是孙权。能得张辽这样的评价,不得了。&br&&br&顺便提一句,孙权的标志性相貌是“碧眼紫髯”,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张辽那句“长上短下”,特征是上身长,下身短,走T台肯定不好看,但骑马或者跪坐时候就显得特别高大。刘备去江东的时候跟孙权会谈,一抬头,操,孙权正低头看着自己,跟看小弟似的,心气大为不平,回来以后跟左右说:“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明明两个人都是跪坐,孙权平白比自己高出一截,凭啥?刘备这就有点傲娇了,人家上身长,您胳膊也不短啊!孙权可以表演居高临下,你可以隔空去够盘子嘛。&br&&br&说到刘备,他的武力值实在是……曹、孙两位都是初代武力太高,光荣拼命往下压,只有他初代惨不忍睹,一路往上拔,一直到了八代,才突然跃居三人之首——当然,不是说他武力变高了,而是另外两人降得厉害——从此傲视三雄。这个变化其实挺有意思,如果按照光荣先演义后志的习惯,刘备的武力值应该是逐渐走低而不是走高才对。比起其他两位,刘备在个人武勇方面确实没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演义里虽然号称仨英战吕布,但基本上所有人都把刘备当添头而已。正史里刘备除了鞭打督邮以外,也没啥特别拿的出手的事迹。刘备这一辈子,个人和“武勇”扯上关系,只有一件事。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讨伐黄巾军有功,当上了安喜尉。当时有贼人造反,青州从事带兵去围剿,路过平原。当地官员张子平把刘备推荐过去了,说了四个字“备有武勇”,青州从事正是用人之际,说好啊!把他给带上了。半路遇见反贼,两军开打。好个“武勇”的刘备,一上阵就挨了一下,连忙躺地上装死。一直到仗打完了,他才被人用大车给抬回平原,颇有点“仰天大笑出门去,横着被人抬回来”的气魄。也就民间传说里说他能一手分开张飞、关羽,算是武勇的顶点了。他在后几代与曹操、孙权武力趋同,甚至还超越二人,大概是武勇也分流派。曹操“才武绝人”,刘备则是“武勇过人”,过是通过的过。他一生打了那么多次败仗,从来没被逮着过,夷陵那种绝地,那么多人围堵,都能毫发无伤地跑掉,“过人”水准堪称一流——马拉多纳最高纪录才过了几个人?&br&&br&比完武力,再来比较一下和武力一脉相承的统率,也就是军事指挥才能。最初光荣只有武力,但很快发现,带兵打仗和亲自上场拼命是两回事,一人敌和万人敌的区别,必须得分开,不然很多人就混淆了。比如典韦和张辽,在一代和二代只有武力一个参数,一个96,97,一个93,91,只能靠智力区分(典韦28,31,张辽86,80),但又容易与谋士混淆。于是三代做了武力和统帅的分离尝试,到了四代,统称为统率:典韦武力97,统率74,张辽武力90,统率91,一下子就能看出宛城死战和威震逍遥津的区别了。&br&&br&武、统分离之后,武力成为单挑才用到的参数,将领能不能打,都得用统率说话,成为最重要的游戏参数,反映的是是将兵、将将之才。&br&&img src=&/ec17eca4ff6ea0e67bb98b_b.jpg& data-rawheight=&293&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ec17eca4ff6ea0e67bb98b_r.jpg&&&br&&br&平均值来看,曹操92,孙权80,刘备69。比较特殊的是三代,三代的统率叫做指挥,但分成了陆指和水指,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代。比如曹操陆指高达93,水指却只有53,(赤壁之战,可以理解),孙权水指高达95,陆指不低也不高,有80(逍遥津、逍遥津和逍遥津,可以理解)至于刘备……水指只有惨不忍睹的29,陆指也只勉强上了60,看来光荣对刘皇叔没什么信心。&br&&br&总体来看,老曹发挥稳定,总体强势,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的风采,只是在8代突然压低了一下。看老曹打仗,能感觉到一种激情涌动的气势,打得大开打阖,也打得破绽百出,敌人狼狈不堪,自己也是险象环生,胜负都很华丽。他就像是一位街头打架出身的天才拳手,一出手都是野路子,但在不断的混战中能逐渐总结领悟,自学成才,成长曲线特别明显。其实汉末群雄,打仗都有点这个风格。中原和平那么久,一开始大家谁也没打过仗,都慢慢摸索着来。西凉军为什么牛逼,就是因为人家有实战经验,跟关东那些新兵蛋子不一样。经过多年战乱,到了三国鼎立,军中已经培养出了一批职业军人,打仗也规范化了,所以我们看三国后期的战争,变得很有章法,将领们算粮草、算日程、算地形、算天气,用兵精密而谨慎,很少见到血战死战,更多是两边穿插运动,互相摆子,摆完了不用大打,一边一算要败,直接收兵回营。当年曹操带着全部小弟顾头不顾腚地杀向徐州再哭着杀回兖州的盛况,不复见矣。&br&&br&扯远了,说回来。孙权的统帅前期很高,三代水战95,陆战也有80,偏科不严重,六代甚至上过90,后来几代就稳定到了70区间。跟曹操相比,孙权的统军水准要显得匠气多了,沉稳有法度,但欠缺临阵随机应变。仔细看他打的仗,会发现如果打有既定剧本的主场防御战,他可以沉下心思,打得有声有色,见招拆招,一旦让他在外线自由发挥,就麻爪了,赤壁之战打得漂亮不?孙权紧接着想趁曹军惊魂未定,兵分两路去打合肥、当涂,一过江就原形毕露,直接被踹了回来。等到周瑜、吕蒙等进攻型将领去世以后,东吴的外战就是一遍遍地被张辽、满宠、文聘等人日。一缩回去,立刻就恢复成了水泼不进的铁桶阵。孙策早就说“决机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可谓是一语中的。&br&&br&至于刘备……别提了,一直就在及格线上晃荡,扬眉吐气是6代,前所未有地飚到了85——不过别高兴的太早,同一代的曹操是100,孙权是90,大家都是巅峰时期。到了后面几代,孙权下来了,和刘备成了一对70区间的难兄难弟,远远被曹操抛在后头。&br&&br&刘备的指挥能力一直评价不高,被人蔑称为“老革”。这可不是老革命的意思,而是老兵。潜台词是打了一辈子仗,也不是将军之才。陆逊、曹丕一群小字辈争先恐后地嘲笑他,连赵戬、彭之类的人也都看不起他。陈寿的评价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虽然是好话,估计刘备也不会爱听。但话说回来,这屡战屡败还能败出三分之一江山的人,历史上可也不多。当年他的老祖宗刘邦跟项羽打,也是一路败得狼狈不堪,最后也取了天下。这说明败,也有败的窍门。刘邦败了,有萧何韩信帮他擦屁股;刘备败了,每次都能选对逃跑方向,这份眼光,是三国独一份,现在叫做战略眼光。刘备的军事指挥水平确实够烂,但只要有大局观,能看准大势起落,手里再有点实力,多半错不了。就算道路曲折,前途还是很光明。刘备打益州打得磕磕绊绊,连庞统都丢了,但选对了时候,最后还是拿下了川中。打汉中,知道这是曹操战略中的鸡肋,于是死扛不退,硬是吃下去了。可惜皇叔后来晚节不保,扔开大局观,非要靠自己的统帅去干东吴,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70区间,算是符合事实吧。&br&&br&横岛忠夫有句名言:“如蜜蜂般蜇人,如蝴蝶般闪避,如蟑螂般逃走,”用来形容三位雄主的军事才能恰如其分。&br&&img src=&/01a3dc149b13c9badcceef4_b.jpg& data-rawheight=&293&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01a3dc149b13c9badcceef4_r.jpg&&&br&&br&和武力一样,智力在前两代是不分的,很容易造成混淆。郭嘉的高智商和荀彧的高智商表现出来不是一回事,程昱和梁习专业不同,又怎么区分?三代之后,政治和智力终于分开了,政治侧重于内政、外交等科目的实现效果,智力则更侧重于各种计策的成功率,这就把能吏和谋士给分清楚了。&br&&br&三位君主中,曹操平均数93,孙权85,刘备77。图中可见,曹操的智力表现稳定,始终保持在90出头。孙权也很稳定,除了一代过了90,其他历代都在80-90这个区间晃荡。刘备的智力前两代还挺高,可接下来一路跌落到70区间,再也没回去过。&br&开始我以为这是因为后面政、智分开,为了拔高刘备的政治,才降低了智。结果发现并非如此。&br&&img src=&/df0be748b286ca121e628_b.jpg& data-rawheight=&293&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df0be748b286ca121e628_r.jpg&&&br&&br&&br&这是从三代开始的政治参数比较。曹操平均94,孙权平均81,刘备平均79。跟智力的变动差不多。孙权的政治力从6代开始,超过刘备,趋近曹操。刘备却是完全相反,从6代开始,一直到十一代,全是78吧。我觉得与其说这是光荣对刘备政治力的评价稳定,倒不如说是数值设定师偷懒……总之我觉得刘备政治力的设定偏低,起码应该比孙权高。毕竟他的起点最低,差不多是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江山,比孙权这种二世祖强多了。&br&&br&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数值:魅力。终于到了刘备的强项,但光荣考虑到游戏性,这三个人历代魅力不是99就是98,大家都差不多,缺乏显著性。皇叔,真是对不起呢。&br&&br&三位君主的武、统、政、智四围,曹操平均起来是89,孙权80,刘备74。&br&&br&考察完三位君主,我们再来看看武、统、智、政、魅在历代里的武将排名。&br&&br&因为这个数据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计数方式。三国志一共十一代,先把每一代的武、统、智、政、魅排名前十位的武将列出来,第一名给10分,第二名给9分……最后一名给1分,然后把每一位武将在每一代排名里得到的分数相加,得到“排名分数”,分数越高,说明该名武将入围前十的次数越多,顺位越靠前。比如庞德的武力排名分数是3,入围次数是3,则说明一共有三代游戏里他进入武力十强,但每次都排在最后一位。&br&&img src=&/aba8ff138a1ef22fdabb0ca_b.jp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aba8ff138a1ef22fdabb0ca_r.jpg&&&br&&br&按照这个计算方式,三国志一共11代,曾经入围武力前十的大将一共有十八人,按照排名分数图示如上。第一名当然是我们伟大的飞将军丁布……啊,不对,是董布……啊,又不对,是吕布。他排名分数110,入围11次,换句话说,就是这十一代游戏里,每一代的十强他都入围,每一代都是排名第一。&br&排名第二的是张飞,居然比关羽还高,而且高得不是一点半点,差了6点。这主要是因为关羽后来要兼顾统率,为数据平衡考虑,武力就不能高的太夸张。而三爷这么生猛,谁敢降他的武力……&br&赵云排在第五,这个排名不算意外。但最离奇的是,前四员大将都是入围11次,拿的全勤奖,赵云的入围次数却是10,换句话说,有一代的赵云居然武力前十没排进去……查了一下原始数据,是七代。那一代赵云的武力是91,第15名,排名甚至在徐晃、文丑之后。而且他的智、政、魅分别是78,62,84,前所未有的低潮!这一代的数据设计师对赵云一定有什么不满吧!&br&&br&后面许褚、典韦、黄忠、太史慈的排名还算正常,但夏侯惇居然也挤进来了。夏侯惇这个人,各种游戏、漫画、评书、电视剧里把他塑造成曹营第一大将,其实名不副实啊。盲夏侯做人靠谱,忠心耿耿,但打仗实在是乏善可陈,败多胜少,一辈子最有名的几件事,不是被人劫持,就是被人射瞎眼睛。帮着刘备打高顺,老哥俩一起被日了出来,博望坡打刘备——居然连刘备的埋伏都敢中。夏侯将军可谓是魏中刘备。他进前十,五子良将心中不服啊。&br&&br&排名中的其他人就没什么特别值得提了。颜良、文丑入围,那是给河北名将以尊重。马腾、张苞和曹丞相居然各入围了一次,可发一笑。&br&&img src=&/de4f743ec514dec725000d_b.jpg& data-rawheight=&207& data-rawwidth=&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de4f743ec514dec725000d_r.jpg&&&br&从构成来看,蜀汉占优势地位,占三分之一强,其他与魏各,吴国最少。这比较符合大众认知。&br&顺带一提,总观全游戏,如果其他十代是在地球的话,那么三国志五一定是在那美克星。这一代的强者数值都极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甘宁在这一代的武力是95,在其他几代里进前五名妥妥的,但在这里,连十强都没进去……&br&&img src=&/398f8aaa83e2c036f14d6c4c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398f8aaa83e2c036f14d6c4c_r.jpg&&&br&&br&接下来我们看看统率最高的。&br&&br&因为1、2、5、7、8只有武力值,没有统率值,计算时皆以武代统,3分开陆指、水指,算他们的平均数。&br&&br&统率十强的入围武将足有29人,只能取前十五。这个算法其实弊端不少,武统不分的数据有五代,三代又综合陆水,让数值普遍偏低,以致一些奇怪的人入围,比如拽牛的警卫队长许褚和无脑将军吕布都堂而皇之地混进前十五,而一些真正的统御强者比如张辽,却被武力拖累,导致排名很低,实在是滑稽得很。&br&&br&数据不太客观,所以饼图就不做了!没士气!咱们继续。&br&接下来是智力对比!&br&&img src=&/264c80175ef94dcdba3d38f5ecd75e6f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264c80175ef94dcdba3d38f5ecd75e6f_r.jpg&&&br&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入围者19人,全勤者一共有5人:庞统、司马懿、周瑜、荀彧和法正。诸葛亮虽然高居榜首毫无悬念,但他居然没拿到全勤,入围十次。查了一下,在七代里,诸葛亮的智力排名在第十二位,数值区区92。想起赵云的遭遇,这个七代,真是对蜀汉充满恶意的一代啊。&br&其他人的排名,和预测的差不多。这些人智力相仿,谁前谁后区别不大,没什么特别要指出的。比如周瑜比郭嘉排名高,陆逊比贾诩排名高、庞统居然排第二这些事,我一点都不在意一点都不在意一点都不在意一点都不在意一点都不在意一点都不在意。&br&这些人里最神奇的,是田丰。这家伙事迹寥寥,不知为何居然得到光荣如此之高的评价,难道是因为他名字倒着写是日本民族品牌的缘故么……从分布来看,魏国占了绝对优势。&br&&img src=&/cfed2bd160a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cfed2bd160a_r.jpg&&&br&再看历代政治局……咳,政治没局的十强入围排名&br&&img src=&/bd96dda0f476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bd96dda0f476_r.jpg&&&br&&br&&br&因为光荣的游戏无法表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所以游戏里的政治不是政治才能,更多是偏向于事务性工作的效果,比如种田、发展商业、外交什么的。可即便如此,还是导致了这个排名奇葩频出。从入围次数就能看出,没有全勤者,最多也不过9次入围,说明政治的定义非常含糊,波动极大。&br&&br&首先张昭排名第一,就让我下巴落地。是,老先生是有“内事不决问张昭”的典故在,但盖过诸葛亮怎么也说不过去吧!不过呢,别的不说,张昭这人,有一点确实是占了诸葛亮之先。刘备临死前说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实不算原创。最早说这句话的是临死前的孙策,说话对象正是张昭:“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br&&br&第二名就不提了,第三名居然是张纮,真是想不通啊。老先生和张昭齐名,号称二张,但也不能这么走后门啊。陈群入围,毫无悬念,有一个九品中正制就够了。换来了颍川陈氏几百年高门。后人里出过陈霸先,还出国过玄奘。&br&&br&荀彧的排名实在太低了,智谋和政治分开以后,应该他排名最高才对。费祎蒋琬估计都是冲着诸葛亮的面子。马良这没啥业绩的也排进来了,难道是冲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一句话?我发现光荣对典故特别热衷,一个人如果有了典故,哪怕实绩少点,评价也会特别高。&br&&br&但是……&br&夏侯玄为什么会入围啊!太奇怪了!他的政治数值相当高,平均有92,凭什么啊!丫无非是个玄学大师,可以说魅力很高,但跟政治不沾边啊!无论哪种意义的政治才能他都木有啊!他但凡政治能上80,也不至于让曹爽一把好牌愣打出高平陵好么!&br&王允居然也被排进来,更是滑天下之稽……他就是因为政治太低死的好么?&br&总之,这个排名没有做饼图的意义啦。&br&让我们换换心情,来看看三国选美的万人迷风采吧。&br&&img src=&/ac9888da5cdfd2cb73b9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ac9888da5cdfd2cb73b9_r.jpg&&&br&魅力江湖,三雄鼎立,加上一位祸乱天下的张角,前四名一目了然。其他排名都还好,就是刘虞居然在列,让我有点意外。但跟袁尚一比,就太正常了。人家刘虞把蛮族整治的服服帖帖,还差点被人拥戴当皇帝,魅力高很正常,袁尚为毛这么高啊?难道就因为袁绍最喜欢的就是他?要知道,曹丕曹睿曹植都是差一步没进前二十啊。&br&但再奇怪,也不如最后一个奇怪——诸葛瑾?诸葛瑾…………我猜是那张驴脸让大家都觉得呆萌呆萌的缘故吧?&br&再来看一些有趣的统计数据,比如谁是三国综合实力最强悍的MVP?&br&计算方式是把每一位武将在每一代的所有参数值相加,得出一个总数,并算出每一项的平均值——感谢EXCEL——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代每位武将在每个参数上的平均值。比如郭嘉综合平均值是68,说明他任意一代的能力均值都是68。从这个结果可看,虽然他智谋通天,但武力太低了,偏科严重,拖了平均数的后腿。这个数据越高,说明人物能力越全面,自然价值就越大。&br&&img src=&/e75aee89fabaa810dc93e494a1366af3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e75aee89fabaa810dc93e494a1366af3_r.jpg&&&br&从图可见,曹、周、陆、诸、司马五个人,是综合能力最强的,尤其是曹操,全围91,实在是太强大了。吴国优势明显,十个MVP里有四个人是他们的,而且排名很高,哼。蜀国和魏国各只有三个,哼。&br&有MVP,自然就得有LVP,最没价值的三国人物,也就是俗称的废柴。&br&&img src=&/b86a4484eefab13a013b5494bfb78ccb_b.jp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b86a4484eefab13a013b5494bfb78ccb_r.jpg&&&br&最惨的是弘农王刘辩,其次是他爹刘宏。这对父子四围平均数一个是4,一个是6,平均起来,恰好是战斗力只有5的废物。加上诸围12的汉献帝刘协,汉室爷仨占了最废前三强的席位,汉代是从他们几个手里亡的,评价这么低,也是没办法啦。当然刘协是委屈了点,不过刘禅倒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的综合数据有三十多,离入围还远着呢。&br&刘协后头紧跟着两位大太监。于是废柴前五名里,仨皇帝俩太监,这天下不乱倒怪了。&br&夏侯令女的出现倒有些奇怪。这姑娘姓夏侯,名字叫令女。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断错了句子,把她当成了夏侯令之女。其实她是夏侯文宁的女儿,嫁给了曹爽的从弟曹文叔。曹文叔死的早又没孩子,她爹劝她改嫁,她抵死不从,学梵高割了自己耳朵。曹爽死了以后,夏侯家怕被牵连,再次要求废婚,这姑娘一气之下,又把自己鼻子割了,凭这个成绩入选了列女传。这么一彪悍姑娘,战斗力和应该低不了,按照这份榜单提供的数据,一个夏侯令女拿剪刀就能干掉刘氏父子三人外加两个太监。&br&成济的武力其实不低,八代里有68,突死武力只有28的曹髦,很合理。他能入围,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智力、政治和魅力太低了,给别人当了枪使,最后还被卸磨杀驴。不过邓良就怪了点,他爹邓芝魅力能进前十,其他数值都不错,他却如此废柴。大概是因为和谯周一起去给邓艾献降书,所以评价不高吧。&br&至于全尚,实至名归。他是东吴皇后全氏的爹,皇帝孙亮的岳父。当时大将军孙綝主政,全尚策划干掉他,策划来策划去,这事被孙綝知道了,先下手为强干掉了全尚——没办法,全尚的老婆,正好是孙綝的姐姐……你这要有多蠢啊!
《三国志》系列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将领能力体系。光荣一贯以历史游戏标榜,他对人物的能力设定,实际上就代表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我手里恰好有一份台湾玩家( )做的繁体版EXCEL表格,涵盖了三国志1-11代的全武将数据。通过分析这些…
既然大家都这么有诚意,我就拿出点干货来吧&br&&br&中午抽了两个小时速涂了一张,完全按照之前在光荣绘制插图的技巧来画,目前还未完工,先发出来晒晒,轻喷~&br&&br&第一步,就是一天8张的草图&br&&img src=&/8b14ad202fe1df4c125d806afdc2b83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第二步,是拿到草图后开始铺一个基本的颜色&br&&img src=&/818814ecbabe477bb51889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第三步,调整颜色,确定细节&br&&img src=&/f55a143b4cd5f089ce21d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第四步还没画,就是最后的细化了,大体的调子氛围在第三部已经解决,看小图已经和最终效果非常接近了。(草图的表情一般会画的夸张一些,因为之后上色的人不一定是绘制草图的人,方便对方理解草图的内容,所以会刻意夸张)&br&&br&这张图完全没有找参考和吸颜色,毕竟都工作几年了,水平也进步了不少,就想看看自己默画能到什么水平。现在看来离光荣的前辈们差距还很远。。。&br&&br&另外画到这一步只用了两个小时,全部完成应该一天就够了。不得不佩服日本人量化标准和制定流程的能力,完全的工业化生产,有高考美术基础半年就能培养成熟手&br&&br&而这种模式的工作岗位,能带给新人很多的基础锻炼。但是长期这样工作带来的后果就是,画画时缺乏思考一味重复劳动,导致能力停止上升&br&&br&&b&所以一张画要细嚼慢咽才能有进步&/b&&br&&br&最后膜拜一下三国志系列插图的鼻祖,光荣御用画师:&b&长野刚&/b&&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JDS5dOMOGZZNWtsMj2aaQJuZDDBaTzDXdu5UwgNHeIw5l5_mCeAlTHX3acaCtdJ_j8f26rPT775SyKIB0i0Ht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野刚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26deb74bdf45f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e26deb74bdf45f_r.jpg&&&img src=&/3bc0ed9e9ba073d0fed4df1f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3bc0ed9e9ba073d0fed4df1f_r.jpg&&&br&他的作品太多了,三国志系列就几十张,而且全部高质量高精度,手法细腻生动,画面精美绝伦。三国志系列插图作者中,&b&他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超越&/b&&br&&br&&br&最关键的是,&b&这货全部是在纸上画的!!!难度至少比电脑绘图高两倍!&/b&&br&&br&&br&虽然离开了光荣,但是长野刚前辈一直是我追逐的偶像,他对待画面的严谨态度,超强的塑造能力,都是我不断努力学习的方向&br&&br&近期放出完成图,多谢支持!&br&&br&&br&&br&&b&以下是原答案:&/b&&br&------------------------------------------------------------------------------------------------------------------------------------&br&&br&作为曾经在北京光荣画半身像的人,我想我的回答客观一些,也没有臆想和猜测的成分。&br&&br&11年大学毕业前夕,参加了北京光荣的校招,因为名气大不少同学都去了,笔试现场人满为患,题目奇葩的包含了智力测试乃至性格星相测试等,通知测试结果后竟然还有两轮面试。最后一轮是日本公司的视频面试,现场翻译,我们就隔着显示器交流。刚毕业的熊孩子哪见过这阵势,直接就被巨大影响力+高大上的公司构成给秒了,接受了日本人开出的极低的工资待遇(当时在北京,正式工资不用缴纳个税)。好处是加班有加班费,双倍的。&br&&br&进来之后才知道新人还要进行所谓的岗前培训,其实就是岗位择优淘汰,大部分抱着画三国志插图的理想进来的新人被分去了模型组动作组甚至场景组。当初都是靠着自己的插画作品进入公司,完全没任何软件基础的新人被分去做3D,有几个新人都快哭了。&br&&br&我比较幸运,当时和插画组的老大绍科长(北京光荣的同事一定都认识,从公司成立就在里面的老前辈,人太好了那性格豁达洒脱包容)互相看对眼了,加上自己画画水平不错,就成为了唯一一个进入插画组的新人。&br&&br&下面回到正题,光荣是如何画头像的。&br&&br&首先是起稿,一天8张,就是根据需求文档,画动态草图(三国志12才开始的半身像),包括衣着,长相,表情等等。一般只勾个大概的线稿就可以了。然后全组五个人把这一批的全部需求草图都画完,大概一两百张,就发去日本总公司审核,基本不会让返工修改,他们就大概浏览一遍没有特别奇葩的就过了。&br&&br&然后开始绘制,布衣一天半一张,甲士两天,特别牛逼的关羽赵云的可以久一点。新人根本达不到要求,我刚去的时候一个布衣画四天,懂行的看一下画面标准就知道,四天已经算快的了,更何况不让加班,因为加班要给双倍加班费,所以都有额度,要组长申请不能滥用的。&br&&br&那画不完怎么办呢?都是画的快的老人帮你画,带我的师父良良就是一天半画甲士的大神,马超诸葛亮那几个也是出自他之手,他画的又快又好,就能提前完成需求,然后多余的时间本来可以休个假之类的,但是会被要求替我画,基本我画一张他就要帮我画一张。所以当时亚历山大不希望自己师父给自己擦屁股就要拼命的提高效率。&br&&br&另外光荣有非常庞大的素材库,各种电影剧照和铠甲素材,平时是科长打理,所以每出一部古装大片没多久你就能在素材库里看到高清无码大图。画的时候,直接找到相似角度和光影的素材,吸颜色画。加上铠甲有特别的绘画技巧,那些精美的画面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br&&br&由于光荣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系统,离职的时候未能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第一款手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